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石窟有感作文(精选9篇)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介绍石窟的悠久历史后,留了两个问题,一是待会儿我们看到的石窟佛像上会有许多洞,中间还插有木桩,这是派什么用场的?二是佛像为什么风化得这么厉害?带着好奇,我们进入了石窟景区。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我们先参观了第五窟,只见一尊大佛竖立在我们面前,该佛像高17米,是整个云冈石窟内最大的一尊了,其身上遍布着小孔,里面都插满了木桩,见此情景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像用钉子钉木板一样固定佛像嘛。第六窟的石雕向我们描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导游阿姨指着栩栩如生的浮雕画面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都听入迷了。在参观中发现石窟中有的石像风化得厉害,这时我们才想起导游阿姨的问题,纷纷思索起来,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所以来。导游阿姨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石窟下面奔涌着一股水流,水会风化石像,久而久之,这石像就成了如今的模样。第二十窟是一尊露天的大佛,由于地震震塌了前面的石墙,所以才露天,该大佛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哦。
游完了云台山,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我们又驱车朝旅途的第二站——龙门石窟进发。
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售票口,叔叔买好票,我们便进入这人间奇迹,沿着湖边大道缓缓前行,百米之外便见人群熙熙攘攘,循着人群望去,只见湖边山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小不一的石窟,如一个个马蜂窝。我们顶着太阳走向“蜂窝”,细细欣赏。每个石窟里都雕刻着佛像,大的足足有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厘米。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有的怒目圆瞪,火爆冲动;有的手握神器,威风凛凛;有的满眼智慧,一身正气……尤其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像。这尊佛像通高17。14米,脑袋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长。佛像面圆体丰,眉清秀目,含笑凝视,安详自在,令人敬仰。特别令人称奇的是,不管游客从何角度仰视大佛,总会觉得大佛的.目光总是跟随自己移动,她始终颔首微笑注视着自己,让人倍感亲切。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雕塑于唐高宗年代,据说是按当时皇后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突然,几个无头佛像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连忙拽拽我身旁的爸爸向他询问原因,爸爸也不知道,于是,我只好听身后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原来这些佛像曾造侵略者大肆破坏, 缺胳膊断腿的,满身是洞的比比皆是,它们有的甚至粉身碎骨,而今所见则是后来修复而成,隐隐还能看到修复的痕迹呢。
今天,天气炎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龙门石窟玩。到了景区门口给我们每人买了个冰激凌,我们一边吃一边走,到买票处,购票进院,票价一个人120元,太贵了,三个人就要360元。一进门就看见一个石碑,上面说1985年此地被洪水淹了一次,把有些佛像文物给冲走了。再往里走,我看到有些佛像没有头,说是被盗了,真可惜啊!古人留了这么多文物,我们没有保护好,石碑上记载这是古代人花费了几个朝代才完成了佛像的刻画,工夫不负有心人,伟大的建筑终于完成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巨大的彩色佛像实在是太壮观了!
龙门石窟实在太好玩了,我想等我长大一些再来玩!
初入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碧波清水,水不是很深,但尤为清冽,粼粼波光中,时不时能看见游鱼黑亮的脊背。那些鱼很安静,似乎正陶醉于远处寺庙里传出的渺远的清音。
绕过小水库,拾级而上,但见山林褪去了繁华,高高低低的,挑着如柴的瘦骨,在微凉的风中颤动。跌进草丛中的树叶儿,零落不堪,随着山路漫延,一重山路,一重堆积,山有多高秋就有多深。知秋的落叶,有时会把山路淹没。落叶是秋的知己,却全不顾及我们的感情。没有人愿意把秋踩在脚底,踩痛失意的过往。
石阶左侧,嶙峋的怪石中,时不时渗出水流,漫过石壁,流进谷底。令我倍感意外的是,涓涓细流汇成的溪水,并没有顺着山势往下流,而是悄无声息地,在石头的缝隙里突然地消逝。我正纳闷水去了哪里,突然一个转身,就看到不远的山谷中,几丛茂盛的芦苇,正顶着一朵朵儿的雪白,在风中摇曳。那排列整齐的姿势,正像一队整装待发的八旗子弟,耀武扬威。它们把根,倔强地穿透岩石,伸向地下,把那股潜进石底的水流,吸进自己的身体里,造无形为有形,化平庸为神奇,温暖一个个过客的眼睛。
再往上走时,便逢着一块叫龙骨的大石块。它匍匐在石阶的一侧,尽力地弓起身子,似乎在积攒着力气,耸动腰身,抖落掉压在身上千万年的桎梏和枷锁。人生该就是这块龙骨石吧,一生都需用力,挣脱掉各种诱惑的牵绊,各种压迫的力量,才能寻得自由,扬眉吐气。
龙门山不高,不上半个时辰,我们就到达了山顶。登顶回望,但见龙门山势回环,曲折蜿蜒,它真像一条涌动的盘龙,蜷缩身躯筑起围城,只在西南方向,留出一处缺口,算是大门,美其名曰龙门!龙门山的龙头伸向西南,只见它长虹饮涧般地,把头扎进清流碧波里,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如痴如醉。尽管是初冬,山上苍松翠柏,远远望去,秀丽依然!其他树木尽管褪去了繁华,可是他们枝枝茁壮,依旧泛着青绿,在微风中,在阳光里,在乱石杂草间,倔强地挺立,积蓄着力量,等待来年春回大地时,重新绽放生命的精彩。
我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敬畏树木百草顺天应命的坦然与睿智:该生长时即生长,该凋零时即凋零;不留恋曾经的辉煌,不怨恨贫瘠的土壤;风起时任由风吹,雨落时任由雨打;在东升西落中,打理时光;在四季轮回里,自然地生长……
秋游龙门,寻得一份野趣,恬淡静雅;悟到一回人生,填补心灵,乐哉悠哉!好一派龙门秋景,好一路结伴出行!
快到广场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两个威武的石狮,犹如两个士兵,站在那一丝不苟的站岗。两个石狮两旁还有一大片树木,风姑娘像树枝和小草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就像一个个身穿绿衣服的少女在那翩翩起舞。
走着走着,来到了喷水池边,这是广场的特色之一。这是靠十几个小喷水口来喷出清澈的水的。当水射到一定高度时,交汇在同一个个地方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里就像有着不计其数的一颗颗闪耀的钻石:往下坠时,又仿佛一条条夺目的银链,落在那个会自动翻转的大玉珠上。因此,引起了不少游客的赞叹。
走进广场的深处,就可以看见一个长达300米的环形跑道,这也是广场的独特风景之一。这个跑道如同一个天然的按摩机。如果晚上的时候,光着脚丫,在这里散步可舒服了。走在上面的感觉就像是在云里行走,既柔软又轻松。
炎炎夏日,整个暑假快要走到尽头,但是我却还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过,所以上个周末妈妈带我和哥哥参加了一个两日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龙游石窟了。因为那儿就像解不开的绒线团,隐藏着千古奥秘。
龙游石窟是附近的村民把水抽干才发现的,他们发现有好几个石窟,并都十分相似,奇怪的是七个石窟的平面图恰巧成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因为石窟和北斗七星有怎样的关联呢,还是因为古人早就掌握了天象?到了龙游石窟景区门口,我热极了,真想一下跳起来。可是,到了石窟里后,却感到寒气逼来,十分凉爽。石窟的顶上全部都是斜线的花纹。5号石窟里有三根柱子当支架。那三根柱子成直线。分别按大、中、小的顺序。真不知道这是怎么造起来的。另外,石壁上还刻着鱼等动物。这又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挖了那么多的石窟,只发现了一尊无头雕像,那是个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走出了龙游石窟,我还在惦记着那赤褐色石壁上的奥秘。
这次旅游,让我知道中国也是个文化之国、宝物之乡,这个龙游石窟的奥秘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阳光明媚的今天,我兴高采烈地要到衢州的旅游景点“龙门峡谷”玩,想到这儿,我更是迫不及待地坐上了车。
过了一会儿,车开到了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弯来弯去,不时车上的方向盘就会来个大转弯,车子在山路上摇摇晃晃,上下颠簸,身子不时就抖一下。
到了峡谷,只见一片红艳艳的,哦!原来是映山红,我抬头再望,一片绿油油的,啊!原来是整片整片的竹子。
我们观赏了五彩缤纷的花后,兴奋地往山的高处爬,可那儿人山人海,比肩继踵,人流不断,来来往往,我奋勇上前,终于“杀”出一条路。
接着往上走,人越来越少,周围越来越静,山谷里也变得阴森森的`,我沿着一条阴森森的小路往上走,只见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山顶,旁边还写着,跨越一步非凡人,看着牌子,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什么非凡人不非凡人,爬上去不是很简单吗?”我对这事根本一点也不在乎!当我还没爬到半山腰时,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差点半途而废,可我想到了那块牌,心中暗想:“我要做个非凡人。”
我用足力气,用力往上爬,来到了一个十分窄的路边,上面写着:“此地凌空,请勿跨过栏杆。”是凌空的!原来,刚刚上山的时候已经凌空了,站直了好像要掉下去,这时从山上望下去,人犹如蚂蚁。终于爬上了山顶,上面又有个牌子,我看了大吃一惊,上面写着:海拔1000米。
到了那里,买过票以后,我们乘坐观光车去景区,道路旁边有一种树,这种树的树叶有黄色和红色树叶,非常漂亮。
到了景区门口,我先看到了一条河,这条河叫伊河,河面又长又宽,长得看不到尽头,河面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桥,叫龙门桥,这座桥是仿照赵州桥建造,比赵州桥要长要宽。
往里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这个水池叫禹王池,是为纪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来,一群群石洞映入眼帘。这些洞有大有小,里面有许多佛像,形态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遗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坏,残缺不全,有的没有了头或者手。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大佛,这个大佛叫“卢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个子还高呢!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旁边有几个小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让人惊叹呀!
还有一个万佛洞,中间是一尊阿米托佛,旁边有四个稍小点佛像,两边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小佛,总共有一万五千个呢!所以叫做“万佛洞”。
游览过西山的石窟,我们通过一座桥,来到了东山。东山有香山和白园。白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走进白园,里面有许多竹林茂密,松柏苍翠,景色十分优美。里面有许多石壁,其中一块石壁上记得着白居易写的古诗《草》。
初见龙门石窟,我还是一个只会感叹“这座佛像真大!”“它的胳膊怎么断了啊!”的孩子。那时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伊河上古朴的桥,千疮百孔的石山,并不宽阔的伊水……
直到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见识到龙门石窟的壮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右侧一个个洞窟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的佛像各式各样,有的双手合十,闭目沉思,有的上手放在腿上,仰首远望,有的皱紧眉头,紧盯前方,面目狰狞……还有一些洞窟里空空如也,我伸着头,眯着眼睛寻找,仍然一无所获。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高达十七米的大佛: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仰望着这尊大佛。大佛身着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绕至左肩,覆盖着全身的舒缓的衣褶,飘逸而浩荡。大佛的脸上仿佛洋溢着一抹神秘的微笑,正因为如此,大佛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大佛的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气宇轩昂之势。大佛旁边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这些雕像虽然是大唐佛教雕塑中常见的类型,但是仍然显示出中国古代艺术家独特的匠心。
【游龙门石窟有感作文】推荐阅读:
龙门石窟作文600字11-03
龙门石窟日记600字07-14
初中说明文:龙门石窟07-10
游龙门山小学作文400字09-19
写云冈石窟的游记作文500字09-25
龙游石窟导游词06-24
云冈石窟导游词06-07
鲤鱼跳龙门故事12-29
龙门吊使用管理制度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