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共11篇)
一:恋爱观
根据调查有八成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淡过恋爱的,从表数据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中,不论男女生,大部分都对恋爱有一定的亲身经历。1.恋爱动机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过恋爱的经历,他们的动机都不尽相同有部的男生和女生的目的学习动力;有男生和女生认为他们恋爱的动机是寻觅毕业后的结婚对象;而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是因为主观原因和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克服寂寞,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是男女大学生的比例都很高。这样的心态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更空虚,也会形成不健康的异性观。在恋爱动机上,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2.恋爱方式
大多数女生选择电视电影中的浪漫爱情和经典文学作品中刻骨铭心的的爱情方式,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比较稳定的爱情方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的文化氛围有较多理想主义的色彩,“一见钟情”正表现了年轻人对生活的意义和本质浪漫主义的思考,是对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的反叛,是符合大学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与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压力相比,校园环境比较轻松,不需要做太多的现实考虑。所以只有少部分男女大学生一点不相信一见钟情,这一观点基本同一。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对浪漫爱情比较憧憬和向往,对稳定的爱情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因为偶像剧和韩剧的洗礼 3.恋爱走向
大部分男女大学生都认为只要双方真心相爱,结婚很正常,但其中女生的比例略比男生要高一点,男生认为恋情不可能走向婚姻,原因是大学生的爱情不成熟的。男女大学生对于恋爱都不是很陌生,大部分人对于恋爱有亲身的体验。在恋爱的动机方面,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有其一致性,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但很多大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打发无聊的岁月,调剂紧张的生活和证明自己的价值。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成为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点。4.择偶观
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开始渐渐发生转变。此前看重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因素有所减弱,对方个性因素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更趋多元化。人们不仅更关注对方的学历、职业等隐性的能转化为物质的潜能,同时也看重住房、收入等显性的经济实力。此外,人们也更加注重个性、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女大学生仍然对恋爱保持非常单纯的心态,有功利目的的很少。只有少数的女生在乎对方的相貌,一小部分女生把经济条件与家庭背景放在择偶第一位。女生选择男朋友的第一标准是人品与修养“人品好”,有的女生在努力寻找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男友。而大多数的男生择偶都看对方相貌的,说明女生大部分不在乎对方的相貌 二:婚姻观
在婚姻价值观里,男女大学生的婚姻观有着相似性,也有着差异性。首先,在相似性: ⑴对于婚姻,男女大学生都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认为在婚姻中,爱情的地位是最重要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但是,并非有了爱情就可以不结婚,婚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符号,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⑵关于物质,男女大学生都认为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也变得越来越实际,像以前那种只要有爱情,什么都不管的观念已经过时,不论男女,大家都很清楚地知道物质对于爱情意味着什么。没有物质的爱情相对于有物质的爱情来说就显得稍有缺憾。
⑶对于家庭,男女大学生都把家当作是一个港湾,希望从中获取爱和温暖。
第二,在差异性: ⑴对于婚姻的期望,大都男大学生认为婚姻幸福的要素是志趣和个性相投,而女大学生则认为门当户对或者一方经济基础雄厚的婚姻更加幸福和稳定。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女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对于物质和稳定的期望更高,所以,她们希望有经济基础作为依托,更能获得一种安全感。
⑵对于家庭的期望,女大学生更倾向从家庭里获取经济依靠,同时,她们希望家庭完整,希望得到孩子。这与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现在在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大学生的心态。
一、一片情, 自由天地, 爱歌飞扬
大胆自由、坦率灸热的爱情。《诗经》中的第一篇《周南·关雎》, 就是有名的一首情歌, 首开“君子淑女之恋”的爱情模式。爱慕之情发自肺腑, 思念之情要好事多磨, 愿望之情为之着想, 因此, 是男子要做君子, 是女子要做淑女。明确告诉人们理想的爱情生活在于不懈追求, 尽管爱情路上充满煎熬与烦恼, 痛苦和折磨, 酸甜与苦辣, 喜乐与哀怒, 但几番风雨, 几番努力, 结果是幸福的、美满的、和谐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合于礼, 成于乐;其“教化”、爱情文化的启蒙作用不言而喻。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河边采荇菜的美丽贤淑的姑娘, 为了她, 竟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但他并没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绪里, 而是想象总有一天娶她, 结为永好, 成为夫妇, 共同过着琴瑟相谐、钟鼓相鸣的和谐欢乐的幸福生活。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大胆的:“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 依据生活的逻辑, 展示情窦初开的男男女女对生命本能的渴望, 比起现代婚恋作品中低俗的肉欲, 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
“凰求凤”式的爱情模式, 令人心醉。《邶风·静女》一诗, 是写情窦初开青年男女的幽会。先写赴约, 后写赠物表示爱情。全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静女”并非文静之女, 而是一个乐观、开朗、美丽的姑娘, 她勇于追求爱情, 大胆向傻小子示爱, 约那个傻小子, 在城楼的某个旮旯角落相见。古往今来, 在爱情一事上, 大多是男子扮演爱情的主动追求者, 女性扮演爱情被动接受者, 而诗中姑娘不仅天真活泼美丽动人, 而且天资聪颖, 懂得主动争取, 佐证了古代婚姻制度形成之初, 爱情还没有被扭曲, 还是比较自由的。爱情不一定是“凤求凰”, 也可以是“凰追凤”。见面时, 傻小子到了约定的老地方, 并不见姑娘的身影, 这下急坏了傻小子, 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姑娘终于露面了, 原来她并不是失约, 而是故意藏起来逗着他玩。将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境写得活灵活现, 没有约束, 没有禁忌, 没有埋怨, 在自由的天地, 挥洒自由的性情。分别时, 又是送彤管, 又是馈荑草, 一语双关, 语外之意是告诉傻小子:赶着我的牛羊, 带着我的嫁妆, 我要嫁给你。怪不得傻小子很得意, 沾沾自喜, 还故意吃惊地表示这草美得出奇, “美人之贻”, 偷着乐呢。
“义无反顾”式的爱情模式, 令人受宠若惊。《齐风·东方之日》中的女主人公艳丽而热烈, 皎洁而恬静, 她对爱情的追求更为大胆热切, 敢于冲破约束, 不顾一切主动走进男子家, 自荐枕席, 投怀送抱, 跟他亲热, 倾诉衷肠, 充满着柔情蜜意, 以至男主人公云里雾里、白日做梦, 神情恍惚, 不相信这是真事, 于是他一遍遍回味, 反复确证, 才接受这个事实, “在我室兮。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 “在我闼兮。在我闼兮, 履我发兮”。在内室、就在床上、就在房内, 她真的把自己交付给了我。大多数人在此种情况下容易忘乎所以, 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喜悦的全过程, 甚至最最不该与人言说的细节都告知别人。竟然不顾“中冓之言, 不可详也。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中冓之言, 不可读也。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诗经·鄘风·墙有茨》) 。语言坦率、感情灸热、行为大胆可见一斑。《召南·摽有梅》直抒胸臆, 写女子急切求嫁, 向求婚男子发出内心的呼声, 时不我待, 青春不再, 梅子下落, 只剩七分、三分了, 亲爱的,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我将“顷筐既之”, 今天我就嫁给你。《野有死麕》直接采用口头语言, 最完整最准确地再现了女子偷情时, 既欢愉急切又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 “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慢点, 别把我腰弄痛了, 轻点, 别把我家长毛的狗叫醒了。
这些爱情诗中的女子“无不出自真情”, 无论在态度上、语言上还是行动上, 都很主动、大胆、自由、坦率、灸热大方, 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妇女的自主、泼辣、率性而为, 以及她们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做勇敢的主动者、追求者。这种大胆自由、坦率灸热的爱情, 也是那个时代的婚俗和社会状况的折射。《周礼·媒氏》:“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传》:“会而行之者, 所以蕃育人民也。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恋爱环境”。过去的经学家, 常常对这些诗篇进行歪曲, 或不承认他们是歌唱自由爱情的作品, 或诬篾为是“淫奔之诗”, 或者即使承认它们为民间爱情诗, 但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内容, 把本来纯真自由的爱情推向“谈虎色变”的禁区, 走向男女不可越雷池半步的绝境, 为维护礼教服务。“男女授受不亲”成为圣洁爱情的禁锢咒, 在这种磐石一样的沉重压力下, 不知多少有情人难成眷属, 导致了无数爱情悲剧的出现。
二、一枝花, 缘定今生, 坚贞不渝
爱情的信物。在《诗经》那个时代, 爱情信物不是金银首饰、珍珠钻石, 一头死鹿 (《野有死麕》) 、一束花 (《郑风·溱洧》) 、一把草 (《邶风·静女》) 、一句甜言蜜语 (《卫风·氓》) , 都可以表达爱意。在《卫风·木瓜》中说得很明白:“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 投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酒。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这篇诗歌描写了男女在约会中邀歌对唱, 表白心迹, 互赠定情物。《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 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 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 杂佩以报之。”《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 贻我握椒”;《郑风·溱洧》:“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这些都是男女互相投赠的诗歌。可见, 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信物的方式, 也是示爱的方式, 不必表白却彼此珍惜, 不需叮咛却彼此守信。
简单的信物, 约定坚贞不渝的爱情, 直到海枯石烂, 也不变心。《王风·大车》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叛逆者, 她所表现出来的对爱的执著和坚贞, 比寻常女子刚烈了许多。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 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 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 “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指天发誓, 一定要相爱的人在一起, 活着如果不同一室, 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 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 感天地, 泣鬼神。《邶风·柏舟》写一位女子如泣如诉、幽怨悲愤的表白,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以委婉却凝重的语言表达了浓烈深挚的感情。《唐风·葛生》哭逝者之独, 哀自身之孤, 不言生前之恩爱, 只言死后之孤苦, 这种孤苦实则源于生前深挚的爱情。《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位纯朴、憨厚的男子, 出其家门, 面对良辰美景, 众多美女, 没有见异思迁, 坦诚地说“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缟衣綦巾, 聊乐我员。出其闉闍, 有女如荼。虽则如荼, 匪我思且。缟衣茹藘, 聊可与娱”, 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令人敬佩。无怪乎朱老夫子赞道:“此诗却是个识道理人做。郑诗虽淫乱, 然此诗却如此好。” (见《朱子语类》) 在一个男子主宰一切的奴隶社会, 这位男子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和情操, 理应受到大声赞美。
将忠贞不渝感情演绎得最缠绵动人的, 是《邶风·击鼓》中的名句———堪称最经典的中国式幸福的终极诠释:“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不是华丽的语言, 没有铺张的修饰, 更无惊世骇俗的举措, 仅需要细水长流的爱情, 在时间中流淌、徜徉, 彼此心贴心、手牵手, 相伴今生, 人生若此, 夫复何求?只此两句就足以震撼每一个人。无论生老病死, 无论贫贱富贵, 无论离合聚散, 一起向前走;不管风雨闪电, 不管雪霜灾难, 不管贫穷饥饿, 一起慢慢变老。自从抓紧你的手那一刻起, 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拥一起变老更浪漫的事呢?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是人生中最有分量的情话。
三、一句话, 仁者说仁, 智者说智
《诗经》也出现对自由婚姻的限制,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是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的一关。《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 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姻须由父母做主, 并经媒人介绍。从《郑风·将仲子》篇就见出父母对于子女的恋爱活动的干涉。以女主人公的口气, 向所爱的人袒露内心的痛苦。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不敢允许情人逾越墙头来相会, 因为既怕父母和兄弟的责骂, 又怕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可见, 得不到父母同意的恋爱是要受到舆论指责的, 是不能公开的。“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妇女所要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家庭的责难, 更多承受的是来自社会的“纲常礼制”的压力。这些束缚实际上暗示着周代妇女在婚恋上的地位开始降低, 诗中深刻揭露了当时礼制、舆论和家长制对爱情的禁锢与迫害。
《鄘风·柏舟》篇写一个少女在婚姻受到母亲干涉时的表白, 也反映当事人的意愿与父母之命的矛盾, 她的意志是坚定的, 宣誓也是勇敢的, “之死矢靡它”, 誓死不从母亲强迫的婚姻, 但她仍不得不伤心地发出“母也, 天只, 不谅人只!”的呼喊声, 可以设想那位母亲如果始终“不谅”这温顺的女儿, 为了捍卫爱情的尊严, 少女最终命运又将如何?《王风·大车》中所写的情形, 可能就会是她的命运结局, “榖则异室, 死则同穴。谓予不信, 有如皎日”。活着不能在一起, 死后也要同穴共枕再续前缘, 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怎样看待“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仁者说仁, 智者说智, 历来众说纷纭。时至今日, 谈婚论嫁,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是一个规矩, 不能一言以蔽之, 一味论其好坏。爱情毕竟有风险, 恋爱还是要理智, “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但理智的父母应尊重子女的选择。这正是《诗经》的教化功能, “思无邪”的思想。
四、一集《诗》, 照耀中国爱情诗的古今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关于爱情的故事, 过去现在未来每天都在发生;关于爱情的文学, 历经沧桑, 却长盛不衰;关于爱情的诗歌, 浩如烟海, 依然令人心醉神迷。中国式的爱情, 体现在中国诗词之中。一声喊,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忠贞刚烈的痴情女指天发誓, 铿锵有力, 直吐真言, 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 激情逼人, 撼人心魄, 成为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忠贞不渝爱情的千古绝唱;一首歌“十年生死两茫茫”, 恩爱夫妻, 撒手永诀, 时间倏忽, 转瞬十年, 年年肠断, 有泪千行, 出语悲苦, 凄婉哀伤, 所谓一字一泪, 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令无数读者为之共鸣, 潸然泪下;一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同样表达对爱情的忠诚不贰, 爱非伊莫属、爱再不另与, 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一首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问懵了天南地北痴男怨女, 望天空, 云雾层层;看身下, 白雪皑皑;想未来, 形单影只, 再无爱侣牵手共度, 情至极处, 相随西行, 生死相许, 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从古至今, 林林总总爱情的声音, 都可以在“五经之首, 文学之源”的《诗经》中找到源头, 可见《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以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诗经》中那些清新可喜, 具有优美情思, 打动读者心弦的“言情之作”, 大多是当事者感情率真大胆的自然流露, 毫不矫揉造作, 故作深情, 是生命本能的自然态度, 是人性的感召;不做无病呻吟, 摒弃世俗偏见, 具有浓郁的人情味;诚挚、热烈、大胆、素朴、健康, 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 都在诗中得到表现, 淋漓尽致抒写生活的本来面目, 焕发古代青年男男女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诉求, 而且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对爱情热烈的追求。真实的细节、典型的形象、客观的描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使《诗经》成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诗经》用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依然能感受到美好的爱, 领悟到爱的真谛, 从而学会爱, 领悟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它对指导今天的人们继续探索爱情奥秘和人生意义, 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褚斌杰, 编著.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2]陈文新, 主编.古代诗歌与散文.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
[3]《国学经典一本通》编委会编著.国学经典一本通.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余冠英.诗经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5]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6]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 2006.
[7]《论诗经》爱情诗“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艺术美内涵.岁月:下半月, 2010 (2) .
“你都不爱我了,我凭啥给你削苹果。”
“连一个苹果都不肯给削的人,我能爱吗?”
“不爱拉倒。”伍叶生气地甩门而出,心里一阵悲凉。
当她把这段小插曲说给我听时,我笑说:“你都结婚多少年了,还用恋爱情绪在对待你老公呢?相比之下,你老公实在多了,爱他就是给他削苹果吃,多好。”“苹果一天也没少他的,但‘我爱你’都快N年没说过了,有时我就觉得女人有点冤。”伍叶说的是实情,其实,在每个已婚女人内心的某个地方都保有一些恋爱情绪。无论周而复始的日子多么琐碎无聊,还是希望能用一点恋爱的情绪包裹它,让它生动起来。但是,鲜有人得偿所愿,那些美好的情绪反而成为了一触即发的爆点,爱成了没事找麻烦。
曾经看过一档两性访谈节目,主题是婚前婚后的生活变化到底有多大。无非是婚前男人浪漫买花送礼看星星一天至少三五通电话请吃饭样样不缺,婚后立马变脸,路边摊都不大想去,更别说送花,送棵花椰菜都觉着多余。五个女嘉宾中只有结婚半年的新娘子笑得甜蜜:“我完全没感觉啊。”就连女主持人都酸她,好吧,你过三年后再来谈。我坐在电视前,感同身受,似乎我们都忘了,当初我们也是从满怀憧憬的新娘子走过来,享受过对方的甜蜜浪漫,也付出了许多。只是如今,我们早已在兵荒马乱的生活大道上练就强悍身姿,几乎忘了其实某些时候,我们仍然需要那看似没用的爱的情绪。
伍叶自己就容易犯一个错,比如男人得了笔小外快,想要带她去一家新开的高级餐馆尝个鲜。一路上,伍叶却盘算着,俩人份要吃掉400块,不如去吃桂林米粉实惠,省下来的钱够买一个星期的菜了。在人挤人的桂林米粉店里,伍叶骄傲地对老公说:“看,娶了我,就是能帮你省钱。”其实,省了这400元钱,男人未必在心里感激你。或者,他更愿意你脱下围裙,换上漂亮的衣裳,跟他優雅地对坐着喝杯红酒。如果你还能坏笑着悄悄地扔给他一句“趁你老婆不在家,我要把你灌醉。”就算不懂风情的男人也会发现,平时只会吼叫、围着锅台转的女人原来还有另外一面。当然我并不是叫你非要装着勾搭自己老公,只是想让你知道,只要你愿意偶尔尝试做不一样的自己,就更容易让彼此投入在恋爱的情绪之中。
恋爱中的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可是,为什么结婚后,却连短信都懒得发一通呢?打电话就事论事,三分钟挂电话,多等一分钟都不耐烦。似乎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慌不择路地往前走,而最先遗漏的必然是那些看似无用的情绪。只为听声音打一次电话的心情没有了,有事说事成了常态;同喝一杯仙草蜜,太幼稚了,各人一杯多方便;一块拍张大头贴当手机屏幕?算了吧,还是放张孩子的相片最靠谱,晒孩子比晒老公有技术含量多了。我猜中了吧,那些幼稚有爱的行为渐渐被理所当然地放弃。那么,慢下来,慢下来更容易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感受到那些让我们心动的时刻,爱本来就需要一些幼稚的表达。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调查目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中国,在缺乏信仰的年代,在被名人偶像的波涛汹涌下,我们很多大学生们已经丧失了独立的自我思考、判断能力,那么在没有物质基础的的保障,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情况下,让我们看看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是否有价值。鉴于有90%的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以失败告终而感到后悔,为了探讨出对大学生有用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了解当代男女大学生的婚姻观、爱情观存在着哪些新的内涵,以及他们爱情观和婚姻观上存在着哪些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调查时间和方法
此次调查的时间是2014年6月4日——6月5日期间。采用网络抽样问卷
在长春财经学院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网络发放。
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达到91%;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达到90.5%。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
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
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二、男女大学生爱情观和婚姻观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传统文化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几千年来处于从属地位。男性三妻四妾是正常的甚至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女性只要稍微有点出格的举动便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被人唾弃。解放后,虽然女性的地位已经和男性平等,但几千年的纲常伦理观念尤其是守贞观念
牌坊文化已渗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即使是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占主流的依然是女性必须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在性这个问题上,女性更是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同居后未能结婚,社会舆论对他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而如果换作女性,不仅现在对她的影响很不利,甚至在结婚后,她的婚姻都要受到影响。所以虽然现在男女大学生的同居观都很开放,但是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的观念还是相对保守的。
生理因素的原因:
由于缺乏经验、大学生同居导致堕胎的情况时有发生,堕胎对女生的身心的特殊影响非同一般。首先,生理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女性怀孕堕胎是她应该倍受照顾的时候,但大学生同居造成堕胎是一种非正常情况,女性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而且还有可能还得独自承担许多身体痛苦,如不能请假休息,,得不到营养滋补,甚至有些不当堕胎,严重损毁女性身体健康,造成终身遗憾。心理上的压力更不小。羞愧、焦急、恐惧、绝望都有可能纷至沓来,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堕胎对女生的生理、心理都是极大的伤害。所以在同居这个问题上,女生比男生要拘谨得多。
心理因素的原因:
女生是用情感来思维的动物,女生喜欢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去爱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情感目的,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生命。因而当恋爱受挫的时候,女生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回自我,陷入自卑和迷惘,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而男生是用理智来思维的动物,男生喜欢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分析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其客观动因,他只有在进行充分论证和客观比较后,才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生命,只要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就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因此,男生在失恋的时候多会用理智来驾驭情感,分析恋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成长。
拥有爱情的两个人走进婚姻,渐渐地被“柴米油盐”磕磕绊绊磨光了爱情,更多的被“习惯和熟悉”代替,开始怀疑婚姻。在某一日,发现已经不爱那个人了,但还习惯有ta。内心该是怎样一种感受?
被动的习惯另一个人的缺点和生活方式,这绝对不是爱情。霸道总裁看起来很美,因为我们知道他有铁汉柔情的一面,最终将变成绕指柔,妻奴,我们可以原谅。现实中更多的是高压下要求一个人服从,从道德方面来要挟对方。你看谁谁家的媳妇也是这样的;去看看同学们的婚姻也是这样,谁不吵吵闹闹?咋,就你矫情?
每对夫妻都期望达到婚姻的最高境界,水乳交融,相亲相爱,最好是能弥补心中的所有缺憾。
但认定习惯就是爱情,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有人说当你习惯了对方生活中的习惯,也就真的爱上她了。例如:一个女人习惯了一个男人的鼻声,从不适应到习惯再到没有他的鼻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一个男人习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这就是爱;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的表现。
好吧,如果婚姻可以这么认定,看看婚姻中除了习惯,还剩下什么?
这是爱情的伪哲学,不在尊重理解前提下的习惯,都是被迫的。上学的时候,会遇到不喜欢的老师,他们的讲课方法直接影响我对学科的喜欢,为了分数,一样要动用全身的理解细胞,强迫自己弄得老师讲的东西。我并不喜欢这个东西,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必须习惯他。而我有时也会为了不得罪公婆,而习惯老公的处事方式。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我们总要做些妥协。机会合适,我还是和老公说出真实的想法,彼此打开心扉,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换来我们之间更深的了解,他对我设身处地的思考,于是自己也做了改变,我们的婚姻也更稳定了。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刚结婚时我特反感老公吸烟、不干净的衬衣,现在也习惯了,随他去吧。你应该为这个人的生活感到悲哀。
但如果始终不能适应一个人,一点也不愿意试着理解ta,对ta宽容,那只能说明你没有爱上ta。
我们可以爱一个人做出一些让步,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说着习惯就是爱的人,是你们不愿为婚姻再付出些什么了。
一直在努力不去习惯一个人,如果我没有爱上他;一直在等待习惯一个人因为我真的爱上了他。
很多鸡肋婚姻,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房子前途什么的,凑合在一起过着,更多人留恋的只是那份习惯,几年来俩个人相处的习惯,而不是他们的俩人的爱情。或许有一天,等你们想明白了,才发觉这样麻木的婚姻,根本不是你们想要的。
没有了爱的婚姻,只剩下了两个人在一起多年的习惯,那么婚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没有了爱,幸福何处言表......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从同事、同学和朋友处听到看到想到的,以及自己在网上了解到的情况,也多少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1、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涉及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大事,所以一定要征求父母的意见。那怕父母不同意,也一定要在告知父母的前提下才能结婚,不然父母会感觉不被尊重,会受很大很大伤害,而这对于以后的婚姻生活只有害而无利。
2、如果父母不同意,那一定要很谨慎!要确定对方真的是爱你才能坚持,不然一定要听父母的话。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无件为你付出的就是父母,所以听他们的话一定错不到哪里去,毕竟这是他们的经验总结,毕竟他们也是为了你好!
3、必须承认,尽管父母口头上是为你考虑,是为你好,但事实上你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就是说,父母说的为你好,有时未必是真好,可能实际上并不合适你,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做出和坚持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反对你的婚姻,而你们有真心相爱,那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因为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婚姻,你有权利自己选择,而且只要你真正过得开心,这才是父母最大的希望。我认为,太在意外在和物质条件而忽视子女的主观感受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4、无论怎样的选择,最终结婚的都是你自己,所以在恋爱和婚姻中碰到的所有问题你都必须负起首要的责任,这不管是父母替你安排的,还是你自己的选择。毕竟你是一个成年人,而且也马上要为人父母,这个道理相信你能懂的。
5、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异地恋;如果可能,坚决避免两地分居。恋人,还是在身边才更踏实,因为有时再多的语言也比不上一个温暖的拥抱,再奢华的物质条件也比不上身边的陪伴。如果无法避免,如果真的深爱,那一定不要轻易说分开,因为分开即是一辈子,所以一定要同心尽力去解决碰到的困难,要相信爱的力量,要相信“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其实,异地恋和两地分居的情况也因人而异,如果是由上学引起的异地恋,那很多情况下是暂时的;如果是车程相隔两三个小时内的两地分居,也不见得非要劳燕分飞。有的时候,多一点的付出会更带来多一点的珍惜!
6、对男人而言,一定要有上进心和事业心,因为你必须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开支,你必须承担起在经济上顾照家人的责任,一般地,你的爱人会在对你和小孩生活照顾方面付出更多。
7、如果可能,一定在经济基础条件坚实的情况下,再考虑结婚的事情,因为你可以苦了自己,但一定不能苦了小孩。而其实,如果你爱对方,我相信你也一定不想苦了对方的。所以,等有了较好物质基础再恋爱和结婚,你会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
8、不要奢望哪个女孩陪你一起奋斗,陪你一起吃苦,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种自私的想法。还有,这样的女孩,也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是,如果真的碰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因为这样的女孩太善良了,她已经把生命的全部托付给你,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爱她,一定不要辜负她!不过,从某个角度来看,必须承认一起奋斗的爱情其实最是幸福!
当今女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新时代的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的爱情观影响非常大, 如表达情感上含蓄、对爱情忠贞、讲求门当户对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东西文化的融合, 西方开放的爱情观也对女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大胆表达情感、接受多次恋爱、性观念开放等。受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同时影响, 使得她们的爱情观有些突出特点。
首先是表达情感方面, 相对与传统的过于含蓄的不敢表露, 她们更显得主动, 但不是直露。她们常常间接地表示自己的好感, 这是中国智慧的表现。当然也不乏过于含蓄和过于直露的少部分女大学生。
其次是对恋爱次数的态度。当代女大学生更加大胆地去尝试恋爱。一段恋情如果告一段落, 她们经过感情的受创常常获得一定的成长, 大多数人会接受再一次或多次恋爱, 以寻找到 “真爱”。这也表现出她们追求理想爱情的执着。
最后是表现在对性的态度上。当今的女大学生对性的态度相比以前开放了许多, 她们更能接受婚前性行为。
二、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
( 一) 在恋爱中沉溺, 缺乏理性
恋爱双方应具有高尚的理想、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在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下为理想而奋斗。但是, 很多女大学生一旦进入恋爱就仅局限在两个人的爱情世界, 她们几乎每天与恋人如胶似漆、花前月下, 对周围其他的事物都漠然处之, 甚至把学习也置之度外。如此沉溺在恋爱中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这样与众人隔绝、与现实理想不沾边的恋爱, 长此以往也会缺乏滋养爱情的养料。
( 二) 恋爱行为过于公开
当今女大学生很多已经不再过于矜持, 对一些亲密行为也可以当众而为, 比如走路时双方紧贴一起, 吃饭时相互喂食, 上课时手拉手等。如此全然不顾周围人的感受, 这恋爱未免太狭隘。固然一些适当的恋爱行为表露必不可少, 若亲密行为过于公开, 则使亲密不再是纯粹的亲密, 而变成了一种 “秀”, 对恋爱双方、对他人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 三) 两性行为随意化
有资料显示, 有54% 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表面上, 女大学生对两性行为已经持较为开放的态度, 但毕竟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很多女大学生缺乏健康的、理性的性观念, 在发生性行为时过于随意, 最后却让自己遭受身心痛苦的煎熬。
三、恋爱观与恋爱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 一) 对爱情的认识不能做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当今女大学生在恋爱前, 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过于理想和感性, 在听过、见过身边同学、朋友恋爱失败的现实案例后, 会受到一定现实的冲击, 若是自己再经历恋爱的失败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过于现实、理性。可见, 女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要么过于感性, 要么过于理性。其实这两种极端都会导致悲剧, 前者导致爱情的悲剧, 后者导致婚姻的悲剧。
( 二) 对自身爱情观的形成背景不了解
通过上文对女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背景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中国当今女大学生的爱情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西方开放的文化冲击两者的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中国女性长期受传统道德的束缚, 但西方思潮涌进中国女大学生的心里时对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又由于没有理性教育对健康爱情观的指导, 势必使部分人失去理智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开放, 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但这种否定只是行为上的否定, 她们用行为来彰显自己是多么开放和新潮, 比如亲密行为过于公开、性行为过于随意。然而, 过后她们会发现, 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那么深入骨髓, 她们要因为过早的踏入禁区备受内心的煎熬、身体的痛苦和他人的眼光。
( 三) 对自身的需求没有清楚的认识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作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恋爱的动机也建立在这五种需求之上。然而有的女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比如从生理需求来看, 女大学生已经拥有成熟的生理结构, 对性有需求是非常正常的, 然而她们会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将这种需求压抑下去, 甚至不允许它浮上意识的水面。这样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 恋爱前过于矜持, 而一旦陷入恋爱中便失去理性的控制。如果对内心的需求有较清楚的意识, 就能使人在恋爱中保持应有的理性, 不致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或解不开的心理困惑。
四、结束语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通过恋爱来认识爱情、人性、自我等人生课题, 能够使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对爱情的认识和正确的爱情观决定恋爱的态度, 认清自身的需求能够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实现恋爱行为。恋爱态度与恋爱行为是否能够一致, 取决于对自身需求的认识有多少。认识越深刻则态度与行为表现越一致。恋爱不能只凭感觉, 也不能只凭头脑, 它需要我们的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身体与心灵的平衡。
参考文献
[1]谌冬梅.马斯洛需要理论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 2012 (4) :64-66.
[2]周院芳.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行为[J].产业科技论坛, 2014 (13) :146-147.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6-29.
被“包办”的挣扎
1996年的8月,一个当时还叫做县教育委员会的单位,将沉浸在“优秀毕业生”喜悦中的轻狂荡涤,一纸通知书将我分配至离家百里之外、龙王山脚下的一心小学。学校三县交界,报到当天副校长请了一辆三轮车到县城去载我,经过漫长的颠簸,我的心开始支离破碎。
多少美好的憧憬,随风飘逝在老校长“就教语文吧”这一轻描淡写的话语中。不论是读初中,还是中师求学,陈景润一度是我膜拜的对象,纵然做不成数学家,我梦想着成为未来数学家的老师。可学校缺语文老师,我只能再度接受安排。我别无选择,当时,我也没有资格去选择。
操场上一边是牛儿的撒欢,一边是我颓废的青春。
我才十八岁,我感伤着这辈子算是玩完了。不经意,为学生朗读百无聊奈中草就的“下水作文”,学生竟喜爱之极,夸我写得真好,请我多为他们写写。
没想到,我的写作细胞,被一群可爱的山里孩子激活。于是,大山深处的广播里时常传来我和学生的同题作文;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文艺周刊上屡屡登载着我的诗歌,学生们的生活笔记。尽管我的语文课上得毫无章法,但是我讲的文学故事赢得了一片掌声,我们师生友谊赛的文字仿佛雄鹰骄傲地飞出了大山。
在学校所处的腊树镇, 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几乎成了一个名人。于是,我被调入镇中心小学。
我以为,我会成为一名不错的语文老师。没料到,新校长对我说:“学校缺一个数学老师,你教数学吧。”我无语凝噎。
想着离开一心小学时学生的祝福和鼓励,我想,我不能再次沉沦。也许,我可以把文学的情怀揉进数学课堂,去描绘一抹别致的风景。
于是,当别的班级在做一道又一道习题的时候,我们班级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数学家的故事;当别的班级老师在分析例题的时候,我们在分享历史上的名题趣事。而且,我尝试着让学生将书本上的计算题,编成有趣的故事,以此算作家庭作业。显然,我的教学属于离经叛道。为此,我得付出代价。期末考试,我所教的班级平均分在全镇二十多个平行班中垫底,我受到了镇教办主任的点名批评。
尽管心里不痛快,但是看着孩子们那欢天喜地的劲头,我决定一意孤行。是的,一开始,只是出于本能的冲动,可领导的教训与现实的反差,倒激发起了我教学实验的决心。
就在校长对我的好感消弭殆尽的时候,就在同事们对我的“自以为是”感慨“自作孽不可活”的时候,我们班的成绩终于触底反弹,在毕业考试中居然位居前三甲。
我为自己赢回了尊严而开怀,然而领导并不认同我的教育理念,开会时还例举了我的事例,说是孤例,说是侥幸,警示所有老师不可学,不能拿学生的成绩开玩笑。
经此一事,我成熟了许多,在成长旅程中迈出了艰难然而坚实的一步。我明白了,于个人而言,有些被动是无法逃脱的,因为年龄,因为家庭,因为很多其他的缘由,但是我们骨子里不应该停止挣扎,要学会在被动中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个体精神生活;对学生而言,一旦有了生命关怀,一旦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业成绩终究不是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有趣的精神生活融入教学,那么教书就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提升成为了通向自我价值实现的桥梁。
“逃婚”后的迷离
本来,在山村从教,就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有同学陆续下海了,挣了钱了;有同学从政了,升了官了。不能说我没有动摇过,毕竟一个月才几百元的工资,仅够自己的生活开支,再加上不被认可,我一度萌生过离开的想法。可是,我不想离开学生。我不想让我的教育实验夭折。
那好吧,2002年的7月,当上海的一家私立学校向我抛来橄榄枝时,我立马答应了。我期盼着我的教育理念在都市蓬勃生长。
我成了四(二)班的数学老师。全班二十二个学生,小班化,我窃喜。
第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教育宣言。可课尚未开始,教室里却早已骚动不安,来自台湾的翟慎之同学问我:“老师,你的衣服怎么这么土?似乎是睡衣呀!”来自韩国的朱家慧同学扯开了嗓子:“你有女朋友吗?我们韩国美女可多了,给你介绍一个咋样?”香港籍的彭天义则笑着说“老师,你长得好短哟”,我印象深刻,他用的确实是“短”而非“矮”。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试图用自己拿手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但不知是谁又带头闹腾了起来:“你以为自己是周立波吗?周立波也吸引不了我们的。我们对数学就是毫无兴趣,你别枉费心思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授课,课堂始终像马戏团,一会儿几个人在教室的地上玩弹珠;一会儿有人把教室里的饮水机戳了一个洞,教室里“水漫金山”;一会儿几个人溜出了教室,在走廊里“鬼哭狼嚎”;让人至今还后怕的是,一个叫陈佑铨的男生,在一节课里,突然跑出教室,冲向四楼的窗口,嚷着“我要跳楼!”
显然,我的教育实验只能搁浅,在他们“睁着眼睛睡觉”的时候,实施数学教学创新只是一厢情愿。但我不再像初登讲台时那般心理脆弱,多愁善感,我反而要感谢这些学生,因为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学,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可以拷贝,每一次新接手的班级,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而独特的存在。跌倒了,无需等着他人去搀扶,只需平静地爬起来,然后再怀揣着初心,咬紧牙,继续赶路。心可以静静等待,但是步子不能停歇,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迈。
蛰伏即沉淀
为改变现状,我放弃了自认为得意的教学创意。课下,和女生打羽毛球,教男生打乒乓球;中午,请大家教我轮滑;放学了,我们一起玩泼水大战;课堂上,我把试卷扔进垃圾桶;周末,我带他们去锦江乐园坐海盗船,乘云霄飞车、跳楼机,一起晕一起吼一起被吓哭。
在付出消瘦二十余斤的代价之后,全班学生才向我敞开心扉。终于,我的喜怒哀乐成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的阴晴圆缺左右了他们的阴晴圆缺。
可是,学生们落下了太多的功课。而我以前的教学方式没办法迅速补齐这些课程,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不能尽快证明自己的教学,我将会失去这份工作。
我重新学习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同时和学生讨论怎样可以更有效地学数学,并通过学习数学学会学习。尽管学习是人的天性,不少学生能通过知识的正向迁移,而积极建构自己的逻辑推理,可数学也有自己的内在结构,而且甚是抽象,使得学生一时无法达到数学的平衡,这就需要我适时适度地去组织支架,引导学生或合作或自主试误。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数学现实的差异,解决问题策略的差异,更需要老师在知识关键点予以点拨,更需要老师的启迪助力其思维条理化、深刻化。阅读和交流给了我灵感:“问题——亲历——变式——梳理”的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在“有趣、有疑、有创”中帮助学生与数学结缘。有趣,即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妙趣横生;有疑,即教师问得巧,学生问得妙;有创,也就是教师情理之中的设计,孕育学生思维意料之外的精彩。课堂环节的递进围绕着“三线”开展:以思维为主线,以有趣为导线,以思想为隐线。这样的教学模式,巧妙地平衡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平衡了过程与结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永远的主动,也没有永远的被动,教师的智慧就是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有学生思想不得的困阻,有学生潜能释放的机会,有学生分享心得的时空,更有老师的及时出现,合理组织问题现状,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已经让学生爱上了学习。
“恋爱”也痛疼
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业内荣誉。首先是每届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十分可喜,赢得了家长的交口称赞;其次是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在各级各类的公开教学活动中,受到同行的褒奖,我也为此获得了市学科带头人的称号,为多个省市“国培班”的学员做示范教学;再次是能辅导新手教师快捷地学会备课、上课,好多个徒弟在赛课活动中用这种模式执教,均斩获一等奖。还有多本专业期刊就这一教学模式做推广介绍,我也成了《小学教学》的封面人物,撰写的相关论文屡屡获奖,其中《平衡赫尔巴特与杜威——“问题—亲历—变式—梳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文被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推介交流。
不过,私立学校面临的一个现实就是,需要不停地挑战高分;有了分数,就有了好的招生宣传,而生源是私立学校发展的命脉。是的,“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是,“只有分数,明天走不远。”
为了超越分数,思索如何帮助学生走得更远,在2012年的8月,我从上海的私立学校,考回了公立学校。与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自由恋爱”后,步入了“再婚”的殿堂,以实践自己“通融”的教学主张。
所谓“通融”,“通”是方法,既沟通教材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的逻辑结构,关联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也沟通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数学现实以及学习动机,争取彼此渗透到对方的思维中去;“融”,是目标,即通过上述的沟通,能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得数学的教与学不是零碎的知识摄取,不是文化片段的拼盘,不是手段与目的的二元对立,而是在思想、方法、精神的统领下,师生共同感受当下的喜怒哀乐,丰富修缮智力与情绪,也通过当下不断逼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明天搭建脚手架,从而彼此成就对方,让数学成为身体的血液,让思维具有野性的力量。
于是,我又重回了当年的孤独。只是,今天的孤独,是自己争取而来的,是自己主动地告别了心灵的喧嚣。站在教学二十年的节点上,盘点一路得失,孤独的痛疼,也许能刺激末梢神经,鼓励自己重新“成长”为儿童,不受成见偏见障蔽、上下求索的儿童。
否定自我自然痛疼,可是躺在舒适的区域,就会如同温水煮青蛙。我们为师者,既要尊重儿童的今天,也要为他们引领未来,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行走。所以,每一次进行自我批判和重建,不仅仅是勇气,更是责任与义务。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现在很多处于恋爱关系中或已经在婚姻关系中的两人,相处时间越长,就会发现彼此有时会常常因为一些后想起来不值得吵的事情而吵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两个人在一起为什么一定会出现吵架呢?清源心理和您一起探讨一下,恋爱或婚姻关系中的两人,为什么会出现吵架行为。
按照现代婚姻家庭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吵架实际上也是恋人或夫妻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人说男女来自于不同的星球,所以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男人和女人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因为彼此不能了解背后的含义,吵架就成了难免的事情。一般说来,男人注重逻辑,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女人则偏重感性,在乎人对自我的评价。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情感反应迟钝,面子观念重,喜欢在外人面前摆谱;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疑心重,有时分不清是做梦还是在现实中,高兴和哭泣的转换,是一眨眼间的事情。
二、人们对越亲密的人越容易发脾气
我们在从小到大的生活经验中习得,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一般不会伤害自己,对自己是安全的。人心理的活动倾向是趋利避害的,也就是说,人会无意识的选择对自己伤害小的事去做,而避开那些对自己伤害大的事。所以就会无意识的把心中的一些不平衡指向这些人,在他们那里找平衡。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发泄、争吵。
三、展示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在关系没有确立或者没有到达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多少对自己的另一半还有所保留,但是这种关系一旦进入到自己认为可以的阶段,就会更加愿意展现自己保留的那小部分,而且同时也会想要了解对方保留的那一小部分。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另一半,或者开始急于要一个答案,所以在交流与沟通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态度或措辞上的问题,进而容易引起争吵。
四、寻求心理平衡
很多人在关系确立时候会开始在潜意识里面已经划分了彼此的权力与义务,这种权力和义务又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压力,一旦压力积攒到一定阶段,争吵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形式去释放压力和追求心理的平衡。
歌德诗云:“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恋爱,对于每一个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人,它拥有独特的魅力,我们都渴望着体会恋爱的幸福。然而,从我们的中学阶段开始,一直被灌输着禁止早恋的思想,理由无可厚非在紧张的中学阶段,学习是根本,谈恋爱会影响学习。那么现在呢?我们踏入了大学的校园,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自由是大学的主旋律,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我们自身也已经成年,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有能力对每件事情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真的是很平常的事情,虽然如此,但我们仍处于学习阶段,学习仍是我们的主页,这就序言我们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一.恋爱与学习孰轻孰重
在大学中,无疑学习比恋爱更重要。有的人将爱情看的重于学习,可能的原因有一下这两点1,我们刚从束缚中解脱,有了充分的自由度,没有了中学时期老师与家长的禁止,这就让我们将恋爱看得更为重要,想着如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去参加各种联谊,去认识不同的人。2,从本质来说,恋爱比学习显得更加的有激情,有趣味,这就让很大一部分人荒废了学业,沉迷于恋爱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让这两者比个高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重要性,毕竟在大学阶段,我们面临着择业的巨大压力,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知识,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学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也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恋爱是大学生活中的调味剂,我们需要它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事实,学习比恋爱更重要,两者当然可以兼得,我们争取使二者达到一个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境界。
饱尝生活酸甜苦辣,
发誓让女儿嫁个好男人
2013年五一前几天,王云拨打女儿张晓曼的电话,可女儿一直没接听。第二天早晨,王云骑着电动车去了女儿所住的小区。敲了半天门后,门开了,只见女儿张晓曼披头散发、憔悴不堪地说:“你来干吗?”王云迫不及待地问:“怎么几天没见,你憔悴成这样了?是不是又和冯军吵架了?”“是打架不是吵架!你现在问这些有什么用呢?我这个样子,不全是拜你所赐……”张晓曼话没说完,丢下王云,径直走进卧室,扑倒在床上嚎啕大哭起来。王云反复在心底问一个问题,难道这桩郎才女貌的婚姻真的错了?
今年50岁的王云出生在哈尔滨方正县。23岁那年,她嫁给了在县城棉纺厂上班的工人张强。张强和王云各自兄妹较多,家境清贫。婚后,夫妻俩努力打拼,无奈既无学历又无过人的能力,生活一直比较贫困。2年后,王云生下了女儿张晓曼。初为父母的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发誓,即便自己再辛苦,也要让女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不久后,张强下岗了,生活的负担更重了。即便如此,王云还是从牙缝里挤出钱,让女儿去学习跳舞、画画等艺术课程,她经常对女儿说:“你现在多学些本领,等将来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说不定就能从同事中脱颖而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下岗后的张强跟着别人开大货车跑长途。王云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一个人累得病倒了。张强便回县城开起了出租车。不久,张强在同行的影响下,沾染上赌博的恶习。迷恋赌博的张强因为睡眠不足,开车先后两次发生交通事故。因为是过错方,张强将家中微薄的积蓄赔了个精光。王云气得和他大吵了一架。
为了女儿的前途,也为了让张强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一家三口搬到哈尔滨租房生活。从县城来到省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夫妻俩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张强听一个朋友说去广州做销售挣钱,兴高采烈地前往,却落入传销陷阱。过了一年多,张强才落魄地回到了哈尔滨。
生活在艰难中前行。张晓曼虽然出落得身材高挑、外貌靓丽,但性格倔强,学习成绩一般,还和同学开始了早恋,这让王云一筹莫展。
一次,王云和朋友聊天时说起女儿,朋友劝慰道:“女孩子不用学习好,只要有个漂亮脸蛋,嫁个好人家,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我看小曼就是个富贵命,将来一准能遇到个好男人,你就等着享福吧。”王云一听,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2006年高考时,张晓曼被哈尔滨一所三本院校录取。去大学报到前的一天晚上,王云对女儿说:“你上大学可不能随便交男朋友,一定要将对方的家境打探清楚,提前告诉妈妈,我给你把把关,记住没?”张晓曼虽然觉得妈妈的话荒唐,但还是笑着答应了。
自从女儿上大学后,王云经常盘问女儿在校生活。一次,王云没和女儿打招呼,直接去了学校。谁知。她却意外地碰见张晓曼和一个男同学有说有笑地朝宿舍走来。王云一见那男孩穿着普通,顿时没了好脸色,弄得大家都非常尴尬。男孩走后,王云仔细地盘问起了男孩的情况,当得知对方老家在农村后,说:“我和你爸的生活你看见了吧?你要是固执己见,我们就是你的镜子……”在王云的强行干涉下,这段恋情很快无疾而终,张晓曼的情绪大受打击。
女儿大了,得早点给她物色对象,才能挑到理想的伴侣,为此,王云四处发动亲友给女儿安排相亲。
2009年春节后的一天,王云带女儿参加朋友沈倩的聚会。席间,一对穿着打扮不俗的夫妇带着一个帅气的男孩,男孩的眼睛总是在张晓曼的脸上停留。王云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无意中遇见“高富帅”,
势利妈强迫女儿谈恋爱
王云悄悄打听,得知男孩叫冯军,比张晓曼大3岁,上学时不学无术,打架斗殴,经常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父亲的公司学做生意。
第二天上午,王云正在上班,接到朋友沈倩的电话:“你女儿还没有对象吧?冯总儿子看上小曼了,冯总夫妻俩对小曼印象也非常好。你还不知道吧,冯总有两个公司,在郊区还有10亩地,资产上千万。他们就这一个儿子,小曼要是能嫁给她,将来的日子可就衣食无忧了……”王云一听,立即来了精神:“我晚上回去问问女儿的意见,再给你回话。”
当晚,张晓曼回到家后,王云对女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你沈姨打电话给我,冯总夫妻俩和他们的儿子都觉得你不错,想和咱们家结亲,你看怎么样?”已经听说了冯军情况的张晓曼来了火:“你看他那德性,打扮得油头粉面,一看就是纨绔子弟。我对这样的人没好感,你最好别掺和我的事。”一听女儿这么不懂事,王云的脾气也上来了:“你还是个孩子,生活的艰辛你根本就不懂得,我和你爸会害你吗?人家孩子要长相有长相,要身高有身高,哪点配不上你!我可告诉你,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张强趁机对女儿说:“小曼,任何事情先不要说得这么绝对,冯总一家人下周约我们吃饭,咱们可以先跟他处着,真不合适,我和你妈也不会逼你嫁给他,你看怎么样?”张晓曼虽然心里不乐意,也不敢太违背父母的话。
在沈倩的张罗下,张强一家和冯总一家人再次坐到了一起。跟上次不一样的是,冯家人这次非常热情,而张晓曼自始至终都在低头玩手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王云几次用脚踢她,可她依然无动于衷。
饭局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王云终于忍不住数落张晓曼:“你今天到底怎么了,一晚上都在玩手机,人家哪点配不上你,我真想不通。”见母亲如此不可理喻,张晓曼气得独自打车去了学校。
几天后,王云再次接到沈倩的电话:“冯总他们想把儿子和小曼的亲事定下来,不知你们怎么看?”王云知道女儿脾气倔,没敢做主:“小曼毕竟还没毕业,让他们俩先相处着,毕业了再定不迟。”
nlc202309040915
虽然张晓曼不太中意对方,可冯军经常开车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去学校找她。张晓曼碍于父母的压力,和他相处着,但每次都表现得不冷不热。
为了让女儿顺利嫁入豪门,王云煞费苦心,她发动亲戚们轮番上阵,做张晓曼的思想工作,还让沈倩打听到冯总夫妇的生日。生日之前,平常节俭的王云大方出手,选购昂贵的生日礼物让张晓曼送去。
张晓曼毕业前夕,冯总四处托人,将她安置到了一家国企当文员,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清闲又舒适。去报到之前,王云说:“要是靠你自己,能进到这样的单位吗?我知道你对冯军不太满意,但生活哪有十全十美的啊?”
从内心来说,张晓曼的确对冯军不太满意,但渐渐地,她也习惯了生活中有冯军照顾,两人的恋情就这样不温不火地继续着。
女儿走上了工作岗位,王云担心夜长梦多,便找到沈倩,催冯家人尽快将婚事办了,这个提议得到了冯总一家的热烈回应。2011年6月2日,冯军和张晓曼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看着冯军牵着女儿的手,王云的烦恼烟消云散,她在心里祈祷,女儿能尽快给冯家生个大胖小子。
矛盾丛生各自为阵,
太现实的婚姻酿悲剧
既然已经成为了夫妻,就该努力经营好这段婚姻,张晓曼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婚后,冯军和张晓曼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生活。可新鲜感消失后,冯军的本性暴露无遗,开始在外拈花惹草。在张晓曼和她的父母面前,冯军总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颐指气使的模样让人无法忍受。只要不去和朋友聚会,冯军就在家通宵达旦地打游戏。冯军喜欢听摇滚乐,打游戏时也将声音开得很大。张晓曼睡眠本来就不太好,书房里传来的游戏声,让她根本无法入眠。
忍无可忍之下,她对着玩得兴起的冯军说:“你把声音开得这么大,别人怎么睡觉啊?你难道就不能明天再玩!”冯军就像没听见一样,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张晓曼气不打一处来,她走到电脑边,啪地一声关了电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冯军双眼圆睁,抬手就给了张晓曼一个耳光:“我玩游戏,我爸妈都没干涉过,你算老几啊?”脸上火辣辣的张晓曼不甘示弱,扑上去又打又抓。冯军大吼一声:“我难道还会被你给管住了,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冯军边说边打,张晓曼很快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冯军这才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王云一听宝贝女儿被打,立即给亲家打电话……原本夫妻间的一次冲突,因为家人的参与,弄得硝烟四起。冯军自小娇生惯养,在优越的家境中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张晓曼的做法让冯军非常生气,回家后,他故意对张晓曼说:“你要是芝麻大点事就搞得满城风雨,我天天让你活在痛苦之中,生不如死!”冯军的话很过分,但张晓曼觉得一直这么闹下去也不是办法,选择了隐忍。可在冯军看来,张晓曼的表现是软弱、好欺负。
一次,张晓曼的一个大学男同学给她打电话。为了避免引起冯军猜疑,她悄悄去阳台接听。冯军认定,张晓曼肯定和这个男人关系不一般。晚上,冯军悄悄从张晓曼的手机里翻出那名男同学的电话,打电话将对方臭骂一顿,还威胁对方,如果再骚扰张晓曼后果自负。张晓曼得知后,气得跟冯军又大吵了一架。
2012年10月中旬,已经怀孕有两个月的张晓曼在过马路时不小心摔倒在地,流产了。张晓曼伤心欲绝,可冯军却在医院当着众人的面,对张晓曼百般辱骂:“哪个女人怀孕时还穿高跟鞋?你天天臭美得不行,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流产事件后,张晓曼情绪低落,出院时医生叮嘱她在康复期不能同房,可20天没到,一天晚上喝酒归来的冯军不顾张晓曼反抗,强行和她发生了关系。
2013年2月的一天,张晓曼接到表姐的电话。表姐先是闲聊了半天,最后突然说:“现在外面诱惑很多,冯军有钱,你还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男人。”张晓曼听得莫名其妙,反复追问之下,表姐这才将看到冯军开车带着一个年轻女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张晓曼虽然生气,但没有证据也不好发作,便悄悄留心起冯军来。4月初的一天,张晓曼趁冯军去洗澡时翻看他的手机,看到一个署名璐璐的人发的暧昧短信,还没看完,冯军洗好澡出来了。看见张晓曼在看自己的手机,他怒不可竭地说:“你再敢偷看我手机,看我怎么收拾你!”张晓曼反唇相讥:“你在外给我老实点,别丢人现眼!”冯军不阴不阳地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不着!”
3月1日晚上10点多,睡得迷迷糊糊的张晓曼,听到冯军在打电话:“宝贝,我一会儿就到。”随后,冯军换好衣服出了家门。张晓曼随即打车跟了过去。20分钟后,冯军的车停在一家宾馆门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走上前来挽着冯军的手,两人亲密地朝宾馆走去。张晓曼的心碎了,她将眼前发生的一切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听了说:“他现在贪玩,等再过几年他就会收心的。”
母亲的话让张晓曼几近窒息,要不是母亲强行干涉,自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一天,张晓曼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婚姻就像两个数相乘,只要一方等于零,另一方数字再大,其结果也等于零。冯军既然不在意这段婚姻,自己还年轻,又有什么好眷恋的呢?张晓曼决定不再忍让,也开始和同学朋友出去吃喝玩乐。
2013年6月13日晚上11点,冯军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打开门一看,张晓曼竟然不在家。怒火中烧的他拨打张晓曼的电话,正在KTV和朋友唱歌的张晓曼根本没听到手机铃声,冯军打了几十次依然无人接听,生气的他打开一瓶白酒坐在客厅边喝边等张晓曼。凌晨1点左右,张晓曼进了家门,发现冯军双眼通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冯军摇摇晃晃站起来怒吼道:“我打了你几十个电话你也不接,你晚上到哪儿鬼混去了?”不甘示弱的张晓曼不屑地说:“我去哪儿凭什么要跟你说?再说了,你平常出去鬼混跟我说过吗?”“你现在长本事了,胆子越来越大了!”冯军话没说完,一拳打在张晓曼脸上,两人厮打起来。混战中,被压在沙发边上喘不过气来的张晓曼,摸到了茶几上的水果刀,用力朝冯军捅去……
杀人后,张晓曼吓得直哆嗦,她颤抖着拨通了报警电话。2013年11月,张晓曼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经济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金钱观,甚至是价值观,而这种观念也会直接反映到人们的婚恋观上。在工作、房子、车子等生存压力下,婚姻在一部分人看来成了“另类投资”,这些时代特点造就了婚姻物质主义。某婚恋网站做出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当下流行的父母替子女相亲中,绝大多数父母将物质基础作为考量的第一标准,而这些未必是其子女的想法。本文中的王云就是这样一名母亲,明知对方的种种不好,仍坚持让女儿嫁给一个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富裕的物质并没有给女儿带来幸福的婚姻,反而将她推上了不归路。在充斥着各种物质至上理论的当今社会,我们仍需明白一点,不依附于他人,靠着自己的力量和爱人共创美好未来,这样的婚姻才更有可能获得幸福。
(文中人物等为化名。)
(责编/方堃)
【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推荐阅读: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情况调查报告10-09
论文大学生的恋爱观09-14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10-26
大学生恋爱的看法及分析07-02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01-14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趋势07-25
大学生恋爱研究论文11-21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问卷12-03
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提纲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