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通用8篇)
上传: 黄根平更新时间:2012-5-24 6:34:49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受社会和成人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有些心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和别人接触,缺少简单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和别的同学产生矛盾等等,尤其是农村孩子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城镇孩子更严重,因此小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若春风,为学生播撒品德的种子;教师如明灯,为学生照亮心智的世界;教师是灯塔,为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这些美妙的比喻,都是社会普遍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肯定。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会使学生起到逆反作用,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当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时,不少心理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是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提高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就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二、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班级环境氛围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校园文化也应是意蕴丰赡的,学校和班级要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有了这些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中小学生感觉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可爱,它会使中小学生有种幸福感、安全感、依赖感、自尊感、目光远大感。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和渗透感染的力量,最容易为中小学生所感知、仿效和接受,成为中小学生行为的指南和方向。学校做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热爱学习和劳动,遵守校纪校规,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认知度
“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现今家长的威严不被孩子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知心朋友,而在农村,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辈照顾,再加上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什么要求。家长只懂得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却懒得过问。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教育问题都是教师的责任,与家长无关。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学校应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教育子女的宣传单,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子女的方法、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宣传家长如何对自己的孩子因人施教,向学生家长宣传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等,让家长懂得孩子需要平等对待,需要尊重,懂得正视自己孩子的价值,不盲从他人,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用自己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品质,成为未来的有用人才。
四、重视社会文化对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影响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后业余时间有些学生在街上游荡、玩耍,家长和学校不能有效的监管,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缺乏辨别能力,长期沉浸于虚幻风络世界,容易受有害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长期沉浸其中就容易使孩子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从而将网络虚拟暴力用到现实生活中,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受到影响。社会应当干预中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概括、凝练,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因而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人文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模仿性,在接受者的意识中创造出独特的“第二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说服作用和鼓舞作用。特别是文学、影视、戏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往往成为中小学生爱戴和崇拜的对象和理想的化身。
1 抓住课堂教学, 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 传播科学的性知识
课堂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阵地, 中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规范教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共同探讨青春期性常识,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并控制自己。
2 通过主题班会、团报等活动, 进行正确的丰富多样的行动指导
课外活动是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 因势利导开展相应的活动, 如青春的序曲:搞好动员和培训。青春的叮咛:开展“未来的白衣天使你准备好了吗”座谈会。青春的脚步: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的读书和制作手抄报活动。青春的风采:通过一年一度的护士节、天使风采、求职简历比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信心, 使学生心灵在活动中得以释放, 扩宽他们的感情天地, 把友谊与集体的温暖融化在健康成长的氛围之中,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学校注重发挥校刊、小报、广播站等功能, 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谈谈心里话”、“感恩教育”等主题班会, 让学生在自主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健康的心理和相关知识。
3 个别辅导, 解决学生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
青春期的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方面会有不少的苦恼, 有时在课堂活动中又不好意思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针对这种情况, 我校建立了青少年成长心理辅导室, 心理辅导室主要服务功能包括:青春期困惑辅导, 适应性问题辅导, 学习问题辅导, 调节情绪等。心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服务, 用个别咨询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用心聆听、教师用爱指引, 这样的咨询效果一般都比较理想。
4 课堂渗透
发挥课堂的教育功能, 把青春期性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如学校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学生异性交往的文章进行心理教育, 进而搞一些相关创作, 让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在专业课教学中, 结合“新生命的诞生”、“青春期保健”等主题学习、渗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知识。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 我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社会文化媒体中的性信息越来越多, 学生不断受到不良性倾向的影响与骚扰, 异性交往出现更加亲密、频繁的趋势。异性交往是学生释放性冲动, 满足性需要的方式之一, 但他们刚从“天真”的世界中跨出, 并逐步进入“我”所能控制和调节的状态中, 应该说, 这时他们还是孩子, 虽然性功能等生理方面已成熟, 但心理各方面都还不成熟, 过密的异性交往对其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从学生的现状与需要出发, 解决他们的迷惑, 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做比原来有更高质量的青春期性教育指导。性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认为当前急需建立“3道防火墙”:第一道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 18岁之前的学生应做到“洁身自爱”;第二道是知晓避孕和紧急避孕的知识, 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翻墙而过”的情况下, 应教授他们避孕与紧急避孕知识;第三道是了解终止妊娠的知识, 告诉学生避孕手段并非万分可靠, 一旦怀孕应到正规医院就诊。
5 实践后的反思
(1) 在教育途径上, 坚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通过家校联合, 加强对家长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培训应先于学生学习, 如果家长也像教师那样, 根据青春期性教育的要求, 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那么学生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学习, 所有教师都应树立对广大学生性教育负责的观念, 把握我国目前的性健康教育定位于以性生理、性心理教育为基础, 性道德、性法制为核心的教育, 绝不只是简单的性生理知识的教育, 更是人格、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3) 让学生接受并喜爱性健康教育课。作为教师, 我们在传授学生科学的性生理、心理知识时应严肃认真地讲, 把正确的性信息传授给学生, 不能太随便, 以免学生误解。课堂上也不能太死板, 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活动、游戏以增加趣味性, 或组织课堂讨论, 使人人参与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满堂灌”,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4) 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定期出版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导报。为学生提供报刊、书籍, 开通心理辅导热线, 选择专门的网站, 帮助他们建立了解有关信息、回答问题的畅通有益的渠道。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笔者在社会实践基地能充分利用独特的办学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心理健康的港湾。
一、提高认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认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为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整个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心理上弱点的勇气,掌握有效调节心理的方法,自觉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德育、智育、心育的全面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需要。只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的断乳期、成长的反抗期、发展的危险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最近各地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我更加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心理教育的职责在于帮助未成年人顺利成长,并充分发展其潜能,使之能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能自我发展、人格健全。通过学习辅导,让他们学会学习;通过生活辅导,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热爱生活;通过职业辅导,让他们学会生存;通过青春期教育,让他们顺利度过安全期;自我意识辅导,让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的现代人。
二、加强调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
我通过心理测验、问卷调查和教育实践,分析出来基地实践的中小学生大致存在这样的一些心理问题:(1)社会压力。东部城区的快速发展,引发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负荷加重。(2)学业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3)同学的竞争压力。同学之间的攀比,生理差异,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不良情绪反应。(4)考试的压力。 (5)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必须的,为孩子创造条件是必要的,但做得过分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适得其反。(6)教师的原因。个别教师的行为失范、偏激个性和不良情绪导致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7)有的学生自我概念差,自卑心理严重、自我肯定不足,容易产生挫折感,导致行为退缩,害怕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8)青春期综合症。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如果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心理问题。(9)数码网络的影响。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数码虚拟世界,上网成瘾,导致体质下降,交往减少,心理脆弱。
三、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一是团体辅导活动。依据心理教育目标和要求,针对学生实际,通过案例、游戏、故事,应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他们自信、自省、自我认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个案咨询帮助。个案咨询主要在心理咨询室由专职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个体学生提供的个别辅导。通过倾听、积极关注、情绪宣泄、心理分析、行为训练等方法,帮助那些行为有异常、学习方法存在障碍、情绪反应不良的学生。三是电话或来信咨询。设立校园心理热线,实行定时服务,咨询教师轮流值班,咨询室外设心理信箱,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四是家长心理辅导。主要侧重于家庭教育心理策略和家长本人的心理疏导。辅导形式包括讲座、团体训练、讨论会等。
近年来,我们基地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有效帮助了一些学业失败,行为失控,心理失衡的青少年学生。二是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基地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不断增加和改善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基地的品牌课程。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联合办班、奖励自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等,提升心理辅导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知识的理论素养,普及了一些心理知识,形成了一些教育特色,总结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专家推崇,促进了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校际协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聚合效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常常面临这样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发展存在着校际不平衡。城区校发展较快,偏远校相对发展较慢。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无法在源头减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诱因和家庭诱因。三是个别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四是专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仍然短缺而且素质不高,并且缺乏严格科学的行业规范做指导,没有区域性的健康教育研究协会做指导。
社会实践基地在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和工作内容上比全日制中小学有更加有力的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联合参加实践的学校,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发展。通过成立基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机制”,快速实现“三个推进”。“三个机制”是依托政府支持,以教育为主,联系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团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席会议机制,联动投入机制和联合服务机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全方位关心,全天候关注,全员关怀。“三个推进”是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的优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区域学校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共识,建立一支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运作机制,最终形成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科研,科学实践,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操作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3]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校园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用心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证明在物质礼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个性是此刻,校园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潜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必须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资料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到达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好处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潜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资料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取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靠,帮忙学生适应新环境,新群众,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忙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构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群众意识。
3、高年级:帮忙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必须自我监督潜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用心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XX、9-20XX、8)(一)准备阶段:(20XX、9-20XX、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校园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20XX、1—20XX、12)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三)总结阶段:(20XX、1—20XX、8)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XX 课题负责人:XXX 课题组长:XXX 课题组成员:潘XX XXX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到达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校园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和作用。
(二)从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校园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校园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潜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此刻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校园的群众活动,封闭自我。此刻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群众活动表现也较用心。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此刻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礼貌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潜力和素质,校园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修改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潜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忙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校园开设了“知心姐姐 4
信箱”,学生能够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透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透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潜力。
(2)加强校园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校园教育效果,也是校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用心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忙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明白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忙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立刻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推荐,推荐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 5
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透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单位,是校园的基层组织,校园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透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校园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校园课题组与教导处一齐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应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校园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务必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透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校园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资料看,各科资料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能够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能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潜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用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理解教育。因此,优雅、洁净、礼貌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 6
理影响。今年校园用心建立“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秀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构成一种用心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仅提高潜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构成和发展。一方应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贴合心理教育的要求,校园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校园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透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忙。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此刻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持续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忙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应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构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校园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潜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校园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潜力和创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XX年10月校园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带给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用心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XXX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修改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透过讲座,参与校园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用心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XXX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忙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XXX的《父母就应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校园个别心理状态 8
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校园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透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校园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校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校园,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市示范家长校园大观区科普特色校园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理解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校园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小学生的身理与心理发展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们不得不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来。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空间。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⑴.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博士指出: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是精神疾病。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如美国开设了“青少年技术课程”,日本开设了“新生活课程”,台湾把小学辅导分为“生活辅导”和“学习辅导”等,这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⑵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⑶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学习所造成的压力;三是在“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
⑷.小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
3、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理论价值
探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运行方式,构建完整的心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协同。为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做出探索。
⑵应用价值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目标
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其学业成功;其二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适应学校。具体而言:(1)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偏常的心理状态;(2)帮助出现偏常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3)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
从目的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则包括发展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发展性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则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
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得以克服。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是矫正性的。
三、研究内容
⒈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开发学习潜能。
⒉自我意识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⒊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家庭、老师、同学、同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⒋研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怎样进行疏导和帮困助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⒌研究异地学生(借读生)适应性心理教育,使他们调整好心态,早日融入学校大集体。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研究途径: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渗透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⒉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本次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1年6月——2011年12月)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有效实施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组建课题组,初步形成课题方案。目标是理顺课题研究的各种关系,为子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作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和实际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研究全面展开,积累资料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形成阶段性成果,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目标是各学科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探索调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科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
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探索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2年9月——2013年6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中期成果展示。总结、推广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3年9月——2014年6月)通过研讨、剖析、验证、评估,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1)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2)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期(2013年9月-2015年6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成员既有管理人员,又有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均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
2、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3、课题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应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文件类: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莱阳市府前中学承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是烟台市教科所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之子课题。至此,我校在总课题组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进展顺利,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目的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看,其心理发展程度远不适应其生理的冲击,使初中学生心理产生压力、困惑、个别严重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初中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认识自己,学会适应,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一轮课改的需要。
概言之,我校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是教师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设计专门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受到培养和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1)主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否则,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始至终的参与,一切将苍白无力。(2)实践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始终是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得到体验的,离开了学习、班集体活动、生活实践,一切将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坚持尊重和理解的原则: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形成陋习,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换位,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4)坚持发展、开放的原则: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留出进步的空间和时间。
课题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7月,接到研究题目后,学校立即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任务落实。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德育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然后,我们针对初中学生在各年级阶段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形式汇总分类,安排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业务学习,明确年级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初一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初二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初三初四学生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实验队伍。以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实验教师的课题实验小组,有了骨干教师的激情参与,为下一阶段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紧接着,我们通过课题小组研讨会,进行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确立了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进程和实施保障等并建立了班级心理健康档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两年时间内,我们课题组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继续进行了理念的学习并着力做好
以下工作:
1、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具体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2、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3、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4、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们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5、拓宽心育工作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定期开放,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6、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三年的精心准备,已经认真地整理课题过程材料,分类归档,完成结题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已有项目目录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1、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
2、课题研究计划
3、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4、班级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健康讲座稿
6、心理健康活动相关照片
7、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教学活动设计
8、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讲稿
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10、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1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2、课题自我鉴定报告
13、实验教师课题研究成果
14、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子课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研究报告
莱阳市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根据《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要求,府前中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是从2007年7月开始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三年来,在教科所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莱阳市府前中学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目前,已具备结题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中学阶段,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如厌学、焦虑、攻击、退缩、耐挫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且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有70%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出现了被主科占用、说空课就空课的不正常现象。这将使正在成长的学生失去补充心灵营养的加油站。
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引领感悟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获得克服心理偏差的力量,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体现学校教育人性化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德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提供了构架方面的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得到促进。如果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或现实的生活经验。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接纳和相互尊重的讨论氛围,学生就会养成合作性、自信心、责任感等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合理的行为、健康的心理是同过不断练习而形成并得到巩固的。由此,对于初中学生进行方式得当的心理教育是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本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目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重点: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我们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初一年级: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具体内容(独立)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4.我是谁(自我认识)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初二三年级:
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内容(自控)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6.开发大脑有诀窍一一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初四年级:
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内容(耐挫)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2.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需求理论)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实验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互通有无。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通过撰写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等活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讲座法、心理疏导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07.7-2010.8)
(一)准备阶段:(2007.7-2007.11)
1、出台课题实验方案。
2、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7.12—2009.12)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进行专题研讨,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进行经验汇总。
(三)总结阶段:(2010.1—2010.8)
1、搜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中学生心理健康优秀教案设计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一)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07年7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初1-4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府前中学课题组主持人 吕海峰
课题组成员:王艳华 刘采风 张少蕾 姜秀伟 徐娜
(二)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1、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载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蓬
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2、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们课题组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首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学生自然情况调查》、《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测试》、《青少年适应能力测试》、《青少年应对压力测试》和《意志力水平》等测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3、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在总课题组以及莱阳教科所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结合我校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我们编写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突出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法辅导、人际沟通技巧、情绪调节、抗挫折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等内容。
4、精心设计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德育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教学,我们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课,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活动”,重视“体验”。
我们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
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切实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当然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5、探索科学合理的心育活动课评价标准,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规范有序开展
我还设计了学生对心育活动课的反馈评价表,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心育活动课教学。
6、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排忧解愁。学校心理咨询由专职心理老师具体负责,骨干班主任参与其中,共同为全校学生服务。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新入学的中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有固定开放时间,对咨询中典型个案写出了案例分析。为日后进一
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7、举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应的心理专题讲座,如:“如何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怎样与异性交往”“青春期性保健知识”“中考前心理辅导”、“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8、班级心理辅导工作走上新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给班主任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如: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辅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9、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德育工作行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还建立了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各班级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同学组成,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承担起班级督察员的重任。由于他们身在学生中,所以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对解决不了或重大的心理变故、行为异常的上报心理老师。由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他们走出自我,走向充满阳光的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困惑 课题研究的收获:
1、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的,它必须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点点滴滴。
2、要想把这项实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付出全部与真切的爱。
3、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应该体现出全员性,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先于学生解决,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力创造条件,成就教育的事业,幸福教师的生活。
4、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家庭之外,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替代。家长的素质与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而农场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更需要学校去做更多的工作。
5、心理健康教育要抓早,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课程意识,而且要抓实抓好。
课题研究的困惑和不足:
1、由于缺少专业引领,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还缺少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常规的成分多,研究的成分少些。
2、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在某些方面学校显得很无奈,收效不大。
3、课题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实验的提炼和总结还远远不够。
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中学生, 他们面临着家庭、学校和社会所给予的种种压力。社会上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心灵产生冲击, 使其不断陷入迷惘和困惑之中。在对高一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自测中发现, 学生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是学生不愿真实反应自己的所思所想, 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敢正视, 怕被别人笑话;二是不能正确理解一些心理现象, 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老师不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 导致教育方法的失误。魏书生教学之道的第一条是“教书必须育人”, 强调育人首先是个人心理上的需要。因此, 让学生和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性课程, 它将认知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心理体验结合起来。心理学专家认为, 心理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在一次调查中发现, 有15%左右的学生存在学习、情绪、人格、适应力、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决定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由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职心理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班主任配合辅导,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设计包括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气质类型、职业评定等方面的问卷。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团体辅导, 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定期进行专业咨询。根据平时观察, 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 通过咨询, 挖掘问题, 分析心理问题的深度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三、建立校内外教育网络, 提升健康教育实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心理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 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内外教育网络。学校注重专业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 确立由副校长牵头, 教科主任具体负责, 全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团干部为骨干, 各学科老师和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网络。校外则由家委会主任牵头, 通过家长会、分发心理家教辅导资料、开设家长心理辅导教育讲座等途径开展教育, 形成一个校内外完整的教育网络。只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为了让教师以良好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以情感去陶冶学生, 全面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一方面选拔教师参加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及各类心理辅导培训班学习,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际联谊活动, 吸收他校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校本培训:一是通过橱窗、大会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 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团委干部进行培训, 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需求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三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辅导个例征集活动, 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心理咨询知识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并推广优秀经验;四是充实学校图书室中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为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 在各项活动中,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学校利用黑板报、广播、橱窗、校园简讯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说服, 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 鼓励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学校装修心理咨询室, 为学生播放心理咨询专题片, 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勇于接受心理老师辅导或咨询师咨询。同时, 把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报发给所有的学生及家长, 辅导家长配合学校工作。
心理健康课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并以教师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切身体会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群体心理辅导和训练, 探讨学生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 如冲动、打架、缺乏自制力、迟到逃课、情感失控等问题, 并通过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每节课让3~4名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读, 训练胆量, 树立自信, 完善自身形象;让胆小的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 为自卑、抑郁的学生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 让其感受成功的快乐, 赢得他人欣赏的目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自己展示能力和才华, 体验心理成长的快乐。
3. 以点带面, 发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示范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根据学校总的要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尝试。
(1) 学期初对所有学生进行了摸底测验, 掌握学生心理的共同特点及少数问题学生的特殊情况, 对部分存有心理认知问题及障碍的学生进行归类处理, 建立心理档案, 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特长、爱好, 父母亲文化修养、工作单位、爱好, 家庭环境、家长与邻里关系及每周与子女交流的次数、时间, 等等。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个人身上找原因, 分析其问题的关键。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作用,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的基础知识外, 还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能力的训练。教师结合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通过对图案、英文字母、数字的观察、记忆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课外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判断、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让学生明确, 科学用脑可以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坚持正面教育、积极暗示, 以积极的方式去欣赏学生, 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学习。即使是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 也不动声色, 用眼光、姿势、安静、微笑去暗示他们、制止他们, 使他们主动改正。对于特别严重违纪或犯错误的学生, 老师通过讲课时靠近距离轻声耳语“下课后老师想和你聊聊”“有困难找我”等来提醒他们;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并在众人面前大声表扬予以强化, 让集体一起督促其行为, 使其积极的行为得到巩固, 从而从各方面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另外, 通过新颖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讨论、辩论、角色表演、情境体会等, 让那些精力充沛、学习成绩较差但有特长的同学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例如, 回答问题可以采用抢答、分小组推选;即兴表演心理剧, 则可按性别表演并进行比赛, 让“活跃分子”有机会为大家争光, 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 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树立其学好其他课程的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
摘要:本文以一例抑郁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探讨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转在大学生心理危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
1 引言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1]。这种心理失衡状态若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将会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进而引发自伤或伤及他人等严重心理危机事件。
危机干预是心理治疗措施的一种,是从简短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治[2],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帮助其尽快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当事人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和动力。
2 案例介绍
2.1 初期心理危机干预
马某,女,2010年9月入学,2014年6月毕业。入学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其疑似存在心理问题,按照学校相关预案对其重点观察。寝室同学反映该同学性格孤僻、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偶有独自一人在宿舍喝酒的情况。辅导员及时与家长沟通,获知其父亲有抑郁症史。征得马某及家长同意,辅导员和马某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做咨询。经过评估,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建议马某接受专业诊疗,并每周到心理健康中心做心理咨询。经过专业医院诊断,马某为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需长期服药、戒酒。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辅导员对其重点关注,定期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汇报情况。马某长期坚持接受治疗和咨询,情绪稳定,学业顺利。
2.2 后期心理危机干预
大四学年上学期,同学们陆续签约。由于马某性格比较内向,加之性别原因,找工作屡屡失败。辅导员定期与其谈话,并单独进行就业指导,安排同寝室学生干部留意其行为变化。同学反映未见马某情绪突变,只是因找工作不顺利心情比较低落,会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情况。大四学年下学期开学初,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反映马某未去心理健康中心接受心理咨詢,毕业设计组同学反映马某连续两次未参加毕业设计答疑,有同学发现马某独自在超市外喝酒。辅导员随即与其联系,但马某故意逃避,最后到寝室找到马某,并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与其谈话。经过谈话了解到,由于就业不利,马某担心自己毕业即失业,成为家里的负担,同时由于长期服药的缘故,记忆力减退严重,完成毕业设计十分困难,并表示对毕业及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已停止服药和接受治疗,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辅导员立即对其进行开导,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劝导其继续接受治疗,每周到心理健康中心接受一次心理辅导,每半月到医院诊断治疗,坚持按时按量吃药;②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保持与马某的经常性通话,缓解其就业和毕业压力,让其感受到家庭的关怀;③除了学校外,希望家长和亲朋好友共同帮助马某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解决其就业困扰;④安排毕业设计组同学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带领马某按进度分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⑤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沟通,多给予马某一些指导和鼓励;⑥安排与马某关系密切的同学经常与其参与休闲娱乐活动,舒缓其紧张、焦虑情绪;⑦保持与家长、同学、教导员老师、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长期沟通,交流情况,定期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汇报情况。经过以上努力,马某最终顺利毕业离校。
3案例思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大学生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及早排查,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机制
及早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大学生入学之初,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评测系统,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普查,及早发现问题学生,及时重点关注;辅导员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定期排查出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同学,着重关注有成绩突变、家庭变故、感情困扰、就业困难、毕业困难等情况的同学。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入学心理普查及后期的心理排查,马某的两次心理危机都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干预。
重点人群和重要阶段应加强关注。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既有心理障碍学生、贫困生、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身体残疾学生、沉迷网络学生、调剂生、降级生等,应与他们多交流,正确引导,安排学生干部帮助,寝室同学关心,同时切勿以特殊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大学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新生入学时的迷茫期,大二时对大学、自身和未来的重新思考以及大四时面临毕业就业的未知恐惧,这些重要阶段应对重点人群加强关注,同时加强排查帮扶。案例中的马某属于既有心理障碍学生,对其采取了长期的关注帮扶,并在其大四期间加强了力度,取得了成效。
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最大范围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宣讲,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活动和《形势与政策》课中,使每个学生都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心理困境,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案例中,由于同学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马某出现的心理危机才能够及时被发现,同时由于马某的正确认识,后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这些都得益于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工作系统。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队伍,学校层面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学院层面设置心理健康老师,与辅导员一起建立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班级设置学生心理联络员,联络其他学生干部一起开展工作。从上向下逐层指导工作开展,从下向上逐层汇报学生心理危机情况。对重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实时更新信息,及时上报,工作队伍各层级综合评估后按照相关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案例中马某的心理危机发生后,有畅通的发现汇报预警渠道,为后续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争取了时间。endprint
对心理危机预防预警相關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心理危机发生早期,当事人都会有一些行为上的变化,如果周围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就能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止当事人情况恶化。每学年定期邀请专家对辅导员及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并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交流活动,同时开展校外交流、进修等工作,可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工作更加专业化,发现更及时,判断更准确,工作更有效。
3.2 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建立专业的队伍。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中心主要选拔、聘用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精神病科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心理老师,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科学诊断、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马某在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接受心理诊疗,服用药物,并长期坚持接受心理咨询,才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建立含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咨询专业队伍主要是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咨询老师;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包括学工部老师、辅导员、教导员等;学生骨干队伍主要包括心理联络员、班长团支书、寝室长等学生干部。在对马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期间,学生干部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其情绪变化;教导员不定期找马某交谈,与辅导员沟通情况;辅导员定期与马某交谈,并与心理老师互通信息;辅导员将情况汇总及时更新并向校级心理健康工作组汇报情况。对马某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保持与家长沟通,赢得社会支持。家长对学生的了解胜过其他人,家庭是学生的心理归属,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家庭资源,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与专业心理医院加强合作,为大学生心理诊疗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高效。在对马某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辅导员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绿色通道,马某的心理危机得到了心理医生的及时诊疗,保障了心理危机干预成效。
4结束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1-01
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12-16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16
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总结09-14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07-25
医学留学生来华入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07-1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7-1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专题10-26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