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精选8篇)
鄂州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摘要】
鄂州市政府发文要求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鄂州政办发〔2009〕40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这部法律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保证食品安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学习好、宣传好食品安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食品安全法宣传工作方案,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实效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卫生、农业、粮食、质监、工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切实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行业组织要大力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各地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要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好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形成监管合力;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卫生、农业、粮食、质监、工商、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情况,认真做好各监管环节的衔接,密切配合,不留监管缝隙和空白。对不履行沟通协作责任、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等后果的监管部门,要依法严肃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三、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对现行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管理政策规定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及配套行政法规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废止。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完善我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法制环境。
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能力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对增强食品检验能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等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向管理相对人违法收取费用的现象,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对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违法收取费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要依据食品安全法,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地区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依法高效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五、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已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系统、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消费、禽畜屠宰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整顿,使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明显加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对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有关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市政府。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 做好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监管环节工作衔接, 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现就《食品安全法》实施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国办发[2009]25号) 精神, 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 在地方政府领导下, 依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和国务院确定的部门职能分工以及相关部门规章, 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 加强沟通合作, 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国家各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完善与《食品安全法》配套的规章制度, 在新的配套规章制度公布前,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原则上要按照现行规定开展监督执法工作, 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 做好工作衔接
(一) 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许可工作。
自2009年6月1日起,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再发放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汇总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名单、许可证复印件和违法记录情况, 分别通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请人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中, 不必再提供食品卫生许可证。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 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性评估通过、准予许可的, 不得生产经营。2009年6月1日以后, 对于地方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未完成的, 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许可工作, 由地方政府确定的部门继续按现行工作机制承担相关工作并做好平稳过渡。
(二)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日常监管工作。
自2009年6月1日起,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 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业和信息化、商务部门要制定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指导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推进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食品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门要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 抓好酒类流通管理, 继续做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酒类流通附随单溯源制度等行业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 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依法加强对食品广告的监管,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制度。质检部门要加强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各项记录、报告制度, 监督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加强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的进出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商检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检验;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 继续做好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依法加强进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 对进口食品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实施检验;对已有进口记录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按原有规定进行检验;对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根据地方政府确定的职责, 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2009年6月1日以后, 对于地方机构改革未完成的, 目前负责的部门应继续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餐饮服务监管工作。各地监督管理部门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 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机关加快制定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法规, 落实监管措施。
(三) 做好企业食品标准备案工作。
自2009年6月1日起, 卫生部门负责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质检部门不再负责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之前已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继续有效。各有关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自查清理, 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要求, 开展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 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卫生行政部门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做好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衔接。
(四) 规范食品相关产品企业生产行为。
各有关部门要督促食品相关产品, 特别是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生产单位, 按照现行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组织生产, 并开展自查清理。各生产单位要在2010年6月1日前完成自查清理工作, 并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对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及新品种向卫生部申请批准。各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生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行为。各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引导、沟通, 组织本行业企业开展自查清理工作。各相关监管部门要积极指导、督促并给予帮助。
三、工作要求
(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 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 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重要意义, 要把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 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9]8号) 要求, 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订工作方案, 完善工作制度,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坚决查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重大案件。要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 下大决心、花大力气, 从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各项制度入手, 系统、有序地解决好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各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承担综合协调职责的部门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综合协调, 组织提出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并及时向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三) 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各地要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食品企业、行业组织学习贯彻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会同有关部门在整合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同时, 启动整合现行有效的食品相关标准, 提高标准的统一性, 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行业标准进行梳理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标准执行的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 使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自觉履行标准规定的技术性要求, 夯实食品安全的工作基础。在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之前, 原有食品相关标准继续有效。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标准执行情况向卫生部门通报。
(四) 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
卫生部近期将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 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框架。各地要加快组建食品安全 (含保健食品) 风险评估机构, 结合本省 (区、市) 实际, 合理规划, 不断提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 尽快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搭建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 力争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省 (区、市) 、市 (地) 、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总膳食调查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有害因素与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 逐步实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机制。落实各级医疗单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责任, 建立事故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机制。各地要协调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 依托先进科技力量和手段, 调动各方资源, 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果, 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建设, 履行法定职责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各地在执行《食品安全法》和本通知中的问题, 请及时函告上级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键词:网络鉴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1网络鉴证论述
1.1网络鉴证的产生背景
“网络鉴证(WebTrust)”服务在1997年由美国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提出,旨在建立网站浏览者对网站的信任,帮助保障隐私,鉴证网站安全和降低网络商业诈骗风险。
1.2网络鉴证的含义
网络鉴证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既定的标准对开展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隐私、网站安全措施、保密性、履行交易的可靠性、经营业务与交易诚信、应用保障和认证机关七个方面中任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测试,对符合标准的网站签发电子印章的一种业务。
1.3网络鉴证的目标和重点
网络鉴证是以网站的安全性、信息的管理保护等为鉴证的中心,以评价这些内容是否符合“网络鉴证准则与规范”为目标进行的鉴证服务。
2网络鉴证在我国推行的必然性
2.1我国推行网络鉴证业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国内而言,虽然网络购物很流行,但人们对它的安全性存在质疑,而网络鉴证业务恰恰能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就国际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要与国际电子商务接轨,必然要遵循国际准则,即要实施网络鉴证业务。
2.2公众对网络鉴证的心理需求
一项调查表明,在52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5家企业认为需要网络鉴证服务,占被调查企业的28.85%,这项数据说明我国实施网络鉴证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范围的需要。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网络鉴证业务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开展网络鉴证业务有利于分散业务风险。
3网络鉴证所存在的风险
3.1网络鉴证所持风险的情况
凡经过网络操作的各项业务均存在各种不确定风险,而所谓网络鉴证的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已知存在的风险,不符合要求的网站仍然进行网站鉴证印章的情况。网络鉴证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网络鉴证准则和规范”,网站内部维护没有进行相关的施控策略或章程的情况下,网站发生了一些比如触犯他人隐私权、私密资料泄露或者危害网站使用者个人财产安全、网站服务出现差错等事端的可能出现行为。网站的控制风险是指网站自身所具备的自主抑制及监管措施与相应程序未能及时阻止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网络鉴证在行使职能的时候没有检查出该网站所能出现的不符合“网络鉴证准则和规范”的重大事项的可能性。
3.2网络鉴证风险大的原因
网络鉴证风险大的原因有:第一,网络的变化迅速,关注者往往看到的信息也许并不是最新更新的数据信息,这样的安全签证,其实也许并不安全,因为在时间性上存在一定的数据未及时更新的情况。第二,网络鉴证报告的人群并不仅仅是签证委托人,而是囊括了诸如具有入侵风险的全部电子服务站点的浏览人群。第三,一些虽然具备了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从业者其实对业务也有很多不甚了解的地方。第四,不同计算机使用者在机器硬件、软件的配备上各有不同。第五,计算机随时会发生诸如黑客的攻击,或是网络病毒的侵害,这一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愈演愈烈。
4网络鉴证经费昂贵
4.1从花费的时间来看网络签证的经费
网络鉴证看似只是一种签证办理的手段变迁而已,实则不然,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从办理的时间上来看,每次在经过了诸多程序后都要耗时甚久。截止本文成稿,根据官方的权威数据资料显示,网络鉴证的办理从开始到最终取得该签证至少要话费三个月的时间,而这期间所消耗掉的费用可想而知。
4.2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消耗来看网络签证的费用
网络签证看似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程序与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一,网络签证的整个过程当中需要不止一位注册会计师来共同完成。第二,收集和编制的鉴证材料也很多。第三,网络鉴证涉及的内容较比其他方式的签证内容显得更为广泛。
5网络鉴证难度大
5.1很难搜索网络鉴证线索
网络鉴证线索,就是网络鉴证的轨迹。网络鉴证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机只记录最后的处理结果忽略中间的处理过程,这使注册会计师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减少,给网络鉴证的追踪带来了重重困难。
5.2网络鉴证对象受到限制
网络鉴证对象是网络鉴证监督、检查和评价的客体。注册会计师进行网络鉴证的依据是计算机的输出信息,网络鉴证对象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
5.3网络鉴证取证难度大
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在线访问来查询电子数据,获取无纸化的鉴证证据。
5.4计算机舞弊的隐蔽性
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的进行。计算机不仅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犯罪舞弊的绝妙手段。
6缺乏必要的与网络鉴证相关的法律规范
没有如何具体进行网络鉴证的规范,缺乏可操纵性的准则、指南。法律盲区是实施网络鉴证的主要障碍之一。传统的鉴证制度准则、法律规范体系已不能适应指导的规范网络鉴证实践。而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未颁布《电子商务法》、《网络鉴证准则》。我国实施网络鉴证缺乏重要依据,使得注册会计师执行网络鉴证业务的行为得不到规范。
6.1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鉴证的认识
政府和注册会计师的协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一系列途径来加强社会公众对网络鉴证的认识。第一,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第二,通过讲座形式使学生对网络鉴证有所了解。第三,在网络上增加关于网络鉴证方面的资料。第四,报刊中要增加刊登网络鉴证方面的学术文章。
6.2借鉴并采用先进的鉴证程序、方法与技术来提高网络鉴证的效率
(1)借鉴国外先进程序、方法来提高网络鉴证的效率
第一,由于中国至今还未引入网络鉴证业务,国内网络鉴证的理论依据较少。而美国、加拿大的网络鉴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第二,我国仅靠已有的鉴证技术无法对网站要求鉴证的方面进行全面、完备的鉴证。第三,网络鉴证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网络鉴证的效率
要综合运用多种先进学科技术方法进行网络鉴证。第一,对网络系统的了解和描述方面方法如:面谈法、系统文档审阅法、观察法、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等等。第二,可以结合计算机辅助鉴证技术,从而提高鉴证效率。第三,可以通过建立测试模型来实施检查与测试。
参考文献:
[1]罗杰.我国网络鉴证探析[J].经济师,2006,5.
[2]刘振雨.浅谈网站认证[J].成功(教育),2008,2.
[3]吕先培.CAP鉴证[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审计署审计科研究所.中国审计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钟山(1986.5-),男,福建宁德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各位市人大代 表 : 《食品安全法》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安康、社会稳定的一 部重要法律。去年 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这部 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 9月份印发了检查情况 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对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提出了非常中肯、十分到位的建议。现将对市人大常委会相 关建议的落实情况和去年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作一 汇报。
一、人大执法检查报告建议落实情况
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市卫生局在去年 8月份 移交了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完成了食品安全 综合协调职能交接。承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这一新职 能以来,作为综合监管部门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 贯彻实施,将人大《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相关建议的 落实摆在突出位置,从四个方面抓紧抓实抓好:(一重宣传引导,着力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 参与和热情支持。为营造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市政府、食安委在提出年度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意见、重点专项整治方 案和对辖市、区政府、监管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时,都 将开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 作为重要内容,对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社会公众等不同人 群的宣传培训工作,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今年,我们专 门印发了食品添加剂整治行动宣传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全 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 识、食品安全工作进展和“专项整治”成效,将国家开展打击 食品非法添加
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态度和决心、措 施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食品生产 经营者, 做到家喻户晓、应知尽知。本月 6月 13日至 20日,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 我市还将开展“人人关心食品安全, 家家 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组织开展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 , 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 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重网络完善,着力推进基层食安办建设
按照市人大“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尽快调整充实 各级食安委及其办公室,着力加大食安办的管理力度,进一 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等要求, 我们协助政府在去年 9月完 成了新一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建,制定下发了市食品安 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在向省有关部门咨询请教的基 础上,我们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精神,去年在省内率
先明确了有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加工小作坊、保健食品生产经 营企业的监管职责和分工,及时消除了监管盲区。加快基层 食安办调整进程,及时向市政府进行汇报,请马市长亲自协 调, 目前除句容市外, 其他辖市、区食安办均已经调整到位。(三重机制运行,有效发挥食安办的作用
去年 9月份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市食安委成员会 议暨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市食品安全工作分析研讨 会、全市食品安全暨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 作会议,组织开展全市问题乳粉清缴和地沟油专项整治、食 品添加剂专项行动,部署加强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等重点 时段食品安全工作,牵头落实省食品安全整顿督查等重大活 动,对市食安委、食安办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 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认真履行好食安办协助政府统筹落实 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职责。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国家、省、市的工作文件、工作要求及时传达贯彻到位,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保证各项工作不在我们这个环节有所疏漏。(四重责任落实,健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健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促进辖市(区 政府、市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我们结 合本市实
际,着力在抓好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上做文章,在 去年年底出台了《临江市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和 考评细则》 ,从今年开始,对辖市、区政府和市有关监管部 门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更加科学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和奖惩
制度, 促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今年,我们又按照政府要求,在马市长亲自主持下,起草了 《临江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办法》。前一阶 段已经听取了各地各部门的意见,组织召开了基层政府、监 管部门和食品企业参加的专题座谈会,数易其稿进行完善。目前《草案》经市法制办初审后,正通过中国临江门户网站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下一步将提交市长常务会议讨论。办法 中,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具体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 和流程,事故各方特别是企业、最终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认定和追究,都进行了更加明确、具体、严格的规定。按照 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的观点,办法对我市企业的规范和震慑 作用,可能比《食品安全法》更好操作。办法出台后,一待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级政府和部门就能够以此为依据,规 范开展调查处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二、近一阶段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 “打造马太线上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的目标,全市进一步加 强对农产品种养、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消费等环节的 监管,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保持了 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总体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2010年全市共监督抽查重点食品 5065批次, 合格 4864批次,合格率为 96.03%。监测类别涵盖粮油及其制品、蔬
菜、水果、肉及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保健品、餐具消毒等 29大类千余个品种。近三年我市农产品总体抽 检合格率平均达 98.3%,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 99.4%,蔬菜 部、省抽检一直名列前茅, 2010年“瘦肉精”抽检 2400批次 合格率 100%。2009年地产加工食品合格率 93.2%(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2010年合格率为 94.3%,又上 升 1.1个百分点。两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和食 品安全事故 , 无消费者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伤害, 根据食品安 全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比较满意。
(二圆满完成食品监管重点任务
圆满完成食品安全两年整顿。将落实整顿和食品抽样检 验、重点品种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世博会食 品安全“护城河”行动结合起来,层层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 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任务。对照省、市提出的两年食品安全 整顿各项目标、要求,我市整顿目标各项任务已圆满完成, 全市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事故,受到省检查组好 评。
圆满完成清缴问题乳粉、“地沟油”及餐厨废弃物专项整 治。推行市对辖市、区定点督查验收,辖市、区对乡镇全面 督查工作机制,层层签订问题乳粉清缴责任书,实行问题乳 粉有奖举报制度,组织拉网式排查,不留整治空白。认真落 实“地沟油”整治市(县 长负责制,在调查 464家生产、流通、消费单位的基础上,沿餐饮、流通、生产路径向上溯源进行 暗访,历时四个月,分别暗访餐饮单位 151 家、油脂批发销 售单位 42 家,上游油脂供货单位 26 家,并通过媒体、网络 公布有奖举报电话,接受举报 14 起,均未发现生产、经营、使用“地沟油”违法行为,为最终形成结论可信的调查报告提 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此,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 会公布“地沟油”专项整治结果。对在“地沟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市源春肉制品厂“回收 油”问题,监管部门对行政相对人予以行政处罚,并对线索举 报者给予 3000 元奖励。
(三)认真推进 2011 年食品安全重点整治 市政府对全国统一开展的打击食品违法添加和滥用食 品添加剂、“瘦肉精”等重点专项整治高度重视,刘市长在全国 食品添加剂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对食品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并重点指出,在整治行动中,要以保障最终食品安全为重点,往前追溯,既要从源头抓起,又要从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进 行倒查。谁生产不合格食品就查谁,形成经营者不敢销售问 题食品、主动抓好准入关
口的氛围。月 26 日全市召开食品 4 安全工作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 会议,马市长与各辖市(区)、各有关部门签订 2011 年食品 安全责任书,全面部署今年食品安全工作,迅速启动全市整 治工作。会后,各地各部门能够把食品安全添加剂整治工作 作为一件大事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
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抓好责任分解并层层建立领导 机构和工作班子,通过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政府领导带队 开展督查检查、加强经费保障等措施,加大组织领导和统筹 协调力度,形成了工作合力。
(四)部门履职加强,监管措施有效落实 一是监管力量得到充实,责任进一步明确。目前市级各 主要监管部门都成立了专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业务处室。市卫生局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处,负责市食品 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设立餐饮保化处和餐饮安全监督 所;临江工商局设立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从机构设置方面 明确了监管责任,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强化了食品安 全监管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监管力度进一 步加大。各部门均制定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 添加剂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 的同时,着力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制定了多方面的措 施,正在逐一落实。三是严格落实领导要求,检测力度进一 步加大。各环节按照刘市长的指示,针对性地加强了专项整 治检测工作,保证今年相关检测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
(五)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完善基础体系 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体系建设方面。2010 年,市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体系建设方面。产品检验测试中心扩项成为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三位一 体的综合性检验测试中心;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投入 300 万购置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等高档检验设备 11 台套;临 江检验检疫局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挂 牌,食品添加剂检测能力范围跃居全国系统第一;市疾控中 心启动“三年千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能力体系建设纳入市政府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2010 年,我市出台了《临 江市食品生产加工环
节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诚信建设的工作 意见》,制定了示范企业建设方案和考核细则,召开了全市 食品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示范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引 导食品行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流通环节以农 村地区为重点开展的“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项目也初见成 效,至 2010 年底,全市共建成“食品安全示范店”1083 个,行政村覆盖率达 100%。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方面。市、辖市(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结合机构职能调整,对本地区、本部门食品 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指导、督促食品生 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落实企业事故防范措施。市政府制定出台《临江市食品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 事故报告、现场卫生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等事故查处制度和 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应对工作,提高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严肃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切 实做到对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三周年之际,区人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将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深入贯彻实施,推动我区安全生产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我区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机构、装备、经费等都优先予以保证,加大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我区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242起,造成81人死亡;2004年发生各类事故237起,造成65人死亡,起数下降了2.07%,死亡人数减少了19.75%。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安全生产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几年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但仍时有事故发生。去年底机场高速路A1标段发生了11·28事故,虽然不是属长乐区企业发生的事故,但统计范畴列入长乐区。去年12月6日永益针纺织公司的厂房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八人受伤。今年工矿企业虽然没有发生事故,但其他事故仍较突出,今年5月17日发生在松下村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因是炸药爆炸,所以归属刑事案件。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暴露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基本情况
1992年《矿山安全法》的出台,是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工作的起步,十年后的2002年《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是我国安全生产纳入法治轨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两部法律的实施扎实推进了我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1、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工作,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基本形成。
2002年7月长乐区安监局设立,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的时期。我们就是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起点,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学习活动。每年的六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都以宣传《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为重点,开展宣传咨询系列活动。结合“法制宣传日”、“平安长乐”宣传活动,运用新闻媒体、墙报简报、宣传专栏、“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三年来印发《安全生产法》单行本30000多册;印发《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6000多本;印发《安全生产法》大型招贴画300套;印发《安全生产法》宣传手册5000多册……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2005年1月1日出版的《中国安全生产报》用较大版幅刊登了长乐区抓《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多管齐下的做法,如多年来坚持自办《长乐安全简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编印了《长乐区安全生产警示录》等书籍,供工矿企业管理人员吸取血的教训,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建立了长乐区安全生产信息网站;设立了长了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等。这些都形成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
2、落实《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相关条款,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区政府组成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柯区长是安委会主任,各乡镇(街道)也一样,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局面已形成。政府方面落实《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的工作,就是由安委会来牵头。区安委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会议,每逢重要时期(如春节、五
一、国庆等),区长都亲自带队检查安全工作,并召开会议进行布置,确保重要时节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已形成政令畅通、雷厉风行、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1)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区长每年都与18个乡镇(街道)及34个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我区还将《消防安全责任书》、《乡镇船舶安全责任书》都并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内,不再进行单列重复签订。每年都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区政府进行表彰奖惩,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2)应用《安全检查表》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法》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权利,也是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我区多年来开展安全检查一直推广应用《安全检查表》方法,还专门编印了《安全检查指南》一书,对全区的安全检查起到了指导且实用的效果,该书也深受兄弟县(区)区的好评。
每次部署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都附上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检查表》统一汇总到区安监局。经过对《安全检查表》的统计、辩识和综合,再针对性地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这种方法检查面广,发现问题较全面,也防止了安全检查走过场的现象。应用《安全检查表》开展安全检查很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3)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002年以来,我区以高危领域为重点,立足于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4年集中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液化气区场、锅容管特设备、渔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公众场所、学校、民爆物品和工业卫生等十二个方面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非煤矿山整治 由区国土局负责牵头。矿山采矿权一律进入阳光招投标,获得采矿权的矿长、安全员、爆破员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这是前置条件。规范了矿山安全生产内业资料,实行矿山安全生产日记制度,所有矿山必须执行。按照《矿山安全法》要求,从建章立制、培训教育、整改隐患入手推动矿山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已连续三年实现矿山无死亡事故。
危险化学品整治 由区质监局负责牵头。突出抓了“五整顿、两关闭”工作。全区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单位52家,38家已通过安全评价,37家已申领了危化品证。目前正在着手对生产危化品企业督促其申办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许可证,涉及到危化品监管的八个部门,各尽其责,依法严格监管,确保了我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及处置的各个环节不出事故。
液化气区场整治 由区建设局负责牵头。全区15家液化气充装站都经过整顿,将原来简易充装改造成合符规范要求的充装站,每站都投入了几十万元,并经验收投入使用了。近两年侧重液化气经营区场安全整顿:一是规范经营网点,布点工作;二是抓好钢瓶送检工作。目前大部分经营网点已经过安全认可,投入经营。全区钢瓶经过两年的整顿,已检测近5万个超期钢瓶,成效明显。下一步还要继续整顿规范农村液化气经营网点,把农村经营区场也要规范起来。
锅容管特设备整治 由区质监局负责牵头。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基本情况普查工作。全区有锅容管特设备2500多台,有气瓶88120只。对在用的特种设备一律强制检验。整治锅炉3台、压力容器31台、起重机械48台,完成171个单位压力管道普查登记工作,并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300多人进行了培训发证。
渔业生产整治 由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重点是对大马力(150匹)船上人员10人以上的进行监控。要求设施配备齐全,船舶年审和职务船员持证,船员安全“四小证”配齐,渔船人身保险落实,通讯设施完好。去年对24艘“三无”铁壳船进行强制上排检验,不适航的3艘强行封港。梅花、海星港口信息站都能有效发挥通讯保障作用。为有效实施海上抢险救灾行动,我区还组织了一支30艘船体性能良好的渔船组成海上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使之能适应《应急预案》要求的队伍配备。
建筑施工整治 由区建设局负责牵头。列入区建筑安全监管的施工企业都比较规范了,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内业到现场安全管理都能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要求执行。清理整顿农村“三无”施工作业正在起步过程,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是动态的,还要继续抓紧抓落实。
道路交通整治 由区交巡警大队负责牵头。开展了交通安全大整顿,联合对事故多发路段、事故黑点进行治理。已整治7处路段隐患,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水上交通运输整治 由区交通局负责牵头。加强对渡口、渡船及运输船的检查频率,每月至少巡查一次以上。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加强对“四客一危”的安全监督,坚决取缔“三无”船舶,有效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的好转。
公众场所消防整治 由区消防大队负责牵头。整治的重点是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治理,包括商场、区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学校、养老院、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等场所。责令裕利达、好天下宾馆、天一酒店、奎桥不夜城等32家单位限期整改,对五家实行挂牌督办,促进了整改工作。
学校安全整治 由区教育局负责牵头。重点在七个方面加以治理:一是建立健全学校有关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防火、游泳、饮食卫生、交通等制度;二是建立校内外师生各项活动、大型活动预案报批制度;三是完善各类活动场所的安全设施和管理;四是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五是开展民办幼儿园安全方面整顿;六是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用车安全管理及校门口交通安全整治;七是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安定稳定。
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整治 由区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牵头。去年检查涉爆行业场所单位544家次,其中限期整顿36家,停业整改4家,整改各类涉爆隐患79处,查处涉爆案件9起共10人(其中1人刑拘,移交起诉2人,治安拘留4人),收缴炸药25.65公斤、雷管25个、导火线586.2米。查处了林朝龙等人非法储存烟花爆竹窝点。目前我区烟花爆竹经营实行疏堵结合,不搞一刀切的“禁燃禁放”规定。采取烟花爆竹专营、实行安全条件准入制度,审批了经营网点74家;但对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实行禁止的措施,因为生产烟花爆竹是高危企业,必须堵死。经过疏堵结合,老百姓也十分拥护,基本上杜绝了烟花爆竹事故的发生。
工业卫生整治 由区卫生局负责牵头。摸清了全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工矿企业有448家,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作业工人有17898人。职业危害主要分布在金峰、鹤上、鹤城、古槐、松下等16个乡镇(街道)。每年都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较好完成福州区政府下达的工业卫生检测任务。但工业卫生治理任务还很重,路还相当漫长,要继续深入持久的抓下去。
(4)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从2003年以来,我区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为契机,着手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依法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目前已在建筑、危险化学品实施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非煤露天矿山正在落实安全生产许可的有关工作。近两年也不断提高了依法行政和依法从业的水平。
(5)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为规范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区安监局专门设立了“长乐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4人,专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培训中心获得省安监局颁发的培训资格证书。从2003年至今先后举办了14期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培训了1365人,有1358人通过考核获得了从业证书。已对300多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考核,下一步将对全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轮训一次。
(6)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重点强化和规范了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首先执法人员经培训亮证执法,做到公正、严格、文明执法。两年来经济处罚11家生产经营单位,处罚金额32万元;责令26家工矿企业停产停业整顿;提起听证请求的4家,按规定程序听取了被处罚单位的申辩,都较圆满地实施了行政处罚。特别对经济处罚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规范办事,罚款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管理。
(7)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安监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302号令、省政府66号令有关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了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责任。从2003年以来,分别查处了:鑫海钢铁工地4·6一死一重伤事故;阳光花园6·27死亡事故;海兴名优水产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8·21死亡事故;鹤上东平塑料加工厂9·30死亡事故;永丰针纺有限公司10·5死亡事故;解放路旧城一期改造工程工地11·19溺死事故;中港福建基础建设台泥项目部11·23溺水失踪事故;福建砂石公司12·5死亡事故;鹤保金属制品厂2·9一死四伤事故;永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2·15一死四伤事故;东宇不锈钢5·29死亡事故;营前岐头铸造厂7·3触电死亡事故;吴航不锈钢8·19触电死亡事故;永益针纺织12·6一死八伤事故等,进行了调查处理和行政责任追究。依法追究了15个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每起事故都做到有立案、有调查证据、有组织调查组讨论、有结案。
(8)建立安全生产救援体系
我区编写了《长乐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写了各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写了各部门单项的应急预案,加上华能福州电厂和长乐国际机场等预案,区政府将其汇编成册。目前正在应用这些《预案》开展演练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安全生产法》要求的一个方面。全区各高危企业都针对性地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防万一。
三、存在问题
我区贯彻《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在实施落实上工作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些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
1、对这两部法律的贯彻实施还存在许多难处,有的是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配套,业主的安全意识差,难以真正达到依法监管。所以就难免存在一些监管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到位现象。
2、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内部管理机构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无证上岗、不按章办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还不断发生;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的现象较普遍;对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投入欠帐多,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安全保障水平不高。
3、非法生产现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是矿山私采、烟花爆竹无证经营在个别乡镇(街道)还较为突出,有的还不同程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4、安全生产“三同时”的规定落实不到位,只讲发展经济,存在越过或避开安全生产监督把关的违法违规现象。
四、今后工作思路和几点建议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区将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坚持不懈地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工作,不遗余力推动安全生产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实现由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手段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1、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学习热潮,开展新一轮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进一步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促其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提高法律修养。用一年的时间对各工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依法从业的培训教育。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达到自觉依法安全生产。
2、加快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步伐。在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这两个行业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已起步了,但要加快步伐,对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今年内将申办有关许可证工作落实到位。对烟花爆竹行政许可工作待省政府文件下达后即起步。
3、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应急救援、责任追究、执法程序等工作。尤其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规,进一步规范安监队伍的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将从综合监督的职能定位出发,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乡镇(街道)安监工作,并要积极探索监管执法途径和新方法。
4、加强“双基”工作,推动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企业这个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努力推动企业责任主体的落实,加强基础、基层工作,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环节、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企业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制度、落实操作规程,约束安全生产行为,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作业。
5、几点建议。
(1)建议要尽快出台《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以解决安全生产法律中未明确的细节问题,可操作性要强。
(2)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要对《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进一步修改完善。例如,《安全生产法》中“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表述,形成多个执法主体,不够严密;对乡镇(街道)这一级政府安全监管的职责规定不明确等。
(3)同一违章行为在《矿山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法》中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一致,应修订一致。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要激发生产经营单位对法律的善意,坚决克服以罚Φ南窒螅岢氖欠傻姆窬瘢ㄉ韬托称桨渤だ郑丛彀踩榷ǖ纳缁峄肪扯恍概Α?br>
一、我国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为什么要实行等级保护制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我国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些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已经严重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既有外部威胁,又有自身脆弱性和薄弱环节,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一是针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安全漏洞,使用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技术进行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对我国的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二是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隐患严重。由于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技术和高端服务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在操作系统、专用芯片和大型应用软件等方面不能自主可控,给我国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深层的技术隐患。三是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基础还很薄弱。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薄弱,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监管缺乏依据和标准,安全保护措施和安全制度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
面对当前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一旦出现大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影响本单位、本行业,而是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影响党的“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147号令)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0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明确指出“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二、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能够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不仅是实现国家对重要信息系统重点保护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政治任务。通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体现“适度安全、保护重点”的目的,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按标准建设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安全保护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有效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整体水平。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当今发达国家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安全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多年来信息安全工作经验的总结。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有利于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和服务;有利于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臵,对信息系统分级实施保护,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利于明确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利于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息安全模式。
三、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包括公安机关、保密部门、国家密码工作部门)组织制定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依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 技术标准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建设安全设施、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接受公安机关、保密部门、国家密码工作部门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制、生产单位,信息系统的集成、等级测评、风险评估等安全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并接受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近几年来公安部牵头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147号令)规定和《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文件精神,公安部会同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国务院信息办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出台了等级保护规范标准。2004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2007年6月联合出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流程及工作要求,明确了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为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规范保障。制定了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 求》等50多个国标和行标,初步形成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
二是开展了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工作。2005年底,公安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5]1431号)。2006年上半年,公安部会同国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础调查。通过基础调查,基本摸清和掌握了全国信息系统特别是重要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开展了等级保护试点工作。2006年6月,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6]573号)。在13个省区市和3个部委联合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完善了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模式和思路,检验和完善了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方法、思路、规范标准,探索了开展等级保护工作领导、组织、协调的模式和办法,为全面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部署开展定级工作。2007年7月16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2007年7月20日,四部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协调小组组长、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同志和国务院信 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学山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国家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各省(区、市)公安厅(局)、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行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为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领导,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联合成立了由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
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哪些,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等级保护的主要流程包括六项内容:一是自主定级与审批。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定级指南,自主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跨省或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其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二是评审。在信息系统确定安全保护等级过程中,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拟确定为第四级以上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当邀请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三是备案。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定级单位到所在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四是系统安全建设。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运营使用单位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管理办法要求的信息安全产品,建设符合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建立安全组织,制定 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五是等级测评。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选择符合管理办法要求的检测机构,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六是监督检查。公安机关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运营使用单位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定期对第三级以上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材料。
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按照“准确定级、严格审批、及时备案、认真整改、科学测评”的要求完成等级保护的定级、备案、整改、测评等工作。公安机关和保密、密码工作部门要及时开展监督检查,严格审查信息系统所定级别,严格检查信息系统开展备案、整改、测评等工作。
六、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信息系统定级是等级保护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系统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系统安全级别定不准,系统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等工作都失去了针对性。定级工作的主要步骤是:
第一步:开展摸底调查。按照《定级工作通知》确定的定级范围,各单位、各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对所属信息系统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信息系统底数,掌握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网络)的业务类型、应用或服务范围、系统结构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奠定基础。第二步:确定定级对象。在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以下简称“定级工作”)中,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定级对象是最关键、最复杂的问题。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按如下原则确定定级对象:一是应用系统应按照不同业务类别单独确定为定级对象,不以系统是否进行数据交换、是否独享设备为确定定级对象条件。起传输作用的基础网络要作为单独的定级对象。二是确认负责定级的单位是否对所定级系统具有安全管理责任。三是具有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作为定级对象的信息系统应该是由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组合而成的有形实体。应避免将某个单一的系统组件(如服务器、终端、网络设备等)作为定级对象。
第三步:初步确定信息系统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是信息系统的客观属性,不以已采取或将采取什么安全保护措施为依据,而是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为依据,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既要防止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绝对安全而定级过高,也要防止为了逃避监管定级偏低。信息网络的安全等级可以参照在其上运行的信息系统的等级、网络的服务范围和自身的安全需求确定适当的保护等级,不以在其上运行的信息系统的最高等级或最低等级为标准。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由各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全保护策略的信息系统,应由各部委统一确定一个级别;由各部委 统一规划、分级建设、运行的信息系统,应由部、省、地市分别确定系统等级,但各行业应对该类系统提出定级意见,避免出现同类系统定级出现较大偏差问题。
第四步:信息系统等级评审。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确定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进行咨询评审,并出具定级评审意见。对拟确定为第四级以上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请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第五步:信息系统等级的最终确定与审批。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参考专家定级评审意见,最终确定信息系统等级,形成《定级报告》。如果专家评审意见与运营使用单位意见不一致时,由运营使用单位自主决定系统等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上级主管部门对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审核批准。主管部门一般是指行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如果是跨地域联网运营使用的信息系统,则必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同类系统或分支系统在各地域分别定级的一致性。
第六步:备案。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3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主管部门向公安部办理备案手续。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在各地运行、应用的分支系统,应当向当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备案。定级工作的结果是以备案完成为标志。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9月底前完成。第七步:备案审核。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要公布备案受理地点、备案联系方式等。在受理备案时,应对提交的备案材料进行完整性审核和定级准确性审核。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应颁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发现定级不准的,通知备案单位重新审核确定。
第八步:及时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开展定级工作的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定级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定级工作经验,形成定级工作总结报告,并于10月中旬报送公安部。
七、定级工作完成后需要开展哪些工作
一是开展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工作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满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制定并落实符合本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是开展等级测评。信息系统建设、整改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选择符合《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三是开展自查。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 自查。第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第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第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自查。经测评或者自查,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
八、开展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依据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涉及信息安全科学基础、系统建设、产品、测评、管理等多个方面工作。为保障全面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必须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经过公安部、国信安标委、标准编制企事业单位、有关专家等多方努力,多年攻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50多个国家标准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构成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实施的需求。《管理办法》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在等级保护工作中按照或参照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开展系统定级、建设、整改、测评等工作。鼓励重要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等级保护行业标准。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是强制性国标,从技术法规角度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划分了五级。是开展等级保护工作的基础性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编制、系统建设与管理、产品研发、监督检查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依据。
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的过程控制标准,规范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各阶段内容和过程控制问题。
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确定标准,属于管理规范,规范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定级方法。
4、《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国标报批稿试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件 信安字[2007]12号)。是以GB17859为基础的分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管理系列标准之一,是现阶段五个级别的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保护技术和管理要求,提出了各级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和技术与管理措施,该标准需与《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准则》GB/T20009-2005、《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GB/T20009-2005、《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等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配合使用,规范、指导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整改建设工作。
5、《信息安全技术 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和《信息安全技术 终端计算机系统技术要求》GA/T672-2006是信息系统关键设备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规范和解决信息系统主机和终端安全等级保护问题。
6、《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等级防护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标准之一,规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方案技术集成和工程实施过程控制问题。《信 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B/T20269-2006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标准,规范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和相关人员问题的管理工作。《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和《信息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即将出台,规范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九、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中的职责任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二章第六条第十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公安机关在信息网络领域开展的面向全社会的管理监察工作,是公安机关在社会信息化条件的一项新的职责。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公安机关依法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了公安机关负责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重点领域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具体职责是:组织、指导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和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监督、检查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十、公安机关如何对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一是指导定级。指导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科学、合理地确定定级对象,准确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既要防止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绝对安全而定级过高,也要防止忽视安全定级偏低。二是受理备案。对备案单位提交的备案材料进行完整性审核和定级准确性审核,对定级不准确的信息系统运行使用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对符合等级保护要求的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颁发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备案证明。
一、《食品安全法》概述
(一) 《食品安全法》重新修订并出台的背景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的恶性化。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效益或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惜以身试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在食品原材料上面不按国家法律规定违规使用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原材料。诸如我国近年来的毒奶粉、地沟油等“食物”不断冲击着人民的眼球和耳朵以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这些重大问题, 不仅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损害,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政府公信力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提高。在《食品安全法》之前,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食品卫生法》, 该法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上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还不够, 没有一个完整规范的食品检验制度。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 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鉴于很多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内颁布的法律规定都沿用《食品安全法》的命名, 我国也为新修订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律定名为《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立法过程中, 对于食品卫生的关注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确立, 再到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举动都是国家下定决心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体现。在历经两年时间, 若干次调研活动, 对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机关及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征求意见, 并于法律出台前一年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情况下, 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无论是从法律的制定过程还是法律的内容方面来看,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目的都在于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活动, 为我国人民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 《食品安全法》核心解读
通过《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的比较可以知道, 我国在法制理念和监管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两部法律的名字比较就不难发现, “安全”和“卫生”相比, “安全”在内涵上将“卫生”深化了, “卫生”的外延比“安全”就少了许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控力度, 强化了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设。
综合来看, 《食品安全法》在立法宗旨上面,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立法第一位, 展现了明确责任、强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推动了食品安全领域中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的开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有利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筑起了一套长期管理机制和法律长城。
《食品安全法》还有效推动了我国制度创新的进程。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后续检查制度等整合到一起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连接。明确规定了政府将会在食品企业出现问题产品后介入企业的召回工作, 并且由政府主导强制执行食品召回方案。这样规定, 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 对于食品检查制度也重新开始, 废除了之前实施的食品免检制度。基于安全考虑, 在权衡再三之后, 将保健类食品也纳入了法律管理体系范围内实行监管。同样, 为了引起全社会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明星代言食品产品的现象, 明星需承担食品产品出现问题的连带责任。
二、《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执行取得的效果
(一) 我市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市的特点, 我市在原有的食品安全制度上通过补充和修改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根据国家相关条例规定, 我市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上, 首先是明确落实了企业在食品安全上为第一责任人, 指导我市食品企业在事先预防和生产经营过程上强化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机制, 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 能够迅速追溯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次, 在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 将《食品安全法》中原则化的规定具体化, 从而使我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便于操作。最后, 从制度上强化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 推动我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统一指挥下, 协调配合对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动态、立体和全方位的监管。
2.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印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结合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印发了相应文书规范我市餐饮服务及食品安全工作。
3.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同时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在我市的顺利施行, 制定了食品在流通环节安全监管的具体规定。从食品流通环节上加强了本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控力度。同时, 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要求下严格执行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抽样检验等相关制度。
4.同时, 我市也根据国家卫生部以及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强化了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其中,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强化了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 不仅仅是指导餐饮企业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票索票制度, 还定时对餐饮企业近两年的采购票证进行检查。根据质监部门要求, 制定了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活动的意见。通过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加工活动的规范, 有效提高了我市企业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极大减少了加工企业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5.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联合文件, 我市开始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并且, 在体系建设上初步取得效果。为了构建我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我市根据国家相关文件, 结合我市自身特点, 召开了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工作会议在我省相关部门主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上对食品企业就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省特别是我市的食品行业大型企业纷纷在会上作了行业自律发言, 最后还签署了能够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的诚信宣言。
(二) 我市建立相关机构体系
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 根据相关规定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成员是我国在医学、食品、营养以及农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规划,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标准。我市也根据相关规定, 组织我市相关专家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评判标准, 对我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检测。同时, 为了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 加强沟通, 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效果。
(三) 我市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除了加强政府的管理监督以及企业的自律以外。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群众还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因此, 我市在鼓楼广场举办开展了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该活动旨在推动我省和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 将我市打造成食品最安全地区。通过本次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从消费者方面推动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其中, 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多次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座谈会, 在食品安全宣传月中设置固定地点进行定点宣传, 采取派发宣传资料和派遣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宣传。
同时, 对于广大企业, 特别是食品企业要加强《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宣传普及工作, 帮助食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其中要注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使执法人员深入了解和正确运用《食品安全法》。在提高普法工作效率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帮助人民群众学习《食品安全法》, 树立起牢固的食品安全意识。整个教育宣传工作都贯彻执行了《食品安全法》, 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在我市得到了落实开展。
(四) 我市对违规食品企业加强打击力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 我市开展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工作。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和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违法企业采取坚决打击的手段。在之前我市出现的“问题奶粉”上, 行政管理部门介入企业召回工作, 督促企业在第一时间召回相关奶粉产品。对于“问题奶粉”中的不法分子严惩不贷, 进而监督企业进行彻底整顿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相应惩罚。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 我市行政管理部门对重点场所的重点部位进行清查, 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中进行了重点环节的排查, 采用严格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净化。在食品加工添加剂问题方面, 还组织成立了打击小组, 对敢于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食品企业进行打击和专项整治。在我市大力度的清查下, 很多食品违法案件浮出水面, 同时对于违法企业的惩罚和整顿也对我市食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缺漏与不足
随着我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间推移, 在贯彻执行中,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难度。当然, 只有找到了问题所在, 才能根据问题研究出对策。经过总结可以发现, 在贯彻执行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行机构改革之后, 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上面, 由药监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质监局等多个部委根据职能的不同进行分阶段管理。在新的《食品安全法》里, 其主要精神就在于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样,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前提就是建设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 之所以没有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到一两个部门中去, 是因为食品领域所涉及产业链过长, 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针对此,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由政府统一领导, 多部门进行分段监管的政策。在我市, 为了更好地履行《食品安全法》所赋予的义务, 我市市政府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较大的职能调整。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我市强化了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控职能, 提高了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查力度。
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形成了现行的“无缝对接”式监管。但是, 在我市食品安全具体工作中, 由于《食品安全法》与现行的其他法律法规也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因此各个部门职能交叉的情况依然不少。我市某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过以下问题, 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配合, 各自为政。对于自己部门有益的监管工作抢着进行管理, 没有益的工作则不予理会。从而导致管理脱节, 互相推脱以及管理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二) 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
《食品安全法》自从颁布之日起到现在, 贯彻执行时间还不长。现阶段与之匹配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都落后于《食品安全法》, 不能很好地配合《食品安全法》开展食品监管工作, 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完全贯彻执行。其中, 核心就是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 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来进行执法。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水平较低,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过多重复和交叉, 甚至有些标准出现矛盾。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食品标准缺失, 某些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同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很多企业在标准的实施上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对于我国强制的标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体系的不成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估计组织相比有很大差距, 无法很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也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世界舞台上的可信度不高。
由于我市分管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较多, 同时这些部门都有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权力。因此, 在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里, 有太多重复交叉的标准规定, 甚至有些标准基于不同的考虑而产生对立。标准制定的泛滥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 迟迟没有解决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问题使得食品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在生产上有诸多困扰。同时, 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仅影响了企业生产, 还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工作上带来不少尴尬。
(三) 执法监管工作程序和方法不规范
我市相关部门在执法工作中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人为减轻执法工作强度, 没有对食品企业进行认真监督和抽查, 造成了监督抽查工作混乱。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发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 为了能从食品安全问题中捞取个人私利而巧立名目多收检验费。法律法规地完善, 还需要人地执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不能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 根本无法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应有的效果。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某些单位的某些个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执法过程中, 往往会碍于各方情面或者种种原因而徇私。
(四) 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
我市在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时候, 没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问责机制。一定程度上, 《食品安全法》对于违法处罚标准有所提高但是还不算足够严格。对于违法企业而言, 制假售假的目的就在于追逐非法的高额经济利润, 对于《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最高罚款10万元而言, 其高额经济利润也足够吸引违法者铤而走险。其次, 在我市贯彻执法过程中,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没有确切的规定食品问题管理人员失职的惩罚措施。对于我市食品安全问题中出现问题的监管机关和工作人员, 并没有可供遵守的相关规定, 只能按照一般做法进行相关处罚。
四、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办法举要
根据我市长期以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和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明确划分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
首先, 要正确协调好分段管理。为了避免各部门管理陷入错位的境地, 需要通过加强协调组织, 实现部门的联合管理,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形成合力。在制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在统一的组织下连续进行。同时, 还要积极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防止职能交叉。明确分段监管的各阶段监管任务能落实到各个部门, 发挥各自的监管优势, 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 处理好上下级监管工作的关系。在我市以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要注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加强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管理。
(二) 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各个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准确了解自己的法定职能, 提高责任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开展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活动, 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明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而研究出更好的监管措施。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清理工作, 对于本市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要加快整理, 修订的工作。另外也还要根据在法律法规建设上采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在科学的调研基础上, 审时度势, 积极推动监管工作实现科学化。
(三) 加强我市执法能力, 规范执法手段
一部法律的贯彻实行, 需要人来进行遵照执行。因此, 我市要加强对食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培训。将食品安全执法落实到执法人员上去, 同时要完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不仅仅要对违法食品企业加大惩处力度, 还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违法监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五、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辉煌成就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问题, 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也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以期有效治理我市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薇.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 (04) .
[2]本刊编辑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写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0 (06) .
[3]肖岚, 何江红, 周凌洁, 王熙.浅谈《食品安全法》在快餐业中的应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4]张立华, 郭晓宇.解读《食品安全法》关注八大亮点[J].中国食品, 2009 (06) .
[5]李远碧, 李李, 张晓丽等.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卫生软科学, 2013 (04) .
[6]高向群.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若干思考[J].江苏卫生保健, 2010 (03) .
地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些理念呢?我校实施的地理小组合作教学很有成效,特推荐给各位。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可以让小组成员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研究性学习并非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也不同于偏重少数特长学生的课外活动,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如在学习地球公转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的flash课件,之后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个平伸手臂当作太阳光线。一个斜伸手臂当作赤道,示范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然后让各小组讨论归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特点,这样小组成员都能融入本节的学习活动中。
2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十分相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与学习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如:我们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天气观测活动,合作学习小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观测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方法与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4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如:学完“地图”这一节后,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范围较大的高校或野外,指定出发点和目的地,安排各小组利用提供的地图或平面图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对地图的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在尝试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也碰到了种种困难,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迷茫、急躁、放弃都不是办法。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后,进行了探索。
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学生归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学习合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制上,一般以两人同桌的形式,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我们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此法对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怎样组织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此我们提出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小任务,也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是指把学生的学习环境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完成设计的任务,来学习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通常也叫做“基于任务的学习”。如在学习中国政区图时,我们设计了各省区的轮廓像什么及拼图比赛等,学生在充分地想像及比赛中掌握了中国政区图。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老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地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实施流程当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般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来进行灵活安排。一般的流程如下:
(1)复习引入。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这是任何一堂课都可以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本堂课更顺利的开展,也使得课堂教学连接有序。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任务。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如在学习完我国的水资源时,布置各小组按照下发的表格开展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活动,并要求对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提出节水的建议和措施。要求各小组要明确完成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目标,可以适当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
(3)进行分组。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应采取异质性的分组,包括学习能力、动机等,甚至应考虑性别的差异。
(4)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
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两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如学完中周的铁路后,布置几个旅游目的地,让小组各成员安排适当的铁路线,经过比较,由小组负责人提出本小组的结论。
(5)小组汇报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6)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表扬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对于个别学生的表扬,可以根据其进步情况或特殊表现等具体说明。
(7)点评总结。这是总结延伸阶段。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成果,并对各小组在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评定,给出小组合作学习得分和个人进步得分,通过口头评定、公布成果等方式表扬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一般要体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周密计划,明确指导。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型教学的质量,指导教师应有周密的计划过程,使全体组员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最后报告的提交形式(书面报告,推选代表口头报告……)、每个组员应承担的任务,以便充分做好准备。
2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组建4—6人为一组的合作小组,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专长、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3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学生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4要使得合作学习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结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每一名小组成员都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否则,极有可能产生责任扩散和“搭便车”现象。同时,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5及时小结。讨论所得结果应给以重点强调,在各组汇报后进行小结,加深印象,有助于促进小组合作型学习的效果。
【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推荐阅读: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12-23
贯彻落实实施方案12-11
方针宣传贯彻实施方案06-25
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记录07-07
作风纪律贯彻实施意见范文12-07
条例贯彻情况检查实施方案12-30
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总结12-12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10-01
司法局贯彻落实道德实施纲要工作方案12-03
县纪委教研室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情况汇报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