王伟结果报告(精选6篇)
西安市雁塔区审计局
关于雁塔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王伟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报告
区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及区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雁委托书“2009”006号)的委托,我局于2009年6月15日至6月18日,对西安市
雁塔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该办)原常务副主任王伟同志任职期间(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报送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安市雁塔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为该办)是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内设行政管理科、综合科和督察科3个科室,全额事业编制15人,实有18人。该办财务核算由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
王伟同志2007年11月调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至2009年3月止,任职1年4个月。
王伟同志任职期间,负责该办的全盘工作并主管财务审批。
二、王伟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一)任期内财务收支情况
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底总收入279万元(其中: 区财政拨入经费215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48万元,拨入工资16万元),总支出286(工资福利支出8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6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万元,设备购置37万元),滚存结余-7万元。
(二)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及执行情况
王伟同志任职期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实施我区城中村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造工作,在全市城中村目标考评中得到优良的综合评价。
应当报告与评判标准中相同计量单元的检测结果, 以防误判。如, 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5.10检验, 某饮用井水的亚硝酸盐氮为0.009 mg/L, 应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亚硝酸盐 (以NO2-计) 0.030 mg/L。另外,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是以亚硝酸钠和硝酸钠计的, 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是以二氧化锰计的, 等等。此时, 检测结果的计量单元与评判标准的计量单元可能不同, 报告时必须换算成评判标准中计量单元的结果。
2 检测结果的计量单位
报告的检测结果应当使用与评判标准相同的计量单位 (一般为法定计量单位) , 以便比较和评判。如, 按GB/T 5750.8—2006中1检验, 某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为43μg/L, 应按GB5749—2006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0.043 mg/L;使用直读式一氧化碳测定仪测得某空气中一氧化碳为9 ppm (ppm是英文part per million每百万份中份额的缩写, 不是计量单位) , 应经换算后报告为11 mg/m3。
3 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
(1) 在一般情况下, 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以及在检测限时数值的大小应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如, 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 mg/kg, 一检测结果报告为<1 mg/kg, 则未达到评判标准要求的准确程度;另一结果报告为<2.0 mg/kg, 则无法对该结果进行评判。此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检测 (而不是直接在1后加上“.0”或将2.0改为“1.0”) , 使检测结果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 (2) 当被测物浓度 (含量) 太高或太低时, 报告值可以不受指标最小数位的限制。如, 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mg/kg, 用分光光度法检验一样品,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01.443 152 6 mg/kg, 受检验方法和检验过程准确程度的限制, 应报告为101 mg/kg, 而不是101.4 mg/kg (见“4”) ;工作场所空气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 mg/m3, 测得某车间空气中氯0.38mg/m3, 显然不能报告为0mg/m3。 (3) 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小于或在检测限时的数值小于 (即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优于) 评判标准的规定则更好。如, 某指标为≤1.0 mg/kg, 而实际能检测至×.××mg/kg或<0.5 mg/kg, 在一般情况下, 可报告为×.××mg/kg或<0.5 mg/kg。请注意, 这里指的是检测结果实际能达到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准确程度。 (4) 若实际的检测结果最小数位小于评判标准的规定, 但评判时可能产生歧义时, 报告值则应与评判标准中指标取至相同的数位。如, 某指标为≤1.0mg/kg, 一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得1.04 mg/kg, 虽然既优于评判标准的规定, 又符合检验方法的准确程度, 但有人会判为合格, 有人会判为不合格, 此时只能报告为1.0 mg/kg;又如, 纯酸乳中蛋白质指标为≥2.9 g/100g, 一样品的检测结果为2.86 g/100g, 同理, 应报告为2.9 g/100g。遇此情况, 建议在检测原始记录的检测结果后增加“报告结果”栏, 但应注意避免尾数连舍连入。
4 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
检测结果不仅要反映测量值的大小, 而且要反映测量值的准确程度。通常用有效数字来体现测量值的准确程度。即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应符合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报告的有效位数既不能太多, 超过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也不能太少, 低于实际的准确程度。因此, 确定应该用几位有效数字报告检测结果, 是十分重要的。确定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 应根据被测物的浓度 (含量) 、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等因素而定。如, 用滴定法或质量法检验, 当被测物的浓度 (含量) 较高且取样量较大时, 测量的相对误差可低至千分之一, 则检测结果可报告4位有效数字。使用各类仪器分析法检验时, 检验结果的有效位数一般为2至3位, 在检测限附近时常为1位, 所有的检验结果都不得等于或大于4位有效数字, 因为大多数仪器分析法的相对误差均为百分之几, 有的甚至更大。例如,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5%, 所以某水样中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报告为0.040 mg/L是恰当的。若报告为0.040 0 mg/L, 即表示其相对误差约为0.25% (因为除另有说明外, 一般可理解为在可疑数字的位数上有±1个单位的误差) , 已大大超过了实际测量的准确程度。日常所用检测方法的相对误差都不可能小于千分之一, 所以不应出现5位及以上有效数字的检测结果。
从测量不确定度方面分析, 当包含因子k=2时, 除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可低至千分之几以外, 绝大多数样品测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百分之几, 有的更大些。所以, 日常的检测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 在检测限附近时常取1位有效数字, 所有的检测结果都不得多于4位有效数字。文献[1]中规定“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不能超过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的有效位数所能达到的位数。例如, 一个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 mg/L, 则分析结果报0.088 mg/L就不合理, 应报0.09 mg/L。”较多 (一般认为是4个及以上) 数值平均值的准确程度, 高于原来单个数值的准确程度, 故可以比计算规则规定的多一位有效数字, 但不能再多。例如, 某研究报告称“15个城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59.92μg/L”, 就多取了一位有效数字。因为血铅的检验方法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其准确程度较低, 单个检验结果报告为××μg/L与检验方法的准确程度大体相符, 多个结果平均后应为59.9μg/L。
转换计量单位后, 不应改变数字的有效位数。如, 按GB/T 5750.8—2006中1检验, 某自来水中的四氯化碳为3.0μg/L, 按GB 5749—2006的规定应报告为0.003 0 mg/L, 而不是0.003 mg/L。必要时用科学计数法报告检测结果, 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其准确程度。如,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验某化妆品中的汞, 计算器显示的结果是10 258.537 59 mg/kg, 应报告为1.02×104 mg/kg。而不应受《化妆品卫生规范》“汞限值1 mg/kg”中数位的影响, 报告为10 249 mg/kg。
应当指出, 一些检验方法 (如GB/T 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中注明的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有效数字或几位小数, 是指一般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很可能与规定的不同。例如, GB/T 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但是, 所有消耗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在0.08~0.79 ml之间的样品, 检验结果都只能保留2位而不是3位有效数字, 因为滴定体积的准确程度限制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有时检测结果确实可以达到检测方法中规定的有效位数, 但为了避免误判, 报告值的有效位数也可能比规定的少。
关于有效数字, 在检测工作中最常见的不当做法有: (1) 检测过程中记录的有效位数过少。特别是遇到以“0”结尾的数字时, 不记录末尾的“0”, 认为这样做不影响检测结果。实际上虽不影响检测结果数值的大小, 但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 即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2) 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位数过多。第一种原因是不懂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无意中多保留;第二种原因是故意多保留, 希望以此“提高”结果的准确程度;第三种原因是实验室的领导者 (有时甚至是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组织者或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考评者) 对检测结果的位数作出不合理的规定, 如, 要求水样中的铜和铅报告为1.×××mg/L、砷报告为0.0×××mg/L, 滤膜中的锰报告为××.××μg。 (3) 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位数过少。较常见的是当检测结果以“0”结尾时, 删去末尾的“0”。有时在非“0”数字前的“0”较多时不敢报告, 而无端地删减应当保留的有效位数。如, 测得某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中砷的质量分数为0.000 42%, 有人会怀疑“能报告这么多位小数吗?”因而报告为0.000 4%。但是当他看到4.2mg/kg时则感觉很正常, 岂不知0.000 42%与4.2 mg/kg除表达方式不同外, 实质完全相同。
5 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称为测量不确定度。由于测量的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 使得被测量的值不能被确切地知道, 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某个区域内,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从词义上理解, 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测量不确定是定量地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目前尚未要求检测实验室的所有检测结果必须报告其不确定度, 但要求检测人员懂得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 或客户有要求, 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 报告中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报告带有测量不确定度的检测结果时一般采用以下方式:“××的检测结果: (x±U) 计量单位, k=2。”其中, x为测量的结果;U为扩展不确定度, 它是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了k倍得到的;k为包含因子, 通常取2, 对应的置信水平大约为95%。例如, 水中硝酸盐氮的检验结果: (1.09±0.11) mg/L, k=2。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最多为2位, 一般采用只进不舍的原则修约。x和U的最末数位应相同。测量不确定度也可以用相对形式报告, 如,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1.5%。
6 检测结果的表达方式
(1) 评判标准是“阴性”, 检测结果应报告“阴性”或“阳性”。如,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中脱色试验的检验结果。
(2) 评判标准是“不得检出”。用定性方法检验时, 检验结果应报告“未检出”或“检出”。如, 用纸片法检验食 (饮) 具的大肠菌群指标。用定量方法检验, 检验结果小于检测限时, 应报告“未检出”;检验结果大于检测限时, 应报告具体的数值。如, GB 5749—2006规定“总大肠菌群/ (MPN/100 ml) 不得检出”。按GB/T 5750.12—2006中2用多管发酵法15管法检验, 当所有的10 ml、1 ml和0.1 ml管均为阴性时应报告“未检出”, 而不是<2 MPN/100 ml;当其中有阳性管时, 应报告数值应在数值前, 如, 7 MPN/100 ml。但检验方法规定小于检测限者报告数值时, 应在数值前加“未检出”。如, 按GB/T 4789.21—2003检验瓶 (桶) 装饮用纯净水的霉菌和酵母, 原水及10-1、10-2稀释液的平板菌落数均为0时应报告“未检出 (<1 cfu/ml) ”;10-1、10-2及10-3稀释液的平板菌落数均为0时应报告“未检出 (<10cfu/ml) ”。 (表1)
(3) 评判标准是数值, 检测结果应报告数值。如,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中规定“大肠菌群0 MPN/100ml”。同样是用多管发酵法15管法检验, 且所有的10 ml、1ml和0.1 ml管均为阴性, 应报告0 MPN/100 ml, 而不是“未检出”, 更不是<2 MPN/100 ml。若评判标准是数值, 但与之配套的检验方法规定小于检测限者报告“未检出”, 如, GB5749—2006规定菌落总数≤100 cfu/ml, 而GB/T 5750.12—2006中1菌落总数的检验, 规定“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均无菌落生长, 则以未检出报告之”, 此时应在报告的“未检出”后注明其含义。如, 未检出 (<1×10 cfu/ml或<10 cfu/ml) 。以证明该检测结果是符合评判标准规定的。“未检出”时报告方法举例见附表。
(4) 评判标准中的其他规定。如,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指标为“商业无菌”, 检验结果应报告“商业无菌”, 或“非商业无菌”并报告所发现的微生物类型;医疗器械灭菌效果规定, 经灭菌的敷料、缝线、医疗器械等应“无菌生长”, 检验结果应报告“无菌生长”或“有菌生长”;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等样品浸泡水的检验结果前应注明“改变量”或“增加量”;生活饮用水检验项目肉眼可见物, 检验结果应报告“无”或报告所见到的肉眼可见物名称。
7 检测结果报告中的其他问题
(1) 关于检出 (下) 限、检测 (下) 限、测定下限、定量下限及一些类似的名词,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表达方法。但较为一致地认为, 检出 (下) 限是指可定性检出的下限, 定量下限是指可定量测定的下限。而检测 (下) 限和测定下限, 各检测 (验) 方法中的意义可能不同。如文献[1]认为测定下限和检测限是同一概念, 是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的最低检测质量和最低检测质量浓度。所以, 如果不加说明, 很难判断检测结果“<××”是指样品中的被测物低于检测方法的定性下限还是低于定量下限。但是, 一般说来, 只要检测报告中的“××”小于或等于评判标准中指标的上限值, 至于它是指什么则无关宏旨。在统计分析时, 一般是将“<××”以“××”的1/2代入式中计算。
(2) 因为同一样品的同一检测项目用某种方法未能检出或准确定量, 换用另一种更灵敏的方法或改善实验条件后就有可能检出或定量了, 所以不要轻易把用计量方法检测的结果报告为“0”。但也不尽然, 如, 某水样的pH=7.42, 则其酚酞碱度必然为0 mg/L。而用计数方法检测的结果为“0”则毫不足奇, 如, 挂面的熟断条率和弯曲折断率经常为0%。
(3) 不应出现≤××的检测结果。但报告为≥××则是可能的, 如, 某食品中大肠菌群≥24 000 MPN/100 ml。
(4) 文献[2]中指出, “如果测定值小于检出限, 报告为未检出, 未检出=某一数值”;文献[3]中规定“如果分析结果在方法的检出限以下, 可以用‘未检出’表述分析结果, 但应注明检出限数值”;文献[1]中规定“低于测定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 应以所用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报告测定结果。如<0.005 mg/L或<0.02 mg/L等”。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这几种表述方式都不适用于标准值 (限值、指标) 为“不得检出”者。因为许多非专业人员 (甚至不少行政执法人员) 误认为“不得检出”就是“0”, 就是“一点儿都不应当有”。倘若报告为“未检出 (<××) ”或“<××”, 有人会以“<××不是‘0’”为由, 判该结果为不合格。如, GB 5749—2006规定“总大肠菌群/ (MPN/100 ml) 不得检出”, 如果检验结果报告为“未检出 (<2MPN/100 ml) ”或“<2 MPN/100 ml”, 则可能对该结果的评判产生异议。
(5) 文献[2]中称“如果测定值大于检出限而小于测定下限, 可报告为检出限<被测物质<测定下限, 并给出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数值”。这种要求的本意是希望较准确的指出被测物的量所在的范围。但未见到过以这种方式出具的检测结果, 其原因可能是难以表达和在各评判标准中均无此规定。其实, 只要这里所指的测定下限值小于或等于评判标准中指标的上限值, 直接报告为<测定下限值即可。
(6) 有人主张, 以标准值 (限值、指标) 为准, 当检测结果小于其上限值或大于其下限值 (即合格) 时, 一律报告为<×× (××为上限值) 或>××× (×××为下限值) , 不必报告具体的检测数值;当检测结果大于其上限值或小于其下限值 (即不合格) 时, 再报告具体的检测数值。这样做虽不影响对样品合格与否的评判, 但是, 一会降低检测报告的质量, 二不利于检测水平的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 故不应采纳。如, 一份生活饮用水样, 2份检验报告中铜的检验结果分别为0.05 mg/L和<1.0mg/L, 虽然都符合GB 5749—2006中<1.0 mg/L的规定, 但前者显然比后者更有价值。倘若都报告为<1.0 mg/L, 即看不出二者的区别。再如, GB 5749—2006中氯化物的上限值是250mg/L, 若按这种主张报告, 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 所有取50 ml, 减空白后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 (1.00 ml相当于氯化物0.50mg) 体积小于25 ml的水样, 均可报告为氯化物<250 mg/L, 既不需仔细观察滴定终点, 也不需计算, 更不需购置离子色谱仪, 何谈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 报告检测结果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 使之尽可能多地兼顾满足或优于评判标准的规定, 符合检测的准确程度, 便于理解和不致产生歧义等方面。以提高检测报告的质量和实验室的信誉。
参考文献
[1]GB/T 5750.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7, 4, 7.
[2]水质分析大全编委会, 水质分析大全[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9:40.
2013-08-8星期4阴王伟实习单位:綦江区商务局
实习已经进入倒数的第二天了,当初刚来时想要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随着实习截止日期的慢慢来临越发变得微弱,甚至就在临走前的一天,我是这么的不舍。习惯了綦江的一草一木,习惯了綦江河彩虹桥下每天络绎不绝的游泳大军,也习惯了每天下班了去吃的那个饭馆的味道。即使有万般的不舍,可是时间还是这样的无情,一天一天的流逝,催促着离别的脚步。
既然时间抓不住,也只有收拾好心情,打好包裹,准备回家仓促的离别。
下午,来到科室让文姐帮我填写单位的实习鉴定,文姐给了我浓墨重彩的表扬。说心里话,这些表扬我受之有愧。因为我这段时间我感觉我做的还不够,只是在一个不断学习过程,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段时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在飞速的成长。正如老师所说的,以前我们是纯粹的学生,即将迈进大四的门槛的我,不久之后我们将要走向社会,而实习,正式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度阶段。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无忧无虑,出了事情有家人保护,遇到问题有老师帮助解决,我需要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走,迪克》读后感
猎狗迪克因为长得丑而被主人抛弃,靠着狗的顽强的生命力,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它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在猎人和猎狗的身上发现--它缺少的`,是人的宠爱。
从这件事以后,迪克想有主人的愿望十分强烈,它找了许多人,却不断地“摔跟头”,“碰钉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巧遇了父母离异的小瞎子阿炯,成了阿炯的导盲犬。
阿炯原在福鑫茶馆拉二胡赚钱。自从骆老板进了一台录音机之后,没人听阿炯拉二胡了。迪克为了主人,犯下了滔天大罪。阿炯和迪克只好逃到了昆明,寻找阿炯的妈妈,开始了流浪生活。
他俩生活得十分艰难,一天只有几角的收入。直到有一天,一位阿姨使阿炯的生活有些好转。其实,那位阿姨就是阿炯的妈妈。
后来,阿炯登上了舞台,迪克因为一只白狮子狗冒充了它而大发雷霆,咬死了白狮子狗,即将处以死刑。
阿炯救出了迪克,远走高飞。
这本书十分感人,看到“为了钱情愿挨揍”里迪克为了赚钱,当了别人的武术陪练,还差点丢了命。我不禁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其实,我觉得迪克并不丑,因为在他丑陋的外皮下,有一颗忠诚,善良的心。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
文
海外营销公司 王伟
地球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停止转动,社会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而停止发展,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戒骄戒躁,沉淀自己,做一点事情。
三天的元旦假期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认真真的读完了王石所著的《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在和他一起探寻学习的和发展的问题时,自己也有一些感悟。
浮躁心态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也是一样。就像王石所说:“大家恨不得今天读一本书明天就能马上见效,上午学一句名言警句下午说出去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赏识。”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作为刚刚从校园走上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年轻人来说,我们有远大的理想,我们有追求理想的激情,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了憧憬。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无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显得幼稚和无奈。正是由于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困难,所以不经意中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变得浮躁。
7月底刚刚参加完入职培训回到公司,就赶上公司召开年会。年会上很多人因为优秀的业绩而升职,我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获得了最佳新人奖,不仅薪水增加了,而且还获得了晋升。第一次面对职场上的升职加薪,就这样呈现在我面前,离我那么近。所以我幻想着有明年的这一天,我也能像我的师傅一样,通过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业务员。过去的半年里,确认自己工作很努力,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总觉得工作中缺乏一些底气,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而我却感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恐惧?2012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公司总经理给我们新人做过一次交谈。交谈中领导提出的几项要求让我们茅塞顿开,在我面临职场第一个瓶颈的时候,让我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晚上一个人围着厂区走了一圈,我静静的思考着自己面临的一切。从年会到现在,我脑子里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取得业绩,如何让自己表现的更加优秀,如何能在明年的年会上取得最佳新人奖。越是这样想,自己就越是急功近利,越是浮躁。就像领导问的那样:你完全了解空调基础知识了吗?你完全掌握了跟客户沟通和谈判的技巧吗?你完全学会外贸操作实务了吗?你完全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运营制度了吗?对于我来说,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一个字“NO”!一瞬间我对未来所有的期望全都破灭了,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好好掌握这些东西。我突然想起来读小学时自己学过的一篇文章《我要的是葫芦》。只希望得到葫芦,而不管怎么去种植葫芦,怎么去给葫芦杀虫、施肥,最终得到的也只是对葫芦的无限向外和对失败的无限惋惜。现在的我不正是这样吗?我要的只是升职加薪,而不管自己是否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否了解行业的动态,是否掌握销售知识和谈判技巧,如何让自己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拥有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
哲学中有一个观点讲的很好: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每一个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肯定有很多必然的规律使这个成功变得合伙逻辑。我喜欢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或多或少优秀品质造就了他们的成功。我很敬佩王石面对浮躁时及时的自我改正:当兵时做最好的兵,当工人时做最优秀的工人。作为职场新人我们不是应该向这样的人学习吗!进入职场,戒骄戒躁,做好自己。天助自助者,当自己不断做好眼前工作时,幸运才会落到自己头上。
“伟大的批评家的精神, 在不盲从, ……并且那为真理为理性, 为正义的种种责任主宰也, 逼迫也。”[1]李长之以为“真正批评家, 大都无所顾忌, 无所屈服, 理性之是者是之, 理性之非者非之。”所以他特别推崇严羽的“‘谓不直而道不见, 虽得罪于世之君子, 所不辞也’。”[2]他的文学批评往往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习惯, 也不顾及中国人为长者讳为尊者隐的文化传统。当别人称鲁迅是一个思想家时, 他却说“不够一个思想家, ……只是一个战士”, 因为鲁迅没有一个思想家所应具有的清晰以及在理论上的建树的能力。[3]尽管李长之这个与流俗相悖的见解是受到德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影响, 以是否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作为标准;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当时李长之阅历尚浅;而且, 由于种种原因, 他对于鲁迅的后期著作没有能很好的研究。尽管他所下的结论未免有些偏颇, 但是他凭借天才的直觉和深厚的哲学修养而得出艺术发现却显示出他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批评的科学精神。所以, “李长之当时否认鲁迅是一个思想家并不是一种多么不可原谅的错误。”[4]因为李长之不像鲁迅那样对中国的社会和历史了解的那样深刻, 有的只是人的激情和青年的热血, 不懂得政治与权术,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给他带来麻烦甚至迫害。
二、批评理论与方法
李长之有相当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又习研哲学和美学, 因而其批评文章能依傍传统, 高屋建瓴的形成完整的理性体系, 融学者功力和浪漫的文采表达相统一, 明晰表达中魅力独具。李长之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并非是年轻气盛或故作惊人之语, 而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赡的学术修养做后盾。在《鲁迅批判》中, 他灵活熟练且不露痕迹的运用多种批评理论, 由其人而分析其文, 又由其文反观其人, 不断的相互阐发。下面做一简要分析:
李长之固然强调天性和教育造就了一个作家, 但他同时并不否认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等的因素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李指出, “环境把他的性格和思想的轮廓给绘就了, 然而他自己, 在环境里却找到他的出路了, 负荷起了使命”, 同时, 他认为鲁迅的“紧握而不轻易放置的持久性是根深蒂固的一种来自农民的精神的赐予。”[5]李认识到了社会环境对作家的影响须经过作家“精神”和“人格”的中介, 再折射到创作的——“一个人的环境限制了一个人的事业, 但一个人的性格却选择一个人的环境。”[6]所以批评家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将文学现象还原为政治或经济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考察作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格精神, 并且将人格与创作风格互相阐释。从这个理论出发, 李长之认为鲁迅自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三一年期间“是他最健康, 而精神进展达于极点的时期”, “也最是在混混厚厚之中, 而有一种生气。”他以为鲁迅不能写长篇小说有两个根由:一是他对人生太迫切、太贴近, 不像别的作家那样从容, 而且一不耐烦就愤然而去或者躲藏起来, 这样的“内倾”性格使得他不能打进各种各样的社会, 即缺少生活;二是因为鲁迅“缺少一种组织的能力”, 同时思想上没有建立一个大的体系。因为时代的原因, 李长之没有认识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民族魂, 那么鲁迅没有写出长篇小说的第二个结论在这种意义上说是不成立的。
批评家所需的才气是灼见与审美能力, 李长之对鲁迅作品进行艺术的审美的把握、分析和研究, 自觉地把内容是否健全和技巧是否完美作为衡量作品的标准, 他认为“内容的极致, 也就是思想的极致, 情绪的极致”, 而“技巧的极致, 往往是内容的极致”, 因此“最妙, 最深刻, 然而又最艺术, 这才是好作品。”[7]李长之认为《孔乙己》等八篇以农村社会为题材的小说“有永久的价值”, “在任何国外的大作家之群里, 可以毫无愧色”, 因为它们“透露了作者对于农村社会之深切的了解, 对于愚昧、执拗、冷酷、奴性的农民之极大的憎恶和同情, 并且那诗意的, 情绪的笔, 以及那求生存的信念和思想, 统统活活泼泼地煊染到纸上了。”[8]他说鲁迅“乃是一个诗人”, 因为鲁迅具有诗人的一切特点:情绪的, 被动的, “在不知不觉之中, 反映了时代的呼声的”;“感官的, 印象的, 把握具体事物的”。[9]所以鲁迅的笔是抒情的, 含蓄、凝练、具有深长的意味和丰盈充溢的感情。
三、批评特色与价值意义
李长之通过描绘鲁迅的创作和生活道路和罗列资料, 来探求和把握鲁迅的人格精神与创作风貌, 领略鲁迅独特的精神魅力, 探求这种人格魅力对其创作的影响, 印证了布封的“风格即人”和钱钟书“文如其人”的理论。他认为“不用感情, 一定不能客观”, “不能见得亲切”。[10]而且“没有感情, 就决不能够充实, 详尽, 捉住要害。”[11]因此, 他深切的关注着作家的生活和命运, 分析作品时也“跳入作者的世界”体验作者的甘苦, 体验鲁迅“是如何同情在奚落与讽嘲下受了伤害的人物的创痛”。批评家鲜明的批评个性是建立在强烈的理性精神和崇高的学术品质上,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应该尽可能的超越个人的偏见和好恶——“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12], 客观公正地审视批评对象, 以对人生真理和艺术真谛的执著追求用前瞻的眼光对作家和作品发言, 这样才能影响文学创作, 指导文学鉴赏, 乃至于提升人类的文时诗人, 竭心思搜索……虽穷搜索之功, 而不能掩其寒俭刻削之态。惟晚觉翁之作则不然……如决河啮而注, 强弩技满而发, 不极不止, 非心思笔力也……韩子曰:‘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翁其气盛者与?”第四, 读多行远。古代文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 刘克庄认为这是作诗的一种积累, 《方元吉诗跋》云:“君家诗境公诗, 天材奇逸, 笔力宏放, 亦书撑肠柱腹, 英华发外而然。又周游天下, 南辕湘粤, 北辙卞燕, 纵观祝融扶胥太行黄河。故挥毫之际如有神助, 余尝有二十韵题其集。如武成诗得于天资于书者, 足历而目击者皆不及。翁直以冥搜精斫有所悟解……君才固高, 然年少而仕浅, 书果撑柱与?游历果周遍与?”第五, 染深。刘克庄认为, 作诗需要良好的创作环境, 诗人受好的环境熏染越深, 其诗越显厚重, 《李炎子诗卷跋》云:“看人文字, 必推本其家世, 尚论其师友。”刘克庄把这种环境概括为家庭和师友, 尤其以家庭重要。第六, 事成。事业有成, 尤其功名事业有成, 然后发之于诗, 这样的诗自然是优秀之作, 《张昭州集序》云:“时予知君持身如古君子, 爱民如汉循吏, 余事见翰墨而已。”第七, 功专。作诗功专, 就是要又专门的时间功夫, 把作诗当成一种专门的事业来作, 而不能受其他杂务的干扰。他在《刻楮集序》中云:“季嗜好与余同, 小窗残烛, 讲之二十余年。余坐驰鹜, 妨书课, 应酬夺, 若思所作, 徒十倍于季。岂非余之力分, 季之功专, 优劣所判与?”
四、评价
在古代, 对于刘克庄《后村诗话》的评价褒贬不一。王士祯谓“诗话新集中多摭中晚唐人诗, 无所取裁, 可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论诗则其有条理, ……大旨皆精核, 固迥在南宋诸家诗话上也”, 刘氏论诗不拘于宗派门户, 评诗多就诗论诗, 虽无鲜明的诗论主张和创新体系, 但所作评语均较公允, 故其人虽属江湖中人, 但并未全以晚唐诗人为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称“所载宋代诸诗, 其集不传于今者十之五六, 亦皆赖是书以存, 可称善本。”可见本书还是具有较高的辑佚价值。刘克庄在摘录前人诗作时, 往往连录全篇, 除诗歌外, 还摘录了《韩诗外传》、《西京杂记》、《朝野佥载》、《蔡中郎集》等书的篇章, 往往抄连录数篇或一二十条, 这些虽然与诗的关系部大, 但由于抄录时代较早, 对于校勘辑佚古书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续集卷三引蔡邕表, 称董卓宜为相国, 此表《全后汉文·蔡邕卷》未见, 即是一例。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评《后村诗话》“网罗众作, 见取材之博, 评衡惬当, 见学力之精”。在《宋诗话考》中郭绍虞先生将《后村诗话》与《沧浪诗话》相比而论, 并谓之曰:“沧浪之长在识, 后村之长在学。重在识, 故锋芒毕露而或失之偏;重在学, 则不拘一格, 而转若无所见其长。《后村诗话》之不及《沧浪诗话》者在此。然而网罗众作, 见取材之博, 评衡惬当, 见学力之精, ……则又《后村诗话》之长, 而为《沧浪诗话》所不能及者。盖沧浪长于识, 则要言不烦, 诗论可尽在诗话之中。后村长于学, 故诗论可散见于文集, 而诗话则只限于评诗。”
五、今人研究成果
在南宋后期诗坛上, 刘克庄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甚至有“江湖从学者, 尽欲依刘墙”之说。但历来对于他的评价就有着争议, 褒之者如宋代叶适, 赞其诗“刻琢精丽, 语特精俗”。贬之者如元初方回, 认为“刘潜夫以晚唐诗自鸣, 诱坏江湖小生”。近代学者的硏究主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刘克庄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进行评价。以下就列举几篇今人的专论。
《山西师大学报 (社科版) 》于2004年4月第31卷第2期发表了三峡学院王明建的《论刘克庄的“唐体”观》。
本文分析了唐诗中大量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唐体”的诗体, 并且后代大多数诗人都写这种诗体。而这种诗体的出现导致诗歌格局狭小, 风格塞涩, 韵味贫乏。为补救这些不足, 刘克庄主张诗人应作选体古诗, 或在唐体中充实古体的内核。刘克庄的唐体观的意义在于, 他首先预见到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于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严国荣的《刘克庄“本色”诗论》。
南宋后期江湖派诗人刘克庄的“本色”诗论是针对当时诗坛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本色”论既有对理学家之诗和江西派末流之诗的针砭, 又有对当时诗歌流弊的理论拯救;既有对传统儒家诗教的接受和继承, 又对当时的诗歌发展提出了“有情性、尚比兴、益世教、重声律”的规范性要求, 进一步丰富了“本色”诗论的内涵。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景红录发表的《刘克庄诗歌艺术批评》。
刘克庄诗歌艺术在方法和风格方面既有成就也有弊端。在方法上, 他发扬宋诗“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精神, 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和学问化倾向, 尚议论, 用散句, 讲融化, 重事对, 以致形成模式化的创作流弊。在风格上, 他虽对唐宋诸大小诗人诗风皆有精妙之模仿, 但自身的风格特点平实趋融, 不够成熟。
参考文献:
1、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 1979年。
2、严国荣《刘克庄“本色”诗论》收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5月。
3、王明建《论刘克庄的“唐体”观》收于《山西师大学报 (社科版) 》2004年4月。
参考文献
[1]李长之.批评精神[C].昆明:南方印书馆.1942年.39页.
[2]、[3]、[5]-[11]郜元宝、李书编.李长之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
[4]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鲁迅研究月刊.1994 (3) .
[12]刘勰.文心雕龙[C].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00-101页
[13]汪娟.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 (3) .
【王伟结果报告】推荐阅读:
王伟事迹09-18
王伟个人资料06-12
选举结果报告表12-09
关于支部换届选举结果的报告07-01
企业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结果的报告12-03
预期结果范文06-06
考核结果反馈06-07
中行面试结果06-25
中法战争结果06-28
结果公示范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