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通用10篇)
1、都做完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了。
请同学来把这几个词语补充完整。齐读一遍。
2、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跟狼有关的,这些词语大部分是贬义词)
3、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跟狼有关的褒义词?
没有啊,老师一时也想不出,这说明什么呢?狼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凶残、狡猾)
4、是啊,小时候也有很多跟狼有关的故事比如《狼和小羊》,《狼外婆》等都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是狡猾的。狼给人的印象真是很不好。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出示课件)
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综合起来讲会更准确些,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
2、(出示课件)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交流,汇报
4、过渡: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是谁呢?那就是罗斯福,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美国总统。(出示课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罗斯福的简介。
他在这个故事中做出什么决策?这个决策的结果如何?
5、(出示课件)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生回答,师板书)
②4000只鹿时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
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
老师深情描述:从4000--10万--4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森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
6、过渡:面对着总统决策之后出现的结局,假如你是故事中的鹿、狼或森林,你想对罗斯福总统说些什么?请选取其中一个角色,把你想说的写一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阐述。
(学生交流)
7、过渡:二十一世纪的小孩水平就是高,如果当时罗斯福总统能听到你们的这些观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他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决策?(生答)(出示课件)
8、是啊,人类总会受自己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莽撞行事。罗斯福总统也不例外。可是残酷而令人深思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以往我们心目中凶恶残忍的狼却成为人类、自然的保护者,而善良可爱的鹿却成了破坏自然、伤及人类的罪魁祸首。鹿、狼、森林之间到底是怎样的相互关系呢?(学生回答,师板书)
9、为了保护鹿,原本松杉葱郁的凯巴伯森林变成了黄土,我们如何去拯救呢?
(放狼)
办法很好。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9、因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事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这就是这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请大家齐读。(出示课件最后一段)
三、作业:
1、写一篇两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2、查找类似于《鹿和狼的故事》的例子。
一、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真实的学生,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也许超出你的预设、也许滞后于你的预设,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不能置学生于不顾。课伊始,赵老师对学生说:“在人们心目中,狼总是凶恶残忍,而鹿则是美丽善良。老师却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同意我的观点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赵老师又说:“别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狼怎么会美丽善良呢?鹿又怎么会凶恶残忍呢?”整节课赵老师始终围绕辩论话题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赵老师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读课文写批注深入体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迷茫时,赵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二、呈现真实的学习结果
真实的课堂不能成为精彩结果的呈现、优秀学生的表演或教师的表演。在赵老师的课上,学生练习时竟然可以“大抄特抄”,不会填的词可以抄,不会写的字可以抄,不会作的文可以抄……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只要遇到难题,都可以抄。课堂上赵老师如此“明目张胆”地让学生“抄”,不是一种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包含着思维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围绕“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还是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开始多数学生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极少数学生坚持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在赵老师调侃似的“忽悠”下,学生中出现了“两面派”“三面派”等自我否定现象。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和立场不坚定,而是学生经历了多次思维碰撞后的重新认识,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展现,也是课堂精彩的呈现。
三、表现真实的学习情感
內容中心:本文讲了罗斯福总统为保护鹿群而猎杀大量的狼,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平衡而带来森林的巨大灾难。结果鹿不但没受到保护,反而数量锐减。说明了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告诉我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相互关系,必须维护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引狼入室”计划: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到落基山脉,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
句子解析
1、“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解析】 在这个森林中,鹿的大敌——狼已先后毙命,鹿获得了非常安全自由的生活,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生活中没有危险,食物充足,它们生活得非常幸福。
2、“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解析】 这是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从鹿和狼的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联系,只根据人类自身片面的认识就判定动物的好与坏、善与恶是不行的,就像对鹿和狼一样片面的认识与判定就犯了严重的错误。
3、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解析】 承载:承受。生态: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鹿在没有强大敌人的安全环境中无限制地繁殖,这样鹿群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无限制增加,而森林里的食物来源是有限的,这样便导致绿色植被一天天减少,最终森林被毁掉了,而美丽可爱的鹿也成为罪犯了。
4、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解析】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常常是不全面的,例如在狼和鹿的关系上,只知道鹿是弱者,意识不到鹿对狼的依赖关系,为了保护弱者,我们人为地打破了森林中的平衡关系,善良柔弱的鹿不再善良了,直至为害森林。所以,在森林里,动物之间或者说整个生物界,物种与物种已经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必须尊重。
5、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解析】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过渡句。句中的“这”指代前边的内容,即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但狼被猎杀之后鹿却 成为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而且数量锐减。“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相悖”,是紧接着这一句所要论述的,人们传统的认识是:“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事实上,消灭了狼并没有起到保护鹿的作用。所以说这与人们的认识是相悖(相违背、相反)的。
字词学习
【雇请】 出钱请人替自己做事。例:由于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又多雇请了几个人。【一命呜呼】 命,生命。呜呼,感叹词,借指死亡。一下就死了。例:贪心的财主终于一命呜呼了。
【宠儿】 本课比喻得到宠爱的动物。例:变色龙渐渐成为市民的“宠儿”。
【苟延残喘】 勉强延长没断的气。比喻暂时勉强地维持生命。例:敌人在我军炮火猛烈攻击下,早己溃不成军,只是在苟延残喘。
【承载】 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例:印度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摧毁】 用强大的力量破坏。例:我军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敌人的阵地。
【生态】 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罪魁祸首】 作恶犯罪的首要分子。例:公安人员终于将罪魁祸首捉拿归案了。
【相悖】 相反、相违背。例:人们的一些认识与实际是相悖的。
【乃至】 以至,甚至。例:这件事惊动了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利害(多含贬义)。
【制约】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罗斯福目光太短浅了。不管什么东西,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坏的一面。狼常被人认为是“恶人”,鹿则是“善人”。但狼却也在保护鹿,保护森林。狼吃鹿,鹿吃森林,狼吃的大多数是病鹿,把鹿控制在范围内,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动物,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有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使者,它们将会保护的井然有序。
比如说,苍蝇,都让人厌恶,但它们也有好的一面。苍蝇可以分解大便,可以使它分解成肥料。如果没有了苍蝇,全世界就会臭死了。苍蝇可以说是最光荣的“清洁工”了。前苏联在空间站用一种家蝇来分解自己的大便,使大便有处理,还有许多有用的资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唱着《大风车》这首歌到凯巴伯森林中去游玩一翻,好吗?
小朋友,《大风车》将开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们想不想到那儿去一饱眼福,看看美丽的大森林?
2.小朋友,睁开眼吧,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凯巴伯森林,仔细的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投影1 森林鹿小鸟)(要求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我们做游戏时是那样的开心,无忧无虑,可这些鹿为什么一边做着游戏,一边东张西望,还向后看呢?它们怕什么呀?(生答)
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狼是什么形象?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狼是不是见到鹿就吃?它会挑什么样的鹿来吃?能用“但是或可是”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目睹那一劫难的小鹿,你会想些什么?
3.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希望把狼消灭掉,让美丽可爱的小鹿生活下去,凯巴伯森林周围的人们也恨透了狼,于是,猎人们一起背起了猎枪,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大家看看狼怎么样了~~~~~
狼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进行说话练习和想像训练)好,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现在鹿已经过上了自由的生活,老师想问问小朋友,没有天敌的鹿在森林里生儿育女,于是鹿越来越多,而森林是不会变大的,粮食来自树木,它们会怎么办?森林会变成什么样?不如我们再回去看一下
4.投影3(森林鹿小鸟)你们看到了什么
投影填空()的鹿在林间()
()的小鸟在()
鹿为什么会无精打采的?小朋友,你来猜猜看有哪些原因?(饥饿、生病)鹿饿了,干吗不去找吃的?这么多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生病了呢?
5.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森林狼鹿)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不能把狼消灭掉?为什么?(师小结)
6.小朋友,让我们走出森林,回到课堂,把我们看到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森林外面的人听,让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7.刚才两位小朋友都讲得不错,以下面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把刚才的故事表演出来吗?老师这儿有头饰,谁有信心上来试一试,请下面的小朋友配合一下。
8.演得很好,老师把这些头饰奖给你们,下面再请你们说一说,听了故事看了小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这次国培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活动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通过学生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因为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光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能限制学生在教师这块土地上采掘,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的主阵地。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在教学中,对于如何“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活动,我觉得,作为教师,我应该在教学导入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应该从我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昨天,我听了我们小学六年级的程伟龄老师执教的《鹿和狼的故事》,听后颇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自然界各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在程老师的教学中我觉得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学习:
一、导入新颖。
这篇课文我去年也教过,我是直接导入课文的。程老师在导入很让人眼前一亮。她先请同学们猜谜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大家猜出谜底是狼以后,程老师又要大家说说有关狼的成语,同学们说出了了“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为奸”等成语。通过说成语的环节,不仅让学生通过对成语的分析说出了人们对狼的一般印象都是凶残、不好的,为下文做出了铺垫,而且可以看出程老师要求学生对成语归纳和拓展,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之后程老师话锋一转,说你们知道引狼入室吗?你们会引狼入室吗?有一个国家就这样做了。马上勾起学生的巨大兴趣,导入到了新课。
二、教学脉络清晰,图表解说一目了然。
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富理性思考的文章,课文的第7-9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及要求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深奥和枯燥,需要教师以深厚的教学功底去引领学生思考,理顺文章的复杂关系。整节课程老师抓住了“罗斯福为了保护鹿,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这个问题,让学生分别找出了狼死、鹿亡、林毁的句子并感受,对学生启发指导,利用陈述事件的六要素让他们把课文读薄,找出关键,抓住了课文的脉络,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在学生理解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程老师鼓励学生自己画出人、狼、鹿三者的关系图并请了两个学生上台书写解说,两个学生的图表各不相同,但都抓住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都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此环节程老师的教学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概括和表达水平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注意运用对比。
一开始程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茂密的森林,学生在书本中找出描写20世纪初美丽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然后教师出示凯巴伯森林一片荒凉、只有一群病鹿在苟延残喘的图片。之后程老师让学生找出鹿群变化的数字,通过出示图表
数量环境
40000只松山葱郁,生机勃勃
十万只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枯黄。
四万只疾病流行
八千只苟延残喘
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感受中感受生态被破坏的严重后果。程老师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内在原由及生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又与上课伊始的“引狼入室”计划呼应,进而使学生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并由此展开去,升华主题,从祸首到功臣的转变,从而使学生明白生物之间的互相制约的关系。
四、写话环节是点睛之笔。
l之后狼被消灭了,鹿群成为了凯巴伯森林里的宠儿。但是,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这十万只鹿在森林里啃食了许许多多的植物,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里的植物被鹿啃得寥寥无几。终于灾难降临到鹿的头上,许多鹿因饥饿而大量死亡,1942年成千上万的鹿只剩下不到8000只鹿的故事。
读了这篇课文,我发现了罗斯福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不能从表面来看事物,狼虽然是凶残的,但是它也可算是保护森林的卫士。鹿虽然是温顺的,但它才是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600字作文一方面,狼吃鹿,使鹿的数目趋于合理,就不会破坏森林。另一方面,狼吃得大多是病死的鹿,这就扼制了疾病在鹿群中蔓延。保护了鹿群。这是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通过狼和鹿的故事,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地球空间尤其是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就像一张大网紧密相连,如果这张大网的某一环节受损或变化,必然引起生物间的连锁反应,造成生态失衡,甚至发生生态灾难。
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这样一个食物链的故事揭示出来,通俗易懂,令人警醒啊!
最近更新: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能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由学法引导,到总结发现学法,最后进行学法实践。将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技能,为今后学生的阅读铺平道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宠儿——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千只鹿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树皮,植被。结果森林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3.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以有关狼的故事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
厄运、相悖、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2.读通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深入学习,重难点突破。
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什么原因是森林的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3、毁灭凯巴伯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4、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作业
【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推荐阅读:
鹿和狼的故事课文10-12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优秀领悟07-02
故事里的人教学反思07-22
寓言故事《骆驼和狼》09-08
彼得与狼的故事06-08
关于狼的童话故事05-27
笨狼的故事400字读后感09-18
高考数学人教05-25
人教七下名著阅读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