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精选13篇)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1

小学体育课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体育教师如何组织好体育课,使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因此, 组织好教学是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关键。那么, 怎样才能组织好小学体育课呢?

(一)首先根据体育课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 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其变成自觉行动, 以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

2.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 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 采用趣味游戏, 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 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 语言生动, 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 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 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 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 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 保持学生兴趣, 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 同时做好课堂的小结。

(二)通过熟悉教材,摸透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1.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 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 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 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 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

2.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 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 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 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 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 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有意注意时间短, 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 一节课中, 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因此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 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 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

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 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 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 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 教材之间的衔接, 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 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 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 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 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 顺利过渡。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 即用“手势指挥, 眼神暗示, 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他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 教师用眼神暗示, 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 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2

杜威在教学中主张实行适合儿童兴趣的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了“符合社会生活的原则”。美国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的认为:教学中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质,要求学生上课时能够在思维上跟上老师的步伐。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形成教学常规。

这些规定可以具体到很小的细节,例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要把各种有关数学的学习用品摆放在桌面的指定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应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提问时,学生应先举手再发言;上课时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要学会用眼去看———看老师、看屏幕、看观察物,还要用耳去听———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如果具备了较好的教学常规,教师会轻松驾驭整个课堂,不用花时间来强调纪律,更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

二、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备好课,课前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在明确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巩固双基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低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共性的同时还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因材施教;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将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到,备好应对措施。

其次,要上好课,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这样既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让后进生能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长期组织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班内个别的差异与统一的教学之间永远不会吻合,总会有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后进生”。他们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便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发增多,严重的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认真批改好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发挥教师魅力,起到示范作用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处于易模仿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教的是二年级,第一节课的内容是连加、连减,在一年级时小朋友都已经养成了竖式中的直线要用直尺靠着画的习惯,但由于我教学经验贫乏,虽然强调了一定要用直尺画直线,但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便随手画了直线。后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是用直尺画的直线,其他的人都是随手画的。从这个例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低年级的学生具备最大的能力便是模仿能力,要想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平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不修边幅、口无遮拦、随意挖苦讽刺学生。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尊重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四、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延长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表扬、鼓励,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喜悦,这种喜悦会使学生的兴趣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持久且浓厚。

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老师语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将直接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会随着老师极具激情、幽默的语言情感慢慢产生学习兴趣,会随着老师启发、鼓励的语言情感投入到学习认知过程中去,还会随着老师表扬、激励的语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

综上所述,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教学常规;在实施教学前,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课堂上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励启发学生融入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便会秩序井然且轻松和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4):6.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3

关键词:教学常规 课堂效率 示范作用 表扬 激励

一、制定明确的制度,形成教学常规

杜威在教学中主张实行适合儿童兴趣的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了“符合社会生活的原则”。美国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的认为:教学中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质,要求学生上课时能够在思维上跟上老师的步伐。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形成教学常规。

这些规定可以具体到很小的细节,例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要把各种有关数学的学习用品摆放在桌面的指定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应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提问时,学生应先举手再发言;上课时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要学会用眼去看——看老师、看屏幕、看观察物,还要用耳去听——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如果具备了较好的教学常规,教师会轻松驾驭整个课堂,不用花时间来强调纪律,更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

二、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备好课,课前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在明确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巩固双基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低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共性的同时还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因材施教;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将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到,备好应对措施。

其次,要上好课,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这样既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让后进生能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长期组织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班内个别的差异与统一的教学之间永远不会吻合,总会有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后进生”。他们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便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发增多,严重的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认真批改好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发挥教师魅力,起到示范作用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处于易模仿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教的是二年级,第一节课的内容是连加、连减,在一年级时小朋友都已经养成了竖式中的直线要用直尺靠着画的习惯,但由于我教学经验贫乏,虽然强调了一定要用直尺画直线,但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便随手画了直线。后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是用直尺画的直线,其他的人都是随手画的。从这个例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低年级的学生具备最大的能力便是模仿能力,要想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平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不修边幅、口无遮拦、随意挖苦讽刺学生。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尊重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四、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延长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表扬、鼓励,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喜悦,这种喜悦会使学生的兴趣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持久且浓厚。

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老师语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将直接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会随着老师极具激情、幽默的语言情感慢慢产生学习兴趣,会随着老师启发、鼓励的语言情感投入到学习认知过程中去,还会随着老师表扬、激励的语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

综上所述,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教学常规;在实施教学前,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课堂上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励启发学生融入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便会秩序井然且轻松和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4):6.

浅谈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 篇4

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活动的持续性增强,积极性高涨,始终沉浸在一种兴奋、快乐的正性情绪体验体验中[1]。这对促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把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兴趣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除此之外,体育运动还有着其它科目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从文化角度看,体育是通是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过程,从而提高了人类生存、繁衍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体育运动则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的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争取胜利的决心。“由此可见,体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事实上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呢?

1、使学生明白上体育课的目的。

体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很大。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握积极因素,让他们了解德智体的辩证关系,学习体育的近期目标是做到”三好“,以良好的身体去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远期目标是学好体育,可以进行终身体育提高生命质量,把体育锻炼与学习,生活,工作联系起来。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体育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2、不宜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要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若死板地按教学大纲来上课,就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的心理。应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运动基础,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更新和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教材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类项目学生兴趣较浓厚,应把这些内容组合起来灵活地引入课堂。运球,接力结合起来教,既练习了耐力,又有趣味性。

①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②有效地利用课堂游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新异事物充满好奇,并常想亲自体验。因此,教师要做到创编出新游戏,并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他们的兴趣,教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克服自身自然障碍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永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③适时运用激励与肯定来增强自信心。由于学生性格,能力与体育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对其基础好的学生,采用目标管理法,使其不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增强信心。根据学生勇于竟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在练习肖前用整齐划一,饱含热情的集体速鼓掌来加以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练习的自信,激发了练习兴趣。

④从参与练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与成功是想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好,上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这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采取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方法,各环怎样衔接,场地器材布局等,应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并重视信息反馈和作好评价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的喜悦。

3、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针对中学生活泼,充满生气,好奇心强,可以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对于中长跑教学,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往往产生厌跑的心理,常常找一些借口来避免参加练习,或是抱着应付心理来完成,这时,教师就应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定时跑,变速跑和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也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追逐跑,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学生的厌跑心理,使其积极参于练习。

竞争能调动人的潜能和兴趣,因此,竞赛性活动也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活动,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队列队形比赛活动,报数游戏,小组形式的教学比赛,课中的测验赛等竞赛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垫球练习往往是乏味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围成一圈进行垫球时间最长的组就为获胜组。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上来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

4、使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大特点,体育课为了传授知识技术,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素质,一般开头总是先通过讲解和示范。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视觉表象,还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提高其兴趣。一个生硬勉强的示范动作,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对该动作的兴趣,而一个准确,熟练,优美,洒脱的示范动作则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例如:快速三步转身上篮动作,要连贯,准确,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如双杠教学,教师和准确飘逸,挺拔的动作,也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克服个别学生的上杠恐慌心理。

讲解和示范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讲解涉及到语言的运用问题,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交往与沟通的工具,也是体育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体育课的目的,任务,要求,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去实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语言去传授;因此,教师的讲解就要求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要做到简练,准确,生动,幽默,富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这是激发兴趣,加强记忆,领会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长跑中的弯道跑,一般学生都会以直道跑的姿势进行弯道跑这是动力定型的习惯在影响,教师在讲解时,可结合形象的语言指出。同学们进入弯跑时,头脑是想着象圆心里站着一个同学用一条绳子拴在你的腰部,把你拉着跑一样,一个”拉着跑“的形象在大脑层里支配,大脑皮层就会通过运动神经,指导你整个身体应向左倾斜右臂摆幅要较大于左臂,同时左脚从前脚掌的外侧着地,右脚从脚掌内侧着地,这样跑进速度就快。这样,学生在跑时姿势就会逐步改正,协调,离心力的自我感觉就会越来越小,过去不正确的动力定型也就会较快地得到纠正。

总之,体育课进行讲解时,有机地结合运用形象的语言,就会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应立足体育课实践,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使其语言运用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灵活的情景性并富有感染力,善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要从表扬鼓励为主少斥责,不讥讽。使学生们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顺利完成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起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体育教师应掌握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时鼓励和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其上课的热情和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外部表现,掌握学生内部活动与变化,学生外部表现,主要包括注意力集中与否,情绪如何,动作完成如何,出汗程度,脸色变化等,从中获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力情况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而学生内部活动与变化,主要指心理和生理活动等。教师对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相互帮助保护情况,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要及时做了出公正,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应细心捕捉并及时表扬,鼓励,这将会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感场景,它能给学生以情感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动机。其本质就是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角色,以提高效率参与和完成体育课堂教学规定的任务。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快乐,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通过自己一番辛苦后得到的快乐体验,才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消极的情感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有些运动技术较为复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或障碍,由此而产生一些紧张或激动等情趣状态。

不断采用新颖,生动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刺激学生,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身心愉快的情趣中促进动作技术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课的结束部分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放松游戏,听听欢快的音乐,跳跳简单的舞蹈,使学生心情舒畅,尽快消除肌体的疲劳感觉。

6、在体育课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

白居易曰:”感人之心者莫先于情"只有用真情支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从而对体育保持浓厚的兴趣。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克服以长者自居的观念,明确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与情感的投入分不开的,坚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和出发点,努力在师生间形成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对于一位值得自我相信的教师的信任是无限的。

在学生们看来,教师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所以,体育教师千万要珍惜学生的信任。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很脆弱的,是很容易被师生间的心理不相容的。有的体育教师不懂得如何去爱护这份信任,对于学生的某些过失或无动机行为,不是采取明智的教育态度,而是过分责备,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委屈,进而同老师疏远,失去对体育老师的信任,从而对体育丧失了兴趣。

7、利用考核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考试,但考试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积极参与,养成了习惯,兴趣就会慢慢上来了,因此,考试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如:中长跑项目较乏味,但要考核,学生就不得不坚持练习,时间一久,耐力提高了,身体素质好了,尝到了甜头,兴趣就培养出来了。因而,考核也还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关怀、爱护。而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本身的水准和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多了解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阅读、围绕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横向知识、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幽默的时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向体育,进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2].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J].1926

[3].郑建武.怎样运用形象化进行体育课讲解.体育师友[J].1982.2

[4].王则珊.试论体育兴趣.爱好与习惯.体育科学[J].1992.第4期。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5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然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难,难作文”,一到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常常是咬着笔头,看着天花板,一脸痛苦状,作文课成了“作难课”。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见闻,融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先看后说,由说到写。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赶上口头语言,书面言语超过了口头言语。很多时候,学生能够讲清,但很难写清。所以,小学起步作文可从写话入手,让学生先说后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然而,由于有的学校的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最好贴近学生实际。作文课上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现场指导。例如:我在上“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个作文题时,在讲明写作要求之后,我就地取材,先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由于有明确有目标,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到讨论该如何作文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这次活动讲清楚,甚至有的同学还能将一些队员的动作啦,表情啦,现场的气氛啦等等准确的描述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思路,要表达的主题都很清楚了,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有话可写了。当学生迟迟打不开思路时,还可以利用图片、幻灯、录像、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二、创设情境,仿写为辅,独立作文。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所以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我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仿写,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我家的猫》一课,就写《我家的小狗》,仍要求先交待动物的外貌特点,仍按刚满月小狗的特点和自己喜爱的原因的顺序来写。有的没有现成的,在预习课就先布置学生推荐一篇与该次习作相近的范文。作文课上,引导学生直接分析多篇范文,领悟作文要求,之后,学生写作限时40分钟,学生动笔,教师计时,既是练笔,又是比赛。写作时,主张即兴作文,一气呵成,写好就交,交在前面的同学,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标明时间,字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限时作文逼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写作的意境中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在讲究速度的同时,写出的文章真切而自然。

三、及时批阅,平等交流。

许多语文老师苦于作文批改,大叠大叠的作文本让他们颇费气力,既要改病句,错别字,又要写评语。老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作文改得让学生兴趣全无。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是吃力不讨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软化的宽松的评估要求,它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批改本身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从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的评估结果。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要迅速浏览,做好记录,选几篇朗读,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千万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要求就给80分以上,稍好的90分,甚至100分,让学生有成就感。在评作文时,我们也可采取集体评和个人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是集体评,教师先把选好的典型作文交给学生,让他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记,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该怎样写才好。读完后,集体评议,从作文的内容、中心、语言、构思到停顿、用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具体评价,读作文的同学记下别人评议的内容,全班学生都来评说,集体评议后,学生互评作文,单独批阅。批阅作文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

在作文评论中,教师不是不改学生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应该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将文章改好的愿望。一次,全班写记叙文《她变了》。批改后,有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分。我在评语中写道:“本文立意新颖、事迹感人,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成功的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鼓舞。从此,她爱上了写作,再不视作文为苦差,写作自然进步很快。

当然,这只是用文字跟学生交流,我们还应跟学生用心灵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地对话,而不是编故事,迎合教师。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对着99分的试卷哭泣。”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找到他跟他当面交流:“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听后,高兴地笑了。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 篇6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发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一、一般来说。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组成的,由于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螺旋”跑“小鸭走”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教师示范的角度和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

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拍拍手、轻轻跳等放松活动。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不可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过早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

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组织游戏教学 篇7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是以课程目标导向来选编游戏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实施教育评价的“主体性”游戏。这些游戏是以自身锻炼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 我认为在组织游戏教学中, 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游戏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内容, 教学时要结合游戏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开始, 要使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意义、要求, 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表露出来的各种行为和情绪, 运用表扬、批评、激励、鞭策等手段, 及时进行教育。结合游戏规则,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结合奔跑、跳跃、投掷等各项游戏, 向学生说明掌握这些基本活动技能的实用意义, 启发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锻炼。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游戏教学的全过程。

二、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游戏比较简单, 但必须做好各项组织工作,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进行新内容时, 教师要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 做必要的示范后, 可先让学生试做一遍, 教师给予指正后, 即进行游戏或正式比赛。在学生练习时, 要纠正错误,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 要用最简单省时的方法调整队形, 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 要针对不同的游戏采用不同的队形, 要做好游戏的分组。分队比赛的游戏, 要做好人数不等的处理以及做好体育骨干和裁判员的训练和使用等等。如, 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过去就是利用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 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 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 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子的耳朵, 然后双脚向前跳, 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 谁最像小兔子。”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调动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 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 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 耐久跑教材 (50×8往返跑和400米跑) 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积极进行锻炼, 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 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 走成圆圈, 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 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 用一个唱游来代替, 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游戏的分组十分重要, 分组要考虑到游戏时要有适当的密度和运动量, 要根据游戏的激烈性、对抗性和运动强度的大小, 以及学生的身体状况, 掌握和调节运动量, 对体弱多病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于竞赛性较强的分组, 一般情况可以把男女生分开进行。在分组时, 要做到各组人数相等, 实力相近。如果各组人数不等, 可以让多出的学生当裁判。游戏规则要明确, 裁判要准确、公正, 并用最快的办法宣布成绩。教师要注意安全教育, 预防伤害事故。

三、以传统的游戏教材为主要资源, 进一步开发、创新

游戏内容浩如烟海, 但不是一切游戏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游戏, 主要以具有我国民族特色作为教学内容, 如“老鹰捉小鸡”“破渔网”等。根据这些游戏名称了解其方法、过程、功能、重点难点、教育内涵, 以及与其他游戏及活动教材的纵横关系等, 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育方案, 提高教学效率。此外, 这些游戏具有进一步开发、创新的余地, 在这些游戏原做法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多变化开发出一系列新颖做法, 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 积极动脑, 不断领悟游戏内涵和提高活动技能, 使学生越“玩”, 兴趣越高、思路越广、自信心越强, 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课程标准和各项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 使小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锻炼热情, 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锻炼小学生的身心,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体育游戏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小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 小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倡导小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儿歌”“顺口溜”等, 并且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特别在讲解游戏的时候, 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生动形象, 简明扼要, 准确讲解游戏的过程, 关键环节处可以改变音调、语言, 结合手势重复讲述, 使学生尽快明确游戏的方法, 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四、充分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保证游戏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对游戏教材的选择, 确定课的基本任务, 根据任务来选择教材。还要做好场地、游戏器材和教具的准备, 布置要合理规范。教师要充分做好游戏教材的选择, 选择游戏教材时, 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为出发点, 确定课的基本任务, 根据任务来选择教材。还要充分做好对游戏场地、游戏器材和教具的准备, 布置要合理。

五、游戏的总结

总结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游戏结束, 教师要做出总结, 对整个游戏作出评定, 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团结协作和遵守规则方面, 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方面的优缺点。对游戏中表现好的要表扬, 对游戏中的失败者不应指责, 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 克服缺点, 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浅谈如何有效组织好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课前准备;积极性的调动;树立威信

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师怎样抓住学生特点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现本人就有效组织教学谈点浅见,以便相互学习。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地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多种导课的技巧,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如从复习检查旧课中引出这堂课要讲的未知,或者根据学生作业中错误多的反馈信息,给与直接的更正与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出未知和新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设疑引出,依据授课的内容及其课后的问题练习设置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和教师共同探求知识的愿望与要求。

二、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

三、运用多种方法,有效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采用奖励制,积极主动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老师的智慧星。我常对自己班上的孩子说,一定要多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不可能每次都提问到你,但你做好回答的准备就说明你已经思考好了,就不容易走神。在我的課堂上我也常以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这样每位同学都动手、动口、动脑,并在愉快合作中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

四、教学中要注意适时调节学生的精神

当发现全班同学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朗诵或是作一些互动:“拍拍你的手,摇摇你的头,大家伸伸手,注意听讲精神好。”对于一些儿歌学生乐于接受还可以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拍着手,和着节奏来朗诵或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朗诵,都可以起到振作精神的作用。

五、爱学生与严要求结合,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的人格得到了学生的承认,受到了学生的尊重,教师的所作所为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愿意听取老师的教诲,愿意服从老师的要求,并自愿按老师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实践证明,一个威信高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课,对老师所讲坚信不疑,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反之,学生会持相反的态度。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师的威信有不同的体验。因此,教师有活泼爽朗的性格,学生就容易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易于建立教师的威信。

六、有效管理、监控和维持课堂秩序

如何组织好主题班会 篇9

甘肃省正宁县西关小学巩淑玲

班会课它要围绕一定的主题,采用生动活泼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会课一改以前空洞说教的模样,寓教于情、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它受到越来越多班主任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班会课的作用、内容和形式进行思考,并对班会课在组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性。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行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设计主题班会一定要将活动的教育性摆在首位,要让活动目的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我们可以用打开心扉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曾经帮助过谁或谁帮助过自己,使学生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懂得遇事先人后己,互相关爱,共同进步的重要性。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动力,还可以通过歌舞,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班级温馨气氛,以此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要有针对性。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好学生的动态,对症下药。选择那些具有启发行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活动。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选择了“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主题,针对班上不爱劳动的现象我选择了“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针对上课不发言,自习课打闹别人,吃零食的坏习惯,我选择“告别坏习惯”的主题等。总之,主题班会活动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仓促上马缺乏调查研究,切忌大而空,迫于应付,流于形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有针对行得组织班会的主题。

三、活动要有多样性。设计班会时形式要灵活,不能过于单调,要丰富多彩,体现班级的特色,体现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启示,得到效益。如“今天我当家”让学生现场表演“当家”时都干些什么,怎么干。也可以探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妈妈不在家”“停电了”“没吃的”等。还可以采用演唱会的方式让会唱会跳的同学上台表演,尽情展示风采。也可以采用

比赛的方式如“看谁系得快”。在庆元旦,展风采“的主题班会课时具有特长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四、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好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组织、实施,教师则充当“幕后功臣”的角色。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面对挫折”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先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小品,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的挫折。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来观看并讨论怎样面对这些挫折。由于整个班会过程由始至终都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只在其中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之前已投入了时间、精力,在班中已形成一股讨论的热潮,所以在课堂上几乎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在最后全体同学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勇于面对挫折,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或请教别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班会虽然随着一曲“爱拼才会赢”结束了,但它让同学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也给全班同学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五、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当我们引导学生对一些较具争议性问题进行谈论时,不是一定要对问题下一个绝对“对”或“错”的结论。只要能触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激烈辩论就达到目的了。如我校的张老师在平时发现班中学生存在抄作业的现象。虽然很多学生心里都知道抄作业是不对的,但却很少有人拒绝借作业给其他同学作“参考”,甚至连班干部对此现象也熟视无睹。针对这种情况,张老师便精心设计了题为“应不应该抄作业”的主题班会,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反两方,各方派代表进行辩论。由于选择的内容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他们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正反两方都能有理有据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结果是反方胜利了,他们认为:抄作业是偷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对的。但讲座并没有随着班会的结束而停止。开完班会后,许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地继续讨论,而抄作业的现象却大大减少了,在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论文:浅谈小学体育如何渗透德育 篇10

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心小学 邓平

【摘要】:新课标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新课标理念,使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材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教育

继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是又一次从战略发展角度把德育加以重申和强调。德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科目。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德育教学。体育教师自身言行会给学生的德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会给学生平时的文明用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会给学生的德育带来影响,有的体育教师健康充满朝气,工作认真负责,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对学生也极具吸引力,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模仿,学习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在学习韵律操时,身体协调性比较差而学得比较缓慢,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就会有耐心地讲解。

二、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及特点

1、保证课堂常规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这些常规内容与文明礼仪、思想品德、校规校纪、安全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制度。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保证课的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形成正确思想品德。也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的思想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和校规校纪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非常广泛,而且教材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教材理论知识,如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就应突出遵纪守法,严肃认真。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应着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刻苦、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有利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合理的切全实际的措施。

3、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时机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意志、兴趣导向、体育能力等的交流。教师只有用真情办实事,才能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才能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此时,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剂下真心地接受.才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需求。德育教育如果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氛围中进行,那将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姚明、刘翔是我国著名的运动员,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他们神奇的运动天赋令学生们崇拜。他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美好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也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这与德育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更好的完成课的任务,也是贯彻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对课的学生任务、注意事项等要求的下达,以及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通过常规教学中集合整队、队列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迅速整齐化

一、集体协作以及遵纪守法的作风;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加强组织纪律,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练习中加强帮扶,小组长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比赛中,通过各种竞赛,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结束部分的小结与评价,从教育、教养的任务加以剖析,教师要善于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三、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课堂上若表现出良好的德行与精神,教师要及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积极地给予鼓励与支持,以便树立正风,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其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激发,从而形成良好班集体;对不良作风和违反校规校纪的德行应

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指正。指引和教育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是在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化消极为积极因素。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对违规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进行教育指导,抵制歪风。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有力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为建立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为目标。

四、配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教育

作为德育系统,要从多种途径来实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德育系列活动,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各项评比竞赛等到形式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学校每半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区里的篮球比赛、区里的体育活动等,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而且还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学生树立为祖国锻炼身体的决心。

五、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是难免的,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集体项目接力比赛中,有个别学生跌倒后,她不是脆弱的哭泣,而是立即爬起来不顾自己,继续参加竞赛的感人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评价,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

取,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为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偶发的不良行为则要及时指出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观念的判断力。

总之,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抗挫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为主要目的,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德育”的内容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学的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篇11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课改精神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课改精神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课改精神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學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鼓励创新,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观摩课是备好课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参与。

总之,备课也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溶为一体。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备好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12

一、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 积极的心态

豁达、积极是成功人士的一个必备条件。有一所学校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该校组织从小学考入学校的学生重新进行了一次考试, 却并没有公布学生的具体分数, 然后按照成绩把学生分成了十个班级, 每个班的平均成绩都相差不大, 但学校却宣布这次分班一班和二班是这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两个班, 一班和二班是重点班。结果在接下来一年的学习中, 一班和二班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八个班级。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 学习者的心态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之大。所以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待学生, 学生就可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 教师对学生的误解与偏见, 也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我们教师一定要交给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对待人生。

二、有爱心的人才有磁性, 对学生要细心呵护

做人, 有多方面的标准, “恩大能盖宇宙, 爱博可满乾坤”。虽然千百年来的观念不断更新, 但是知恩图报、对人充满爱心则是亘古不易的优秀品行。有着爱心的人的品德胜过一颗明珠, 因为“情之最可宝贵者, 无如真诚;爱之极被称扬者, 莫过无私”。这就要求教师要博爱, 对别人以诚相待。

记得好多年前, 在我上初一的时候, 我们班有一位数学成绩本来不错的女学生, 由于上数学课做别的作业, 被怒气冲天的教师撕了本子, 从此, 她上数学课便不再听讲, 而是故意看别的书;由于师生之间有了抵触, 数学教师也不管她了, 后来那个女学生数学什么也不会, 成绩一落千丈。教师的这一错误举动, 毁了这个学生的一生。因此, 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 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才能由怕学转为好学、乐学,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三、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记得以前教学的时候,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李萌雨, 她比较胆小又不自信。因为不久前她父亲的猝然离世, 始终在内心里有一层阴影, 虽鼓励了半天却依然没勇气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每当她成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时, 我都会报她以微笑, 并告诉她:“你是好样的, 你一定能行!”慢慢地, 在我一次次的鼓励下, 我发现, 那只原来充满了胆怯的小手终于自信地举了起来。

一次, 我在她的周记里发现有一个写给我的小纸条:“在昨天的数学课上, 您在找同学们到黑板上做题时, 忽然叫到了我, 我没有想到您会叫我的, 我很高兴, 但同时我也很担心, 我怕自己做错了, 怕同学们笑话。可是您却告诉我要勇敢, 要有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那时我不知哪来的勇气, 我勇敢地走到讲堂上做完了那道题, 您夸我做得很好。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觉得路边的景色真美, 老师,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的。谢谢您, 老师!”

在以后的学习中, 李萌雨的学习非常积极, 一扫脸上的阴霾, 受她的影响, 好几个不很开朗的学生———原先她们都是一小群有相似情况的朋友, 也一起以灿烂的笑容装点着美丽的校园。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篇13

胡然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终身教育思想的贯彻,我国体育教学较过去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我国新课改理念和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通过对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转变观念、规范器材使用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法,希望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继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 体育教学 效果

近些年来,身心素质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人因为工作时间或者行业原因而缺乏体育锻炼,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身心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终身教育思想的贯彻,学校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较过去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效果还没达到要求。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体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每一次与西方的碰撞,都让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学习,忽略了对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精神和思维的作用,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民素质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国《体育法》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专门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不达要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体育课主要是用来增强学生体魄的,只要一个学生不生病、四肢健全、甚至个子高一点,都会被认为体育技能比较好,体育课表现很不错。所以上体育课的时候,许多老师会把精力放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上面。老师会简单地安排一些跑步、仰卧起坐、跳绳等项目来锻炼学生身体,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认为只要学生出汗了、累了,体育课的效果就达到了。这种传统的把体育课当作体力课来上的观念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对身体某些机能的锻炼是达到了,但是对学生精神和心理的调节还没达到,体育课成了纯粹的体力支出课,学生在智力和情感方面一无所得。

另一方面,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许多老师和家长用文化课成绩衡量一切,认为体育课上得再好也没用,所以部分在体育方面占有先天优势的学生,会因为家长的反对而放弃在体育方面深入发展。可是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文化课的成绩,占用体育课,把体育课的时间也用来上文化课。这种错误的体育教学观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体育课教学。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刻板

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只要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行,不需要进行文化知识传授,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简单的几句说教,就把课堂安排和锻炼内容讲解完毕。不安排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游戏,一节课就让学生自己追追跑跑、蹦蹦跳跳就草草了事,一些能培养学生坚毅不屈或团结精神的游戏没有恰当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

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教学器材,教学手段依旧是单一的一言堂——简单地口头传授,老师说怎么做,学生就跟着怎么做,体育课堂缺乏师生或者生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还停留在过去只有老师是才是主体的单一主体模式上,少部分老师会把活动内容和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和演示,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不认真备课,随随便便了事,对活动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和解剖,所以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三、教学器材没有充分利用

在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行中,许多学校纷纷增加体育方面的投入,一些基本的体育教学器材都已配备。但是,学校担心学生好动、不懂事,把器材弄烂了,增加学校教学成本,所以,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许多老师对教学器材践行“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则,多媒体设施和一些新的体育教学器材极少在体育课堂上出现,课后,学生也不可以使用这些器材。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结合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

要改变过去体育教学一言堂、纯体力支出的局面,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错误的思维,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在学生综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不单单以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我们的老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上好每一堂课,把体育课摆到正确的位置上;学校要重视体育课,杜绝文化课学习时间紧凑就占用体育课的现象;通过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带动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让家长明白,体育也能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体育也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体育老师不再是完成教学任务,拿着哨子喊立正的角色,而是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使学生能够完完全全投入到课堂教学里面。体育老师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运动技能的教练,而是让学生掌握要领,得以发挥的优秀指导员。

(2)规范体育教学器材的使用管理

在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的时候,如何充分利用教学器材就成了关键。如果学校把教学器材买回来了,但是又舍不得用,这对器材保养和学生体育锻炼都无益的。一方面,久放不用的体育器材会容易生锈,比如哑铃。另一方面,一些棉、布制的用品也会霉烂,比如体育垫。所以,多使用教学器材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能实现共赢。

再者,学校应该开放更多的体育设施供学生使用,上学期间,学校可以在课余或者放学后让学生在校内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羽毛球拍、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等;周末,学校可以向本校学生免费开放校内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

(3)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如果一节课上完后就直接了事,不对课堂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取得进步。课堂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如果我们不经过思考,不经过头脑风暴,我们就很难发现,同样的错误,就很容易在往后的教学中继续再犯。所以,每上完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设立相应的教学评价,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也应该多样化,有学生评价、同课组老师评价、教研评价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正视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转变观念、规范器材使用管理、完善评价体系等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排除困难,争取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二题下一篇:女性如何调整职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