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诗词赏析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破阵子》诗词赏析(共12篇)

《破阵子》诗词赏析 篇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意思]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出自]辛弃疾 《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晋书 王济传》和《世说新语 汰侈》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麾(huī)下:指部下。麾,军旗。

⑥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⑦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⑧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⑨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⑩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译文1: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2: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破阵子》诗词赏析 篇2

一、变教师设计导入语为学生自行设计有效的导入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情境

【举例】

甲生的导入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生的导入语:上学期我们学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了解了作者辛弃疾这个人物。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江西上饶带湖赋闲家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作者在此时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思考】

我们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导入语,虽然课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并不买账,收效甚微。换一种思路,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与诗词协调的导入语,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架设了桥梁。

二、变教师课堂提问为学生预习作业问题列举,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来布置相关预习作业,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平时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一是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二是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三是有感情地诵读,领悟特点,体会感情。

【举例】

1.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2.自由读上下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指牛。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liǎ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身后:死后。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5)可怜白发生。

可怜:可惜。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3.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却已年老体迈,壮志难酬的悲愤。

【思考】

根据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放开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释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同伴的交流、回答中受到启发,得到进步。

三、变自由朗读为背诵比赛,快速提高背诵的速度和水平

【背诵比赛实录】

1.比赛时间:语文课上。

2.比赛形式:个人背诵。(每个小组抽一名代表参与)

3.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本诗。

(2)比赛环节:抽签决定上场顺序。

(3)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背诵熟练完整。注意:背错一字扣2分,背错作者或朝代各扣5分。(80分)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3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思考】

通过背诵比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从而提高背诵的速度和水平。

四、变教师引导推敲品味为教给学生具体答题步骤,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字、一个句子运用得好,可以给整篇诗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在诗歌赏析中,要重视炼字炼句,能够判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举例】

1.炼字炼句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句),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3品味作品某字(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解答炼字炼句题的一般方法步骤

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手法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表情达意(内容、主题、情感)方面的作用。

3.具体例子

1赏析“壮”字。“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壮”字本雄壮之意,这里的“壮”还有“悲壮”的含义。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化“雄壮”为“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心中有壮志未酬的悲情。

2赏析“可怜白发生”。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悲情。

4.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形象?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修辞手法的?

5.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运用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语境,从意境、形象、情感和主题等角度分析具体作用。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6.具体例子

1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虽未开战,已表达出了胸有成竹、战无不胜的信心,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2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弓弦惊如霹雳。“马作的卢飞快”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必胜的决心。

【思考】

目前中考注重古诗词的鉴赏考查,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在考试中占分值逐渐增大,考查面越来越广,因此教给学生具体的答题步骤,让学生有据可循,有话可说。

实践证明,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理念,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时,教师也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教师的“少教”,是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多学”则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着目标去学,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阐述了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的有效实践。

语文古诗词破阵子鉴赏 篇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2)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3)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4)沙场:战场

5)点兵:检阅军队。

6)身后:死后。

7)可怜:可惜。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破阵子·春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4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

《破阵子》诗词赏析 篇5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破阵子》诗词赏析 篇6

诗歌来自于人的心灵, 吟咏诵读诗歌可以涤荡人的思想, 点燃人的激情。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诗歌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 在品味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歌拔萃中的一首词, 豪壮与悲愤的情感溢满词章。虽然与现在时代相距较远, 但细细研磨后, 那种深情, 所读之人至今能够感受得到。

【我设计】

【学习目标】

1.品读作者梦境之中战争场景的描绘, 感受战争场面的豪壮。

2. 品味辛弃疾的壮志难酬的心境, 感受报国无门的悲壮。

3.品析中国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境界。

【学习重点】

对梦境中战场以及壮志难酬词句的赏析。

【学习难点】

感受辛弃疾的壮志难酬的悲壮心境。

【重难点突破】

在这些重难点的突破上, 感受战争场面的豪壮是把凝练的诗歌语言通过画面想象描摹成散文化的语言。

一﹑课堂导入

以宋词从艺术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以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导入课堂。导语设置为:宋词在艺术风格上分为“豪放派”“婉约派”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辛, 便是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辛弃疾, 他是南宋豪放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二﹑自读读准读顺

自由反复诵读词, 整体感知辛词风格

1.词的题目中哪一个字体现整首词的风格?示例:“壮”字体现了辛词豪放派风格。

2.学习诗歌正是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其中的情感, 这首词的壮, 辛弃疾的豪放风格, 需要反复诵读。

读后提问﹑点拨部分读音以及断句。

需要注意的有:读音:挑灯, 的卢, 弦。断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三﹑听读把握词意

听老师读, 层层剥笋, 品读出词的大致含义。

1.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战争﹑战斗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吹角, 营地, 麾下, 塞外, 点兵, 的卢, 弓。

教师小结:词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一场秋日之战。

四﹑研读细品壮词

研读壮词, 突出朗读指导:声调﹑轻重﹑缓急﹑情感。以读促品, 以品促读。

主问题:战争是壮阔的, 那辛弃疾是如何具体表现战斗的壮呢?

梦回吹角连营:连营二字可谓营地一片连着一片, 这是何其壮观!

教师朗读指导:读连营时, 两字之间声音要拉长。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营地多, 就意味着将士多, 分给将士们烤牛肉,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场面何其壮观!

教师朗读指导:八百里我们在读时, 要读出那种壮味, 声音放大。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战争场面的激烈, 马如同的卢马那般风驰电掣, 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 飞驰战场, 英勇杀敌, 万箭齐发, 声音如霹雳一般。

教师朗读指导:语速放慢, 声音低沉, 蕴藉一种悲伤伤感的况味。

五﹑展读情境体验

1.正是这一个个词语, 一个个句子, 一个个场面的刻画, 营造出壮的意境。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 诗词的学习更可贵的是加上我们的想象, 融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下面我们用以下句式再深入地体会这首壮词。

读了词中的“_________”,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示例:读了“沙场秋点兵”, 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面飘飞的战旗, 一列列整装待发的士兵, 我仿佛听到了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嘹亮号角, 我感受到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态势, 誓死报国的决心。

2.这种雄壮的战斗情境是词人眼前的情境吗?

示例:是梦境, 一句梦回吹角连营例证。

3.那么词人的现实是什么?

志向尚未实现然而白发已生。一句可怜白发生足以明证。

六﹑思读体会情感

1.下面请我们深思, 体会情感, 这种强烈的反差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2.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名家朗读, 体会这份雄壮与悲怆!

七﹑比读大胆展示

刚刚听的是名家诵读, 相信同学们经过学习体验, 能够将对词人的理解, 融入自己的朗读之中。这时的读, 不仅仅读准音读顺句子, 更要读出感情。

每组推选代表比赛演绎, 大胆展示。

八﹑扩读诗海畅游

文学创作总是受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 要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境界, 并将这种思想境界付诸笔端, 流芳百世。

九﹑尾声课外留味

我国诗词浩如烟海, 诗词创作源远流长, 今天的你们就像一个稚嫩的婴孩, 迈出学习诗歌的一小步, 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 多品, 多思, 在诵读诗词的历程中增长知识, 丰富情感, 提高修养。

十﹑板书纲目明晰

梦境——对比———现实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破阵子》诗词赏析 篇7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赏析】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以老的境况。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赏析二: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篇8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作者简介:

破阵子散文 篇9

他倚在窗边一杯杯的自斟自酌,壮志难酬的他眸中满是醉意。

忽然间他看见了身侧的剑,再从鞘抽出剑身早已不复当年的锐利。(他)遥想起当年剑射寒芒,自己也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情景,心中不由得叹息,眼中有几点泪光。轻拂剑身,指间微微颤抖,他的心也在微颤。

“将军!”一个士兵的声音传来,“将士们等着您一起吃肉呢!”“哦?那赶快走吧!”他大手一挥朗笑道,耳边号角的声音再次响起,周围的众多军营也早已看了百遍。将士们一起喝酒吃肉,畅谈自己作战时的情景。时而一起朗声大笑,耳边响着那悲壮粗犷的战歌。他也在其中,那时他还不知自己未来的.悲伤。此时的他还站在那沙场上排兵布阵意气风发,黑发飘扬、双目如炬,手中的利剑闪烁着森森寒光、宛若银霜!

他冲入战场,胯下的战马像的卢一样跑的飞快,沿途杀敌势不可挡!举弓引箭,伴随着那如雷的声响箭飞射而出,洞穿着敌人的胸膛!

忽的眼前一片恍惚,他已不在那战场上排兵布阵,他依然在自己的府中借酒消愁。

他一生只为了了却君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如今和今后流芳千古的名声。可是,他真的想这名声吗?

脸颊上有点湿润,他下意识地一抹竟然是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看着手上的泪水,他愣住了。忽然一缕白发飘下,刺入那醉眼朦胧的眼中。忽然间他眼中的醉意如云烟俱散,重回了当年的锐利!

他忽的仰天大笑任由泪水滂沱,他只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可如今却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破阵子》教学设计 篇10

目标导学: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2、理解“壮”的含义以及以“壮”衬悲的写法。

3、积累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和历史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诗人吗?(文天祥、李清照、杜甫、屈原、陆游、辛弃疾„„)刚才同学们提到了辛弃疾,有同学知道跟辛弃疾有关的历史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同学们讲一个跟辛弃疾有关的小故事:叙述辛弃疾带领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辛弃疾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领,还是著作丰富的大词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破阵子》,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2、根据课下注释解题。(补充:“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赠送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自主领悟:

1、自读全词,注意正音。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词,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

提示:作者喝醉了酒却还要挑灯看剑,说明作者虽已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在忧虑国事,不忘战斗生涯。“梦回”二字告诉我们,以下描写的战争场景不过是作者重温旧梦。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后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们的昂扬斗志。

3、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

提示: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4、分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

提示:运用典故,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6、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 提示: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五、点拨释疑:

1、本文围绕“壮”字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军营生活,战斗场面,雄心壮志

2、这首词的感情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提示:由“壮”转“悲”。“壮”表明作者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悲”又反应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提示:这首词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以及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六、拓展迁移:

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梦境和现实相结合,“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补充: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迈。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

七、作业

1、背诵这首词并积累三首辛弃疾的诗词,加深对他的理解,揣摩他的词的艺术特点。

破阵子台阶教学设计 篇1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法。)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2、小组交流。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秋高马壮,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1)补充资料:(课件五: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

4、词人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的动作点出了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后仍然不能平静,便又“挑灯”,又看剑。

5、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小结:辛弃疾在题目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

在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同时,让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课件七出示:)辛弃疾没有在战场上实现抱负,却在词的世界中留下不朽的身影,他一生写下600首词。

8、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被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深深感动,作者运用了一些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是“杀贼,杀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为了更好走近辛弃疾,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作品。七:附板书: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 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 战斗场面 雄壮 功成名就

实 可怜白发 悲凉 篇二: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辛弃疾

一、教学目标:

2、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叙述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的故事:他,不是万人拥戴的明星,不是出神入化的球星,也不是紧握权力的政治家,他是个词人,更是位英雄。他22岁时,曾组织一支知人的义军部队抗金,后与狄京义军合并,并说服狄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营。

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二、初读感受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

强调重点字词:回:醒。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 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出示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3、我们梳理了整首词后,请一学生朗读,问: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豪放雄壮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壮”)

三、再读理解

此处注意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味,并穿插朗读,例如:

①梦回吹角连营

②沙场秋点兵

点:在肃杀的秋风中,一位豪气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一仗,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齐读2遍)

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 雄壮 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2、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

“可怜白发生”为什么“可怜”?

“醉里挑灯看剑”中意蕴丰富。“醉”,因为喝酒。

举杯消愁愁更愁。

学生发表见解后补充介绍辛弃疾的前期经历。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不是,最后一句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这里的“壮”还有为“悲壮”的含义。

而此间心情,又能向谁倾诉?唯有同样抱负相似遭遇的陈亮罢了。

总结:《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四、比较阅读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酒酣胸胆尚开张。语言风格:豪迈雄壮

五、拓展延伸

后世对辛弃疾多有推崇。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辛弃疾在积极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的同时,也主动承担着民族的使命。

六、推荐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西江月.遣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七、当堂检测(你是最棒的,加油!)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词上片描写军旅生活。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范围。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板书设计:壮志难酬 悲

报效祖国 壮

《破阵子》教案

初一孙天丽 篇三:《破阵子》教学设计1-教学教案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朗读交流赏析诗句体会意境总结构思特点布置作业 一

导入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二 朗读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概括内容、感情)师生点评、交流。

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了醉里还

其所以如此组合,是为了突出“快”和“惊”,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这两句中的君王、功名的念头表现得很明显;但我们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看,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事业是离不开“君王”和“功名”来实现的。

岁时,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

《破阵子》练习题及答案 篇12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0.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1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上一篇:立冬独特祝福语下一篇:多媒体会议室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