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总结
题 目:江苏省**************商住 楼施工组织设计
姓 名: **** 学号: ********* 院、系: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校内)*******(校外)
二0一二年五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终于做好了,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这期间有过攻克难关的笑容,也有过遇到困惑的愁苦,但是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有的只是喜悦。
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这次的毕业设计相对于以前的课程设计,多了很多思考,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对一些知识的深刻认识,使我受益匪浅。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的知识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以前老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有点眼高手低的感觉。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以前所懂的都只是停留在表面,并让我知道,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的大脑。
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态度和心态,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在设计中要学会与人合作的态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倍功半。在这次毕业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施工员的帮助下,我对此次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他们的教授解释,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这次毕业设计主要是结合自己在施工现场的内容做的,在公司实习六个多月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工地现场施工员、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积极参与工作,让自己对整个基础的做法,标准层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施工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整个实习的过程时间虽短,但让自己知道了如何当一名好的技术员。整个实习的过程也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也让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经验,并向老师悉心请教等方式,是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同时收获是非常大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我相信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时的喜悦。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是很好,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最大的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原来那种浮夸的心态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设计当中,突然觉得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的感悟,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专业的重要性,让我给自己有了一个更好的定位,为将来的工作打好了基础。篇二:2014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总结范本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总结报告
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g x建技x班 学号: xxx姓名:指导教师: 金梅珍 作为一个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的学生,毕业实习是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第一站。而且也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毕业实习是在毕业前进行一次系统综合的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专业,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的毕业实习,使我们能够了解建筑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对学习本专业和找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2年5月下旬,我们离开建筑工程学院,七月踏上了社会的实习生涯,同时也拉开了毕业设计的序幕;毕业设计工作总体来说,时间较长,毕业内容也较充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重点深入的部分,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从认真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着手,严格按照学院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工程量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确定,并且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重视,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指导老师平时还会与同学联系,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辅导,为了使我们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因此,我们的实习一般都是专业对口的,也是为完成毕业设计而奠定基础;实习期间我做的是施工员,主要是测量和放线,这些我们在学校都是有些学过的。我们的毕业设计任务包括:开题报告、声明、照片、手工图及cad图、工地资料;我们对毕业设计都比较重视,也没有因工作而拖延进度,我们都能独立完成任务,并且能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主动向指导老师汇报情况,进行研讨,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东海县郑庄西路与中华路交接处,远洲·翡翠湾住宅小区施工组织设计,它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季节性技术措施。在这些设计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必要的联系,缺一不可。经历了本次的全过程毕业设计后,使我对施工组织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将本次的设计要点归纳如下,以便今后设计和工作中参考。
(1)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合理安排,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2)施工组织设计是统筹安排施工企业投入与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3)施工组织设计是协调施工中的各种关系的依据。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上,做出一个全面而合理符合好快省安全要求的计划安排,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充分的准备,预防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为施工单位切实的实施进度计划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准确反应施工现场实际,节约各种资源,在满足建设法规规范和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3年得学习以及这次的实习对我以后的工作及社会生活都是有诸多益处的,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确觉得困难比较多。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理论和实践是不能分开的。
最后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及实习单位带我的师傅,是你们对我悉心的指导让我有了现在的收获。当然我也要感谢我自己,是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篇三:毕业设计总结与致谢 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历时两个半月,在这两个半月中,我能按照预期进度安排,按时按量的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初期,我复习了《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知识,查阅了《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设计中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设计后期,主要进行建施、结施图的绘制。设计期间得到了建筑工程学院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我复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工程师,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安全、经济、实用、耐久、美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规范是设计的航标,必须多思考、多体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相互学习,注重交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勤学好问,努力发挥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团队的潜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程实践上,必须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四年所学而欣慰,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专业课学习时,老是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相差太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夯实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初步掌握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步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此再次感谢在毕业设计中指导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谢辞
本设计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辅导老师。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中,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让我受益菲浅。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们的设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 科学地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1.1 选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首先,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必须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一定的工程训练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考查;其次,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的实际任务,促进教学、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新。
1.2 选题的多样化、开放性
各课题组选题类型应是不同的,一般同一届不出现同一类型的题目,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有所选择,课题组教师各有侧重,形成特定的研究方向和优势,有的侧重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有的偏向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有的则着眼于地域文化、乡土建筑等,内容丰富,选题面较广。同时,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特征决定了同样的题目,相同的条件,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鼓励同一课题学生自行添加“副标题”,选择研究方向和突破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3“真题假做”
毕业设计选题以“真题假做”作为主要方式。所谓真题是指建筑设计的环境和要求均为真实的且未建成,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主持或熟悉的实际工程及研究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促使学生在毕业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转型、成熟、蜕变的过程。所谓“假做”是指毕业设计并非真正工程项目,能直接应用,从进度安排到成果指标还是按照教学要求统一安排。
2 重新界定毕业设计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1)在毕业设计中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过分强调“建筑就是艺术”,却忽视了建筑的工程技术因素,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与自己的设计相结合。文中需指出的是:毕业设计除了要求指导教师自身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课题组还组织结构、水电、暖通等各专业教师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个体方案分阶段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还引进地方设计单位以及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协作参与机制,在他们大力帮助下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实地考察,分阶段的成果汇报,最终成果的整理。由他们委派有经验的工程师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或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辅导,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设计环境的氛围,真切体会实际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技术问题,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的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产品”,进入社会以后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大大缩短适应转型周期。
2.2 赋予毕业设计对生产实践的批判精神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一直坚持科学研究对生产实践的引导作用,强调毕业设计不等同于实际工程项目,而是研究项目,要将研究的主要工具———调查、分析和实验代入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设计的产品还包括设计的过程,从而促进建筑思维。鼓励学生针对实际现象提出批判性的见解,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有所突破,奠定以科学责任心为基石核心,以创造力为目标的工作能力基础,从而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直接安排在设计院,以设计院实际工程为主导进行,不排除部分高水平工程师的教导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帮助,但是设计院教学缺乏针对性、一贯性、系统性,学生过早进入生产环节,极易“流于俗套”,对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对这样的做法一直持怀疑态度,学校教学作为毕业设计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3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1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强调阶段成果
将毕业设计过程按时序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过程,在毕业设计指导书中对每一个过程明确任务,制定目标,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
3.2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该是多元化的,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是开放的。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将来学生能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而且还体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上。另外,毕业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与建设方、设计单位、建设管理部门的合作上,不仅毕业设计选题方向、部分资助经费可由社会单位提供,而且这种合作要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3.3 毕业设计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筑师作为建筑工程的负责人,要求有较全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设计中,注重扎实的建筑专业传统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建筑师从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对学生文字功底训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除要求学生提交必要的图纸之外,还要求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如文献综述、设计概念和可行性报告、设计研究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另外还委派某些具有潜在领导力的同学作为课题小组的负责人,让学生协助指导教师监督本小组的毕业设计进度、协调校内外关系、组织讲座和方案研讨会,提高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同学间协作精神。
综合素质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广阔的,就本专业而言,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从业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对这三个方面能力的提升是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4 毕业设计成果的全面评价
4.1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是全方面的,评判的主要依据在于:1)建筑学毕业设计的成果最终主要以图纸进行反映,通过对学生设计能力、美学修养等素质培养,鼓励学习和应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软件,要求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图纸质量精美、表述充分、内容翔实、有较强表现力和感染力;2)就建筑设计的自身内容而言,环境的整体性、功能的合理性、造型的艺术性、技术的可行性、规范的执行程度等是成果质量的保证;3)建筑方案是否有突出的特色,反映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和钻研精神则是区分优秀设计与一般设计的重要依据。
4.2 毕业设计评分客观性、科学性、权威性
毕业设计评分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一直采取并落实集体评分制。答辩评分组由指导教师和其他教师混编组成,且由非指导教师担任组长,加强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全组教师在答辩前认真阅图并做好记录,指导教师还在图上标示了主要问题点,答辩过程力求问题难度和数量基本平衡,最后答辩评分力求客观。毕业设计评分被分解为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成果质量、答辩过程所涉及诸多内容进行打分,使最后评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还引入了校外专家督导组的体制,聘请了苏州市五个甲级院的院长或总建筑师为毕业设计校外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评分进行最后把关,主要对优秀和及格线上下的作业认真评判,并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进程提出了建议,提高了最终结果的权威性。
4.3 毕业设计的反馈机制
毕业设计答辩评分的完成并不标志着毕业设计的完成,还应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反馈工作,建立毕业设计的反馈机制,方式可以是大面积发放了调查表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然后是甄别和总结,根据对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以后的毕业设计中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就其内涵来讲具有时代特征,它反映着当时的教学水平、教学目的和社会需求变化以及个性的发展。如今是知识经济和市场不断变化的时代,毕业设计的实施模式又和不断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戚戚相关,因此,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不断地变革、创新和有所突破,使毕业设计的教学更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
摘要:为了适应建筑学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为基础,从毕业设计选题、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中间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来阐述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探索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鲍家声.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意见———1984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建议书[J].新建筑,2006(3):110-111.
[2]布正伟.建筑师的类型与设计服务型建筑师的培养———我国建筑学教育转型中的一个实质问题[J].新建筑,2004(1):88-89.
【关键词】生态建筑;城市;建筑学
人类无节制地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耕地锐减,土地沙化,环境污染,已给人类自身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酷的现实促使人类进行思考、反省。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对“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起来。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萌芽,继而出现了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而在近几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等名词概念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成为建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也使人类理智和文明得以升华。
1.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1.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1.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2.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2.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2.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
2.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1)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
(2)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3)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3. 结束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嘉兴学院建筑学院新馆 自然条件概况
项目位于嘉兴学院梁林校区
嘉兴地区属副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属东亚季风区。主要特征为:受季节环流支配,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适中、雨水丰沛、土地肥沃,无霜期长,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及冰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主要气象数据如下:(1)气温:
历年平均温度:15.9℃
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40.5℃ 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12.4℃(2)相对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3)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雨量:1060mm 历年平均蒸发量:1272mm(4)风速和风向:
历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 年平均风向为东南风(5)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南湖水文站记录,嘉兴市多年平均水位为0.87米(1985年国家高程,下同),历史最高水位2.80米(1999年),历史最低水位-0.28米(1934年),一年最低水位出现在一月,平均为0.68米,最高水位在9月,平均为1.12米。)项目建设用地尚未进行地质勘察,从就近相邻土地地质状况看,该地块区域地貌属冲海积平原。地表以下5-30米范围内为粉质粘土、粘土、夹粉砂、砾砂和全风化泥岩,其层位较稳定,土质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能尚好,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于建造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具体环境状况 背景及环境状况
嘉兴学院是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至今已有98年办学历史。本设计项目建筑工程学院新馆的设计,建筑工程学院新馆规划建设与嘉兴学院梁林校区地块,其北部学院楼、东部学院楼及南部学生宿舍、食堂建筑群体已经形成,西部为隧道。规划基调及要求
现代风格、空间开放、布局灵活、清新明快的校园格调。建筑布局为斜向错列的单元式排布方式。规划要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隧道高度、噪音对建筑工程学院新馆的影响。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面,需预留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30辆,且设置2辆无障碍停车位。建筑退线详地形图。建筑风格 新校区规划要求和已建成建筑主要为“中而新”风格,体现江南地区建筑的神韵,形象追求端庄、稳重、典雅。颜色主调灰蓝、白色、浅灰。表面建筑材料为瓷砖、涂料和石材。与梁林校区已建建筑风格一致。表面建筑材料为玻璃、涂料和金属。4.设计思想和特点
人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空间布局形态,建筑空间、道路、环境、设施的布局都以人为本,创造更多的融汇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空间。
生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表现在道路和建筑布局,生态绿化的建立,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生长化――根据学校发展的情况,形成具体生长形的组团院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整体化——在规划结构上把握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尤其与梁林校区现有建筑的关系,保持规划的整体性。设计内容
建筑本体及周边环境设计。
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5%),层数不超过五层。
建筑学院本科专业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其中建筑学15班、城市规划10班、艺术设计16班、视觉传达8班,共49班。另外考虑研究生1个教学班。教学用房(共约5000平方米)
专业教室50个(每个70-80平方米)
大型多媒体教室4个(每个150平方米,容纳约100人)中型多媒体教室4个(每个90平方米,容纳约60人)管理用房(共约1500平方米)
办公用房300平方米会议室60-80平方米接待室40平方米 教研室4个(每个60平方米)研究所4个(每个80平方米)评图室4个(每个50平方米)
教授工作室10个(每个20平方米)特聘专家工作室4个(每个20平方米)值班室20平方米
多用途空间(共计700平方米)
展示空间(150-200平方米)自由学习空间8个(每个20平方米)学术报告厅(350平方米)辅助用房(共计500平方米)
资料室(200平方米)作业库房(120平方米)教学材料库房(120平方米)备用(60平方米)
实验用房(共计2500平方米)
包括:视觉图像实验室(含机房、控制室、图像采集室、图像输出室)摄影实验室(含摄影棚、暗房、设备室)印刷工艺实验室(含丝网印刷室、准备室)模型实验室(含制作室、展示室)
陶艺实验室(含拉胚室、成型室、制作室)基础美学实验室(含画室、展室)
建筑物理实验室(含声学室、光学室、电学室)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图纸内容
(1)设计说明:包括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高度);设计构思说明。(2)总平面图(1:500或1:1000);(3)各层平面图(1:200或1:300);(4)立面图(1:200或1:300):四个立面;(5)剖面图(1:200或1:300):两个,应注明室内外、各层楼地面、建筑檐口和最高点的标高;
(6)效果图:表现方法不限;
(7)在满足前6项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的内容不限。2.图纸要求:
(1)图纸尺寸:840mm×550mm(误差小于±5mm);(2)图纸张数:7+1(效果图)张;
(3)每一套图纸须有设计者统一的图名、图号和图标。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3.《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教育建筑》
一、开题报告(论文)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设计或论文选题背景、意义介绍;(2)国内外针对毕业所选题题目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简介;(3)设计或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4)设计(论文研究)对解决涉及或理论问题所采用的方法;(5)设计或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6)工作展开的步骤与进度计划;(7)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2)正文
主题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3)结论
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结论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结论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按引用顺序列出,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
2、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要求(1)前言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简要介绍所设计建筑的基本功能类型、拟采用的建筑形式及结构类型。介绍所查阅文献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的结论。(2)与建筑功能类型相应或面临问题类似的国内外的设计趋势、研究现状、前沿的论述
① 关于建筑功能的布局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② 关于建筑形式的论述(按不同文献中的论述罗列)
③ 关于解决设计中的场地、气候、节能、结构、文化等建筑设计问题处理思路相关的各类内容的分项、分类论述。(3)评价
通过对所选题目相关的上述国内外现状的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指出可以借鉴或不足之处,在论文或设计方案中可以借鉴或提高国内外现状中的内容。(4)结论
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就论文或所设计建筑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所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章,以书籍为主。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顺序列出。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包括:
1、调研的时间与地点;
2、调查对象简介:(1)建筑物的建筑功能、形式、流派;(2)建筑物的环境特征(照片);(3)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4)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选型;
3、建筑描述:(1)建筑场地总平面设计,包括交通、景观、活动场地与人、车的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2)建筑物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特点(附手绘平面图)(3)建筑空间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附照片)(4)建筑设计特色或独到之处;(5)建筑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处理方式。
4、感悟、评价与借鉴:旁征博引,对调研对象运用所学的建筑设计理论进行评价,提出批判、感想。
针对自然界产生的直击雷、球雷、雷电感应、雷电波给建筑物本身和建筑物内部存放的危险物品带来破坏、烧毁和爆炸等灾害,应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按照《电力设计技术规范》把工业建筑和构筑物防雷分为三类,把民用建筑防雷分为二类。民用建筑中主要从政治影响、建筑的重要性、人员多少及在国民经济上、科学文化上或建筑艺术上的价值来划分。对于各地区雷击选择性比较高的区域所设的建筑物,以及高度在15~20米以上的孤立、高耸构筑物如烟囱和水塔,均应进行建筑防雷设计。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六个重要因素:
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 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 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 再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 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 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 统一步调, 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主要包括:建筑造型设计、场地设计、建筑周边环境及空间设计、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2) CDIO模型。CDIO模型即Conceive (构思) —Design (设计) —Implement (实现) —Operate (运作) 。CDIO模型融入到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 就是运用一种综合的培养方式, 将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CDIO是一个自由开放、包容性很强的教育模式, 利用该模型的理念开展建筑学学科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指导意义明显, 应用价值突出 (见图1) 。
3) CDIO模型理念。CDIO模型核心理念是一体化教育, 是对传统建筑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 传统的培养思路是, 要培养什么能力, 就增加哪门课程。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 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需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建筑学五年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学人才培养的瓶颈往往在于与社会脱节,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探索中, 学校要求所有课程都要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 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的掌握四大核心能力。建筑学教学过程应该坚持CDIO模型的大工程理念、综合素质培养和密切联系产业三个特点, 培养适应产业行业发展的合格的优秀建筑人才 (见图2, 图3) 。
2 毕业设计课程分析模式
1) 课程设置注重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题目设置改变以往建筑面积较大和全面性的特点, 设置一些小而精的建筑设计课题。过去的毕业设计中多为一些复杂毕业设计题目包括各种建筑场地、功能、环境、设计的意义探索等之间的关联和矛盾, 而缺少对建筑空间、尺度比例、造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的针对性, 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性, 鼓励学生到设计公司独立进行中小型建筑的实际设计项目, 同时有针对性进行题目创新,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题目的大小。较好的解决了以往毕业题目不接地气的顽疾。2) 教学切入点应放在对模型形体的综合布置。以往的课程注重平面图的功能布置, 使得学生在做建筑设计时, 对每一具体空间内部细致入微的设计与组织却缺乏深入推敲, 而倾向于粗线条的功能布置与流线安排, 使得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切入点的转换使学生跳出繁琐的平面功能的束缚, 以更大的视角审视设计, 提升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和眼界。3) 教学方法应注重课程的逻辑性。建筑学毕业设计的制作有严密的逻辑过程, 往往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 注重设计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而忽略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反馈。CDIO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关系,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充分做好设计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 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 与企业建立有效反馈机制。这样能避免学生过度即兴发挥、盲目模仿, 增强学生对建筑场地环境与建筑形式的深刻理解。
3 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1) 题目选择一律采用真实的题目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往往选择一些虚拟的, 或者过时的案例或者项目, 不能真实的体现当今建筑设计潮流。选择真实场地或者将要进行的实际建筑项目,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背景, 学生在接受任务时就会充分调动自己脑海的知识, 查找当今建筑设计潮流与形式, 实地考察地形、分析环境, 为生成实践性强的设计奠定基础。2) 题目设置重点放在深化设计上。往往毕业设计题目注重推陈出新, 建筑功能与环境、地形越来越不匹配, 这样使得学生在做功能流线分析时占用大部分精力与时间, 忽视建筑设计本身的测试目的, 不能解决主要矛盾。因此, 建筑设计题目的功能复杂程度要与常规设计相近, 把重点放在深化设计上。3) 题目宜“小而精”, 忌“大而全”。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多为大体量、大地块、多功能交叉的设计题目, 学生过多的考虑场地环境组织和功能交融, 而忽视建筑设计内部构造和细致入微的功能组织, 设计成果华而不实, 往往只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不能体现建筑的实用价值。因此, 应该选择适宜体量、主要功能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题目。
4 毕业设计生产实践模式
1)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通过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内容推动学生对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回顾和提升。将企业界和学术界最新成果引入建筑毕业设计内容, 保证设计过程、方法、采用的软件和成果能够充分反映业界最新建筑设计思路和要求, 以此来保障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坚持生产实践的批判模式。建筑设计和理论对建筑生产实践具有引导作用, 反过来生产实践决定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发展, 因此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 坚持生产实践的批判和检验模式。毕业设计的检验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批判, 而且还应包括学生、建筑设计企业和建设企业的意见反馈, 毕业设计的答辩完成并不是真正的结束, 老师、学生和企业的意见交流和决策才是毕业设计的魅力所在。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毕业设计,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创作分析和提出批判性的意见, 特别是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人员帮助学生完善毕业设计, 增强毕业设计的实际效用。
5 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模式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分为两部分, 一是成果的表现质量, 即图纸的精美程度、手绘的表现能力;二是指成果的内容质量, 即要求设计成果内容丰富、真实, 有创新点、特色, 不可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因此在评价评分模式上, 既要建立对设计成果表现能力的评分机制, 又要加强设计成果内容评价机制的建设。
1) 毕业设计评分体系。当今大部分高校只把毕业设计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管理, 不考虑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表现, 片面注重学生的最终设计结果和成绩, 同时指导教师的负责程度及精力投入的多少因人而异, 毕业设计评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结合CDIO模型理念, 这里提出一套以学生为主, 指导老师及校外专家、工程师为辅的毕业设计评分体系, 包括以下几个方向:全过程软件管理体系、综合评分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及学生工作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一评分体系, 可以充分实现教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之间的融合,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聪明才智, 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
2) 毕业设计反馈机制。完成毕业设计答辩评分后并不代表着毕业设计的完成, 还应做好学生和实际项目单位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反馈工作, 建立毕业设计的反馈机制。通过学生与实际项目单位进行沟通, 将答辩评分组的意见反馈给项目单位, 针对毕业设计的不足提出可行性修改意见, 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设计方案的实际操作能力, 更加贴近实际, 又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和制作。
6 结语
建筑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 因此, 建筑学的教育实践工作和建筑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对建筑业发展及建筑行业的前进有着重要的积淀作用。论文基于CDIO培养模式, 分析了毕业设计课程模式、选题模式、生产实践模式和成果评价模式, 提出毕业设计CDIO评价流程, 并针对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加快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摘要: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剖析了建筑学毕业设计问题, 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毕业设计构思, 设计, 实现和评价的程序方法, 开展了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 选题设定, 成果实践和成果评价四种模式的教学改革, 为建筑学专业全面引入CDIO理念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范例。
关键词:CDIO,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Edward F Crawley.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R].The MIT CDIO Syllabus Report, 2001.
[2]鲍家声.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意见 (1984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建议书) [J].新建筑, 2006 (3) :110-111.
[3]布正伟.建筑师的类型与设计服务型建筑师的培养——我国建筑学教育转型中的一个实质问题[J].新建筑, 2004 (1) :69-70.
[4]杨立军, 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 2007, 33 (4) :214-215.
[5]肖大威, 黄翼, 许吉航.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华中建筑, 2006 (5) :135-137.
[6]刘敏.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程序控制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2 (2) :88-89.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节能;设计
引言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而且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其对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类资源的供给都出现了紧张状况。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其对资源的需求量格外庞大,若是能够对建筑行业有效开展节能工程,那将极大的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压力。
一、建筑规划设计对建筑节能的直接影响
无论是哪种工程项目,工程设计质量都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节能工程也不例外。高质量的节能工程设计能够使整个工程事半功倍,相反,缺乏合理和科学性的工程设计只会导致节能工程建设质量的降低,甚至整个工程的失败。利用建筑规划设计可以将整个工程的节能环节、节能要点程序化、规范化,为接下来的建筑施工节能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
二、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
(一)建筑节能规划措施。1、建筑规划。建筑节能要从建筑的选址开始,建筑选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当地的土地使用状况和经济状况以及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选定建筑位置后,再根据建筑建设需求对周边环境进行合理改善。除了建筑选址外,建筑外型的选择对建筑节能也有极大的影响,建筑的外型不仅要考虑业主和开发商的意见,还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周边地理状况来确定。2、平面布局。平面布局主要考虑到建筑空间的采光、通风与合理性,满足每个建筑空间都有穿堂风通过与充分的日照,夏季通过自然风降温,冬季通过阳光取暖,同时也能满足空气的流通。3、环境美化。设计时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坏境,建设出充满自然风味美化的环境,比如,屋顶是采光最佳的地点,在夏季不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在设计时不妨放些绿色植被,既可以阻热,还能促进空气的流通,美化环境。
(二)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1、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季风风向节能设计。建筑选址必须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如在气候常年寒冷的地区,建筑选址布局最好是选择向阳和避风的地区,这样有利于建筑的保温,避免供暖资源浪费;在气候常年高温地区,建筑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周边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最好将其设计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这样有缓解城市的热效应。2、建筑形体与空间的节能设计方法。建筑节能工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项目,包含多个阶段和多个环节,这些阶段和环节存在着轻重之分,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就是建筑节能设计重点之一。所以,必须对建筑形体和空间设计重点关注,采取合理措施来控制好相应的设计系数。3、室外空间环境,绿化节能设计。在建筑周边做好相应的绿地和水面设计有利于调节建筑的空气湿度、建筑温度、遮挡辐射以及改善建筑的内外热环境等,这样就节约了建筑室内空调的能源消耗。在建筑周边合理的地形位置种植不同高度、不同种类且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树木植被能够在夏季遮挡荫凉、疏通气流,在冬季遮挡寒风,保证建筑温度。
(三)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在建筑的众多结构中,建筑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耗、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室内适宜性的关键所在,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也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根本所在。1、外墙节能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前采用单一材质建设的墙体逐步被复合墙体所代替,不仅加强了保温效果,承重量也得到了增大。2、屋顶节能设计。屋顶的保温是节能建筑的重点,为了提高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在屋顶设置保温层不仅能防止室内热量的流失,在夏季还能有隔热的效果,因此在选材方面采用蓄热系数大、热系数小且密度不能过大的材料,否则会增加屋顶的负荷。3、地面节能设计。地面保温提高了地面的热舒性和节约采暖能耗,同时也减轻了空气污染,建筑节能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4、门窗节能设计。门窗的设计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考虑通风、采光和防护等问题,合理选择窗型和材质,保证所用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门窗的密封性能。
(四)建筑配套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法
为了提高建筑配套系统的节能性,在进行建筑配套系统节能设计时要重视一下几点:第一,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第二,设计新风系统时不仅要考虑空气质量,还要考虑能源消耗;第三,多利用自然通风的方法去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能源消耗;第四,加强建筑对可再生、无污染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三、建筑节能设计创新思路
(一)建筑节能设计突出重点。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到短期内和眼前的利益,注重长期利益和后期材料的回收率。设计要以人为本,尽可能的满足人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合理配置和使用自然能资源,降低建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设计的节能性。
(二)建筑节能设计工种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的广泛运用,突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加强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增加了节能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
(三)建筑节能设计需人性化。在保证建筑设计节能性的同时,也要积极听取业主和开发商的建议要求,建筑规划设计最好与业主和开放共同进行,以此保证建筑设计满足业主要求。因为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其设计也应该以人为主。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推行节能工程是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需求的,而且我国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们要正视我国建筑节能与外国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积极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师整个节能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重视节能设计的质量,只有这样我国建筑行业才能更快的迈过起步阶段,走向成熟,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才能更有利。
参考文献
[1]于洪秋,刘振涛.浅谈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
【建筑学毕业设计】推荐阅读:
建筑学毕业设计指导06-14
建筑学毕业设计实习报告09-08
民用建筑建筑设计规范11-21
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07-05
建筑学毕业生实习日记10-21
建筑节能设计措施05-25
智能建筑设计06-19
建筑设计概况06-19
建筑设计论文09-23
建筑公司设计提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