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篇1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学 总学时:36 总学分:2 适应专业:社会体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社会体育;2)终身体育;3)身体锻炼;4)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身体锻炼。

2、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是:()

1)运动人体科学;2)体育人文社会学;3)体育教育训练学。

3、与社会体育相近的概念为:()

1)群众体育、大众体育、身体锻炼;2)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生活体育、终身体育;3)1)与2)均是。

4、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创业阶段、马鞍型阶段、畸形发展阶段;2)创业阶段、畸形阶段、初步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3)创业阶段、马鞍型阶段、畸形阶段、初步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

5、社会体育的主要功能是:()

1)健身功能;2)文化娱乐功能;3)社会情感功能;4)发展生产力功能;5)1)~4)均是。

6、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包括:()

1)人的要素、财、物;2)人、财、物、时间;3)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7、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2)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8、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

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4)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9、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分为:()

1)初级、中级、高级;2)初级、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师;3)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师。

10、根据职业标准规定,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1)130学时;2)150学时;3)140学时;4)120学时。

11、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按产权性质可以分为:()

1)国有、集体、个体;2)国有、其他;3)国有、集体、外资、其他;4)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其他。

12、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按经营性质可分为:()

1)公益型、赢利型;2)公益型、事业型、其他型;3)公益型、赢利型、事业型;4)公益型、事业型、赢利型、其他型。

13、我国开展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的开始时间是:()1)1980年;2)1990年;3)1985年;4)1978年。

14、社区体育按参与单元和活动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人体育、家庭体育、邻里体育;2)家庭体育、邻里体育、微型社区体育;3)微型社区体育、基层社区体育;4)个人体育、家庭体育、邻里体育、微型社区体育、基层社区体育。

15、外界致病因素包括:()

1)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2)物理因素、化学因素;3)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物学因素;4)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饮食因素。

1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期观点,被列为青年的年龄在:()1)35岁以前;2)40岁以前;3)30岁以前;4)44岁以前。

17、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有:()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经常性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因时制宜原则;3)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时制宜原则。

18、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分为:()

1)初级、中级、高级 2)初级、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师

3)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师4)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9、我国体育人口判定的标准的是:()

1)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2)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3)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4)皆是

20、下面对我国体育人口现状描述不准确的是()1)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多于女性体育人口 2)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马鞍形

3)我国体育人口职业结构是无职业者多于有职业者 4)我国体育人口的民族分布是汉族多于其他少数民族

21、全民健身计划是以()为实施对象 1)全体国民2)青少年 3)儿童 4)职工

22、以下不是评价群体身体健康的标准的是()1)体质状况2)平均寿命 3)就诊率4)死亡率

23、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包括:()1)人的要素、财、物 2)人、财、物、时间 3)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4)以上皆是

24、()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教育

25、以下不属于外界致病因素的是()

1)生物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饮食因素 4)遗传因素

以上《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二、多项选择

1、()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的手段 A体育锻炼B娱乐体育C竞赛训练D体育教学

2、社会体育的功能是()

A健身功能B文化娱乐功能C社会情感功能D经济功能

3、影响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A体育观念 B个人需求 C社会环境 D个人经济条件

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因素有()A余暇时间 B生活节奏 C生活空间 D行为习惯

5、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是()

A 促进居民参与 B改善居民生活方式 C增强社区凝聚力 D社会化功能

6、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是()

A组织形式基层化 B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 C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结合 D活动时间早晚为主

7、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有()

A运动项目 B运动强度 C运动时间 D运动频率

8、身体素质包括有()

A力量 B速度 C柔韧性 D灵敏性

9、人体的健康包括()

A躯体的健康 B道德健康 C心理健康 D社会适应良好

三、填空题

1、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社会环境因素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管理因素为————、————、————。

3、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为————、————、————。

4、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有————、————、————、————、————。

5、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包括———、———、————、————、————。

6、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与————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7、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包括————、————、————、————、————。

8、申报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有————文化程度(含同等学历)。

9、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基本要求是————、————、————、————。

10、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途径有————、————、————、————、————。

11、社会体育经费的预算种类分为————、————、————。

12、社会体育经费的财务分析内容包括————、————、————、————。

13、完整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的内容包括————、————、————、————、————。

14、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保养维护形式分为————、————、————、————、————。

15、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6、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方式主要有————、————、————、————、————、————。

17、职工体育竞赛赛前管理工作主要有———、———、————、————、————。

18、职工体育竞赛组织方案的内容主要有————、————、————、————、————、————、————。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9、农村体育的开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20、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为————、————、————、————、————、————、————、————。

21、社区的基本特征是————、————、————、————、————。

22、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23、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是————、————、————、————、————、————。

24、社区体育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25、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四个层次。

26、社区体育的管理可以分为————的宏观管理和————的微观管理。

27、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可以分为 ————、————、————。

28、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六项基本假说是————、————、————、————、————、————。

29、参加身体活动的原因一般包括———、———、———、———、———、——。

30、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理效益的方法一般有——、———、———、———。

31、身体锻炼增强人体美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32、身体锻炼的原则包括————、————、————、————。

33、身体锻炼的内容可以分为————、————、————、————、————。

34、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是————、————、————、————、————。

35、娱乐体育的特点为————、————、————、————、————。

36、身体娱乐的种类可以分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37、娱乐体育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38、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包括————、————、————、————、————。

39、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

40、有氧运动 对身体机能的良好影响主要表现为———、———、———、———。

41、对于一个国家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指标是——、——、——、——。

42、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为———、———、———、———、———。

43、体质测定的指标一般包括————、————、————、————。

44、身体素质指标一般包括————、————、————、————、————、————、————。

45、体力的内容主要包括————、————。

46、防御能力包括————、———、———、————、————、————、————。

47、国民体质测定按职业分为————类。

48、国民体质测定的指标共————项。

49、老年人体育的特点是————、———、———、———、———|———。50、老年病的疾病表现特点是————、————、————。

5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

52、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53、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是————、———、———、———、———。

54、妇女体育的特点是————、————、————、————。

55、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包括———、———、———、———、————。

56、社会体育科研的程序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57、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和————

58、构成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有————、————、————、时间 ————、信息等。

59、社会体育资源包括————、————、————、———— 等多方面、60、国际上判定体育人口标准方法有————、————、———— 61、我国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基本特征。

62、生活方式可分为————、————、————、————和闲暇生活方式等类别

63、亚健康是一种————身心状态。

64、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65、全民健身计划以————为实施对象 66、全民健身计划以————和————为重点

67、————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的核心。

68、社会体育经费管理过程粗略划分为————、————、————、三个环节

69、筹集社会体育经费要求有————、————、————、————、70、我国社会经费主要来源有————

71、预算按照不同内容可分为————、————、————、三大类 72、经济核算内容包括————、————、————、————、73、财务分析内容包括————、————、————、————、74、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按产权性质可分————、————、————、————、和其他

75、我国体育场地设施按经营性质可分————、————、76、保养维护包括————、————、————、————、————、《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77、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即————、————、————、————、————、————、————、78、————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79、————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80、————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

81、————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82、————是联系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83、社区体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84、社区体育管理原则有————、————、————、————、————、————、85、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三大组成部分。86、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含————、————、————、————四个层次。87、————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88、体育活动点和————是主要的互动性组织。89、————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任务的最基本途径。

90、体育锻炼是指————,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为目的的身体活动。91、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可分为————和————两类。

92、引起疾病发生的外界致病因素包括————、————、————、————、93、引起疾病发生的机体内部因素有————、————、———— 94、影响身体锻炼的体育因素的有————、————、以及频率。

95、心理健康的含义至少应包括4个纬度:————、————、————和————

96、心境是指————的情绪状态。

97、动机含义为能够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98、为使运动负荷适宜,必须做到、、、99、身体锻炼内容主要有健身运动、、、、、100、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节选练习法、、、、、101、娱乐体育根据活动空间可分为、、、102、休闲运动按参加人数分为、、、103、休闲运动按活动环境可分为、、104、休闲运动按竞赛成分可分为、、105、休闲运动按活动性质可分为、、、、、、106、休闲运动按活动的基本特征可分为、、、、、、107、娱乐体育的选择方法原则是、、、、108、运动处方的内容主要包括、、、、109、运动处方即医师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人员或健身运动参与者锻炼的、、、110、有效的运动处方可达到、、的目的。111、运动处方大致可分、112、运动处方实施原则有、、、、、113、运动强度是指 114、运动时间是指 115、运动频率是指 116、灵敏度是指 117、柔韧性是指 118、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看、、、等综合情况。

119、个人健康的评价标准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20、体质是指

121、形态指标是指 122、功能指标是指 123、身体素质指标是指 124、运动能力指标是指 125、体力是指 126、体力的内容包括 和

127、运动能力是指 128、防御能力是指 129、身高是反映

130、体重是放映 131、腰围是反映 的简易指标 132、臀围反映 133、皮褶厚度反映

134、肺活量测试是 135、血压是指 136、台阶试验作用是

四、判断题

1、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体部分,但不是全部。()

2、我国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3、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4、生产方式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

5、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6、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医学新思维。()

7、我国于1996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8、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为重点。()

9、从1995年6月10日起,我国正式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

10、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四级。()

11、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等级分为社会体育指导师、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2、社会体育指导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60标准教学时数。()

13、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是1985年开始在广大农村开展的每两年一次的评选活动。()

14、心理健康的含义至少应包含4个维度,即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

15、人体肌肉约占人体体重的40%。()

1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期观点,90岁以上为长寿者。()

17、闭眼单脚站立实验的作用是主要测试人的平衡能力。()

18、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一般需要15~20年。()

19、人的脑力在50岁前后处于高峰。()20、人从40岁开始,体力开始明显消退。()

21、现代医学认为,35岁至40岁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分界线,以前是发育成熟期,此后是衰退期。()

22、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7%,就称为人口老化(即社会老龄化)。()

23、我国从1999年10月已进入老龄社会。()24、8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有骨质疏松情况,这就是老年性骨质疏松。()

25、据资料介绍,70~80岁的老年人肌力下降50%。()26、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胃酸偏低或无胃酸。()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27、一般女性在45~50岁左右开始进入更年期。()

28、目前,已建立起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多达10个。()

29、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体部分,但不是全部。()

30、我国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31、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32、我国于1996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33、从1995年6月10日起,我国正式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

五、名词解释

1、社会体育

2、群众体育

3、娱乐体育

4、余暇体育

5、终身体育

6、体育人口

7、非体育人口

8、社会生产方式

9、生活方式

10、亚健康

11、社会体育指导员

12、职工体育

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

14、农村体育

15、社区体育

16、体育锻炼

17、心境

18、娱乐体育

19、运动处方20、运动强度

21、健康

22、体质

23、体力

24、终身体育

25、老年人体育

26、社会老龄化

27、老年人身体锻炼

28、残疾人

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

31、结构性访谈

32、非结构性访谈

33、体育锻炼

34、间接参与

35、生活活动

36、余暇时间

37、异化

38、职业标准

39、农村体育 40、运动处方

41、运动强度

42、运动时间

43、运动频率

44、灵敏度

45、柔韧度

46、最大摄氧量

47、健康

48、体质

49、体力 50、形态指标

51、身体素质指标

52、运动能力指标

53、运动能力

54、防御能力

55、身高

56、体重

57、腰围

58、臀围

59、皮褶厚度 60、肺活量 61、血压 62、台阶实验 63、握力 64、坐位体前屈 65、亚健康

六、问答题

1、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2、社会体育的功能有哪些?

3、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5、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有哪些作用?

6、我国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变化表现在哪里?

7、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土提出了哪些问题?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8、引起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9、《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

1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1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有哪些?

12、建立证书的意义?

13、制定职业标准的意义?

14、申报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条件是什么?

15、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6、职工体育的意义?

17、职工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18、农村体育的意义?

19、农村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20、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有哪些?

21、社区体育的功能?

22、人体美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3、娱乐体育与体育锻炼的异同比较?

24、消遣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25、智力娱乐的种类有哪些?

26、身体娱乐的种类有哪些?

27、娱乐体育按活动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哪几类?

28、参加娱乐体育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29、力量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3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有哪些?

31、青年人的健康要点有哪些?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32、老年人的健康要点有哪些?

33、男性健康的要点有哪些?

34、女性健康的要点有哪些?

35、个体身体健康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36、布莱斯诺博士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什么?

37、体质与健康的区别?

38、肺活量测试的意义?

39、台阶实验的意义? 40、血压测试的意义?

41、反应时测试的意义?

42、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

43、简述新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

44、试述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45、社会体育的结构是指什么?

46、研究社会体育的结构有什么意义?

47、社会体育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48、社会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49、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50、怎样理解社会生产方式即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

51、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2、如何认识社会生产方式对群众体育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3、社会体育对社会生产方式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4、生活方式有哪些类型?

55、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方式要素有哪些?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56、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哪些变化?

57、亚健康状态蔓延的原因是什么?

58、社会体育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59、《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6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概念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61、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62、简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内容。

63、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什么意义? 6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65、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66、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机构各有什么职责? 67、申报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哪些条件? 68、社会体育资金筹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9、社会体育资金筹集的途径是什么? 70、社会体育资金分配的原则有哪些?

71、结合我国实际,如何建立完整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 72、职工体育的意义? 73、职工体育的任务?

74、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原则是什么? 75、职工体育的基层组织管理方式常见的有哪些? 76、怎样搞好职工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 77、搞好职工体育竞赛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78、农村体育的涵义是什么?

79、为什么说发展农村体育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增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80、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81、怎样搞好农村体育活动的管理? 82、如何认识我国的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 83、社区体育?

84、试述社区体育构成要素。

85、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有哪些特点?

86、简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结构。87、试述社区体育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内容。88、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何积极作用?

89、为什么说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们更需要体育锻炼? 90、体育锻炼与防病治病的关系。91、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92、体育锻炼能产生哪些心理学效益? 93、怎样锻炼才能获得较大的心理效益? 94、简述体育锻炼的适宜运动负荷原则。95、参加体育锻炼为什么必须持之以恒? 96、体育与娱乐的关系怎么样? 97、试述娱乐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98、在选择娱乐体育项目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99、在开展娱乐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0、运动处方的目的是什么? 101、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102、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3、运动处方的制定的程序有哪些?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04、在运动处方中,如何确定运动强度? 105、在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6、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107、体质、体力、健康三者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08、体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09、国民体质测定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110、终身体育有什么意义? 111、终身体育?

112、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作好技能储备和技能选择? 113、终身体育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114、老年人体育有哪些特点?

115、老年人体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16、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什么?

117、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包括哪些? 118、妇女体育开展的社会意义。

119、我国现阶段妇女体育开展的特点有哪些? 120、月经期妇女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121、妊娠期妇女体育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122、妊娠期内妇女参加体育活动应注意什么? 123、更年期妇女体育锻炼的作用。124、女性健美的目的是什么?

125、如何理解女性健美必须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 126、什么是残疾人体育?

127、残疾人体育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28、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129、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哪些? 130、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131、群众体育科研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132、社会体育研究的意义?

133、研究设计计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34、个别采访的特点是什么?

135、调查问卷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136、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37、老年人心理特点是什么? 138、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39、更年期妇女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140、残疾人体育的特点是什么?

六、论述题

1、终身体育的意义?

2、老年人体育的社会价值?

3、妇女体育的社会意义?

4、妇女月经期应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5、女性健美应注意哪些问题?

6、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

7、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8、进行社会体育研究有和意义?

9、如何编制调查问卷?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0、试论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1、为什么说1949~1957年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已初具形态?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4)。

2、2)。

3、3)。

4、3)。

5、5)。

6、3)。

7、3)。

8、4)。

9、3)

10、2)。

11、4)。

12、3)。

13、3)。

14、4)。

15、4)。

16、4)。

17、3)。18、3)

19、2)20、3)

21、1)

22、1)

23、3)

24、2)

25、4)

二、多项选择

1、AB

2、A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三、填空题

1、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2、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社会体育资源配臵、社会体育管理水平。

3、体育观念、个人需求与条件、社会环境条件。

4、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

5、余暇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

6、疾病、健康。

7、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高度紧张、人的异化。

8、高中

9、积极主动广辟财源、合法守法、依法筹集、满足需要减少占用、把握风险合理举债。

10、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投资、负债筹集、社会集资、群众体育产业开发。

11、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12、资金分析、费用分析、收入和利润分析、效益分析。

13、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布局。

14、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区域维护、计划维护、点检维护。

15、主业与职工体育主次分明原则、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原则、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原则、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原则。

16、单位领导对职工体育的直接管理、制定职工体育工作计划、作好宣传鼓动工作,营造良好职工体育氛围、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建立职工体育工作检查评比制度。

17、研究确定组织方案、制定竞赛规程、建立竞赛组织机构、拟订工作计划和行为准则、编制竞赛秩序册。

18、比赛名称和比赛的目的任务、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比赛时间地点、比赛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

19、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易于普及推广、锻炼时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季节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比较普及、锻炼地点的天然性较强、体育观念比较落后。20、党政领导重视、体育机构健全、群体活动普及、业余训练成绩显著、竞赛形成制度、注意技术推广、搞好场地设施、推进体育社会化。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21、是一个社会实体、具有多重功能、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是以聚居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是发展变化的。

22、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23、组织形式基层化、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相结合、活动时间早晚为主、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和属地化。

24、区域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兼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25、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市、区、街道、居委会。

26、政府部门、街道社区。

27、机体抗病能力、精神因素、遗传因素。

28、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分散注意力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胺假说、内啡肽假说。

29、丰富社会经验、强身健体、消遣和寻求刺激、丰富审美经验、精神发泄、磨练意志。

30、选择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俯式呼吸运动、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选择自控性运动活动。

31、形成匀称、平衡、协调、丰满、修长的体型;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以及优雅行为动作和风度;改善人的心理品质,促进精神美的形成。

32、适宜运动负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制宜。

33、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医疗体育、矫正体育、防卫体育。

34、节选练习法、单项重复法、群项组合法、变换练习法、竞赛与表演法。

35、注重人文关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尚流行与从众性、创新性、回归自然。

36、民间游戏和球类游戏、舞蹈、旅行、探险、水上和冰雪活动、竞技运动。

37、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符合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实力、保持活动项目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活动群体的相对稳定性。

38、科学性、个别对待、调整性、安全有效性、趣味性。

39、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运动处方的格式。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40、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肥。

41、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

42、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心理发展状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适应能力。

43、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运动能力指标。

44、力量指标、爆发力指标、悬垂力指标、柔韧性指标、灵敏和协调性指标、平衡性指标、耐力指标。

45、运动能力、防御能力。

46、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恢复力、代偿力、稳定性、精神和心理的安定性。

47、五。48、16。

49、更强的针对性、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一般以集体活动为主且自主性强、一般以有氧代谢为主、有相对固定的生活作息制度 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具有较高的老年保健价值。

50、发病缓慢多病共存、发病诱因不同症状不典型、并发症或脏器功能衰退。

51、衰老感产生、身体衰退先于心智能力、情感和个性发生变化。

52、对衰老的疑虑感和恐惧感、角色变更后的失落感、出现离群感和孤独感、产生抑郁感和自卑感。

53、针对性、实效性、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经常性。

54、健身长寿是主要目的、保持体型注重容貌是主要动机、自发参与随机组合是主要方式、户外持轻器械练习和徒手练习是常见手段。

55、重在参与、针对性、全面发展、循序渐进、安全锻炼。

56、选择题目和提出假说、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阐述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7、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身体锻炼

58、人、财、物、空间

59、人力、资金、物力、时间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60、单一粗放式、三元定性、三元等级 61、年轻型

62、劳动生活方式、学习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 63、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64、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高度紧张、人的异化 65、全体国民 66、青少年 儿童 67、职业标准

68、经费筹集、分配使用 核算监督

69、积极主动、广辟财源、合法守法、依法筹资、满足需要、减少占用、把握风险、合理举债

70、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投资、社会集资、负债筹资、群众体育产业开发 71、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72、资金核算、成本核算、纯收入核算、效益核算 73、资金分析、费用分析、收入和利润分析、效益分析 74、国有、集体、个体、外资 75、公益型、事业型、营利性

76、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区域维护、计划维护、点检维护

77、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78、社区体育组织 79、社区成员 80、场地设施和经费 81、管理者和指导者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82、社区体育活动

83、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84、区域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85、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 86、市、区、街道、居委会 87、街道社区体协 88、体育辅导站 89、体育锻炼

90、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 91、外部致病因素 机体内部因素

92、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饮食因素 93、机体抗病能力、精神因素、遗传特征 94、运动强度、时间

95、认知、情绪、人格、社会适应纬度 96、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97、并使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年头、愿望或理想等。98、掌握锻炼强度、把握锻炼时间、确定锻炼频度 99、健美运动、医疗体育、矫正体育、防卫体育

100、单项重复法、群项组合法、变化练习法、竞赛与表演法 101、陆地体育娱乐、水域体育娱乐、空中体育娱乐 102、个人的、双人的、成队的 103、室内的、户外的、水面、空域 104、竞赛的、非竞赛的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05、养生性的、医疗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冒险性的 106、眩晕类、命中类、节奏类、格斗类、滑行类、攀爬类

107、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符合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实力、保持活动项目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活动群体的相对稳定性 108、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 109、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

110、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治疗疾病 111、治疗性运动处方、预防性运动处方

112、科学性、个别对待、安全有效、调整性、趣味性 113、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114、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115、每周运动的次数。

116、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化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117、人体体育锻炼时各关节活动的幅度或活动范围。118、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

119、看个人个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等。

120、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121、身高、体重、胸围、上臀围、坐高和身体组成。122、安静时心率、血压、肺功能及心血管运动实验等。123、力量、爆发力、悬垂力、柔韧性、耐力、灵敏度、平衡性等 124、跑、跳、投 125、身体运动的功能。126、运动能力、防御能力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27、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等

128、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恢复力、代偿力、稳定性、精神和心理的安定性

129、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130、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131、人体脂肪状态 132、人的体型特点 133、身体内脂肪分布的状况

134、人体呼吸时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135、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管腔内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36、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

四、判断题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对

17、对

18、错

19、对20、错

21、对

22、对

23、对

24、对

25、对

26、对

27、对

28、对

29、错30、对

31、对

32、对

33、对

五、名词解释

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6、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7、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8、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

9、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11、社会体育指导员,使之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12、职工体育,是指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健身娱乐主要目的,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使之对某项具体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即依据竞赛计划的规定,确定某项具体竞赛活动的组织方案,进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目的地协调竞赛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保证整个竞赛活动顺利进行的过程。

14、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 群众性体育活动。

15、社区体育,主要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强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16、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17、心境,是指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8、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19、运动处方,即医生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或健身运动参加者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0、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21、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22、体质,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3、体力,是指身体运动的功能,或者说为进行运动或劳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

24、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25、老年人体育,就是指由老年人生活、健康、身体需要和老年人体育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体育活动项目,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健身、保健、康复、运动、娱乐、消遣、旅游等体育活动。

26、社会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的一种现象。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7%,称为人口老化,即社会老龄化。

27、老年人身体锻炼,是指老年人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卫生因素,以及体质监测和体质测定等,以增进健康、调节精神、延缓衰退、推迟衰老、延长工作年限、延年益寿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8、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喜怒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创造的有关体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特有的体育行为模式、体育心态、互动关系及体育活动方式等。

31、结构性访谈,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提纲,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一种访谈形式。

32、非结构性访谈,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访谈。是相应与对方,相应法与状况自由地变换地进行提问。

33、体育锻炼 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一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4、间接参与 指那些虽热爱体育活动,但不直接参与其中,只做体育比赛的观众、看客、读者。

35、生活活动 指人们的行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可以获得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采取的各种行为。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36、余暇时间 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由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37、异化 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去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

38、职业标准 是衡量劳动者技术水平能力的重要尺度,是职业培训的依据,是劳动管理科学化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基础、措施。

39、农村体育 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0、运动处方 即医师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或健身运动参加者锻炼的内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41、运动强度 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42、运动时间 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

43、运动频率 每周运动的次数。

44、灵敏度 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化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45、柔韧度 人体体育锻炼时各关节活动的幅度或活动范围。

46、最大摄氧量 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

47、健康 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48、体质 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49、体力 身体运动的功能。

50、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上臀围、坐高和身体组成。

51、身体素质指标 力量、爆发力、悬垂力、柔韧性、耐力、灵敏度、平衡性等

52、运动能力指标 跑、跳、投

53、运动能力 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等

54、防御能力 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恢复力、代偿力、稳定性、精神和心理的安定性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55、身高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

56、体重 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

57、腰围 反映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态。

58、臀围 反映出人的体型特点。

59、皮褶厚度 身体内脂肪分布的状况

60、肺活量 人体呼吸时的最大通气能力,它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

61、血压 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管腔内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62、台阶实验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130、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63、握力 主要反映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

64、坐位体前屈 测试躯干、腰、髋等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和柔韧性。65、亚健康 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五、问答题

1、答:1)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2)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3)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4)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5)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2、答:健身;文化娱乐;社会情感;经济。

3、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社会体育的运作方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社会体育参加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4、判定标准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5、有:可以培养劳动力;可以保护劳动力;可以修复劳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恢复劳动力;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6、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7、提出了: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体育的注入。

8、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高度紧张;人的异化。

9、传统的国家、单位包办,群众提议举步维艰;观念落后群众体育活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体育的管理必须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10、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拓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

13、是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鉴定法规范的基础依据;是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是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为合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资源提供依据。

14、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中等或中等以上体育专业毕业;2)在县级以上比赛中取得前六名比赛成绩;3)经本职业正规培训。

15、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开展多种类服务;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科学合理地核定承包基数与分配比例;努力解决承包中的短期行为问题。

16、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7、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8、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有利于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19、是:努力普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从而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20、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的功 能,营造良好的体育意识氛围;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龙头作用;发挥复退军人和学生的骨干作用;发挥乡村干部的带头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 组织参加“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的评选;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活动计划。

21、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22、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统一;健康与美的统一;传统美与流行美的统一;典型美与个性美的统一。

23、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都是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重要方式。不同点在于:后者主要的目的在于健身,强调活动的科学性,可以进行定量控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运动处方的出现。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健心,强调活动的娱乐性,一般很难做定量控制。

24、消遣活动的内容包括:1)手工工艺;2)收藏、收集、鉴赏;3)舞蹈活动;4)戏剧活动;5)音乐活动;6)参观活动;7)游戏、竞技运动、和健身活动;8)教育、科学活动;9)语言活动;10)旅行、户外活动;11)水上、冰上活动;12)宗教活动;13)服务于他人的活动;14)其他社会工作。

25、有:1)形象思维的娱乐;2)逻辑思维的娱乐;3)培养机智、反应、记忆能力的活动。

26、有:1)民间游戏和球类游戏;2)舞蹈;3)旅行;4)探险;5)水上、冰雪活动;6)竞技运动等。

27、可以分为:1)眩晕类;2)命中类;3)节奏类;4)格斗类;5)滑行类;6)攀爬类。

28、注意:1)遵守法律,服从管理;2)讲究卫生,注意环保;3)量力而行,注意安全;4)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5)注意避免娱乐陷阱。29、1)负荷;2)动作速度;3)练习次数。30、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善于休息,睡眠良好;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臵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 33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31、1)吃得正确;2)喝得正确;3)不吸烟;4)适当放松;5)积极自信;6)知道节制;7)负责的性行为;8)运动有好处;9)散步;10)拒绝毒品。32、1)吃得合理;2)喝得适当;3)不吸烟;4)散步;5)多寻求乐趣;6)积极自信;7)时时当心;8)性生活;9)运动对你有好处。33、1)吃得正确;2)喝得正确;3)不吸烟;4)散步;5)找时间娱乐;6)自信;7)事事小心;8)性生活;9)运动;10)药物。34、1)吃得正确;2)喝得正确;3)不吸烟;4)散步;5)安排闲暇时间;6)富有建设性。

35、主要有: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36、1)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2)有规律的早餐;3)控制体制;4)少吃多餐;5)不吸烟;6)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7)有规律的锻炼(运动负荷适合本人的身体状况)。此外,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身体。

37、体质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具有短期和易变的特征;同样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基本体质状况可能千差万别;同样体质状况的人,在短期内可能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健康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体质还包括了对人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

38、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提制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

39、这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定量负荷实验。

40、血压的测量是检查和评价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机体带来严重影响,如出现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缺氧、心脏负担加重等。

41、反应时测试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反映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也是衡量衰老程度的一个指标。

42、答: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43、答:1)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新阶段1949-1957 2)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3)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4)1977-1991 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5)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44、答:1)“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2)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3)人口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4)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5)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45、社会体育的结构是指什么?

答:社会体育的结构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46、答:社会体育结构合理与否,影响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结构的性质和功能。合理程度越高,社会体育系统的各有机部分就越能促使其组织化、有序化过程,越能更好地实现结构的整体性的最优目标。社会体育的结构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映不同时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当我国加快体育的社会化进程时,研究社会体育结构的合理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网络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47、答:人、时间、空间、财、物、信息、管理

48、答:健身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社会情感功能、经济功能

49、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答:社会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50、答:1)生产力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 2)生产关系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结构

51、答: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概况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要求3)工作要求

52、答:1)无体育意识阶段 2)经验体育意识阶段3)理性体育意识阶段4)和谐体育意识阶段

53、答:培养劳动力、保护劳动力、修复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恢复劳动力、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54、答:劳动生活方式、学习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

55、答:余暇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56、答: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57、答: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高度紧张、人的异化

58、答:充实了生活时间,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可以发散剩余精力,避免各种社会危险;社会体育消费的增加和发展,促进家庭和个人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提高了生活质量;体育娱乐丰富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体育娱乐可以调谐人的精神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59、答:1)传统的国家、单位包办、群众体育举步维艰 2)观念落后,群众体育活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3)社会体育的管理必须步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60、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依据《体育法》中的第二条、第十一条而制定的。

61、答:要成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全局的计划;要成为未来宏观发展的战略性计划;要符合科学性和中国国情热点;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62、答:1)面临的形势2)目标和任务3)对象和重点4)对策和措施5)实施步骤

63、答:1)拓宽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2)推行证书制度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3)推行证书制度,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

4)推行证书制度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64、答;1)职业标准是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鉴定规范的基本依据 2)职业标准是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 3)是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4)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5)为合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资源提供依据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65、答: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所

66、答:参与制定社会体育职业技能标准;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考评员的资格培训;开展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及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67、答:申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此外,申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应具备相应的条件。

68、答:积极主动、广辟财源、合法守法、依法筹资、满足需要、减少占用、把握风险、合理举债

69、答: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投资、社会集资、负债筹资、群众体育产业开发

70、答:合理分配、集中使用

71、答:1)确定完整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 2)配臵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 3)控制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规模 4)确定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装备水平5)确定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

72、答: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73、答: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通过体育进行企业之间的或企业与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74、答:主业与职工体育主次分明原则;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75、答:单位领导对职工体育的直接管理;制定职工体育工作计划;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营造良好职工体育氛围;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建立职工体育工作检查评比制度

76、答: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考核;出好公益事业与市场经营之间的关系;要求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77、答:赛前管理工作;赛中管理工作食欲开幕式,直至闭幕式结束;赛后管理工作。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78、答:农村体育是指在县以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79、答:在我国有13亿人当中,9亿在农村,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础和战略地位。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80、答:提高对农村体育的工作的认识;形成农村健身组织体系;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发展体育骨干队伍;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组织好竞赛活动; 81、答:加强对农村体育活动的管理,一般可通过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一)农村体育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的功能,营造农民良好的体育意识氛围。

(二)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龙头作用。(三)发挥复退军人和学生的骨干作用。(四)发挥乡村干部的带头作用。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六)组织参加“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的评选,以参评促发展。

(七)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活动计划。82、答: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争创体育先进县的活动是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村体育的新发展,它不仅是开展农村体育的好形式,而且是改变农村面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大基础工程。

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的开展,使我国的农村体育逐步由软任务向硬任务的方向发展。对农村体育的领导管理开始由质量指标逐步向量化指标转化。争创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县委、县政府抓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争创活动开展的结果,使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局面发生了大的变化。大量事实说明,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农村体育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83、答: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84、答: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场地设施、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管理者、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85、答:1.组织形式基层化 2.参与主体老年为主

3.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结合 4.活动时间早晚为主 5.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6.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 86、答: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87、答:

(一)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

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是社区体育的领导和管理部门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城市体育处及各省、市、区体育局群体处(科)是社区体育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其职责是按照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支持和指导社区体育工作,制定社区体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

3.民政部门要根据城市管理中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等职能作用,将开展社区体育作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工作职责,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和评估,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4.城市规划部门,要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居民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5.文化部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的工作中,要重视社区体育的开展。大力宣传体育健身对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6.教育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发挥学校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街道社区的微观管理

(1)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的社区体育具有领导、管理的职能,要设臵社区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体育干部;建立街道项目体协、人群体协等体育组织网络;选拔、培养体育指导员,提高体育指导水平;建立社区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档案;在体育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社区内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满足居民的体育兴趣和需求。

(2)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做好居住区晨晚练活动点等体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组织居民开展日常性、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3)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在分解单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增强社区意识,支持、协助街道和居委会开展社区体育工作,鼓励单位职工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实现体育利益取向的转变。

88、答: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预防疾病;控制体重

89、答:因为现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闲暇时间增多,营养过剩,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代文明病蔓延,因此,更需体育锻炼。

90、答: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疫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 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以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 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少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毒害; 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91、答: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92、答:心境状态有所改善、焦虑和紧张减少、应激和紧张减少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93、答:选择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选择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选择自控性运动活动 94、答:掌握锻炼的强度、锻炼的时间、确定锻炼频度。

95、答:通过锻炼增强体质,使身体产生形态、机能、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是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并且,锻炼在身体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具有不稳定性。较长时间停止锻炼,身体机能将逐步消退,直至原有水平。96、答:体育运动与消遣娱乐互有区别又互相渗透。人类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产生于劳动。军事和生活技能,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娱乐活动中演化出来的。近现代社会由于体力劳动减少,娱乐活动内容丰富的趋势更为明显。许多运动项目都可以看到游戏舞蹈的原型。至于各国的民间体育和民族形式体育更可以看到大量的娱乐因素。

游戏是竞技和娱乐的一种中介形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一种渴望竞争、挑战、获胜和争取荣誉的心理需要,这就使本来较为平和的娱乐和游戏转化为最初的竞赛,竞赛的结果导致各种规则形成文字,又逐渐形成了竞赛领域内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竞赛一旦摆脱娱乐,就成了一种规模浩大的,更加依附于政治的,由一些人专门从事的活动。

娱乐之所以能演化为竞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教育的影响。首先,教育把娱乐中的游戏和其它活动正规化,系统化,进行传授,发展成为体育教育的内容。现在许多国家的专家认为竞技运动是娱乐和教育结合的产物也有的认为学校体育和娱乐体育是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有人认为娱乐体育在体育运动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果按照活动的方式和性质作为标准,消遣娱乐是体育运动中娱乐性较强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按照人们支配时间作为标准,体育运动又是余暇时间的一种支配方式,而且是占据很大比重的一种方式。97、答:1.观赏性活动,主要指观看各种体育竞赛,由于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冲动,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好处。2.相对安静状态的活动,如垂钓、棋牌活动、用纸和笔进行的活动、桌上游戏,以及饲养各种动物的活动。

3.运动性的活动,这是娱乐体育的主体,可分以下几类:

(1)舞蹈:包括民间舞、土风舞、现代舞、街舞、健美操等;

(2)旅行:包括踏青、郊游、野营、登山等;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3)运动:游戏竞争类,如各类竞技活动。

(4)自然类,如野营、野炊、篝火、越野、登山、探险、旅行、漂流等。

(5)节奏类,如舞蹈、健美操等。

(6)水上、冰雪类,如游泳、滑水、滑冰、滑雪、雪橇等。98、答:

(一)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

(二)符合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实力

(三)保持活动项目的相对稳定性

(四)保持活动群体的相对稳定性 99、答:

(一)遵守法律,服从管理

(二)讲究卫生,注意环保

(三)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四)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五)注意避免娱乐陷阱

100、答: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治疗疾病

101、答:科学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安全有效原则、调整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102、答: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运动处方的格式 103、答:首先汇总每个参加者的个人资料;第二步对每个人进行医学检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参加者的身体状况;然后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和体力测定,为制定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强度提供依据;最后根据上述情况,按着运动处方的格式制定出运动处方。

104、答:可以通过耗氧量、最高心率、运动负荷实验来确定强度。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05、答:运动前应做的热身运动;做关节伸展动作时,必须要缓慢而有规律;做好运动后,应继续5-10分钟的缓和运动;注意气候变化;户外运动避免受伤害、着凉。

106、答: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107、答:体质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体力指人的身体运动的功能。

体质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健康具有短期和易变的特征,同样处在健康状态的人,基本体制状况可能千差万别;同样体质状况的人,在短期内可能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健康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体质还包括对人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108、答: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 体型 姿势 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部分等。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身体素质: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运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等

4)心理发展状态 个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109、答: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运动能力标准

110、答: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未来生活的需要; 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终身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全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终身体育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建设

111、答: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的体育教育。

112、答:必须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人体质和兴趣的关系;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校体育要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课内锻炼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113、答:主动性的终身参与模式;被动型的间断参与模式 114、答:

(一)老年人体育具有更大的针对性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二)老年人体育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

(三)老年人体育一般以集体活动为主,且自主性较强

(四)老年人体育活动一般以有氧代谢为主

(五)有相对固定的生活作息制度

(六)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具有较高老年保健价值 115、答: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养老体系出现“转型”,即从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向依靠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历史性过渡。相当一部分老人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解决庞大老年人口的经济供养和照料服务这两个方面看,则会出现老龄体育产生和老龄体育服务市场,它是市场经济和养老体系转型的必然产物。

老年人健康的身心,不仅能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老年人体育并非一个独立的体育事业,它有自己的特征。

116、答:进入老年期,人体在生理上、生化上、组织和形态等方面都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老年期生理变化的特征。其衰老现象主要表现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储备能力减少,适应能力减弱,抵抗能力降低,65岁以后其变化更为明显 117、答:

(一)针对性原则

(二)实效性原则

(三)循序渐进原则

(四)因时制宜原则

(五)经常性原则 118、答:社会的进步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妇女享有体育权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谋求男女平等的社会进程不断深入和加快。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进程的加快和落实,使得妇女获得更多地进入社会的机会,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迅速攀升。

在未来社会中,妇女所要面对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使更多地女性选择通过体育来实现自己承担社会发展责任的重要保障和资本。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阶层的妇女,由于其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的社会、家庭使命,不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妇女的社会地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了显著的改善。

妇女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腾飞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文明与进步的显著标志。119、答:

(一)健身、长寿是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二)保持体型、注重容貌是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三)自发参与、随机组合是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四)户外持轻器械练习和徒手练习是常见的妇女锻炼手段 120、答:在经期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强,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和难度。可以做徒手体操或健身操,也可进行其它强度较小的运动。月经期女子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要因人而异。要避免受寒,不宜做跑跳、收腹、倒立、屏气等动作,以免子宫受到较大震动或腹内压增高,造成经血量过多或引起子宫位臵改变。对于月经紊乱,血量过多、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或有生殖器炎症的妇女,月经期应暂停参加体育锻炼。121、答:针对以上妊娠期妇女的生理特征,此期间的孕妇适度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调节胃肠道蠕动和机体的代谢过程。调节孕妇心理情绪、增加欢乐,减轻妊娠反应,同时改进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淤血现象,促进新陈代谢,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保障胎儿正常发育。

妊娠期妇女进行体育锻炼,主要训练孕妇的呼吸运动,特别是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要掌握正确的胸式呼吸运动,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在分娩时利用呼吸运动来配合分娩动作,其次要增加腹肌和会阴部的肌肉力量,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弹性,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和产后内脏位臵及腹壁肌肉的复原,也可预防和矫正子宫位臵不正。122、答:妊娠期妇女参加体育活动,在头两个月内活动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流产,尤其是有流产史的妇女更应注意。妊娠三个月后,可做保健体操和散步。保健体育锻炼的运动量的大小应以不引起疲劳为度。运动中要避免可能引起跌倒和损伤的动作,也应避免跳跃动作。妊娠5~6个月时,应注意背肌的练习和正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确的呼吸练习。如:仰卧做胸式呼吸练习,然后做左右交替屈腿运动;站位,躯干前屈后伸运动,然后做左右体侧屈运动等。妊娠8~9个月时,由于胎儿位臵下降,出现下肢静脉淤血现象,应多做下肢运动锻炼。如:仰卧位,屈双腿后做两膝分合运动;屈双腿后做抬骨盆运动,抬起时配合缩肛运动,方下时放松会阴部肌肉;站立时,做两下肢轮流屈伸运动,结合户外慢速散步。妊娠期的妇女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补充营养,坚持到太阳下,到大自然中去。123、答:更年期的妇女,在首先了解了这一存在着的必然生理规律外,在注意自我保养和医务监督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使神经系统较快地适应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体内氧气供应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快地建立起新的平衡,而使症状逐步减轻或消失。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愉快,转移对更年期症状的注意力,也有利于自身的调节,从而减轻症状或缩短更年期过程。124、答:女性健美的目的,已不再是追求单纯的身体苗条、柔软和纤细的病态,而是希望拥有结实精干、肌肉强健,富有区别于男子的曲线美。既不失女性的妩媚,又足以承受生活的负担,担当起社会责任和义务。125、答:女性都可以通过参加健美运动来改善自己的体型。单靠一种练习是不能改变一切的。只有根据自己身体的体型特征,应选择进行多种适应性的运动和练习,才可能达到使你真正的健美。因人而异的进行练习内容的选择,是女性通过健美并实现改善体型、结实肌肉和去掉多余脂肪的重要原则。

人们都向往自己有健美的身体,都希望具有匀称的体型,良好的姿态和优美协调的举止。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健美中显著效果的获得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女性健美不仅取决于所选择的练习内容,完成动作的正确程度和合理的运动负荷,而且还取决于练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研究表明,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体型,都必须保持每周3~4次的锻炼,还得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做保障。

126、答:广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创造的有关体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因为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都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人类所有财富都有他们的一部分。这也可以说是残疾人体育与整个社会体育的共性。狭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特有的体育行为模式、体育心态、互动关系及体育活动方式等。这也是残疾人体育区别其他社会体育的个性特质。127、46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答:“生命在于运动”――追求健康的科学论断,它不仅适用于健全的人,也同样成为残疾人保障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体现。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竞争、参与、民主、平等、权力、义务和责任的需要。他的根本目的不完全在于创造记录,而在于充分参与。并通过参与,达到医疗疾患,康复功能,减轻残疾程度;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与体质;扩大社会交往,获得社会承认;体验运动乐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克服焦虑、恐惧,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 128、答:

(一)重在参与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全面发展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安全锻炼原则 129、答:

(一)针对残疾类型所采用的针对性活动方法

(二)专一活动内容的学习与锻炼方法

(三)借助自然环境和条件的活动方法

(四)针对康复需要配合医疗手段的活动方法 130、答:

(一)掌握与了解有关残疾的基本知识

(二)选择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为目的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活动计划

(四)良好的准备活动是提高体育活动效果的保障

(五)必须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131、答::①选题和提出假设;②研究设计;③收集资料;④处理和分析资料;⑤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132、答:提高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提高身体锻炼的科学水平

133、答: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变量;形成研究计划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34、答:不易受时间、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隐私性,但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调查。

135、答:明确研究目的,收集资料,确定调查对象; 列出所需研究的问题,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 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 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 试测,求出信度、效度; 再修订

136、答:问题的范围、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文字表达、问题的排列顺序 137、答:

(一)衰老感的产生

(二)身体衰退先于心智能力

(三)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变化 138、答:

(一)对衰老的疑虑感和恐惧感

(二)角色变更后的失落感

(三)出现离群感和孤独感

(四)产生抑郁感和自卑感 139、答:妇女更年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应以长期坚持参加锻炼为主要原则。在体育锻炼中应安排轻松的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如散步、慢跑等。运动负荷控制在自我感觉舒适或已习惯的量与强度上。以选择有利于心理调节的运动项目为锻炼内容,促进新陈代谢的平衡发展。从事一些有兴趣的体育活动,帮助情绪的调剂,促使精神放松而愉快;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选编一些身体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到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缓解心理压力,提高锻炼效果。总之,更年期的妇女,应充分利用时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140、答:

(一)残疾人体育的社会特点 1.社会关爱性。2.发展性。3.超越性。

(二)残疾人参与体育的心理特点 残疾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群,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其身体的残疾,运动困难难度也相对增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

(三)残疾人体育的活动特点

1.体育活动的独立性。2.锻炼内容形式的非统一性。3.体育锻炼的基础性特点。4.方法手段的单一性特征。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六、论述题

1、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未来生活的需要;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全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建设。

2、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方面;为老年人寻求或造就一种能够融于社会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使老年人得以在其中增长潜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3、表明社会的进步为妇女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妇女享有体育的权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表明妇女权益保障的立法进程的加快和落实;表明在未来的社会中,妇女所要面临的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使 更多的女性选择通过体育来实现自己承担社会发展责任的重要保障和资本;是中华文明与进步的显著标志。

4、在经期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运动强度也不宜过强,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和难度;时间不宜过长,要因人而异;要避免受寒,不宜做跑跳、收腹、倒立、屏气等动作;对于月经紊乱等有不良现象的妇女应暂停参加体育活动。

5、参加健美锻炼项目、内容的选择应因人而异;健美锻炼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6、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体现;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竞争、参与、民主、平等、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需要。7、1)注意掌握与了解有关残疾的基本知识;2)选择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为目的;3)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活动计划;4)良好的准备活动 是提高体育活动效果的保障;5)必须选择适宜的运动场地和器材。8、1)提高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2)提高身体锻炼的科学水平。9、1)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范围收集所需资料,并确定调查对象;2)列出问卷调查所需研究问题的纲要,确定所要收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3)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4)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修订项目;5)试测,从总体样本中抽取30~50人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表述的方式、项目、内容能否被受试者所理解,并求出信度和效度;6)再修订。10、1)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2)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3)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4)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5)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

《社会体育学》试题库

11、因为:1)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中确定了社会体育的地位;2)初步建立了中国社会体育的组织体系;3)初步改善了群众体育的基本条件;4)建立了群众体育的规章制度

大学考研,基础化学,试题库 篇2

1、掌握溶液组成的几种标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3、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二、掌握内容: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2、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数)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数)3、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HCO3-164.7 mg[Mr(HCO3-)= 61],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1 mmol·L-1 B、84 mmol·L-1 C、27 mmol·L-1 D、44 mmol·L-1 2、将14.00g含结晶水的草酸(H2C2O4·2H2O)溶于186.0g水中[已知Mr(H2C2O4·2H2O)= 126.0;

Mr(H2O)=18.0],则草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H2C2O4)为:()。

A、5.84 mol·Kg-1 B、0.584 mol·Kg-1 C、9.00 mol·Kg-1 D、1.26 mol·Kg-1 3、设某溶液由溶质B和溶剂A组成,则溶质B的摩尔分数x(B)为:()。

A、nA/(nA+nB)B、nB /(nA+nB)C、(nA+nB)/ nA D、(nA+nB)/ nB 4、在下列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中,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①质量摩尔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 ③摩尔分数 ④质量浓度 ⑤质量分数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⑤ 5、pKa = 4.75,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A、1 B、2 C、3 D、不能确定 6、正常人每100mL血浆中含Ca2+ 10 mg[Mr(Ca2+)= 40.0],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4.0 mmol·L-1 B、2.0 mmol·L-1 C、2.5 mmol·L-1 D、10.0 mmol·L-1 7、将2.76 g甘油(C3H8O3)溶于200 g水中,已知M(C3H8O3)= 92.0 g·mol-1,则其质量摩尔浓度b(C3H8O3)为:()A、1.38 mol·Kg-1 B、13.8 mol·Kg-1 C、0.150 mol·Kg-1 D、1.50 mol·Kg-1 8、0.4 mol H2SO4溶解于水,配成500 m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A、c(H2SO4)= 0.8 mol·L-1 B、c[(1/2)(H2SO4)] = 0.8 mol·L-1 C、c[(1/2)(H2SO4)] = 0.4 mol·L-1 D、硫酸的浓度为0.8 mol·L-1 9、250 g水中溶有20.0 g乙酸(CH3COOH),已知M(CH3COOH)= 60.0 g·mol-1,则乙酸和水的摩尔分数分别是:()A、0.023,0.977 B、0.046,0.954 C、0.216,0.784 D、0.230,0.770 10、输液用葡萄糖[M(C6H12O6)=180 g·mol-1]的浓度c(C6H12O6)= 0.278 mol·L-1,那么它的质量浓度为:()。

A、2.50 g·L-1 B、25.0 g·L-1 C、5.00 g·L-1 D、50.0 g·L-1(二)、填空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Na+ 326mg,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浓度为。[Mr(Na)=23] 2、下列数据:0.07205、2.58×10-7、0.80%和pH=4.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和。

3、质量摩尔浓度b(NaOH)= 0.500mol·Kg-1的NaOH溶液100g,加水50g及NaOH固体0.840g,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NaOH)为,摩尔分数x(NaOH)为。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1.03g·mL-1,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已知Mr(NaOH)=40.0] 4、取密度为1.84Kg·L-1的96%的H2SO4溶液100g,配成100mL的稀硫酸,则稀溶液中c(H2SO4)=,b(H2SO4)=。

5、将8.4g NaHCO3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浓度为,100mL该溶液中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已知Mr(NaHCO3)=84.0] 6、有一质量摩尔浓度为5.36 mol·Kg-1的HClO4溶液,其密度为1.251 g·mL-1,则HClO4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7、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1.20×(112.1―1.349)/5.4386 =(2)(29.837-29.24)/32.065 = 8、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9、100g质量分数为8.50 %的NH4Cl水溶液,其密度是1.024 g·mL-1,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NH4Cl)= mol;

质量摩尔浓度b(NH4Cl)= mol×kg-1;

摩尔分数x(NH4Cl)= ;

物质的量浓度c(NH4Cl)= mol×L-1 10、某患者需补充Na+ 5.0 × 10-2 mol,应补充NaCl的质量是 g,若用生理盐水补充[r(NaCl)=9.0g×L-1],应需生理盐水的体积是 mL。

11、实验室常用试剂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 g·mL-1,则此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mol×L-1,摩尔分数x(HCl)=。

12、1.000L溶液中含KAl(SO4)2·12H2O[Mr(KAl(SO4)2·12H2O)=474.2]118.6 mg,则KAl(SO4)2物质的量浓度c(KAl(SO4)2)=,SO42-物质的量浓度c(SO42-)= ;

若该溶液的密度为1.00 g·mL-1,则SO42-质量摩尔浓度b(SO42-)=。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渗透压力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2、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掌握内容:

1、渗透现象 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Vant Hoff定律)2、渗透活性物质 渗透浓度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晶体渗透压力和 胶体渗透压力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临床上常将两种等渗溶液混合使用,这种混合溶液:()。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要根据两种溶液所用的体积来决定混合溶液渗透压力的高低。

2、发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A、有半透膜存在;

B、有半透膜存在且膜两侧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C、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D、需A、C同时存在。

3、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的是:()。

A、50g·L-1 C6H12O6 B、9 g·L-1 NaCl C、6 g·L-1 NaHCO3 D、342g·L-1 C12H22O11 4、下列溶液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A、0.1mol·L-1 NaCl B、0.2mol·L-1 C6H12O6 C、0.15mol·L-1 CaCl2 D、A与B的等体积混合液 5、下列溶液的渗透压力与9g·L-1NaCl溶液渗透压力相近的是:()。

[已知Mr(NaCl)=58.5,Mr(C6H12O6)=180] A、55 g·L-1葡萄糖溶液 B、29 g·L-1葡萄糖溶液 C、1.0 mol·L-1葡萄糖溶液 D、0.5 mol·L-1葡萄糖溶液 6、等渗溶液应是:()。

A、在同一温度下,蒸气压下降值相等的两溶液;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C、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D、溶液相同的两溶液。

7、如下图所示,渗透方向是:()。

左侧 右侧 0.03 mol·L-1葡萄糖溶液 0.01 mol·L-1 CaCl2溶液 半透膜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8、如果用动物膀胱膜把50 g·L-1葡萄糖溶液(左侧)与正常人血浆(右侧)隔开,则:()。[已知Mr(C6H12O6)=180] A、葡萄糖分子向左侧渗透 B、水分子自左向右渗透 C、水分子自右向左渗透 D、水分子在膀胱膜两侧属于动态平衡状态。

9、血浆总渗透压力的正常范围为280 ~ 320 mmol·L-1,若将100 mL 0.15 mol·L-1 NaHCO3溶液与200 mL 0.3 mol·L-1 C6H12O6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与血浆相比为:()。

A、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低渗溶液 D、缓冲溶液 10、正常人血浆点渗透压力约为770 Kpa,它包括晶体渗透压力(约730 KPa)和胶体渗透压力(约40 KPa)。其中晶体渗透压力是主要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血浆中:()。

A、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

B、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

C、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D、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有的又可离解为离子,单位体积血浆中的质点数多。

11、如下图所示,半透膜两侧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应为:()。

葡萄糖水溶液 葡萄糖水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右侧大于左侧 B、左侧大于右侧 C、左右两侧浓度相等 D、以上A、B、C都不可能 12、如下图所示,水分子的渗透方向为:()。

0.05 mol·L-1 0.05 mol·L-1 HAc溶液 NaAc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膜两侧溶浓度相,故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13、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50g·L-1的葡萄糖溶液与12.5g·L-1 的NaHCO3溶液按2∶1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已知Mr(C6H12O6)=180,Mr(NaHCO3)=84]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如按1∶1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为等渗溶液(二)、填空题 1、发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如用动物膀胱膜将生理盐水(左侧)与5g·L-1 NaCl溶液(右侧)隔开,其渗透方向为。[已知Mr(NaCl)=58.5] 2、已知水的Kf =1.86,实验测得37℃时人的血浆的渗透压力为780 KPa,则其渗透浓度为 ;

血浆的凝固点为。

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仅仅与 和 有关,而与 无关。

4、将红血球放入20g·L-1 NaCl溶液中,红血球将会 ;

1mol·L-1 NaCl溶液比1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的正常范围为。

5、在0.20 mol·L-1 NaCl、0.40 mol·L-1 C6H12O6、0.30 mol·L-1 CaCl2、0.40 mol·L-1 C12H22O11以及0.10 mol·L-1 NaCl与0.40 mol·L-1 C6H12O6的等体积混合液中,其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渗透压力最小的是。

6、把红细胞分别置于5g·L-1和15g·L-1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和。[已知Mr(NaCl)= 58.5] 7、所谓渗透活性物质是指。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其渗透压力应与 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

8、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其 与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因此也可用 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衡量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9、稀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仅与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多少有关,而与 无关。

10、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将25g·L-1 C6H12O6溶液(低渗糖)来稀释500ml 500g·L-1 C6H12O6溶液(高渗糖)至等渗糖水,所用低渗糖的体积至少为 mL,最多为 mL。[已知Mr(C6H12O6)=180](三)、计算题 1、通过计算排出下列稀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1)c(C6H12O6)= 0.20 mol·L-1(2)c(Na2CO3)= 0.20 mol·L-1(3)c(Na3PO3)= 0.20 mol·L-1(4)c(NaCl)= 0.20 mol·L-1 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Mr= 53.48),其规格为20.00 mL一支,每支含0.1600 g 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3、计算下列三种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

① 10.0 g·L-1 NaCl;

② 10.0 g·L-1 CaCl2 ;

③ 10.0 g·L-1 C6H12O6 [Mr(NaCl)=58.5 ;

Mr(CaCl2)=111;

Mr(C6H12O6)=180] 4、25℃时海水的平均渗透压力是30 atm,试计算与海水等渗的尿素(NH2CONH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5、100 mL水溶液中含有2.00 g白蛋白,25℃时测得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717 KPa,求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6、将35.0 g血红蛋白(Hb)溶于足够的水配成体积为1L的溶液,25℃时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10.0 mmHg,试计算血红蛋白分子的摩尔质量。

7、密度为1.005 g·L-1、质量分数0.86%的NaCl水溶液又称为“生理盐水”,因为其渗透压力与血细胞内液是相等的,试计算正常体温37℃时此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力。

8、治疗脱水、电解质失调与中毒静脉滴注的林格氏 (Ringer)液的处方是,在1L注射用水中溶有8.5 g NaCl、0.3 g KCl、0.33 g CaCl2·2H2O,则林格氏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它与人体血浆是等渗溶液吗?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及一元质子弱酸和弱碱水溶液pH及有关物种浓度的计算;

2、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二、知识要点:

弱电解质 解离度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酸碱概念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强度的相对性 水、酸和碱中质子转移平衡、平衡常数及水的平衡移动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一元弱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及pH计算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及其应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的H2SO3的PKa1=1.81,PKa2=6.91,H2S的PKa1=7.04,PKa2=11.9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碱性最强的是:()A、HSO3-B、HS-C、SO32-D、S2-2、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不属于共轭关系的是:()A.HCl—Cl-B.H2CO3—HCO3-C.NH4+—NH3 D.H3O+—OH-3、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A.[H+]与[OH-]乘积变大 B.[H+]与[OH-]乘积变小 C.[H+]与[OH-]乘积不变 D.[H+]等于[OH-] 4、在H3PO4的Ka2= 表达式中,式中的[H+]严格来说是:()。

A、一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B、二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C、三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D、H+离子的总浓度 5、碱 二甲胺 乙胺 氨 苯胺 pKb 2.93 3.33 4.75 9.40 由前列表中可知,其碱性最强的为:()A、二甲胺 B、苯胺 C、氨 D、乙胺 6、已知NH3的pKb=4.75,AC-的pKb=9.25,C6H5COOH的pKa=4.19,ClO-的pKb=6.47,其中碱性最强的为:()A、AC-B、ClO-C、NH3 D、C6H5COOH 7、10.0ml氨水需4.0ml 0.20mol·L-1 HCl中和,把10.0ml此氨水与5.0 ml0.20 mol·L-1 HCl混合,则混合液中:()A、[NH4+]> [H+]> [Cl-]>[OH-] B、[H+]>[NH4+]> [Cl-]>[OH-] C、[Cl-]>[NH4+]>[H+]>[OH-] D、[Cl-]>[NH4+]>[OH-]>[H+] E、[NH4+]>[H+]>[OH-]>[Cl-] 8、将pH=2的HCl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5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值范围为:()A、1~2 B、3~4 C、6~7 D、11~12 E、8~9 9、将0.10mol·L-1 HCN溶液的浓度降低为原来的,其解离度将:()A、不变 B、增大为原来的四倍 C、减少到原来的 D、增加为原来的二倍 E、减少为原来的 10、下列离子中,属于两性电解质离子的是:()A、CO32-B、SO42-C、HPO42-D、NO3-11、实验测得1.0mol·L-1 KCl溶液在18℃时解离度为75.6%,而不是100%,原因是:()A、KCl在水溶液中不能全部离解为K+和Cl-;

B、KCl在水溶液中应该全部离解为K+和Cl-,由于实验误差之故,其解离度不于100%;

C、KCl在水中全部离解,但由于离子互吸作用,致使实验测得的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D、实验浓度太大,若浓度为0.1mol·L-1时,解离度就为100%。

12、某弱酸HA(pKa=5.3)与共轭碱NaA以2∶1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5.0。由此可知,原HA与NaA浓度之比为:()A、1∶1 B、1∶2 C、2∶1 D、1∶4 13、某难溶强电解质AB2,其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KSP(AB2)之间的关系为()A、KSP=S2 B、KSP=S3 C、KSP=4S2 D、KSP=4S3(二)、填空题 1、考虑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用 代替浓度,它的含义是。

2、乙胺(C2H5NH2)在水中的Kb=4.7×10-4,氨在水中的Kb=1.79×10-5,两者中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 ;

该反应中,共轭酸碱对为。

3、次氯酸(HClO)在水中的Pka=7.53,而醋酸根离子(AC -)在水中的Pkb=9.25,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而酸性较强的酸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上述两反应中的共轭酸碱对分别为 和。

4、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晶体,溶液中Ac-离子浓度 ,H+离子浓度,HAc的解离度,此种作用称为。

5、难溶强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 ,而其盐效应使其溶解度。

6、难溶电解质AB2和AB,其摩尔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的关系分别为 和。

7、已知Ksp, [AgCl]=1.77×10-10,Ksp, [AgI]=8.51×10-17,若向含有0.0010 mol·L-1Cl-和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试剂,则生成沉淀所需的Ag+离子的浓度下限为,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残存的I-离子浓度上限为。

8、磷酸(H3PO4)在H2O中的质子转移分三步进行。已知其Ka1=7.52×10-3,Ka2=6.32×10-8,Ka3=2.2×10-13,则酸性最强的为,碱性最强的为。

9、关系式αB= γB·CB / Cθ,式中αB的意义为,γB称为,它反映了溶液中 之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

(三)、判断题 1、溶液的浓度能影响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但对解离平衡常数无影响。()2、酸碱质子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3、当向含有几种能与某一种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该沉淀剂时,总是Ksp小的先沉淀。

()4、在弱电解质溶液中,溶液越稀,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其离子浓度也就越大。

()5、同离子效应能使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度减小,也能使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6、在HAc(α=1.34%)溶液中加入HCl,则HAc的解离度减小,H+浓度降低。()7、A、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大者,溶解度未必也大。

()8、饱和氢硫酸(H2S)溶液中H+(aq)与S2-(aq)浓度之比为2:1。()9、水存在以下的质子自递反应:H2O+H2O = OH-+H3O+,从上述反应中可知,H+ 水既能给出质子表现出酸性,又能接受质子表现出碱性,所以水是两性物质。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碱是共轭关系,因此,酸越强,其共轭碱也越强。()(四)、计算题 1、某一元弱酸在0.001mol·L-1水溶液中有0.8%电离,如果是0.100mol·L-1该酸溶液,则溶液中H+离子浓度为多少? 2、求:(1)100mL浓度为0.10 mol•L-1H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1)中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6,Ka=1.74×10-5 =1.32 lg1.32=0.12 lg2=0.301)3、某弱碱M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在298K时,取MOH0.500g溶于50.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11.30,试求出MOH的碱常数。

4、实验测得氨水的pH值为11.26,已知Kb,NH3=1.79×10-5,求氨水的浓度。

5、有0.20mol·L-1 NH3·H2O,其α及pH各是多少?在500.0ml此溶液中加入5.35g NH4Cl,α及pH又各是多少?(Kb,NH3=1.79×10-5 ;

NH4Cl=53.56)6、计算0.10 mol·L-1 HCl溶液与0.10 mol·L-1 NH3·H2O等体积混合液的pH值。

7、向Ag+、Pb2+、Hg2+离子浓度均为0.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

①、计算说明沉淀顺序;

②、当最后一种离子开始析出时,其它两种离子的浓度各是多少?(Ksp,AgI=8.51×10-17 ;

Ksp,PbI2=8.49×10-9;Ksp,HgI2=2.82×10-29)第四章 缓冲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缓冲作用机制,能熟练的计算缓冲溶液的pH 值;

2、理解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缓冲容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 缓冲对以及缓冲作用机制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对缓冲作用的解释 缓冲容量 缓冲溶液总浓度 缓冲比 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配制 血液中的缓冲系及其在恒定血液pH值过程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欲自行配制0.1000mol·L-1 pH=5.00丙酸缓冲溶液,其浓度含义是:()A、丙酸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B、丙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C、0.1000mol·L-1是所用丙酸和丙酸钠溶液浓度总和;

D、配制成的缓冲溶液中丙酸浓度与丙酸钠浓度之和为0.1000mol·L-1。

2、下列各组等体积混合的溶液,无缓冲作用的是:()A、0.2 mol·L-1HCl和0.2 mol·L-1 KCl;

B、0.02 mol·L-1 HCl和0.02 mol·L-1 NH3•H20;

C、0.2 mol·L-1 KH2PO4和0.2 mol·L-1 Na2HPO4 D、0.01 mol·L-1 NaOH和0.02 mol·L-1 HAc E、0.01 mol·L-1 NaHCO3和0.01 mol·L-1 Na2CO3 3、下列公式有错误的是:()A、pH=pKa+lg B、pH=pKa-lg C、pH=pKa+lg D、pH=pKa-lg E、pH=-lg+lg 4、0.10 mol·L-1 NH3·H20(pKb=4.75)40.0ml与0.10 mol·L-1HCl 2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值为:()A、1.79 B、2.25 C、4.75 D、6.75 E、9.25 5、HCl和NH4Cl两种溶液混合后,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010 mol·L-1和0.050 mol·L-1,此混合液的pH值为:()(NH3的Kb=1.79×10-5)A、2.00 B、4.75 C、7.25 D、8.75 E、9.25 6、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取0.20mol·L-1 NaH2PO4和0.20mol·L-1 Na2HPO4等体积混合,此混合溶液的pH值约为:()A、12.0 B、7.21 C、6.23 D、5.38 E、2.12 7、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弱酸的pKa和缓冲比;

B、弱酸的pKa和缓冲溶液总浓度;

C、缓冲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D、弱酸的pKa 和其共轭碱的Pkb;

E、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8、六次甲基四胺[(CH2)6N4](Kb=1.4×10-9)及其盐[(CH2)6N4•H+]组成的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A、pH=4∽6 B、pH=6∽8 C、pH=8∽10 D、pH=9∽10 E、pH=10∽11 9、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向H3PO4溶液中加NaOH配制pH=7.00的缓冲溶液,其中抗酸成分为:()A、H2PO4-B、HPO42-C、PO43-D、NaOH 10、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A、0.1 mol·L-1 HAc—0.1 mol·L-1NaAc溶液;

B、0.05 mol·L-1HAc—0.05 mol·L-1NaAc溶液;

C、0.15 mol·L-1 HAc—0.05 mol·L-1NaAc溶液;

D、0.075 mol·L-1HAc—0.025 mol·L-1NaAc溶液。

11、若要配制pH=9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A、HCOOH—HCOONa(pKa=3.75)B、HAc—NaAc(pKa=4.75)C、NH4Cl—NH3(Pkb=4.75)D、NaHCO3—Na2CO3(pKa=10.25)E、NaH2PO4—Na2HPO4(pKa=7.20)12、下列关于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缓冲容量β值越大,则缓冲能力越强;

B、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C、缓冲溶液加水稀释时,缓冲比不变,pH值不变,故β也不变;

D、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pKa±1;

E、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为1时β最大。

13、25℃时,总浓度为0.1 mol·L-1的NH3—NH4Cl溶液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缓冲容量最大(已知NH3的pKb=4.75):()A、pH=2 B、pH=6 C、pH=4 D、pH=8 E、pH=9(二)、填空题 1、已知H2CO3的pKa1=6.37,pKa2=10.25,NaHCO3—Na2CO3缓冲系可用于配制pH从 到 之间的缓冲液,其抗酸成分是。

2、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主要因素是 和,影响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因素是 和。缓冲溶液加少量水稀释时,其pH值,缓冲容量。

3、人体血浆和尿中都具有H2PO4-—HPO42-缓冲系(37℃时血浆和尿中的H2PO4-的pKa,=6.80),已知正常人血浆中[HPO42-]/[ H2PO4-]为4/1,则血浆中的pH是,其抗酸成分是 ;

尿中 [HPO42-]/[ H2PO4-]较小,设为1/9,则尿的pH值为,其抗碱成分是。

4、临床检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 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0.1 mmol·L-1,[CO2] 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 溶解=1.40 mmol·L-1;

已知37℃时血浆中H2CO3的pKa'=6.10。若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pH在7.35~7.45为正常,则 属正常,属酸中毒,属碱中毒。

5、0.4升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乳酸和0.050mol乳酸钠,该缓冲液的缓冲比为 ,pH值为。(乳酸的pKa=3.86, lg2=0.301)6、将100ml 0.1mmol·L-1盐酸加入400ml 0.1mmol·L-1氨水中,混合液内的缓冲对为,混合液的pH值为。(lg3=0.48, NH3•H2O的pKb=4.75)7、在NaH2PO4和Na2HPO4的溶液中[ H2PO4-]=0.1 mol·L-1,[HPO42-]=1.0 mol·L-1,该溶液的pH值为8.21,问该缓冲溶液的抗酸成分是,其共轭酸的pKa为,缓冲范围是。

8、在H3P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配成三种缓冲系不同的缓冲溶液 、、,它们的理论缓冲范围各是、、。(已知H3PO4的pKa1=2.16 ,pKa2=7.21,pKa3=12.32)9、已知HAc、H2PO4-和NH4+的pKa分别为4.75、7.21和9.25,若配制与正常人血浆pH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

10、在HAc溶液中加入 或 都能配制成缓冲溶液。

(三)、判断题 1、用相同缓冲对配成的缓冲溶液,其缓冲比越接近于1,缓冲容量就越大。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主要取决于缓冲对中共轭酸的pKa。

()3、HAc溶液中存在HAc和Ac-的质子转移平衡,所以HAc溶液是缓冲溶液。

4、若HAc-Ac-缓冲溶液中[Ac-]>[HAc],则该缓冲溶液的抗酸能力大于抗碱能力。

()5、人体血液是由多种缓冲系组成的,其中以HCO3--CO32-缓冲系在血液中的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

()6、计算缓冲溶液近似pH值的通式为:pH=pKa+lg。

()7、缓冲溶液总浓度是指缓冲液中共轭酸浓度或共轭碱浓度。

()8、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大小仅仅与缓冲溶液的缓冲比有关。

()9、缓冲溶液中的酸和碱合称缓冲对。

()10、缓冲溶液的pH值在pKa+10到pKa-10范围内才能发挥缓冲作用。()(四)、问答题 1、什么叫缓冲作用、缓冲比、缓冲范围? 2、何谓碱储? 3、什么叫缓冲容量? 4、以 HCO3--H2CO3缓冲系为例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多少?(已知H2CO3的pKa1=6.35,pKa2=10.33)5、试述配制缓冲溶液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6、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对:

H2CO3-HCO3-,H2PO4-_HPO42-,HnP-Hn-1P-,其中以 H2CO3-HCO3-最重要,试以其为例,说明血液具备缓冲作用的原因。

(五)、计算题 1、取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30ml与0.10 mol·L-1该酸的钠盐溶液20ml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至100ml后,测得此溶液的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的Ka。

2、柠檬酸(缩写H3Cit)及其盐为一种多质子酸缓冲系,常用于配制供培养细菌的缓冲溶液,如用500ml的0.200 mol·L-1柠檬酸,需加入0.400 mol·L-1 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配成pH为5.00的缓冲溶液?(已知柠檬酸的pKa1=3.14 ,pKa2=4.77,pKa3=6.39)3、某NH4Cl-NH3缓冲溶液pH值为9.50,[NH4+]=0.100 mol·L-1,现有3.00 mol·L-1 NaOH溶液和NH4Cl固体,欲配上述缓冲溶液500ml,应如何配制?(已知NH3 Pkb=4.75 , Mr(NH4Cl)=53.5)4、用0.025 mol·L-1H3PO4和0.025 mol·L-1NaOH,配成pH近似值为7.40的缓冲溶液100ml,试求所需H3P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

5、(1)100mL浓度为0.10 mol·L-1 Na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 mol·L-1的HCl溶液5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 mol·L-1HCl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5,lg2=0.301)6、取0.10 mol·L-1 HB溶液50.00ml与0.10 mol·L-1 KOH溶液20.00ml混合,再将混合液加水稀释100.00ml测得其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HB)的酸常数。

7、配制pH=10.00的缓冲溶液100ml,(1)现在有三种缓冲系HAc-NaAc、KH2 PO4-Na2H PO4、NH4Cl-NH3,问选用何种缓冲系最好?(2)如选用缓冲系的总浓度为0.200mol·L-1,需要固体共轭酸多少克(不考虑体积的变化)和浓度为0.500 mol·L-1的共轭碱多少毫升? 第五章 胶体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和胶团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ζ(Zata Potential)电势产生及影响因素,溶胶的稳定因素,聚沉作用及等电点的概念;

2、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正、负吸附的区别及乳化剂的概念;

3、了解与散系的分类,表面能的物理意义、吸附、吸附质、吸附剂的含义、物理、化学吸附的特点、溶液表面吸附现象、两种类型的乳状液,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溶液的形成、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凝胶的概念及性质。

二、掌握内容:

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乳状液、乳化作用;

2、胶团双电层结构、走电势、溶胶的稳定及聚沉、高分子化合物、等电点;

3、吸附、吸附质、叭附剂;

凝胶。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原因是:()A、电解质离子的强烈水化作用 B、ζ(Zeta)电势降低 C、热力学电势Ψ降低 D、离子强度增加 E、增加了胶粒的电荷 2、表面活性物质是:()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能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能力的物质 E、能减少表面积的物质 3、使Fe(OH)3溶胶聚沉,效果最好的电解质是:()A、AlCl3 B、NaNO3 C、Na2SO4 D、MgBr2 E、K3[Fe(CN)3] 4、下列关于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B、都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都是多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D、溶胶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E、溶胶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长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A、溶液中正负离子数相等 B、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目相等 C、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D、蛋白质分子中羧基和氨基数目相等 E、蛋白质溶液中[H+]=[OH-] 6、蛋白质溶液属于:()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水溶液 7、用AgNO3和KCl(过量)制备AgCl溶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胶核是AgCl B、胶核吸附的离子是Cl-C、在电场中胶粒向负极运动 D、进入吸附层的K+愈多,走电位愈小 E、胶粒是带负电荷的 8、电泳时,硫化砷胶粒移向正极,要使一定量硫化砷溶胶聚沉,下列电解质中需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A、NaCl B、CaCl2 C、AlCl3 D、MgSO4 E、Na3PO4 9、当溶液pH=6.5时,乳清蛋白向正极运动,欲使之反方向运动,则应:()A、加碱,使PH>PI B、加酸,使PH

2、溶胶能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3、将20ml 0.001mol·L-1 AgNO3与10ml 0.001mol·l-1 KI混合制备AgI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其优先吸附的离子为,反离子为。将此溶胶置于外加电场中,则 向 极。这种现象称为。若在此溶胶中加入等量的CaCl2或Na2SO4,则 更易使溶胶发生聚沉。

4、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物质由 和 组成。

5、电渗是在外电场作用下, 通过多孔隔膜移动;

而电泳则是 在外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运动。

6、要获得稳定的乳状液,一定要用 的存在,使液-液的表面张力,同时,在被分散的液滴的周围形成一层。

7、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是指 。当溶液的pH值,于蛋白质的PI值时,蛋白质分子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8、蛋白质溶液属于 相系统,是 稳定系统,也是 稳定系统。

(三)改错题 1、具有双电层结构的胶团中的离子都不是水化离子。

2、若溶质分子比溶剂分子更能降低溶液的表面能力,此溶液将发生负吸附。

3、等电点为4.7的蛋白质,其水溶液要加碱调节才能使其处于等电状态。

4、电解质离子的聚沉能力与其所带电荷数成反比。

5、加入少量电解质盐类,引起胶粒聚集沉降的作用称为盐析。

6、在人体pH=7.4情况下,血清蛋白(PI<7)常以正离子状态存在。

(四)问答题 1、指出血清的蛋白(PI=4.64)和血红蛋白(PI=6.9)在由C(KH2PO4)=0.15mol·L-1的溶液80ml和C(Na2HPO4)=0.16mol·L-1的溶液50ml混合而成的溶液中的电泳方向。(Pka2=7.21)2、将25ml 0.01ml·L-1KCl溶液与50ml 0.01 ml·L-1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Cl溶胶,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指出电泳方向。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体系、环境、状态函数、平衡态和过程等热力学基本概念;

内能、焓、功、热、恒压(容)反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Hess定律的基本内容并会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

熵的定义和熵增原理的基本内容;

Gibbs自由能的概念、Gibbs公式和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

计算化学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方法;

平衡常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并能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熟悉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态等概念的规定;

自发过程的基本特点;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计算;

Le Chatelier规律;

、了解可逆过程的基本特点;

Gibbs自由能变与非体积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多重平衡、反应偶合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二、练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所有放热反应在298K和105Pa下自发的。

()2.化学反应的Qp和Qv都与反应的途经无关,因此它们也是状态函数。()3.反应CaCO3(s)→ CaO(s)+ CO2(g)的=178.5 kJ﹒mol-1,>0,又 >0,故较高温度时,逆反应为自发,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4.反应的结果如增加了气态物质的量,则该反应ΔS的必是正值。()5.稳定单质的、、、均为零。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A.U       B.H     C.S      D.G        E.Q 2.在一绝热箱中装有水,水中有一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电,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升高,今以水为系统,其余为环境,则()A.Q<0,W=0,ΔU<0 B.Q=0,W<0,ΔU>0 C.Q>0,W=0,ΔU>0 D.Q<0,W=0,ΔU<0 E. Q=0,W=0,ΔU=0 3.下列物质的不等于零的是()A.Cl2(l)B.Ne(g)C. Fe(s)D.C(石墨)E.H2(g)4.一封闭体系,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A.Q1=Q2 B.W1=W2 C.Q1+W1=Q2+W2 D.Q1-W1=Q2-W2 E.ΔU=0 5.系统由A状态到B状态,沿途径I进行时放热100J,环境对系统做功50J;

而沿途径Ⅱ进行时系统做功80J,则Q2为()A.70J      B.-70J        C.30J        D.-30J        E.150J(三)填空题 1.已知在298.15K时,(石墨)=-393.5kJ·mol-1,(金刚石)=-395.4kJ·mol-1,则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为_(1)kJ·mol-1。

2.H2和O2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则在△G、△S、△H、△U中等于零的是(2)。

3.与温度T的关系是(3),与温度T的关系是(4)。

(四)问答题 1.(1)使某一封闭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W、ΔU中哪些量确定?哪些量不确定?为什么?(2)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到某一指定的终态,上述各量是否确定?为什么? 2.热力学中的标准态是怎样规定的?(五)计算题 ] 1.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已标出,(1)Fe2O3(s)+ 3CO(g)→2Fe(s)+3CO2(g), =-26.8kJ·mol-1(2)3Fe2O3(s)+ CO(g)→2Fe3O4(s)+CO2(g),=-58.2 kJ·mol-1(3)Fe3O4(s)+ CO(g)→3FeO(s)+CO2(g),=-38.4 kJ·mol-1 试利用Hess定律求反应(4)FeO(s)+ CO(g)→Fe(s)+CO2(g)在298.15K时的标准等压反应热。

2.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和标准自由能变已标出,(1)CH4(g)+ 2O2(g)→CO2(g)+2H2O(l), =-890.3kJ·mol-1,=-818.1 kJ·mol-1(2)H2(g)+O2(g)→H2O(l)=-285.8 kJ·mol-1,=-237.1kJ·mol-1(3)H2(g)+Cl2(g))→HCl(g),=-92.30 kJ·mol-1,=-95.3kJ·mol-1(4)CH3Cl(g)+O2(g)→CO2(g)+H2O(l)+HCl(g),=-689.67kJ·mol-1,=-668.28kJ·mol-1。

求反应(5)CH4(g)+ Cl2(g)→CH3Cl(g)+ HCl(g)的、、。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本章要求:

1、掌握有效碰撞理论及一些基本概念,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等概念,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及有关计算;

2、熟悉反应机理和元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和质量作用定律的含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方程式的意义及有关应用;

3、了解过渡态理论,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特征,酶催化特征。

二、本章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反应机理,元反应,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质量作用定律,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一级反应,半衰期,二级反应,零级反应,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催化作用理论和酶催化特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反应2A+B→C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2(A)∙c(B),则速率常数k的量纲是()A.(浓度)∙(时间)B.(浓度)–1∙(时间)–1 C.(浓度)–2∙(时间)–1 D.(浓度)2∙(时间)–1 2.实验测得 2ICl(g)+ H2(g)→ I2(g)+ 2HCl(g)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ICl)∙c(H2)由此可知此反应是()A.三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B.双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3.某反应A(g)→ 2B(g)为一级反应,当A的起始分压为100kPa时,反应掉33.5%需60s,当A的起始分压为200kPa时,反应掉33.5%需要的时间为()A.30s B.60s C.90s D.120s 4.今有一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消耗一半时需20min,则60min后反应物浓度为原浓度的()A. B. C. D. 5.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能很低 B.反应物分子不需碰撞即能发生的反应 C.速率常数等于零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6.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为55%,当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A.等于55% B.大于55% C.小于55%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活化能与反应物本性无关,而与浓度有关 B.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 C.一般情况下,反应的活化能愈高,反应速率愈慢 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8.某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为小时-1,则该反应一定是()A.零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元反应 9.某反应2A + B → C为元反应,将4mol A和2mol B放在1L容器中混合,当A和B都反应掉一半时,此刻的反应速率与初始速率之比为()A.1/4 B.1/8 C.4 D.8 10.当反应 A2 + B2 → 2AB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A2)∙c(B2),且A、B物质的起始浓度相等时,得此反应()A.一定是元反应 B.半衰期只与k有关 C.二级反应 D.c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 11.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的半衰期()A.都与k和c0有关 B.都与c0有关 C.都与k有关 D.都与k和c0无关 12.已知2A+B 3C,则其速率方程式为()A.υ = kcA2cB B.υ= kcAcB C.υ = k cA2 D.υ=k c3 E.无法确定 13.关于反应级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级数必是正整数 B.二级反应即是双分子反应 C.反应级数只能由实验确定 D.反应级数只对元反应有意义 14.对于反应2A + B = C,如A和B的浓度同时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A.4倍 B.16倍 C.64倍 D.不确定 15.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B.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C.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增大反应向右进行的速率(二)判断题()1.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论用哪种反应物表示,其消耗速率的大小都一 样。

()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化学反应。

()3.一级反应并不都是单分子反应。

()4.过渡状态理论所指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5.当反应物浓度加倍时,如果反应速率也加倍,则该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

()6.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7.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这是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

()8.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9.某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100℃升至110℃,与温度由200℃升至210℃,其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是相同的。

()10.如果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加三倍,那么必然也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加三倍。

()1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愈小,其反应愈快。

()12.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系数之和。

()13.活化分子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14.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一定不相等。

()15.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16.对于一级反应,只要二个反应的速率常数相同,它们的半衰期亦相同。

(三)填空题 1.发生有效碰撞时,反应物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2)。

2.反应速率常数是一个与 无关,而与 有关的常数。

3.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4.反应:A→B,若用A物质浓度的倒数对时间t作图得一直线,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5.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首先形成,然后再转变为产物分子。

6.当T一定时,若几个反应A值相近,则Ea愈大的反应k值愈。

7.对于反应A(g)+ B(g)→ C(g),若A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两倍;

若B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四倍,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在___ _。

9.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些反应的产物本身就能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这种催化剂称为_____ ___。

(四)问答题 1.解释下列名词(1)元反应(2)速率控制步骤(3)有效碰撞(4)活化分子(5)活化能(6)速率常数(7)反应级数(8)半衰期(9)反应分子数(10)酶催化的特征 2.反应:A + B → C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A)∙c(B),问此反应是否为元反应?为什么? 3.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4.什么是质量作用定律?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五)计算题 1.在1073K时,测定反应2NO + 2H2 ® N2 + 2H2O 的反应速率,得到如表7-1 所示数据,试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表7-1 NO和 H2 的反应速率(1073 K)实验 起始浓度(mol/L)生成N2(g)的速率 编号 c(NO)c(H2)[mol/(L·s)] 1 6.00 ×10–3 1.00 ×10–3 3.19 × 10–3 2 6.00 ×10–3 2.00 ×10–3 6.36 × 10–3 3 6.00 ×10–3 3.00 ×10–3 9.56 × 10–3 4 1.00 ×10–3 6.00 ×10–3 0.48 × 10–3 5 2.00 ×10–3 6.00 ×10–3 1.92 × 10–3 6 3.00 ×10–3 6.00 ×10–3 4.30 × 10–3 2.某药物按一级反应分解,初浓度c0为90单位/mol,在2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09×10–3/h,若浓度下降至45单位/mol时即失去药用价值,求该药物的有效期。

3.N2O5的分解反应是2N2O5 4NO2 + O2,由实验测得在340K时N2O5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t/min 0 1 2 3 4 5 c(N2O5)/mol×L-1 1.0 0.71 0.50 0.35 0.25 0.17 试计算:

(1)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在第2分钟的瞬时速率。

(3)N2O5浓度为1.0mol×L –1时的反应速率。

4.已知在593K时反应SO2Cl2(g)SO2(g)+ Cl2(g)是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2´10-5s-1。试计算:

(1)10.0g SO2Cl2分解一半所需时间。

(2)2.00g SO2Cl2经2小时后还剩多少? 5.气体A的分解反应为A(g)产物,当A的浓度为0.50 mol×L –1时,反应速率为0.014 mol×L-1×s-1。如果该反应分别属于(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则当A的浓度等于1.0 mol×L –1时,反应速率常数各是多少? 6..某药物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体温37°C时,反应速率常数k为0.46 h-1 ,若服用该药物0.16 g,问该药物在体内多长时间可分解90%。

7.蔗糖的水解C12H22O11+ H2O 2C6H12O6是一级反应,在25°C时速率常数为5.7´10-5 s-1,试计算:

(1)浓度为1.0 mol×L –1蔗糖溶液水解10%需要的时间。

(2)若反应活化能为110 kJ× mol–1,什么温度时其反应速率是25°C时的十分之一。

8.某反应从27°C升到37°C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试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如该反应从127°C升到137°C时,反应速率将为原来的多少倍? 9.证明一级反应中反应物消耗99.9%所需的时间,大约等于反应物消耗50%所需时间的10倍。

10.某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是50.0 kJ×mol–1,试估算此反应在发烧至40°C的病人体内比正常人(37°C)加快的倍数(不考虑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标准状态下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Nernst方程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能正确的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并能组成电池,利用电动势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标准电动势Eθ计算平衡常数;

2、理解氧化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3、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极类型,电极电位的产生及测定,标准氢电极及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二、掌握内容:

1、氧化值 原电池及组成 ;

2、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 Nernst方程 3、电极电位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计算平衡常数 4、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电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标准电极电位θ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绝对值,可测定 B、为绝对值,不可测定 C、为相对值,可测定 D、为相对值,不可测定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θ愈大,反应速率愈大 B、反应平衡常数与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有关 C、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关 D、Eθ愈大,反应愈完全 3、关于碘量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量法是以碘或以碘化物作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方法 B、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C、直接碘量法是用I2的标准溶液直接测定某些氧化性物质的方法 D、直接碘量法只能测定其比(I2/I-)低的还原性物质 4、关于下列三个电极反应,说法正确的是:()Br2+2e-2Br-1θ Br2+e-Br-2θ 2Br--2e-Br2 3θ A、1θ=2θ=3θ B、1θ=3θ=22θ C、1θ=3θ=22θ D、1θ=3θ=2θ 5、若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态下皆正向自发进行:

Cu2++Sn2+=Cu+Sn4+ 2Fe3++Cu=2Fe2++Cu2+ 且θ(Cu2+/ Cu)=(1), θ(Sn4+/ Sn2+)=(2),θ(Fe3+/ Fe2+)=(3),则有关θ的大小顺序是:()A、(3)>(2)>(1)B、(2)>(1)>(3)C、(3)>(1)>(2)D、(1)>(3)>(2)E、(1)>(2)>(3)6、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的pH值降低,其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大的是:()A、Br2+2e-2Br-B、Cl2+2e-2Cl-C、MnO4-+8H++5e-Mn2+4H2O D、Fe3+ + e-Fe2+ E、Ag+ + e-Ag 7、今有电池:(一)Pt,H2(g)|H+||Cu|Cu2+(+),要增加电池电动势的办法是:()A、负极加大[H+] B、正极加大[Cu2+] C、负极降低H2气的分压 D、正极加入氨水 E、正极降低[Cu2+],负极加大[H+] 8、今有电池,Zn|ZnSO4(C1)|| ZnSO4(C2)|Zn,(C1> C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此电池电动势等于零 B、若用导线连接两Zn极,外电路电流方向是由C1一边流向C2一边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由C2一边流向C1一边 D、外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9、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混合物来制备氯气,其反应为MnO2(S)+4HCl(浓)MnCl2+Cl2(g)+2H2O 反应之所以能够向右进行,是因为:()A、> B、> C、高的Cl-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 D、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E、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高的Cl-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10、根据下列标准电极电位,指出在标准态时不可共存的一组溶液是:()Sn2+ + 2e-Sn θ=-0.1375V Br2 + 2e-2Br-θ=+1.0873V Fe3+ + 2e-Fe2+ θ=-0.771V 2Hg2++ 2e-Hg22+ θ=+0.920V A、Br-和Hg2+ B、Br-和Fe2+ C、Hg2+和Fe3+ D、Sn2+和Fe3+ E、Sn2+和Fe2+ 11、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有:()(一)Zn|ZnSO4(aq)||HCl(aq)| H2(100kPa),pt(+)A、ZnSO4的浓度 B、Zn电极板的面积 C、HCl(aq)的浓度 D、温度 E、H2(g)的分压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差愈大,则反应进行愈快 B、在下列电池中,若向银半电池加入NaCl固体,并使Cl-离子浓度达1mol·L-1时,电池的正负极将变号 C、同类型的金属难溶盐电极,Ksp愈小者其电极电位愈低 D、下列电池组成表示式,只有C2>C1才成立(一)Zn |Zn2+(C1)||Zn2+(C2)|Zn(+)13、根据公式lgKθ=nEθ/0.05916,可以看出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A、与温度无关 B、与浓度无关 C、与浓度有关 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无关 E、与反应本性无关 14、已知=+0.771V,=+0.535时,在25℃时反应Fe3+(1.0 mol·L-1)+ I-(1.0 mol·L-1)Fe2+(1.0 mol·L-1)+ I2(S)的平衡常数是:()A、8.7×107 B、9.75×103 C、2.0 D、0.10 E、1.1×10-4 15、将银丝插入下列溶液中组成电极,则电极电位最低的是:()A、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 B、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0.05mol C、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 0.1mol D、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Br 0.1mol E、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Cl 0.1mol 16、已知=0.7996V,=0.3402V,在室温下将过量的铜屑置于0.2mol·L-1 AgNO3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Ag+ 的浓度为:()A、5.4×10-9 mol·L-1 B、4.2×10-9 mol·L-1 C、1.7×10-9 mol·L-1 D、2.9×10-17 mol·L-1 17、对于电池反应Cu2++Zn=Cu+Z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C(Cu2+)=C(Zn2+)时,反应达到平衡 B、当=时,反应达到平衡 C、当 =时,反应达到平衡 D、当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等于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18、下列关于电极电位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对的φ愈小,表明该电对的氧化型得电子倾向愈大,是愈强的氧化剂 B.电对的φ愈大,其还原型愈易得到电子,是愈强的还原剂 C.电对的φ愈小,其还原型愈易失电子,是愈强的还原剂 D.电对的φ愈大,其氧化型是愈弱的氧化剂 E.电对的φ愈大,其还原型是愈强的还原剂(二)填空题 1、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Fe3O4中的Fe为,Na2FeO4中的Fe为,Na2O2中的O为,KO2的O为,NaH的H为,BrF3中的Br为,F为,Na2S2O3中的S为,Ag2CrO4中Cr为,PbO2中Pb为。

2、将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装置成电池,其电池组成式为 ,其中负极发生 反应,正极发生 反应,电池电动势Eθ=,此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在25℃时为。

3、原电池(一)pt,H2(g)|H+||Cu2+|Cu(+)中,当H2气分压增大,则电动势 ;

若H+浓度增大,电动势 ;

若Cu2+离子浓度增大,则它氧化H2的能力,若增大Cu极板的面积,则电动势。

4、298.15K时,有电池(一)Zn|Zn2+(1 mol·L-1)||H+(x mol·L-1)|H2(100kPa),pt(+)电动势为0.462V,而=-0.7618V,则氢电极溶液的pH为。

5、根据标准电极电位,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标态下自发进行的方向:

(1)2Ag+Cu(NO3)2 2AgNO3+Cu(2)4Fe2++4H++O2 4Fe3++2H2O(三)改错题 1、由于电极电位是强度性质,因此与物质的数量无关,所以电极Ag(s)| Ag+(1.0mol·L-1)与Ag(S)|Ag+(2.0 mol·L-1)的电极电位相同。

2、按未知其自发进行方向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计算出的电池电动势一定为正值。

3、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标准电极电位θ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4、2Fe3++2I-=2Fe2++I2,加入足量F-后,反应仍能正向进行。

5、在测定溶液pH值时,常用玻璃电极作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指示电极。

(四)、计算题 1、现有原电池(一)Co |Co2+(1.0 mol·L-1)||Cl-(1.0 mol·L-1),Cl2(100kPa)|Pt(+)已知原电池的电动势E=1.63V, =+1.358V 问:(1)自发进行的电池反应是什么?(2)钴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是多少伏?(3)若Cl-浓度降低,电池电动势是增加还是减小?(4)若CO2+的浓度降低为0.01 mol·L-1,电池电动势为多少? 2、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2Ag++Cd 2Ag+Cd2+,已知= +0.7991V,=-0.4029V(1)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组成式(2)298K时,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3)当c(Ag+)=0.1 mol·L-1,c(Cd2+)=0.01 mol·L-1,T=298K时,计算电池的电动势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本章要求:

1、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规律,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一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熟悉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简并轨道、电负性的基本概念;

3、了解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概率密度、概率、能级交错、原子半径的概念 二、本章知识点:

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多电子原子的能级、能级交错、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填充合理的量子数:n = 2,l = ?,m =-1,s =-1/2()A.0 B.-1 C.2 D.1 2.下列各组量子数全不合理的是()(1)2,1,2,1/2;

(2)3,2,1,-1/2;

(3)4,4,2,-1/2;

(4)3,2,1,0;

A.(1)(2)(3)B.(2)(3)(4)C.(1)(2)(4)D.(1)(3)(4)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主量子数n = 2时,有2s、2p两个轨道;

B.基态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位于2s轨道 C.2p轨道和3p轨道角度波函数的形状都是双球形;

D.4s轨道的能量总是高于3d轨道。

4.硫的3p电子可能的量子数()A.3,2,1,+1/2;B.3,1,0,0;C.3,2,0,+1/2;D.3,1,-1,-1/2 5.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中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的是()A.24Cr B.25Mn C.26Fe D.27Co 6.下列元素中,电负性χ值最大的是()A.O B. K C.Na D.S 7.某元素X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3,它的未成对电子数目是()A. 2 B.3 C.5 D.15 8.基态Fe3+的电子组态为()A.[Ar]3d34s2 B.[Ar]3d64s2 C.[Ar]3d54s0 D.[Ar]3d44s1 9.4p亚层共有()A.四个简并轨道 B.五个简并轨道 C.1个简并轨道 D.三个简并轨道 10.下列各组量子数中,组合合理的是()A.n=2, l=1, m=2, s=-B.n=2, l=0, m=0, s=+ C.n=2, l=0, m=-1, s=-D.n=3, l=2, m=+1, s=0 1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能用于描述一个3p电子的是()A.3,1,1,+1/2 B.3,2,1,-1/2 C.3,1,0,+1/2 D.3,1,-1,+1/2 1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组合合理的是()A.n=2,l=1,m=2 B.n =2,l=2,m=-2 C.n =1,l=0,m=+1 D.n =3,l=2,m=+2 13.假定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s),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A.3,2,2,+1/2 B.3,1,-1,+1/2 C.l,0,0,-1/2 D.2,-1,0,+l/2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B.主量子数为3时,3s、3p、3d共3个轨道 C.在除氢以外的原子中,2 p能级总是比 2s能级高 D.d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是 15.p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是()A. B. C. D. 16.电子排布为[Ar]3d64s0者,可以表示()A.25Mn2+   B.26Fe3+ C.27Co3+ D.28Ni2+ 17.下列多电子原子能级(填电子时)能量最高的是()A. n = 1,l= 0 B. n=2,l = 0 C. n = 4,l = 0 D. n=3,l= 2 18.下列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相似的是()A.4f、5d、6s、6p B.4s、4p、4d、4f C.6p、7s、5f、6d D.1s、3s、5s、7s 19.下列哪一种电子层的结构不是卤素的电子结构()A.7 B.2,7 C.2,8,18,7 D.2,8,7 20.4B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果写成1s22p2,违背了什么原理?()A.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违背了洪特规则 C.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D.违背了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二)判断题()1.氢原子的基态电子组态可写成3s1()2.原子序数为34的原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为2、8、18、6()3.可以用于描述3d电子的量子数是n=3,l=1,m=0,s=-1/2()4.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均大于2()5.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6.当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2的能级上运动时,称为氢原子的激发态()7.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8.核外电子排布要服从能量最低原理,只要电子依次由低能级向高能级排布就一定能保证基态原子的能量最低()9.已知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3d104s1,则此元素为原子序数为39号的元素()10.ψ3,1,0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为(三)填空题 1.用、和 三个量子数可以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2.n=3,l=1的原子轨道属 能级,该能级有_____个简并轨道,半充满时,若用4个量子数的组合分别表示这些电子的运动状态,应该将它们写成,具有这样电子构型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24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4.某基态原子有以下5个电子,它们的4个量子数组合分别是:

A.2,0,0,+l/2 B. 3,1,-1,-l/2 C.3,2,0,+ l/2 D. 3,2,-2,-1/2 E.3,0,0,-l/2 它们的轨道符号分别是:

,能量由高到低为。

5.下列各组量子数,错误的有。

A.若n=2 l= l m=0 B.若 n=2 l=2 m=-l C.若n=3 1=0 m=+1 D.若 n=2 l= 3 m=+2(四)问答题 1.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并改正之。

A.11Na 1s22s22p7 B.6C 1s22s23s2 C.7N 1s22s22py12pz2 2.什么是元素的电负性? 3.B和O元素哪个电负性大些,为什么? 4.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合理组合方式有什么规律? 5.用哪些量子数才能确定电子层、能级、能级组、轨道和电子运动状态? 6.指出3s、4d、5p各能级相应的主量子数、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磁量子数和各能级有几个轨道。

7.举例说明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及特例。

8.请写出下列各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1Na,26Fe,30Zn,35Br 9.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电负性是如何呈周期性变化的?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和σ键、π键的特征;

2、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sp型杂化特征,等性、不等性杂化概念及应用。

3、理解分子间力的类型及其与分子极性的关系,氢键的形成、特点及对物质某些性质的影响;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现代价键理论(一)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1、成键两个原子各提供一个自旋相反的单电子配对,两原子轨道重叠,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间,系统能量降低,形成稳定共价键。

2、单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后,就不能再和其他单电子配对。所以每个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3、成键的原子轨道相互尽可能最大程度重叠,决定了共价键的方向性。

(二)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和π键 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s-s、s-px、px-px轨道之间可以形成σ键;

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py-py、pz-pz轨道之间可以形成π键。σ键的轨道重叠程度比π键大,因而σ键比π键牢固。σ键是构成分子的骨架,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π键只能与σ键共存。

2、正常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 根据成键电子来源,成键两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配对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正常共价键,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电子对进入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为配位键。

(三)键参数 描述共价键性质的参数有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等。键能是衡量共价键强度的物理量,键能愈大,键愈牢固。键长是成键原子间的核间距。键角为分子中同一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它反映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的极性是由于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第二节 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中几个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进行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更有利于原子轨道间最大程度地重叠,成键能力强。

3、杂化轨道之间力图取最大空间夹角分布,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杂化轨道类型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二)轨道杂化类型及实例 根据各种杂化轨道中所含有各原子轨道成分是否相同,杂化轨道又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发生改变,使其成键能力增强,同时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的差异。

表10-1 常见的杂化轨道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杂化 类型 杂化轨 道夹角 杂化轨道 构型 分子类型 等性或不等性杂化 键角 分子构型 实 例 sp 180° 直线形 AB2 等性 180° 直线形 HgCl2, CO2,BeCl2 sp2 120°平面三角形 AB3 等性 120°平面三角形 BF3, sp3 109°28´ 正四面体 AB4 AB3 AB2 等性 不等性 不等性 109°28´ <109°28´ <109°28´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V形 SiF4, NH3, H3O+ H2O, H2S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一)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极化 分子间的作用力有van der Waals力和氢键。

van der Waals力的产生与分子的极性和极化密切相关。分子的极化是指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变化。

(二)van der Waals力 van der Waals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其作用能只有几个到几十千焦每摩尔,约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大多数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力以色散力为主,只有极性大的分子(如水分子)取向力才比较显著,诱导力通常都很小。

表10-2 三种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产生原因 分子的极性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 产生原因 非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 瞬时偶极 非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诱导力 瞬时偶极,诱导偶极 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瞬时偶极,诱导偶极,永久偶极(三)氢键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这种氢原子能与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的有孤对电子的原子之间产生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力称为氢键。氢键的键能一般在42 kJ· mol-1 以下,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 van der Waals力强。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van der Waals力及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子中偶极矩μ=0的是:()A、PCl3 B、NF3 C、HgCl2 D、H2O 2、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是由于其分子间存在着:()A、共价键 B、孤对电子 C、诱导力 D、氢键 E、取向力 3、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A、苯和CCl4 B、N2和N2 C、CH3F和C2H6 D、H2O和CH3OH E、O2和N2 4、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等于该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B.σ键是构成分子的骨架,π键不能单独存在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 E.σ键比π键牢固 5、关于CO2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和分子都是极性的 B.键和分子都是非极性的 C.键是极性的,分子是非极性的 D.键是非极性的,分子是极性的 E.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下列化合物各自分子之间能形成最强氢键的是:()A、NH3 B、H2O C、HCl D、HF E、HBr 7、下列分子中,其形状不呈直线形的是:()A、BeCl2 B、H2O C、CO2 D、HgCl2 8、CO2分子的偶极矩为零,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A、以共价键结合的 B、直线型的,并且对称 C、以离子键结合的 D、三角形的 E、非直线型的 9、SP3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是:()A、平面的 B、四面体 C、正方形 D、三角形 E、八面体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极性分子间不存在取向力 B、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C、诱导力在分子间力中通常是最小的 D、极性分子之间不存在色散力 11、NF3分子中N成键时所用杂化轨道类型是:()A、SP3 B、SP2 C、SP D、不等性SP3杂化 12、下列化合物的中心原子采用SP3不等性杂化轨道的是:()A、CS2 B、CO2 C、CCl4 D、H2Se 13、下列化合物中,杂化轨道的S轨道成分和P轨道成分各占的是:()A、BeBr2 B、BCl3 C、CH4 D、SO2 14、H2S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S的杂化类型分别为:()A.直线形,sp杂化 B.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C.四面体形,sp3杂化 D.V字形,不等性sp3杂化 E.V字形,不等性sp3杂化 15、下列分子中,既是非极性分子同时又含有π键的是:()A.CH4 B.Cl2 C.C2Cl2 D.CHCl3 E.CH2Cl2 16、在Br-CH=CH-Br分子中,C-Br间键合所用的轨道是:()A.s-p B.sp-p C.sp2-s D.sp2-p E.sp3-p(二)、填空题 1、下列分子中H2Se,NH3,H3BO3,HNO3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2、HF分子间的氢键强度比H2O分子间氢键强度大,这是由于氟原子的 大于氧原子,而氟原子的 小于氧原子。

3、共价键的本质是 ,但因这种结合力是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对两核的吸引力,而不是正、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静电作用。

4、I2和CCl4混合液中,I2和CCl4分子间的力是 。

5、卤化氢的熔、沸点依HCl、HBr、HI顺序升高,其原因是 。

6、欲使液态氨沸腾,需克服的力有 。

7、邻-硝基苯酚的熔、沸点比对-硝基苯酚的熔、沸点低,这是因为 ,这二者中 较易溶于水。

8、根据成键电子来源,共价键可分为正常共价键和 。

(三)改错题 1、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2、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

3、SP3杂化轨道是由1S轨道与3P轨道杂化而成的。

4、凡AB2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5、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6、一切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和色散力。

(四)问答题 1、试以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类型(1)PH3(2)HgCl2(3)SnCl4(4)SeBr2(5)H3O+ 2、为何BF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而NF3却是三角锥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说明。

3、下列各变化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空间构型如何变化。

(1)BF3 →(2)H2O →H3O+(3)NH3→ 4、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分子的成键过程和各个键的类型。

5、下列每对分子中,哪个分子的极性较强? (1)HCl和HI(2)H2O和H2S(3)NH3和PH3(4)CH4和SiH4(5)CH4和CHCl3(6)BF3和NF3 6、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组成相同,但乙醇的沸点为351.7K,二甲醚的沸点为250.16k,何故? 7、判断下列每组分子之间存在着哪种分子间作用力:

(1)苯和四氯化碳(2)乙醇和水(3)苯和乙醇(4)液氨 8、将下列两组物质按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1)H2 CO Ne HF(2)CI4 CF4 CBr4 CCl4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及命名,配合离解平衡,KS的应用;

2、熟悉螯合物、螯合效应及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3、了解生物配体及配合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配位化合物 阳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不易 离解的复杂离子(或分子)称为配离子(或配位分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或 配位分子统称为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多数配合物由配离子与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中的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组成配离子。常见配位原子有N、O、C、S、F、Cl、Br、I等。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多齿配体。

(三)配合物的命名 1.配合物遵守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以二元化合物命名。如“某化某”、“某酸”、“氢氧化某”和“某酸某”。

2.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前,配体数目用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复杂配体名称写在圆括号中,以免混淆,不同配体以中圆点“·”分开,配体名称之后以“合”字联接中心原子,其后加括号以罗马数字表示氧化值。

3.配体命名按如下顺序确定:

(1)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2)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

(3)同为阴离子或中性分子时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列出;

(4)化学式相同、配位原子不同的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5)同时存在配位原子相同、所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的配体时,按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进行。

第三节 配位平衡(一)配位平衡常数 以[Cu(NH3)4]2+为例,它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Cu2+(aq)+ 4NH3(aq)[Cu(NH3)4] 2+(aq)平衡常数Ks称为稳定常数: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1.酸度的影响 配合物中很多配体是碱,可接受质子。增大溶液酸度可使配位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这种作用称为酸效应。酸度愈大,或配体碱性愈强,酸效应就愈强烈。

中心原子与OH-结合而使配离子解离,叫做水解作用。溶液碱性愈强,愈有利于水解。

2.沉淀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较强沉淀剂,可使配位平衡转化为沉淀平衡。同样,向沉淀平衡系统加入较强的配位剂,可使沉淀平衡转化为配位平衡。

3.与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 氧化还原平衡可破坏配位平衡,配位平衡也可影响氧化还原平衡。

4.其他配位平衡的影响 向配位平衡系统加入更强配位剂,可使原来配离子转变成更稳定的配离子。

第四节 螯合物(一)螯合效应 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由于生成螯合物而使配合物稳定性大大增加的作用称为螯合效应。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螯合环的大小 五元环和六元环的螯合物最稳定。

2.环的数目 螯合环愈多,螯合物就愈稳定。

(三)生物配体 生物配体在生命过程中的意义。血红蛋白在体内输送氧气的作用,碳酸酐酶在体内二氧化碳代谢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C0(en)(NH3)4]3+中,C03+的配位数是:()A、3 B、4 C、5 D、6 E、8 2、已知某配合物的组成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出,同时产生Co2O3沉淀;

加入AgNO3于另一份该配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过滤后再加AgNO3时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AgCl沉淀,沉淀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1/2,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A.[CoCl2(NH3)5]Cl·H2O B.[Co(NH3)5H2O]Cl3 C.[CoCl(NH3)5]Cl2·H2O D.[CoCl2(NH3)4]Cl·NH3·H2O E.[CoCl3(NH3)3]·(NH3)2·H2O 3、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下面哪一种情况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A、lgKs愈大,Ksp愈小 B、lgKs愈小,Ksp愈大 C、lgKs愈大,Ksp也愈大 D、Ks>>Ksp(E)、Ks≈Ksp 4、[Ag(S2O3)2]3-的Ks=a,[AgCl2]-的Ks=b,则下列反应:

[Ag(S2O3)2]3-+2Cl-[AgCl2]-+2S2O32-的平衡常数K为:()A、ab B、a+b C、b/a D、a/b E、b-a 5、一些配位剂能增大难溶金属盐的溶解度的原因是:()A、产生盐效应 B、使难溶盐分解 C、形成配合物,使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大 D、配位剂产生酸效应 E、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使沉淀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6、已知Ks,[Ag(CN)2]-=1.3×1021,Ks,[Ag(NH3)2]+=1.1×107,向[Ag(NH3)2]+配离子溶液中加入足量CN-离子,将发生的变化为:()A、有少量的[Ag(CN)2]-生成 B、有一半的[Ag(NH3)2]+转变成[Ag(CN)2]-C、Ag+不与CN-反应 D、[Ag(NH3)2]+几乎完全转变成[Ag(CN)2]-7、下列分子能做螯合剂的是:()A.H2N-NH2 B.NH2-OH C.CH3COOH D.HO-OH E.H2NCH2-CH2NH2 8、下列配合物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rCl(NH3)5]SO4 B.K3[FeCl6] C.H[Ag(CN)2] D.[Cu(NH3)4](OH)2 E.[PtCl2(NH3)2](二)填空题 1、配合物〔Cr(H2O)(en)(C2O4)(Cl)〕的名称为,配位数为,中心原子氧化数为,配合物的内层是。

2、已知[Cu(NH3)4]2+和[Zn(NH3)4]2+的Ks依次为2.1×1013和2.9×109,由此可知反应[Cu(NH3)4]2++Zn2+ [Zn(NH3)4]2++ Cu2+进行的方向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3、配合物[CoCl(ONO)(en)2]NO3的名称为 ,内层是,中心原子是,配体是,配位数是,配位原子是。

4、配合物“硝酸氯·硝基·二(乙二胺)合钴(Ⅲ)”的化学式是 ,它的外层是。

5、螯合物的结构特点是 ,其稳定性一般要比普通配合物。

6、[Cr(en)2(NCS)2]SCN的名称为 ,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7、[Co(ONO)(NH3)5]SO4的名称为 ,配位原子分别为,配位数为。

8、Na3[Ag(S2O3)2]的名称为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9、[Co(NH3)5Cl]Cl2的名称为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0、[Al(OH)4]-的名称是 ,中心 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1、[Co(NH3)3(H2O)Cl2]+的名称是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12、[Pt(NH3)4(NO2)Cl]的名称是 ,中心原子为,配体为,配位原子为,配位数为。

(三)改错题 1、配合物中内层与外层之间主要以配位键结合。

2、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相连的配体总数称为配位数。

3、当配体是质子碱时,溶液pH值降低导致配离子离解的作用称为水解效应。

4、已知[HgCl4]2-的Ks=1015.07,[HgI4]2-的KS=1029.83则下列反应:

[HgCl4]2-+4I-[Hg I 4]2-+4 Cl-向左进行,?(四)问答题 1、比较下列各对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1)H[Al(OH)4]和HAlO2的酸性(2)Cu(OH)2和[Cu(NH3)4](OH)2的碱性与溶解度 2、什么是螯合物?螯合物有何特点?它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要求配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3、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指出哪个反应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1)[Hg(NH3)4]2+ + Y4-HgY2-+ 4NH3(2)[Cu(NH3)4]2+ + Zn2+ [Zn(NH3)4]2+ + Cu2+(3)[Fe(C2O4)3]3-+ 6CN-[Fe(CN)6]3-+ 3C2O42-(五)计算题 1、0.10 mol·L-1的AgNO3溶液30ml与质量浓度为0.30kg.L-1的氨水20ml混合,计算混合液中Ag+离子浓度。([Ag(NH3)2]+的Ks=1.1×107)2、将0.20 mol·L-1的AgNO3溶液与0.60 mol·L-1的K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加入固体KI(忽略体积的变化),使[I-]=0.10 mol·L-1,问能否产生AgI沉淀?溶液中CN-浓度低于多少时才可出现AgI沉淀?(Ks,[Ag(CN)2-] =1.26×1021,Ksp,AgI=8.51×10-17)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及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2、理解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的概念,一元酸碱滴定,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 标定方法,相对平均偏差的计算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理解螯合滴定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了解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的关系,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偏差的概念,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意义和相互关系,了解高锰酸钾法及碘量法的滴定原理。

二、掌握内容:

1、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 变色点 变色范围 2、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 一元酸碱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及其与酸碱浓度、强度的关系 指示剂的选择 直接滴定弱酸碱的条件 3、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级标准物质 4、误差与准确度 偏差和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 5、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 6、高锰酸钾法及碘量法 7、螯合滴定与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和NH3·H2O混合碱液,滴定至计量点时溶液应显:()A、中性 B、微酸性 C、微碱性 D、强酸性 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时,因操作有误,已准确称量的一级标准物质未能全部转入溶液,则标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E、以上都不正确 3、用无水Na2CO3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时,如果Na2CO3中含少量中性杂质,则标出HCl溶液的浓度会:()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E、以上都不正确 4、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万分之一克,用直接称量法要使称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则至少应称取样品:()A、0.2g B、0.02g C、0.5g D、0.05g 5、假定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0.1000g,则称量的相对误差为:()A、±0.01% B、±0.02% C、±0.1% D、±0.3% E、±0.2% 6、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HAc溶液的突跃范围是pH=7.8∽9.7,当用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1.000 mol·L-1HAc溶液的突跃范围是:()A、7.8∽9.7 B、8.8∽9.7 C、6.8∽10.7 D、5.8∽11.7 7、下列各种酸的浓度均为0.1000 mol·L-1,若用0.1000 mol·L-1 NaOH进行滴定,不能直接滴定的酸是:()A、甲酸(Ka=1.77×10-4)B、氢氰酸(Ka=4.93×10-10)C、酒石酸(Ka=1.04×10-3)D、草酸(Ka=5.90×10-2)E、醋酸(Ka=1.76×10-5)8、标定浓度约为0.10 mol·L-1NaOH标准溶液时,欲使每次滴定耗用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所需称取分析纯草酸H2C2O4·2H2O(Mr=126.0)的质量为:()A、0.07g B、0.13g C、0.26g D、0.52g 9、酸碱滴定达到终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为中性 C、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 D、溶液体积增大一倍 10、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同一HAc溶液,分别用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消耗NaOH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V1>V2 B、V1=V2 C、V1

B、在托盘天平上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稀释到一定体积,再进行标定 C、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用容量瓶定量 D、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后待标定 14、关于一级标准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度应在99.9%以上 B、不含结晶水 C、在空气中稳定 D、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15、已知某弱碱型指示剂的解离常数KIn=1.50×10-6,则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A、4.82∽6.82 B、3.50∽5.50 C、7.18∽9.18 D、5.70∽7.70 16、用EDTA测定水的总硬度达滴定终点时,所显现的颜色是:()A、金属指示剂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B、金属指示剂的颜色 C、MY的颜色 D、上述A和C的混合色 E、上述A和B的混合色(二)、填空题 1、甲基橙是一种双色酸碱指示剂,PkHIn=3.4,它的酸色是红色,碱色是黄色,当溶液的pH=7时,它显 色。

2、甲基橙的pKHIn=3.4,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

3、百里酚兰的变色范围为1.2∽2.8,其酸色是红色,碱色是黄色。当溶液的pH=1.7,它显 色。

4、下列数据:0.07205、2.58×10-7、0.80%、1000和pH=4.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 、、、和。

5、酸碱滴定曲线是以 绘制的,滴定时,酸碱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愈 ;

Ka或Kb愈大,滴定突跃范围愈。

6、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2CO3一级标准物质标定HCl时,0.1317g Na2CO3(Mr=106.0)恰好与23.83ml HCl溶液反应,则HCl溶液的浓度为。

8、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⑴ 1.20×(112.1―1.349)/5.4386= ⑵(1.276×4.17)+(1.7×10-4)―(2.176×10-3×1.21×10-2)= 9、两人分析同一试样中铜的含量(已知此试样中含铜量的真实值为0.3606),其结果如下:

甲 0.3610 0.3612 0.3608 乙 0.3641 0.3642 0.3643 则Er甲=,Er乙=,dr甲=,dr乙=,故 的准确度高,的精密度高。

10、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1g,用减量法称取试样需称两次,其两次称量的最大误差可达±0.0002g,要使两次称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应至少称取试样 g。

11、常量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1ml,测准溶液体积需读数两次,最大误差可达±0.02ml,若测定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0ml,则测定的相对误差Er1= ;

若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则相对误差Er2=,这说明。

12、用NaOH溶液滴定HAc溶液时,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则滴定结果将。

13、用Na2CO3标定HCl溶液时,移取25.00ml Na2CO3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Cl溶液滴定,若滴定管没有用HCl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 ;

若锥形瓶用Na2CO3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若移液管没有用Na2CO3溶液润洗,标定结果将。

14、对于反应Cr2O72—+3SO32—+8H+=2Cr3++3SO42—+4H2O,在达到计量点时,各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15、用Na2C2O4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KMnO4溶液,其离子反应式为 。标定时要添加,以维持 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为 也不能用硝酸,因为。

(三)、改错题 1、0.05030为两位有效数字。

2、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18.3ml,同学乙读取18.32ml,他们的平均值为18.31ml。

3、固体NaOH不能用作一级标准物质,因而NaOH溶液也不能作标准溶液。

4、pKb=9.25为三位有效数字。

5、由于保存不当,使一级标准物质H2C2O4·2H2O部分风化,若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结果就偏高了。

6、5.0×105是一位有效数字。

7、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是酸色,在碱性溶液中是碱色。

8、滴定分析时,滴定至溶液恰好发生颜色突变时,即为计量点。

9、在滴定分析中有了高精密度的实验数据,一定有高准确度的分析结果。

10、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若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初始读数为0.02ml却误记为0.12ml,则结果NaOH溶液的浓度就偏小了。

11、高锰酸钾法只能测定还原性物质。

(四)、计算题 1、在0.05060 mol·L-1MgSO4溶液50.00ml中,加入0.2514 mol·L-1NaOH25.00ml混匀后过滤,滤液用0.1046 mol·L-1HCl溶液返滴,试计算用HCl溶液的体积,并说明选用何种指示剂。

2、称量0.3330g纯(NH4)2SO4,放在蒸馏瓶中,加入水及足量的碱液加热,蒸出的NH3用硼酸吸收,设滴定硼酸铵时,用去盐酸标准溶液33.30ml,根据实验结果求出盐酸的准确浓度(已知Mr[(NH4)2SO4]=132.0)。

3、有一碳酸钙试样,经分析已知含CaCO3 31.20%,且无其它与酸作用的物质,现用此物质来标定酸,标定时称取碳酸钙试样0.7423g,加HCl溶液42.42ml溶解,过量的酸用NaOH溶液返滴,消耗NaOH溶液11.22ml,已知C(HCl)=C(NaOH),试计算HCl溶液的准确浓度[Mr(CaCO3)=100.0]。

4、小苏打片为碳酸氢钠加淀粉等辅料压制而成,现称取小苏打片0.6200g,加0.1200 mol·L-1HCl溶液40.00ml使之溶解,过量的HCl用NaOH溶液返滴定,消耗0.1000 mol·L-1NaOH溶液8.00ml,试计算小苏打片中NaHCO3的含量[已知Mr(NaHCO3)=84.00]。

5、测定一试样中的含铁量,结果(W)为:0.3066、0.3069、.03060,试计算这组数据的相对平均偏差。

6、某一元弱酸HA(Mr=337.1试样1.250g,加水50.00ml使其溶解,然后用0.09000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至化学计量点,试计算滴至化学计量点时需要用NaOH溶液多少毫升,此时溶液的pH值为多少?(Ka(HA)=1.25×10-5)7、准确称取工业硼砂1.0500g,用0.1850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HCl 23.70ml,计算试样中Na2B4O7(Mr=201.24)和B(Mr=10.81)的质量分数。

8、标定浓度为0.1 mol·L-1NaOH溶液,欲消耗25ml左右的NaOH溶液,应称取一级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约为多少?能否将称量的相对误差控制在±0.05%范围之内?(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的Mr=204.2)9、精确吸取氯化钙注射液2.00ml,用水稀释并加过量草酸铵使之沉淀,所得CaC2O4沉淀分离洗净后,加稀H2SO4 使沉淀完全溶解,用C(KMnO4)=0.02000 mol·L-1的溶液滴定所析出的草酸,用去26.12ml。试计算此注射液的CaCl2的质量浓度。

10、在用分析纯CaCO3作一级标准标定EDTA标准溶液时,取得CaCO30.2100g,用盐酸溶解后在250ml容量瓶中配成溶液,吸取25.00ml上述溶液,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20.15ml,求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

11、取100.0ml水样,在pH值为10左右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0.01048 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14.20ml,另取100.0ml该水样,调节pH值至13,使Mg2+形成Mg(OH)2沉淀,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用上述EDTA标准溶液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10.54ml,计算水中Ca2+,Mg2+的浓度各为多少。

第十三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要求:

1、掌握Lambert—Beer定律及有关计算,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的概念;

2、理解标准曲线法测定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的特征和物质的吸收光谱,标准对照法,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知道分光光度法的几种误差来源及合适测定条件的选择,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异同。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当光照射到某物质或某溶液时,只有光子的能量(hn)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DE)相等时,才能被吸收。不同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不同,选择吸收光子的能量也不同,即吸收的波长不同。

有色溶液的颜色是它所选择吸收光的补色,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是比较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以波长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为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也不同,它可以对物质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吸收光谱是分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具有最高的灵敏度。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溶液时,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则入射光强度I0,吸收光强度Ia,透射光强度为It之间的关系为:

I0 ═ Ia + It 透射光的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称为透光率T表示: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符号A表示。

(二)Lambert-Beer定律 Lambert和Beer研究了吸光度A与液层厚度b和溶液浓度c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Lambert—Beer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当b以cm,c以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单位时,e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Lambert—Beer定律可表示为 A═ebc 若用质量浓度r(g×L-1)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则Lambert—Beer定律可表示为 A═abr 式中的a为质量吸光系数,单位为L× g-1×cm-1。

a和e可通过下式相互换算 e ═ aM M表示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

Lambert—Beer定律仅适用于单一波长的单色光。e、a越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的吸收就越强,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第三节 可见分光光度法(一)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所采用的仪器称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部件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

检测器 指示器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二)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时,入射光一般选择lmax的单色光,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比较法二种。

(一)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lmax处分别测量它们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标准对照法 配制一个与被测溶液组成标度相近的标准溶液(浓度为cs),测得吸光度为As。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被测溶液的吸光度Ax,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其试样溶液的浓度cx为:

第四节 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一)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

1、仪器测定误差 2、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 溶液偏离Beer定律引起的误差表现为A-c曲线的线性较差,常出现弯曲。

3、主观误差 (二)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显色剂 2、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 3、空白溶液的选择 4、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 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由于许多物质在可见光区无特征吸收,而在近紫外(200~380 nm)却有特征吸收。故需用紫外光为光源进行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定量分析、定性鉴定、纯度检查和为结构分析提供信息。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一有色溶液浓度为C,测得透光率为To,把浓度稀释到原来的,在同样条件下测的的透光率应为:()A、2To B、To/2 C、D、(To)2 E、To 2、某一有色溶液,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将该溶液浓缩至其原来浓度的2倍,则在同样条件下,测得的透光率为:()A.2T B.T/2 C.T 2 D、T1/2 E、4T 3、某吸光物质(Mr=180)的ε=6×103,稀释10倍后,在1cm吸收池中测得其吸光度为0.30,则原溶液的质量浓度为:()A、90mg·L-1 B、900mg·L-1 C、9mg·L-1 D、0.9mg·L-1 E、0.0005mg·L-1 4、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吸光度A可表示为:()A、B、lg C、D、lg E、lgT 5、用波长相同的单色光测定甲、乙两个浓度不同的同一种有色物质,若甲溶液用厚度为1cm的比色皿,乙溶液用厚度为2cm的比色皿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相同,甲、乙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A、甲与乙浓度相等 B、乙的浓度是甲的两倍 C、甲的浓度是乙的 D、甲的浓度是乙的两倍 E、乙的浓度是甲的 6.溶液偏离Beer定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显色剂过量 B、存在干扰物质 C、仪器测量误差 D、单色光不纯 E、读数不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B、吸收光谱曲线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C、浓度越大,吸光系数越大 D、波长一定时,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A值可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8、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其浓度改变时,其吸收光谱上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将:()A、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B、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C、不改变,但峰的高度改变 D、不改变,峰高也不变 9、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依据是:()A、标准曲线 B、吸收曲线 C、滴定曲线 D、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二)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可细分为、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2、以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作入射光测得的某一溶液的吸光度作为纵坐标,入射光的波长作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叫 。溶液的浓度越大,吸收峰值,最大吸收波长。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溶液的吸光度读数范围应调节在 ,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和 来达到。

4、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当空白溶液置入光路时,应使T= , A =。

5、在用标准对照法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要求A~C线性良好外,还要求 ,以减小测定误差。

6、分光光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分析测定时,首先应绘制出,找出,选定,再绘制,最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样品溶液的 来计算出其浓度。

7、分光光度法中,紫外区测定时,比色皿要选用 材料的,可见光区测定时,比色皿选用 材料的即可。

8、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波长范围为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波长范围为。

(三)改错题 1、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2、ε愈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愈易吸收,测定的灵敏度愈高。一般ε值在10以上即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3、某待测物质A和B的入max均为238±1nm(无水乙醇中),可肯定A和B是同一物质。

4、有色物质的浓度越大,吸光系数越大。

5、吸光系数与入射波长、溶剂及溶液浓度有关。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质量吸光系数?什么是摩尔吸光系数?两者关系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吸光系数?为什么要选用波长为入max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绘制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意义何在?(五)计算题 1、现有一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Mr=125,摩尔吸光系数ε=2.5×105 L·mol-1·cm-1,今欲准确配制该化合物溶液1000ml,使其在稀释200倍后,于1.00cm吸收池中测得的吸光度A=0.600,问应称取该化合物多少克? 2、将精制的纯品氯霉素(Mr=323.15)配2.00×10-2 g·l-1的溶液,在波长278nm处,用1.00cm吸收池测得溶液吸光度A=0.614,试求氯霉素的摩尔吸光系数ε(278nm)。

3、每毫升含某化合物(Mr=280)15.0ug的溶液,在2.00cm吸收池中于某一波长对入射光吸收65%,计算该化合物在该波长时的摩尔吸光系数及质量吸光系数。

4、为测定某试液中铁的含量,称取0.4320g(NH4)Fe(SO4)2·12H2O溶于水配成50.00ml标准铁溶液,吸取此溶液4.00ml,加磺基水杨酸显色后,稀释成50.00ml,测得A=0.408,取未知试液5.00ml稀释成25.00ml,再吸取稀释后试液4.00ml在上述相同条件下显色以后,稀释成50.00ml,测得A=0.413,试计算试样中的铁含量(g·L-1)[(NH4)Fe(SO4)2·12H2O=481.85 ;

Fe=55.85] 综合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将3.1424、3.2156、5.6235、4.6245等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后则分别为。

2、有效数字0.0121+25.64+1.05782= 。

3、11.7g·L-1NaCl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该溶液是临床(高渗、等渗或低渗溶液中选一)。在此溶液中,红细胞将(NaCl的式量为58.5)。

4、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的共轭碱是 5、将100mL0.1mol·L-1Na2HPO4和50mL0.1mol·L-1HCl相混合,该混合液中缓冲对为。

6、酶催化速率最大时的温度称 。

7、溶液的pH减小,导致配离子稳定性 的现象称为 效应;

因溶液的酸度减小,导致金属离子水解,而使配离子稳定性 的现象称为 效应。

8、配位化合物[Fe(en)(NH3)(H2O)(NO2)2]Cl的名称是,中心原子是,配位体分别是,配位数为。

9、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一定浓度的某有色物质溶液,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则下面有关量λmax、T、A、ε随吸收池厚度减小而减小的有。

10、在分光光度法中,为减小仪器测定误差,测定时可调整溶液浓度或液层厚度,使吸光度控制在 之间。

11、若将某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1.0 cm的某溶液,则透射光的强度仅为入射光强度的1/2。当该溶液液层厚度为2.0cm时,其透光率T=。(lg2=0.301)12、H2O、NH3、H2S、C2H2中为直线形分子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溶液中KI与KMnO4反应,假如最终有0.508g I2析出,以(KI+1/5KMnO4)为基本单元,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式量K:39.1;

I:126.9;

Mn:54.9)()A.0.004mol B.0.002mol C.0.0004mol D.0.003mol 2、在4份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葡萄糖(C6H12O6,Mr = 180),NaCl(Mr =58.5),CaCl2(Mr =111),蔗糖(C12H22O11,Mr =342)组成4种溶液,其能产生渗透压力最高的是()A.C6H12O6 B.NaCl C.CaCl2 D.C12H22O11 3、尿结石是由CaC2O4组成的,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4L,其中含0.1gCa2+。为了不使尿中形成CaC2O4沉淀,其中C2O42-离子的最高量浓度为[Ksp(CaC2O4)=2.32×10-9;

式量Ca:40,C:12,O:16]()A.1.3×10-6 mol·L-1 B.1.8×10-3 mol·L-1 C.1.3×10-7 mol·L-1 D.1.8×10-2 mol·L-1 4、下列分子,既是非极性分子又含有π键的是()A.C2Cl4 B.Cl2 C.CHCl3 D.CH2Cl2 5、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A.n B.n和l C.n,l和m D.l 6、基态24Cr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只能是()A.4,1,0,+1/2 B.4,0,0,+1/2 C.4,1,1,-1/2 D.3,0,0,-1/2 7、下列配体中,属于多齿配体的是()A.SCN-B.CH3NH2 C.F-D.en(乙二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偶极矩为零的分子中肯定不存在极性共价键。

B.一般说p键比s键更稳定。

C.色散力是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而取向力是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

D.邻-羟基苯甲酸的熔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

9、某患者需补充Na+ 5.0×10-2 mol,若用生理盐水[ρ(NaCl)= 9.0 g·L-1] 补充,应需生理盐水的体积是多少?(式量Na:23;

Cl:35.5)()A.0.13L B.13L C.0.32L D.32L 10、将1.00g血红素配成100ml溶液,在20℃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366kPa,则该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6.6 B.4.54 C.4.54×103 D.6.66×104 11、醋酸在液氨和在硝酸中分别是()A.弱酸和强碱 B.弱酸和强酸 C.强酸和弱碱 D.弱酸和弱碱 12、已知Ks [Fe(CN)6]3-=1.0×1042 ,在0.1mol·l-1 此溶液中加入CN 使其浓度为 0.0001mol·l-1,Fe3+ 浓度为()A.1.0×10-19 mol·L-1 B.1.0×10-21 mol·L-1 C.1.0×10-16 mol·L-1 D.0.5×10-9 mol·L-1 13、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A.N2 和CCl4 B.CHCl3 和CH4 C.H2O和CH3OH D.H2S和BCl3 14、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没有孤电子对的是()A.水 B.氨 C.硫化氢 D.甲烷 15、某反应A+B→2C,其速率方程为υ=kcAcB,该反应为()A.二级反应,亦是双分子反应 B.二级反应 C.双分子反应 D.元反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所用的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在使用之前洗涤过程中,除了要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几遍外,还要用待装试剂溶液润洗。

()2、p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是()3、在HAc溶液中不论加入NaAc固体还是HCl溶液,HAc的解离度均减小,且溶液pH均增大。

()4、临床上将渗透浓度cos<280 mol·L-1的称为低渗溶液()5、缓冲容量愈小的缓冲溶液,缓冲范围愈小。

()6、活化能与反应物本性无关,而与浓度有关()7、因为Ks([Zn(NH3)4]2+)=2.9×109>Ks([Ag(NH3)2]+)=1.1×107,所以在水溶液中[Zn(NH3)4]2+比 [Ag(NH3)2]+稳定。

()8、sp3杂化轨道是由原子的1s轨道和3p轨道杂化形成的。

()9、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在紫外光区测定时,棱镜、吸收池、光电管等用石英玻璃制成。

()10、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可以超过该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1、电位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实验中,并不需要知道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只要正确掌握滴定终点即可。

()12、化合物① 和② 的熔点是①>②()13、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14、吸收池厚度增加一倍,其摩尔吸光系数也增加一倍()15、当溶液浓度变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变长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以H2CO3-HCO缓冲系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已知H2CO3的pKa1=6.35,pKa2=10.33)2、试用4个量子数分别表示基态P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

3、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BF3是平面三角形的空间构型,而NF3却是三角锥形。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00mL浓度为0.100 mol·L-1 NH4Cl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0 mol·L-1的NaOH溶液5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0 mol·L-1的NaOH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NH3·H2O的pKb=4.75,lg2=0.301)2、实验室中,由病毒浓度的变化确定病毒失去活性的过程为一级反应,并求得此过程的k为3.3×10-4s-1,则(1)该反应的半衰期。(2)75%病毒失去活性需要的时间。(lg2=0.301,ln2=0.693)综合测试题(二)一、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24.3ml,同学乙读取24.30ml,同学丙读取24.300ml,则读数正确的是,该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pH=10.24是否相同。

2、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若将临床上使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是 溶液。

3、根据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不是100%的原因是 ___ __ ___ _。

4、0.2 mol · L-1的HAc和0.1 mol · L-1的NaOH等体积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该缓冲溶液的共轭碱是。

5、酶的活性常在某一pH范围内最大,称为酶的 。

6、利用生成配合物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Ks愈 ,Ksp愈 越有利于沉淀的溶解;

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的环状配合物称为,该配合物一般以 元环稳定。

7、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之间以 键相结合,而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以 键相结合。配合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习惯上把 也称为配合物。

8、ε愈大,表明溶液对入射光愈易吸收,测定的灵敏度愈高。一般ε值在 以上即可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9、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该波长下测得的某溶液的吸光度作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用单色光通过某液层厚度一定的溶液,测得A = 0.4,若将该溶液稀释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稀释后该溶液的透光率为(用指数形式表示)。

11、下列液态物质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填序号)。

①C6H6   ②CCl4   ③O2 ④CH3 OH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溶液中Na2CO3 与HCl反应,假如最终有0.234g NaCl析出,以(Na2CO3 +2HCl)为基本单元,所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是()A.0.004mol B.0.002mol C.0.4mol D.0.2mol 2、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9g · L-1 NaCl(Mr = 58.5)B.0.9 g · L-1的NaCl C.50g · L-1 C6H12O6(Mr =180)D.100 g · L-1的C6H12O6 3、在电位法测定醋酸的解离常数的实验中,精确吸取20.00mLHAc,中和所消耗的NaOH体积为24.00mL。在装有20.00mLHAc的烧杯中放入6.00mLNaOH,此时缓冲比(Ac-/HAc)为()A.1/3 B.1/4 C.3/1 D.4/1 4、以下分子中,偶极距不等于零的极性分子是()A.H2S B.BF3 C.BeCl2 D.SiF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 = 3、l = 1的原子轨道在空间有四种不同的取向 B.决定氮原子的2p态电子排布为2p2p2p,的原则是能量最低原理 C.2px、2py、2pz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在形状和伸展方向上完全相同 D.n=4,l=2能级有五个简并轨道 6、对于4p1电子,下列描述(n, l, m, s)正确的是()A.4, 3, 2, 1 B.4, 1,-1,-1/2 C.4, 2,-2,-1/2 D.4, 0, 0, +1/2 7、下列配体中,不属于多齿配体的是()A.SCN-B.C2O42- C.EDTA D.en(乙二胺)8、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A.SiH4   B.BF3 C.BeCl2 D.H2O 9、100 g 浓硫酸中含纯H2SO4 95 g,将此100 g 浓硫酸加入400 g 水中,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1.13 kg·L-1,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分别为(H2SO4的式量为98;

H2O的式量为18)()A.2.4;

0.041 mol·Kg-1 B.2.4 mol·Kg-1;

0.041 C.2.6×10-3mol·Kg-1;

0.044 D.2.4×10-3mol·Kg-1;

0.041 10、在下列溶液(1)c(C6H12O6)= 0.1 mol·L-1,(2)c(Na2SO4)= 0.1 mol·L-1,(3)c(NaCl)= 0.1 mol·L-1,(4)c(HAc)=0.1 mol·L-1中,渗透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1)>(4)>(3)>(2)B.(1)>(2)>(3)>(4)C.(2)>(3)>(4)>(1)D.(2)>(4)>(3)>(1)11、298.15K时,HAc的Ka = 1.76×10-5,NH3·H2O的Kb = 1.79×10-5,则在该温度下,NaAc溶液的碱性和NH3·H2O相比()A.比NH3·H2O强 B.不好比较 C.两者相当 D.比NH3·H2O弱 12、下列各组分子离子中,属于共轭关系的是()A.H2CO3~CO32-B.H2O~OH-C.H+~OH-D.H3O+~OH-13、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与其他原子键合时所用杂化轨道为sp的是()A.CH4 B.BeCl2 C.H2O D.BF3 14、下列都是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BF3, CO2, CH4 B.I2 , CH4, CO2 C.H2O, CH3Cl, O2 D.H2S, HCl, C6H6 15、实验表明反应2NO +Cl2 →2NOCl 的速率方程式为υ = kc2(NO)c(Cl2),则对该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对Cl2为一级反应 B.对NO为二级反应 C.为三级反应 D.为元反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CaSO4在CaCl2溶液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2、铜(29Cu)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Ar]3d94s2。

()3、H3PO4的共轭碱同时又是HPO42-的共轭酸。

()4、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 mol·L-1的溶液为等渗溶液()5、某弱酸的pKa= 4.65,用此弱酸及其共轭碱配制两份总浓度相同的缓冲溶液,一份pH = 6.20,另一份pH = 4.65,则前者的缓冲容量大。

()6、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

()7、因为Ks([CuY]2-)=5×1018<Ks([Cu(en)2]2+)=1.0×1021,所以在水溶液中[Cu(en)2]2+比[CuY]2-稳定。

()8、根据现代价键理论,σ键可以单独存在,而π键只能依附于σ键而存在。

()9、测定水样中微量铁离子含量时,加入磺基水杨酸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系统的pH值。

()10、三氟化硼中的硼的sp2杂化轨道是由1个2s电子和两个2p电子杂化而成的。

()11、某溶液的pH值为4.62,该数值的有效数字为三位()12、配合物[Pt(NH3)2Cl2]中心原子的配位体是NH3、Cl2()13、在其他影响因素一定时,吸光度与测定的波长成正比()14、溶液吸光度随溶液浓度变化的函数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15、Lambert-Beer定律只适用于白光。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以NH3·H2O-NH4+缓冲系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系组成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已知NH3·H2O的pKb=4.75)2、氮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若写成1s22s22px22pz1,则违背了什么原理? 14S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若写成1s22s22p63s24s2,则违背了什么原理?写出它们的正确式。

3、N的核电荷数为7,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分子的形成。

⑴用原子轨道方框图说明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过程;

⑵说明是等性杂化还是不等性杂化? ⑶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 ⑷说明键的极性 ⑸说明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100mL浓度为0.10 mol·L-1 NaAc溶液的pH为多少?(2)当加入0.10 mol·L-1的HCl溶液5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 mol·L-1HCl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5,lg2=0.301)2、低浓度蔗糖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是准一级反应:

C12H22Oll + H2O ®¾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在45°C时速率常数为1.88´10-2min-1,若蔗糖浓度为0.100 mol·L-1,试计算:

(1)该反应的半衰期。

(2)反应进行到30min时的瞬时速率。

(3)反应进行到30min时蔗糖的水解率是多少?(lg0.057=-1.24;

ln0.057=-2.867;

ln0.100=-2.303)综合测试题(三)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下列数据:1.76×10-5和pKa=10.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 位和 位。

2、把红细胞置于500g/L 葡萄糖(C6H12O6)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现象。[已知Mr(C6H12O6)= 180] 3、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 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4、室温下0.1mol ·L-1 的 HCl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等于。

5、按照酸碱质子理论,水溶液中,HAc、HS-、H2O、NH4+、HPO42-、CO32-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只属于酸的是,只属于碱的是。

6、缓冲比小于 或大于 为缓冲最有效区间,此区间称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7、在100mL0.1mol·L-1NaH2PO4和50mL0.1mol·L-1HCl的混合液中,抗酸成分是 ,抗碱成分是。

8、配位化合物[Co(en)(NH3)(H2O)(NO2)2]NO3的名称是,中心原子是,配位原子分别是,配位数为,配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9、用空白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当空白液置于分光光度计的光路时,应使 T= _ , A=____。

10、298.15K时,将35.0mL 0.250mol·L-1 NaCN与30.0mL 0.100mol·L-1 AgNO3溶液混合,则所得溶液中Ag+的浓度为。

[Ag(CN)2]-的 Ks =1.3×1021。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溶液中与血浆等渗的是()A.cos(NaCl)=300mmol·L-1 B.c(NaCl)=300mmol·L-1 C.c(C6H12O6)=150mmol·L-1 D.cos(NaHCO3)=150mmol·L-1 2、市售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ρ(H2O2)= 300 g·L-1],密度为1.11kg·L-1。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H2O2)=34 g·mol-1]()A.0.160 B.8.80 mol·L-1 C.10.9mol·kg-1 D.30.0 g·mol-1 3、分子间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力是()A.取向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 4、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2等性杂化的是()A.H2O B.CCl4 C.BeCl2 D.BF3 5、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A.H2S B.CO2 C.NH3 D.BF3 6、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4个量子数应是()A.4,l,0,+1/2 B.4,l,l,+l/2 C.3,0,0,-1/2 D.4,0,0,-l/2 7、浓度为8.0×10-5mol·L-1AgNO3和8.0×10-5mol·L-1K2CrO4等体积混合(Ksp,Ag2CrO4=1.1×10-12),则()A.将有沉淀产生 B.不饱和溶液,无沉淀产生 C.为过饱和溶液 D.无法确定 8、实验室利用剩余的0.100 mol·L-1H2SO4 500 mL和0.0500 mol·L-1H2SO4 300 mL,及一定体积的ωB= 0.960的H2SO4(相对密度d = 1.84 kg·L-1)溶液配制1000mL浓度为0.250 mol·L-1的H2SO4溶液,需ωB= 0.960的H2SO4(相对密度d = 1.84 kg·L-1)溶液的体积为(H2SO4的式量为98.0)()A.10.3 ×103 L B.800 m L C.10.3 ×103m L D.10.3 m L 9、下列条件变化时能引起速率常数k变化的是()A.反应温度 B.反应容器体积 C.反应压力 D.反应物浓度 10、对于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度越大,活度系数越大 B.浓度越大,活度系数越小 C.浓度极稀时,活度系数接近于1 D.活度系数越小,表观电离度也越小 11、关于螯合物,选项正确的为()A.螯环越大,螯合物越稳定 B.螯环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C.螯合剂必须是一个双齿配体 D.由于SCN-包含两个配位原子,所以它是螯合剂 12、用半透膜将0.10 mol•L-1Fe(NO3)3溶液与0.10 mol•L-1[Cu(NH3)4]SO4溶液隔开()A.水分子由Fe(NO3)3溶液向[Cu(NH3)4]SO4溶液渗透 B.不发生渗透现象 C.水分子由[Cu(NH3)4]SO4溶液向Fe(NO3)3溶液渗透 D.无法确定水分子的渗透方向 13、根据Lambert-Beer定律,在分光光度分析中,把浓度增加一倍,溶液厚度加厚一倍,则吸光度将变为原来的()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2.5倍 14、根据Arrhenius方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因为()A.Ea增大 B.Ea减小 C.k增大 D.k减小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B.吸收光谱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C.浓度愈大,吸光系数愈大。

D.其他因素一定时,吸光度值与测定波长成正比。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当主量子数n=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原子轨道,故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比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只要比较其Ks的大小即可,若Ks大的则较稳定。

()3、一般认为缓冲溶液的缓冲比为10/1 ~ 1/10时具有缓冲作用,而人体正常血浆中[HCO3-]/[CO2]溶解=20/1,故血浆无缓冲作用。

()4、HAc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条件是NaOH适当过量。

()5、吸收光谱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6、2px、2py、2pz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在形状和伸展方向上完全相同。

()7、溶液的浓度越大,吸收系数越大。

()8、标准曲线法的理论依据是Beer定律。

()9、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10、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

()11、凡有氢键的物质其熔、沸点都一定比同类物质的熔沸点高。

()12、线形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非线形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13、以等性杂化轨道形成的分子,空间构型必定对称。

()14、BF3 和 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构型。

()15、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水分子从渗透压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大的一方渗透。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是什么?试述其缓冲作用机理。

2、若将以下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成下列形式,各违背了什么原理?并改正之。

A. 5B 1s22s3 B. 7N 1s22s22py22pz1 3、试举例说明什么是极性(共价)键?什么是非极性(共价)键?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求下列溶液的pH(1)0.20mol·L-1HAc与 0.20mol·L-1NaOH等体积混合(2)0.20mol·L-1NH3 与 0.20mol·L-1HCl等体积混合(3)0.20 mol·L-1 H3PO4与 0.20 mol·L-1 Na3PO4等体积混合(已知HAc的Ka=1.75×10-5,pKa=4.76;

NH3的Kb=1.8×10-5,pKb=4.75;

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2、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氧化剂,在医药上(3.00%H2O2)用作消毒杀菌剂。纯H2O2是一种火箭燃料的高能氧化剂,但很不稳定,极易分解。

2H2O2(l)→ 2H2O(l)+ O2(g)H2O2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0410min–1。

(1)若 H2O2溶液的初浓度为0.500 mol·L-1,10.0min后浓度降为多少?(2)H2O2在溶液中分解一半需要多长时间?(lg0.5=-0.301)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C 7、C 8、A 9、A 10、D(二)填空题 1、0.142 mol·L-1;

3.26g·L-1 2、4;

3;

2; 3、0.47mol·Kg-1;

0.00844;

0.48 mol·L-1 4、9.80 mol·L-1 ;

19.6 mol·Kg-1 5、0.2 mol·L-1;

16.8 g·L-1;

0.02 mol 6、35% ;

4.36 mol·L-1 7、(1)24.4;

(2)0.019 8、9 g·L-1 ;

0.154 mol·L-1 9、0.159;

1.74;

0.0304;

1.63 10、2.9;

322 11、12.1;

0.22 12、2.500 × 10-4 mol·L-1;

5.000 × 10-4 mol·L-1;

5.000 × 10-4 mol·Kg-1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A 6、A 7、C 8、D 9、A 10、D 11、B 12、A 13、A(二)填空题 1、有半透膜存在;

膜的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不等;

自右向左 2、303mmol·L-1;

-0.56℃ 3、浓度;

温度;

溶质的本性 4、皱缩;

大;

280-320 mmol·L-1 5、0.30 mol·L-1CaCl2与之混合液;

0.10 mol·L-1NaCl与之混合液 6、红细胞溶血;

红细胞皱缩 7、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分子、离子);

渗透活性物质 8、渗透压力;

渗透活性物质 9、溶质质点数;

溶质的本性 10、6786;

8851(三)计算题 1、⑴Π=icRT=1×0.2RT=0.2RT ⑵Π=icRT=3××0.2RT=0.3RT ⑶Π=icRT=4×1/3×0.2RT=RT ⑷Π=icRT=2×0.20RT=0.4RT ∴ ⑷>⑵>⑶>⑴ 2、红细胞行为正常。

3、⑴Π=icRT=2××8.314×(273+37)=881KPa ⑵Π=icRT=3××8.314×(273+37)=696KPa ⑶Π=icRT=2××8.314×(273+37)=143KPa 4、5、Π=cRTc =RT == Mr=6.91×104 6、7、8、cos =(8.5/58)×2+(0.3/74.5)×2+(0.33/129)×3=0.309mol·L-1 故 林格氏液与人体血浆是等渗溶液。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C 7、C 8、B 9、D 10、C 11、C 12、A 13、D(二)填空题 1、活度;

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能起作用的离子浓度 2、C2H5NH2+H2O C2H5NH+3 + OH-C2H5NH2—C2H5NH+3 H2O—OH-3、ClO-+H2O HClO + OH-HAc+ H2O H3O+ +Ac-HClO—ClO-、H2O—OH-;

HAc—Ac-、H3O+—H2O 4、增大;

减小;

降低(减小);

同离子效应。

5、降低;

略有增大 6、Ksp=4S3;

Ksp=S2 7、8.51×10-14;

4.81×10-10 8、H3PO4;

PO43-9、活度,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实际上可起作用的离子浓度;

活度因子;

离子(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计算题 1、mol·L-1 2、(1)C/Ka >500 C•Ka>20KW [H3O+]= [H3O+]==1.32×10-3 mol•L-1 pH=-lg[H3O+]=2.88 或pH=1/2(pKa –lgCa)= 1/2(4.76-lg0.1)=2.88(2)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100mL后, 为 NaAc 溶液 Kb = Kw/Ka = 1.0×10-14/1.74×10-5 pKb= 14-pKa = 14-4.76 C/Kb >500 C·Kb>20KW [OH-]= pH=14-pOH = 14-1/2(pKb –lgC)= 14-(14-4.76-lg0.05)÷2 =8.73 3、pH= 11.30pOH=2.7[OH-]=2×10-3 C=0.5÷125÷0.05=0.08 mol·L-1 [OH-]=Kb===5×10-5 4、pH= 11.26pOH=2.74[OH-]=1.82×10-3 [OH-]=C===0.18 mol·L-1 5、(1)=0.95% [OH-]==1.89×10-3pOH=2.72 ∴pH=11.28(2)pOH=pKb+lg=-lg(1.79×10-5)+lg=4.75 pH=9.25 ==8.95×10-5 6、①、混合后的溶液为0.05 mol·L-1 NH4Cl溶液 [H+]===5.28×10-6 pH=5.28 7、(1)Ksp(AgI)=[ Ag+][ I-]=8.51×10-17[I-]=8.51×10-15 mol·L-1 Ksp(PbI2)=[ Pb2+][ I-]2=8.49×10-9[I-]=9.21×10-4 mol·L-1 Ksp(HgI2)=[Hg2+][ I-]2=2.82×10-29[I-]=5.31×10-14 mol·L-1 ∴ 沉淀顺序为:

AgI、HgI2、PbI2(2)Ksp(AgI)=[ Ag+][ I-]=[ Ag+]×9.21×10-4=8.51×10-17 [ Ag+]=9.24×10-14 mol·L-1 Ksp(HgI2)=[Hg2+][ I-]2=[Hg2+]×(9.21×10-4)2=2.82×10-29 [ Hg2+]=3.32×10-23 mol·L-1 第四章 缓冲溶液(一)选择题 1、D 2、B 3、A 4、E 5、A 6、B 7、C 8、A 9、B 10、A 11、C 12、C 13、E(二)填空题 1、9.25;11.25;CO32-2、共轭酸的pKa;

缓冲比;

总浓度;

缓冲比;

基本不变;

减小 3、7.40;

HPO42-;

5.85;

H2PO4-4、甲;

乙;

丙 5、;

3.56 6、NH4+—NH3 ;

9.73 7、HPO42-;

7.21;

6.21<pH<8.21 8、H3PO4-H2PO4-;

H2PO4--HPO42-;

HPO42--PO43-;

1.16-3.16;

6.21-8.21;

11.32-13.32 9、H2PO4-—HPO42-缓冲系 10、NaOH;

NaAc(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四)问答题 1、①加入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该溶液的这种对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②缓冲比指缓冲溶液中共轭碱浓度与共轭酸浓度之比值。

③缓冲范围是指缓冲溶液能起缓冲作用的pH范围,其范围理论值为pKa±1(Ka为共轭酸的质子传递平衡常数)。

2、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酸成份,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血浆对体内所产生的挥发性酸的缓冲能力,所以将血浆中的HCO3-称为碱储。

3、缓冲容量是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其在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改变1个单位时,所需加入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用微分式定义为,单位为mol·L-1·pH-1。

4、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O3 +H2O H3O++HCO3-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5.35~7.35 5、①选择合适的缓冲对,pH缓应在pKa±1内,且pH缓尽量接近pKa。

②确定适当的总浓度,一般应在0.05~0.2mol·L-1之间。

③利用享德森方程计算有关配方的用量。

④按配方量取配制。

6、H2CO3主要是以溶解的CO2形式存在。

CO2(溶解)+H2O≒H2CO3≒H++HCO 肺 肾 当体内代谢产生过多的非挥发性酸或碱性物质增多进入血浆时,上式平衡发生移动。CO2或HCO的增多或减少,均由肺、肾得到及时转移或补偿,因此血浆的pH值基本恒定。

或(1)少量强酸进入 H++HCO3-= H2CO3 共轭碱HCO3-抗酸(2)少量强碱进入 H2CO3+OH-=HCO3-+H2O 通过质子转移平衡移动,H2CO3不断离解产生H+与OH-反应, 共轭酸H2CO3抗碱(五)计算题 1、n(HB)=0.10×30=3.0mmol n(NaB)=0.10×20=2.0mmol pH=pKa+lg pKa= pH-lg=5.25-lg=5.43 ∴Ka=3.72×10-6 2、∵ pH=5.00 ∴选NaH2Cit-Na2HCit缓冲系,pKa2=4.77 pH=pKa2 + lg =4.77+ lg=5.00 V=407ml 3、NH4Cl与NaOH反应生成NH3。

pH= pKa+lg ∴[NH3]=0.178 mol·L-1 ∴C总(NH4Cl)=[NH4+]+[NH3]=0.100+0.178=0.278 mol·L-1 ∴W(NH4Cl)=0.278×500×10-3×53.5=7.44g 所需lgpK =0.2783.00 mol·L-1 NaOH溶液体积为:

V(NaOH)==29.7 ml 即把7.44g NH4Cl溶于29.7ml 3.00mol·L-1 NaOH溶液中,并加水稀释至500ml即可。

4、∵ pK(H2PO4-)=7.21 ∴选用H2PO4-—HPO42-缓冲系 pH=pKa+lg=7.21+lg =1.55 ∴ n(HPO42-)=1.55n(H2PO4-)又∵H3PO4 H2PO4-HPO42-∴n(H3PO4)=n(H2PO4-)+n(HPO42-)=2.55n(H2PO4-)n(NaOH)= n(H2PO4-)+2n(HPO42-)=4.10n(H2PO4-)又∵C(H3PO4)=C(NaOH)=0.025 mol·L-1 ∴ 5、(1)NaAc为碱,pKb=14-pKa=9.25 ∵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5.12 pH=8.88(2)加入50mL HCl时,NaAc部分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NaAc过剩。

n(HB)=0.10×50(mmol)n(B-)=0.10×100-0.10×50(mmol)pH=pKa+lg = 4.75+lg = 4.75(3)加入100mL HCl时, NaAc全部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

c(HB)=(mol/L)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3.03 6、pH=pKa+lg pKa= pH-lg=5.25-lg =5.43 Ka=3.7×10-6 7、⑴∵HAc-NaAc PKa=4.75,KH2PO4-NaH2PO4 PKa=7.21, NH4Cl-NH3 PKa=9.25 ∴选NH4Cl-NH3缓冲系。

⑵设需共轭酸W克,共轭碱V毫升 ∵pH=pKa+lg 10.00=9.25+lg ∴W=0.1616g ∴0.200×0.100-=0.500× V=34ml 第五章 胶体溶液(一)选择题 1、B 2、D 3、E 4、D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D 13、D 14、D(二)填空题 1、(AgI)m;

I-;

负 2、胶粒带电和有水化膜 3、[(AgI)m·nAg+(n-x)NO3-]x+·xNO3-;Ag+;NO3-;

胶粒;

负;

移动;

电泳;

Na2SO4 4、亲水性基团;

亲脂性基团 5、液体介质;

胶粒 6、乳化剂;

降低;

保护膜 7、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大(三)改错题 1、将“不是”改为“是” 2、“负”改为“正子” 3、“加碱”改为“加酸” 4、“反比”改“正比” 5、“盐板”改为“聚沉” 6、“正”改为“负”(四)问答题:

1、由缓冲公式得:

pH=pKa+lg 由于溶液的pH值大于两蛋白质的等电点,因此两蛋白质都带负电荷,电泳方向为正级。

2、∵AgNO3过量,则胶团结构式为:

[(AgCl)m·nAg+(n-x)NO3-]x+·xNO3-;电泳方向为负极。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E 2.C 3.A 4.C 5.C 三、填空题 1.(1)1.9kJ·mol-1 2.(2)△H、△U 3.(3)lg(4)=–T 四、问答题(略)五、计算题 1.根据Hess定律,298.15K时反应(4)的标准等压反应热为:

=1/2—1/6—1/3 =(-26.8kJ·mol-1)/2 —(-58.2kJ·mol-1)/6 —(-38.4kJ·mol-1)/3 =9.1 kJ·mol-1 2.配平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组合:(1)-(2)+2×(3)-(4)=(5)=-99.73kJ·mol-1 =-103.32kJ·mol-1 =12.04J·K-1·mol-1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 1.C 2.C 3.B 4.C 5.D 6.A 7.C 8.C 9.B 10.C 11.C 12.E 13.C 14.D 15.D(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三)填空题 1.有足够的能量;

碰撞时要有合适的方向 2.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本性及温度、催化剂 3.增大了活化分子分数 4.v = kc2(A)5.一种高能量的过渡状态(即活化络合物)6.小 7.v = kc(A)∙c2(B)8.37℃左右 9.改变了反应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10.自催化剂(四)问答题 1.(略)2.答:不一定。若是元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方次一定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系数相等,但相等不一定是元反应。例如 H2(g)+ I2(g)→ 2IH(g)实验测得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c(H2)∙c(I2),但近年来,无论从实验还是理论研究都证明,它不是一步完成的元反应,而是一个复杂反应。

3.答:不相同。增加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有效碰撞的频率,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温度升高,一方面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加快,但更重要的是,温度升高,具有高能量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显著增大,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则是由于改变了反应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4.答:在恒温条件下,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其中各浓度幂均以元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

(1)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元反应(2)如果反应物是气体时,可用气体浓度或分压代入速率方程式来表示反应速率。

(3)如果反应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在书写反应速率方程式时,可不写出固体或液体的浓度。

(五)计算题 1.分析 确定某反应速率方程式,首先要确定该反应是否为元反应。若为元反应,可直接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得出;

若为复杂反应,则须由实验结果确定。确定方法有观察法和数学处理法两种。

解:设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α(NO)·cβ(H2)(1)观察法:从实验标号1~3 可见,当c(NO)保持不变,c(H2)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ν增加到原来的2倍;

当c(H2)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3倍。即 v µ c(H2)∴ β = 1 同理分析标号4~6 的实验数据,可得:

v µ c2(NO)∴ α = 2 合并两式得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2(NO)·c(H2)(2)数学处理法:首先取标号1~3 中任意两组数据代入所设的速率方程式,保持c(NO)浓度不变而改变c(H2)的浓度。由速率方程式得 v1 = k·cα(NO)·c1 β(H2)v2 = k·cα(NO)·c2β(H2)两式相除得 代入实验数据 ∴ β = 1 同理,代入标号4~6组中任意两组数据可得 α= 2 故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2(NO)·c(H2)2.解:∵ 该药物分解为一级反应,k = 2.09×10–3(h–1)∴ 据公式 可得(h)≈13.8(d)3.解:(1)(2)以lnc(N2O5)对t作图得直线,故该反应为一级:

= k×c(N2O5)= 0.35min-1´0.50mol×L-1 =0.18mol×L-1 min-1(3)= k×c(N2O5)= 0.35min-1´1.0mol×L-1 = 0.35mol×L-1 min-1 4.解:(1)(2)5.解:(1)k == 0.014 mol×L-1×s-1(2)(3)当A的浓度为1.0mol×L-1时,反应速率常数不变。

6.解:

7.解:(1)(2)8. 解:

若该反应从127°C升到137°C,137时的反应速率与127时的反应速率的比值为:

故反应速率将为原来的2.2倍。

9.解:若反应物消耗99.9%需时t1,消耗50%需时t2。由:

10. 解:

该酶催化反应在发热至40°C的病人体内的反应速率是在37°C正常人体内的1.2倍,反应速率加快了0.2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一)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C 7、B 8、C 9、E 10、D 11、B 12、A 13、B 14、B 15、C 16、A 17、C 18、C(二)填空题 1、, +6,-1, ,-1, +3,-1, +2, +6, +4 2、(一)Pt,I2(s)∣I-‖Fe3+ ,Fe2+∣Pt(+);

氧化;

还原;

0.236V[或θ(Fe3+/ Fe2+)-θ(I2/I-)] 9.5×107或(lgK=)3、增大;

减小;

增大;

不变。灾 >>>>> =10CO+ 4、5.07 5、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反应正向自发进行(三)改错题 1、由于标准电极电位是强度性质,因此与物质的数量无关,所以电极Ag(s)|Ag+(1.0 mol·L-1)与Ag(s)| Ag+(2.0 mol·L-1)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同。

2、按未知其自发进行方向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计算出的电池电动势不一定为正值。

3、两电对组成一原电池,则电极电位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一定是氧化剂。

4、2Fe3++2I-=2Fe2++I2,加入足量F-后,反应有可能变为不能正向进行。

5、在测定溶液pH值时,常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四)计算题 1、(1)Co+Cl2= Co2++2Cl-(2)Eθ =φθ(Cl2/ Cl-)-φθ(Co2+/Co)φθ(Co2+/Co)= φθ(Cl2/ Cl-)-Eθ=1.358-1.63=-0.272(V)(3)(Cl2/ Cl-)=φθ(Cl2/ Cl-)-当c(Cl-)降低时,(Cl2/ Cl-)增大。

E=(Cl2/ Cl-)-(Co2+/Co)∴E增大。

(4)当c(Co2+)=0.01 mol·L-1时,(Co2+/Co)= φθ(Co2+/Co)-=-0.272-=-0.331(V)E=(Cl2/ Cl-)-(Co2+/Co)=1.358-(-0.331)=1.689(V)2、(1)正极 Ag++e-→Ag,负极Cd-+2e-→Cd2+ 电池组成式:(-)Cd∣Cd2+(1mol·L-1)‖Ag+(1mol·L-1)∣Ag(+)(2)Eθ=φθ(Ag+/ Ag)-φθ(Cd2+/Cd)=0.7991-(-0.4029)=1.202(V)298K时,lgKθ= ∴ Kθ=1040.64=4.4×1040(3)φ(Ag+/ Ag)= φθ(Ag+/ Ag)-=0.7991-=0.7399(V)(Cd2+/Cd)= φθ(Cd2+/Cd)-=-0.4029-=-0.4621(V)E=(Ag+/ Ag)-(Cd2+/Cd)= 0.7399-(-0.4621)=1.202(V)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A 7.B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C 15.B 16.C 17.D 18.D 19.A 20.C(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三)填空题 1.n、l、m 2.3p;

3;

3,1,0,+1/2、3,1,1+1/2、3,1,-1,+1/2;

3.[Ar]3d54s1 4.2s、3py 3dz2 3dx2-y2 3s C=D>B>E>A 5.B;

C;

D(四)问答题 1.答:违背了保里不相容原理。应写为11Na 1s22s22p63s1。

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写为6C 1s22s22p2。

违背了洪特规则。应写为7N 1s22s22px12py12pz1 2.答:电负性表示一个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常用符号χ表示,χ越大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强。反之则小。

3.答:χO>χB。因为它们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χ逐渐增大,O在B右边;

∴χO大。

4.答:主量子数n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可取任意正整数,即n=1、2、3、……。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配合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可取包括0和正整数在内的n个值,即l=0、1、2、3……(n-1)。

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其取值受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限制,可取包括0、±1、±2、±3……直至±l,共2l+1个数值。

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表征核外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状态,其取值只有+1/2或-1/2,表示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向。

5.答:n可确定电子层,n相同的能级构成一个电子层。

n,l两个量子数可以确定能级,n和l均相同的原子轨道组成一个能级。

根据徐光宪提出的计算能级公式,把 n+0.7l值的第一位数字相同的各能级分为一组,称为能级组。

n,l,m三个量子数确定一个原子轨道。

n、l、m和s四个量子数确定电子的运动状态。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同时存在。

6.答:3s:n = 3,l = 0,m = 0,该能级只有1个轨道——ψ3,0,0。

4d:n = 4,l = 2,m =-2,-1,0,+1,+2,该能级有5个轨道——ψ4,2,-2、ψ4,2,-1、ψ4,2,0、ψ4,2,+1、ψ4,2,+2。

5p:n = 5,l = 1,m =-1,0,+1,该能级有3个轨道——ψ5,1,-1、ψ5,1,0、ψ5,1,+1。

7.答:能量最低原理:当多电子原子处于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填充必须先分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例如,先填满1s,再依次填2s, 2p……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会出现运动状态(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也就是说,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二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例如,当n,l,m一定时,电子可有两种自旋方式(即s=±1/2)。

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即等价轨道)上分布时,总是尽可能以自旋平行的方式分占不同的轨道。例如,7N的2p3有三个成单电子而不是只有一个成单电子。

特例: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或全空(p0、d0、f0)的状态是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例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8.答:11Na 1s22s22p63s1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 3d64s2 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 35Br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或[Ar] 3d104s24p5 9.答: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该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该周期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多,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强,故元素的原子半径而逐渐减小。由于主族元素的有效核电荷增加比过渡元素明显,所以同一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减小幅度较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族中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副族元素规律不明显)。

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D 7、B 8、B 9、B 10、D 11、D 12、D 13、A 14、E 15、C 16、D(二)填空题 1、NH3;

HNO3 2、电负性;

原子半径 3、电性的 4、色散力 5、色散力随同类分子的相对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6、氢键,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7、邻硝基苯酚存在有分子内氢键而对硝基苯酚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对硝基苯酚。

8、配位键 (三)改错题 1、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不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2、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3、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4、AB2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不一定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5、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Van der waals力。

6、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有些极性分子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四)问答题 1、(1)P的价电子结构为3s23p3,它与H成键形成PH3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其中1个sp3杂化轨道为孤电子对占有,另3个sp3杂化轨道为未成对电子占有,并与H形成3个σ(sp3-s)共价键,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型。

(2)Hg的价电子结构为5d106s2,与Cl成键时激发成5d106s16p1,采取sp等性杂化,故形成的HgCl2分子是以σ(sp-p)共价键结合的直线形分子。

(3)Sn的价电子结构为5s25p2,形成SnCl4时激发成5s15p3,采取sp3等性杂化,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Cl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占有的3p轨道形成4个σ(sp3-s)共价键,分子型为正四面体。

(4)Se的价电子结构为4s24p4,形成分子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4个sp3杂化轨道中2个为孤电子对占据,另2个为未成对电子占据的sp3杂化轨道分别与Br形成2个σ(sp3-s)共价键,故SeBr2的分子构型为V字型。

(5)O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4,成键时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其中2个为未成对电子占有的sp3杂化轨道与2个H原子形成2个σ(sp3-s)共价键,1个为孤电子对占有的sp3杂化轨道与H+形成σ(sp3-s)配位键,另有1个sp3杂化轨道仍为孤电子对占有,所以,H3O+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2、(1)BF3分子:

5B ↑↓ ↑ 激发 ↑ ↑ ↑ 杂化 ↑ ↑ ↑ 2s 2p 2s 2p sp2杂化 2p 成键 ↑↓↑↓↑↓ sp2杂化 2p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2)NF3分子:

7N ↑↓ ↑ ↑ ↑ 杂化 ↑↓↑ ↑ ↑ 成键 ↑↓↑↓↑↓↑↓ 2s 2p sp3不等性杂化 σ(sp3-s)∴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1)在BF3分子中,B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在离子中,B原子采取sp3等性杂化,其中1个sp3杂化轨道与F-离子的一对孤对电子形成1个σ配位键,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B原子的杂化类型由sp2等性杂化转变为sp3等性杂化,空间构型由平面正三角形转变为正四面体。

(2)在H2O分子中,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在H3O+离子中,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O原子用其中的一对孤对电子与H+形成1个σ配位键,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O原子的杂化类型不变,空间构型由V形转变为三角锥形。

(3)在NH3分子中,N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在离子中,N原子用其中的一对孤对电子与H+形成1个σ配位键,空间构型由三角锥形转变为正四面体。

4、乙烷C2H6分子中每个C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H原子结合成3个键,第四个sp3杂化轨道则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成键。

乙烯C2H4分子中,C原子含有3个sp2杂化轨道,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结合成2个键,第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成键;

2个C原子各有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与sp2杂化轨道平面垂直)相互“肩并肩”重叠而形成1个p 键。所以C2H4分子中的C、C为双键。

乙炔C2H2分子中每个C原子各有2个sp杂化轨道,其中一个与H原子结合形成键,第二个sp杂化轨道则与另一个C原子结合形成键;

每个C原子中未杂化的2个2p轨道对应重叠形成2个p 键。所以C2H2分子中的C、C为叁键。

5、分子极性的大小:①可用电偶极矩来量度,根据二个分子的电偶极矩的相对大小可知其分子极性的相对强弱。②在不知μ相对大小情况下可由电负性相对大小判断题,因为键的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③可由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题分子有无极性。

(1)∵μ(HCl)>μ(HI)∴HCl极性较大。[也可根据其电负性差值来判断题](2)∵μ(H2O)>μ(H2S)∴H2O极性大(3)∵电负性N>P ∴NH3极性大(4)CH4和SiH4都为空间对称结构,都无极性。

(5)CH4和CHCl3分子中的C均为sp3杂化。CH4中四个C-H等同,分子为正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等于零,属非极性分子;

CHCl3分子虽属四面体形,但分子中含一个C-H键,3个C-Cl键,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属极性分子,所以CHCl3分子的极性大于CH4分子的极性。

(6)BF3中B采用sp2等性杂化,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构型,分子的极性等于零,属非极性分子;

NF3中N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分子为三角锥形构型,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属极性分子。所以NF3分子的极性大于BF3分子的极性。

6、虽然乙醇和二甲醚的组成相同,但乙醇分子之间有氢键存在,使分子间产生了较强的结合力,沸腾时就要供给更多的能量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沸点要高。

7、(1)苯和CCl4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

(2)乙醇和水均为极性分子,且均有O-H键,故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3)苯为非极性分子,乙醇为极性分子,故在苯与乙醇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

(4)NH3为极性分子,NH3中的N-H中的氢还可以形成氢键,所以在液氨中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8、(1)H2、Ne、HF、CO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色散力也依次增强。CO、HF分子中还存在取向力和诱导力,因此HF、CO的沸点相对较高。由于HF分子中还存在最强的氢键,故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2<Ne<CO<HF。

(2)四种四卤化碳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色散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强,其沸点也依次升高,故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CF4<CCl4<CBr4<CI4。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E 6、D 7、E 8、E(二)填空题 1、(1)氯·草酸根·水·乙二胺合铬(Ⅲ)(2)6(3)+3(4)[Cr(H2O)(en)(C2O4)Cl] 2、向左;

1.4×10-4 3、硝酸氯·亚硝酸根·二(乙二胺)合钴(Ⅲ)[COCl(ONO)(en)2];

Co3+;

(Cl-,ONO-,en);

6;

(Cl,O,N)4、[CoCl(NO2)(en)2]NO3 5、具有环状结构;

稳定 6、硫氰酸二(异硫氰酸根)·二(乙二胺)合铬(Ⅲ);

(NCS-,en);

(N;

N);6 7、硫酸亚硝酸根·五氨合钴(Ⅲ);

(O,N);8、二(硫代硫酸根)合银(I)酸钠;

Ag+;

S2O32-;

S;9、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

Co3+;

(Cl-,NH3);

(Cl,N);10、四羟合铝(Ⅲ)配离子;

Al3+;

OH-;

O;11、二氯·三氨·水合钴(Ⅲ)配离子;Co3+;

(Cl-,NH3,H2O);(Cl,N,O);6 12、氯·硝基·四氨合铂(II);

Pt2+;

(Cl-,NO2-,NH3);

(Cl,N,N);(三)改错题 1、“配位键”改为“离子键” 2、“配体”改为“配位原子”或将“配位数”改为“配体数” 3、将“水解效应”改为“酸效应”。

4、“向左”改为“向右” (四)问答题:

1、因为配合物的内、外界是以离子键相结合,所以含内、外界的配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1)酸性H[Al(OH)4]大于和HAlO2(2)碱性与溶解度Cu(OH)2小于[Cu(NH3)4](OH)2 2、由中心原子与多齿配体形成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特点是稳定、溶解度大。螯合物稳定性与螯合环的数目和大小有关,一般以五元环、六元环最为稳定,螯环越多的螯合物越稳定。形成五员环和六员环的螯合物的配体必须具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配位原子之间应该间隔2个或3个其他原子,以形成稳定的五元环或六元环。

3、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指出哪个反应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1)[Hg(NH3)4]2+ + Y4-HgY2-+ 4NH3(2)[Cu(NH3)4]2+ + Zn2+ [Zn(NH3)4]2+ + Cu2+(3)[Fe(C2O4)3]3-+ 6CN-[Fe(CN)6]3-+ 3C2O42-解 配离子由稳定常数小的转化为稳定常数大的。查表得,,,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该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反应(3)的K值最大,正向进行得最完全。

(五)计算题:

1、反应前混合液中Ag+和NH3的浓度为: C(Ag+)=(mol·L-1)C(NH3)=(mol·L-1)Ag+ + 2 NH3 [Ag(NH3)2]+ 反应前 0.060 6.3 0 反应后 x 6.3-2(0.060-x)≈6.2 0.060-x≈0.060 Ks=(mol·L-1)2、反应前混合液中Ag+和CN-的浓度为: C(Ag+)=(mol·L-1)C(CN-)=(mol·L-1)Ag+ + 2 CN-[Ag(CN)2]-反应前 0.10 0.30 0 反应后 x 0.30-2(0.10-x)≈0.10 0.10-x≈0.10 Ks=(mol·L-1)∵[Ag+] [I-]=7.9×10-21×0.10=7.9×10-21<Ksp,(AgI)∴溶液中无AgI沉淀生成。

若要在[I-]=0.10mol·L-1的条件下形成AgI沉淀,则:

[Ag+][I-] >Ksp,(AgI)即[Ag+]> ∴[Ag+]>8.51×10-16(mol·L-1)又 即 ∴[CN-]<(mol·L-1)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E 6、C 7、B 8、B 9、C 10、A 11、E 12、D 13、B 14、B 15、A 16、B(二)填空题 1、黄 2、2.4~4.4 3、橙 4、4;

3;

2;

1~4;

5、滴定时所加酸或碱标准溶液的体积(或量)为横坐标,1pKNaOH0.02ml0.12ml.2512.10,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

大;

大 6、所选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或部分在突跃范围之内 7、0.1043 mol·L-1 8、24.4;

5.3 9、0.11%;

1%;

0.037%;

0.018%;

甲;

乙;

10、0.2 11、0.8%;0.08%;要使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则滴定所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要不小于25.00ml 12、偏低 13、偏低;

偏低;

偏高 14、n(Cr2O72—)= n(SO32—)=n(H+)=n(Cr3+)=n(SO42—)15、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H2SO4;

Cl-可能与MnO4-作用;

HNO3可能氧化还原性物质C2O42-(三)改错题 1、0.05030为四位有效数字。

2、滴定分析时,读取滴定管读数,同学甲读取18.30ml,同学乙读取18.32ml,他们的平均值为18.31ml。

3、固体NaOH不能用作一级标准物质,但NaOH溶液能作为标准溶液。

4、pKb=9.25为二位有效数字。

5、由于保存不当,使一级标准物质H2C2O4·2H2O部分风化,其用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结果就偏低了。

6、5.0×105是二位有效数字。

7、理论上,指示剂在pH<pKIn-1溶液中呈酸色,在pH>pKIn+1溶液中呈碱色。

8、滴定分析时,滴定至溶液恰好发生颜色突变时,即为滴定终点。

9、在滴定分析中有了高精密度的实验数据,但不一定有高准确度的分析结果。

10、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若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初读数为0.02ml却误记为0.12ml,则结果NaOH溶液的浓度就偏大了。

11、高锰酸钾法可直接测定还原性物质。

(四)计算题 1、NaOH HCl 0.2514 强酸滴定强碱,所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HClNH4BO2 mol·L-1 3、2HCl+ CaCO3=CaCl2+H2O+CO2↑ NaOH+HCl=NaCl+ H2O 与0.7423g CaCO3完全反应需用HCl:

与NaOH反应需用HCl:

+ = ∴= 又∵C(HCl)=C(NaOH)∴C(HCl)=0.1485 mol·L-1 4、NaHCO3+ HCl=NaCl+CO2↑+ H2O NaOH+HCl=NaCl+ H2O n(HCl)总=0.1200=4.8×10-3(mol·L-1)与NaOH反应的n(HCl)1=C(NaOH)·V(NaOH)=0.1000=0.8×10-3(mol·L-1)与NaHCO3反应的n(HCl)2= n(HCl)总-n(HCl)1=4.0×10-3mol·L-1 n(NaHCO3)= n(HCl)2 =4.0×10-3mol·L-1 ∴小苏打片中NaHCO3的含量= 5、6、0.09000×=V=41.20ml S.P时,HA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A(一元弱碱溶液)HA的初始浓度为:C(HA)==0.07416 mol·L-1 C(NaA)==0.04066mol·L-1 Kb== ∵CKb>>20KW ,且C/Kb>>500 ∴[OH-]== =5.70×10-6 mol·L-1 ∴pOH=5.24 pH=8.76 7、Na2B4O7+2HCl+5H2O=4H3BO3+2NaCl ∴n(Na2B4O7)=n(HCl)∴试样中所含的Na2B4O7质量= 试样中Na2B4O7的质量分数= 而n(HCl)=n(H3BO3)∴n(B)=2n(HCl)则试样中B的质量= ω(B)= 或ω(B)= n()=n()=6 8、∵0.1×= W=0.51g Er=×100%=×100%=±0.039% ∴可以将称量的相对误差控制在 ±0.05%范围之内。

9、涉及的反应为:CaCl2→Ca2++2Cl- Ca2++ C2O42-→CaC2O4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其计量关系式为:n(CaCl2)=n(CaC2O4)=n(C2O42-)=n(KMnO4)=C((KMnO4)V((KMnO4)=(mol)CaCl2的质量浓度=(g·L-1)10、标定过程的主要反应为:

CaCO3+2H+=Ca2++CO2↑+H2O Ca2++HY3-=CaY2-+H+ n(Ca2+)=n(CaCO3)=n(EDTA),已知M(CaCO3)=100.10g·mol-1 ∴20.15C(EDTA)= C(EDTA)=0.01042(mol·L-1)11、Ca2+含量=(mmol·L-1)Mg2+含量=(mmol·L-1)第十三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5、D 6、D 7、A 8、C 9、B(二)填空题 1、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2、吸收光谱;

越大;

不变。

3、0.2~0.7;

浓度;

选择厚度适当的吸收池。

4、T=100%;

A=0 5、被测溶液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接近6、A=abc;

吸收光谱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入射光波长;

标准曲线;

吸光度 7、石英;

光学玻璃 8、380~780nm;

200~380nm(三)改错题 1、“常量”改“微量” 2、“10”改为“103” 3、“可肯定”改为“不能肯定” 4、“也越大”改为“不变” 5、吸光系数与被测物性质、入射波长、溶剂及温度有关,而与溶液浓度无关。

(四)问答题 1、Lambert-Beer定律关系式(A=abc)中,b的单位为cm,c代表质量浓度(g·L-1)时,a称为质量吸光系数,单位为L·g –1·cm-1;

若c代表物质的量浓度(mol·L-1)时,则a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ε=aM,其中M表示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影响吸光系数的因素有:溶剂、吸光物质的种类、入射光波长和溶液温度,即当入射光波长、溶剂种类、溶液温度等因素确定时,吸光系数只与吸光物质的性质有关,所以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征常数。因为在λmax波长处的吸光系数最大,测定的灵敏度最高,而且在λmax附近的波长范围内吸光系数变化小,A与浓度C成直线关系。所以要选用λmax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2、(1)以A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做图,则得一曲线,这种描述其组分吸光度A与波长λ的关系曲线,称吸收曲线,所以从中找到该溶液的最大的吸收波长,以其作为λ射光波长。

(2)以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可以查得试液的浓度。

(五)计算题 1、设应称取该化合物x克 根据 A=εbc ∴0.600= 解得:

x=0.0600(g)2、根据 A=εb c 得:ε=(L·mol-1·cm-1)3、根据 A=abc 得:

∴(L·g-1·cm-1)ε= aM=15.2×280=4.26×103(L·mol-1·cm-1)4、∵n(Fe)=n[(NH4)Fe(SO4)2] ∴(g)稀释后标准溶液浓度Cs=(g·L-1)又据 ∴(g·L-1)∴未知试液铁含量为:(g·L-1)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142、3.216、5.624、4.624 2、26.71。

3、0.4 mol·L-1或400mmol·L-1,高渗溶液,栓塞或皱缩。

4、CO32-5、NaH2PO4-Na2HPO4或H2PO4--HPO42-。

6、酶的最适温度。

7、降低,酸。降低,水解。

8、氯化二硝基·氨·水·(乙二胺)合铁(Ⅲ),Fe3+,en、NH3、H2O、NO2-,6。

9、A。

10、0.2~0.7。

11、T= 0.25(25%)。

12、C2H2。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B 3.A 4.A 5.B 6.B 7.D 8.D 9.C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H2CO3 +H2O H3O++HCO3-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5.35~7.35 2、答:

基态P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为 3s23p3, 即 3s 3p ↑↓ ↑ ↑ ↑ 用4个量子数描述这5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为:

3,0,0,+1/2;

3,0,0,-1/2;

3,1,0,+1/2;

3,1,1,+1/2;

3,1,-1,+1/2 或3,0,0,+1/2;

3,0,0,-1/2;

3,1,0,-1/2;

3,1,1,-1/2;

3,1,-1,-1/2 3、答:BF3中B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形成分子时,2s轨道一个电子激发到2p空轨道,然后进行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NF3中的N价电子结构为2s22p3,形成分子时,进行sp3不等性杂化,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为孤对电子占有,另三个电子分别与F成键,故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型。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1)NH4Cl为酸,pKa=14-pKb=9.25 ∵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5.12(2)加入50.0mL NaOH时,NH4Cl部分与NaOH反应生成共轭碱,NH4Cl过剩。

n(B-)=0.100×50.0(mmol)n(HB)=0.100×100-0.100×50.0(mmol)pH=pKa+lg = 9.25+lg = 9.25(3)分析 加入100mL NaOH时, NH4Cl全部与NaOH反应生成共轭碱。

c(B-)=(mol/L)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3.03 pH=14.0-pOH=10.97 2、解(1)t1/2=0.693/k=0.693/3.3×10-4=2.1×103 s 或35分(2)由 lnc0/c = kt lnc0/25% c0 = 3.3×10-4t t =4.2×103s或70分 或lgc0/c = kt/2.303 lgc0/25% c0 = 3.3×10-4t /2.303 t =4.2×103s或70分 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乙,不相同。

2、有半透膜存在,膜两边溶液有渗透浓度差;

等渗溶液。

3、由于离子氛和离子对的形成。

4、NaAc。

5、最适pH 。

6、大 ,大;

螯合物,五元环和六元环。

7、离子;

配位;

内界配离子;

配离子。

8、103 。

9、吸收曲线(光谱)。

10、10-0.2 。(用指数形式表示)11、④CH3 OH(填序号)。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B 3.A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2.B 13.B 14.A 15.D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在该缓冲系中,存在如下平衡:

NH3·H2O NH4+ +OH-当H3O+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使得溶液中H3O+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溶液pH的稳定。

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8.25~10.25 2、答:氮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1s22s22px12py12pz1,14Si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为1s22s22p63s23p 2。

3、答:

⑴ ⑵不等性杂化 ⑶三角锥形 ⑷极性键 ⑸极性分子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1)NaAc为碱,pKb=14-pKa=9.25 ∵cb/Kb≥500,cb·Kb≥20KW pOH=1/2(pKb-lgc)=5.12 pH=8.88(2)分析 加入50mL HCl时,NaAc部分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NaAc过剩。

n(HB)=0.10×50(mmol)n(B-)=0.10×100-0.10×50(mmol)pH=pKa+lg = 4.75+lg = 4.75(3)分析 加入100mL HCl时, NaAc全部与HCl反应生成共轭酸。

c(HB)=(mol/L)ca/Ka≥500,ca·Ka≥20KW pH=1/2(pKa-lgc)=3.03 2、解(1)t1/2=0.693/k=0.693/1.88×10-2=36.9 min(2)由 lnc0/c = kt 在30min时 lnc= ln0.100-1.88 ´ 10-2 min-1´ 30min =-2.303-0.546 =-2.867 c = 0.057 mol·L-1 v= kc = 1.88 ´ 10-2 ´ 0.057 = 1.07 ´ 10-3 mol·L-1· min-1(3)30min 时,水解率为 ´ 100% = ´ 100% = 43% 测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

2位 2、皱缩 3、280~320mmol·L-1 4、1.0×10-14 5、HS-、H2O、HPO42-;

HAc、NH4+;

CO32-。

6、10(10/1);

1/10 7、H2PO42-;

H3PO4。

8、硝酸二硝基·氨·水·(乙二胺)合钴(Ⅲ);

Co3+;

N、N、O、N;

6;

+1。

9、100% ;

0 10、1.91×10-20(mol·L-1)。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C 3、C 4、D 5、C 6、D 7、B 8、D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以 √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由于人体内存在多种生理缓冲系,其中最主要的缓冲系是碳酸缓冲系(H2CO2—NaHCO3)。在这个缓冲系中,碳酸主要是以溶解状态的CO2形式存在,并有如下平衡:

CO2(aq)+H2O H2CO3 H++HCO3-在体内,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酸成分,CO2(aq)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抗碱成分,尽管其缓冲比超出正常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但由于人体是一个“敞开系统”,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当体内H+或OH-浓度改变时,使HCO3-或CO2(aq)的浓度改变,此时可由肺呼吸作用和肾的生理功能获得补充或调节,使得血浆中的HCO3-和CO2(aq)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血液pH的稳定。因此血浆中的碳酸缓冲系总能保持相当强的缓冲能力,特别是抗酸的能力。

或当体内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左移;

OH-浓度增加时,上述平衡右移,使得血浆中H+或OH-浓度基本不变,从而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答:A.违背了保里不相容原理,应为5B 1s22s22p1 B.违背了洪特规则,应为7N 1s22s22px12py12pz1 3、答:如H2中,两个H原子电负性相同,则成键电子对位于两核中间(或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位于两核中间),则两个原子核所形成的正电荷重心与成键电子对所形成的负电荷重心恰好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而在HCl中,Cl原子的电负性大于H,则成键电子对偏向于Cl原子一端(或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于Cl原子一端),使Cl原子一端带部分负电荷,而H原子一端带部分正电荷,键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篇3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1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

1.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2.夏 商 周美术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字行彩绘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写了天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景象。

4.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_,晋代杰出画家,________时期的______顾恺之_____,他创造的线形被称为_________。

5.中国的三大石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6.隋代著名画家是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

7.五代山水四大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

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____a________-。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 青铜时代。2.西周后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是__c_______。A铭文长 B形制厚重 C纹饰繁琐 D流行兽面纹。3.周坊所画仕女多是___c_________。

A苗条俊秀 B乐观活泼 C浓丽丰肥 D长袖善舞 4.麻皴技法的创造者是__a________。A董源 B荆浩 C关仝 D巨然

5.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_a_______。A文人画 B宫廷绘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6.明宗室后代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的是___c______。A弘仁 B髡残 C朱耷 D石涛 三.简答:

1.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答: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霍去病墓石雕

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南齐的谢赫在总结吸取顾恺之画论的基础上,在他的《古画品录》中系统地提出了“六法”的中国画造型理论。即:气韵生动、经营位置、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3.唐代有哪些具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答:唐代以前的画家,大都以人物画为主,就是少数以山水、花鸟或其他画种见长的画家,也多是擅长人物画的。但以妇女为主体,描写现实社会的妇女活动为主要题材的仕女画,则出现在盛唐以后,其代表画家是张萱与周昉。仕女画又称士女画。从盛唐开始,直至宋代之后,仕女画表现的题材大为开拓,从原先描写贵族妇女拓展到各个阶层,举凡村姑、仙媛、闺秀、渔妇、丫环、歌妓等都进入了画家创作的行列。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约活动于开元(七百一十三――七百四十一)年间,曾任史馆画直。他是我国人物画,尤其是风俗画发展方面的杰出画家,并以擅长描画贵族妇女、婴儿和鞍马而名重一时,点缀景物亦穷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据画史记载,张萱的画迹流传不少,仅《宣和画谱》就载有四十七卷,其中三十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代表作有《乳母将婴儿图》、《妓女图》、《赏雪》、《捣练》、《藏迷》、《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其中存世作品有《明皇合乐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系宋徵宗赵佶摹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绘的是唐玄宗时的虢国夫人和宫女们春天乘马出游的场景。全卷构图气脉连贯,人物画面颇具情味。人物线条作游丝纹,细劲有力,设色匀称明净,反映出唐时仕女人物画的高超水平。《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徵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以上两卷存世作品,均有金章宗完颜璟题笺的“天水摹”字样,后被作为徵宗摹本。有专家则认为,此两图卷实际上则是宋代画院高手的复制本。继张萱之后仕女画的代表画家首推周昉。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曾任宣州长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约活动于大历至贞元(七百六十六――八百零四)年间。周昉的人物画初学张萱,尤对仕女画情有独钟,其艺术成就较之张萱更高。他的仕女画浓艳丰肥,颇具风

姿,成功地提示仕女的内心精神世界。其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记载有七十余件,属仕女画的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杨妃出浴》、《游春》、《宫骑》、《纨扇》等。留传至今的尚有《簪花仕女图》和《执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据传,此卷经重新揭裱后发现是各自独立的四幅屏风画。但自南宋以来一般都认为是周昉之作,但亦有专家根据仕女打扮装束断为五代作品。《执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反映的是宫廷妇女的活动场面,人物秾丽丰肥,衣饰华美,线条古拙劲挺。但其传本不止一卷,此图是否传本,很难定论。唐代较有名的仕女画家,还有王定、周古言等人。师承周昉的更是代不乏人,其弟子就有程修已、王胐、赵博文等。了解了唐代的仕女画,这对鉴定五代以后的宋元,以及明清的仕女画大有裨益,因后世的仕女画无不都受到唐代的影响。4.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及其影响。答:董其昌 “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论述:

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以山水画知名于时。初为自学,后临摹李成之画,画艺大进。画石多用卷云皴,所谓的“蟹爪枝”大概是他的创造。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却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树色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

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以山水画知名于时。初为自学,后临摹李成之画,画艺大进。画石多用卷云皴,所谓的“蟹爪枝”大概是他的创造。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却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树色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神宗时奉诏入宫廷画院,初为“艺学”,后升为“翰林待诏直长”。以山水画知名于时。初为自学,后临摹李成之画,画艺大进。画石多用卷云皴,所谓的“蟹爪枝”大概是他的创造。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并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职业画家的他却受到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人的赞扬,他们都有吟咏郭熙作品的诗。其传世作品相对较多,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树色平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及《关山春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幽谷图》、南京大学藏《山村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秋山行旅图》和故宫博物院藏《窠石平远图》等。他的山水构图多变,重“三远”之法;笔墨精深老辣,意境玄淡犷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追随者院内院外者不可胜数,他树立了画院山水画北宋风格。在李、范、董三大家的影响下,到北宋中后期,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南宋,山水画系无旁出,李唐左右了山水画坛他及刘、马、夏等又另辟溪径,出现了“水墨刚劲”的风格。

顺便推荐一本我近期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集中谈论爱情的,却又不仅仅只涉及爱情,更能让人看透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真相,明白一些生活的实质。书的作者是个男的,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不毒舌,也不迎合,常摆出一副“你喜不喜欢我都很正常”的样子,我反而觉得他这种真实随性的个性很难得,三观也正。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恋爱里受苦了,对于曾经在恋爱中纠结的那些小情绪,那些揪着不放甚至导致不愉快分手的没必要的事情,我已经学会释然了。如今,对象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但我才不会告诉他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摆正心态、做出改变的,让我在感情和生活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哈哈。(最后,感谢我的好闺蜜晶晶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所以我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好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分享主义万岁@!)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舞蹈纹彩陶盆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 乐器 兵器 工具与车马器

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武梁祠 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像

”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

”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 和驼、马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

”,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浙派”的代表画家时戴进 和吴伟。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 屈子行吟图

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 髡残 石涛 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 李鱓 郑板桥

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 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A)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D)。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分)

1、彩陶

2、仕女画

。)

3、马踏匈奴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器

2、舞蹈纹彩陶盆

3、红山文化女神庙

4、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5、武梁祠

6、蒿岳寺塔

7、秀骨清象、张家祥

8、破墨、泼墨

9、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

10、唐三彩、俑、马

11、李成、范宽

12、减笔画

13、马君祥、连环画

14、戴进、吴伟

15、九歌图、屈子行吟图

16、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郑板桥、李鱓

18、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雅俗共赏 20、吴有如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A

3、C

4、A

5、C

6、B

7、C

8、B

9、D

10、D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

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四、简答题(20分)

1、(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 装饰品石墨。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 类型和庙底沟 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夯土台基。

4、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

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5、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引魂升天。

6、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 牵牛 像和 织女。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洛神赋图 列女仁智图 女史箴图

8、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 水月观音

”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

9、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 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 边鸾的花鸟画。

10、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 白画 ”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 ”,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

11、突破“黄家富贵 ”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1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 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

13、元代画家 王冕 以画梅著称。

14、“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工笔重彩闻名,代表作品是《剑阁图 》。

15、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16、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王原祁 王时敏

为一种;王鉴、王翚

为一种。

17、“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 石涛 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书中提出的。

18、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 与。

19、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

20、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制印 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C)。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C)。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A)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D)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B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C)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C)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三、名词解释(15分)

1、画像石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3、昭陵六骏

四、简答题(20分)

1、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2、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石墨

2、半坡、庙底沟

3、白灰面、夯土台基

4、战国

5、引魂升天

6、牵牛、织女

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水月观音、周家祥

9、薛稷、边鸾

10、白画、白描、五马图

11、黄家富贵、崔白

12、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3、王冕

14、工笔重彩、剑阁图

15、董其昌

16、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17、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18、改琦、费丹旭

19、折衷东西方 20、制印、书法辞章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三、名词解释(15分)

1、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四、简答题(20分)

1、(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3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 的装饰纹样上。

2、在 人和 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 与。

5、《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

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画牛的名家是。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 和 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 ”。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驰名江浙一带,著《 》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和。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 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和。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 和。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三、名词解释(15分)

1、帛画

2、唐三彩

3、浙派

四、简答题(20分)

1、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2、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有何特点?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彩陶

2、峙峪、山顶洞

3、礼器

4、画像石、画像砖

5、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

6、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7、安济桥(赵州桥)

8、吴道子、曹仲达

9、韩干、韩滉

10、徐熙、黄筌

11、定、哥、汝、官、钧

12、四君子画

13、王绎、写像秘诀

14、陈淳、徐渭

15、曾鲸

16、金农、高翔、汪士慎

17、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18、赵之谦、虚谷

19、张长林

20、郑曼陀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D

2、A

3、B

4、B

5、C

6、A

7、D

8、D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2、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3、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四、简答题(20分)

1、(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2、(1)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

(2)画上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

(3)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轮廓线条较为明显。

(4)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中国美术史试题 D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 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 器,器和储藏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或 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 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画山水序》的作者是 《叙画》的作者是。

8、唐代画家 的,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 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为代表,南方以、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 的《 》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

15、清初“四僧”中的,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16、清代画家“金陵二谿”指的是 与。

17、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桃花坞年画风格 杨家埠年画风格。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

19、近代画家,从日本回国后,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A、韩伯通 B、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4、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5、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A、赵昌 B、易元吉 C、韩若拙 D、崔白

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7、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囿建筑是()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A、黄慎 B、华喦 C、金农 D、罗聘

10、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三、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2、瓦当

3、米氏云山

四、简答题(20分)

1、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2、“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中国美术史答案 D

一、填空题(40分)

1、定居农业

2、饮食、炊煮

3、莲鹤方壶

4、墓室、石棺、享祠、石阙

5、门阙

6、霍去病

7、顾恺之、宗炳、王微

8、阎立本、步辇图

9、张璪

10、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11、千里江山图

12、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13、王履、华山图序

14、陈洪绶、崔子忠

15、恽寿平

16、弘仁(浙江)

17、髡残、程正揆

18、雅丽、写实、质朴

19、任熊、任薰、任颐 20、高剑父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B

2、B

3、D

4、A

5、D

6、C

7、A

8、B

9、D

10、C

三、名词解释(15分)

1、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其中礼器是统治阶段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其品种有鼎、豆、尊、盘、钟等。

2、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3、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四、简答题(20分)

1、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1)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2)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3)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五、作品分析,任选一题(15分)

1、(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1)

标签:中国美术史试题考研教育 分类:考研专区

1.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 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__

11.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4.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__

25.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 林泉高致集 》一书。

30.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 殷贵族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 的故事。

31.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 宋画第一 ”,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_____

37.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____

41.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3.明代绘画是____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吴派等___

44.《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以形写神”说最早由 顾恺之 提出来的。

48.元代王绎写过一篇专门论述肖像画创作的文章,它的名称是___《写像秘诀》____

49.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51.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__杨惠之_____

52.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熙____

53.“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 黄公望 的别号。

54.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王蒙____

5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 苏轼 提出的。

56.“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57.《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58.《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____

59.《重屏会旗图》描写的是南唐皇帝___周文矩____的故事

60.山水画《庐山高》的作者是__沈周_____

61.“六如居士”是明代画家 唐寅 的别号。

62.唐代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的作者是___朱景玄____

63.俑为葬具,它兴起于___春秋时期____

64.山水画《淮扬洁秋图》的作者是___石涛____

65.敦煌石窟开凿于___汉代____

66.“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属于 新石器时代 中期的文化

67.明代“波臣派”的代表是__曾鲸_____

68.清代供职于宫廷的外籍画家中来自意大利的是___郎士宁____

69.山西永乐宫壁画是 元(朝代)的作品。

70.清代画家 金农 通常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

71.南齐谢赫写过一部很著名的理论著作是___《古画品录》____

72.五代山水画《万壑松风图》的作者是___巨然____

73.中国古代刻板印刷图画出于___?____

74.《步辇图》的作者是__阎立本_____

75.吴道子的代表作品是___《送子天王图》____

76.张萱的代表作品是___《捣练图》____

77.唐代画家韩干的代表作品是___《牧马图》____

78.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是___《五牛图》____

79.《踏歌图》是南宋画家 马远 的代表作品。

80.宋代画家陈居中的代表作是___《四羊图》____

81.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品是___《马术图卷》____

82.宣德时期至景泰年间,最盛行的工艺品是___ ? ____

83.明清时期的 陶瓷、织绣、漆器(工艺)已经发展到中国古代的最高水平。

84.明清时期的 陶瓷、织绣、漆器、金属工艺至今有世界声誉。

85.明代(时期)以后,徽派版画兴起,至万历年间达到了顶峰。

86.文人士大夫的 墨竹墨梅 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独特体系。

87.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___米芾____

88.北宋擅画小景山水的画家是___赵令穰____

89.《林泉高致集》的作者是北宋画家___郭熙____

90.《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 郭若虚,共 6 卷。

91.“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是由 顾恺之 提出来的。

92.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髡残、弘仁。

93、美术一般包括四大类,即绘画、工艺美术(设计艺术)___雕刻____和___建筑______。

94、工艺美术一般分为二大类,即__实用美术____和___特种工艺品__。

95、透视学、__解剖学___和__构图学___是造型艺术的三大基础理论,或称“技法理论”。

96、纹样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__边饰纹样___、__散点纹样___和连续纹样。

97、我们党的文艺“二为方针”是文艺为__人民服务____,文艺为__社会主义服务___。

98、欧洲洞穴壁画以今西班牙境内的__阿尔塔米拉___洞和法国境内的__拉斯科___洞壁画为代表。

99、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兴盛,形成了石窟、_____和____三种建筑形态。

100、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有浙江良渚文化、湖北_____和湖北____。

101、陕西西汉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群,以《__马踏匈奴___》为主体,气势恢宏,是汉代纪念性雕刻的杰作。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青铜雕塑《__马踏飞燕___》,塑造了一匹神速的骏马,三足腾空,—足将飞燕踏地的意境。

102、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式的帛画,一为陈家大山的《__人物龙凤帛画___》,一为长沙子弹库出土的《__御龙人物帛画__》。

103、顾恺之传有后人摹临的代表作品《列女传·仁智图》、《__洛神赋图__》和《__女史甄图__》等三幅。

104、唐代人物画家阎立本代表作品有《__历代帝王图卷___》和《步荤图》;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是《___ 韩熙载夜宴图__》。

105、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张择端___.宋代花鸟画《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__赵佶___。

10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__王蒙___和__倪瓒___。

107、“清初四王”是指__王时敏___、__王翚___、王原祁和___王鉴__。

108、“岭南画派”代表画家有__高剑父___、高奇峰和___陈树人__。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2)

标签:中国美术史试题答案考研教育杂谈 分类:考研专区

填空:

1.庙底沟类型以河南____陕县_____和陕西_____华县泉护村____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2.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先后连续的三个阶段:____马家窑类型_____、____半山类型_____、____马厂类型_____。

3.陶器的制作方式是:__与水调和的粘土,塑造出器型,然后在火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烧烤,就形成陶器。__

4.半坡类型彩陶器形,最有特点的是: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___

5.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____ 河南_____和_____山东____。

6.龙山文化陶器以____黑陶___为主,也有___红陶____、______灰陶___、_____白陶____。

7.黑陶工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__彩陶的装饰纹样__、___岩画____、____地画__、__壁画____。

9.____铜_____是人类最先利用的一种金属。

10.____青铜器____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11._____铁器____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得分跃和提高。

12.青铜器门类很多,其中艺术性较强的是____礼器_____、____乐器_____。

13.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__几何纹___、__动物纹__、__人面纹__。

14.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是:____鼎_____

15.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县的____莲鹤方壶_____(春秋中期)与商代青铜器的风格大异其趣。

16.战国时期的铜镜以出土于_________的楚国铜镜最为杰出。

17.商代的青铜立人像出土于____四川广汉三星堆______________

18.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是:____曹不兴_____

简答题:

1.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成就是什么?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如何?

3.《古画品录》的作者及“六法”的内容。

4.《韩熙载夜宴图》有哪些艺术特色?

5.请答出元四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色。

6.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意义

7.半坡类型彩陶的特点是什么?

8.阎立本的绘画代表作品及其绘画特点是什么?

9.“吴带当风”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0.五代时期主要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创作特征。

11.“元四家”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12.简述“吴门四家”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13.“清初四王”及其主要的艺术成就。

14.南宋四家及其代表作品。

15.试述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在宋代绘画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6.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17.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

18.何为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19.简要论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

20.清初四僧是哪些人?分别论述其艺术风格和成就。

21.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中的影响。

22.简单介绍郑燮的生平、思想及其绘画艺术成就。

23.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意见?

24.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

25.简单介绍周昉其人,并简述他的主要艺术成就。

26.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7.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8.试论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29.《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0.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

31.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2.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33.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34.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35.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6.明清两代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37.简述陈淳花鸟画在题材、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

38.以《墨葡萄图轴》为例,谈谈徐渭绘画艺术的特色。

39.试比较沈周、文征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40.简述清初画坛的基本格局。

名词解释:

1.《步辇图》

2.“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3.墓室壁画

4.画像石、画像砖

5.“张家样”

6.“三远”

7.北宋三大家

8.梁楷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0.南陈北崔

11.金陵八家

12.海上三任

13.南北宗论

14.《秋郊饮马图》

15.《韩熙载夜宴图》

16.“迁想妙得”

17.仰韶文化彩陶

18.岩画

19.饕餮纹

20.“畅神说”

21.“意在笔先”

22.院体画

23.董其昌

24.扬州画派

25..赵孟頫

26.李公麟

27.《太白行吟图》

28..李思训

29.“比德说”

30.吴带当风

31.本生故事

32.赵之谦

33.朱耷

34.石涛

35.齐白石

36.“南宋四大家”

37.“元四家”

38.明代四家

39.“曹衣出水”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3)

标签:中国美术史 试题 答案 考研 教育 杂谈 分类:考研专区

中国部分

一、填空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另一幅是 ___《御龙人物帛画》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__气韵生动__;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_吴道子_____和___曹仲达____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__《捣练图》__;《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 ___周昉_____。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_徐熙野逸_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___倪瓒_____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_石涛__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杨柳青_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二、选择

(1)“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b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马家窑文化 d 红山文化(2)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c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3)北朝的著名画家有:ac a 杨子华 b 张僧繇 c 曹仲达 d 陆探微(4)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abcd a 宾阳洞 b 古阳洞 c 莲花洞 d 石窟寺洞(5)隋唐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家有:abcd a 李思训 b 李昭道 c 展子虔 d 王维(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a a 南唐画家 b 西蜀画家 c 北宋画家 d 唐代画家(7)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b

a 太原 b 芮城 c 稷山 d 永济

(8)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cd a 陈洪绶 b 崔子忠 c 陈淳 d 徐渭(9)属于“海派”的画家有:ad a 任伯军 b 赵之谦 c 虚谷 d 吴昌硕

(10)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口号的是:d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蔡元培

三、解释

1《步辇图》

《步辇图》被认为是唐阎立本的作品,现存宋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记录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的通婚事件,画面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在画幅左面唐太宗被九名宫女簇拥着端坐于步辇之上,画幅左面禄东赞身着团花窄袖的吐蕃民族服装拱手肃立,他被典礼官引荐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仆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得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2“吴门四家”

(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___发明陶器、出现农业与畜牧业___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__黄河______流域。

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_____220______年。

4.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建于洛阳的__白马寺__________。5.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______366_____年。6.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____曹不兴_______。

7.魏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当数作于永和九年的___《兰亭序》________。

8.唐代宗教美术的一个显著变化,便是其现实性因素的增多,这种倾向也被称为_________世俗__化。

9.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营造的_____昭______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10.《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_____顾宏中

1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______苏汉臣_____,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12.宋代山水画家____王希孟_______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13.元代学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数民族画家_____高克恭______。14.南宋缂丝名家有定州沈子蕃、松江______朱克柔_____等。15.清初,江西画家_________罗牧__开创了江西派。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于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物画“墨骨”画法,由(D)所创。

A.宋代李公麟 B.明代李公麟 C.宋代曾鲸 D.明代曾鲸

2.元代永乐宫的壁画,其规模宏伟壮丽为世所罕见。永乐宫地处我国(B)。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3.我国近代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A)。

A.两江师范学堂 B.中西美术学校 C.上海图画美术院 D.中华美术学校 4.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C)。A.苏绣 B.湘绣 C.顾绣 D.蜀绣

5.五台山佛光寺正殿,是(C)重要的建筑实物。A.汉代 B.北魏 C.唐代 D.宋代 6.莫高窟至今尚存(C)洞窟。

A.292个 B.392个 C.492个 D.592个 7.唐代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有(D)。A.阎立本 B.尉迟乙僧 C.韩滉 D.韩干 8.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A)。A.风俗画 B.历史故事画 C.山水画 D.人物画

9.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D)。A.沈周 B.文征明 C.唐寅 D.仇英

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C)。A.1954年 B.1964年 C.1974年 D.19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982年10月,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A、岩画 B、壁画 C、地画 D、帛画

2、东晋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B)A、杨惠之 B、戴逵 C、曹仲达 D、卫协

3、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游春图》的作者是(D)A、李思训 B、李昭道 C、薛稷 D、展子虔

4、唐代的诗人、山水画家王维是以画(D)而著名。A、青绿山水 B、小景山水)C

C、浅绛山水 D、水墨山水

5、流传至今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作者是(B)A、裴孝源 B、张彦远 C、朱景玄 D、谢赫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B)A、周文矩 B、顾闳中 C、顾恺之 D、周昉

7、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绘于(C)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明代

8、在中国绘画史上颇有影响的“南北宗论”是明代(D)提出来的。A、吴伟 B、曾鲸 C、陈淳 D、董其昌

9、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A)A、陈洪绶 B、张渥 C、苏汉臣 D、黄应麟

10、我国近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学者是(B)A、康有为 B、蔡元培 C、李叔同 D、丰子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我国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彩陶主要分为(CD)等几种类型。A、马厂类型 B、马家窑类型 C、庙底沟类型 D、半坡类型 E、半山类型

12、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传世的代表作有(A C E)A、《女史箴图》

B、《纨扇仕女图》 C、《列女传·仁智图》 D、《捣练图》 E、《洛神赋图》

13、五代以描绘北方崇山峻岭山水而著名的画家是(BD)A、董源 B、荆浩 C、赵干 D、关仝 E、巨然

14、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有(ABCDE A、李成 B、范宽 C、郭熙 D、王希孟 E、赵伯驹

15、元代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山水画家是(ABCD A、黄公望 B、吴镇 C、倪瓒 D、王蒙 E、王冕

16、在苏州著名的园林有(BD)A、个园 B、留园 C、网师园 D、拙政园 E、五峰园

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40分)))外国美术

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2、古埃及雕刻程式在 时期就已形成,此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

3、希腊神庙建筑的两种基本柱式是 式和 式。

4、创造人体比例为1:7的希腊雕刻家是,其理论具体体现在他的雕刻《 》中。

5、古罗马拱顶建筑的杰出代表是。

6、罗马式教堂是以 式演变过来的,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它也有 的特点。

7、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有壁画《 》等。

8、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和。

9、欧洲第一个喜欢画农民生活的画家是(国)的。

10、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创造的一种新的肖像画形式是,其代表画家

是 和。

11、西班牙十七世纪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肖像画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 肖像,一类是 肖像,一类是 肖像。

12、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主要代表画家是、、。

13、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 》,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14、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其发出的第一声怒吼是他的作品《 》,而他在一八二四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则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15、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将是,而另一位画家,则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

16、漫画《高康大》的作者是法国画家。

17、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强调 美的,强调 美的 和 强调 美的。

18、十九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画派是,其组织者和思想领袖是画家,而代表着一画派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的则是画家。

二、名词解释(20分)

1、洞窟壁画

2、金字塔

3、巴洛克艺术

4、立体主义

三、简答题(20分)

1、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

2、米勒的《拾穗》

外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旧石器时代晚期

2、古王国

3、多利亚、爱奥尼亚

4、波留克列特斯、荷矛者

5、万神庙

6、巴西里卡、封建城堡

7、乔托、逃往埃及

8、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9、尼德兰、勃鲁盖尔

10、团体肖像画、哈尔斯、伦勃朗

11、宫廷、亲友、下层人民

12、华多、布歇、弗拉戈纳

13、马拉之死

14、但丁之舟、西阿岛的屠杀

15、卢梭、杜比尼

16、杜米埃

17、结构、塞尚,线条、凡高、装饰、高更

18、巡回画派、克拉姆斯柯依、列宾

二、名词解释(20)分

1、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2、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4、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三、简答题(20分)

1、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法则和程式。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2、(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四、作品分析,任选一题(20分)

1、(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

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2、(1)1848-184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

(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外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40分)

1、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 和西班牙的。

2、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一个从 到,最后到方锥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3、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和。

4、《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

5、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其有两种形式,即 式和 式。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 式建筑之一。

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

8、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技法上的两大成就是 和。

9、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 和。

10、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产生了三个流派,即、和。

11、《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

12、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 》为标志。

13、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画家有、、等。

14、法国画家籍里柯创作的《 》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誓言,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 》,则是这位画家的想象力达到顶峰的作品。

15、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旗手是,其代表作品有《 》、《 》等。

16、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 和。

17、“印象主义”一词由 所作的《 》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女题材的是,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

18、在俄罗斯“巡回画派”中,以历史画创作著称的是,其历史画的“三部曲”是《 》、《 》和《 》。

二、名词解释(20分)

1、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2、威尼斯画派

3、巴比松画派

4、野兽主义

三、简答题(20分)

1、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罗丹的《思想者》

外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40分)

1、拉斯科、阿尔塔米拉

2、长方形石墓、梯形金字塔

3、黑绘式、红绘式、东方式

4、米隆

5、凯旋门、一跨、三跨

6、哥特

7、马萨乔

8、透视学、解剖学

9、丢勒、霍尔拜因

10、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现实主义艺术

11、普桑

12、舟发西苔岛

13、大卫、普吕东、格罗(或安格尔)

14、梅杜萨之筏、自由领导人民

15、库尔贝、画室、奥尔南的葬礼

16、透纳、康斯太勃尔

17、莫奈、日出·印象、德加、毕沙罗

18、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罗佐娃、缅希科夫在贝留佐夫村

二、名词解释(20分)

1、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2、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3、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4、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三、简答题(20分)

1、(1)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任务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

(3)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四、作品分析,任选一题(20分)

1、(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

(4)体现了画家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

2、(1)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以自己的作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占政治地位的法国古典派风格分庭抗礼。

(2)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3)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4)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展示给人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

外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3

一、填空题(40分)

1、被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的著名代表作,是在维也纳附近的 出土的女性雕像。

2、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故 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是 神庙,而 神庙则以有一组女像柱而著称。

4、提出人体比例为1:8的希拉雕刻家,其代表作有《 》。

5、古罗马浮雕具有 和 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 纪念柱浮雕。

6、拜占庭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是。

7、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术最早表现希腊神话题材的画家是,其代表作品有《 》和《 》。

8、欧洲油画技术的革新者是(国)的。

9、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 和。

10、欧洲“巴洛克”艺术在雕刻方面的代表是意大利的,在绘画方面的代表是佛兰德斯的。11、17世纪西班牙画家穆立罗的作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画,一类是 画。

12、在法国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画家 那沉穆凝重的景物画愈显得醇美动人。

13、写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三幅代表作:(1)《 》、(2)《 》、(3)《 》。

14、代表着浪漫派色彩成就的《 》,是德拉克洛瓦赴东方后所作。象征法国革命精神的则是吕德的雕刻作品《 》。

15、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有《 》、《 》和《 》等。

16、在法国印象派中,以画人物著称的画家有、和 ;以画风景著称的画家又、和。

17、在19世纪英国风景画派,具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画家是,而另一位画家 的作品,则被称为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典范。

18、法国立体主业美术的创立者是,其油画作品《 》,被认为是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二、名词解释(20分)

1、岩画

2、罗可可艺术

3、巡回画派

4、新印象派

三、简答题(20分)

1、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简述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古希腊米隆的阿佛洛狄忒(断臂的维纳斯)。

2.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外国美术史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温林多夫

2、宗教

3、帕特农、伊克瑞翁

4、留西波斯、赫拉克勒斯

5、记事、写实,图拉真

6、圣菲索亚教堂

7、波提切利、维那斯的诞生

8、尼德兰、凡·埃克兄弟

9、乔尔乔内、提香

10、贝尼尼、鲁本斯

11、宗教题材、风俗

12、夏尔丹

13、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布鲁图斯、马拉之死

14、阿尔及利亚女人、马赛曲

15、播种者、拾穗者、晚钟

16、马奈、德加、雷诺阿、莫奈、西斯莱、毕沙罗

17、透纳、康斯太勃尔

18、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二、名词解释(20分)

1、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2、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3、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3、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三、简答题(20分)

1、(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

(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

(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

(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2、(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

(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

(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

(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四、作品分析,任选一题(20)

1、(1)希腊化时期,雕刻艺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上,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优美典雅的女性神话人物大量出现。

(2)塑造了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

(3)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了人间女性的一切美质,达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4)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1)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故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

(2)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件。

(3)画面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主题,扩大了表现的空间。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海上的巨浪和沉重的云层,更加渲染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

(4)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体育社会学考研题库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这是()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期待

D.角色表现

2.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下列属于学龄初期社会化过程的特点是()

A.与同性朋友建立浓厚的友谊

B.获得亲密感

C.避免孤独

D.口头语言学习向书面语言学习的过渡

3.不属于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中自我认识的三个主要成分的是()

A.对别人眼里我们的形象的想象

B.一般化他人

C.对别人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

D.某种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等

4.不属于角色冲突的是()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紧张

C.角色间冲突

D.角色外冲突

5.根据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可将群体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6.由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指的是()

A.血缘群体

B.业缘群体

C.趣缘群体

D.地缘群体

7.风格化与()是青少年同辈群体的重要特征。

A.参与性

B.反哺性

C.冲动性

D.不稳定性

8.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是()

A.趣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血缘群体

9.不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组织结构的特点的是()

A.组织的自主性增强

B.组织的开放度增加

C.功能的全面性

D.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

10.依照流动方向,社会流动可分为()

A.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B.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D.群体性流动和非群体性流动

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12.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价值冲突现象

B.社会解组现象

C.文化严重失调现象

D.社会病态现象

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14.标志着犯罪社会学的形成是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出版的()一书。

A.《犯罪心理学》

B.《犯罪社会学》

C.《社会心理学》

D.《社会学》

15.所谓小家庭是指人口数量在()人及以下的家庭。

A.3

B.5

C.4

D.6

16.因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的人们地位的变化,这是指()

A.结构性流动

B.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17.属于变迁性社会问题的是()

A.失业下岗问题

B.社会公平问题

C.农民流动问题

D.青少年犯罪

18、对角色领悟的进一步发展,也即人们实际的角色行为,这是()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期待

D.角色期望

19.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下列属于婴儿期社会化的特点的是()

A.与同性朋友建立浓厚的友谊

B.获得亲密感

C.避免孤独

D.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20.不属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中心概念“单位行动”的要素的是()

A.行动者

B.法律法规

C.目标

D.情境

21.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我们称之为()

A.角色冲突

B.角色紧张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22.依照人们对群体的归属感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内群体和外群体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23.不属于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的是()

A.交往对象是家庭以外的伙伴

B.成员国间交往的情感因素弱化

C.群体成员交往方式转向多样化

D.内聚力不强

24.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25.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B.渐进变迁与突发变迁

C.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D.自发变迁与自觉变迁

26.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27.依照流动方向,社会流动可分为()

A.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B.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C.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D.群体性流动和非群体性流动

28.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29.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价值冲突现象

B.社会解组现象

C.文化严重失调现象

D.社会病态现象

30.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31.标志着犯罪社会学的形成是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出版的()一书。

A.《犯罪心理学》

B.《犯罪社会学》

C.《社会心理学》

D.《社会学》

32.所谓小家庭是指人口数量在()人及以下的家庭。

A.3

B.5

C.4

D.6

33.按照社会流动是否受到限制,我们可以将社会分成两种理想类型()

A.流动社会和非流动社会

B.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

C.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D.自由社会和封闭社会

34.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社会公平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拐卖人口问题

D.青少年犯罪

35.一个核心家庭加入非直系未婚家庭成员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扩大家庭

C.核心家庭

D.特殊家庭

36.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

37.继续社会化最突出的方面是婚姻生活的社会化和()

A.职业社会化

B.专业知识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教育社会化

38.被称为社会生活形态的表达,是某一社会时期普遍流行的确定状态的是()

A.文化

B.社会化

C.文明

D.时尚

39.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40.从社会变迁的规模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B.渐进变迁与突发变迁

C.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D.自发变迁与自觉变迁

41.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42.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有总体性和()

A.二元性

B.普遍性

C.二重性

D.层次性

43.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44.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45.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

46.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47.()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A.自然环境

B.人口状况

C.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

48.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社会学理论是()

A.冲突理论

B.结构理论

C.交换理论

D.后现代理论

49.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空气属于()

A.生物资源

B.环境资源

C.矿产资源

D.替代资源

50.属于中国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农民流动

B.贫富分化

C.环境污染

D.青少年犯罪

51.按社会流动是否受到限制,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两种理想类型()

A.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

B.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D.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

52.下列不属于社会控制手段的是()

A.宗教

B.习俗

C.隔离

D.政权

53.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研究》

D.《伦理学原理》

54.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一切偏离或违反了特定规范的行动属于()

A.违法行为

B.越轨行为

C.违警行为

D.违规行为

55.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次级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

A.反社会化

B.文化社会化

C.价值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57.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A.米德

B.布鲁默

C.库利

D.戈夫曼

58.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

A.亲密距离

B.公众距离

C.个人距离

D.社会距离

59.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60.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

阅卷人

A.家庭建立阶段

B.继续抚育阶段

C.家庭扩展阶段

D.家庭收缩阶段

61.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

A.群体目标特点

B.群体组成形式

C.群体结构

D.群体功能

62.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

A.沟通控制

B.预先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63.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组织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巴纳德

B.摩尔斯

C.洛斯奇

D.法约尔

64.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

A.价值要素

B.规范要素

C.组织要素

D.设备要素

65.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A.社会调查运动期间

B.城市社区运动期间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D.社会建设运动期间

66.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

A.城镇社区

B.集镇社区

C.乡镇社区

D.村落社区

67.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A.过程目标

B.根本目标

C.任务目标

D.基本目标

68.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A.进化论

B.符号论

C.冲突论

D.功能论

69.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流动

D.竞争流动

70.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文化

D.偏差心理

71.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72.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内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内心控制

73.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

A.民族主义

B.极左翼

C.黑社会

D.劫持飞机

74.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A.长期性思想

B.整体性思想

C.全球性思想

D.全局性思想

75.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改良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改革

76.()也叫成就角色,指依赖社会成员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开放性角色

77.社会学家根据社会对角色有无明确的期望以及角色对期望的执行情况将角色划分为()。

A.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工具性角色和表意性角色

78.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角色被称为()。

A.表意性角色              B.开放性角色

C.工具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

79.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回答了“人为什么表演”和“人怎样表演”两个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他发展了角色扮演的概念。他的理论被称为()。

A.符号互动理论               B.社会交换理论

C.想象性预演                D.拟剧理论

80.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方面是()。

A.婚姻生活的社会化             B.职业社会化

C.A和C                  D.以上均不对

81.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叫()。

A.再社会化                 B.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82.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被称为()。

A.再社会化                 B.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83.下列不属于社会化理论的选项是()。

A.库利的“镜中之我”            B.米德的“一般化他人”

C.社会交换理论               D.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

84.埃里克森“八阶段论”中,中年期是()的时期。

A.形成创造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完美感,避免绝望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避免角色同一性的缺失

85.弗洛伊德认为,()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A.自我                B.本我C.超我                D.潜意识

86.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媒体

87.媒介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上。

A.网络

B.电视

C.报纸

D.书籍

88.中国社会化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方面。

A.道德社会化的诸多困境

B.成人继续社会化面临的困难

C.A和B

D.以上均不对

89.因某种宗教信仰而进行祷告、禁欲生活,因慈善事业而捐款、义务服务,这些都是()的行动范畴。

A.目的理性

B.价值理性

C.情感行动

D.传统行动

90.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人之间

B.社会互动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C.社会互动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D.“英雄联盟”游戏不是社会互动

91.社会互动至少是发生在两个社会成员之间,因此,()就成为了社会互动的关键环节。

A.意义理解

B.情境

C.外表

D.语言

92.下列不属于竞争的特点是()。

A.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B.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

C.竞争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D.竞争的目标在于打败竞争对手

93.行动者对于同一稀缺资源而采取的斗争性的社会行动,指的是()。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调适

94.不属于社会群体的特性是()。

A.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群体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多数群体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D.多数群体没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95.下列不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A.军队

B.企业

C.学校

D.家庭

96.社会互动至少是发生在两个社会成员之间,因此,()就成为了社会互动的关键环节。

B.意义理解

B.情境

C.外表

D.语言

97.下列不属于竞争的特点是()。

B.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B.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

C.竞争者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D.竞争的目标在于打败竞争对手

98.行动者对于同一稀缺资源而采取的斗争性的社会行动,指的是()。

B.冲突

B.竞争

C.合作

D.调适

99.不属于社会群体的特性是()。

B.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群体内部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多数群体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D.多数群体没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100.下列不属于次级群体的是()。

B.军队

B.企业

C.学校

D.家庭

101.()具有对照比较功能和价值规范功能,因此它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A.所属群体

B.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内群体

102.从群体规模上来说,()人群体是最稳定的群体。

A.3-5

B.4-6

C.5-7

D.6-8

103.从群体规模上来说,()人群体可能给成员提供最好的机会和最少的紧张感。

A.5

B.6

C.7

D.8

104.下列不属于影响群体凝聚力强弱的主要因素的是()。

A.群体与成员的利益关系

B.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

C.工作任务的目标结构

D.他群体内部冲突

105.社会系统提供排泄敌对和进攻情绪的制度,被科塞形象地称为()。

A.安全阀制度

B.水笼头制度

C.自我修复制度

D.自我保护制度

“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时期的特征。

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107.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08.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109.社会保险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1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人际关系密切

B.规模较小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111.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11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

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

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1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114.()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115.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116.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

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117.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是()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18.“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19.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角色集)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120.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12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122.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12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124.孔德在()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125.“镜中我”是()提出的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托马斯

126.“工作安定”属于()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12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12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1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130.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131.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132.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A.联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核心家庭

D、残缺家庭

133.从众行为是一种()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D、价值中立的13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A.内群体

B、成员群体

C、首属群体

D、大群体

136.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提出。

A.德国藤尼斯

B、美国帕克

C、美国林德

D、法国迪尔凯姆

137.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38.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3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140.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

141.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142.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143.科塞认为,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性情绪的制度,即()。

A、社会保障制度

B、安全阀制度

C、社会安全制度

D、社会政治制度

144.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

C、候车群

D、工会

145.()统计是根据抽样资料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

A.定性

B、定量

C、描述

D、推沦

14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147.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148.我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社会问题是()。

A.人口与就业

B.资源与环境

C.改革与开放

D.民族与统一

149.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

A.直线式的前进

B.循环式的前进

C.波浪式的前进

D.曲折的倒退

150.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A.人口多

B.交通发达

C.生活水平高

D.集中度高

151、社会学家()最先将社会角色一词运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A.芝加哥学派

B.斯宾塞

C.米德

D.林顿

152、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153、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5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社会形式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扩大家庭

155、有上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这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丁克家庭

156、霍桑实验提出了()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57、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继续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次级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58.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

A.反社会化

B.文化社会化

C.价值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59.符号互动论的提出者是()

A.米德

B.布鲁默

C.库利

D.戈夫曼

160.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

A.亲密距离

B.公众距离

C.个人距离

D.社会距离

161.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2.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

A.家庭建立阶段

B.继续抚育阶段

C.家庭扩展阶段

D.家庭收缩阶段

163.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

A.群体目标特点

B.群体组成形式

C.群体结构

D.群体功能

164.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

A.沟通控制

B.预先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165.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

A.价值要素

B.规范要素

C.组织要素

D.设备要素

166.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A.社会调查运动期间

B.城市社区运动期间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D.社会建设运动期间

167.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

A.城镇社区

B.集镇社区

C.乡镇社区

D.村落社区

168.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

A.过程目标

B.根本目标

C.任务目标

D.基本目标

169.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A.进化论

B.符号论

C.冲突论

D.功能论

170.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流动

D.竞争流动

171.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文化

D.偏差心理

172.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173.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内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内心控制

174.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

A.民族主义

B.极左翼

C.黑社会

D.劫持飞机

175.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A.长期性思想

B.整体性思想

C.全球性思想

D.全局性思想

176.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改良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改革

177、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C)为主。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混合关系

178、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

A.理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179、对社会制度提出中观层面功能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克思

B.尼采

C.韦伯

D.默顿

180、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理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181.一般地说,家庭建立的基础是

()

A.

生产关系

B.婚姻关系

C.亲子关系

D.抚养与赡养关系

182.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183.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韦伯

C.涂尔干

D.戴维斯与摩

184、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出现了

剩余产品;二是出现了

()

A.

奴隶主

B.暴力

C.私有制

D.奴隶

185、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

B.剥削压迫

C.私有制

D.社会不平等

186、从社会流动的动因来看,我国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属于()

A.

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187、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

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188、1887

年德国社会学家

F·滕尼斯发表的()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

D.《中等市镇》

189、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0、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91、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192、对贫困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学定义

D、环境学定义

193、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A、罗斯

B、默顿

C、迪尔凯姆

D、韦伯

194、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

A.

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B.社会的解体

C.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D.违背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195、根据社会约束力的弱强,以下排序中正确的是()

A.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

B.法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

C.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D.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19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宏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

19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

A、历史循环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社会流动论

198、社会进化论学说,来源于()。

A.社会冲突论

B.结构功能论

C.社会循环论

D.生物进化论

199、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称

()

A.

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

D.社会倒退

200.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

()

A.

民主化

B.多党制

C.世俗化

D.议会制

附:单项选择题答案

CDBBA

6-10

CAACA

11-15

DCCBC

16—20

ACBDB

21-25

BCDCC

26-30

BADAC

31-35

ABAAB

36—40

BACDA

41-45

CADCB

46-50

ABCBB

51-55

ACCBA

56-60

DACAB

61-65

BDADC

66-70

BAACC

71-75

BAADD

76-80

BACDC

81-85

ADCAC

86-90

ABCBD

91-95

ADADD

96-100

ADADD

101-105

CCADA

106-110

CAABA

111-115

CADCA

116-120

BBBBA

121-125

BDACB

126-130

BDCDB

131-135

ABCCC

136-140

ADDDB

141-145

AABCB

146-150

ABACD

151-155

CCAAA

156-160

BADAC

161-165

ABBDD

166-170

CBAAC

171-175

CBAAC

176-180

DCBDA

181-185

BABCC

186-190

ACBBA

191-195

BACDC

196-200

CADCA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

C.拟剧论

D.交换论

E.常人方法学

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3.属于失业原因的是()

A.自愿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教育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实证法

E.统计法

5.社会福利包括()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

E.社会保障

6.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城市化

D.组织管理现代化

E.人的现代化

7.社会群体的基本特性包括()

A.成员之间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

B.存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8.血缘关系中的暴力有哪些形式?()

A.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冲突

B.父母虐待子女的暴力冲突

C.子女虐待父母的暴力冲突

D.父母间的暴力冲突

E.婆媳间的暴力冲突

9.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A.文化传承

B.结构整合C.社会冲突

D.社会稳定

E.个人自我完善

10.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11.属于集合行为的常见类型有()

A.时尚

B.个人崇拜

C.骚动

D.恐慌

E.时髦

12.当代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倾向有()

A.社会结构理论

B.交换理论

C.社会(化)

过程理论

D.越轨理论

E.社会冲突理论

13.群体的特征表现在()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14.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有()

A.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B.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C.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D.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E.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15.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阶级理论的目的在于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

B.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C.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D.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E.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

16.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E.有助于社会预警

17.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A.文化传承

B.结构整合C.社会冲突

D.社会稳定

E.个人自我完善

18.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19.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包括()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20.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在组织体制上的最大区别在于()

A.依靠成员的志愿参与

B.不采取科层制的组织体制

C.组织机构的自主管理

D.提供公共物品

E.公共物品提供的普遍性

21.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

A.竞争

B.合作

C.冲突

D.顺应

22.人类生存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经济环境

23.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信号刺激分为()

A.

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四信号系统

24.社会流动按照流动主体划分为()

A.

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集体流动

25.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26.人文环境失调包括()

A.

社会关系失调

B.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C.群体失调

D.地区失调

27.道德是靠()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A.

人们的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法律

D.规范

28.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29.维科认为世界民族都经历了()的历史阶段。

A.神的统治

B.贵族统治

C.人民统治

D.氏族统治

30.社会保障包括()几项内容。

A.

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援助

31.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A.

政治原因

B.人口惯性

C.文化的影响

D.社会因素的影响

32.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

A.

个案工作

B.团体工作

C.社区工作

D.集体工作

33.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

A.

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环境剥夺论

D.人口基础论

34.社会分层的标准有(ABC)

A.财富

B.声望

C.权力

D.职业

3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A、乡村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E、社区

36.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A、大型社区

B、巨型社区

C、中型社区

D、微型社区

E、小型社区

37.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A、现实性强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宣传重点

E、群体事件发生

3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A、教育制度

B、社区行为规范

C、社会行为规范

D、法律和道德规范

E、宗教信仰

39.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A、农村救灾

B、“五保”制度

C、合作医疗

D、扶贫

E、文化建设

40.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E、文化断裂

41.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E、母系或父系家庭

4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A、传授生活技能

B、教导社会规范

C、指点生活目标

D、提供角色人选

E、接受社会文化

43.家庭的主要功能有()

A、愉悦功能

B、生物功能

C、抚养和赡养功能

D、休息和娱乐功能

E、经济功能

4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A、文化适应性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E、技能社会化

45.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经济和社会活动

D、文化

E、群体和组织

46.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

A、稳定的职务等级

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

C、固定的薪金报酬

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

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47.对中国社会运行与发展影响较大的人口结构问题有()。

A、人口老龄化

B、出生性别比失调

C、婚龄妇女较多

D、虐待女童

E、城乡人口失衡

48.用特定形式的社会精神和信仰来制约生活,使得社会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展开它的活动,维护着社会进程的社会规范有()。

A、风俗

B、习惯

C、道德

D、宗教

E、法律

49.社会制度的特征有()。

A、时空上的普遍性

B、强制性

C、变异性

D、相对稳定性

E、阶级性

50.集合行为的特点是()。

A、人数众多

B、无组织

C、不稳定

D、非常规

E、自发性

51.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A、正式的B、正规的C、非正规的D、非正式的52.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E、人的文化适应性

5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E、艺术团体组织

54、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A.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

B.文化使社会的规范系统化

C.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

D.文化关乎国家的稳定

E.文化塑造社会的人

55、文化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

A.区域性文化冲突

B.集团性文化冲突

C.阶级性文化冲突

D.民族性文化冲突

E.时代性文化冲突

56、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文化的适应

C.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D.文化的转型

E.文化的更新

57、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传媒主要有()。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E.因特网

58、继续社会化通常发生在()时期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E.老年时期

59、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过程主要有()。

A.谋生技能的再社会化

B.价值观念的再社会化

C.行为规范的再社会化D.自我意识的再社会化

E.生活方式的再社会化

60、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

A.角色行为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61、根据维系群体成员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志缘群体

E.趣缘群体

62、以下各种称谓在使用中有哪些与“非政府组织”的涵义相近?()

A.NGO

B.非营利组织

C.第三部门

D.民间组织

E.社会团体

63、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有()。

A.居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农业为主

B.人口密度小,人口素质较高

C.居民生活方式传统色彩较浓

D.社会组织较简单

E.社会问题较单一

64、按照区位体系划分法,可以将社区分为()。

A.基本服务社区

B.商业社区

C.居住社区

D.工业城镇

E.缺乏自身明确的经济基础得社区

65、城市社区社会关系的特点主要有()。

A.具有异质性

B.具有匿名性

C.具有非个性化

D.具有多元化倾向

E.组织功能专业化

66、社会制度的特征主要有()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E.体系性

67、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物质形态要素

B.精神形态要素

C.意识形态要素

D.语言符号要素

E.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68.群体的特征表现在()

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69.社会控制的非强制性手段包括

()

A.

说服劝告

B.调解

C.经济处罚

D.道德反省

E.舆论压力

70.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控制,其内容是

()

A.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C.对社会文化的控制

D.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E.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7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

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

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

E.相关性日趋增强

7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A.

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

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

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73.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

()

A.

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

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

74.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

()

A.

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意识形态

E.心理

75、社会主义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人口基数大.增长诀

B.过剩人口多

C.人口素质低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E.出生率高

76.家庭纵向关系是指()

A.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夫妻关系

C.婆媳关系

D.姑嫂关系

E.兄妹关系

77.心理学家马斯洛阐述的人类需要层次包括()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生产的需要

D.尊敬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78.韦伯把所有权威分为三种理想的类型,它们分别是()

A.老人型权威

B.传统型权威

C.个人魅力型权威

D.组织型权威

E.法理型权威

79.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

A.导进整合B.价值整合C.结构整合D.规范整合E.人格整合80.人口的自然构成包括()

A.出生地构成B.性别构成C.年龄构成D.婚姻状况构成E.残疾人员状况构成81.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的构成条件为()

A.年龄

B.文化

C.性别

D.职业

E.志趣

82.个人社会化的环境要素有()

A.

家庭

B.学校

C.群体

D.工作单位

D.社区

83.下面哪些群体属于首属群体

()

A.

家庭

B.社团

C.学校

D.邻里

E.游戏伙伴

84.偶婚制家庭的特征是()

A.同血缘内的同辈和姐妹组成夫妻集体

B.一个男子同时有许多妻子,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妻

C.一个女子同时有许多丈夫,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称主夫

D.同血缘的一群兄弟和另一血缘的一群姐妹结成夫妻集团

E.排除了同一血缘内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

85.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社会控制,其内容是

()

A.对情感的社会控制

B.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C.对社会文化的控制

D.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E.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86.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社会学

B.生活形式方面的社会学

C.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社会学

D.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E.边缘学科性质的社会学

87.下列哪些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A.旅游者

B.火车

C.电话、D.报刊

E.电影

88.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

A.民族构成B.家庭构成C.宗教信仰构成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E.职业和行业构成89.关于群体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个人的简单相加

B.社会关系的实体

C.人类生产的基本场所

D.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E.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90.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

A.矩阵制

B.直线职能参谋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E.直线制

91.“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信息社会同

工业社会相比,有许多崭新的特征()。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

E.技术成为战略资源

9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

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

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93.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E.农民阶级

94.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

A.获得人格和自我B.培养社会角色

C.满足情感需求

D.实现文化转移

E.完成世代交替

95.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和平请愿

B.静坐抗议

C.骚乱

D.集会游行

E.暴力革命

96.舆论控制属于()。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E.微观控制

97.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

A.新建城市的兴起

B.农业发展水平

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

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E.人口的机械增长

98.社会控制的工具性手段包括()

A.身体惩罚

B.精神惩罚

C.组织处分

D.说服劝告

99.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D.文化是社会遗产

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00.根据人们扮演的心理准备,社会角色可分为

()

A.

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自觉的角色

D.不自觉的角色

E.规定性角色

附: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E

2.ABCDE

3.ABCDE

4.ABC

5.ABCD

6.ABCDE

7.ABD

8.ABC

9.ADE

10.ABCD

11.ABCDE

12.ACE

13.ABCDE

14.ABD

15.BCDE

16.ABCD

17.ADE

18.ABCDE

19.ABC

20.ABCD

21.ABCD

22.AB

23.AB

24.ABC

25.ABCD

26.AB

27.AB

28.ABCD

29.ABC

30.ABC

31.ABCD

32.ABC

33.ABC

34.ABC

35.BCD

36.BCD

37.ABC

38.CD

39.ABCD

40.ABCD

41.ABCD

42.ABDE

43.ABCDE

44.BCDE

45.ABCDE

46.ABCD

47.ABE

48.CD

49.ABCDE

50.ABCD

51.AD

52.ABC

53.ABCDE

54.ABCE

55.ABCDE

56.ABCDE

57.ABCDE

58.DE

59.ABCDE

60.BCDE

61.ABC

62.ABCDE

63.ACDE

64.ABDE

65.BC

66.ABCDE

67.ABDE

68.ABCDE

69.ABDE

70.BDE

71.ABCD

72.ABC

73.ABCD

74.ABCD

75.ABCD

76.AC

77.ABDE

78.BCE

79.BCD

80.BCE

81.ABCDE

82.ABCD

83.ADE

84.BC

85.BDE

86.ABCDE

87.ABCDE

88.ABCDE

89.BCDE

90.AC

91.ACD

92.BCDE

93.ABDE

94.ABDE

95.ABDE

96.BC

97.BD

98.ABCD

99.ABCDE

100.CD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相同点。

2.简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4.社会变迁的类型都有哪些?

5.简述社会角色的概念。

6.简述社会控制的概念。

7.简述社会流动的概念。

8.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社会行动的概念。

10.简述同辈群体的概念。

11.简述角色冲突的概念。

12.简述社会分层的概念。

13.简述社会化的概念。

14.简述虚拟角色的特点。

15.社会互动中竞争有什么特点?

16.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17.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18.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19.社会福利的功能有哪些?

2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附:简答题答案

1、简述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相同点。

答案要点:1.它们均具有多种多样的丰富内涵,二者都是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核心概念2.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既是一种政府行为、一种价值观念、一个核心概念和一个学术领域,又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3.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概念和制度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者的互动关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不同社会文化处境下有所不同;4.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都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制度性安排;5.从广义角度看,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2、简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答案要点:文明是一种流行中的生活形态,而文化则是一种已然形成的行业模式;文明不仅包括非物质的内容,更包括十分丰富的物质内容,而文化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则是非物质形态的,不包含物质对象的内容;从诞生时间来看,文化要早于文明,文明的出现是语言文字诞生后的事情;文明多反映人类积极进步的生活形态,而文化则是包罗万千的,它是一切行为模式的总和,不管是积极进步的,还是消极落后的。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答案要点: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人之间;社会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交互行动,包括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互动可以不仅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现代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将时空分离,实现了“不在场”的互动;社会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同一行动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4.社会变迁的类型都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当各个社会要素的变化产生合力,引起社会体系大规模变化时,即发生整体变迁;局部变迁仅发生在社会某些要素自身或它们之间,有时方向和速度上与整体变迁不完全一致。2)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凡社会变迁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倒退性的变迁。3)

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社会进化是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4)

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是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控制。

5、答案要点: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

6、答案要点:一切以维持社会整合为目的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观念加以约束、引导和管理的制度或手段。

7、答案要点: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8、答案要点:是指一种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

9.社会行动

答案要点:是指行动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所采取的手段与客观情境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并遵循一定规范的行动。

10.同辈群体

答案要点: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类非正式初级群体。

11.角色冲突

答案要点: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12.社会分层

答案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13.社会化

答案要点: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14.简述虚拟角色的特点。

角色扮演的随意性;角色规范的缺失;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

15.社会互动中竞争有什么特点?

竞争是针对相同目标采取的社会行动,目标不同,不会形成竞争;

竞争是针对稀缺资源采取的社会行动;

竞争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竞争目标在于获取稀缺资源,而不是打败竞争对手。

16.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一个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地域、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社区认同感。

17.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一种双向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

18.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适应环境;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实现自己的目标;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的整合;

社会制度有助于各种社会系统内部保存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规范,使之不受系统内社会成员更替的影响;

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人的社会行动。

19.社会福利的功能有哪些?

保护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促进功能

2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

城市化;

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四、论述题

1.请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2.请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3.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附:论述题答案

1.请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答案要点: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

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

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

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

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

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

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

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

并不乐观。

2.请结合实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

当代中国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六个层面的演化过程来说明:

第一层为结构问题层。这是指由结构性利益失衡造成、弥散在事发地区的“气”

。失衡与弥散是这层“气”的基本特

征。在一个牵连广泛、影响深远、关系复杂的社会大转型中,出现较为普遍的利益失衡问题,这本来不足为奇。但现在问 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目前在市场转型中并没有建立起足够充分的利益诉求机制,同时也还缺乏建设“安全阀”制度的敏

感性。

许多基层政府习惯于用高压手段来处理利益纷争。

利益受到损失或威胁的一些底层群体不仅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

决,而且心中的怨气还无从发泄,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官民对立的情绪较为普遍。威权体制这种结构性因素决定了利益冲

突和心理对抗常常难以通过制度化、理性化的式来化解。很多情况下,底层的不满一方面在高压下遭到压抑,另一方面却

又正是在高压下得到积累、强化和扩散,并在寻求着以非制度化、非理性的方式释放的时机。第二层为道德震撼层。这是指某些具有“道德震撼”性质的触发事件将“气”从弥散状态转入凝聚状态。所谓“道

德震撼”指的是在社会运动刚开始时,一个未曾料想的事件发生或一个未曾料想的信息被公布,引起了人们的道德愤怒,从而使其倾向于参加集体行动,无论是否有人对他们进行动员。‘道德震撼”强调的是一种令人震惊或眩晕的景象使集体

行动的潜在参与者的道德情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并由此焕发出他们参与集体行动的热情。第三层为概化信念层。这是指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和过滤,已经凝聚起来的“气”被不断加压,使人们产生了所谓的“概化信念”“概化信念”是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归因的共同认识,它与事情本身的真相无甚关联,而是对既有的结。

构性怨恨和相对剥夺感的凝聚、提升和再造。在当代社会,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变得甚为便利和快捷,在既

有的结构性怨恨基础上可以瞬间形成“概化信悉”

。而政府的信息公开不够、公布不快,更形成了一个信息的落差。第四层是次级刺激层。如果说触发事件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初级刺激的话,那么,当事者或处置者的失当言行则构

成了次级刺激,并引爆了已处于高压状态的“气”

。有的时候,次级刺激源可能不止一个,多个刺激源可以相互叠加。也

正是在这个层面,原来具有正当性的道德震撼开始转向失去正当性的情绪发泄,群体行动从原来的“事出有因”开始转向

“于法无据”

。第五层是情境动员层。由于此时参与的人群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足以使参与者藏身在集体的匿名性中,并诉诸

于情境动员,来使“气”再次加压。所谓“情境动员”是指在群体性事件中通过场景来完成的行动动员。在事件的整个过

程中,或者致力于理性维权的草根行动者没有在场,或者他们即使在场,也难以发挥主导的作用。

第六层是终级刺激层。在极其紧张的最后关头,政府临场处置稍有失当,或者控制不力,处置不及时;或者控制过

头,滥用警力,都可能引发“气”以大规模骚乱方式的彻底释放。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威权国家来说,基层政府更倾向于用

警力来解决群体性事件,动辄把警察推到解决干群矛盾的第一线。结果在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彻底激化了矛盾。这六层分布的每一层都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随着这些分层逐次推进,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

加。一旦这六层分布全部完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3.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它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与家

长制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套专业化的功能、固定的规程和权威分层。科层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科层制实行权力分层、职务分等的原则。

组织的一切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个人身上,而是分层领导、分科负责,下级工作人员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监督,下级的决定也要得到上

级的赞同和批准。

每个管理人员都处于一定层次上。

担任中间职务的管理者既接受上级管理,又拥有管理下级的权力。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指挥系统。

第二,因公设职。科层制内部除明确的分权外,根据因公设职的原则,进行部门科室的划分和职务的设置,各部门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特定的工作,各尽其职。

第三,任人唯贤。组织成员要具备必要的工作能力,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般来说,要

成为一个组织的正式成员,必须经过组织严格的挑选的专业的培训,以此保证成员能胜任工

作,并且根据胜任的程度,考核成员的工作绩效,作为提拔和降级的标准。

第四,照章办事。科层制内部科室的管理权限和每一职务的工作范围、职责,都有一套

明确、正式的规章制度来限定。这些规章,不会因人员的不同而随意改变。组织成员在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照章办事,不循私情。

第五,管理者和管理手段分离。在科层制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具体个

人,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的身份。每个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向上级领导负责,而是向他

2的岗位负责。

这样就使得终身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管理人员出现变更,只要规则不变,组织仍可以保持协调稳定地运行。

第六,公文往来。在科层组织内部的活动中,包括各项业务的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都

是以规范性的公文为手段进行的。

公文往来减少了口头交往的非精确性,为组织活动的法规

化提供了可能。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是由分权制权力体系、等级制职务体系和规范

制责任体系构成的,它分工清楚、职责分明、任人唯才,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是现代社会中

正式组织的一种理想类型。

虽然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较理想的管理方式,但是,科层制本身也存在一些弊

端。比如,科层组织中等级森严,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科

室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机构的重叠,职权不明,影响工作效率;过分强调公文往来,又会产

生文牍主义、繁琐主义等弊病,造成文山会海的现象;同时,科层制只要求每个成员按章办

事,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组织事物的处理变得

上一篇:公司社保退款申请书下一篇:写北国的秋天的作文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