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2025-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共12篇)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1

出场教师:武红,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中英语组教研组长,高三“奥班”任课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她辅导的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距离高考已不到3个月,对考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做好近期的学习计划,对提高复习效果至关重要。

3月上旬――抓牢“大纲”解题技巧要提高

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师会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讲解英语高考《考试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对各种题型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每种题型的常规解题技巧,同学们一定要格外用心对待。如阅读理解的4种基本题型、常见的设题手法、如何改正阅读中的不良习惯等。高考的阅读理解部分语句复杂,有三分之二的题是考查学生对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和推断。所以今年同学们要重视解决这类问题,比如如何找段落的主题句,归纳文章中心,怎样站在作者角度把握文章的脉络,千万不能在没完全读懂原文的情况下主观臆断。

3月上旬至3月底――争分夺秒做题要有紧迫感

对每个同学来说,练习“限时做题”都非常必要。同学们的阅读速度必须达到《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速度,即每分钟70至80个词。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些。比如《考试大纲》规定做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这两个大题的参考时间为25分钟。其中完形填空是整套试卷中最难的,平时练习时应该尽可能在16分钟内完成。

当然,做完型填空,不但要“快”,更要“准”。有的同学容易读了后面忘前面,不能综合把握短文上下、左右、前后所给的暗示,以至于理解错误。有的同学理解对了,但在同义词辨析、词组搭配等上又失分。这就要求从现在开始,同学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词的选择不仅要看在单句中是否通顺,更重要的是填入的.词是否符合上下文。

4月初至5月中旬――精选试题切莫误入题海

总复习离不开做套题,过多、过滥不但起不到好作用,相反会陷入题海,苦不堪言。好的试题应在难度上与高考题接近,不以“偏、难、怪”为主,试题设计要灵活。如单选语境的设置,完形填空的设置等,具体选用什么试题学生可多和老师沟通。

5月中旬至6月初――归纳总结充分利用错题本

复习到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水平已基本定型,这时应该着手“反思”,以便在高考中尽量减少失误。在最后的近20天里,同学们不妨静下心来把纠错本里的错题一一过目,哪种类型是自己平时失误最多的。同时把老师给的归纳、总结再背一遍。如:短语动词搭配、非谓语难点分析、60个常见句型、相近从句辨析、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技巧等等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2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守则, 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关系也就是教材与考试大纲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材。作为高考备考来说, 也应该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全面的复习。在复习中, 学生要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 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抓住关键性、实质性的东西, 深入地进行思考, 深刻地进行理解, 这是根本所在。现今的图书市场教辅读物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 这些读物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充斥着课堂, 也充斥着学生的书包。由于人手一册, 书是任课老师自主选的, 因此, 复习的过程也便很自然地沿教辅读物的轨道伸展, 这种盲目性就决定了师生不再去追究其是否符合考试大纲, 不再去追究是否超越教材, 更不去追究是否合乎实际。这些教辅读物严重干扰了科学而正常的复习。在这里, 需要提醒的是:教辅读物只能作为辅助, 不能与教材分庭抗礼。复习时一定要取我所用, 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搞好听力训练

对于高考听力, 把握考查测试点和相关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练习时, 教师要告诉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听力题采取不同的技巧作答。

1. 数字型试题。

该类题型以考查数字为主, 包括数量、年龄、时间、价格等, 它涵盖听力考试的所有题型。考生答此类题, 可以用记录、判断以及推断等不同技巧进行答题。

2. 地点型试题。

该类题型以考查地点为主, 它的考查多为以where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可能出现在填空中, 所以考生要特别注意地点名称的大小写, 做到拼写准确、规范。

3. 推断型试题。

这类题型的考查包括对数字和地点的推断, 也包括对人物身份、关系, 人物态度、情感以及事件原因的推断。因此, 考生只有在认真听清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及前因后果的基础上,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才能找出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

4. 主题型试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以短对话或短文独白为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关键字或主题句, 根据所获得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概括出主题。

三、抓住单项选择

观察近几年的英语单项选择题, 大有降低难度, 扩大覆盖面的趋势。我们在复习训练时, 一定要提醒学生, 面对单项选择题, 首先要明确试题的考点在什么地方。比如考分词, 它的考点就应在主动和被动上;名词性从句的考点常常在从句中是否缺成分上。我们应该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 根据句子的意思, 再具体确定其结构, 进而做出正确抉择, 不要一味地考虑语法知识。

四、熟练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十分棘手, 它在高考英语中难度最大, 综合性最强, 语言素质要求最高, 它所测试的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 它所考查的内容包括词汇知识、阅读能力、逻辑推理以及常识、情理、对上下文进行灵活推断的能力。要想在这类题目上得高分, 就要进行必要的练习, 因为必要的练习是提高做题熟练程度的唯一有效途径。做完形填空题时, 看懂文章的第一句很重要。一般来说, 考生要浏览全文三遍左右。通过第一遍阅读, 对文章的大致意思初步了解后, 就可以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 此时一定要看清词与词之间的固定搭配, 运用排除法或者词义辨析法, 找出所给选项中与自己推测完全一致或相近的选项。假如所给选项均与自己的推测答案相差很远, 这时就应该调整一下思路, 不妨从其他的新角度重新进行推测。通过第二遍通读文章, 从全局考虑, 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 以致找出最终答案。最后将选出的正确项放入空中, 进行第三遍通读。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多读几遍, 凭借语感, 说不定还会更正错误的选项。

五、抓牢阅读理解

在高考中, 阅读题呈现出的特点是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所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所用语言原汁原味, 它以考查深层次理解为主。如概括文章主旨、猜测词义或句意、合理判断推理、理解作者之写作意图与基本态度、理解文章题目等。对于阅读题, 考生在临考时一定要记住:精读关键词的定位处, 也就是重要考点出现比较多的地方, 比如, 转折、比较、下结论或总结性的语言处, 对其他细节性的信息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 因为干扰项往往来自这些细节性的地方, 如果精读反而会增加干扰选项的迷惑度。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 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 就是要通过快速阅读,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所谓“对应”, 就是阅读题目的一般正确选项应该是对原文的精确改写, 它应该符合两点特征:形式对应和语义对应。例如, 原文中出现比较, 那么正确选项中也应该对应出现相应的形式, 且语义也应该是原文的同义替换, 只是相同的意思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这里的“对应”, 还可以理解为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后, 带着问题读文章, 找出相关信息, 把所有备选项逐个与原文对照, 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选项和原文高度相似甚至照抄原文的情况下一定慎重选择。另外, 问答阅读是今年的新题型, 作为第一年出题, 多数题目可以直接定位或者适当转化词形得到相同句义即可解题。

六、加强写作训练

高考中的写作历来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从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的积累入手, 围绕构建句子这一核心, 力求通顺, 注意语篇衔接, 将主题有机地连接, 使文章连贯紧凑, 坚决避免出现“中式英语”。多多背诵范文增加知识储备, 督促学生分话题练习, 按照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比如学校生活、健康饮食、个人情况、组织活动、自然环境和旅游交通等等, 进行分类, 再进行操练。教师要加强一些应用文的练习, 如信函、通知、申请书、总结等, 使学生能根据文字及图表信息写短文和报告。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批改,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以提高纠错的能力。教师要告知学生多参考其他省份相关的高考满分范文,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七、强化纠错意识

生物备战高考专题复习略谈 篇3

进行专题复习时,首先就几年来高考的热度和极易成为考点的知识提出,师生讨论交流的主题,明确关键词或中心词,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单元复习的体系搜索知识,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列举教材中各章节和该关键词相关联的知识点,建立相关“知识链接”,教师再通过典型的、综合性强的例题考查。学生可以利用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解答,从而进一步强化知识点与问题情境的交融渗透,学会解决问题。

例1:下丘脑这个结构在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内脏活动的调节和激素分泌的调节等方面都涉及到。这些知识分布在必修课本第一册和选修课本上,给学生们一种混乱、零碎的感觉。以“下丘脑”为中心词,将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构建“下丘脑”专题网络图,则有益于学生掌握和应用,设计如下图。

对于其中的细节,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可以进一步再展开,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没有重复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

例2:抓住“同位素标记法”这一中心词,展开复习,首先链接课本相关知识总结如表2所示:

其次,引导学生回顾近几年高考涉及示踪元素的内容①2001年上海卷31题,考查用15N标记含N化合物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②2002年北京春季25题,用3H标记胸苷研究细胞内的相关物质合成过程及此物质的分布。③2003年江苏卷41题,3H标记胸苷、尿苷,研究小肠粘膜层细胞分裂、衰老、死亡、脱落的规律。④2004年理综卷Ⅳ30题,验证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⑤2005年上海卷37题,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细胞,在细胞核中检测到标记的mRNA、tRNA、rRNA,考查RNA结构。

3H标记胸苷 DNA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

3H标记尿苷 RNA 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

⑥2005年江苏卷31题,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动物细胞,该动物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考查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表2

最后,测试题例: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大麦幼苗,几天后测得大麦根尖不同区域32P的累积量和运输情况,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⑴根细胞吸收磷元素,主要以( )方式进行。根吸收磷元素的主要区域在距根尖( )mm范围。

⑵在距根尖1~3mm区域32P积累较多,与其它区域相比,该区域32P较多地参与( )等物质的合成。几天后在幼苗叶片中检测到32P放射性,则在参与光反应的反应物中含32P的有机物有( )等。

⑶若实验两天后幼苗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答案:⑴主动运输 20~60 ⑵DNA、磷脂 ADP、NADP+。

⑶植物水分吸收速率大于矿质元素离子吸收速率,导致培养液浓度升高,植物细胞吸水不足。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4

教学部的姜老师强调3月下旬到4月,语文复习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承前启后蓄势待飞,承前就是承接第一轮复习,启后就是迎接第二、三轮复习。这个阶段复习任务重,意义大,把这一部分做好了,高考成绩会有所突破,因此叫蓄势待飞。

一轮复习以简单梳理高考真题和总结规律为主,熟悉命题内容和思路,熟悉答案步骤和基本方法,复习之后,已经基本知道高考要考些什么,但还不能掌握所有考点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还有知识的缺漏。要赢得这个阶段的胜利,关键是心中有目标,解题有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首先,查漏补缺,心中有数。我们一般把高考复习后期称作查漏补缺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突破弱项,提升强项。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同学们可以将你历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按照表格形式统计总结自己的得、失分情况,并从中找出自己的强、弱项考点。对于较弱的、多次失误的考点,一定要用醒目的文字注明,以提醒自己。建议对每张试卷都要做这样一张考点得分情况统计表,然后将这些表格综合到一张总表上,最后根据这张总表将强、弱项考点列举出来,作为自己后期复习的参考目标,对以后的各次模拟考试也要进行这样的分析统计,以便找出自己的强、弱项的变化情况,随时将失误考点补充到复习目标表格中去,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要认真分析自己失分的题,特别是多次失分的题,找出失分的原因,并找出解决之道。一定要明确自己失分的真实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无论是自己的强项还是弱项考点,都要进一步细分,因为每一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形式又有若干小考点。只有将这些小考点都一一过关了,这个知识点才算过关。如果有其中的哪怕一个小考点没有过关,这个考点就算问题考点,还要再复习。尤其是自己的强项考点,更要进一步细分,以免被该考点中的错误小考点逃过,造成考场上的遗憾。

在这个阶段,还要做两个非常实用的工作:其一是整理错题。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一个本子上(纠错本),周期性地做,直到做正确为止。做正确后把它去掉,以免错题越来越多。做错并不一定是粗心的问题,可能是这个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回归教科书重新理解,重新再复习一遍该考点。其二是把不懂的问题集中在一起,找老师辅导解决,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巩固知识的时间。

其次,复习后期,高考越来越近,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时间,让最后的宝贵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比如,课间休息,把视力放到极限,看看绿色植物,缓解视力疲劳,恢复体力振作精神;可以向老师询疑问难;可以及时地复习一下听课笔记,巩固所学到的内容,加深理解,理清线索;可以利用空隙时间看看模拟测试卷,找一点感觉,回味一下考场气氛,巩固、强化一下解题方法;也可以将一些需经常记忆、反复记忆的语音、错别字、成语、名句、文学常识等记在便于携带的小卡片上随身带着,利用一切时间空隙拿出来抓紧学习这样积少成多,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交叉复习,换种思维,休息学习两不误。当名言警句背诵累了,可以做做语言运用题;当语音字形搞得你昏天黑地时,不妨看看新闻,读读报纸杂志,随时拿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事例和灵感,为作文积累材料,也许考试作文时就派上用场了;当病句让你纠缠不清的时候,不妨阅读两篇意蕴深厚的散文如此复习,必将让你基础和写作同时提升,作文不刻意复习,却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再次,进入复习后期,时间有限,需要强化的弱势考点可能还很多,此时做做综合模拟题还是必要的。做模拟题应该少做,每周做一次为好,但必须限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一气呵成,不要中断;多做老师给的题,不要自己埋头苦找偏题、难题、怪题来做,题且有讲解分析,这样训练的效果明显,既不浪费时间、打击自信心,又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做模拟题一定要注意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和规范,严格按照真实的高考要求进行。答题规范与否直接影响高考得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保证卷面工整、美观;还应确定规范的修改方式。要把每一次做模拟考试题都当成是一次高考练兵,熟悉考点、题型、答题方法,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自己的考场适应能力。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5

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的丢分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基础不牢固的同学,最好追溯到自己学习不好的原因。有的同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从高一知识点开始复习还是没有效果,明显是基本知识思想还没有成型。

无论是哪个科目,基本上都是与教材层层相关联的。只要基础好,到了考试的时候除了一些较难的大题,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拿下分数,分数的高低仅仅看发挥的问题。相对于个别同学来说,除非基础特别差,只要学习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把基础抓牢。

2、合理利用作业试题、试卷

简单中等题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复习的自信心。在选择复习资料的时候,基础知识的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还要学会总结。大题、难题可以参考答案,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解题步骤。这些知识都是高考需要考察的。

语文要充分利用试卷,其中的病句、成语要注重收集,文言文的虚实词要学会摘录下来做笔记。利用好,每一次作业和试卷,相信你的成绩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

3、建立信心

同学们要坚定的肯定自己。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差生,再怎么学习也是无力回天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不够聪明。虽然自己在某一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是不可以否定自己的优势所在。为了心中那份梦想,一定要打起12分精神。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6

在高考中,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如果在作答之前,没有仔细的审题,就匆匆开始做题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解题思路偏差,解题过程卡顿,解题方向错误等情况,我们在作答之前,就需要优先查看题型本身的关键知识点涵义,把握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式,才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只有确定解题思路,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把握解题方向,从而取得分数。

二、运用

我们积累知识点内容是为将我们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以避免在解题中出现知识点缺陷导致无法正确作答,而知识点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如果无法完整的将知识点内容表达出来,那么在分数上也是会造成一定的失分现象,可以正确将知识点内容转化表述出来才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所在。

三、准确

如果一味的最求做题速度,而忽略做题质量的话,我们的学习效率是无法明显提高的,毕竟每次快速作答中,问题的准确性没有得到保障,分数提升不明显,自然就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我们在作答之时,要确定题型的准确度,与解题思路的正确性,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我们的做题准确性为标准。

四、难题

从文体特征角度备战高考英语阅读 篇7

一、记叙文文体特征和试题命题规律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目标 (七级) 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所以记叙文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每年都会考到的体裁。记叙文分为记事性记叙文和记人性记叙文, 这类试题相对比较容易。

记事性记叙文的特点是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展现人事百态从而揭示人生哲理, 传播正能量, 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2014年新课标II卷A篇讲述的是作者的丈夫从印度来到悉尼, 结果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不见了, 里面装有全部的文档包含护照。几经周转, 丢失的物品完璧归赵, 体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2014年山东卷A篇文章讲述了一只走失的小狗和收留它的人家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B篇讲述了作者与其兄弟两个为了躲避酷暑而连续几天到电影院看电影的趣事。2014年湖南卷B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不完成家庭作业, 只是应付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的故事, 来告诉大家自己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育以及吸取的教训。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可以得到道德的升华、精神的洗礼, 进而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体现了试题服务于高考更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类文章以细节题为主, 但常常会在故事揭示的人生哲理或做人的道理方面设题, 往往以标题、主旨大意题或推理题的形式出现, 如上文提到的2014年新课标II卷A篇2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答案是C项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 (变废为宝) 。再如2014年湖南卷B篇65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答案是D项A Valuable Lesson。这个标题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感悟。

记人性记叙文分为两类, 一类是名人传记 (somebody重要人物) , 一类是励志型小人物 (nobody无名小卒) , 所以基本上可以包罗万象, 涉及芸芸众生 (everybody) 。如2015年新课标I卷的C篇就介绍了一位著名的现代艺术家Salvador Dali (1904~1989) 以及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2014年的新课标I卷的D篇介绍了耶鲁大学的科学家Mark Turin为保护濒临消失的语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另外, 山东卷近几年对名人传记考得较多。如:2014年C篇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的女性黑奴Elizabeth Freeman;2013年B篇介绍了美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格什温;2012年B篇讲述了牛津英语词典编撰者不一样的人生;2011年A篇介绍了剧作家阿瑟·米勒生平及代表作;2010年C篇讲述的是获得普利策奖的诗人。这类文章既考查了学生对人物事迹的了解, 还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常识的了解。这类文章难度不算太小, 因为学生有知识上的欠缺, 另外错综复杂的细节较多, 学生很容易失分。名人传记的文体特点是通过简介人物生平, 让我们了解人物的突出事迹和突出贡献, 并让我们学习其某种可贵的品质, 所以试题的测试点就在于学生对其突出事迹的理解和感悟到的人物的可贵品质。学生只要掌握了它的体裁特点就可以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重点, 这样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另外, 人物传记这类文章常常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以及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最佳标题。如上文提到的2015年的新课标I卷的C篇的2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 Dali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答案为B项productive, 从第一段的字里行间体现了Dali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此外, 人物传记的大意或标题往往会体现人物最鲜明的特点或最突出的贡献。如:2012年山东卷B篇66题: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talk about?答案选C:Minor and the firs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文章的关键词就是Minor和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Minor的特别之处和他对牛津字典的突出贡献, 所以文章大意应该把两个关键词都包括进去。

二、说明文文体特征和命题规律探究

高考试题就像“焦点访谈”, 大家关注的热点现象就是高考阅读理解常考的热点话题。那么现代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呢?关注社会现象, 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科技发展, 关注科研动态;关注生态环境, 关注自然保护;关注儿童教育, 关注网络发展;关注情感世界, 关注人际关系。由于以上特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说明文呈上升趋势, 说明文涉及的话题特别广泛,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考的说明文往往包含社会现象, 科技发明和科学实验以及生态环保等。不同话题有不同的测试重点和命题规律, 但无论是哪一话题的文章都遵循说明文的说明层次, 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怎么办。比如社会现象类的说明文往往遵循这样一种说明层次:首先以故事或事例引出话题, 其次陈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和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然后深层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最后探究怎么样应对这种社会现象。如2010年湖北B篇第一段指出社会问题是父母与子女关系冲突, 第二段陈述了产生冲突的原因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与理解, 第三段陈述了父母与子女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冲突。该文58题是这样问的: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学生在掌握了社会现象类文章的结构之后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C:Solutions for the parent-teen problems (如何解决父母与子女的冲突) 。2014年新课标I卷的C篇第一段通过驯兽师鞭子和椅子讲起以引出文章话题;第二段作者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指出人们和狮子一样会面临众多选择;然后三、四两段作者表明自己的困惑以及在面对众多选择时应该采取的态度:Take immediate action。文中的28小题问道:In what sense are people similar to a lion facing a chair?如果考生把握了这一类文体的特点, 就不难选出答案A:They feel puzzled over choices。

科普知识、科学实验以及新科技成果的文章, 由于它们常常是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知识或科研成果, 该类文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 它们比较抽象而且理论性、逻辑性较强, 再加上学生知识的欠缺、词汇的障碍和长难句的障碍往往会弄得一头雾水。即使学生能读懂只言片语, 也往往陷入对细节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 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故而在选择有关主旨大意题和推理判断题时就难免会偏离文章的主题从而导致大量失分, 所以这一类文体的说明文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体裁, 也成了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如2013年新课标I卷的B篇介绍了关于新生儿对眼前出现的不同图片和物体的数量有没有概念、对视觉和声音的变化敏不敏感的实验。这一类文体往往按照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顺序来布局, 所以整个文章思路比较清晰, 在命题时也是针对这些方面来设置的。如第60小题就涉及实验对象:The experiment described in Paragraph 1 is related to the baby’s sense of sight (视觉) 。另外, 山东卷近几年对新科技产品的考查比较多, 如2013年C篇介绍的是雨水感应式路灯伞;2014年D篇介绍了一种新的科技发明———智能牙刷;等。这类文章的思路一般是固定的, 往往先介绍新科技产品是什么、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在哪里。科技产品都是为人类服务的, 最终会走向市场, 所以最后作者往往会预测该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以上要点也是新科技产品类说明文试题的命题点, 如2013年山东C篇6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how the lampbrella works?答案是B项:Sensors→motor→canopy。该题就考查了雨水感应式路灯伞的工作原理。此题和2011年山东卷D篇73题设题角度一样: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5?答案是C项: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该题也是在考查新科技BCI脑机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介绍完产品的工作原理之后试题往往会涉及新产品的优缺点, 如2014年山东卷D篇56题Which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Kolibree toothbrush?答案是A项:It can sense how users brush their teeth。在考查完新科技产品的优缺点之后, 往往会对新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预测进行考查, 如2013年70题: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The designer will open a company to promote his product.

B.The lampbrella could be put into immediate production.

C.The designer is confident that his creation is practical.

D.The lampbrella would be put on show in Moscow.

从该题四个选项来看考查的是对路灯伞的市场预测。答案选C项。

另外, 这一类文体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节选自科普杂志或科技报道, 这在试题中也是一个常考的点, 如2013年新课标I卷B篇63题: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答案是D项:A science report。这类文章有时会考到发明者或公众对新产品的态度, 发明者一般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confident, 如2014年山东卷的E篇63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Keller’s words in Paragraph3?答案选C:He is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project。

三、不同文体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规律探究

每段语言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写作目的, 或为传递某种信息, 或为愉悦读者、或为阐述某一道理 (山东招生委员会2012) 还有的语言材料或为讲述一个故事, 或为警醒世人, 或为介绍某种产品。一般来讲, 广告类的文章是为了传递信息 (To inform) ;幽默故事是为了愉悦读者 (To entertain) ;环保类的文章是为了警醒世人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To warn/advocate) ;而科技说明文就是为了介绍某种新的科技产品 (To introduce) 。如2011年广东D篇45题: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答案是D:To advoca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再如2010年四川B篇48题: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ext?该文是新科技、新发明类的说明文, 它的写作目的自然就是介绍该新科技, 所以答案是D:To introduce healthy, environmentally clever-and affordable housing。这些题目更是充分考查了学生的体裁意识, 考查学生对不同文体特征的理解。另外, 不同体裁的文章会使用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 (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the passage?) 或写作手法, 记叙文往往按时间记叙 (by time) 、说明文有时按空间顺序说明 (by space) , 有时采用举例子 (by giving examples) 、下定义 (by giving explanation) 、作比较 (by comparison) 等手法。如12年江西高考试题D篇72题:How does the writer support the underlined statement in Paragraph 2?答案是D:By giving examples.再如2011年陕西卷D篇57题:The author develop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答案是C:by example。还有2011年重庆卷C篇66题:How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evelop?答案是C:By following the order of time。

结束语

有人说:“高考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还有人说:“高考试题就是命题人和考生之间的心理博弈。”年年岁岁秋风似, 岁岁年年考不同, 所以备考过程中我们只有研究高考试题、探究考试规律, 方能知己知彼, 决胜于高考考场。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 学生只要树立正确的体裁观念, 把握住文章的文体特征, 不断探究测试的规律就可以突破阅读瓶颈。

摘要:英语中不同文体都有各自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不会分辨体裁, 往往会使阅读带有盲目性。因此, 在阅读文章时应该关注体裁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体裁信息, 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而这一阅读技巧和技能也符合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本文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常见备考模式、体裁特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命题规律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生树立体裁意识、把握文体特征对备战高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裁,文体特征,写作目的,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何涛.2013.浅谈几种主要文体阅读方法的能力培养[J].中学生英语 (教师版) , (1) .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做好高考英语复习 篇8

一、过好词汇关

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无法使自己的宏伟蓝图变成高楼大厦;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再聪明的学生也无法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情况来看,考生大约要掌握3500个单词。没有一定量的词汇,提高英语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怎样才能快速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呢?

1.音标

学习英语单词,首先是要能正确发音。如果不能正确朗读单词,不仅人家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你也无法听懂人家的话。不能正确发音,既不能很好发展听的能力,也不能顺利地同别人进行交流。正确发音还有利于学生正确拼写单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它的发音与拼写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2.词汇

词汇是一个整体,所以长时间孤立地记忆单词必定是枯燥乏味的。通过联想记忆,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近似词,这些词或者读音相似或者写法相似,同时也要联系同义词和反义词,这样的话,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记住了一定量的单词后,可以循序渐进给他们补充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些单词基本构件,就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

3.反复巩固

“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以后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得快而且多,隔一天就遗忘66﹒3%,因此,只有每天都能接触到英语才有助于记忆。对于英语单词要天天见面,避免间断。与其在遗忘后再去修补已经倒塌的“记忆之墙”,倒不如及时巩固未倒的“记忆大厦”,及时复习更胜于遗忘后复习十遍。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如通过归类复习和同义、反义复习及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竞争、讲故事、唱英语歌曲等等。

二、过好语法关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不等于就学好了英语,正如有钢筋、水泥、砖木等材料不等于就有高楼大厦一样。要真正学好英语,还必须过好语法关。大纲要求中学生掌握的语法内容分散在从初一到高三的11本书中,如果根据课本按部就班复习,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材料分散,学生不易寻找,不便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是各项语法项目的内容不在一起,缺乏有机联系,不利于分析比较。因此,要克服这两方面的缺陷,就必须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如配上相关的语法教材和强化练习以提高复习效果。

三、过好课文关

课文是进行语言教学和训练“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综合材料。课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极其重要环节,同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解答完形填空试题和短文改错试题,同时也可迁移到书面表达中去。所以,在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以此带动英语复习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复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课文复述关。由于课文篇目太多,复习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课文一一的进行详解。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复习效果,师生之间可利用提问方式进行课文复述,可以对于重要的段落进行复述或会背诵,还可用重点词

汇、短语、句型进行造句。此时要了解复杂句子的结构及关联词的用法和各种题材的特征,达到会应用自如。

2.归纳、对比的运用。复习决不是机械复习过去的东西,而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打破章节的局限,通过归纳、对比使其系统化,增添新的语言信息,做到常学常新。所谓归纳、对比也就是联想,由点到面,从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还会找出异同,弄清楚这些异同,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加深。这样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也扩展了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只要学生脚踏实地过好词汇、语法、课文三道关,再配有一定高质量的习题,并反复操练,高考定能考出水平,考出好的成绩。◆(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二中学)

备战高考:英语最后提升重在作文 篇9

-在作文上找分

“考前这段时间,英语至少还能提高五六分”,邯郸一中岳印山老师的话估计能让很多同学兴奋,五六分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岳老师介绍,考前两三周的时间,“增分”的关键就在于写作部分,总共30分的书面表达有的同学能得到28、29分,还有的能拿到满分,而有的同学只有16、17分,甚至更低,这个差距是不难弥补的。

考生需要在书写和表达上下功夫,每周写上两三篇作文练手,把近三年全国及各地高考题中的写作范文用心读一读、背一背,讲究书写的整洁、美观,表达的完整,提升英语成绩不成问题。

-每天阅读两三篇

阅读理解是英语的重头戏,每天坚持做两三篇阅读理解当做练习,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学能把文章读懂,但做题时正确率不高,这说明对细节抓得还是不够,练习中还需要加强对重点句子、重要短语的把握。

回归课本几乎从复习开始各科就一直在提倡,但不同时间、不同科目的回归课本是不一样的,岳老师介绍,英语最后阶段回归课本就不同于历史,回归的只是那些单词,课本上的常用单词的记忆,以及重点单词的用法、搭配是需要天天温习的,毕竟,高考是词汇能力和听读写能力的拼争,而词汇能力又是最为关键的,而至于课本中的课文,实在是没有必要再读一遍了。此外,高考大纲中所列的英语单词,同学们也不能放松,必须坚持记忆到考前最后一天。

-善用纠错本

备战高考英语复习 篇10

如果你不在学习状态,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徒劳。首先要分析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备考冲刺的学习状态,是否能够主动并且持之以恒的学习。

此外,好的学习状态表现为专注程度。虽然你投入学习的时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入学习的专注时间。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与交友,为了高考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少做一些与高考无关的事情。

2、补知识

准高三学生要利用这个假期整理一下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是否足够。准高三学生要及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

3、补能力

高考不仅考知识,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假期思考自己的运算技能、写作技能、实验技能等。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就加强哪方面的训练。

4、补方法

高考备战秘笈(生物) 篇11

一、夯实基础。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二轮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精心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中理综生物试题部分,虽总体不难,但没有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每一道题,都需要考生的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在复习时不能单纯地去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单纯的记忆,应该在把基础知识打牢的基础上,重点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思维能力品质的培养。

二、回顾反思。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可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在考试和试卷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解题过程中思路是如何想的,怎么造成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再做题时,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考虑。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明白题目的含义,提高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今年高考说明指出不再出现理、化、生学科间综合试题,各科均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生物高考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题量较小,因此要求每一道题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完后,各章节知识点已基本掌握,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重视那些前后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改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对这两个生理活动的影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与生殖发育的联系,生物与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遗传和变异的联系等。

四、重视实验题的训练。理综题中出现的生物实验题所占分值不小,要求考生做题时,应看清研究实验的目的,所用到的实验原理,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试剂的用量及使用,实验思想,实验过程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评价。通过实验能力的培养,形成勇于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不断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通过练习,提高适应高考时对实验理论和实验设计的检测。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做出正确的分析回答。

五、精选精练,精心组织答案。在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个考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后一段时间复习计划,选择性地做一些试题,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做题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如何组织答案,这是关系到得分多少的关键。通过认真审题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思维的落脚点,从背景材料中提取信息,组织答案时,既要不脱离背景材料,又要吃透教材,要摸准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和实质。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表述要简明扼要,由于受作答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在组织答案上,要抓住要点,既要表述完整,不丢三落四,又不能画蛇添足,切勿答非所问。表述要严密,尽量用生物专业术语,答案组织完后,要默读一遍,看是否有关键字遗漏,及错字别字等。

高考英语复习技巧杂谈 篇12

一、必备的学习方法和工具

(1) 课本词汇要反复记忆, 在实践中加强记忆的效果。可准备学习卡片, 随时记忆、随时复习、随时扩充。

(2) 写作。注意基本句型;典型错误分析;句子改写;语法知识;连贯表达方法;范文摘录 (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和过渡语, 阅读当中遇到的优美表达集中起来;短文改错 (同学之间相互改作文是一个双向训练的方法) ;作文点评;语篇润色;范文摘录 (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和过渡语, 阅读当中遇到的优美表达集中起来) 。

(3) 典型题的归纳。最好分单元整理, 易错题集中 (语音、语法点、类似题) , 并制作错题袋进行复习反思。

(4) 词典的使用。包括扩充词汇及其较深层次的用法、突破重点词汇。

二、明白高考命题原则及方向

(1) 明确英语学科特点。英语学习是一种模仿和实践, 因此, 准确、大量的记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要注重基础知识点并辅之以及时复习。 (2) 明确命题原则。高考中语言知识的命题原则为:保证知识覆盖面, 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运用题的命题原则为: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且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 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 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 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三、全面训练, 熟能生巧

(1) 多朗读、多背诵、多复述, 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式之一, 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高三学生, 若不多朗读、多背诵, 基础的词汇也就逐渐地被遗忘, 导致单词拼写中一些简单的单词也出现失误。 (2) 听、说、读、写、译统筹兼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以阅读为“核心”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 不断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3) 明确考点、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消灭易错点, 提高复习效率。 (4) 多反思、多总结、多归纳、多对比,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融会贯通。

四、熟悉题型特点, 提高应试能力

(1) 听力测试。听前快速浏览试题, 预测其内容。

(2) 语法填空。语境为主, 兼顾语法。灵活运用排除法、还原法、简化句子结构法等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 提高答题效率。

(3) 完形填空。该题型综合考察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 接下来浏览全文, 然后边研读边根据上下文、逻辑、常识、词法知识等进行初步推测, 最后应通读全文, 再从阅读的角度看文章是否通顺、是否合逻辑。在训练中要牢记应试原则:瞻前顾后、上下求索、左顾右盼、首尾一贯。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到:注意重点词组、习语和常用句型的积累和应用;注意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常读、常思、常悟、常总结, 以阅读带动完形填空能力的提高;科学选题, 选好试题, 由浅入深, 语言地道, 文意连贯。在现在的阶段, 最好每天做两篇, 两个月下来, 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4) 阅读理解。高考中该题型题材丰富, 体裁多样, 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 猜测词义或句意, 判断推理,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 文章题目等。在平时备考时, 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多回读;能根据上下文猜词, 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应保持每天不少于2篇短文的阅读量。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 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 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 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在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 带着问题回读文章, 找到相关信息, 把四个选项逐个与原文对照, 认真分析, 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 又能减轻阅读压力, 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5) 书面表达。该题型是让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以特定文体 (书信、便条、请假条、日记、报道、发言稿等) 进行语言输出的主观性试题。在日常训练中, 学生要熟悉各种题材、题型的特点和要求, 背诵常用的词汇、句型、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优美的段落, 多进行仿写、改写和修改, 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做到卷面整洁优美, 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6) 写作方法。审定 (人称、主体时态、格式) 、确定 (主题和结构) 、列点 (简明要点) 、连句 (连词成句, 连句成文) 、美文 (综合运用过渡语的使用、长短句的搭配、倒装、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独立主格、复合句的使用等手段进行美化, 以达到地道、流畅、一气呵成的效果) 、查错 (检查大小写、标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 、快抄 (快速、工整地誊写到试卷上) 。

上一篇:伤口工作总结下一篇:渠道销售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