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精选17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定期召开疫情例会,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2

1 报告病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为管理监测的传染病。 (1) 甲类2种; (2) 乙类25种; (3) 丙类11种。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要实行紧急报告。

2 报告时限

2.1 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城市应于6h内, 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2.2 乙类

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相同。

2.3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于12h内, 农村应于24h内报告, 及时报传染病报卡, 如果出现暴发流行时, 应于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

2.4 丙类

应在24h内报告。

2.5

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时, 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上述事件发生后, 应在12h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监测机构, 医院则报告预防保健科。

3 报告责任与程序

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在医院也就是中西医医务人员在接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病种时限方式报告疫情, 强调是首诊报告制。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 应及时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做好疫情登记备查。医师上门诊则应做门诊日志登记。

3.2 疫情报告的基本要求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最初接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 要求填写项目正确, 住址具体确切, 字迹端正清楚, 签名要端正易认, 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两例报告。除填报告卡外, 还应同时填写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和化验登记, 以防漏报。

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 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信息, 也是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研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3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4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组织领导:设立疫情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质控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每年对上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至少1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三、承担对全院医护人员疫情报告管理内容的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新入院职工、进修医师和实习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

四、做好疫情登记工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的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影像科结果登记。并做好对疫情登记资料的保管工作。

五、做好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工作,诊治传染病的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要及时、完整、准确的填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六、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在报告前,必须进行卡片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的检查;对每天收集、报告、订正、删除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须做好工作记录,每月进行汇总统计备案。

七、各科室兼职疫情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每月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八、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必须每日查看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发现未报的传染病,及时催报。同时对疫情数据(按月导出)和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进行整理归档。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重点科室有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普外科、检验科、放射科。

二、各科室发现法定传染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告医生实行首诊负责报告制。医生要做好病人的交接班工作不得有漏报现象。

三、报告范围甲、乙、丙类和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甲类鼠疫、霍乱(2种)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乙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性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需要网络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有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

四、传染病的诊断与登记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并进行详细的门诊日志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出入院登记本等登记。

五、报告时限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等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对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

六、疫情报告接收科室本医院预防保健科遇到紧急传染病疫情时同时报告医院医务科或办公室。

七、报告方式利用电话方式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卡片要填写全面、完整、字迹清楚、地址详细、内容准确不得涂改、不得缺、漏项。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紧急疫情时可先口头报告以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八、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疫情管理工作。

九、建立疫情自查制度。每周一次小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报告医务科并进行月通报并与绩效挂钩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被检科室应及时进行整改。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6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成立疫情报告领导小组,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各班班主任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2小时内向属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一)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二)当学校(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三)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由学校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续发病例。

四、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责任。

五、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六、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或诊断病例时,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立即采取投药或预防接种等应急措施,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八、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九、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岱山县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岱山县统计局。对乙、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乙类传染病发病按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淋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和肝炎未分型;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和麻疹;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乙脑。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2 统计方法

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及发病趋势

2009-2013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4 842例,年报告发病率在370.58/10万~693.50/10万之间,总发病率为509.05/10万。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共11种3 047例,总发病率为320.34/10万;报告死亡2例,总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0.07%。报告丙类传染病共7种1 795例,总发病率为188.71/10万。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可以认为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不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乙丙类传染病合并发病率有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线性趋势。见表1。

2.2 传染病发病位次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淋病、肺结核和丙肝,共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55%。居丙类传染病前3位的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共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87%。

表1 岱山县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2.3 乙类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报告梅毒、乙肝、淋病、丙肝和艾滋病共2 55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83.98%,总发病率为268.51/10万。病例以梅毒、乙肝和淋病为主,梅毒(1 245例)占48.65%,乙肝(897例)占35.05%,淋病(334例)占13.05%;其次为丙肝(80例)、艾滋病(3例)。报告死亡1例,为艾滋病。见表2。

2.3.2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麻疹和猩红热共368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2.08%,总发病率38.65/10万。病例以肺结核(325例)为主,占88.32%;其次为甲型H1N1流感(31例)、麻疹(6例)和猩红热(6例)。报告死亡1例,为甲型H1N1流感。见表2。

2.3.3肠道传染病

报告痢疾、肝炎未分型、伤寒副伤寒和戊肝及甲肝共11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91%,总发病率为12.49/10万。报告以肝炎未分型、痢疾为主,肝炎未分型(65例)占54.62%,痢疾(39例)占32.77%;其次为伤寒副伤寒9例、戊肝4例和甲肝2例。见表2。

2.3.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仅2009年报告乙脑发病1例,见表2。

2.4 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发病率及顺位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主要传染病发病及位次情况,见表3。

表2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传染病不同传播途径发病情况

表3 岱山县2009-2013年乙类主要传染病发病及位次情况

3 讨论

2009-2013年岱山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不随时间推移而下降。2011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2011年县疾控中心多次开展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督查,规范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2)加强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强调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报告,提高了传染病报告质量,大大减少了误报卡。(3)认真甄别和删除重复报告卡,避免因不同医院就诊和老病人的重复报告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率虚高。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在5年间一直居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首位,所占比在78.04%~88.58%之间。梅毒、乙肝和淋病已成为影响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升降的主要因素。根据胡国忠等报道[1],淋病、梅毒在1990-1999年间分别居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第4和第8顺位;到2000-2009年,梅毒跃居第2顺位,淋病居第3顺位。此次通过对2009-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梅毒发病率已升至第1顺位,淋病发病率仍居第3顺位。自1993年开展肝炎分型报告以来,岱山县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2009年乙肝总发病率为128.43/10万[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2013年乙肝总发病率为94.12/10万,较前10年有所下降,但仍居发病率第2顺位。自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以来,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得到有效控制,5年来年报告发病率在0/10~1.57/10万之间,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5年间艾滋病报告发病3例,死亡1例,报告HIV感染者17例。艾滋病疫情不容乐观,应把预防和控制性病和艾滋病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对下海渔船民、外来民工等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和管理[3]。

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所占比重最大,2009-2013年肺结核年发病率在28.35/10~29.25/10万之间,总发病率(34.15/10万)较2000-2009年下降5.58%[1],下降不明显,加强对肺结核的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近年麻疹发病较少,5年间仅报告6例,均为成人麻疹,2010年后未发生本地感染麻疹病例,较前5年得到明显控制[4]。肠道传染病中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均呈散发状态。手足口病近年来报告发病较多,是丙类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集中在0~4岁,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手足口病,防止其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国忠,李琼燕,韩仕哲.1956-2009年浙江省岱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疫情监测,2010,25(7):569-571.

[2]徐旭卿,林霞,曾蓓蓓,等.1991-2007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4):263-266.

[3]张卿曹.海岛某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99-300.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8

卫生部公布2006年10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6年10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25886例,死亡714例;与上月比较,发病减少28760例,死亡减少104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淋病,共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05%。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上海单身育龄女性乳腺有毛病

由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显示,上海近九成单身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长期单身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已婚妇女。

调查显示仅22.5%居民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

卫生部发布19项职业卫生新标准

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年第16号通告,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等13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等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新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旧标准同时废止。

港澳台

统计显示内地妇女在香港产子四年增加一倍半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字显示,过去四年,内地妇女在香港产下的婴儿数量增加了一倍半,2001年,内地妇女在港诞生婴儿为7810名,2005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9538名。

香港大学发现抑前列腺癌蛋白有望10年后成新药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分泌一种名为sPDZD2的蛋白,该蛋白能制造更多的抑制肿瘤蛋白p53,保护细胞内的DNA,阻止其突变成为癌细胞。有望在10年后发展为新药。

香港医学界发起“亮眼工程”助内地同胞重见光明

“亮眼工程慈善基金”11月5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并筹得1000万港元启动经费。由香港医学界发起的这项内地扶贫除盲大行动,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内地贫困偏远地区成立100个眼科扶贫中心。

全香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研究估计,全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有医生称,约15%阳痿患者逾10年才肯求诊,拖延病情。

港科学家钻研男性避孕贴 新品无副作用

据香港媒体报道,国际科学家致力发展男性避孕药科技,现在一名香港科学家发现只要将避孕药注射而不是口服,则在老鼠体内就能如常发挥避孕效果,更可排除副作用,研究有助日后开发男性避孕贴。

香港将展开大型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行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向有需要或高风险的人士提供流感疫苗注射。

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唯一候选人

11月8日,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击败其他4名候选人,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唯一候选人。这是中国第一次推荐人选参加联合国高层机构负责人选举,也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政国际组织,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

国际

全球首例电子视网膜芯片植入手术成功

德国蒂宾根和雷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科学家发现抗抑郁药可引起精子水平大幅下降

由康奈尔医学中心对两名男性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这两名男性接受了抗抑郁药的治疗后他们的精子数目明显下降,当停止使用抗抑郁药,他们的精子数目反弹至正常水平。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大国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3000万人剧增到2.3亿人。其中3/4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正在成为糖尿病大国。

英科学家将尝试干细胞注射疗法治疗心脏病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9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2、()岁以下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A、10 B、14 C、18

3、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4、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肺结核属于()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6、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处理办法是:()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C、依照刑法处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传染病分几类:()

A、2 B、3 C、4 D、5

8、细菌性痢疾属()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种

A、35 B、39 C、37 D、40

1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 D、消毒、隔离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40分)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3、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4、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5、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6、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7、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0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相关部门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

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二)卫生行政部门

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4、负责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为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负责对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和托幼机构,并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四)学校和托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见附表)上。

1、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龙胜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E x c e l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类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11年龙胜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792例,年发病率511.33/10万,发病率与2010年相比下降21.48%;死亡3种8例,死亡率为5.17/10万,死亡率较2010年上升79.72%,病死率为1.01%,病死率较2010年上升138.01%。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483例,发病率为311.83/10万,占总发病数的60.98%,与2010年相比上升21.64%,死亡8例,病死率1.66%;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309例,发病率为199.50/10万,占总发病数的39.02%,与2010年相比下降52.58%。发病病例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梅毒(181例)、手足口病(180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66例)、流行性腮腺炎(55例),共计628例,占发病总数79.29%,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最高是7月,最低是12月,主要集中在4~7月,占发病总数的46.59%(369/792),主要与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增多有关,见图1。2.2.2地区分布全县10乡(镇)均有传染病发生,发病前3位依次为龙胜镇、平等乡和乐江乡,3个乡(镇)占发病总数49.87%,龙胜镇为县城所在地,人员流动频繁,辖区人口密度大。

2.2.3 人群分布

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乙类传染病发病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07%(266/483),主要与梅毒、乙肝、淋病、肺结核和艾滋病的发病影响有关。丙类传染病发病以0~、5~岁年龄组为主,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 6.0 2%(2 0 4/3 0 9),主要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有关,见表2。男女性别比为1.5 3:1。职业分布于1 5种职业中,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 7.6 0%、2 6.3 9%、6.3 1%,见表2。

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4种3 7 6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4 7.4 7%,年发病率为2 4 2.7 5/1 0万;死亡6例(艾滋病),死亡率3.87/1 0万,病死率为1.6 0%。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各类传染病首位,见表3。发病率较2 0 1 0年上升2 4.5 9%。发病病种依次为梅毒(1 81例),乙肝(9 8例),淋病(4 3例),艾滋病(2 8例),丙肝(2 6例)。

2.3.2 肠道传染病

共报告发病6种2 7 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3 4.7 2%,年发病率为1 7 7.5 5/1 0万。与2 0 1 0年相比下降5 3.5 5%,见表3。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1 8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 3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 9例),病毒性肝炎(2 2例:甲肝7例、戊肝1 4例、未分型1例);伤寒+副伤寒(7例),痢疾(4例)。

2.3.3 呼吸道传染病

共报告6种1 3 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1 7.5 5%,年发病率为89.7 4/1 0万,死亡1例(肺结核),病死率为1.3 9%。与2 0 1 0年相比下降1 0.2 7%,见表3。病种依次为肺结核(6 6例),麻疹(5例),甲型H 1 N 1流感(1例),流行性腮腺炎(5 5例),风疹(1 1例),流行性感冒(1例)。

2.3.4 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

共报告2种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0.2 5%,年发病率为1.2 9/1 0万;死亡1例(狂犬病),病死率为5 0.0 0%。与2 0 1 0年相比新增2例,见表3。病种为狂犬病1例,乙脑1例。

2.4 主要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全部传染病中,梅毒发病数居首位,由2 0 1 0年的第3位上升至首位;手足口病发病数居第2位,由2 0 1 0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由2 0 1 0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3位、肺结核发病数由2 0 1 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4位;加上流行性腮腺炎,5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7 9.2 9%(6 2 8/7 9 2);传染病死亡病例依次为艾滋病6例(占7 5.0 0%)、狂犬病1例(占1 2.5 0%)、肺结核1例(占1 2.5 0%)。

3 讨论

龙胜县2 0 1 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发病率为5 1 1.3 3/1 0万,低于广西2 0 1 1年年报告发病率(80 9.3 6/1 0万),较2 0 1 0年下降了2 4.4 8%,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 3.5 5%,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 0.2 7%。说明该县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传染病防控效果明显。死亡率较2 0 1 0年上升了7 9.7 2%,病死率较2 0 1 0年上升1 3 8.0 1%,提示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数据统计显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位,呈上升趋势,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加强血液及血制品管理,严格消毒防护措施,加强政府层面的领导和协调,落实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宣传、干预、发现和治疗管理等工作力度,有效遏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快速传播的流行。

肠道传染病发病以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 5.4 5%。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自被纳入法定报告、管理以来,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疾病的发现能力增强,2 0 1 1年报告发病率位居第2位,发病数居肠道各种传染病之首,占6 5.5 5%。已成为危害该县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今后儿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发病最多,近年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位居乙类各种传染病前4位波动,2 0 1 1年发病数占呼吸道传染病的首位,占4 7.4 8%(6 6/1 3 9)。结核病高感染率导致高发病率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只有继续推行并完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1]。

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处于较低发病水平。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占第2位。由于城乡饲养犬类多且缺乏有效管理,增加了犬带毒的危险,患者及家长重视不够,群众缺乏防治狂犬病基本知识等,被犬类致伤者未能及时清创伤口、注射人用狂犬疫苗而导致发病。由政府组织公安、卫生、畜牧等相关部门进行综合防治是预防狂犬病最根本的措施[2]。

从死因顺位看,艾滋病死亡人数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病例之首,占7 5.0 0%,且病死率较高2 1.4 3%(6/2 8),表明艾滋病依然是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重点传染病,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应该继续高度重视,把控制艾滋病与性病结合起来应是当务之急[3]。梅毒、肺结核等古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手足口病、艾滋病等新发传染病出现,防治策略应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为重点,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2011年龙胜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792例,年发病率为511.33/10万,死亡8例,年死亡率为5.17/10万,病死率为1.01%。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多,共报告发病4种376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4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发病6种27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34.72%;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6种139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17.55%;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最少,共报告2种2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0.25%。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梅毒、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共计628例,占发病总数79.29%。结论 龙胜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与监测。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监测

参考文献

[1]邓学辉,滕建军,龚锡文,等.湘西自治州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15年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061-1064.

[2]吴登科,瞿宾雁,黄会,等.2005~2007年湘西自治州狂犬病疫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0):906-907.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2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对我院传染病进行有效的监测,规范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杜绝传染病漏报、迟报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按照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此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通过化验、放射等检查方式,对于30%门诊就诊病人及70%住院病人进行传染病筛查。

二、医院在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肠道门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调查采样、麻疹调查采样、AFP等监测工作。

三、相关科室要严格遵守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按甲类(包括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及重点监测传染病24小时进行上报。

四、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首诊负责制,对诊断的传染病在规定的时限内采用医院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方式向公共卫生科上报传染病,并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卡说明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各临床科室要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对科室报告的传染病进行登记,并由科室主任审核签字。登记时不能缺项,字迹清晰,按年装订成册。

六、门诊医生在就诊病人时,要认真登记门诊日志,传染病病例应用红笔进行标注;住院医生要认真登记出入院登记本。

七、放射科要及时填写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单,由公共卫生科每日收取,认真核对后录入电脑,在全院共享;公共卫生科每日在LIS系统内导出检验科传染病阳性结果,整理汇总后在全院共享。

八、疫情报告员对医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认真审核后,要严格按照报告时限,及时录入国家疫情报告系统。

九、公共卫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查,在每月汇总分析后,以简报形式将传染病报告情况公布全院。

十、各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漏报、迟报、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3

训考试题

姓名: 工作单位 :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 B.控制 C.治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3.手足口病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5.医疗机构上报麻疹病例时,病例分类应选择()病例。A.实验室确诊 B.临床确诊 C.疑似

6、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乙、丙类传染病诊断后()小时内进行网报,提高传染病网报及时率。

A.6小时内 B.12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8小时内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 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应于()小时内网报。

2、手足口病属于()类传染病,只上报()诊断和()确诊病例

3、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

4、根据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及行政区划三项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级别:()()()()。

5、病例职业为()、()、()、()、()、()、()、()、()、()、()的应填报其所在“工作单位”的全称。

6、传染病登记本和报告卡要求保存()年。

三、是非题(每题4分,共20分)

1、甲型H1N1流感属于甲类传染病。()

2、手足口病不能报疑似病例。()3、14岁以上病例的职业可以填报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

4、乙肝病原携带者也可以网报。()5、15岁以下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

四、简答题(15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深圳市坪山新区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坪山新区2012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2年坪山新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6种3139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003.52/10万,发病数较2011年同期上升16.9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0种519例,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下降了20.03%,报告2例死亡病例(艾滋病和狂犬病各1例);丙类传染病共报告6种2620例,发病率为837.59/10万,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上升了29.06%。

2.2 传染病发病位次

乙类传染病报告居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病185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10.78%),梅毒138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27.12%),淋病108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5.10%),病毒性肝炎36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减少84.81%),HIV感染22例(发病数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33.33%)。丙类传染病报告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1 857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78.05%)、其他感染性腹泻484例(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45.32%)、流行性腮腺炎263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26.3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8例(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0.35%)和风疹4例(比2011年同期上升了0.54%),见表1。

2.3 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艾滋病。

坪山新区2012年累积共报告现住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22例,其中艾滋病2例。2012年度坪山人民医院发现2例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22例现住址在坪山新区的报告HIV病例中,男性20例,占全部病例的90.9%;女性2例,占9.1%。22例报告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40岁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8.75%。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中同性传播13例,占59.1%;异性传播7例,占31.8%;注射毒品史传播2例,占9.1%。

2.3.2 性病。

2012年性传播疾病互有升降,其中梅毒138例,发病率较2011年同期上升了27.12%,淋病108例,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5.10%,尖锐湿疣下降了17.14%,生殖器疱疹下降了14.29%,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下降了3.16%。

2.3.3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的病种为肺结核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其中,肺结核病发病率最高,共报告发病185例,发病率为59.14/10万。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2011年有所上升。

3 讨论

3.1 传染病发病趋势

2012年度深圳市坪山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2012年该区全面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及时性,使该系统更为灵敏地反映当地传染病发病的真实情况,以及最近10年SARS、甲流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过后,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上报意识增强有关。同时,随着坪山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共场所范围的不断扩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该区,对本地区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1]。

从新区成立以来,历经了大运会,城市面貌迅速改变,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坪山新区积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发展并完善了医疗预防保健网,建立疾病监测系统。从疫情统计上仍可看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等常见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我区仍有较高的发病水平,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发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年手足口病正式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随着报告意识的增强,手足口病发病率近两年快速上升,2012年共报告发病1 857例。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主要危害低龄婴幼儿,感染疫情不容忽视,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脚。

3.2 重点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

从疫情资料分析,我区仍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同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目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提示我区艾滋病流行情况已逐渐进入早期感染个案的发病高峰期。本年度完成了18例辖区内新发报告病例的首次随访,存活的HIV/AIDS病例中的CD4检测率为90.00%。积极开展了辖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辖区的现有2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能为人群提供艾滋病相关服务机构或组织信息等相关转介服务。辖区内还积极开展了对暗娼、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的咨询检测工作。同时我区对孕产妇实行HIV和梅毒免费筛查,对HIV阳性孕妇和新生儿免费给予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标准化控制措施。2012年我区孕产妇HIV和梅毒检测率为98.4%,检出阳性孕产妇2例,2例HIV阳性孕产妇的配偶检测HIV均为阳性。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于2012年在我区开展,作为一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精细化、规范化。预防是控制艾滋病的最重要策略,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同时强化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

3.3 传染病防治工作

目前,坪山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是肺结核病和肝炎、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等血源和性传播疾病。由于有利于传染病发生、发展的社会性、自然性等方面的因素依然存在,加上人口流动大,使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旧的传染病发病尚未有效控制,新的传染病如禽流感、甲流正向人们袭来。我区虽然有部分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可能与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传染病增加的速度有关,并且肺结核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都有明显的上升。从现阶段传染病的发病趋势看,在巩固原有法定传染病防治成果的同时,应重视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传染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和传染性强等特点,控制传染病的首要措施之一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疫情信息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迟报、漏报,做好信息系统升级准备工作。(2)加强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到应对迅速,处置科学,防控严密。(3)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及以乙脑、疟疾为重点虫媒生物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霍乱、疟疾的监测,严防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4)会同教育等行政部门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5)加强对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力争开展致病菌监测,有效防止和控制院内感染。(6)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7)加强疾控部门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3,4]。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坪山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的分析,为今后坪山新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的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深圳市坪山新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6种3 139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 003.52/10万,发病数较2011年同期上升了16.9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0种519例,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下降了20.03%;丙类传染病共报告6种2 620例,发病率为837.59/10万,较2011年同期发病数上升了29.06%。报告的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梅毒和淋病。最近两年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显著上升。结论 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监测及报告管理,降低传染病漏报,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分析,发病率,深圳市

参考文献

[1]曹海兰.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48-149.

[2]赵黎芳,谈逸云,倪政,等.上海市闵行区2004—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6):3157-3158.

[3]王慧,杨晓娟,陈芬.玉溪市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19(8):229-230.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5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天津市要求报告其他传染病水痘。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每半年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登记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要与网上录入相一致。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6

王卜庄镇第三中心幼儿园

2012年9月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了幼儿、职工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全园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定期组织教师、家长认真学习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及相 关知识。

二、各岗人员各负其责,把住三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三、幼儿园保健医和班主任必须坚持晨、午检制度。每天早晨7:40―⒏10;下午1:20---1:50由保健医、值班人员、班主任检查园内幼儿身体状况及活动室、睡眠室环境卫生、幼儿个人卫生状况。

1、若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他人接触。

2、将疑似病人的情况报告学校分管领导。

3、将疑似病人立即隔离。

4、通知其幼儿家长,送疑似病人诊医;同时追踪诊断结果。

5、若疑似病人超3人要报告防疫部门、区教育局。

6、对疑似病人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并对疑似病人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7、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幼儿园秩序。

8、做好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坚持定期消毒。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17

1 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1 建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使传染病防治管理产生质的飞跃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使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一改传统按月逐级报告传染病统计数据管理模式, 创新了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模式, 从而解决了疫情的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及突发事件预警、监测结果自动预警预报、监测数据空间分布与问题分析以及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实现了按日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和重大疾病的个案管理, 形成日、周、月、季、年疫情分析工作规范, 为传染病疫情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是新野县公共卫生部门信息管理的重大改革。建立网络直报后, 我县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之前提高了30%, 传染病疫情由医疗机构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10倍,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现、监测能力, 提高了疾控中心对传染病的控制工作水平和预测预警能力。

1.2 不断拓展监测内容和扩大网络覆盖面

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 新野县组织开发了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多个专病、单病种传染病疫情监测应用系统, 以保证疫情报告信息采集管理的完整性, 使监测内容不断拓展, 为单病种病例信息个案和疫情报告个案的管理、传染病疫情信息与流行病学的调查信息及实验室检验信息的统一管理奠定基础保障。此外, 新野县疾控中心也顺利完成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 建立儿童免疫服务电子档案, 进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分级管理, 可全面进行接种信息动态统计、监测和分析, 并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资料的异地信息共享等。2010年, 新野县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 免疫“四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了200/10万以下。

1.3 建立健全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

通过信息网络对本地区暴发疫情信息及处理情况的及时公布,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以增强社会群体预防疾病的意识, 尊重社会公众对传染病等发病情况知情权的要求, 争取政府、社会的支持, 并对促进传染病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管理模式

近年来, 新野县疾控中心不断强化信息网络软硬间建设, 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规范重点疾病监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做好免疫规划以及地方病监测等相关信息报告等;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调查, 全面掌握当地基本情况,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出重要依据;加强与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合作, 关注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传染病疫情动向, 及时了解媒体网络关于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道;设立客服热线, 接受社会公众对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投诉和举报, 并无偿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2 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举措

目前, 新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系统发展建设角度来看,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员工对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及信息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尚不足, 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水平不高;网络直报系统建设亟需完善,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有待加强;信息资料缺乏连续性, 大量信息档案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较差等, 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疾控信息管理工作, 巩固原有成绩, 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疾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开展。

2.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感是做好疾控管理工作的前提,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各科室员工认真履行信息管理工作职责, 同时完善信息技术部门计算机装置和技术力量配备, 使各部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投入信息化建设工作, 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畅通。

2.2 加强疫情信息管理, 完善各级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 确立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 规定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审阅网络直报疫情信息再汇总上报, 做好重点疫情的控制处理工作, 并由专人进行本地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动态监视, 及时做好报告信息的审核, 并定期汇总分析疫情及其变化趋势, 然后将分析结果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详细报告。

2.3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疾控中心业务增多和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数量、网络规模扩大, 使信息管理工作加重, 但疫情管理工作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落后现象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建设, 培养集业务和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将计算机操作技术划入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引进人才, 并创设学习环境, 全面提高疾控中心业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和应用技能。

2.4 争取政府加大建设和运行资金投入

新野县疾控中心是当地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由政府统一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并纳入工作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 由于这些资金十分有限, 所以应根据地方需求水准和建设能力、条件, 因地制宜, 制定出适宜本地区、本部门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确保其规划建设步调与政府整体方案保持一致, 充分考虑信息系统运行及维护经费, 争取获得较大比例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 并确保资金拨款及时到位, 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书香, 祝捷.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上一篇:重阳节活动策划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下一篇:观看《怦然心动》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