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精讲(共9篇)
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中央预算内资金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7]29号)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34号),以及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的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
第三条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地规模养殖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现有配套条件,选用与本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技术模式及配套技术。
第四条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总体以企业为主,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
第五条
坚持保证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必须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加强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拓展沼气功能,强化综合利用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确保沼气效益充分发挥。
第六条 各级农业能源和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第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
第七条
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法人单位需主动申请,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畜牧)部门严格把关、分期分批、逐级申报,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业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且正常经营年限两年以上(不含两年),在建、待建企业暂不考虑。
2.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具有一套严格的疫病防疫规程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操作规定。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蛋鸡存栏5万羽以上、肉鸡年出栏10万羽以上,对以上养殖规模及防疫的认定,必须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核实认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3.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畜禽养殖场建设规划等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地点不在本地畜禽养殖禁养区或限养区。租用土地的养殖场其土地租期剩余使用年限要在15年以上,且租用土地协议中未明确限制发展养殖业或建设沼气工程。
4.业主配套投资能力好。承担项目的企业资产状况好、盈利能力好,具有自筹资金能力。项目申报业主须出具开户银行关于申报企业的资信证明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上一年企业资产负债表。
5.企业防疫工作有效。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畜禽(动物)防疫合格证和畜禽(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6.具有综合利用沼渣、沼液的能力。为防止二次污染,实现循环利用,养殖场周边应具有足够农田消纳沼渣、沼液,或养殖企业具备沼渣、沼液加工转运能力。
7.具有充分利用沼气的能力。为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沼气资源,防止二次污染空气和减少安全隐患,除满足业主自身生产生活用气外,剩余沼气必须用于发电或向周边农户供气。
第八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料预处理、厌氧消化系统、沼气沼肥利用设施。原料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固液分离装置、集料池、调节池、沉砂池等,厌氧消化系统包括厌氧消化装置、增温设备、保温设备、脱水设备、脱硫设备、贮气柜、检测仪器设备等,沼气利用设施包括输配管网、流量计、灶具、供热设备、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设备等,沼肥利用设施包括贮液池、沼肥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等,其它配套设施包括场区消防、照明、给排水以及标识等。各地根据气候条件等确定具体的建设内容。国家优先支持向农户供气和充分利用附近的农田消纳沼渣沼液的大中型沼气工程。
第九条
中央补助标准原则上按发酵装置容积大小等综合确定,中央补助项目总投资的45%,总量不超过2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其中省级配套不低于3%,州县配套不低于2%);企业(业主)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0%。项目业主应足额落实自筹配套资金,并出具配套资金承诺书。
第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的衔接平衡、项目可研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等工作;省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年 3
度投资项目建议计划的提出、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批、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逐级上报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由省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法人单位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下达的投资计划编制初步设计,由省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会签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项目初步设计。
第十二条
编制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和部门须具有农业或环境工程乙级以上咨询资质或设计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摘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地点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组织管理,建设期限和进度,效益分析、招标方案,环境评价、节能措施,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和表格等。项目建设方案应符合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工艺设计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2006)和《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的要求。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模式鼓励采用全混合厌氧消化器(CSTR)、塞流式厌氧消化器(HCPF)和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低浓度厌氧消化工艺模式鼓励采用升流式厌氧污坭床(UASB)和厌氧过滤器(AF)。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第十三条 编制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单位和部门须具有农业或环境工程乙级以上咨询资质或设计资质。初步设计报告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地址和建设标准,施工方案,项目建设进度,消防、安全、节能及环境评价,初步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主要设备购置及安装,土建工程及概算,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及投资计划下达文件等。
第十四条
各级发展改革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联合编制下一的项目建议计划。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大中型沼气工程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各级有关部门对地方投资的承诺文件。
第十五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将投资计划及时下达、安排到具体项目,并报上级发展改革委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备案。
下达的投资项目计划应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投资中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必须在同一计划中列清并明确落实责任。
第十六条 投资项目计划及初设批复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再调整。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涉及变更建设地点、变更建设性质、变更建设单位、变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导致初设概算总投资超过可研批复总投资10%以上或者实施过程中投资变动超过批复项目总投资10%以上、项目主要使用(服务)功能发生变化的,需按照现行投资计划申报程序将投资计划调整请示报送至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业厅。其他变更需由州(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作出调整决定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厅备案。
对地方前期工作不实、项目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出现项目调整或不能如期完成国家投资计划等问题,在以后投资计划安排时将对该州(市)投资予以削减,以此强化地方政府对项目的监管责任。
第三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七条
工程建设必须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等制度。
第十八条
省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结合国内大中型沼气初步设计编制单位的情况,制定全省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单位指导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各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指导目录自行选择初步设计的编制单位。
第十九条
对涉及沼气工程项目土建工程建设和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云南省政府采购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招标。从事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必须同时具备土建工程施工三级及以上资质和环保工程三级及以上专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优先考虑具有从事沼气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从事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运行及管理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工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招标结果应逐级上报省农业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实行工程监理制。在沼气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要聘请相应资质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要按工程设计要求,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1221—2006)规范,加强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监控和检查督促,对建设工程使用的水泥、钢材、标砖及其
它建材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要有出厂检验合格证等相关材料,由施工监理进行记录抽查,存档备查,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做好隐蔽工程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收集、整理,并由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公司、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县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代表共同签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资料,健全工程施工监理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按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的3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须向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能源管理部门申请延期开工,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业厅备案;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1.5个月。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3个月的,省发展改革委将暂停下达项目投资计划,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的组织管理和现场管理,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在沼气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完成一道工序后,必须由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和县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四方共同签字认可,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县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应责成返工,强制停工整改。
第二十三条 县级农业能源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实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及时组织对安全事故的处置。
第二十四条
落实项目责任主体。各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依据有关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招标采购、施工建设、实施进度及效果等,保证中央补助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第二十五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承担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的单位(业主)法人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违反招标及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的要追究项目法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州市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可根据相关要求建立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通报制度,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相关通报应抄报省农业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第四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
项目资金管理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制定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先建后补、分段拨付、竣工验收、统一结账”的原则,严格执行“三专一单列”的规定,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及预算单列,严格报账手续和报账制度,严禁挤占截留,封闭运行管理。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所有的财务原始凭据存档备查。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凭所在地农业能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建设进度报告,分阶段拨付资金。县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资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的预算、采购、资金及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农业部印发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34号)的有关规定。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安装厌氧消化器、沼气净化、储存及利用装置以及居民供气管网等设备设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可用于项目前期费用、项目管理费用等。
第二十九条
项目单位必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并严格按财政部《基
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规定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厉行节约,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必须按结算金额的5%-1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完成且交付使用一年后再结清。
第五章
项目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项目所在地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项目建设进度、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或不落实配套资金,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建设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收回投资、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各级发展改革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各地大中型沼气项目的投资计划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稽察、检查、考核、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计划落实、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运行管护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和处理;对相关稽查、检查报告应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项目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档案。各级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竣工验收资料包括竣工总结报告、项目质检报告、消防安全说明书、环境评 9
价报告、工程决算报告、项目审计报告、项目请验报告、档案资料验收。
第三十三条
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能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及有关部门组成,对单项工程完工后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项目单位支付工程款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全部工程完工后,对沼气工程项目资料进行逐一核实、现场实地查验,确认工程资料齐全和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后,由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县级农业能源主管部门编写初验报告书,申报州(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初步验收。
第三十四条
各州(市)发展改革和农业能源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初验,初步验收合格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向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业厅报送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业厅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省级也可视情况委托州(市)级完成验收工作。竣工验收过程中,对存在严重违反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情况的不予验收。
第三十五条
验收内容包括:①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建设工期等是否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建成。②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投资、财务管理的规定。包括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到位时间、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支出及分项支出范畴及结构情况、中央资金的支出情况、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包括专账独立核算、财务收支手续及凭证完整性、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材料、仪器、设备购置款项使用及其它各项支出的合理性。③项目变更情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发
生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④施工和设备到位情况。各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验收合格纪录。包括建筑施工合格率和优良率,仪器、设备安装及调试情况。是否编制竣工图。⑤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是否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是否合格,建筑抗震设防是否符合规定。⑥投入使用准备情况。组织机构、岗位人员培训、物资准备、外部协作是否落实。⑦竣工决算情况。是否按要求编制了竣工决算,出具了合格的审计报告。⑧档案资料情况。建设项目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竣工文件、工程及设备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文件、监理文件及各项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准确,是否按规定归档。⑨项目管理情况及其他验收内容。
第三十六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成后,必须办理产权登记。项目法人应当于竣工验收后三十日内办理产权登记手续。项目的国有资产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所有权,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未经项目原审批机关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擅自处置。
第七章
项目运营管理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
第三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宣传;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确保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和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救灾救济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财政部《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及区市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救灾资金,是指由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各类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其他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纳入灾区恢复重建资金计划的其他救灾资金和各类组织、个人捐赠的救灾资金及救灾资金专户利息收入等资金。
第三条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原则:
(一)分级管理。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遭受较大或重大自然灾害时,根据灾情及损失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在补助数额内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二)突出重点。根据因灾损失情况和自救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救灾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并对贫困地区给予适当照顾。
(三)专款专用。救灾资金不得平均分配或者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和列支工作经费,不得向无灾地区和与灾害无关的项目拨款。
(四)公开公正。严格执行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救灾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方面的支出;
(二)因灾倒损民房的修复或重建;
(三)救灾物资的储备;
(四)符合救灾资金使用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救灾资金按照以下具体规定分别安排使用:
(一)救灾救济资金用于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生活困难,以及因灾损坏房屋的重建修缮补助;
(二)应急资金根据资金渠道按照指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结余部分并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统一使用;
(三)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用于因灾受损的恢复重建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四)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用于灾民的口粮救济,解决因灾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
(五)救灾储备物资采购资金根据为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安排,用于储备救灾物资;
(六)救灾捐赠资金,捐赠者有明确意愿的,严格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安排使用;没有明确意愿的,结合政府安排的救灾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第六条救灾资金分配方案经旗政府批准后,旗财政局和相关主管部门应立即联合下达。
第七条旗财政局将所有救灾补助资金归入财政专户,支付一律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执行。发放到户到人的必须经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直达农牧民个人“一卡通”或农牧民个人手中。
第八条根据政策规定和实际需要动用资金采购粮食、衣被等物资的,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编制计划,按规范的采购程序执行。
第九条 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应按照“农户申报、(村民)代表评议、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审核、旗级批准”的程序,认真核准救助对象,并将救助对象名单在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会)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方可实施救助。
第十条救灾资金拨付和发放的时间要求:
(一)救灾应急资金应当分别在资金安排方案确定和收文后2日内下达。
(二)救灾应急以外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应在10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
(三)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应当按照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情况,分期安排拨付。
(四)有特别规定和上级资金下达文件有明确时间要求的救灾资金,按规定时间要求拨付和发放。
第十一条建立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报告制度。救灾资金落实后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向民政局报送救助花名册。
第十二条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资金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部门报告。积极配合监察、审计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救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虚报、谎报灾情、挪用、截留、贪污、私分救灾救济资金和物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10年以来,陆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截至3月底,我县共投入抗旱经费3551.7万元,其中,上级下达我县抗旱救灾资金752万元、县级财政安排448.4万元、其他投入2351.3万元。为加强对抗旱资金的管理,陆良县把好“五个关口”对抗旱资金实施全程监管。
一、把好抗旱资金“入口关”。按照财政部《农业防灾救灾管理办法》、《中央特大抗旱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所有上级拨付的救灾资金、县级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一律进入财政专户管理,进行专账核算,对和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设立捐款专用账户,对捐赠人员(单位)均开据捐赠收据,办好捐赠手续。目前,中央补助资金12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18万元,市级补助资金209万元,县级投入资金448.4万元,其他投入2351.3万元都已全部进入专户管理。同时,各乡镇相应设立救灾财政专户,所有帮扶单位的爱心捐款、县财政拨付的救灾资金和社会各界的帮扶资金均不直接下到村委会,需通过乡镇财政专户进行拨付,保证所有救灾资金做到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规范管理。
二、把好抗旱资金“分配关”。按照救灾资金补助数额与灾害程度一致的原则,根据农业受灾情况、救助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救灾资金,重灾多补、轻灾少补、急重优先、统筹安排。
三、把好抗旱资金“管理关”。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抗旱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加大监管力度;二是落实责任,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加大调查力度,力争把每个乡镇每个村的困难户、五保户、外出务工户的底子澄清,把抗旱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三是规范发放程序,在发放抗旱资金时,必须有监管人员在场,谁领钱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四是设立举报制度,县纪委监察局设立举报制度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进行民主监督。同时,按照《陆良县项目资金报备制度》的要求,县财政局每月向县纪委报备所有抗旱资金的收支管理明细表。3月5日至20日,县纪委监察局抽调人员组成5个救灾资金管理督查组,采取查、看、访、听、议等方式,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村、华侨管理区和县直32个部门单位进行全面督查,细致查阅抗旱资金拨付使用原始单据,实地查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成效,确保专款专用。各乡镇纪委联同乡镇民政所、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及时成立抗旱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组,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正确合理使用。
四、把好抗旱资金“拨付关”。一是明确资金拨付使用范围。包括抗旱救灾所需物资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备等费用;为救灾添臵设备、简易运输工具等发生的费用补助;为救灾应急修建水源设施和提供运水所发生的费用补助;为农村运送人畜饮水所发生的费用补助;抗旱救灾中油、电费用支出补助;为抗旱进行大面积人工增雨所发生的材料费及抗旱节水等新技术、新措施的示范、推广和运用所发生的费用补助;水利基础设施灾害修复等支出补助。二是明确资金拨付方式。通过货币形式发放的,由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需要集中采购农药、种子、种畜及抗旱设备等救灾物资的,将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或者乡镇组织实施;对发放到农户的救灾资金,通过“一折通”及时发放。由县级统一采购的农药、种子、种苗、种畜等救灾物资,一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水利基础设施等救灾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招投标。三是明确资金拨付时限。中央、省、市已明确补助对象的救灾专款,县财政局在收到文件后3个工作日内以正式文件下达,并及时拨付资金;县级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在政府审批后3个工作日内及时拨付。目前,全县各类救灾资金都已拨付到位。
青海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
现将《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民 政 部
发展改革委
监 察 部
财 政 部
审 计 署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
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颁布的《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国指发明电〔2010〕2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0〕16号),确保捐赠资金合理配置、规范使用,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使用原则
(一)统筹安排。捐赠资金全部拨付到青海省,连同青海省接收的捐赠资金,统一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由青海省统筹安排用于恢复重建。
(二)尊重意愿。尊重捐赠人意愿,优先安排捐赠人定向重建项目。
(三)专账管理。严格区分财政资金与社会捐赠资金的性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四)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捐赠资金安全、合理、合法使用。
(五)公开透明。按照“谁接收、谁反馈”的要求,认真做好捐赠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反馈,定期公告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拨付使用进度。
(六)全程监督。严格规范捐赠资金的安排使用程序,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
二、使用范围
(一)定向捐赠资金。按照捐赠人意愿落实,青海省将定向项目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对确实无法落实或确需调整的定向捐赠资金,由青海省提出调整意见,并反馈捐赠接收机构,由捐赠接收机构商捐赠人同意后,再调整使用。未经捐赠人同意,不得自行调整安排使用。
(二)非定向捐赠资金。由青海省依据《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及包干方案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倒损住房重建,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及设备配套,对特困群众、“两孤一残”人员等特殊群众安置,其他民生类项目的恢复重建。
三、运作方式
(一)由民政部会同监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青海省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建立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协调机制,指导青海省做好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事宜。
(二)由青海省制定捐赠资金管理使用细则,其管理、使用、拨付情况,全程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13个全国性基金会等捐赠接收机构,根据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协调机制研究确定的意见,分别向青海省提供捐赠资金总规模、定向资金规模及定向项目清单、非定向捐赠资金使用建议。
(四)青海省根据民政部和有关社会组织提供的资金规模、项目清单、使用建议,以及相关规划,研究确定定向捐赠资金使用方案和非定向捐赠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方案。
(五)各捐赠接收机构根据捐赠资金使用方案,将捐赠资金全部拨付青海省;项目组织实施由青海省统一负责。
四、拨付方式
民政部接收和各地汇缴到民政部的捐赠资金,统一汇缴至民政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后,由财政部按照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协调机制确定的意见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核拨民政部,再由民政部将捐赠资金拨付青海省民政厅。社会组织接收的捐赠资金,由社会组织分别负责拨付事宜,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含各地红会接收汇缴)将捐赠资金拨付青海省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含各地慈善会接收汇缴)将捐赠资金拨付青海省慈善总会;13个全国性基金会分别将捐赠资金拨付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任一账户。由青海省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实施方。
五、反馈要求
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负责跟踪项目进展和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分别向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反馈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和拨付进度;由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和13个全国性基金会负责向社会公告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拨付进度,并负责向捐赠人反馈定向资金使用情况。
六、监管方式
(一)灾区政府负责项目的规划、选址、招标、组织施工、质量监督、资金监管和监督检查等事宜,并定期向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提供项目进展情况。
(二)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作为捐赠者代表,应参与有关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检查,负责公示使用捐赠资金项目的执行情况,并向上级拨款单位反馈相关信息。
(三)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按照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捐赠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主动配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1】172号),设立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是指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从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收入、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收入和矿业权出让金等5项收入中,扣除应上缴中央部分后,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全省统筹,坚持按照先筹集后使用、资金与责任挂钩、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先急后缓、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安排使用。
第五条 省负责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等建设;州(市)、县(市、区)负责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等建设。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七条 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筹集和管理好专项资金,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第二章 资金的筹集
第八条 全省通过争取中央补助和省、州(市)自筹,每年筹集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
(一)积极争取中央补助3亿元以上。
(二)省负责筹集5亿元。具体为:
1.从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提取1.5%;
2.从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中扣除上缴中央的30%部分后提取10%; 3.从全省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收入中扣除上缴中央的20%部分后提取20%; 4.从全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收入中提取10%; 5.从全省矿业权出让金收入中提取20%。
按照上述比例提取后,若提取金额不足5亿元,差额部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补足5亿元;若提取金额超过5亿元,超额部分由省财政按照省集中各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比重返还各地,专项用于本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支出。省级专项资金收支纳入财政一般预算专账核算、专账管理。具体核算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制定。
(三)州(市)负责筹集2亿元。具体核算办法由州(市)人民政府自定。第九条 各级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核定的专项资金规模和筹集比例,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筹集到位。
第三章 资金的分配
第十条 通过争取中央补助和省、州(市)筹集的10亿元专项资金,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补助的3亿元专项资金,由省严格按照《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463号)统筹安排使用。
省筹集的5亿元专项资金中,2亿元由省统筹安排使用,其余3亿元按照因素法切块下达各州(市)。
州(市)自筹2亿元和省切块分配州(市)的3亿元,共5亿元专项资金由州(市)负责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一条 各州(市)专项资金规模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各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资金需求量和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州(市)专项资金规模具体因素及权重如下:
(一)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占全省的比重为25%。
(二)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数量占全省的比重为15%。
(三)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地质灾害防治(含搬迁)所需资金占全省的比重为25%。
(四)州(市)行政区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为35%。分州(市)规模数=全省州(市)级规模数5亿元×[(各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隐患点数量/∑全省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25%+(各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数量/∑全省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数量)×15%+(各州、市事权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及搬迁所需资金/∑全省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所需资金)×25%+(各州、市行政区域面积1全省总面积×35%)] 第十三条 各州(市)专项资金规模内资金构成比例的确定,根据各州(市)可用财力情况将全省分为3类州(市),并确定规模内省补助和州(市)自筹资金构成比例和资金。
第一类: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规模内省补助25%,市自筹配套75%。第二类: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昭通市。规模内省补助50%,州(市)自筹配套50%。
第三类: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临沧市。规模内省补助75%,州(市)自筹配套25%。
第四章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四条 省统筹安排的5亿元(含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主要用于对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支出;州(市)统筹使用的5亿元(含省切块补助资金3亿元)主要负责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建设以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支出。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适用于经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论证后认定的因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防治。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及为实施治理工程所需的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应急处置、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州(市)负责,各州(市)要积极整合有关搬迁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 避险搬迁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金、建新拆旧、民办公助、补助到户、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避险搬迁经费用于直接补助到户的不得低于70%。
第十八条 以下地质灾害防治不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应由发展改革、水利、林业、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旅游、铁路、电力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
(二)应由厂矿企业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
(三)因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申报的项目和资金,做好项目概算的评审和预算资金下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做好治理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审查、批复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组织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二十条 各州(市)财政部门在收到省以项目形式下达的专项资金后,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县(市、区);收到省切块下达的补助资金,应尽快分解落实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上,并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将项目安排情况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备案。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账户。在项目竣工最终验收前应预留合同价10%的工程款。项目竣工最终验收后,除预留5%的工程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外,其余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1年后按照合同约定拨付。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核算,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完工后,有关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按照事权原则由财政部门组织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同时,做好项目资产移交和后期管理维护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平衡各级财政预算,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
第二十五条 每年2月28日前,各州(市)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将本州(市)上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绩效等,上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各州(市)对上报的数据负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禁弄虚作假。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对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的治理工程项目指定管护单位。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治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第二十八条 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对各州(市)上报的有关数据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稽核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各州(市)上报的有关数据经查实确属弄虚作假或未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可视情况扣减或取消该州(市)当年或下一年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的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州(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备案。
1、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要向区政府提交灾情报告,同时每日要报灾情,有要灾情变化表。存档的为灾情报告和灾情变化表。区政府要向上级提交提交灾情报告,同时每日要报灾情,有要灾情变化表。存档的为灾情报告和灾情变化表。
2、乡镇和各村要根据本村受灾情况进行核查,确定转移人口、倒损房情况,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公示3-7天。
2、乡镇召开会议:乡镇研究抗灾、救灾工作及本乡镇需要救灾资金额度、救灾人口、救灾范围。形成记录存档。
3、乡镇救灾资金申请:根据乡镇党委会或政府会议研究决定申情救灾资金。题目:XXX乡镇关于生活补助的资金申请。
4、区民政府根据各乡镇的报告和申请向区政府申请,并进行灾情核查认定。
5、各村要根据区重建领导工作小组的核定情况,确定转移人口、倒损房情况,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公示3-7天。
6、省级资金下拨。
7、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救灾款项的发放建议。并形成会议纪要。
8、区政府根据民政府及各乡镇申请、实情况召开会议,研究资金分配情况,并形式会议纪要。
9、下拨通知,民政府根据各乡镇的申请及核查情况下拨关于XXX乡镇救灾款物的通知。各乡镇存档一份。
10、乡镇召开会议:乡镇研究救灾款物详细的发放明细后附各村需要的救灾款物明细。
11、村级会议:研究本村需救灾款物的发放,后附个人名单
12、村级向乡镇提出申请:关于XXX村救灾款物的申请
13、乡镇根据村的申请向村里下拨救灾款物
14、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本村需要的救为物资、转移人口、倒损房屋认定工作。
15、公示,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公示三到七天。
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云南体育产业,充分发挥省政府每年2000万元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申报、审核、使用、管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择优扶持,突出重点。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符合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的体育项目产品、服务和企业,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体育品牌;
(二)公开、公正,讲求实效。专项资金使用实行项目申报制、项目负责制,逐步推行项目评审、绩效考评等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审核、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必须纳入项目承担单位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占用。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由省体育局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
(一)省体育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细则和标准;
(二)省体育局负责制定、审议专项资金工作计划;
(三)省体育局负责审定专项资金经费预算及决算;
(四)省体育局负责提出专项资金评审论证有关标准;
(五)省体育局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考察、评估、评审,审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六)州市体育部门负责协助省体育局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协助省体育局组织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
第三章
使用的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云南省体育产业重点领域,引领新兴体育业态形成和发展,引导多种性质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主要包括:
(一)体育健身服务业和体育旅游业市场培育和开发;
(二)体育品牌赛事和特色活动的策划、引进和组织;
(三)体育骨干企业、体育中介机构的培育和扶持;
(四)体育产业基地、产业带及产业群的建设;
(五)体育产业重大宣传和人才培养;
(六)体育产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重点体育产业项目课题研究、评审论证等。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后期奖励、政府重点采购及后期赎买等方式进行使用,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一)项目补贴。对符合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在其所属领域内具有导向作用的重点体育产业项目给予项目经费补助。
(二)贷款贴息。对能够形成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育产业项目的银行贷款给予利息补贴。
(三)积极探索后期奖励、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等其他资助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第四章 项目申报及审批管理
第六条
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主体须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从事体育产业相关活动;
(二)申报项目符合我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领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七条 提交材料:
1、《云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表》;
2、项目单位的申请报告,包括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项目概况、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说明、项目预算(决算)支出明细情况表;
3、项目批准文本和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4、项目单位近两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银行贷款证明以及报表附注说明等(复印件);
5、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
6、其他相关材料。
第八条
申报、审批程序:
(一)省体育局发布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
(二)申报单位向所在州、市体育主管部门申报。昆明地区的省体育局所属单位可向省体育局直接申报。
(三)州市体育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后上报省体育局。
(四)省体育局汇总申报项目后,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和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和实地考察,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体育产业项目库。
(五)省体育局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当年扶持重点,确定项目安排方案。
(六)省体育局与有关责任方签订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议,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后下达项目经费。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协议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和核算,并按照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以备检查。
第十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要在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州、市体育主管部门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各州、市应将各项目专项资金具体使用情况汇总书记面上报省体育局。
第十一条
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各州、市体育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已下达的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了解项目执行、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效果等情况,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佳效益。省体育局根据情况组织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抽查。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时,需报省体育局同意。对因故终止、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及时清理账目和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做出经费决算上报省体育局,剩余资金及时如数退回。第十三条
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或挤占专项资金的,将追回已经下拨的专项资金,五年内不得申报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规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绩效管理
第十四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省体育局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验收的有效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可持续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等。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的重要依据。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经绩效考评为优秀的,省体育局对所在州、市体育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予以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体育局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发布文号】云政发〔2002〕57号 【发布日期】2002-04-16 【生效日期】2002-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2002〕57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结合云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的支援农业、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等部门用于事业发展项目的各种专项资金。?
第三条第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项目周期(包括立项、实施、反馈、检查、验收等)中资金运行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监督。
? 第四条第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在政府领导下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坚持依法设立、确保重点,优化结构、适当集中,公开公正、择优选项,突出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设立?
第六条第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有具体的目标、资金用途、支持对象、支持范围和起止时间。?
第七条第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照优化结构、确保重点的原则安排分项预算规模。按照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部署,优先保障上级专款配套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同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发展项目。?
第八条第八条 项目主管部门(简称主管部门,下同)应按预算编制要求,将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时间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并报专项资金分项目支出预算、支出内容和政策依据。
? 第九条第九条 财政部门依法审核后,对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确定项目支出内容和规模,报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纳入预算。?
第 十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设立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执行到规定期满自动停止。到期后如需继续执行,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 管理形式?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预算级次和职能管理。?
(一)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支农专项资金预算的批复及下达,负责向上申报资金,对本级、上级下达资金和本级使用的资金进行管理。?
(二)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立项、项目计划拟定和下达,对上级申报项目及下达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公开管理。?
(一)省级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预算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资金用途、补助标准、管理方式和申报要求及时以项目立项指南、办法等形式作出公告,指导下级申报项目。?
(二)地县财政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应对重点项目资金的补助标准、用途和申报要求,在支持对象范围内按相应形式作出公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用途实行分类管理。?
(一)对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工程性支农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二)对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农业救灾、农业税灾情减免补助、贴息资金等非工程性资金或经费,实行非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依据项目立项指南,实行谁立项、谁管理。省级对下安排的项目资金,单项补助金额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不足100万元的项目,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项目,县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
省下达指标控制线,由下级选择项目申报的专项资金,也可实行委托管理方式。达到评审要求的,上级主管部门可委托下级申报部门组织评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定项、定额或其它标准管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为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减灾防灾等支农专项资金,可实行预拨款方式。预拨项目属已立项项目的,预拨数控制在上同类资金年初预算的50%以内。?对已预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下预算无项目资金来源安排的,由部门预算同类专项资金中抵扣。
第四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立项申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申报部门是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管理体制和申请单位财务隶属关系,联合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申报,不得越级上报。
?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申报条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实施单位,应符合规定的资格或条件,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资产和财务状况、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及以前实施农业项目的绩效等有关情况。?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为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科学和完整,申报单位要根据立项单位的要求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申请的单项补助资金达到评审标准)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规范编制,主要内容为:?
1.项目背景材料。包括资源条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2.项目建设区域、地点(附规划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年限。?
3.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同级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其它来源、向上级申请补助额等。同级财政补助应有财政部门的资金承诺书,财政性专项资金(基金)的使用应有详细支出预算。?
4.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资金筹集措施。?
5.项目效益。包括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组织领导。?
7.其它需说明事项。?
(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基本状况、所需资金规模、本地投入情况、本级财力情况、申报依据、申请补助额。?
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标准格式申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一)由立项单位组织评估小组或委托专门的项目评审机构对上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论证。?
(二)评估论证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生态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三)项目评估小组或评审机构对项目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向立项单位出具评审报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审批。项目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报告所提意见,修改项目方案,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立项单位;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据项目评审报告,择优选项,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下达立项批复文件,正式确立项目。?
项目批复文件应明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补助额、到位期限、支持环节及补助项目明细支出预算。
第五章 资金分配?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分配坚持择优选项、追求效率的原则。按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严格按立项程序落实项目;按非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要有科学合理的测算分配方案。安排项目在符合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区分轻重缓急,按效率原则相对集中资金,缩短项目建设时间,扶持重点项目尽快产生效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资金安排。?
(一)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送同级财政部门,并附项目立项批复、相关依据及情况说明;部门本级使用的专项资金需提供项目详细支出预算和政策依据。?
(二)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根据下级单位资金申报报告,依据相关办法,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拟定资金测算分配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将资金分配方案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资金下达。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计划及资金分配方案,依法审核后,分批下达预算。主管部门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文件,同步下达项目计划和事业计划,并同时抄送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也可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按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联文下达。?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下达的救灾应急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3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对上级下达的其它项目专项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上级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下达后,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下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提出申请报告,经上级立项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批复变更方案实施。
?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要与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主管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上半年应达到年初预算的60%以上、10月底应达到90%。超过11月底尚未落实项目计划的本级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可根据批准的年初预算项目支出范围,依据当年情况,及时确定项目计划、拟定分配方案下达资金。
第六章 资金使用?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批准后,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与立项单位签订项目责任书;同时,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建设合同。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按项目进度或合同要求拨款,具备条件的也可实行报账制管理。?
中央及省级立项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实行报账制管理和专账(专项)核算。?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符合招投标条件和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开支,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实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立项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或委托中介机构,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的项目预算要求,对完成项目的技术、财务、资产等情况进行审计或验收,并向立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项目验收报告。
第七章 信息反馈?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经批准后,下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分款项资金预算安排情况;并按月报送支农专项资金支出进度。?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反馈上级分配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一)按项目管理资金。项目实施单位按季或按半年向项目所在地财政和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效益等,下同)。?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将上级安排本级的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在年终应进行总结分析,并于终结一个月内上报上级部门。中央及省级单项补助资金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下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半年反馈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并于终结一个月内,向上级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二)非项目管理资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安排本级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资金到位、分配及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的专题情况,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应反馈上级相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审计部门开展支农资金专项审计,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其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抄送上级财政部门,并抄报上级政府。
第八章 管理权责?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可按年初本级预算额的2%提取项目管理费,专项用于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评审、咨询、申报、储备及项目执行审计、检查验收和对优良项目管理部门、实施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奖励。项目管理费,在本级财政同类专项资金预算中列支,纳入本单位财务统管。下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从上级财政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
未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以工作经费、项目管理费、奖励经费等名目列支属机构经费性质的费用。确需列支的奖励经费,需经同级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安排。?
农业救灾性资金,严禁用于非救灾项目支出。?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主管部门立项项目,涉及需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的,应区别情况管理:?
(一)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已联合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属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的项目,主管部门批复项目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属一次立项、分年补助的项目,主管部门会签同级财政部门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二)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未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需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原则上实行一次性补助。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主管部门经财政部门会签立项批复下达。?
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300万元的项目(含300万元),经报政府批准后立项。?
(三)基本建设项目要求配套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配套规模需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认可。?
(四)中央有关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需由地方政府配套的项目,主管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会签申报。?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主管部门对本预算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计划、事业计划的公平、合法、合规性负责;对申报不合规、项目不属支农范围的,不予立项。?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负责对本级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对安排的专项资金是否按期到位、安全使用、规范管理、信息反馈负责。?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工程质量、项目按期完成、使用效益负责。?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财政部门对同级预算和上级补助的支农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按项目按期到位负责;有权对本级安排的不合规项目、重复投入项目、不合理留用等资金不予下达;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项目资金的行为有责任向上级部门反映。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都必须建立项目档案,通过系统档案资料的建立,逐步形成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立项项目档案库和储备项目库。?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上报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发展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分类建立项目储备档案,为申报项目和加快本级项目资金的分配提供条件。?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管理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方案;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结果及竣工验收报告;项目的效益情况。
?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要落实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章 检查监督?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审计和监督检查部门对支农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专项检查。?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中的违规操作行为,应从严处理。?
(一)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并可通过媒介对单位及负责人予以曝光。?
(二)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检查验收中,协助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的中介组织,可通过媒介予以曝光,并通报有关行业自律组织。?
(三)对报送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件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地区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支农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执行,责令整改。?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违规使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出,除限期更正外,及时给予通报,并对有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挪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上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扣减其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回;并取消该地县同类专项资金后两年的申报资格。
第十一章 考核评价?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建立支农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制度,量化指标体系,以评分制按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周期分项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到位及时、专款专用,项目如期竣工、效益显著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及直接责任人实施奖励;奖励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按谁立项、谁考评、谁奖励的体制实施;省级对被奖励地州市或县下同类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提前完工、投资节约的项目,项目所在地财政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可按投资节约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未能如期竣工、效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及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该地州下同类项目停止立项。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由云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并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省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制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畜牧业灾后应对技术措施
1.及时修复被损饲养设施。受灾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尽快组织力量转移畜禽,修复已损坏或倒塌的栏舍,及时排除积水、清理粪便及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抢修用电、用水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让畜禽有良好生活环境。
2.强化灾后饲养管理。要强化灾后饲养管理措施,畜禽栏舍要保持通风控温、干燥、清洁卫生和安静的环境;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易消化,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添加量,绝不饲喂被雨淋湿或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清洁卫生,最好饮用自来水或井水,饮水中可添加适量抗菌素,牛羊等放牧畜禽,放牧时避免饮用被污染水;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特是对一些栏舍倒塌严重的饲养场(小区、户),避免因养殖场地减少高密度饲养,影响畜禽正常生长。
3.切实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规范处理死亡畜禽。
指导受灾养殖场(小区、户)加强防疫管理,完善卫生消毒、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对砸死、淹死、冲走等死亡及死因不明畜禽,要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全面开展消毒灭源。
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畜禽饲养、加工、交易等场所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要进行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饲草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以免畜禽食用中毒。特别是曾发生疫情地区(场、小区),要反复消毒,不留隐患。三是及时做好免疫防治。
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免疫和治疗,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等疫病高风险地区,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开展免疫,防止疫病发生。血吸虫病疫区,要加强耕牛等易感动物管理,做好查病治病。四是加强疫病监测报告。
组织人员对存栏畜禽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照规定采样检测,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病动态和趋势,排除疫情隐患。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迅速果断处置。要强化检疫监督,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二、努力拓宽灾区畜牧生产门路
1.大力种植饲料作物。引导、动员农户根据季节气候、土质等种植优质饲料作物,饲养草食畜禽,以牧补农,增加收入。一是播种青贮玉米,品种有中原单32、高油青贮1号等。栽培技术要点:开沟挖墒,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每亩播种2.5公斤,密度在4500株。青秸秆用于奶牛、肉牛、山羊等青绿饲料或青贮,青饲可在株高50-60公分时刈割,青贮以在完熟期收获为宜,如与豆科牧草混贮则效果更佳。二是夏播牧草,品种有皖草2号、杂交苏丹草、多花黑麦草等。洪涝后牧草田间管理,应及时开沟挖墒,排水降渍。
2.大力发展短平快养殖。要引导农民发展市场行情好、生产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投资风险小的短平快养殖项目,重点以肉鸡、鸭、鹅和优质瘦肉型猪、山羊等畜禽为主,也可购进大批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各地要以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群众的饲养习惯,因地制宜地选择畜禽饲养品种,要以销售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销衔接,特别是要鼓励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畜禽产品的加工增值。
【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精讲】推荐阅读: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09-28
云南省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办法01-10
云南省物业管理规定06-26
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11-21
《云南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全文12-25
云南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07-22
云南财政管理信息系统12-22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资11-03
云南煤矿顶板管理制度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