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精选16篇)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

乌云笼罩了整片天空,一股股3吹来。海浪在翻滚着,坐在船上的我们像荡秋千。船上的人尖叫不安。随后,一场暴风雨来临了。几分钟后,我们躲过了那场暴风雨。我们显得更狼狈不堪,更穷酸。突然,母亲僵硬地望着对面一个穿着整洁。腰缠万贯的男人,身边有一位举止优雅、端庄,透着一股高贵气味的女人。母亲结结巴巴的说:“快,那……那不是于勒吗?”刚说完,拉着女婿说“快,快,那是你的于勒叔叔,快去认。”女婿望着于勒赶忙问候:”于勒叔叔,我是女婿,我要娶你家哥哥的女儿,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父亲也赶忙凑上去说道:”弟弟,我每天都在茶不思,饭不想的等你回家,我好想你,老头终于开眼了,望你回来了,快跟我回家吧!“母亲在一边直说:”是啊,对啊“。于勒淡淡一笑,似已明白一切。

海浪在咆哮!

海面漂来几张粉碎的纸,于勒叔叔紧紧的盯着湖面,我们随着他的目光望去。于勒叔叔迷惑不解,母亲赶忙解释:”刚刚一场暴风雨,不小心吹风了你给的信,你不知道我们有多伤心。“说完,母亲抹了抹眼睛,似在擦眼泪。

”回家吧!让我好好看看我的弟弟。“父亲说完,我们便回家了。一路上大家默默不语。回到家后。一直保持沉默不语的大家,都对于勒客客气气的,有的给他倒水,有的给他捶背。于勒身边的女人说:“在这里不舒服,又破又小的房子,于勒,我们回自己家吧!”于是,于勒从口袋里掏出一大笔钱,递给了我的父亲。母亲和父亲满眼金星,赶忙把钱抢过来,并说:“真是我的好弟弟!”于勒叔叔说“:”这是还你们的钱和给你们的女儿准备的嫁妆礼物,以后有什么困难来找我。“便回去了。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2

他摇头,老伴也摆手,夫妻俩哪也不去。 于是,儿子们在北京二环给老两口买了一套大房子。 楼房高,客厅宽敞,卧室明亮,这都不说,最让他们高兴的是站在屋里就能看见天安门! 这还不算,儿子们还花钱找了个人给他们做饭洗衣。

大儿子回英国了。二儿子回美国了。老三也回加拿大了。果然,正像儿子们说的那样, 印着外国字的汇款单,隔一段时间就飞到老张的手里一张。 甭说老家的街坊四邻羡慕, 就是在北京也让人刮目相看。

桂珍是儿子特意为他们请的保姆。桂珍一进门,老张两口子就喜欢!个子高、身板直、 从头到脚利利索索,一张嘴话音好听,而且满脸是笑。 更高兴的是,一进厨房,不大工夫就端出米饭炒菜还有一小盆儿汤。 老两口一吃,地道的家乡味! 也姓张的桂珍,常被老张两口子笑称“丫头”,说是自己前世丢的女儿。

44岁的桂珍大方开朗。她在山东老家有六七十岁的公婆,还有近80岁的老娘。去年家里双喜,大儿子娶媳妇成家,小儿子考上了大城市的公家单位,小儿花销大,家里收入低,她只能出来挣钱。

腊月二十三小年,老张牵着老伴的手来到家门口的超市,买了关东糖,称了猪、羊肉馅。 饺子老大老二爱吃猪肉的,老三爱吃羊肉的。 上次吃饺子,吃得他们大人孩子都舍不得撂筷子! 孙子孙女见着那又脆又甜的关东糖更是舍不得放手。 唉,想想那个日子,已经5年了……

桂珍的电话响了。 桂珍的娘又来催桂珍回家了。 桂珍的娘比老张大两岁。 桂珍两年没回家过年了。 老张心里明白:女儿想娘,娘也想女儿,回家天经地义。 可老张和老伴这几年都把她当自家的丫头了!

“大伯,我不回家……”桂珍说着头一低,进了厨房。

大年初一,老张的老伴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桂珍急急火火地叫来救护车,把老张的老伴送进了医院,紧跟着就进了ICU病房。

老母病了,儿子们打着飞机回来了。 可老张的老伴,却走了。

儿子们拿出20万元,在一家星级公墓给养育他们的母亲买了一座墓穴,汉白玉的墓碑高大气派,烫金的汉字闪光耀眼!

又一年,一进腊月,老张也病了。 一到医院,医生立马开了住院单。

老张一住院,桂珍就忙开了,白天在家里洗衣做饭,夜晚陪床伺候。老张很是心疼,张罗着找个护工。 可桂珍不同意,她说:“不用,我身体好,忙得过来。 ”其实她是真心疼老张,怕护工伺候不到位。

老张在病房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洗衣、洗脚、擦身、送饭,一天下来,桂珍既不嫌烦,也不说累,这还不算,得空还陪老张聊天逗笑。

老张病稍好,就张罗着出院。 医生拗不过,只好开了药,一再嘱咐桂珍:“这药你爸早上服;这胶囊,一天三次……”桂珍拿着小本一条一条地记下。

出院的前一天,桂珍把老张家屋里屋外收拾一新,还到花店买了盆花儿,盆红,叶绿, 花鲜;而后,还点燃了一支茉莉花味的线香,这可是老张和老伴都喜欢的。

腊月二十九那天,桂珍打电话给自己的小儿子,让他明天到北京来。

年三十,桂珍包完饺子,就到超市买了挂大红鞭炮。

天擦黑儿,门铃响了。桂珍的小儿子一进门,老张一愣。桂珍欢快地说:“儿子,快给爷爷拜年! ”

小儿子先是一愣,而后像是明白了什么,“好! 好! 好! ”一连应了三个好。

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桂珍招呼小儿子:“快下楼放鞭炮!”小儿子一溜小跑地来到楼下。

老张又住院了,那天是正月初六,正是去年老张的老伴在ICU抢救的日子。 医生找到桂珍,问她:“老人家里除了你还有没有亲人? ”

“怎会没有呢? ”桂珍一听这话就急了,“人家仨儿呢! 英国、美国、加拿大都有呢! 孙子孙女六七个。 怎么能说没有亲人呢? ”

“联系他们,让他们回来吧。 ”医生看了看病床上的老张,摇了摇头。

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病床上的老张停止了呼吸。 这一天离老张80岁生日只差12天。

儿子们回来了。 他们把生身之父送到了生身之母身边,安葬在豪华的公墓里。

桂珍就要回家了。 临走前,她拿出一个信封:“大哥,这是医院的大夫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是大伯留下的。 ”

老张的二儿子手快,没等大哥接手就把信封捏在了手里。 他本来是张着大嘴准备大声宣读的,可一下又哑住了。

“怎么了? 怎么了? ”众人围拢过来。

一张病历纸,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笔迹:

我所有的财产,由女儿张桂珍继承。立据人:张德贵2010年正月初八

(选自2014年第3期《当代小说(上半月)》,本刊有改动)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因此,《我的叔叔于勒》能通过精妙的构思,用一个并不复杂的情节让读者心随文动。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保姆》中也有突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也有巧妙的情节。所不同的是,这篇小说借助对比,通过写有出息的儿子不能尽孝,不动声色地衬托了保姆桂珍的善良、大方,具有孝道,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读有所思]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篇3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

“啊!啊!原来如此……如此……”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父亲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

“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

“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简析】

《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学们在下学期的学习中即将接触到这篇课文。

小说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无情寡义,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小说波澜起伏,情节巧妙曲折,关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刻画生动,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有致。

节选文字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菲利普认出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理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一系列行动描写,加上表情描摹,层次鲜明地展现了菲利普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菲利普夫人听丈夫说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好像是于勒时,害怕起来,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那样一家人的梦想就会破灭了,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但当她亲自看清楚果真是于勒,并且等丈夫确认后,终于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非常生动、传神,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4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女婿向那个卖牡蛎的年老水手走去。

他突然变得十分惊讶、激动。我循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他正盯着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人,这个人中年人正在请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士吃牡蛎;父亲呆滞了一会儿后,又似不确定,又向前走去,想看个真切,随后赶紧向我们走来;他显得十分激动,低声对母亲说道:“太像了!实在是太像了!”,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什么太像了?”父亲说:“那个在买牡蛎的富人实在太像我的`弟弟于勒了!”我母亲也激动了:“真的?走!去看看!”

随后母亲也来到了卖牡蛎那儿,他望着那个戴金项链的男人,脸色也越来越激动,随后他对父亲说道:“我看多半是他,你去试试!”父亲也很是激动:如果这真是于勒的话,一定要让他给我置一所别墅。父亲心想。

“嘿!于勒,我的好兄弟!”父亲笑着对那个富人道。那人似乎没有听见,父亲心想:莫非不是?但还是不死心,走到富人面前说道:“嘿!于勒,我的好兄弟!”;这时富人才看着我父亲,疑问道:“您叫我吗?哦~~我不叫什么于勒,我叫XXX。”父亲赔笑道:“啊?哦~~对不起先生,因为您实在是长得太像我的弟弟了,对不起,打扰您了!”,富人道:“没关系!”;父亲回到我和母亲身边,十分沮丧地说:“不是!”母亲却看着远处那个与美丽女士为伴的富人说道:“我看是他,他肯定是因为欠我们钱,不肯还我们,所以不认我们,他怎么能这样?看我去找他理论!”。

母亲走到富人面前,说道:“于勒,你怎么能这样?发了财就不认自己的亲哥哥!”富人转过头来,当他看到跟在母亲身后的父亲时,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随后看向我母亲,冷冷道:“您是在叫我吗?”母亲道:”没错!你欠了我们的钱,别以为装作不认识就可以逃过一劫。”;这时同船的游客都被这里的动静惊动了,一个个的都往这看来。富人环视四周有些怒道:“哼!什么于勒的,我不认识。”一边说着一边掏出身份证扔了过来并且说道:”看着,我叫xxx,不是什么于勒,如果你们再来,我就起诉你们!“,当父亲母亲看完后方才确定不是,于是便向那个富人道了歉;这是姐姐们都过来了,询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着女儿、女婿指着那衣着华丽的富人道:“刚才我将那富人认成了于勒,但不是,我敢肯定,于勒现在一定比他更富有!啊!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多叫人惊喜呀!”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篇5

“喂,克拉丽丝,你快看呀!”父亲喊着母亲的名字,急匆匆的从卖牡蛎那儿走了过来。

“又怎么了!?”母亲很不耐烦,显然她还在为父亲请女儿和女婿吃牡蛎生着闷气。

而父亲却完全没有理会母亲的情绪,一把抓住母亲的手,然后指向卖牡蛎的地方,“克拉丽丝,你看,那是不是于勒?

“于勒?”母亲惊讶的张大嘴,“是呀,于勒,我的亲弟弟呀!”

“喔,快让我瞧瞧。”母亲慌忙站起身,飞快的向前探出好几步,瞪大眼睛向那些吃牡蛎的优雅人们望去。

我也转头向那看去,一位男士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穿一件黑色宽幅呢子衣裳,高高的个子,站在四周几位绅士旁却显得那么突出,宽阔的肩膀,穿双雪亮的全帮鞋子,他那细绸子衬衫领上打着一个极阔极时髦的黑蝴蝶结,与他那一身纯黑的衣服配合的十分得体。他那一头金丝的头发被阳光照着,如同戴着一顶银光闪闪的便帽一般。两撇小胡子修剪的崭齐,当露出阳光般的微笑时,便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而挽着他的胳膊的一位女士穿着蝴蝶一般漂亮的衣服,裙摆膨胀的很大,从底下露出那镶着花边的衬裙。围着花边的领口拖着一弯雪白粉嫩的胸膛,绢丝的围巾随便的挂在臂膀上,洒金的扇子用细细的天鹅绒带儿吊在手腕上,金光灿灿的鬓发,垂挂在颈梗上,跟耳朵上的庞大的金耳坠子一起跳跃着。

“喔,上帝保佑!他真的是于勒,千真万确的是他!”母亲的声音因为激动和喜悦而明显的颤抖了。

“喔,善良的人呀!他真回来了,你看他是多么的有修养呀!”当母亲看到那位绅士优雅把外衣脱下来,披在了那位怕风的女士身上时发出了不仅仅是欣喜的声音。

接着注意到连他的裤料都是少见的咖啡色呢子,并镶着棋盘格子的纹路,至于他穿的背心,更是令母亲着迷,白水绸的料子,上面缀着一颗小小的粉红色蔷薇蕾。

“哦!上帝呀!”母亲开始喊了,“菲利普,这不是做梦吧,你,快,快,快掐我一下,嗯……快点!……”

当母亲疼的尖叫了一声之后,我们确信没有认错人。因为在所有惊讶的看向我们的人中,只有那位绅士带着惊喜和激动快步向我们走来……

就这样,我们拟订的上千种计划全都实现了。就连我那近30岁大姐也很快找到了一个品貌俱佳的女婿。姐姐们再也不用为几个铜子一米的衬裙花边跟小贩讨价还价了,而是享受了服装师们的上门服务。每天我们都能举着高脚的水晶玻璃杯,在华丽而舒适的别墅里品位法兰西最纯正的陈酿葡萄酒,耳边伴奏的总是面对着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的父亲对叔叔的赞美声。

“喔,我真为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弟弟而感到骄傲!”

“他真是天底下最有良心,最善良的人那!”

“来,为你们拥有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叔叔干杯!”

而母亲更是殷勤,每天都要亲自去叔叔的房间打扫。她总是说佣人们不可靠,万一顺手偷走叔叔房间里的值钱东西怎么办?所以,她每次打扫的甚是仔细,边打扫边给叔叔一遍又一遍的哭诉我们过去的苦难历程。当然叔叔很识趣,每次都能用几百法郎挡住母亲喋喋不休的声音。

就这样,我们幸福的生活了两年。两年之后,叔叔突然病重住院了,开始的几天,母亲和父亲对叔叔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护理,可是在得知叔叔把自己过世后的财产全都捐给了慈善事业时,就在也没露过面。叔叔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只有我去照顾他,看着叔叔日渐憔悴的脸,我心如刀绞,“哦,这是带给我们全家幸福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呀!”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作文 篇6

自哲尔赛岛之旅三个星期后,我家来了一个像随从似的,但穿的很气派的人。父母赶忙为他倒咖啡,让座,并问他有何贵干,那人推开母亲双手捧上的咖啡说:“我家主人要带约瑟夫走”。“主人”父母惊愕了。一齐把目光转向我。我耸了耸肩,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约而同的向门口望去,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西装笔挺、一副绅士派头的人,竟是那个整天被母亲当做流氓的于勒叔叔啊!

他,他变成了有钱人!

母亲的脸迅速变了一下,她大声叫着跑过去,“哦!亲爱的,我的天啊!于勒,我的好弟弟,真的是你吗?”父亲也激动得要和于勒叔叔拥抱,但于勒叔叔全然不顾他们,他走过来,弯下腰对我说:“约瑟夫,我善良的孩子,你好吗?”

“我很好,于勒叔叔。”

“你愿意跟我走吗?”

“不,我不会舍弃我的家人的。”

“噢!上帝呀!看看这傻孩子。”

“于勒,你带他走吧,我们放心你,当然,如果……生活将会更好。”中间的部分声音很低,我没听见母亲说什么,但我可以想象到,肯定和钱有关。

“你愿意吗?孩子。”

“不,于勒叔叔,再怎么说,他们都是我的父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呀!还是那一句,我不会舍弃我的家人的!”

母亲和父亲听到我的话后,脸色猛地苍白起来,嘴唇抖动着,没有说出话来。

于勒叔叔让我伸开手掌,他用他的手掌贴在我的上面,然后在我的手掌上写下一个字“Love”。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7

今天, 我们将采取一种新颖的形式, 来梳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情节, 以此训练同学们的概括能力, 为下一节课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作品的主题打好基础。大家说, 好不好?

生:好! (情绪激动, 兴趣盎然)

师:这种新颖的形式就是———编回目。 (板书:编回目, 理情节)

大家懂什么是“回目”吗?

生1:“回目”就是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什么什么什么”。 (众生笑)

师:你说得不错!所谓“回目”, 就是章回体小说每一回每一章的题目, 用来概括这一回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是对偶的两句, 也有的是单句。这是中国小说创作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 同学们都很熟悉的《西游记》第一回的回目是———“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水浒传》第一回的回目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回目一般要求对偶, 但我们不是文学家 (生笑) , 所以对仗不一定要十分工整, 可是字数一定要相等哦! (生点头)

我们这样来操作:同学们先各自根据课文内容来编写, 编好了以后, 再四人小组讨论、修改、完善,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看看哪些同学编得好、编得巧、编得妙!

(生笑, 跃跃欲试)

师:别忙!为了提高效率, 少走弯路, 我们把课文分成这样几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这样几回———开端、插叙、发展、高潮、结局。 (板书) 请给“每一回”编写回目。

(学生自拟, 然后讨论、完善……)

师 (见同学们准备得差不多了) :准备好的小组请举手!好, 下面请各组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生笑, 纷纷举手) 先说开端部分可以怎样拟回目。

生1:生活拮据样样省, 衣冠整齐等于勒。

生2:生活拮据, 处处节省;衣冠整齐, 盼望于勒。

生3:拮据是烦心事, 于勒成大救星。

生4:生活, 捉襟见肘;于勒, 你快回来。 (生大笑)

师 (板书同学们编的回目) :歌词都出来了。同学们拟得都不错!看来同学们很有成为大文豪的潜力啊! (生笑) 那插叙部分又该怎么拟呢?

生1:花花公子糟蹋钱, 打发于勒去美洲。

生2:糟蹋钱财成坏蛋, 打发于勒去美洲。

生3:花光遗产, 滚到美洲。

生4:发财变为大好人, 来信成了福音书。

生5:于勒发财成富翁, 父母热盼大救星。

生6:于勒, 发发发;父母, 盼盼盼。 (生笑)

师 (板书回目) :很有新意, 很有创意啊!精彩继续呈现———发展部分!

生1:哲尔塞岛去旅游, 小轮船上遇于勒。

生2:附庸风雅吃牡蛎, 鬼使神差遇于勒。

生3:旅游途中去吃牡蛎, 小游船上巧遇于勒。

生4:菲利普请女吃牡蛎, 富于勒沦为穷水手。

师:对得很工整嘛!看来集体的智慧确实是无穷的!高潮———

生1:母亲大骂于勒, 我给于勒小费。

生2:骂于勒, 母亲起怨言;给小费, 于勒真可怜。

生3:给小费就是小疯子, 正直人又成臭流氓。

生4:骨肉相遇不相认, 手足变为陌路人。

师 (板书回目) :有了这么精彩的回目, 我估计莫泊桑都要感谢大家呢!最后说说结局部分——— (生大笑, 争先恐后)

生1:全家希望成泡影, 改乘游船躲于勒。

生2:此次旅行成阴影, 这个于勒变瘟神。

生3:除了骂, 还是骂;能够躲, 尽量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篇8

一、从悬念设置的角度看情节的波澜起伏

小说在介绍“我”的家境后,突然亮出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船上该有多好啊。”于勒是谁?为什么父亲对他如此期盼?接下来关于于勒的零星介绍,令人疑云更生:于勒怎样了?为什么十年没有音讯?作者好像并不急于让于勒出场,而是先写了由于勒的一封来信给二姐带来的婚姻。从而有了凡尔赛岛之旅。在吃牡蛎的特定环境中,穷苦的于勒终于出场了,这是真的于勒吗?他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家里又发生了什么?更大的悬念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发生。

一次次的悬念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顶峰,却又在大起大落间延伸着读者的阅读感受。

二、从叙述者的角度看小说的思想意义

莫泊桑精心选了于勒的侄子,以一个未成年孩子的视角感受来讲述故事,我们就要以“这个孩子眼里看到了什么”的角度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首先,他看到了怎样的父母。多变的称呼,见到于勒后恐慌、焦躁的言行,以具体的文字作为揣摩人物性格的抓手,字里行间可见钱和利在菲利普夫妇眼中的份量。如果单以唯利是图来定性这对夫妇,未免有失偏颇。结合文章开头关于家境的介绍,第三段对于勒的介绍及“姐夫”这一形象所具有的深意,可知对父母以钱论人这一点,“我”不无嘲讽,但生活所迫、世风影响让“我”对二人也有理解、也有同情。

其次,我看到了怎样的于勒。“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可谓点睛之笔,道出了“我”判断人与人关系的准则:亲情!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张伟忠老师认为这篇小说有一个不可删去的结尾,深有同感。拿五法郎给要饭的——这是成年后的若瑟夫由对一个人的爱和同情而扩展到对所有穷人的爱和同情的体现——爱一切不幸者是这文字背后的含义。

站到读者的角度看莫泊桑想借“我”表达什么?作家看似隐身,实际借叙述者的选择不动声色的传达这样一层含义:可鄙的小人物固然令人气愤,拜金主义世风固然要批判,但淳厚的亲情,爱一切不幸者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人性之本。

介于以上理解,我将教学过程做如下设计:

学习目标:1.学习悬念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2.分析人物形象,揣摩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悬念作用,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难点:主题揣摩。

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你喜欢看电视吗?考考你,你印象最深的亲情电视剧是哪部?

二、梳理情节,了解悬念

许多优秀电视剧都是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今天我想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拍成电视剧,有几个问题和各位编导商量一下:

1、首先,如果我们要把《我的叔叔于勒》拍成电视剧,拍几集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2、有经验丰富的导演提示我:拍电视剧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这个故事中有悬念吗?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情节脉络。2、教师板画情节发展折线图,总结悬念在文中的作用。

三、改叙述者,探究主题

1、请大家看,文章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是以“我”的角度来讲的,于勒戏份太少,所以我想改编一下,改成由于勒来讲自己的故事行不行?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由于勒讲故事有哪些弊端?由“我”讲故事有哪些好处?

(2)“我”讲故事的好处需明白“我”看到了谁?

(3)看到了怎样的父母?

活动设计:菲利普夫妇是故事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拍摄效果,请以小组为单位,为年轻演员说戏。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重点点拨两方面:

从对于勒称呼体会菲利普夫妇的特点;

从课文22至23,25至29,34至38言语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式以语言赏析,分角色诵读相结合进行,体会我对父母嘲讽的一面。相机以菲利普夫妇只有唯利是图、无情的一面吗?引导学生学课文第6段,理解父母的包容、善良;学习1、2段,理解父母家境;学习17、18段借姐夫了解世风,进而理解“我”对父母同情、理解。)

(4)我看到了怎样的于勒。

请大家读出描写的语句,重点品读:“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中饱含的丰富情感。

教师相机出示“删”结的开头结尾,学生读结尾部分,借谈疑问,理解文章中的人道主义主题。

四、巧设作业,拓展思维

电视剧播映后,观众要求改拍结尾,请编写改拍的剧本。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续写 篇9

自哲尔赛岛回来以后,大家都有意避开那件事。父亲依旧在人前炫耀于勒叔叔的那封信,似乎那个卖牡蛎的老水手从来没有存在过。

一天,早已破坏的的老门再次响起了敲门声,我打开门向外望去竟是于勒叔叔,爸爸妈妈也出来了,看见于勒叔叔还是穿着那件破烂的水手服,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的吼道:“滚出去!你这个骗子、流氓!”叔叔不知如何是好,对父母说道:“哥哥嫂子,我从未骗过你们……”还不等叔叔说完话爸爸妈妈就把门甩上了。邻居们看见了,连忙过来打招呼:“哎呦,刚才那个人好像就是于勒,怎么?他不是在美洲发大财了吗?怎么成了这副模样?”邻居们知道了真相,都疏远了我们。都认为我们一家是骗子。后来二姐夫也因此事与二姐离婚了。我们全家都不敢出门。几天后,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我打开门,是于勒叔叔来了,不过他不再穿着那件破烂的水手服了,而是身穿从英国进口的衣服,用最时髦的手机,开最高档的汽车。爸爸和妈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半信半疑地说:“你,你是于勒?”“是的,是我。”你前几天来怎么?现在?””你们不用怀疑,其实我在船上卖牡蛎是为了体验下层员工的辛苦,昨天是忘了换衣服。“叔叔虽说

是忘了换衣服,可我看得出来,他是试探一下我们。“哦!上帝呀!”母亲开始喊了,“菲利普,这不是做梦吧,你,快,快,快掐我一下,嗯……快点!……”当母亲疼的尖叫了一声之后,我们确信没有认错人。“喔,我真为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弟弟而感到骄傲!”父亲说道。我们就这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而母亲更是殷勤,每天都要亲自去叔叔的房间打扫。她总是说佣人们不可靠,万一顺手偷走叔叔房间里的值钱东西怎么办?所以,她每次打扫的甚是仔细,边打扫边给叔叔一遍又一遍的哭诉我们过去的苦难历程。叔叔每次都是拿钱给母亲,来堵住她的嘴,因为他已经听得不可奈烦了。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作文 篇10

“不要相信这家伙的谎言!一个穷光蛋!”母亲咬牙切齿。

父亲有些犹豫,对于勒弟弟亲情的渴望和对于勒一事无成的落魄的失望交织在一起。但父亲还是默默的、决然的把信烧了。

随后的一天,爸爸正在屋里忙活。一位穿着很体面的绅士模样的男子走进来,还提着两只大大的旅行包。一放下行李,就急切的想去拥抱父亲,父亲本能的往后退了一步,他正在奇怪这个哪里来的陌生人?

“哥哥,我是于勒呀!”他又对着父亲伸出双手。

“于勒?”父亲迟疑的望着弟弟。这还是原来的于勒吗?他还在卖牡蛎?他发财了?变得阔绰了?

终于,父亲还是认出了他的弟弟,他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母亲在一旁惊呆了!

★ 《我的叔叔于勒》续

★ 《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

★ 我的叔叔于勒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 我的叔叔于勒 说课稿

★ 《我的叔叔于勒》读书笔记

★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 《我的叔叔于勒》 设计2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新探 篇11

关键词:主题探讨;紧扣文本;个性阅读

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通常有以下“三说”:(1)金钱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态度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虚荣说。通过盼于勒、去旅行、吃牡蛎等情节的描写,揭示了菲利普夫妇虚荣的丑态。(3)同情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单从小说的文本出发,还有一个主题可挖掘,那就是人世间充满未知和变数,不妨称之为“变幻说”。

一、于勒:命运多舛,浮沉不定

昆德拉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大树。”用这句话来概括于勒的命运再合适不过。他起初是一个只会“糟蹋钱”的败家子,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而且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结果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于勒打发到了美洲。没想到,这个被看做“坏蛋”“流氓”“无赖”的于勒,竟然在美洲“赚了点钱”,并且还来信“希望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成了家人口中“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成了菲利普拮据家庭“唯一的希望”。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也因为于勒的这个“福音”订了婚。然而,一次邂逅引发了悲剧:“我”的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时,遇见了于勒,一度阔绰的富商早已沦为衣衫褴褛的穷水手。于勒命运的跌宕起伏,推动了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纵观于勒命运的走向,不难看出,他的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未知。其实,身处于竞争的社会,出现类似“过山车”式命运的人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且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出现的频率也会加大。于勒式的人会越来越多。于勒命运是不幸的,但就因为这些“不幸”,才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成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往大处说,正是无数个的“幸”与“不幸”人物及命运的存在,才构成了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二、菲利普夫妇:同频共振,喜怒无常

菲利普夫妇因为于勒命运的“蝴蝶效应”,十多年来,幸福指数也同步摇摆不定。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夫妇应得的那份家产,使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夫妻俩对于勒可谓恨之入骨。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点燃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之火。从而也产生了一系列效应:促成了二姐的婚事,促成了全家“哲尔赛岛”之行。后来他们却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生活又陷入了往日的拮据之中。他们曾坚信“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本来就是件痛苦的事。更何况他们把宝押在“当初行为不正”的于勒身上。这样的寄托,注定过程是漫长而无常的,结局是失望而痛苦的。

三、二姐的婚事:悬而未决,败多成少

文中的那位公务员之所以看中二姐,并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现在,发财的于勒叔叔已化为乌有,对那位公务员来说,吸引他步入婚姻殿堂的筹码已荡然无存。二姐婚姻的进展与结局,文中没有作进一步交代。但顺着情节的发展可以预见,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命运沉浮飘忽,菲利普夫妇的生活喜怒无常,“我”以及二姐等人的生活充满变数。我们可以推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生活充满着未知,充满着变数。教师在阅读文本时,紧扣文本,体现个性阅读和自由表达,就能激发出思想火花。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引导探究”,集中学生思维的力度,引导学生挖掘和拓展,一堂课有一得,一篇文有一得。这样,师生就能够获得更多语文学习的妙趣。

参考文献:

刘恩樵.新语文叙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2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记叙文, 而记叙文的教学是许多语文教师比较难归结出经验的体裁, 《我的叔叔于勒》作为韩军教学中较为精彩和成熟的课例, 是值得很多语文教师去研究和借鉴的。

韩军老师整节课的流程安排如下:

一、生字词认读。让学生认读拮据、栈桥、牡蛎、煞白、十拿九稳等生字词。

二、哲尔赛岛的旅行。主要让学生找出这场旅行的来由是托了于勒叔叔写来的信的福, 找出在这场旅行前全家人对于勒叔叔各种期待的语句。

以上是韩军老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的基本流程, 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语文的倡导理念, 来分析韩军老师的这一课例, 可以发现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学习的部分, 主要内容如下:

面对记叙文这种文体, 教师要善于从平凡的故事叙事情节中挖掘最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线索的能力;例如, 韩军将这篇课文以哲尔赛岛旅行前后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变化为主线, 继而通过深层次的探讨变化原因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参考文献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篇13

“你先在这不要动,我去问问船长”。说完,父亲就去找船长了,我感觉很好奇,也跟着父亲后面,父亲先问了问船长哲尔赛的风土人情,又恭维了船长几句,最后才说到正题:“你船上的那位绅士是谁?你知道点他的信息吗?”随即用手指了指那位先生的方向,就是那位正在吃牡蛎的先生,从这正好能看见那位先生。船长说,“我不知道他是谁,但那个卖牡蛎的水手,我知道,就是我带他上船的。去年我看见他在美洲流浪,就把他带回祖国,他叫于勒,至于姓啥我记不清了。”在船长说出于勒了这个名字时,我看见父亲的脸变得非常苍白,但过了一小会儿他就恢复了。是啊,一个穷水手,怎么会是于勒呢?

父亲回到母亲身边,说没打听到这位先生的消息,但应该就是他吧。两人走到那位先生周围转了几圈,确保那位先生能多次看见他们。但那位先生并没有反应,只是在看见他们时眉头皱了一下,之后,那位先生便陪着那位女士,转身想要离开,但正好撞上了在一旁转悠的父亲,“哎哟,你把我的鞋踩脏了,这可是新鞋!”那位先生怒视父亲,父亲连忙说,“真对不起,先生,要不我帮你擦擦?”说完就不知从哪掏出一块小毛巾,要弯腰擦鞋,但那位先生立刻把脚挪开,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情,说:“不用擦,你只会把鞋弄得更脏,说完便走了。

这时,我看见那个水手抬头望向这里,但立刻低下了头,虽然只有一瞬间,可我还是看见了他那惊诧的神情,父亲尴尬地收回伸出去的手,对母亲小声说,“不对,他的声音不像于勒,相貌仔细看还是不同的,他只是长的有点像于勒而已。”母亲说,“你真的看清楚了,他真不是于勒?”父亲说,“绝对清楚,于勒是蓝眼睛,但他是绿眼睛”。

母亲露出怅然若失的表情,随即突然暴怒起来,“这混蛋是不是永远不回来了?”父亲连忙拉住母亲说,“嘘,你小声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篇14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课后生字词,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等词语。

2、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

4、总结、概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3分钟)

在世界文坛上,擅长写短篇小说者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却寥寥无几。19世纪后半叶法国作家莫泊桑是文学星空中灼灼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一生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名篇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叔叔于勒》,领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特色和魅力。(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5分钟)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等。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3、检查预习(5分钟)

(1)请个别同学读课后生字词“拮据 栈桥 阔绰 煞白 十拿九稳”,再请全班齐读。

(2)请同学回答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环境、情节)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4、教师范读课文(10分钟)

5、阅读探究(22分钟)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有哪些人物,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讨论:你觉得于勒是个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有哪些性格特征?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于勒:失败者,受害者(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正直,有良心

晚: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意、没有主见 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精明强悍、无情势利

6、布置作业、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提高自身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环节:

1、复习巩固(5分钟)请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阅读探究(37分钟)

(1)找出全家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有良心的男子汉,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乞丐

(2)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急于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高潮部分,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4)品味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神态、动作的变化,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请同学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小说的故事虽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命运展开,但作品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的人物,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着意刻画菲利普夫妇。于勒的状况变了三次,他们的态度也变了三次,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表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构成的,但只是为了作品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他也是作品的亮点,即是作者寄托的希望。标题“我的叔叔于勒”像一面反光镜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现象。以此为标题,可谓匠心独具,颇耐寻味。

(6)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7)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然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表现的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注意,西方人有到海外淘金的习俗),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不然怎样对付于勒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养他一辈子吗?)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对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他们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8)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只有两处,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

文中有两次环境描写,其作用是:1.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2.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

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时,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了。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9)这篇小说再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保留与删去这一头一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保留开头和结尾,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述说,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删去开头结尾,能使小说情节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关系表现得更清楚。

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3分钟)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5

“亲爱的菲利普, 我给你写这封信, 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 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 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文中说,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 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而且有人向自己的二姐求婚, 也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但实际上, 信中矛盾之处比比皆是, 比如:于勒抛开做得好好的生意去美洲旅行, 这不符合常理。即使要旅行也可以与家人通信, 不必“要好几年不给家人写信”。还有, 为什么不可以趁“长期旅行”顺便回家一趟呢?最后, 信中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这更是欲盖弥彰。总之, 可以看出, 这封信根本不是什么“福音书”, 分明是一份宣布破产和通知家人的“诀别书”。

菲利普夫妇看不出来这封信的荒唐之处吗?他们的大女儿都已经28岁, 他们的年龄至少也将近五十岁, 怎么会看不出这封信中的漏洞?

“那时候,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 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

“我早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早晚会回来拖累我们的……”

“唉、竟、早”这几个字, 暴露了人物的深层心理:其实菲利普夫妇早就怀疑于勒发财的问题, 只是他们不敢承认, 不愿意承认罢了。

若瑟夫是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莫泊桑用了非常深情的文字来记叙他的心灵独白:

我看了看他的手, 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 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 满脸愁容, 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

这可以说是整个小说当中最动人的一笔。若瑟夫的“看”和“心里默念”, 无不传递着一个画外音:他发自内心地同情叔叔。希望父母亲饶恕这个叔叔, 准许叔叔回家。

但当菲利普夫妇决定“躲于勒”时, 若瑟夫这个唯一的知情人并没有表示反对, 也没有责备父母的意思。他唯一做的, 就是跟大家一样“不再说话”, 跟大家一样, 看着“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跟大家一样“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 以免再遇见他”。莫泊桑是借若瑟夫的言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他虽然并不赞同菲利普夫妇的无情, 但是, 他深深地理解菲利普夫妇的处境。对于一个挣扎在贫困线上, 连女儿都嫁不出去的底层家庭, 让不让于勒回家, 其实是生活的两难选择。

于勒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的形象。从游戏人生糟蹋家产给亲人带去巨大麻烦的不肖子弟, 到被家族“流放”美洲开始自谋生路的觉醒青年, 再到最后流落异乡艰难谋生回乡也不愿意归家的落魄老人, 其灵魂事实上不断地在进行自我救赎。但是, 生活不放过他, 他没有办法彻底完成这个救赎。莫泊桑对这个人物的塑造, 基本上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 利用极为俭省的笔墨完成的。推敲他从美洲写回来的两封信中的闪烁其词, 咀嚼船长对他的介绍中的“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 反复琢磨若瑟夫眼里的他, 我们看到了悲剧之光──生命的成长多么曲折艰难而又让人无可奈何。人其实没有办法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不管你多么真诚和努力。

于勒, 事实上并没有给菲利普的家庭带来真正切实的利益。就算他永远不出现, 菲利普一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会怎么过。在文本里, 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沉默的“符号”。菲利普夫妇其实在内心深处也并不相信于勒真会出现在“那一条船”上, 会带来“大别墅”等等浮财, 但是, 于勒却是菲利普夫妇心底一种并不明亮的精神寄托, 是在艰难生活中挣扎的小人物必然要仰望又必然要破灭的灰色梦想。是梦, 必然要破灭!所以最后他们见到的于勒, “衣服褴褛, 又老又脏, 满脸皱纹, 狼狈不堪”, 这就是小人物的生存的现状啊!穷困潦倒, 穷途末路, 哀苦悲凉。菲利普一家的艰难写在明处, 而于勒的艰难写在暗处, 它们遥相呼应, 都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挣扎。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篇16

一、两篇小说中的“我”所具有的相似点

(一)都是作为线索人物而出现的。在《孔乙己》中,“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小伙计,”做着“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所以在出入咸亨酒店的各色人等中,没有一个能离开我的视线。孔乙己便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这愚昧、冷酷而令人心酸的笑声中,孔乙己从一开始站着进来,到最后“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直至走完人生之路,作为店里小伙计的“我”,成了他悲剧一生的见证人。同样,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也是作为叙述的主体来贯穿全篇,“我”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拮据以及由此带来的苦恼,看到了父母因发了财的于勒即将归来而欣喜若狂的情形,见到了父母因于勒的落魄破产而六亲不认的丑态,“我”成为了穿针引线的人物。其他人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叙说、评判的。总之,两篇小说作者都用“我”的口吻叙述,不仅使情节集中紧凑、内容简要精练,而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更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两人的性格中都有善良的一面。在《孔乙己》中,短衣帮愚昧麻木,“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而掌柜的精明阴险,经常摆在脸上的是“一副凶脸孔”,当孔乙己长久不来酒店时,他便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并且到了年关总要重复着这一句话。最令人不可思议与愤怒的是丁举人,他凶残毒辣,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末路人孔乙己进行疯狂的肉体肢解,甚至让孔乙己失去了站着做人的资格;而作为小伙计的“我”,在人性中存在着和短衣帮、掌柜的、丁举人根本对立的一面,我善良,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当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时,他“已经不成样子了,”“他脸上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当孔乙己行将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时,短衣帮、掌柜的笑声淹没了他,继续在他心灵的创口上动刀子,然而此时的“我”已经没有取笑孔乙己的任何念头,“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并且接过孔乙己用沾满泥土的手递给“我”的钱,这时“我”的内心也许早已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孔乙己已经不成人样了,你们就不要再取笑他了。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善良与菲利普夫妇的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父亲不敢确信眼前的人就是于勒时,“我”却“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当父母忙着躲避于勒时,“我看了看他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且在离开时,“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可以说,正是“我”善良,才可能“端详”“看了看”于勒,才可能多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才会把他当作我的“亲”叔叔。两篇小说都用小孩的善良来反衬成人的肮脏与险恶,正体现了两位大师对病态社会入木三分的认识,在小孩的身上,恰恰寄托了他们对社会的理想与希望。

二、两篇小说中“我”的细微差别

在《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中,前者中的“我”比后者中的“我”受世俗社会的影响更深一点,或者说后者中的“我”比前者中的“我”更纯洁一点。孔乙己是苦命人,他受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封建科举制度的双重压迫,社会应给予他更多的同情与包容,但是包括“我”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伙计,都加入了嘲笑孔乙己的大军:“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还没有受到世俗恶习的影响,心灵也比《孔乙己》中的“我”更为纯洁,因此“我”对于勒的同情不仅表现在“我”多看了他几眼,也不仅表现在“我”多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我”对他的感情认同上:“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心灵的呼唤,是亲情的召唤,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拥有有纯洁无暇心灵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两篇小说中的“我”会产生这种细微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因为两个人观察社会的视角有所不同,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是“我”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当时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酒店里,充斥着阴险、欺诈、愚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为酒店里的一个小伙计,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家庭是“我”活动的主要空间,跟“我”接触的主要对象就是家庭成员,所以我几乎还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我”也不懂得人情世故与人世的险恶,在“我”的脑海里只有纯洁的亲情。所以说人物活动空间的不同是造成两篇小说中的“我”不同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宿州文化节 主持串词下一篇: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