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讲话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旅游讲话(共8篇)

广西旅游讲话 篇1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陈建军

2012年2月16日

同志们:

刚才,高雄副主席传达了王岐山副总理在听取国家旅游局党组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了重要讲话。高主席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我区旅游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高度分析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并为我区今年的旅游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旅游工作中去。

下面,我代表自治区旅游局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全区旅游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区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桂政发[2010]92号)要求,1 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建设旅游强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优化旅游环境,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在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形成网络上下功夫,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上见成效,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区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强力驱动产业发展,旅游业总收入提前一年实现超千亿元目标

2011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22.62%;国内旅游收入1209.46亿元,同比增长34.6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达302.79万人次,同比增长21.0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达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2%。旅游总人数1.76亿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总收入1277.81亿元,同比增长34.09%,相当于广西GDP的10.92%,提前一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超千亿元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和建设旅游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对旅游业高度重视、自治区加快建设旅游强区若干重大政策驱动力的强力显现。

一是正式调整成立了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自治区党委下发了《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成立 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桂委会[2011]153号),自治区主席马飚任主任。指导委员会下设自治区乡村旅游协调小组和自治区红色旅游协调小组,指导和协调全区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全区14个设区市也都基本成立了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旅游产业领导协调机构的成立,为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大融合、大市场,为旅游强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了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从2010年的50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8000万元。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社会力量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三是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各设区市绩效考评体系。自2011年起,自治区确定将旅游业发展列入14个设区市绩效考评范围加以考核,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设区市旅游业发展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为建设旅游强区提供了有效的措施保障。

(二)全面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大融合,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旅游与相关产业大融合向广度和深度迈进。继续加强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合作,共同在广西主流媒体加大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与自治区农业厅、住建厅合作,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借“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之机,与自治区文化厅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华文化游”广 西活动启动仪式及多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与自治区技术监督部门合作,出台了多个广西旅游地方标准;与自治区体育局合作,共同主办中国—东盟钓鱼比赛等体育休闲活动等。2011年,自治区旅游局还分别与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签订了《广西区农业厅 广西区旅游局合作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框架协议》、《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合作推进广西休闲渔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框架协议》,并与自治区林业厅协商起草了广西森林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将在今天的大会上签定。这些活动与协议的签定,标志着我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进入了大融合、大发展的新时期。

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我区中国-东盟桥头堡作用,加强与东盟旅游合作,特别是与越南的合作;全面落实《广西—东盟旅游合作行动计划》,巩固东盟旅游客源市场地位;举办两期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促进广西与东盟旅游人才交流;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旅游合作项目建设,并承办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参加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提升班。认真落实《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福州宣言》,通过“1+X”模式,积极深化桂粤、桂川、闽桂、桂黔、桂琼旅游合作;积极推进桂港、桂澳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高雄副主席亲自率广西旅游代表团赴港、澳开展旅游交流和推广活动,商讨桂港、桂澳旅游共赢与发展事宜。参加2011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并举办“广西•花莲文化旅游美食暨文化大联欢”、“美在广西”旅游图片展等系列旅游活动,签署《桂台旅游交流合作会谈纪要》,组团参加第14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2011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第六届海峡两岸台北旅游展,邀请台湾旅行商及媒体到广西考察采线,桂台旅游合作继续深化。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峰会,承办大湄公河次区域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与国际旅游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密切。

(三)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和多元化旅游形态,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以旅游节庆促旅游消费。2011年是“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全区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刺激旅游消费,特别是各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宾阳炮龙节、三江侗族多耶节等,深受百姓喜爱,群众的参与度高,效果好。全区全年共举办了一百多个旅游节庆活动,其中自治区旅游局与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桂林灌阳千家洞瑶族文化旅游节、东兰国际铜鼓文化旅游节、桂林兴安米粉节、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百色〃德保红枫旅游节、大化奇石文化旅游节、凌云茶文化旅游节等1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了我区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中华文化游”活动的内容。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刺激旅游消费。去年,国务院将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我区各地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惠民活动。5月1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举办了首个“中国旅游日”广西宣传推广活动,区直驻邕及南宁市属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参加并在金湖广场举行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门票优惠、旅游套票、活动奖励等形式,开展惠民便民活动,吸引游客,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全区14个设区市都分别举行了隆重的首届“中国旅游日”大型公众宣传活动,提升全民旅游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旅游氛围,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

乡村旅游建设成效显著。编制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出台实施。牵头指导桂林市兴坪镇等3个自治区特色旅游名镇和三江县丹州村等6个自治区旅游名村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名村名镇项目建设。加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个,星级农家乐32家。

红色旅游红红火火。在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下设立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从自治区层面指导、协调全区红色旅游工作。启动红色旅游资源普查,编制完成了《广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百色起义纪念馆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已经启动;东兰红色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借建党90周年之机,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旅游活动,营造健康浓郁的红色旅游发展氛围,包括与共青团广西区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广西百万青少年“重走小平路”红色旅游活动,与百色市共同启动“红色平果〃邓小平足迹之旅”旅游线路等。崇左市在全市范围内以“我心向党”为主题,推出“崇左红色旅游—沿着邓小平足迹前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另外,还加强了一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红色旅游宣传和推介活动。全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全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0%。

出游方式日益多元化,旅游新业态成为居民消费热点。自驾游、自助游、家庭游、群友游、专线游、团队游等出游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生态游、度假游、温泉游、养生游、节庆游、民俗游、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新业态越来越受到游客喜爱,并成为居民消费热点。旅游业开始进入国民旅游休闲新时代,成为拉动内需的排头兵,推动我区旅游产业进入发展快速上升通道。

(四)大力推进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旅游目的地体系更加完善。按照广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南宁、桂林、北海、梧州等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开展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会战,完善、建设了一批旅 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体系和旅游厕所。全年新创3A级(含3A级)以上旅游景区23家,其中4A级4家,3A级19家;新创三星级以上酒店35家,其中5星级1家,4星级7家,三星级27家。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产业要素更加完善。

旅游“四区”及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旅游“四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写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纲要》,核心区的桂林世界旅游城第一批项目已正式启动;编制完成《北海涠洲岛旅游区(镇)总体规划》、启动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等重大项目;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共同保护开发协定》与越方进行了多轮磋商,相关事项已达成共识。启动了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项目和世界客家文化公园等项目。成立了龙象谷项目主体建设公司,并将龙象谷旅游小镇项目纳入五象新区整体开发建设规划。西江黄金水道旅游规划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之中。北海冠头岭国际中心、南宁水城和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钦州茅尾海旅游基地、防城港西湾旅游区、江山半岛滨海度假区、河池盘阳河流域康体养生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有序推进。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推进。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桂发[2010]4号)确定的“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旅游强省(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自治区旅游局编制了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导、扶持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广西乐业-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河池巴马盘阳河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柳州三江丹洲生态旅游区、桂林灌阳千家峒瑶族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贵港桂平西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贺州十八水原生态旅游景区等7个重点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目前,各生态旅游区的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工作,精心筛选并策划包装了一批带动作用强的新项目和大项目,建立起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库。重点推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论证,策划一批大型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并做好前期工作。编制印发了《2011年广西引入民间资本旅游项目服务手册》和《2011年广西引入民间资本旅游项目实施方案》,开辟引入民间资本旅游项目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加大招商推介力度,促进一批民营企业投资我区重点旅游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区新增旅游招商项目(储备项目)53个,总金额约390多亿元;全年全社会实现旅游投资约590多亿元,同比增长10%,有效促进了我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五)继续加大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促进力度,广西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整体形象大幅度提升。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意,投放以“天下风景 美在广西”为品牌的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广告。共投入2210万元,分A、B、C三个版本分别在央视的《朝闻天下》、《共同关注》、《海峡两岸》等栏目共播放1064次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广告。在区内高速公路6个天桥、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个城市的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多个市区人流集中地的LED大型广告屏投放“天下风景 美在广西”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北京、大连、上海等35座电视墙同步播出“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形象宣传广告。在新建成开放的广西规划馆设置“美在广西”旅游专厅,展示我区旅游整体形象。这些多形式、多渠道的整体形象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广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效果显著。在全国整体形象旅游宣传口号评比中,“天下风景,美在广西”被评为第2名,并在201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颁奖。

网络营销成果显著。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特别是微博营销,建立广西旅游局和14个设区市旅游局官方微博,设置广西旅游微博群,举办新浪微博微访谈直播,与腾讯网共同开展广西红色旅游网络宣传等。广西旅游局新浪微博在全国政府旅游微 博影响力中排名第二,并获得新浪网颁发的“2011年度广西风尚政务微博奖”。

联盟营销渐成旅游营销重要模式。根据旅游业自身的特性,一种新型的旅游营销模式,即抱团营销、共拓市场的旅游联盟营销模式日益成为市场营销主流。自治区旅游局根据市场变化,召开以旅游联盟营销为主题的全区旅游市场工作会议,积极引导和指导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联盟形式。有城市旅游联盟,如北部湾旅游联盟、西江旅游联盟;有旅游景区联盟,如德天旅游联盟;有旅游及相关企业联盟,如“美在广西”旅游联盟、运通旅游联盟广西总店;有综合性旅游联盟,如西部旅游联盟、靖西旅游联盟;有跨省线路联盟,如西部中国;还有跨国旅游联盟,如大桂林旅游联盟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联盟虽然对外宣传促销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组织抱团营销,共同向市场发力,提高联盟成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共享客源市场,显著效果。

国际交流不断深化。针对东盟、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和俄罗斯、穆斯林等新兴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有侧重点的国际交流与促销活动。出席第五届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发展对话会议,服务中美大国外交关系。组团随国家旅游局赴日本开展交流促销活动,促进日本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柏林、莫斯科、印度等国际知名旅游会展,并在当地开展旅游推介和恳谈活动。举办第四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邀 请北美、泰国、印尼等多个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到广西考察采线,签订互送客源协议。以上活动深化了我区的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国际入境客源市场的开发,接待国际游客人数大幅提升。

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广西旅游商品展的影响力大幅提升。10月份,成功举办了2011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暨广西旅游商品展。本届旅博会规模盛大,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国家旅游局领导以及多国旅游或外事部门高官出席了博览会开幕式。本届博览会共吸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界人士,以及来自国内19个省80多个城市和广西13个市的旅游代表团参会,专业参展商超过800家,较上届增加了33%,展览总面积2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了34%,专业观众6000名,参观公众达16万人次,比上届有了较大提高。本届旅博会贸易配对系统共收到预约信息600多条,实现会展现场洽谈1000多次,国内外旅游组织共进行推介会6次,签订协议600多份,成交金额8000多万元,85%的参展商表示收到实效,60%的参展商表示获得意向签约,旅博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努力优化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 市场退出机制成效显著。2011年是市场秩序整顿年,我 们针对游客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围绕游客满意度,全面开展了明查暗访和市场整顿,并采取了市场退出机制。全年共吊销旅行社经营许可证10家,对违规经营的旅行社依法共处罚款10万元,取消(摘牌)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3家,吊销了2人的导游证和3人的领队证,游客的书面投诉100%处理完毕,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处罚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网络舆情监察活动受到高度肯定。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监察活动,成立网络舆情监察小组,在网站论坛、微博等新媒体与网友及时互动,对网络旅游投诉及时处理和反馈。自治区旅游局成为指派专人负责“旅游3•15投诉平台”留言办理工作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单位。人民网三次发表专题文章,表扬广西旅游网络舆情监察及处理工作。在人民网开展的游客投诉处理调查中,我区对游客的两项投诉处理被评为十大最给力的投诉处理,其中一项名列榜首。

经过一年的整治,有效遏制、扭转了不规范行为,全区旅游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满意度排名中,我区的桂林和南宁排位比去年大幅提升,其中桂林的年度游客满意度排名全国第7位,第四季度排名全国第2位。

(七)大力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和旅游队伍专业化建设,全区旅游业进入科学、规范发展轨道 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度重视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确定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我区阳朔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5个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桂林乐满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67个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经过一年的创建,阳朔县和桂林乐满地旅游标准化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并在年底分别通过国家旅游局评估验收组的验收。为推动我区旅游产业转型和整体素质提升,全面推进了旅游标准化省级试点工作,确定了兴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及桂林宾馆为首批旅游标准化省级试点单位,目前各试点单位正按要求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制定了旅游行业地方标准《广西旅游购物店等级划分与评定》并由自治区质监局发布实施。地方标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已报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立项。另外,巴马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之星,恭城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批乡村旅游点被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旅游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编制印发了《广西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旅游局制定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我区旅游信息化发展思路。整合、完善广西旅游在线数据库与国家旅游局12301数据库资源,推进广西旅游咨询服务站和广西旅游数字景区系统建 设,建成旅行社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上线启动。

旅游队伍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编制《广西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先后举办了全区旅游局长(骨干)培训、星级饭店新标准宣贯、旅行社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导游人员培训、乡村旅游质量等级和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培训等10多期培训班,培训了1万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旅游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旅游局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全区旅游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区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发展方式还不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仍需大力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旅游服务水平还需大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与发达的兄弟省份相比,我们的旅游产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旅游发展投入仍然不足,旅游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做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逐项研究,拿出解决方案,下大功夫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2012年我区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从总体上看,2012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仍将十分复杂,入境旅游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仍然很多,旅游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从不利因素看,广西旅游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还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压力。一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不稳定使得入境旅游市场预期难以把握。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尤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解决,中东与北非动荡不堪,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全球股市低迷,欧美主要客源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加大,日本市场受海啸和核辐射影响还未完全复苏。各国政府受经济影响压缩开支,人民币升值和燃油价格上涨使远程旅华市场旅游成本持续走高,游客出游意愿和消费能力受到压制,国际旅游市场开拓难度增大。二是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和入境旅游宣传力度,特别是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对发展旅游的支持力度更为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远程旅华市场的客源份额。同时,国内旅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广西邻近的省区,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更大,为我区进一步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了很大挑战。三是广西经济实力整体仍处于弱 势。相比周边旅游大省来说,广西总体上人均收入不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区内旅游的动力和旅游效益与旅游强省仍有一定差距。

当然,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看到有利因素。一是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劲的政策支撑。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将旅游消费纳入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国民经济整体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格局,居民旅游需要依然强劲。二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各种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都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三是我区各级政府各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后,又调整成立了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马飚主席亲自任主任。自治区将旅游业发展情况纳入各设区市年度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考核,各市、县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列为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发展,并在组织、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三是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论坛等大型国际性会议每年在南宁召开,使广西的知名度越来越 高,硬软件接待条件日臻完善。广西与港、澳、台的经贸与文化合作逐年深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业与各部门间的产业大融合以及自治区与兄弟省(区、市)的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为旅游业拓宽了广阔的发展渠道。四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总的看来,2012年我区旅游业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远大于挑战。中央和自治区经济会议都强调2012年经济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我区旅游业也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在拉内需、调结构、促消费方面的强劲动力将进一步显现。

三、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区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着力拓宽旅游市场,着力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突出优化旅游环境,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功能,确保旅游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好中求快,巩固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旅游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00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旅游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5%;入境旅游人数341万人次,同比增长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旅游业总收入1593亿元,同比增长25%,相当于当年全区GPD的11%以上。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都有所增长。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要求,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满完成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马飚主席已经提出了今年旅游的目标任务,旅游总收入要达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20.4%。我们要围绕着文件精神,围绕着领导的批示,围绕着我们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旅游工作主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中,确保2012年全区旅游经济目标圆满完成,在千亿元产业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要继续全面贯彻国发41、42号和桂政发92号文件精神,对3个文件中的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要对文件落实情况加强 跟踪督导,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贯彻马飚主席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工作部署,认真分解落实自治区与各市政府签订的旅游目标责任,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并在经费、人员、工作机构等方面形成落实机制,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圆满完成。

(二)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大力推进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转变

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只有实现与相关产业的大融合,才能形成大市场,才能形成大产业,才能实现大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业。要切实重视旅游的教育和文化功能,明确旅游业承担的教育与文化责任,健全完善旅游与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丰富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吸引力,推出一批文化旅游品牌。要举办月月旅游节,打造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和天天演旅游文艺节目,设计一批优秀的旅游宣传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包装并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全面提升我区旅游的文化影响力。要深化与住建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深化与林业部门合作,推进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和林下旅游经济发展。深化与海洋、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的合作,打造水上旅游项目;深化与体育部门合作,推进我区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发展;深化与交通、住建部门合作,加强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工信、金融等部门合作,推进我区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消费,大力实施旅游惠民工程

国家旅游局确定2012年的宣传主题为“快乐健康游”。要充分发挥我区快乐健康旅游资源优势,以“快乐健康游”为主题,包装一批快乐健康旅游产品,举办丰富多彩的快乐健康旅游活动,如举办月月快乐健康旅游节、提供快乐健康旅游优惠券等,满足广大群众对快乐健康旅游的需求,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旅游消费的热情。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和评定一批星级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乐和星级家庭旅馆,推进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大力度开展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组织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上新档次、服务质量上新台阶。继续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2011-2015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广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百色起义纪念公园、龙州起义红色旅游景区、东兰红色旅游区、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和红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红色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要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结合广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充分发挥我区众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和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工作,加快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区、金秀大瑶山生态旅游区、巴马盘阳河生态养生旅游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桂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钦州三娘湾滨海生态旅游区、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七个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尽快形成生态旅游消费新热点。继续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延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商品消费渠道,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四)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我区旅游协调、持续发展

一要将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与国务院确定的加快构建广西“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结合起来,并将我区的旅游“四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科学融入“两区一带”建设体系中,促进我区旅游产业协调、持续发展。二要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西江黄金水道旅游规划、广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项目实施,科学整合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北部湾、大桂林和红水河流域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三要继续推进桂林国家旅游 综合改革试验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旅游“四区”建设设,以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突破点,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四是加大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龙象谷旅游小镇、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防城港西湾景区、涠洲岛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际接待中心、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盘阳河流域养生度假区、东南温泉旅游度假区、环北部湾滨海休闲度假区、桂林-阳朔旅游休闲带等重大旅游项目和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协助相关城市加快南宁水系工程、桂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柳州“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工程、来宾城市水系工程建设,推动广西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和市民生活消费环境。五要继续推进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广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南宁、桂林、北海等重点旅游城市以及主要旅游线路节点上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设置大型广西旅游地图,增强散客自助旅游服务功能。建设、完善一批休闲度假旅游汽车营地、旅游交通公共标识系统,抓好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六要继续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复核和提升等工作,特别是5A、4A级景区的创建。强化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七要建设、改造、提升一批星级旅游饭店,特别要加大国际酒店品牌的引进力度,提升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八要加快 广西旅游项目库的完善,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要设计一批有投资市场前景的优质旅游项目,在项目客体包装、招商主体职能、项目投资激励、市场氛围营造、产权与资本运营、项目融资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以新的观念和办法形成新的高效率的旅游投融资工作机制,开辟新的旅游融资渠道,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步伐。

(五)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深化旅游市场开拓

一要调整宣传促销的方式和方法,将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相结合。继续通过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区内外主流媒体以及大型户外广告、大型活动等加大对“天下风景 美在广西”整体形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广西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二要突出国内重点市场,全面加大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继续组织全区旅游企业积极参加2012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1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12广东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周边重点客源市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广沿线重点城市广泛开展系列宣传促销活动。重点举办好2012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广西旅游商品展。三要加强国际旅游市场促销,确保入境游客平稳增长。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旅游市场形势,确定重点目标市场,加强宣传促销。全力巩固日韩、东盟和港澳台等传统入境旅游市场,利用2012年中日建交40周年和广西与日本熊本县建立友好城市30 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组织参加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在韩国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新加坡旅游展、马来西亚旅游展,举办“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大型宣传促销活动”,重点针对泰国、越南市场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市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在港澳台举办的宣传促销活动和重点旅游展览。要加大新兴市场,如土耳其、印度、俄罗斯、穆斯林等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力度,在这些市场上要有新的突破。四要不断创新、完善旅游营销手段,提高旅游营销效率。重点开展直航市场的宣传促销,进一步加强网络营销,提升旅游联盟在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出台旅游奖励政策。要突破跨国自驾游、跨国海上航线和国内关外旅游区建设的瓶颈,推动中越跨国游和边境游的发展。

(六)深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的旅游环境,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要围绕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这一目标,加大旅游执法和明查暗访力度,实行暗访与交互检查机制,全面开展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旅游市场的暗访与交互检查,形成监管声势,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旅游质量服务体系、旅游标准化体系和旅游投诉处理体系,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企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大市场整顿力度,重点加强边境旅游市场、赴台旅游市场、旅游城市“一日游”及周边游市场治理整顿,抓好 “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经营和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热点问题的专项整治,查处无许可、无资质经营行为。充分发挥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投设处理服务。要继续抓好旅游标准化工作,把旅游标准化作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阳朔县、兴安乐满地景区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购物店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协会主动参与各类标准的贯彻与实施。要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逐步在全区14个设区市和重点旅游县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为行业监管提供决策依据。要建立健全旅游应急安全管理系统,建立起包括应急信息收集、发布、应急处置等内容的覆盖全区的管理系统,提升旅游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七)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区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要以《广西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继续推进旅游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进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12301旅游服务热线的功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舆情监管、网络投诉处理等活动,增强与游客的网络互动能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 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试点工程建设,创建“智慧旅游”。启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电子地图系统建设,完善旅游行业综合数据库,为游客和旅游企业搭建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沟通平台。

(八)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要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区的总体目标,为旅游强区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继续抓好行政管理队伍素质建设,举办全区旅游局长(骨干)培训班,对换届后新上任的市县旅游局长进行一次轮训。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对乡村旅游干部、带头人、“农家乐”旅游经营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举办第二届广西导游大赛,对全区2万多名导游进行全面练兵,提升导游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旅游教育培训国际化水平。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创新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指导科学发展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注重从行业管理向产业指导上的转变,善于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引导旅游业发展。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帮助旅游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提高服务基层和服务企业的能力。要加强旅 游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游客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加强旅游行业的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提高旅游干部队伍的自身免疫力。要增强旅游战线干部队伍的执法意识,做好依法行政。要认真做绩效考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广西旅游讲话 篇2

旅游经济是县域重要产业或主导产业, 旅游收入占地方G D P的比重应高于广西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 D P的比重, 即其县域旅游区位商大于1, 说明县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强, 发展程度较高, 也意味具有比较优势;若是低于广西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 D P的比重, 即县域旅游区位商小于1, 则说明其旅游竞争力较弱, 旅游经济发展较差。

区位商简化计算公式为:Qi= (ei/en) / (Ei/En)

式中:Qi为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ei为区域i产业经济水平;en为该区域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Ei为整个地区i产业的经济水平;En为整个地区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通过县旅游收入与该县总G D P的比值除以广西总旅游收入与广西总G D P的比值计算县域旅游区位商。

二、旅游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综合反映某产业在区域内的比较优势、经济地位和贡献大小。

产业贡献率计算公式为:Gi=Qi*Fi

式中:Gi为i产业贡献率, Qi、Fi分别为该产业的区位商和产值百分比。一般认为, i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 某产业的产业贡献率Gi越大, 该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大。

三、广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评价分析

在旅游区位商统计中, 东兴数值最高, 为4.23, 其次是阳朔、凭祥, 分别为3.6、3.5, 说明这些县具有较强的旅游竞争优势;其他各县的旅游区位商均在1以下。

从实际旅游经济发展来看, 东兴、阳朔、凭祥不仅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 而且旅游发展程度较高, 旅游收入、产业比重等经济指标在广西县域旅游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旅游产业在整个区域中具有比较优势;第二层次的龙胜、桂平、兴安、金秀的旅游区位商接近1, 处于旅游业发展期,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他7个县, 由旅游区位商及其变化来看, 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弱。

产业贡献率数据分析, 旅游业对当地GDP贡献最大的是东兴, 达137.5%;其次是阳朔 (99.6%) 、凭祥 (93.3%) 。说明东兴、阳朔、凭祥的旅游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余的各个县 (市) 旅游业贡献率偏低, 但从发展势头和增长值来看, 在将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县域旅游区位商临界点特征分析

以旅游区位商等于1为临界点来分析, 当Qi>1或贸易比率 (Qi-1) 为正数时, 表明东兴、阳朔、凭祥的旅游业供给能力、旅游市场能够满足本区需求而剩余, 可对外提供产品 (大于1部分意味着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是出入境、接待外国游客增加外汇收入的部分) , 说明它们的旅游经济和旅游接待游客不仅是面向国内市场, 还面向国外市场。

在实际旅游业发展当中, 东兴、凭祥两个边境县 (县级市) , 依托边境边关特殊的地理位置, 主要发展边境观光游和出入境旅游;阳朔的旅游主要体现为国内游与入境游双向发展, 国外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已成为阳朔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阳朔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贸易比率 (Qi-1) 值为负数的县, 说明当地县旅游接待的是国内/区内游客, 面向的是区域市场, 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局域范围内。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见图1) 。

六、总结

区位商法与产业贡献率法的综合应用, 能够评价和反应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并得出竞争优势评价结果, 对县域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 为县域将来的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3]、刘婷婷、韩玉启、李新.关于层次分析法 (AHP) 的应用.机械管理开发, 2006, 5, 68-70

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探析 篇3

【关键词】地方旅游课程 广西节庆旅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76-02

所谓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课程来源开展的教学活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高职旅游院校有些课程已涉猎地方文化的有关内容,但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拟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

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开发的背景

在多年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经过认真总结和提炼,挖掘广西节庆文化资源,开设了广西节庆旅游这一地方旅游课程,以满足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需求。该课程开发的背景如下。

(一)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旅游院校不仅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阵地。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渗透地方特色文化,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担当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为广西经济社会文化服务的职责,大力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实属客观需要。

(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其建设的水平、质量决定了高校办学的育人质量、层次和特色。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课程设置的本土化和个性化,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此外,特色课程及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基础。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旅游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需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开设地方旅游课程,可让学生加深对广西地方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地方旅游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方特色文化,从而为其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二、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具体开发

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授课对象为导游专业学生,时间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讲授。

(一)课程性质方面。广西节庆旅游是以广西丰富的节庆文化为基础,适应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旅游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使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广西、建设广西的情感。

(二)课程目标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设置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着力培养掌握广西节庆文化内涵、对广西节庆旅游既有宏观认识又能具体分析、能为广西旅游强区建设作出贡献的旅游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广西节庆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相关知识,认识广西节庆旅游的特点;能使学生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处理有关资料,达到较高的以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对广西节庆旅游进行讲解的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能在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广西节庆旅游的基本策划。

2.过程和方法方面。能使学生通过课堂讲解、资料检索、课外实践等方式,了解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等。利用导游词创作与讲解、实地观摩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旅游策划等形式进行创新展示,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策划、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广西节庆文化的内涵;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节庆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广西节庆文化的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旨在实现以广西节庆文化为代表的广西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院校课程设置之间的有机结合。根据旅游院校学生可接受的水平、方式与内容,选择和梳理广西节庆旅游资料,形成一套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在内的课程方案。大体而言,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庆旅游的内涵及广西节庆旅游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介绍;第二部分。以节庆旅游理论为指引,以节庆文化为主线,通过专题方式对广西各地的旅游节庆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第三部分,以旅游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旅游策划方法为原则,对广西各地旅游节庆进行策划,撰写节庆旅游策划书。

(四)教学方法方面。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笔者尝试了多种灵活多变、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

1.研讨探究的方法。根据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师生可以通过民主、平等的研讨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专题内容都可以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讨论的形式既包括课后讨论,又可以是课堂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积极组织学生查阅与广西节庆旅游有关的资料,开展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比如,结合“广西节庆旅游案例分析”专题教学,让学生展开调研讨论,总结广西节庆旅游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起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而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投身旅游行业的必备素质。

2.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借助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的重心从课堂讲授转向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根据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特点,笔者将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细化为若干个学习任务,然后再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逐一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笔者根据需要,适时提出一些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对涉及的一些知识点作出说明和解释。比如,在“广西各地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模块的教学中,笔者先将学生按每组5~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广西旅游节庆的导游词创作及讲解任务,各小组成员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小组讨论和课前训练,再以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导游词讲解的方式完成事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由笔者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3.实践应用的方法。在广西节庆旅游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安排一定的课时带领学生就近观摩各种旅游节庆,并积极参与节庆导游讲解及其他服务活动,如桂林大学生樱花节、古东景区泼水节、龙胜红衣节、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在参与旅游节庆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实践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广西节庆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广西节庆旅游策划主题活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选题、调研、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撰写策划书、制作课堂展示PPT和小组代表课堂讲解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评价方式方面。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评价,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学生可选用导游词创作、课堂讲解、课件制作等形式完成考核任务;另一方面,将学生在材料准备、集体讨论和实践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畴。

1.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就广西节庆旅游课程而言,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广西各地节庆的历史、内容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能力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查阅有关资料对广西节庆旅游现象作出分析、解释,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制订广西节庆旅游的策划方案,能否通过语言、文字和课件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搜集整理广西节庆资料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能否利用多渠道检索获取有价值的资料,能否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实践性和活动性是地方课程的两大特色。因此,其评价的重心不能简单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仅仅考查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而是要侧重评价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态度与精神。广西节庆旅游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广西节庆文化的兴趣和态度;对广西节庆旅游事项的认识与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探索精神;对家乡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总之,广西节庆旅游课程的开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婷.地域特色课程资源支持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探讨与实践——以咸宁学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10)

[2]吴丽萍.旅游业助推广西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活力[N].广西日报,2013-07-01

[3]张新南,张骏.高职旅游类项目课程开发范式及实施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4]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06(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度一般项目A类立项课题(2011JGA178)

【作者简介】康忠慧(1983- ),男,江西南康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文化。

广西旅游导游词 篇4

钦州学院坐落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广西钦州市,位于迅速发展的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总共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育才校区、相晖苑校区,现在我们来的的是主校区。钦州学院的主校区位于钦州市西环南路89号,离市中心三公里,远离喧哗的城市,确实是个静心学习的好场所。

钦州学院成于1973年,其前身是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成立于动荡中的高校,注定像逆境的风筝,会越飞越高!20xx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广西沿海唯一的本科院校,而现在它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用5年时间创建大学,这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钦州学院适应了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北部湾的发展需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

现在的钦州学院有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近一万人。学院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4个(42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38个(48个专业方向)。所开专业涵盖了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特别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产品储运与加工填补了广西高校中没有航海技术专业和海洋类专业的历史空白。师资力量较雄厚,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教授25人,远高于广西的同类高校。接受广西大学的对口支援,并与泰国佛统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办学关系,从而丰富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好,我们现在走到的是钦州学院校门,它建于20xx年春天。“钦州学院”几个字左边,金黄色的,特别醒目,相传它是题的字。校门宽米,右边有个小门,宽约1。5米。它的旁边是门卫处,它的顶部像个贝壳,向外界透露该校靠近海洋,据说几万年前,此校区是一片浅海。整个校门,投资元,建得非常朴素,不像国内其它高校花巨资建校门,因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好,请游客们随我从正门进入钦州学院。映入我们眼帘是的宽阔美丽的校园,两边是绿树青草,正前边是一个人工花山,装满了一盆盆怒放的鲜花。其正前边有一个欢迎牌,经常更换内容,由此可见,经常有领导莅临钦州学院。

广西北海旅游导游词 篇5

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半岛南端、北海市区南面的海边,距市中心约11公里。它东起大冠沙,西至冠头岭,绵延24公里,以一形如虎状的沙丘而曾被名为“白虎头沙滩”,后以其沙细而白而改称“银滩”。滩宽随潮水涨落,一二百米至二三千米不等,由纯净的高品位石英砂经千万年的海水冲涮和堆积而成,滩边为绵延海岸的林带,空气特别新鲜。

这里集中了许多海滩的优点:滩长、沙细、水净、浪软,滩的坡度降比只有5‰,平缓无礁,属于无鲨鱼海区,常年水温在15℃~30℃之间。是个十分理想的四季海滨浴场和开展沙滩运动(如沙滩排球)之地,外人将它与世界名滩——夏威夷海滩媲美,国人称它为“南方北戴河”,甚至誉为“天下第一滩”。这里吃、住、玩设施完善,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最美休息地”之一,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它包括海滩公园、华侨投资开发区、恒利海洋运动娱乐旅游度假中心等三大旅游活动中心。

海滩公园

位于银滩之内,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园内的海滩上矗立着号称“亚洲之最”的巨型不绣钢球体雕塑“潮”。“潮”高达23米,直径20米,远看似一颗大珍珠,表面锻铸着潮水波纹,七位手执橄榄枝的青春少女神采飞扬地踏浪奔舞,周围有由5250个喷头组成的大型音乐喷泉。每当开动,音律随着喷流的强弱,便奏出“潮”的乐意。

公园按东区、中区、西区划分,旅游设施配套齐全,有供游人游览、观海、游泳、滑水、射击、烧烤、购物、娱乐和参观海豚、海狮表演等场所。

华侨投资开发区

位于市区南部,离市中心7公里,属银滩大范围之内,面积1.01平方公里,是由从越南归国的侨民组成的新渔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镇上居民为归侨,有浓郁的京族风情和地道的越南菜肴。并沿海岸线建了十几座宾馆、度假村和培训中心,各种建筑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

恒利海洋运动娱乐旅游度假中心

位在银滩之内,离市中心9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是一个集海上运动娱乐、沙滩运动娱乐、陆上运动娱乐、康复疗养、美食购物、接待会议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建筑以欧陆风格为主,365幢造型迥异的豪华别墅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度假中心的各处。

第2页嘉和城温泉谷是嘉和休闲旅游产业链的龙头项目。是依据第四代温泉全新理念设计,打造动静结合,集多国风情的温泉休闲疗养、水上乐园、温泉SPA、温泉泳池、商务雅苑、餐饮、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温泉休闲中心,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在家门口享受世界各地著名温泉精粹的顶级温泉。

温泉休闲中心包括风情六国(千年华夏、泰王国、东瀛、芬兰、约旦、奥斯曼)泡浴区,玛雅水世界(包含加勒比海风、亚玛逊、儿童天地、勇士地带、夺标、动感舞台、水上DISCO等),活力SPA(包含15种水疗设施,养生美肤、康体、保健等),温泉休闲泳池,雅苑,水岸食舫,摸鱼野溪,10万平方米嘉和音乐水景广场,可同时容纳千辆汽车的超大型生态停车场,大型洗涤中心等;温泉区内多达103个冷热泡池,166种体验方式。

嘉和城温泉谷配套建设有五星级温泉酒店、会议中心、各类球馆、美食生态观光园、马术俱乐部、水系生态休闲长廊、商业街、东山水库水上休闲娱乐等项目。嘉和城温泉谷已被列为南宁市重点推进旅游项目,是一个集养生、休闲、娱乐、康体、理疗、餐饮、会议、住宿、购物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天堂。

嘉和城温泉谷的温泉水源自1300米深处的寒武系地层,历经1多年深沉蕴藏,水质清澈透明,井下温度约63℃~69℃,井口温度约53.5℃~61℃,含有偏硅酸、钙、镁、硫化氢、二氧化碳、钠、钾、锶、铁、锂、硼等40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盐,是优质偏硅酸医疗型热矿泉,堪称温泉中的极品。

广西旅游:东盟客源市场待拓展 篇6

2012年5月中旬,柳州市迎来“打前站”的马来西亚穆斯林旅游考察团,这意味着,继桂林之后,柳州在开发穆斯林旅游市场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以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出现赴广西旅游热,以至于印尼雅加达飞南宁航班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自治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近年,东盟国家到广西旅游人数有增无减,印尼等国家穆斯林人口多、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广西相关城市应有针对性地开发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

景区接待能力待加强

5月13日上午,随着一辆旅游大巴缓缓驶入柳州市,该市迎来了首批穆斯林旅游团队。该团由马来西亚国家穆斯林旅游协会主席带队,包括马来西亚旅行商、媒体等32人。

4月份,柳州市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大力推介特色旅游资源,并强化软硬件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发马来西亚穆斯林旅游客源,使该市成为广西为数不多的对穆斯林旅游团队形成接待能力的城市之一。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分别占人口总数的87%和70%左右,两国均是广西重要的旅游客源地,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据自治区旅游局统计,2011年,马来西亚到广西旅游人数约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印度尼西亚到广西旅游人数约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

“除了桂林、柳州等少数城市以外,广西其他城市接待穆斯林旅游团队能力有待加强。”广西康辉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陈慧清告诉记者,由于穆斯林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对相关城市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雅加达,印尼响亮旅行社总经理德哈马万告诉记者,经过宣传推广,印尼不少穆斯林对广西的许多旅游景点非常感兴趣,不过他们最关心的是旅游景点能否满足他们的风俗习惯。由于广西很多景区目前不具备接待穆斯林旅游团的能力,他们只能先组华人团。

“桂林模式”可借鉴

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芮宏认为,在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方面,桂林市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推行联盟代理使桂林市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桂林市正式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始于2007年。在当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桂林市与马来西亚旅行商签订了合作开发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协议,并邀请马来西亚旅行商到桂林考察。

为进一步扩大桂林旅游产品在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力,桂林委托马来西亚的旅行商编制了专门针对穆斯林游客的桂林旅游宣传册,在马来西亚旅游展以及穆斯林旅行商门市投放。在马来西亚选择了3家马来文报刊做桂林旅游产品宣传,分别在每年的马来西亚旅游展前后投放。桂林市旅游管理部门还在吉隆坡举行桂林穆斯林旅游推介会。代理商联合设立展位,发放旅游产品、线路宣传册,现场推销桂林旅游和招揽穆斯林游客。由于桂林旅游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马来西亚当地的旅行商也看到了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巨大前景。如今,桂林在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旅客代理商达到15家,网点达到50多个。

其次,市场运作使桂林成功迅速地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桂林当地旅行社积极参与开拓境外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与马来西亚有关旅游公司建立沟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活动,促成了马来西亚穆斯林旅行团来桂林旅游。

针对穆斯林游客的特点,桂林市旅游管理部门引导企业完善接待设施,有的酒店为接待穆斯林客人,特别把上百间客房按照穆斯林客人的习俗进行改造装修。相关部门还邀请马来西亚穆斯林组团社对桂林市接待穆斯林团队的相关酒店及景点景区进行了接待培训。

正是由于加大了对东盟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桂林近年每年吸引穆斯林游客5万多人。

浅淡广西桑蚕生态旅游开发 篇7

1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

1.1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桑蚕生态旅游, 可盘活现有资产, 带动交通、建筑、娱乐、饮食、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桑蚕产业的良性循环, 为桑蚕产业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而带动全区桑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方针。景观景点优美、生活环境卫生整洁是对旅游点的基本要求, 也是吸引游客的基本要素。发展桑蚕生态旅游, 有助于改善蚕区养蚕环境,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也能通过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1.3 有利于安排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不仅需要管理人员, 还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 开发桑蚕生态旅游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制作丝绸工艺品, 出售桑蚕产品, 直接为游客服务等,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渠道, 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4 有利于传播蚕丝文化

蚕丝文化是桑蚕生态旅游的灵魂和支柱, 而桑蚕生态旅游又是蚕丝文化发展的依托, 两者有机结合, 既可为蚕丝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 又可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2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 桑蚕业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桑蚕产业除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外, 还具有景观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 是典型的绿色产业,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旅游价值。我国的蚕丝文化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渗透于古今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给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1]。

2.2 广西桑蚕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2.2.1 自然条件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桑蚕业生态旅游最有利的条件。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非常适宜发展桑蚕生产。因此广西宜桑面积广, 养蚕期长, 每年适合养蚕的时间多达8个月, 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区。桑树生长期和养蚕期的延长都给桑蚕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2.2 人力资源丰富。广西属人多、山多、地少的地区, 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农民收入途径单一, 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 这些剩余劳动力将为桑蚕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2.3 政策支持。

首先是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给广西桑蚕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桑蚕业的发展, 给予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自治区政府把桑蚕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区农业厅把桑蚕业列为优势特色产业, 加大扶持力度;自治区发改委、工信、科技等部门也纷纷采取措施支持桑蚕产业的发展。

2.2.4 桑蚕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具雏形。

广西努力探索桑蚕业生态循环开发利用模式,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各级蚕业部门要因地制宜, 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桑蚕综合利用技术和生态蚕业模式, 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宜州, 以桑枝生产食用菌和蚕沙无害化处治理等为重点的桑蚕循环经济正沿着“蚕—丝—绸—肥—菇”的思路逐步发展;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正规化建设集丝绸展示、蚕丝文化传播、科技普及于一体的丝绸贸易城, 同时推广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 提高果桑资源开发利用率, 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为蚕农增收开辟一条新的渠道;横县极力打造集赏千亩桑蚕文化园美景、蚕业科技示范、体验桑蚕农家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示范村建设项目[2];象州县正着手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规划建设。广西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 让桑蚕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桑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2.3 广西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2.3.1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北横贯中部, 南临北部湾, 是大西南的出海通道,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和沿江、沿海、沿边的优势, 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交通枢纽地区, 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构成了广西便捷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也给广西带来丰富的旅游客源。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客源丰富, 是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基础。

2.3.2 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它的丰度直接影响着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广西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景色宜人,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享有诗境家园之美誉;聚居着12个少数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 歌海如潮;海岸线延绵曲折, 拥有“中国第一滩”北海银滩;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 林区内还有许多壮观的瀑布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发展桑蚕生态旅游非常有利, 我们应该将桑蚕生态旅游纳入广西整体旅游线路之内, 扩大宣传, 加强引导, 吸引游客观光。

2.3.3 多重发展机遇。

目前, 广西旅游业正处在多重机遇叠加的大好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启动、泛北部湾旅游圈规划实施、西江黄金水道开发等成为广西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广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广西目前休闲农业开发正如火如荼, 在国内外已具有较大影响力, 这样的背景是发展桑蚕生态旅游非常好的时机, 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发桑蚕生态旅游是英明的决策。

2.3.4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 广西实施了一大批通村公路、通乡公路、国土整理、集镇建设等项目, 乡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出入快捷, 生活方便。乡镇靠近景区部分群众的住房、居住环境大都具备接待外来游客的条件。同时, 村民大都待人热情、民风淳朴、性格开明, 容易与外来客人沟通融洽感情。民族多样, 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其独特的饮食、服饰、文化也别具吸引力。

3 广西开发桑蚕生态旅游的对策

3.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为发展做好规划

广西有关桑蚕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区桑蚕生态旅游进行理论研究, 并且逐步拓宽、深化。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1 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旅游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理论的研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和扶持, 需要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专家及专业人员的研究, 更需要旅游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提供资料和提出建议。桑蚕生态旅游理论研究队伍应具备专业与业余相结合、跨行业、跨学科的特点。

3.1.2 正确把握桑蚕生态旅游的性质和特点。

在研究中始终把握旅游业及桑蚕业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优势, 最终达到桑蚕生态旅游所涉及的各环节、各行业和谐统一,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3.1.3 实行理论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桑蚕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不仅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更要为旅游组织及企业提供经营方向和发展策略, 为生态旅游市场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做到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

3.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科学规划, 加大设施建设, 健全管理体制

3.2.1 科学规划, 整体发展。

本着“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三换”思路,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避免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桑蚕生态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

3.2.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加大财政导向性投入, 建立桑蚕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桑蚕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2.3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采用政府主导, 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是桑蚕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3 完善桑蚕旅游产品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

3.3.1 桑、蚕产品开发。

蚕、桑具有食用、药用价值。桑叶具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驻颜乌发的功效, 桑枝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作用, 桑果能清热解渴、养阴润燥和补血的作用, 桑树所有的有益元素都易渗入菜中;蚕蛹营养丰富,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蚕蛾含有较多的生理活性物质, 如细胞色素C、拟胰岛素、前列腺素及环腺苷酸 (CAMP) 等, 具有益阳固肾等功能, 可开发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饮料、蚕蛹、蚕蛾食品, 可结合生态桑园养畜禽, 桑基鱼塘养殖水产品等, 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桑蚕宴。

3.3.2 蚕丝文化、科普教育产品。

建设开发桑蚕文化旅游资源, 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开展形式多样, 独具特色的桑蚕民俗旅游活动, 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业, 既可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和旅游业蓬勃兴起的趋势, 又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内建立桑蚕文化展示区,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展示茧丝绸历史文化、诗赋、神话传说、养生保健、蚕丝文化美学、丝绸之路, 古老和现代的生物养蚕技术, 桑、蚕、丝、绸的利用等,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以桑蚕为主题的书画大赛、诗文活动、民俗活动、桑果文化节、丝绸艺术表演和服装表演等, 向游人展示桑蚕文化历史沿革, 展示文化内涵, 营造桑蚕文化旅游氛围, 促进茧丝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桑蚕科技产品展示中心, 展示引进的桑、蚕、茧、丝、绸、衣服等深加工产业, 在中心内分别开设缫丝坊、丝绣坊、丝绵被加工坊、桑茶制作坊、桑果加工坊, 向游客展示桑、蚕、茧、丝系列产品的各种生产模式, 让游客见识人们是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将桑蚕资源开发得如此全面。同时也可建立开心农场, 游客可自己体验采摘桑果、桑叶, 亲自喂养蚕宝宝的过程, 体验原始乡村风情。

3.3.3 丝绸旅游产品。

开发丝绸旅游商品是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主要创汇产品。我国丝绸商品品种繁多, 类别齐全, 主要有:丝绸服装和配饰类如丝绸时装、丝巾、披肩、睡衣等;工艺品类如以“四大名绣”为代表的丝绸刺绣、绢扇、工艺画等;床上用品类如蚕丝被、枕、床单等;保健产品类、化妆品类、美容产品等[3]。悠久的中华丝绸文化是我国丝绸旅游商品开发的坚实基础, 而传统丝绸织造工艺则为丝绸产品增添了神秘、高贵的色彩。游客对丝绸旅游商品的购买包含了对中国丝绸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追求。丝绸旅游商品开发要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在内容、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反映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高丝绸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在品种、技术、材料等方面则要不断创新, 即在设计中既要反映我国丝绸文化承载的历史、民族风俗、艺术风格、审美观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又要注重丝绸商品的品种、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如何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 推陈出新, 顺应国际时尚潮流节拍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完善丝绸旅游商品建设, 突出丝绸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质, 优化购物环境、提升丝绸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注重名牌效应和市场营销等是增强丝绸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3.4 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 探索最佳的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

3.4.1 农家乐模式。

这是以单个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 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一般以农民投资的个体经营为主。这种模式依托本村镇或相邻村镇著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开展的, 在已有的农家乐发展基础上把桑蚕元素加进去, 丰富旅游的内容。一般在旅游比较成熟的景区适用。如可以考虑在宜州、横县、象州、阳朔、巴马等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推广桑蚕特色旅游。

3.4.2 生态旅游示范村模式。

这些村庄经济较发达, 生态环境较好, 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整个村庄趋向城镇化, 旅游接待设施较完备, 游客可在示范村观光、休闲、娱乐, 亦可与农民同吃同住。一般以合作社或公司+农户这两种经营模式较为合理。在宜州市刘三姐乡下枧河畔的马山塘屯、横县云表镇旺庄屯、象州县大乐镇庙鸡村等种桑养蚕规模较大的村 (屯) 可采用这种经营模式。

3.4.3 高科技生态园模式。

这类旅游区 (点) 的农业生产过程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农产品非常独特新奇, 整个园区现代感非常突出,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一般与科研院所合作, 以公司形式经营。比如广西区蚕业科学研究院、玉林市蚕种场、柳州市蚕种场等有一定综合开发基础、资金雄厚的单位可以借鉴江西桑蚕茶叶研究所、广东宝桑园的成功经验开发高科技生态园。这些园区可开辟集连片桑园、果桑采摘、蚕的发育科普展示、丝绸加工作坊、丝绸歌舞表演、丝绸服装发布展示、丝绸博物馆、购物商店等为一体的特色购物街, 甚至可以让游客学习、参加缫丝、织绸、印染、刺绣、裁剪等制作过程, 使旅游观光、购物与欢乐体验和谐地融为一体, 使旅游购物成为其美好旅游经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严力蛟, 黄凌霞, 周国良, 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桑蚕产业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对策[J].桑蚕通报, 2007, 38 (3) :1-4.

[2]佚名.横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品牌生态旅游农业[EB/OL].广西横县政务信息网, 2009-05-06.http://www.gxhx.gov.cn/wxdt/wxdt/200905/wxdt_20090506083904.htm.

广西旅游讲话 篇8

【关键词】北海市;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

广西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世居着壮、瑶、侗等11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俗节庆,随着经济全球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广西民俗节庆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开发的方式来实现民俗节庆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旅游开发。本文以广西典型民俗节庆活动北海外沙龙母庙会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开发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众多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广西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北海外龙庙会概况

北海市外沙龙母庙相传在清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建成,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海外龙母庙延续和传扬了当地渔民一百多年以来的龙母文化信仰和海神信仰,庙会活动展示的仪式程序、游街表演、舞龙舞狮、鲜明的民俗服饰以及各式各样花轿花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海市独特的民俗信仰和民俗文化,极具保护与开发价值。2010年广西北海“外沙龙母庙会”申遗成功,成为广西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沙龙母庙会的主要活动有:农历正月十五做平安、十六许福(意为“开海拜庙”“祭海”),其主要内容是祈求龙母娘娘等诸神给北海外沙出海打鱼的渔民以及百姓更多庇护,让出海的渔民能够满载而归,在家生活的百姓能安居乐业。接下来的活动还包括:二月初二的社王诞(头)、二月十九的观音诞、三月初三的北帝诞、五月十二的关帝诞、五月十八的龙母诞、八月初二的社王诞(尾)、十二月二十六的还福活动,其中以正月十五做平安、十六许福、农历五月十八的龙母诞、十二月二十六的还福活动最为隆重,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的还福活动最热闹[1]。

2.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2.1 旅游开发取得的成效

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是一项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目前,庙会资源虽尚未进行系统的旅游开发,但由于其独特的祭海文化、游街习俗,每年的庙会活动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政府对外沙龙母庙会活动的开展及宣传做了不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庙会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了庙会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庙会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参加庙会活动。当地居民表示近几年庙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加庙会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14年参加庙会的人数达到两千多人,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的乡镇,部分游客来自外省,庙会活动为期两天,场面十分热闹;2015年,由于天气原因,参加庙会的人员只有一千多,但是庙会的活动照常举办,其中北海市记者团组织采访活动,加强庙会的宣传。近年来,外沙龙母庙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就当前的发展规模而言,外沙龙母庙会的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

2.2 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体验不足。

北海外沙龙母庙会属于一种非物质文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重在挖掘其文化内涵,凸显其民俗特色,彰显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真实性,让旅游者深刻的了解其文化内涵,引起旅游者的认同和共鸣,以此来吸引旅游者[2]。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当前北海外沙龙母庙会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旅游产品之间也未进行整体联动,没有整合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如北海老街就与龙母庙相离不远,但是外沙龙母庙会与北海老街之间却没有进行联动开发,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此外,由于当前游客只能远远的欣赏庙会或者仅参与庙会后期的庆祝活动,对庙会的文化内涵缺乏了解,且参与体验性不足,导致游客对庙会活动的满意度较低,制约着庙会的进一步发展。

2.2.2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资金的支持,开发也将举步维艰。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经费有限是制约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活动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活动经费也是由居民募集而来,用于举办几天的庙会活动已经捉襟见肘,显然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工作。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可知,目前龙母庙会仅有一个龙母庙用于供奉神灵和一个活动场地用做庙会祭祀、晚会、民俗表演等活动,其余各项配套设施均不齐全,如餐饮、住宿、服务等,没有专业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没有高档的酒店,缺乏大型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单纯依靠当地居民自发接待,休闲娱乐设施不足,有限的接待能力难以满足旅行团的需求,整体接待水平偏低,进而阻碍了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严重制约着北海外沙龙母庙会的旅游开发进程。

3.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对策

3.1 整合当地资源,开发组合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是旅游各要素的综合,更是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北海外沙龙母庙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地影响力较大,而且北海外沙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因此,在对北海外沙龙母庙会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整合北海当地的旅游资源,利用其它知名景点的影响力,进行合理旅游开发,设计出一条组合旅游线路,让旅游者在欣赏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还能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逐步扩大外沙龙母庙会的知名度,这必将会成为北海旅游的新亮点。具体来说,可将龙母庙会活动与风景优美的北海银滩、古香古色的北海老街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把北海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起来,开发成组合旅游产品,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之间联动发展的目的,还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增加游客的体验性,提高游客满意度,有利于实现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的长远发展,完善北海旅游格局。

3.2 深挖文化内涵,提高游客参与体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求知、探异的消费需求,而体验性旅游则越来越受旅游者青睐。体验性旅游产品强调以人为本,以游客体验为核心,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3]。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激发旅游者体验异域文化的出游动机。因此,在对北海外沙龙母庙会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深入挖掘庙会文化内涵,将庙会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同时要注重庙会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性,要做到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庙会龙母文化的魅力,体会庙会祭海仪式的独特意境。如在庙会的“祭海活动”“金猪游街”“舞龙舞狮”等过程中,可让游客在了解相关规则与禁忌的情况下,让旅游者参与到祭海、穿当地特色服饰游行、参与龙母祭拜仪式等活动中,以使其能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龙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3.3 拓宽筹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充裕。

当前,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可知,庙会活动举办的资金完全由当地居民自行募集,这显然不利于其保护及旅游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是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强对北海外沙龙母庙旅游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其次,通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对龙母庙会进行旅游开发,包括投资、赞助、冠名开发等多种形式;再次,要鼓励遗产所在地居民通过成立合作社的形式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最后,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实现有限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3.4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旅游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个旅游目的地要实现全面快速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必不可少。目前,北海外沙龙母庙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住宿、餐饮,服务等不符合旅游者的要求,难以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因此,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应该着重考虑建设符合旅游发展需要的停车场、凉亭桌椅等休息场所以及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建设现代星级酒店和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宾馆,满足旅游者的住宿要求;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海鲜美食和独特的传统民俗美食,满足旅游者的餐饮要求;适当增加参与性娱乐设施,增强旅游者的参与体验,提高其旅游的整体感受。

4.结论

北海外沙龙母庙会作为广西民俗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历了180多年的传承发展,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笔者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现状的,进一步提出北海外沙龙母庙会旅游开发对策,即整合当地资源,开发组合旅游产品;深挖文化内涵,提高游客参与体验;拓宽筹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充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凤娇.北海外沙龙母庙龙母诞调查报告[J].怀化学院学报,2014(1):9-12.

[2]陈炜,陈能幸.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壮族嘹歌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24(3):97-99.

[3]刘小泉,王伟年.体验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16.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13FTY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上一篇:1《场景歌》下一篇:扶贫干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