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培训材料(共8篇)
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学校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学校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培训内容:
一、加强学校自身管理
学校应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学校食品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学校应加强内部自身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 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的业务指导和日常巡视。
根据《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学校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的,或未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
(二)实行食堂承包(托管)经营的学校未建立准入制度或准入制度未落实的。
(三)未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实的;
(四)学校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
(五)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或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病症未调离食品工作岗位的,以及未按规定安排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
(六)违反《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定采购学生集体用餐的;
(七)对卫生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未按要求的时限进行整改的;
(八)瞒报、迟报食物中毒事故,或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组织抢救工作致使食物中毒事态扩大的;
(九)未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食物中毒调查或未保留现场的。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需要追究学校行政责任的,按以下原则,分别追究学校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发生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少于29人的,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发生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在30人及以上的,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但直接管理责任人在事故发生前已将学校未履行食品卫生职责情况书面报告学校主管领导,而学校主管领导未采取措施的,由学校主管领导承担责任。发生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和学校主管领导的责任。发生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追究直接管理责任人、学校主管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应建立健全如下规章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库房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原料采购管理制度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配餐卫生管理制度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学校食堂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学校防投毒制度
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各项制度应落实制度执行责任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应与各制度执行责任人签定责任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三、布局和建筑设置
食堂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距倒粪站、垃圾箱、公共厕所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扩散性污染源25米以上。
墙壁、天花板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热、防潮、无毒等特性,表面平整无裂缝,应做防水处理;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1~2%的坡度。
学校食堂人流、物流、餐具流应分开,按照生进熟出的原则合理布局,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食堂应设有食品原料储存、原料初加工、烹调加工、凉菜加工、备餐、清洗消毒等相对独立的专用场地,其中备餐间、凉菜间应设立预进间及二次更衣室并有空气消毒设施。
四、原料采购卫生要求
学校食堂必须向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禁止采购不符号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采购的原料应有专人验收,验收人员必须将原料分类登记,查看原料与索取的证件及检验报告是否相一致,肉眼观原料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等,同时作好记录,摆放位置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五、贮存卫生要求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保持贮存食品场所的清洁要做到:定期清洗贮存食品场所;保持贮存场所通风、干燥;贮存场所“三防”设施齐全;贮存的物品在保质期内并处于良好状态,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存放的新鲜鸡蛋无破损及腐败等。
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六、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食品原料粗加工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保持场地整洁,加工前应当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质量,发现有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等有碍食品卫生的,不得加工;
(二)蔬菜切配前应先冲洗,浸泡10分钟以上,再经充分冲洗。禽蛋类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肉类、水产品类与蔬菜类食品原料的清洗必须分别在专用清洗池内进行;
(三)切配加工必须在专用操作台上进行。切配加工后的食品原料应当保持整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置放于货架或垫仓板上。当天切配的食品原料应当天烹调加工;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及时清理加工后的废弃物,并做好台面和地面的清洗。
七、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烹调熟加工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烧煮或配料前应严格检查待烧煮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食品应当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C;
(二)烹饪后熟制品必须盛放于专用容器内,并在相应的操作台或者货架上临时放置。
(三)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八、备餐间卫生要求
操作人员进入配餐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宜戴口罩; 专间内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配餐无关的活动;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烹调好的食品应当在备餐间存放。烹调后至食用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060C或低于100C的条件下存放。分餐应当在备餐间内进行,禁止在用餐、教室等场地分餐。
九、留样制度
当日供应的各种主、副食必需留样,重量不少于250克,时间不少于48小时,置于留样盒内冷藏保存,并做好留样记录(便于出现食物中毒时剩余食品的化验)。留样样品到期后不得供学生食用。
十、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
餐具、工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具、工用具不得使用。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采用化学消毒的, 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 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蒸汽消毒、应保持温度100℃,作用10分钟, 采用含氯制剂消毒的,一般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作用5分钟以上,消毒时被消毒餐具、工用具必须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
餐具、工用具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取得卫生许可的产品。
0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后必须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保洁柜中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并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内不得置放其他杂物或私人物品。
十一、废弃物暂存设施卫生要求
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十二、采购学生集体用餐卫生要求
没有食堂的学校在采购学生集体用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并进行索证备案。
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十三、学生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学校应加强学生饮用水的卫生管理,统一订购各班级桶装饮用水,并索取厂家卫生许可证及检验报告单,及时备案,定期清洗消毒各班级饮水机。
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的学校供水单位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管供水人员每年应该进行健康体检,确保无常见传染病性疾病或病原携带者,如有异常应及时调离工作。要定期清洗消毒水箱,登记好消毒记录。
十四、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个人卫生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五)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十五、学校防投毒设施
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应做到:
1、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登记制度
2、严把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名环节的安全关
3、原料库专人专管,其它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库房随时上锁
4、厨房内除本单位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工作人员离开时要上锁
5、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增强员工防投毒意识
6、各环节由专人负责,学校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防投毒设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纠正,出现安全事故要追究具体管理人员及主管人员的责任
十六、应急处理
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现代物流在社会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作为实现社会生产和人们消费活动的重要环节, 同时又是产品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自然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绿色物流则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推行绿色物流是世界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绿色物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定义, H.J.Wu和S.Dunn认为, 绿色物流 (Greenlogistic) 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 (an Environment 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 System) 。绿色物流的实质即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绿色供应链的一部分, 是指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 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由于包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因此, 发展绿色包装是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内容。
绿色包装 (GreenPackage) 也称为“生态包装” (EcologicalPackage) 或“环境友好包装"
(Environment Friendly Package) , 从本质上讲:绿色物流包装是指产品设计、生产时节约资源和能源, 减少废弃物;使用后易于回收或自行分解回归大自然, 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的物流包装。
绿色包装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 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 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
二、绿色包装材料
1. 纸包装——绿色包装材料的领跑者
纸包装材料是最早采用的包装材料之一,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包装行业应用最广、最多的包装材料。纸包装材料不但资源丰富、易回收, 而且容易降解。纸制品腐化后, 既可以回收再生纸张或作植物肥料, 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净化环境。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 采用LCA (Life Cycle Assment“生态循环评估法”) 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纸包装是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目前, 纸箱、纸袋、纸桶、纸浆模塑制品已成为现代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应用于运输包装和食品包装。其中纸浆模塑制品突出的抗震耐冲击性能, 在各种缓冲材料中脱颖而出。它可塑性好, 缓冲力强, 生产工艺简单, 不污染环境等有优点, 使其在各种食品、药品包装和电器衬垫、易碎品隔垫中广泛应用, 成为绿色物流包装系统中一个大亮点。瓦楞纸板、蜂窝纸板制品的推广应用, 对促进“以纸代木”、“以纸代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及今后几年, 我国包装纸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低克重。多功能。重点是多色彩瓦楞纸箱, 以适应国内外纸箱的需要, 发展蜂窝制品包装新技术、新产品, 已逐步替代木制品包装;充分利用我国再生自然资源, 发展如农产品秸秆为原料的纸膜包装, 并且要不断降低成本, 减低能耗。
2. 传承传统文化的竹包装
竹包装是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的天然包装材料, 可实现减量化, 能够二次利用, 从伐竹、竹材加工, 竹包装材料制造和使用, 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或降解的全过程均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损害, 这些符合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 也达到了用生命周期分析法 (LCA) 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最高要求。
竹材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生长的植物材料, 也即是一种完全的绿色材料。据有关数据显示, 竹材的平均力学性能优于木材的平均力学性能。从种类、面积、产量、利用历史、科技水平上看, 中国是名副其实具有绝对竹子资源优势的大国, 号称竹子王国。
竹环蜂窝板充分发挥竹材的优良性能, 具有强度大、重量轻、抗水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 创新性的结合到托盘使用中。竹席瓦楞包装箱板的优点可与瓦楞纸板相媲美, 但抗水性能及强度优于瓦楞纸板。另外, 采用竹材为原料, 仍采用传统竹篾编席或竹片组合, 再加上胶压制成型这种方法, 还可生产物流包装的集装箱、流通箱之类的。
将竹子加工产业与现代绿色包装产业相结合, 正是我国产业的强强联合,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路子。
3. 可生物降解薄膜—真正的绿色包装材料
由于塑料薄膜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 可生物降级薄膜的开发和使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纤维素以其丰富的来源和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成为目前合成生物降解薄膜的重要原材料。生物降解塑料能被微生物完全消化, 并只产生自然副产物, 因此它被称为“清洁塑料”。
玉米塑料, 学名“聚乳酸交脂” (polylactide) , 是以玉米等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 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技术处理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该产品能自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又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再次合成淀粉。从理论上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这就是玉米塑料的“生命历程”。
玉米塑料在包装行业领域大有可为。玉米塑料是纯生物质塑料, 无毒无公害, 用它制作的包装材料清洁卫生, 不会污染食品和环境。世界零售业沃尔玛巨头宣布, 所有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使用玉米塑料食品包装袋, 并在未来几年内使这一做法推广到全球的沃尔玛超市。“玉米塑料”的问世开拓了绿色包装行业的新纪元, 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三、总结
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 因此, 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 取代原有的污染性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要结合我国资源情况, 有效利用资源, 节约能源。
包装和物流之间是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绿色物流系统的所有构成因素均与绿色包装有关, 要想实现物流的绿色化, 必需实现包装的绿色化。
在我国,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观的建立,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诉求下, 绿色物流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加入WTO后, 国内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 中国的物流业按照绿色化的思路来规划发展, 是应对国际竞争, 赢得市场空间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海亲.《对发展绿色物流包装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
【2】尹兴, 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包装工程GVol.27No.42006.08
【3】李春香.《实施绿色包装策略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9期
【4】杨茜.《纸包装材料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包装业
【5】《绿色包装与竹包装及环境保护》鄢腊梅中国包装工业2/2000
【6】辛本春, 毕华林.《玉米塑料—第四类化学新材料》化学教育2007年第8期
【7】吴正心, 庞燕, 李正军.《绿色物流包装材料的开发前景》物流技术2006年第7期
【8】《北京绿色物流研究》张京敏杨浩雄编著
【关键词】材料设计 绿色材料 选择原则
引言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往往只是为了服务于产品,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包装材料的制约,因此,在人类刚步入工业化时,人们在包装产品时不仅造成材料巨大的浪费,而且产生众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开始强调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强调包装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在这一新的包装理念下,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
1 传统包装设计材料选择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包装设计从包装材料的选择到包装过程都存在弊端。首先,传统包装设计中包装材料的选择只为了服务产品,有针对性的选择包装材料,几乎不考虑材料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其次,企业不考虑包装材料在加工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企业没有及时处理报废的包装材料,甚至一些企业几乎不处理废弃的材料。第四,传统包装设计大量使用不同种类的包装材料,造成包装材料的浪费。根据传统包装设计上的种种缺陷,提出了面向产品包装的材料设计的绿色包装设计和绿色包装材料选择。
2 绿色包装设计的原则
绿色包装设计具有传统包装应有的功能:对产品的保护和方便产品销售者两大功能。绿色包装与传统包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产品包装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从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包装材料的加工和制作、以及产品销售和使用,直到废弃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上,所有过程中包装材料都不影响或更少的影响环境以及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绿色包装具有传统包装不具备的环保功能,绿色包装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包装材料对环境和人的影响。
3 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因素
依据绿色包装设计的原则,在选择绿色包装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保证材料在产品包装的整个过程以及产品使用后不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保证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因此在绿色材料的选择要协调材料与环境关系、材料与包装产品以及材料和经济效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选择经济效益高且不影响环境的综合型绿色材料。因此,绿色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要点。
3.1 包装材料种类少
在产品的包装设计选材时要减少包装材料的种类,尽量采用同种包装材料。产品包装材料种类使用少更方便公司管理,而且也便于材料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德国某公司将原包装设计方案中有23种包装材料,后将包装材料改为4种后大幅度的降低了公司的包装成本,而且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也降低了一半以上。
3.2 包装材料大众化和控制性
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不用稀缺性的材料或者难以获得的原材料,而应选择与这类材料有相似功能的且方便获得的材料,包装材料尽可能大众化。不仅如此,包装企业还要对材料有很好的控制,才能降低材料对环境的破坏,减少生态系统平衡影响。
3.3 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要选择消耗少、污染小而且价格低的包装材料。要重视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既节省了包装材料,降低企业成本,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3.4 材料可降解
包装产品在使用后包装材料通常被丢弃,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可降解。绿色材料进择上要选择具可降解性的材料。我国环保局在1997年就已要求包装制品采用可降解的塑料材料。包装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很好的解决我国包装材料污染的问题。
3.5 加工过程污染少或无污染
在材料的选择上还要考虑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在加工过程中对污染环境少甚至不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小的材料。
4 包装材料绿色度评价体系
包装材料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有:材料和环境的协调性、材料来源的便利性、材料的功能、材料的安全性以及材料的经济效益。它是衡量材料绿色贴近程度的方式。通过对所选材料的这些指标进行比较与评估,或者将新材料的各项指标与有关环境标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对照,判断材料的绿色度。其中模糊层次评价法、经济分析法以及成本效益法是两种常用的材料绿色贴近程度评价方法,模糊层次评价法因其评价简单方便且成本低,是最实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模糊层次评价法综合考虑包装材料的各项特性,依据获得的评价指标数据,建立对材料的不同层次评价结构,在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得出包装材料的各项指标,它是对包装材料的综合评价方法。
结语
在绿色包装过程中选择绿色材料才是关键,包装材料的特点决定了包装过程和结果是否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它影响着包装的整个过程。因此,面向材料设计的绿色包装一定要严把材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沈艳芳.基于绿色包装材料应用和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11(5):23-25.
隆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许又展
各位企业法人代表、企业质量负责人: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隆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培训班,有着特殊的含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给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滥用使用食品添加剂。今天,借此机会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状况和此次培训的目的谈几点意见:
一、我县食品生产的现状
目前我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6家,主要涉及大米、饮料、糕点、金银花及其制品、肉制品、豆制品、淀粉制品、蔬菜制品等十一大类产品。大部分企业都是因为实施生产许可制度直接从小作坊转化而成,家族式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技术含量低,行业竞争压力
大,生存问题普遍制约着企业的规范发展,企业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管理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企业无法发展壮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目前既有环境卫生差,清洁区域交叉污染,功能区间混乱,原辅材料和非食品用材料混放,化验室甚至成了杂物间等硬件方面的问题;又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企业甚至连管理制度都没有,尤为突出的是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进货验收、使用登记制度的严重缺失,出厂自检记录几乎没有等软件方面的问题。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产品未经检验出厂,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标注虚假生产日期,食品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等现象突出。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主过分关注企业短时效益和眼前利益,放纵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没有深刻领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不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很有可能会酿成食品安全事故,最终害人害己。
三、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这次培训的目的是为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强化行业道德伦理规范,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确保食品安全企业主
体责任制度的全面落实,扎实推进“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培训的要求
这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食品生产许可、日常管理、检验制度、法律法规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主要针对了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进行重点解析,参加培训的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我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把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食品培训大纲
内容提要
一、绿色食品基本知识
二、绿色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三、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四、绿色食品续展认证
五、绿色食品标志和证书管理
六、绿色食品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
七、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职责
绿色食品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二、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表达明媚阳光下的和谐生机,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三、绿色食品标志是证明商标
绿色食品标志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用以标识、证明该商品具有安全、优质的品质特性。注册号为:第892107至892139号,注册范围:《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1、2、3、5、29、30、31、32、33等九大类。几乎包括所有的食用农产品和食品。
四、注册形式
五、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受法律保护
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印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或经销假冒绿色食品的,皆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或假冒商标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将依《商标法》予以查处。
绿色食品标准基础知识
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基本概念
绿色食品标准: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属性:推荐性农业行业标准(标准代码NY/T)。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行。
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一)标准体系发展现状
现行有效标准136项,其中产品标准120项,通用准则16项。
(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包括四个部分: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三、绿色食品标准主要技术要求
(一)产地环境标准: 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农田灌溉水、渔业用水、畜禽养殖用水和土壤环境制定具体的项目指标。
(二)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各类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具体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肥料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保护和促进作物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作物产生与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有足够数量的有机物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禁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无机氮与有机氮比例不超过1:1;城市垃圾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国标要求才能使用等;鼓励秸秆还田等。
2、农药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明确了禁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及具“三致”作用的农药和限用的化学农药,并规定每种化学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以确保环境与食品不受污染。其它低中毒农药的使用方法(施药量、施药方法、休药期、MRL值等)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
3、兽药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禁止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酚类消毒剂,产蛋期不 6 得使用酚类和醛类消毒剂; 禁止为了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激素或其它生长促进剂;禁止使用未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药物。(具体禁用兽药品种见标准附录)
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 饲料原料
可以是已经通过认定的绿色食品,也可以是来源于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品,或经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认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生产、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自建基地生产的产品。
不应使用转基因方法生产的饲料原料;应使用以哺乳类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不包括乳及乳制品)饲喂反刍动物;遵循不使用同源动物源性饲料的原则;不应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不应使用畜禽粪便。—— 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品种应是《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列的饲料添加剂和允许进口的饲料添加剂品种,或是农业部公布批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但绿色食品禁用品种除外。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按照营养需要量添加,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使用任何药物饲料添加剂;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应符合GB/T 19424的要求;化学合成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在饲料中的推荐量以及限量参考《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规定。
5、渔药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允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符合附录B的化学合成渔药、抗生素,但须严格遵守规定的作用与用途、使用对象、作用途径、作用剂量、疗程、注意事项和停药期,允许食用安全的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器具等进行消毒;禁止使用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渔药,降解、代谢慢、易造成水产动物体内蓄积和造成环境污染的渔药,人工合成的激素和促生长剂。
6、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基本要求
在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添加剂的不同特点,禁用了部分品种(禁止使用亚铁氰化钾、4-己基间苯二酚、硫磺、苯甲酸、苯甲酸钠、亚硝酸钠(钾)、明矾、过氧化苯甲酰、糖精钠、甜蜜素等)。添加剂的使用按GB2760、GB14880规定执行。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产品按种植业产品、畜禽业产品、渔业产品和加工产品分为四大类。体系共设臵33大类114小类产品。产品标准中主要设臵感官、理化、卫生和微生物等技术指标要求。
(四)绿色食品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绿色食品包装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以“3R”和“1D”(Reduce减量化,Reuse 重复使用,Recycle 再循环和Degradable 再降解)为原则,主要对绿色食品各类包装材料的 选择、尺寸等提出规范要求。绿色食品对贮藏运输的要求主要从全过程质量控制为出发点,对产后的贮藏设施、堆放和贮藏条件、贮藏管理人员和记录,以及运输工具和运输过程的温度控制都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尤其强调记录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需要了解的规定:《关于绿色食品标准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及《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
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一、认证申请
申请人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其所在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绿办)领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有关资料,或从中心网站()下载。申请人将上述表格填写后与有关材料一并提交省绿办。
二、文审
省绿办收到上述申请材料后,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三、现场检查、产品抽样
省绿办委派相应专业的检查员赴申请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对申请认证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有关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并当场进 行产品抽样。
四、环境监测
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对申请认证产品产地环境(大气、土壤、水)进行监测,并出具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五、产品检测
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依据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对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六、认证审核
中心认证部门对申请材料和检查员现场检查报告、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材料进行综合审查。
七、认证评审
绿色食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及中心认证部门审核意见进行全面评审,并做出评审意见。中心主任根据认证评审意见做出审批结论。
八、认证结论反馈
评审结论分“认证合格”和“认证不合格”,评审结论通知申请人,对认证不合格的,同时告知原因。申请人对认证评审结论有异议,在收到评审结论15个工作日内向认证评审委员会提出书面投(申)诉,由中心组织专家复议,复议后结论为最终结论,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复议结论通知申请人。
绿色食品续展认证
一、标志使用年度为第三年的拟续展企业,应于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所在地省绿办提出书面续展申请及相关材料。
二、企业续展认证前应符合的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用标期间年检合格;二是全面履行了《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三、续展认证程序:申请、初审和现场检查、环境质量监察、产品质量检测、续展审核、认证决定、颁证。
(一)年检、初审、现场检查、续展审核和综合审查中任何一项不合格者,本生长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请。
(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或省级绿办安排的年度产品抽检,产品抽检结论为合格的,其检验结果在三年内可以作为产品续展的检验结果,该产品在续展认证时不再另行检验。
(三)未续展或续展未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否则工商部门将按假冒绿色食品查处。
绿色食品标志和证书管理
一、标志管理
(一)标志管理的依据
绿色食品标志是依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申请审核、许可批准、使用管理等。
(二)标志管理的规定
1、标志的审批
(1)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须按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2)经中心审核批准的单位可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2、标志的使用
(1)绿色食品标志在产品上的使用范围限于认证产品;(2)绿色食品产品编号的使用权,以核准使用产品为限;(3)未经中心批准,不得将绿色食品标志及其产品编号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标志使用时限
(1)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自批准之日起三年有效;(2)要求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须在有效期满前 3个月内申请续展,未申请续展的,期满后自动终止。
4、标志使用的监督
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单位,在3年有效期限内,应接受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及指定的环保、食品监测部门对其使用标志的产品及生态环境进行抽查,抽检不合格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5、对侵犯标志使用权的处理
对侵犯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的,中心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向侵权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证书管理
(一)证书管理的依据
《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证》(一般简称为“证书”)是依据《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目的是规范证书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证书的公正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绿色食品证书管理的规定
1、证书及有效性
(1)证书是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后,合法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唯一凭证。
(2)证书使用期为3年,第一年自颁证之日起生效,第二、三年加盖年检合格章有效。逾期未盖年检合格章的,视为无效证书。
2、证书管理的职责权限
(1)中心统一负责证书的制作、颁发、变更,决定证书的暂停、恢复和撤销等事项。
(2)省绿办负责证书的年检盖章、查验、暂扣和收缴、报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撤消等日常管理。
3、证书变更与产品增报
(1)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批准产量等发生变化的,企业要及时办理证书变更或增报手续。
(2)获证产品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或生产规程、产地环境等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企业应办理产品增报手续。
(3)企业向所在地省绿办提交变更、增报申请和相关材料,经核实情况后,报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4)变更、增报需提供的材料:产品名称变更的,须提交拟采用的新包装设计稿;企业名称变更的,须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变更证明;商标名称变更的,须提交新商标注册证复印件;认证核准产量变更的,须提交原料采购合同及购销发票复印件,产品(原料)新产地名单、地块分布图和农户名单。
4、证书的撤销
在证书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规定撤销证书:(1)无正当理由拒绝年检的;(2)年检不合格的;
(3)企业自动放弃标志使用权的;
(4)违反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其他有关规定的。
被撤销证书的产品,自做出撤销决定之日起三年内,不再受理其认证申请。
绿色食品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
一、绿色食品标志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企业申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产品优质,更要应用于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
1、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要严格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要求印刷、标识,注意绿色食品标志为 注册商标的特性,即®。
2、在宣传展示应用上(如:厂容、厂貌、原料基地、办公用品)不得体现注册商标,即不用®。
3、在产品广告和企业形象广告中均按注册商标要求使用。
二、绿色食品品牌与企业品牌
1、绿色食品是按照同一质量标准认定的一类产品,是具有优质、安全品质产品品牌的集合;
2、绿色食品标志是质量证明商标,是对用标企业产品质量的肯定和证明;
3、绿色食品是政府主导的国家品牌,使用政府的信用来提升企业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目前绿色食品专业营销平台
1、每年一届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部分境外促销展会(德国纽伦堡有机食品展、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展、美国纽约特色食品展);
2、金农工程项目——中国农业信息网“促销平台”栏目绿色食品专区;
3、由中心和各地绿办指导、支持的专业营销机构。
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职责
一、设立企业内部检查员的目的 为了提高绿色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促进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从源头上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
二、企业要建立内部检查员制度
(一)企业要赋予内部检查员与其职责相对应的管理权限;
(二)企业须保持内部检查员的稳定性、连续性,有人事调整的,应按规定办理手续。
三、企业内部检查员职责
(一)宣贯绿色食品标准;
(二)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制、防伪标签、广告宣传等工作;
(三)配合绿办开展绿色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四)负责企业绿色食品数据及信息的汇总、统计、编制;
(五)承担本企业绿色食品证书和《使用许可合同》的管理,以及产品增报和续展工作;
(六)开展对企业内部员工有关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
四、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条件
(一)具备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知识;
(二)在本企业工作三年以上,有协调能力;
(三)熟悉有关的国家法律、标准及行业规范;熟悉绿色食品质量和标志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接受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五、企业内部检查员注册程序
(一)本人申请,企业推荐,省级绿办审核。
(二)省绿办培训考试合格后,由中绿中心统一注册并颁发《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证书》。
(三)内部检查员不再履行相关职责,其《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证书》自动失效,企业应在15日内将《证书》交回中心,并另外推荐人选。
六、内部检查员的培训、注册和管理工作
(一)中心负责内部检查员的培训指导、注册和管理工作;
1.《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和《畜禽产品调查表》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包括续展证明、商标转让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证明等)4.动物防疫合格证
5.屠宰许可证(涉及屠宰的申请人需提供)
6.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经营野生动物养殖的申请人需提供)
7.基地行政区划图、基地位置图、养殖场所布局平面图 8.对于天然放牧的,应提供基地清单(序号、乡镇、村数、农户数、养殖品种、养殖规模、草场面积等);农户清单,需要相关行政村或乡镇盖章,对于农户数50户以下的申请人要求提供全部农户清单;对于50户以上的,要求申请人建立内控组织(内控组织不超过20个)及其管理制度,并提供所有内控组织负责人的姓名及其负责地块的养殖品种、农户数、养殖规模及年出栏量(产量)。需申请人盖章 9.质量控制规范(包括基地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分工,投入品管理,养殖过程管理,畜禽屠宰、生鲜乳收集、禽蛋收集等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等),需申请人和制定单位盖章 10.申请人提供与养殖单位签订的有效期3年的畜禽产品收购合同或协议
11.养殖规程,需申请人盖章
12.养殖记录(能反映养殖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13.预包装食品标签设计样张(非预包装食品不必提供)14.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15.产品检验报告
16.天然放牧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需按《关于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提供相关文件附件关于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通知(中绿认[2013]101号)文件
为做好牛羊产品绿色食品申报工作,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良性发展,中心多地调研,组织部分省绿办和专家及牛羊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召开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决定,对绿色食品牛羊产品的申报和受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受理范围
(一)鼓励具备饲料种植加工、牛羊养殖、牛羊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企业申报绿色食品,经营范围仅有屠宰、加工,牛羊无固定来源的加工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暂不受理。
(二)牛羊养殖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公司自主经营、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完全草原放牧的。
2.公司自主经营、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主体,半放牧半饲养和农区养殖场养殖的。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除完全草原放牧外,其他饲养方式的暂不受理。
二、申报条件
牛羊产品申报绿色食品,除符合相关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应建立和完善健康养殖管理制度,需要时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体系,包括:统一提供优良品种、统一规划场地和圈舍设计、统一饲料配方和饲料添加剂供给、统一疫病防治措施及兽药供给、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分户建设和经营等。
(二)应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包括饲料种植和生产、牛羊养殖、屠宰、加工等过程,记录应有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三)应建立可追溯体系,包括饲料来源、母系图谱、饲养过程、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鼓励在产品上采用二维码等防伪追溯体系。
(四)应制定符合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生产技术标准,并报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五)粗饲料应全部来自符合绿色食品相关要求的自有、合作共建的生产基地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预混料应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六)兽药、预混料及饲料添加剂应来自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合法供应商。
三、申报要求及证后监督管理
(一)强化审核检查工作。县级绿色食品检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专家)应参与对申请人申报绿色食品的审核和现场检查工作。重点关注饲养环节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切实把握饲料、疫苗、兽药使用以及生产过程记录等关键环节。
(二)产品检测。坚持由检测机构负责抽取检测样品,确保检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初次申报时,同类分割肉产品只需提供一份定点检测机构出具的全项产品检验报告;续展或增报产品时,提供一份定点检测机构出具的全项产品检验报告。
(三)加强证后监管。要吸收县级专业管理人员参与证后监管工作,落实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年检工作要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产品抽检和年检督导要将畜牧业作为重点。
附件3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材料清单 1.《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请书》及《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的有关声明》
2.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文件(包括成员名单和职能)3.成立基地建设办公室的文件(包括成员名单和职能)4.基地各单元基地建设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名单 5.生产操作规程
6.基地分布图及地块分布图
7.基地和农户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和《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
8.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9.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0.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 11.培训制度
12.基地环境保护制度
13.监督管理制度(包括检验检测制度)14.基地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及其与各基地单元签订的收购协议或合同
15.省绿办现场考察报告 16.环境监测任务委托书
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并向高端发展的新时代, 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和绿色建材已经成为实现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建材行业最具权威性的行业组织, 中国建材联合会经过调研, 在广泛征求行业部分领导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近日提出了关于绿色建材的定义。
绿色建筑材料定义是指在原料的选用、开采加工、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过程中, 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物,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资源可循环再利用的, 不仅性能功能符合建筑物等配置的要求, 而且全生命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 对人类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可循环、长寿命的特征;生产工艺和生产使用过程中贯彻清洁文明、净化环境的特征;充分利用废弃物, 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 具有可循环再利用的特征;具有低排放、无污染、无毒害、与生态和谐的特征;满足绿色建筑和其它应用领域配置要求, 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进步特征。
现代包装的演变与发展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包装在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更新、发展和变化中,经历了原始包装,即原始社会时期为储存粮食和携带粮食开始有的包装行为,例如泥土、兽皮、树叶、竹片等,使生活物质保存的时间得以延长。在历史发展中,又出现了传统包装,主要是利用草、茎、叶、藤等软性的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加工或编织形成种类繁多的包装,如沿袭至今的粽叶包裹粽子和掏空葫芦用以斟酒等方式,在这些民间气息浓郁的包装中形成了各类筐、桶、罐、坛等包装品。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类使用的包装发展为市场通用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从而出现了现代包装。是机械化大生产在长途运输中储存运输和销售的产物,是批量化生产的开始。现代包装的功能性要素:注重保护性、传达审美性、体现宜人性以及加强展示型。对材料的要求从手工制作的植物、泥土、木材发展到规模化生产的陶瓷、金属、布匹、玻璃、纸张、塑料等形式,满足人类商品市场流通的需求。
包装材料的分类与问题
恰当地运用材料关系到包装的视觉效果。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对包装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存储这些产品,让它们安全地进入流通领域,且能再商业销售中取得成功。这些问题促进了材料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从而适应于新产品和时代的需要。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包装,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包装分类。包装以材料分类:可分为纸包装材料、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硬性包装、软性包装等。硬性包装包括钉板箱、玻璃瓶、金属罐等。软性包装包括纸袋、编织袋、塑料薄膜袋、多层带等。
材料选用功能和形式有密切关系。对纸材、玻璃、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的选用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选材需注意的问题:首先,材料需适应于设计物的理化特点及保护内设计物的要求;其次,能够适于设计物的造型形态变化与结构变化;再次,在保证上述两点后应适于降低经济成本的要求;最后,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注重新材料的环保性。
包装材料与绿色设计
每个时期的包装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新产品的产生、消费形态的改变、新材料的涌现,制作技术、工艺的改进等,都会促进新的包装材料的出现。对于在设计中准确把握设计的理念和材料,对于包装设计发展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现代包装把对商品的运输、保护、促销等功能的需求逐渐演变成对包装的卫生、安全、环保的需求上进行绿色包装设计,这就更加要求新型材料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包装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助并且不断循环的过程。这突出表现为环境为人们所感知,以及它对包装提出的各种要求上。包装与环境的关系,要从生产、运输、销售、购买、回收、利用各个环节上来考虑,注重产品的环境属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设计师必须考虑:生产包装材料,在制造包装容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消费者购买流通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与人们生活最相关的主要有塑料材料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过度包装给人们带来的困扰等。在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包装设计不仅要在材料的选择上加强绿色设计观念,更应在保证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使用并提高包装循环使用次数,加强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垃圾回收处理技术、新包装方式的开发。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全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商品包装更早地进入绿色世界。
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转型,我国南方掀起了包装设计的革新。从八十年代如何降低储藏和运输成本及使用的便利性、提高商品竞争性到九十年代的包装设计新目标,便是环境保护浪潮和现代社会崇尚的“自然、原始、健康”等概念。绿色设计已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这反映出消费者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纸板特殊敷涂材料和层压材料等复合材料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使用的包装材料要准确地适用于产品的需要和人类保护环境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人类资源,全面考虑环保。
绿色包装设计的材料在选择上不能把具有有害成分的材料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对于需回收的包装要将有用部分充分的回收利用,无法回收部分则要用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绿色设计观念。步入二十一世紀,绿色设计已成为全球倡导的理念,商品包装已经走向“零污染”的材料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而创造无公害的环保材料,成为新世纪包装材料的新导向。现在,包装设计的目标种类繁多,“简约”最能代表二十一世纪初的包装设计趋势,抓住造物的本质,进行雕琢,弃繁取简,,将造型简约到极致。北欧设计的哲学精髓就是“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这样就更能体现新型材料的重要性。简化印刷和加工次数,能最佳的达到环保且具有时代感的特性。
结 语
纵观历史,包装材料的发展始于人类的需求。历史的变迁、历史事件、市场竞争、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科技发明所带来的突破,影响包装材料发展的因素各异。应当积极研发利用新材料来顺应时代发展,并更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绿色食品培训材料】推荐阅读:
呼唤绿色食品07-14
绿色食品质量认证10-26
绿色食品调查报告11-13
绿色食品环保保证措施11-16
绿色食品复习参考题11-28
绿色食品的广告语12-15
怎样写绿色食品广告词09-29
农产品冷链及绿色食品11-21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06-07
发展绿色食品的若干问题建议和对策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