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精选8篇)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 篇1

关键词:诚信 C2C电子商务 支付宝 信用体系

近年来,C2C电子商务在我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诚信问题成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各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在C2C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C2C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对推动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C2C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交易双方不实际接触,在货物和货款交付上就出现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空隙带来了网络欺诈的可能。解决货款交付时间差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第三方担保、支付,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是eBay易趣的“安付通”和淘宝网的“支付宝”,二者在费用收取、监管方式、结算时间等技术层面有着很多细节问题上的不同,但其基本的思想是一样的,都是作为交易的第三方完成资金结算。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交易双方在网上是匿名的,由第三方就充当信誉证人即保护了个人隐私,又能实现公平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商家为网络商务的安全性头痛的时候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针对网上交易推出的安全付款服务,“支付宝”可在买家确认收货前,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因为收货后卖家才能拿到钱,所以不存在买家货款被骗的情况;而对卖家而言,交易资金实时划拨,点点鼠标就能完成交易。目前,“支付宝”已经同工、建、招、农几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资金安全和网络支付问题。通过约束买卖双方的经营行为,从而建立起诚信经营环境。

采用了第三方支付和信誉担保方式后,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网络欺诈和交易投诉仍然不断,其存在的问题诸如:独立于网络之外的物流活动的诚信风险依然存在;影响电子商务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支付宝”业务防止网络商业欺诈起到的作用仍然停留在“防君子不防小人”层面上的;买卖双方对标的商品的描述认知的差异和卖方寄售低劣产品“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C2C网站自身的诚信问题可能导致电子商务流水线的雪崩。

二、提高C2C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对策

电子商务,首先应该是安全的电子商务。要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用机制,兼顾平等、公正和效率,简要谈以下两点。

1.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一体化

由于“支付宝”等第三方信用支付手段的采用,C2C在信息流和资金流上的一体化已基本形成,但商流问题却成了C2C电子商务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C2C网站设法切入物流,构造物流联盟。这里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邮政、快递等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产业链(SCM),电子商务网站在其中扮演产业链的催生及带动者,对目前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而高效的整合与利用。当然,让C2C来切入物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C2C,如果把这一块工作做好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链,获取超额利润,挑战传统商业将只是时间问题。

2.第四方监管

实际上,尽管支付宝公司与工、建、农,招等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其协议内容只是停留在企业经营层面上的“托管”而非“监管”。这些银行对“支付宝”账户上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并没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就导致支付宝公司本身“类银行”的相关业务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这给使用“支付宝”的资金安全留下财务隐患。因此,这就需要建立起对其的严格监管,即政府条件下的第四方监管,在操作实务上,可否参照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方式值得探讨。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对于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声誉和资源。网络交易诚信安全建设未有穷时,但前途光明,这便足以为这个潜力无限的新生行业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营销案例子,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2]吕延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3]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Jeffrey f.rayport,bernard j.jaworski,introduction to e-commerce,McGraw Hill,2003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 篇2

(1) 网络商务信息的不真实。

产品宣传信息与实际不符, 在网络宣传时, 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等描述模糊或夸大其词, 致使消费者不能得到与预期一致的产品;消费者注册时提交的不真实信息, 给企业的业务处理带来难度。

(2) 购买的产品与交付的产品不一致。

由于种种原因, 卖方交付的产品与买方购买的产品不一致, 使买方受到损失。

(3) 拿货不付款、拿款不发货, 或者不及时交货、不及时付款。

某些B2C网站在收到消费者的货款后不发货, 或不及时发货, 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某些消费者采用货到付款支付方式, 却在收到货物后拒绝付款, 或不及时付款, 以及消费者收到货物之后的无故退货, 都增加了企业营销成本。

(4) 产品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

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得不到保障, 致使消费者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 影响到产品的整体价值。

(5) 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 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购物记录等个人隐私信息被泄密;购物过程中, 传输的信息被窃听或截取;支付时, 安全性受到威胁。

(6) 物流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物流过程中, 货物不能及时送达, 物流中货物受损、服务态度粗暴等, 都使物流质量:受到影响。

2 非诚信行为造成的危害

(1) 企业和消费者的自接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由于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 致使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消费者下单不付款、收货不付款或不及时付款、无故退货等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木;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收款不发货或不及时发货、不支持正常退货、无法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物流质量不高等都会使消费者遭受损失。

(2) 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在交易过程中, 企业掌握着大量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这些都属于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某些站点由于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不当引起消费者个人隐私的泄密, 从而使消费者产生不安全感, 甚至对电子商务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另外, 消费者购物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 也会让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抵触情绪。

(3) 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当前, 企业和消费者的非诚信行为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不成比例的现实, 助长了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不良风气, 破坏了电子商务的正常环境,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用度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

(1) 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是全社会诚信缺失的局部反映, 全社会的诚信缺失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甚至存在, 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间接性的特殊交易形态, 又给社会诚信缺失提供了良好的可乘之机。因此, 电子商务诚信建设, 不仅是电子商务领域本身应当高度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而且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层而的问题。只有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大环境, 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缺失问题。

(2) 尽快完善电子商务立法, 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尽管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对违约 (即违反诚信) 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了规定, 近些年来又颁布了《电子签名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但是电子商务方而的立法尚不完善, 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完备的法律制度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如美国和欧洲等) 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从发达国家的法制经验来看, 电子商务立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法制工程,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应当从两个方而来考虑推进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建设:一是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立法经验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子商务方而的立法步伐;二是针对电子商务虚拟性和间接性交易形态的特点, 重点在交易行为和诚信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子商务经营者和网上商品购买者的权利义务, 以及法律责任方而, 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 以调整电子商务法律关系。

(3) 严肃强化电子商务司法, 保护电子商务主体的合法权益。

强化电子商务司法可从以下几方而考虑:①依据《电子签名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严肃审判, 确认电子商务合同、文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制裁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②在适用上述法律、行政法规难以制裁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时, 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制裁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③查明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负有审查 (包括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 义务和协助查证义务, 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者连带责任;④加强司法执行力度, 提高司法执行效果, 让判决或调解得到有效的执行, 充分保护恪守诚信的电子商务方的合法权益。

(4) 加强政府诚信监管,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政府加强诚信监管,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而的工作:①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诚信监管机制。这主要是对电子商务经营进行注册登记, 以及对电子商务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注册登记的主管部门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但应会同信息产业部门对电子商务经营申请者进行资信审查, 符合条件的子以登记。对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的监管应从广告发布、交易行为、商品质量、竞争行为等方而进行, 监管主体应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监部门、信息产业部门, 三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②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诚信评价机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检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共同设立电子商务诚信评价机构, 制定电子商务诚信评价规章制度, 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诚信评价并予以披露;同时建立电子商务经营诚信数据库, 以便公众查询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诚信信息。③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诚信奖罚机制。对不讲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直至取消电子商务经营者资格;对恪守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将奖惩信息公布于众。最后, 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诚信服务机制。有步骤地组建电子商务诚信服务中介机构, 消除市场上特别是网络市场中介机构管理混乱、规范缺乏的现状, 以推进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

(5) 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行业自律可从以下几方而开展工作:①制定行业自律规章制度, 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其次, 宣传诚信, 树立典范。电子商务行业应当以“搜易得”等网站的先行赔付基金, “阿里巴巴”网站的诚信指数和诚信通, “聪慧网”的买卖通和第三方企业资质认证, “易趣”网的买家卖家互评机制, “七彩谷”商城的无条件退货等一系列措施为典范, 广泛宣传, 树立诚信形象。②举办诚信法制讲座, 提高诚信法律素质。聘请专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诚信法制讲座, 以此帮助电子商务经营者掌握一定的诚信法律知识, 提高其诚信法律素质。③开展自查自评和跟踪调查活动。电子商务经营者应经常性的对自己的经营业务工作进行自查自评, 以及对客户进行跟踪调查, 了解客户对所购商品和服务质量是否满意, 倾听客户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并将自查自评和跟踪调查结果报行业自律组织, 然后由行业自律组织抽样访问客户, 以此促进电子商务经营者改进服务工作不足的地方, 推动整个电子商务经营的诚信服务质量。④表彰诚信经营者, 惩罚不诚信经营者。通过电子商务行业自律组织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表彰与惩罚, 让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觉诚信经营, 树立诚信意识, 维护诚信秩序, 以此形成诚信的主流行为理念, 促进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依如, 叶晰.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 2007.

[2]张凤, 张平.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立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6.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究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策略

一、电子商务诚信出现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网民数已增至4.85亿人。同时,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突破6万亿元,然而网络交易的诚信问题和支付困难一直困扰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据调查“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最大的问题”一项都涉及到诚信问题。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为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增加3.1个百分点;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我国电子商务诚信基础薄弱,诚信体系不够健全完善,虽然我国在电子商务诚信立法保护建设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2006年3月1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诚信评价中心在京颁发由该中心制定的《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在机构设置和规范制定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处于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阶段。

二、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

电子商务诚信缺失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诚信意识淡薄。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商业社会,公民的诚信意识日渐淡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商家和个人将诚信抛至脑后,利用互联网法制的空档进行商业欺诈。

(二)国家信用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政府监管不力。

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正逐渐向成熟迈进,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工作最近几年开始起步的,因此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和空子。如我们已经有了一部《电子签名法》等相关信用法律法规,但在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管理办法、网上拍卖交易管理办法、电子商务税收及发票等一系列的问题的法律法规方面缺乏或者不够规范;而且政府在信用监管方面力度不够,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和整顿力度不够,这将制约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电子商务交易环节多,责任不明确。

在电子商务领域,交易环节众多,牵涉到企业、消费者、物流、银行等社会各方各面,在交易过程中任何一方诚信出现问题,都会使得交易不能顺利完成。而且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电子商务信用危机,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确,各方互相推托,追究结果很多时候将不了了之。只有企业、消费者、物流、银行把握好各自的信用责任,这才有利用于减少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出现。

(四)技术安全存在隐患。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难题就是支付安全问题和电子身份认证问题。当前的支付众多存在隐患:网络环境不安全,存在黑客的攻击和木马病毒、银行卡支付接口控件的安全性、用户对信息数据的保密等。而唯有加强技术安全性才能为网上交易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才能保障电子商务认证安全。

三、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策略的选择

(一)在全社会范围宣扬诚信意识。

加大诚信建设和教育,提高全民诚信素质,弘扬社会主义“八耻八荣”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加大媒体宣传,形成社会舆论,表彰社会杰出的诚信企业和个人代表,批评揭露不讲诚信,见利忘义的丑恶现象,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建设发展。

(二)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

电子商务信用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急需出台相关的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管理办法、网上拍卖交易管理办法、电子商务税收及发票等一系列的电子商务信用政策法规;建立统一规范标准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除了在立法保护电子商务诚信方面,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电子商务信用的监管,对企业商家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加大对网站产品信息的检查,惩罚和查封伪劣产品、虚假网站,并将电子商务行业纳入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三)依靠第三方信用平台解决信用风险。

第三方支付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保持客观中立,成功地解决商家、消费者、银行之间的纠纷,保护了各方的利益。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在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公共的、可以信任的中介,满足了电子商务中商家和消费者对信誉和安全的要求。当前,第三方信用平台的典型代表有:阿里巴巴的“支付宝”、eBay易趣推出的“安付通”等。

(四)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解决支付安全和电子身份认证问题。

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突出的难题就是信息安全技术。只有信息安全技术得到保障,才能使电子商务有序平稳发展。在保障网络安全主要采用SET协议和SSL协议。SET叫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是为了在互联网上进行在线交易时保证信用卡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一个开放的规范。因它的对象包括消费者、商家、发卡银行、收单银行、支付网关、认证中心,所以对消费者与商家同样有利。它越来越得到众人认同,将会成为未来电子商务的规范。我国应该积极应用推广SET协议,研究开发先进的支付系统。解决支付安全问题,才能去除广大网民以及银行的心头之痛。

四、结语

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国家、电子商业协会、银行、商家以及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唯有做好道德和法律建设,研究和发展好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中国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才能逐渐统一规范,并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 篇4

分散型C2C电子商务市场诚信问题研究

分散型C2C电子商务市场诚信问题探讨 宁波大学 目录

目录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探讨 篇5

【摘要】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的税收征收、管理和稽查产生了强烈冲击,由此引发税收征管稽查难度加大。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本文从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征管的影响和挑战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征管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资金账户和安全认证等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用人数急剧增加,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目前。电子商务的业务已涉及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货币、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给现行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趋势迅猛,它作为一种未来的主流商务模式已不容置疑,因而加紧研究并制定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原则和政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一般是指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国际户联网)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易。

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基于国际互联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局域网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并创造新的商机的所有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的交易具有无国界性、无地域性。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人们传统贸易中刻意追求的国界概念在互联网下变得毫无意义,国内贸易和跨国间贸易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很多跨国交易甚至可以不受海关检查而自由进行,因而网上贸易是突破了地域观念的贸易。

(二)电子商务中使用的货币是电子货币,是一种可转换货币,它已经被数字

化、电子化,可以迅速转移。从税收的角度看,传统的现金逃税是有限的,因为现金交易数额不可能巨大,然而电子货币中由于交易金额巨大,且隐蔽、迅速、不易被追踪和监督,因此,逃税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三)电子商务中的交易人员具有隐匿性。企业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交易,交易双方的名称和经营地点不易确定,具有隐蔽性。

(四)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场所是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虚拟手段缩小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界限。互联网上的商店是一个虚拟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看不到传统概念中的商场、销售人员,就连涉及商品交易的手续,包括合同、单证甚至资金等,都以虚拟方式出现。

(五)电子商务中的信息载体是数字化和无形的。能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大都是二进制的数字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传输时一般都已被压缩。所以除非进行转换,否则很难了解所传输的内容。

二、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和挑战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提高我国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电子商务交易“虚拟化、数字化、隐蔽化”的特点,也给现行税收带来影响和挑战。

(一)税收缺位导致税款流失。由于电子商务带给用户更加便捷的交易方式和低廉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得以迅猛发展,致使税务管理部门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政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的真空和盲点,导致应征的税款大量流失。从理论上分析,从互联网上流失的电子商务税收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网规避税收,牟取暴利,在逃避大量税收的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对现行税收政策产生影响。电子商务的特殊性,使某些活动在税收政策的适用方面出现了真空。

1.征税对象的认定。现行税制以有形交易为基础,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而互联网使得有形产品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模糊,将原来以有形产品形式提供的商品转化为以数字形式提供,企业可以通过任何站点向用户发赦专利或非专利技术以及各种软件制品等,用户只需通过有关密码将产品打开或从网页上下载就可以了,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复制。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概念,给税务管理部门确定征税对象,核实销售收入造成了困难。

2.应税行为的判定缺乏依据和标准。一是应税行为与非应税行为的判定:根据现行税法规定,货物的赠送、抵债、以物易物等,都应认定为“视同销售”的应税行为,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发生的类似行为,是否应判定为应税行为,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应税行为种类的判定:对电子商务中的经济活动,是按传统标准进行判定,还是新设标准进行归类判定。如助销行为的经济性质是代为销售还是中介服务;发布商业信息行为的经济性质是广告还是信息服务等。

(三)对税务征收管理的影响

1.税收管辖权的确定。国际税收管辖权包括居民税收管辖权和地域税收管辖权,发达国家侧重于居民税收管辖权,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公民有大量的对外跨国经营,能够取得大量的投资收益和经营所得。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更侧重于维护自己的地域管辖权。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居民管辖原则和地域管辖原则并重的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管辖应遵循的原则和可适用的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将面临严峻考验。

2.纳税义务发生地的确定。纳税义务发生地的确定,是实施税收管辖的重要前提。在传统商务活动中,纳税人的经营地点相对固定,相关经营行为所围绕的地理中心也相对明确,因此,纳税义务发生地比较容易确定。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地点是多变的,流动性很大,交易地点是很难确定的,致使纳税义务发生地难以确定。

3.进出口管理。在传统商务活动中,海关管理是进出口贸易不可逾越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电子商务的跨国直接交易,使海关管理从交易过程中消失了。这给对外贸易的进口和出口应如何判别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直接影响到税收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制定。

4.源泉管理和代扣代缴方式的采用。源泉管理和代扣代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税收征收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征收成本很低,在传统商务状态下运行非常有效。但在电子商务状态下,实行网上支付,由于生产的多样化、交易的频繁化、支付的小额化,以及收受者的经济性质、法律地位、税收待遇等并不能被支付人真实准确的把握,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代扣代缴方式如何适用、代扣代缴的义务如何设定、代扣代缴的方式如何操作等均面临着新问题。

5.税务日常管理。在传统商务状态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税收日常管理制度,如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日常检查、纳税申报等税收征管制度,在电子商务状态

下出现根本性的不适应。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征管是以纳税人的真实合同、账簿、发

票、往来票据和单证为基础的,税务管理部门可以据此进行检查和监督。但是,电子货币和电子银行的出现使纸质凭证均不复存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发票、账簿均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电子形式填制,且容易被修改,不留任何痕迹,这使税务管理部门无账可查,税收征管便成为一纸空文。再者,电子货币可以实现匿名交易,税务管理机关无法追踪供货途径和货款来源,客户身份模糊化,同时,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开发,企业使用加密技术设置计算机密码,即使税务管理部门实施网络数据共享,仍然无法获取所需的检查资料,稽查工作难度加大,企业偷漏税的可能性更大,导致税款大量流失。

(四)国际避税问题加剧,国家税收流失风险加大。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功能的一体化,电子邮件、IP电话等技术为企业架起了适时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合理化”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将更加容易,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也将轻而易举。随着银行网络化和电子支付系统的日益完善,一些公司已开始利用电子货币在避税地的“网络银行”开设资金账户,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同时电子货币和信息加密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使纳税人在交易中的定价更为灵活和隐蔽。这一切均能导致国家税收经营受到制约,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五)常设机构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在现行国际税收中,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在某一国境内进行全部和部分经营活动的固定经营场所,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作业场所等。按国际惯例,企业只有在某一国家设有常设机构,并取得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所得,从而由该国对其进行征税。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需装入事先核准软件服务器,消费者在满足了付款等先决条件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下载服务器中的任何数字化商品,这与订立销售协议完全不同。由于服务器中只有数字化资讯,进货和库存变动的概念不复存在,商品被谁下载也就难以认定,而且服务器能否算作常设机构,现行税收政策尚未明确。

三、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探讨

随着电子商务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阔的应用,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加强国际间税收征收管理的协调和合作已成为我国税务管理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建立我国电子商务的征税原则

1.尊重经济行为基本性质的原则。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的,体现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正确认识税收制度和税政策的地位,理顺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应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2.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则。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交易形式,在改革和整合时,要把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为发挥税收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基本目标,要平衡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关系,按照税收中性理念,不对任何贸易形式歧视,既不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种,也不对电子商务实行全面的免税,但可基于发展的目的对电子商务予以适当的扶持。

3.以现行税制为基础的原则。以现行税制为起点,研究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政策,应该是较好的选择。这样,既能保证税收制度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又能降低改革的财政风险。

4.便于税收征收管理的原则。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效用,是建立在有效征收管理基础之上的,合理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只有通过正确、及时的征收管理才能予以落实。因此,在改革和整合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目前的征收管理水平及手段,力求税制简化,便于充分考虑操作。

5.合理分配国际税收利益的原则。国际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国际利益的分配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和更加规范的秩序。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格局,会影响各主权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货物和劳务进出口贸易、跨国投资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的基本态度。只有形成国际税收利益合理分配的格局,才能为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供最为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措施和设想

1.在税收政策方面,为了使税收征管有法可依,有关部门应当对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做出解释。

(1)制定直接电子商务形式下数字化信息交易的应税行为类别的判定标准;

(2)对网上无偿提供具有商品性质的数字化商品,应规定属于“视同销售”的应税行为,适用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征税;(3)对助销行为,即凡在网页上制作、发布了有关助销商品信息的,则该助销行为应被认定为代理销售;(4)对网上发布商业性信息而取得等价支付的行为,应被认定为属于广告服务;(5)对劳务发生地的认定,根据间接税最终由消费者负担这一原理,应将劳务接受者所在地作为判定劳务发生地的基本标准。

2.在税收征管方面,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征收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从事电子商务的纳税人必须到主管税务管理部门办理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按要求填报有关电子商务税务登记表,除了现有的规定内容外,还要增加网址、服务器所在地、应用软件、支付方式等有关网络资料,以便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建立电子发票制度。在现行发票制度中增加电子发票,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核算依据,并指定电子发票的制作、使用、保管、缴销等规程,通过在电子商务主体的交易终端上加税控装置或是在相应的认证平台上加载电子发票装置,向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服务。

建立网络稽查制度。通过网络对纳税人的电子账务进行稽核检查。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建立在线跟踪监测工作站,对网络信息传输进行必要的跟踪和监测,筛选出有价值的电子商务信息和税收监管信息。

完善网络申报制度。自我申报和预缴,须经审核后汇算清缴。

3.在国际税收利益分配方面,应对现行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做合理调整。

(1)对居民管辖原则和来源地管辖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调整,主要是扩大来源地管辖原则的适用范围,相应缩小居民管辖原则的适用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

来源地管辖权的优先适用和来源地管辖权优先行使后,居民购买力管辖权再行使时缔约国在避免双重征税方面的义务。(2)对常设机构的判定方法和标准进行补充完善。主要是明确规定,服务器在一般情况下均构成常设机构。但有例外,即在特定情况下,可不构成常设机构。特定情况是指:服务器的功能只是发布一般性的商业信息和介绍商品的主要功能,但不参与商务交易活动全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

(3)调整营业利润与特许权使用费划分方法的标准。此项调整工作,可结合前面所述有关数字化商品有偿提供的应税行为类别判别的方法和标准来进行。凡是属于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费而取得的所得,应被认定为营业利润;凡是属于有偿转让受法律保护的许可使用权转让所得,应被认定为特许权使用费。

4.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方面,应通过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将有关电子商务的一些特定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之中。

5.要积极加强国际间税收政策的协调和税收征管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国际税收协调机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国国内税法之间在跨国电子商务交易的税收征管方面的冲突,会越来越激烈。目前的协调和协作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客观上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国际税收协调机制和适时建立新型的国际税收协调机制。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 篇6

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论文【1】

[摘要] 由于各种原因,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建立诚信机制。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实 信用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

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界出现信用危机。

面对滚滚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如何建立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保障电子商务良性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

电子商务诚信危机实际上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信任危机的折射,当前,电子商务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

1.网络欺诈。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商务主体发布信息相对于在传统媒体上受到的制约较少。

消费者在发现信息的错误后,很难向发布信息的电子商务主体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电子商务主体的地址。

因此,一些电子商务主体惟利是图,大行欺诈之道,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

广大消费者对网上诸多信息心存疑虑,丧失了信任,利用网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积极性降低。

2.商品的品质问题。

部分电子商务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的必要约束,不讲诚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结果造成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市场商品的品质信任度很差。

3.信用与支付手段的问题。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支付问题。

而由于诚信精神和意识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差,人们为了规避风险不敢贸然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信用卡帐号告诉企业。

所以,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选择了货到付款这种较可靠的方式,以解决在货款支付中双方的互不信任问题。

但是沿用传统的现款支付的方式来进行网上交易,违背了电子商务的初衷。

二、电子商务与诚实信用

诚信,顾名思义既要诚实,又要守信用。

诚实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本质是相同的,它同样需要讲究诚实信用,只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对电子商务在信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需要。

电子商务信用是指电子商务主体在进行相关交易时具有“善意”、“诚实”和“信用”的良好主观心态。

在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日益普及的今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诚信环境有利于电子商务自身的良性发展。

2.建立诚信机制是电子商务特点所决定的。

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已成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互联网本身的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也产生了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带来了大量的诚信危机,这又成了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障碍。

三、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构建

1.在技术上,建立电子签名和安全认证制度,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电子签名是指附加于数据电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联系的电子数据。

电子签名可用来证明数据电讯签署者的身份,并表明签署者同意数据电讯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建立电子签名制度目的就在于赋予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和证据效力,从而使司法机关正确解决电子商务纠纷。

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制度。

电子签名安全认证简称为“电子认证”或“安全认证”,是以特定机构对电子签名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电子签名制度注重数据信息本身的安全,电子签名安全认证则强调交易关系的信用安全、保证交易人的真实与可靠。

2.在监管上,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

为促进电子商务主体的诚实信用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应该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

具体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颁发书面企业营业执照之时,还应当为企业颁发电子营业执照。

电子营业执照的内容包括书面营业执照的内容(如: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企业设立时间、公司股东、增值税登记情况等)和电子商务主体的网站和网址。

企业进行变更登记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必须在网站上展示其电子营业执照。

这样,当人们怀疑该企业的信誉时,就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该企业的资信情况,并正确作出经营决策。

搭建电子商务主体诚信信息公用平台。

各级工商管理机关应当建立网站或网址,通过互联网接受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主体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投诉。

工商管理机关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对有管辖权的案件进行查处外,还要将电子商务主体被投诉的情况如实在互联网上发布。

这样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程度就受到社会的监督,电子商务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努力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

3.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失信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犯相对人民事权益的,人民法院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决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没有相对人的,由工商管理机关依据行政法规予以行政处罚。

总之,对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电子商务主体要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通过提高电子商务主体的失信成本,使他们诚实守信,不敢以身试法。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诚实信用机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电子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电子商务中诚信机制的构建【2】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在电子商务中利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诚信机制的方法,为交易双方提供信誉度查询平台,以增强电子商务用户交易的信任感,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度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一、电子商务的诚信缺失现状

在中国,传统的购物习惯是“眼看、手摸、耳听、口尝”,公众普遍感到网上购物不直观、不安全、不信任,也使得电子商务交易链非常容易断裂。

保险业诚信问题探讨 篇7

1 保险业诚信问题现状及危害

1.1 现状

保险既是一种融资手段,又是以合同形式实施的补偿制度。这一定义决定了保险要有一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要遵守的最大诚信原则。即保险要求当事双方不仅都要讲诚实信用,而且要以最大的诚意来订立、来履行保险合同。商业诚信对商业交往双方的诚信要求是一般的初级的。对于保险业而言,初级的,一般的商业诚信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被保险人不讲诚实信用,以不存在的标的物来投保,或者有其他不良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也关系到保险人的身家与性命。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保险人违约,被保险人骗赔的事件也渐渐多了起来。大量实例证明了违背保险诚信原则的事情已相当普遍,主要有两方面表现:第一,保险人借故不履行本该履行的赔付义务。即保险人会利用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对保险合同条款不了解等因素不履行本该履行的赔付义务。第二,被保险人多以骗赔为目的。其一是超额投保,即保险金额超过标的物的实际价值。其二是重复保险,即以同一标的的同一风险向两个以上保险人投保,致使投保的风险总额大于标的物的实际价值。随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保险诈骗呈现出花样翻新、手段狡猾、案件增多、数额增大的趋势。曾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广州胡氏四兄弟利用同一车辆的同一事故,先后向3家保险公司的10个分支机构骗赔34次,骗取保险金141万余元的恶性案件,也说明了这一问题。不法分子实施保险诈骗屡屡得手,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国家资金流失,而且也破坏了保险合同的严肃性、公正性,分割了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根本利益,同时还影响了保险人的信誉,给保险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业非诚信的特点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域广泛性,可以说经济领域造成非诚信现象的因素在保险业都存在;二是形式多样性,例如非单一利益体、信息双向不透明、代理人行为失控等在其他领域较少出现的现象,在保险业中都出现了;三是诸种因素都在较深的层面上对保险非诚信起着影响作用,因而加大了克服的难度。

2004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检测中心在对国内公众保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10%的民众认可国内保险,只有6%左右的人认为国内保险公司诚信较好,70%的人认为保险公司诚信一般,持不信任态度者占26%。按国际标准,一个行业有6.5%的消费者对其表示不信任时,该行业就进入危机阶段。

1.2 危害

首先,保险业非诚信的一个弊端就是它的“外部效应”,即一部分个人或公司的短期“非诚信收益”会带来整个保险界长期的严重受损。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与普通的商界非诚信有所不同。一般的商家由于规模都比较小,某一商家的不诚信往往只会对它一家发生影响;而保险公司往往很大,一人或几人的非诚信会使公众进行“合理推理”,很自然地联想到整个保险公司都是这样,甚或整个保险界都是这样,由此造成很大损失。其次,保险业非诚信可能产生一种“累积效应”,即非诚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一种“诚信崩溃”。也就是说,当保险公司在社会上名声达到了很坏的程度后,就会迅速地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心理传染,出现全社会对保险公司的抵制现象,其结果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坏保险公司一概遭殃。第三,保险业非诚信还会产生一种“记忆效应”,也就是说,使保户产生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这不仅表现为直接受过伤害的人会在很长时间内不相信保险公司,而且会在其他听说过保险非诚信事情的人中形成一种长期的“非诚信心理联想”,即保险公司无论与客户发生什么冲突,都会被想象为保险公司非诚信。

在中国保险业界,总有人感觉目前保险业的非诚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中国的保险业正处于粗放增长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非诚信不可避免。而且,在这种粗放型增长中,保险业还不是以超常的速度增长了吗?笔者认为,这种想法不仅失之偏颇,而且危害很大。我们应该看到,保险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说是由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因素促进的:一是中国保险业起点低,基数还小,容易拓展;二是经济发展快,从而居民收入增加也快,这为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三是这几年投资型保险的引入,又为寿险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完全靠居民的保险保障意识(这恰恰是保险意识的核心部分)的提高,保险业是不会发展得这么快的。众所周知,一国居民的高度保险意识才是一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我国居民当前保险意识之低也是人所共知的。我们不能不承认,虽然我国这些年保险业发展很快,但基础却是不牢的。而非诚信的最大后果就是破坏社会保险意识,这使得本来就不牢靠的保险业,由于风险预期的加重而变得脆弱。

2 加快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克服非诚信现象已成为中国保险业界当前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严峻的形势已不容我们再将非诚信现象拖延下去;如果拖延下去,非诚信的传染示范效应势必会毁掉整个保险业。

2.1 诚信是维持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服务商品,是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其外在形式往往表现为一份保险合同。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之后,保险公司便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如出现特定事件后),按约定履行经济补偿或给付义务。由于保险经营涉及时间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保证履约需要保险机构或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信用。

如果许多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诚信,保险业发展就没有新的客户,保险业的整个诚信度就会降低,投保人就会将保险产品转移为其他投资领域,就谈不上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诚信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促进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来看,必须加快保险业诚信建设。

2.2 诚信是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诚信作为基础,即便是套利、投机等现代金融交易活动,也要以交易双方的诚信为前提。诚信与盈利能力、公司治理一样,是形成保险机构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诚信度高的保险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客户。反之,诚信度差的保险机构,维护和开发客户会存在困难,业务也难以拓展。因此,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

高度诚信往往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充足资本实力、卓越盈利能力、审慎风险控制和先进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保险机构缺乏上述任何一种能力,都会在诚信上有所体现,因此,要从提高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角度来提高诚信度,增强保险业的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很大。不过,保险业发展潜力要转化为现实,必须以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为前提。与强大的银行业和活跃的证券市场相比较,保险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通过推进诚信建设,努力提高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2.3 诚信是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的基本要求

保险业的基本功能在于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通过运用好风险转移机制,可以对经济金融风险进行组合管理,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保险业能否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需要投保人或消费者的认同,以及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这些都需要以高度的保险业诚信为支撑。保险业具有资产管理功能。一般来说,保险机构在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同时,也为被保险人进行资产管理。保险机构在推出投连险、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品种时,不仅为被保险人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而且为被保险人提供了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与储蓄存款、金融投资相替代,因而也是一种资产管理功能。要发挥保险资产管理功能,在投资决策、交易管理、风险管理、信息透明等方面形成高度诚信的保险资产管理架构,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资产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供稳健而适当的投资回报。实现资产管理的目标,需要建立高度诚信、透明的资产管理体制。

3 全面推进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保险诚信体系(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01页)一要建立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系统。健全统一的保险信用信息网络,开通信用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允许市场参与者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共享客户信用信息资源。

二要构建保险信用评价体系。采取适当的保险信用评价方法,根据规范统一的业务数据及相关信息,对保险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进行科学评级,确定不同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建立审慎的保险信用评价制度。

三要实行信息透明。允许投保人充分了解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息情况。同时,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将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偿付能力、诚信情况等对外公开,使信用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形成有效的公众、媒体监督机制。

3.2 培育保险诚信文化

一要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推行保单通俗化和标准化,统一保险合同的内容和格式,实行挂牌展业,规范营销行为。完善产品信息披露,帮助消费者清晰了解各种保险产品的特点,以便于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当的保险产品。

二要规范保险展业行为。保险机构要制定并遵守规范的业务程序管理,完善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防止出现只重视保费收入、忽视售后服务的不良倾向,改进、优化保险服务,及时兑现理赔承诺,重点解决保险理赔中服务差、投诉多、意见大等突出问题。要落实营销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从营销员招聘到市场退出的管理办法。

三要加强道德规范约束。重视保险从业人员的诚信记录,所有保险从业人员应以恰当形式进行诚信承诺和保密承诺,落实《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等有关要求,确保从业人员具有必要的道德水准。

四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保险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指导性条款费率和技术服务标准,通过行业自律机制加以落实有关行业规则,努力形成良好的保险行业形象。

摘要:保险行业是一个讲究最大诚信的行业,然而缺乏诚信是目前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一大问题。文中从保险业诚信问题现状及危害展开,从建立保险诚信体系及培育保险诚信文化谈及全面推进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对策。

微商诚信问题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微商;诚信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购的方便快捷以及人们受利益的趋势,“微商”,一个电商后起之秀,利用朋友圈售卖商品的群体,悄悄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朋友们暴利刷屏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出现了,最重要的就是诚信问题,诚信是所有企业做大做强的软实力。分析微商存在的诚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微商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微商存在的诚信问题现状

目前微商的主要群体还是个人,主要顾客来源是微信或者QQ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的朋友圈,是一种口碑式营销模式。但是它真的是口碑相传吗?很多微商向朋友推销时都说,“这个我怎么样,怎么样,非常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诚信问题仍然是网购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微商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网络欺诈:很多人通过社交软件如QQ,微信,陌陌等认识没有见过面的所谓朋友,在欺诈者长期的“嘘寒问暖”后,轻信欺诈者推荐的产品,如保健品、投资理财等,通过汇款,转账等方式将钱转给所谓的朋友,上当受骗。微商不同于淘宝,淘宝有支付宝作为中介平台,可以申请退款和维权,微商基本都是直接转账,靠着“朋友的信任”来完成交易的。很多做代理的微商,自己甚至不了解产品,只是从中间拿些提成。

其二:产品质量瑕疵:微店购物,靠发简单的图片和天花乱坠的言辞来推销产品,类似于直销。顾客不能通过触摸、查验等来检查商品,然而因为专业知识的局限,顾客很难辨别一些产品的坏,比如现在卖的非常火的面膜。当发现上当受骗,为时已晚。很多微商做的是化妆品代购,利用国内消费者没有去过国外,没有用过真品,鱼目混珠。

其三:售后服务质量差:微商中大部分是做代购或者中介,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处理周期长,有些微商直接找借口不处理,把责任推卸给厂家或者快运公司。产品质量出问题,很难享受国家三包政策,消费者多少都会有折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

其四:个人信息泄露:通过朋友圈营销的微商,产品的买卖双方基本都是认识或者熟悉的,很容易矛盾激化后产生报复性质的行为,如将买家的私人照片PS成不雅照传播,泄露家庭信息等。同时在网络中完成的支付信息,订货信息,交流信息等都容易被非法窃取或被商业经营者非法公开。

其五:朋友圈诚信危机:朋友圈本来是一个了解朋友生活酸甜苦辣,分享生活的地方,用它做广告,真的合适吗?东莞阳光调查推出的“微信朋友圈 您会屏蔽谁”收到1023份网友反馈,超过70%的受访网友在朋友圈遭到过广告信息的困扰,有62.45%的受访者会屏蔽经常发布或转发广告信息的朋友。做微信营销意味着你会失去62.45%,如果你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你失去的朋友会更多。

二、微商诚信问题的形成原因

微商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不同于普通电商。普通电商卖方就是一个商人的角色,其应该尽到商人的义务,出现诚信问题往往可以通过交易平台这个中介来约束。而微商是一种直接性的O TO O模式,没有中介平台的约束,国家相关法律甚至也约束不到。微商大部分是一种个人与个人的交易,依托的是朋友的口碑和认可度。微商不全是真的微商,也不全是真的朋友。要成为微商只要注册一个微信账号,发发图片即刻,门槛低,而且没有任何实名登记手续,真假难辨。同时微商商品真假难辨,好差难辨,没有一个监管部门和投诉部门。微商维权更是问题,是朋友不好意思维权,不认识的不知道到哪里维权?根据调查,做微商的大部分是30到40岁的无业家庭女性,微商购物的大部分也是女性。一瓶洗发水28的成本,卖到280,门槛低,利润高,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就是好,毕竟了解喜欢用品的人很少,只要卖出去就是钱。这样大的利益诱惑,让微商像被打了鸡血似的奋斗。

总结微商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参与者的社会道德水平层次不齐; ②缺乏第三方约束平台

③相关法律法规缺乏; ④ 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够强

三、 解决微商诚信问题的对策

虽然诚信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微商的发展,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没有探索就没有进步,根据诚信问题的几大原因,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教育

首先,加强消费者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社区、学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可以就网络安全做专题报告,针对微店购物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同时也可以就相关知识制作宣传海报,提醒消费者注意网络购物安全;相关新闻媒体可以做相关的专题报告,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于未然。

其次,消费者产品安全基础知识普及

相关媒体、社区、校园等可以就产品基础知识上课,普及产品知识,让消费者了解生活用品和相关产品的必要知识,提升区分真假、辨别好坏的能力。

(二)加强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

首先,加强微商的诚信道德意识

通过舆论压力、媒体报道增强自我教育,要注重社会教育和培训,发扬良好的道德作风;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本内容为精神风标,展开全民道德提升热潮。

其次,建立诚信数据库

在我国目前对于个人诚信问题的资料建设缺乏,而且资料比较分散,保密性质比较高,个体很难对个体作信用评估。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用资料库,以集中统一的反应消费者和商家的信用记录。

再者,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微商相对于淘宝缺乏的是卖家的信用评价体系,消费者不能通过别的评价来选择商品;同时微店也没有一个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和认证平台,参与微商的个体或者商家很難与顾客形成信息对等。

(三)强化网络监管

首先,政府部门建立相关信息监管机构

政府部门应该组建相关的服务机构,监督微商交易的过程,接受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解决微店购物中出校的问题。监督部分微商的不法行为,能够有效的防微杜渐。

其次,第三方交易平台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

微商目前是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以及线下通过电话或者手机短信来洽谈交易,此过程涉及面广,在法律意义上,第三方社交软件没有责任监管相关交易行为,但是其他机构可以构建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商家认证和诚信监督的通道,帮助消费者保障自己的权益。

(四)健全相关法制建设

2004年国务院信息化小组就已经通过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于微商这样带有个人交易色彩,不受法律监督的个人行为,国家诚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积极提出相关政策并落实。同时国家英爱加强执法监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四、展望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微商在给人们创造财富泡沫的同时也在创造价值,我们相信在社会和企业,在消费者和商户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诚信机制下,肯定会呈现出朝阳一片红的景象。(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

上一篇: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下一篇:阳光的温度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