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暑假支教实践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暑假支教实践(精选8篇)

大学暑假支教实践 篇1

对于爱,读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但是它依旧美而朦胧,就像梦中的恋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人生,我似乎已经对爱有了些许的了解,可我渴望更加接近它,拥抱它。这次支教我姑且把它称作我的“追爱之旅”,追求人世间最单纯最美好的一种东西。

2011年8月,炎热的暑假,火热的心情,这个暑假因为有了社会实践不再寻常,不是在家吃喝玩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真正去体验生活,实践自我价值。我即将要前往临潼区小金乡东合村进行为期14天的支教,有豪气万里,也有忐忑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也是我第一次当老师。我们的队伍由交大东西校区组成,前不久发生的大地震中那些感人肺腑的事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大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有了队友的勉励我抛下了顾虑背上行囊在一个清爽的早晨出发了。

见到孩子们,你最先受吸引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的质朴和童真让我们非常享受,同时当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身体明显发育不良时,心酸的感觉又让我们很难受。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两周时间好好爱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让他们知道爱,学会爱,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被打个措手不及。首先是吃饭问题,离集市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过一段时间派人去采购,土豆是最美味的食物了,不过我们的大厨还是尽所能的给我们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然后是缺水,当地实在是太缺水,井水非常脏而且远,幸好我们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把山上的自来水水闸打开供我们用,要知道,平时停水对于山里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还有住宿,女生睡的是老师的两间办公室,男生有两位睡厨房,其余都是睡帐篷,更苦的是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全浸泡在水里了,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叮咬,全身上下陷入一种无止境的瘙痒中,此种感觉身不如死。教书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给他们讲做人,我怀着无限的激情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认真备课,把知识尽可能浅显地讲解,但是他们与城市里的同龄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讲上十几遍,我依然在坚持着,甚至发掘出诲人不倦的快乐。经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我也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我尝试和他们沟通,也努力想去改变他们,但却没想到会是如此之困难!我后来才明白这也许就是一种和谐,就像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观念强加于他们身上,也许只是循循善诱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十几天的时间漫长而短暂,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在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由于环境等的原因我在后面开始懈怠,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有个队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我们真是不折不扣的坏人。关键词:爱支教孩子山

为爱而行

大学暑假支教实践 篇2

一实践育人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也是其基本观点。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实践观点以及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为主题,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实践教育教学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过程[1]。对于大学生来讲,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只有经过实践的锻炼,才能磨练自己的信心和毅力,从而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胡锦涛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寄语高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同时寄语青年学子,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这番讲话,强调了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实习支教是高师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教育,且理论教育远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缺乏兴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停留在对知识的认知阶段,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外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分析问题,结局问题的能力;部分大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认知与实际行为有较大的反差,知行不一,实践育人效果不佳。而且大学生普遍对农村教育缺乏感情,不愿到贫困农村任教[2]。广大师范生需要通过实习支教了解基层,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我校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调研,明确了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是新形势下为农村基层学校补充师资、强化大学生教育实习环节、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

2006年,新疆师范大学根据自治区推进“双语”教学的需要,借鉴内地高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经验,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在自治区高校中率先开展实习支教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校先后组织了十二批共计6014名学生和107名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苏、喀什、吐鲁番地区的22个县市的300余所中小学进行实习支教,成为参加新疆实习支教工作的所有区内外高校中派出实习支教学生最多、支教区域最广、受援中小学最多的高等院校。通过有效组织和积极践行,真正做到了大学生面向基层、深入实践、服务社会“三结合”,丰富了实践育人的途径,提升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以实习支教为途径有效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1 做好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强化实践育人意识

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是否扎实到位是做好实习支教工作的前提,与疆外高师院校相比,新疆多民族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有教学对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实习科目以汉语为主、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大、实习条件更艰苦等特点,所以岗前培训内容的设计上除了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模拟试教、微格教学、课堂管理、远程教育外,还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开设“初级维语”课程,对参加实习支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强化汉语授课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南疆地区双语教学的需要。同时以多种形式进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以及实习支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了《实习支教工作指南》和《实习支教工作生活和安全手册》,邀请实习支教受援地区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基层教育经济发展状况,组织有经验的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实习生交流经验和心得。并在每批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举行实习支教为主题的图片展、先进事迹汇报会和表彰会等系列总结活动,目的使后续参加实习支教的师范生认识到新疆特殊的教育区情,能认识实习支教在新疆的重要意义,更能认识到实习支教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磨练意志品格、服务基层教育的良好契机,很多师范生受到鼓舞,主动提出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实习支教。

2 注重实习支教过程管理和引导,确保实践育人目的

对初上讲台的实习生来讲,实习支教面临着诸多不适应和挑战,但他们可塑性强、不乏热情,所以实习支教过程的合理组织和对实习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就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队伍由校内指导教师和驻点指导教师构成,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法老师、辅导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构成,驻点老师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构成,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学、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关心、协调与指导。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在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生活能力、精神境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是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实习支教学生90%以上在师资短缺的乡、镇、村级小学和幼儿园、甚至在只有几个学生的教学点,根据学校的学校需要,一般要承担多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量超过15学时,有的甚至多达25学时,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很多学校出现一人承担一个班的全部课程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包班制。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教学需要,很多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课程需要重新学习、搜集资料备课、写教案,经自己内化,再进行课堂教学,实习支教解决了师范生在市区教育实习上讲台机会少的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了解基层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摸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容量,一定程度上学习到了不同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基层特殊的教育、生活环境,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实践舞台。很多学生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参与基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活动。美术学专业的学生给学校办黑板报,开创性地为当地孩子义务培训画画,举行儿童绘画展,让很多孩子萌发了想当画家的理想;音乐专业的学生结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主题节日编排各类节目,让学校的此类活动空前丰富多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负责了当地学校校园刊物的征稿、编辑、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化学专业的学生主动整理学校经久未用的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化学的神奇和精彩;双语较好的同学义务给当地老师辅导汉语,组织汉语歌曲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字书写大赛、汉语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激发了基层学校少数民族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受到了当地学校的好评。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实习支教学生还兼任了受援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团委、校长办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使实习支教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是生活能力的提高。我校实习支教学生实习学校的各项条件与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需要自己架炉子取暖、从压井里取水、自己动手买菜做饭,有些偏远的乡镇也没有澡堂,买菜也不方便,要等到每个星期的“巴扎天”才能买到,有些地方的水质不是很好,需要加工处理才能饮用,大部分乡镇学校看不上电视,也几乎没有网吧或更没有高级的娱乐场所。另外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列,形成了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尤其南疆地区,春季多大风、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夏季高温干燥;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对不适应此类气候的实习支教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感染鼻炎、支气管炎、皮肤病等。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实习支教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挑战,要经受严寒、风沙天气和寂寞的考验和挑战,大多数学生面对上述艰苦条件,在实习支教初期都不适应。但随着实习支教生活的不断深入,学生们逐渐地开始主动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经历:第一次从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炉子、第一次买菜做饭等等。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后,他们的生活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是精神境界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的关注甚少,对落后贫困地区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活使大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区基层的经济社会条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生活条件的磨练下,同学们重新审视了自我,懂得了关爱、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献,体会到了真情和友谊,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他们在当地老师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变得成熟、人格更加完善,尤其与少数民族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热情和朴实,提高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乌鲁木齐“7·5”事件以后产生的心理阴影,切实加深了维护民族团结意识。比如有的学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没有学习文具就自费给孩子们买铅笔和作业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学生午饭只吃馕饼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学生分享,有的看到孩子们汉语水平差就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义务补课,很多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还动员自己身边的同学给实习支教学校的孩子捐衣捐物,还有的同学利用“微博”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给孩子们寄去所需的学习用品……这种发自学生内心的行动是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的最直接表现,这是在学校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学到的东西。

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实习支教过程中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新疆多民族地区特殊的教育区情使实习支教学生不仅面临教学方面的挑战,还面临着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课堂管理策略、学习独立生活、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挑战,由于实习学校师资的严重不足、双语教学水平不足,对实习生的指导严重缺失。实习生遇到各种困难除了远程求助指导教师外,更激发开发自我潜能和智慧的意识,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摸索方法、自行总结规律、自行解决问题,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结束后,实习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3 总结实习支教经验,扩大实践育人效果

为了更好地总结实习支教的经验,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实习支教,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激励。每年4月,我校定为“实习支教校园文化活动月”,开展实习支教图片展、汇报会、观摩课、数字故事比赛等系列校园文活动。2006年以来,我校连续六年精心策划了“情暖阿勒泰”、“在那遥远的地方”、“相逢是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用支教感动青春”、“一路支教一路情”实习支教学生工作汇报会,组织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和感受,每次报告会在校内演出3~4场,与会师生累计达到一万余人;连续六年编辑了《金山漫语》、《闪光的青春》、《大漠飞歌》、《绿洲追梦》、《胡杨情思》、《情满昆仑》6本实习支教周记选集并印发给全体实习支教学生,每本周记都记录了实习支教学生的真情实感;出版了实习支教画册《青春飞扬》;录制了实习支教电视宣传片《青春的足音》;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实习支教专题网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0月,结合自治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支教老师来了》作为新疆各高校唯一入选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剧目,并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校园戏剧之星”和“优秀组织奖”四项大奖,并在上海和新疆多所高校进行巡演,观众累计近五千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几年,我校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宣传实习支教生活,美术专业连续两年举行“实习支教美术作品展”,我校舞蹈专业师生编排的音乐舞蹈诗歌剧《放飞天山》成为我校实习支教岗前动员的保留剧目。上述所有活动既大大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对所有即将参加实习支教的师生起到了良好的岗前培训作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实习支教的实践育人效果。

4 建立实习支教基地,稳固实践育人平台

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服务南疆双语教育,加强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稳固实践育人的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我校在南疆库车县、沙雅县、伽师县、和田县和策勒县建立了五个“实习支教基地”。此类基地的建立对缓解基层师资短缺的现状、实现高校“送培下乡”、支持地方基础教育研究、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从政策、机制、经费等方面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

总之,师范生在实习支教前的全方位培训,实习支教过程中的艰苦磨砺、耳濡目染与亲力亲为,激发了其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和未来人们教师应具备的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广大少数民族师生和群众广泛接触与交流,大大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在“7.5”事件发生后显得尤其重要和宝贵;实习支教返校后开展的一系列的总结汇报活动既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没有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是高校长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试图达到却很难达到的,应当说,实习支教起到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无法企及的作用与效果,是高师院校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跃宇.深化认识有效推进实践育人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3) :13-15.

大学暑假支教实践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实践; 共性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大学生改变了“等毕业实习”的传统做法,纷纷在暑期里自发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尽早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凸显了一些实践成效不佳、劳动权益缺乏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将使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甚至使它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本文就这些共性问题及其对策展开探讨,期待能够给有关各方予以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自愿参加为主。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有:

一是通过父母、亲戚或朋友介绍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见习。

二是由所在院校统一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到一些企业、乡镇进行考察,到敬老院和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担任短期的自愿者。

三是由所在院校推荐,学生自愿参加,到学校实训基地和其他一些大企业顶岗实习。

四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种媒体上的招工信息,前往应聘工作。

五是学生在家族企业实习或在家分担一些生产和家务劳动。

六是參加Q群组织的旅游活动或自愿者活动。

七是留在学校参加一些暑期校园建设工作。

统计显示,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大部分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父母担当社会工作和家庭责任的不易,对自身的不足也有了一定的客观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职业素养和个人品格意志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不少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修正了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就业做了一些前期心理准备。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凸显的共性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肯定。但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凸显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集中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实习、见习机会不均等。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学生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实习的机会很少,尤其是行政管理、法律、文学、艺术等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基本找不到对口的实习单位。

2.学生的暑假实践活动主要以顶岗实习为主。许多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的关系,参与社会服务和旅行等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企业顶岗实习,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乎等同于暑期打工。

3.学生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我国存在着的国营、集体、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等企业,各种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各异,导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条件良莠不齐。其中,在私营和外资企业顶岗实习,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节假日安排加班的现象,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学生在实习劳动中,普遍感到身心疲惫,体质下降。有的企业还延迟一个月发工资,致使学生假期结束还没拿到的报酬。这类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他们对就业产生了畏惧,身心的过度疲劳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4.实习专业不对口,劳动报酬低。在校大学生还未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无法独立担当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致使许多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致使他们的专业理论实践基本流于形式。尤其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基本没有选择实践内容、方法的机会,他们多数从事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如在工厂流水线上组装零件、在餐馆打扫卫生、上菜,在酒店前台收银等,这些工作不但劳动报酬低,而且工作的技术含量也不高,没能使大学生发挥知识与技术上的优势,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5.假期实践活动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条件学习和进行自我提升。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以致顶岗实习的学生大部分假期都在企业里劳动,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文化学习,学生失去了认真思考、沉淀知识和提升自我的机会,更没有坚持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创新能力的初衷。

6.盲目择业,过于看重报酬,忽略实践活动的意义。一些大学生急于摆脱学校和家长的束缚,尝试独立自主地生活,将社会实践活动视为暑假打工。在选择实践活动单位时,他们只看报酬,不关注工作内容和环境,盲目择业,被一些不良企业雇佣,人身安全和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还有一些学生在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就职,总日耳濡目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心灵受到严重的污染,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浩然正气。

三、解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性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多年培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社会接班人,是我国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在大学毕业后,他们将很快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因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齐抓共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条件。

首先,社会各界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前,不少人认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应该自己去面对一个真实地社会,去亲身体会社会优胜略汰的自然法则。他们应该象其他就业者一样,依靠自身努力,学会立足于社会。然而,这些将在读大学生等同与普通就业者的想法,忽略了在读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即1.大学生刚刚迈入成年人的行列,无论在身体和心理上,可塑性很大。因此,大学时代是他们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关键时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思想道德、学习、工作等方面予以他们正面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抵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影响,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走弯路,错失成才的机会。2.在读大学生基本没有兼职工作,是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的成年人。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技术,为未来的工作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他们的暑期生活还需要家庭供给。人们不能要求他们象其他的就业者一样,就业赚钱。他们选择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应以劳动报酬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的机遇为依据。

其次,国家相关机构,应将保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纳入工作内容,采取相关措施,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制度化、正常化、正规化,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问题。

实行实习单位资格审批制度,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管理体制和安全措施符合规定的单位进行考核,要求接受单位在大学生见习、实习的岗位、技术专业培训、实习内容和待遇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并给予合格的单位予以注册,由劳动就业部门向社会公布,供大学生自主选择。由此解决学生实习、见习机会不均,专业不对口、人身和劳动安全无保障的问题。

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积极协助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适当安排一些部门,接待学生参观、见习。如,法院有计划地开放申述厅,安排前来见习的法律专业的学生参与上访人员的接待工作。医院可以安排护士学校的学生或医学院的学生在前台服务区工作,为病人测量血压、填写病历等。汽车制造厂安排汽车设计专业的学生到生产流水线去观摩。使管理、设计、法律、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实地考察和接触未来的工作,激发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的热情。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有计划地对大学生免费开放公园、著名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红色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和体育场馆,使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群体也有机会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他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人生观、道德观、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正确的指导,从而培养他们报国之志。

第三、高等院校担负着培養大学生的主要责任,应全面支持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它并入就业指导课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实践单位、实践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如,开设实践活动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有能力去探索、去创新。

学校辅导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难题。监督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引导他们在思想上锤炼自己,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影响。

学校要设法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在假期里适当开放食堂、图书馆和部分学生宿舍,让学生有机会留校工作、学习和研究,有机会在本地参加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考察本地的风土人情、到科技馆和博物馆调研,到本地企业、事业单位见习等。

第四、学生家长要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工作。家长要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经济上予以大学生必要的支持,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打工挣钱,自己解决生计问题。要避免学生盲目顶岗劳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家长要鼓励大学生,因地制宜,就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服务,回馈父老乡亲的抚育之恩。在暑假时间的安排上,家长要引导学生纵览全局,做到工作、学习、生活都兼顾,既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又要预留时间与家人团聚,增进与家人、家乡的情感,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坚持文化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雅恬, 陈媛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创新[J].知识窗;教师版,2014.

大学生暑假支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篇4

一、活动简介:

1.由六连团支部组织实践活动。

2.活动成员:

(1)组长:贺永飞

(2)组员:曹明威,冯立飞,王悦,韩雪,王晶,张明慧,张扬。

3.活动意义:

为推进中国农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尽一名大学生应尽的义

务,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支教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当地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对中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使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4.活动时间:2011年7月。

5.实施地点:六连办公室。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

(1)要适应当地环境并应对不变

(2)要服从管理,与当地学生做好交流沟通。

(3)遇到问题要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争取获得最优化解决方案。2,物品准备:

(1)准备授课所需要的教具,课堂基本用品。

(2)收集授课所需要的材料,并做好初步教案。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实施:2011年八月

与学生初次接触认识;为同学们分发文具等,与他们一起游戏;召集同学们到学校来,教授其诗词、歌曲、英语等知识,增进与孩子们的交流;队员们在一中学生的带领下到部分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发现亮点,找出问题。

四、实践成果:

1、了解到孩子们的基本生活、学习和家庭状况。

2、为孩子们带去衣物、书籍和文体用具。我们在与孩子们游戏的同时,还教他们学会了不少新东西,如折纸、诗词、英语、歌曲等等,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他们的童年增添新的色彩与活力。了解了本县孩子在厌学、辍学等问题上的认识情况,对于有此类心理状况的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锻炼了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实践经验。

五、心得体会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从前期的计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都充分的考验了我们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这是大学生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由我们自己去布置,力求做得思路清晰、有条

理,这也增强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锻炼的太少,以致在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是蛮有成效的。

在与村干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交谈中,锻炼和增强了大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

现总结如下:

1、坚持社会实践与优秀大学生地培养相结合。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在选择此次社会实践队员时,都把德才兼备地选出来参加,旨在以优秀大学生培养为突破口,带动全校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2、坚持社会实践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从多年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是因为我们的时间活动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为地方做出了贡献、办了实事。

3、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社会提高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4、爱心这个永恒话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爱心的意识一定不能被埋没,社会的发展还不平衡地区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对社会的评价存在很多看法,但是爱心的力量也是很大的,用爱心去发展是伟大的。希望我们爱心不要在我们心中丢失。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始终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以锻炼意志品格为宗旨的情感体验,注重坚持把社会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教育相结合,锻炼了我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把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相结合,激发了我们团结、求实、博学、奋进的成才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对社会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中经受“社会关”、“专业关”、“劳动关”的考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实践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肩上的重担,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的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理由再去谈享乐,没有理由再去奢侈和浪费,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六连团支部

大学生暑假支教社会实践报告书 篇5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暑假支教社会实践报告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7月20日这一天,我们一行十四人参加了由学院分团委组织的前往四明山镇北溪村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此次支教活动中的`一员。

下午大家乘坐公交车来到了身处大山之中的北溪村,疲惫之中充满了兴奋,因为我们是肩负着使命来的,遥望北溪对岸是我们的住处北溪村村委会办公楼。一楼作为教室,三楼是住处。下了车就有一些小朋友过来帮忙提行李,小孩子们的热情更加激发了我们教学的信心。

十天的支教生活让我们收获很多,时不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作出判断:面对孩子们刁难发问,你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应对;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你如何教导他们;童言无忌,小孩子出口伤人,你能否一笑泯之。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小孩子人生观的形成。

支教中,生活是门必修课,每天早上六点钟要去买菜,十四个人的伙食不容小视,糊弄不得,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一部分人讲课,另一部分人就要准备做饭,这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十天的日子里,我们大家并没有进行具体安排,但是各种事情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洗菜、择菜、煮饭、炒菜,每当看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上桌,想必每个人都很欣慰。伙食的量有限,经常米饭不够,男生们都一再的把饭少盛,我们都看在心里,谢谢你们。

初到陌生之地,很多人都会水土不服、上火,大家只能去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应对突发情况,特殊对待,认真处理,大家心中都没有任何埋怨,不喊苦,不怕累,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之下,坚持给孩子们上课,面对孩子们不懂事的挑剔与嫌弃,大家并没有面露不悦,而是回报以微笑,相信从事教育事业的你们,将来一定是优秀的好老师,而这次支教活动,于我一个非师范生而言,是第一次执教,也会成为最后一次,将会成为我人生当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一直想说一句话,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在一生中,也难有会吃住生活在一起的经历,是缘分让我们大家有如此难忘的经历,短短的十天,却意味深长,相信我们彼此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句话在我心中酝酿已久。

大学暑假支教实践 篇6

教)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它酣睡不再彷徨。”相信看过《变形记》的人都应该对这段话很熟悉,看着每一个城市纨绔子弟能重拾善良,每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开阔眼界,我都会很感动。正因为每一个感动,我把每一期都看完了。每个人都不会拒绝感动,也正因为感动,我们会甘愿付出很多。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个支教梦,从家人那儿,从老师那儿,从电视上,都能了解到支教带来的感动。所以,一直期待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去支教,能为那边的孩子做些事情,让他们多学点知识,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这或许是我能带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终于,在大二下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了这个机会,经过一轮轮的面试和一段时间培训,我们最终组建的自己的支教团队,在团队中,我们分工明确,我主要负责管理团队资金的支出和教学生地理课,而支教地点就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陕鄂交界,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交通闭塞,是国家贫困县之一。

7月4日,我们收拾自己的东西,给那边的孩子冒雨拍视频寄语,没头没尾地忙到下午5点多,然后我们就带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出发了。以往都是自己一个人坐火车,第一次这么多人一起坐车,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开心,虽然我没有座位,但是和队员挤在一起聊天也很开心。就这样第二天早上6点到了十堰市火车站,然后简单的吃了早饭又马不停蹄的往郧西县赶,做了两个小时的客车到达县里车站,又开始转车去上津镇,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最终到达支教地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路的沿途风景,既美丽又神奇,大山绵延不绝,去上津镇需要翻过一座山,第一次体验了盘山公路的惊悚,望着身边深邃的山谷,心理不由得打怵,而且过盘山公路身体会很不舒服,但队员们没有埋怨的。最终在早上10点多到达学校,当我们下车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学生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们了,这也让我们非常感动。

进入学校就是正在施工的操场,各种机器在响着,这也是我们以后每天早上的闹钟,学校后面就是高耸的山,靠近山的一边就是学校唯一的一排四层教学楼。接着就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住宿环境了,即使我们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来的。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是小学生宿舍,20平米的房间放了4张上下铺床,因为原本是小学生住的,床特别矮,所以整个房间看着特别拥挤,房间也都是我们自己打扫的,没有烧热水的设备,每天洗澡、洗头都只能用凉水,并且房间里没有风扇,在每天37度的夏天最热的时候这种环境对我们也是很难忍受的。我们5个女生和4个男生住在隔壁,互相有个照应,也挺好的。

我们的招生

第一天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之后就是紧张的招生工作了,因为第一天下午就已经有些去年参加过支教的学生来了这里,所以招生也不是很困难。原本我们还特别害怕没人来怎么办呢,结果第二天来报名的就有200多学生,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计划。因为我们只有九个人,所以打算招30个学生就差不多了。可是,招生的那天很多家长都是带着两三个孩子来报名,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呐,有个五年级的女孩是被爸爸从30多里的村里带过来报名的,在学校附近也没有住的地方,最后她爸爸还是找了一个阿姨家让她住,这样的学生我们肯定也不能拒绝。收了这么多学生的结果就是从幼儿园到初三,每个班都有30多个人,这样我们肯定管不了的,所以当天下午我们决定把三年级以下的班级全部送回家,离家比较远的也都送回家,最后留下了90个学生组成了4个班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和高一,这样,招生告一段落。而我带五年级的班主任。

我们的一天

我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5点多被外面机器的轰鸣声吵醒,勉强睡到6点多起床。然后有两个人出去买早餐回来,吃完早饭到7点半左右。我们班主任必须得去班里点名,如果有没到的同学要给家长打电话问情况,接着就是各个任课老师上课了。到中午11点半放学,所有老师的任务就是顶着大太阳把所有同学送回家,送完之后我们才能去吃饭。说到吃饭,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吃了两周的饭,每天都是炒饭、炒面、手工面或者盖浇饭,最后吃到我们真的没有胃口去吃饭了。中饭后就是躺在又热又硬的床上午休,但是我们都是只要碰到床就能立马睡着。到下午1点半简单的午休之后仍然是点名,上课,放学送学生回家,等到这些事结束后就是我们的自由时间了。趁着晚上我们会从外面买个西瓜回来围在一起吃,会坐在一起看看天空,听听歌,在一个教室里备课,又不懂的东西在一起讨论,又或者在宿舍里坐在一起聊聊天,这也是我们最放松的时候了。到晚上11点多,我们会默契的上床休息。这就是我们既繁忙又快乐的一天。

那些孩子们

有些孩子总能给你最真实的感触,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李海滨,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眼角有点向下,鼻子也不太挺,嘴唇也是厚实的那种,总之,五官长得不是很精致,但是组合到一起就非常萌,从第一眼见到他就非常喜欢他,我们一起支教的同学也都很喜欢他。从性格上来说,我总感觉他有点调皮,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很贪玩,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真的很懂事,很踏实。他的妈妈就在街上菜市街的拐角处卖面皮,而我们总是从哪里经过,忽然有一次路过那,我发现他在那儿。只见他很小心的在给他妈妈捶背,一会儿又去给顾客端面皮,客人走后,他又拿着抹布擦桌子,还细心地把墙上的风扇停下,因为个子还小,他就跪在凳子上努力地伸出自己的胳膊去碰开关。一个11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些,看完这一幕幕,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喜欢他了。

或许你才不了小孩子的心思,但当他们的懂事带给你的感动也会让你震撼的。从上课的第四天开始,本来有咽炎的我加上给小学生上课喊得导致嗓子哑了,所以第五天就每太上课。上午大课间,我和几个老师坐在一起聊天,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在课间围着我们和我们一起玩。忽然有几个女生挤出来从背后拿出一包药说:“老师,您的嗓子哑了,这是我们给你买的药,希望您的嗓子能早点好。”说完就转身跑开了,我听完后脑子有点懵。当我打开袋子时看到的是几盒含片,而且每一盒上都写着一句话:“一片接着一片含”。看完后,我的你内心真的很纠结,真的很少有人这么细心地对待我。后来我听说这是他们四个女生一起凑的一周的零花钱买的,真的很感谢她们。

还有一个学生,叫吴浪,我们班的男生,小小的个子,长得也很可爱,而且非常聪明,每次我讲完的东西他都能很快的消化掉,当然也非常贪玩,放学后我们也会一起打乒乓球,一起学滑板,他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一直和我保持联系的我们班的学生。隔几天就是一个电话,要么是一个短信,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对话:你在干什么呢?现在在哪呢?但这也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在那的最后一天,他带着他妈妈来学校找到我后红着眼睛硬是要给我200块钱,我怎么可能要学生的钱呢,关键是他在哭,而且旁边也有很多女生也在哭,这真是让我无法控制自己了,我也跟着哭了起来,毕竟我们一起过了半个多月。

孩子们也都是天真的,他们恨不得把他们所有的宝贝都送给你,早上给你送早饭,自己吃的零食,哪怕是一颗糖,自己家的小动物,手工课上折的玫瑰花、、、、“支教,值了!”

在我最后一天的支教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写的是:“支教,值了!”在这短短的半个多月里,我不仅挑战了艰辛的生活条件,还收获了来自队员们、学生们的真挚的友谊,还有来自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关心及带给我的感动,所以,我很感激他们,谢谢他们让我又成长了一大步。或许我以后去不了那里了,但我一直都在和那里的孩子们保持联系,时刻关注他们都动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同时和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好好学习,为以后能走出那重重的大山而不懈努力!

查看更多: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XX年大学生暑假打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XX年4月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暑假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总结XX

XX年大学生暑假药店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暑假打工社会实践心得1000字

大学生暑假做促销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范文

XX大学生暑假在建筑公司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心得体会报告

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 篇7

一、大学生支教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发展问题, 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全民族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总书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了帮扶地方教育, 国家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支教。2006年, 国家出台“三支一扶”政策,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国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2008年中央对教育投入1562亿元, 2008年和2009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分别为3.33%和3.59%。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中, 温家宝总理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将达4%。

目前, 我国支教“地图”有所变化, 部分地区支教状况发生改变, 接受支教的对象逐渐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 农村贫困家庭每年减少;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许多农村户口迁到城市, 减少了接受支教的对象群体。但是中西部仍有许多地区处于贫困状态, 教育水平十分落后, 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这些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大学生支教。地方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大学生的支教“地图”发生变化, 支教大学生去更遥远、更偏僻的山区和农村农村服务。

支教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 且支教呈现规范化、组织化的趋势。一些高校每年组织学生支教, 学生支教社团每年有支教活动, 大学生通过高校支教平台获取支教信息并对支教问题互相交流。大学生支教集中在暑假, 支教时间多为一到两个月。大学生成立支教社团, 支教信息交流平台, 联络机构等支教机构。高校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增多, 从每年几次到每年十几次, 各学院支教活动交叉进行。支教从由“学校组织”逐渐向“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转变。

大学生自己联系学校, 组织支教团队。这种支教形式较灵活, 团队的支教人数较少, 支教时间较短, 支教形式多样, 支教的范围更广。大学生“组团支教”的活动越来越多, 大学生“组团支教”成为支教时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缺乏指导, 缺少支教经验, 准备工作不足, 在支教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我国教育制度不合理和支教机制不完善, 是发展地方教育, 优化大学生支教环境的最大阻碍。

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性

(一) 改善当地教育生态环境

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闭塞, 经济落后等导致教育发展滞后, 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带来新鲜的血液。许多受援学校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师结构性短缺状况。在支教期间, 学校老师也可以替换出来进行培训,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支教资源”, 增加了地方的“教育资源”, 推动了当地教育的优化组合。

(二) 促进高校重视基础教育实践

高校长期重理论、重知识, 忽视基础教育实践, 学生缺乏“实战”能力和经验, 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大学高校与受援校方的合作交流, 既有利于受援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又有利于增强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高校参与地方基础教育过程同时也为高校师生参与基础教育研究提供了机会。高校通过实地调研, 实地教学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提高了高校参与基础教育研究的积极性, 促进了高校学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 提高大学生素质

大学生在大学很少接触社会, 支教中他们接触到了小社会和小环境。支教本身就是奉献, 是种美德,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形式,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他们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 增加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支教实践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支教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备课、上课和解决学生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通过与当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待人处事和交际能力。支教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 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三、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

(一) 地方对大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不到位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是支教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是整个支教活动的重中之重, 要时时刻刻保障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有些受援地区位于山区, 丘陵等, 地形复杂, 交通闭塞, 会发生滑坡、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 高原地区氧气稀缺, 这些都威胁到支教学生的生命安全。不久前, 武汉大学赵小亭在贵州支教被巨石砸中致死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有些地方居民不理解支教, 有些学生家长和当地学校和教育部门有矛盾, 把对学校的不满牵扯到支教大学生身上来, 对大学生教学进行干扰甚至对大学生恐吓威胁。有些地方居民和学生素质较低, 偷窃大学生财物, 威胁到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支教地区条件很艰苦, 自然条件比较差, 交通闭塞, 商品缺乏。许多大学生支教甚至自己解决吃饭吃菜问题, 但由于当地物资缺乏和大学生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导致大学生吃饭吃菜成为问题。大学生支教是短时间的行为, 许多地方只能提供有限场所供大学生休息。睡觉时男生挤一起, 女生挤一起, 影响到睡眠质量, 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状态, 保障工作不到位客观上影响了支教工作的开展。

支教的经费一般由高校提供, 但要经过申请和严格的面试、答辩等审批程序, 通过之后学校才给立项, 拨付路费、支教费用等。很多情况下大学生自己出钱或者通过学生支教社团, 由社团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教资金保障不力。多数大学生是通过社团或自发组团支教, 仅凭个人力量, 难以和当地取得长期合作关系, 支教工作难以取得当地的有效配合, 对支教的深入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 大学生支教机制不健全

在支教生选拔上缺乏监督和筛选。部分大学生自身觉悟不高, 素质较低, 没认清支教的本质,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能胜任支教工作。大学生培训机制不健全。部分大学生支教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只接受了简单的培训, 有些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大学生缺乏对当地的了解, 对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经济社会条件、学校状况、风俗习惯等知之甚少。同时, 部分支教大学生专业技能不强, 教学方法不当, 这些体现出培训工作的缺位。大学各高校之间, 高校中各院系之间支教队伍沟通交流较少, 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各高校的支教队伍“各自为政”, 各搞各的一套, 无法实行长期有效的支教战略, 不能延续支教成果, 支教的运行机制不合理。大多数大学生支教属于自发行为, 小团队, 短时间的支教起到的社会效果不大。社会并不了解大学生支教, 对大学生支教认识不足。这是由于宣传和信息传达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限制了社会资源的流入和支教工作的发展。

(三) 大学生“自我定位”的偏差

一些大学生支教是为了考研考公加分, 方便入党等, 功利性较强, 没有正确认识到支教的本质是改变中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让农村山里的孩子见世面, 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部分大学生把支教当做是任务, 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支教观, 他们认为支教完成就是支教结束, 支教后也很少保持同学生和受援学校的联系。

部分大学生思想传统, 只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 支教形式单一。在贫困落后地区很多学生家庭状况不好, 加上当地贫困闭塞, 大多数学生性格内向, 心理存在问题, 他们听不懂不会问, 也不会和老师交流, 上课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大学生不仅仅是老师, 更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和心理辅导师, 一些支教大学生无法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四) 大学生支教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大学生支教缺少科学的全局性的计划和安排, 支教的发展性较差。支教高校较少和地方教育部门结成长期合作关系。大学生支教以暑期支教为主, 时间多为一到两个月, 支教时间较短, 规模较小, 往往“治标不治本”,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教育落后问题。支教没有形成“一帮一”的支教制度, 支教团队缺乏沟通协调, “各自为政”, 没有统筹好个支教团队之间的关系, 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的关系。

四、改善大学生支教状况的建议

(一) 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山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很差, 学校的教育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很多学校欠下外债, 学校设施陈旧, 教学设备缺乏, 特别是美术、体育、音乐等教学器材。部分学校教室雨天漏水, 桌椅破旧, 需要维修和更新。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城镇水平, 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应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教职工工资, 另外, 由于经费限制, 贫困地区学校难以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 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支持。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力度

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 要始终重视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范工作, 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 不到危险和灾害频发的地方去, 不单独外出行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 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校方和地方政府要给支教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可以安排学生入住农民家中或统一安排居住场所, 保证食品供应, 学校提供办公场所, 为大学生支教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三) 建立健全大学生支教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 针对各支教团体联系较少, 缺乏沟通的情况, 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络机构, 协调多方支教行动, 整合“支教资源”。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规章, 使支教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在选人上把好关, 严格按照选拔程序来操作, 选择品质好, 能吃苦, 素质高, 思维敏捷, 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完善支教培训机制, 让大学生了解受援学校各方面信息, 通过培训,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宣传上, 通过报纸, 网络积极宣传, 举办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片等扩大支教影响力, 弘扬“发展、奉献、团结”的精神, 制造“支教书写青春”的舆论氛围, 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 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认清支教的实质, 本着“教书育人, 奉献社会”的支教理念投入到支教实践中。支教前进行必要的培训,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灵活处理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形式, 鼓励学生学习,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善于沟通和交流, 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于支教实践中, 用高昂饱满的精神面貌感染他人。在支教实践中不要把自己定位太高, 大学生只是过程的参与者, 不要寄希望于一劳永逸, 遇到困难也不要气馁, 支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生的过程。

摘要:大学生作为支教的主力军, 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支教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在支教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支教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支教

参考文献

刘斌:跟大学生支教“死磕” 篇8

“情书”的内容不是对心仪姑娘的表白,而是对公益行业的观察与分享。跨界、团队引导、教练、彼得·德鲁克……这些跨界语汇在长微博中交融、碰撞,显示出写作者的热情:“我们很多人都在和公益谈着一场恋爱,祝大家爱情甜蜜!”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字,署名“EV柚子G”的作者刘斌目前最为关注的内容也跟最广大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有关。他目前的身份是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EV)总干事,该中心是一个以支教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益行动力的非营利机构。

“到农村支教”,曾经是在校大学生眼中一件很酷的事情,多以参与支教为荣,“西部阳光行动”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支教组织。但是随着支教行动的开展,很多问题和质疑也开始出现,例如短期支教给乡村儿童带来的心理落差、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等。2008年之后,“西部阳光”很明确地提出,支教项目更侧重于对年轻志愿者责任感的培养。“这个项目的两个受益群体—乡村孩子和大学生中,我们很清楚受益最大的是大学生,当然前提是更好地服务和应对孩子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大学生的成长。”刘斌说。

2006年,刘斌和许多参与过“西部阳光”支教的志愿者联合发起了“华夏志愿者服务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学习成长的平台。2012年,“西部阳光行动”青年公益教育项目与“华夏志愿者服务社”因为使命相同而合并,更名“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创办这样一个组织,来自刘斌的成长经历。1985年他出生于吉林农村,自小成绩优异,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顺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之后,刘斌却在毕业时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他发现学校很难传递给大学生真实的社会状况和踏入社会后需要的综合能力。这时,大二时因室友推荐而参与的“西部阳光行动”暑期支教活动—他大学生活中充满鲜活色彩的重要经历之一,为他的最终走向定了格。

“因为刻苦读书嘛,所以跟人交际的时间大量地减少,我感觉自己天然缺乏一种能够跟人特别畅快地沟通、聊天、交朋友的能力。但是参加那次支教活动后,突然就感觉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打通了很多,包括跟孩子也是,孩子给的一些反馈,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棒的人。我觉得那种环境中幸福感特别强。”回忆起2006年第一次支教的经历,刘斌还历历在目。

毕业后踏入“西部阳光”的大家庭,刘斌感觉这才是他的“第二大学”。“大学的精神土壤日渐贫瘠,竟然有那么多的‘常识’从未有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过,这很难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负责、行动的意识和品格。”刘斌经常在博客中反思和探讨“NGO的品格”、“公民社会”、“多元性别”、“流动人口”、“戏剧教育”、“协作艺术”等话题,“这种源源不断的养分,让我成长为一个更有思想、更有勇气、更有力量的‘纯爷们’。”

NGO的工作经历极大地开阔了刘斌的视野,也丰富了他的思考。“社会发展中,每个人为社会的变化要做什么,社会对于个人本身又影响了哪些?”在价值判断上,他有了新的认知,比如不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看待过往他那些辍学的同学,“很多人不喜欢学习,但是适合干别的,因为学校并没有那么多空间提供给他。”对于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他的诚信、大气等品格的塑造,他也有了不同角度的感悟并为此感恩不已。

最初,对于在“西部阳光”的这份工作,刘斌只给自己设定了三年时间,但是,当他越往下走,越觉得再难离开。EV成立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刘斌发现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越来越多,而涉及整个青年群体的服务范围过于广泛。摸索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再次把精力聚焦在大学生支教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就是要跟支教死磕。”

面对各方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疑,刘斌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没有办法给他划定一个特别刻板的方向。我们期待先有这样的(支教)体验,埋下一颗种子,成本非常低,但是可能就开启了他对公益的一个理解。如果以后他想做教育方面的志愿工作,或者有能力了,愿意捐赠,他会首先找到EV。我们把这里作为从大学生到公益角色转换的一个入口和交流平台。”

甘肃大学生王赐洲即是一颗“种子”结出的果实。初中时曾有大学生志愿者到他的家乡支教,本来并没有上大学打算的他,受志愿者的影响,去年如愿考上了首都经贸大学。今年,他将作为志愿者队长参与EV的暑期支教活动。

目前,EV支持全国68家高校社团的暑期支教活动,在北京,有13家高校合作社团。“清华大学一个暑假有一百多个团队来做支教,如果我一个机构一年能服务几万名大学生,这个数量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斌希望把事情做得专业。“西部阳光V行动乡村夏令营”项目现在是EV的工作重点,每年EV会评选资助其中50个社团的80个团队去往乡村开展有主题的多种特色夏令营活动。刘斌设计了一个“EV金字塔”战略:塔尖部分是每年资助的优秀团队,塔基是以“START”公开课巡讲为基础的全国高校公益启蒙,中坚力量是线上线下的志愿者互动,线上依托益微联盟(EVU)社团网络,线下通过志愿活动分享沙龙,展开长期的互助交流。“我们现在也设计了激励机制,通过完成一件件事情,大学生们得到积分奖励,逐渐提升到更高的阶段,培养他们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实干家。”

刘斌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给人空间,让他不断寻找自己的可能性,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从这个理想程度来说,我觉得当下做的事情,不是说简单地为了解决几个志愿者支教的活动,而在于慢慢让更多人理解教育背后的目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上一篇:日志伤感回忆过去下一篇:《给贫困山区朋友的一封信》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