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精选7篇)

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 篇1

工程项目建议书是指在流域规划基础上,由主管部门或投资者提出工程项目轮廓设想,主要从客观上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项目是否有必要建设、是否具备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后,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设该项目的建议文件,其主要作用如下:

(1)项目建议书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

(2)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即为立项。

(3)批准立项的工程即可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

(4)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只有在批准立项后方可对外开展工作。

二、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一)建设规模

1.通则

(1)对规划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进行复核。

(2)在确定单项任务的工程规模时,应分析对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的影响。必要时,应为以后的综合利用开发留有余地。

(3)对多泥沙河流应分析泥沙特点及对工程的影响,初拟工程运行方式。有冰凌问题的工程,应分析冰凌特性和特殊冰情对工程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说明有关分期建设的要求及其原因。

(5)通过初步技术经济分析,初选工程规模指标。

2.防洪工程

(1)分析防洪保护对象近、远期防洪要求,初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初选防洪工程总体方案以及工程项目规模。

(2)河道与堤防工程。

1)初步确定各河段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

2)研究洪水特性及排涝要求,初选河道治理导线、堤线、堤距、行洪断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节点。

3)对涨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3)水库工程。

1)根据防洪工程总体方案,初拟水库工程的防洪运用方式和泄量。

2)初选水库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总库容和汛期限制水位。

(4)行、蓄、滞洪区。

1)初拟行、蓄、滞洪区的控制运用原则,初选分洪口门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以及隔堤布置。

2)初步确定行、蓄、滞洪区的范围,初选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提出行、蓄、滞洪区生产、安全建设安排的总体设想。

3.治涝工程

(1)初步确定治涝区范围、治涝标准和治涝措施,初选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大型涝区应初拟治涝分区。

(2)初选治涝骨干沟道(渠道)的排水流量和水位。

(3)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时受外河水位及潮位顶托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采用抽排方式时,初选泵站装机容量、设计流量及扬程。

4.河道整治工程

(1)初步确定河道的治理河段。

(2)初步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对河道洪水流量进行断面复核,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

(3)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考虑岸线利用问题,初选治理河段和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选重要河道控制节点的位置。

(4)初拟治理工程分期实施方案。

5.灌溉工程

(1)分析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初步确定灌区范围和总灌溉面积,初拟灌区开发方式、设计水平年和灌溉保证率。

(2)初拟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分析灌溉定额,初步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年内分配过程。

(3)初选灌区灌溉系统整体规划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初选骨干渠道的渠首设计水位和设计引水流量。

(5)初选引水枢纽及泵站等水源工程的设计引水流量、扬程及装机容量。

(6)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灌溉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7)分析灌区排水条件和排水方式‘对有排渍、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渍、改碱标准及排水工程措施和规模。

6.城镇和工业供水工程

(1)初步确定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供水用户,初拟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

(2)分析水源可供水量和水质状况,初选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步确定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年引水总量。

(3)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初选主要输水、扬水、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7.跨流域调水工程

(1)初步确定工程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分期实施顺序。

(2)分析水源条件,初步确定适宜的调水量、相应的水源工程以及补偿工程措施和规模。

(3)初步确定调水量在地区和部门间的分配,初拟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及规模。

8.水力发电工程

(1)分析供电范围和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作用,初拟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2)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3)初选装机容量,提出电站的保证电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

9.垦殖工程

(1)初步确定垦殖区范围和垦殖面积,初拟开发利用方式。

(2)分析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条件、水量及其保证程度。

(3)初步确定防洪、防潮设计标准,初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拟垦殖区灌溉、排水体系。

(4)初选挡水堤、围堤、涵闸等工程位置和规模。

10.综合利用工程

(1)综合利用水库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初拟水库运用方式,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2)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他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用方式,初选各建筑物的设计流量和水位。

(3)有通航、过木要求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应根据设计水平年通航、漂木发展需求及过坝(闸)运量,初选通航、过木建筑物规模。

11.附图

(1)工程项目总体布置图(比例尺:1:1000~1:00) 。

(2)有分期建设要求的分期建设布置图(比例尺:1:1000~1:200000) 。

(3)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 (比例尺:1:1000~1:200000) 。

(二)主要建筑物布置

1.工程等别和标准

根据初选的建设规模及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级别、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和地震设防烈度。

2.工程选址(选线)、选型及布置

(1)根据规划阶段初拟的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洞线、河线、堤线、渠线等)的建筑条件、工程布置要求、施工和投资等因素以及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初选工程场址。

(2)初选主要建筑物基本形式,对工程量较大或关键性建筑物作方案比较,初拟次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

(3)根据初选(或初拟)的建筑物形式,经综合比较,提出工程总布置初步方案。 3.主要建筑物

简述主要建筑物初定的基本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及结构、水力学核算成果,初选地基处理措施。对技术难度大的特殊建筑物宜作重点分析研究。

4.机电和金属结构

(1)根据动能参数和装机规模,初拟水轮发电机组或水泵电动机组的单机容量、机组台数和机型。

(2)初拟输配电工程的规模,初步提出接入电力系统的供电或送电方向、进出线电压、回路数和输配电距离,初拟电气主接线。

(3)初拟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的规模、型式及布置。

5.工程量

(1)分项列出工程各建筑物及地基处理的工程量。

(2)分项列出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工程量。

6.附图

(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1000~1:2000)。

(2)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图(比例尺:1:500~1:1000)。

(3)大型长距离调水总干渠纵断面图(横向比例尺:1: 5000 ~1 :10000;纵向比例尺:1:500~1:1000)。

(三)施工条件

(1)简述工程区水文气象、对外交通、通信及施工场地条件。

(2)初步提出施工期通航、过木、供水及排水等要求。

(3)简述主要外购材料来源及水、电、燃料等供应条件。

(4)简述天然砂砾料、石料、土料等来源、开采和运输方式。

(四)工程管理

(1)初步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与隶属关系以及资产权属关系。

(2)初步提出维持项目正常使用所需管理维护费用及其负担原则、来源和应采取的措施。

(3)根据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初步匡算工程管理占地规模。

(4)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及有关部门意见,初步提出工程管理运用原则及要求。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1)简述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初拟主要基础单价及主要工程单价。

(2)提出投资主要指标,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及动态总投资。估算分年度投资。

(3)对主体建筑工程、导流工程应进行单价分析,按工程量估算投资。其他建筑工程、临时工程投资,可按类比法估算。交通、房屋、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其他费用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别、不同工程规模逐项分别估算或综合估算。

(4)引进外资的投资估算,要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进行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设想

(1)提出项目投资主体的组成以及对投资承诺的初步意见和资金来源的设想。

(2)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项目,应初拟资本金和贷款额度及来源,贷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偿还措施。对利用外资的项目,还应说明外资用途及汇率。

(六)经济评价

1.经济评价依据

说明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

2.国民经济初步评价

(1)说明采用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2)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流量。简述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的计算方法及成果。

2)简述综合利用工程费用,分摊原则、方法及成果。

(3)效益估算。

1)概述项目的主要效益,对不能量化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2)说明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及成果。

3)对综合利用工程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摊。

(4)国民经济评价。

1)提出项目经济初步评价指标。必要时,提出综合利用工程各功能经济评价指标。

2)对项目国民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3.财务初步评价

(1)说明财务评价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2)财务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条件。

2)说明各项财务支出。

3)说明构成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

(3)财务收人估算。

1)初估项目收人。

2)简述项目利润分配原则。

(4)财务评价。

1)提出财务初步评价指标。

2)简述还贷资金来源,预测满足贷款偿还条件的产品价格。

3)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

4.综合评价

综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和财务初步评价结果,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七)编制要求

(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审查)的江河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和建设时间,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部门编制。项目业主应承担所需编制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工程项目建议书大多由项目法人委托咨询单位、设计单位负责编制,其主要表现在论证重点、宏观信息、估算误差(±20%左右)和最终结论等几个方面。

(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 篇2

1 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近十年来澄海区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既有调配水资源的拦河水闸, 又有抵御台风暴潮、洪水灾害的堤防建设, 还有改善围内农田水利生产条件的节水灌溉、机电排灌站等:

1.1 大型拦河水闸重建工程:

近十年来投资近7亿元, 相继开工建设了外砂、东里及莲阳三座大型拦河水闸。三座水闸均为集供水、防洪、挡潮御咸、灌溉、发电、交通、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这几宗水闸重建后, 完善了韩江下游三角洲供水整体工程的布局, 发挥整体工程的效益, 解决了三角洲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保障了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建设工程:

按照上级“关于搞好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建设”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实“十项民心工程”的要求, 澄海区一八围江海堤、苏溪围江海堤、苏北围江海堤等三个项目均列入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 计划对134.5公里堤围按50年一遇防洪 (潮) 标准进行达标加固, 计划总投资5亿多元。项目从2006年8月底开工, 到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1.3 苏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 2008年底动工建设, 至2009年底全面完成。项目实施后, 苏南灌区灌溉面积可达到6.06万亩, 其中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 恢复灌溉面积1.26万亩, 旱涝保收面积5.3万亩, 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 年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1.4 省人大机电排灌议案项目:

按照广东省“机电排灌议案实施办法”精神, 结合本区机电排灌站布局的实际情况, 首批规划了隆都前美电排站、莲华东光电灌站、莲上永新、盛州电排站及莲下南湾电排站等5个项目。通过建设、改造这些机电排灌站, 有效解决了各片区的灌溉、排水等农田水利问题。

2 经验做法

2.1 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团结协作

水利基建工程是基础产业的基础, 工程规模、投资、效益都较大, 工程建设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切切相关。因此, 澄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对水利基建工程的领导。各相关单位也团结协作, 为工程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三宗大型水闸重建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建设工程等项目, 均由区政府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 区长挂帅, 分管的副区长亲管;并从各相关单位抽调政治素质好, 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职工组成强有力的指挥部, 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 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2 规划先行, 精心设计

水利建设规划是本地区水利治理开发方向。近年来, 区先后组织编制了《澄海市江河流域 (区域) 综合规划》、《澄海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依据规划所确定的原则、目标,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区分先后缓急, 做好水利基建项目充分论证工作, 确实有需要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工作, 决不搞政绩工程。从而使得各项目真正顺民意、合民心,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

2.3 选准项目, 力争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盘子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和沟通, 及时了解投资方向和重点, 积极地向省、市政府和发改委、水利、财政等部门做好汇报、协调工作, 争取理解和支持, 确保选择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能够顺利进入上级规划总盘子, 及时得到审批。

2.4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在近几年实施的水利基建项目, 不管项目大小, 只要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都不遗余力地去争取。既有拦河水闸重建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又有机电排灌站、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这些项目, 切实地解决了各自片区的农田引水、排水问题。

2.5 科学管理, 严格把关

所有的水利基建项目, 均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科学管理, 严格把关。一是规范工程管理机构设置。在项目前期阶段, 根据工程规模、建设内容、施工管理等要求, 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工程款拨付等制度, 为工程投资控制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执行合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项目法人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签订了相关合同, 明确各方职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项目法人单位对监理单位根据监理合同进行监督;项目法人单位、监理单位根据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全面监督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使合同各项条款均得到有效落实, 为工程投资控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严格进行资金管理。制定了工程资金下拨制度, 理顺了拨款审批手续, 坚持实行工程项目进度月报制。施工单位上报的月进度报表先通过现场监理审查、签证, 然后报项目法人核实工程量准确无误后, 才予以认定, 并作为拨付工程款的依据。防止了超拨和随意超概算现象的发生, 保证了工程建设在批复投资的控制下进行。四是优化设计, 严把设计变更漏项关。要求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各方本着对工程建设及投资效益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和设计优化, 保证了工程质量, 节约了工投资。

由于我区水利基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 工程实施后效益显著, 多次得到上级好评。

3 建议

由于国家对基建项目逐渐实行严格的规范管理, 基建项目的立项审批、初步设计审查, 工程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审查、审批手续繁多;工程实施前还需进行招标、签订合同、筹措资金等工作, 仅水利部门难以有效应对。为更好做好水利基建项目的建设工作, 建议做好下面几点:

3.1

以项目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准则, 选准选好项目, 本区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 加快区域水利基建项目的建设步伐, 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2

重视并做好前期工作, 精心设计、多方案比较, 努力成为优秀设计。

3.3

认真研究施工方案, 重视工艺、保证质量, 争创优质工程。

3.4

合理采用机械化,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工程建设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延长工程寿命创造条件。

3.5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篇3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0.前言

该文就水利工程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进行一系列剖析,找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展开。

1.关于节水灌溉涵义的具体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灌溉,节水灌溉更加具有节水、节省时间,提高灌溉效率的作用,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实现节水灌溉的效率提升,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减少无益耗水,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

2.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份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地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问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a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强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议书 篇4

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水排放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和标准。

2、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由本所专设清洁人员,利用密闭的垃圾桶运出,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3、噪声:主要是施工期间的噪声,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振动小、噪声低的施工机械;(2)严格作息时间,不得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 篇5

(1996年12月18日水利部印发)

总 则

1.0.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是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将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为明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原则、基本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需报送国家计委审批的中央和地方(包括中央参与投资)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不同类型的工程,应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定的条文内容进行取舍。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适当简化。对影响立项的关键问题和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可根据需要向项目业主提出补充要求,适当增加工作内容和深度。按国家基建程序规定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其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可参照执行。

1.0.3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审查)的江河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和建设时间,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0.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1.0.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部门编制。项目业主应承担所需编制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1.0.6 项目建议书应按本暂行规定第2~12章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将“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2.1 项目建设的依据

2.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2.1.2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1.3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2.1.4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防洪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

(2)河道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设施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

(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4)城镇和工业供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工业和城镇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节水目标,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工程的要求。

(5)跨流域调水。应按城市供水、灌溉、水力发电、通航等一项或多项任务,逐项分别阐明兴建工程的要求。

(6)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动力资源情况。根据电力工业现状、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

(7)垦殖。应阐明本地区滩涂淤变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垦殖现状。分析滩涂淤变趋势,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垦殖总体规划,分析研究地区对垦殖的要求。

(8)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过木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和漂木设施的能力及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对客货运量和漂木量增长的预测,分析研究发展通航过木工程的条件和要求。

2.2.2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2.3 项目建设的任务

2.3.1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2.3.2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2.4 附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XX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建设条件

3.1 水 文

3.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3.1.2简述工程地点的气候特性和主要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值。

3.1.3简述工程地点及其附近河段的水文站网和基本资料情况。

3.1.4 径流:

(1)简述工程区域内的地表、地下径流的来源、范围和补给方式。

(2)提出天然年、月径流系列,并作系列代表性初步分析,必要时进行系列的插补、延长。

(3)初步确定径流统计特征值,简述本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4)对灌溉和供水工程应简述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水质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5)对供水和水电工程应提出枯水径流初步分析计算成果。

3.1.5 洪水:

(1)简述工程区域的暴雨和洪水的成因、特性及其时空分布情况。

(2)简述对工程设计有影响的历史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范围、量级及重现期。

(3)简述洪峰、洪量的还原及插补延长方法,系统的统计原则和代表性分析,并进行频率分析。

(4)简述工程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对下游有防洪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初步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5)简述施工设计洪水系列的统计原则,初步确定施工设计洪水成果。

(6)无实测洪水资料时,可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量,提出初步成果。

(7)平原排水工程,可用实测流量资料或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排涝流量。

3.1.6对多泥沙河流需简述工程地点泥沙的主要来源,统计(或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和特征值。

3.1.7提出工程设计代表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

3.1.8 其他水文要素:

(1)简述工程地点河流的水质状况及其特征。

(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应简述本河段冰凌特性。

(3)有潮汐影响的河段,应初步确定潮汐水位统计特征值、潮汐流向、流量及影响时间。

(4)对裸露水面较大的输、蓄水工程,应考虑水体蒸发影响,初步统计(或估算)工程地点的水面蒸发值。

3.1.9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应按调出区(水源区)和调入区(受水区)分别简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水文气象概况。

3.2 地质

3.2.1简述工程已完成的地质勘察工作项目与工作量。

3.2.2简述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造稳定性,并初步确定工程场区地震基本烈度。

3.2.3简述水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环境,初步分析库区可能存在的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固体径流来源、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说明水库工程区内有无重要矿产及古文化遗址。

3.2.4简述闸坝工程枢纽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岩溶规律、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岩基承载能力、抗滑稳定、渗透稳定、渗透流量以及边坡稳定等主要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岩体风化卸荷、软岩、软弱结构面、大断层等工程地质特性。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土基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渗透稳定、振动液化、胀缩性、湿陷性、冻胀性等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土等工程地质特性。

3.2.5简述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线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包括明渠、隧洞和其他地下洞室)的成洞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6简述堤防河道整治(滩涂围垦)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情况和岩土工程特性,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堤基稳定性、砂层液化及堤内浸没等工程地质问题。

3.2.7 简述灌(排)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初步分析和预测工程区可能存在的土地盐渍化、黄土湿陷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8简述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储量、质量和开采条件。

3.2.9对各工程比较方案的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3.3 其他外部条件

3.3.1 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相互影响。

3.3.2分析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3.3说明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以及有关协议。

3.3.4说明本工程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基本建设在建规模简要情况。

3.3.5说明在本地区水利发展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开发次序。

3.3.6说明有关其他部门、地区影响该工程立项的因素。

3.3.7说明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确定的意见。

3.4 附图

(1)水系图。

(2)区域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50000~1∶XX00)。

(3)水库工程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或略图(比例尺:1∶XX~1∶10000)。

(5)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范围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建设规模

4.1 通则

4.1.1对规划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进行复核。

4.1.2在确定单项任务的工程规模时,应分析对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的影响。必要时,应为以后的综合利用开发留有余地。

4.1.3对多泥沙河流应分析泥沙特点及对工程的影响,初拟工程运行方式。有冰凌问题的工程,应分析冰凌特性和特殊冰情对工程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1.4说明有关分期建设的要求及其原因。

4.1.5通过初步技术经济分析,初选工程规模指标。

4.2 防洪工程

4.2.1分析防洪保护对象近、远期防洪要求,初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初选防洪工程总体方案以及工程项目规模。

4.2.2 河道与堤防工程:

(1)初步确定各河段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

(2)研究洪水特性及排涝要求,初选河道治导线、堤线、堤距、行洪断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节点。

(3)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4.2.3 水库工程:

(1)根据防洪工程总体方案,初拟水库工程的防洪运用方式和泄量。

(2)初选水库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总库容和汛期限制水位。

4.2.4 行、蓄、滞洪区:

(1)初拟行、蓄、滞洪区的控制运用原则,初选分洪口门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以及隔堤布置。

(2)初步确定行、蓄、滞洪区的范围,初选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提出行、蓄、滞洪区生产、安全建设安排的总体设想。

4.3 治涝工程

4.3.1初步确定治涝区范围、治涝标准和治涝措施,初选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大型涝区应初拟治涝分区。

4.3.2初选治涝骨干沟道(渠道)的排水流量和水位。

4.3.3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时受外河水位及潮位顶托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3.4采用抽排方式时,初选泵站装机容量、设计流量及扬程。

4.4 河道整治工程

4.4.1初步确定河道的治理河段。

4.4.2初步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对河道洪水流量进行断面复核,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

4.4.3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考虑岸线利用问题,初选治导线和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选重要河控节点的位置。

4.4.4 初拟治理工程分期实施方案。

4.5 灌溉工程

4.5.1分析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初步确定灌区范围和总灌溉面积,初拟灌区开发方式、设计水平年和灌溉保证率。

4.5.2初拟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分析灌溉定额,初步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年内分配过程。

4.5.3初选灌区灌溉系统整体规划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5.4初选骨干渠道的渠首设计水位和设计引水流量。

4.5.5初选引水枢纽及泵站等水源工程的设计引水流量、扬程及装机容量。

4.5.6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灌溉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5.7分析灌区排水条件和排水方式,对有排渍、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渍、改碱标准及排水工程措施和规模。

4.6城镇和工业供水工程

4.6.1初步确定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供水用户,初拟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

4.6.2分析水源可供水量和水质状况,初选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步确定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年引水总量。

4.6.3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6.4初选主要输水、扬水、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4.7 跨流域调水工程

4.7.1初步确定工程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分期实施顺序。

4.7.2分析水源条件,初步确定适宜的调水量、相应的水源工程以及补偿工程措施和规模。

4.7.3初步确定调水量在地区和部门间的分配,初拟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及规模。

4.8 水力发电工程

4.8.1分析供电范围和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作用,初拟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4.8.2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8.3初选装机容量,提出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

4.9 垦殖工程

4.9.1初步确定垦殖区范围和垦殖面积,初拟开发利用方式。

4.9.2分析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条件、水量及其保证程度。

4.9.3初步确定防洪、防潮设计标准,初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拟垦殖区灌溉、排水体系。

4.9.4初选挡水堤、围堤、涵闸等工程位置和规模。

4.10 综合利用工程

4.10.1综合利用水库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初拟水库运用方式,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10.2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他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用方式,初选各建筑物的设计流量和水位。

4.10.3有通航、过木要求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应根据设计水平年通航、漂木发展需求及过坝(闸)运量,初选通航、过木建筑物规模。

4.11 附图

(1)工程项目总体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2)有分期建设要求的分期建设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3)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比例尺:1∶1000~1∶XX00)。

主要建筑物布置

5.1 工程等别和标准

5.1.1根据初选的建设规模及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级别、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和地震设防烈度。

5.2工程选址(选线)、选型及布置

5.2.1根据规划阶段初拟的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洞线、河线、堤线、渠线等)的建筑条件、工程布置要求、施工和投资等因素以及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初选工程场址。

7.1.1通过查勘和对地形图、工程布置图的分析,初定水库淹没(包括塌岸、浸没等)、工程占地处理范围。

7.1.2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农村部分实物指标,包括人口、房屋、耕地、果园、林地、牧草地等。

7.1.3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城镇、集镇的规模(人口、占地)、受淹没影响程度,并说明迁建规模及实物指标。

7.1.4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电力、通信等专项设施及矿藏、文物古迹的等级、规模、淹没影响程序。其等级、规模可向各行业部门调查。

7.2移民安置、专项迁建

7.2.1以县、乡为单位,在初步分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征求有关地方政府意见,初拟移民安置去向及生产恢复措施。

7.2.2征求地方政府意见和进行查勘选点,初选城镇、集镇的迁建方案。

7.2.3说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专项迁建设施的意见,提出初步处理方案。

7.2.4说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淹没、占地处理和补偿标准的初步意见。

7.3 补偿投资初估

7.3.1以主要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安置去向,参照有关法规文件、类似工程补偿标准及专业项目单位工程造价扩大指标,初估补偿投资费用。

环境影响

8.0.1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功能等环境特征。

8.0.2根据工程影响区的环境状况,结合工程开发的规模、运用方式、移民安置、施工组织方式等特性,简要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的,应说明工程开发是否与这些规划的目标相协调。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工程开发的重大制约因素。

8.0.3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应初步提出减免的对策和措施。

工程管理

9.0.1初步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与隶属关系以及资产权属关系。

9.0.2初步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用所需管理维护费用及其负担原则、来源和应采取的措施。

9.0.3根据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初步框算工程管理占地规模。

9.0.4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及有关部门意见,初步提出工程管理运用原则及要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简述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初拟主要基础单价及主要工程单价。

10.1.2提出投资主要指标,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及动态总投资。估算分投资。

10.1.3对主体建筑工程、导流工程应进行单价分析,按工程量估算投资。其他建筑工程、临时工程投资,可按类比法估算。交通、房屋、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其他费用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别、不同工程规模逐项分别估算或综合估算。

10.1.4引进外资的投资估算,要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进行投资估算。

10.2 资金筹措设想

10.2.1提出项目投资主体的组成以及对投资承诺的初步意见和资金来源的设想。

10.2.2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项目,应初拟资本金和贷款额度及来源,贷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偿还措施。对利用外资的项目,还应说明外资用途及汇率。

10.3 附表

(1)工程投资总估算表。

(2)分投资表。

(3)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

经济评价

11.1 经济评价依据

11.1.1说明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

11.2国民经济初步评价

11.2.1说明采用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2.2 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流量。简述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的计算方法及成果。

(2)简述综合利用工程费用,分摊原则、方法及成果。

11.2.3 效益估算:

(1)概述项目的主要效益,对不能量化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2)说明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及成果。

(3)对综合利用工程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摊。

11.2.4 国民经济评价:

(1)提出项目经济初步评价指标。必要时,提出综合利用工程各动能经济评价指标。

(2)对项目国民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11.3 财务初步评价

11.3.1说明财务评价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3.2 财务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条件。

(2)说明各项财务支出。

(3)说明构成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

11.3.3 财务收入估算:

(1)初估项目收入。

(2)简述项目利润分配原则。

11.3.4 财务评价:

(1)提出财务初步评价指标。

(2)简述还贷资金来源,预测满足贷款偿还条件的产品价格。

(3)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

11.4 综合评价

11.4.1综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和财务初步评价结果,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1.5 附 表

(1)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2)财务评价成果表。

结论与建议

12.0.1综述工程项目隶属关系、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总布置、淹没、占地处理、环境影响、建设工期、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主要成果。

12.0.2 简述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

12.0.3简述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有关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12.0.4 提出综合评价结论。

水利改造项目建议书 篇6

1、工程名称:2012年××××××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

2、项目估算总投资:1638.9万元。

二、概 述

1、编制依据

(1)××××××××××××总体规划(2003-2020)(2)××××××××××××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08-2020)

(3)《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4)《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019-2003(8)建设部建设标[1996]628号《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1(9)建设部建设标[1996]309号《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编制原则

(1)、在××××××××××××总体规划及供热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供热规划及××××××的实际情况,进行本项目的建设研究和设计。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平面布臵采用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建设,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从而加快实现社会和环境效益。

(3)、要有高标准、超前的意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量、安全适用、管理方便、兼顾环保。

(4)、根据××××××的地形趋势,本项目供热管网尽量与其他管网工程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

(5)、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产品,节能降耗,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使供热工程方案与××

××××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相适应。

3、编制内容

(1)遵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供热工程建设方案

(2)对推荐方案进行技术设计;

(3)提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和实施计划;

三、××××××概况及自然条件、地理位臵

××××××位于××××××东部,北与××××××接壤,东与通辽市、××××××市毗邻,南与××××××相连,西与××××××接壤。距××××××市××××××公里,距××××××市××××××公里,距××××××市××××××公里,距××××××60公里。

2、地质、地貌

××××××位于××××××盆地,均为第四系上更新层,为全新统增积层上层,约5~10米之内为细黄砂、粗砂、砂砾石,全泥砂层,结构松散,胶结性差,透水性好,该松散层以下有80米不同结构的混砂层,如红岩(或黄层)、纯岩层、砂质泥岩(或砾质)、泥岩含砂(砂砾),还有部分纯砂砾,居中为钙质胶结。工程地质情况良好,地势平坦,整体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北侧有××××××,坡度平缓,地震烈度为6度。

3、气象条件

××××××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风频以西南风最强,冬季多为西北风。主要气象资料如下: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7℃ 冬季最低日平均温度:-32.5℃ 年平均温度: 1.7℃

极端最高温度: 39.7℃ 极端最低温度:-40.5℃ 主导风向: 全年

C-SW 冬季

C-SW 冬季平均风速: 3.4m/s 年相对湿度: 59% 冬季室外平均温度:-10.3℃ 年采暖天数: 212天 最大冻土深度: 3.46米 冬季日照率: 69%

4、水文及水文地质

××××××地处冲湖积平原之中,地势较平缓,地表水浅层水流向从东向西;深层地下水流向从西北向东南。地下水储量较丰富,经计算可开采量为240万立方米,但地下水位较深,开采较难,水质不好,尤其含氟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型水,矿化程度为0.96克/升。

5、城市概况

××××××是××××××辖镇, ××××××驻地。位于××××××东北部,是一个以汉为主体,回、满等×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集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镇区建成面积××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45.5%,人均××平方米。现状居住形态以单位院内自建住宅为主,规模较小。配套公共设施较齐全的居住小区少,缺乏绿地,为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规模小,布局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居住用地指标过高,土地利用率低下。

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和节约能源,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对乌里雅斯太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

四、×××××××××××××××供热二次管网

现状及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供热二次网现状 ××××××目前集中供热热源为××热电厂和××供热公司,作为边地区集中供热的热源。××××××现居民居住较分散,各功能分区建设未能形成规模,其余各部分冬季采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火炉、土暖气采暖形式。这部分建筑物主要是居民住宅,另有部分单位采用小型立式常压锅炉采暖,每年的煤碳耗用量较大,造成了能源极大的浪费。

(2)以分散锅炉为热源的采暖形式。各单位分散独立的供热系统,造成锅炉房多且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和能源、资金浪费突出,锅炉烟囱林立,污染环境,严重地影响了镇内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出现了一楼一炉的不合理供暖配臵,小型锅

炉仍在继续增加.(3)旧小区供热二次网布臵不合理,年久失修腐蚀严重,管网老化“跑冒滴漏”失水现象严重,供热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新建××供热公司热源点供热方式为间接供热,因此以往直供的二次管网需要切改,于换热站进行对接。

(2)××××××主干道×××街为××热电厂和××供热公司两个热源的分区部位,所以对以往的管网依据换热站的定位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造。

(3)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需要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热普及率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一座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地面交通运输、城市垃圾处理的文明程度。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等。集中供热是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大气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8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

(4)城市热负荷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基础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阶段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热建设规模已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造成用户的用热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热用户采用自建锅炉房和小煤炉自行供热,致使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的环境质量,当务之急是变分散供热为集中供热,取消众多的采暖小锅炉。只有迅速实施集中供热,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要,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该区域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总体规划(2003-2020)》、《××××××××××××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08-2020)》的要求,也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好形势下,本项目的迅速实

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非常必要。

五、×××××××××××××××供热二次管网

规划及工程建设规模

1、××××××镇区建设规划

××××××规划采用集中组团式布局结构,即以十字形主干道,形成一个结构中心,两个区域中心,一个体育文娱中心,一个科教中心,一个市交通中心,一个绿化中心,一个工业区及四片居住区的布局结构。××××××空间发展战略是补充完善老城区,适时拓展南部新区,改造振兴东部工业区。近期优化旧城结构,启动小康住宅区和工业小区建设。远期规模化有序的发展城市各个功能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建设,旧区改造实行“退而经三“,将对居民生活居住有较大干扰的工业企业有计划的进行用地臵换,利用土地差杠杆原理合理调整用地性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完善城镇各项配套设施,提高硬化水平,改善旧

城区的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提高土地使用权用效益。合理选择供热系统,是城市供热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此举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投资等,而且对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影响深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

2、工程建设规模

(1)新增××××××的供热管网改造:管道需要:DN300为144米、DN250为376米、DN150为96米、DN125为92米;

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等;

(2)××××××临街建筑供热管网改造:管道需要:DN250为102米、DN200为1028米、DN150为295米、DN125为210米;

(3)××××××管网更换改造: 管道需要:DN250为304米、DN200为154米、DN150为82米、DN125为68米、DN100为75米,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

(4)老工行至农行二网改造: 管道需要:DN300为2

11 米、DN250为198米、DN150为34米、DN125为68米、DN100为150米,分水站二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

(5)××××××供热管网安装:管道需要:DN250为780米、DN200为12米、DN150为12米、DN125为12米,分水站一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

(6)××××××管网改造:管道需要:DN150为278米、DN125为88米,阀门井补偿器共计造价大约;嘎达布其镇镇政府及宿舍暖气管道改造更换:管道需要:DN125为68米,DN100为980米,阀门井四座。

(7)××××××楼房采暖阀门、××××××采暖阀门、××××××采暖阀门、××××××采暖阀门、××××××、×××采暖阀门、×××采暖阀门维修。

(8)×××采暖系统、×××采暖系统、×××、×××、×××采暖管道维修。

(9)×××、×××、×××采暖管道。(10)×××采暖安装。

(11)×××换热站设备及管道安装。

12(12)×××、×××供热管网切改。管道需要:DN350为866米、DN300为334米、DN250为360米、DN150为528米;×××供热管网改造及新增面积(管网): 管道需要:DN300为96米、DN250为418米、DN200为102米、DN150为52米、DN125为454米;

(13)×××临街建筑供热管网改造: 管道需要:DN300为328米、DN250为260米、DN200为780米、DN150为166米、DN125为120米;分水站四座以及阀门井补偿器等。

六、工程设计

本项目工程设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终实现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高效,满足××××××发展的需要。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有限热源。

2、为最大可能地节约工程投资,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

在管线最短。

3、供热管网改造的平面布臵要按规划中城镇的管线综合要求进行,并力求避免干管穿越高级路面或地质复杂地区,尽量少拆迁或不拆迁,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减少对企事业单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4、根据××××××地形、地质、地貌的特点,合理划分区域,有利于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减少施工难度。

七、环境影响评述、劳动保护及节能措施

1、环境影响评述:

本拟建项目会引起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状况、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中供热管道施工以直埋式或埋地式进行施工,对××××××区居民生活、交通和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空气等的污染不大。

14(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①合理安排施工排序,分段施工,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②对弃土、弃渣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尽量利用。③附近有居民区(主城区附近)在夜间22:00~6:00停止强噪声机械施工作业;

④料运输车尽量避免穿越居民区,运输车辆夜间不准鸣喇叭;

⑤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设备,注意维护;机械操作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实行个人防护;

⑥粉状材料(石灰、水泥)等运输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推放时设蓬盖;

⑦施工机械的机修油污集中处理;揩擦有油污的固体废弃物等不得随地乱扔,应集中填埋;

⑧施工结束后,施工废料、垃圾等不得弃于施工场地;禁止倾倒在水体附近;及时清运至规定地点或按规定处理。

2、劳动保护

本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加强安全教育,订立安全操规程和管理制度,特别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视安全生产条款的完善。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设臵安全救生品,如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监督检查人员。

(2)、有外露的电气设备均应加安全防护罩,采用防潮湿设备,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所有电气设备均按“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程”等有关规范采用防雷、接地等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保护措施。

(3)、燃易爆、有害物品、危险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手续健全。

(4)、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操作出执行规范。

3、节能措施

(1)、针对本项目所处地形和现状,规划情况,合理布臵供热管网,避免过大地增加投资,对今后管理造成不必

要的麻烦。

(2)、尽量减少联络节点减少水头损失,节约能耗。(3)、所采用的管材均为国家认证的高效节能产品。(4)、合理周密地确定供热管网最不利点充分结合××××××供热管网总体布局,使工程投资和节能相互协调。

八、人员编制及工程进度安排

1、人员编制:

本拟建项目人员编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备,本着求实,高效的原则标准设臵,应尽量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机构精干,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配备人员中包括管理、技术人员和其他勤杂人员,应是一个比较合理健全的管理队伍;特别是所配备的人员应从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综合考虑。

本管理机构编制人员如下:

管理人员 2名 技术人员 3名 财务人员 2名

维护人员(含勤杂人员)6名 固定工人16 共计29名。

其他维修养护工作所需工作人员属季节性、临时性工作人员,可临时到劳务市场聘请解决。

2、工程进度安排

计划工期2012年08月至2012年10月,10月工程全部交付使用,工程建设期2个半月。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编制依据

(1)《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18(2)内蒙古自治区×××××××××工程造价信息(2011年)。

(3)内蒙古自治区各专业工程定额及相关取费文件。(4)《城市供热热源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9)。(5)《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热力工程)(建标[2007]163号)。

(6)本工程各专业图纸及说明书。

(7)主要设备、材料价格采用询价及厂家报价。(8)不足部分参照我院近期已完成类似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编制方法与原则

热水管道及热力站工程结合当地人工费、材料市场价等取费套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计算,锅炉房投资参考《城市供热热源工程估算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主要设备及材料市场价及当地人工费计算投资,以上主要设备及材料价格依据厂家报价。

设备运杂费按设备价格的8%计取。

备品备件购臵费按设备原价的1%计取,工器具购臵费按设备购臵费的1%计取。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照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文件《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与其他费用之和的10%计取。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1340号文件精神,暂不计算涨价预备金。

本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

3、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1638.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565.3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39.4万元。

4、投资估算表

工程总投资估算表(详见附表)。

5、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1)资金筹措:

①项目总投资:1638.9万元人民币。

②申请中央资金:655.6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40%)③银行贷款: 409.7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25%)④地方财政:573.6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35%)(2)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计划于2012年需要投资为1638.9万元。

十、经济评价

1、概述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项目决策阶段科学决策化的重要手段。本拟建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发展规划的要求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做为产品(服务)市场需求预测、工艺选择等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该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通过方案选择比较确定,对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

的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评价依据

本评价参照国家下列法规及现行税法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的有关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经济评价内容

本项目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连照效益费用一致原则,计算投入的建设费用及其运营产生的费用和效益。

4、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以评价投资行为的经济合 22 理性。

本拟建项目属于对××××××乃至××××××具有长远建设和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建设项目。其效益在许多方面表现为难以量化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始终处于显著地位,因此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就相关间接效益予一定的定性描述。

(1)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因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并能改善和保持环境卫生的条件。

(2)本项目实施后,将有利于促进××××××内土地价位的增值,加速周围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利用。

(3)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为招商引资创造方便条件。

(4)本项目实施后,××××××环境质量明显地提高,地价的升值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建设××××××,并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其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本项目有很大的间接效益,环境效益巨大,社会效益可观,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应积极筹备实施,尽早地发挥本工程项目的三大效益。

5、基础数据

折旧20年,折旧率4.75%。

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折旧的10%~30%计算,第1~5年按固定资产折旧的10%计算,第6~10年按固定资产折旧的20%计算,以后每5年递增5%。

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摊销。

注: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本经济分析均按不含税价格分析。

人员年工资及附加:固定工按30000元/人.年,临时工按1500元/人.月。

劳动定员:固定工共16人,临时工20人。税率:

增值税:商业热价、水为13%(按目前国家对“三北”

地区的用热规定,居民采暖免增值税)、其他为17%。

城市建设维护税:7%。教育费附加:3%。企业所得税:25%。

财务基准收益率:据《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市政热力工程税前取5%。

6、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盈亏平衡点用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可变成本)=81.27%

十一、结论及建议

1、结论

本工程属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热负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建议

(1)本工程的建设与实施,资金是关键,因此建议建设单位抓紧落实资金的按时到位,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2)请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主管部分尽快落实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等外部条件。

(3)××××××××××××规划区内供热主要以民用锅炉房供热为主,热源布局分散,锅炉台数多,容量少,建议在供热二次网改造中将部分单独供热的单位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中。

(4)供热管网的设计,施工应与热源同步进行,以确保热源形成后能及时供热,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6(5)加强供热市场监管,理顺市场秩序,规范供热行为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共同维护供热企业与热用户双方利益。保障供热纠纷,在公平的法律框架下,公正的得以解决。

附 件

目 录

一、项目概况.................................................................1

二、概述.....................................................................1

1、编制依据.............................................................................................................................1

2、编制原则.............................................................................................................................2

3、编制内容.............................................................................................................................3

三、××××××概况及自然条件...............................................3、地理位置...........................................................................................................................3

2、地质、地貌.........................................................................................................................4

3、气象条件.............................................................................................................................4

5、城市概况.............................................................................................................................6

四、×××××××××××××××供热二次管网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7

1、×××××××××××××××供热二次网现状.....................................................7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五、×××××××××××××××供热二次管网规划及工程建设规模............10

1、××××××镇区建设规划...........................................................................................10

2、工程建设规模...................................................................................................................11

六、工程设计................................................................13

1、环境影响评述:...............................................................................................................14

2、劳动保护...........................................................................................................................15

3、节能措施...........................................................................................................................16

八、人员编制及工程进度安排..................................................17

1、人员编制:.......................................................................................................................17

2、工程进度安排...................................................................................................................18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8

1、编制依据...........................................................................................................................18

2、编制方法与原则...............................................................................................................19

3、工程投资...........................................................................................................................20

4、投资估算表.......................................................................................................................20

5、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20

十、经济评价................................................................21

1、概述...................................................................................................................................21

十一、结论及建议............................................................25

1、结论...................................................................................................................................25

2、建议...................................................................................................................................26

附 件:

工程总投资概算表

××年××××××××××供热二次网改造工程

项 目 建 议

×××××× ××年××月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建议 篇7

项目招投标是工程上马的第一步。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是在国家计划控制下进行的。各类工程项目, 特别是大中型项目都要经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审批, 并接受主管部门、计划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 必须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专业技术水平较强。

针对水利行业出现的问题, 特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 实行“一条龙”服务。按照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 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管理是由多个部门负责的。这种多部门的管理格局, 虽然有利于发挥有关部门在专业管理方面的长处, 但也造成了多头管理难以避免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使基层单位难以适从, 也容易造成部门垄断的现象。因此, 需要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干高效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 把所有水利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都纳入这个中心来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 都要实行政企分开, 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法人实体。使各级行政领导无权垄断, 无法干预, 彻底改变目前这种多部门管理格局和行政垄断、行政干预的现象。其次要推广无标底招标, 实行低价中标。采取走出去, 引近来的办法, 借鉴国外、沿海部分城市的经验以及个别地方的经验, 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中推行无标底招标, 实行低价中标。

2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入手:首先要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 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条件, 结合行业统一定额, 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 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管理;人工费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材料费管理实行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 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机械费管理实行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 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其次要实施内部承包制, 在单位内部职工或项目部中以承包合同的形式, 确定中标工程的施工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 促使经营管理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内部承包的基本原则是:“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 超收多留, 欠收自补”, 工资与效益完全挂钩。三要严格过程控制, 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 机构要精简直接, 人员要精干高效, 设备要充分有效利用。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 都要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四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改革分配制度, 可以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把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 根据经营管理者的实际业绩和企业经济效益来制定其报酬, 让其既要承担管理责任和经营风险, 又要获得与良好经营业绩相适应的报酬, 上不封顶, 下不保底。五要要加强项目施工技术、试验、质检、机械制配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 实施技术攻关, 大胆尝试,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并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小创造、小发明纳入本单位的奖励序列, 鼓励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六是工程索赔问题, 工程索赔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 水利水电工程投标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投标报价决策面对的是复杂的待建项目, 难以预测的不可控因素很多, 低价中标不可避免。而要搞好低价中标项目的成本控制, 除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外, 工程索赔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索赔时, 要针对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索赔条款, 成立由熟悉合同、懂经营管理的人员组成的索赔小组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 注重原始记录和监理签证手续的完善, 详细收集整理与索赔项目有关的各种资料, 编制完成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正式索赔文件;理出索赔的重点, 加大索赔的力度, 转变思路, 讲究策略, 做好沟通和谈判工作。

3 狠抓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就是决策, 强化安全管理在水电工程施工中有为重要, 一旦管理不善发生事故工程就无法进行, 管理不善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从往发生的事故分析, 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隐陷是所有事故发生的普遍原因, 管理失误往往是从第一管理者不到位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的。

加强安全管理, 首先解决认识问题, 要突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 安全与进度, 安全与质量, 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 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 项目的效益就无从谈起。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五大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这几个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 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 因此都要不断地加以完善。三是把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特别是项目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 安全状况就好, 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更好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 首先要明确界定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 把责、权、利落到实处。要通过签订与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各单位和部门签订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的形式, 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并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违章、违约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四是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 做到关口前移, 防患于未然。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 开展危险源调查, 进行重大危险源辩识。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 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 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救援预案并定期演习。建立全施工工区相互联动的应急机制。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 安全标志、设备标志、安全警示线、安全防护都要作到标准化。五是对特种设备必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进行管理, 对一般设备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六是建立安全生产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考核标准, 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和标准化, 把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管理水平。

当然, 要提高整个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强化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只是规范了招投标活动, 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工程质量。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 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在我国加入WTO, 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 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更显其重要。而加强安全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生产是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也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企改革的深入, 强化企业科学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强化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狠抓安全管理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习总书记精神试卷下一篇:植物的根科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