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汇报材料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汇报材料(精选8篇)

关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汇报材料 篇1

为保证工程工期目标的顺利进行,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全面管理,特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我项目利用空闲业余时间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加工人健康意识,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此汇报如下:

建筑工地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肠道传染病

1、霍乱:属甲类传染病,发病高峰为7-9月,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

主要症状: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严重者可有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

2、病毒性肝炎:属乙类传染病,主要为甲型肝炎,高发季节为冬春季节,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

主要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

3、菌痢:属乙类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主要发病原因为吃不洁食物引起的。

4、伤寒、副伤寒:属乙类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主要为吃不洁食物,不洁饮水及海、水产品引起。

主要症状:持续高热,畏寒,精神萎靡,头疼,食欲不振,腹胀,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胀肿,白细胞减少。

5、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保护水源,改善饮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供应开水,不喝生水。搞好饮食卫生,加强食堂卫生管理,炊事人员要经过体检,持证上岗,不吃不洁食物。因地制宜,加强粪便管理,粪便不准直接下河。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垃圾,减少苍蝇 生地。

二、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发病季节为2-6月份和10-12月份。

主要症状:骤起发热,全身高度衰竭、乏力、有头疼、眼眶疼、腰疼和面、颈、上胸部潮红或伴有少尿,低血压。

预防措施:

1、灭鼠;防鼠。

2、灭螨。

3、加强个人防护。

4、集体野外作业时,搭建工棚宜搭“介”字形工棚,避免睡地铺,清扫储粮仓库时宜戴多层口罩。

三、中暑

建筑工地多数为露天作业,在盛夏季节,因环境温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受太阳光强烈照射和被加热地面及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影响,造成人体内体温调节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中暑。

主要症状:表现为口渴、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头疼、恶心呕吐、高热、甚至四肢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专人负责,力求抓早,抓紧、抓具体。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因地制宜设臵工人休息室和休息凉棚,并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及饮料,休息室内温度以保持在30℃以下为宜。延长中午休息,增加工间休息,同时做好集体宿舍及家属宿舍的组织管理工作,最好能调整夜班工人宿舍,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

2、保健措施:(1)供给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日供水3-5升,盐20克左右(包括一日三餐摄入的盐分),也可采用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作为高温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饮料的温度以8-12℃为佳。(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耐热、透气性能好,宽大又不妨碍操作,如以白色帆布工作服为好。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患、心率增快、糖尿病、甲亢腺技能亢进、严重大面积皮肤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四、油漆工人谨防苯中毒

施工现场房屋门、窗油漆中使用一定的含苯溶剂,在油漆作业中苯以蒸发形式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情况下,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蒸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引起苯中毒。常见的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表现为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其次主要的危害是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同时血小板降低,皮下及粘膜有出血倾向。在局部作用方面,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得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发生过敏性湿疹。苯中毒致白血病。制定工人就业前及工作后定期体检制度。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肝肾器质性疾病、严重皮肤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不宜从事苯作业。其次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人作业时应戴防毒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注意维修和定期更新,以防失效。不用双手直接接触苯溶剂,以防皮肤吸入,作业后洗净双手用餐。

五、感染性腹泻

(一)传染源

受感染得人或动物(包括病人和病源携带者、患者和带菌动物)是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源。以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腹泻病,有细菌性痢疾、霍乱、大肠杆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性腹泻等。动物(包括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等)为主要传染源的腹泻病,有弯曲菌肠炎、沙门氏菌病、耶氏菌肠炎以及某些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人们由于接触患病或带菌动物,或通过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如牛奶、乳制品、家畜、水产和海产品等)而受感染。

(二)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而传播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苍蝇等,还有的可经接触动物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感染性腹泻病源易感。一般来说,患腹泻病后可获得免疫,但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稳固,如菌痢,甚至一年可发病数次。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腹泻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流行更为严重。

2、季节分布:腹泻病全年都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高峰,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秋冬季发病为多;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所致的流行性腹泻,则多发生在早春和晚冬。细菌性腹泻的季节高峰多在夏秋季节。

3、年龄分布:腹泻病以幼小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4、流行形式:腹泻病可呈现为散发、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经水或经食物传播的腹泻病以暴发为主要形式。一般在非流行季节和地区多呈散发,如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所致腹泻在发达国家感染率很低。有些腹泻以散发为主,如耶氏菌肠炎、轮状病毒胃肠炎和气单菌腹泻。腹泻病中只有霍乱发生大流行。

(五)流行因素

我国腹泻病发病率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尚缺乏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较差等。国内部分地区腹泻病监测表明,其发病原因主要饮用水和食用未经加热的用餐饭菜;饮用水被粪便污染、食品卫生是影响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家庭卫生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母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儿童个人卫生、人工或混合喂养等。

(六)感染性腹泻的防制对策和措施

目前应切实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三管一灾”加强卫生宣传和WHO推荐的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等措施对腹泻病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1、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2、认真开展以“三管一灾”(管水、管食品、管粪便和灭蚊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防治水源和食品污染

3、建立监测点,有计划地开展腹泻病监测

4、开设腹泻病专科门诊,早期发现病人和诊治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5、鼓励母乳喂养

6、推广口服补液疗法

7、药物疗法

8、培训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

9、加强疫点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六、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较轻而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较重。病程3-4天。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而引起流感反复流行大流行。

(一)流行病学

1、传染原 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经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①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新亚型的大流行,发病率高,形成明显高峰,流行期短。但第一波之后还可有第二、三波,常沿交通线迅速传播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患者年龄多在20岁以下,新亚型流行则无年龄差别。②乙型流型:呈暴发或小流行。③丙型流行:常为散发。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日(数小时—4日)

1、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身痛,轻度咽干痛,胸骨下烧感,可有鼻衄,腹泻水样便。急性热病容,结膜外眦充血,咽充血轻,肺部可闻干鸣音。发热多于1—2日达高峰,3—4日内热退,但乏力可持续2周以上。

2、轻型流感:急性起病,发热不高,全身与呼吸道症状都较轻,病程2—3日。

(三)并发症

1、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或支气管炎。

2、细菌性肺炎:流感2—4日后,高热、剧咳、脓性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罗音,或肺实变征,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痰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四)预防

1、隔离消毒:疑似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与治疗。

2、消毒:在流感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

3、疫苗预防:①流感灭活疫苗有单价与多价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反应较轻,效果较好,血清抗体水平高,呼吸道局部抗体则较少。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婴幼儿,孕妇,患有较严重慢性基础疾患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基础免疫为皮下注射两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 ml。在秋季进行,以后每年秋季再加强免疫一次,皮下1 ml,如换用新型疫苗应重新作基础免疫。灭活疫苗现已能成批大量生产并用于预防接种。②流感减毒活疫苗:此苗为单价疫苗,经鼻腔雾引起上呼吸道轻度感染而产生免疫力。其血清抗体水平不高,但呼吸道局部抗体较多。接种对象为健康成人与少年儿童。禁用于前述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用鼻腔喷雾法,即双侧鼻腔各0.25ml。

七、食物中毒

常见有毒食物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为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常见为细菌、病毒、霉菌等污染。

2、微生物污染食物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某些霉菌毒素等,而被人们摄入后中毒。

3、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中,达到了中毒剂量。如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此类食品起着机械携带毒物的作用。

4、某些食品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如含氰甙的果仁、河豚鱼的内脏等。

5、因食物发生生物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变化,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如食品酸败,高温熬炼油脂,发芽土豆,陈腐蔬菜以及高组胺鱼类等。

6、由于某些形式与无毒食物相似,而实际有毒,误认为一般可食的食物,如毒蕈等。

常见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性暴发,也可为散发,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特点:

1、很多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数在24小时内)同时发病,也就是发病急速,呈暴发型。.2、胃肠道是病因物质首先接触作用的器官,所以胃肠道症状是食物中毒常见和早期的症状。

3、在调查过程中,可发现所有患者在患者相近的时间内共同吃过某种食物。

4、不传染,无余波。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发病则很快停止蔓延。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此类中毒者占食物中毒总起数的30~90%,占中毒总人数的60~90%。

2、细菌性食物中毒草,在夏秋季节发生多,主要由于气温较高,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而在此时期内人体防御抵抗能力降低。

3、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例如肉、鱼、奶蛋类及其制品等。

4、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而食用前不经高温或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从而使食品中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者它们产生的毒素,以致食后引起中毒。

5、此类中毒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其中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为常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此类中毒,是食品偶然性的被化学毒物污染。一般引起中毒的毒物在体内融解度大,易被消化道吸收,并多属剧毒类。大多数中毒病人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发病,且多无发烧症状。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引起中毒的动植物多为野生,少数引起中毒食品属特定条件:如未煮熟大豆、发芽土豆、半生不熟的芸豆(四季豆)等。有的有毒动植物的有毒成分,仅是个别器官或部分。如河豚鱼毒素主要存在于内脏和皮肤等处,其它动植物的有毒成分与季节、生长发育阶段、地区分布以及饮食习惯等诸因素有关,常呈散发,偶然性大。

八、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等洗漱用具;

2、咳嗽、打喷嚏时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

3、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饮酒或少饮酒,不酗酒;

4、生病后及时医治,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5、不吃变质、过期的的食品;

6、施工工人要了解工作岗位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自身安全;

九、基本技能

1、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会测量腋下体温,且正确读取数值;

3、对食品、药物等的说明标签进行正确的了解;

4、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

十、关于本次开展《健康知识安全教育》总结

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分批次对施工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共分4次,包括砼班组、钢筋班组、木工班组、外架班组所有务工人员;累计人数约100人,此次健康教育学习,从多方面对工人进行交底,使施工人员对自身健康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施工现场为动态管理,人员不稳定,施工人员不重视不配合、各身素质不高等现象;我方将随时把控施工现场人员,及时进行教育学习;耐心的态度,温馨的话语与施工工人共同学习;让他们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为城市建设

附图:

组织工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安全员对工人进行血压测量

工人生活区卫生间

工人生活区卫生

关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汇报材料 篇2

一、三个优先, 搭乘薄弱学校改造直升机

校际间的不均衡是择校的主因, 遏制择校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均衡。实现均衡的第一场战役是消除薄弱, 从而达到办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1.优先投入薄弱学校改造资金。

我们的教育投入都以每年20%的力度递增, 教育投入年增长大幅超过经济增速。以2011年为例, 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1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6.52%, 教育支出为42, 224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39.35%, 设立改造薄弱学校专项经费, 为办学设施、校舍维修和小班化教育等投入专项经费23, 49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直接提升薄弱校办学条件, 直接改造薄弱校办学理念, 直接促进薄弱校激情升华”的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薄弱学校一次性改造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2.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改善条件。

我们坚持以薄弱学校为重点, 加快推进校舍改造维修和环境美化绿化工程, 100%高质量铺设了学校塑胶操场, 100%按照国家Ⅰ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 100%高标准建设和更新学校专用教室, 100%配齐配足信息化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同时, 大力强化设备的应用, 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将专用教室的使用排进课表, 保证设备有人用、不闲置;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保证设备用得好, 有实效;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专业队伍, 保证使用有指导、能维护;搭建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及教研平台, 保证教师有处学、能交流, 这些手段使西岗区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差异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把全区的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会等全部放在薄弱学校, 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走上讲坛、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展示成功经验, 快速提升干部教师素质;重视薄弱学校的文娱活动, 扶持男子鼓队、合唱队、花样跳绳等项目, 提升办学特色;实行教师、学生免费制服工程、微笑校园工程, 加速改变薄弱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让教师、学生由外而内提升形象, 以崭新面貌面对社会和公众。

3.优先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我们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策略是“名优领军, 专家引领, 全面优化, 科学调配”,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 特别是薄弱教师的培训提高上, 全面“提升优质师资总量”, 同时, 通过“科学调配”, 在远期和近期两个方面, 消除校际间在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热。

深入探索干部教师培训新途径, 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增至1000万元, 教师人均达到5500元以上, 逐步形成了西岗教师“嵌入式系统型”培训模式, 实现教师激情与活力的再焕发。开展“拜名师工程”、“珍爱生命·真心微笑”工程、“三类三级三联动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量身定做培训方案,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基地稳定有效、层次高端灵活、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科学调配的交流体系中, 实行由校长先行交流带动教师交流, 使优质的学校成为优秀校长的培养基地, 再使优秀的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 实现扶持。在教师交流中, 采用“圆桌式”交流方式, 屏蔽优质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由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优先选择优秀师资, 实现师资力量的主动均衡。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不递条子, 不干涉交流制度。

二、三个不动摇, 开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干线

单纯人、财、物的均衡, 对于“择校”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教育优质与否的评判主要还是依靠质量, 而不单单是硬件与师资的配设, 西岗区遏制择校的第二战场在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教育质量和管理方式的均衡与优质。

1.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好了质量自然就好了。从2008年开始, 西岗区先后出台20余份教学管理文件, 其内容涉及高效课堂建设、推广教学管理成功经验、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行政领导包校制度, 充分体现“教育行政就是在服务中行政”, 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 为区域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支持。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听评课、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 全年240节。教师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过三关”等手段, 做研究型教师;研制并使用“校长专业领导力手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指导案”、“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过三关”记录、“研修专用手册”等标准件, 提升学校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并缩小校际间学业质量差距, 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

2.坚持创新教育管理不动摇。

西岗区实现区域均衡的方法是“整体建构”。这个整体体现为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再到“片区+校群”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思想。

2008年, 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 对名校长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与领导等做出明确规定, 保障名校长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优秀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薄弱学校改进与发展的平台。

“教育协作片”是“名校长工作室”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牵头引领下, 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 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 成员由2至3所中学及临近小学共同构成。目的是探索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方式互补互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 我们充分考虑中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间的利益关系, 在总结校长工作室有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与竞争, 但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系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 由校际联盟管理逐步发展为“片区+校群”的管理, 构建起区域内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网络化均衡管理新模式。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任务, 将对口中小学按组织管理的方式组成一片。实行松散型九年一贯管理, 以中学为牵动, 进行集中教研和规划学生活动、完善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等项目, 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做足、做好学生九年连续的培养计划, 形成了“片区”管理模式。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 将同阶段强弱校形成联合群体。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 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和在片区发展中的难题, 形成了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的“校群”管理模式。

通过“片区+校群”管理, 形成横纵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片区中通过中小学教师集中研究教材教法, 实现中小衔接。同时, 在片区内每所学校的文化整体建构和片区文化整体建构上实现统一, 保证片区艺体项目的一致, 按照片区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规划, 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小班化”促进“大均衡”不动摇。

2007年, 我区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后, 区委即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 并以此为抓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把小班化教育作为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采取国家级课题牵动的方式深化研究实践, 加入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联盟, 组建了环渤海小班化教育联盟, 夯实了辽宁省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基础, 建立全样本小班化数据库, 使小班化教育发展更具科学性, 顺利实现了从“自然小班”到“规划小班”的过渡。在“关注每一个”的策略下, 实施课堂发言100%、面批面改100%等策略, 落实了“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 实现了小班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小班实现校际间、班际间和人际间的均衡。在小班化教育理念下, 实施限定班额政策, 在保证学区内学生的就学基础上, 严格遵照小班化的班级规模, 保证小班化的教学效益, 防止学生盲目扎堆择校。

三、三个再强化, 点亮遏制择校启明灯

择校归根结底是人在惯性思维下的“择优”的行为体现, 我们的前两战赢得的是遏制其择校的资本, 最后,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本, 展现这种资本, 让择校者实现从被动放弃择校到主动选择对口直升。

1.再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制定政策, 保证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 保证全区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适龄儿童的公平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着力落实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5%到校, 无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 择校即丧失此项权利;三是采取阳光分班, 实行电脑派位, 不私设重点班, 促进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解决择校择班的难题。

2.再强化家校沟通。

强化区域社区教育学院的职能与作用, 架设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的桥梁。在全区中小学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 抽选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组成议事会, 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 建议与参谋, 监督与评价, 整合与共享关心教育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 让家长口口相传, 更加了解片区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认同片区, 选择对口。

3.再强化经验总结与宣传。

将我们的教育成果如薄弱学校成功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行为中提炼经验, 从偶然中归纳必然, 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实现促进均衡的良性循环。同时, 再强化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择校的弊端, 了解区域均衡的现实与未来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从主观意愿上杜绝择校。

关于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探索研究 篇3

【关键词】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规范宣教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4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然而,儿科门诊具有护理工作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知识面要求广;家长要求高;小儿自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等特点,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提高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院儿科门诊自2009年以来,采取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规范宣教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以2008年9月门诊接诊的患儿10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44例,平均年龄3.51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2例,肠炎29例,肾病综合征5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静脉输液84例次。以2009年9月收治的患儿11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1例,女46例,平均年龄3.68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5例,肠炎33例,肾病综合征3例,白血病1例,早产儿3例,新生儿黄疸2例。静脉输液97例次。两组患儿的年龄、智力和家属的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内容包括儿科门诊介绍,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诊断要点、相应治疗药物的疗效、预防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保护患儿静脉输液部位的方法等。随机宣教自患儿进入门诊就诊即开始,非特意地选择宣教的时机和对象。实验组选择规范宣教法,包括:①适时宣教:尽量选择患儿安静不哭闹、陪护者能集中精力接受时进行重点宣教。重点宣教的内容是在门诊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门诊环境等。②按需宣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家长,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检查和治疗时,护士应利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对于相关护理操作的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满足其好奇心,进而与其建立友好关系,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对7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应当用鼓励的话语,为其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帮助他鼓起勇气,克服对注射和输液的恐惧,尽量达到主动配合;对家长的宣教,首先要明确患儿的主要陪护者,对其最需要了解的内容作尽量清楚详细的介绍。例如: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如何保护静脉通道通畅;常见疾病如感冒、肺炎、肠胃炎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及预防知识,增强患儿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活习惯等。③反复宣教:对反复来门诊就诊的患儿陪护,尤其是更换了的陪护者或者老年陪护者,那些必须由家长配合的护理技巧,比如如何的留取患儿尿便,如何对卧床患儿进行翻身拍背、如何保护输液部位等,护士需要耐心地反复进行讲解、示范,直至其彻底掌握为止。

2 评价标准及结果

2.1评价标准:①陪护者对于宣教内容的有效接受率:在患儿看病过程中和门诊输液时,以口头询问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们对宣教内容如门诊规章制度、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原则、治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陪护时需要观察的事项、保持婴幼儿健康的相关知识等的掌握程度。若陪护者能正确回答出宣教内的70%以上,记为有效宣教;②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对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及输液情况分别予以记录,穿刺1次即成功且顺利输液完成者,记为成功。若需穿刺2次及以上,或输液过程中出现其他相关问题,需拔针进行重新穿刺者,记为不成功;③陪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在患儿及陪护离开门诊前,按照不同的项目和评分标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陪护者对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讲解能力、沟通水平、技术水准的综合评价。

2.2结果:两组陪护对于宣教内容的有效接受率、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陪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x2=14.3、24.6、22.8,均P<0.05)。提示: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宣教结果对比

组别宣教有效接受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

随机宣教组73.8%85.1%84.3%

规范宣教组88.9%93.8%98.3%

注: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陪护对于宣教内容的有效接受率、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陪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的比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4.3、24.6、22.8,均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1],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现在每个来就诊的患儿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核心成员,常常是几个大人陪同1个孩子来门诊就诊。患儿家长对儿科医疗护理质量的期望与对孩子的疼爱成正比例增长。在儿科門诊这个复杂的环境下,护理人员所需要面对的除了患儿,还有患儿的家长。因此,儿科门诊的健康教育工作自然地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护理人员必须想法设法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其二,还必须同时做好众多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而这一点往往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从本实验获得的结果看,观察组采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患儿及陪护对教育的有效接受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评估陪护对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口头询问的方式更加准确和有效。从实践中看,陪护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越好,就越能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从而使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提高,也增进陪护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例如1例患肺炎的患儿,门诊接诊时体温39.9℃,门诊护士就肺炎的症状及治疗原则向其父亲做了宣教。3 h后,患儿体温降至38.4℃,仍在输液中,其母亲来门诊看望,认为孩子仍在发热,是治疗方案无效,向医生护士表示不满,此时护士又向她进行了一次关于肺炎相关症状和治疗原则的宣教,消除了她的误解和疑问,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理解,使其能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的实施。在本例中,按需宣教和反复宣教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表1可看到陪护接受健康教育内容的有效率,对照组为73.8%,而观察组为88.9%。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健康教育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采取规范系统的宣教方法比用随机宣教的方法效果更好。儿科门诊因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其它科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方法,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应用此方法适合儿科门诊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6-44。

*通迅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汇报材料 篇4

——新安县外国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新安县外国语初级中学位于新安县新城区畛河大道北侧,成立于2005年10月,占地65亩。建校十三年来,形成了养成教育、高效课堂、英语诵读、阳光体育四大特色,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建校以来,我校始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心理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着力打造一个美丽的、和谐的、健康的精神家园,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健全机构,建设队伍

(一)健全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各班主任、心理教师为组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心理咨询室“心灵驿站”为核心,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心理健康疏导室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年级主任根据各年级特点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是活动的主要执教者。

(二)建设队伍:学校现在专职心理教师2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8人,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校开设有健康课,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兼任,每周一节;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截止目前,已经有一人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整,三人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另外,学校还聘请心理咨询机构的王金燕老师到我校进行专门讲座,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学校安装配备齐全的心理咨询室,让全体师生有充分条件放松身心,享受健康!

二、完善设施,保障经费

(一)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学校配有心理咨询室一间,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谈心、聊天、留言、电话等方式与辅导老师联系,让学生能通过心理咨询,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完善自我。在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现状,做到平等、尊重、保密。并及时做好情况记录,真实反映来访同学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解答、疏导工作,同时做好资料整理、存档工作。

(二)经费调配: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心灵驿站”的设施;二是购买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三是编印校本教材及心理健康资料等。

三、建构网络,逐层落实

(一)全校建立“三级心理疏导网络”。以班为单位建立,三人一组,便于操作。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组合时不仅要考虑到三个人的思品行为、性格特点、各种活动的长处互补,还要考虑到校外生活接触的方便、同学友情成分以及男女同学的比例搭配。在一个子站里没有绝对的管理者,每人以自己的长处管理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每个子站里选拔一名综合素质好些的学生为信息员并组成上一层的子站。同样是以三人为基本单位,每人分别承担自己较为特长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此类推,直至中心站——以班主任、科任教师为核心的中心疏导站。由于每个班级人数不一,中心站人数可机动一些。我校三级心理疏导网络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全面落实,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心理健康教学工作: 开设心理课是我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渠道,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制定了完整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七年级隔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心理教师授课;八九年级利用综合实践活

动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有两种教育形式:一是以心理主题班会的形式面向全班的团体辅导,二是面向个体的个案咨询。团体辅导时间是每周一的班会课,具体内容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由心理辅导室“心灵驿站”老师协助,侧重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

3.个案咨询:一方面以治未病的理念,将需要关注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班主任相互沟通,班主任进行跟踪观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及时地进行矫正。多年来,我们通过电话咨询、面询、网络咨询等方式有效地协助学生及家长解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学科教学: 我校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要渗透到每一节课堂,“让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带给学生以光明”。每学期均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设计心理教育的目标,在课堂过程中,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时机,进行心理教育,并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进行交流探讨。此外,为了让各班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同学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帮助,同时也使科任老师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我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即将每班的问题学生分包给各科任教师,由他们担任导师专门负责对这类学生的帮助和教育,主要内容是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家庭教育:家校互动,加大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每学期,学校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开展一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法辅导,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两次辅导,主要结合《河南省家长学校教材》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进行指导。让学生家长了解、把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机制与特点,掌握心理健康

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扎实调查分析。

我们根据各学段的学生年龄特点,不定期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相应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四)努力提高专业师资力量。

各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及德育工作,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的教育与辅导需要。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学校每年派出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不定期开展对校内的教师心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水平。

(五)丰富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我校每个学期的黑板报、展示台都会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块内容,要求各班级能围绕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板报和展示台宣传。学校充分利用版面、校报等宣传阵地,多渠道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鼓励大家朝着目标努力。

四、积极实践,硕果累累

心理健康教育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文化氛围,构建了完善、规范、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具体如下:

(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反复的实践体会,教师们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应对学生各种心理

问题,更好地承担起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的重任。

(二)学生心理素质健全良好。学校办学至今,学生健康向上,活泼发展,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自信大方,敢于表达意见的好习惯。

(三)心理健康研究成果丰硕。近几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边探索,边总结,摸索出了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案疏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主题班会活动相结合,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等方法,促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很快。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在注重本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关注社会上未成年人的心理工作。我校推广师生交心日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全国德育教育主流媒体《德育报》曾以《交心日记——架起师生连心桥》报道了我校的有效做法。2015年,我校被评定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五、存在问题

(一)有关制度还需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

(三)在课堂上渗透心育内容还需继续加强落实;

六、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在课堂上渗透心育内容。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与训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全员参与、全面渗透。

(二)继续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业进修,引领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要进一步创设空间,缓适教师心理压力,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和艺术,尽可能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

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汇报材料 篇5

责任呵护成长

细节助推远航

xx市xx中近十几年来学生总人数一直稳定在XX人以上,却无一人犯罪,实现了学生“零犯罪”。这种良好的校园风气引起了教育部门的注意,近日,笔者走进xx中,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追根溯源。

一张大网:“一线贯穿”+“十面出击”

xx中把学生的思想健康这根主线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因教学质量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健康。具体到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则是“十面出击”全方位进行。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是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主人,时时、处处、事事育人。

学校成立校园周边安全巡逻队,主动联合社区派出所、居委会,适时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成立安卫办部门,实施安全工作责任制。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治理作用,他们编写《家校快递》小报,连结家长与学校,创办《家校联系册》每天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流动,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桥梁”。该校发挥郝成忠、洪明立等老校长、老教师的作用,做好师生思想教育工作。制定《学校安全责任书》、《学生安全责任书》,组织班主任、家长、学生层层签订承诺书,分解落实各自的安全责任。学校还开辟“理想墙”,学生填写理想卡,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每周班会开展“文明伴我行”、“课间不疯打”、“平安校园,你我的责任”等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密切联系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单位,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如市环保协会、歌舞剧团等为该校青少年教育校外协作单位;市科技馆为该校科普创新教育基地;烈士陵园为该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沃尔玛商场为该校市场经济体验基地;市劳教所和襄樊监狱为该校警示教育基地……一张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清新网格已在该校织就。

安全屏障:“传统工艺”+“现代科技”

该校把“发展学生思想健康教育”这一主题,潜移默化的实施在每次活动、每项工作、每一节教学中。

该校采取积极有效的传统教育方法:一方面,每周升旗时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团队会,法制讲座等,给学生思想上“消毒”、“杀菌”;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郊游,参与社区卫生整治,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此外,该校联合法律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干警、法官等,担任校外辅导员,长期开设法制讲座、举办模拟法庭等。

在现代的教育方式上,他们找准教育的突破点,建立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隔离带”、“过滤网”、“防火墙”。如组织“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一朵朵艺术奇葩在校园绽放。xx省黄鹤美育节是省里三年一届的大赛,该校艺术团每届都代表市里参加并获大奖。该校有近三百名学生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中国教育学会连续两年授予该校“中国百佳创新型学校”称号。关工委组织“中华魂”主题教育,该校扎扎实实开展。在征文、演讲比赛中都获得优异成绩。该校秉承“学生放假,育人不止”宗旨,每年寒暑假前为学生上“平安渡假”法制课,让学生把《致家长的一封信》带回家,家长在学生开学报名时也要交上一份“作业”——学生假期表现调查表。不少学生家长反映,这一做法非常好,只有家庭与学校互动,才能使双方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信息,更加有的放矢地教育好孩子。

坚强壁垒:“责任使命”+“细节操作”

该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如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法制讲座、国防教育、励志教育、防艾教育等,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法制专题讲座。开展“无邪教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XX年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xx省中华传承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该校针对班主任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实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评估,每月一奖励。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汇报材料 篇6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我校是一所有72个教学班,学生接近4000名的年轻的大型学校。说它年轻,是因为学校建校于1986年。在这二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核心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遵循着“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发展原则,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其中“以‘三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获重庆市教改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首届由政府组织评选的政府成果一等奖。我校还被喻为重庆基础教育的“三朵金花”之一。科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研也成就了教师的发展。全校有特级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1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5名,区级骨干教师43名。

本次,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心理档案在学校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应用的研究”,它的研究意义完全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核心教育价值观。在一年多的课题实践中,我校课题实验组成员,有诸多的收获,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

1、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申报课题之初,我校就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以分管心理健康工作的李主任担任副组长。学校实行分层管理,并逐渐形成了由心理专职教师牵头,以年级组管理为主线,以心理骨干教师为榜样、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现有专职心理教师一名,兼职心理教师七十二名。

2、专题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的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技能向学校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应该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一个部分了。教师不仅应具有健康心理,完整人格,更应在引导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塑造孩子完整人格方面开辟心路。学校聘请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东刚教授,重庆儿童医院临床心理医师梅其霞博士等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学;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陈龙安教授来我校做专题指导;学校72名班主任教师,均参加了重庆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并全部取得三级以上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其中2名教师获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五名骨干心理教师参加了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督导组组长陈默老师关于《学习困难成因诊断和有效矫治》的培训;六年级全体班主任参加了如何对高年级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二、建立心理档案是基础。

我校一共72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963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受教育的群体。参差不齐的家庭环境,每个个体发展的先后快慢,决定了教育的复杂与持续性。如何才能减少班级管理的失误,如何才能规避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给学生创建一条正面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轨迹呢?学校购买了心理档案软件,在学校16个实验班级中,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学习适应性、创造力倾向、气质、情绪、意志力等几项比较重要的心理素质指标水平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及个性差异,以便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既为教师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也是教师教育心路、学生成长历程的彰显。

三、心理档案促进了学校管理。

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总是在校园内熠熠生辉。每学期学校都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比如科技教育年、艺术教育年等。这些大型主题活动,仰仗的是学校各种社团的活动。通过二十二年的奋斗,我校逐步改善了办学的硬件设施,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大屏幕的背投电视、多媒体电脑、实物展台;学校配置了网络教室、国画教室、陶艺室、书法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形体训练室、天文科技馆、阅览室、室内风雨操场、学术报告厅等等。有了这些硬件支持,珊瑚“小水滴”电视台、红珊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萤火虫”童声合唱团、管乐队、书法研究协会、“珊之韵”文学社、珊瑚气象站、“珊瑚小蚂蚁”拉丁舞蹈队等社团也相继诞生。在这些兴趣社团的组建上,我们参照学生的心理档案,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性,又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全校大多数学生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各个兴趣社团的负责教师,从训练到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实施,都非常注意研究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扬其长而避其短,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里,我要想说说我校主要由六年级的学生成立的志愿者服务团。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即将毕业、又多是独生子女,产生了一些诸如自私冷漠,不关心别人、不爱劳动等不良行为习惯。如何对这一群特殊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教育?我们知道仅仅依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体验,才能让他们被自己感动,被他人感动。而一年级才进校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学校生活陌生,集体生活能力不强。我们能不能在六年级的学生中成立帮助一年级小学生的志愿者小分队呢?于是,在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的带领下,各班班主任通力合作,六年级的各个班级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和五年前的“自己”交朋友,这样的活动非新鲜有趣,而且利于强化六年级学生身上美好的东西。当一年级的小朋友向他们伸出求助的稚嫩小手时,再怎么自私冷漠的大同学,也瞬间被感动起来,伸出了他们那双援助之手。大手牵小手,生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学校对高段学生的管理也就做到了避重就轻。在活动中激励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孩子们的心智,何乐而不为呢?

四、心理档案促进了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各具特色,是学校又一亮点。各班班主任就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自主创意,设计班徽,巧取班名,创编班训;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活动;亲子活动;“多米诺骨牌大家玩”活动;报纸“履带”前进;纸船承重科技活动;生活技能大比拼;“歌声飞扬”红五月歌咏比赛;绿色上网活动;“红”歌大家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有了心理档案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们还能针对学生近段时间出现的问题,精心拟定每周的班队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程序,让活动教会学生与人相处,教会学生认识自己,教会学生诚信,教会学生自信„„心理档案在班级的有效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的环境没适应,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和老师交流,害怕失去亲人的保护,总是觉得不安全。对于此,学校专职心理老师便和一年级班主任一起制定了行为训练规则并着手实施:前三天,学生由父母带进教室上课,并在父母的鼓励下向老师问好。老师提醒下课上厕所。第四天,有父母送到大门口,学生自己慢慢走进教室,允许孩子回头看父母,但是需要鼓励孩子走进教室,并向老师问好。老师提醒下课上厕所。第五天,送到大门口,一直不回头走进教室,主动向老师问好。下课主动报告老师自己去上厕所。第六天,高兴地走进教室,大声向老师问好。下课后,老师带领着和小朋友玩耍。下课主动报告老师自己去上厕所。第七天,高兴地走进教室,大声向老师问好,下课主动和小朋友玩耍。自己主动去上厕所。经过七天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行为,同时还结合老师多次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学生初步能够适应学校生活。这样的系统脱敏疗法帮助学生走出了困境。

五、心理档案促进了学科教学的研究。

学科教学基础夯实,新意不断。我校学科教学一直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在社会上都享有盛誉。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并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夯实了我校的学科教学,为学科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拓展了新的途径。如,我校根据前期课题研究中遗留的困惑与问题,拟定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该课题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优势智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创造力倾向量表的分析,为老师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每一周的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会上,心理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将学生的心理档案和策略研究放在一个平台上,研究学科快乐教学的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造潜能得以激发的前提,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其心理状态是自然和谐的。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学校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艺术学科、科学学科都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例如语文学科根据年段的不同,开展了以快乐口头说话、快乐作文片段、快乐作文接龙等形式的作文探索活动;数学学科也在探索着如何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多元化、深层化。

六、在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中去找结合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伟健说,心理辅导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的心理研究与咨询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原则。咨询室每天中午开放,由心理咨询师开展个别咨询,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以及表现出的个性气质,开出“心灵处方”,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空间,学会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展示“心灵处方”)。从个别现象中,去揣摩、分析集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由实验班教师(即骨干教师)每学月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课。《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克服自卑心理》《我能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心理辅导课,均上出了特色。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去判断、去收获,受益非浅。

七、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请来优秀家长代表,与家长学校成员交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东刚教授,重庆儿童医院临床心理医师梅其霞博士等专家来学校所做的专题讲学,全校家长也参与了;高年级学生性健康教育讲座,家长代表也莅临参加。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意在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取得共识,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步步走向成熟。

八、课题研究促教师发展,可喜可贺。

老师们在心理辅导中尝到了甜头,德育工作顺利、顺心,事半功倍。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上了新台阶,在学校心理课题《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心理档案在学校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应用的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去钻研、积极去总结——撰写论文、案例等,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取得国家级奖53个,市级奖7个,区级奖10个。

关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汇报材料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安徽省界首市和临泉县农村妇女、初中学生、一般人群、艾滋病感染者和村干部共5组人群。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调查:用完全定量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调查:完全定量调查资料来源2004年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7个项目县基线调查结果;半定量调查运用批质量保证检验抽样法 (LQAS) [2]分别随机抽取两县农村妇女、中学生、一般人群各30名, 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定性调查:采用个人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 (FGD) 及现场观察。

(1) 个人深人访谈:

界首市砖集乡、临泉县田桥乡艾滋病感染者各6名开展个人深入访谈。

(2) 专题小组讨论:

随机抽取界首市陶庙乡、临泉县田桥乡村干部、家庭主妇和中学初二学生各8人, 进行6个专题小组讨论。

(3) 现场观察:

通过走访和观察, 了解项目地区有关艾滋病传播材料拥有和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可利用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和媒体资源状况

七个项目县共有艾滋病防治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120人, 平均年龄为39.55岁, 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占60%以上;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36.5%以上;专职艾滋病防治人员占近50%, 其中大部分从事艾滋病工作近5年, 接受过国家、省或市级培训。同时, 大众媒体中共有电视插转台11个、广播电台或广播站172个;农村家庭电视普及率为87.64%, 其中界首市城镇、农村家庭电视普及率均达100%。在17个项目乡镇中, 有6个乡镇电视普及率达100%, 占项目总乡镇数的35.29%。

2.2 项目地区农村居民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由表1可知, 项目地区大众传播媒体较普及, 覆盖面广, 其中电视 (89.4%) 、医生 (56.5%) 和招贴画 (54.3%) 是农村居民 (15~60岁) 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农村居民最希望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 (80.9%) 和医生 (55.1%) 。

2.3 三类不同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类不同人群有关艾滋病的态度、行为、希望获得的知识、喜欢的传播媒介和途径、健康传播材料使用等现状及需求情况。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 在两个县三个乡镇, 针对一般人群、中学生和农村妇女分别随机抽样30人, 进行问卷调查, 随机去掉一份问卷, 根据29份调查问卷统计阳性概率对调查结果进行半定量评估, 见表2。依据表2可知, 一般人群和农村妇女正确态度形成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50%, 中学生均>50%。>80%调查人群希望获得的知识 (前三位) 、喜欢的传播途径以及喜欢的下发渠道都有所差别。

2.4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定性调查结果

为了对各类不同人群关于健康教育传播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 选择了农村妇女、中学学生、村干部进行专题小组讨论, 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深入访谈, 对已有的艾滋病传播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走访及观察, 结果如下:

2.4.1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

在两组农村妇女专题小组讨论中, 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集中在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治疗等知识 (12/16:分母为参与讨论人数, 分子为赞同本项内容人数, 以下同) , 原因是附近村庄听说过有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 很担心自己或家人被传染, 她们 (13/16) 基本能说出艾滋病的三条基本传播途径。但对于蚊虫能否传播存在疑惑, 甚至存在夏天用二层蚊帐的想法和做法。界首市砖集乡、临泉县田桥乡中学初二学生专题小组讨论中, 需求的知识集中在碰到艾滋病病人怎么防护 (12/16) 、艾滋病发病有哪些症状、能不能治疗 (14/16) 、具体怎么治疗 (13/16) 。大部分学生有参加艾滋病防治社会公益活动的愿望, 愿意承担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社会责任。两组村干部专题小组讨论中, 因为他们都是艾滋病重点乡镇的村干部, 都接受过艾滋病的专业培训, 能基本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他们的需求集中表现在对于蚊虫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科学解释, 怎么帮助艾滋病病人治疗等方面。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深入访谈中, 艾滋病感染者对知识需求的愿望不是很强烈, 两组12人中只有2-3人表达了“不要传染给别人, 希望知道一点”预防知识。

2.4.2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途径的需求

在两组农村妇女专题小组讨论中, 对于需求的载体形式, 两个组存在共性, 都喜欢既有宣传效果又有实用性, 带有知识信息的实物型宣传材料, 如围裙、脸盆和桌布等。中学生专题小组讨论中, 表示如果自己掌握了比较深一点的知识, 他们愿意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和一般人传播所掌握的知识 (16/16) 。界首县砖集乡学生组有5人提出喜欢看艾滋病人实例现身说法 (隐去真名) 的故事, 临泉县田桥乡中学组有4人提出喜欢漫画的形式。

两组村干部专题小组讨论中, 都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做过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具体方式有“发宣传画、串门、开村民大会、日常聊天”等。大部份村干部说当地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 建议使用简单易懂的词, 配以图画是比较好的形式。载体形式以实物为主, 配以顺口溜。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深入访谈中, 他们表示对宣传有关艾滋病关爱方面带有明星图像的宣传画比较容易接受, 如濮存昕、徐帆等明星的宣传画。喜欢印有知识信息的茶杯、围裙等实物, 有人提出上面可以印上“救命药, 不能停”等信息。他们还希望制作的宣传品不要只针对艾滋病感染者, 宣传材料不能带有差别 (与一般人不同) 和歧视色彩。

2.4.3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下发渠道的需求

对于宣传材料的下发渠道, 妇女组和一般人群组都表示希望由村里的医生来承担, 原因是“对村医生的话比较相信”, 而且他们在下发材料的同时还给他们“讲点防治知识”;如果由村干部承担, 有些人反映个别村干部发放宣传品, 尤其是实物宣传材料的时候有截留现象。界首县陶庙乡孙小集村组的妇女提出, 每月一次的妇检场所可以作为发放宣传材料的地点, 可以由当地妇联组织发放。学生组则普遍希望由学校统一组织下发, 班主任可以承担人际传播的载体。感染者希望由村里的医生在督导服药的过程中把宣传材料送到他们手中。村干部组则认为自己可以承担发放宣传材料的任务。

2.4.4 艾滋病宣传材料拥有和使用情况

对项目地区的走访和观察, 发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村委会、村广告栏都贴有至少5种以上艾滋病宣传材料, 但这些材料大多数贴在不显眼或光线暗淡的地方。有的村民家里也有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和传播折页, 询问他们宣传画或折页上的内容, 大都答不出, 或与宣传材料的内容不符, 原因是“上面让贴的”, “内容看不懂”等。

3 讨论

定量调查结果显示, 项目县从事艾滋病防治人员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专职艾滋病防治人员占近50%, 受过国家、省或市级培训, 这为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项目地区大众媒体普及率高, 覆盖面广, 农村家庭电视普及率为87.64%, 其中部分乡镇农村家庭电视普及率达100%, 这为项目地区利用大众传媒, 尤其是电视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媒体资源保障。老百姓最喜欢的传播途径是电视传播及与医生面对面的传播。项目地区健康教育对象大部分是农民,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这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选择尤为重要, 传播途径要符合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半定量调查结果显示, 一般人群和中学生主要希望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和临床表现等知识;而农村妇女则希望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检测咨询和传播途径。三类人群最喜欢的传播途径是电视和村医, 与定量调查结果一致。一般人群和农村妇女最喜欢的传播材料下发渠道是防疫人员、村医;中学生喜欢的渠道是大型活动和老师发放。所以, 在制作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时, 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传播核心信息如艾滋病可治疗;关爱艾滋病病人;艾滋病不可怕, 预防是关键;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等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和快捷有效的发放途径。

观察和访谈发现, 项目地区已发放大量的宣传画和折页, 信息量大, 但针对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 项目地区健康教育传播策略, 应选择中学生和15-49岁的农村妇女作为材料开发的优先目标人群。项目地区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信、行正确率在50%以下, 她们又是向周围人群及家庭成员和亲属传播相关知识的“中间人群”。通过她们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具有传播扩大效应, 她们比较乐于接受既有健康知识又有实用性的实物为信息传播载体如围裙, 传播形式如顺口溜等, 内容简单易懂。

农村初中学生是预防艾滋病和传播艾滋病知识的关键人群, 因为农村初中学生毕业后, 或继续读书, 或外出打工, 成为两种重要角色:一是农村地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是重要的知识传播源, 是农村人际传播的“关键人群”;二是成为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人群, 又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他们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对于遏制艾滋病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流行和传播有重要意义[3]。他们希望了解更多更深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比较乐于接受印有知识又能作为学习用具的传播载体如作文本, 喜欢故事漫画类的传播形式。

4 结论

通过需求调查和评估, 确定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IEC健康教育材料开发的目标人群一:中学学生 (初中) ;传播媒介:作文本;核心信息:关爱艾滋病病人;艾滋病可治疗。传播形式:漫画故事;发放途径:学校。目标人群二:农村妇女;传播媒介:印有核心信息的围裙;核心信息:艾滋病不可怕, 预防最关键;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传播形式:顺口溜;发放途径:村医。

以需求调查和评估的结果为依据, 将对传播材料进行初稿的设计和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项目地区群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为IEC策略的制定及传播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定量和定性调查方法相结合。结论:项目地区农村初中学生和15-49岁的妇女是IEC策略的优先目标人群;目标人群喜欢的传播媒介是小媒介 (作文本、围裙) ;喜欢的传播形式分别是漫画故事和顺口溜;健康教育传播的核心信息是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制作,需求评估

参考文献

[1]中日合作安徽省初级卫生保健技术培训项目办公室编.健康教育适宜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113-117.

[2]安家敖, 田本淳, 刘牧, 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 1993, 11:26-28.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6-01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尤为重要。 基于此,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在把握好科学文化学习的同时,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期促进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对心理健康心概念的认识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是指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比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渡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迫切,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2、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甚至中学都已经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3、关注学生态度发展。关注学生的行为态度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又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及时调控自己,以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所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积极求知和不断探索的态度是引导学生成才成功的关键性策略。我们在实施态度策略时,除了教育学生有认真、勤奋、谦虚、谨慎、合作等态度外,特别要重视培育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开拓进取,勇于争先的积极态度。例如,学生除了完成教师的计划任务后,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寻找新的学习问题,确立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扩展学习范围,提高学习层次;完成教师的作业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领会老师的训练要求,以“训练即创造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态度,努力达到老师的训练目标。

4、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着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钾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2(10)

上一篇:三里小学学校与班主任安全责任书下一篇:菜园的风景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