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推荐9篇)

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篇1

现阶段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领域法制建设滞后以及人们对于市场关系与非市场关系区别的认识不足,使这种现象获得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导致社会风气较差,这是事实。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懂得:由于教育是具有特殊社会职能的行业,因而不能容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社会游戏规则的干扰和影响。保持这一块相对的净土,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而不能人云亦云。

二是其他部门乱收费,而教育相对要好,却又还要严格要求的错误认识。受部门利益的驱动,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但受侵害的多是法人单位及个私老板,社会反响相对不怎么强烈。而我们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是面对的每一个人,我们如果乱收费,所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其社会影响极为强烈。

同时,无论哪个部门乱收费,都在国家明令禁止和查处之列。事实上,也查处了不少,部门乱收费现象可望得到有效遏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应该想得通。三是教育战线待遇比其他单位低,心里不平衡,不乱收费就解决不好待遇的错误认识。首先,要承认教育战线目前的待遇确实比一些单位要低,但我们更要看到各级政府对解决教师待遇是务实的。今年10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我省调研时曾说过,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碰到的一些困难,是暂时的困难。中央和地方会很好地共同研究。现在看来,困难主要是这几点:第一个问题是整体上看,当年收的学杂费是低水平的,保障运转也是低水平的。现在把学杂费替换为各级政府的投入,但学校运转还是低水平的。

但到了20xx年,这个标准会有所提高,所以明年要克服一年困难。第二个问题,原来所收费用当中,“一费制”以内也好,“一费制”以外也好,用了部分学生杂费发教师津贴,现在下拨公用经费不能挪作他用,教师的收入减少了。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由各级政府出台的教师津贴应当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对于其他不合理的补贴,那就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能再发。最重要的是这两条:第一,无论如何不能从政府的补助资金中挪用,这项资金就是保学校运转。

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篇2

1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 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 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教师自身建设首要一条是师德建设。

1.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校教书育人中心工作的主力军, 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根本保证, 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保证, 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 办出特色和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根本保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有利于广大教师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1.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在观念、机制、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 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条件。教师的师德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品德问题, 也是教师群体问题, 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 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 但如果是教师群体风气不好, 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 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 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 因此, 师风正, 也可带动行风, 行风正, 又可影响世风。

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现状

教师同其他行业人员相比, 绝大多数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然而问题也不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事业、责任心开始淡漠, 以教谋私, 教书而不育人, 各种有辱师德的行为屡见不鲜:

2.1 个别领导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软任务

他们没有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当成一项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来抓, 就更谈不上有相应的领导体系负责组织和落实, 没有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考评细则、考评制度和师德目标等, 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只是一味过多地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过分注重了分数, 而轻视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2 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爱心和人格上的尊重

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新闻媒体、网络上曾毫不留情地曝光过类似事件。比如对学生进行毒打、体罚或其他带有侮辱性的行为等, 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折磨、在精神上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和摧残。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教师身上既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同时也让人痛心。恶性事件的频频出现, 应该引起整个教师队伍乃至于全社会的深思。

2.3 有些教师个人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说脏话、粗话、当学生面抽烟零食、嚼槟榔, 仪表举止不端、染发、化浓妆、穿袒胸露背等不适宜教师职业的新奇特服装, 活没干多少, 平时却牢骚满腹, 或者怨天尤人, 顶撞领导, 不服从工作分配, 更有甚者消极怠工, 出工不出力, 说有损教师形象和其他不负责的话, 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个别教师出卖自己的良心与道德, “吃”学生、拿学生的, 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

另外, 一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业务素质低, 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很难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途径

师德师风建设, 重在教育, 重在引导, 重在建设。

搞好师德师风建设, 首先, 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掌握关于教师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 有效提高广大教师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 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同政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证。

其次,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 使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 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再次, 继续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 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那些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 在师生中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分子, 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 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 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师风。分析了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师德建设,意义,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网, 2004-03-2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J].教师[2005]号.

[3]石学斌.师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

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篇3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创新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高校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而在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已占到80%以上。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主力军。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是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准距离大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队伍配备不够合理。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发展得比较快,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师队伍配备还不够合理,这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数呈普遍上升趋势,有些院校的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到学校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3)学历层次差距较大。在教师队伍中,老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比较高,老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教龄及教学经验差距明显。老教师的教龄比较长,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在这些方面相比又严重不足。

(5)外聘教师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教师人数不足,高职院校会经常从校外聘请一些教师进行教学,由于他们各方面的经验不足,往往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6)非师范类教师比例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7)缺乏敬业精神。高职院校中有一大批教师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多数教师仅将教师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8)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很多新来的青年教师成长在顺境之中,很少遭遇挫折。在求学、就业过程中几乎是一帆风顺,因而其非常自信,极少有反躬自问的态度与习惯。由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及职业行为训练背景,他们很少能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存在的不足。又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青年教师缺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9)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现在高职院校中没有相应的机构来帮助、指导教师去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而仅仅安排其到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去工作,教师也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动力。

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最主要的相互关系与规范包括教師与国家,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教师自我修养等基本的人际、社会关系的规范。师风则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习惯。简而言之,师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师风是教师的风范,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以及校园的风气。

(一)教育性质的必然要求

教师的职能,韩愈《师说》归纳为三条: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可压缩为两条:一曰传道,一曰授业。因为道中有道惑,传道过程中必渐次破解;业中有业惑,授业过程中须不断答疑。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密不可分的教书与育人,是高校教师职责的两个方面。由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本身为载体进行传承,所以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离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依然普遍重视学校师德师风,因此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应放松,而应加强师德师风。

(二)职业教育特点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压抑,需要得到矫正。这就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走向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社会接轨。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矫正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培育合格学生,使其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全球化,Inter网覆盖地球的时代,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相关网络技术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高校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各种知识,不同地方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远程教育向本专业的专家请教学习。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势必被削弱。同时,网络知识传播无序杂乱,正确知识的获取与一些错误的甚至违法乱纪的信息同样容易被获取。这就使得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以人为本,敬业奉献”是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以人为本”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其本质在于以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主旨,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针对目前师德师风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正确诠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二)完善的培训机制

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首先要进行师德理论和知识规范的学习教育,然后才能内化为师德意识(包括师德理想、师德观念和师德价值等),形成师道情感,磨炼为师道意志,进而才能外化为师德行为。建立与完善业务培训机制是优化青年教师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迫切要求满足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师德的学习教育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要把好新教师师德的入口关和建立导师制。把好入口关,就是搞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师风在内的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学导师制。就是在学校教务、人事、科技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院系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传”、“帮”、 “带”。教学导师不仅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践教学等教书环节,更重要的是指导新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付诸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三)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师德师风评价是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方面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具体化、规范化,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体系。要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使得培养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似朝阳初升,蒸蒸日上。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才能取得成功。师德师风建设不是靠口头上说的,而是靠教师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造就的。这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每一位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重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2]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师德师风建设读书笔记 篇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素养的希望在师德的养成。”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垄断”;二是“赏”不宜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有度、公平。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规定(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于讲到“罚”,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量罚得当,杜绝“以惩代教”。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学校、教师、职工、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5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乐业的教师,就是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首先教师要学会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让我们尽情享受学生的爱。课堂上,学生专心听讲,为了回报老师的期待,那是学生的.爱。课后,学生围绕着你告诉你不知道的小事,那是学生的爱。学会享受学生特殊的爱,教师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学会享受“教学生活”。教学意味着生活,教师在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时,也是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同时体味到教学本身的乐趣。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们的心不是机械地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而是与学生心心相印,自然的敞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感受课堂,就可能得到生命的快乐体验,甚至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我们和学生全然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职业幸福感,就是乐业的最高境界。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篇6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啊,教师、就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这是很大的成就,作为一个老师,我很骄傲,很自豪,我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当中,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班上有个学生,经常违纪,影响教育教学。但该生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篮球打得好;爱帮助人。我就与他交流,分散他上课捣乱的注意力,帮助老师、班上做一些事情。现在,他比较有集体主义感,很少在课堂上捣乱。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关爱学生。

终生学习、努力进取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如果教师言而无信,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让学生对老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的人格,不呵斥,不指责,调动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形成正确的与育人观念和思想。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对于老师自己也做不好的事,要对学生坦诚,不能虚假。

教师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篇7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对“师”的职责给出了定义, 即“传道、授业、解惑”, 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传道”。所谓传道, 现在看来就是教师必须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体系起到引导、传播和规范的作用。要做到这一职责,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得具有高尚的内在道德涵养———即师德, 与良好的外在风尚、行为规范———即师风。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是当前所有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看到近年来随着各级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师队伍逐渐膨胀, 师德失范的现象也在新闻媒体屡见不鲜。一些现象甚至已影响到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在教育业界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高校的学院, 属于高校中基础课程学院, 教师职责多倾向于教学任务, 但同时也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而学生都面临着将走上社会工作的现实, 因此对于笔者这类高校中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本文力图从高校公共课教师, 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视角, 对师德失范现象和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校公共课教师的师德失范的归因

高校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许多研究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 申明在《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1]中指出, 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具体等是造成当今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赵少英[2]认为, 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恶化是高校师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师, 由于其在大学中个人身份以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以下原因可能更具有代表性。

1. 高校公共课教师收入偏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社会各行业、阶层在经济收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 市场经济的推进转变了学校的办学体制, 更新了办学观念, 提高了学校的经费收入。为了鼓励科研教师加大科研产出及争取项目经费, 学校对于科研型教师收入奖励较多, 而我们注意到公共课教师由于很少承担科研项目, 往往工资水平在整个社会看来相对偏低。在当前社会, 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等问题确实给青年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这无形中使得一些老师不安心教学工作, 而是花大量精力从事副业, 或是下海经商。很多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 甚至用来谋取私利, 而非事业来对待。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 也为社会风气败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市场积极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 无形中, 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3]”, 不少教师把个人利益、经济收入等看得过重, 轻视教学, 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 认为师德师风与己无关。由此可见, 这些负面归因无疑正在冲击高教教师群体。

2. 工作考评机制的不合理。

在高校中, 对于兼顾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 科研能力 (发表论文数量及档次, 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等) 在对其工作的考评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学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研究内容是分离的。对于这种不太合理的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对于科研型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 已有作者从这一方面进行了论述[4]。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业务考核与提职等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对公共课青年教师工作考评仍沿用科研考评机制, 无疑就显得更为不合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 使得部分教师敷衍教学, 甚至抄袭论文、买卖论文, 这样助长了学术不端、敷衍教学的风气。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为铺垫, 发表的论文往往缺乏学术价值, 而仅仅追求数量;编写的著作, 不顾有无实用价值便联系出版。这种做法, 严重损害了学术和学科建设。

3. 学校、学生对公共课程的不重视。

在某些高校, 公共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专业课程, 可能因为公共基础学科不像其他重点学科能给学校带来项目资金和竞争力。据调查[5], 最近几年高校普遍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压缩, 有的学校甚至让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免修英语。从学生角度来说, 在其潜意识中会认为上公共课程对于其今后继续教育或是工作求职没有直接的关系。据对学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对公共课程开设目的的认识是不足的, 对于思想政治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学生对待公共课程的态度仅仅是希望期末能够顺利通过, 或是英语通过四、六级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公共课程得不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 教学设施不配套, 上课出勤率低, 教学开展不顺利, 都会打消教师敬业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 在工作之前都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 也对自己即将开展的教学充满理想。而真正开展教学之后, 公共课程的定位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我实现的矛盾, 让一些老师思想开始转变, 对教学采取敷衍态度, 对学生疏于管理, 放任自流, 而把精力都投向副业中去。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师德失范的归因是多方面的, 高校公共课教师出现师德失范又存在着特殊性。如何有效搞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值得探讨的。

1. 适当增加公共课程的经费, 引入针对优秀教学老师的奖励机制。

最近, 四川大学拿出百万奖金设立“卓越教学奖”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的一线任课教师。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也让人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老师的地位。尽管金钱并非这些优秀教师的目的, 但学校引入这样的奖励机制, 对于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也是重要的鼓励。以此为例, 笔者建议可以适当设立校级或院级奖项, 对在教书育人、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 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在师德失范方面存在不足的教师, 视其情节应予以警告或处分。

2. 合理制定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工作考评监督体系。

教师既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与教学方面, 又不断加强学科学术能力。但特殊之处是, 对于此类教师的考评, 不应以发表科研论文, 尤其是论文数量作为硬指标, 而是应该注意把教学成果甚至于师德师风等情况纳入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 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考核指标量化、具体化, 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教师间互评,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此机制, 激励教师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 经常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方面是师德师风建设教育, 帮助教师坚定教书育人这一职业信仰, 增强教师对职业修养的认知,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在道德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不为利益所驱使。短期看来, 虽无法大幅度地提升公共课地位, 但教师仍然要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 更要用自己的“德风”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给教师提供接受教育的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 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修养;同时也可以广泛开展教师自我教育, 积极组织教师报告会, 向老一辈教育家请教与学习, 与同辈教育者交流与讨论。

四、小结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通过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 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中来。教育工作者在民众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的教师由于处在知识殿堂的上层, 其社会地位与社会期望值更是如此。鉴于此, 我们青年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促使这一良性机制转化成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让自身的思想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们、同行们乃至全社会。

摘要: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导致了高校教师的道德滑坡。对于大学公共课教师而言, 出于其职能的特殊性, 其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笔者从大学公共课教师的角度, 对其经济收入、考评机制及公共课地位三个原因展开论述, 并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归因,途径

参考文献

[1]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 (4) :81-84.

[2]赵少英.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系统认知与多维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 (4) :120-121.

[3]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3) :66-68.

[4]宋润霞, 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3) :76-77.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篇8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1-01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其内容包括了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中去,尊重和爱护学生,寻求自己在学术和专业上的不断进步,以及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管理风气,是教师德与才的相结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能够增强教师教学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在学术上不断钻研。以自己的专业学术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高校体系中,教师队伍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确保了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多大和学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多的教师,特别是许多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青年教师大多都学历高,年纪轻,知识结构新,可挖掘潜力大。但在师德师风方面则存在一些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在意识方面,缺少理想信念,价值观存在偏失

身处车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也有巨大的影响,使得传统价值观的地位产生了动摇。一些青年教师不知该如何去处理利益和奉献,竞争和谦虚。这些价值观念的偏失,使得一些青年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本着个人主义,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把自己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问题放在第一位。缺乏对国家、社会以及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追求利益观念的影响下,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教师工作也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过分地看重个人的得失。比如,一些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发生冲突或不能很好协调,就会通过辞职的方式来解决,完全不考虑这给学校带来的严重影响。或者是有些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的资源平台发展个人的第二产业。这种工作重心的偏移,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也有所破坏。

(三)在学术科研方面,缺乏严谨性

基于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年纪普遍年轻化,对待学术科研叫容易浮躁,对自己的专业学术也不够精深,缺乏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只为完成科研任务,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论证的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支持,抄袭剽窃,这与学术科研的基本道德规范相差甚远。

(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室青年教师全面提高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女。所以,教师间的团队协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又使得教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一些青年教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惜去损害他人的利益。或者是为了争取表现机会而不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着重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师德师风理论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职业修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良好的师德师风,都必须以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素养为基础。只有全面学习了师德师风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先进的道德观念。这就要求青年教师通过个人的自身学习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觉悟。

(二)加强实践体验

在师德的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枯燥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青年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师德师风的锻炼。因为,教师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信念在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这都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的。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并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足之处,从而逐渐加强自身的教师道德和品质。

(三)开展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

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方法,也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动力。因此,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对此加以改正。处处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坚持原则、规范言行、保持操守。

(四)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启发和影响,从而改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使青年教师以先进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取长补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因此,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在如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方面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工作当中,热爱关心同学,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和学术科研工作。

(五)切实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学校切实建立好管理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这是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要规范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在进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时,对其进行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师风、职业修养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并严格把握考核机制。其次,要把师德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当中,使其与校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工作相融合。通过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来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而迫切的艰巨任务。高等院校必须把这一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上,从主观和客观两种途径对师德建设进行改善。只有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真正的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润羊,李勇.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 2011, 3, (2).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笔记 篇9

(龙山县第二小学 田波)【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力量。但是近年来,教师队伍中极少人数师德师风缺失,其不仅损害教育工作者自身形象,同时还对学校,对国家,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教师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师 师德师风 建设

引言:教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加强。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教师的廉洁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未来教育环境。师事无大小,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把自身素质建设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是国家民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之本,教师行业之风的洁净环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根基,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价值,理想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百年来,教育的核心内容的是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学环节的最重要一方面的教师,对于教师的建设也单单停留在倡导和弘扬教师素质的建设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端正教育之风,发展教师自身优势,整体提高教育行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弘扬我国以德治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自身的德行操守,在直接程度上都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人师表者,对教学对学生不关心,何谈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在现代事实基础上,都是一纸空谈。在现代教育中,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去建立,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现代化建设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和造福学生,培育桃李满天下的宏愿。

二、对教师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们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培育出大批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量有价值的人才。然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者和教师往往忽略自身的弊病,以致使自身素质和发展得不到完善。以辩证方式分析:绝不能抹杀教师作为教育领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排除教师队伍中,部分伪科学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极为恶略的。他们不但对教育工作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相反还在整个社会上产生极为恶略的影响。他们的不正之风,抹黑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使得社 会上大部分人对教室这一行业产生了质疑。由于这些败类的素质不高,整体业务技能和思想缺陷人格不健全,严重损害了作为他们自身的和整个教育界的形象。许多不光丑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社会上民众情何以堪。

近年来,由于全面教育阶梯的不断提高,使得师资队伍随之在不断增加,师资队伍的学历程度,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很多高学历却能力经验都不突出的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自身的固步自封,不屑改进,这种不良风气的助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师资队伍里个人私欲的膨胀,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这种行为助长了他们的功利色彩,前行不为学生谋求发展,而是围着领导转,升职评优,师资队伍里明争暗斗,没有团队协作,有的就是自我权利的追逐。

教师是思想的先驱,然而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没有秉承公平公正原则。“有教有类”的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自己评优评先,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刀刃。更有甚者,一味讨好家境优越的学生,而对班级其他学生冷漠视之。

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就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可以在社会上广泛倡导师德建设,建立绩效评价考核体制。让教师自身首先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能够达到超越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更好的为广大学生个服务的目的。教育界在对教师的任用和选拔上,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那些有真才实的师资站立在云端,指导 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加强师德师风,要关注教师自身诉求。在学校教育中,往往都把学生作为主体,而忽视了的。教师作为教学互动环节最重要方面的心理历程。在标榜的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巨幅场景要求下,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往往会遇到困惑,很多年不变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教学,难免枯燥,难免孤独,社会上多数要求只为奉献,不惧牺牲的呼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充分关注教师内心建设,要真正能为大家所用。

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忽视各学历层次带来的积极影响。因为素质的本质相同,追求为学生谋发展的方式相同,这种创新环境下的科研团队,其实力是不可低估的。在相互评鉴和学习中,教育的蓬勃生命力就会就此迸发。在教师的人际关系协调上,同事间同行间可进行互助交流合作,排除掉延续今古的“文人相轻”的意识,将团队协作的可操作性落实到实处。

教师的行为,代表学校的形象,代表自身的素质,可在每班坚持呢学生民意调查考核制度,将对师德师风的考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去。对于自评和教师间的互评,事后都要做好规划打算。特别是要关注已婚教师心理,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人生观。关注教师的心理这一环节,也不能忽略。教育界的职责之一,是要建立教师健全的人格,定期进行思 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座,将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实到实处。避免教师人格的畸变引发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将廉耻观和目标责任观抛到脑后。要对教师进行严格管理,将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要体现良好的师德师风,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的具体技术要求。因为教师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教师通过自身教育活动,将自己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具体的行动中去,在教育的大舞台上,以自己的学识情感和灵魂塑造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冯娟;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J];宜宾市年鉴;2013(4):79-80.[2] 王丽,居继清;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102-103.[3] 吴俊华,郭文.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上一篇:危废管理规定下一篇:CRM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