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企业薪酬绩效考核(推荐8篇)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绩效考核制度,做多做少工资待遇都一样,那么就会造成员工士气低落,效率不佳。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改善员工工作效率的方法。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企业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以及科学的方法,为实现生产经营的目的而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由于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考核办法,才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不过如果企业想要制定好这一套系统,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闭合循环。
实际问题实际解决,不同岗位的员工必须有针对性地方绩效考核制度和标准,这样才能够有力地支撑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核管理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五个闭合循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把这五个指标层层分到各部门,从而实现各部门原因的效率监控。
其次要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指标。
绩效考核一定要落实、具体化。具体化是要把考核指标体系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对被考核者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只有把目标和职业环环相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才能实现个人目标,终实现部门目标。
后要有健全的绩效反馈与沟通机制。
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反馈可以进一步帮助考核,而沟通则是贯穿整个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因此二者缺一不可,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环节。一个健全的绩效反馈机制应该有沟通、反馈、申诉、仲裁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以利于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就考核结论达成共识,促进工作,改善绩效。沟通、考核、反馈、沟通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缺少任一项都不完整,也会造成整个流程的堵塞。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绩效薪酬,常规性审计
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财政部、劳动部制定的《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暂行办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并结合某集团 (某中央直属企业集团) 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某集团经营者年薪制试行办法》, 对试行经营者年薪制的基本原则、年薪构成及确定、年薪考核与兑现、年薪管理与审批等方面作出说明和规定, 从2002年至2007年我们已连续六年对某集团控股的子公司的经营者年薪进行审计。
作为直接参与经营者年薪审计项目的主审, 通过六年的实践和总结, 我深感内部审计参与经营者年薪制审计的重要性, 特别是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制定与考核的重要性。
如:某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主机厂) 与其它的几家规模较小的子公司 (配套厂) 均有关联交易, 配套厂主要是为主机厂生产配套产品, 而且每家配套厂由于生产的部件不同, 因而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 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较大, 直接影响配套厂的原材料存货成本, 有时为了节约原材料成本不得不在低价时购进大量的原材料, 但年末存货余额较大直接影响有关存货的考核指标;另外, 配套厂的产品主要销售给主机厂, 价格和回款都直接受控于主机厂, 因此其考核指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都直接受控于主机厂, 一旦主机厂的价格变动、结算货款周期延长, 都直接影响配套厂经营者年薪考指标的完成, 等等。
但是作为考核部门在最初制定指标时未考虑以上情况, 而是将总公司的各项指标对各子公司进行分解, 在2004年之前的几次年薪中, 我们发现尤其是配套厂是无法自己控制某些指标, 最终结果是几乎每个配套厂都给集团主管领导打报告说明未完成指标的原因, 几乎是每个经营者都能得到领导的“理解”, 结果是皆大欢喜, 年薪制全部兑现, 年薪制考核已基本失去激励经营者的作用, 一些有所作为的经营者未能通过考核得到激励, 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鉴于以上情况, 某集团对经营者年薪考核机制进行改革迫在眉急。从2005年开始, 考核小组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加考核指标的商谈、制定, 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指标进行了修订, 使指标切实可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重新修订的指标能更好地让经营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年终打报告说明情况的也几乎没有, 奖惩分明, 各经营者对考核结果也心服口服,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总结, 笔者觉得内部审计部门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经营者绩效薪酬考核工作:
一、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制定
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预案主要拟定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及目标值、考核办法及具体实施细则。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及目标值的拟定直接影响经营者的薪酬, 涉及到多方的利益, 是整个计划的重点, 关系到整个薪酬计划预案的成败, 因此在拟定考核指标及目标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资本收益最大化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体现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的不同特点。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常会涉及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 故其对下属单位经营者实施绩效薪酬计划时, 考核指标的确立也要充分体现上述两个原则。基本指标一般为利润总额和收支差, 分类指标则根据不同单位特点可设立应收账款回收率、租金回收率、管理费用、收入增长与成本增长比率等指标。每年度在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之间确定考核指标与目标值过程中,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薪酬计划拟定小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各项会议, 重点是参与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负责人就考核指标目标值的制定而进行面对面“讨价还价”, 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 经讨论酝酿出审计意见。
由于考核指标确定的范围、数额的高低等均涉及公司集团和下属企业的经济效益, 考核双方多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去考虑指标的问题, 容易导致意见不一致。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制定薪酬计划, 一是内部审计可以其相对独立的角度提出意见, 从而保证考核指标的公允性。二是内部审计能通过常规审计, 长期与下属一线经营者接触, 能深入了解各经营者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业绩, 能充分、全面地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等情况, 更有利于其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下属企业的考核内容、挂钩指标及其相关的事项提出有依据的审计意见, 以利于保证各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三是对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必须由内部审计进行考核评估, 因此, 内部审计参与薪酬计划的拟定工作, 了解各单位考核指标的范畴、考核口径等, 一方面有利于考核时对各指标的准确把握, 另一方面能提出审计意见, 使指标确定时能考虑到指标的可操作性。
二、参与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考核
1、应结合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开展对绩效薪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评估。
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常规工作, 主要对下属企业每年度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真实、客观公正地披露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绩效薪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评估主要是对企业年度内与计划中各考核指标相关事项进行审核, 核实各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 提出评价意见。目前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多与企业的利润挂钩, 对考核指标的审核离不开企业财务收支, 加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普遍存在规模不大, 人员配置不足等方面困难, 因而考核、评价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可结合财务收支审计进行。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 另一方面可使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确认有充分依据。如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早已成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 并配备专业审计人员, 已建立了对下属企业财务收支实施每年度轮审一次的制度。这将为开展企业经营绩效薪酬计划的审计评估打下基础。
2、由于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与一般
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点不同, 因此在考核、评价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的完成情况时,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对经营企业年度的损益情况进行充分核实。由于考核经营者业绩的基本指标主要是利润总额等效益指标, 故应对经营企业年度损益情况进行充分核实, 审计核查应为重点。通过损益核实将多列虚挂等不合法、不合规的收支进行剔除调整, 对合法、合规的经营成果进行认定, 确认其真实损益, 从而准确计算出各相关经营指标, 才能对各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要注重划分跨年度的损益。下属单位经营者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年度会计核算上常常在跨年度的损益上“做文当章”。如为提高当年业绩, 虚估本年度未完成收入, 把本年已发生的成本费用放在下一年度列支, 不配比地列转 (或预估) 当年已完成 (或未完成) 业务收支等。对此类影响损益真实性的核算, 我们及时进行审计调整。
另外对预估性质的收支, 应注意其预估依据的合理、合规、合法, 对不能预计收益的已完成收入应按已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预估, 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经营者业绩。
(3) 应注重对实物资产进行抽查盘点, 揭示潜亏及不良资产情况。潜亏是有确凿证据证明已经形成损失的不良资产,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往来款项 (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中已经发生的坏账;二是存货, 包括盘亏、报废、以前少转成本的挂账损失;三是长期投资损失, 包括对外部投资单位已经倒闭、已经注销等情况;四是对公司外部提供的担保、抵押已经形成的损失;五是固定资产损失, 包括盘亏、自然灾害或被盗、国家强制淘汰等;六是待处理财产损失;七是无形资产应摊未摊;八是递延资产应摊未摊;九是待决诉讼;十是经营性亏损外来挂账等。
(4) 应注重对与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首先, 要注意计算各相关财务指标的年初数与年末数、计划数与实际完成数的增减变化, 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如有属计划外, 非经营者责任, 或天灾人祸, 或因政策调整, 进行考核剔除, 同时要注意核实与考核指标相关的各剔除因素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 要将企业指标与同行业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找出企业指标与同行业指标的差距, 并进行年度差距变化趋势分析, 说明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 从而进行客观评价。
三、通过常规审计促进绩效薪酬计划考核评价的完成
内部常规性审计主要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等。常规性审计工作的开展, 促使企业遵章守法, 纠错防弊, 堵塞漏洞, 加强内控, 规范管理, 从而促进绩效薪酬计划考核评价的完成。如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规范企业的收支行为, 纠正企业账外收支, 保证企业经营收入不流失, 减少不合规的开支;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明确前任的经济责任, 对前任的经济业绩进行肯定, 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坏账、潜亏等进行审计认定, 作为考核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一个依据。
四、检查绩效薪酬计划兑现情况
绩效薪酬计划的兑现是整个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后一步, 如企业不能按考核结果兑现经营者薪酬, 一方面将直接削弱薪酬计划的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又可能诱发一些新的矛盾, 产生诸多不良的负面效应。而国有企业内部的现状是, 由于多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人手不足, 要在年初对其所有下属企业的经营者上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认定, 操作上存在难度, 故对经营者年薪的兑现均为先按企业财务自报效益和外审结果兑现, 待审计小组考核评价后再作调整, 进行二次兑现。在整个兑现过程中, 主要是由企业财务人员根据有关文件指令进行操作, 而这些财务人员又是由经营负责人实施管理, 经营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要求财务作出有违计划方案的兑现行为, 因此对已兑现的酬金, 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各种审计手段进行复核、检查, 以确保经营者绩效薪酬计划兑现的真实完整和合理合法。
关键词:铁路企业;绩效考核;薪酬设计;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3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的多极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大背景下,企业不得不在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激烈中不断多样化,完善和健全自身的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机制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必然要求。当期,国家经济降档调速,铁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铁路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的有效性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和衡量企业的经营能力,并且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为铁路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企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 胜任力模型在铁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建立探析
铁路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与铁路特殊的产业特性有关,这就使得铁路企业难以引进内部竞争机制。铁路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很难获得真实的收入,这是由于当前铁路企业内部实行的交叉补贴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能由自身来决定,而是通过总公司来决定的,因此根据科学的绩效管理考评方式来说,绩效考核指标应当需要设计各个方面的体系,然而铁路企业在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的同时,企业管理者的水平较为薄弱,较为复杂的考核体系易让经营者感到无从下手,从而使绩效考核失去原有的引导作用。
1.1 铁路企业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
1.1.1 可实施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要知道铁路企业工作内容主要是由市场营销、客货运输、装备维修、技术科研等环节组成的,涉及的专业众多、流动性极大,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不可过于单一,避免“一刀切”,而是要根据铁路工作的实际项目、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灵活地进行绩效考评。另外铁路企业所设计的绩效指标务必要简单易懂,绩效指标不可过多,每个指标都要明确、可实施,能够更加简单明了地反应铁路企业的行业特征。
1.1.2 收益与成本相结合
铁路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对外部需要完成相关部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任务要求,对内部则需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在确保铁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内部职工的福利和收入水平,从而使本企业的绩效考核设计能够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要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化,从而保持铁路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1.1.3 战略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铁路企业的战略决定了本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状况,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战略计划,务必要借助企业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指引。也就是说铁路企业绩效考核设计需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并且积极抓住机会,不断地提高企业未来发展的绩效水平,制定更加长远战略目标。另外铁路企业的子公司作为考核的对象,其目标更应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相符合,从而保证铁路企业的经营战略得到贯彻与落实。
1.1.4 全面性
伴随着我国内部市场竞争的加剧,铁路企业在多变的客观环境中,其绩效考核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国家发展的经济周期、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经济政策、气候的变化、企业内部管理能力、领导者基本能力、经营管理理念等,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结合、物质指标与精神指标结合等,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全面性。
1.2 胜任力模型在铁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构建
员工中存在的胜任力特征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需要具备每一个特征,企业需要从该员工的岗位职责和组织的发展状况出发,确保员工能够真正地胜任该岗位,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该员工在这个岗位的胜任力特征。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员工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有下面几个: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認知、特质和动机这几项。笔者针对铁路企业提出了胜任力模型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构建。
1.2.1 定义绩效标准
通过工作分析和专家讨论等方法来确定铁路企业的绩效标准。具体来说,工作分析是确定岗位的实际要求,并且区别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找出这两者之间的鉴别标准。而专家讨论则是让企业优秀的管理者、人力资源领导者、相关研究者进行共同的讨论,针对工作的具体任务、职责和对应的绩效标准进行讨论,找出优秀者表现的各种胜任力特征。铁路企业务必要根据自身具体的发展状况、发展目标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准确地定义绩效标准。
1.2.2 获取效标样本相关胜任力特征的数据
依据工作的具体要求,可以从该岗位中的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分别取出一定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来说可以采取访谈法来获得效标样本相关的胜任力特征数据信息,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开放的调查方式,与关键事件法相似。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求被调查者举例他们岗位中一些关键的事例,比如成功的、失败的、消极影响的等等,并且对整个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进行详细的表述,并且要将当时自身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引导被调查者将关键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
1.2.3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构建其铁路企业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调查中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提炼,分析访谈中的各种行为特征和内容,对访谈报告中出现的较多的胜任力特征进行记录和标记。将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指标以及发生的频次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主题的不同进行分组和归类,设计每种特征之间的权重,从而构建起胜任力模型的绩效考核体系。
借助胜任力特征模型来构建铁路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传统胜任力模型具有主观性和循环反复论证等不足,因此需要对各种绩效指标进行筛选,通过迭代方式提炼,保证了一定的科学性,减少了绩效指标中的主观因素。
2 铁路企业薪酬设计的模式探析
一个企业的薪酬从内部来说是一种分配制度,从外部来说则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的具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
2.1 铁路企业薪酬设计的问题简析
2.1.1 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當前我国铁路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是由于长期的政企不分,使得薪酬管理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铁路企业薪酬水平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某些岗位的薪酬水平偏离了正常市场水平。从薪酬本身的意义出发,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是因为企业中一些关键职位的薪酬水平较低,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会使铁路企业付出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不少职工对于自身的薪酬状况并不满意,如果不能解决这种内部的不公平感,便会容易产生人员的流失,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2.1.2 薪酬设计战略意识淡薄
铁路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动态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变动的,这就需要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而变化,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给员工,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目标,使得每一位职员能够在付出贡献之后获得相应的报酬,不过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铁路企业是属于国有企业,如果根据薪酬管理进行发放和管理,只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进行薪酬安排,经常会使薪酬失去了杠杆作用,员工难以形成共同发展的理念。
2.2 铁路薪酬设计具体模式
2.2.1基于岗位的薪酬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是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而为企业员工支付薪酬的方式。若岗位所体现的价值高,那么付的薪酬则高;若岗位的价值低,薪酬则低。在这种薪酬设计模式下,员工的薪酬水平提高主要依赖于岗位的晋升。该设计比较适合中国大部分企业,也是非常普遍的薪酬模式。不过这种方式较适用于职能类的岗位,能够促使员工更加认真地履行职能,从而体现岗位的价值。具体来说,要先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岗位管理体系,例如岗位设计、职位序列。还要借助量化的方式来评估岗位的具体价值。另外就是要确保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岗位具体标准相匹配。
2.2.2 基于绩效的薪酬设计
伴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基于绩效的薪酬设计所体现的效用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的员工不再依赖与岗位的价值来获得薪酬,而是通过绩效的提升。这种薪酬收入实际上可以通过风险奖金或者是股权激励来体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铁路企业也要转变自身的薪酬设计,要求员工依据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主动地设定工作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还要提高自身的绩效,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绩效的薪酬设计模式能够将员工的收入和工作目标直接联系起来,将人工成本的风险大大降低。不过这种模式难以做好客观公平。由于收入和员工的绩效联系起来,可能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当绩效下降时,人员的流失率会升高。
2.2.3 基于工龄的薪酬设计
所谓基于工龄的薪酬设计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年龄和工作时间来确定其工资和职位,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员工的企业忠诚度,让员工有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并且愿意终身投身于企业的发展。对于人员流动低、终生雇佣制的背景下,这种薪酬设计模式是比较有效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那些具备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年轻人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这种基于工龄的薪酬设计模式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铁路企业选择薪酬设计模式的有效途径
实际上任何的管理体系都应该具有高度的战略思想,保证有效指导和操作实践,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因为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组成成分,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2.3.1 构建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
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岗位特点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实现企业内部的薪酬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构建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地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于职工的业绩要进行精准地、定量的评定,扩大薪酬范围,从而科学地拉开企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激励员工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另外还要清晰地掌握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将业绩成果与薪酬水平进行挂钩,熟练地设计业绩标准和要求,使得高层与普通职工之间形成一种信任。
2.3.2 坚持明确的薪酬分配原则
铁路企业的薪酬分配务必要从战略目标出发,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更好地匹配业务计划与组织的发展,铁路企业需要将薪酬定位在当前市场中,依据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发展,从而实现付酬的市场化。依据企业员工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岗位重要性和工作能力、业绩状况和工作贡献度来进行科学的分配。若在实施薪酬管理时,无坚持明确的薪酬分配原则,那么便会直接影响到铁路企业的招聘、激励工作的效果。
2.3.3 以岗位评价系统为重点
对岗位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薪酬公平分配的重要方法。岗位评价和分析是进行薪酬设计与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解决薪酬公平公正的关键。一方面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岗位评价的含义,岗位评价是针对岗位的评价,而不是企业职员。要从劳动的多样性来设计薪酬体系,根据职工所创造的价值来确定薪酬水平,使得每位职工都能够给企业带来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对各种指标进行清晰的界定,减少企业职工的不满与不信任,从而增强企业员工薪酬差距的接受能力。
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薪酬设计模式。铁路企业可以将绩效薪酬设计模式作为主导地位,并且结合市场发展的状况。当前铁路企业基本上是采取岗位技能工资设计模式,当时由于铁路企业所设计和涵盖的行业和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可以在各个行业、各种岗位实施不同的薪酬制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企业的人才,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铁路企业可以以员工的岗位为主,辅之绩效付酬的方式,并且适当结合工龄的薪酬设计模式,简称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对于员工的岗位来说,可以按照岗位的具体特点和人员需求来设定不同的薪酬模式。例如,生产岗位的员工可以采取绩效为主,辅之技能;管理岗位的可以采取岗位与绩效结合的薪酬设计模式;经营者则可以采取以工龄为主的薪酬模式等等。总之铁路企业务必要从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结束语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贯彻,很多铁路企业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因此铁路企业务必要重视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管理工作,真正地设计出一套适合铁路企业的绩效体系和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企业的人才,从而对铁路企业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促进铁路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文.铁路企业的薪酬制度改进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277-278.
[2] 吴茜.铁路企业薪酬体系的改进与完善[J].铁道运营技术,2013,02:38-41.
[3] 赵晓冬.铁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刍议[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04:66-67.
注:1.A店是指月销售在30万以上的门店,B店是指月销售在15-30万的门店,C店是指月销售在15万以下的门店;2.升降级标准:连续三个月销售在相应级别门店的,第四个月起,升降级为相应级别的门店。
1基本工资:
1.基本工资在于保障员工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2.店长、值班长、储备店长基本工资为1200元/月。
2医疗养老补贴:
补贴300元,买医疗养老的无医疗养老此项补贴,另外扣除235元,公司出663元。
3电话补帖:
A店店长补贴200元,B店店长补贴150元,C店店长及值班长补贴100元,储备店长补贴50元,如公司给予专配电话,则无此项补贴。
4房租补帖:
100元/月。
5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针对进入公司满1年的员工。工龄工资按工龄为每月50元,400元封顶。工龄工资每月应得=工龄*50元。
6全勤奖:
本月内上班、培训及会议无请假,早退,迟到,旷工现象的即有30元/月。
7职称补贴:
1. 处方审核员补贴:50元/月;
2. 西药师补贴:600元/月;中药师补贴:700元/月;
3. 西药执业药师:1200元/月,中药执业药师:1300元/月。
8岗位绩效工资:
现阶段店长岗位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
(1)总销售任务的完成率,占绩效考核的20%即得分0.2分;
(2)毛利额任务的完成率,占绩效考核的30%即得分0.3分;
(3)有效会员任务开发的完成率,占绩效考核的10%即得分0.1分;
(4)单品A(K)类任务的完成率,占绩效考核的10%即得分0.1分;
(5)门店的各项检查,占绩效考核的10%即得分0.1分;
(6)顾客满意度,占绩效考核的10%即0.1分;
(7)员工带教能力,占绩效考核的10%即0.1分(主要检查培训记录,根据培训记录内容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对店长打分)。
○A店店长岗位绩效工资为800元/月。
○B店店长岗位绩效工资为700元/月。
○C店店长岗位绩效工资为600元/月。
○值班长岗位绩效工资为500元/月。
○储备店长岗位绩效工资为400元/月。
9店长星级工资:
星级店长工资分为五个等级,三个月为一个考核评选期:
一星级店长:100元/月;
二星级店长:200元/月;
三星级店长:300元/月;
四星级店长:400元/月;
五星级店长:500元/月。
注:1.完成季度任务的店长才有资格评选为星级店长,2.完成季度任务且每个月都排在第一名的自然升级为星级店长,3.完不成季度任务且每个月排倒数第一的依次下调1星级。
10毛利额提成工资:
A级门店(店长系数1.5 ,店助、储备店长、值班长系数1.2):
毛利额完成85%以下,无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85%(含)以上至95%以下,按实际总毛利额的1%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95%(含)以上,按实际总毛利额的1.2%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再按店长、店助、储备店长、值班长的系数计算提成工资。
BC级门店店长:
毛利额完成85%以下,无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85%(含)以上至95%以下,按实际总毛利额的2%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95%(含)以上,按实际总毛利额的2.5%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BC级门店店助、储备店长、值班长:
毛利额完成85%以下,无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85%(含)以上至95%以下,按实际总毛利额的1.5%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毛利额完成95%(含)以上,按实际总毛利额的2%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备注:新上任店长,考核期内,毛利额完成85%以下的门店,店长等门店管理员毛利额提成工资按毛利额完成85%级别计算毛利额提成工资。
11扣款:
日常工作纪律罚款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制定。
前言:曾几何时,绩效考核名噪一时,国内企业纷纷聘请咨询公司或亲自操刀,进行绩效考核设计。老总们视绩效考核为“灵丹妙药”,排除万难,强力推行。但时过境迁,现在,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逐渐偃旗息鼓,流于形式甚至停摆了。究其原因,本期望绩效考核能最终提升企业业绩,但一段时间后,发现绩效考核并没有带来高绩效甚至使业绩更糟。绩效考评如同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头,荡起一些涟漪,时间不长,石头沉入水底,水面又恢复平静。绩效考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让绩效考核发挥应有作用? 带着这些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合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ffice:***arttags“ />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 问:咱们首先追本溯源,探究一下,企业为什么对绩效考核如此垂青?绩效考核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和作用? 答:根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管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为达到总目标而展开”。绩效考核就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目标的逐层分解和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促使人员朝着企业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考核不是目的,通过考核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才是真正的目的。 管理上有句名言,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通过考核,对人员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让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让有贡献的人得到合理回报。这样就会逐步形成奖优惩劣、崇尚绩效、崇尚执行的企业文化。 通过考核,可以发现阻碍企业目标达成的原因,认清企业自身的不足和人员存在的差距;通过设计合理的提升和改进方式,弥补差距,改善业绩,从而为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来说,绩效考核既保证企业核心目标达成,又能给人员充分的激励,从而实现企业与人员的双赢,这是近年来考核越来越热,众多企业趋之若骛的原因。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明“>陈明 ffice” /> ersonName>女士。ffice 关键环节缺失,考核效能无法发挥 问:绩效考核既然有如此大魔力,那为什么很多企业却反映考核成了走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考核并没有带来高绩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造成考核走形式的原因有很多,从我接触的众多企业来看,很关键的原因是对考核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从而导致了不科学的做法和失望的结局。事实上,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包括计划制定、过程管理、考核打分和绩效改进四大环节,但很多企业,绩效考核的概念被人为的大大缩小了,绩效考核只是停留在计划制定和考核打分上。缺乏过程管理和绩效改进两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绩效考核就成了瘸腿走路,因此造成绩效考核达不到期望的效果。现在很多企业的考核仍旧停留在月初建表,月末考核阶段,月初企业各级部门忙着制定目标,月末轰轰烈烈的考核打分,评比扣工资。考核完成后,再也没有人关心考核了,没有人分析绩效不佳的原因,没有人跟踪改进考核结果。在过程实施阶段,如何规范人员行为,如何为人员排忧解难,更是没人管没人问。只有等到又要考核了,人们才又匆匆忙忙填表打分忙活一阵,平时,考核成了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由于不能做到及时改进和辅导,这样的考核工作虽然做了不少,但对绩效提升没起作用,企业问题依然存在,绩效仍旧是原地踏步走甚至会下降。 缺乏沟通辅导,考核处于小学生水平 问:过程管理和绩效改进真的如此重要,决定了考核的成败?在这其中行使这两项职能的主管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答:过程管理和绩效改进确实可以决定考核的成败,在此我详细说明一下。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考核就成了走形式,甚至蕴藏着深刻的危机。现在许多企业绩效评估时,总是倾向于把结果作为首要因素,业绩英雄也是企业极力追捧的对象。但这样许多问题就由此而生:人员是通过什么手段完成目标的?是尽心竭力,克服困难险阻实现目标?还是随波逐流,跟随市场的发展而坐收渔利?还是以牺牲企业长远利益为代价,采取饮鸩止渴的方式而得到了个人私利? 在此我举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甲完成了目标,乙没有完成,该奖励谁?毫无疑问,甲应该受到奖励,乙应该被处罚。但仔细分析结论会完全不同:甲处于高速成长地区,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目标,事实上,竞争对手增长要比他快的多。而乙的市场趋于饱和,竞争高度激烈,乙通过对市场精耕,加强对经销商服务,以及卓有成效的促销,避免了销售额的持续下滑,而竞争对手销售却是大幅下降。这样,应该受到奖励的是乙而不是甲,但人员作对了,我们却奖励错了。 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就容易导致只看表面现象,导致错误的奖励行为,错误的奖励会传递给人员错误的信号,造成人员急功近利的行为。人员只看现在,不看将来,一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就没人关心。这样,企业效益短时间上去了,但企业长期收益却可能是受损的。如一些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大的波折,其常见的原因是:为了迅速提高收入,业务人员盲目向经销商铺货,低价走量;这样虽然短时间销售额很大,皆大欢喜,但最后企业利润却很低甚至是亏损。 只考核打分,没绩效改进:绩效考核时,人员没完成任务,是什么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是组织因素还是个人因素,是知识不足、技能欠佳还是态度有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分析。通过面谈,就会很快找到人员绩效好与差的真正原因,帮助人员认清其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影响绩效完成的公司面和外部问题。而主管根据部属不足给予恰当的改进提升方法,帮助部属扫除外部障碍,在日常中针对人员的不足强化辅导,这样人员的技能就能很快提升,绩效会完成的又快又好。同时,人员技能的掌握和绩效的提升,又增强了人员的工作信心和热情,促使今后的绩效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呈现了良性循环。 但很多企业恰恰没有做这些极有价值,影响人员和企业持久绩效的工作。很多企业的主管怕麻烦而不愿与下属面谈沟通,或者面谈了也是敷衍了事走过场,人员绩效为什么不达标,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哪方面做的不够,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这些都一概不知。另一方面,缺乏辅导和改进,没有针对人员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能帮助绩效落后的人员完成任务、使其免遭处罚的风险,这样就导致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简单的错误重复的犯。这样的考核会引起人员极大的不满。人员的绩效和技能在原地打转,诉求被忽视,也导致人员信心的下降,造成越考核越糟糕的情况。事实上,只考核打分,作加减乘除汇总,这样的事情,小学生都会做。但可惜的是,很多企业的考核仍处于小学生的水平。 主管错误的角色定位:考核出现以上问题,与主管有非常大的关系。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只是停留在做事的层面,每天忙忙碌碌做自己的事情,对下属的工作只是简单的下达命令和事后检查,并没有真正负起主管应该承担的角色。很多主管不认为辅导部属,帮助部属成长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在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主管自身业务很强,但下属业绩一团糟,而这时,他往往认为是下属不称职,而不是自己的管理方法有问题。当然,缺乏对下属指导,主管也品尝到了自酿的苦果,下属工作时常出问题,主管就只能天天忙于去救火,真正的核心、有价值的工作却没有做,这样导致其目标无法完成,工作无法为企业绩效增值。 另外,有些主管虽然认清自身角色,但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和辅导技巧,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分析部属绩效问题,无法帮助部属走出困境。事实上,独木难成林,团队绩效高的主管才是一个称职的主管,主管不仅对自身的绩效负责,更要对部属的绩效负责。作为企业内承上启下的桥梁,主管称职与否,是否认清自身角色,这直接决定考核的成败,这也是许多企业考核中急需提高的短板。否则,绩效考核的经再好,也可能被不称职的主管们念歪了。 缺乏战略和管理,考核就失去了根源 问:很多企业也实现了考核辅导,也开展了绩效改进,而且主管也很称职,工作做的都挺好,但为什么企业的考核还会出现问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答:您说的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战略和职位分析导致。战略:源不清何见流之澈?工作做的很好,主管也很称职,企业绩效还是没有太大改进,这就不是考核的问题了,要检讨是不是战略出了问题。战略错了,做得越多,错的会越多,这时,再完美的考核体系发挥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现在很多企业的战略模糊不清,有些战略仅仅是口号,如冲击500强,进军前三甲等,并没有配套措施。战略不清,导致目标不清,考核结果也不清。如很多企业都有创新战略,但仅仅体现在研发部指标上,生产部没有相应指标,销售上依旧是销售额。这样企业高喊创新,人员各人忙各人,创新战略还是实现不了。 许多企业战略往往藏在老总大脑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样人员只是把日常性工作作为目标,目标与战略就形成了两张皮。这样,人员虽然努力工作,但只是把事情做对,而没有做对的事情。如财务部有财务安全指标,为完成此指标,就采取控制赊账措施,但这与公司的大客户维护策略相背,造成了大客户的流失。 职位分析,支撑不起企业的基础: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许多企业职位分析没做好,职责不清,交叉重叠甚至相互掣肘,也会导致考核漏洞百出。由于不了解人员哪些职责能创造价值,哪些指标能给公司带来效益,从而导致考核缺乏针对性,或者是德勤能绩样样俱全,或者只考核一两个指标,造成企业总体失衡。如生产人员的指标过于注重产量,结果产量上去了,质量却下来了。 事实上,从职位的核心职责上寻找目标,抓住职位的关键产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绩效,这种情况在职能部门上体现更强烈。很多职能部门考核没有抓住职位的关键产出,考核的仅仅是能力态度等行为面,一些眼睛直接看到的鸡毛蒜皮小事,这就造成职能部门真正的核心工作没做好,给企业绩效造成不良的影响。 考核:系统思考,闭环设计 问:从您的分析看来,绩效考核需要多种因素的考虑才会发挥作用,那么,绩效考核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高绩效? 答:要让考核带来高绩效,需要关注的因素是很多的,就以上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说,我只谈最需要注意,也是经常被企业忽视的几点:即要系统思考,闭环设计,而且一定要提高主管技能。 系统思考:从设计层面来说,考核中的问题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前面的因可能是后面的果。因此必须以全局的眼光、系统的思考来解决。科学的绩效体系离不开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的职位分析,也离不开有激励性的薪酬设计,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完整的考核体系。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时,这些相关环节都要一起考虑和设计,以保证协调统一。否则,单纯就考核谈考核,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摁下葫芦起来瓢的窘况。战略不清就导致考核结果与设计初衷南辕北辙,没有职位分析考核就没有针对性,没有激励就没有人员的参与热情,这样的考核体系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闭环设计:所谓闭环设计,就是各项工作有始有终,要有执行、检查、控制、提升等环节。因此从绩效考核的操作层面来说,要改变一维思考的观念和做法,从单纯注重结果打分到全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目标制定、过程管理、考核打分,绩效改进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且通过制度设计和培训宣贯,让人员认识到,绩效管理贯穿于管理者和人人员作的每一天,而不仅仅是考核的那几天。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改进,主管和人员都要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而且,绩效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打分更重要,正确的实施过程比简单的结果更重要。绩效考核不仅要考核过去,最重要的是发展未来。 主管提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管是企业整个考核工作的短板,主管在考核上不称职,绩效考核就根本创造不了绩效。在此,我想着重强调一下。 角色定位:管理大师曾经说过:“监督、评价和指导下属是经理人的最重要职责之一”。因此在整个考核过程,主管都要承担主要责任,而过程辅导与绩效改进,更是主管义不容辞的核心职责,绝对不能把这些工作甩手推给人力资源部。主管要学会角色转变,从监督者、管理者向人员的教练、辅导者过渡。绩效挂钩:不仅要让主管认清自己的角色,还要引起他的高度重视,要把绩效考核,尤其是人员辅导、绩效改进工作作为主管考核的重要目标,这样,人员绩效不好,主管就要受到处罚。这样,人员辅导就会成为主管的一个习惯。 技能培训:除了定位和意识后,还必须通过培训,让主管掌握考核技能,学会如何做这些工作,这些技能通常包括目标制定、标准制定、绩效面谈、人员辅导、问题分析、业绩改进等,掌握了技能,主管的工作开展才会得心应手。 国务院文件要求从2009-1-1起,给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绩效工资。明确要求绩效工资不能“吃大锅饭”,要分档次。关心绩效工资如何发放,绩效考核如何操作的老师非常多,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这些问题也很关心。今天,我把我的思考写出来,请在座的领导指正。因为你们都有比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所以请你们不要推辞。 1约法三章,制度管理 有的学校多年来一直有管理制度,按制度进行管理。有的学校虽然有制度,但主要是作为资料应付检查,平时管理主要靠领导“现场指挥”。还有的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制度,平时管理主要靠领导“哼喊”。 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证明,有制度比没制度好。 2学习政策,有法必依 在绩效工资没有发放的时候,也有奖励制度。奖励的依据就是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发放绩效工资,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升学率不属于绩效考核内容。那么,按全旗(县、区)成绩排队奖惩老师的制度,是在绩效工资之外继续执行,还是中止?中国很大,学校很多,有的学校很可能会出现两套制度、两本奖励账目“双轨运行”的“复杂”局面。 过去按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发放的奖金,从本质上说,也是绩效工资,只不过不是中央财政拨款,而是奖金发放部门想办法筹措罢了。因此,假如我来操作,那一套肯定要终止。因为不是专款专用。3教学效果,如何统计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如何落实这一精神? 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在哪里?在各科课程标准中。目前的期末考试、小学毕业考试是不是按照课标精神设计的?显然不是。只要我们对照几年来的试卷认真学习课标,都会发现这一点。 过去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依据的评价比较单一,老师、环节干部、学校领导都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只是例行公务,判了卷子,登了分数,开始算账。即使考试设计是一流的、科学的,也应该让学校领导、环节干部、教师都参与进来。因为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可缺位,其重要性不亚于考试成绩。比如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书写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等,目前的试卷分数很难把上述重要信息直接反应出来,而这些恰恰是课标当中非常重要的条款。每所学校都有十几个班,哪些班级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学校领导、环节干部经常巡视、检查,对此非常清楚,可是在教学评价中,不发一言,只按考试成绩论奖惩。 我18岁参加工作,教龄18年,这18年就是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熬过来的。这样做的弊端是什么?我想费些笔墨给大家说一说。说不清弊端,很容易又回到老路上转悠。现在的情况是:语文老师可以不学习课标、不练普通话朗读、不练硬笔字、不读教育科学著述、不反思教学写论文,只要反复操练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就可以得到很可观的奖金,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几乎没有积极响应者。那些仅有初中学历(力)、写字歪歪扭扭、普通话三级甲等、不善言辞、工作总结语句不通、多少年来从未上过一节公开课的教师反而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德教双优教师。难道不觉得奇怪吗?难道不值得反思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并非罕见) 在小学,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操作简单,村委会会计就可以当校长。不学习教学业务,不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就可当好校长。任意一个有一定管理经验能“哼喊”老师的行政干部都可以平移过来当校长。当了校长以后,也用不着钻研教育科学理论就能“干好本职工作”。 上述师资队建设的困难局面的根源: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指标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其弊端还不止于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老师除了进行应试操练之外,还在考试作弊上使尽浑身解数,优生和学困生“肥瘦搭配”“手拉手”,如何传递纸条,等等,这样做,究竟是“育人”还是“育鬼”?我还听见有的老师恬不知耻地说:“作弊也是一种素质。”救救老师、救救孩子吧!纯洁的灵魂就这样误导了。误人子弟啊!还有在阅卷和登记成绩时搞鬼,因为某某题目评分吵架的也不少,后来有的单位发现问题,教导主任亲自登分。一个好的评价体系 “能把鬼变成人”,一个不好的评价体系“能把人变成鬼”。 是什么原因导致“领导不相信群众”?就是这个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应该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学校工作其实也是群众工作。不改革评价体系,很难做到这一点。没有广大老师、环节干部、学校领导钻研业务、学习教育科学、积极主动设计教学、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定只能走单一的“孤家寡人”路线。就拿一个小小的朗读水平考察,全校四五百学生,不是校长、环节干部、老师辛辛苦苦齐动手,单靠一两个人能不能做好? 要想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需要学校领导亲自组织各科老师学习相应的课程标准,拿出相应的教学效果评定方案。这就要求校长转变角色,从“行政干部”变成“业务干部”。学校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琐碎而复杂。那种以为不必钻研教育科学单凭考试成绩奖罚老师就可以当好校长的时代应该随着绩效工资发放而终止,那种以为不必苦练基本功、不必刻苦学习教育科学单凭应试训练死磨学生就可以当好老师的时代应该随着绩效工资发放而终止,随之而来的是新时代的开始:必须深入钻研究教育科学才能搞好教学效果评定,才能当好老师、好校长。 教学效果评定中如何使用考试和考试分数?我本人的主张,不是要废除考试,而是要改良考试。不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而是以考试分数为整个评价体系的一项指标,给考试分数一定的比重和地位。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语文考试也是一门科学。能胜任教学、教研工作的人未必能胜任考试开发工作。如果拿医院的医师和化验员打比方的话,教师相当于医师,考试开发人员从相当于化验员。这是两个专业。化验员未必能治病,医生未必能正确进行化验操作得出可靠数据。同理,考试专家未必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未必能胜任考试设计任务。语文考试和语文教学是两个专业。语文考试,属于心理(教育)测量专业。我们目前见到的试卷都是不具备考试开发设计资质的人员在“无照驾驶”的状态下“粗制滥造”出来的测试工具。由于测试工具本身存在相当严重的质量问题,误差特别大。所以,作为测量工具,根本不具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学业诊断功能”。中国13亿人口中有一批专门从事考试研究(教育测量)的高水平专家,中国已经出现了由汉语测量博士团队主持开发出来的小学生语文能力测量工具。建议今后不要用不合格的“测量工具”了。 4积分量化,操作简易 德、能、勤、绩。师德,这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积分的项目。勤,包括工作量和出勤情况,以及教案设计、作业批改等,这方面很容易量化,虽然是量化积分的重点项目,但是由于操作简单,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绩,上面已经谈过了。能,就是教师职业技能。真正量化的,只有能、勤、绩这三项。有些人认为量化积分操作很繁琐,烦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百分制。以100分为总分,按比例分配,肯定难操作。不要规定总分和上限,不要使用小数。这不就很简单了吗?用全校教职工量化积分的总和去除全校教职工绩效工资的总和,就知道每分对应多少元了,用这个比值乘以某个人的量化积分的得分,就是该教职工应该得到的绩效工资。这是一个简单算法,为了避免教师之间绩效工资差距过大,也可以设计一个公式转换一下再分配工资。这都是灵活的。关键是量化,要让绝大部分教职工口服且心服。 5专业引领,标准看齐 德、勤、能、绩四项,能,是很关键的一项。职业技能水平不同的老师,其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样四十分钟,其含金量是不一样的。还以语文老师为例,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的老师群体,就比二级乙等、三级甲等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具备硬笔书法一技之长的老师群体就比写字歪歪扭扭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经常阅读教育科学著述、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写出论文且发表于国家正规中文核心期刊的老师群体,就比不读书、不学习、经常喝酒、打麻将、打电子游戏“斗地主”、从未亲自动手起草过一篇论文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能在全校、全旗(县)上公开课的老师群体,就比从未上过公开课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计算技术熟练辅助教学的老师群体,就比不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能自行设计教育科研课题并在省市教育学会立项且能进行实验研究的教师群体,就比照猫画虎因循守旧的老师群体业务水平明显高一截。 量化积分的时候,如何给不同专业水准的教师赋分?如果量化积分的时候,不能突出教师的专业技术差别,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准不同的教师积分上没有相应的比例差别,那么,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这些专业水准较高的老师很可能要去更加重视人才的校长手下工作。当你的量化积分方案不能吸引高水平教师的时候,你再反思,很可能就晚了。 这里边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有人认为,2003年或者某年某月之前的论文不算数,或者论文积分只算一篇,还有什么省级、国家级之类。论文,首先要货真价实,只有省市教育学会、教研中心证书,且没有发表于国家主办的正规刊物(一般指核心期刊的正刊,而不是增刊)的,和刊登于国家正规核心期刊正刊的论文是不一样的。积分应该有显著差别。前者无稿酬、还交评审费、不发表、暗箱操作,后者无评审费还支付稿酬、阳光下晒晾。怎么能一概而论?论文,应该是有几篇算几篇,如果只给一篇计分,实际上是在鼓励投机份子。必要时还要结合校本培训进行答辩,假论文很容易在答辩时露馅儿。 优秀教师、德教双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等,积分部要远低于教学能手、赛课获奖、论文等,因为这是比较虚的东西。 关于教龄、学历,我认为,也应该归入“能”的范畴。学历要区分,但是分值差距不能太大,因为,学历贬值很厉害,应该看重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历。如果可能的话,小学教师应该参加心理测量专家团队开发的面向成人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职汉测)”汉语读写能力是律师、编辑、记者、教师的核心职业技能。根据测试成绩的等次积分也比较公道。教龄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作经验积累的标志。所以,教龄也要给予相应的分值。 还有人说,我校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二级甲等的,这一条就不用写了吧?其实,写上好,而且分值大一些,有了这一条,有的年轻老师就会下功夫学习普通话,通过努力也能达到二级甲等。其他积分条件也类似。这是一个目标期望效应。 6治校理念,思路明晰 积分方案的分值比例,各校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作调整。你认为需要把某几条标准的分值加大或减小,都是可以的。校长的自主权很充分地体现在这里。作为教师,也可以对积分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是好现象,如果没人发言,反倒坏事了。 在量化积分方案里头,校长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治理学校的教育思想。就像把马列主义、毛泽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宪法》一样。有的校长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的校长学习陶行知的著作,还有的校长学习……这些校长都想厚积薄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或者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等等治理学校,那就可以把这一条写进去,这样,老师们就会明白学校的教学文化是有特色的,今后的业务学习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而不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就像鲁迅所说的,脑子里让许多马队践踏之后,只留下杂乱的马蹄印。写进去之后具体如何操作?下面就来谈这个问题。 7校本培训,爬山登梯 按照教育部绩效考核方案,学校领导的绩效工资如何发放,也有个考评程序。考评权在上级主管部门。校长的绩效工资也不可能平均发放。要想拿较多的绩效工资,就得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学校如何办出特色?就看校长的运作了。德、能、勤、绩,从哪个角度入手抓,才能抓出真正的特色?“能”字。校长工作潜力最大的角度就是抓教师的岗位培训。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培训。随随便便做不好工作,要按规矩办事。校长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不能袖手旁观只管监督,要身体力行带头学、亲自抓,不能只当司令官,更不能成为“政委”,而应该是身先士卒的急先锋。校长不抓,谁好意思赶在校长头前瞎显摆? 有的校长也许认为,我校长一个人使尽浑身解数,24小时不睡觉,也不可能用每天的义务学习时间给老师办专题讲座,教师培训怎么办?我们不能要求校长成为十项全能的冠军,但是,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最好不要脱离教学一线,有条件的,带主课;暂时由于其他事务缠身带课有困难的,每天听课2节,这样做的好处是,校领导在带领大家进行业务学习时能较紧密地结合实际,困难和空话相对少一些,校领导作为业务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校长还有一主动权,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在绩效考核量化积分方案中的业务学习条款上想办法。可以这样规定,平时认真学习教育科学并且学有所得,能在业务学习会上给老师们办专题讲座、上公开课者,量化积分上从重从优。在这种活动中,校长不仅应该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成为积极的参与者——领头雁。 企业要想成功, 需要发现、培养、留住有能力的员工, 而这是招聘甄选和培训的基本职责。一旦聘用到高素质的员工, 就需要激励他们按照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的方式实施工作行为。正是在这里需要发挥薪酬的作用。薪酬和其他报酬形式应该强化企业所期望的员工行为而绩效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确保企业期望的行为、定期绩效评审中测评的行为与薪酬管理实践相一致。 绩效考核, 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的评价, 目的是承认员工的成绩, 改进员工的行为, 提高效率与效益。战略性薪酬管理要求绩效考核不是单一的考评职能, 而应是构建一个绩效考核系统。从企业战略出发, 设计考核的目标体系及考核标准, 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1 绩效考核的系统的构成 由三个部分组成: (1) 绩效标准的界定; (2) 绩效的衡量; (3) 绩效信息的反馈。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绩效。首先, 绩效管理系统要具体说明绩效的哪些方面对企业战略目标是重要的。这主要是通过工作分析来完成的。其次, 通过绩效评价来对上述各个绩效方面进行衡量。最后把绩效考评的信息反馈给员工, 以便其及时地改进。并借助薪酬系统来对优良绩效提供报酬奖励, 对绩效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一个过程来实现。 1.1 绩效标准的界定 战略性薪酬管理要求绩效考核制定的绩效标准有助于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 在制定标准时应分三个步骤:工作流程分析、工作设计绩效目标界定。 (1) 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流程分析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须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的过程。在工作流程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工作流程再设计。 (2) 基于企业战略而形成的工作设计。工作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工作进行重新设计, 以使它们更富有效率或者对承担工作的人更富有激励性。 低成本战略。如果企业希望通过低成本战略来进行竞争, 它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通过工作设计实现效率最大化, 首先是工作分解。把复杂的工作分为细微而简单的工作。由于分解后的工作操作简单, 可由低技能的员工完成, 而低技能的工人工资水平低。其次, 组成工作职能块, 精简支持性服务。这样, 每一个职能块中工作的员工都完成类似的工作任务, 便于组织内部员工间工作经验的学习、转化和积累。这样, 既能降低人工成本, 又能提高效率。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拥有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员工。如果企业希望通过创新来进行竞争, 它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灵活性。通过工作设计实现灵活性的最大化, 首先, 设计工作组合。工作组合的工作范围大、工作完整, 需要由高工资、高技能工人才能完成。其次, 适当授权。通过赋予每一工作单位确立它们自己的支持系统的权力以及决策的权力, 从而使它们能够抓住特定地区或特定市场上的机会而得到加强。在这些跨职能工作块中共同工作的员工产生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 这些新思想往往能够带来跳跃式的革命性的进步。 集中战略。集中战略要求企业把组织现有的技术和能力维持住。而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提供一种把组织中的员工所掌握的这些技能应及时、有效地保持下去的手段, 同时要求薪酬计划的重点要集中在保留拥有这些技能的员工方面。在这种战略中, 绩效考核应当更加注重行为, 因为这时的环境是比较稳定的, 而获得有效绩效所需的行为本身通常是通过员工所获得的综合性经验而形成的。 1.2 绩效标准的制定 根据企业经营战略, 把企业目标进行分解, 确定部门和个人的目标, 再结合工作分析, 确定具体的绩效标准。制定绩效标准需要注意: (1) 从目标到责任人; (2) 部门间的协作; (3) 充分的沟通; (4) 尽可能的量化。 1.3 绩效的衡量 考核者把某个人的绩效结果跟其他人的绩效结果进行比较, 或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进行衡量, 或对某项工作的可衡量性结果进行衡量。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绩效考核。无论选择哪种方法, 都必须做到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 2 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策略 2.1 短期绩效薪酬计划 2.1.1 绩效加薪。 根据绩效考评结果与某种绩效评价体系中所获得的评价等级相联系, 在基本工资上获得的增加额, 决定员工在下个年度可以得到的基本薪酬。 2.1.2 一次性奖金。 根据员工或企业的绩效, 员工获得了一笔年终奖金。但这笔奖金并不计入基本工资。因为员工只能根据其当年的表现获得的这笔奖金。所以, 从长期来看, 一次性奖金的成本远远低于绩效加薪。 2.1.3 特殊绩效奖励。 对员工在某些特殊项目上绩效突出的员工的一种奖励。这种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奖励高价值的商品, 也可以奖励大量现金, 也可以是一次度假机会等。由于特殊绩效奖励没有固定的形式, 所以更具有灵活性。 2.2 长期绩效薪酬计划 长期绩效薪酬激励重点关注员工一年以上的绩效水平。长期绩效薪酬激励强调和重视长期规划和对组织的未来可能产生影响的决策。股票所有权激励是长期绩效薪酬计划的最主要的形式, 常见的有三类:现股激励, 期股激励, 期权激励。 2.2.1 现股计划。 通过公司奖励的方式向员工直接赠与或参照股权当前的市场价值出售股票。员工拥有的股票在一段时期内不得出售。 2.2.2 期股计划。 期股激励是公司和员工约定在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的股票, 并对员工出售股票的期限作出了规定。 2.2.3 期权计划。 期权计划是公司给予员工在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但是到期时, 员工可以行使这种权利, 也可放弃这种权利。 2.3 团队绩效薪酬计划 团队绩效薪酬计划是依团队绩效为基准提供奖酬的一种激励机制, 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一种绩效薪酬计划。团队绩效薪酬计划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3.1利润分享计划。 根据绩效考评结果与某种绩效指标来按事先设计分享比例向员工支付报酬的一种奖励模式。 2.3.2 收益分享计划。 在利润分享计划中, 员工分享的是某种形式的利润, 而收益分享计划是着眼于收入总账中的成本要素, 并确定员工可以对其发挥更大影响的成本节余。 2.3.3 目标分享计划。 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的目标完成情况确定给予奖励的一种报酬方式。其一般程序是制定总目标, 分解总目标并获得目标体系, 实现目标, 反馈评价。 此外, 还有一种晋升加薪这样的奖励措施, 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对员工在一段持续时期内的忠诚度和杰出绩效的奖赏。 3 结束语 总之,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 如何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通过战略性薪酬管理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摘要:企业的薪酬政策对员工招聘工作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员工在没有进到企业之前, 对企业的概况、企业文化等还不是很了解, 所以, 企业的薪酬体系、薪酬政策是应聘者首先能够直接了解到并决定是否进入到企业的首选因素。薪酬体系、薪酬水平以及与劳动报酬有关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总体收入水平, 进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社会地位的认可;另一方面, 员工的工资报酬又是企业的重要成本项目, 企业也对其给予特别的重视。因此, 如何设计薪酬体系, 如何制定薪酬政策对员工招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激励机制,企业竞争力,以人为本,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鲁耀辉, 朱学红.我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0 (02) . [2]朱慧毅.推进国企薪酬结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J].上海化工, 2010 (01) .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效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组成部分。薪酬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杠杆,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是和薪酬有关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因素不稳定等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目前使用的薪酬制度不是很合理,不能充分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优秀人才不能长期为企业做贡献,企业不断的在新员工身上进行培养投入,这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综上,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是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两种机制 企业以薪酬的方式来对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进行回报,薪酬是一种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激励员工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也代表了员工的个人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在工作中进行探索,不断进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可以使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具激励性的薪酬待遇,不断的进行良性循环,个人和企业一起进步。 薪酬的激励可以是企业支付给员工各种的物质薪酬,也可以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职位晋升荣誉等,主要分为内在和外在的支付形式。内在既是指职位的上升,也包括受到表扬或重视员工内心产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外在激励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企业为员工安排的各种假期活动和节日福利。 绩效考核是通过制定系统的方法来对员工在企业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判,这样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要知道自己需要为企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怎样去做;2.工作与技能联系,建立能带来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技能,员工通过培训来改善其工作技能,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目标;3.薪酬体系必须在系统中反映,并且其他没有财务绩效的薪酬计算也要采用这种方法。 二、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相互影响 绩效考核是薪酬管理的更进一步延伸,它关系到企业利益的经济分配,只有做好薪酬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的作用,才能使绩效考核制度顺利实施。要保障这种管理制度有效的推广,企业的重点在于薪酬管理对外要有竞争性,对内要有激励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因此对于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要尽量客观公正的回报给员工,使员工获得了满意,也使企业得到了发展。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相互协调,使企业在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并且让企业人才保护政策得到很好的实施,使员工的积极性与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一种很好的平衡状态,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薪酬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它受公司本身的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中公司本身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管理机制不仅对人力资本的薪酬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也能够体现为对人力资本控制的动态调整。制度能够决定行为,进而决定效益。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的能力通过公司的管理机制共同决定人力资本的最终行为,前者是体现人力资本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行为,后者能够确定人力资本最终的表现行为。所以,企业要通过不断改善薪酬管理机制,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在整个薪酬管理制度中,绩效与薪酬的关系可以是短期的激励,例如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进行一次性的奖励,而其他时间不再有激励,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短暂的,但是便于实施管理,目的性更加明确;另外两者的关系也可以是长期的,把员工一段时间内的绩效成绩与长期的薪酬标准相关联,逐级递增或递减,或者根据绩效评比结果进行职位的晋升嘉奖,使员工能够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种相互影响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一种更加长远的积极影响,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要两者结合运用。 三、薪酬激励制度的细节方面 (一)要制定灵活的激励制度 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值进行相应的物质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而不再根据职位的高低进行奖励分配,这样的奖励可以不单单的以员工的业绩为标准,根据工作态度、同事评价、企业的利润进行灵活多变的激励,尽量使激励面覆盖大部分员工,在员工的心目中自然会对自己的奖励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做既起到了奖励的作用,也使员工关系更加稳定和谐,最终促使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工作。 (二)薪酬激励制度在制定上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方向相适应 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支持下,公司的战略目标才能够更好的被实施,员工们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评价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说薪酬激励制度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统一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司最终的经营业绩,并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战略制定,所以说薪酬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核心技术一样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薪酬水平,前期需要进行调查 在同一个区域要有针对性的对当地劳动资源市场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重点调查相同或相近行业的员工薪酬水平。尽量拓展调查的深度,把不同企业的薪酬水平和种类数据记录详细,再与往年进行对比,分析出行业员工的合理薪酬标准,根据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人员的综合能力制定出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四、结论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无不是都具有着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并且在这方面不断的改善,在企业进步的同时,制度也更加先进,绩效考核的方法被不同程度的应用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上面,尽管方式可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使员工为企业服务,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绩效考核方法在薪酬激励中担当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兰邦华.交易性人力资本新探 [C].中国工业经济,2010,07. [2]冯子标.人力资本运营[M].经济出版社,2011,05. 【制定企业薪酬绩效考核】推荐阅读: 绩效考核的制定05-23 如何制定企业年度规划11-18 企业绩效考核目的10-21 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06-21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09-14 供销社企业绩效考核10-25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11-17 如何改进完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论文07-25 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10-22 浅论绩效考核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运用07-25制定企业薪酬绩效考核 篇6
制定企业薪酬绩效考核 篇7
薪酬激励中的绩效考核制度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