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课外书(推荐8篇)
1、知识的海洋
课型 激趣学习型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各种书目,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知书的力量。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去图书室参观,准备各种书及书的光盘。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猜谜激趣
感悟书本
1、出示谜面:
千层宝库翻开来,文字纵横一排排。历代事情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交流读书名言:
3、教师小结:板:知识的海洋
1、猜谜:书
2、先小组交流名言,后参加班级交流。
3、读题
全班交流
评选星星
1、请各组代表带了你看过的书来介绍,看谁能当上班级读书之星。
2、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各组代表带书上台交流,请小评委亮分;并请打最高分的评委评价。
出示光盘
感受现代
1、出示光盘,请说这里面包含多少本书,有多少字?
2、播放光盘,让学生感知其中包含的内容,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3、展示红星阅读,感受网络世界书的海洋。
1、学生试猜,众说纷纭。
2、学生看后畅谈体会
实践体验
书海浩瀚
1、请小朋友们把刚才同学介绍的书进行分类。
2、放图书馆、阅览室和新华书店录像,介绍图书馆、阅览室和新华书店。请学生说说图书馆、阅览室和新华书店各是什么地方?
3、进行选书竞赛。提供图书目录,供学生挑选,并说出理由。
1、给图书分类练习。
2、组织学生谈体会。
图书馆:是藏书的地方,它是“书的海洋”也是“知识的宝库”。阅览室:是人们读书的地方。新华书店:供应图书的地方。
3、参加竞赛,交流竞赛体会。
布置书房
课外延伸
1、出示书房照片,让学生说说书房该怎么布置?
2、布置作业:回家布置自己的小书房。学生讨论: 把书分类放好;
贴上有关读书名言。
2、科学安排读书时间
课型 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读书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平时的每天阅读时间段和阅读总量。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机调查 激趣导入
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你每天读书时间有(10、20、30、40以上)分钟。每天安排在(早晨、晚上、课间、假日)教师小结,古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定要科学安排时间,读书也上一样。板“科学安排读书时间。” 填写读书安排调查表,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汇总。小组读书时间平均每人每天的阅读时间量及大约在什么时间段进行阅读。进行全班交流。
名言引路
指导阅读 师出示名言: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哲学家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引导讨论:为什么要科学安排读书时间? 朗读名言,说说名言的意思。学生讨论:
科学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读书时间要科学安排读书才能保证。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引导讨论:
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最想读书? 什么时候背书的效果最佳?
教师小结:读书要科学安排,才能保证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一般安排在早晨和晚上,并且要坚持做到。小组内成员自由讨论,有小组长根据同学的讨论,得出每天的最佳阅读时间段在全班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制定计划 实践体验
出示读书时间安排空白表: 星期 时间 读书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利用最佳阅读时间段来读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生根据自己的最佳阅读时间段,制定一周的阅读计划,通过一周的读书实践,再进行一些必要的微调,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生制订计划,并进行小组交流。
布置作业
落实计划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按计划读书,并把它记在《今天我阅读》上,我们将定期进行检查。
3、看目录有方法
课型 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目录来了解书的大意,有选择有重点地快速阅读。
2、指导看目录,帮助学生有条理地阅读,让学生对书的内容更感兴趣。掌握看目录的方法。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酝书,并搜集一条名人名言“如果你一小时能读一份报纸,你就已经知道怎样在一天读至少四本书了。”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下悬念
激趣导入 你能每天读四本书并能吸收其要点吗?但有人能!你想学习这样的读书方法吗? 让学生跃跃欲试,想尽快多读更多的书。
名言指导
认识目录 出示:“如果你一小时能读一份报纸,你就已经知道怎样在一天读至少四本书了。” 板“目录”
讲解这段话的意思。懂得从书的目录中可以知道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去阅读。读名言,懂名言,用名言。说说什么是目录。(目录是指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相当于一本书的内容提要)
实践体会 感悟方法
学生人手一本书,自己练习看目录。说说目录中你知道什么? 组织学生看书《安徒生童话》,指导学生从目录中了解重点内容,找感兴趣的内容。说说主要内容。说目录:目录处于正文之前,由篇目与页码两部分组成。说说:基本内容。从而能去有目的的选择阅读。
总结方法
巩固成果 出示儿歌:目录是咱好朋友 小朋友,爱看书,目录朋友来帮忙。目录藏在正文前,看你会找不会找。找到目录篇目瞧,主要内容全记牢。想看哪篇查页码,再也不用满书找。目录是咱好朋友,省时省工建功劳。
布置作业:为你的识字本建个小目录。学生读儿歌,牢记目录作用和方法。
制作目录: 目 录
1、()
2、()
3、()
4、()
4、、不懂就问
课型 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不懂就问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探索、感悟不懂就问的一般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名言警句与名人不懂就问的故事,想想自己不懂就问的经验。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名人故事 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列宁不懂就问的故事。
问:向列宁学习什么?列宁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教师小结:俗语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懂就问,那我们就不怕困难了。板: “不懂就问” 学生回答: 向列宁学习不懂就问。
列宁向哥哥请教,到书中查找。„„
名言引路
故事比赛
1、交流有关名言:先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组交流名人不懂就问的故事,然后全班交流,评出故事大王。
1、交流有关名言。
2、交流名人不懂就问的故事。
3、参加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掌握方法
引导讨论:
你会不懂就问吗? 你会哪些问的方法?
教师小结:学问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可不能不懂装懂,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小组讨论: 不懂就问:
主动向身边的人请教。
借助书本、字典、电脑等工具查找有关资料。看书提问 实践体验
1、安排阅读10分钟,预习要教的课文,让学生学习提问。
2、把问题写下来,看谁提的问题既多又好。
3、组织全班交流
1、学生预习思考提问。把问题写下来。
2、进行小组交流,评出问题能手,参加全班交流。
积累名言
装饰书房
1、把自己搜集到的和今天学到的有关名言写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读一读,背一背。
2、把名言装饰到自己小书房。搜集有关名言: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好问不须脸红,无知才应羞愧。
5、朗读法
课型 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初步掌握朗读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体会朗读方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朗读水平,准备朗读的要求、方法;学生朗读比赛。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比赛激趣
导入新课
2、请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每人读一段课文,把读得最好的参加全班比赛。
2、组织获奖学生谈体会。
小结:朗读是默读、背诵的前提,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本功。
1、学生小组朗读比赛推选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2、让学生交流朗读的方法和好处: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举止大方,使用普通话。
合作体会
明确要求
1、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朗读的方法。明确朗读的方法。
2、小结:明确要求,流利就是在正确、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流畅,速度和平常说话那样。同桌讨论学习朗读的方法:学老师(听老师范读,去模仿); 学播音员(听语感,勤模仿);学同学(认真听,作评价,学长处); 自己多练(正确,流利有感情)自我对照在练习中加深记忆。
出示训练
感悟方法 出示训练:选自读课本《春姑娘来了》,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体会,决定表演形式。说说你怎样用演读法?用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试读,小组阅读。小组漫谈读书体会: 语调要有感情,还要加上动作表情,能使朗读更生动 决定表演形式,进行排练。学生表演,感知演读法。
实践体验
培养习惯
2、出示儿歌,进行当场比赛:
组织学生课内朗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比赛。
2、总结交流体会。
1、学生朗读。儿歌:小蝌蚪
小蝌蚪,细尾巴,身子黑,脑袋大,水里生,水里长,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没有细尾巴,脱了黑衣裳,换上绿裤褂。咦!变成一只小青蛙!
2、小组交流朗读表演。
布置作业
巩固成果 请学生回家自读一篇课文,下节课在小组交流。回家朗读一篇没教过的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6、童话阅读
课型 学习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童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培养他们对认识童话的兴趣。
2、看懂一些浅显的童话故事,提高感悟能力。课前准备
1、一盒有童话的磁带或VCD
2、了解幼儿园的儿歌背诵情况。
3、制作“读书大王”及“小书迷”奖牌。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老师放童话故事。
2、引导交流: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说说到目前为止,你听过或看到了哪些童话,能跟小朋友说说吗?
3、小结板题:“阅读童话”
1、小组派学生上台说说童话的题目或简单的故事情节。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我最喜欢(讨厌)故事中的,因为
2、评比童话之星。出示训练
感悟方法
1、出示简短童话《小猴过生日》
2、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童话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小组内交流故事中的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故事的四要素,复习巩固。
4、评价交流。
出示光盘
对比评价
1、出示光盘,听听光盘里的童话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给童话之星颁奖。
1、学生观看VCD,交流评价:说说光盘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用学到的方法说说如何看懂童话。
4、再次练习,记忆方法!
5、评选童话之星。
实践体验
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回去选一则自己喜欢的童话,运用学到的方法。发放童话阅读情况记载表。日期 阅读童话题目
自己制订计划认真阅读童话并作好记载。
7、童话的复述和表演
课型 表演体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复述童话故事,并能根据故事内容,能自编自演童话,深入体会童话内涵。
2、培养学生由说到演的兴趣以及小组的合作精神。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童话,准备好表演用的道具,事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比赛激趣
初步感悟
1、组织交流:请哪个小朋友说说你在课外看了哪些童话故事,给小朋友交流一下,好吗?
2、组织评选,并小结。
1、说说自己曾经看过哪些书,给小朋友介绍一下
2、小组交流,评选读书之星。全班交流
复述童话 指导上台交流,提出要求:
1、要讲清楚故事题目,说清故事里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加上动作表情,有感情地讲述。
3、注意角色表演。组织全班比赛
1、各小组代表带好自己读过的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题目是
2、小组交流,评选读书之星
体验尝试
练习表演 如果我们把我们看过的童话演下来,能像看电影那样一目了然那有多好!今天我们来试试,好吗?
请几个学生示范表演课本童话《蘑菇该奖给谁》
揭示表演童话的要点。
1、回忆并巩固上学期学到的儿歌表演方法。
2、小队组织,确定表演的童话题目。
3、小队分工合作,设计道具及台词
4、练习表演。
评比交流
巩固体验 各小组上台表演
1、小队各自上台表演,其他小组评比。
2、打分评比 布置作业
拓宽课外 布置作业:
把童话回家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弟弟妹妹们听。并记下别人对你的评价。回家实践,回校后汇报。
8、边读边思读儿歌
课型 实践体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问题读懂儿歌。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一张写有儿歌的幻灯
2、了解学生的儿歌积累情况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访谈激趣
导入新课
1、访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说说到现在为止,你都学了那些儿歌? 能说说这些儿歌你都明白讲了什么吗?
2、小结:我们学会了朗读儿歌,你懂里面的意思吗?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读懂儿歌。
板:边读边思
1、小组派学生上台背诵儿歌
2、学生试着说说儿歌的意思。
出示范例
体会文意
1、出示儿歌《我心中的未来》 我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我成为画家时,要给老师画一张漂亮的像; 当我成为音乐家时,要给老师唱一支动听的歌; 当我成为科学家时,我要着宇宙飞船,摘一颗明亮的星星,为祖国添一枚闪光的奖章。
2、指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他想成为画家、音乐家、科学家感谢教师和祖国的培养。
3、这样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充分远大理想的孩子。
4、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说。
5、讨论交流,评价讨论。体验尝试
感悟方法
1、出示练习的儿歌,《台湾孩子的歌》说说刚才是如何读懂儿歌的。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3、给儿歌之星颁奖。
1、小组说说读懂儿歌的方
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边读边想。
3、用学到的方法说说如何朗读并理解儿歌。
4、再次练习,熟读成诵!
5、评选儿歌之星。
实践体验
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回去读一读新的儿歌,用上在课堂里学到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讲给你的父母听一听你的收获,让他们也来夸夸你。回去实践,并写下你懂得的意思,记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
9、学会理解词语
课型 实践体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理解不认识的词语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掌握理解不认识的词语常用方法和途,并在实践中运用。课前准备 各小组准备故事材料。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谈话
激趣导入
1、出示蓝猫图片,问蓝猫有许多问题在问大家,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蓝猫提出问题;怎么理解不认识的词语?揭示本课课题。
1、回答老师问题:愿意!
2、尝试说说方法,明确本课目的各自尝试
交流方法
1、出示蓝猫看不懂的图文资料,小朋友请你们开动脑筋,把你知道的方法告诉它吧!
老奶奶和小猫、小狗、小公鸡住在一座大房子里。有一天,老奶奶病了,躺在床上,小猫、小狗、小公鸡心里都很着急。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自由阅读,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看图片猜词语; 跳过去读;
向身边的人请教;
通过阅读上下文来猜;
借助工具书(查字、词典)来理解。
小组合作,读读讲讲
1、放蓝猫的第二次录音,表示对同学的感谢!
2、小组合作学习童话故事〈〈狼来了〉〉提出要求: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划出不认识的词语,选择方法进行理解。
3、出题进行检测。
1、学生自选内容,自选方法进行理解,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2、进行检测: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课后拓宽
读读画画 课后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读书过程中,你怎样理解不认识的字?用一种方法就画一个大苹果,写上你所用方法,看谁的方法运用得最好。
1、回答老师问题
刚从中学走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不得不适应从“应试教学”到“以自学为主”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 他们能否主动、有效地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和资源?这是与自主性相关的课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课外语言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的论题展开, 集中在学习者角色上, 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者观念和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例如:Wenden (2001) , Lamb (2002) 等研究证明:动机和元认知影响课外学习行为;这两个因素影响学习者课外选择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为何而学和学到什么, 也是决定课外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面。Horwitz (1998) 和Cotterall (1995) 研究观念和态度对课外学习行为的影响, 结论是, “学习者持有的学习观念和看法对他们的学习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Yap (1998) 以香港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发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如:快乐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选择和对课外活动价值影响甚大。此外, 许多学者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对学习者课外活动的种类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学习者课外往往选择输入性技能活动, 包括读英文报纸、看英文电视或电影, 而不是输出性技能, 如:讲英语或写英语。
国内对课外英语学习研究的重视还远不够, 相关研究实在太少。正如黄源深 (2007) 所言:“近几年来,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文章, 理论与实证并重, 头头是道, 无懈可击, ……但对课外学习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近年来, 为数不多的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围绕“英语学习策略”而展开 (如:段自力, 2006;黄莹, 2006;罗立胜, 2005) 。对于学习者课外学习心理或情感, 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尤其是不同学习背景和情景下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研究非常必要。Smith (in:Palfreyman&Smith, 2003) 曾提出:要考虑“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 因为有着不同目的, 对学习的感知各有很大不同;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使用的心理资源和面对的局限性, 很可能由于不同情境, 而发生各种变化”。
二课外英语学习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广东省普通师范学院, 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 约三分之一来自城市或县级市, 其余来自乡镇农村。就英语学习环境而言,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每学年聘有五至六名外籍教师, 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学历;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师三人。学生主要的课外英语学习场所和活动有:图书馆、语言室和常规性的英语活动, 如:各类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讲座、表演等。该校的网络遍及全校, 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等都可上网。英语角和各类型的英语俱乐部 (如:写作部、话剧部、演讲部等) 主要由学生负责和组织。
在学生管理方面,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 开设各种讲座, 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其中包括“教师职业意识和能力”、“就业前景与分析”。其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教学安排、就业前景。从而强化职业意识, 更好规划四年学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描述性呈现省属地方性普通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课外学习的具体情况, 采用质性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试图寻找学习者内心和行为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期为课外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提供印证和思考。调查的具体问题有:
(1) 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 以及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持有什么态度?
(2) 学生主要使用哪些课外学习资料?
(3) 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课外学习资料的选择?
(4) 学生如何看待课外学习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5) 学生主要选择哪些课外学习活动?选择的看法是什么?
本研究从英语教育专业238名新生中随机抽取45人作为研究对象, 剔除不完整数据和不愿意参与人数, 最终为40人, 其中男生5人, 女生35人。
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学习汇报和追问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 了解学生课外英语学习使用的资料和使用的原因; (2) 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评价; (3) 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
学习汇报安排在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之后完成第一篇, 期末复习阶段完成第二篇, 内容规定:涉及对课外学习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或评价;课外使用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情况 (时间、地点、资料、方式和感受) ;课外英语学习的困难。共收回80篇学习汇报, 被反复研读后, 找出有意义的观点和明显事件, 作为佐证之用。
追问访谈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出来后进行, 目的是对数据体现的问题, 以及解读学习汇报中遇到的疑问作进一步追问。从40人中抽取12人分两组, 研究者提问, 小组讨论, 共两次, 每次持续一小时三十分。现场笔录访谈内容, 同时录音, 以便分析时使用。
四结果与发现
本文“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指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的看法和认识;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则指学生对可利用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源的看法和评价。鉴于此, 本文对“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调查只包含学生对课外资料和学习活动的选择。显然, 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还应该包括学习者对课外学习的计划和监控等等, 限于篇幅, 暂不探讨。
1对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
学生对“课外学习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 认为课外英语学习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是兴趣的选择, 成功的路径。学习汇报中的摘选可见一斑。
然而, 两名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课外学习, 认为:就她们个人而言, 课外学习“没用”。同时还强调:她们并没有否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 “不喜欢”课外学习或认为“没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课外学什么, 如何学。“没用”也许表达“没效果”的意思。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追踪访谈发现, 即使表示喜欢课外学习的同学, 大多数也有“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感受。这一现象背后有何原因?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的态度呈多样性, 普遍认为学校是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未来英语教师、为个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地方。一些认为“这里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已经好多了”, “要好好地利用图书馆”。此外, 学习汇报还反映出学校整体环境改变了他们以前对专业学习的看法。例如:“大学并非原来想象的浪漫和休闲, 因为, 进校门没几天就感受到专业学习的压力”。“没有流利的口语和过硬的教学技能, 要找到一份高中教书的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方便的网络资源, 可以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丰富自己”。而另一些学生不同程度抱怨听、说英语活动和环境缺乏, 教室设备不完善, 图书馆座位不足等;并且认为这些不利环境影响课外学习情绪。值得关注的是有少部分人认为“互联网使我们沉迷于电影或其它娱乐, 没有自控力很快会荒废学业”。
2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及其理由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 调查分为“时常使用”的资料和“经常使用”的资料。统计后得到表1, 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课外“时常使用”的资料有:“听写练习” (90%) 、“普通英语书” (90%) 、“字典” (90%) 、“网上资料” (88%)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88%) 、“音乐/歌曲” (85%) 、“报纸” (78%) ;他们“经常使用”的资料排行前六依次是:“普通英语书” (68%) 、“网上资料” (48%) 、“字典” (33%)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28%) 、“音乐/歌曲” (28%) , “报纸” (25%) 。在所有资料中使用最少的是“录音资料”。有趣的是, 尽管“听写练习”使用的人数多达90%, 但是, 经常使用的人数只有18%。原因何在?
对于选择课外资料的理由, 调查分为“相关理由”和“最主要理由”两选项, 统计得到表2。“相关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93%) 。第二, “老师的忠告” (90%) 。第三, “为考试做准备” (88%) 。“最主要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58%) 。第二, “为考试做准备” (48%) 。第三, “老师的忠告” (35%) 。
追问访谈得知, 他们理解的“个人”很大程度上指“兴趣”
(说明:学生对“相关”理由可以有多个选择;“最主要”可有两个。)
3对课外英语学习资料作用的看法
统计后得到表3:48%认为课外资料对“词汇”“非常有用”, 排列第一;排列最后的是“英语整体水平”, 只占3%。在“有用”一栏“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和“英语整体水平”聚集了最多的人数。多达95%学生认为课外资料对“英语整体水平”“有用”。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总体评价是“有用”。为什么认为“非常有用”的人数如此少?访谈和学习汇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课外学习效果表示怀疑或自信心不足。
在追问访谈中, 当被问及“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使课外学习资料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时, 他们的回答归纳起来有: (1) 老师列出课外必读书目单; (2) 老师定期测试, 检查; (3) 老师教授处理问题的方法。所有的回答似乎都针对教师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和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她们不知道是否学到语言知识, 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也不知道如何去选取合适的课外资料。这或多或少揭示了“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现象背后的原因。
4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其看法
统计课外“时常”使用活动和“最多使用”活动后, 得到表4。课外“时常”使用活动排列前三项:“听英语歌曲” (93%)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93%) 和“看英语光碟/电影” (90%) ;而排列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0%)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43%) 。课外“最多使用”活动排行前三:“看英语光碟/电影” (45%)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43%) 和“图书馆自学” (35%) ;而排行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5%) 。总体来看,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和“看英语光碟/电影”是最多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主动接触外教”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是最少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低的活动。无论从“时常使用活动”还是从“最多使用活动”来看, 他们课外用于提高英语的活动都是以输入性的语言活动为主, 而不是需要互动或交际性的输出性语言活动。这一点印证了已有的研究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
追问访谈和学习汇报获得数据表明, 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受到“爱好”和“兴趣”的支配。正如前面部分所发现的, “爱好”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资料的选择, 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同样如此。然而, 在肯定这些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的同时, 他们还有更多的看法。例如, 选择“看英语光碟/电影”和“听英语歌曲”的学生中有将近半数认为自己“不能控制好时间, 沉迷于电影。”“抵挡不住网络娱乐的诱惑, 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有趣的是, 选择到“图书馆自学”当中一半认为“宿舍里的电脑是干扰和诱惑, 因此, 宁可不怕麻烦, 即使需要提早抢占位置, 也要到图书馆或教室学习.”似乎学生对自己的自控力和网络的负面影响都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 对于为什么不选择“主动接触外教”, 他们的解释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英语水平有限。二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三是与外教接触的机会太少。 (说明:学生在“时常使用活动”一栏可以有多项选择;而在“最多使用活动”一栏只有一项选择, 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
从以上数据和访谈结果看来, 环境局限和心理障碍可能是影响学生较少使用输出性语言活动的重要原因。
五思考与建议
本论文旨在探讨普通省属师范院校一年级学生如何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以及他们对此的观念和感知。结果表明:在对课外英语学习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方面, 他们肯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但抱怨课外缺乏英语交际环境;在强化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下, 他们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较高。其次, 在课外英语资料的选择及其作用的看法方面, 他们把“兴趣”和“教师忠告”作为选择的主要理由;同时, 大多数表示, 感觉“兴趣”与“专业要求”相“冲突”, 意识到只凭兴趣去选择课外资料可能达不到专业要求;他们还表现出对教师权威性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课外资料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用”, 但认为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 对如何有效利用课外资料感到茫然和自信心不足。最后, 在选择课外活动种类和理由方面, 他们选择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是以“兴趣”作为主要理由;不选择输出性活动主要原因可能出于环境局限和个人心理障碍。此外, 多数学生认为自控力有限, 电脑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外学习效果, 使自己迷失在娱乐性活动中。
以上结果印证了已有研究:学生课外学习行为受动机 (如:兴趣) 、观念和环境影响;学生课外语言学习主要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如:书籍和杂志) ;学生使用英语往往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同时也印证了自主的程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年龄层、学习阶段、学习需求和文化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 (Nunan, 1997:192;Benson, 2005) 。
结果还显示一个现实需求———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介入。他们对课外学习充满激情和愿望, 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对课外困难的技巧, 导致对课外学习效果的不满情绪, 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由此, 也给课外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生源和教学资源不理想的学校, 教师如何介入课外指导,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可用资源, 才能达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目的?首先, 教师要意识到一年级学生, 尤其新生, 属于Littlewood (1999) 所指的“后摄自主学习者”, 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这要求教师扮演有别于课堂教学的角色。Voller (1997) 把教师角色归纳为三个:促进者, 顾问和资源提供者。这三个角色在课外学习中体现为:指导学生分析个人特点和专业要求, 平衡冲突, 如:处理好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制定长、短课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现有水平的课外资源, 尽可能提供适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性, 合理安排教授学习策略,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利用媒体网络资源, 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营造输出性语言活动。其次, 一年级学生表现出对教师权威和教师职业的认同, 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 因势利导, 而不是放任自流。Little (1990) 论述自主性定义时, 特别指出“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的同义词;换句话说, 自主学习并非局限在没有教师的学习”。教师应该对他们课外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 如:个人心理、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 进行指导和引导。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帮助, 与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任相结合, 可起到内、外结合作用, 获到逐步培养自主性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 作为未来教师, 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心理层面支撑。只是尚未具有管理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能力, 只好求助于甚至依赖教师, 这也许是他们现阶段最切合实际的自主 (主动) 学习行为。为此, 教师应该不失时机更多地参与和指导,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主性目的。
参考文献
[1]Benson, P.&Winnie Lor.Making Sense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M].English Centre Monograph.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No2.
[2]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P185
[3]Cotterall, L.S.Readiness for autonomy:Investigating learner beliefs[J].System.1995, 23 (2) :195-205.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In:Ian Gathercole (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CILT.1990, pp.7-15.
[5]Littlewood, W.and Liu, U.F.Hong Kong Students and their English[M].Hong Kong:Macmillan.1996.
[6]Nunan, D.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In Benson and Voller (eds.) ,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7, 192-203.
[7]Smith R.C.Postscript: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ion[A].In:Palfreyman D.and Richard C.Smith.Learner Autonomy across Culture:Language Education perspectives.PalgraveMacmillan Ltd.2003.
[8]Wenden,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in SLA:the neglected variable[A].In Breen, M. (ed) .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language learning.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pp.44-64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与限制,缺少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偏下,阅读兴趣明显低于城镇学生,直接影响语文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我们在沙湖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请一年级157名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如实填写《学生阅读兴趣调查表》和《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表》,总结出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激发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增加载体,积极参与。首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发动家长给孩子买带注音的课外书,不定期给家长发一些买课外书的指引。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既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指导学生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保管、借阅工作。其次,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悦”读表》,鼓励学生按要求每天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最少10分钟,然后按要求填写好表格。教师每周收上来检查一次,评出每周“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语文老师上好一周一节的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和学生一起读家长统一买回来的课外书。再次,开展“天天听故事”活动。学生利用语文课课前准备时间,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讲一个短小的故事。每周评选一次“故事大王”,每个月开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制作小书介绍喜欢的课外书的名字、作者、主要内容和喜欢的原因。最后,开展“剧本表演”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课外书中的情节,自由组合成六人以下的小组,分组排练好小剧本后在班上表演。
2.保证阅读时间,改善阅读环境。首先,坚持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课。其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规定阅读量和要求。最后,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读、午读时间自主阅读,同学之间可以互换图书。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的图书阅读。与此同时,改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终极目标
1.正确挑选课外书籍激趣。对于一年级孩子,封面插图是否有趣,故事主人公结局的好坏,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所以给一年级孩子选课外书时,应该以趣味设计和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为主。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课外读物。
2.树立榜样引趣。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诵读古诗,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借助故事诱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课外,学生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故事世界中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4.利用阅读期待、情节加工再现品趣。家长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为孩子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孩子在课外书籍中挖掘阅读的清泉,欣赏品味阅读之乐。还可以将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加工想象,跟同伴一起编排,最后表演给大家,演员和观众都能在此活动中获得二次阅读乐趣,对内容和主题的品位将更深刻。
5.积极的评价能延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无论是学校开展的“阅读之星”评比,还是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话评语,都能延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每一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能成功起步,应当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曹鸿飞.享受语文,享受学习.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3.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科学教学大纲,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认真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制订本计划。
二、目标及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学期活动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学学科活动。
2、活动内容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3、活动目标应当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4、活动形式应当是各种各样的,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
5、活动时间上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根据目标、内容、时间、课程资源等选择和设计合适、新型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月份:寻找幸运四叶草
二月份:寻找生物链
五月份:统计一棵树上的生命
六月份:制作喂鸟器
书目《黄倍佳《我要做个好孩子》可选读黄倍佳系列作品 二单元:沈从文《端午节》、冯骥才《年意》
书目: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又译为《王子与乞儿> 三单元:《狱中联欢》、《绣红旗》
书目《红岩》
四单元:<< 宇宙生命之谜>、《基因畅想》
书目《万物简史》
五单元: 《快乐王子》、《老人与海》
书目: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又名《顽童流浪记》 六单元:《我的老师》(巍巍)《快乐时光》书目: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是两部小说,有合集)可选读秦文君系列小说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一、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 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 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 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 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 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 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 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 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 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jixingjing ngn jgbi hu qfg
myrzhnlignio y hu xing
我会送我能把小鱼送回家。
浇渴轿砸摔
ji jio kshui z
我会组词我会换偏旁写新字,还能组词。
远(园)(公园)跳()()
扫()()活()()
吗()()吓()()
我会填我能选出适当的字词,填空。
在再
1.小丽正()在()位上()手工。
玩完
2.我做()作业,就去()了。
像象
3.绿绿的森林中走出来一头大()。
什么这么
4.你为()会()快乐啊?
我来写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例:明白明明白白
1.干净红火
() ()
例:(游)来(游)去
2.()来()去()来()去
()来()去
例:胖(瘦)
3.丑()合()闲()
旧()热情()
我能补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1.只有(),才()。
2.同学们一边(),一边()。
3.小树已经()。
4.奶奶正()呢!
5.()那么(),那么()。
我会加读一读句子,加上标点。
1.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鹿找回来□
2.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3.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
4.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我会排我会把词语组成句子。
1.你了吃过吗午饭
2.正作业李老师呢忙着改
我来写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1.大火把桥包围了。
2.春姑娘把春天带到了人间。
3.小明把小红送的东西吃光了。
我会填我会根据课文填空。
1.()荷()露尖尖角,()有蜻蜓()。
2.乌鸦把小石子()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乌鸦就喝着水了。
3.感谢()的祖国,让我们自由地()。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我会做我会阅读,做作业。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一棵棵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住着太阳公公,还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个小节,第二小节共有()句话。
2.我在阳台上画画,画了()、()、()、()、和()。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树木()的嘴巴
()的森林()的天空
5.照样子写词语。
一棵棵()()()
我会写话看图写话。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呢?请你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几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一年级下册课外书】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册期末课外阅读必考题11-26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06-2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学案教案09-07
四年级下册习作一06-19
一年级美术下册太阳07-03
一年级下册品德总结07-10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07-16
一年级下册写字教案11-14
一年级体育教案下册12-22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学总结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