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式(精选7篇)
一、什么是“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术语,英文名为ClinicalLegalEducation.
法律诊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模式。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当法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时,法学院引用了“诊所”的称号,就产生了“法律诊所”这一法学领域特有的名称。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
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国借鉴美国法学院的经验,首次在全国7所高等院校尝试运用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式开设“法律诊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选修课程。这7所院校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学院。
人大法学院的法律诊所是以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人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刑事法律诊所”,我们选择的案件是以刑事案件为主,附带培养学生解决其他类型案件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人大法律诊所现有6名专职教师,并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一些律师事务所建立起教学实践合作关系,有一批责任心强、实践能力丰富的指导教师参与辅助教学。人大法学院所属的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和人大大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中心(北京市青少年维权中心)为“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这一课程的开设,打破了我国学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统模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经过近三个学期的实践,目前已从人大法律诊所课程中结业了两批学生共64名,在学的.29名。办理了近80件各种类型的案件,受到当事人、委托人的好评。得到了法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恳定。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点与方法
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与传统法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相比,在教学方法上有如下特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和技能的转换与提高设置的。我们的第一堂课常常是从介绍“你是谁?”这一主题开始。我们强调的是在这个课堂中无所谓老师也无所谓学生,对你的委托人来说,你就是人大法律诊所中的一名法律服务志愿者,你就是所承办案件的“准律师”。由于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解决同学手中承办案件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因此学生会以更主动的、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互动式、讨论式、提问式、模拟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被充分调动起来,成为促进学生转变身份提高技能的方法,成为诊所进行教学研讨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设置一个教学主题,学生通过诊所教学方式来丰富
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形式, 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运用。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法律工作必备的职业道德,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办案经验和综合处理疑难问题的技能。
二、诊所法律教育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意义
我国法学教育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数量的激增并不等于法学教育的成功。这种表面的红火更应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有更深入的分析。我国自2000年以来, 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和其他机构的资助下, 已有10余所法律院校尝试运用诊所法律教育方式, 收到良好的效果。截止2006年5月, 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共有委员单位47个。研究、探索诊所法律教育, 构建我国法律实践教育的体系, 对改进和完善我国法学教育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三、我国诊所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诊所法律教育实施以来, 在实践中产生了显著效果。但总的来看, 由于起步时间较短, 经验不足, 加上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我国诊所法律教育这一教学模式在与法学教育的实际结合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
1. 师资投入有限, 参与学生规模过小。
我国当前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高校, 普遍存在师资投入的问题。从事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师不多, 特别是专职从事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师更是微乎其微, 且以副高和中级职称教师为主, 高级职称和大师级权威教师很少参与诊所法律教育。
2. 教师精力投入有限,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不够。
除少数高校外, 现行法律诊所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精力投入不够, 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不够。诊所法律教育中, 学时安排与其他课程相差无几, 教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却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 按照现有的职称评定办法, 法律诊所工作再出色, 培养的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再高, 如果没有科研著作和论文的发表, 教师职称也无法晋升, 教师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诊所法律教育中。
3. 案件来源有限。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诊所教师很难有充足的案件让众多的学生去代理, 纵使有案件也存在因当事人提出异议或其他原因使学生不便参与。以诊所或学生的名义受理案件受现行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也难保证充足的案源。
4. 经费来源有限, 各种教学条件受到限制。
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高成本模式。教师与学生从教室走进社会, 需要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不少高校虽对法律诊所教育具有浓厚兴趣, 却不能启动该项教学改革, 纵使有的启动了, 大多也只能停留在试点的层面上, 影响了诊所法律教育应有教学效果。
四、完善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思考
1. 科学计算教学工作量, 建立特殊的职称晋升标准,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确保师生全心投入诊所法律教育教学中, 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当前较少教师参与诊所法律教育主要受工作量的计算和职称评定因素的影响。因而, 学校应针对诊所法律教育的实际, 采用科学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同时, 学校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从取得律师执业证的教师选任法律诊所教师, 甚至可以安排部分具有执业律师资质的教师专门从事诊所法律教育。在条件暂不具备的高校, 应当更多聘用校外的专职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实践工作者, 实行校内教师与校外相搭配的模式进行诊所法律教育。
2. 做好诊所法律教育品牌, 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经费问题是制约诊所法律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条件下, 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高校应节源开流, 认真做好做强诊所法律教育品牌, 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除此之外, 通过适当提高法学专业学费, 在提供法律援助中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也是扩大诊所法律教育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3. 紧密联系司法各界, 解决教学案源与学生代理案
件身份问题诊所法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当地司法各界支持和配合。学校应加强与当地司法各界建立联系, 或直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或签订合作协议配合教学, 或多聘请司法各界人士参与诊所法律教育教学。
【 关键词 】诊所式法学教育;送法下基层;选修课程
一、诊所式法学教育的概述
诊所式法学教育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于英国,准律师们为执业律师做书记员并阅读各种法律文件,从真实案例中学习法律知识,这算是诊所式法学教育的雏形。诊所式法律教育正式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其时的首创人是约翰·布莱维。真正在美国兴起并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则到了20世纪60年代。法律诊所教育借鉴了医学院的诊所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名曰“法律诊所”的地方,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诊所式法学教育之所以能够受到世界各国法学界的普遍认同,就在于它有着传统法学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设想两种场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高谈阔论,台下的大片学生昏昏欲睡。诊所式教学中,学生们主动咨询案情、查阅资料并进行集体会诊。哪种教学方式质量更高,可想而知。清华大学王晨光教授恰如其分的举例所言:当一个人作为乘客坐车时,他不一定会记住行车的路线。但是,当他坐在司机的位置上时,他就必需认路、记路和分析路线。其次增强了法学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源于社会而又服务于社会。一旦与社会脱节,则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学生们在象牙塔里学习,目的就是成材之后服务于社会,利用其所学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仅仅是在学校埋头苦读不与社会有任何的接触,那么毕业后就将成为一个空有满腹法学理论而不懂学以致用的书呆子。第三从社会效益上来讲,利用法学诊所这个平台可以给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因为一个看似渺小的学生后面可能站着一群具有高深法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授。这样会比当前社会司法系统的法律援助更有效,一方面更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增加了实践经验,达到双赢。当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些在诊所式法学教育中均能得到体现。
二、世界其他国家的诊所式法学教育及中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现状
目前世界上诊所式法学教育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近130个法学院中的绝大部分都设立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众多非政府组织从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如福特基金就于1968年一次性出资1200万美元,支持各大法学院建立法律诊所。美国律师协会于1989年设立了“法学院与法律职业工作组”,对必要的法律执业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时间,法律诊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迅速成为集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于一身的载体,风靡全美。以哈佛法学院的30余个诊所为例,从家庭暴力到儿童权利,从性别歧视到卫生保健,从商事调解到租房纠纷,从刑事公诉到死刑辩护,从个案代理到政策游说,从本土反恐到国际人权,几乎无所不包。然而,在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孕育着生存危机。法律诊所做大做强之后,涉案范围自然也就扩大,由普通案件到公益诉讼案件,乃至以推进制度、立法改革为目标,这样就触动了政府和大财团等当局者的利益,于是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其的发展。法律诊所再接案的时候往往会主动回避一些敏感的涉及当局者利益的案件。这就限制了法律诊所的“营业”范围,对学生们的学习造成影响,违背了设立法律诊所的初衷。
诊所式法学教育进入中国的法学教育领域始于2000年9月,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7所高校开设了“法律诊所教育”课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CCCLE)将其定义为:法学院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受援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
三、关于中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的思考
前文曾提到,法学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而诊所式法学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的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律、熟练的运用法律。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法学学习模式。但由于国情不同,照搬照抄国外的诊所式法学教育显然不合中国实际,笔者认为中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应当走出中国特有之路。
(一)和学生毕业实习相结合,送法下基层
毕业实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去向不外乎公检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和一些公司的法务部,去了之后大都是以熟悉司法实务和司法程序为主,能够真正能运用起自己的法学知识倒不多。尽管熟悉司法实务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本无可厚非,但不应当成为实习的唯一目的。
目前的中国社会里最需要法律帮助的是处于农村或是城市基层的老百姓。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免不了有邻里之间的磕磕碰碰和亲戚朋友之间的纠纷和摩擦,由于他们本身的文化程度就不高,在出现问题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更不用说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缺乏就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一方面是大量的法学专业学生不能够有效的实习锻炼,另一方面是广大基层的人民群众的矛盾得不到法律指导。如何调和二者间的矛盾?送法下乡,把诊所开到基层去,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大量真实案例来检验、巩固所学知识;其次还可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调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还降低了实习成本,减轻了学生们的经济压力。
(二)将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
简
报
2005-7-11
一、培训会议开幕式:
(一)会议开幕
7月11日上午九点培训大会开幕式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校诊所法律教育项目主任窦梅女士主持了开幕仪式,本次会议由全国44所院校以及国内外近200多名代表出席。
(二)嘉宾致辞
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国外的四位代表为本次大会致辞。1.中南民族大学校长高瑞先生致词:
首先,非常高兴各界来宾的到来。众所周知,湖北省是一个居北京、上海之后的教育大省,法学教育实力雄厚,我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院校。1951年创校以来,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1981年以来有了长足进步。我校法学教育有将近20年的积累,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法学教育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法学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现今是崇尚法治的时代,我相信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推进我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人才的培养。最后,本人预祝本次大会成功。2.中华常务律师协会柳平律师致词:
首先,我代表中国的法律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所做出的成果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从事的是一个崭新而伟大的职业,尽管你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中国法律教育开拓出崭新的天地。我愿意将你们的想法带到中国律师协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愿意与你们同行。最后,本人对少数民族校长带领之下的中南民族大学法学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
3.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汪世荣先生致词: 我谨代表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对各位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为会议作出精心准备的东道主表示衷心感谢。法律诊所经过5年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如何改善法学教育进行广泛而充分的经验交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我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实现诊所法律教育质的飞跃。
4.耶鲁大学法学教授Jay.L.Potteger致词:
在美国,为少数民族权利斗争还在继续,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现在局面是全新的概念,诊所法律教育也是一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律师,在社会中实践法律、实现平等。在美国,大家一起努力;现在,在这里,看到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我感觉棒极了!
二、培训主题:诊所管理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陈建民主持。
陈建民教授将与会人员分为未开设诊所教育也未参加培训、开设课程而未参加培训、既开设课程也参与了培训三种类型。各种人员分别对诊所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主持人将各与会人员的意见分为四类:
第一类:诊所设立问题,如诊所规模、学生如何选择、师资队伍、财务等;
第三类:诊所运行问题,如案件来源、选择、运行、内部行政管理等;
第三类:教学管理问题,如学生怎么选拔、老师如何选拔学生、评估如何做等;
第四类:教学活动问题,如课堂程序、与合作机构的关系等; 之后由陈建民教授分组,大家分组展开讨论。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设立)
国外代表从组织者的选择,怎样设立诊所;如果设立诊所,是 否要学生当事人,还是只需要当事人建议,或者只帮助司法机构或者法院,或帮助痛苦的人,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痛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后,其列举了以下问题:
(1)你的学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2)你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3)经费来源?(4)社区需要什么?
(5)诊所的选择依赖于教师、学生、社区的需要?(6)有多少教师在诊所教学? 并介绍了诊所设立的教学经验:
(1)网上项目,把警察机构和监狱等作为链接和合作单位。(2)将学生带入这些机构,让其体验和其中的人进行交流。国内的代表则提出了以下问题:(1)是否需要固定的场所来建立诊所?(2)建立怎么样的在诊所?(3)诊所的性质和定位?(4)诊所如何实现本土化?(5)学生如何定位和身份问题? 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诊所运行)
国内代表:诊所机构管理可以参照律师事务所的管理章 程,而教学管理是律师事务所没有的。因此应当主要探讨教学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人、财、物、产、供、销”。在案件来源上主要把握三点:
(1)避免与年轻律师的竞争。到社区、社会最底层去那里有很多的案源。
(2)善于与社会弱势保障组织联系。
(3)选择某一点,做出特色、打出品牌,不要大而全。美国专家:把需要代理的案件综合起来,学生来选择。我最喜欢 的案件是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通过这类案件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所不能做的。
柬埔寨学者:我们的诊所教育与中国比较相似。谈一下我们诊 所中的教学管理。
(1)提供案件供学生接手,让学生签署保密协议。
(2)诊所设置咨询机构,从不同客户群中接受案件。老师、律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分析。学生对当事人提问,提供法律意见。
(3)对偏远地区的人开展咨询活动。对他们宣传,让他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让学生了解偏远地区的现实状况。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教学管理)
中华女子学院的老师认为:在诊所管理方面的漏洞还是较大,还很不健全,需要完善。
代表们还认为:如何选择诊所学生、如何设定选拔程序、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配置应进行着重考虑。
代表一致认为:在选择诊所学生上,应选择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控制在30人左右,选拔程序上应有申请和面试等,必要是进行试题的考核,但不应将学生成绩和选人挂钩等。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教学活动)
国内各位老师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定位问题,学生向老师咨询时的时间规定,取证安全问题等,还有学生毕业后案件如何办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细节问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各位老师觉得在学生办案过程中使用表格对学生办案帮助很大,有助于 突出重点;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老师的热情。
外国友人们提出问题和建议,认为大家对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也建议给学生发证书,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责任,可以改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另外,建议在学生做咨询等活动中采用录象的方法,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去做好,同时也能使他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和做法,采取措施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本阶段由小组讨论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交流心得和意见反馈。
(四)嘉宾点评
Philip Schrag, Filip Czernicki, David McQuoid-Mason围绕主题发言对诊所管理的目标、关键作出了点评。他们支持陈建民教授的观点,同时更加强调了合作和管理的重要性。
三、培训主题:教学方法
(一)情况介绍、分组
本阶段由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政法学院的汪世荣教授、西北政法学院李军老师主持。
针对诊所教学方法的讨论,全国各地的老师提供了小组讨论、角 色模拟、模拟法庭、单独指导等共28种教学方法。
随后,主持人把参会人员分为八组,其中中方老师七组,外方教授一组。
(二)分组讨论 1.第一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8所大学的11位老师参加讨论。首先老师经过15分钟各自对案情进行分析,得出模拟法庭、证据调查、法律研究、案件陈述、事实调查、接待当事人等6种专题:
最后选择接待当事人作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具体步骤如下:(1)角色模拟
在讨论这个步骤时,老师之间存在一个分歧,即是否选择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扮演具体的当事人。
(2)学生分组
这个步骤也有一个分歧:有的老师主张一组学生接待双方的当事人;有的老师则主张由两组学生分别接待双方当事人。
(3)观察员
这个过程建议采用录像的方式。(4)反馈
即观看录像让学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5)大脑风暴
老师就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最后总结怎样接待当事人。2.第二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各位代表考虑到本案案情复杂,涉及多方当事人,因此达成 共识,根据此案例设计一堂法律分析课。
具体作出了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进行事实分析,从复杂的社会事实中分析出法律关系。第二节课:进行法律适用分析,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哪些法律依据,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包括以下4种:
(1)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各方当事人重现案情。(2)小组讨论——分析本案法律关系。
(3)角色分组后,明确诉讼请求,提出相应意见。(4)小组讨论,寻找诉讼证据、法律依据。经过讨论,得出以下体会:
(1)集体备课优于个人备课,各个教师所授部门法不同,达到集体思想的交流。
(2)课程的确出发点是什么,是站在律师角度,满足当事人利益还是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3.第三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学生能获取那些信息,涉及学生的职业道德,如何维持自己当事人的利益。引导学生,应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头脑风暴”。如何将以上的措施应付诸实践,引导学生考虑受害人的选择诉讼是否是最佳方案。各位老师讨论得很激烈,认为:
(1)课前公布案情;(2)课堂分组模拟;(3)模拟完小组讨论;
(4)老师提问、收集到那些信息,那些对原告有利,哪些对被告有利。
4.第四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认为:
(1)案件选择 :一般根据课程要求选择案例;
(2)教学目标:用案件教会学生什么(如做咨询、写法律文书、理清法律关系、陈述案情、发现争议焦点、收集证据等);
(3)方法:倾听(给当事人精神上的抚慰)、角色模拟;(4)具体运作:①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大脑风暴;②分三场模拟A案情重现B一名学生作为律师接待双方当事人,从而引发对律师职业道德的思考C不同学生分别接待当事人,不同接待有不同方法,其处理方式也会不同;③反馈 每组模拟后的反馈,以及课程前的反馈。通过学生自己说感受以及其他学生的点评进行;④老师总结,点评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5.第五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
代表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案例教学的方法;(2)确定教学目标;(3)取证的方法;(4)教学采取的方法。
6.第六小组讨论(主题:庭前准备)
代表认为:
(1)放在开庭之前的准备环节,会见当事人。
(2)可以不局限于整个案件,可以截取其中一部分,应用于事实调查阶段。(3)于课堂分析还是学生去代理?涉及到隐私问题。这个案件用于法律研究、监护问题还是相当粗陋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上面的问题。
(4)是否可以用于教学?案件可以用收养法。但是可能涉及小孩将来的利益,我们为了保护小孩的隐私最好不要用这个案例。
(5)可以扮演角色作为开庭之前的准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小组扮演角色、进行代理、小组讨论分析案件。
7.第七小组讨论(主题:课程设计)代表们思考了如下问题:(1)要求学生干什么?
(2)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3)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4)老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8.第八小组讨论(主题职业道德)外国代表认为:
案件对于诊所教学来说太复杂了,不适合教学活动。如果这个案件是个真实的诊所案件,那么就是很有难度的,是否可以作为讨论课来加以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诊所课程中使用,也可以在传统的课程中使用,使诊所教育法与传统教育法结合起来。
(三)各组报告和意见反馈
各个小组都派代表对各自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交流。
(四)嘉宾点评
Carol Liebman , Dave Koplow两位专家对诊所教学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将情况进行了介绍。他们强调了技巧训练和细节问题。
(五)自由讨论
武汉大学李傲老师认为:办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巧方面的培 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其他现象的关注。
山东经济学院的宋焱老师认为:案例的选择不应太难也不应太容易。
四、David教授培训
David教授将培训内容分成:What we remember?
案例分析——本·拉登案件,师生交流等五部分进行有针对性了训练,走进学生,幽默风趣、主题鲜明,很受学生欢迎。
方法: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参与性: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非常活跃。
David教授在学生总结指出:阐述的观点的方法,应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性。观点、理由、证据、总结紧紧相扣,不能脱离主题。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2、医疗保险管理措施
3、诊所服务公约
4、诊所定点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5、医疗结算人员管理制度
6、医疗计算机管理人员工作制度
7、城镇职工慢性病管理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1、参保人员持外配处方到诊所调剂,诊所营业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处方调剂的有关规定给予认真调剂,诊所人员无不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参保人员按外配处方调剂的请求,若认定外配处方调配剂量有疑问时,要告知参保人员,由原开处方的医生修改后再给给予调剂。
2、《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书中规定的药品可以在诊所凭(职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手册)和专用卡进行购药,目录规定以外的药品只能凭现金直接购买,如果是处方药还必须有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
3、参保人员看病就医必须持社保局核发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手册》和专用卡等有效证卡到定点诊所就诊购药,其医疗费用结算采用以记账为主,辅之以现金交费的结算方法,社保局核发的《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手册》和专用卡均限于本人使用。
4、参保人员调动,死亡等要及时到社保局办理变更和注销手续,参保人员应将职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手册和专用卡妥善保管,及时更改个人帐户密码,如不慎丢失者,应及时向社保局办理挂失,丢失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参保人员自理。
医疗保险管理措施
定点诊所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规定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提高目录内药品的备药率,使药品使用率达到要求:
1、处方,(或医疗保险专用处方)必须由本诊所的医师开具,诊所要
严格按照审方、配方、复核的程序进行配药,处方最终要有诊所执业医师或从业药师审核签字,并保留两年以备核查。严禁使用IC卡,或个人帐户购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范围以外的药品。
2、诊所对使用IC卡或个人账户购药者,必须认真填写购票据,票据填写要完整清晰,规范。回执存根联保存两年以上。
3、对持基本医疗保险卡(或证)与持现金购卖同一品规的医保药品应执行同一药品零售价,不得对参保人施行价格歧视。
4、诊所要定期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反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供应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及药品的价格信息,对新上柜的基本医疗保险药物要做到及时反馈,共同维护医保药品数据库。
5、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本实施细则及服务协议中的有关规定,按时审核结算费用,对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有权拒付。
6、对违反服务协议规定的诊所,由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视情节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直至取消定点资格。
7、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定点资格的零售诊所,两年内不得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8、诊所的资格申请书,资格证书,标牌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监制。
定点零售药服务公约
患者至上 关爱健康 正确配伍 耐心周到
合理用药 童叟无欺 热情服务 着装整齐
诚信守法 文明用语 明码标价 唱收唱付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忠诚药学事业,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
二、举止端庄,文明礼貌,着装整洁,同情体贴病人。发药时语气温和,交待认真,详细、准确。
三、充分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尊重病人,一视同仁,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认真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并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
四、对病人高度负责,把好药品质量关,不经销过期失效药品。认真核对处方,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有效。
五、坚持信誉第一,以患者为中心,耐心详细地向患者介绍药品的药理作用。明码标价,计价准确。
六、严格执行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决不允许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搞不正之风。
诊所定点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1、对持医疗卡的人员首先要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购药。
2、杜绝用医疗卡购卖非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
3、定期学习医保知识,严格按照服务公约执行。
4、营业人员服务要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对待持卡人员和现金购药人员要一事同仁。
5、定期与社保局信息科取得联系,做到信息准确无误,6、从正规渠道购进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尽量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7、严格审核处方,对门诊处方按医保目录执行。
8、每月及时向社保局上报门诊费用,及时结账,对门诊费用的结算要做到准确无误。
9、对以上出现的差错首先要进行批评,再出现错误者进行罚款。
医疗结算人员管理制度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宗旨。
2、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来有迎声,去有送声。
3、坚持工作岗位,提高效率,善于收集参保人员对诊所的建议,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协调解决。
4、对每位参保患者要认真审核有效证件,杜绝冒名顶替,杜绝开社保以外的药品。
5、积极协助社保检查人员的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刁难。
6、每月向社保局提供准确的信息。
医疗计算机管理人员工作制度
1、医疗计算机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医保数据的参保信息,以便于病员的合理治疗,2、医保计算机管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维护好各项收费项目的医保标记,以确保病员的合理治疗。
3、计算机操作人员要明确岗位的重要性,必须按正规的操作步骤来对计算机及其设备(包括打印机,鼠标,键盘,UPS进行操作,如因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或系统损坏,其造成的损失由该操作人员负责。
4、操作人员应按正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5、因操作人员不正确操作而造成的各项差错由操作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6、为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不得玩各种游戏,不得使用外来的软盘、U盘,更不许随便修改工作配置和删除系统文件。
城镇职工慢性病管理制度
1、慢病人员持处方到定点诊所调剂,按照劳动人事局的要求必须有二级以上医院开据的指导性处方进行购药,而且处方要每三个月开据一次,便于上级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诊所营业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处方调剂的有关规定给予认真调剂,诊所人员无不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慢病人员按处方调剂的请求,若认定处方调配剂量有疑问时,要告知参保慢病人员,由原开处方的医生修改后再给给予调剂。
2、定点诊所要为慢病人员建立健康用药档案,档案必须有用药记录及用药量、用药人员的病种审批表及医生开据的指导性处方。
3、参保人员看病就医必须以现金的形式购药,不得以医保卡支付药费,定点诊所开据报销用的发票必须以现金交费予以结算。
孙英伟 (石家庄学院050000)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始兴于美国的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它是在对判例教学法的批判中, 由法律现实主义者的领军人物弗兰克首次提出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借鉴了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 倡导在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和律师执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它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 即由法学院设立某种形式的法律诊所, 接受当事人的法律咨询、代书、委托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法律实践, 特别是亲自以“准律师”的身份介入和处理真实案件, 在此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法律, 并培养能力。
诊所式法律教育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援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迄今为止, 许多国家的法学院都设立了各种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法律诊所。诊所式法律教育已成为诸多国家法学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世界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2000年, 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 北京大学等七所院校率先开展了诊所式法律教育, 后逐步有许多院校也陆续加入该行列。笔者在自己学校也开展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指导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 谈一下自己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体会和看法。
我国法律移植自欧洲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学习也基本上采取的是欧洲大陆国家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对法律理论与条文的系统学习, 但这一模式却存在所有课堂讲授所均有的枯燥乏味, 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法律就是生活, 是鲜活的, 是富有生命力的。法律规范即法条不过是对人们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高度类型化, 诊所式教育则以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担当者, 将枯燥的法条又还原为了现实生活, 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人对法条有更切肤的理解。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法律应用上的实际技能和技巧, 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不仅能解决问题的现实法律需求,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 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学生为实践主体, 以法律援助为手段, 采用角色模拟、案件代理等实践中学习的方式, 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法律知识之外的如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通的课堂讲授模式中, 尽管教师也会通过讲解、解剖案例的形式去展开教学, 但是, 这种为了解释法律原理或法条含义而去精心选取的教学案例, 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件剪裁后而得来的, 往往是为了说明问题而说明问题。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 法律被分为了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课程分科来学习, 学生由此获得的法律知识是条块分割的, 难以获得综合认识, 欠缺对案件的综合分析能力。诊所式教育中学生面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或案件, 对这些问题或案件的分析和解决既需要法律知识, 又需要案件所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逻辑判断能力;对所需法律知识而言, 既需要实体法的知识, 又需要诉讼法的知识, 而且可能既需要民法的知识, 又需要刑法、行政法等知识。在面对或处理现实问题以及案件的过程中, 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 是有助于培养未来“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 它涵盖了如何处理矛盾冲突和严守保密准则, 如何处理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律师与律师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培养律师技能和职业热情等广泛的问题, 可以说, 这些问题伴随案件的始终。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 学生是以“准律师”的身份为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在此过程中, 学生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着的案件, 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学生对法律职业的真实感受,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公益服务意识, 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感。
诊所式法律教育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 该方法的初衷是将这种介入式的法律学习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整体植入传统教学过程当中, 使法学教育不仅传授法律知识, 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现行法学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法律诊所这一媒介, 将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着的法律纠纷作为学习情境,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同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希望实现学生、司法实务部门、社会的“三赢”。实践证明, 诊所式法律教育有效弥补了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弊端和不足。但是, 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首先遇到的是案源不足的问题。由于法律援助当事人、司法行政机关等对学生办案质量的担忧, 特别是由于学生人数的众多, 案源总是相对稀缺的一个资源, 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接触到案件。
诊所式教育与现行教育体制和模式的协调是另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从一个高中阶段的懵懂少年到成长为一个具有基本法律常识、能够处理一定法律问题的“准律师”, 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这也就是说, 法律诊所的参与者至少须是大学三年级及以上才可行。但是出于就业的压力, 相当部分的大三学生或是准备司法考试, 或是准备考研, 因此对法律诊所的参与热情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另外, 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殊性, “准律师”们难以介入;相对于铁打营盘中这些流水的兵而言, 民事诉讼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难免会出现在学生毕业前仍未结案这种情况, 学校及教师对学生毕业后案件的处理与指导较难把握。
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有实战经验的过硬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上课、开展科研的同时, 还要积极参与法律实践, 保证、协调和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做到既有所侧重又得以兼顾。无疑, 这对许多教师来说,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优化教师的评价机制, 才能鼓励更多的教师去积极拥抱新的教育模式。解决好上述问题, 不仅有助于实现诊所式教育的预期目的, 使学生获益, 而且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为石家庄学院2009年教改课题《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孙英伟 (1969-) , 女, 河北元氏人, 石家庄学院教师副教授, 主要担任《知识产权法》《民法》和《国际私法》课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诊所式教学;教学环节;障碍
“诊所式教学”思想源于法律专业学生“法律诊所”的教学形式。而“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词,又叫“诊所式”法律教育,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这一做法类似于医学院的临床实习,即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法律执业技能。
一、“诊所式教学”的含义与起源
诊所式法律教育发端于美国,在中国起步较晚,北大、人大等7所大学的法学院到2000年才率先引进该课程,并将课程定名为“法律诊所”,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目前开设“法律诊所”的学校已达50余所,几乎覆盖了国内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和政法院校,并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和内容。
无论是经济法课程还是财经法规课程都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与财会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息息相关,比如最实际的即为: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等资格的获取都要通过该课程的考试。但是,针对目前我校财会类专业学生经济法与财经法规课程,大家都认为迫切需要用教学改革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所指的经济法与财经法规课程“诊所式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与辅助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探索与分析,来提升学生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本课程“诊所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首先,任课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收集与课程有关的真实案例,并总结和案例相关的知识点,以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析。这里必须是真实的案例,因为只有真实的案例才隐藏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复杂的信息。
其次,教学的主体过程。具体来讲,教学过程主要有两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由教师将课前所筛选出来的案例抛出,给出学生熟悉案例的时间。随后,教师对学生提问,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提问时,当学生回答出上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要不断的提出问题,不断地追问,提出各种可能性,去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来自主的思考和发现我国的法律法规与案例材料以及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环节的引导与辅助学习,不断的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这一环节也在无形中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与锻炼。第二个环节,教师对这个环节进行总结发言。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一个又一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未必所有的学生对关键问题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在一节课程的最后,教师要提纲挈领的对本节内容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理解与升华。
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穿插其他的教学方式,比如“个案分析教学法”,教师除过上述主要的教学案例的选择之外多准备一些真实的小案例,分配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由学生自己分析并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最佳方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仍旧需要教师的引导;再比如“模拟教学方法”,主要由学生对真实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未参与角色的学生在旁观察、评价,并通过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分析优劣。
三、本课程“诊所式教学”的教学运行的障碍及解决
目前,“诊所式教学”方法已经全面运行到参与教师所任经济法与财经法规课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严重阻碍本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诊所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与学校整体的教学评价模式之间的冲突。目前我校针对学生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的通过纸质考试的形式来进行,但是,真正的有效的诊所课程在结束时不建议采用考试的方式以及用考试成绩论优劣。而学校目前的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的判别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因此,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形成新的评价体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理解度进行日常教学评价。
2.缺少案源保证。稳定的案源是保证诊所式教学持续正常开展的保证,但,除过国家公检法机关定期向外公布的典型的少量案例之外,教师并不能保证获得更多的大量的案源,这也会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去分析实例。建议,由学校牵头,与校外实训基地(如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这样能为学校教学提供充足稳定的案源,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时间的限制。高职学生的学制一般是三年,根据我校的教学安排,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出去预留出的实习时间之外,在校学习不足三年,而学校给本门课程安排的课程只有54课时,远远不够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时间上的不足严重的影响的教学的进度与学生学习内容的总量。因为在教学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教师给学生在教授过程中就不能深入;反之,如果要深入教学与研究,势必会减少教学总量。因此,建议学校适当延长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
参考文献:
[1]杨欣欣.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吴永科.模拟法律诊所式教学法初探团.辽宁司法管理干部学报.2004.(6).
[3]周蔺文.梁灯.我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价值反思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