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我与档案的亲密接触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暑期实践——我与档案的亲密接触(精选7篇)

暑期实践——我与档案的亲密接触 篇1

怀揣着对档案工作的爱好和好奇,在工作之前,我们就曾对我们的档案实践工作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在实践的前一天我们特地早早的休息,以保证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一个工作日。这样的实践工作像是上班一样,对于我们这些“找到工作的人”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档案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苦不苦?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吧?这些问题曾经在我们的脑袋里盘旋。很清楚地记得,在实践工作日的前一天晚上,我的父亲大人还专门打电话来咨询我的档案实践工作,最后还不忘嘱咐我一定要细心,不能把人家的档案弄错,要对人家负责。我知道,我一直都很粗心。从小被老师说到大的坏毛病。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描述,依我们这边的方言,像我这样的,都被叫做“粗心大萝卜”。但是“粗心大萝卜”想挑战一下自己,毕竟人定胜天,我的心的粗细,我想自己一定可以把握。古人说“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觉得“能成大事者定不粗心”。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这也是我参加本次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践工作的第一天,我接到我们工作的领头人“杨Boss”的电话,说是今天新校区要留两个人,问我和我们宿舍的“大树”是否愿意。一听说是在新校区,我们当然欣然接受啦。我们本来就住在新校区,外加新校区一切设施都比较新,这样的工作环境我们当然很乐意。于是我们很开心的在杨Boss通知我们的那个时间点抵达了新校区档案馆门口。待见到了和我们碰面的卞馆长和刘老师之后,我们依然很兴奋。可就当卞馆长很奇怪的说了句“怎么派了两个女生啊”之后,我和大树就诧异了。当卞馆长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装着信封的纸箱子从办公室搬到档案馆门口的车子上时,我们恍然大悟。啊。天哪。我也想叫“怎么派了两个女生啊。”好在卞馆长和刘老师一起帮忙,我和大树就不是很累咯。最后我和大树还舒服的坐在空调车里护送着信封去老校区了。怎么说这结局还是很完满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在你没有打开盒子之前,谁也不知道里面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到了老校区和我们团队的队员集合了以后,主要负责此次档案时间工作的小周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而我们也了解到,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要把所有的毕业生档案按照毕业生们的去向寄出去”。刚开始听起来我们都不以为然,觉得是一件简单的活儿。毕竟我们有十个人嘛,大家分工合作,应该很快就能完成,或许还可以提前完成任务。想到这里,大家都很开心,觉得很有奔头。第一天,大家可以说是干的热火朝天,大家有的搬档案,整理档案,有的写存根的编号。说到这个存根编号,真的是不能马虎啊,据说写错一个号码就要废掉一整本。真是不容小觑啊。据说我的“同事”写得是“心惊胆战”。我记得当时由于搬档案经常要站起和蹲下,我们有几个血糖低的老是有晕晕的感觉。我们的如意同志告诉我们,要慢慢得起来,那样的冲击就不会大,人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同事之间相互关心的感觉真是好啊。回宿舍后,好累的感觉。人们在充实的感觉下往往睡眠很好,大家都睡得很香。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实在。

在之后的几天里,大家一路来一路去,一起吃饭。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增进了不少。在一开始的几天里,我们的工作强度并不是很大。这让我们对后来是否来得及表示很堪忧。我们一路摸索,有好多不懂的问题,档案馆的老师们给予了我们详细的解释和悉心的指导。我们先把研究生的档案全部找出来,当时感觉还挺不容易的。可是后来弄直接工作的同学的档案才知道研究生的这部分和他们的比起来简直就是芝麻和西瓜。在弄研究生档案的时候,我们还了解到有个叫调档函的文件。这个文件还很重要,它关系到这个研究生的档案具体去向。

大部分的研究生的档案还是很好归置的,可是有几个同学,他考上可说不上了,这样倒没什么。可是当我们再把他的档案拿到一边和工作的同学的档案一起归置的时候,他又说又上了。天哪。同学,你不能先决定好嘛。我想,你肯定没参与过档案工作吧。所以嘛,我觉得,人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以免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娘说:“要以宽容的心对待一切。”的确,或许人家也真的是有难言之隐。所以,我慢慢平复了烦躁的心情。

很自然的,在大家筋疲力尽地工作了三四天后,大家都乏了。我发现这档案工作也挺考验人的体力的。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可是怎料危难还在后面。在我们把所有参与工作的毕业生档案按照他们工作的所在地排列好之后,却意

外发现少了一份董某的档案。一开始,我们还很淡定。心想估计是谁那档案的时候一不小心拿错了,把他的放到到了别的地方,于是乎我们轰轰烈烈地找,拼命的找,因为总共有四千多份档案,所以我们消耗了一整天的时间。可是很遗憾,没有找到。大家心都凉了。虽然只是一袋小小的纸质文件,可是它却蕴含着穷的力量。我们没有办法,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很着急,问我们核对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我们工作疏忽了,大家都很难过。那天,我们“下班”后大家魂不守舍。那几天总是有雨,那天老天也不开心,在我们下班之后下起了大暴雨。我们在外面吃过晚饭后打着伞还是几乎全身湿透回来。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董某的档案究竟去了哪里。这一晚,大家都没有睡好。

大家怀揣着心事第二天又继续工作。在大家心事重重的时候,卞馆长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董某的档案没有丢失,由于他考上某地区的公务员,他的档案已经被他自己带走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暗花明又一村啊。原来,卞馆长找到他班主任的电话,旁敲侧击问出了结果。就业处那边疏忽了,忘记写他的名单。而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在核对档案的时候没有核对出问题。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都记住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在紧张时刻,大家没有相互责怪,只是全心全意团结一致去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带来的力量与感动。卞馆长的足智多谋也让我深深佩服。我想,遇事不能慌张,要冷静才能想到解决办法。.在“董某档案失踪**”后,在我们慢慢积累了一点经验后,我们的档案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了。我们进入了工作的后续环节“装袋”。听似简单,这个是传说中得“流水工程”。整个装袋过程包括:信封、档案、存根的匹配;信息的核查;装袋;胶水;盖章。这个过程有档案馆所有的老师们和我们共同参与。我们总共有两条流水线,一名同学负责写纪要蛋,还有一名同学和一名老师负责核对纪要单。一切都高效运转着。在那个时候,我们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希望就在前方了。未来一定要有梦想,否则我们就长不出翅膀去飞翔。因为暑假的到来就是我们的希望,所以大家都很有动力去做事。

就这样,在14号的下午,我们的档案工作全部落下帷幕。突然一下子觉得好轻松。不仅是因为假期来了,还因为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吧。当天晚上,大家欢聚一堂,没有庄严地形式,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谈及工作了9天当中的点点滴滴,也没有分享当时某一刻的难忘的心情。大家心心相印,相视而笑。那灿烂的笑容里,有珍惜,有感激。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和档案的亲密接触”

学院:社会学院

班级:093 班

姓名:朱彦

暑期实践——我与档案的亲密接触 篇2

我急急的打开信封, 里面除了一本杂志什么也没有, 我翻开目录, 快速的浏览, 想找到我熟悉的文字, 小精灵慧慧一把抢过杂志, 她似乎也想到了什么, 想在目录上找到我的名字, 但她找了一遍后便徒劳地递给我, 我按捺住激动, 静静地在目录里找着, 虽然只用了十几秒但我感觉过了十几小时, 终于找到我的名字和属于我的文字!我用了一个网名, 一个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名字!确定我的文章真的变成了铅字, 那一刻我真的是百种滋味在心头。

下班了,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还抑制不住从心里涌上来的高兴, 心情格外的轻松, 面上一直带着开心的笑, 阴沉沉的天此刻也变得格外温暖, 人潮拥挤的街道此刻也变得不那么讨厌……或许编辑们此刻都在笑我, 就这么点豆腐块, 值得你欣喜若狂吗?是的, 这只是个豆腐块而已, 但是它带给我的肯定, 对我自信心的提高却是无可比拟的!是的, 这只是个豆腐块而已, 但它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 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是的, 这只是个豆腐块而已, 但它却给了我一个开始, 一个充满期待, 充满挑战的开始!

认识《当代护士》有十几年了, 第一次见面是1999年, 那时我刚毕业身在异乡.因为单身有时间, 也因为爱好点文学, 我常去泡医院免费的图书室, 就是在那里, 我第一次见到了《当代护士》。那时的《当代护士》已经6岁了, 可对于当时的我来讲, 却觉得是那么的新鲜和陌生。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她是那么与众不同, 充满吸引力!后来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工作久了, 对医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就更喜爱她了, 感觉她内容丰富, 版面清新, 脱俗得如雨后的新荷, 透过她, 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善良而又充满爱心、美丽而又优雅的白衣天使形象, 透过她, 我们更加明白白衣天使的内涵!让我们知道这份又苦又累又不讨好的工作为什么值得坚持。

因为种种关系, 我在那个医院只呆了一年, 可以说, 《当代护士》在那一年里陪我打发了很多寂寞的时光, 也给了身在异乡的我很多温暖和鼓励, 相比其它文学书籍, 她更贴近我的生活, 所以我那时最喜欢看的还是她。

之后, 我回到了家乡, 生活充实忙碌起来, 再加上恋爱, 结婚, 我与《当代护士》可以说彻底中断了联系。直到2007年, 单位几乎人手一份《当代护士》, 我和它中断了7年的情缘才又得以延续了。天天看着书里描写的护士姐妹们的喜怒哀乐, 我也有点跃跃欲试, 萌发了投稿的心, 记得是2009年吧, 我在《当代护士》发表了第一篇小文, 一篇很小的散文, 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和《当代护士》接触的这些年中, 慢慢的越来越熟悉, 也渐渐知道了好多作者, 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吕艳茹和周萍老师, 她们也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很多时候, 我都对自己说写小说就得像她们这样写, 你看看你写的是什么啊, 充其量就是一篇流水帐罢了。真的, 她们如行云流水样的文笔真是让我望尘莫及, 但同时也在鞭策着我不断努力。

我与古文亲密接触 篇3

赏,东坡的明月

谁的明月洒下一抹银光?你手执一卷古朴的书卷,隐约中略见你的名——苏轼。墨滴落在素白的纸上,你留下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云,纱一样拂过月的脸庞,看不清你的模样,却呼得一声声叹。人只知上有嫦娥,却不识下有东坡。嫦娥因月方显动人,而这月才是为你量身而做,我赏识你的明月,沉浸在你的词中,只愿你定格在此情、此景——那一轮银月下,华夏几千年的古老文字和着月光流淌成诗、汇集成词,而我的心意也尽在这诗词古文中罢。

望,李后主的西楼

谁的西楼伫立在夜色下,身着富贵的衣,却抹不尽满目愁云,“剪不断,理还乱”。忧怨的声音被风吹散,思绪却愈吹愈乱,梧桐的枝条曳在眼前,你只叹“人生长恨水长流”,却不知,故国身在何方?纵使一国君主,也奈何不了逝去的水,亡去的家。看你的无奈,望你的西楼,远方是不是愁肠所起的地方?你把这句句真意融在灵动的文字里面,随你愁苦,越愁,越是无言。

相处,我的古文

与你相识,不晚,在文人墨客远去的一阵风下不难寻你。千百年的时光匆匆而去,才得一清亮的名字——古文。你是那墨色与心意织就的诗词歌赋,藏尽祝福,亦藏尽愁肠。若你是一汪清泉,只盼留给我一滴水,我愿做你最小的一分子,向上是“好雨知时节”,向下汇成“大江东去”。若你是一树繁花,只盼赠我一片花瓣,挺立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倒下便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生命因你而充满诗请画意,我们相识,不晚,相处,不短……

独赏明月,亦独上西楼,倘若有幸,时常见你,切记要对你说:“亲爱的古文,我们相遇、相识、相处、相知;我们亲密无间,我们……

古文,我愿与你同在……

我与大海的亲密接触作文 篇4

晚上7点,我们旅游团看着碧蓝的大海,心里澎湃。在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一朵雪白的浪花迎面而来,冲上脚面,清凉明亮,地平线上的暗红色云朵特别明亮,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令人放松。突然,远处的一个大浪抓住了一个坐在海里沙滩上的孩子。不远处,他抬头说:“好酷!”

我心里忍不住痒痒,我妈也有同感。看到我的想法,我马上让爸爸陪我去海里游泳,爸爸欣然同意。他们两个换了衣服,坐在沙滩上。一个大浪把我们俩都卷进了海里。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我发现大海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深。它只到了我的嘴边,没有溢出我的头。爸爸向我招手,示意我去游泳。我在深呼吸的时候不小心喝了一口水。呸!太咸了!太咸了,我快不行了,赶紧上岸让妈妈给我租个游泳圈,免得我“受罪”。当我玩得开心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在海滩上堆城堡。有些人试图下来,但被海浪吓到了。

最好玩的游戏是“搁浅”。先坐在沙滩上,第一波能把你拖进海里,第二波能把你冲上沙滩,等等……感觉真好。而坐在游泳圈里,随波逐流在海里,也别有一番滋味。在海里,我不仅玩得开心,还表演了自由泳,真是一举两得!游累了,走在沙滩上,走在“面粉滩”上,一个脚印会被冲走,细沙会流入大海,但海水还是那么清澈。我在沙滩上走了很长一段路,八点半才知道。为了留作纪念,我特意在海水够不到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我与挫折的亲密接触作文 篇5

“小红”一个沉重的声音从我身后响起。“不要因为考的不好而难过。”我失望地转过身,冷冷地看着他。就这样,我们沉默了,安静到可以清晰地听到我们的呼吸。

“我给你讲个故事!”爸爸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很多。这时我什么也没想,只想听爸爸快点说完。“这是一个关于坚强的故事。也许你听了之后会有所感触。”“有一个地方,有一种花叫一米花,声誉很高。一米花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可以卖到惊人的价格。但是他没什么特别的。唯一的是他生长在黑色的沼泽里,说人家叫他“黑珍珠”。正是因为它独特的生长环境,人们才极其喜爱它。你知道为什么吗?”父亲问我。我摇摇头,渐渐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于是父亲接着说:“买的人都被它的质量吸引住了,不然也不会那么贵,因为它不是很漂亮。沼泽里,环境不堪设想。臭气冲天,各种细菌和化学物质与一米花一起生长。但它一尘不染,它的根牢牢扎根在沼泽最深处,毫不动摇,全身雪白,没有任何污渍。所有的花都不可能像他一样在各种困难和挫折中逆境中成长,赢得所有人的.青睐。这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高尚品质,谁也没有信服过。你明白吗?”说完,父亲轻轻走出房间,留下我独自思考了很久。

是的,爸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一米的花,但要想在挫折和磨难中不断成长,就需要坚强,坚定与众不同的意志!

我与音乐亲密接触 篇6

我与音乐亲密接触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不懂音乐就不懂生活。

题记

小时候,每当我唱歌时,爸妈会露出遗憾的神情,爸爸摇摇头说我五音不全,妈妈伤感地说我没有音乐细胞。这给我不小的打击。我挺羡慕同学小丽和明明,他们的歌唱得那么的好听。我不甘心,我总是偷偷地唱歌,小声地哼着自己喜欢的音乐,然而正如爸妈所说,我对于音乐先天不,自己觉得难听死了。久而久之,音乐对于我来说如同天上遥远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

上初中时的一堂音乐课,改变了我对音乐的认识,让我第一次与音乐亲密接触。

音乐老师放完那段音乐后问我们,听到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是乐器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不断变化的旋律,有的说是名曲„„。老师忽然莫名其妙地点我回答,可能是看我不屑的样子吧。我不太情愿地站起来信口说:“好像在讲故事”。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明明最坏,他嘲笑我说:“音盲,音盲,地地道道的音盲”。我当时的样子一定是非常尴尬。

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师竟然高高的竖起了母指,大声地说:“OK,你太有音乐天分了,这首曲子就是讲述一段悲凉的故事“。接着她又放了一遍:凄凉、悲伤、哀婉,然而又是无法名状的优美的旋律静静地在我们身边流淌,仿佛一个女孩在向神灵倾述着自己悲惨的遭遇。我被这天使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住了,好久好久都不愿意从音乐的殿堂里走出来。我懂得了什么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了。

后来老师告诉我那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还说,我们即使不能去演奏名曲,但我们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音乐。

从此,我开始喜欢音乐了,与音乐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音乐悄然走进我的生活,成了我亲密的朋友。我无助消沉时,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将昂扬澎湃的血液注入我心房。我迷茫徘徊之际,贝多芬的《命运》催我上进,去扼住生命的咽喉。我焦虑不安,莫名的烦躁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带我去大自然放松,领略异域风情。阿丙的《二泉映月》让我懂得真诚与善良。一首草原上的《牧歌》把你带向遥远的北方,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音乐是艺术,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她可以阐述人生的酸甜苦辣,她可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

用心去聆听吧。当我轻轻拉开音乐的大门时,我感谢音乐,是她让我的生活充满绚丽的阳光。

我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接触” 篇7

请看高耀洁教授为本刊读者讲述的真实故事。

——编者

在我年近七十时,我遇到了我从医40多年第一位艾滋病患者。这是一个极度消瘦、持续高烧不退、腹部肿胀、口腔严重溃疡的中年妇女。记得那是1996年4月,不久,患者就离开了人世,但她的话语让我终身难忘。她说:“高大夫,我就是输了一次血,咋会染上这没治的病呢?”

血祸何处来

人们对艾滋病这个病名大都听说过,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却不甚了了。虽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即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艾滋病往往与不光彩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与“性乱”几乎划上了等号。许多人告诉我说:“只要不嫖娼、不卖淫,是不会得艾滋病的。”其实这一观点很不全面。事实也证明,经血传播(包括静脉注毒)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我从见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迄今,已过去整整六个年头。在这些年里,我走过十余个县、几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几千次见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他们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无一人是嫖娼卖淫者。他们之所以染上艾滋病,绝大多数是因“血祸”所致。这是咋回事?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中原一带的部分农村地区“开辟”了一种新的致富途径──卖血。这里的采血站大多十分简陋,有的就是靠一根橡皮管、一台离心机起家。人体的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因此“卖血”一词的真正含义应为出卖包括各种成分的全血。然而,我这里所说的卖血,与大中城市的人们所了解的献血完全不同。规范的采血是采全血,而这里的采血主要是“单采”或“单采血浆”,即把采集到的血液留下血浆,把其他部分加上适量的生理盐水回输到卖血者体内。由于采集过程中管理不严,加上一些单位私自采血以及“血头”、“血霸”利欲熏心等原因,为卖血人群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输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留下了隐患。

歧视与恐惧并存

2000年夏季的一天,我来到了周口市沈丘县某村时,发现该村东边的麦子干焦在田野里,蔬菜也烂在那儿,村民们房屋向东的窗户全都用砖头、泥巴堵得紧紧的。村民们告诉我说:“村东有家妇女因卖血得艾滋病死了,她死后没人敢去抬棺材,放了几天还是她丈夫和14岁的儿子趁深夜把她拉出去埋了,她的坟墓就在村东边。”由于害怕染上艾滋病,村民们不敢收割田里的麦子和蔬菜,他们以为麦子、蔬菜也会染上艾滋病病毒:堵住窗户,是害怕东边吹来“艾滋风”;谁要是不得已从村东路过,必掩上口鼻、屏住呼吸,怕闻到了“艾滋味”;若亡妇的丈夫或儿子出来在村内走动,谁见谁躲,跑得太快摔倒了,来不及起来的,就在地上爬,有的嫌爬得太慢,便就地打滚……有一天,亡妇的丈夫用手摸了一下柳条筐,转眼间筐主人一把火把筐子烧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如同躲避瘟神。此情此景并非仅限于此村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同小异的情景。一位艾滋病患者来信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可附近小学就是不让孩子上学读书……”驻马店井宝宝他妈告诉我说:“井宝宝在出生时因脐带发炎,输血后染上艾滋病病毒,四岁半就发病死了,我们夫妻两人在一年内检查过四次都是阴性,说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邻居和熟人们还是不敢与俺们脸对脸说话……”2001年5月5日,我又一次到了一位程姓男子家。程已因艾滋病死去几个月了。程的妻子也已病得骨瘦如柴。她扶着她8岁的孩子走到我身边,泣不成声地说:“我很想念亲人。娘家离俺家只有二里多路,可哥嫂就是不让俺进门,说俺害的是‘丢脸病’,连80多岁的老娘也不让俺见一面……”有些夫妻患艾滋病双亡,留下未成年的孩子没人敢收留,虽然他们一再被检查确认并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这几年,我接触的这类事情太多太多了。歧视严重地影响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我决定尽我余生的力量,让人们了解有关艾滋病知识、关注艾滋病防治、救助艾滋病患者及“艾滋孤儿”。更可怕的是无知

上一篇:《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反思下一篇:优秀班主任就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