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的蛙有感

2025-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莫言的蛙有感(推荐4篇)

读莫言的蛙有感 篇1

我个人,惭愧得很,没读过这位作家的一本书。只看过从他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老实说,我对电影《红高粱》感觉很一般。我认为,那不过是编剧导演编造的一串诡异故事,跟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搭界,甚至有丑化的成份。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而这,正是吸引无聊观众的地方。如果老外靠这个了解中国人,那是走错了门路。

在没读过一本书的情况下,我不敢对莫言获奖一事发表任何看法。为了弥补我的不足,赶紧搜索下载了他的最近的名作《蛙》,开读。

有人对类似我这种作法不感冒,说有赶时髦之嫌。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当人们都在纷纷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应该保持充分的好奇心。就是,你最好对这件事有一点儿起码的了解,然后才能看懂别人的议论。否则,你就是自绝于人民。

于是开读。从晚上9点看,看了一个小时,困了,睡觉,第二天,就是昨天,看了一天,今天早晨7点多终于看完。对于我这种看书如同老牛一样慢的人来说,每一本小说都是一种折磨。好在终于看完了。

读后感?怎么说呢?只能概括成一句话:还行。还行的意思就是,你看了,总比不看强。但假如没看过,似乎也没有什么损失。毕竟我看小说不是消遣。我消遣的方式很多,小说还排不上号。

读莫言的蛙有感 篇2

第二天,朋友轉发给我,叫我方便还是看看,我由于工作太忙又忘了。

今晚,我坐在阳台上看书的时候,遥望天空,天空上飘过朵朵白云,突然想起这篇文章来,于是,信手打开微信寻找,莫言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即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走进我的心灵。读着读着,我不由得读出了声音,“……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不愧是大师写的文章,有的文字,可以沁入心脾;有的文字,可以通透灵魂;有的文字,可以醍醐灌顶。每一次与这样的文字相逢,都是一次精神盛宴,再从头读一遍,读完后,不由得抬头看看属于我的那片祥云,它就在湛蓝的天空之间,洁白的色,柔美的态,剔透的玲珑.在茫茫宇宙中,唯有它,轻轻柔柔地笼罩在我的头顶,与我刹那间无声的对视,就是最深的喜欢,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让我深深理解了上面那段文字及文章的真谛。

远处,一缕轻纱样的云从西往东边展开,那里寂寥的天空变得旖旎起来.不知道,那样的云是为谁缭绕?

正在遐思中,女儿远在大洋彼岸要求视频,接着儿子来电,我们互相问候及简单谈了一下工作……这样,亲人之间的牵挂与思念,何尝不也是缭绕于我生命中的祥云?

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这样的真实。“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也是我生命中“最深的喜欢”,与“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感恩,我竟然有这么美丽的祥云与我相伴!

读《莫言作品》有感 篇3

是他,像一个画家一样描绘五彩的世界,像一个粉刷匠一样装点简朴的世界,像一个导游引导人们欣赏我们的世界,他就是著名的作家——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蛙》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他用自己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家。他写的书完美而又特别。他用一个个简单而又平凡的文字,汇成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章,让人拍案叫绝。许多感人的故事在《莫言作品精选》中展现,有篇故事我至今难以忘怀还记忆犹新——《冰雪美人》。

《冰雪美人》讲述了:父亲送“我”去叔叔的小诊所学医,父亲反复叮嘱“我”多干活,少说话,叔叔的医术还算高超,各种杂病都能治,进去半年,叔叔也没教“我”什么,“我”总是干家务,“我”同学孟喜喜个性张扬,长得漂亮,一次,“我”偷葡萄给孟喜喜,老师发现,孟喜喜把罪名揽到她自己头上,又因为孟喜喜个性招老师讨厌,喜喜被开除了。开除后,喜喜帮她母亲经营“孟鱼头”,却招人诋毁,认为喜喜作风不正。一次,喜喜到叔叔诊所就诊叔叔婶婶显的十分厌恶。正巧,又有两人要动手术,喜喜只好等着,没过多久,喜喜就停止了呼吸,没有了心跳!

这篇《冰雪美人》通过对女孩孟喜喜的死亡折射人的思想观念深处的.冷漠,作者通过喜喜周围所有人的描写分析,深刻了批判了这种思想意识,背地里折射出了美的滑落和消亡,通过对喜喜因其个性与周围环境不相容,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喜喜漂亮,乐观,自信,却因为张扬自己个性,想按自己真实想法生活,却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有时候群众的力量是可怕的,但群众的力量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冰雪美人》“我”学徒过程中送着送那,体现了亲情世俗。其实,折断喜喜的先是学校,从葡萄事件可以看出喜喜心灵和性格的美,同时,也看出年级主任的残酷和残忍。孟喜喜面对开除,体现出来的是勇敢。退学后,喜喜和母亲挑起生活的担子,把孟鱼头经营的轰轰烈烈,人们认为是卖“那个”的,看病时,婶婶说是“性病”这都体现了人们没有确凿的证据只凭自己猜测下结论。

读《莫言获奖感言》有感 篇4

他,笑着走上了颁奖台,用充满爱意的眼睛望着台下的观众,他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从他的获奖感言中我知道了他的童年生活,又认识了他的人生导师——他的母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心地善良,乐观真诚的品质。

莫言告诉我们他此刻最思念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在一个中秋的中午,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莫言的家门口,莫言想用半碗红薯打发他,可是这位老人竟然想吃饺子,不要红薯。莫言生气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而且一人只有半碗,如果给了你,那我们吃什么。正在这时他的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来她的那半碗饺子,走向那位乞讨的人,把饺子倒进了老人的碗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母亲心地很善良。

在莫言的十几岁时,他的母亲患上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这时,莫言就怕母亲禁不住病魔的的折磨,会自寻短见。所以每当莫言劳动归来时,一进家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他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见到他的母亲,便坐在院子里大哭,便问她怎么了。莫言不能对母亲说出他的担忧,母亲看出了莫言的心思,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这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被他的话感动了,从中我看出了她的乐观。

现在我们可以感受到莫言对他母亲的爱有多深厚,莫言是多么地思念他对母亲,为此还特地写了一本名叫《丰*肥臀》的书纪念他的母亲。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他身边的人,事物的,如《蛙》这部小说就出现了他姑姑的形象,但小说中的姑姑你和现实中的不一样。

上一篇:商业银行职务犯罪讲稿下一篇:建党九十三周年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