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共12篇)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1

正文:

在以往的作文课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活动量小,学生参与度不高;评语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对学生促进不大;少数有积极性,大多数不感兴趣;准备不充分,思考不充分,点评也不充分;教师评语霸权,学生没有发言权……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市教科局当前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作文,在写作中感受作文的快乐;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作文教学,并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起到一种积极而有效的促进作用。

习作评改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评改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评改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评改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评改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评改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

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评改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评改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评改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评改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评改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评改,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2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所悟出的道理, 也是我在作文评改中所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种教法让评改作文的主人由教师转向学生。

一、教师评改作文的弊端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把评改作文当作是压在自己头上的一座大山, 繁重的评改任务使教师精疲力竭, 苦不堪言, 却未收到满意的效果。近乎雷同的数句评语并未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突破性的提高。因为大部分学生只是粗略地看一下评语, 就将作文束之高阁不再理会, 而对于教师的讲评, 除非例文本身写得足够精彩以致具有轰动效应外, 其余则令学生恹恹欲睡, 全无兴趣听教师的讲评。再者, 老师的评改大多只注重字、词、句的无误或通顺, 而对作文的立意、构思和布局等本质问题重视不够。岂不知, 字、词、句的教学任务是属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而作文的训练重点是文章的章法结构和布局立意。

在教学实践中,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改”出来的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评改过程中教师唱主角戏, 是演员, 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被动地听, 缺少学生的参与, 形不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没有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凡此种种, 学生作文水平的停滞或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授之以鱼:面评传授评改知识

接到一班新生的最初阶段, 对学生作文评改应采用面评方法, 即学生作文均采用自己上交的方式, 教师则当面与学生探讨, 形成“师生对话”形式的评改。所谓“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意见交换。评改时, 一定要尊重、揣摩学生的意愿, 根据他们的思路修改, 帮助他们把意愿说清楚, 决不可把学生的意图撇在一边, 按主观意思随意增删。这样,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评论者, 而更像一位教练, 为学生提供合作性的支持。这种“师生对话”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写作的“内因”, 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视为权威的心

态, 而应不断求知, 勇于探索, 在共同的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据调查, 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作文首当其冲, 语文教育界同仁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作文教学中, 要将学生看成鲜活的生命个体, 把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

3. 在面评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写作知识。

如什么是详略得当, 什么是中心突出,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准确、生动、有力, 开头如何力争“凤凰头”, 结尾如何做到“蝎子尾”, 段落之间怎样衔接自然紧密等。传授这些知识为学生自评打下基础。

4.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帮助学生调整情绪, 尽可能

地使学生既大胆思考又合作交流, 让学生心灵真正有所触动, 这便是成功。因为“成长需要阳光, 进步离不开表扬, 小小的成功, 会使他们激动不已”。

三、授之以渔:互评、自评掌握方法

教师在面评一段时间之后, 进入评改的第二阶段:让学生学着自评、互评, 这样才能体现以“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让学生由被动地看着老师的评语, 上升到积极主动地挖掘自己的评语, 使学生的内在潜质得到开发, 让素质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作文教学中。

所谓互改, 或同桌互换、或作文水平相当者互改、或老师把全班同学的作文随机发给学生。为让语文同仁们更清晰地了解评改过程, 现将我班同学评改流程展示如下:

1. 分发作文, 人守一份。每次都可变换方式分发。

2. 讲解评改要求, 如在文中找出错字、漏字、别字;

写评语字体要工整;精妙词句下划波浪线并写出批注, 至少要写三处;文后的总评要指出文章的优点、缺点、努力方向, 并写出鼓励性语言等。

3. 学生集中精力评改, 有疑问的可小声与同桌商量或问老师 (这时老师应在教室内来回走动, 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

4. 评改结束后小组内部互相传看, 每组评出一篇最好的, 由作者本人当场朗诵, 全体同学共同欣赏。

时间充足时还可以挑选最佳评语展示给大家。

5. 把作文发还作者本人, 各自查找自己的不足。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 老师可根据学情灵活运用。

这样训练两次后学生便可自如地评改作文了, 老师无需再提要求, 只需让学生创造性地评改作文即可。我班有一学生与别人的文章产生了共鸣, 竟然写了三页评语;这种创造性令老师刮目相看。同学们对同龄人写的评语津津乐道, 对评改作文乐此不疲, 这样一来不但写作兴趣浓了, 而且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随之提高了, 真可谓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评改作文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深有体悟地说:“我当过老师, 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由此看来, 作文交给学生改, 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之后, 要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一读、改一改, 进而互改互评, 互挑毛病, 互找优点, 取长补短, 如此坚持下去, 养成习惯, 其收效较老师改要大得多, 而且“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 (叶圣陶语, 出处同前) 。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3

【关键词】学生;作文评改;主人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作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而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第一、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评改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优秀习作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优秀习作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二、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要求。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指点学生评改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四、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的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改,有一个“度”的问题,要落笔生花,切忌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

第五、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要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

3.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4

——《乌塔》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变换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乌塔》是人教版第七册“成长故事”专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本案例选取教学过程中三个小片段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效果,以探索如何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学生〗:喜欢!

〖教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学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感受各地不同的美丽风光。〖学生〗:旅游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学生〗:我不喜欢旅游。我坐车会晕,这样太累人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教师〗:很好,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会和哪些人出游呢? 〖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教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学生〗:外面太危险了,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学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把我给拐去了怎么办?(又是一阵笑声)„„

〖教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教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大家都读得兴致勃勃。)片段二:(学生按教师所给的“边读边思考,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阅读要求再读课文后。)

〖教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独立。〖学生〗:我觉得乌塔很成熟、很勇敢。

〖学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这样很没安全意识。(小淇是个思维很活跃的孩子,他这一发言,全班师生都愣了一下。短暂的停顿后,教师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带着欣赏的语气)同学们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大胆说出来,很好。14岁的乌塔独自出行,到底好不好?大家分小组思考、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一会儿各组选代表发言。

(学生纷纷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的想法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乌塔独自出行,不好;一是乌塔独自出行,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着做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她只有14岁,还只是个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好。课文里说了,乌塔做了足够的准备功夫。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学生〗:我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一个人外出旅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乌塔还只是个小孩子,哪来那么多钱?她打工的钱够吗?应该要问父母拿很多钱吧?

〖学生〗:乌塔说了,她是自己挣旅费的。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不够的话,买东西时买价钱便宜的就好啦。所以我觉得独自出行好。

〖学生〗:我也觉得乌塔独自出行不好。虽然乌塔为旅游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还是认为小孩子不应该独自出行。只有你一个,太不安全了。

„„(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热烈。)片段三(拓展):

〖教师〗:对于这位只有14岁却敢独自出游的德国女孩——乌塔,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乌塔,我们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乌塔,你太厉害了。你真是一个有见解、独立自主的女孩!

〖学生〗:乌塔,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希望能和你成为好朋友。〖学生〗:我觉得乌塔是一个成熟、勇敢的女孩。

〖教师〗:大家都对乌塔都充满了钦佩之情。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的实际认真思考一下,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独自出门旅行,应不应该呢?我们能不能像乌塔一样,独自背个背包去旅行?

〖学生〗:我觉得不应该。我们都还小,如果遇上什么意外,是无法应付的,那就再也回不来了。(很多学生连连点头)〖学生〗:我觉得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因为这样能锻炼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生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

〖教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案例反思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结合以上课堂小片段,笔者从下面三点略谈浅见。

1、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课堂伊始,教师设计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了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勾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2、善于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

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以学定教。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学生的“异口异声”,教师应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尊重学生、尊重学情,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自主合作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非意味着撒手不管,教师要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如案例中的片段二里,面对学生两种不同的观点,教师没有做结论,而是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的疑问展开辩论的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学习过程。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5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出示以下图形:

○○○○

△△△△ △△2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 ○多2 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操作,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形;再用这个圆形剪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折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教师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用八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再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盒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新的图形。结果,有的学生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剪出四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等。可以说,在这几番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6

教师从教的第一义是什么?是教好学生。我们现在辛勤耕耘的地方在课堂,而不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田园”式或“大自然”式的课堂。在这样正规的课堂体制下,教师们内心深处作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虚荣心慢慢膨胀起来: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们听命于我,他们是可怜的知识的乞求者。因此,以前的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现在,虽然课程改革的轻风已经吹过,但并没有吹醒中国的广大教师。

在某些地区,因某中学召尖子班,小学教师又不得不定下心来,继续从事“课堂霸主”的角色。我现在教二年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我的课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渗透到了他们的家庭。他们似乎很能够懂我的心思,每次说出的答案基本上和我的预料差不离。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在猜我的心思、看我的脸色行事。每节课都顺着我的意愿进行着,每天我基本上是按着相同的坐标在工作着。但是,我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喊:“不能这样教学生,不能这样误人子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正在渐渐消逝!于是,每次进教室前,我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仰: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让每节课都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把讲台让给孩子,可孩子们好像习惯了让老师牵着走,不敢说,不想说,课堂一片沉寂。我想,他们需要时间!我耐住性子,守住教师可怜的自尊,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次又一次走下讲台,一遍又一遍鼓励他们,居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有的虽然看书不多,但是还挺有想法的。《青蛙睡觉》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孩子们要替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教学时,我一改往常的我来讲你来悟,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读、自讲、自演来自悟,我只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一下,孩子们不仅悟出了道理,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得颇有见地。不但学得轻松,还给自己进行了一次思想洗礼。有的语言虽然稚嫩,但真诚可爱。

《手套》一课中讲了冬天来了,“我”叫妈妈帮小明织手套的事情,小明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失去妈妈的日子无法体会,更无法想象。孩子们一边述说着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一边想象着小明没有妈妈关心的日子,不少孩子热泪盈眶,大家都想帮帮小明。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让他们真诚地述说,虽然有的语言颠三倒四,但是我看到了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课堂上的景象完全不能和平时同日而语:他们眼睛里闪现出亮光,急切地等待着下面的“故事”。课堂上开小差的少了,认真听的多了;沉默的少了,发表意见的多了,有的也敢对我提出疑义了。

我想,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未尝不是件好事,让更多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小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一起参与课堂,课堂会更生动、更人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 作文批改 主人 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

然而当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走入了一个误区。要么是“越俎代庖”,垄断修改权,对学生的作文改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劳心劳力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要么是放任自流,评改可有可无,只给个分数,学生不知所以。还有的甚至打着“多读多写,功到自然成”的旗号,“每日一篇”,只写不改,学生写得“昏天暗地”,然而学生的习作水平仍是原地踏步。这种“学生写,老师改”的作文评改形式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管埋头写作,不知道怎样评价作文;不知道怎样评价作文,就不知道怎样去修改作文;不知道怎样去修改作文,作文水平就很难有长进。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作文低效,学生不喜欢写作,对作文望而生畏也就出来了。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优化训练方式,培养自改能力,使学生乐于并善于修改作文。

1、自写自改。叶圣陶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作者是习作的第一修改责任人。“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改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好处,让他们有改的热情和冲动。文章写好后,鼓励学生在作文本上反复修改,把自己的作文多念几遍,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确?别不别扭?逻辑性强不?多念多改,让学生不是从外部、从教师的朱笔圈点中,而是从内部、从自身的揣摩研习中,懂得词语增减的好处,领会顺序调整的妙处,以及精妙构思的玄处。

2、互批互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互评时,“小老师”们既要肯定习作中的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在作文的旁边注些眉批,于文章的后面写上中肯的评语,不必长篇大论,可以是对进步的地方给予肯定,也可以对存在问题提出希望,要求改进。最后据综合情况给习作打一个合理的分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习作的作者就如当局者,当局者再也“改”不出来时,这时旁观者指出哪怕是小小的一个“点”,往往会令当局者豁然开朗,印象深刻。应该说,学生的互评互改遵循了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接触不同层次的文章,在帮助别人修改批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进了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容纳他人的胸怀,让学生感受到了互助合作的快乐。

总之,只要真正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至于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可以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仍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教师的指导性原则。作文评改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作文评改中有自主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教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评改作文,教师首先要做好指导,让学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这样学生评改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不会无从下手。教师的指导,督促,检查更能让学生认真对待,激发学生的审慎态度,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撰写作文和自改作文的技能。放手不等同于放任,必须要有适度的宏观调控,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学生自主作文评改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太适应,评改当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的状况。但是做任何事情总有一个过程,万事开头难,万万不可一看学生不太适应,做得不够完美,就马上又亲自动手,包办代替。在作文教学的评改上,只有把评改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作文的评改上好好地去实践,通过实践,逐渐提升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学生自己的,是终身受益的。

3、习作结果的开放性原则。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这种方法有新鲜感,易于学生接受。但要让学生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让他们有改得热情和冲动,还得激发他们内在的需要。习作结果要开放,别让好文章沉睡。教师可为修改后有价值的习作搭建平台,如在班级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班级周报,推荐投稿等,学生有了“发表意识”和“作品意识”后,充分享受了修改后的成就感,修改、完善、创新便会欲罢不能。只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附加,学生才能获得修改的勇气与力量,才会有修改的兴趣与坚持。

评改作文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延伸,是一个再认识,再表达的过程。教学生写作文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文法,还要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本领。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是培养自改能力的基础。只有历练到成了习惯,才能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如此习惯一旦形成,将会终身受用。对于一线语文老师来说,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你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你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参考文献】

[1]《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8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仍然继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各小组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都是由学生自己做主持,自己进行讲解。在整个汇报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能高效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都得到了培养和熏陶。

二、在师生交流中尽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知识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每一课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生活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课文中的链接,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从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9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位化学老师很偶然的一次尝试。七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找到一个软件,把上课时的讲解和PPT演示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以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渐渐地,化学课演变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主,课堂上不再是大段时间的讲解,而是拿出更多时间为有问题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翻转课堂”改变了全球教育方式。今天,“翻转课堂”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最受追捧的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我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一次大翻转。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教室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而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翻转课堂”还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事实上,目前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翻转课堂”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翻转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翻天覆地般的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改实验,魏盈最大的体会是,“翻转课堂”在三大方面呈现出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有的优势。

首先是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微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紧绷神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其次是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是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篇10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学生们犹如一个个容器,接受老师课堂上的灌输。考试时,再把这些东西倒出来,“还”给老师,而没有真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从而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可以说,学生之所以被动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造成的,因此,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并在教学方法上多花点心思,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起来,要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语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活用教材,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行教材采用单元编制,把内容相关的几篇文章编排在一个单元中,并规定了教读课和自读课,以利于教学。其实,一个单元中,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引发学生共鸣的文章只不过一、二篇,而且有时他们对自读课文特别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灵活地使用教材,不一定要按顺序来教,《语文读本》的文章也不一定只用于课外阅读,也可以有选择地作为讲读篇目安排学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把选“例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决定本单元要详细讲读哪一篇课文,这样,由于所学的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发挥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也将事半功倍。甚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课外的文章中选取一篇与本单元编排思想相契合的文章作为课堂上学习的材料,比如《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上就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学生首先必须熟读教材,并且要在课外广泛阅读,然后仔细分析、鉴赏、比较,才能选出与课文最契合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一举多得,让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

二、巧设活动,把学习教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创造性地学习。教师甚至有意无意地压制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吃力不讨好,学生也会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教师能根据所学内容而安排一些活动,将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些课文论辩性较强,可安排一场辩论赛。有些课文情节性、戏剧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四个小组,让他们各自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进行表演,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而且最能表现文章的主旨。表演结束后可安排讨论,让他们各自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并品评各小组表演的优劣。这样,就是让学生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了课文。另外,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单元,可安排一些知识竞赛活动。如诗歌单元,可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如古文单元,可开展文言知识竞赛,全班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头作好准备,再选出代表进行比赛。这样,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就是在主动地学习课文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其它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创办班刊,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写作文和批改作文,可以说是学生和教师都非常头痛的事情了。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仍无从下手,于是乱写一气凑个数;教师面对学生交上来的犹如一座小山的毫无新意的、艰涩难懂的作文也无从下手,有的随便批个“阅”应付了事,有的虽也精批细改,却也效果不佳。长期以来,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在班级中创办一个班刊,可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只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再差的学生也会爱写作文的.。我的做法是:发动全班学生,集思广益,给班刊起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精心组织班刊编委会,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规定该刊的出版周期(每周或隔周),定期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然后鼓励每一位学生向班刊投稿。每一个学生,只要他向班刊投稿,不论好坏,只要该文有一点可取之处,都把它稍加修改发表出来,这样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比如我任课的高二(1)班,班刊叫《文苑》,意为美文荟萃的地方,从高一起每周出一本,由学生轮流担任编委以及承担封面设计、插图绘制、排版装订等工作,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编辑出版,得到锻炼。除了每周的常规出版,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如新学期开始、学期末、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还可以出版相应的主题专刊、纪念专刊。该班最近就出版了《文苑》的一周年纪念专刊,刊登了从该班学生一年来在《文苑》上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作品。

而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师不一定规定具体的题目(或者出题时采用必做题与选做题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只规定一学期必须完成的篇数,也不一定规定具体上交的时间,只要到期末交齐必要的篇数就可以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往往能写出出人意料的好文章。同时,由于有班刊这个展示学生创作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教师的评改可相机进行,学生可以写完一篇就马上交老师批阅,也可以写完几篇后再让老师统一批阅。这样就不会造成把作文堆成小山,学生交上作文必须等到一、两周后才能看到结果的局面,而且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随交随批的当面批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批改效率。另外,教师可把批阅好的优秀文章刊登在班刊上,印发给全体学生,然后在作文课上师生共同品评该文的优劣,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把一部分作文的批改权下放给班刊编委,教师进行指导批改,这样可减轻教师工作量,又可锻炼编委的其他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11

瓮安五中:敖灿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450、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一、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股市走势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王安太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12

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英语作为主干课程,地位已超出了其它文化课。新大纲、新教材,呼唤着新观念、新方法。要落实好新大纲,实现即定的目标任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实现教学民主,营造健康和谐、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那末,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教师,放弃权威

所谓放弃权威,是指角色的转换。再用中国传统的“私塾”式的教学方法来教英语,显然是不行的。拼音文字的特点,以及西方的传授方式,决定着教师站在讲坛上的威仪,那种高高在上的尊崇地位,发生了动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员”,并通过“三阶段六环节”为学生提供服务:

课前:调查——接受任务,搜集——做好准备。

课中:调节——双边和谐,训练——释疑解难。

课后:作业——查缺补漏,测试——反馈矫正。

教师服务意识的增强,乃至角色的转换,解放了“教方”传教士一样的苦恼生活,“学方”也从奴隶般的桎梏中彻底摆脱出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大脑仓库的管理员,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换言之,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代替不了学生学习。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说:“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因此,要实现教学民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意识,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尝试、发现、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主要途径是:

(一)红线串珠,把握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基础,将Warm-up,ListenandSpeak,ReadandWrite,LanguageFocus,Exercises,WordList,Moreabout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展示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的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训练,达到了强化重点,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互动探究,培养能力。充分利用45分钟,促成学生的交流互动,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启发诱导、组织协调作用。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按照启动—自学—讨论—交流—评定五个环节,来谋篇布局,逐渐成为一种模式。

——启动为前提。主要做好引导,扫清障碍,提供感性材料。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设置了几个问题,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引发了探究的欲望。

——自学为基础。明确的出示目标,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小坡度密台阶似的题目,让学生个人自学,自主发现、研究、探询,存疑。教师提供出必要的学法参考、任务题目。

——讨论为主体。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学期重组,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程度。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小组长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备交流时再行解决。

——交流为关键。通过代表发言,进行补充、质疑、评价,共同解决各组疑难,关键问题上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发挥好组织调节作用,不失时机的引导,以求达成共识。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对语音、语感、语义、语法的把握,分析、判断等能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及时检测效果。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述评,自我反省,进行迅速反馈,及时矫正偏差。

(三)多媒体辅助,开拓视野。没有那门课程,能象英语一样适合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录音、录像、投影、语音、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均可为自主学习选择利用;一旦运用,均可为教学锦上添花。别的不说,单说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就为实现教学民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前景。

三、课堂,开放搞活

一是创设乐学情境。“我学习,我快乐;我创造,我幸福。”学生愿学,才可能学好;乐学,才可能有所创造。因此,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教学民主的重要方面。为此,我在大多数时间里,努力营造那种最佳氛围。

二是适度开设生活课。语文是生活,英语也是生活,是世界性的生活。因此,经常开设英语生活课,可以使学生以生活主人翁的身份,自由大胆的使用英语,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

三是进行组织实践。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考试能得高分,而是能熟练的交际交流。因此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为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我们定期组织英语写作竞赛;创办了《英语报》,积极组织学生撰稿。为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创办“英语

文章标题: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的做法和体会

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英语作为主干课程,地位已超出了其它文化课。新大纲、新教材,呼唤着新观念、新方法。要落实好新大纲,实现即定的目标任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实现教学民主,营造健康和谐、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那末,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教师,放弃权威

所谓放弃权威,是指角色的转换。再用中国传统的“私塾”式的教学方法来教英语,显然是不行的。拼音文字的特点,以及西方的传授方式,决定着教师站在讲坛上的威仪,那种高高在上的尊崇地位,发生了动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员”,并通过“三阶段六环节”为学生提供服务:

课前:调查——接受任务,搜集——做好准备。

课中:调节——双边和谐,训练——释疑解难。

课后:作业——查缺补漏,测试——反馈矫正。

教师服务意识的增强,乃至角色的转换,解放了“教方”传教士一样的苦恼生活,“学方”也从奴隶般的桎梏中彻底摆脱出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大脑仓库的管理员,学习的过程是自主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换言之,任何高明的教师,也代替不了学生学习。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说:“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因此,要实现教学民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意识,把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尝试、发现、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主要途径是:

(一)红线串珠,把握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基础,将Warm-up,ListenandSpeak,ReadandWrite,LanguageFocus,Exercises,WordList,Moreabout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展示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的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训练,达到了强化重点,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互动探究,培养能力。充分利用45分钟,促成学生的交流互动,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启发诱导、组织协调作用。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按照启动—自学—讨论—交流—评定五个环节,来谋篇布局,逐渐成为一种模式。

——启动为前提。主要做好引导,扫清障碍,提供感性材料。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设置了几个问题,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引发了探究的欲望。

——自学为基础。明确的出示目标,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小坡度密台阶似的题目,让学生个人自学,自主发现、研究、探询,存疑。教师提供出必要的学法参考、任务题目。

——讨论为主体。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学期重组,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程度。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小组长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备交流时再行解决。

——交流为关键。通过代表发言,进行补充、质疑、评价,共同解决各组疑难,关键问题上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发挥好组织调节作用,不失时机的引导,以求达成共识。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对语音、语感、语义、语法的把握,分析、判断等能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及时检测效果。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述评,自我反省,进行迅速反馈,及时矫正偏差。

(三)多媒体辅助,开拓视野。没有那门课程,能象英语一样适合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录音、录像、投影、语音、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均可为自主学习选择利用;一旦运用,均可为教学锦上添花。别的不说,单说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就为实现教学民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前景。

三、课堂,开放搞活

一是创设乐学情境。“我学习,我快乐;我创造,我幸福。”学生愿学,才可能学好;乐学,才可能有所创造。因此,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教学民主的重要方面。为此,我在大多数时间里,努力营造那种最佳氛围。

二是适度开设生活课。语文是生活,英语也是生活,是世界性的生活。因此,经常开设英语生活课,可以使学生以生活主人翁的身份,自由大胆的使用英语,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应付未来生活的能力。

三是进行组织实践。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考试能得高分,而是能熟练的交际交流。因此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为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我们定期组织英语写作竞赛;创办了《英语报》,积极组织学生撰稿。为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创办“英语[page_break]之家”;聘请外籍人士来校交流;在旅游旺季,组织学生到泰安、曲阜、青岛等旅游胜地,跟随外国旅游团,或旁听或参与介绍或面对面交流,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突飞猛进。

上一篇:《八十天环游地球》300字读后感下一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练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