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精选12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1

传染病报告卡必填项目:

1.患者姓名(如患者为未满14岁儿童,应加填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2.性别

3.出生日期:如只知道年龄,则只填年龄,在“实足年龄: ”处填数字,不要加“岁”字,在后面“年龄单位”处选择年龄单位(年、月、日);如知道患者出生日期,则年龄不用填。

4.工作单位:除“农民”外,工作单位都必须填,如果是“农民”,工作单位不填;如果患者是“学生”或“幼托儿童”,工作单位要具体到班级,并且前面要加上“孟州市”(如:孟州市XX学校/幼儿园X年级X班)。

5.现住址:此项内容要具体到村组(如: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县(市区)XX乡(镇、街道)XX村(社区)X组/X号(门牌号))。6.患者职业:参考第4条 7.病例分类:以常见传染病举例

(1)①乙肝、甲肝、梅毒、菌痢、选实验室确诊病例②丙肝、感染性腹泻、水痘选临床诊断病例③肺结核选疑似病例。④病名如果写肠胃炎、肠炎的按感染性腹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乙肝、丙肝要分“急性”还是“慢性”;如果是慢性,下面的“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之间间隔时间至少6个月。其中乙肝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化验单里只要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高出正常值的,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其他甲肝、丙肝、戊肝阳性结果也要填报告卡。出入院登记本及门诊日志上病名诊断写肝炎的也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8.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发病日期填发病当天,诊断日期应为填写报告卡当天的时间。9.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在对应的传染病前面的“口”里打钩“√”。10.报告单位:孟州二院

11.报告医生:为此病人的主管医生

12.填卡日期:应为填卡当天,后面的“ 时 分”应该晚于“诊断日期”的“ 时 分”。

填卡过程中不得涂改,弄脏报告卡,不得出现画斜杠、涂黑疙瘩。

“疫情已报”章盖章说明

疫情已报章盖章位置:病历首页和病历袋右上角各加盖一个,在患者的出入院登记本(医保、参合、自费)上再加盖一个,一共是三个章。

门诊日志填写说明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院内感染上报说明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1、医院感染登记表,必须由科主任督促,并经过主治医生负责把关,由住院医生上报。

2、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要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如果同一病区同时出现两例及两例以上同种类型医院感染病例,请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

4、如医院感染病例是在前一病区感染,转科以后发病,应由转科后所在科室填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2

1 报告病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为管理监测的传染病。 (1) 甲类2种; (2) 乙类25种; (3) 丙类11种。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要实行紧急报告。

2 报告时限

2.1 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城市应于6h内, 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2.2 乙类

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相同。

2.3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于12h内, 农村应于24h内报告, 及时报传染病报卡, 如果出现暴发流行时, 应于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

2.4 丙类

应在24h内报告。

2.5

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时, 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上述事件发生后, 应在12h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监测机构, 医院则报告预防保健科。

3 报告责任与程序

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在医院也就是中西医医务人员在接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病种时限方式报告疫情, 强调是首诊报告制。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 应及时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做好疫情登记备查。医师上门诊则应做门诊日志登记。

3.2 疫情报告的基本要求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最初接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 要求填写项目正确, 住址具体确切, 字迹端正清楚, 签名要端正易认, 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两例报告。除填报告卡外, 还应同时填写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和化验登记, 以防漏报。

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 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信息, 也是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研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3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篇4

一、本年度门诊就诊病人15029人次门诊登记腹泻病人34人,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新发病病例39例。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3月15日单位组织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报告完整率100%,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100%,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100%。

三、情况分析

本年度传染病共39例,分别为肺结核1例,腮腺炎21例,菌痢9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例,感染性腹泻3例,水痘1例。门诊日志有缺项,个别登记不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让所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人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我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

2.要加强霍乱防治,严格腹泻病人的诊治。门诊要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认真登记。

3.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工资考核。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篇5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需参加有关传染病疫情知识培训,并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内容、时限。

4.学校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传染病病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以快捷的方式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报告人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备案,做到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6.传染病报告人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篇6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12、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201

2年1月10日

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科室给予3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

3、根据传染病检查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100元奖励。

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依据院部指定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2)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医务科、保健科)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罚款处理。

(3)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1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工资、资金,并通报全员,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

(4)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级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

2012年1月10日

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 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日1次到门诊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5、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6、院领导小组组织院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市防疫站进行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8、院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2012年1月10日

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置。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网络直报系统, 即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6年所有个案, 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3种。

1.2 传染病报告及时的定义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3 主要评价指标

录入及时性是医生诊断时间至网络录入时间形成的时间差 (简称“诊断-生成”) , 用24小时内完成的病例比例表示录入及时性, 反映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由于资料为偏态分布[1], 采用中位数 (P50) 表示时间差的集中趋势, 25%位数 (P25) 和75%位数 (P75) 表示离散趋势;用95%可信区间评价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4 方法

2006年按录入日期下载全市全年属地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所有个案, 剔除携带者病例, 其中统计录入及时性时剔除诊断日期和录入日期有逻辑错误的卡片;统计分析用Excel、SPSS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不同地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2006年全市报告的7 416卡片中, 永安市和梅列区所辖医疗卫生机构直报数最多, 分别占18.51%、16.29%;宁化次之, 占10.95%;其他县 (区) 均在10%以下, 建宁县最少, 占3.34%。“诊断-生成”总的P50为0.79天, P25~P75为0.47~1.49天, 24小时报告及时率为75.35%, 各县 (区) 之间24小时报告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94.96, P<0.001) 。通过95%可信区间分析, 可以认为报告及时性较好 (在95%可信区间上限84.73%以上) 的县是泰宁、梅列、三元;报告及时性较差 (在95%可信区间下限67.23%以下) 的县是大田、宁化和明溪;其他县居中。 (表1)

2.2 不同类型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2006年全市报告7 416张卡片, 其中乙类6 086张, 丙类1 330张, 无甲类和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报告及时率分别为75.71%、73.68%, 两者24小时报告及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42, P>0.05) 。说明在报告过程两者都要引起重视, 否则会影响全市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2.3 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医疗卫生机构类型分为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和专科机构 (妇幼、皮防、血站、检疫站) 四类, 其中医院报告数占的比例最大。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间24小时报告及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76.98, P<0.001) 。通过95%可信区间分析, 可以认为报告及时性较好 (在95%可信区间上限88.35%以上) 的是专科机构;报告及时性较差 (在95%可信区间下限57.49%以下) 的是卫生防疫站;其他类型居中。卫生防疫站报告的主要是肺结核, 因为三明市肺结核虽然采取网络直报, 但是报告人员还是延用旧的方式没有及时录入, 报告及时性没有得到改善;专科机构报告及时性相对好些, 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诊断传染病机会较少。 (表2)

2.4 主要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分析

对6种主要传染病报告卡 (共报告6 000张, 报告及时率为75.72%) 进行分析, 24小时报告及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06.30, P<0.001) ;通过95%可信区间分析, 可以认为报告及时性较差 (在95%可信区间下限71.88%以下) 的病种是结核病。 (表3)

3 讨论

本文主要采用中位数、95%可信区间对三明市2006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医疗卫生单位“诊断-生成”总的P50为0.79天 (P25~P75:0.47~1.49天) 、24小时报告及时率为75.35%, 与2004年[1]相比 (x2=1 922.9, P<0.001) 有一定的提高, 工作质量有了改善。

对三明市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现状分析, 不同地域间的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存在差异。辖区内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较多的永安和梅列两地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做得较好, 可能与医院内部管理水准和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关;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病种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也存在差异, 主要是结核病管理造成的, 目前对结核病采取归口管理, 由卫生防疫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统一管理, 由于从事结核病报告的人员还是采用旧的报告模式, 未按24小时内及时网上录入, 造成全市结核病单病种报告及时率低 (为59.58%) 从而影响全市的疫情报告质量。

从报告的传染病数量来看, 丙类传染病报告的例数较少, 而实际象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感染性腹泻病等发生的很多, 报告的却少, 是存在患者不及时就医还是医务人员诊断困难或隐报、漏报问题, 有待进一步探讨。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是24小时。从本市2006年的现状来看, 报告及时率不高 (75.35%) , 不及时报告较严重, 若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去查处, 涉及面广, 从这个角度而言, 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 卫生部2006年12月22日出台的《卫生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 对传染病报告有如此高的不及时率, 也给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卫生监督机构造成一定压力。因此, 作者认为, 对于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可以从目前的24小时做适当修改, 放宽报告时限,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 也维护了卫生部法规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8

卫生部公布2006年10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6年10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25886例,死亡714例;与上月比较,发病减少28760例,死亡减少104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淋病,共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05%。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上海单身育龄女性乳腺有毛病

由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长三角女性乳腺健康调查”显示,上海近九成单身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长期单身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已婚妇女。

调查显示仅22.5%居民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在3797名志愿受访者中,有41.3%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儿;而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人也只占22.5%。

卫生部发布19项职业卫生新标准

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年第16号通告,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等13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等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新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旧标准同时废止。

港澳台

统计显示内地妇女在香港产子四年增加一倍半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字显示,过去四年,内地妇女在香港产下的婴儿数量增加了一倍半,2001年,内地妇女在港诞生婴儿为7810名,2005年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9538名。

香港大学发现抑前列腺癌蛋白有望10年后成新药

香港大学医学院最近发现前列腺癌细胞分泌一种名为sPDZD2的蛋白,该蛋白能制造更多的抑制肿瘤蛋白p53,保护细胞内的DNA,阻止其突变成为癌细胞。有望在10年后发展为新药。

香港医学界发起“亮眼工程”助内地同胞重见光明

“亮眼工程慈善基金”11月5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并筹得1000万港元启动经费。由香港医学界发起的这项内地扶贫除盲大行动,计划未来5年在中国内地贫困偏远地区成立100个眼科扶贫中心。

全香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研究估计,全港约有60万男士患有阳痿,有医生称,约15%阳痿患者逾10年才肯求诊,拖延病情。

港科学家钻研男性避孕贴 新品无副作用

据香港媒体报道,国际科学家致力发展男性避孕药科技,现在一名香港科学家发现只要将避孕药注射而不是口服,则在老鼠体内就能如常发挥避孕效果,更可排除副作用,研究有助日后开发男性避孕贴。

香港将展开大型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将推行2006~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防疫注射计划,向有需要或高风险的人士提供流感疫苗注射。

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唯一候选人

11月8日,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击败其他4名候选人,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唯一候选人。这是中国第一次推荐人选参加联合国高层机构负责人选举,也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政国际组织,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

国际

全球首例电子视网膜芯片植入手术成功

德国蒂宾根和雷根斯堡两所大学眼科医院的医生与科学家一起为2名因患病而失明的病人植入了直径3毫米的视网膜芯片,使患者在术后看见了由电子刺激产生并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这在全世界尚属首例。

科学家发现抗抑郁药可引起精子水平大幅下降

由康奈尔医学中心对两名男性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这两名男性接受了抗抑郁药的治疗后他们的精子数目明显下降,当停止使用抗抑郁药,他们的精子数目反弹至正常水平。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大国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从3000万人剧增到2.3亿人。其中3/4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正在成为糖尿病大国。

英科学家将尝试干细胞注射疗法治疗心脏病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9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员设置

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报告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我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检查指导全校的学生晨检及消毒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个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37.5度以上)、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及流程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区教育局报告。

2.报告流程

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学校疫情监测与宣传

1.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我校全体人员及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篇10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校由保健老师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改。

3、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校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4、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5、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

6、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

7、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分管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分管安全卫生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晨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及教师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长室,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11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病学;边境地区;预防控制

为了解边境地区那坡县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2年那坡县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那坡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2012年那坡县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1.1 流行情况 2012年全县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3769例,发病率为1805.08/10万,与去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189.70%。死亡1例,死亡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026%。甲类无病例报告;乙类报告发病13种905例,发病率为433.43/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11%;丙类报告6种2864例,发病率为1371.6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

与去年同期相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上升50.33%,其中,报告发病数上升的病种上升幅度较大的有:乙肝(131.75%)、肺结核(25.41%)、风疹(740%);报告发病数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梅毒(-62.02%)、淋病(-32.14%)。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上升309.73%,其中,报告发病数上升的幅度较大的有:手足口病(630.91%)、流行性腮腺炎(220.59%)、流行性感冒(300%),报告发病数下降的病种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流行性结膜炎(-29.92%)。

2.1.2 疾病顺位 2012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乙肝(489)、肺结核(306)、梅毒(30)、淋病(19)、痢疾(16),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5.03%。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1人为肺结核。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手足口病(1915)、流行性腮腺炎(686)、其它感染性腹泻(9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82)、风疹(42)。丙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报告。

2.1.3 疾病构成 乙类传染病报告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562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62.10%,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306例,占33.81%,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32例,占3.54%。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全县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乡镇为:城厢(933)、德隆(468)、百都(409)、龙合(404)、平孟镇(402)。报告前五位的乡镇共报告2616例,占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9.41%。与越南毗邻的平孟、百南、百省、百都等四个边境乡镇共报告传染病1537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78%。

2.2.2 时间分布 全县各类传染病1-12月均有分布,在1、2及12月病例数较少,其它各月份乙丙类传染病均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2.2.3 人群分布 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769例中,发病年龄最小8天,最大92岁。报告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年龄段(1933例),占51.29%,7-19岁年龄段(788例),占20.91%,20-49岁年龄段(676例),占17.94%,50岁及以上占12.31%。男女性别比为1.48:1。职业分布:乙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为散居儿童(1619例),占42.96%,其次为农民(969例),占25.71%,再次为幼托儿童(345例),占9.15%。

3 讨 论

从报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看出,我县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是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主要有乙肝、梅毒、淋病、艾滋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62.10%,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33.81%,再次为肠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3.54%。

提示:①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我县传染病防治的重点,而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应提示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同时还应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和血液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加强一次性注射器的消毒管理,切断乙肝经血传播的途径;而性病主要是人类行为而传播的疾病,应进一步推进艾滋病攻坚工程工作,加大相关的行为干预项目,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行为,降低人群行为风险。②肺结核一直都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病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经济欠发达农村的流行人口涌入,而农村经济欠发达一直是结核病控制的主要障碍。因此,防治结核病应加强政府行为,以农村为主,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及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人的发生。③鉴于肠道传染病“粪—口—粪”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共同性,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应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综合上述,我县当前及以后的传染病防治重点仍以血液及性傳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及肺结核的监控力度,同时,做好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

针对那坡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边境地区疫情严峻的流行特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中越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跨境合作,全面抓好“三个联合”工作机制的建立,落实“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3+4”边境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新模式,将加强边境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变为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加强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培训,加强门诊日志的管理,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报告时限网络直报各类传染病,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不迟报、不漏报,及早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三是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上报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及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把监测重点前移到卫生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同时,医疗机构要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提高传染病诊断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及时做好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置。

参考文献

[1] 邓寿平.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6,6(3):344.

[2] 张建刚,孙艳芳,吴莉莉.2004—2009年滨城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02).

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平顶山市湛河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人口资料来源于湛河区统计局。

1.2 方法

对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其中乙类13种,丙类4种。报告发病总数12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76.56/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55%。报告死亡1例,为狂犬病,报告病死率为0.083%。

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999例,占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83.04%;年报告发病率为395.75/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6%。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204例,占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16.96%;年报告发病率80.81/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5.46%。

2.2 发病位次及构成

13种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梅毒,病例总数952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30%,占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79.14%。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排位依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00%,占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6.96%。见表1。

2.3 与上年相比情况

2.3.1 乙类传染病同2006年相比

新增加的病种为狂犬病、布鲁菌病,各1例;上升的病种有:麻疹(+105.88%)、疟疾(+100%)、梅毒(+57.89%)、猩红热(+50%)、百日咳(+50%)、丙型肝炎(+43.08%)、甲型肝炎(+25.00%);下降的病种有:流行性出血热(-50.00%)、淋病(-37.84%)、痢疾(-11.76%)、乙型肝炎(-8.83%)、肺结核(-3.68%);与2006年相比持平的病种有艾滋病,病例数2例。

2.3.2 丙类传染病与2006年相比

减少的病种是流行性感冒;上升的病种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40%)。其他感染性腹泻(+37.5%);下降的病种有风疹(-92.31%)、流行性腮腺炎(-77.34%)。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高发分布在3月份和6、7、8月份,发病数387例,占全年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8.74%。报告发病数最高是7月份,病例数102例,占全年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0.21%;报告发病数较低的月份是1、2月份,其中2月份报告发病数最低,49例,占全年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4.90%。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高的月份是9和12月份,报告病例数60例,占全年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9.41%;报告发病数最低的月份是2月份,病例数4例,占全年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96%。

2.4.2 地区分布

全年传染病报告来自全区所有2个乡镇、5个办事处。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姚孟办事处,为680.35/10万;最低的是轻工路办事处,为217.10/10万。与2006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的是姚孟办事处和九里山办事处,报告发病率下降的是马庄办事处、南环路办事处、轻工路办事处、北渡镇、曹镇乡,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北渡镇,原因是北渡镇2006年发生了风疹局部暴发。

2.4.3 人群分布

(1)性别分布:全年报告病例中男性745例,占病例总数的61.93%;女性458例,占病例总数的38.07%;男女性别比1.63∶1,男性高于女性。(2)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20~49岁青壮年病例数最多,568例,占总病例数的47.22%;其次是小年龄人群中,0岁组偏高。见表2。(3)职业分布:全年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主要集中在3类人群:一是农民、工人,报告病例数598例,占49.71%;二是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病例数352例,占29.26%;三是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干部职员,病例数187例,占15.54%。见表3。

2.5 不同传播途径乙类传染病发病及特点

2.5.1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淋病、艾滋病,全年共报告621例,占乙类传染病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62.16%,较2006年同期下降3.27%,无死亡病例。其中乙型肝炎病例数最多,475例,占76.49%;艾滋病病例数最少,2例,占0.32%。

2.5.2 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全年共报告230例,占乙类传染病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23.02%,较2006年同期上升6.98%,无死亡病例。其中肺结核病例数最多,183例,占79.5%;百日咳病例最少,3例,占1.30%。

2.5.3 肠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全年共报告141例,占乙类传染病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14.11%,较2006年同期下降10.19%,无死亡病例。有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特点,5—10月份报告病例数105例,占全年肠道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4.49%。其中细菌性痢疾病例数最多,134例,占95.74%;未分型肝炎病例数最少,1例,占0.71%。

2.5.4 虫媒及自然疫源疾病

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布鲁菌病,全年共报告7例,占乙类传染病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0.70%,较2006年同期上升40.00%。其中狂犬病发病1例,死亡1例,病死率100%,其他无死亡病例。

2.6 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6.1 病毒性肝炎

全年共报告574例,报告发病率为227.39/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3.27%。男性325例,女性249例,男女性别比为1.31∶1;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病例数472例,占82.23%;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病例数383例,占66.72%,其次为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病例数98例,占17.07%。其中乙型肝炎475例,占82.75%;丙型肝炎93例,占16.20%;甲型肝炎5例,占0.87%;未分型肝炎1例,占0.17%。2.6.2肺结核全年共报告183例,报告发病率72.49/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3.68%。其中男性129例,女性54例,男女性别比为2.39∶1;年龄最小10岁,最大85岁。15~59岁131例,占71.58%;60岁以上51例,占27.87%;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农民83例,占45.36%;工人44例,占24.04%;其次是学生16例,占8.74%;家务及待业15例,占8.20%。

2.6.3 细菌性痢疾

全年共报告135例,报告发病率53.48/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11.76%。其中男性92例,女性43例,男女性别比为2.14∶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0~3岁儿童病例最多,70例,占51.85%;职业分布集中在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病例数99例,占73.33%;其次是工人和农民,病例数21例,占15.56%。

2.6.4 麻疹

全年共报告35例,报告发病率13.87/10万,与2006年相比上升105.88%。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发病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30岁。其中5岁以下儿童30例,占85.71%;15~30岁人群4例,占11.43%;职业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为主,病例数32例,占91.43%;其次是工人,病例数3例,占8.57%。

2.6.5 梅毒

全年共报告30例,报告发病率11.88/10万,与2006年相比上升57.89%。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男女性别比为1∶2.75;Ⅰ期梅毒5例,占16.67%;Ⅱ期梅毒1例,占3.33%;胎传梅毒3例,占10.00%;隐性梅毒21例,占70.00%。发病年龄最小28d,最大83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青壮年人群。病例数25例,占83.33%;职业分布以工人、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病例数24例,占80.00%。

2.6.6 其他感染性腹泻

全年共报告143例,报告发病率56.65/10万,与2006年相比上升37.50%。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0例,男女性别比为2.58∶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人群,病例数88例,占61.54%;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病例数91例,占63.64%;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学生,病例数17例,占11.89%。

3 讨论

2007年湛河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均处于散发状态,无暴发疫情现象。乙类传染病仍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这3种途径的传染病为主。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居首位,主要病种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呼吸道传染病居第2位,主要病种是肺结核,麻疹;肠道传染病居第3位,主要病种是痢疾、甲型肝炎。与2006年相比,新增加了狂犬病和布鲁菌病2个病种,上升最明显的传染病是麻疹,今后应重点关注。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居首位。由于流感疫苗是预防控制流感的最有效的措施[1],近2年,湛河区对易感人群进行了流感疫苗的普及接种,因此,无流行性感冒疾病的发生,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处于常态,无暴发疫情,因此,与2006年同期相比,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这与2006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15岁以下儿童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有密切关系。全区传染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报告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学校、托幼机构是传染病预防的重点区域。

对于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因其中乙型肝炎占82.75%,提示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型肝炎,在做好儿童乙型肝炎免疫的同时,要大力推广适用于成人的乙肝疫苗,提高成人乙肝抗体水平[2]。肺结核发病与2006年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与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的成效有关。但农民和工人中的成年人群仍是该病发病的重点人群。学生和教师是需要关注的特殊人群。提示要加强结核病的监测和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归口管理,落实DOTS策略。麻疹发病与2006年相比上升幅度比较大,且仍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因此,麻疹的防治仍应以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为主要策略,同时加强对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梅毒发病与2006年相比也有上升,职业呈多元化,涉及到幼儿和教师,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75倍,以隐性梅毒为主。提示性病已对妇女、儿童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普及性病防治知识。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也处于较高的位次,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发病人群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比例较大。因此在预防病从口入的同时,应加强夏秋季肠道门诊的监测和管理,降低感染性肠道病的发病率。

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传染病控制工作更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3]。为减少重点传染病及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通过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登记、传染病登记、传染病卡片填写,及时获得传染病的相关信息,减少疫情漏报,避免迟报、错报,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二是加强群众饮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的消毒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提倡无偿献血,安全用血,避免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自觉主动搞好免疫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丽杰,施国庆,马会来,等.2007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流行性感冒样病例发病情况快速调查.中国计划免疫,2007,13(3):263-266.

[2]罗丰卫,姚燕群,张礼根.2006年海盐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72-74.

上一篇:悲惨世界高中生读后感下一篇:申论写作常用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