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推荐8篇)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篇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s),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mctor),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SP在发达国家已是通行的做法,标准化病人不但在教学与评估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已经在医师执照考试、各类临床技能考试中使用。SP在国内起步相对晚,瓶颈之一就是SP的训练。下面我们来说一下SP在其工作中的基本原则:

1.表演忠实于案例:SP有责任了解他所演出的个案,且依照训练时的指示来表演。除非训练教师另有指示,绝对不可自行更改、删除或增加症状或者社会经历,有时小细节就是大关键。若对个案内容有疑问,应该请教带教老师。

2.回馈适当:标准化病人有责任提供有用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回馈,对于学生无法进行的事项,不要给予负面回馈,也不要挑小毛病。

3.保持中立:对于SP,其地位应该是一种“教育工具”,并且也是练习者和学习者的同伴。SP的工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判断性的语句,无论其所说的话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这是确保SP的工作效果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也是SP应具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培训合格的SP是应用SP的前提条件,中医SP的培训同样如此。在我们中医内科学中,对中医SP培训内容包括:

1.病史:要求SP牢记并正确表述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病种病史。

2.体查:向SP演示望诊、闻诊和切诊手法要点及注意事项,要求能恰如其分地、逼真地演示出各项阳性体征。

3.表演技巧:要求SP在提供病史和配合体查时加入真实病人常见的情绪表情。开展SP教学的优点

1.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现状

近年来学校扩招,学生到临床见习人数增多给临床造成巨大压力,同时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学生缺乏必要的配合。采用SP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解决了病源不足、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

2.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口前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评估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薄弱,医学生缺乏强有力的技能训练手段,更缺乏明确、客观的评估指标。传统的考试,很难全面、正确判断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客观上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SP的应用有助于对四诊技能更准确的掌握,特别是问诊能力的提高,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行为

良好的职业态度不仅需要学习丰富的知识,而且应在实践中磨练。SP作为形象逼真的病人,能从心理、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而医学生在充当医生角色时,可独立、综合分析四诊所得,去伪存其、鉴别诊断,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均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观

SP教学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直接与SP接触,需要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因此,可活跃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P的局限性 SP毕竟不是真病人,不能逼真地模拟所有体征,特别是舌象、脉象。教学大纲除要求掌握正常舌象和脉象外,还要求掌握常见病理舌象和脉象的特征,具有辨识这些舌象及脉象的能力,而SP是正常人,脉象和舌象都不可能具有这些特征。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篇2

关键词:医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方案

标准化病人 (Sstandardized Patients, SP) 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 是指非医技工作人员经过培训能逼真、恒定地模仿病人的情况, 在临床教学中扮演病人、评估者和教师等多重角色。SP于1963年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创立并逐渐推广和应用[1]。SP在发达国家的培训已经成熟、规范且商业化, 并广泛应用到OSCE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 和职业培训。为节约SP培训的费用, 美国部分研究所扩大了SP的招聘范围, 1990年Harnis和Escovitz教授均报道了用高年级医学生作为SSP (学生标准化病人) 并用于医学教学及考核的效果[2]。结果表明, 应用SSP不但能够减少培训费用, 而且能够缩短培训时间。随着OSCE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SSP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研究方向之一, 而我国SSP的培训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针对SSP需求量大、SSP招聘困难和缺乏经费的现状, 建立客观有效、经济适用的SSP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尤为迫切。本研究重点调研护理本科生和护理专家对SSP的满意度和支持程度, 为SSP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以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为招募对象, 要求其如实填写标准化病人申请表, 并由招募教师对招募对象进行筛选, 内容包括外在形象、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责任心及有无不良生活习惯等。选取30名高年级医学生 (男生19名, 女生11名, 年龄20~22岁) 参加本次SSP培训, 最终筛选18名合格SSP (男生11名, 女生7名, 年龄20~22岁)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编写SSP剧本

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 以护理本科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编写大纲, 同时参考多伦多Wilson教育研究中心的“SP剧本编写指南”[3],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诊断学教师和护理专家 (由副主任护师及以上的护理人员担任) 共同完成剧本的编写。剧本明确规范了SSP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 并将问诊思路和临床思维渗透到SSP剧本中[4]。

2.2 SSP的培训

2.2.1 SSP培训的内容

主要包括:SSP基本要求和规范培训;问诊、体格检查培训;专科病人培训;SSP作为评估者的培训;SSP作为指导者的培训。

2.2.2 SSP培训的方法

前期是SSP概念、基本要求、沟通技巧、表演及模仿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训。中期针对剧本进行分组培训, 通过教师讲解病例、模拟演示、观看视频和共同讨论, 重点培训各专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让SSP能够熟记病人的病例资料、体格检查的项目和手法, 能逼真模仿出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同时能够准确配合查体。在培训过程中安排SSP观摩真实病人的具体表现, 让SSP对病人有感性的认识。在SSP掌握培训内容后进行表演训练, 教师和SSP共同点评讨论, 目的是让SSP的表演更加真实客观和同质化。后期是评估及指导的培训, 讲解评估标准和有效反馈技巧并保持同质化, 以保证客观地评估每一位参加OSCE的学生。本次SSP培训用时12学时 (1学时为1小时) 。

2.3 SSP的考核

为达到SSP的标准化及有效的质量控制, 由护理专家组成SSP考核小组, 对完成培训的SSP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表演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于护理本科生的OSCE。对参加OSCE的护理专家和护理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护理专家和护理本科生对SSP工作的反馈

通过对23名护理专家和107名护理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可知, 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测试学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82.6%的护理专家和84.1%的测试学生对SSP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1.3%的测试学生对SSP的应变能力评价为满意;69.6%的护理专家和72.9%的测试学生对SSP的评估及指导能力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测试学生对SSP表演的一致性评价为满意, 见表1。

3.2 SSP对本工作感受的反馈

17名学生 (94.4%) 认为担任SSP有助于理解病人的感受和培养医疗工作中的爱伤观念[5];16名学生 (88.9%) 认为SSP经历有助于提升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15名学生 (83.3%) 认为担任SSP有助于提高问诊和查体的能力;18名学生 (100.0%) 认为担任SSP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有机会还愿意参与SSP工作, 见表2。

3.3 影响学生继续担任SSP意愿的因素

调查显示, 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继续选择担任SSP的重要因素 (P<0.05) ;学习和休息时间被培训及教学活动占用、小组其余成员的积极性对学生继续担任SSP的影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4 讨论

4.1 SSP的优势

培训高年级医学生担任SSP可以明显缩短SSP培训周期和减少培训经费, 进而增强培训效果。SP的培训需要40学时左右[6], 历时2个月, 而SSP的培训课时平均在10课时左右[7]。本次SSP培训用时12学时, 这是职业SP培训无法达到的, 主要原因是医学基础知识培训在职业SP培训中耗费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经费, 而本次SSP培训的对象是高年级医学生, 他们有较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 因而减少了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另外Alistair等[8]关于“随着SP学历的增高SP的培训周期呈缩短趋势”的说法也在本研究中得以验证。SSP较高且相近的学历优势让SP基本素质培训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 同时SSP的专业优势也有助于SSP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更专业的评价、指导和反馈。

4.2 SSP的缺陷

尽管SSP在培训和应用方面有许多优点, 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原因是高年级医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和考研, 培训合格的SSP通常只能担任1~2年[9], 因而需要每年进行SSP培训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为了保证SSP的表演和反馈同质化, 对SSP的培训要求将更高, 需不断完善优化培训剧本和培训流程, 实现SSP培训的标准化, 在缩短培训周期的同时保证培训结果的同质化。

SSP的培训、考核评价及管理在国内临床护理教育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 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教学的SSP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和亟须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将SSP的培训和教学需要结合在一起, 参考护理本科生教学目标和高年级医学生的优势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 运用SSP的标准化培训、考核、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成功将高年级医学生培训为符合OSCE要求的SSP。并且将培训合格的SSP应用到护理本科生的OSCE中, SSP表演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护理专家及护理本科生的认可和支持。本研究对SSP培训教师、剧本编写、SSP招募、培训、考核及管理6个环节制订了明确的规范和执行标准, 建立了SSP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 使SSP培训和质量控制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为SSP广泛应用到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Si nger P A, Cohen R, Robb A, et al.The Ethic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J].Journal of C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993 (8) :23-28.

[2]于跃, 杨善兵, 王志农.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8) :92-93.

[3]王以朋, 管远志.北京协和医院标准化病人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方亦斌, 洪波, 李强, 等.医学生作为外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88-89.

[5]朱庆华, 赵要松, 孙霞, 等.脑卒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使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5) :97-98.

[6]刘威, 陈游, 苗雄鹰, 等.急腹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 :10-11.

[7]李强, 方亦斌, 王志农, 等.医学生扮演SP的OSCE在研究生中期考核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 :76-79.

[8]Alistair M S, Malcolm R L, Zosia H M.Factor analysis can be a useful stantard setting tool in a high stakes OSCE assessment[J].blackw ell Publishing Ltd Mdeical Educatino, 2004 (38) :825-831.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篇3

【摘 要】对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标准化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标准化病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对如何深化标准化病人应用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健康评估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38-0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亦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是指在对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进过标准化的系统培训,使之能逼真地复制患者的真实临床情况,从而在临床教学中充当患者扮演者、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等多重角色的人。SP的教学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其有效解决了由于医学院校扩招对临床病例需求增加及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实习、见习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导致的可应用于教学的临床案例不足之间的矛盾,而逐渐应用于诊断学等医学、护理课程的教学中。我院于2007年开始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评估教学中使用SP进行健康史采集训练的教学,大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持欢迎的态度,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SP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在护理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拓展SP教学在课堂教学及考核中的应用

钟玉杰等对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我国分析SP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虽然SP教学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理论研究上,用于实践教学,特别是在护理领域并不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长期以来护理科研水平比较薄弱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长期以来护理教育工作者认为,SP经过培训后,其虽能表现患者的病史、症状,但不能直接接受临床护理有关。既往的实践也证明,SP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上亦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在当前社会对医疗服务要求日益增加的环境下,尤其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护士的角色将出现巨大的变化。患者对护士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一针见血”的娴熟操作技能及热情微笑服务这么简单,临床上要求护士应具有很强的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及交流的能力已经与技术能力并列为新时代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

在以往的SP教学中,可以明显看到SP教学对于提高护士的评估病史能力、沟通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护理教育者应该积极进行思考,精心组织教学,使得SP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SP教学除了在病史采集上应用,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在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当中。比如,在健康评估症状学部分的课程中,教学设计可以将某个症状(如疼痛)进行SP的剧本设计,将各种疼痛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肝炎、消化性溃疡的疾病发作情景对SP进行培训。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在集中自学疼痛的相关知识之后,对SP进行病史询问,SP根据剧本设计向学生展示不同疾病的病史特点,再由小组讨论进行评判,然后通过代表在全班进行病史及分析汇报,教师点评、总结等方式,最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具有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知识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训练自己评估病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逐渐养成评判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除此之外,SP还可以应用于学习结束时对学生沟通能力、评估能力及对症状、疾病相关知识的综合素质考核。

二、拓展SP扮演者的人员构成,确保SP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国外学者认为,SP的扮演者应当是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即职业SP,从而尽可能避免SP在教学中可能对学生展现误导的信息。但基于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国内职业SP的应用较少,大多以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应用为主。而简易标准化病人的形式主要有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 ,TSP)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TSP的扮演者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本专业教师或临床护士担任,她们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对不同的病案熟悉、不需要另外投入资金及特别专门的培训的特点。我院在病例讨论课程也采用了TSP的模式,TSP在教学中可以及时了解到教学及学生存在的不足而及时调整,具有一定的优势及可行性。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使得专业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形象根深蒂固,学生养成了等着听老师讲的习惯,影响了学生在SP问诊时的质疑精神及开放性思维,而质疑、寻找真相及开放思想是评判性思维能力里面非常重要的维度指标。能力的形成首先在于习惯的养成,单纯的TSP应用对评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并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笔者认为,TSP应用于期末综合素质的考核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收益。

SSP是指SP的来源是学习过一定的医学知识的,经过由教师设计的剧本进行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的本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具有学生担任SP的积极性高、人员结构简单易于管理的特点。本院自2007年以来SP教学主要采取这种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SSP的应用,其具有由于SP与学生属同龄人,学生与SP的沟通比较顺畅,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而SSP在学生心目中并不具有权威性,使得学生更敢于质疑,从而更利于寻找真相、开放性思想等习惯的养成等特点。而不足之处就是由于SSP本身的专业知识及对知识认识的成熟度存在缺陷,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暗示,以及存在由于学生本身思维不够成熟而导致了回答问题容易简单化及过于直白等缺陷。另外,由于高职学生学制比较短,在校时间仅仅是两年,二年级学生学习任务也非常繁重,课程安排容易产生冲突,而经过培训后也只能在一届学生中应用,流动性大而导致SSP的稳定性不足及本身素质不能得到持续性发展也局限了SSP的应用。

离退休,尤其是新近退休的非医学专业教师可以成为SP扮演者的一个优质的来源。首先,新近退休的教师精力、时间相对充沛,而长期的教学工作使得他们对教学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及热情,对学生及教学的热爱使得他们也非常乐于再次参与到教学中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人生阅历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领会培训剧本,从而能更好地展示症状、疾病发生发展的本真及复杂性。而其非医学专业的背景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权威讲述的期待,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提高。而且,SP扮演者具有学生父辈甚至祖辈的年龄背景,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工作对象细致的工作态度及人文关怀的精神。此外,新近退休的SP扮演者经过培训后,可以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长期教学也使得他们具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的习惯,而后期的培训、参加教学组的集体备课能够不断提高自身SP扮演素质,从而使得SP不仅仅能担任患者扮演者的角色,而亦可成为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的角色。由他们担任SP的扮演者,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有利于评价、考核的重点从注重结果评价转为注重过程评价,从而为进一步拓展SP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增强知识体验的过程

医学教育提倡的是思辨能力与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SP教学可以在剧本设计的时候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在碰到相应的问题的时候,运用教师设置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同伴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如果只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得到的只是知识,只有通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形成自身对知识的感受并不断修正自身的感受,才可能让学生真正具备职业所需的行动能力。德国的职业教育,包括护理职业教育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肯定与认可,其原因之一就是教育一直都是贯彻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发展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而进行。SP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以往“学答”的学习模式向“学问”进行转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及体验是在“问”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在SP问诊中遇到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去寻求解决,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求知欲”“寻找真相”等评判性思维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养成。

四、精心设计SP剧本,注重人文素质培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在SP剧本设计的时候亦应该注意设计一些环节,比如让SP在某个环节表现出一些不适的状况(较长时间的皱眉头、气促、声音嘶哑等),SP在观察到学生的表现,比如学生是否因SP的不舒适而停止追问问题而对患者进行关怀后,对学生提出表扬或提醒,从而从细节上不断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让学生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逐渐形成一个自觉的职业行动习惯及职业行动能力。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状况”去引发学生进行如何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的讨论,扮演SP的离退休教师可以参与讨论,运用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知识,对同学们进行引导,真正做到将“育人”融合在教学当中。

总之,SP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力度及政策支持,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思考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使之能更好、更深入地应用于护理教育中,从而提升护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钟玉杰,王敏,李勤. 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9(3)

【课题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92)

【作者简介】刘春斌,男,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内科学及内科护理学教育。王立民,男,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诊断学及内科护理学教育。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篇4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口腔颌面外科学;PBL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11-01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仅作为评判和打分者,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具体病例的进行讨论学习,完成该疾病的学习过程,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是指把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培训成具有典型疾病表现的病人,通过学生对其进行问诊、检查,能准确表现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且能够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2]。该方法已逐步应用在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结合起来。为了使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在实际病例中强化理论知识,我们把标准化病人融入到口腔颌面外科学PBL教学方法中,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探讨其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34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7人。A组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采用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PBL教学。2.方法。选择教学章节为《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3)第八章第三节中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A组采用课堂讲授方式,B组采用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PBL教学法,标准化病人选择经过培训的患有舌静脉畸形的患者,尚未经过治疗。以该患者为基础编写PBL教案,进行PBL教学。最后,在学期末考试中,试题内设计一道与脉管畸形相关的病例分析题,检测学生对该病例的掌握程度。

3.统计学分析。以该题实际得分/该题总分值×100%为成绩,对A、B两组分别作平均成绩间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

二、结果

由表1可见:两组学生病例分析题得分之间存在选助兴差异(P<0.05)。采用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PBL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说明该组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

三、讨论

1.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在本次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中,本研究让患者全程参与学生PBL教学过程,在第一幕和第二幕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SP提问,以获得书面材料当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同时,学生可以亲自对患者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以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同时,加入SP对学生在此步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打分。通过第三幕和第四幕的汇报及讨论,最后得到一个另SP满意的治疗方案。

2.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本研究,发现通过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课堂的沉闷的氛围。另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临床上与患者交流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促进医德教育。在PBL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3.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

政府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 篇5

今年7月21日,北京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37人死亡、190万人受灾、近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媒体的视线都集中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上。其实,早在SARS事件之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就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特别关注的话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完善。而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应急管理却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展的尝试,旨在让应急管理更加有序、高效,究竟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当中。在众多的宣传教育方式中,培训效果往往较好,笔者将从培训开始探究把标准化理念引入到应急管理的策略方法。

标准化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 :

简而言之,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这种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就是标准。标准化的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好效果。

最初的标准化由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机器大生产推动。产业革命在技术上的突破,使成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以体力为主的手工业生产,由此产生了对产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可见,标准化的初衷是为了技术的统一,以达到提高质量、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对象是工业产品。

管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也产生了对标准化的需求。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标准化迈入科学管理领域。标准化的引入使协调各方

利益关系、调动个体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工安全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标准相继出现,推动了标准化涉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政府管理的目标、范围和对象都比较复杂,但随着标准化领域的不断拓展,政府管理的标准化也成为目前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标准化的推广,必然选择需求最强烈的分支领域作为突破口,而应急管理就具备这样的特征。应急管理是指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危害,通过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相关控制和处理等活动。顾名思义,应急管理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发生突然,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且事件本身的规律难寻。因此,应急管理的目标也与一般政府管理目标宽泛、抽象不同,明确强调目标是为了消除公共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并将危害和损失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还必须克服各应急相关方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的行为。这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来规范,使应急管理急而不乱、危却可控。标准化的理念正迎合了这样的需求,应急管理成了标准化进军政府管理的排头兵。

应急管理标准化的总体思路是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出台应急预案,下级部门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制定出台结合自身情况的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等标准文本,将应急指挥、应急流程、应急力量、装备和信息等要素规范化,并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执行,实现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其中,落实权责分工合作,实现有效管

理是根本目的;管理的对象是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要素;管理的方式则是通过应急预案等标准文本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按照标准文本进行操作,并将标准文本作为检验效果的指标。如在应对台风的应急管理中,各级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指挥部的分工和工作程序,根据蓝黄橙红四级台风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规定信息收集的种类、数量和发布方式、时限等。相关责任单位按照预案要求操作执行,确保预警、处置和善后各个环节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的开展

在探讨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前,首先应当分析清楚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不同于一般公共管理类培训的特点。应急管理要求人们在很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处置,这就要求决策和处置过程必须熟练,清楚知道每个环节应当做的工作。相对应培训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教会学员在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应该怎么做。而标准本身就是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来指导实践的,有了标准,操作就更加有的放矢,应急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更有依据。因此,应急管理和标准化是内在契合的,对培训的要求也是指向统一的:让学习者学会用标准进行应急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也是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不同于以知识授受为核心的一般公共管理类培训的突出特点,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策略都围绕着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展开。

首先,培训目标是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的假设是“学以致用”,期望培训的成果直接运用到工作当中,在这方

面能力培养比知识学习更具优势。一般而言,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从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迁移,迁移效果取决于两种环境的联系程度。而能力本身就是在真实环境或者模拟真实环境中培养和运用的,不需要迁移的中介环节,因此更为高效。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要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局,重在培养学员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根据应急管理的环节充分展开,教会学员如何准备、如何处置应急事件、如何善后处理或灾后重建等,将能力建设贯穿到培训的各个方面。

其次,培训应充分调研受训者的需求。成人培训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并不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而是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评价培训质量的落脚点。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对象是所在部门要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领导干部,要保证培训质量必须要做好针对其需求的调研。从标准化的角度而言,标准化自身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拓展领域的过程,政府部门对标准化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日趋深入,需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因此,以标准化为内容的培训也不是一劳永逸,要紧跟标准化发展前沿,满足标准化应用和推广的需要。从应急管理的角度而言,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当中承担的职责不同,相应的能力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应急办发挥联络枢纽职能,应满足沟通协调能力需求;公安、环保、地震等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则应满足应急处置能力需求。再次,根据应急预案开发的课程是培训的主要内容。解决了为什

么培训、培训谁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应急管理标准化培训是要从事应急管理的领导干部学会运用标准处置突发事件,标准本身自然处于核心位置,培训的内容正是依据标准展开的。简而言之,应急预案就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标准,根据有关的应急预案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课程既要突出应急预案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也要照顾教学研究的需要;既要体现针对性,也要具备案例价值,保证学习的最佳效果。

最后,模拟演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模拟演练更为直观,能极大调动学员的参与、锻炼应急响应能力,被证实是比传统单纯讲授更为有效的办法,能将处于文件层面的预案标准落实到实践当中。如在抗震救灾模拟演练中,首先设置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模拟场景,让学员马上进入危机状态,然后给定地震的灾情、处置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时限,分配给每个学员具体的行政指挥中心人员角色,承担指挥、通信、救援和善后等应急职责。这样,整个培训班次的学员就组成了一个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面对灾情,要在一定情景中运用标准文本进行危机决策与协调。演练的过程与最后的决策成果由教师来评判并讨论。模拟演练的培训方法对学员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既要求学员全员主动参与,更要求学员将标准文本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把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快速应对危机。

总体而言,应急管理标准化的培训充分满足了应急管理和标准化本身的特征、要求,将标准化和操作性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每个环节中。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

标准化培训心得 篇6

4月14日晚上和15日晚上,我们邀请XXX对全体员工开展培训。

XXX就“标准”和“标准化”这两个概念,为全体员工做了详细的阐释,使我们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一切工作有标准,按照标准做工作

XXX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为依托,为我们解释标准的含义。天地万物,皆有相应的标准,太阳早上东升,晚上西沉,周而复始,是为标准;四季变化,春夏秋冬,是为标准;人体的眼、耳、口、鼻、手、心、肝、肺、脾、胃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标准,丝毫不能混淆,人生就是在大自然运行规律中活着,大自然的规律就是标准,大自然的运行就是标准化。标准就如同空气和水的作用一样,人与人的生存离不了标准,企业生存和发展同样离不了标准。是以,我们做工作也是如此,要有标准,并落实标准,按照标准工作,这样,各项工作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出差错。

二、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做起,不要抱怨,从我做起

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每个人群的素质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刁难、委屈;同事之间,有时候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候,我们都会想,如果对方能够改变一下,而往往忽视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所以,我们要先找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哪怕是自己最最容易忽视的习惯,努力去改正它,遇事不抱怨,先改变自己的立场,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许,会发现事情的另一面,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家,一个是单位,两个家整合在一起,就是国家

我们对待自己的家庭时,总是充满热情,责任感十足。可是面对单位的事情,就显得没那么上心。我们一生中,在单位的时间并不比在家的时间少,所以,要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用对家的热情和责任对待自己的工作,像呵护家一样呵护单位,这样,主动性有了,责任心有了,工作自然就干好了。

四、把服务当成施舍,寻求那心中的一丝快乐

整形外科学标准化病人培训初探 篇7

我院整形外科有床位34张, 收治病人的疾病种类较多, 涉及包括体表肿瘤、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烧伤晚期瘢痕、先天性及后天性畸形等整形外科常见疾病。但由于目前临床实习学员较多, 轮转较快, 加之部分患者不愿意配合, 导致临床实习学员无法全面有效地通过病人来进行学习而最终影响实习的效果。这使得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涵盖常见病种的标准化病人库, 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1 整形外科学SP的培训方法

1.1 SP的招募

通过校园网及校内广告发布招募启事, 在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低年级本科学员中选取SP候选人员。通过对一些设定情景进行表演的方式, 筛选出具备一定的表演及模仿能力, 能够较准确地作出病人的相应反应, 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沟通技巧和责任心强的应试者。由于我院同时进行其他专业学科SP库的建立, 因而从筛选出的候选人中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学员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这部分学员的个人资料记录在SP库的资料中, 以备查询。

1.2 SP的专业培训

由于选取的SP是具备一定医学教育背景的学生, 通常已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及物理诊断学的学习。故在此环节上, 前期多采取回顾和复习的方式, 后期则重点在于脚本的讲授及体征表演的规范化培训, 同时进行部分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

基础医学知识回顾。基础医学的回顾内容主要为人体解剖学和诊断学[3]。由于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见于四肢及头面部, 因而在人体解剖学方面主要是复习人体的运动系统 (以四肢为主) 、头面部的解剖、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四肢的脉管系统等等。其目的是使SP更容易理解各类疾病造成的不同体征的原理, 亦有助于理解检查手法。例如, 了解前臂感觉及运动神经支配, 可以更好地模拟前臂神经损伤之后出现的皮肤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 如桡神经主干损伤可能出现“垂腕”的体征;正中神经损伤, 可能出现“猿手”畸形等等。了解不同部位肌腱的走行及分布, 可以更好地模拟手指可能出现的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具体的体征。复习诊断学的目的是使SP在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不同疾病所带来的特定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以及正确的检查方法。其培训方式为, 先讲解各症状的原因及表现, 再以系统为单位讲授各系统中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表演课程的培训。SP对体征的表演是SP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4]。SP在表演时要自然、生动、准确、真实地再现病人所罹患疾病的真实表现, 其表现的真实度以及生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认知程度。同样, 一个错误动作或信息也可能给初学者带来难以磨灭的错误的印象。目前, 国内对SP的表演缺乏系统而且统一的培训, 究其原因, 还是与培训人员的组成、培训成本以及对表现方式认识的统一程度直接相关。选择具有一定医学理论基础的在校学员进行培训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 关于表演的培训我们邀请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其中, 指导学员如何自然有效地进行表达, 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基础训练任务是SP学习表演的几个基本环节, 掌握最基本的表演方法, 投入到病例脚本规定的情境中, 认真感受、认真思考, 尽可能达到表演的真实和自如。同时, SP在角色扮演中还要做到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 细致观察患者的真实疾病形态, 以获得更加真实、有效、准确的表演效果。

专科个案培训。SP的培训根据事先编订的病例脚本进行。目前整形外科已编写完成并经过讨论的脚本有十个, 涉及了整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如:血管瘤、烧伤瘢痕、手外伤、组织缺损、体表肿瘤以及多种先天性畸形。SP脚本的编写由整形外科具有五年以上临床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负责SP培训的教师共同编写。SP扮演者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熟悉脚本, 记忆脚本中的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结果, 按照“有问才答、忠于脚本” [5]的原则实施问诊进行练习, 通过语言、神态、肢体动作表现症状及体征。下面以“颈部烧伤瘢痕”的脚本为例加以解释:患者, 男性, 于两年前因开水烫伤颈部出现颈部瘢痕增生及挛缩, 并逐渐出现颈部后仰受限, 口角歪斜;无慢性系统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滥用药物史;大小便无异常, 近期无体重下降。自述:颈部开水烫伤两年, 颈部运动受限、左侧口角歪斜1年余。查体结果:各生命体征正常, 颈部见烫伤瘢痕, 瘢痕增厚, 颏部贴近胸部, 颏颈角消失, 抬头受限, 瘢痕牵拉出现左侧口角向外下方歪斜。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殊。X线检查:颈椎前倾, 活动范围缩小。SP先根据脚本中的内容熟记病史、症状和辅助检查, 练习时必须特别注意只有当问诊者提问时才给予回答, 不能多答, 以免降低考查难度, 当然必要的时候可设置一些干扰的语言因素, 如模拟比较唠叨的人, 以考验问诊学员控制问诊进程的能力。SP宜采用较慢的语速和交谈的形式作答, 营造宽松的测试环境。体征的表演是SP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真实教学及考核的时候, SP需进行一定的化妆, 比如描绘瘢痕等等, 以增加查体时的真实感。

1.3 整形外科学采用SP教学模式的优势

目前, 通过引入SP进行整形外科学员的临床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克服了病人不合作、典型病例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缺撼, 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此外, SP提高了临床教学及考核水平。由于SP真实地再现了患者患病的情形, 更加有效地协助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SP可以通过体态、动作及体征给学生更为深刻、直观的认识, 也锻炼了学员医患交流的能力。同时, SP还可以作为医学生是否合格的评估者, 通过自己身体的感受来判断其检诊过程是否正确, 这是难以通过笔试来评价的。此外,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经常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医学生很多不知道该如何与患者打交道, 这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无疑会成为一项严重的弊端。通过在SP教学中设置一些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培养及检测学生相关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 存在的一些问题

SP脚本不够完善。目前整形外科的SP脚本有十余个, 虽然已经基本覆盖了本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但是脚本相对简单, 没有设定不同的难度模式, 因而不能满足不同学习或参加考核人员的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扩大SP脚本的覆盖面, 同时, 对于同一疾病应根据考核的需要设不同难度的病例。此外, 也可以在病例中设置一些干扰的障碍, 比如模拟一些异常心态的患者, 如过度关注疾病、恐惧、忧虑、愤怒、敌视、不合作等等, 以调节考核的难度。

SP作为评估者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目前, 我们培训的整形外科学SP担任的多为“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者”, 而对于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培训尚未全面展开, 一方面由于SP本身就是尚未接触临床工作以及教学工作的学生, 要达到评估和考核他人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的相关培训。此外, 我们设想在现在的负责临床教学的教师中挑选志愿者扮演SP, 提高SP的专业水平, 以便充分地发挥SP在评估及考核中的作用。

SP扮演者的流动性大, 培训质量不稳定:选择在校学员作为SP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学员还处于学习的阶段, 有自身的学习任务, 难以保证在临床教学需要的时候优先作为SP。因此, 从根本上还是要逐步发展专业化的SP, 以保证教学与考核的需要, 但这条道路也将是非常的艰难和漫长的。

总而言之, 在临床教学中引入SP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SP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和医疗环境下科学、有效地开展临床教学的必然趋势。将SP教学模式引入到整形外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 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了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典型病例资源不足的矛盾,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改进, 使SP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摘要: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但在整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有限。本文阐述了在整形外科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的优势, 并总结了初步培训整形外科学标准化病人的经验, 从招募、入选标准及训练目标、具体培训方案等方面, 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整形外科学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方法。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整形外科学,培训

参考文献

[1]赵小英, 张爱珍, 张苏展, 等.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4 (5) :22-23.

[2]陈燕, 邵浙新, 胡春燕.要把SP教学更好地落实到临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6) :33.

[3]Gorter S, Rethans J J, Heijdenvd D, et a1.Reproducibility of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using incognitostandardized patients[J].Medical Education, 2002 (36) :827-832.

[4]Carter M B, Wesley G, Larson G M.Didactic lecture venus in-structional standardized patient interaction in the surgical clerk-ship[J].Am J Surg, 2005 (189) :243-248.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篇8

【关键词】内科教学 “标准化病人” 教学

内科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学科,由于其内容多且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者,可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

一、 内科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常用的教具是教材、粉笔、黑板,后来过渡到使用幻灯片、挂图,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对于过去那些主要以高中生或优秀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基础素质,各方面理解能力较强。而如今授课对象完全改变,进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内容难理解,尽管近年来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但相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内科学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二、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

所谓“标准化病人”,又称“专业化模拟病人”,俗称病人模特。这些模特是健康者,经过特殊学习和训练,能“扮演”各种病人,让医学学生检查,并作出诊断的一种教学方式。当前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或实习时,由于病人不配合,实际上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较少,尤其是目前卫生部又出台新规定《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其第十一条中包含如下内容:“ 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在安排和指导临床实践活动之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得到相关患者的同意”。按照这一规定,学生在临床见习或实习时所能开展的最简单的医疗措施“问诊”,都必须要取得病人的同意,因此,在临床实际中病人往往不会让实习生和见习生来给自己看病,进行体格检查。对此,学校要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可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三、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优点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课见习难的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病人身上。通过问诊采集病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对“标准病人”的体格检查,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查体的内容及步骤。经过多次担当“准医师”的角色后,学生会逐渐形成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各项要素,同时还可以纠正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要求学生做到关心、理解病人及保护病人的隐私等,将来到临床一线时就会减少由人为因素所致的医疗纠纷。

四、内科学教学中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具体措施

由于内科学是医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教学难度最大的学科,因此在内科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尤为重要。但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各学校在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采取如下授课措施:每一个授课内容分两次进行,首先是授课老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般是两个学时,让学生对相应的疾病在理论上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由授课老师在班里挑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模拟病人训练,按照教材及临床患者实际发病情况进行训练,直至授课老师认为这些学生的表演已经与实际患者发病状况相差不大时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内容,即“临床实践”。这次课是让全班的同学都来当“准医师”,由这几名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依次到这些“准医师”前就诊,再由这些“准医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最后由“准医师”们写出相应的病案,这样学生就有了与“病人”接触的实践机会,虽然不是真病人,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内科学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 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内科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标准化病人”缺乏。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培训“标准化病人”,而学校的“病人”都是自己临时培训的,老师既要授课又要培训“病人”,这增大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而且“病人”的表演力欠佳,只知死背书本上的内容而忽视病人实际发病情况,往往按书来发病。二是“准医师”们从心理上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病号,因此在问诊或体格检查时不认真对待。在做体格检查时,或多或少双方都有些难为情。三是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时教学硬件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在问诊时同学间的相互干扰,就应把很多间教室分隔起来,而目前学校难以满足。四是每个学生在问诊及体查的时间不一致,因此部分学生等待做“准医师”的时间比较长。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招集专门的“标准化病人”来替代这些由学生担任的角色。而这些“病人”主要以医学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为主 ,由于其已经受过临床医学系统的学习,到学校后再经过简单的病人培训就可以充当“病人”的角色。同时,老师应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学生在担当“准医师”的角色时,就是对其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最佳时期,应对其在当“准医师”角色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不德之处进行严格的批评,让其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最后,学校应借国家对职业教育大会战的机会,争取建一两个标准模拟病房。

上一篇:高考班会开场白下一篇:摘要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