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精选8篇)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1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关系,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注重师生关系,他认为:“教学相长”、“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对于学生,孔子认为“后生可畏”,主张“当仁不让于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子主张采用“对话”的方式教学。《论语》一书,“对话”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特征。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孔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总是与学生亲切交谈,共同讨论,进行自由自在的对话,对话时彼此平等,互相尊敬,相互促进。孔子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情感来回报教师。受情感迁移影响,学生就会由爱教师进而爱及教师所教学科,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反之,那种无视学生心理、情感、生活的教师,那种动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教师,是怎么也不可能教好学生的。

一、学生是促进教师人格完善和知识提高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常说:“推车不如打马”。由此可见,许多教师把自己当做了鞭,把学生当做了马。其实,我们应作相反的认识,把自己当做马,把学生当做鞭子。教师在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同时,作为教师,其实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人,也会强迫自己不去做低级庸俗之人。“假如我不是老师,我也许比你还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生其实就充当了马鞭的角色,他们随时在提醒着你、激励着你。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有的教师在专业学校读书时,没有认真学习,走上了教学岗位以后,为了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质。就拿语文来说吧,可能某位语文教师对某个字一直读错了多年,突然在堂课上某学生纠正了老师的错误。教师就会觉得自己识字量不够,进而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其实,各科都如此,学生勤学好问,自然逼着教师去学习、去钻研,否则就无法适应学生、适应教学。难怪很多教师会说,自己很多的知识其实都是在教书以后才学到的。所以,我们应把自己当作马,把学生当作鞭,是学生鞭策着自己在知识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二、教师应努力实现多重身份的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妮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人世间的爱千万种,但能冠以“伟大”一词的却只有两种:母爱与师爱。”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不是母亲甚似母亲,不是兄长甚似兄长,不是亲友甚似亲友。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应该是学生的父母兄长。这种亲人式的爱主要从两方面体现:

(1)在思想上,由于家庭、交往、生理等各种原因,学生往往会在思想上、心理上形成一定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解开学生心结,让学生能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让人永生难忘的帮助,往往并不是物质的帮助,而恰是思想上、精神上的帮助。试想,学生偷偷流泪,无故辍学或情绪反常,而作为教师却不闻不问,那你如何能教好学生。

(2)在生活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冷暖温饱。特别是对那些双亲残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给予帮助,还要从物质上给予支持。对那些双亲虽然健在,而家庭经济却十分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努力设法给予帮助。对于生病的学生,教师既要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照顾,如打饭、提水等,同时教师自身更应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如果一位同学病了,一定得去看医生,而老师却说:你早不病迟不病,这个时候医院都关门了。这样的老师,他心中有爱吗?别说父爱、母爱,连常人之爱也没有,枉为人师。

三、教师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每位学生所渴望的。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平等的`朋友位置,学生才会与你沟通、交流,才会向你诉说他的心里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教师,如果对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不了解,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陷入无的放矢、盲目施教的境地。

要想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教师既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无私的爱心。如何与学生交朋友,王建鸣老师为我们指出了五点:

(1)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这是交朋友的基础;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交朋友的重要条件;

(3)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灵;

(4)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光彩;

(5)教师的教育工作要努力追求艺术性。

相互信赖是进行交流、沟通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觉得你不但是尊敬的师长,更是可信赖的朋友,那么你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种动辄对学生一顿斥责,甚至拳打脚踢的教师,他怎么可能与学生沟通进而成为朋友呢?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2

一、“问题连连看”———师生话语权现状审视

1. 教师话语 霸权控制学 生话语主权

师生本应是平等的, 平等的课堂才能创设愉悦、和谐的环境, 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无比宽松的情境下释放情感, 发展思维, 提升人格。教师的话语霸权使课堂的平衡遭到破坏, 师生间的 平等对话 无法展开 , 学生的主 观意识得不到体现, 久而久之 , 学生反射 性地形成 绝对服从 教师的“权威意识”, 逐步丧失了独立学习语言和表达思维的自主权利。

教学片段1: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5 How old are you ?

Look and say: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creen?

S: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Teach numbers)

T: Let’s count the numbers from one to ten.

S: One, two, three...

T: Match them please.

S: 1-one, 4-four, 7-seven, 9-nine...

T: Spell them please...

教师利用PPT画面让学生练习数字, 虽然具体, 但学生学习持久性不长。单一的数字训练, 学生能在机械的练习中掌握这些数字, 但学习显然机械乏味。学生在教师的霸权下被动学习, 学习的自主权未能得到体现。教师若能从生活中切入教学内容, 或许更能贴近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语用意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出示一组电话号码, 汽车号码、广告应用中的数字, 鲜活的画面, 实在的生活, 使学生得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 那么学生语用的积极性就能获得激发, 对于数字的交流也必将越来越感兴趣。

2.教师话语 侵权导致 学生话语 弃权

教育是一种服务。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认知水平等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应用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话语过多, 就会剥夺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只有掌握课堂话语的频率, 才能给学生提供话语权的空间, 也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无法容忍沉默, 急切之下“友好”地代替学生的话语。即使学生有表达的意识, 结果也会被教师代替。这种好心完完全全侵犯了学生的语用权利,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自主放弃话语权。

教学片段2: 牛津小学 英语3B Unit 4 Where’s thebird?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PPT上出示故事情境)

S: I can see a bird. Er...

T: A bird, a tree, and the bird is in the tree.

S: ...

学生无语, 在他的英语字典里, 能说的就是这么多了, 老师已经具体地回答了。这种封闭式的 (close-nded) 教学互动, 既没有给予学习者足够的反应时间, 又急于替学习者给出问题的答案, 由此导致强制输出 (pushed-output) 。或许, 教师这样做能使课堂教学保持连贯和流畅, 但却可能剥夺了学习者抓住要点以及理解问题的机会, 这种课堂交际对于学习者输出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从表面上看, 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话语表达, 实则教师已经侵犯了学生的话语权, 学生回答的是Yes, 但在语用能力的表现上则是No。

二、“现场答辩”———合理控制教师话语权

1.话语引导 , 抛出主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 同时还是学生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来源。但是教师不能喋喋不休, 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练习语言, 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做主。因此, 怎样抛出主题, 让学生尽快参与到话语交流中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片段3: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Weekend Part A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 教师可以语言项目be going to和话题核心词plan来引导学生学习。

T: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in this lesson? Guess! Try touse “be going to” to share.

S1: Maybe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S2: I think we are going to read some new words.

S3: Maybe we’re going to write some new words.

S4: Maybe we’re going to do some exercises.

S5: Maybe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our plans.

S6: Maybe we’re going to act the dialogue.

...

同样, 在结束本课学习时, 教师引导:What are yougoing to do this weekend?学生自然就用上了be going to来表达自己的周末计划。教师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把语言项目be going to抛给学生, 在教学的小结阶段再次提出运用该语言项目的任务, 使学生自始至终拥有交流的权力, 不仅巩固了语言知识, 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拓展了语言运用的广度。课堂, 真正做到了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2.精简话语 , 留出时间

精简, 有三种意思:一是留下必要的, 去掉不需要的;二是精心挑选, 精练;三是言简意赅。小学英语教师很多都是“保姆式”的老师, 生怕学生听不懂而习惯重复, 冗长的话语挤占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实现话语精简, 就必须锤炼和精简教师自己的语言, 主动交出话语权, 留出时间满足学生的言语表达。

教学片段4: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s younger?Part A

在学习关于Jack的信息时, 教师抛出问题:We knowsomething about Ben, how about his cousin Jack? You mayask some questions to know.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 通过同伴互助找到问题的答案, 并试着分享Jack的信息。这样, 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去阅读、质疑、讨论和解疑, 也就有了学生精彩的对话。

S1: Does Jack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S2: No, he’s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S3: How old is Jack?

S4: He’s five.

S5: How old is Jimmy?

S6: Jack is one year older than Jimmy. Jimmy is four.

S7: Who is younger, Jack or Jimmy?

S8: Jimmy.

在此基础上, 自然形成了关于Jack的语篇。可见,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简练势必给学生创设足够语用的空间, 适切的问题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和同伴相互讨论, 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使课堂走向自然灵动, 课堂便真正成为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相互成长的舞台。

3.创设语境 , 凸显要义

话语行为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切条件 (felicityconditions) , 才可收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语境信息, 以课内外事件与环境、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学生活动等作为话题, 巧妙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的学习中来并结合情境积极地进行语言输出。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会感受到有交流的空间, 对引发的话题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教学片段5 :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Penfriend Part A

本课的主要词汇有envelope, writing paper, stamp等, 教师可以依托实物, 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进行教学, 减少因演示多媒体课件占用的时间, 克服因使用多媒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弊端,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学习和运用。

T: Today, I’m very glad to bring a letter here. It’s fromMorgan, England.How can I contact her?

S1: Chat on QQ.

S2: Write an email.

S3: Make a telephone call.

S4: Write a letter...

T: Good ideas. I want to write a letter to her because ofher letter. (教师出示远方的来信。 )

T: What do I need?

S1: An envelope.

S2: A stamp.

S3: Some writing paper.

S4: Some glue.

S5: A pen...

此情此景, 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畅所欲言, 新旧知识在交流中迁移生成, 学生的话语权利获得了保证。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 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材料。情境创设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训练。在上述教学中, 一封散发着生活原味的书信, 不仅向学生传递着envelope, writing paper, stamp等词汇的语言意义, 更让学生接触到了传统的书信文化。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设能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语境, 才能真正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机会和话语权利。

三、“行动研究”———积极培养学生话语权

1.语言学习需 促进学生的 情感生长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语言和情感的发展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在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必须为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设计。

教学片段6: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Part A在教学的拓展延伸阶段 , 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语言 , 激发学生的表达激情。

T: We know some clubs. Do you know any otherclubs?

S1: QQ Club.

S2: Football Club and Basketball Club.

S3: Magic Club.

S4: Drama Club...

T: Which club do you want to take part in? Why?

S5: I want to take part in Football Club. I like playingfootball.

S6: I want to take part in Wu Song Club. Music is fun.

S7: I often have a chat with my friend on QQ ...

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 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进国际理解,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教师在拓展文本阶段, 扣住club,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创生语言, 一方面,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 激发了学生积极表达的欲望, 指导了学生以生活实例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真情实感在语言中得到升华。

2.语言学习 需发展学 生的语言思 维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 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然而,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儿童语言习得的结果, 忽视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虽然有时也有所体现, 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儿童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所以,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教学的目标, 只有思维发展了, 语言才会随之获得发展。

教学片段7: 译林版英语4A Unit 6 At the snack barCartoon time

Cartoon time讲述的是Bobby和Sam到小吃店去用餐 , 服务员大猩猩给Bobby来了一个很大的蛋, 给Sam来了一条很大的鱼。教师用问题What will Sam say?拓展教学任务,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续编故事的积极性。

T: Would Bobby like the egg?

S1: No. His mouth is very small.

S2: He doesn’t like the egg. The egg is too big.

S3: What a big egg!

T: What about Sam? Does he like the fish? What willSam say?

S4: Oh, it’s too big! I don’t like it.

S5: Look! That’s a big fish. I can’t eat it.

S6: What a big fish! No, no, no!

S7: Oh, dear! Is it a fish? Can I eat it?

在续编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获得了发展, 语言表达也更为丰富, 学生学习愉快, 续编故事的热情高涨。在此期间, 教师仅用一个问题就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教师的话语少了, 学生的话语就多了, 课堂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3.语言学习 需培养学生的 语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聚焦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 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深入人心, 学生积极地参与语言训练是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行为, 也是还原学生话语权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学片段8:译林版英语3B Unit 6 What time is it?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再构。文本再构使学生不但能习得文本知识, 巩固文本内容, 也丰富了故事, 为学生提供了创生和语用的平台。如通过交流, 再构如下故事。 (方框内内容为学生的故事再构。其中M表示Mum, T表示涛涛, L表示Miss Li)

如此, 文本再构丰富了文本的结构, 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自信心。文本再构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宽广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3

自从这几年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对话教学“,我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很多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够,观念比较陈旧,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教师习惯了以往的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记—学生(做),并成为传统教学的捍卫者。再次,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依赖性很强,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配角,而教师自演自说,都在唱独角戏,通过逐步实施“平等的对话教学”以来,在课堂上自觉的和学生对话,不断的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了解知识,探求知识,不断的实践,我对这种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式,不断的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中来

教师要有改革之心,要把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过来,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我行我素,平常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当着“不敬”或不予采纳,而“平等的对话教学”则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题,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不能抹杀学生在求知过程的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师生共同学习,把学习过程变成思考、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把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师生共同理解知识得出的结果。如:在半径为2的圆O中,有长为2/3的弦所对的圆周角为___°大部分学生都填了60度,教师逐步引导,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学生说:弦对应了两条弧,应该有两种情况,教师建议把这两种情况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举手,我知道了是60度或120度,这样不仅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把问题记住了。

二、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关系,要有平等意识

课堂教学师生都是主体,是平等的,一位专家作了这样形象的比喻:教师和师生的交往就像抛球者和接球者一样都是主体,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抛接球双方都应该认真的对待对方,如果没有平等的合作关系,师生不可能真正达到和谐,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当着被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只知按照教师传授的知识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很难面对现在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很难提上去,会培养出很多的“书呆子”,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教学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学,及时发现并帮助学习中碰到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与学生和颜悦色地进行沟通,询问一些有关生活的情况,如果有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有心理压力的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学生感到你是他最真诚、最信赖的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有对话意识

不少教师抱怨说:“学生太笨,素质太低”,进行对话教学根本不合时宜,我认为只不过是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如何能使沉寂的课堂变得“热闹”,“呆板”的学生变得活泼,加强师生交流,关键在于教师的“启”,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

1.设置疑问,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放下架子,拉近师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例如:在比例线段这一章中,物高与影长成比例这节,教师利用上午的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师问学生如何能够测量我们国旗旗杆的高度呢?学生想了想,根据比例线段的概念,应该知道其中的三条线段,一个学生说应该测量旗杆的影长,教师问:还要测量什么?另一个学生回答还要测量自己的身高和影长,然后应用比例得出旗杆的高度,教师还不失时机的问:如果让你测量东方明珠的高度,你能测量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可以。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就把问题解决了。交流不同于单向传授,它强调学生讨论,教师应有意设置一些与课题有关的悬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产生疑问,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疑上要求抓住知识的中心,提出的问题最好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乐于思考产生联想。

2.造误使学生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理解和领会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一些学生认识方面和常出现错误的某些问题设置“陷阱”,使学生在思维的偏差中自我反省,产生顿悟,如:在解方程(X+1)(X-2)=4中,教师先写出解题过程:X+1=4或X-2=4,从而得到X1=3或X2=6,这时很多学生说老师你做错了,老师接着问错在哪里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并找出了错误所在,这样教师能利用学生很会出错的地方,故意造误,使学生了解了知识,以后这样的错误也不会再犯了。

3.通过类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俗易懂

有些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样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举类似的现实中易懂的例子,如有这样的一题:判断正误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要判断这两句话的正误,可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也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来说明,一个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兔子有两只眼睛,这是对的,而有两只眼睛的不一定是兔子”,虽然不能够完全说明问题,但也可谓通俗易懂,问题在学生的笑声中给解决了,当然启发学生参与的方法很多,教师都各有妙招。

四、教师要有宽广的胸襟 ,善于宽容学生的异议和错误

教师应用宽容之心,因为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他能够化解许多矛盾,要知道没有宽容就没有宽松的意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交流的时候必须有宽松的气氛,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乱麻一团,没有耐心倾听的宽容就会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对不按教师的要求,时常有怪念头自行其是的学生要宽容,应该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机会,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时,更需要宽容之心,这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获得学生更大的信任。

如:在 ∣a∣的化简中,有一个叫邓辉的学生总是把答案写成a,我让他好好思考,他还理直气壮的说没有错,我接着说你求一下-5的绝对值,他马上说是5啊,那么你看一看这时候∣-5∣还会等于-5吗?这时候他终于发现:a≤0时∣a∣=a,a≥0时∣a∣=-a,他不好意思的冲我笑了笑,有这样的一首诗写道: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爱,不要听青蛙的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月的蛙声,教师只有学会了宽容,学生就会被他感染,从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这样的课堂才会异彩纷呈。

五、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并且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平等的对话教学要求学生全程参与、组织、指导,这是一种挑战,偌不去积极主动的“充电”恐怕难于组织得当,指导到位,因此教师光有热情和积极性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是一桶活水,其次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学生的学识、阅历、思维、可利用的时间都很有限,不要寄予太大的期望值,要有耐心,否则会适得其反,应轻看结果重视参与的过程。

总之,平等的对话教学需要师生的紧密配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当今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4

--两性平等:和谐社会之基

内容摘要:妇女的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妇女权益和发展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在提升我党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过程中,理应把提升落实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促进中国妇女发展和进步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平等、关系协调,共同发展的空间广阔,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我们要推动性别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需要妇女自身的不懈奋斗,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重视和关心妇联的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抵制和消除一切歧视妇女的现象,营造男女平等、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共同创造妇女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包括亿万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妇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其成果,也必将造福于广大妇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对于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社会和谐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社会和谐

妇女的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和前提。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不是作为小康社会中的一部分被包括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而是作为全面小康的前提。没有妇女的参与,就不可能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没有妇女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两性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

(一)、两性平等是社会和谐的真谛

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又是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石。

1、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两性关系是社会中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它渗透于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宗教的人群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着工农、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进程,制约着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两性关系越平等、越协调,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越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

1995年开始,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增加了“性别赋权指数”。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签署《千年宣言》,把促进性别平等、赋予妇女权利列为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门就“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等提出具体目标要求。这是从国家层面上把宪法和妇女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基本原则付诸政府的政策实践,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男女两性平等协调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机制保障。所有这些充分表明,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我国衡量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必然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

3、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看社会是否公平,要看男女社会成员是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看社会是否和谐,要看男女两性是否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只有男女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履行完全平等的义务,这个社会才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4、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是家庭、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 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她们能否成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和成果的享有者,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妇女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印度妇女教育家卡鲁纳卡兰所说:“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是几代人。”由于性别特征及其在社会繁衍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妇女在建设稳定幸福的家庭、培育健康向上的下一代、营造良好的家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只有男女社会成员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这个社会才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二)、两大问题影响男女平等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把促进妇女发展纳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作为构建和谐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妇联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维权四级网络,特别是反家暴网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各级妇联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履行职能,在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妇联工作活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中残存的男女不平等的陈规陋习尚未完全消除等原因,在促进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方面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影响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有两个突出问题:

1.女性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可能扩大为社会矛盾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女性还处于弱势地位,男女两性仍然在诸如婚姻和生育、就业和参政、教育和健康、资源占有和劳动分配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平等、不和谐现象。在生育孩子性别的选择上,偏好男孩,歧视女婴。在就业安臵上,很多用人单位显性或隐性地对女大学生的排斥,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比男大学生要困难的多。在参政议政上,目前妇女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和正职的少,妇女领导梯队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所有这些,都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是女性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侵害的反映。

2.是忽视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筹,有可能导致男女平等被虚化

一方面,党和政府对推进男女平等问题非常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和部门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性别与发展这一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女性的地位、现状和发展问题被无差别地纳入各种经济、社会和区域指标中,纳入“人均”与“家庭”指标中而隐形化,甚至消失了。这种矛盾现象,或说区域、部门发展谋划与国策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男女平等、妇女发展这一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操作实施层面被虚化,从而使妇女发展的诸多问题难以得到系统的、实质性的和可持续地解决。

(三)、促进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的对策

妇女问题从来都是社会问题,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1.要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让性别意识进入决策层面 坚持做到“五个纳入”:把规划目标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系列,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妇女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政策体系,构建实施国策的法制保障体系。要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纠正与国策相悖的内容。

2.要全面提升妇女素质,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1).各级党委、政府应在再就业培训、受教育等方面尽快推出向妇女倾斜的政策,并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变“软策”为“硬策”,以增强其竞争能力;

(2).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妇女成长、成才的愿望和要求,深入开展“百万妇女培训行”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科学文化水平和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有知识、有能力、有活力、有魅力的四自、四有新女性。

3.要大力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

先进的性别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要旗臶鲜明地倡导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要多宣传妇女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优秀妇女典型;要多宣传党和政府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措施和成绩;要关注妇女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参政、就业、教育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批评、抵制落后的观念和腐朽的文化,揭露、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犯罪行为。

二、妇女发展与社会和谐

(一)、妇女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由于认识上有误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国家和政府对推进男女平等问题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部门又把妇女发展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如在有关部门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性别与发展这一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被忽略了,女性的地位、现状和发展问题被无差别地纳入各种经济、社会和区域指标中,纳入“人均”与“家庭”指标中而隐形化,甚至消失了。这种矛盾现象,或说区域、部门发展谋划与国策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男女平等、妇女发展这一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操作实施层面被虚化,从而使妇女发展的诸多问题难以得到系统的、实质性的和可持续地解决。

从上述分析来看,妇女权益和发展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在提升我党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过程中,理应把提升落实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促进中国妇女发展和进步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二)、以政策推动妇女发展是预防社会失调的重要途径 从中国妇女发展的历程来看,政策的投入始终是促进妇女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性保证。正是党和政府对妇女发展的积极介入及政策投入,才有力地促进了妇女的发展。在今天,要提升党和政府预防社会失调的能力,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是实现妇女发展与提升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相协调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推动型政策

推动型政策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将性别意识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基本理念纳入决策主流,使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因性别意识的缺失而产生实际的性别歧视,消除由于性别意识缺失而造成的公共政策对女性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而解决女性就业、女性参政、女性教育及农村妇女发展资源不能得到保证等问题。

2.推进协调型政策体系的建立

协调型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资源调整、利益分配调整等政策3.强化控制型政策体系

妇女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上还存在许多损害妇女权利的行为和歧视妇女的偏向,所以控制型政策就必须对这些行为和偏向加以控制、克服和纠正。政策控制与法律控制相比,它的反映会更及时、迅速和效果明显,因此,在推进妇女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控制型政策,以解决社会上不同领域存在的对妇女的损害和歧视。

三、两性平等与和谐文化建设

从人类社会进入到父系社会直至十九世纪末女性解放运动的第一次兴起的四千多年,“男尊女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女性作为陪衬、作为附属品卑微的过了几千年。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而男女两性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又反过来加深和巩固了这种不平等的观念,致使不仅仅男性指望生育男孩来“传宗接代”,很多女性也寄希望于生育男孩来“扬眉吐气”。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进了我们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这一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权、参政权等社会权利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整个社会角色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没有改变,使得性别歧视在很多方面还相当严重:

(一)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两性不平等

在我国广大农村,土地就是命根子,是一切生产生活的来源。能否平等的占有土地决定了妇女在农村社会生活的地位,也直接的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育观。虽然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法》、《继承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中,都对保障妇女土地合法权利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在法律和政策上与男子是完全平等的。但起点的公平不代表过程的公平。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妇女在土地初次分配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然而在婚姻关系变化、土地(征用)所有权和占有关系变化中,妇女土地权利流失首当其冲。特别是一些地方制定的土政策、老办法,使妇女对承包土地的实际占有、利用、收益权利,大大小于她们名义上拥有的权利。这种事实上对土地占有、利用、收益权的丧失,迫使妇女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生存,造成了男女实质上的不平等,进而极大的影响了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生育观。

(二)体现在就业环境中的两性不平等

在劳动就业方面体现出的两性不平等也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失衡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就业性别歧视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无论是在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还是下岗失业寻求再就业的下岗女工,都饱受就业性别歧视之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下岗女职工竟高达67%。虽然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关于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等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用标准”,但抑制了用人单位的“直接歧视”却抑制不了用人单位的“隐性歧视”。在国家的大政策下,多数雇主并不明确表示拒绝雇用女性,但却会在招聘过程中设臵一些与岗位、职务无关却又明显不利于女性竞争的录用标准,从而名正言顺的把女性拒之门外。因为性别的差异而不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臵、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安全保障待遇,使众多女性本身就产生了对自身下一代甚至隔代子女的非正常性别取向。

(三)体现在生育政策中的两性不平等

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有这样的规定:第一孩是男孩的,一般不再允许生育,而第一孩是女孩的,则允许继续生育第二孩。因此,农村独女户是中国二孩以及以上孩次生育的主体家庭。而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是高孩次失衡的结果。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一孩次的性别比是107.1,二孩次151.9,三孩次及以上高达159.4。结果显示,我国一孩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但随着孩次的生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升高,二孩开始偏高,三孩和四孩急剧升高现象十分严重。尽管这一计生政策规定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农村只有一个女孩家庭的实际困难,但是在事实上造成了“一个女孩只等于半个儿”的社会效应,使女性在出生伊始就被定义为弱势群体,给老百姓心中造成了潜在的心理暗示:要千方百计生儿子。

由于传统性别观念形成的长期性、顽固性以及后期发展的延续性、多样性,使得我国社会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也随之长期、普遍的存在。而我国现今社会中出现的大量的“失学女童”、“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妇女”等两性不平等的现象又延续并加剧了两性不平等观念的发展,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这种观念和现象相互影响、相互加深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留下重大隐患。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平等、关系协调,共同发展的空间广阔,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要推动性别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

(一)完善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保障女性生存、发展和权益的法规、规章有百余件,加强女性权益保障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完备女性法规的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紧围绕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完备涉及女性权益的法规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使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二).着力治理经济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一是建立健全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公共部门率先实施性别平等的人力资源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明确企业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三是尽快完善包括社会统筹的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非正规部门的妇女群体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和社会保障。四是制定和实施社会平等的社会政策,修订不平等的退休政策,消除妇女在就业和职业生涯方面的制度不平等。

(三)、切实提高女性参政的程度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更为积极的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文化和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制定积极的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矫正目前存在的政治和决策领域男女参与机会不平等的局面。要清理大众传媒中对女干部的负面描写和性别歧视,消除那些强化角色定型的宣传报道,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建设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 要提高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的性别意识,增强其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应制定和实施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防止产生不利于平等和谐的性别关系的社会影响。通过现代的、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性别平等的宣传和倡导,使性别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5

实现员工轻松愉快工作 促吐鲁番地区经济信息转型发展

---中国电信吐鲁番分公司全国行业协商集体先进材料

吐鲁番地区辖区南北宽约240公里,东西长约300公里,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共有33个乡(镇、街道、场),总人口62.5万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8.3%,汉族占21.7%;农业人口44.5万人,非农业人口18万人。

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吐鲁番地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信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43.9亿元,同比增长9.95%,其中:地方属生产总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7元,同比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236元,增加1080元,增长17.5%。吐鲁番电信分公司目前网络和服务体系覆盖吐鲁番地区100%的城市、乡镇和农村。2008年10月正式承接CDMA无线网络经营,基站数目前已达300多个,两县一市及全区所有旅游景区3G业务已全面覆盖。有线网络已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能力。公司业务产品服务种类有翼校通、翼机通、旺铺助手、天翼对讲、数字城乡、外勤助手、手机看店综合办公等政企业务和“我的e家”、“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来显、彩铃、手机报、3G无线上网、农家乐、短信全能搜等数百项新业务,各类信息化应用已渗透到各个行业系统、政府、企事业单位。

目前,吐鲁番地区电信分公司现有员工总数338人。其中:A类用工156人,B类用工46人,C类用工136人。合同制员工中:女员工人数为63人,占比31%;少数民族员工人数为95人,占比47%;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60人,占比79%;党员人数为103人,占比51%。劳务派遣及外包员工中:女员工人数为69人,占比51%;少数民族员工人数为90人,占比66%;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61人,占比44%。多年来,吐鲁番电信公司一直狠抓工会工作,确保组织健全稳定,工会会员入会率100%。曾多次被评选为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审议完善平等协商工资集体协议和集体合同,维护了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公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结合公司实际,开展集体协商,实现员工与公司双赢。

在指导公司人资部开展员工平等协商签订合同时,我们首先坚持把员工关心的问题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统一,不求大而全,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达到对员工权益实质性的维护。

一是在内容上,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将需要协商签约的内容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后再进行签约。通过平等协商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把劳动工时、工资、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培训以及双方各自的职责做到尽量细化、量化。分别从公司的宗旨、目的、基本准则、分配机制、作息时间、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实施办法)等全方位地进行规范,并形成了本公司的工作制度,有效地解决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

二是在标准上,工会坚持从公司实际出发,按上级工会提出的就高不就低原则,不随意降低标准。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什么问题,就协商签订什么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协商签订到什么程度。保证达到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标准并随着经营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标准;并提出以后的工作中要随着经营效益的好转也要逐步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标准。

三是在机制上,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及各基层工会的调解机制作用,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首先,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行使员工合法权益;其次,由公司代表、公司工会代表、员工代表各占三分之一组成公司本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第三,发挥各基层工会的协调作用,确保早发现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平等协调机制的正常开展,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保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确保公司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

自2008年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工作以来,每三年,我们工会将根据公司的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规范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基本保证每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达100%,基本保险参保率达100%。并建立了公司的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社保的购买、工资发放动态跟踪制度,及时送政策、培训到公司、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广大员工。

经过几年的努力推进,员工的工资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员工队伍稳定,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工资集体协议不仅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公司自觉为员工们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和按时发放工资,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了工资长效机制;员工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甚至为公司超额创造出了预期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良性健康地发展,实现了双赢的格局,工会的监督职能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工会的协调解决作用,及时调解处理劳动争议,至今未发生一起因劳动关系引起的群体重大突发性事件,公司内部的劳动关系呈现一派和谐景象。

四、履行职责,定期检查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的落实情况。

为全面了解分公司集体合同履行情况,使《集体合同》更加符合国家的政策和企业、职工双方的意愿,吐鲁番地区电信分公司工会每年会分两次会同党群办、人资部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

从历年的检查情况看,吐鲁番电信分公司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总体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司党政工领导对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更为重视;二是坚持落实了将集体合同履行和检查情况向同级职代会进行报告的制度;三是通过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制度,重视集体合同的履行,使之发挥了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四、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协调监督职能,基本确保每个年度未因公司原因导致的员工信访和争议问题发生。

2014年上半年集体合同落实检查情况如下:

(一)劳动合同管理情况

1、规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吐鲁番电信分公司按照国家和新疆电信区公司的有关规定,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新入局的员工签订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分公司劳动合同书》。全公司合同制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

2、加强合同制员工的劳动合同管理。全面清理了本单位合同制员工劳动合同订立情况,加强劳动合同、岗位协议、培训协议等基础资料的管理,确保劳动合同书、上岗协议等基础资料保存完整,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台帐,对员工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上岗协议)中约定的条款等实行动态管理。

3、对本单位的劳动争议委员会和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进行调整,积极做好了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化解内部矛盾,为保持员工队伍整体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劳动报酬情况

1、吐鲁番电信分公司实行工效挂钩工资体系,以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作为劳动报酬。2014年第一季度,分公司严格按照区公司的要求刚性执行人工成本预算,在公司人工成本预算存在较大缺口的困难情况下,分公司为确保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薪酬待遇总体水平稳中有升,绩效工资基数较2013年度提升了40%以上。并缩小了不同岗位层级员工的绩效系数,缩小了员工之间薪酬收入差距,适当降低了管理部门的部门绩效系数,确保了一线较低岗位员工薪酬待遇稳中有升。提高了统一招聘入职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试用期薪酬标准和初次定岗的岗位层级。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较好地保障了基层一线员工的薪酬待遇水平。保证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2、分公司制订了绩效考核办法,员工根据个人业绩完成情况按月领取报酬,并按贡献大小拉开绩效差距。

3、分公司严格执行关于员工最低工资线标准,执行待岗员工的最低生活补贴标准及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没有拖欠或无故克扣员工工资的情况发生。

4、区公司是根据各分公司收入认购以及收入完成情况来配置相应的人工成本资源,没有收入增量就没有人工成本增量。因此,我们对公司人工成本的现状和困难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公司唯有通过发展,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促进企业有价值的快速发展,才能逐步解决人工成本不足和员工薪酬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1、分公司能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种节假日休息制度。在组织生产经营的同时,合理安排员工的各类休假,较好地保证了员工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2、员工在休息休假期间的待遇,按照《劳动法》和企业有关规定执行。对因工作需要节假日加班的员工基层各部门按规定安排了补休。

3、女员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有关待遇,均严格按照区公司下发的《中国电信集团女员工劳动保护暂行办法》和《吐鲁番电信公司女员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

4、为了维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国务院颁发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关于认真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公司制订下发了《吐鲁番分公司假务管理办法》,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从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工作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批分期的合理安排员工休年休假。

(四)劳动安全和卫生

1、分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发放了各种劳动防护用品,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2、分公司加强了劳动安全卫生的监督检查并积极引进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对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和技术工种,严格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对新建设的项目,坚持在施工调查的同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调查,制定相应的劳动防护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安全卫生工作。集体合同签订以来,分公司无责任人身死亡及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3、重视员工的健康保健工作。分公司根据集体合同约定,定期为员工进行了身体普查或医疗专项检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员工身体健康水平。

4、公司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电信集团女员工劳动保护暂行办法》、《吐鲁番电信公司女员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女员工实行了特殊劳动保护,每年为女员工发放劳动保护卫生费约3万元,每年组织女员工进行了妇科普查。

(五)保险和福利

1、根据国家政策,公司按时足额上缴各项社会保险,确保员工个人帐户数据的准确和养老金的正常发放,2008-2013年吐鲁番电信分公司每年有专人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等七项保险。

2、不断完善补充医疗保险体系。新疆区公司统一与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综合医疗险和意外伤害险,全方位解决了员工的医疗保障的需求,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同。

3、根据国家政策,公司按时足额计提住房公积金。

4、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在“两节”期间,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劳模离退休人员。盛夏高温期间开展“送清凉”活动,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生产一线,慰问高温下仍坚守岗位的市场营销、建设、工程改造的外勤工作人员,并送去防暑降温药品、饮料、慰问金。每年的节假日工会会组织专项慰问活动和发放困难员工慰问金并进行慰问。

5、多年来推行员工生日慰问制度。各基层工会以赠送贺卡、鲜花、蛋糕、翼支付支付现金等各种形式在员工生日时表达公司和工会大家庭的关爱,充分体现了文明祥和的企业文化理念,受到员工的欢迎和好评。尤其是2013年7月以来执行的向全体员工生日当天为员工父母寄送慰问信和慰问金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的好评和赞许,激发了员工的爱企业、爱岗位、爱家庭、爱父母的良好氛围。

6、开展“四小建设”和“六好”创建活动,逐步改善基层生活生产条件,工会投资数万元为各农村支局分三批投入四小建设费用及为鄯善县分公司及山北支局进行“六好”创建活动。大河沿分公司创建六好支局投资2万多元,提升了员工生活标准。吐鲁番电信现业分公司加强食堂管理,采取企业补贴方式解决了单身员工生活就餐问题,提升了员工满意度,确保员工安心工作,放心就餐,对稳定员工队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7、经常开展员工户外拓展活动,对员工的身心健康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六)教育与培训

1、公司依法提取教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定期送陪员工参加各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2、加强“网上大学”的学习。规定每日必须上网学习4小时以上。全公司90%以上员工均能够积极主动自觉进行学习,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七)纪律与奖惩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奖惩办法,按照集体合同的有关条款,建立健全各项具体的实施条例,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根据制订的相关办法对本单位年度先进部门和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劳动竞赛能手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3、鼓励员工爱岗敬业,一专多能,争当复合型员工,对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晋级、加薪、颁发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等多种形式的奖励。

4、开展了星级服务员评定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对评定为星级服务员的员工给予绩效激励。5、2014年吐鲁番分公司为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在一些成熟生产区域推行“划小”单元市场机制,各“划小”单元通过业务承包后,员工的工资水平较2013年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八)、在集体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员工的休息与休假

考虑休假可能会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部分员工没有休年休假,《中国电信吐鲁番分公司假务管理办法》落实还不到位。

2、员工待遇和职业发展

(1)、近几年,由于分公司服务线长,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公司对社会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人工成本一直存在较大缺口,员工收入与同行业相比偏低。

(2)、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发展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九)、改进建议

1、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处理企业长远效益与员工个人现实利益的关系,建立和谐企业,使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2、制定合理的定岗、定员、定额的劳动标准,完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精确管理挖掘潜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科学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以人为本,关爱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吐鲁番分公司《中国电信吐鲁番分公司假务管理办法》,保障和落实员工的休息、休假权益。

4、探索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增加企业活力。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通过开展平等协商工作,我们发现员工对劳资政策、调解诉讼、法律程序等知识缺乏全面了解,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范本中有些条款还需要不断完善。

为此我们工会将与综合办公室、人资部进行沟通协调,通过员工法律常识及合同条款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

一是加强对公司人资部用工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助公司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 二是进一步推进劳务派遣公司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进程、完善三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做好三方的有效沟通;

三是继续发挥基层部门工会的服务、教育、维权的职能作用,认真践行“面、心、实”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司劳动关系进一步良性发展。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6

——高新区“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校长论坛发言稿

作者:丁嬿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919更新时间:2007-10-19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

大家好!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经过六年的办学实践,以优秀教师队伍为基础、优质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的“三优一促”的办学思想,自觉落实全面育人质量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了一年达区级规范学校,两年创市级示范学校,五年初步建成重庆市窗口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学校十年初步形成特色的发展规划,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提出了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学校构想。现就关于和谐教育特色学校打造的探索与思考和大家作一些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基本理念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配合得适当而匀称。英文中叫做“harmony”,意思是指内心的平静、音律的协调、相处的融洽。以和谐为理念的教育称为“和谐教育”,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品德、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谐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创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就是以师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为目标,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形成,充分重视优质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立足于帮助师生寻求成为最好自我的起点和途径,努力培养出富有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的学生,从而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具体内涵是:

1、体现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学校教育诸要素的整合,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体现以人际关系为主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3、体现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教育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进行,因此,教育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是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4、体现以教学中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和谐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是手段,学生的发展是目的,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知、情、意、行

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发展。

二、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纲要》明确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落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上.和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我们要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实现特色办学,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培养师生个性特长,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础教育名校。”

我校提出创建特色学校的具体理论基础是: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同“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

2、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子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整个系统的功能大于所有子系统功能之和,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水平;任何一个元素、子系统功能上的变化都会带来整个系统功能的变化,系统的运转机制决定是放大还是缩小这个变化;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质和功能。这应用到“和谐教育”中,各个宏观和微观的组成要素只有系统运作,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和谐发展。

3、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陶行知在各个时期各场合反复强调“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人懂得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陶行知说的真人,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做“四有”新人,也就是指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陶行知明确指出,学生应是以学为主,学生应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专教书,应该教学生怎么学。在学生观方面,他认为教育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力,承认儿童有一种潜能需要先生去开发,去解放他们的创造力。这一教育理论实际上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4、传统和谐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从古希腊直至现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继承、吸取其中的合理内核,注入时代的内涵,将会使我们的研究起点更高。

三、具体目标

我校创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1、教育观念上实现全面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和谐统一

差异的存在是科学的,有了差异才会有发展。教育中的差异现象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智力强势与弱势的差异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程度的差异等等,决定着我们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在承认和重视差异存在的同时,更要理解和明白教育的功能,就是要针对这种差异,帮助学生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使强势更

强,弱势转化为强势,促进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最好自我.

2、学生素质上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人文是对人的发展与改变规律性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人文,其次是科学.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把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与人合作和学会健体.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特色学校办学,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理想引领学校的办学。

3、教育对象上实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和谐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重要的是受教育机会公平与均等.这种均等是外来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于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不健全孩子与健全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均等。而教育的均衡主要是要做好品牌学校布局的均衡、硬件配置的均衡和师资配备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能均衡分配,合理布局,让广大学生都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我们要做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统一,就是要保证做到两点,第一,使到我校就读的孩子享有公正的受教育的机会;第二,使不同发展程度的孩子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教育渠道上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统一

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也是学生最早体验教育的地方.学校实施和谐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教育,营造学生个性特征的个别教育等.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谐社会的整体氛围会感染学生,关心他人,尊老爱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美德会产生激励作用.这些都形成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的教育

5、办学思想上实现学生成长与教师成长的和谐统一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而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的和谐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引力.学校教师队伍,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学校和谐体系的核心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要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学校,首先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和谐建设,通过促进干群关系和教师之间的和谐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形成.

四、主要措施

1.深入学习,制定规划

深入开展对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理论的学习,明确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意义,从校长做起,加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领导、组织、管理与评价,科学理解与把握特色学校办学的相关思想、策略、措施和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和梳理学校建校六年来的办学实践经验,以及在特色办学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

2.专题研究,扎实推进

学校成立研究小组,就“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塑造教育品牌”进行专题研究,加快和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要通过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专家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参与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寻求支撑,纵深发展

一方面在重视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过程中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组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共同体,即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的政策导向,充分利用教育科研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的理论支撑,并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形成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共同体。另一方面重视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在市级以上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与任务完成过程中突显学校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特色。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整合力量,促进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向纵深发展。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和谐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把教师作为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核心所在和精神力量所依。通过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稳定。围绕学校特色主题的课程体系、校本特色,体现学校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等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与研讨活动,举办特色建设论坛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展示成果,总结提升

多形式展示学校干部教师在特色创建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组织汇编“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系列论文专集,表彰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重庆市的“科技创新比赛”和学校“科技艺体周”等活动,加强学校游泳、健美操等强势项目训练,从普及、提高和重点培养三条途径上实施和谐教育,形成一定的传统和特色。

6、和谐文化,提升品位

构建富有特色的全新的学校文化是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在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建设中,学校将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认知规律,以“听、看、讲、唱、做、树”为环节,逐步深入地从特质与精神文化层面、人的行为文化层面打造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特色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五、问题思考

1.弄清特色学校与塑造教育品牌的科学关系

现代学校想要取得应有的办学成就,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获得特有的竞争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与潜力,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其总体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管理严密、成果显著”,因此,特色鲜明的办学是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的文化构建

学校发展坚持走全面育人的道路,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的文化构建,在课程设置上不拘泥于所谓的统考学科或者重点学科的课程设

置,而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特长培养相结合.

3.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与内在机制

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与内在机制一是要结合学校的五年发展目标规划,着眼长远,对学校特色品牌建设提出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摆脱近年来学校旧的工作思路,深刻分析学校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三是要从学校社区优势中,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特殊优势,从而为特色办学确定好准确的定位;四是确定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如学校标识、学校的环境文化等;五是完善相关的学校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倡人人为学校、学校发展为社会的和谐教育目标。

4.认真开展好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的几个主题教育

和谐教育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几个主题性活动是必须重视的,一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实绩突出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每年举办高新一校特色教师的表彰活动与命名活动;二是学校班级特色管理的评选活动,如班主任论坛;三是学生“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和“科技艺体周”活动;四是校长的主题办学主讲活动,如校级校长的论坛活动等。

5.校长的地位与角色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在打造学校特色与品牌办学的过程中,校长要有办学行为的独创性、进取性、坚韧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重要的个人品质.要成为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倡导者,要领导管理好教师专业化与个性化发展,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使自已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由单一的领导管理者,不断地朝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和诊断的医生、教育心理学家、课程评价与管理专家等多方面角色地位和作用发展转变.未来的学校教育,不仅使未来的校长更需要有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的再学习性,而且更使校长的角色行为意识变为更加多重性,朝着指导教育社会化过程,引领学校教师课程建构与课程组织、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管理评价的方向发展.

各位评委。专家和领导,我校提出打造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思想,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既是对学校过去六年落实全面育人质量观,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办学思想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我校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特色办学实践主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相信,坚定不穆地走下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目标一定会实现,学校的特色品牌一定能够形成.发言中有不当之处,再次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实践师生平等,创设和谐课堂 篇7

一、转换角色, 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2012年暑期过后, 学校让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走进教室, 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 教室里鸦雀无声。为了打破僵局, 我首先自我介绍:“其实大家都认识我。我叫陈艳梅。有人说我挺厉害的。”这时几位胆大的同学悄悄地笑了。我继续介绍:“从今天起, 我是大家的新朋友!不知大家喜不喜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喜欢!”我笑了, 同学们也笑了。“哪位同学也来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 她说:“我叫冯芷雯。特长是唱歌, 在班上担任文娱委员。”我问:“她说得好不好?”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 又有几位同学作了自我介绍。我一一表扬了他们。又有很多人举起了手, 我说:“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以后慢慢认识, 好吗?”僵局就这样被打破了。

课后, 同学们围着我, 亲热地问这问那。他们已经喜欢上我了。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自主求索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居高临下地传授, 而在于激励、启发和引导。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呢?我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了那种“设计固定教学模式圈让学生钻”的传统教法, 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提出问题, 根据想知道什么, 想学些什么灵活组织教学, 适时解决重点、难点,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满足学习欲望。

如:在看图学文的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预习, 然后提出问题。提问往往很热烈。由于观察点不同, 看到的事物不同。通过这样的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我在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既突出了重点, 又突破了难点, 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培养兴趣,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 在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呢?

我常常利用一些课时让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 我让学生收集歇后语, 开展了“歇后语大赛”活动。活动中, 几个同学一口气背了几十条歇后语。我班先后开展了“成语接龙”、“讲××的一件事”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和交流的能力,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 篇8

【关键词】平等 和谐 师生关系

教师课堂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师生关系的状况,那么,教师和学生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做一個学生喜欢的有威望的教师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健康、美丽的人格、会像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这种影响很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曾花了四十年时间,收集了九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方面: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学生、3.耐心、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良好的品行、8对个人的关注、9.坦率、10.宽容。

中国学者调查的结果,中小学生喜爱的教师:知识渊博,有学问;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严格要求;关心尊重同学,富有同情心;处理问题实事求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自我批评精神等

教师具有这些良好的个性特征,不仅有利于与学生沟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赢的学生的信任,并且对学生个性发展和以后的成长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做一个与学生和谐共处的教师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形成的稳定、持续、比较融洽和亲密的关系。这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来建立。其中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伴随着师生情感交流的认识活动。一个真诚由衷地热爱学生的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爱戴和信赖,而且学生也会将教师的热爱迁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反过来教师又会因为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更加热爱学生,更倾向与教育教学工作,更刻苦地摸索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师生间这种不断深化的诚挚互爱的美好情感,能使师生和谐相处,战胜困难。热爱学生包含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尊重 教育家马卡连科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即“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虽然学生相对与教师而言,知之较少,尚未成熟,但他们是有思想和情感的个体,是有人格和尊严的人。尊重学生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才能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才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达到双赢。

理解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学会角色互换,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体会他们学习的经验和情感。教师要有一定的感受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能力,能分享他们因成功带来的喜悦,体谅他们因挫折而导致的痛苦。这样就会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2.时常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最好方式是常常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提供与每个学生真诚面对的机会。交谈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的功课和行为表现面。例如,利用课余时间问问学生学习有没有困难,上学路上是否有安全隐患,节假日有什么打算和计划,等等。

3. 注重与学生亲密交往的机会

<1>抓住交往的机会 学生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鼓励、安慰与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为此,在师生交往中把握交流时。一般来说,当学生的成绩有大的进步,当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显著变化,当学生 身体有病,当学生父母外出,当学生家中有较大事件,如建房,乔迁、亲人病故、父母离异等,都是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2>表示对学生活动的兴趣 花些时间参加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可以表明对学生的关心,因此是一种加强学生与教师关系的重要办法。比如,教师偶尔在休息时间与学生共同玩耍,抽空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学生一定会非常高兴。

<3>制作生日卡 生日对中小学来说是一个特殊有意义的日子,教师在学生过生日时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生日卡,卡上除写一些祝词外,还可以赞扬学生学习和行为上的长处,学生一定会非常高兴和激动。

总之,现代社会对教师人格的评价标准是非常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双重人格”。德才分离、言行相悖、大节谨慎而不拘小节、聪明过人而举止轻浮,等等,对于一个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避免的。只有真正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是严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恋,往往是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件件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著:《课堂管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郭志明主编: 《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上一篇:以温暖的中秋命题的作文下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