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的故事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谦让的故事(精选14篇)

谦让的故事 篇1

风在窗外呼啸,吹的树叶哗哗作响,天空被云朵遮得严严实实,显得十分沉闷,仿佛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一样。体育课过后,你兴冲冲地跑过来找我,而我却出奇地没有向往常一样疯,而是趴在桌子上文文静静地写字,偶尔望着旁边一个墨水瓶发呆。然而,你的莽撞差点儿把我和桌子撞了个“人仰马翻”,墨水瓶当场就牺牲了。

墨水仿佛获得了自由,向四周扩散开来,在桌子上画了一副“泼墨画”。地面上出现了许多条“小黑沟”,我们俩都惊呆了。虽已同窗多年,但我仍不能原谅你的鲁莽,心中一股火气直像嗓子眼窜。

我终于“火山爆发”,拿起你桌上的钢笔就往地下摔,还狠狠地踩了两脚。你估计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多年的友谊从此荡然无存?泪水从你眼眶漫了出来。但我自以为很解气,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你突然向我说道“对不起……”“对不起”这三个普普通通地字像一把锤子猛地敲打在我的心口,让心中的坚冰一点点的碎裂,我回头看了你一眼,发现你还站在原地,望着我,你发红的眼眶使愧疚漫上我的心头。

最后,我还是离去,可心中却不禁发起颤来。朋友,我如此地报复你,你还能如此的忍让和宽容。而且,我知道你不是故意,可我当时确实怒极,并且伤害了你,可是你为什么还要说声“对不起”呢?走着走着,我渐渐迈不出步伐。我想,我们的友谊肯定要结束了,就像一个有着裂痕的小船还能再远航吗?

可是第二天,当我们在走廊处相遇到,双方都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看,给你”。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你手中拿着一瓶崭新的墨水,我手中拿着一支钢笔。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我们的谦让让友谊的小船重新远航。

谦让的故事 篇2

案例:“大的让着小的”

事件情况:哥哥小宇12岁, 在玩手机游戏, 玩的津津有味。妹妹萱萱两岁半, 看见哥哥在玩儿, 伸手过来拿哥哥手中的手机, 没“拿”过去。

妹妹:我也要玩儿!

哥哥:这个你不会!

妹妹:我会!

哥哥:你不会, 这个你玩儿不了。

妹妹开始叫妈妈, 并且露出要哭的神色。

妈妈:小宇, 你让妹妹玩儿一会儿。

哥哥:她不会玩儿!

妈妈:你让她玩儿一会儿, 你是大的, 你让着她点儿。

哥哥:我不想让。

妈妈:让也得让, 不让也得让, 你是大的, 你就得让着妹妹。

……

哥哥:为什么我是大的就得让着她啊?

妈妈:因为你是哥哥, 她是妹妹, 大的让着小的, 从来都是这样。

哥哥:凭什么大的就得什么事儿都得让着小的啊, 我不让!

妈妈:你怎么这么大了这么不听话啊, 大的让着小的这道理都不懂啊, 大的就得让着小的, 你让不让啊, 我数1、2、3, 你赶紧给妹妹啊!

最后小宇在妈妈数到3的时候极不情愿的把手机扔给妹妹, 并且反复强调她不能玩儿他刚刚玩儿的那个游戏, 因为他说妹妹不会玩儿, 会给他输掉分数。妹妹玩儿的时候哥哥紧看着, 妹妹还是碰了那个游戏, 哥哥很愤怒, 一把从妹妹手掌夺过手机, 这时候妹妹开始哭, 妈妈冲哥哥喊。

这是在一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中或是当两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的一幕。家长旨在通过年龄差异, “大的让着小的“的礼仪规范解决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冲突, 同时向孩子传达“谦让”的美德。但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 整个事件打着“谦让”的口号, 却没有体现谦让的真正的涵义并起到自愿谦让的作用。

然而对于任何一种在很多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良好品德和行为, 对孩子来说未必也是理所当然, 顺利成章的事儿, 我们必须对任何一种不和谐状态保持一种探寻和努力去理解和改善的态度。老师和家长, 不管是在目标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想要努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行为和品质, 朝着更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但是在类似上述案例中, 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年长的孩子无条件对年幼孩子礼行谦让的行为, 不仅对年长的孩子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 同时也对年长孩子和年幼孩子以后的长远与人交往行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首先, 对孩子真正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在要求年长儿童做出谦让行为之前并没有给出一个充分且合理的解释, 这时年长儿童做出的礼让行为是迫于家长和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行为, 其本身违背了自愿的原则, 并不是真正的谦让的行为, 同时也没有起到谦让的真正良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虽然哥哥被迫把手机给了妹妹, 但是哥哥一直在“看”着手机, 不让妹妹动他的游戏, 并在妹妹打扰了他的游戏的情况下, 立刻“收回”了自己当初的谦让行为。

其次, 长期无条件被迫谦让会对年长儿童以后的行为发展不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拥有一定的权利, 维护自己应得的利益, 不应视为犯罪。“当人们对儿童进行无条件让出自己喜爱之物的教育时, 儿童或者不听, 不予理睬, 或者长此以往, 在要求起码的公平时, 反而觉得愧疚, 无法说出口, “或者去实行荒谬绝伦的自我牺牲”不管哪一种结果对儿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再次, 对年幼儿童成长发展不利。年幼儿童在与年长儿童相处的过程中, 经常因为“长幼谦让”得到庇护, 他 (她) 会觉得自己总是对的, 不利于年幼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局限性, 并且不利于他们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毕竟在今后的社会和生活中, 人与人的相处更多的不是建立在谦让的基础上的, 而是建立在公平或是明确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在解决孩子间的冲突时不应该强迫一方谦让, 而应该在孩子们中间树立一种公平、公正的观念, 真实和坦率的化解矛盾, 引导儿童心甘情愿地将己物让出,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也不能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将其分开, 教授与其他人相处的更好的办法, 制定游戏规则等方式, 让孩子们在公平正义明白友好的事件经过中, 学会尊重、理解和谦让。

摘要:本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陈佩斯的谦让 篇3

最近,在中国广播说唱团推出演出周的发布会上,有记者向陈佩斯提问:“央视春晚导演哈文通过朋友转达了希望你能上春晚的意愿,而且还特意邀请你参加一个春晚的研讨会,但你都委婉拒绝了。你不上春晚,是因为赵本山的原因‘一山难容二虎’是这样吗?”

陈佩斯坦然一笑,回答说:“我个人认为,一山不应该只有一只虎,一山应该有很多虎才是好现象呀!《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吧?只有吕布一个英雄,还有意思嗎?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这样的天下才精彩呀,这样的结果才能形成一三国鼎立的局面。我认为自己是不是虎,参不参与竞争不重要,重要的是,春晚的舞台上应该有很多‘虎’,节目才会精彩,观众才会满意。现在的春晚挺好,冯巩团长他们也都是‘虎’,能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

这位记者的提问,可谓刁钻。如果简单从正面回答,很有可能伤及到自己和他人的声誉。

对此,陈佩斯不急不恼,他巧妙地引用名著《三国演义》里面正是因为英雄辈出、虎将众多,故事才精彩,借此点明春晚舞台上也应该有很多“虎”才是好现象,这样才好看。随后,他又谦瞄认为自己不是“虎”,机会应该留给其他更好的演员。

陈佩斯的大度与谦让,其博大的胸襟和魅力,当即就赢得了在场记者们的一阵热烈掌声!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共处,贵在谦让。谦让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境界。它既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心灵上的恬淡与宁静,又能赢得他人的真心敬重和大力支持。

(编辑 一昕)

谦让的风采 篇4

八(3)班期童星

一位腆着大肚子的年轻女子迈着迟缓的碎步走上了公交车,所有人的眼光一下子在她的身上凝聚,她那双大眼睛盯着我旁边的一个空位,问道:“我可以坐吗?”“当然可以。”

公交车缓慢的开过几站后,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早没了座位,一个刚上车的穿着黑色大衣的老头,所有人都像避瘟神一样避着他,因为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烟味。老头夹在人缝里,脸上显得很是痛苦。这时,我旁边的这位女子站起来,扶着那位老人来到她的座位上,老人看了看她那鼓起的小腹,迟疑的说:“姑娘,还是你坐吧。”“我是年轻人,我不要紧,您坐吧。”老人犹豫地坐下了。

女子手拉着扶手,身子不时随着公交车摇几下,我的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如果那人肚子里的孩子是我,我愿意自己的母亲站在这儿吗?

于是,我迟疑一会儿后,站起来对那个女子说:“阿姨,你坐吧!”“你坐吧,阿姨没事!” 十多分钟后,女子显然有些体力不支,我硬拽着她坐到我的座位上了。

下车后,我发现那个阿姨与我是同路的,一路上,我问她:“你自己本来就不方便让座,为什么„„”阿姨听了只是淡淡一笑。

谦让的作文 篇5

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孔融把大梨都给了别人,自己挑了个小梨,他这种行为就是谦让,是值得学习的。可我从前的行为总是和他相反的。

有一次,表第来我家玩,妈妈拿出来几个果冻,有大的,也有小的。大的一拿出来就被我给盯上了,表弟也盯上了。我刚要拿,表弟却先下手为强,把我推开,把几个大果冻拿走了。我满脸是愤怒,很不甘心看着大果冻“躺”在他的怀里,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要抢回来。表弟是一个“飞机迷”,所以就用“飞机”来骗他。我用手指着窗外,大喊:“快看!飞机!”表弟听了,放下怀中的大果冻,跑到窗前,望着天空,东瞧西瞧。我乘机拿起果冻跑回了房间,等表弟回过头来要问我飞机在哪,才明白被骗了。就哭着去找我妈,对我妈诉说,妈妈听了,就带着他来我房间要找我换回来。可她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现在来,果冻早在我肚子里“安家”了,结果我挨了一顿骂。

从那以后,我总是学习“孔融”的做法,把好的都让给别人,而且还得到了表扬,所以说,谦让真好!

对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反思 篇6

内容摘要:本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谦让 反思

自古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谦让这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也会在教养的过程中有意地向孩子传达谦让的观念并力争引导孩子形成谦让的行为和习惯。但是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为了使我们的交流有的放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谦让行为”发生的案例,展开我们的讨论。

案例:“大的让着小的”

事件情况:哥哥小宇12岁,在玩手机游戏,玩的津津有味。妹妹萱萱两岁半,看见哥哥在玩儿,伸手过来拿哥哥手中的手机,没“拿”过去。

妹妹:我也要玩儿!

哥哥:这个你不会!

妹妹:我会!

哥哥:你不会,这个你玩儿不了。

妹妹开始叫妈妈,并且露出要哭的神色。

妈妈:小宇,你让妹妹玩儿一会儿。

哥哥:她不会玩儿!

妈妈:你让她玩儿一会儿,你是大的,你让着她点儿。

哥哥:我不想让。

妈妈: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你是大的,你就得让着妹妹。

……

哥哥:为什么我是大的就得让着她啊?

妈妈:因为你是哥哥,她是妹妹,大的让着小的,从来都是这样。

哥哥:凭什么大的就得什么事儿都得让着小的啊,我不让!

妈妈:你怎么这么大了这么不听话啊,大的让着小的这道理都不懂啊,大的就得让着小的,你让不让啊,我数1、2、3,你赶紧给妹妹啊!

最后小宇在妈妈数到3的时候极不情愿的把手机扔给妹妹,并且反复强调她不能玩儿他刚刚玩儿的那个游戏,因为他说妹妹不会玩儿,会给他输掉分数。妹妹玩儿的时候哥哥紧看着,妹妹还是碰了那个游戏,哥哥很愤怒,一把从妹妹手掌夺过手机,这时候妹妹开始哭,妈妈冲哥哥喊。

这是在一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中或是当两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的一幕。家长旨在通过年龄差异,“大的让着小的“的礼仪规范解决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冲突,同时向孩子传达“谦让”的美德。但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整个事件打着“谦让”的口号,却没有体现谦让的真正的涵义并起到自愿谦让的作用。

然而对于任何一种在很多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对孩子来说未必也是理所当然,顺利成章的事儿,我们必须对任何一种不和谐状态保持一种探寻和努力去理解和改善的态度。老师和家长,不管是在目标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想要努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行为和品质,朝着更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但是在类似上述案例中,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年长的孩子无条件对年幼孩子礼行谦让的行为,不仅对年长的孩子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同时也对年长孩子和年幼孩子以后的长远与人交往行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首先,对孩子真正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在要求年长儿童做出谦让行为之前并没有给出一个充分且合理的解释,这时年长儿童做出的礼让行为是迫于家长和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行为,其本身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并不是真正的谦让的行为,同时也没有起到谦让的真正良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虽然哥哥被迫把手机给了妹妹,但是哥哥一直在“看”着手机,不让妹妹动他的游戏,并在妹妹打扰了他的游戏的情况下,立刻“收回”了自己当初的谦让行为。

其次,长期无条件被迫谦让会对年长儿童以后的行为发展不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拥有一定的权利,维护自己应得的利益,不应视为犯罪。“当人们对儿童进行无条件让出自己喜爱之物的教育时,儿童或者不听,不予理睬,或者长此以往,在要求起码的公平时,反而觉得愧疚,无法说出口,“或者去实行荒谬绝伦的自我牺牲”不管哪一种结果对儿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再次,对年幼儿童成长发展不利。年幼儿童在与年长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因为“长幼谦让”得到庇护,他(她)会觉得自己总是对的,不利于年幼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局限性,并且不利于他们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毕竟在今后的社会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更多的不是建立在谦让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平或是明确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在解决孩子间的冲突时不应该强迫一方谦让,而应该在孩子们中间树立一种公平、公正的观念,真实和坦率的化解矛盾,引导儿童心甘情愿地将己物让出,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也不能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将其分开,教授与其他人相处的更好的办法,制定游戏规则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公平正义明白友好的事件经过中,学会尊重、理解和谦让。

谦让题目的高二作文 篇7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与爸爸在步行街散步,当我们走到一个路口时,两辆电动车撞到了一块儿,电动车倒在了两边,两位车主都是男士,一胖一瘦,都穿着衬衫,胖车主头上都是汗,像被汗水洗了一遍,瘦车主呆呆地站在那边。

这时,两位车主走到了一块儿,当时我心想:哎呀,这下完了,两个人说不定要打起来了。可事实恰恰相反,瘦车主担心地问对方:“对不起,怎么样,没伤到你人吧?要不要送你去医院看一看?“我没事,哦,对了,你人没事,车有没有坏呀?要不要去修一下。”胖车主边说边帮忙扶起瘦车主的车,并仔细检查着,如同自家的珍宝摔在地上,生怕哪里坏掉。突然,他发现车后的一小块漆没了,赶紧起身把自己钱包拿了出来:“真对不起,我开车只顾着吃冰棍儿,转弯时没注意,撞到你了,这点钱就当做赔礼吧。”胖车主真诚地道歉着。

“没事儿,我这车十几块钱一修就好了,而且又不是什么品牌,但是你那个车看上去是新买的,一定很贵。”车主一边谢绝一边说:“开车时是我不好,我开得太快才撞到你的,下次我一定开慢点。”

就这样,他们你让我,我让你,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互相给了点赔礼,并说了多声对不起,便各自离开。

“雨馨,你看那两位叔叔互相谦让,你让我,我让你,大事化小,最后化解小事,这种好品质,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哦!”爸爸望着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描写谦让的名言警句 篇8

1、 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2、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3、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4、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5、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6、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雨果

7、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8、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斯宾塞

9、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奥斯特洛夫斯基

10、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富兰克林

11、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12、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13、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14、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5、 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吕坤

16、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

17、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18、 虚心不是一般所谓谦虚,只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也不是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线模糊起来,而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徐特立

19、 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徐特立

20、 真正的虚心,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分析情况对于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见,都要加以考虑,不要听不进去。邓拓

21、 为了彻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观主义成分,我们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虚心。邓拓

22、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富兰克林

23、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24、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25、 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安徒生

26、 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27、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28、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29、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30、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

31、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32、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张咏

33、 虚已者进德之基。方孝孺

34、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35、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36、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谭嗣同

37、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38、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

39、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谦让? 篇9

家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肯定会被斥为自私、纵容。而在这个多元发展、提倡个性张扬的时代,将这样的观念奉为圭臬的已不在少数。诸如此类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生活中已经比比皆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过去一直被奉作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的经典,而现在,却被包括教育界人士在内的许多人所质疑。他们认为孩子想吃大梨是天性,而“让梨”是违背天性。如果通过“让梨”得到了大人的夸奖,其结果等同于教孩子狡诈。而且,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让孩子谦让,不就是教他自甘无能吗?

于是,在诸如“勇敢、个性张扬、学会竞争”等堂而皇之的外衣下,孩子学会了“抢梨”。实际上,这是为了“不吃亏”而舍弃了“谦让”,让“利益”代替了“礼仪”。

当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讲乘火车的见闻。大意是火车上只有一个空位,但上来了一群人。车子快要开了,这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恭,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坐。结果火车一开,“顷刻间跌倒了五六个”。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太迂腐、太讲究繁文缛节,行事方式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脱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办事效率低下,因此著文批评。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了,效率提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传统美德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被多元解读甚至“瓦解”颠覆,“谦让”所体现出的宽容、大度、谦谦君子之风更是如此。鲁迅先生当年曾激烈抨击礼教对中国人的束缚,但如果他看到当今中国人的种种表现,恐怕就不会作如此想了:乘车抢位子、排队加塞甚至不排队一拥而上;办事或者走路慢了一点,被后面等待的人不耐烦地呵责甚至谩骂等等。成人的举动影响了孩子,孩子们在学校里、在与同伴相处中不懂得谦让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果每个人都为了那一点点的时间,或者一点点的舒服,就不要秩序、不守礼仪、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操守,这个社会是不是太可怕了?

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扬弃而不舍弃,既注重柔性教育、人文关怀,又守住基本底线。要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做人准则,拥有基本的道德信条。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有忍让、宽容、关爱等情怀。

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让这些至理名言深入孩子的内心,变成他们的日常行动吧!因为,“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作者单位:太仓市经贸小学

江苏苏州 215400)

谦让的高三作文800字 篇10

正值早春,阳光盖在身上如丝绸,暖暖的。骑了车在充满生机的小区中穿梭,感受北京春天特有的平和与惬意。一时间,忘了把控车速,在拐弯时飞出了一女孩。当她看见我时,仿佛是受了了惊吓,居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双眼直直地盯着我,显然是被飞驰的我给惊住了。她,在我脑海中闪出了类似的一幕。

那是儿时,父亲想锻炼我,打发我去马路对面买份报纸。来到楼下,面前是来往错综的车辆。从来没一个人过过马路,在车流前还真有些措手不及。一个个庞大的铁“包子”在眼前呼啸而过,留下的只有扬起至头顶的灰尘与机械轰轰的怒吼声。我踌躇一阵,才在间断时踏着步子向前去。突而耳边响起了轰轰声,转过头,一个鲜红色的大铁盒就向我而来。来的如此迅速,而我却如那位女孩,被突如其来的怪物惊得止步不前。而那辆红车却减速,直至在我身边缓缓稳住。车窗摇了下来,惊了我一身冷汗,一个光头伸了出来,却传来了如头顶阳光般和煦温柔的声音:“小朋友,没事,你先走吧!”接着一笑,补了一句:“以后可不准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的。”接着摆了摆手,让我过去。后面的车撕心裂肺的鸣着笛,而这位车主,却依然露着微笑,等待我,直至我平安的到达马路的对面。惊讶,温暖,如那抹春风与阳光,荡漾在心间,很久不能褪去。这感觉如淡淡的糖水,不平淡而又不浓烈,是恰好的感觉,是幸福。转过身去,那个红色的大东西转瞬即逝,我盯着它,直到它消逝在十字路口。而那光头和蔼的言语留在耳边,他的笑容停在心间,幸福在心间永驻。那红色车主的谦让,让我避免了惊慌,让我得以在以后的人生中淡然面对挫折,正是他的谦让,使幸福与我相伴而行。

此时,看着眼前的这位小姑娘,我紧握车闸,将自行车缓缓停到小女孩身边。“没事,你先走。”小姑娘从惊慌中苏醒过来,投向我以笑容,那笑容如一抹春风如一束阳光,满是温暖,满是幸福。这幸福的笑容时送给我作为谦让的最好礼物。

望着这位小姑娘远去开心蹦跳的背影,直到融入这北京春中,似乎感受到十年前那位光头司机的美妙感觉——幸福。

从小开始,随着谦让,帮我幸福成长。

长大后,因爱谦让和爱充满心的触动。

以谦让为话题的作文 篇11

午时,太阳照着大地,大地痛苦地呻吟着,树奄奄一息地耷拉着,花儿,昏昏欲睡。

我无精打采地躺在沙发上,刷着微信,阳光透过窗射在我的身上。突然,我的闺蜜打电话问我出不出去?原本,我的内心是抗拒的,但她说请我吃冰淇淋,我便答应了,毕竟美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我立马拿着包和伞走了,刚出门的那一刻,热浪扑来,我哀叹一声,倒吸一口“热”气,便冲了出去。我们约在地铁口,还好我们家离地铁站不远。当我飞奔到地铁站,全身早已湿透了。

我们来到厚街万达,我们把里面全部逛一圈,觉得无聊,就去了外面的美食街。不知过了多久,乌云军团来了,挡住了太阳公公,天阴下来了。

我们在一家甜品店里坐了下来,可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我们也不敢多逗留,就出来了。

“哗啦啦”大雨点从天而降,它无情地挥洒,风也随着呼呼的刮着。我们在外面看到有个停着的雪糕车,便风雨无阻的过去了。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来一份抹茶味雪糕。”可老板说:“只剩一份抹茶味和一份巧克力的了。”我心想:到底是谁吃呢?对了,她答应过请我吃雪糕的,当然是我吃。就在我准备开口时,她抢先一步。当时我以为她要抢,马上拉长了脸,“老板,让给她吧,再给我来个巧克力味的。”那一瞬间,我懵了,原本生气的我眼角泛泪。我知道她最讨厌的就是巧克力了,而她最爱的是抹茶,真没想到,她竟然愿意让给我,我反而自私的认为她会和我抢,顿时,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头流淌。

“谢谢…谢。”我哽住了,她抱住了我,俏皮地说:“咱俩是好姐妹嘛。”

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篇12

关键词:品德教育  分享  谦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26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分享与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那在我们成人的引导下,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呢?他们真正做到主动、自发地与人分享、谦让了吗?

现象描述一:

起床后,生活老师拿来了午点:小西红柿。老师请小值日生去为大家端午点,我发现这几个孩子走到桌子旁边都没有很快端走,而是仔细端详着盘子里的西红柿,之后拿走了装着相对较大的西红柿的盘子,同時很快地放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才去端其他盘子,给本组的小朋友发。我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孩子们还不懂得相互谦让、共同分享吗?于是我让孩子们想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们背诵《分糖果》的儿歌,唱《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进而提问:“如果这里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拿哪一个?”结果孩子们都回答的很好:“大的留给别人,小的我自己吃。”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陷入了思考。孩子们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已经初步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用行动表达时却正好相反。如何在社会领域中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的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让幼儿经历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象描述二:

依然是刚才的案例,生活老师看到几个小值日生自己把大的西红柿端走了,就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谦让的孩子啊?把大的给旁边的小朋友吃吧。”几个孩子看了看老师,撅着嘴很不情愿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互换了盘子。类似的案例在幼儿园中经常发生,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时,教师总是会帮助弱小一点的孩子,“你懂的谦让,你让给他玩吧”“你比她大,你让着点她”。每当这时候,得到教师帮助的幼儿似乎就是个胜利者,而那个被教师夸奖为懂得谦让的孩子则觉得很委屈,很不情愿。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总在想: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发自幼儿的内心呢?教师的谦让教育是否过于简单了呢?在提倡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教师忽略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该具有的自行决定的权利。当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教师不恰当的引导,可能会让孩子压抑自我,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多地在意别人的感受,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识。

现象描述三:

小班幼儿西西带来了好吃的糖块,老师夸奖她懂事,有了好吃的愿意与别人分享,她很开心,于是就给小朋友们发糖吃。可是发到最后,却发现都给了小朋友,自己一块都没有吃到,老师说:“没事的,你是懂事的好孩子,让其他小朋友吃吧。”西西点了点头,可是看到小朋友都在吃糖,她撇撇嘴忍不住委屈地哭了。这个案例引人深思,其实刚开始她还是很愿意与小伙伴分享的,可是没想到发到最后自己一个也没有,她很难过。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可是现在确是大家分享,自己没有。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年幼的孩子来说,理解分享的意义并做到愿意分享和谦让是很难的,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的品德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懂得分享行为有哪些。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比如现象描述二中:当幼儿还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需要遵守规则(大家一起玩)时,在老师的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这样的“分享”会使一方愉快,另一方愁。而诱发分享行为是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我在班里开展了“周末玩具城”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孩子们会自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每当有这样的教育契机,我都会及时引导幼儿展开交流、讨论活动,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教师应注意幼儿自发分享行为的培养,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向另一幼儿借时,他也许有过类似的经历,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说:“我和你一起玩我的枪吧”。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此时自发的分享就成为了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其次,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我园蒙氏班就是这样开展活动的,利用蒙氏教具少的特点,引导幼儿懂得教具很少,要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做工作,在玩玩具时也一样,学会等待,学会轮流玩,再由此过渡到谦让。

对“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反思 篇13

摘要:本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谦让;反思

自古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谦让这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也会在教养的过程中有意的向孩子传达谦让的观念并力争引导孩子形成谦让的行为和习惯。但是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下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谦让行为的实施方式和方法。为了使我们的交流有的放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谦让行为”发生的案例,展开我们的讨论。

案例:“大的让着小的”

事件情况:哥哥小宇12岁,在玩手机游戏,玩的津津有味。妹妹萱萱两岁半,看见哥哥在玩儿,伸手过来拿哥哥手中的手机,没“拿”过去。

妹妹:我也要玩儿!哥哥:这个你不会!妹妹:我会!

哥哥:你不会,这个你玩儿不了。妹妹开始叫妈妈,并且露出要哭的神色。妈妈:小宇,你让妹妹玩儿一会儿。哥哥:她不会玩儿!

妈妈:你让她玩儿一会儿,你是大的,你让着她点儿。哥哥:我不想让。

妈妈: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你是大的,你就得让着妹妹。„„

哥哥:为什么我是大的就得让着她啊?

妈妈:因为你是哥哥,她是妹妹,大的让着小的,从来都是这样。哥哥:凭什么大的就得什么事儿都得让着小的啊,我不让!

妈妈:你怎么这么大了这么不听话啊,大的让着小的这道理都不懂啊,大的就得让着小的,你让不让啊,我数1、2、3,你赶紧给妹妹啊!最后小宇在妈妈数到3的时候极不情愿的把手机扔给妹妹,并且反复强调她不能玩儿他刚刚玩儿的那个游戏,因为他说妹妹不会玩儿,会给他输掉分数。妹妹玩儿的时候哥哥紧看着,妹妹还是碰了那个游戏,哥哥很愤怒,一把从妹妹手掌夺过手机,这时候妹妹开始哭,妈妈冲哥哥喊。

这是在一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中或是当两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的一幕。家长旨在通过年龄差异,“大的让着小的“的礼仪规范解决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冲突,同时向孩子传达“谦让”的美德。但是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整个事件打着“谦让”的口号,却没有体现谦让的真正的涵义并起到自愿谦让的作用。案例中“大的”哥哥,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让着妹妹。“小的”妹妹也没有得到哥哥的“关照”。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上述案例中家长的观念是:“大的让着小”的就是谦让,只要大的满足了“小的”的心意就是谦让,谦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儿,不需要更多的理由。这种想法决不为案例中家长所独有,这种做法也绝不是案例中一位家长的做法,这种想法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的想法。

然而对于任何一种在很多成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良好品德和行为,对孩子来说未必也是理所当然,顺利成章的事儿,我们必须对任何一种不和谐状态保持一种探寻和努力去理解和改善的态度。老师和家长,不管是在目标上还是行为上都是想要努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行为和品质,朝着更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但是在类似上述案例中,家长用强迫的方式让年长的孩子无条件对年幼孩子礼行谦让的行为,不仅对年长的孩子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同时也对年长孩子和年幼孩子以后的长远与人交往行为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首先,对孩子真正理解并践行谦让行为无益。在要求年长儿童做出谦让行为之前并没有给出一个充分且合理的解释,这时年长儿童做出的礼让行为是迫于家长和外界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行为,其本身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并不是真正的谦让的行为,同时也没有起到谦让的真正良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虽然哥哥被迫把手机给了妹妹,但是哥哥一直在“看”着手机,不让妹妹动他的游戏,并在妹妹打扰了他的游戏的情况下,立刻“收回”了自己当初的谦让行为。

其次,长期无条件被迫谦让会对年长儿童以后的行为发展不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拥有一定的权利,维护自己应得的利益,不应视为犯罪。“P90当人们对儿童进行无条件让出自己喜爱之物的教育时,儿童或者不听,不予理睬,或者长此以往,在要求起码的公平时,反而觉得愧疚,无法说出口,“或者去实行荒谬绝伦的自我牺牲”P90不管哪一种结果对儿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再次,对年幼儿童成长发展不利。年幼儿童在与年长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因为“长幼谦让”得到庇护,他(她)会觉得自己总是对的,不利于年幼儿童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局限性,并且不利于他们今后与他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毕竟在今后的社会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更多的不是建立在谦让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平或是明确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四年级有关谦让的作文 篇14

就在这时,一辆车开了进来。堵住了我们的去路。两辆车就这么“顶”在了小区那窄窄的路间,好像两支军队正在打“持久战”。一但有辆车后退了,那么另外一支军队就会“乘胜追击”,把那支后退的军队打个落荒而逃。爸爸干脆把车熄火了,似乎把我作文课快要迟到的这件事忘在脑后。

过了几分钟,爸爸和另外一辆车的司机还是这么僵持着,可是我这个“旁观者”却没耐心了。我着急的对爸爸说:“爸爸,我的作文课快要迟到了,我们还是让一下吧。”爸爸却笃定地说:“放心,保证你不会迟到的。还有20多分钟,而且明明是我们先开出来的那个人非要和我们抢,那只好等一会了。”我一听,知道“理直气壮”的爸爸是不会退了,也就不再劝他了。

最后,那人大概觉得自己理亏,先退了!我也没有迟到。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用那么多时间来换取一个让自己心里舒服的机会吗?

或许,如果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我会犹豫,然后向后退一步吧。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长大后真的有人能做到“让”,把“让”牢记于心并且事事都“让”吗?或许没有多少人吧。

上一篇:林业培训资料下一篇:市场卫生保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