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案例分析(精选11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内容,课时为1课时。本课教学以集体讨论、调查研究、设计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认识和热爱,并通过主动参与书籍装帧作品设计,创作出精美的设计作品,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书籍装帧在书籍中的重要作用,各种题材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以及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素和基本设计方法。
2、通过研讨、学习书籍装帧艺术,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提高艺术鉴别能力与欣赏能力。
3、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初步掌握设计、制作书籍的方法,按照流程进行设计尝试;同时能用专业及自己的语言讲解设计意图与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书籍的名词术语,书籍种类的已知知识与创造性思维 难点:书籍设计的设计流程,包括制作书的手工能力和绘画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1、讲授法、演示法、设问法、练习法
2、以丰富的书籍装帧设计范例为依托,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
操作为主,体现学生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具准备
优秀书籍装帧设计范画,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纸、笔、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㈡、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装帧设计范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㈢、讲授新课:
1、多媒体播放书籍装帧概述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概括,完成基本概念教学。)
2、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课课本上的文字内容,结合多媒体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各部分名称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
形式呈现给读者。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3、装帧设计常用的艺术手法和规范教学
(1)教师重点讲解装帧设计的构成要素: 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插图设计、艺术字设计。
(2)教师讲解示范装帧设计的制作过程,学生观察揣摩。
设计流程:
①
构思创意:书籍设计第一步
②
设计元素的运用:文字、形象、色彩、构图编排 ③
表现方法:写实、象征、装饰等表现方法
4、装帧设计创意思维开发教学。
(1)学生了解了基本技法和装帧要素后,要让学生明白装帧设计的关键也就是精髓之所在是独特的创意。
(2)教师讲解几个优秀创意事例,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3)教师命题,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比赛,经学生自评选出最佳创意奖2名,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5、学生进行装帧设计
(1)教师出示命题,学生进行装帧设计。
(2)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技法操作的指导,学生设计时间较长
注意维持课堂秩序。
6、作业展示与总结
(1)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和技法; 教师总结作品的优缺点,同时提出改进方法。
(2)让学生评选出设计新颖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外的文化长廊里(3)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交代下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课下准备相应的学具。
书籍装帧设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七、教学反思
1、采用多媒体课件把较抽象的东西转化为较形象的东西,把较理性的东西化为较感性的东西,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
解读内容
面对厚厚一沓数十万字的文稿和众多的照片, 只有首先仔细阅读文本, 增加对内容的理解, 才能使整体设计更完美地表现文章内容。
书中, 团伊玖磨先生以入微的观察、细腻的情感、活泼优雅的文笔, 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娓娓道来, 犹如潺潺溪水流过心间。其淡泊、坦荡、直白的品格, 高雅、质朴、淡远的文风, 透过文字深深打动了我。对书稿的感觉像一股波澜壮阔的洪流涌上心头, 无法摆脱在胸际间涌现出来的有关书籍的种种概念和思想。通过梳理内容, 筛选照片, 并把它们分类和重新组织后, 《烟斗随笔》的书籍形象在我头脑中渐渐明晰起来。此书的整体设计, 笔者从其内在精神与韵味着手, 选用报宋、书宋、中宋等大方、自然、单纯的字体和简洁的排列方式, 努力追求具有音律感的, 简朴、高雅、大气的书卷氛围与意境, 营造了一个音乐家的文学剧场。
书籍结构
简单地说, 书籍结构就是一种陈述的方法, 一种呈现故事的方式。“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信息组织方式, “每一个着眼点以及组织模式, 都能够给人一种全新的结构;同时, 每一种新的结构也将使你理解出一种不同的意义”。
设计之初, 文稿提供了基本结构。全书内容统分为四个部分:1.序言。内容为吴祖强、迁井乔、余秋雨、团纪彦先生分别为此书所作的序文。2.正文。节选的108篇团伊玖磨先生发表在《朝日新闻》上的随笔散文。3.附录。包括团伊玖磨先生发表在《日中文化交流》上的三篇文章和译者的译后记, 即《写在中国旅行之后》《中国中央乐团赞》《纪念战后五十周年》和《写在〈烟斗随笔〉译后》。4.大事年表。团伊玖磨先生一生重大事件的记录。
正文的108篇文章虽是节选本, 但具有明显的时间脉络, 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所以, 设计时我紧紧抓住这一“时间”脉络, 通过较少变换文字风格以追求前后的连贯, 使版面产生统一感, 更好地传达书籍的整体意象。
空间表达
因是随笔散文, 作者又是音乐家, 此书设计的语言定位就着力突出其音乐、文化的特点。因此, 版面中试图通过大面积的留白和古音乐符号的应用来共同缔造空灵、悠扬的感觉。
由于这些文章的时间跨度长达36年, 又为随笔, 所以时间犹如一根线, 将几十年间的小事如颗颗珍珠串起了一连串珍贵的历史记忆。鉴于文章具有清晰的时间脉络, 在距上切口8cm处界定了内文文字排列的上限, 这样整本书的文字在此处就形成了一条隐含的、首尾有致的线贯穿始终, 使内容一贯而下。这条线引导着读者的视线, 形成自然流畅的视线流, 方便读者阅读。8cm以上的天头部分, 预留的较大空白空间, 使版面显得空旷、淡远, 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舒缓静思的栖息地。
汉字的表现
在书籍设计中, 物理性能静止不动的汉字, 由于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千变万化, 变得非常富有表现性。由于汉字在版面中字体表情不同, 其所占体积、色彩、位置即排列方式的相异, 汉字就会增加许许多多微妙的变化。不同字体、大小、疏密的汉字, 组合成或细腻、柔弱, 或华丽、刚劲的文字群, 在营造书籍意象方面功不可没。所以, 内文文字的编排是本书着力最多的一点。
目录文字:打破了以往文字连续排列的惯例, 表现为三至四行文字群错落、优雅的组合, 既展示出整本书的结构安排, 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动态的韵律, 每组文字自成一个整体, 在白色的背景中浮现。
序言文字:采用10p的报宋, 并给以较大的行距, 以此来营造一种持重、娓娓道来的氛围, 充分传达出各亲友对团伊先生的怀念之情。
内文文字:选择单纯的书宋字体, 排列打破传统的单一形式。在保持文字大小、行距一致的情况下, 变换行宽的宽窄, 通过文字群外形的变化与对比, 求得版面余白空间的变化。根据每一篇文字所叙事情的意念不同, 选择符合文章意境的或瘦长或横宽、或齐左或齐右的贴切的表现形式, 丰富读者的视觉感受。
大事年表:此部分文字为6p书宋, 双栏竖排, 在黑色拉页上翻白印刷。通过强调时间和适当增大行距, 使作者一生的经历和成就简洁、醒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图像的烘托
日本摄影家广濑飞一拍摄的大量照片, 真实记录了团伊玖磨先生生活和工作的情景, 图版质量上佳, 且意境深远, 在营造本书意境方面功不可没。这些照片通过不同角度的捕捉、不同氛围的把握, 把团伊先生的品格、风貌阐释得淋漓尽致。借着照片的风采, 这本书平添了许多艺术气息和经典的意味。
如何活用这些优秀的照片给书籍加分, 如何使这些照片与书本巧妙地结合。我先按写作、指挥、居家将图片分为三类, 鉴于团伊先生的家有秋谷和八丈岛两处, 依此再细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当文中提及写作、指挥等的内容时, 就配以相对应的图片, 照片虽不是此次事件的真实记录, 但尽量做到与内容贴切。
为了更好地把握版面中的信息秩序和节奏层次, 情节高涨时配以满版的大幅照片或多幅照片的组合, 情节平缓时配以随文的小照片。同时, 以“秋谷”、“八丈岛”、“风采”为主题, 集中安排三组照片, 强调并展现团伊先生的风采。设计时通过图片的安排, 来变换书籍节奏, 打破连载文章节拍一致的一贯做法, 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强调节奏层次的变化, 不给人平铺直叙的单一感。
为了阐明团伊先生的音乐家身份, 本书采用古音乐符号贯通全书。为了延续书籍的主旋律, 乐符不仅在封面、封底, 还在环衬、目录、各篇文章的开头以不同的角度、大小、姿态重复出现。每一题目处的乐符组合, 一来与当篇的内容相吻合;二来还注意到排列形式的各具特色, 追求细节上的表现趣味。
形态的确立
《烟斗随笔》中的文章大都属于贴近生活之作, 皆为有感而发。无论大事、小事, 与音乐有关或无关, 作者都以细腻、直率、略带幽默的笔触, 坦诚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仔细地读过文章后, 我每每为其平实无华却意境深远的文字所打动, 因此, 就确立了最普通的异型16开本, 尽可能地与原作朴实、隽永的主题相契合。
书名“随笔”前冠以“烟斗”二字, 使我的意象中总浮现出团伊先生在袅袅烟雾中沉思的形象。设计封面时, 既想突出这一形象, 又想追求高雅、空灵、缅怀的整体感觉。因此, 封面底色只在淡灰色特种纸上印了一层白油墨, 呈现出幽静含蓄的色彩层次;又选取了一张团伊先生口含烟斗, 望向远处沉思的侧面照, 经过处理后, 只以外轮廓起凸浮现在封面上;从烟斗口处飘出的袅袅烟雾中, 隐显着音乐家手书的音符。
引言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设计,要求设计师既要设计出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作品,同时要充分结合书籍的特色,融合书籍的生产工艺。进而通过设计展现书籍所代表的知识性的独有魅力,体现其文化品质,展现其艺术性的一面。并且在设计当中不仅需要充分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现书籍传达的主要内容,又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大众的审美。
影响因素分析
1.视觉度
视觉度主要指的是,在书籍的版面当中,其中文字和图版将会产生视觉强弱度,而这就是视觉度。由于视觉的强弱将会对书籍的阅读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审美功效的发挥。通常视觉度较强更容易得到读者的注意,吸引其眼球。然而视觉度较高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在选择文字和图形之时,通常需要字体较大,图形面积也较大。在一定程度之上加强了感染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刺激,但也相应的降低了书籍文化品质,以及整体的格调。反之,视觉度较低则字体和图片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视觉趣味大大降低。这就要求在选择视觉度之时,必须最大程度的与书籍本身相契合,能够充分体现其品质与格调。
2.印刷材料
书籍是一种“信息的雕刻”,选择良好的印刷材料不仅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书籍本身的魅力,以及起到更好的传达信息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其品质与格调。比如一些高档的纸材,先进的印刷技术等,都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书籍魅力,提升整个装帧设计的艺术感,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
3.排版
合理的版面设计,能够充分发挥书籍当中的视觉语言,体现其艺术风格,提高整个设计的美感和内涵。书籍装帧设计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处在千变万化当中,在进行排版之时,不仅需要提高整体实用性,同时也要展现审美性,尤其是虚实和留白这个部分。只有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的留白,才能够使得整个书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显得更为温和平静。注重空白,实际就是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外,留有恰当的空白部分。在进行编排之后,所形成的空白部分能够与之相互映衬,交相辉映,体现空白的美感,增强视觉张力。
4.传统艺术元素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有效的应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进一步提升设计的创新性和民族性。可以充分利用水墨、剪纸、皮影、书法等传统文化,有效的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既能够提升设计内涵,又有效的传扬和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整个书籍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我国厚重的文化底蕴,有效的提升其品质和格调。尤其是书法这一元素的应用,既能够展现该书籍独特性和个性化的一面,展现文化特性,又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文化品质。在装帧设计当中利用书法,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独特的体会,在阅读当中传递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和内涵,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对话。同时有效的融入书法在设计当中,使得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底蕴,蕴含着无义言喻的美感。
5.色彩
和谐运用色彩,增加视觉传达,提升设计品质和格调。在书籍装帧设计当中,色彩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通过不同的色彩所营造的氛围也具有差异性。和谐的运用色彩,将能够有效的传达书籍当中的感情,营造良好的感情氛围,这对整个设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封面设计当中,更需要正确的把握色彩的运用,包括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与和谐。色彩不能过多,也不能对比太过强烈,这样的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之上能够吸引眼球,提升视觉效果,但却过于张扬和浮躁。而和谐的色彩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书籍的魅力,展现东方所特有的内敛和冷静等品质,使得书籍更加柔和,具有高雅的格调。
提高设计品质和格调的重要性和方式
1.提高设计品质和格调的重要性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在设计当中不仅要求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特性,具有美感,同时又必须在美感当中传达丰富的内涵。其中既要有代表着设计师的思想和设计风格,又要充分体现书籍作者的风格,以及书籍内容的特色等方面。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从装帧设计的文字、图片、纸材等之上着手,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书籍装帧的品质和格调。
因为一本书籍的装帧设计的品质和格调将直接影响一本书的文化品位,更重重要的是将会对读者和受众带来巨大影响,影响其审美取向,以及对该书籍的接受程度。一个好的书籍装帧设计,应该具有较高的品位和格调,可以满足读者在审美之上的需求,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增加愉悦的心情。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审美,加深对书籍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提升设计的总体品质和格调。
2.提高设计品质和格调的方式
在以上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品质和格调造成影响的几个因素的基础之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提高设计的品质和格调:第一,有效的控制视觉度,合理的降低在文字和图形之上的视觉度。第二,选择合适的良好的材料进行印刷,保障印刷质量。第三,做好排版工作,尤其是在留白方面。第四,合理应用传统艺术元素,提高设计品质。第五,和谐使用色彩,增加设计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书籍装帧设计品质和格调的因素主要有视觉度、排版、传统元素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这就要求在设计之时立足于书籍所要传达的思想和内容,体现设计的艺术性文化性,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进而提升设计的品质和格调。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学分:5
总学时:80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书籍的构思
与创意、制作与成型、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创意方法完
成书籍装帧成型的能力。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制作的相关知识。
先修课程为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
以书籍装帧设计从创意到装订完成的全过程为该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以项目任
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规律和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设计、制作的工作
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建议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学时数为80学时,5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创意的方法完成书籍装帧的设计与制作
工作,能够认识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能够运用书籍装帧的评估方法对书籍设计项目进行专业的测评。
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开展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与分析工作;
●能够根据各类书籍装帧设计目标需求制定合理的策划书;
●能够综合运用创意与制作技巧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创意与装订完成工作。
2.2
知识目标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策划调研方法;
●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成型流程;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选择与装订规律。
2.3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测评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4.1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4.1.1教材选用及编写
教材选用《书籍装帧设计》刘宗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1.2参考资料选用
参考资料《书籍装帧》胡巍、史亚丽,东方出版中心。
4.2
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与实训紧密联系,保持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国内各大设计网站,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4.2.1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1、实行任务导入、理论讲述、项目工作的新型教育模式,采用启发、欣赏、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2、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3、要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4.3
学业评价
本专业课程采取集中授课,按平时成绩、项目模块训练成果、阶段性课程结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习题练习、调研、单项技能训练等)
2、综合项目模块训练成果考核50%,3、阶段性课程结束命题考核20%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性质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本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它主要包括:
1、教学PPT、装帧材料选择与使用
2、校内实训室
2017年X月初稿
一、课程说明:
当今为高新技术主导的信息时代,除了以网络和声像电子出版物为传播媒介以外,大部分信息的传播方式仍然要借助印刷工艺。书籍装帧设计的两大内容-----书籍设计艺术与装帧工艺贯穿该课程始终,对书籍设计创意与装帧工艺形式的学习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了解传统胶印与数码印刷行业中对设计方案的成品量化标准,便于自学,有着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该课程考试大纲针对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行业基础技能学习特性,将考试内容定为书籍封面设计,其中涵盖构图创意、文字设计、色彩设计三大重要部分,做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及专业素质综合评定的标准。
二、考试要求:
1、考生具备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
2、自带专业设计使用的工具。(笔、颜料、计量用具)
3、时间:2.5小时(150分钟)
三、考试方法:
1、命题形式
2、技能考试(手绘设计稿)
四、模拟试题:
1、工具书设计
(1)规格:16开:185mmx260mm
(2)封面内容:
《印刷实用手册》
主编李木
中国工业出版社
(3)色彩要求:
三种色彩,含渐变。
(4)设计稿出血线需加3mm
五、总分值:100分
1、整体创意构图50%
2、文字设计3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课,是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包装设计方向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12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书籍装帧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1)书籍装帧概述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了解书籍装帧的简要历史,书籍装帧设计的含义和目的,书籍装帧设计的任务和要求。(2)书籍的基本知识
了解书籍发展的简史;了解国内外书籍的形式,抄本的形式,印刷技术的发展;重点掌握书籍的组成要素。
第二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程序及要点(1)书籍的设计程序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具体任务和设计原则;掌握书籍设计的程序、步骤。(2)书籍的开本设计
掌握书籍开本的概念;理解开本与图书内容的关系;了解纸张规格、纸张的开切方法及畸形开本的相关内容。(3)书籍的装订设计
了解装订形式的基本分类;理解平装、精装、活页装的设计原则和特点。(4)书籍的版式设计
掌握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版式设计中字距、行距、段落区分、页码、书眉、标题等部分的常用形式和设计方式。(5)书籍的封面设计
掌握平装、精装书籍封面、书脊、封底、护封等部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了解封面的几种常见展开方式;了解一些特殊效果的实现方式。(6)书籍的扉页和衬页设计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扉页、环衬页、目录页、前言页、后语页、版权页等部分的设计原则与常见的实现方式。
(7)书籍的正文、辅文设计
掌握综合开本、版心、字体、行距、重点标志、段落起行、页码、页标题、注文、标题等各方面进行协调统一的正文、辅文设计的方式和技巧。(8)书籍的插图编排设计
了解书籍插图的种类;了解插图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插图的配置方式和常见形式。(9)书籍的整体设计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为实现书籍装帧整体一致性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书籍装帧整体一致性的方法。
第三章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1)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观察一些优秀装帧设计作品,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知识要点。(2)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评价
对现有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加深对书籍装帧设计要点的理解。4.书籍装帧设计实践
通过书籍装帧设计实践,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实践性的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与课题实践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共32学时。其中: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部分,讲2学时;书籍装帧设计的程序及要点部分,讲14学时;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部分,讲4学时;书籍装帧设计实践部分,讲授及指导12学时。课程内容
1、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
2、书籍装帧设计的程序及要点
3、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4、书籍装帧设计实践
六、考核与评价
中国的传统书籍装帧是从简策木牍这一形式发展而来,即竖排右翻线装,这些形式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儒雅的内涵和的刚正不阿特质,同时传统书籍设计具有古典、古朴、雅致、淡泊明志的特色,将这些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意境运用到书籍的新形态,创造更多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形式,如传统的中国图案纹饰、具有中国人文特色的材质——“竹、木”以及中国书画汉字的水墨晕染和笔触。
图文寻梦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1】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的图案和书签形态进行改造,封面和书签的造型、用色、选材都可以力图突破传统书籍的固有模式,在打开书的同时,让读者感受图纹雕刻的细致和视觉的传递,更好的明白书籍内容的含义。在设计工艺中,可以将传统纹样雕刻在书封和书签上,以图和材质相互渗透来表达对图案纹饰的寻觅和追求。如中国最为常见的卷云纹和动物纹结合进行变形,运用阴阳合一的雕刻方法,体现中华文化的虚与实之美。 (图1)
水墨涵香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不同的笔触和晕染的墨迹组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水墨的意态情趣和内在的涵义,即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的统一。
纸质上可以运用毛边纸、宣纸等富有东方特色的材质。经折装是中国古代具有特色的书装形式,(图2)采用中国绘画艺术的“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绘画原理,同时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和景深感变现出来,“层层进深,互相因借,分割中有连贯,障抑中有窥透。”黑与白之间、虚与实之间、有与无之间都有连续性,封面雕刻成天圆地方的镂空形式,使书籍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竹木字蕴
《论衡·量天篇》中记载:“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木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著于书帛谓之书。”【2】
可见竹简木牍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它使用时间最长,使用的范围也最为广泛。竹在我国是寓意文化儒雅和刚正不阿的美好象征,以竹这种材质来进行创作,也能体现浓厚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
设计中可用带有竹纹的夹板为材,镂空刻印,书封运用不同颜色粗纹纸,内页用毛边纸穿线扎叠装订,形成富有视触实感的传统书装形态,既可将书中中国书法艺术的古朴大气意境表达出来又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书籍的发展历史。(图3)
汉字本身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所蕴涵的美的思想是传统汉字图形的基础。汉字的组字结构中囊括了逻辑、美学、几何、建筑、绘画等众多学科及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千百年各家思想观念行为,建构了一个以阴阳交感、五行周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风元素不仅仅是上述这些,还有很多,诸如儒家文化、印章、秦砖汉瓦、彩陶青铜、瓷器、戏曲、太极、武术等等。
这些独具中国风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使书籍装帧设计具有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不是简单的照搬形式和元素,而是以再设计的理念来重新创造再现它们。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担也是每个从事热爱设计的人的责任,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结合现代文化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设计师借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艺术变现形式为中国风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不仅要把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元素融入进来,传承中国文化特色的精髓,还要用国际化的新式设计语言来传达,将两者结合一起,在未来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会更成熟、新颖和独具魅力。
摘要:在中国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中, 书籍形态方面的设计与制作有着颇为渊源的历史, 其中, 中国风设计要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形式语言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新式的设计表现既要传承传统书籍装帧的文化形态和形式, 也要在传统文化的意蕴中融入现代设计的意识, 以表达对书籍这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中国风,文化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2]、熊小明.中国古籍版刻图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3]、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热词:民国书籍 装帧设计 借鉴
长久以来,书籍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书籍装帧也像建筑、美术品、音乐作品一样有着自己的历史,同样,我们可以从民国书籍装帧的本身,窥探到书籍文本中所叙述内容之外的大量史实与文化思想。时代的主流思潮或时代精神在决定涌现出来的创造性人才的数量与需求专业发展方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独特性
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在运动的开展、传播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开始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其思想深深影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性思想,新文化运动内容所崇尚的科学与民主,主张人性的张扬和个性的解放,体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彻底抛弃的思想。除了在设计和艺术的领域外还影响着文学、政治、道德和哲学等各个方面。
(一)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前瞻性
民国时期的设计者从技术到艺术形式上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手段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书籍装帧在中外交往过程中敢于尝试更现代的设计思想,从技术表征到思想内涵对传统书籍装帧设计元素进行了不断的扩充与改良,使得装帧设计艺术与技术的水平得到迅猛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民国时代性特征的设计思维。
(二)民国时期书籍纸张运用的多样性
中国造纸技术的提高和推广,使中国古代书籍逐步从竹简和缣帛的时代过渡到了写本时代,让书籍形式进而有了质的改变。而在造纸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纸张品种被一一发明,推陈出新,如中国唐代的剡藤、硬黄、六合纸、益州黄白麻纸、两浙案纸、蒲州细白麻纸、宣州玉版檀纸、斑石纹纸、云蓝纸、深红小彩笺,宋代的跳黄纸、学士纸、邵公纸、鄱阳白、藏经纸、罗纹纸、鹄白纸,元代的常山纸、英山纸、铅山纸、白鹿纸、观音纸等等。
《帝京景物略》中描述了明朝后期北京城隍庙庙市上所卖的纸,这里不能不说是明代造纸业之盛的一个缩影:“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有贡笺,有绵料,式如榜纸,大小方幅,可揭至三四张,边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后则有白笺,坚厚如板,两面砑光如玉。有洒金笺,有洒金五色粉笺,有金花五色笺,有五色大帘纸,有磁青纸,坚韧如段素,可用书泥金。宣纸,陈清款为第一。外则有薛涛蜀笺、镜面高丽笺、松江潭笺、新安仿宋藏经笺等。皆市。”
(三)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文化名家
民国的书籍装帧,百花齐放,局面创新,离不开众多文艺大家的开拓。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尤其是出版方面,以上海为中心,产生了很大一批文人出版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系列图书,囊括,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这个时期无论是在书籍出版,还是在刊物印制方面,都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名家,如鲁迅、丰子恺、闻一多、陶元庆等等。
鲁迅先生不仅仅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更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于清末的社会背景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的,承前启后的,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有赖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积累。在他的一生中大约设计了六十多个书刊的封面,参与装帧设计的书籍上百个,其中他对于书籍装帧的理论和关于书籍装帧的实践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书籍装帧设计的财富。1922年鲁迅为自己的作品《呐喊》一书设计封面,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
丰子恺从事书籍装帧艺术的时间很长,作品的数量也是惊人的。而且是从封面画、插图到扉页、刊头等等均有精美佳作,足可见其书籍装帧艺术造诣之深广。1929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了丰子恺担当封面设计的《江户流浪曲》。通过简约恬静的笔触,丰子恺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夜色之下一艘寂寞聊赖的异乡小舟在蓝色河水漂泊中游荡歌唱的美好盛景,使读者在朴素自然的风景里感知到生活的禅味,意境优美,传达得当。
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曾经作为一名业余习作绘画的青年学生,为《清华年刊》设计过十四幅题图和六条题花。闻先生还为1926年6月北京新月书店出版的徐志摩的《落叶》散文集设计了书籍封面,其以落叶为表现主题,采用中国文人画当中的舒畅笔法,撷取秋风劲吹,片片枫叶由空中无奈飘落的凄美情景作为装饰语言,意味深长地展现了诗人在悲怆秋风中的点点忧思,与诗人散文中表达的内容心心相印、环环紧扣。
开明书店的陶元庆为许钦文的短篇小说集《故乡》进行装帧设计,通过在一家戏馆看戏产生灵感,结合中国传统戏曲节目中历经沧桑的人物形象和饱含浓郁忧伤的色彩情调,用淡淡的乡愁、丝丝的情怀,通宵达旦地创作完成了这部堪称里程碑式的经典书籍装帧作品。由于《故乡》这部书在装帧设计上画面优美,表达流畅,因此深得鲁迅先生的浓情钟爱,他曾惟妙惟肖地称其为“大红袍”。
二、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演变过程
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变革始于清末民初, 五四以后才产生重大突破。清代的线装书仍然沿袭宋元以来的传统, 封面装帧素雅简洁, 基本上没有封面画, 只在书名有变化。清末时期西风东渐,西方的洋装书籍大量流入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影响了书籍出版, 洋装书籍大行其道。与之相适应的, 新型的装帧形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模仿和借鉴。
(一)清末时期的破冰
1903年鲁迅译述出版了法国科普作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书名用隶书直写, 并在书名的上端用较小的隶书分两行标明“科学小说”。1906年又译述了凡尔纳的另一本科幻小说《地底旅行》, 封面用大山与海涛作为装饰, 书名用楷书右起向下倾斜横行。
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这本用文言文翻译的小说在鲁迅的文学事业上及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书籍装帧设计而论, 它有别于月份牌式的封面画,整个设计使人感到庄重完美。
nlc202309020652
民国初年, 上海地区的书籍装帧设计, 在摆脱旧有线装书形式的基础上, 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礼拜六》等刊物的封面上, 开始采用汉画像砖的人物车骑或中国画、人物风景作为装饰。
(二)五四时期的狂飙
五四运动以后书籍装帧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青年》杂志在封面设计上, 努力追求新的表现手法。
1920年《新青年》五四纪念号,以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劳工神圣纪念碑作为封面装饰画, 从杂志的内容到封面的装饰达到了和谐统一。
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齐白石画册》、张闻天的《青春的梦》、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后,又出版了刘海粟的《世界名画集》,集装帧考究、印刷精良于一体体现了书籍装帧上的较高水平。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所出版的丛书和文库之类的图书中,也常采用汉砖或金石纹样作装饰,再配以书法家题写的书名。在中小学教科书的装帧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常以不同颜色的纸作为封面材料或用单色印刷封面底色,封面的四周用图案作装饰边,用铅字排印书名,这种形式无疑与现代凸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些封面初时也有一定新意,但是,后来又成为一种定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停步不前。
(三)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创办了《萌芽》等月刊,第一期的封面是鲁迅设计的,用墨绿深红两色套印,设计简洁明朗。《麦绥莱勒版画选集》的四本连环木刻画,用白纸面精装,上印黑色版画,黑白分明,朴素有力,木刻的刀味很浓,采用50开的小型本,便于携带和浏览。
这一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缤彩纷呈,但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字体创意上,色彩运用依然简单,不过这并不影响封面整体的沉着朴素美。抗战爆发后,书籍的封面色彩几乎落到了红黑两色,这样的色彩与版画及几何形配合,赋予了更深的含意,斗争、革命成了这一时期封面风格的主题。抗战胜利后,书籍封面色彩开始丰富起来,明度亮点的绿色、黄色、蓝色、紫色被更多的运用,似乎预示着人们已听到胜利的号角,充满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三、民国时期书籍的“CIP数据”
(一)卖萌的版权页
与现如今一样,CIP最重要的表达途径版权页,也是民国书籍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个时候,版权页时而放在文首,时而放在文尾,这方面呈现出一种无序与无规则的状态。当时的版权页上常常出现一些很卖萌的东西,鲜活而明亮,版权印花、题签、小花饰等为呆板的页面增添了不少生气。民国时期书籍的版权页千奇百怪,无规律可寻,即使出自同一家出版社式样也不统一,但在版式与设计上都花费了一番心思,富有个性,颇具形式美感。
(二)复古文艺的纸张
在书籍纸张上,民国时期的土纸可谓当时的一大特色。土纸是在战争时期印刷设备和原材料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时印书只能因陋就简地采用当地土法制造的手工纸,纸质粗劣,颜色发黑,铅字磨损不全,现在来看这些土纸书,看到的不仅是印刷质量极差的土纸,抗日战争期间,绝大多数中国人读的就是这种封面设计朴实的土纸本,土纸上所印的文字都浓淡不匀,阅读感极差。但是土纸本适用简单操作、木刻手法印制的封面,很有意趣,其偶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是其他书籍封面所无法企及的。
(三)小清新的装订
民国时期书籍的装订主要有三种类型——线装、精装和平装。精装书在民国时期算是奢侈品,一些大型出版公司出版画集或具有收藏价值的系列丛书时会采用此形式,封面还配以精美的护封。鲁迅对于精装书的阔气装潢并不反对,但在设计风格上,他提倡朴素,并不是豪华。至于平装书,毛边本算是其中一大特色。它在装订方法上和普通平装本相近,区别只在于后者装订后,除书脊外的三条边都是裁切整齐的,而前者则不裁切,只要求将下边对齐,便于书架上插放。毛边本上边和外口是毛着的,阅读时必须手持一把裁纸刀,边裁开页口边阅读。由于鲁迅的推崇,民国书籍采用毛边装渐成风尚,但到了抗战时期,由于环境艰难,毛边本也开始逐渐减少。民国毛边本的书籍,给人的感觉质朴,参错统一于整齐,平板中却又带着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读书人在阅读时参与到书籍中,给阅读者愉悦的心情。
总的说来,作为中国近代新文化兴起的民国时期,书籍的装帧设计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传承浸染,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的深刻影响,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装帧设计体现了极富韵味、意味深长的个性特征,在变革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体现出了以传播思潮、服务大众和探索新设计形式、建立新的美学立场为核心的民族实务观念,具有历史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书籍装帧中其他环节的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书籍设计中有很多容易被初学者忽视的环节,在本章中将逐一讲述,文字以及图片说明。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在设计过程中避免缺漏。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书籍设计中环衬页、扉页、目录、序言、篇章页、页眉、页码、切口的细节部分的设计。
教学难点:本章难点在于对众多环节的全面掌握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一、书籍环衬页的设计
1、在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对折双连页纸,一面贴牢书芯的订口,一面贴牢封面的背后,这张纸称之为环衬页,也叫做蝴蝶页。
2、我们把在书芯前的环衬页叫前环衬,书芯后的环衬页叫后环衬。环衬页把书芯和封面连接起来,使书籍得到较大的牢固性,也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
3、环衬页一般选用白色或淡雅的有色纸,在封面和书芯之间起过渡作用,虽然上面没有文字信息内容,但也是书籍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4、环衬的色彩明暗和强弱,构图的繁复和简单,应与护封、封面、扉页、正文等的设计取得一致,并要求有节奏感。
5、一般书籍,前环衬和后环衬的设计是相同的,即画面和色彩都是一样的,但也有因内容的需要,前后环衬的设计不尽相同
二、书籍扉页的设计
1、扉页在封面、环衬的后面一页,正文的前一页,是书籍内部设计的入口,也是对封面内容的补充。
2、包括书名、副标题、著译者名称、出版机构名称等等。
扉页应当与封面的风格取得一致,但又要有所区别,不宜繁琐,避免与封面产生重叠的感觉。
三、书籍目录的设计
1、目录又叫目次,是全书内容的纲领,它摘录全书各章节标题,表示全书结构层次,以方便读者检索的页面。
2、目录中标题层次较多时,可用不同字体、字号、色彩及逐级缩格的方法来加以区别,设计要条理分明。目录页通常放在正文的前一页。
四、书籍序言的设计
序言通常放在正文的前面,它包括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编者、按语等。序言页是指著者或他人为阐明撰写该书的意义,附在正文之前的短文页。也有附在书尾的后面称之为后语页或后记、跋、编后语等,不论什么名称,其作用都是向读者交代出书的意图,编著的经过,强调重要的观点或感谢参与工作的人等等。
五、书籍篇章页、页眉、页码、切口的设计
1、篇章节 标题
1、书籍中的标题有繁有简,一般文学创作仅有章题,而学术性的著作则常常分部分篇,篇下面再分章、节、小节和其它小标题等,层次十分复杂。为了在版面上准确表现各级标题之间的主次性,除了对各级字号、字体予以变化外,版面空间的大小,装饰纹样的繁简,色彩的变换等都是可考虑的因素。重要篇章的标题必要时可从新的一页开始,排成占全页的篇章页。
2、标题的位置一般在版心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上方。也有追求特殊效果把标题放在版心的下半部。应避免标题放在版心的最下边,尤其在单页码上,更要注意,要使标题不脱离正文。
3、副标题在正标题的下面,通常用比正标题小一些的另一种字体。注文
注文是对正文中某一名词、某一句、某一段文字等所加的解释。(1)夹注
注文夹排在正文中间,紧接着被解释的正文后面。夹注的条件是注文很少,或者要注释的字数不多,用与正文字同号的字,前后加排括号或破折号直接进行解释。(2)脚注
把本页的注文集中放在版心内正文下方的位置,顺序分条排列,这种脚注和正文在同一页上,既保持了版面的完整,又便于读者检阅,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3)后注
把书籍中所有的注文用连续数字标出,集中顺序在正文的后面进行注释,称书后注。该页的注文排在本面的末尾,称页后注;另外还有篇后注,段后注等。(4)边 注
边注是从画册中图片的注文形式发展来的,一般用于科技书籍、画册图片的编号和简短的注释。
注文的字体应比正文字体小一号或两号,行距也应相对缩小。注文必须放在版心以内,可以用一空行或加一条细线与正文隔开。
2、页眉(页标题)
页眉指设在书籍天头上比正文字略小的章节名或书名。页码往往排在页眉同一行的外侧,页眉下有时还加一条长直线,这条线被称为书眉线。页眉的文字可排在居中,也可排在两旁。通常放在版心的上面,也有放在地脚处。
3、页码
1、页码是用于计算书籍的页数,可以使整本书的前后次序不致混乱,是读者查检目录和作品布局所必不可少的。
2、多数图书的页码位置都放在版心的下面靠近书口的地方,与版心距离为一个正文字的高度。有将页码放在版心下面正中间的,也有放在上面、外侧和里面靠近订口的。排有页标题的书籍,页码可与页标题合排在一起。
3、也有一些图书,某页面为满版插图时,或在原定标页码部位被出血插图所占用,应将页码改为暗码,即不注页码,但占相应页码数。还有一些图书,正文则从“3、5、7”等页码数开始,而前面扉页、序言页等并没排页码,这类未标页码的前几页码被称之为空页码,也占相应页码数
4、页码字可与正文字同样大小,也可大于或小于正文字,有些图书页码还衬以装饰纹样、色块。但页码的装饰和布局必须统一在整个版面的设计中,夸大它的重要性是不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有关知识。
2、操作目标: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一书的封面。
3、情感目标: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及欣赏各类书籍的装帧设计,领略不同的设计风格,培养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等。
教学难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封面口。
教具、学具:
教具:各类设计风格的书籍、课件。
学具:绘画工具、铅画纸(或彩色卡纸)、安全剪刀、胶水、双面胶小塑料袋供收拾废纸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爱看书吗?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爱看的书,请你来说一说你带了什么书?(学生展示,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书,你们能说一说书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
2、教师实物投影一本书,观察书的组成部分。书的组成部分:封面、书脊、封底、内页
3、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拿到一本书时),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书的哪一个部分?为什么?
二、交流欣赏。
1、课件出示: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领悟设计内涵、风格。
师小结:有位作家说过,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而封面则无异于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这张面孔或天真烂漫,或朴实敦厚,或艳丽迷人,或神秘冷峻。所以说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的第一眼以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呢?设计封面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课题《给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三、讲授新课
1、封面欣赏(课件显示)首先请跟着老师来欣赏各种封面吧:
教师对封面设计进行适当点评、引导,从而小结出书籍封面内容的设计特点:(1)以文字为主装饰,图文并茂。(2)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图形设计。(3)以主人公形象为主的图形设计。(4)以卡通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5)以抽象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6)以寓意象征为特色的图形设计。
2、看了这么多的封面,老师要问一问,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 美化书刊、保护书芯、宣传,欣赏、收藏等作用。
3、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内容呢?请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图书封面,总结封面上有什么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图案(图案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四、讨论创作。
教师示范封面设计的步骤:
同学们的设计真好,下面老师就来示范封面设计的具体步骤:(1)选择一张彩色打印纸折成一本书的形状。(2)确定书名等文字的位置。(3)根据书名设计相关的图案。
(4)涂色 每一帧封面都应该是有个性、有灵魂的,希望你们在设计时能寻找到独特的创意。
五、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小结与展评。
1、在黑板上的小书房一栏中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传统书籍设计;电子书籍设计;审美体验
书籍的装帧设计,可以说是书籍内容的再现,当然,这个内容不仅指的是文字内容,它还包括精神内容。一个好的装帧设计,使读者在获取精神食量的同时,可以得到心灵的愉悦。我们要阅读一本书籍时,它的内容不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直接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在形象。经常读书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是两本书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本是设计较精细的精装书籍,,一本是设计很普通的平装书籍。那么,我们拿起的第一本书很有可能就是前者。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书籍也是这样。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书籍,我们首先拿起的也是精装书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它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刺激我们,从而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及对美的需求。当然,在书籍设计中,由于电子书籍和以纸质为主的书籍设计中,由于各自特征的不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传统书籍设计的审美体验
1.材料的审美体验
以纸质为主的传统书籍是以纸张为主要的阅读载体,当然其中包括金属、木材、塑料、皮革、丝绸品等。它是艺术化的实实在在的书籍物化形态,所以我们对这个实体空间的物体,利用实体材料去进行设计。因为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木材、金属的材质比较厚重,所以会给读者坚实、稳重的感觉。半透明纸质和塑料会给人神秘的感觉,丝绸、布料等则给人一种柔软、流畅之美。例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马克思手稿影真》(见图1-1)一书。通过纸张、牛皮、木板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的书籍形态 。尤其在封面不同质感的牛皮和木板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更加 强了手迹的感觉,使书籍的精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再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子夜》(见图1-2)它是借鉴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设计书盒,启动书盒的环扣均采用中国传统的金属环扣,封面书函的造型、设色、用材,力图突破传统书籍装帧的固有模式,强调书与读者之间的阅读行为的动感过程。从拿起书籍、从书盒中抽出书函、打开封面,翻阅书页。……跳动的文字,图像线条……,这些无不使人在切身体验视觉美的同时,感受到触觉之美。在很多传统书籍设计之中,对于材料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书籍函套、封面之中,在书籍内页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吕敬人先生的《书籍设计“2号”》它在内页的设计中在使用各种颜色硫酸纸的同时,还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特种纸。另外,我们在阅读传统书籍时它还会给人一种情感上的贴近。它是一种情怀,体现着人与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符合人们情感上的阅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享受于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便是在电子书籍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仍然对它情有独钟,难以割舍。
2.造型的审美体验
眼睛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通过观看除了能区分物体的色彩、材质还能区分一个物体的形态,看到文字、图形在版面编排中的形态。在以纸质为主的传统书籍设计中,近十年来,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传统书籍形态越来越多,有半立体形的、立体形的。如:在许多概念书籍(见图2-1)的设计中就有很多书籍呈立体形态的书籍出现。文字的效果也是多种多样,凹凸的、烫金的、镂空的(见图2-2)、折叠成形的图形更是吸引读者视觉强有力的设计元素。图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形和半立形,这两种形在儿童书籍中出现的较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儿童书籍的趣味性。例如在这本儿童书籍《忙碌的日子!》(见图2-3)不仅书籍的图形呈立体形,而且小蚂蚁萨吉的手会随着纸张的翻阅而发生变化,呈上下和左右运动的形态。从而在视觉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电子书籍设计的审美体验
在电子书籍设计与传统以纸质为主的书籍设计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不同的是让读者从单一的感官之中转变过来,更多的是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感受。使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和融入,实现书籍与读者的“互动”为读者提供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感受。
1.动态图像的审美体验
在电子书籍设计中视觉美的表现元素之一——动态图像,较传统书籍设计有更强的表现力。使电子书籍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Inter Photo》的一个页面采用了墨迹与金鱼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的编程动画。一翻开页面,在晕开的墨迹之上书法字体的标题一笔一画的书写,犹如大师下笔,精彩绝伦。同时,金鱼以墨为水自由的游动,方圆寸尺,一点一线之间,意境非凡,真是美轮美奂。这不仅贴合页面内容所需要的意境和氛围,更给读者带来的是身临其境、书卷飘香、心旷神怡的感受。这个页面常翻常新,变化无穷,可以说是一个“活”的版面,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可见,恰如其分的设计可以为生冷的电子产品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
2.声音的审美体验
听觉美是利用耳朵这一人体器官来实现的。在电子书籍中,声音起着信息传递和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电子书籍的听觉设计,对于具有完美音响效果的电子书籍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在电子书籍设计中听觉美是由电子产品自身产生音乐来实现的,我们在阅读时,在听觉上添加了与书籍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创造出与书籍内容一致的效果,增加阅读的趣味及刺激性。背景音乐的配备使穿越时空维度的动画显得更加生动、逼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采用了轻快的小提琴,钢琴等音乐;时尚类杂志则采用了动感、激情的流行歌曲等等;给读者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产生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情感。
【书籍装帧设计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创意书籍装帧设计欣赏06-05
书籍装帧设计调查报告09-11
书籍装帧资料07-06
书籍装帧调查报告07-02
书籍设计论文09-19
励志书籍读后感_励志书籍06-27
申请采购书籍06-13
中医的书籍06-13
打印书籍明细07-26
工会书籍目录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