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共8篇)

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福建农林大学作为一所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其贫困生现状及贫困生解困对策更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贫困生解困对策设想.

作 者:张开晃 陈辉 尤金梅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调研办,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C915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调查与思考  

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2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转型期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探索政府、高校、家庭、企业、贫困大学生个人促进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合作模式,对于化解就业难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按目前社会学上较为正式的定义,是各种社会形态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帮助不应该只是一种单向的关怀,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包括心理情感和物质资源两个方面的交换与互动,而且这种交换与互动的支持需要系统全面地去考查。[3]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只是其自身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毋庸置疑,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准备、过程和结果中都和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着互动,获得来自其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支持,然而这种支持的效果究竟如何,需要怎么改进?这正是社会支持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增权理论

增权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巴巴拉、所罗门对美国社会中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1976年,所罗门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的、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实践取向在社会工作中诞生。后来经过发展与丰富已成为黑人、少数民族捍卫自己权利的武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30年来,增权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主题,是社会工作专业和整个社会中一个无所不在的词语。增权(empowerment)是和权能(power)及无权(powerlessness)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权能和无权构成增权理论的核心要素。[4]

由于受客观社会环境和自身特殊原因的影响,许多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权能的缺失甚至形成一种强烈的无权感,这正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根源。由此看来,增权理论与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加强外部的干预,提升贫困大学生对自身能力和权利的认识,减少以致消除无权感,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实现贫困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三)合作主义理论

合作主义,corporatism,又译为“合作主义”,“法团主义”[5],“组合主义”,“统合主义”等,它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类型,与多元主义相对。合作主义不仅仅是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安排,它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官方承认的三方合作,作为一种利益代表系统,它将公民社会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责任的、数量限定的、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结构安排之中。[6]

简单地理解,合作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性的冲突及秩序的学说,主张对分化的权力和权利进行有效的整合,强调国家和社会团体的关系是互动合作、相互支持的。[7]正是基于这种合作的理念,笔者期望能够探索出一条融合政府、高校、企业、家庭、贫困大学生个人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创新合作模式。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情况实证调查分析

(一)研究范畴及基本概念界定

1.贫困大学生

本文所讨论的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参考教育部《国家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中对于困难家庭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认定,是指来自城镇低保家庭、低保边缘户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或者在心理、身体、学业、经济、综合素质方面等处于弱势的毕业生。

2.就业支持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支持是指政府、高校、企业、家庭以及贫困大学生个人五个主体在就业的三个环节,即就业准备、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中所获得的支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情感性支持,指贫困大学生获得来自他人情感上的鼓励与安慰;二是工具性支持,指贫困大学生获得的来自其他主体的物质和财务资助;三是信息支持,指贫困大学生获得的有关就业的信息;四是服务支持,指贫困大学生获得的就业有关的服务;五是自我支持,指贫困大学生为实现充分就业对自我的支持。

(二)调查样本概况

1.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

本研究主要以2010届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集中偏向家庭较为困难的大学生,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结合实际,通过辅导员老师和周围同学推荐的方式,从长沙市四所高校中选取300位同学填写调查问卷,获得有效样本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3%,采用SPSS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下:男女比例分别是67.7%和32.3%,符合高校整体男女比例,文科类理科类分别占49.1%和50.9%,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农村,占82.8%的比例,且每月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占总数的72.8%,高于800元/月的所在比例较少。

2.调查对象父母的职业构成情况

著名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在《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中以严谨复杂的分析对社会阶层理论进行了经验证明,他们认为一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受两类因素影响,一是先赋性的即家庭背景,二是自致性的即个人后天的努力。若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主要依据先赋力量获得,则这个社会是一个较封闭的社会,相反则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8]家庭背景中父母的职业构成情况是一个重要变量,图1显示,被调查者家庭情况为产业与服务人员和农民与农民工的比例占绝大部分,父母比例分别占76.6%和83.6%,符合我们所需研究的贫困大学生家庭背景。

(三)样本就业的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样本就业率达到74.2%,主要在于本调查对象系长沙市四所重点高校,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且受实际调研结果影响,调查对象中有一定比例的非贫困大学生存在,他们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好,拉升了一定的就业率。然而仔细观察便可发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仅仅是在获得过一至两次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就匆忙地做出了选择。一般而言,就业机会越多,大学生在就业上可以挑选的余地也就越大,其最终的就业质量也就越高。图2中对所找工作的满意度数据显示,仅有20.4%的已就业贫困大学生对所签订的工作持满意态度。换句话说79.6%的大学生对所找的工作持不满意的态度。贫困大学生对所找的工作是否满意,从主观上反映了其就业质量情况。可见,贫困大学生就业机会有限,就业质量不太理想。

图3关于找工作花费的成本情况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求职成本500元以下为32.30%,500到1000元达到28.00%,1000元以上的共达39.70%。可见,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成本的付出中处于劣势,高校贫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基于差旅费等成本的考虑,很少人愿意赴外地求职和参加面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才的流动;(2)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因购置不起一套求职面试的正装,在面试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3)其他任何与求职有关的成本费用如上网、通讯甚至简历制作等都会加重其就业负担。可见,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已成为摆在贫困毕业生面前的“拦路虎”,势必使他们背上更沉重的经济包袱和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9]

(四)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情况分析

1.自我支持情况

贫困毕业生自我支持情况主要是贫困毕业生为就业所做的一切准备,包括就业能力,就业观念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相对欠缺,就业观念急需调整,自我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就业能力提升渠道单一。经济困难和自卑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和交往方式,不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助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提升渠道单一。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都有过勤工俭学或其他形式的助学活动的经历,比例高达67.60%,勤工助学活动是他们锻炼实践能力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主要途径,然而其形式却大多是诸如打扫卫生,收发报纸信件、食堂帮厨、维护校园治安等简单劳动服务型工作,岗位层次较低,对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大。好在,除了勤工助学,贫困大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和社会兼职比例也较高,分别占35.70%和28.80%,表明贫困大学生自身也认识到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是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保守,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就业取向随大流,就业心态不稳定,就业前景态度悲观。调查显示,仅有11.83%的调查对象有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66.40%的调查对象觉得不容乐观或压力很大。缺乏明晰的职业规划造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处于迷茫状态,一方面就业压力比较大,希望能快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取向随大流,扎堆竞争激烈的岗位和地域。正如图5显示,在就业地区选择上,61.40%的学生选择京津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就业地,14.40%的学生选择到中部地区就业,仅有2.50%的学生选择支援西部地区。岗位倾向上,61.00%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次是外企,占14.40%,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分别仅占11.90%和12.60%。激烈的竞争又进一步加剧其就业困难,导致就业心态不稳定,就业前景悲观。

2.高校支持情况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以及信息传递三个方面,正如图7调查显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工作中,校园招聘会是就业信息传递的最有效手段,认为校园招聘会对实现就业很有帮助的比例占55%;其次是专业课程学习及实习,比例分别为46%和43%;再接下来就是学校向企业推荐优秀贫困毕业生和校友推荐,认为很有帮助的比例分别为31%和30%;最后就是学校就业形势报告、咨询和就业指导,认为很有帮助的比例占26%。可见,高校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不仅途径较多,且比较有效。

3.家庭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家庭是贫困毕业生主要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者,在情感支持中,同学朋友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在物质支持方面,除了家庭的支持较多以外,学校、政府、企业等的资助总共只占24.2%,甚至还有高达24.2%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物质帮助,主要靠自身兼职来弥补基本生活和求职花费。由于贫困大学生家庭本身的资源稀缺性,能给予贫困生的就业帮助并不多,因此政府、高校、企业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4.政府支持情况

图8显示,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大学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占47.3%,而畅通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占17.6%,政府的扶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只占5%,可见,政府在就业政策上的具体实施中并未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

5.企业支持情况

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企业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贫困大学生个人也不看好企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所期望的就是能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参与求职竞争。不过,值得欣慰是在进行访谈的时候,有不少贫困大学生反映个别社会知名度较好的企业对所有参加招聘的学生都报销差旅费,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外地求职就业的后顾之忧。另外,图7显示专业实习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很有帮助,比例高达43%,而专业实习的前提就必须要有企业的接受。可见,企业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主要提供配合性支持。

(五)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因素与成功就业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自身的求职前景与找到或签订工作的sig为0.003,即对自身求职前景的预期和找到或签订工作不存在任何关系的比例为0.003,说明大学生对自身求职前景的预期和找到或签订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求职预期越符合个人自身的实际能力,求职过程中越显得有信心,其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尽量找准定位,对自己充满信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表3(见后文)显示,调查样本中的父亲职业与找到或签订工作的sig值为0.042,小于0.05,所以他们之间存在联系。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父母亲的职业地位往往对子女的就业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较高职业地位的父母亲依靠自身人际网络关系和金钱帮助,能给子女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相比较而言,农民、基层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物质和人际网络的稀缺,给子女创造就业机会的几率并不多。至于父母属于管理阶层的学生则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被安排出国或在家准备公务员考试等,这就解释了表中所反映的有9人未就业的情况。

表4显示,个人职业规划与找到或签订工作的sig值为0.032,小于0.05,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个人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通过分析、总结研究并权衡自身实力,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目标职业进行详细规划的过程。[10]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有助于求职者清晰地认识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提高对目标职业的清醒认识,从而帮助求职者在求职应聘中找到满意的工作。可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提升高校支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表5显示个人、家庭、高校、企业、政府与贫困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相关性(sig都小于0.05),相关性最高的是贫困大学生个人,相关系数达0.235,即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就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次是高校,相关系数为0.177,表明高校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中占主体性地位;再次是家庭和企业,相关系数比较接近,分别为0.075和0.073,家庭和企业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起着情感和物质支持的作用。相关性最低的是政府,相关系数是0.051,表明在贫困大学生看来政府支持的直接作用不是非常明显。

三、促进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路径分析

(一)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创新合作模式构想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个人、家庭、高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11]笔者通过引入合作主义、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政府、高校、企业、家庭、贫困大学生所组成制度化的合作结构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

(二)探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合作模式的实践路径

1.以组织作为运作载体

组织化有助于团结弱势群体的力量,是利益整合和意见表达的有效手段,所以笔者认为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合作模式中的载体就是架构一个合作组织。合作组织首先表现为一种自助性团体,即自我支持性团体,组织中的成员境遇相同或相近,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仅没有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反而相互间会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互相鼓励和支持。通过各种组织活动,展现各自的才能,找回自信,增加权能感,使他们更能承受挫折的挤压,提升就业能力。其次,合作组织进一步表现为一种发展性团体,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家庭、贫困大学生五个主体的各种资源,构建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充分有效的支持体系,最大限度的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

2.各主体全面参与,协同合作

以组织作为载体,各主体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严格划分职责与权限,为贫困大学生构筑系统的就业支持体系。

(1)政府:基础性支持

基础性支持是指政府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凭借其拥有的政策资源和权威,成为合作平台良性运转的基石。基础性支持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开拓贫困大学生就业市场。二是政府积极实施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专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扩大贫困大学生就业空间,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村官”;引导毕业生到私营企业、个体、三资企业工作以及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等政策;对到基层、农村、西部地区、灾后重建第一线、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三是有效的信息与渠道支持,即政府就业指导部门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市场职业需求状况,预测就业环境变化与就业趋势,通过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国性的网络就业平台,开展各类网上自助式就业服务,降低贫困大学生就业成本,畅通就业渠道。四是资金支持: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特别是就业困难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援助的资金投入,主动为贫困大学生创造各种形式的就业机会,提供求职补助,见习补贴,建立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使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能够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创业门槛、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以创业代替就业。

(2)高校:主导性支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有责任对人才的“出口”进行指导、引导和跟踪服务,因此高校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合作平台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高校的主体性支持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三个方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而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改变贫困大学生自卑胆怯心理,逐步树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就业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心态。一是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就业竞争观,消除自卑心理和“等靠要”思想;二是脚踏实地的敬岗爱业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抛弃虚荣浮躁思想;三是科学的职业选择观,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薪资待遇与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四个关系。

在专业知识培养上,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调整专业设置,科学规划招生规模,避免盲目性,增强前瞻性,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之才;二是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贫困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通过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业的合作,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使贫困大学生得以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的实践竞争力。

在就业指导方面上,加强系统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内容包括就业观念引导、就业政策法规介绍、就业心理调试、就业信息搜集、求职技巧指导、社会适应培养等;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征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实质性的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3)企业:配合性支持

作为人才使用者的企业虽然没有绝对的义务招聘贫困大学生,但是必须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相比较而言,贫困大学生群体更加踏实勤奋,吃苦耐劳,有强烈的进取心。因此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合作平台上,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配合性支持。企业可以主动配合高校开展工作,如积极接受大学生毕业实习实训、开展就业体验活动,向高校实习和实训中心提供专业设施设备、选派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高校开设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技术与产品研发与销售的讲座、接受高校作为培养教师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的“访问工程师”、为上岗大学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弥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遗漏和不足之处,为贫困大学生尽快适合岗位要求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2007年9月一批企业和高校合作启动的扬帆工程,以“爱助梦想起航”为主题,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培训、经济支持、实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帮助,就是非常值得鼓励的积极尝试。

(4)家庭:情感性支持

对于贫困大学生家庭来说,他们倾家荡产培养大学生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跳出农门,过上上层人士的生活,因此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往往比较高。如果让他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再返回农村或是找的工作不令人满意,不管子女有何想法,家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正如笔者的一个访谈所反映的那样,家庭的期待有形无形地给贫困大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做出适合自身的就业选择。

求职不仅仅是能力的竞争,也是资源和心态的竞争。因此,家庭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除了在物质上应加大支持力度外,更应该重视情感性支持,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减轻他们就业的负担,帮助子女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5)贫困大学生:自助性支持

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他们求职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着眼点所在。因此贫困大学生自身在就业合作平台中发展性支持的作用。发展性支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心态培养三个层面。[12]

首先,接受客观现实,全面认识自我,找准求职定位,适当调整就业预期。贫困大学生要从自己的择业能力出发,合理设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个人的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其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贫困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培养自我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竞争力。

最后,坦然面对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在就业的过程中,贫困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心态,迎接挫折与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为自己的下一步求职成功做准备

3.增权是组织的价值追求

贫困大学毕业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同时也承受着来自自我期望和家庭期待的压力,在与非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这一问题在贫困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更显艰难,他们在就业政策的扶持、就业信息的获取、社会资本以及自我能力的考验上都难以取得与非贫困大学毕业生同等的竞争地位。贫困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强烈地感受到因贫带来的无力感,以致无法与环境进行很好的交流与互动,严重影响了其就业能力的提升。而在之后的就业过程中则也存在着直接的权能障碍,与非贫困大学生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增权理论存在着这样一个假设,认为权能可以透过社会互动增加与衍生更多的个人及人际权能,案主应被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人。[13]增权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失权乃至无权状态及其根源,进而通过合作主义就业模型的运作实现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增权,最终达到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的最终目标。可以说,增权,正是合作主义就业模型的价值追求。

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3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剖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如下:进行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制定淘汰机制,增强学生危机意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书育人成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60-02

大学是对理想充满憧憬,是人生最具创造性、爆发力和潜力的阶段,大学生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自我和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乐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有逐渐下降趋势[1]。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学风论坛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连海洋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学习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在大学四年期间,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很好地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状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详细的规划。他们既能学好、玩好,还能不失时机地参加各级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取得较好成绩,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部分同学可以说是大学中的“佼佼者”。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出日渐弱化的局面。大一时学习状态最好,学风浓厚,对学习和社团活动都充满热情。正如有位同学回忆自己的大一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那时候大家都很努力地学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占座”。到了大二大三,同学们对学校及周围环境日益熟悉,开始逐渐把兴趣转移到网络、游戏、兼职、社交等其他方面。另有一部分同学开始认为大学不应该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并且课外活动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并不大,落下的课程可在以后补考或毕业大考时补上,因此逃课也变得“心安理得”。到了大四阶段,更多学生不会选择继续读书,而是选择走向社会,这使得大学生的重心提前从学习转为找工作。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找个好工作,既然工作已经找到,也没有必要再学习,因此也就放松了学习,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与孙爱玲、刘玲等的调查研究结果类似[2-3]。

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和学习状态是其学习好坏的主因。一部分学生通过严苛的高考选拔,迈入大学殿堂,一定程度上仍保持高中时的学习模式,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学习与生活,并且带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绝大多数学生自制能力差,进入大学,脱离了老师和父母的管教与束缚,处于“被解放”的状态,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散漫,进入了游离式的学习生活模式。而且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宽松舒适的氛围有可能使得一些学生只是沉浸在社团组织或其他活动当中,而未将自己的学习摆上日程。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脱离了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2.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调查表明只有13%的学生做过长期或短期目标,而剩余的87%的学生有的做过暂时的、不明确的目标,有的是从未设定过目标[1]。在我们的调研中,这种情况同样突出。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教育目标和方式的不同,使得很多大学生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没了目标,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他们在大学期间“无忧无虑”,处于迷茫和混沌的状态,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及作用,更不知道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如何充实完善自己以迎接社会生活的全面挑战。

3.学校的教育体制宽松

大学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缺乏危机感。由于大学里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性不强,学习动力常显不足。同时很多学校的考核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与漏洞,考试内容简单,考核形式单一,任课老师既出考试卷,又给学生复习划重点,学生学习压力不大。这使得学习认真刻苦与游手好闲的学生拿到同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进一步恶化了学习氛围,加速了整体教学质量的下降。有些工程类高校专业设置陈旧,未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虽够宽,但动手能力差,难以胜任岗位的基本工作,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脱节。

4.社会就业机制不健全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对前景迷茫。当今社会大学生择业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就业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找工作靠关系,靠父母朋友。当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父辈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时,这实质上就是抢占了原本属于优秀人才的饭碗[4]。另一方面,在就业选择中常出现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5.网络环境信息混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提供了一个便捷、丰富的交流平台。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容易诱使大学生身陷其中,无法自拔[5],侥幸、随意和放纵心理扭曲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沉迷于网络中的学生,经常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监督,把网络当作自由世界,以摆脱现实的学习约束。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一大部分成绩不佳的同学,皆是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改善学生学习现状的对策

1.进行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标的缺失。应当及早引导大学生了解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能够尽早地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动态变化,帮助他们做好学习目标的规划,设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应指导他们进行专业调查和职业调查,使其充分了解并积极应对学校的教育体制及社会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查找自身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不足,使其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增强他们学习的有序性和紧迫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校风和学习氛围是造就优秀大学生的摇篮。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校园的向往。经常邀请专家名人做一些前沿知识的讲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邀请企业工程师来学校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及生产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跨专业听课、听讲座,强调宽基础,打破“专业窄胡同”的瓶颈,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制定灵活、全面的学习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好的评价机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考核学习过程;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更要考核其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逐渐改善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客观考试题,增加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等的分析写作。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将自己所学的相关理论灵活运用于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中,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

4.制定淘汰机制,增强学生危机意识

适当的淘汰机制能够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否则,只能培养出大量名义上有文凭而实际上却不合格的学生。因此应当引进合理、有效的淘汰机制,使学生的学习成就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5.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学应多开设一些选修课,拓展大学生知识面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学校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及其前沿性,使得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教师上课应多与同学互动,结合一些实例引出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辩论等,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钻研的能力。

高校应加强调研,了解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与标准,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强化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團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书育人成效

教师在应对学生的厌学问题中应该占有主导地位。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要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工程实践经验,将生活中工程上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将理论知识应用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校应鼓励任课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工作,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把握,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能在课下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指引方向。处理好“教”“学”关系,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校拟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7.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学校及教师可将网络的开放互动特性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制定培养策略,适当开设一些网络课程,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老师及家长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监督管理,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利用网络环境,摒弃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最大效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调研、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客观原因,探索了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联合起来,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石美玲.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2):168-169.

[2]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21-123.

[3]刘玲,刘宽,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12(22):239.

[4]王晓慧.“蚁族”的明天在哪里[J].新财经2010(4):18-19.

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4

您好,我们是浙江理工大学“心理抗贫”调研小组,我们开展本次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当代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家庭经济拮据,就业压力以及知识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的发展状况,并深究其原因,提出培养健康、适度心理状况的建议。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可能会占用您几分钟时间,也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我们的问卷,谢谢﹗

您的性别是

男女

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

您所就读的高校是

专业是广告

1、您的家庭所在地是属于下面哪个?[单选题】()*

A、城市B、乡镇C、农村

2、您是否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单选题】()*

A、是B、不是

3、您每月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限选两项] [多选题]()A父母付出B勤工俭学

C 社会各部门资助D奖学金E其他

4、您是否经常意识到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差别?[单选题]()*

A、是,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5、对于外界的帮助,你是以何种心境接受的?[单选题]()*

A、很感动,以后一定要回报

B、觉得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知道

C、觉得理所当然

6、你会介绍自己父母给现在的大学同学吗?[单选题]()*

A、当然会,很乐意

B、有点犹豫

C、不拒绝父母来学校

7、在相同的自身条件下,你却因为家庭背景等经济因素失去了某个绝好的机会,你会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种类似情况?[单选题]()

A、愤怒,认为社会不公平,自己做再多努力也是徒劳

B、自卑,埋怨自己的出身

C、以此为鉴,更加努力提高自己试图改变命运

D、无所谓,顺其自然

8、您觉得周围同学的消费水平对你的影响如何?[单选题]()

A、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常为此自卑

B、有影响,偶尔伤感

C、基本没有影响

D、完全没有影响

9、您是否为家人对你期望过高而害怕自己成绩不能满足他们?[单选题]()*

A、一直这样

B、有时会有这种想法

C、从来没有,我就是做我喜欢的10、您认为当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援助?[限选两项] * [多选题]

A、资金上的资助B、心理辅导

C、同辈群体的共勉D、师长的鼓励

E、社会的关注与支持F 国家政策的优惠

11、您是否赞同学校公布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情况?[单选题]()*

A、赞同B、不赞同,不希望让其他同学知道

C、无所谓

12、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限选两项]()* [多选题]

A、经济问题B、恋爱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D、家庭问题

E、学业问题F、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H、父母期望

13.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单选题]()*

A、.转移(心理不快时娱乐、游戏、读书)

B、发泄(哭、倾诉、写信|日记)

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

D、.顺其自然、自然调整

14、您认为您目前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大学生?[单选题]()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乐观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B、对自己的人生没什么想法,平淡就好,舒服一天算一天

C、对未来一片茫然,虽然知道应该积极去努力,却不知道如何努力,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D、对人生很失望,想要破罐子破摔,不愿意振作起来

15.经历了中学时代,您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单选题]()

A、更深刻,更理性B、差不多

C、不象以前那么好,个人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D、不清楚,没想过

16您在未来择偶时,较注重下面哪些指标?[限选两项]()* [多选题]

A、年龄B、外貌身高

C、道德品质D、脾气性格

E、物质条件F、家庭背景

G、职业地位H、兴趣爱好

J、能力发展

17、您结识朋友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吗?(单项选择)*a、无关紧要b、根本不会

c、主要原因d、次要原因

18.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您是否到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去进行相应咨询?[单选题]()*

A、是B、有考虑,但没进去C、否

19。您有无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单选题]()*

A、有,非常清晰;远期(人生奋斗方向)、中期(人生职业规划)、短期(3-5年内阶段性目标目标)

B、有,只有一点,没有很仔细考虑过

C、有,还比较清晰,但只有近期并没有长远策划

D、从来没有想过

20.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求助?【单选题】()

A家人或亲友B男∕女朋友

C同性朋友D专业人士

E自行解决F辅导员老师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近年来,×××在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着力提高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离生态环保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死角。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本人根据平时调查的情况,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思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推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快速增加,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垃圾日益严重。

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禽畜乱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农村垃圾成分和数量日益膨胀。塑料和电子产

品等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三是农村成为城镇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镇转移生活、建筑、工业垃圾的选择地,这些垃圾均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农村生活区、生产区、渠道、河流产生严重污染。

(二)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安全也存在隐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水源涵养林地越来越少,很多的良田现在由于缺水而改为旱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各乡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污染;沿河、水库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质不断下降,有的村庄出现生活用水供应不足或断档现象,大量的手压井遇到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源保证率不够。

(三)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日趋增多。

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引进了一些污染企业,一些企业偷排污或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再加上引进的企业不断增多,工业生产“三废”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四)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一是畜禽粪便污染。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对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大量地甚至不科学地施用农药、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农作物桔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每年一到

收后种前,为了抢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桔秆的方法,一火点燃,烟雾弥漫,漫天遍野,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污染了农村空气环境。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要抓好农村的“七改三普及”。即改水、改厕、改房、改路、改灶、改栏,普及电视、电话、网络。尤其是要抓好“七改”,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栏等措施,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专人清运、集中堆放、科学处理。要建好垃圾转运站,村组两级出资聘请专人负责清运,彻底解决垃圾乱倒乱放的问题,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三是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可以采取建设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分类处置等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置,确保处理到位。

(二)全面启动生态创建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桔秆综合利用,加大农作物桔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桔秆粉碎还田、桔秆气化综合利用、桔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化肥。推广养殖业污染集中处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大力开展生态农村建设。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目标,深入开

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强化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美化农村环境。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排水治污相关设施建设,建好并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源的清理,改善水质。

(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一是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控制,帮助工业企业治理“三废”,确保“三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对污染环境的项目,不管效益多大、不管选址在多偏僻的地方,都不允许落户。三是加强环境日常监察和监测。县区环境监察大队要加大对乡镇工业企业的日常监察力度,一旦发现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测,发现超标排污即要予以警示。

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与分析 篇6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理财日益成为人们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并以此来提高理财能力。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个人理财方面的能力十分缺乏,不能对自己的财富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消费,当然就更谈不上参与投资获得收益了。作为未来社会中的经济精英,如果连自己的经济状况都无法有效把握,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那么大学生理财情况如何呢?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观和理财能力,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等。

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现场采访为辅的形式针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理财能力作了调查并加以剖析,结果如下:

一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0份,回收率为85%,其中男女分别有94,76份,比例约为1.2:1,调查对象是包括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本次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被调查学生的自然状况,即可支配钱财多少及来源,生

活费支出情况及消费观,理财能力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消费额及生活费来源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额主

要集中在600-800元的区间内(占48%),500-600元,800-1000元,1000-1500分别占10%,25%17%,这也是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有特殊

情况建筑成规的学生学习用具开销大,1000元以上占17%左右,而

500元以下(据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的数据)的不到占1%。总体情况

表明大学生之间消费差距不小。80%以上的人生活费几乎全部来源于

父母,仅有7%的同学能承担自己的部分生活费。

2.关于消费在消费方面,70%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花费在基本生活支出上(如吃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等),但是有部分同学

生活费主要用于娱乐、服饰等,这部分约占10%。在购物上女生比男

生花费多。另外通讯费和学习费用也占一定的比例,而大四学生在准

备就业上的花费占了他们生活费的相当大部分。据统计,90%以上的同学都不会经常请朋友吃饭,可见这部分所需花销很大。

3.高档消费品 现在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

也能从一定的侧面反映我们的消费状况。在本次调查中,手机拥有率

几乎达到100%,40%的人有电脑,约50%的人有mp3和mp4,数码

相机虽然是更高档的消费品,但其拥有率也达到了20%。一半以上的同学为了买这些东西,会自己从生活费中节约一部分钱,25%的同

学买已经拥有的这些东西所用的钱全都是自己节约出来的。还有部分

人全都是向父母要的。这说明在对待高档消费品方面,大多数同学还

是抱着理性的态度。

4.消费观 在买东西的动机上,40%的同学选择会买很便宜的东

西,求廉,而选择只会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价钱其次考虑,求

实的同学也不少,这部分比例约有40%。只有极少数同学是追随时尚

潮流,求新的,这部分不到5%。80%以上的同学在买自己喜欢的东

西之前,会考虑自己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

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

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

钱,追求物美价廉。

5.关于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光族”现象不

算太严重。

6.大多数人理财观念不强,财商欠缺。

7.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据简答题回答情况,约有60%被调查大学

生做过兼职工作,35%的人正在做兼职工作。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

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

三.原因分析

从生活费支出情况和简单理财的能力的调查中可总结出,理财能

力较弱,理财观念较淡薄在当代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分

析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忽略

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

2.学校原因: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

3.社会原因: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有泛滥趋势,校外

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4.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大学生分辨

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而且部分人还有一定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所以自己作主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

花,该往哪里花有些盲目。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出他们理财能力的缺乏。

四.大学生理财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1.计划好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

少,每月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个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

用资金,以应对意外支出,如外出,购书,参加必要聚会等。

.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地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以更好的管好自

己的钱财。

(二)理性消费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

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

然是当前大学生主要消费观念,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

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品位和档次开始重要起来,所以,大学生们还是要注意理性消费。

(三)养成储蓄习惯可以有计划的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

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的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帐户”,这样,家

长寄到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

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

效配置。

(四)树立节俭意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

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乱花钱。除了大学期间的学费,基本生活

费,建议额外支出费用部分或全部由学生做兼职或取得奖学金获

得。

(五)学会精打细算根据统计结果,大学生活的消费

中有很多省钱的小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

物打折卡,买存钱罐存零钱,买东西货比三家。

(六)学习

理财知识适当关注社会投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财

意识和财商。注重培养自己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

有关的消费观。

五.节约生活费小窍门

学:除了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大学生还要拓展哥方面知识。选

修课,各类培训班,考证等待,不要盲目的学,浪费金钱,学无

所成。对于选修课可以旁听;培训班和考证,尽量选择与自己所

学专业相关的参加;提高英语水平,交个留学生朋友,省钱赚友

情。教科书可以买二手的,考试资料向学长借;还要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衣服:对于穿的长久的,如运动系列,冬季衣服,可以买品牌的。

其他不必买名牌,到淘宝小店,抓住季节更换的打折季节。室友

之间衣服可以换穿,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食:尽量在食堂就餐,可以和室友“拼菜”,早餐要保证,晚餐尽量

少吃,把花在饮料,冷饮上的钱用来买水果和牛奶。

住:学校宿舍很实惠,记得随手关灯,水龙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

费,晚上全寝室一起去上自习。

行:建议互助旅游,兼职旅游。

六.根据分析,本次调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差

1.调查范围有限,只调查了部分高校的学生,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

情况有偏差。

2.问卷回收率偏低,只有85%。

3.问卷设计缺少科学性,有的问题不严密。

4.多选题与单选题混杂,统计有误差。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类2班

王凤婷

福建农林大学贫困生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7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其构成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在城镇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多, 占70.2%。

(2) 独生子女比例没有预想中大, 占32.5%。

(3) 来自个体家庭的学生比重最大, 占48.1%, 其次是干部家庭, 占26%, 13%的学生来自工人家庭, 5.2%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 5.7%学生来自其他家庭。

2.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调查主要从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道德素养和文明习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择业观和独立性等方面进行。根据这七百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我们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2.1 关心国家大事, 政治思想稳定健康, 对政治社会问题

的分析冷静客观, 但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下降、政治取向方面功利性严重等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安全、热点时事问题比较关注。99.2%的学生关注钓鱼岛事件、党的十八大等, 90.6%的学生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处理好有关国家安全的大事, 自己会理性爱国, 不会参加“打砸抢”等极端活动。学生自觉追求上进, 自觉参加党组织的培训, 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的人数较少, 热情不高。对党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内容不太了解、关注度不高, 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许多学生上完相关理论课之后仍然说不清, 讲不明。75.1%的学生认为学校搞的一些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是走形式, 没意思。88.3%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 但是入党动机普遍不够端正, 有的是为了寻求一道金牌, 有的是为了给将来就业增加砝码, 有的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更好地进步。

2.2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 价值取向多元、务实, 但存在模糊认识, 缺乏明晰的人生价值导向。

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想要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主张为事业不断奋斗的人生态度, 但具体的价值取向更加功利化、短期化、矛盾化, “享受大学生活”的观念在学生中较为盛行, 学生参加干部竞选、社团、各种活动时功利思想较为严重, 奉献意识较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择业方面首要考虑“职业前景”, 其次考虑经济收入。75.4%的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找熟人”。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不够明确, 48.6%的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能干什么, 很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依赖父母、老师等为自己设计安排出路。表现在学习方面, 47.6%的学生“拖沓被动地学习”;28.6%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 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仅为16.7%, 另有7.1%的学生“基本不学习”或“逃避学习”。

2.3 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 但存在知行分离、社会责任感缺失, 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 能够判断出是、非、好、坏, 但是一遇到与自己有关的具体问题, 就出现了知行分离的现象, 或模糊了是非好坏之间的界限, 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对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文章拼凑作业、论文的现象, 7.8%的学生赞成, 23.8%的学生“无所谓”, 68.4%的学生虽然“反对”, 但是在实际做作业和论文的过程中存在抄袭拼凑现象。对长时间上网聊天、游戏, 大学生外宿, 带吃的喝的进教室, 上课迟到, 考试作弊等现象, 50%以上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

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诚信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但85%的学生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 在问卷中所提到的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贷款违约等不诚信现象中, 100%的人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过。

2.4 个性独立意识强, 经济独立意识差;

社会意识强, 吃苦能力差;艺体特长突出, 学习动力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 他们追求独立, 追求自由的意识较强, 不愿意受到约束, 但是他们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相比普通专业学生,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月消费1000~1500元为正常, 学生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父母, 花钱缺乏计划性, 上半月过贵族生活, 下半月过乞丐生活的不在少数。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见多识广, 重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设和维持, 社会化程度较高, 但是学生的吃苦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特长较为突出, 爱好参加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获得成功的快乐, 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普遍不足。

2.5 心理问题较为复杂多样。

在大学生活里, 50%以上的学生处于“快乐、充实”或“平静有序”的情绪当中, 23.6%的学生处于“无聊、彷徨”或“郁闷、烦躁”的情绪中;50.7%的学生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4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一般”, 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弱”或“很弱”。学生交流障碍、考试恐惧、抑郁、行为孤僻怪异等现象经常发生。

3. 原因分析

3.1 当今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今中国社会仍处在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就业形势、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更加多样化, 贫富悬殊、腐败现象等社会矛盾更加突出, 西方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通过不同的方式入侵, 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1]。

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制度开始怀疑, 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 集体主义有所淡化, 追求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 社会上“月光族”现象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已有所体现,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从提高自身出发想办法, 而倾向于用拉关系、走后门、请吃饭等办法解决问题。

3.2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社会关系丰富。学生入学之前, 有些父母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毕业后的去处并告知了孩子, 导致学生不认真学习, “混文凭”的思想严重。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学生家庭从事个体经营的居多, 父母长期忙于经商等事务, 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往往通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来寻求一种心理补偿, 长期以来, 孩子形成了好吃懒做、自由散漫、金钱至上的性格[2]。长辈的溺爱滋长了孩子的个人主义;良好的经济条件背后, 学生的家庭中离婚、再婚、婚外情等现象多发, 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

3.3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要求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中外合作办学大多要求双语教学, 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入学前外语水平普遍不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面对合作办学的高要求, 学生们普遍感到压力“山”大。部分想出国的学生压力更大, 他们把精力重点放在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上, 对入党、政治学习、集体活动等漠不关心。

4. 教育对策

4.1 提高认识, 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大学生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3]。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西方优秀教育资源的过程中, 必将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化影响,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稳定健康发展, 而且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 更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播, 社会主义制度的维护, 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反对西化、分化方面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意义更加重大。因此, 各级德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 从各方面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

4.2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一支善于学习、懂服务、能创新的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当前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从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方面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 从待遇等方面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德育工作, 为德育教师参加相关职业培训、职业竞赛、理论研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4.3 广泛开展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对高校政治理论课热情普遍不高,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必须探索新途径。把“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鼓励学生在从事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找到成就感, 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社会, 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毅.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6) :57-59.

[2]赵红玲, 岳晓鹏.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 2012 (6) :39, 54.

灌区状况调查与思考 篇8

【关键词】石津灌区;情况:成效;问题お

石津灌区成立6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灌溉、工程建管、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职能单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摸清石津灌区运行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灌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于2009年开始石津灌区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基本情况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控制面积4144Km2,设计灌溉面积244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县,114个乡,968个村,管理局设有8个职能科室,11个直属单位,其中有3个输配水管理处和5个用水管理处和三个水电站,已实现“以亩配水,兼顾市场,按量收费,三级分水,落实到村,包干使用,浪费不补,超额用水,加价收费”的配水机制,以专业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

1.1调研重点、方式和对象。

以灌区水价执行情况、工程建设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农业灌溉运行状况等为重点,通过发放调查表、查看实情和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发放调研表1200份,回收1096份,座谈人数560人次,涉及3个市县(市、区)、110个乡镇、412个村组。

1.2灌区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1)水价执行情况。

1997年石津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两部制水价为综合水价,将应征基本水费分摊到计划水量中去,与计量水费一并征收,执行综合水价的好处是谁用水谁负担基本水费。

根据冀价工字【1998】245号文件,1999年计量水价调整到单方水100厘;基本水价2.6元/亩.年,2009年开始执行终端水价标准为0.15元/方(冀价经费【2008】第7号)。

(2)工程建设与管护情况。

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已有10年之久,灌区骨干工程状况逐年改善。但由于年投入不足,渠道改造任务重,仅解决了一部分“卡脖子”工程,而大部分支渠以下工程防渗的不多,跑、渗、漏等现象仍十分严重。特别是水利体制改革以来,灌区末级渠系呈现出管理主体缺位、有人用无有管的局面,导致渠道输水不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虽然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采取“国家投入点、水管理单位补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办法,改善末级渠系配套问题,防渗部分过水渠道,破败状况有所好转,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渠系状况令人担忧。

(3)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

1996年石津灌区组建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崔村用水户协会)以来,按照“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灌区现成立协会18个,均已注册登记。通过这次调查,灌区内运行得较好的有军齐干渠赵圈用水户协会,四干渠崔村用水户协会、高古庄协会,总干渠深州段东四王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大田北分干渠用水户,一干渠大陆村用水户协会,这些协会在末级渠道维护、灌溉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协会成员大多由村干部组成,如崔村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东四王用水户协会等,工作进展情况也较好,灌溉管理效果较好,老百姓比较满意,水费足额能收取到位。但大多数协会运作还不规范,只是灌溉期间组织放水,灌溉结束后就解散,工程维护难。

(4)今年农业灌溉情况。

春灌自3月6日开闸放水,至5月29日关闸,历时62天,共放水2次,灌溉水量3.2亿立方米,渠首闸最大灌溉流量109立方米/日秒立米,基本保证了灌区农业小麦两水、白地一水的春灌用水需求。由于今年灌区范围内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的2倍,二水用的较少;二是结合给北京供水,没有形成用水高峰期,只是一些农田错过了最佳灌溉期,只得改作井灌,丢失一部分效益面积。

2. 主要工作成效

水利三项改革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石津灌区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政策宣传更主动、更深入。

灌区管理单位为推动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用水户协会建设,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一是发放公开信。灌区管理单位主动征求政府和广大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发放宣传手册。灌区管理单位将相关政策印制成册,让灌区用水户了解政策。三是发放咨询卡,提供灌溉服务、供用水合同、灌溉调度、水价、水情信息等咨询服务。四是召开座谈会。通过村组座谈会、农民用水者协会座谈会、用水户代表座谈会,宣传新政策,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五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2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增强。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闸灌溉之前,灌区管理单位的同志们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农情、考察作物生长情况,准确掌握旱情,合理上报各处用水计划。灌溉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合理调配水量。让百姓浇适时水,确保全灌区20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2.3用水户水节水意识增强。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特别是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实施,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已逐步形成。灌区通过实现水情三级联网、测水双方签字等措施,强化水量调度;积极推行畦田化建设,二八改畦等措施减少田间水量损失;组建浇地专业队和护渠专业队,提高末级渠系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促用水户节约用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4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有所加强。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开展。截止到2009年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获得投资计划1588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408.7万立方米,混凝土21.02万立方米,石方2.14万立方米,完成总衬砌长度189公里,渠道建筑物更新改造491座。

(2)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投入。末级渠系工程试点项目和终端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是末级渠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3)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实施主体,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做好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采取政府投资、水管单位补助、用水户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去年冬完成投劳26590个,对472公里的分干渠、支斗渠进行了清淤整修,完成了土方300万立方米,衬砌渠道21.8公里,共投资894.5万元。

2.5农民用水者协会运作日趋规范。

协会在维护供水秩序和征收水费、促进工程养护和配,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

(1)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协会成立后,通过与用水户交流沟通,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签订支斗渠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主体,让用水户参与到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来,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末级渠系工程效益的发挥。

(2)提高了水费预征率。协会通过积极宣传,用水户用水商品意识增强了,像东四王用水户协会,通过开用水户协会代表大会,就用水计划、用水管理、工程管护和水费预征事项达成共识,水费预征比率达到90%以上,灌溉结束对“水量、水价、水费”进行公示,让群众放心,干部明白。

(3)规范了用水秩序。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后,用水管理公开、民主、透明,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协会内部就得到解决,用水纠纷减少。由于协会参与管理,能够统一规划用水,周密用水计划,合理调配水量,再没有发生偷水、抢水事件,用水秩序大为改善。

(4)协会自身得到发展。一方面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对协会的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协会在服务灌区的同时,想方设法开展多种经营,想方设法(渠道绿化,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尽量弥补运行经费的不足,为协会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对水利三项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解方面的偏差,导致取消“两工”与开展“一事一议”、减轻农民负担与合理水费负担等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引起管理上出现断档,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3.1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得不到相应支持,协会运行与发展受到制约。

(1)基层政府引导、支持不够。用水户协会作为社会团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经费来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3)缺乏物质基础。灌区内所有的用水户协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多是租用灌溉站办公用地。

(4)协会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协会代表虽然是用水户选上来的,但毕竟是农民,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

(5)部分用水户不接受。有的协会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让用水户对协会产生了误解,协会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用水户认为协会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不愿意配合协会开展相关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3.2部分渠道输水能力下降、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

石津灌区渠系工程修建于60年代,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后期资金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管理失效,导致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末级渠系状况令人堪忧,灌溉面积日益萎缩。主要表现在:

(1)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灌溉需求。

(2)末级渠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渠系状况差,计量设施不配套。

(3)用水户缺乏大局意识。部分渠道在续建配套中偏重局部利益,影响整体利益。

3.3综合水价收取困难多。

从理论上讲,推行两部制水价是兼顾农民用水负担和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供水单位和农民利益的“双赢”政策,但却难以执行到位。

(1)有效灌溉面积难确定。(2)基本水费难收取。(3)水利设施不配套。四是旱涝年景对水费计收影响大。

3.4用水单位干群关系紧张。

随着灌区管理单位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各方面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部分渠道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淤积、渗漏严重导致上下游水费相差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干群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4. 思考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的氛围;加大对广大用水户的宣传,扩大政策影响的覆盖面,充分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应该就下面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水利灌溉为农业服务。二是积极探索综合水价政策。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发展方向。

4.2理顺体制关系,履行管理职能。

(1)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与引导者,灌区管理单位是政策的宣传与支持者,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是政策的执行与实践者。灌溉管理、工程建管、水价改革及协会运行等方面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强沟通,力争形成政府支持、水管单位引导、用水者协会具体落实、灌区广大群众认同的良性局面。

(2)灌区管理单位是灌区工作的服务部门。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做好骨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三是搞好农业灌溉服务工作。四是为协会和用水户提供咨询和服务。

(3)协会作为灌区工程的群管组织,也是农业灌溉管理的服务者和执行者。一是组织农业灌溉和渠道维护。二是开展多种经营,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保证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

(4)用水户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一要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投身于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实现谁受益、谁负担,谁用水、谁管理。

4.3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工程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上下游渠道同时维护配套好,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现在虽然解决了部分卡脖子工程的建设,但还有大部分渠道工程缺乏维修养护经费,工程状况每况愈下。要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部门资金利用、资源开发、鼓励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统筹安排使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坚持建管并重,确保投资效果。

4.4建立行评长效机制,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校车服务提供者及校车驾驶员职责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