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共8篇)
——以南京市高淳县图书馆为例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提出了乡镇图书馆的有关概念,分析了目前高淳县图书馆的现状及问题;剖析了影响高淳县图书馆发展的原因;阐述了如何建设好高淳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如何为农民更好服务的对策,并为我国乡镇图书馆更好的建设提供一些建构思路。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如何提高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乡镇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乡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向农村的延伸,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设施。乡镇图书馆作为乡镇以及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标志,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是任何其他文化设施不可替代的。可是,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进一步研究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对策[1]。
今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时代赋予现代图书馆新的理念和精神内涵。但是,这种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远远优于乡镇,城乡图书馆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广大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乡镇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因此,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已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和普及乡镇图书馆事业不仅仅是乡镇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建设的
1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乡镇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
乡镇图书馆除了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传承文化、传递信息、文献信息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教育中心、休闲中心等一般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作用如乡镇实施知识工程的主阵地,乡镇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搜集保存与开发地方文献的主体等。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广大农民读者的文化场所,在乡镇图书馆中,广大农民读者不仅能读书看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还能够查阅文献信息,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增强市场意识和利用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乡镇的图书馆中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熏陶,满足乡村农民读者消遣休闲娱乐的需要;并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这种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加快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较好地发挥和完成乡镇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
[2]。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人的这种知识积累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龟甲石刻”到最后系统保存知识信息的机构—— 图书馆,这个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图书馆就是人类保存公共知识、集体智慧的场所。图书馆是人类公共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性质、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具有公共性。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物品,要体现平等、自由这两个社会基本的公共价值取向。为体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3]。乡镇居民也应该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群体,在乡镇建设图书馆是图书馆公共性质的要求。
乡镇图书馆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相对大城市来说,乡镇图书馆的规模远远不及城市图书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的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也在增加。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整个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它是农民群众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场所。农民群众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娱乐,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4]。
众所周知,公民的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还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一切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单纯由政府提供、决策。普通民众被动消费的习惯必须让普通民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因为这关
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做出最合适的公共决策选择[5]。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不应当仅靠外在的硬性灌输和帮助。而应通过农民图书馆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对图书馆的自觉追求来实现。有了由衷的渴望和自觉的追求。农民才会产生动力来关心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二、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书15万册,年购买图书3000册,现共有9个负责图书馆日常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高淳县图书馆仍然无法满足广大的读者对图书的要求,不能适应高淳经济的发展。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相关单位和相关领导对乡镇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足,看不到乡镇图书馆给广大乡镇和农村居民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把图书馆事业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不予保证,在精简机构、人员、紧缩银根时图书馆首当其冲,视图书馆为包袱,舍不得投入。
(二)书源严重不足
高淳县图书馆现有图书15万册,不过多数都是陈旧过期的书刊,很难吸引读者。再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图书丢失、损坏严重,部分书刊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每年虽有3000多册图书的补入,但仍然不能满足一个拥有四十多万居民的乡镇对其乡镇图书馆的需求。而且每年补入的图书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遍的书籍,读者很方便的就可以从网络等地方查询,而其他的读者需要查询、浏览的书籍又不能满足读者要求
(三)活动萧条
正常开馆,经常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是图书馆生命力的体现。乡镇图书馆若不能正常开放,群众就难以利用,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高淳县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办馆的模式上,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成效不显著。由于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造就图书流失严重,影响啦乡镇图书馆的功能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电视和书刊市场的繁荣以及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缺少相应活动的宣传,导致高淳县图书馆发展困难重重。
(四)经费紧缺
乡镇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其生存与发展
[6]。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经费作为保障,而高淳县图书馆除了建馆时一次性投入外,职能机构平时对图书馆的投入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三、高淳县图书馆建设发展对策
对于高淳县图书馆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图书馆、社会力量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政府加强引导,规范制度
1、落实领导责任制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要把图书馆的发展作为一项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大事来抓,促进当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要把乡镇图书馆建设作为当地党政领导定期考核的重要手段,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使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
2、规范乡镇图书馆体制,重视其发展
由镇政府发文,市总馆和各社区签订分馆建设协议书,共同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由政府主导,统一组织,绎费分担,分步实施:乡镇分馆的建设与政府和乡镇的重视非常重要,行政手段是发展乡镇图书馆的必由之路[7]。
(二)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合理定位
1.把办馆的阶段性与实用性协调起来
图书馆要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图书馆工作必须以实用为宗旨,注意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要,要使农民切实尝到图书馆的甜头和实惠。
2.重点提供科技兴农的信息
高淳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40万居民中大多数都是农民,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兴农、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民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民迫切需要知识和文化教育,为了搞科学种田,需要科学知识。
3.发挥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
读者阅读生活整体上是信息获取、知识积累的学习生活。但其中也包涵着情绪调节、情感交流、审美愉悦、精神享受等休闲功能。乡镇以及农村读者的阅读倾向将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比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对技术类、信息型的专题文献需求量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休闲的时间也随之增多,因此,也增加了休闲娱乐性的阅读需求。
4、加强自身管理
(1)及时了解新书信息,及时与读者沟通,购买符合大众需求图书,补充馆藏图书。
(2)按排专门的图书馆员和读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定期了解情况,听取读者们意见,适时针对不同群体推荐与其相关的图书,并进行图书简介,让这项工作落实成常规工作。
(3)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读者做好图书查询工作。
(4)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读书月、朗诵表演等。
(5)针对年龄较低的读者开设专题讲座,把图书馆介绍给他们,介绍图书分类、检索常识和图书馆管理制度,让读者用好图书馆。
(6)为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图书馆全周开放。
5、注重图书馆人才培养
建立新型的人才机制。巩固和发展乡镇图书馆, 需要一支热爱本职工作、懂业务、肯吃苦稳定的高素质队伍[8]。掌握采编、流通、管理等业务技能,还要了解乡镇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各种适用信息资料。为此乡镇图书馆应把好队伍建设这个关, 靠领导关系滥竽充数是万万不行的。主管部门要针对队伍现状, 制订规划, 引入竞争机制, 招聘人才, 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 为乡镇图书馆注入活力和生机。
(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馆
1、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创办乡镇图书馆
联合各方力量可以由政府出面联合高淳县现有的经济比较雄厚的企业和相关的文化机构开展共建图书馆的活动,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例如,l8一l9世纪欧美各国社会大量兴起的诸如图书俱乐部、社会图书馆、团体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和流通图书馆等图书馆形式,人们通过自愿结合和租借的方式来满足图书馆需求。这些活动形式使图书馆得以在民众心中生根[9]。图书馆是一项纯公益型事业,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蓬勃发展。特别是像乡镇图书馆建设是项浩大的工程,单靠政府的投入要在短时问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县更是困难,因此,要广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单位、企业,工商业主和有条件的居民、农户有钱出钱、有书捐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作为社会的个人和组织也应怀着参与希望工程一样的心态,从资金、财力、人员等方面资助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10]。
2、舆论媒体
媒体重视社会责任。高淳县现有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力通过募捐、图书
传递等方式在中国偏远地区援建各类型的爱心图书室,帮助建设当地的乡镇图书馆。
四、结论与思考
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培育先进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没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图书馆事业和科技、教育等事业一样,将实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图书馆将成为科技流通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媒介。随着乡镇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如何进一步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是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乡镇图书馆就是要将技术、情报、信息等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乡镇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人才。乡镇一代新人的培育,绝不是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相辅助,而图书馆则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广泛性,将成为乡镇社会教育和乡镇终身教育的可靠途径。乡镇图书馆作为未来乡镇的重要“软件”和智力资源,随着它的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成为乡镇商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动力源。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介入,它在此发挥了制度保障、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的功能。对于图书馆,政府应以立法或制定规章制度等形式明晰它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确保其独立性;在图书馆组织活动开展、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建立服务体系,为活动场所、人才输入、地区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政府还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以避免活动经费短缺的现象。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受大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的发展不平衡性[11]。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建设重点,乡镇图书馆在各地的建设也需要综合其特色,建成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图书馆,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建设出形式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代表一定地区特点的乡镇图书馆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
一、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提高农民素质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建设成果的关键。自古以来, 图书馆就有启迪民智、传播信息知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农村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它面向农民、贴近生活, 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 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 农村图书馆在对农民人生观的塑造、品格的熔铸、市场经济观念的培植、学问的拓展等方面也都有着始料不及的作用。
(二)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建设农村图书馆可以在缩小城乡信息鸿沟的同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目前, 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不灵, 生产、经营、和管理落后的情况, 新的科学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和应用,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中心, 能够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渠道, 以及大量高效的科学技术, 同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三)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的同时, 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也逐步拉大, 并由此导致了系列社会问题。图书馆是文化的宝库, 对公众的思想和社会世界具有潜移默化的规范塑造作用。建设农村图书馆可以满足农民的社会精神文化需求, 并对农民的思想予以引导和启发,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建设农村图书馆也有助于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使他们无论是从物质生活与是精神生活上逐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 消除城乡文化隔阂, 将农村文化精华与城市文化的现代文明相融合, 进而实现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 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受制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距, 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呈不均衡状态, 尤其是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 并有日渐拉大的趋势。目前, 在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图书馆的普及率有的达100%。2001年, 浙江省共有农村乡镇281个, 全省已建农村乡镇图书馆 (分馆) 897个, 占70%的乡镇建有图书馆 (分馆) 。而同期贵州省的黔西南州共有县级公共图书馆8个, 乡镇图书馆7个, 占全州127个乡镇的5.5%, 其中7个贫困县的乡镇图书馆还是一片空白, 就连这7个县级馆都无法生存下去。
(二) 馆藏资源不足, 结构不合理。
据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图书馆管理处提供的信息“全国乡镇一级图书馆总藏书量:8171万册, 按9亿多农民读者计算, 人均占有书为:0.08册, 每个农民读者连半册书都未达到。”馆藏资源不足, 直接限制了农村图书馆为农民提供信息的能力和服务水平。除馆藏资源不足, 还存在结构不不合理的问题。目前, 许多农村图书馆的藏书内容陈旧、过时, 其以娱乐消遣的武侠、言情和旧的课本, 学习资料居多, 真正能够提供流通, 和农民息息相关的有价值的书刊资料却为数甚少。
(三) 体制不明, 管理混乱。
我国农村图书馆却长期面临着体制不明, 管理混乱的窘状。就全国而言, 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由文化部门来管, 高校的图书馆由教育部门来管, 这在各地都是统一的, 但是农村图书馆呢?有的地方将它归属于行政部门, 有的归于教育部门, 有的归于文化部门, 甚至还有的将其归于后勤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 且缺乏一条清晰明确的主导思路, ;而在农村图书馆内部, 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机制, 则造成了管理上的随意性, 更影响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 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保障不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 人才都是到至关重要的。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 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然而, 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是老弱的闲职人员、就是临时指派的管理人员, 而且大多是身兼多职, 人员素质信仰直接影响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农村图书馆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 但是, 由于一些基层领导对于农村图书馆建设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它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是赔本买卖, 因此对其建设漠不关心或被动就会, 甚至还会将本应该用于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挪作他用, 使得农村图书馆建设力不从心。图书馆经费得不到保障必然导致藏书质量不高, 数量不足, 对农民群众就没有吸引力, 农村图书馆就形同虚设, 就不能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 自身服务的落后。
农村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要不断更新, 在大部分农村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 已不再是的靠单一农业吃饭的农民, 而是不断涌现的种、养、加工专业户、私营企业主、联户企业成员、村办企业职工、各业能手和各业承包户。服务对象的变化也就对农村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质量、频率,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农村不少图书馆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提速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依然满足于帮助农民办理借书、还书手续, 而其信息收集、筛选能力低, 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差, 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加强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一) 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
发展农村图书馆, 首先就是要提高认识。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 就是要把发展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来抓, 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把此项工作看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来办。具体而言, 就是应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科学的规划图书馆的建设, 制定实施办法, 积极筹措资金, 组建有实力高素质的管理人民队伍, 以保证农村图书馆的规范化, 使农村图书馆有足够的发展条件与空间。对农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言, 就应充分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不遗余力。而农村图书馆自身在建馆之初就应当运用各种手段作好自身的宣传工作, 加深群众对图书馆的认识, 力争获得良好的知名度和口碑, 才能为今后工作的展开留下良好的铺垫。
(二) 完善农村图书馆管理机制。
一方面, 在外部要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图书馆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统筹规划, 缜密实施。首先要明确归属, 即明确农村图书馆的事情到底由谁来管, 健全管理体制, 便于今后农村图书馆问责机制的实行;其次, 制定乡镇图书馆发展规划, 把建设图书馆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固定下来, 把农村图书馆建设列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另外, 农村图书馆工作的主管部门, 在倡导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同时, 管理和规划的角度, 将其纳入文化发展规划, 制订出《农村图书馆 (室) 管理工作条例》, 明确农村图书馆 (室) 的性质, 任务以及馆舍、藏书、编制、经费、设施、业务工作等要求和基本标准, 才能在创建乡镇图书馆过程中有间可循。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 引导农村图书馆 (室) 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只有这样, 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另一方面, 在内部要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农村图书馆要有更好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良好的工作秩序, 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益和质量。所以我们要强调制度管理, 促进工作秩序条理化和正规化。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 制定工作职责范围, 责任到人,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要求, 还要引入竞争机制,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农村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来看, 改变吃大锅饭的现状十分必要, 管理混乱, 权责不清, 是造成农村图书馆建设落后的重要原因。许多农村图书馆往往购进了图书却不分类、不登记, 大量图书杂乱无章堆放在一起, 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里有些什么书, 当然更加谈不上利用这些资源去为农民服务了。所以, 乡镇要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这是改变农村图书馆落后面貌的前提。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图书馆的现状, 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 培养专业的图书馆人员。
农村图书馆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农村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关键。其应具备道德素质、知道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 在职业理念上应具备创新、协作和奉献等精神, 在职业技能上应担当“信息挖掘”者的责任、协助用户建立个人知识库和培养用户的知识素养, 能够为农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事业是人干出来的, 合格的专业人才是办好乡镇图书馆和其他工作的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录用关。
要搞好农村图书馆事业, 首先就要把好图书馆人员的录用关, 认识到图书馆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要冲破人情关系网, 采取由人事部门或文化部门组织公开考试的办法, 录用那些热爱图书馆事业, 责任心强, 文化程度高的人员为管理人员, 确保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2.做好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在21世纪的今天, 一站式的学习观念早已经过时, 现在是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时代, 农村图书馆工作也不例外。对农村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在职轮训、岗位培训、派出进修、常套教育等多种形式, 逐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图书馆人才队伍来为农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3.要留得住人才。
我国农村图书馆要想引进以及留住人才, 就必须尽量满足其工作人员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需要。具体来说就是对高素质的人才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前后左右。如提高人员待遇, 对于突出贡献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总之, 就是要通过一切手段来提高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其责任感、事业心、荣誉感和成就感, 使之把农村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兴衰同自己的切身利益、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在工作中就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的热情, 甘愿为农村图书馆事业奋斗终生。
(四) 搞好图书馆经费筹措与使用工作工作。
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经费问题, 所以, 要发展好我国的农村图书馆事业, 就必须重视农村图书馆的资金的问题。一方面, 要创建多元化的经费筹集机制。首先, 要强化政府主导, 增加财政投入。农村图书馆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应负首要职责。目前应改变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状态, 而该将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体系, 采取中央、地方双层财政投入体制, 保证农村图书馆建设经费的稳定性。其次, 做好自主创收。农村图书馆除了以优质服务去赢得政府及当地机关和农民的重视与支持外, 还应该要领先自身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去“创收”。例如, 可合理利用场地, 开展售书画报刊、文化用具业务, 并开办影碟出租、放像厅、摄影部、打字复印等多种经营性服务。这不仅能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也可以带来良了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 要实行多元化的办馆模式, 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1) 加强联合。加强联合, 可以改变以往图书馆事业由国家包办的格局, 而变成由社会兴办的事业。具体而言, 联合办馆可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在不影响主业工作的同时, 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联合举办经济实体, 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供给基地, 走以商补文、以企补文之路;二是采取多种形式与单位或个人联合办馆。 (2) 强化分馆制。所谓分馆制, 就是各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所辖的各农村乡镇设立分馆。强化分馆制不仅有助于解决图书馆建设中经费短缺的问题, 而且也保证了农村图书馆发展质量, 并能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图书管理人员。在做好经费筹措工作的同时, 要实现农村图书馆经费的科学使用。其一, 收支透明化。收支透明化是图书馆经费安全的重要保障。图书馆经费收支应像政府财政收支一样实行透明化管理, 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从而防止图书馆建设经费挪用, 并对监督图书馆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监督。其二, 规范图书采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 农村图书馆采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在采购之前进行广泛的阅读需求调研, 明白读者到底有些什么需求, 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在选购图书时尽可能注重教育性、知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做好预算, 努力保证采购图书的质量, 要做到该买的一定买, 不该买的坚决不买。其三, 节约办馆。在农村图书馆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 要秉持勤俭节约的精神, 严禁铺张浪费, 尽量将每一分钱都投入到图书馆建设事业中去。
(五) 在服务中求发展。
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农村图书馆要把谈及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引导农民科技致富。树立“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的服务宗旨, 开展优质服务, 从而求得发展。
1.信息服务网络化, 发挥群体服务优势。图书馆建设要走服务网络化的路子。具体而言, 就是要主动与大型馆配合, 形成由大型馆为主、农村图书馆、农业院校图书馆、科委、科协、植保站以及农业服务站、各种专业科技协会等相互联系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发挥群体服务优势;广泛开展馆际交流, 以实现资源共享, 克服重复劳动, 弥补人力、财力的不足, 实现资源的整合, 及时为农户传递科技信息资源, 扩大图书馆工作的覆盖面, 进行跟踪服务, 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和所需求的各种信息。只有发挥群体服务优势, 才能解决自身资源较少、能力较低的问题, 进而更加全面的为农民服务。
2.依靠自身优势, 采用多形式, 开展科技兴农服务。农村图书馆应改变传统服务方式, 把主要服务方向放在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上, 要紧紧围绕本地当前或一个时期农业生产经营任务, 依托馆藏资料, 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和互借活动。还可以多方位、多层次、多类型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 如:组织科技咨询报告, 印发科技资料, 放映科技录像, 图书、图片展览, 专题技术讲座, 科技信息, 开办成人技术教育、函授学校、建立农民培训基地等等。
国内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
公共文化建设需要经济基础的保障,城市化的日益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公共图书馆加快建设的强大动因。现今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沿海或城市化程度高的较为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建立系统的公共图书馆格局。当前上海市共建立28万余座公共图书馆,其中图书馆藏书总量400余万册,大约平均每4万人口周围共享着一座图书馆,便于居民借阅。同时相对发达当地的政府出台相关图书馆建设政策,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做出权威的政策支持。
图书馆建设现状
国内外文化建设都十分重视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构建完善。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和面积要符合人口分布规律,紧密联系居民住宅聚集点,建设空间合适,便于读者和工作人员舒适、安全的行动。而且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区域布局系统科学,利于读者的使用需求,便于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
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在完善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对于城市和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尤其重视。近年,我国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社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居民公共图书馆建设正日益发展起来。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逐渐构成体系,乡村图书馆建设也在稳步发展中。
1.居民文化生活的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更新,一个地区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该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指数。完善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信息网络和文化知识,居民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各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公共图书馆和居民自身价值。
2.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公共图书馆建设是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而兴起的,具有广泛的现代社会经济、人文精神和文化建设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由网络科技高速发展、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经济追求与文化符号构建不断碰撞而衍生起来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中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践还凸显出对于社会价值的追认和责任的担当。
3.有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创新才是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式。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上文化服务网络的中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策略
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制定可行的发展策略,不但要从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图书馆地区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完善理论体系,构建多元化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系统的总体规划下,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合格公共图书馆。
1.构建多元化建设模式
完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一方面应利用时代发展的机遇,紧跟国家对图书馆文化的制度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很据我国国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建设公共图书馆不仅要依据政府政策的整体要求规划和调节,构建合理地公共图书馆格局,图书馆自身还要依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业务政策和组织活动等内容。
2.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我国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但因地域大、数量多等原因,无法关注到每个公共图书馆建设,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自身条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首先,公共图书馆在依靠政府支持的条件下,努力寻找自身服务特点,在管理制度、借阅方式、服务理念上创新,与互联网体系合作运行。其次,图书馆自身也可以寻找有力的社会团体力量支持,如以捐款、捐书等方式帮助图书馆事业发展。
3.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公益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故在服务职能上有较高要求。优秀的服务水平能让读者更愉悦、更积极的参与学习文化中。公共图书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应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保持传统文化的待人理念,以诚待人,对读者保有耐心、细心,还应结合现代的服务理念,无论是国内国外读者,都能做到最好的服务态度。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开展借阅或讲座活动,寓教于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图书馆事业的范畴,更关系到我国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依据现今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解决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卫生院17所,卫生系统现有医疗机构总共27个,在职人员557人,其中卫技人员441人。固定资产3555万元,业务用房面积32424平方米,专用设备总值978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54万元。年诊疗人次34万人次,收治病人15673万人次,业务总收入4398万元,约占全市的21.7。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基础设施差:主要体现在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和医疗设备陈旧简陋。由于历年来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卫生院底子薄,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及时更新医疗设备,致使部份卫生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医疗设备陈旧简陋,乡镇卫生院平均专业设备总值不足6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专业设备不足10万元。河、石望、马水等卫生院至今仍未能配备如B超、心电图、血球计数仪、尿十项分析仪、洗胃机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陂面、河口、永宁卫生院的检验室只能开展三大常规检验,大部分医疗设备都已陈旧过期。全市17所卫生院中仍有5所未配备救护车。医疗用房严重不足,河卫生院、马水卫生院只有750平方米,石望卫生院只有800平方米,双滘卫生院1300平方米,永宁卫生院1342平方米,松柏卫生院1480平方米,已不能适应医疗业务发展的需求。更需指出的是全市卫生院至今仍有1万多平方米危房,约占业务用房30。
(二)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据统计,441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5人,占1.1;大专85人,占19.27;中专179人,占40.5;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员172人,占39。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1人,初级职称361人,分别占卫技人员人数的1.1,15.8和79.5,边远山区及镇域经济较差的卫生院情况更令人堪忧,河口、马水、永宁、双滘、石望、河等卫生院卫技队伍中最高职称只有医师(初级职称),放射、检验科目大部分人员都是无学历的“半路出家人”。中高级卫医技人员缺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
(三)业务发展不平衡,由于卫生院卫技队伍结构差别很大,卫生院之间业务发展极不平衡。目前,春湾、合水、潭水、八甲、三甲、双滘、圭岗、岗美、松柏等9所卫生院可靠本院技术力量独立开展普外、骨科、剖腹产手术及内科危重症病人诊治,永宁、河口卫生院只能开展简单的普外手术(如疝气、阑尾炎、胃穿孔修补手术),其余6所卫生院仅靠本院医疗技术力量不能独立开展普外手术。另外,由于近年来忽略了卫生院中医药队伍建设,目前本市只有春湾、合水、潭水三间卫生院能开展中医医疗业务。2006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超过300万元的有春湾、合水、潭水、岗美、八甲等5所卫生院,200-299万元有圭岗、松柏、三甲等3所卫生院,100-199万元有附城、双滘、河口、永宁等4所卫生院。年收入低于100万元的有陂面、石望、河、马水、春城等5所卫生院。各卫生院年业务收入的不平衡加重了卫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差异,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卫生院之间的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待遇差异,造成“恶性循环”。
(四)部分卫生院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据调查,我市卫生院院长都是从临床医务人员选拔出来,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缺乏经营理念和办法,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导致部份卫生院管理紊乱,甚至有跨执业范围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采取各种办法,稳定农村卫技人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1、采取倾斜政策,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技术带头人。
2、严格卫技人员准入制度,临床医生进入镇级卫生院原则上要大专以上学历,可采取考试考核办法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3、加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立足本市二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的龙头作用,实行定向多层次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卫技人员业务水平,推进整体素质提高。
(二)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乡镇卫生院建设,应适应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应农民医疗卫生的需求,不应该是医院每所齐头并进的建设,而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医疗卫生需求和承受能力,并顾及周边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分别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确定侧重项目,配套项目,或完善其功能,或调整其功能,或侧重强化其某方面功能,以提高乡镇卫生院乃至整个农村卫生工作的功能。
1、把握“两基”方向。卫生院的功能是基本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不能把卫生院办成医院。
闫永博
【摘要】 乡镇政府在我国五级政府架构中处于基层地位,财政实力较弱,规模较小。而且,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财政财源缺乏,收入有限,这一点在农业税废止之后表现尤其明显。但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开支巨大,要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支付庞大的编制外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还要分担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困难,赤字浩大,负债沉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尽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我国自1994年以来开始推行分税制,但在基层,分税制仍不完善和规范。乡镇财政所承担的事权与其所掌控的财权之间不一致,事权过大,而财权过小。上级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过度集中,而且各部门在制定财政开支决策时的标准并不统一,因此乡镇财政不但机制僵化,还要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分税制,使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致;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关键词】 乡镇财政体制;分税制;转移支付;政策建议
[Abstract] In the five-storeyed government system of our country,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is in a position of grass roots.Its financial strength is weaker and smaller.Further more, most rural districts are in low level of economy, and are short of sources of financial revenue.It has been noticeable especially after agricultural tax abolished.On the other hand, the finance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has a larger expenditure.For example, It must take on the better par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outlay;it must pay the wage of the workers without authorized;and it must share in the funds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al construction.Therefore,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is faced with severe difficulties in finance, such as great deficit and debt.The radical cause about such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s th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incongruous with reason.While our country has actualized 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from 1994, the system is still imperfect at the grass roots.The duties and
1the financial resources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are out of line.The duties are too many and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too poor.Superior authorities’ supervising upo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is too centralized, and various departments’ criterions is not harmonious when they make expenditure decisions.Consequently, village and town finance not only is rigid, but also must fulfill various superior departments’ criterions and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village and town finance radically, we should deepen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perfect 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nform the village and township government’s duties to its financial 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develop rural economy, increase the sources of village and town financial revenue,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who are supplied by finance, improve availability factor of funds,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Keywords] financial system;system of tax divi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transfer payment;policy proposal
乡镇财政体制在我国的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顺利解决以及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困难,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因此,直面乡镇财政困难、积极研究解决方法策略,是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㈠ 财政实力弱小,且财源缺乏
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乡镇财政都存在实力弱、财源缺的问题。这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地区表现尤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乡镇财政收入匮乏。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滞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改变。农业生产水平低,在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机器联合作业往往无法大规模展开,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人均耕地非常少,比如山东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这就造成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大多数乡镇仍不活跃,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上述种种因素,造成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收入匮乏,缺少财源。
⒉政策性减收增大乡镇财政困难。近年来,一些省份陆续取消农业税,全国人大更是通过决议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废止农业税。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其他有关“三农”的税费减免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农村负
担,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乡镇财政增加了压力。
㈡ 财政支出巨大,且增长迅速
乡镇财政不仅实力弱、财源缺,而且支出巨大,支出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乡镇财政主要支出在以下方面:
⒈教育投资,主要是义务教育的投资。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且主要是由乡镇政府负担。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之中,来自中央财政的仅占约2%,来自省地(市)财政的仅占约11%,县级财政负担约9%,其余的约78%由乡镇财政负担。
⒉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乡镇政权机构虽小,但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俱全,除了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还有相当多的编制外工作人员。这些编制外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除此之外,乡镇还要负责复员、转业军人的政策性安置工作,这同样需要财政支持。截至2003年,我国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870.9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财政供养约200人,乡镇财政收入的约70%用于支付人员经费(数据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⒊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五级政府体系的基础,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乡镇财政实力有限,大多数乡镇没有能力完全履行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能。
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国家对交通、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广东乳源为例,各镇为实施“村村通”工程修建乡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需投资15万元左右,省财政每公里补贴十万元,其余资金则需要县乡财政分担,其中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㈢ 乡镇财政赤字惊人,债务负担沉重
保守估计,现在全国乡镇财政负债应为2200亿元以上,平均每个乡镇约400万元以上。全国70%以上的乡镇存在财政赤字。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全省平均乡镇负债占当年乡镇财政收入的82.2%,其中以枣庄市为最,高达180.9%(数据来源: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年第1期)。乡镇财政赤字由来已久,非常复杂和普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机构和党组织的正常运转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乡镇财政之所以出现上述困难和问题,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源缺乏、开支巨大等因素之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财政体制。
㈠ 事权与财权的背离
对于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不匹配、不对称,是现行财政体制的主要弊端。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则上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分级预算制度,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着眼于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由于省级以下的分税制改革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出现了背离现象,因此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当前的现状是,各级政府的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则层层下移,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滞后,乡镇政府所承担的事权(责任)与其可支配财力之间极不对称。
㈡ 财政体制的形式尚不规范和科学
分税制要求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资金依照税种划分方法进行配置安排。我国实际上有五级政府(《宪法》规定是四级政府结构),开立28个税种,如何把这28个税种在五级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划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各地对于财政体制的形式都作了探索,目前全国各地的做法尚不规范和统一,与分税制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归纳起来,全国各地乡镇财政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⒈紧缩乡镇收支,大部分财政收入收归县市统一支配,按既定的人数和经费标准向乡镇划拨资金,乡镇出现财政盈余或赤字时,由其自行消化或弥补。
⒉大部分收入上交县市,支出也由县市负责,乡镇财政基本依赖县市财政,当乡镇需要开支或出现财政紧张时,向县市申请拨款,且没有明确的款额标准,这实质上是一种“大锅饭”体制。
⒊统收统支,核定乡镇的收支,收入上交县市,支出由县市下拨,收支两条线。
⒋确定财政拨款的基数,乡镇收入按照一定的基数上交,县市亦按照一定的基数向乡镇作税收返还,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分税制”。
在上述种种模式下,乡镇财政体制滞后,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由于乡镇的财权范围过于狭窄,大多数收入都需要上交,因此乡镇国库形同虚设,名不副实。另一方面,由于上级政府对乡镇财政的管理过紧或过松,使乡镇财政体制的活力受到压制,乡镇政府缺乏开源节流、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㈢ 财政支出决策权过渡集中且标准紊乱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权具有最高权威,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体现在财政制度方面,中央对财政支出的决策集中控制,并在分税制的要求下向地方财政逐步适度放权,给地方财政一定因地制宜的空间和余地。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央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往往并非由财政部统一决定,而是由各部委自行决定,这就造成中央各部委在进行财政决策时存在随意性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
府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一方面财力有限,另一方面又必须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㈠ 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源在于现行的财政体制
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四级政府架构,即中央、省级、县级和乡镇级,但在现实中省级与县级之间还有个地市级,因此实际上是五级政府结构,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以目前的税种分配而言,尚无法做到使每一级政府都有稳定的税源和税基,尤其是乡镇政府缺少大宗稳定的收入来源。
从长远来看,国家应减少财政层级,精简政府架构,实行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架构,实现财政“扁平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人数,减少财政开支,而且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有利于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财政“扁平化”是大势所趋,但从短期来看,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实现财政“扁平化”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不可操之过急。减少政府财政层级是一个远期规划,为了实现这一规划,我们应该按照分税制的思路逐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与协调,完善分级财政制度。
㈡ 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首要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了,财源增多了,乡镇财政收入自然就可以增加。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立足本地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主导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其次,应该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变,树立新型农业理念,调整农业产业与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适销对路、优质环保的农产品,树立地方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次,实现城乡互动、工农相辅的格局,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走“城镇+农村、公司+农户”的道路;最后,积极主动地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农村经济外向型发展,加强本地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与交往,引进资本,引进人才,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㈢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分税制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克服制度弊端,完善分税制。
首先,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财权一级事权,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其所承担的责任与其所掌控的资源有背离之势,应给乡镇政府减负。应该增加中央与省市拨款在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划分各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分担比例。
其次,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一方面,要依法征税,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理财,实现财政支出的最优化配置。
再次,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现在部分地区实行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以及专项拨款等制度是一种很好的转移支付办法,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减少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真正体现政府转移支付的扶贫帮困与政策引导作用。
最后,应该加强财政监督,实现依法理财,减少财政风险。应该清理各地乡镇政府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取缔非法收费项目,并且统一规范管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和开支的监督与管理,增大预算开支的透明度;应该建立财政开支的跟踪监督与效益评估机制,杜绝低效投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㈣ 减员增效,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减少财政开支
首先,应该规范乡镇政府的人事编制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增强机关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其次,应该精简机构,撤并冗余部门和机构,分流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职工,尽量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再次,对于一些经营性的部门和单位应该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使之与财政相脱离;最后,各级政府应该采取严厉措施,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数量的管理与限制,防止乡镇机构规模反弹、膨胀。
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赤字问题,必须审慎对待,做到明确责任、全面清理。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分税制的原则和标准,兼顾各方利益,遵循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效率优先,注重公平,保持乡镇财政体制的稳定和健康运转。
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⑴ 王玉华、赵宇、曲顺兰,《中国税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⑵ 浙江省财政学会,《财政改革热点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⑶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地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农村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强调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办
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基层政权的稳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普遍增强。各地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和手段,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营造勤政廉政工作氛围。全国不少地方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以党风廉政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年对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进行培训。
二是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截至9月,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已在全国多数地区推行。其中,湖北省有80%的村实行了村级财务、资金委托乡镇“双代理”制度,辽宁省97%的村实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一些地方制定了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并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制度。目前,绝大部分乡镇都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一事一议”制度,逐步建立起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四是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区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天津市对减轻农民负担情况和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河北、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了农村教育收费情况的专项检查。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五是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把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坚持把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还(来源:好范文 http:///)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在作风、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诱发上访和不稳定事件,进而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独断专行,工作态度蛮横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办事不坚持原则,凭关系、凭感情,不按章办事,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及时,在干群之间引发矛盾,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影响了基层社会的稳定。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态势与部分干部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作风不正很有关系。
关键词:村镇建设,管理制度,生活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居民依靠自己的劳动提高了生活水平, 房屋新建便成了首要选择。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村镇建设的管理, 确定村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合理组织村镇各建设项目的用地与布局, 妥善安排建设项目的进程, 以便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 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 提高村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不容懈怠。然而, 我国农村大多数村镇建设没有经过正规的规划设计, 村镇建设亟待规范。
1 村镇建设管理的现状
1.1 新建扩建无序, 管理难度大
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农村房屋新建无需较多较正规的审批手续。居民自发建设严重, 选址多数为自家耕地, 极其随意, 导致建设布局混乱分散, 无法形成规模。建筑设计缺乏当地风格和特色, 而且, 因为农村面积广阔、居民居住分散, 使得建设管理困难重重。
1.2 规划缺失, 占地面积大
农村居民建设规划意识极其淡薄, 由于长期居住于此, 且受教育程度不高, 故而对村镇的管理并不看重, 大都只注重自家的生活。因此在进行房屋建设时较为随意, 虽然房屋建设选址一般为自家耕地或者进行流转交换后的土地, 但是在进行建设的时候, 盲目的追求面积大、外观洋气, 占用公共土地围成自家小院, 外观设计多为模仿, 不喜与邻里相同, 所以从整体上看, 农村建筑样式五花八门, 毫无特色可言。
1.3 监督不力, 质量功能欠佳
因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 村镇建设缺少设计, 建设比较随意, 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 建设期间也没有相应的设计图纸加以参考, 导致工程质量堪忧, 安全系数较低。工程承包没有参照正式项目管理模式, 并未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没有完善的在建管理制度, 建设没有规律, 监督力度不够, 各方主体缺少法制意识。建筑工匠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 便私自承接村镇建筑工程。
2 村镇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不求创新, 自然演进模式
村镇建设发展飞快, 然而现已有的有关村镇建设的法规、指导、条例等有限, 对于现在的村镇建设还远远不够。村镇建设在相关专业学术上被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研究人员较少,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仅依靠有限的经验解决, 致使产生大量问题, 严重影响其质量。
2.2 缺乏制度, 管理意识淡薄
农村居民多数教育程度不高, 人情意识较为严重, 管理与被管理意识淡薄。而管理人员长期浸淫在这种风气之中, 必然受其影响, 歪风邪气不断, 规章制度不确立, 管理人员难以采取正确措施。目前, 有关村镇建设管理的法规较少, 相当一部分乡镇、村庄的规划, 因资金有限缺乏专业指导, 未能编制切合实际的详细规划, 难以指导建设;还有一部分村镇农舍未经审批就私自开建, 导致建设缺乏严肃性、系统性和安全性。
2.3 资金匮乏, 蓝图无法成真
在村镇建设这一方面的投资与其需求相比远远不够, 目前村镇投资大量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 例如公路村村通等。而村镇的财政实力较弱, 对于需资庞大的村镇建设只是杯水车薪, 筹资渠道较小, 外资引进程序较为复杂难以注入, 因此村镇建设规划一直处于搁浅状态。加上农村的建设资金拖欠赊账较为严重, 使得村镇建设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3 加强村镇建设管理的对策
3.1 强化监督, 规范管理程序
为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 任何村镇工程的建设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动工。各村镇应设立相应专门负责村镇建设的机构, 设立完善的部门, 全程监控村镇建设工程。制定精细的制度条例, 为村镇建设的良性发展做好全面的准备。建设前应提交申请, 表明建设选址、附加设计图纸, 若无图纸可申请相关部门予以设计, 或按建设规划设计实施。任何工程在建期间应有相关监督指导机构予以监督指导, 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任何承接工程的工匠必须持有相应的证书, 未取得村镇建设工程证书的人员, 一律不得承揽村镇建设工程。村镇建设证书必须有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方视为有效, 各级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审批。
3.2 加大投入, 实现美好规划
政府加大对村镇建设规划的投入。各村镇也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或综合开发公司, 引入市场机制, 大胆利用适合村镇建设的融资产品,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 促进公用事业市场化经营。建立小城镇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制度, 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让金和集体存量土地资产转让收益, 除按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必须保证的支出外, 其他支出优先用于本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先富裕起来的农民, 鼓励其出资以有偿回报的形式, 积极投入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3.3 实施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 村镇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 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辅助管理, 也没有形成村镇规划的意识, 继而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 加强村镇规划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培训, 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规划及管理意识, 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村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所以对全体人员进行考察, 划分出相应的等级层次, 再有的放矢的进行专业培训, 让培训更有针对性。
3.4 惩罚分明, 有效促进管理
各村镇可制定奖惩条例, 对于私自扩建新建者给予相应的惩罚, 而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推动村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住户则给予奖励, 从而促进整个村镇建设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栋.当前濉溪县村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
[2]张晓萍, 周建飞.宁波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2007 (3) .
近年来,光福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生态乡镇建设成效初显。
一、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光福镇委、镇政府确定了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基本建设目标的整体框架,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镇领导经常深入乡村、部门调研生态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与此同时,镇生态办还将年度生态建设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下发到全镇7个村和3个街道。
2.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光福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传统农业,大棚面积已达1000余亩;另一方面,引导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白色、蓝色等各色梅花,面积约300余亩,成就了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香雪海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此外,还着力引导农民采用塑料大棚方式种植生态草莓等经济作物,并形成一定规模。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光福镇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强镇域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管理。光福镇工业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具有光福特色的生态工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园,通过抓投入、抓环境、抓招商,全力加快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加强对镇域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管理,2012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工业污染治理达标率均为100%,有效地确保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品牌产品奖励机制,促进镇域内企业的升级换代。2013年,镇域企业获得的专项资金达200余万元,企业专利专项奖励资金达100余万元。此外,对于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也分别给予了20万及5万元的奖励。
4.强化宣教手段,大幅提升镇域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光福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宣传报道为抓手,利用“四·二二”地球日、“五月第三周”科普宣传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活动,开展环保知识咨询、生态知识有奖竞猜、发放环保知识普及读本等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大力实施“绿色环保下乡活动”,每年还定期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生态“环太湖岛行”活动,通过他们在社会中起到好的宣传引导和带头示范的作用,全面提高了周边群众参与环保的意识。此外,光福镇还在下辖的7个村、3个街道中继续开展系列“创绿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使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向全镇覆盖。
二、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些不到位,群众热情不是很高,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从根本上说,农民应该成为生态乡镇建设的主体,而不是附庸。但经过问卷调查,54.1%的群众认为生态乡镇建设要靠“上级拨款”,17.8%的人认为需要“主要靠自己行动”,21%的人认为需要“两方面共同努力”,7.1%的人认为“不清楚”。这表明,许多群众对于生态乡镇的建设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新农村建设点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2.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生态乡镇建设的需要。生态乡镇建设将使试点乡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外在环境与内在精神面貌的彻底更新。但目前的情况是,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少,有些农民的思想观念却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还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一些村的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3.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乡镇的建设,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一个目标,前期规划引导有些缺乏,各村、社区的群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思想意识中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问卷调查中,有31.6%的群众认为建设生态乡镇“意义重大”,21.5%的居民认为“环境与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有33.1%的群众说“不清楚,只要收入高些就行”,13.8%的人认为“无所谓”。
4.乡镇生态建设经费有限。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当前生态建设的资金主要靠上级拨款。如在2013年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中,省财政拨付资金为102万余元,市财政拨款为34万余元,两者合计约140万元,财力有限。因此,仅靠上级财力支援,环境整治时间将被拉长。
5.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生态乡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在镇各级部门中,没有配置专门的负责该项任务的人员,专业人员尤其是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员比较缺乏;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统筹各方力量,部门之间的联动、上下信息传递之间的互动和统一协调还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力量,强化协调和指导功能。
三、生态乡镇建设的建议
1.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营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生态乡镇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光福镇应在加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只有广大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乡镇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推动生态乡镇建设。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生态文化新乡镇。要积极导入科学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民间文化等内涵,使生态文化尽快实现自觉化、理念化等。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重点整治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光福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做好古生态、环太湖两篇文章。充分利用镇域内环太湖生态优势,打造苏州西部环太湖高端休闲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园区。
3.抓宣传,创浓厚生态型乡镇建设新氛围。要致力于抓好干群“生态发展”、“绿色观念”的理论学习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宣传、论坛等活动,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加深对创建新型生态乡镇的认识,引导社会力量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环太湖光福生态乡镇、探索科学发展的思路、办法和举措,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内在追求,使“绿色政绩观”自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在一杆秤,“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发展方向,“绿色消费观”成为广大基层民众的自觉消费模式。
4.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充分认识到创建生态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定期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吹风会及专项资金整治会,对生态乡镇建设试点进行统筹安排,将部门职能与生态乡镇建设目标任务有机结合,采取“市里下发一点、区里补贴一点、镇里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基层群众自发募捐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创建资金,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应成立以镇主要领导担任正副职务的生态乡镇建设工作小组,自上而下推动生态乡镇建设的工作开展。负责指导、协助及督促全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各村及街道也应相应成立专门的工作队,由专人负责,监督、协调该项工作的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光福镇财政所)
【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推荐阅读: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04
我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7-04
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31
对乡镇反腐倡廉建设现状与对策的思考07-25
对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10-28
我国旅游业现状及问题10-30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11-05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探讨论文09-30
我国营养与健康现状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