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共9篇)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1

1.自我定位不清晰。目前, 社会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免学费、包分配”的层面。地区不同, 认识不尽相同, 比较普遍的有两种:一是免费师范生无学费负担, 无就业压力,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 免费师范生是读大学不错的选择;二是在教育发达、宽绰富裕的地区和家庭, 除却浓厚的个人爱好和强烈的人生理想外, 一般不鼓励孩子读免费师范生, 主要原因是认为影响孩子前途。此外, 免费师范生作为学校的特殊人群, 其学习和就业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关注, 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增大, 进而产生角色压力, 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各别地方就业政策在围绕中央文件展开工作时缺乏灵活性, 在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政策方面存在欠缺。

3.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模式有待完善, 具体表现在就业观念、教师素养、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

4.就业保证和业后发展机制有待系统化和规范化, 免费师范生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及服务期满读研、进修、培训、晋升、流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明确, 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和择业期间的后顾之忧, 也是就业指导中的难点。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定位, 逐渐转变社会公众意识

(1)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入学之初, 可根据一定的划分标准, 将免费师范生分为不同的类别, 如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免费生、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等, 及时了解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想法, 尤其是其中的主体力量——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 然后施之不同的教育方式, 以满足他们的个人职业取向, 形成自我身份认同, 逐渐寻找社会定位, 同时有意识地配合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 引导毕业生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最大价值目标, 更好地平衡各地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引发社会对于免费师范生的重视。

(2) 建立教育全过程模式, 指导免费师范生在每一阶段获得相应的技能, 在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

(3) 学校进行宣传普及外, 也应让免费师范生政策走进社会公众。让公众在了解国家法规的基础上, 积极配合此项政策的实行, 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使当地的高中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 正确选报志愿, 减少退出、违约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全社会应减少对免费师范生刻意的关注和高调的定位, 降低他们的角色压力。

2.各省对于师范生政策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制定, 在日后可尝试以国家政策为参考、根据本地区教育状况制定具体的就业指导条例。例如, 在教师数量饱和的地区, 可适量减少部分毕业生的从教年限;而在教师紧缺地区, 可通过优惠政策、提高待遇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3.完善学校就业指导模式

(1) 增加专业、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的聘用比例。因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 且不同于普通在校生, 无前例可仿, 所以, 各校应配备专业、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 并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全面了解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 上达下传, 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2)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开辟专门版块, 聘用专门辅导员, 负责本校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监督检查。在保持与教育部免费师范生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基础上, 及时在本校各种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各省市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和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

(3) 就业指导人员应定期与免费师范生进行交流沟通, 使他们摆正社会心态, 克服“等”“靠”等错误思想观念尤其注意引导他们主动结合自身条件和兴趣, 在可选择的范围内确立目标学校, 积极联络, 不可过度依赖国家分配、生源地安排。其中, 最好的结果是在毕业前实现双向选择。自主选择就业单位, 并在毕业前通过实习等多种交流渠道, 与目标学校签订就业协议, 不仅有利于个人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实现, 更克服了单项分配在兴趣、家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

4.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培养正确的就业心理

(1) 预防个别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和就业期间产生自卑、懈怠倾向。这类师范生可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 感觉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因自己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不优越、个人发展空间与展现才能机会不多等诸多因素, 心理上开始变得自卑和消极。此时, 就业指导人员应尤其注意定期与他们座谈交流, 引导他们调适心态, 履行义务, 实现自己的最初梦想, 避免违约、毁约情况出现。

(2) 加强免费师范生的道德建设, 引导其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格履行就业协议, 积极投身教育事业。道德建设的着手点首先是指导免费教育师范生正确解读政策条款, 解除就业疑惑。从西南大学最近的调查结果来看, “大多数师范生明确认识自己的选择, 但在政策实施一年后, 他们还没有充分了解政策的细节及实施方案, 如与其他支教政策 (定向生) 有冲突, 具体岗位落实方案不明等”。这就需要就业指导人员从中耐心解释, 并从道德上进行说服, 鼓励大家克服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心理落差大等不利条件, 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尘露之微。

5.关注已毕业学生的职后发展

对已毕业的免费师范生的职后发展进行追踪寻访。就目前来说, 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大致有直接工作、在职上研两种。针对上研深造, 国家专门出台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 (暂行) 》。但对直接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后的进修和业后发展还很少有提及。直接工作后继续深造的缺失, 对知识结构较高的免费师范生来说, 无疑暗示了他们在最合适学习的年龄阶段就此止步的遗憾, 成为后顾之忧。对此, 可让那些没有机会继续在职上研深造的免费师范生在毕业之后, 也可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 继续回原学校或就近选择有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学校进行深造, 解决他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也为之后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和就业指导积累经验。

2011年是首届免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 我们对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探索, 也是为了完善免费师范生的相关条例、规定, 积累毕业生就业期间在心理、道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以便今后更好地从事和开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业、深造等相关工作。

摘要:免费师范生作为学校的特殊人群, 其学习和就业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关注。通过梳理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邓杰.论免费师范生较色压力的调适.科教导刊, 2011, (10) :215.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2

关键词:师范院校;艺术理论;学习;困境

一、问题的普遍性

笔者在数年的大学生艺术理论学习中发现,艺术理论教学却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随着自身和同学之间不断成长和信息反馈: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大学生虽然对艺术理论课抱有一定程度的热情,除了必要的修学分和考试外,大家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样以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却存在着较大困难;中国推崇的外语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在外语教学及新艺术作品评介翻译获得较大发展,但却不能基本保证艺术理论学习的要求;就市面上存在的书籍订购与选择上,艺术概论教材推出多种版本,却没有实用便捷的艺术专业的教材;艺术理论课教学条件获得较大改善,教学方法却依然陈旧等等。如何克服超越这些困境,已经成为推动师范院校和综合类院校艺术理论教学发展、提升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师范院校中艺术理论学习陷入困境主要原因

溯本求源,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在师范类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理论沟通的局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第一,师范类大学生招生追求通识教育而非个性教育,实际上,艺术类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声音、影像敏感专注,通常对晦涩难懂的理论没有兴趣,这种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外国艺术理论的翻译在艺术理论表达上具有局限性。演示和讲授是教师从事艺术理论教育的主要工具,也是艺术专业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因外国艺术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艺术理论诉诸讲授教学的局限,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第三,艺术理论课缺乏针对性教材。目前,师范类艺术理论课所使用的参考教材,是与教育部和行业专家组所使用的教材一致的,并没有依据各个师范类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有针对性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编写。(很多高中在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上不系统、不健全、不开设、或形同虚设)没有针对性教材,艺术理论教学随意性大。艺术理论教师在师范类艺术理论教学中,必须针对各个专业的特征和实际教学课程设置进行相应调整,这就很容易造成随意性大,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师范类院校艺术理论教学方法亟待改革。艺术专业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教学模式,加之课时量因教学改革被严重压缩,每节课容量较大,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为学分为考试来学习,收效甚微。

三、如何促使师范院校艺术专业艺术理论学习超越困境

针对以上困境及原因,根据艺术专业学生及艺术教育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提高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水平。

第一,对哲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训练和培养。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因为普遍喜欢新鲜事物,主要是诉诸生动的形象来发展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发达。但如何借助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有意识地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他们中等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关涉他们能否进一步学习,而且将会对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相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难度稍微小一些。通过中等教育中的鉴赏课、专业课以及课外的主动学习,均可获得提高。

第二,在已有的外国艺术理论资料的基础上,不应盲目求新求快,应该做大做强、做扎实的研究,追求精炼的语言,抛弃空洞乏味的论点论据。将会大大提高师范类教学艺术理论课的效果。

第三,加强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现行艺术语境下中等教育学习课程所达到的程度、美术专业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美术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艺术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状况等,对艺术理论课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改革,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适合各地各校艺术理论学习的内容。

第四,积极探索大学生艺术专业大类艺术理论教学方法改革。打破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田野调查,考古遗址周边现场讲解等,開展体验式教学。艺术理论课时有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建立艺术理论学习网络论坛、微信平台、讨论小组、在线答疑等形式,加强课外师生交流;成立课外理论阅读小组,推荐理论学习普及读物,开辟各个专业艺术文化常识普及的第二课堂等,弥补课时限制给教学带来的不便。引导各个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学习态度,逐渐养成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师范大学中艺术理论教学的困境,不是一个个案,而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多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彻底解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探索。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3

《意见》指出,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高师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各地不得以实习支教代替新教师的正常补充。

同时,《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下,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要把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作为高师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意见》强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用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经费。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

教师〔200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现就高师院校(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下同)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也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师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将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三、精心组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高师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见习,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要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

四、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高师院校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下,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实习基地学校要密切配合高师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选配骨干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联合实习指导小组,加强实习指导工作。

五、创造性地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要不断创新师范生实习支教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探索三方合作、协同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有效机制。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合理安排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学工作量,切实保证实习效果。各地不得以实习支教代替新教师的正常补充。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实习基地学校培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切实保障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安排用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经费。高师院校要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师范生实习支教经费。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师范生实习支教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七、加强对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支持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规划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支教,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为师范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要把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作为高师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推广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典型经验,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教育部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党〔2017〕40号)和《陕西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按照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坚持“聚焦一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重点建设”的原则,有序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努力建设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各类人才队伍,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好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

二、补充原则

(一)学科引领。人员补充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凝练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方向,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聚合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逐步形成有实力、有潜力、有特色的学术梯队,提升学校一流学科核心竞争力;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补充优先保障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基地)工程实验技术人员需求,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聚合工程实验技术团队;管理职员和专职学生辅导员按照保障一线、逐步到位的原则适当补充。

(二)强化特色。大力加强教师教育支撑学科及其相关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有关单位要结合学校“立足基础、加强应用、促进交叉、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形成优势”的学科建设方针以及卓越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需要,保障教师教育师资补充数量和质量。

(三)改革驱动。针对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加快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试点推行教师高级岗位特聘制度、继续试点推行新进教学科研人员准聘、长聘制度和以师资博士后替代常规补充的教学科研人员补充制度,进一步推进外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试点专职科研岗位聘用工作,按照合同聘用方式引进或补充专职科研人员,经费由教学科研单位和学校共同承担,有序扩大专职科研队伍规模,提升学校科研实力,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

(四)坚持标准。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目标,教学科研人员补充将逐步由整体规模增长转为队伍结构优化和队伍质量提升,各单位要以学校和本单位学科及队伍建设规划为基础,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问题,按照学校各类人员补充条件,坚持“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原则,统筹规划、严格标准、分步有序进行补充。

三、补充数量

2018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15人,常规补充教学科研人员127人,招收师资博士后66人,聘用外籍专业教师21人、专职科研人员17人。计划补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7人,招聘管理职员15人、专职学生辅导员19人。

四、补充条件

(一)教学科研人员 1.引进或常规补充教师

(1)原则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其中文、理基础学科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知名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2)原则上应届博士年龄不超过32周岁;具有副高级职务或相当水平的博士,文科不超过40周岁、理科不超过35周岁;具有正高级职务或相当水平的博士,文科不超过45周岁、理科不超过40周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3)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非外语专业人员至少应具备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撰写专业论文、或进行学术报告的能力。

(4)胜任本学科主干课程教学工作,学术业绩应超过学校本学科同类人员平均水平,且具有学术发展潜力。2.外籍专业教师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无法律纠纷、无犯罪记录。(2)原则上年龄应在60周岁以下。

(3)在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具有教学或研究经历,能够运用英语独立讲授至少1门专业课程(不含小语种专业外籍教师);在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担任副教授及以上职位者优先聘用。

(4)专业背景符合学校的学科设置,符合相应专业的教学需求。

(5)连续在校全职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3.博士后研究人员

(1)具有博士学位,且博士研究生毕业不超过3年。(2)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符合各流动站对博士后人员招聘岗位的要求。

(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

工程实验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对于业务技能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至硕士学位。

中学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且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应与招聘岗位专业要求相一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优先,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可放宽至全日制本科。

小学、幼儿园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原则上要求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应与招聘岗位专业要求相一致。

对于部分特殊领域业务特别突出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可放宽至全日制本科,但要从严掌握。

2.原则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优秀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对于个别具有应聘岗位从业经历且实践能力突出的应聘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应聘中小学、幼儿园的特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历可适当放宽,年龄可放宽至不超过40周岁。

(三)管理职员

1.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

2.原则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

(四)专职学生(研究生)辅导员 1.中共党员。

2.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

3.原则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

4.具有主要学生干部工作经历。

(五)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 1.中共党员。

2.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优先。3.原则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优秀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4.民族为少数民族,熟悉少数民族政策,能熟练使用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交流。

5.具有主要学生干部工作经历。

五、招聘程序

人员招聘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各类人员招聘程序见附件。

六、保障与奖励措施

(一)学校定期召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人事处每2个月向全校公开通报一次各单位教学科研人员补充计划完成情况。

(二)学校鼓励用人单位以多种方式进行招聘,并为人员招聘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对招聘高层次人才所产生的差旅费,根据人员招聘的实际情况,可从师资队伍建设费中予以支付。

(三)对在引进与培养及举荐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几点要求

(一)加强宣传,抓好落实

一是各单位要广泛宣传,通过平面、网络、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延揽人才;积极动员,努力创造条件完成补充计划,确保人员补充质量。二是根据学科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布局,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在人才引进中的信息中心作用,利用专业人才测评系统定点、定向、定人综合评价,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三是原则上人员补充计划本年度内不作调整,但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计划指标限制申报补充。四是学校人员补充工作实行“党政同责”并列为学院年度工作考核的指标。

(二)加强考核,规范程序

一是坚持分类分级审批招聘程序,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由学校审批,常规补充教学科研人员由单位考察、人事处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二是严格按照学校公布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招聘或组织考核,要严把政治关,做好应聘人员思想政治考察,形成独立的政治审查报告;要重视对应聘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考察并形成独立的心理评估报告。三是切实做好对拟调入(聘用)高级职务人员的同行评议,提高师资补充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益。四是对教学科研单位近五年人员引进(补充)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工作质量。

(三)引培并举,盘活资源

一是各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处理好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聚合团队、发展学科队伍与发挥好现有学术带头人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科研团队引进力度。二是积极做好教学科研人员补充工作,加强高水平师资博士后招收工作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工作,重视发挥常规补充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在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积极申报优秀青年基金和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青年长江等人才计划储备人才。三是统筹好教师岗位调整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补充的关系,进一步做好教学科研人员转岗交流工作,积极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提高岗位资源使用效益。

(四)多元补充,提升效益

在补充非教学科研人员时,要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任务,合理选择人员补充途径,各单位可根据编制规模和项目需要通过聘用B类人事代理人员或计划外用工人员等多种方式解决一般管理岗位或专项工作的用人需求,在确保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的同时,努力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益。

八、其他

2018年人员补充计划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各单位在人员招聘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人事处人事科联系,联系电话:(029)85310360。

附件:1.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各类人员招聘程序.doc 2.2018年教学科研人员补充计划.pdf 3.2018年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补充计划.pdf 4.2018年管理职员补充计划.pdf 5.2018年专职学生辅导员补充计划.pdf 6.2018年专职科研岗位聘用计划.pdf 7.部分招聘单位联系方式.xls陕西师范大学

月19日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5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我院正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您对我院的反馈意见将成为我院改革的重要依据。请你抽出宝贵时间来填写此表,并及时反馈给我院。谢谢!

1.您认为母校下列哪些活动对您的工作影响较大:()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实验实习D.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E.毕业设计或论文F.其它(请写明)

2.您认为在母校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是:()

A.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B.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培养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D.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E.其它(请写明)

3.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较强:()

A.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B.实践、动手能力C.敬业精神 D团队意识、协调能力 E.社会适应能力 F.其它(请写明)

4.您认为我院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A.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B.实践、动手能力C.敬业精神D.团队意识、与他人沟通能力E.社会适应能力F.其它(请写明)

5.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

A.学校推荐(学校就业网/教师/学校供需见面会等渠道)B.通过人才市场

C.媒体网络D.亲朋好友E.校友G.其他(请写明)

6.您认为学校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A.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B.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C.广泛地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知名度D.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E.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F.其它方面(请写明).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A.专业对口B.基本对口C.不对口

8.您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实践环节D.知识更新

9.您认为母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A.适应社会需要,合理B.基本合理C.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D.存在较大差距

10.列出在校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前三位老师_陈洵、孙悦亮、陈泽云。

11.评估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潜力()

A.适应社会需要,前景很好B.适应社会需要,前景较好C.与社会需要脱节,前景一般

12.你现在的薪酬()

A.2000元B.2000-3000元C.3000—4000元D.5000元以上

13.最后,通过工作实践,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改进哪些不足?需增加哪些课程和训练?

不足方面:

改进方面:

专业最好还是设置师范类的!非师的当教师难!

就业视角下师范生主题班会探究 篇6

一.就业视角下师范生主题班会的工作目标

在就业视角下, 为师范生开展主题班会, 应达成如下工作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斯维尔 (WillianJRothwell) 认为, 职业生涯规划即是, 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 (1) 通过大学期间的主题班会,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由一名高中生成功过渡到一名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尽可能地在立足自己的价值取向、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历程, 并且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助力及阻力, 对自己的内、外环境的优势与劣势作进一步地详细估量, 进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为自己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帮助师范生尽早地进行科学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师范生顺利就业,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2.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目标

大学四年里, 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侧重的, 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就业准备、就业谋划, 都要根据阶段特点设定阶段目标, 有所取舍, 有所主次。通过主题班会, 要引导师范生明确自己大学四年的为从事教师工作而所应做的阶段努力和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

二.就业视角下师范生主题班会的阶段实施

就业视角下的师范生主题班会, 应以学年为阶段, 分别侧重不同的内容和途径。

1.大一。

大一时期学生的课程安排以英语、计算机、体育、“两课”等公共课程为主, 专业课程较少。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任务以适应大学学习、稳固学习基础为主。因此, 大一时期的主题班会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通过英语四级、六级, 计算机一、二级等等级考试, 获取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一、二证书等应聘求职的最基本的等级证书和敲门砖。

2.大二。

大二学年公共课减少, 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教育类课程增多。大二学年的主题班会, 在引导学生拓展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 可以鼓励学生考取一些与教师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以增加就业的筹码, 增强就业实力, 如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

3.大三。

大三学年公共课程结束, 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类课程全面铺开, 本学年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拓展专业知识, 深化专业素养, 夯实学科知识体系, 为进入教师职业做扎实的准备。因此, 这一时期的主题班会应指导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系级、院级以及市级、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说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书法大赛、普通话朗诵比赛等赛事, 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教师基本功素质。

4.大四。

大四一年主要是完成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同时, 学生最关心的还是就业问题, 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教师招聘考试是大四一年的主轴。因此, 这一时期的主题班会应以就业指导为主。包括就业技巧的指导:如何制作求职简历, 如何写求职信, 如何参加面试;就业政策的解读: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就业程序的指导:如何办理《报到证》, 如何进行改派等。

三.就业视角下师范生主题班会的效果跟踪

在分阶段为师范生开设了主题班会之后, 应该及时对班会的效果进行后续跟踪调研, 例如, 找部分学生谈话或者开小型座谈会, 了解同学们在班会之后的感触和想法, 在本阶段有何打算, 进而对同学们的感想和意见进行汇总分析, 在调研的基础上修改下一阶段的主题班会的内容, 以更加贴合同学们的实际想法与实际情况。

师范生就业指导意见 篇7

关键词:民初;师范生;入学;就业;待遇变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86-03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虽迫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为自保而创办起来,但其也由此迈向了现代化。自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至1912年清政府垮台前夕师范教育一直是独立设置,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到1922年北洋政府出台《壬戌学制》前,民初政府仍沿袭其独立设置的特性。此时期民初政府的师范教育政策有明显的独特性。因此,笔者仅对这一时期师范生在校与从教待遇进行探究,以期对当下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改革提供启迪和借鉴。

一、师范生的免费优待与约束

1.免费政策之袭

1912年1月3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1]。但此时正值西方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孤立、封锁、扼杀政策,使其内外交困,财政捉襟见肘,虽重视教育,但苦于经费拮据与时局艰危,教育部只能有心无力地例行最简单的公事,“自总长以下至录事不过三十余……每月各项开支,仅及千元。例行公事亦至少,不过各省请问加以答复而已。”[2]

虽为经济所困,但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人士的支持与努力下,教育部先后制定《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和《女子师范学校规程》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程基本革新了清末师范教育制度,但继承了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在原公费生、自费生之间加设了半费生,不过仍以公费生为主。

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大致承袭清末的,其改变较小。校方免收公费生学费,并供给膳宿。半费生则依地方实际状况,“减给公费生的半数费额。”[3]224-240为确保师范学校的顺利开办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教育部规定:国家承担高等师范学校;省承办师范学校;地方补助县立师范学校,私立师范学校可收学费,具体数额由设立人定,须上报省行政长官[4]。

师范生在享受经济优待的同时,要履行从教义务。师范学校内设预科和本科,本科分第一部和第二部。本科第一部学习4年,第二部学习1年。预科学习1年。本科生毕业后,须在本省小学执教,其具体时间则依据学生性别与类别不同而各异。第一部本科公费男生须任教7年,半费生5年,自费生3年,第二部生2年。第一部本科公费女生须执教5年,半费生4年,其余与男士一样。高等师范学校本科公费男生要任教6年,如果愿去边区则可减至4年。专修科公费男生须执教4年,倘愿赴边区可缩为3年。本科公费女生须尽教职4年,倘若愿赴边区可缩减至3年。本科、专修科自费生的从教时间都是公费生的一半[5]35-36,79-80,44-46。

与此同时,不履行义务者则要赔偿一定费用。1918年2月教育部根据师范毕业生不履行教职的严重现象,督促各省教育厅严厉执行“师范毕业生履行教育服务办法,”“若借故回避者,应按约勒令家属将其学费及在学所用各费悉数赔付,不得宽免。”[1]

此外,因健康、行为不佳等原因退学的师范生要偿还学杂费。“身体羸弱难望成就者,”“成绩过劣者,”“性质不良、不宜于教职者,”或者违背校规被校长施以儆戒,若因此“退学或自行告退,”“公费生应令偿还学费及给予各费;自费生应令偿还学费,但得酌量情形免其一部,或全免之。”[3]224-240

2.入学保证金之约

民初教育部为防止入学师范者摇摆不定或半途改入其他专业学校,明令其办理入学手续时须交纳保证金,签下志愿书和保证书。1912年学费规则规定:师范生均免纳学费,但在入学时须一次性交纳保证金10银元,若中途不退学者,毕业时可照原数领回[3]158-159。

各师范学校纷纷照此章程执行。191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收取学生保证金10元[6]578-581,1914年该校招生时通知:录取的学生须签志愿、保证各书,交10元保证金,才许入学,否则取消入学资格。”[7]16-17沈阳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招生时不仅要学生填志愿书、保证书、服务志愿书,还要缴纳保证金奉大洋20元,才允许入校,否则取消其录取资格[8]19-20。1919年5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收本科、专修科生时,要新生交保证书、入学愿书、服务愿书和保证金20元[8]5-8。

3.在校待遇之良

横向对比,民初师范生在校经济待遇显然比别类学生好;不过纵向对比,则比清末时有所下滑,甚至个别学校一年比一年差。例如191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规定:预科、本科、研究科和专修科公费生免交学费,而且由校方发给食宿、制服、书籍等费。但各科自费生与选科生的费用要自己掏,其应纳费额由校长定[9]578-581。1916年招生时则告示,学校提供膳宿费,不过其余各费要学生自己解决[12]4-6。1917年6月录取预科时,虽仍不征收学费,且供应食宿,不过制服、书籍、文具等就要学生自己筹备[7]16-17。沈阳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录取预科生时,要学生交第一年校服费奉大洋30元[8]19-20。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招收本科、专修科生时,不收学费与膳宿费,但学生每年须预缴图书馆费及参观费5元,还要学生按照专业不同缴纳数量不等的制服和课业用品费等(如国文史地部35元,数学理化部40元,教育专修科35元,工艺专修科40元。),年终结算多退少补[8]5-8。

此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即便公费生,制服、书籍等也要自备,自费生还要纳膳费。预科、本科公费生虽不用交学膳费,但要交书籍、衣服等杂费。此费用大致为:每年制服鞋袜20元;书籍约15元;课业用品大概15元;杂费大约10元;共计60元。公费生最少也得承担这些支出。倘专修科、选科、讲习科、补习科自费生还要多交50元膳费。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全部住校,无需交学膳费,但新生入学时须交10元制服费,校服破旧需更换,就要再交费才行[9]975-986。

速成师范讲习所也因地而异。江苏省经费较为充裕,师范讲习所“生徒学费、膳费概由县经费或市经费支给之。”[9]1077-1080安徽学生则“膳宿费每半年18元,制服全年16元,有余退还,不足补缴,均须预纳。”[9]1081-1082

显而易见,民初的师范教育仅保留了免收学费与膳宿费的优厚待遇,大部分学生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部分还交纳制服、书籍等杂费。这就意味着民初师范生免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偿教育。诚然,师范生在校优厚待遇的逐步下降,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政府对师范教育的投入不足,并因此而将部分经济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导致家境贫寒的学生雪上加霜。如浙江一师“许多学生来校时,都是自己挑着行李翻山越岭,然后从船埠头乘船到杭州。”[9]975-986

可见,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早期发展时,师范生享受的优厚待遇让学子十分受益,特别是家境贫困的学生。师范生毕业后有从教义务,但许多毕业生却不愿履行义务,甚至想方设法规避教职义务而改入其他行业,究其原因这主要是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待遇太差,与其期望相差甚远所致。

二、师范毕业生从教待遇的不善与无奈

民初教育部规定,师范学校毕业生担任小学教员,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充任中学或师范学校的教师。但他们认为教员太清苦不愿从教,虽经指派,却不赴任,从而出现“各省师范毕业生多未遵章服务,或经营他业,或旷废闲居,随在皆有”[12]的现象。“近察各师范毕业生,尚在服务期内营谋他种职务者,颇不乏人,若不加以限制,不特失国家造就师资之本意,且于教育前途实多窒碍。”[13]

1914年教育部视察闽、粤、桂后指出:1913年广东地区毕业于师范的有二千余人,但毕业于完全科的不足十分之一,除去改行和升学的,实际做小学教员的非常少,其他省区也大致如此。考虑到此种情形,教育部强调:凡任教期限内的师范生,其他部门不许录用,使其能尽心教育,才能与章程相符。鉴于履行义务的具体时间,是由主管机关根据学校性质及学生类别订立的,因而须由主管机关稽核才能确定是否已履行完任教义务。所以,其他部门若要录用师范毕业生,应先将其履历送教育部查核后再任用,以免不必要的纷扰[13]。

同时再次明令:薪水应参照当地生活程度而定,务必让师范生能安心执教,不致有生活之忧。而对找借口不尽教职的,则应勒令家属将其学费及在学所花各费按原数偿还[9]835。

这些措施虽起到一定效果,但许多师范生依然不履行教职义务。“小学教员清苦,虽经指派,任意从违。”[9]835-836特别是边远地区,“师资缺乏,俸馨又薄,水土语言,不或歧异,以致内地学者裹足不前。”为此教育部于1914年整理教育方案草案中特意提出,教员“牺牲精神以教育国民,语其功效无可轩轾;惟小学教员位置甚低,禄入又微,不惟社会所轻视,亦易为政府所淡忘,夫以责任之重而待之也薄,人谁思奋?岂宜无所酬?”[14]237因此,要设法优待小学教员,使其尽心于教育。随后于1917年颁布新的《小学教员俸给规程》,将其薪俸按月俸分为14级(详情见下表),最高60元,最低4元。

按此规程,小学教师收入普遍有了提高,但仍较为低下。因为当时“上海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须15元。”[16]747北京一个标准家庭的贫困线为每月10元以下[17]104-105。而当时的教师又常以知识分子自居,一般不让家人工作,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只有身兼数职,才能勉强糊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县以下的地方小学教育经费由地方自行解决,因而越往下,教师待遇就越差。“四川小学教师待遇是国立优于省立,而省立又优于市、县立,乡村小学或大部分私立小学待遇很低。”[18]不少教师的待遇甚至连塾师都不如,因为塾师可凭借其声望的高低、学生人数的多寡、学生家庭的富裕程度及学生年龄大小及学习程度而定其收入[19]54-59。据《江苏教育概览》记载:江苏■水县“私塾生每年交学费1至20元不等。”全县有177所私塾,收2 843名学生,每年人均学费4元。按每私塾16名学童算,一位塾师每年可收学费64元[20]639。加之学生家长在开学、节日等特殊日子送的礼钱、柴草、食物等物品,另外加上塾师帮忙红白喜事、代人写信和状子等收入,统共折算下来,塾师的收入实际上大大高于学费的收入。

教师如此不堪的待遇,还要遭遇通货膨胀而十多年薪资不上调的窘境,甚至一些小学教员的薪水还常被克扣拖欠。“不管我们死活,一扣再扣,扣后又欠,欠至今日已有十个月,家人也要跟着我们饿死吗?”[21]“长此以往,人们都视教育为险途而不敢进入也!”[3]645

四、待遇考究之鉴

民初政府重视对师范教育的前期投入,确保师范生公费待遇。但这仅是从源头上保证师范教育的开展,却无法从根本上推进其深入发展。因为师范生最终面临就业问题,从教待遇的菲薄与社会地位的不高,让不少师范生望而却步。在偿还在学各费、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忍受数十年清苦生活的博弈中,大多数师范生选择了前者。

这种情形在当今社会依然延续,在同等待遇条件下不少师范生不愿从教,其主要根源仍是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目前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方面表明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不愿当教师,尤其是不愿到农村去从教。教师专业的吸引力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唯独通过免交学费来提高师范专业的竞争力。

显然,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距,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均导致免费师范生教育推行的效果不理想,此情形与民初时期较为相似。可见,教师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地区差异仍然是影响当前师范毕业生服务教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仅仅师范教育免费是不够的,还需切实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尊重的职业,由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师资不足的问题,进而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乃至教育家。

参考文献:

[1]记事[J].教育杂志,1912,(3):10、12.

[2]蒋维乔.清末民初教育史料·民初以后之教育行政[J].光华月刊,1936,(5),2.

[3]李友芝,李春年,柳传欣,葛嘉训.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2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4]王彦才.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经费的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5]商务印书馆编.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第1册、第2册、第3册)[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6]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公牍[J].教育公报,1915,(9).

[8]公牍[J].教育公报,1917,(6).

[9]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公牍[J].教育公报,1915,(6).

[11]孙继绪.北京女子高等师范[J].少年世界:妇女号,1920,(1).

[12]记事[J].教育杂志,1918,(10).

[13]公牍[J].教育公报,1915,(5).

[14]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5]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

[16]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7]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18]曾崇碧.20世纪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状况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19]郝锦花,田正平.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员收入情况考察——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之一[J].教育与经济,2007,(2).

[20]江苏教育厅.江苏教育概览[Z].台北:传记文学社,1971.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篇8

1.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2.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大全

3.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4.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5.实习指导老师评语大全

6.学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大全

7.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评语

8.单位实习指导老师评语精选

9.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评语(精选)

10.教育实习指导老师评语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汇总 篇9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能较快地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主任。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教学实习:表现高度热忱,讲解钜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内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健。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该实习生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健。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晚自修期间能下班辅导,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实习生活的感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感受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引发了我们对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如何贯彻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很大出动,并深深觉得现代教育需要不仅仅是这样的想法,更需要这样的实践。除了了解本专业课程以外,同学们还与办公室其他老师沟通以了解各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当今中学教育状况积累了实际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xx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该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踏实、敬业,能够虚心求教,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热爱学生,特别关怀班上成绩较差、行为偏差的孩子,耐心为他们补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上有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明确,板书工整、语言清晰,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注重教案的编写和反思,作业批改认真细致。相信今后的工作中定能更好地注重备课的针对性(备教材与备学生)、课堂的有机调控和难点的有效突破,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同学在实习期间,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教育实习方面的工作。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思想上对教学实习工作非常重视,意识到位。从开始实习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其次,虚心好学,肯于钻研,对于指导老师的意见虚心接受,听课积极认真。更加难得的是**同学乐于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朋友,以亲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同学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备课当中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并在授课当中展现了较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和优秀的教师基本功素养。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教学实习工作,相信**同学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使得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师范生实习指导老师评语:**同学在本校实习班主任期间,能坚持每天全程跟班,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与同学谈心,进行个别指导。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大哥哥”。在此期间,独立主持了一次班会,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参与组织了校运会的筹备、组织和管理。通过“家长联系本”用笔谈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指导,受到学生的好评、欢迎!

师范生实习鉴定评语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师范生实习鉴定评语

贵校某某同学于某某时间来我单位某某部门实习。在实习期间,该同志总体表现优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安排。为人谦虚、认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经过(多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总的来说,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师范生实习鉴定评语

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我们一起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能较快地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主任。

xx在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服从分配,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该生严格遵守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生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xx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xx同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上一篇:以谦让为话题议论文高三作文下一篇:衣服上的花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