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有效教育 打造魅力课堂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相约有效教育 打造魅力课堂(精选9篇)

相约有效教育 打造魅力课堂 篇1

“EEPO--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讲优化”,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觉得EEPO的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课型方式)和小组讨论方式(学习方式)是最实用,最有效的。

一.实践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要素组合课型强调了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听、看、讲、想、做、动、静。”因为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动静结合,灵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顺应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者、学者都轻松了。学习的效果也会特别好。七种要素的不同使用,效果是有不同的。

七个要素使用的效果:

看--20%

听、看--30%

讲、听、看--50%

讲、听、看、想+动静转换--70%

七种要素巧妙运用--90%

听,倾听能力怎么样;看,学生能否看到表面的,还能看到内在的;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怎么样,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吗?想,学生的归纳能力,个性化,多向度的想像能力培养得怎么样?什么是“动”?我认为,小组合作是“动”,起立回答、上黑板讲解,组间讨论和辩争都是“动”,展示呈现也是“动”。教学时,由“静”到“动”易,由“动”到“静”则需要一些规则来约定……学生在这样的课型中,能充分调动感官,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如果能掌握这种要素组合课型,我想,我们就可以解决当前学生存在的厌学、学习不专心等问题了。

平台互动方式 ,教师抓住一些关键的要素构建多功能、多向度的作业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操作,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合作的成果的同时落实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师精讲(评+讲)。(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教师点讲)

开学之初,我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三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也尝试了这两种教学方式。在这一课中,我定的教学重点是“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作批注。”教学难点是“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我选择平台互动方式解决了重点。这一节课我筛选的关键目标是“学会作批注,读出自己独特感受。”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试着作批注(我随堂指导);2、小组内相互交流、完善各自的体会;3、选取小组代表发言;4、老师做出评价与补充引导。这样,我选取了一个有力的契机,交出手中的主动权,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多向度平台,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愿意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突破了教科书的束缚,打破了老师独讲的乏味,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体现了个性化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而为了突破这一节课的难点,我则选择了要素组合方式。这篇童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能读出更深层次的涵义呢?这是上课前让我费心的一个问题。后来我注意到了文中的一幅插图,又想到了“要素组合方式”,于是在课堂中我这样引导学生:(看)请你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听)静下心来听听,小女孩在说什么?(想)小女孩为什么有如此遭遇?她如果生活在今天又会怎样呢?适时补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背景,进而突破难点。(做)如果小女孩来到你身边,想对她说什么?做什么?拿起笔在插图旁写下你想说的话吧。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情感目标轻松实现。在这一环节我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看、听、想、说、做和动静转换等多个要素,初步进行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孟教授说过,“老师不能用知识去告诉学生,而应该用智慧和策略去调控学生”。“看”如果缺少“想”的话,则只能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加上“想”,则就有了深度和广度。“想”的时候应“静”下来,“做”的时候应“动”起来。

两种课型的有机结合让课堂生机盎然,知识生成度高。我想,如果我们能备好课,抓住关键要素创设平台,并组织好学生合作与交流,那么,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基础不落实的问题。

二、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各抒己见,张扬个性。但对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如果组织不好,就容易出现闹哄哄的场面,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EEPO的学习方式的小组学习中,制定了规则,比如:准备好了吗? OK手势;明白了:正手;不明白:反手;正确:打√;错的:×;鼓励表扬的掌声约定;还有,有节奏的三击掌组建或解散单元组,可以间接控制动静转换等等。事先做好手势的约定,以便于老师的调控。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学会关照、关注、倾听,有持久性、亲和力,有分工,强调小组贡献率。这样,使小组学习真正发挥了作用,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在开学之初就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发现课堂有秩序多了,也比较容易调控了,但运用起来还是不能很自如,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大胆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培训的时间很短暂,我对EEPO有效教育的了解也很有限,甚至会有偏差,如同雾里看花,但我发现“EEPO有效教育”是朵教育奇葩,虽朦胧但美丽,花香袭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为此,我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相约有效教育 打造魅力课堂 篇2

课堂教学是读写结合的主阵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找准训练点, 搭建读写链接的平台。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 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 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 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于精彩处仿写

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 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 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如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第4段时, 课文中对近看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的兵俑, 留着胡子, 虎视眈眈, 神情十分严肃, 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有的兵俑, 束着头发, 一脸稚气, 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在这个环节, 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语言的模仿练习, 效果很好, 短短的时间内, 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例子学习中, 在课件提供许多画面的前提下, 结合自己的理解, 出现丰富多彩的练笔内容:有的兵俑, 全身盔甲, 手持战刀, 一脸严肃, 似乎正严正以待, 准备随时赶赴战场……通过练笔, 不仅很好地学习了精彩语言的表现方法, 更促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了兵马俑的栩栩如生, 体会到古人那过人的智慧。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 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 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于空白处补写

中国的国画中有留白艺术, 我们很多课文中也有很多“空白”。这些“空白”为学生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课文的“空白点”, 巧妙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 填补这些“空白”, 为学生挖掘更多有效的练笔资源。

比如教学《将相和》一课, 我布置了以下作业:“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传为美谈, 但我们的文中只用一句话就一带而过, 这就给了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 让我们展开自己的想象, 加上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 把当时的场面描述出来。”

《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父亲把一辆中彩得到的豪华奔驰车开回了家, 是把车留下, 还是将车还给同事库伯, 父亲面临着抉择。最终, 父亲决定把车送还给库伯。虽然课文没用多少笔墨去描写父亲, 但从“那K字用橡皮擦过, 留有淡淡的痕迹”中, 我们感觉到了父亲面对着这道道德难题时也曾有过犹豫。因此, 我们可抓住这一空白之处让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练笔。

想象填空:

面对这张奖票, 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 他想:____ ____渐渐地那橡皮终于落在了那个K字上, 他轻轻地擦了起来……

擦着擦着, 他的手忽然停止了擦拭, 他又想____, 想到这里, 他放下了橡皮。接着听到父亲在拨电话号码, 是打给库伯的。

三、于“迁移点”处拓写

汪潮教授在《读写结合研究》一书中提到:“在借鉴范文的基础上, 仿范文之形,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是展开文思的训练, 它的心理特征是联想。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处于这一水平。”这就告诉, 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进行初创型仿写。首先, 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 构筑文章骨架。其次, 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 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再者, 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 拓宽选材的思路。

如《白杨》一文中爸爸说的一段话, 通过两组关联词, 介绍了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 这里可进行小练笔设计:写几句话, 夸夸像课文中这位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可以用上“不管……不管……”等词语。

一学生这样写道:“那些建设青藏铁路的筑路工人, 不管高原冻土是多么难对付, 不管高原缺氧是多么难忍受, 他们总是执著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练笔既让学生习得了用关联词写话的方法,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祖国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使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升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四、于结尾处续写

学生读完许多课文以后意犹未尽,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总想探寻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结果。

如学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以后, 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以你对小嘎子性格特点的了解, 这次摔跤比赛输了, 而且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会善罢甘休吗?他会怎么做?那么第二次比赛, 他们会比什么呢?小嘎子会想到使什么巧招儿呢?请你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其他描写方式, 展开想象, 写一写嘎子和胖墩儿的第二次比赛片断。”这样, 在明确了作家徐光耀在动作描写上的精妙之处后, 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 从而轻而易举地达到“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的目的。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灵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 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 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 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五、变换文体练习写

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和韵律美, 对于学生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水平大有益处。让学生结合学习情境, 改写创编诗歌, 是小练笔的一种有效形式。

比如, 我们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古诗《秋思》后, 被诗人所描写的“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浓郁思乡情所感染, 被诗人所刻画的“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描写所感动。看似平淡的一首小诗, 却包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的瞬间, 我让他们把本诗改写成记叙文, 要求: (1) 要把握原诗内容; (2) 借助想象, 把原诗所描绘的“开封”场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

有学生这样写道:离开家乡已有五载, 又是一年秋风至, 洛阳城里的秋风似乎比任何地方的都萧条, 黄色的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 这好像是家乡的亲人给我送来的书信。傍晚, 滚圆的月儿挂在空中, 是那么皎洁, 那么明亮。哦!今天是中秋节了, 心中不由拂起一阵辛酸味。想起往年时的中秋节, 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 望着天上那闪着无数光芒的明月, 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月饼, 听着爷爷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唉, 如今, 这一切离我似乎是那么遥远。手握月饼, 却难以下咽, “明月千里寄相思”, 远方的父母, 你们好吗?

提起笔来, 写下我的相思之情……

拂晓, 我将匆匆写好的信交给了邮差, 并对他千叮咛万嘱咐, 总算放心了。邮差要走了, 我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赶紧对他说:“请等等!我还有话要讲!”邮差不情愿地掏出信, 我急忙重新打开, 匆匆浏览一遍, 好像又不知道要补充什么, 只好又将信封好, 双手递给邮差说:“谢谢你!”邮差走了, 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我苦涩地笑了……

参考文献

[1]任辉.从基础上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重温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J].小学语文教学, 2007 (4) .

相约有效教育 打造魅力课堂 篇3

一、阅读活力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

1、以情感打动情感。要想感动学生,教师首先自己要是一位动情之人,能善于“抒情”,学会“煽情”,能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带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例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浓浓的离别之情,爱国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纷纷效仿,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情感的酝酿和蓄积之后,学生的心中充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可见教师的情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的情,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2、品词感悟情感。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品词不同于传统的词语分析。它不是机械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品词也不是随随便便地抓住几个词乱品,因为乱品不仅难以激发情感,反而会流于琐碎,破坏情感。真正的品词,应品“文眼”,也就是品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品能反映文章内涵、精神的关键词。《轮椅上的霍金》中的“非凡”就是这样的词,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领悟“非凡”,这时,学生不再是毫无感情地漫读,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敬佩,情意随着品词迸发而出。

3、朗读激发情感。“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色彩,通过读,教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沟通;通过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和激发;通过读,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因此,朗朗书声可以激起课堂浓浓的情意。当然朗读不等于傻读,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让学生把课文的欣赏和感悟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表现出来,使文字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

二、阅读活力课堂是体现有效互动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1、生本互动,让学生用“心”交流。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有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探究的乐趣。

2、生生互动,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新课标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让学生之间通过分角色扮演剧中的人物,去感受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学生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3、师生互动,让教学相长。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阅读活力课堂是走进生活的课堂

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源头活水。因此,“活力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也提倡让语文课堂向生活延伸。

1、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2、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让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从课堂走向生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总之,我们的阅读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互动有效、生活化的课堂。这样才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课堂,这才是真正“活”起来阅读课堂!

展现教师魅力,打造简约课堂 篇4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修人学校的新教师,没有过多的教学经验,对各方面的教学和管理知识还没有自己的一点心得。通过几天的学习,专家老师和学校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教师们以其丰富的知识内涵及实战经验案例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引领,让我深知教学是一场持续渐进的战役,需要教师投入自己的爱心、耐心、真心去好好体会与实践。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本次学习中张书记播放了任小艾老师的视频,里面讲到: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因此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努力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行为道德标准。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是现代化教育中对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成长要求。它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教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从书中学、向专家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能让我们扩大视野,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三、回归自然课堂、追求简约教学

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简约课堂也是本次学习中领导们要求研讨的内容。简约课堂在我看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简明,是实现“简约”课堂的保证。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那么简明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它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

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我们面对的是7、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三)选用简便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低段孩子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的身心特点,一具体可观的形象进行学习。高段学生思维已经转向了抽象逻辑思维,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训练。儿童的世界是自由的,天真的,他们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是简便的方法和简明的教学思路。所以,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哪钟方法简便、有效就采用哪种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而今的课堂教学更是注重简约,真正要做到简约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简约但不简单,这还需要我这名新教师不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积极做好自己的数学研究,做一名有积累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美好的明天。

修人学校徐佳伟

魅力世园情相约中国梦 篇5

平度市郑州路小学五年级三班 陈汭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魅力世园情,相约中国梦》。2014年4月25日,世界瞩目的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了,看——

七仙女俯身撒下的七彩花瓣融进了百果山,使得天地在此交融、日月在此回转……

随着时间的流转,掌管春夏秋冬的四神又一次来到人间开始了四季的更替……

不知不觉,四季的种子从空中洒落,与七彩花瓣融为一体。在春夏秋冬的风霜雨雪润泽和滋养中,七条彩带所化成的花瓣铺满了这一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大地在这里绚烂,四季在这里停驻……

世园会是每个青岛人的梦,而这个美丽的梦已经实现。由此我想到了中国梦,每个中国人都想的梦。以前我们国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那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想自己的祖国强大,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祖国强大起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是我们上一辈人执着追寻的中国梦啊!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上一辈人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作为上一辈人梦想的见证者,我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把更大的梦想交给了我们。时至今日,我们要将这中国梦继承下去。我的中国梦就是继承了上一辈们的执着,让祖国更强大,人民更富有。同时,让我们的下一代有更好的条件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继承上一辈的中国梦,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光荣的未来,前进!我的梦,中国梦!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 篇6

关键词:有效课堂   引导与主体   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顺其自然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综合素质均获得高效发展。构建有效课堂,重点目标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几个方面上。

1、重视课前预习,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己动脑、探索的习惯,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师教授过的方法去查找资料,思考解决,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同时在老师授课讲到这一部分时,学生会特别重视,并且积极的与老师交流、探讨,如此便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若通过预习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将此问题预留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因此上课时就会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讲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长期以往,学生在预习中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且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善于钻研教材,能正确认知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完成传授知识任务,而是要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正面的影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效课堂是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甚至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能明确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目标,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收获什么。如果老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无法突破,备课时不考虑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教学内容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德,更甚至会让学生抵触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有目的性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多维的人性化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尊重与信任、倾听与沟通、探讨与补充。教师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好学生是赞赏出来的”观点,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启迪学生探究创新,鼓励学生能够持之以恒的去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允许学生答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质疑老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责骂甚至体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获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现代教育的课堂不是死板、僵硬、模式化的,而应是一个充满人情味,让人感到愉悦的和谐课堂。

4、摒弃教师“霸权”现象,真诚凸显学生“主人翁”地位。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竭力追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强调老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之于学生,为学生开拓展示主体风采,张扬主体个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钓鱼的”方法,而不是硬塞“鱼”给他们吃。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科学、恰当、有效。在引导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留下思考、创新的空间,把自由权、判断权、创新权留给学生。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引导是顺势引而不是牵着引,要做到不露痕迹;巧妙导而不是强行导,要做到水到渠成。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强行牵引着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欣赏学生主体才能,展现学生的主体风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同时熠熠生辉。

打造有效课堂,非一日之功,需要千锤百炼,有效课堂对老师的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之于学生,真正打造一个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展现学生主体风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雷树仁。《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索》[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篇7

——个人实施阶段性小结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举变革旗帜,打造有效课堂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今天有幸走上这个讲台,非常感谢王玉立主任,让我狠狠地过了一把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的瘾,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高举变革旗帜,打造有效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就曾说过:关于语文教学一直有一顶帽子让我很不舒服,这顶帽子就是“少慢差费”。少——学生获得少,慢——学生成长慢,差——高考成绩差,费——耗费精力多。

其实语文老师都知道,高三语文复习往往很早就进入垃圾时间,6月7日的高考,提前到3月7日开考,成绩不一定会差多少,说不定因为这时还没有进入考试糊涂期,还能多考几分,所以以前在来龙的时候就有领导开玩笑的说,语文课还没有停啊?可见长期以来,语文复习就是高耗低效,有付出难以有回报!

我们应当为摘掉这顶帽子而努力!为此开学前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决定今年的语文复习要将原有的复习模式变一变,着力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四个改变

一、改变原来按部就班的教学顺序:

要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首先,我想来个教学顺序的改革:不再按照原来的模式走,以前我们习惯性的一轮复习是按照字音、成语、病句、书面表达、文言文、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直过滤到作文,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像剥葱一样层层剖析,点点到位,讲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学生听的却是枯燥无味,晕晕乎乎!老师讲得过多,就导致学生的投入减少,效果可想而知。

本学期我们先来复习最难的也最容易见效的文言文,把课本文言文复习放在第一位。同时,再把枯燥的“字音、成语、病句、语言表达”等知识点分解到每周的周末,这样交叉式复习,学生不至于因为单纯的背古文、背字音、成语而感到头晕脑胀,兴趣全无。现在课本文言文复习这一板块已经结束。我们下一阶段打算再把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交叉复习。以前的作文复习一直都是放在下学期基础知识复习结束后的一两周内就草草了事,认为复习多了也提高不了多少,瞎浪费时间,今年我们一直是将系统的作文训练贯穿语文复习的始终。

二、改变沉默的早读课堂

每周一个班有3节语文早读课,学生往往不知道要读什么,背什么,经常前十分钟声音还很响亮,书生琅琅;再过十分钟,声音已经开始变得 “细微悠长”;等到了最后十分钟都差不多是在上晚自习了。我想也应该改变这种无所事事的沉闷的早读课堂,让学生拼命的放声朗读。于是每节课我们都安排具体的早读内容,除了背诵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中及初中文言文篇目外,每周印发一份美文,像励志型、时文欣赏、高考满分作文等,让学生阅读、背诵,要求每周必须背诵一篇文章,并且及时进行检查,不能按时完成的要采取一定的促进措施。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安排学生背诵了《高三,戴着镣铐舞蹈》、《似水流年,化不开淡淡的忧伤》、《生活》、《上帝只掌握一半》等10篇美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们又及时印发了一份莫言专题阅读材料《千言万语,何若莫言》,通过努力,现在高三的语文早读课已经基本改变了以前的那种磨时间的局面,因为我们每节课给的任务大部分同学要顺利完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巴不得60分钟一节课。除了早读课,我们每周还安排一至二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阅读的好处不仅在于改变了原来早读课沉默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诵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对写作和现代文阅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改变作文教学模式

在作文教学上本着“每周一篇小作文,两周一篇大作文”的原则,坚持从小处着眼,要求学生要多动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付诸笔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作文训练是这样安排的:重点练习两种文体写作,记叙文和议论文,摸底考试前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写作,下周起我们开始将着力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记叙文的复习有明确的思路,每两周一次大作文先从记叙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开始,指导学生如何入题、扣题;再训练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小作文每周一次,要求只写200字左右,主要用于片段作文练习,如练习写景、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尤其注重记叙文的细节描写。除了进行记叙文写作外,因为开学来我们发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多媒体安装后又安排学生看了一些视频短片,要让学生读有所思,观有所悟,根据需要,我们又指导学生如何写读后感和观后感,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写作常识,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的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比如有一次利用一节晚自习安排学生看了一期今日说法栏目,然后让学生写了一篇观后感,学生看了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多数学生写的观后感对生命的价值感悟非常深刻。

四、改变书写现状

我们的学生能够认真规范写字的不多,甚至不少人写作文结尾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学初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字帖,每周练习写字,字迹潦草的同学,每天上交一份字帖。同时,各班级组织评比,把优秀作品展出来,以此鼓励后进者。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字比起以前认真工整规范得多了。我想字写得好了,不单纯在于高考多得了那几分卷面分,更是提升了学生的层次。

以上四方面是我们对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模式变革的简单尝试,目前学生的复习效果和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好转,在本次摸底考试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前景的展望,我用“三有”来描述:

有挑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有机遇:学校处于3星级创建阶段,又有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以及日渐浓厚的学习氛围的熏染。

有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高举变革的大旗,着力去打造有效的高三复习课,并把高效课堂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以阅读写作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强化训练,找整体的增长点,培育学生新的得分点。加强对优生中语文偏弱学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争取明年能交上一份令领导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答卷。

创建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 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教育教学质量能日益提升,我们只有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真正的给学生“减负”,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下面我对我校在创建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作一简单的汇报。

一、教学模式的形成;

我校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智慧的结晶,但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教学模式的提出阶段;

我校结合市局的要求,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学校印发了关于《创建课堂教学模式》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非常认真的学习了通知精神,并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书面形式整理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上交给学校。

2、教学模式的酝酿阶段;

首先,校长召集教研组长召开了《创建教学模式》专题会,确定各教研组长为本学科的.负责人,要求教研组长先把教师每个人上交的材料仔细反复的审视;

其次,由各教研组的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和本组的优秀教师代表共同研究、讨论,经过两三次的教研,最后确定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由教研组长召开本组教师教研会,通报了本组制定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本组的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本组的课堂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的试验阶段;

试验阶段大致分两步进行:(1)典型引领;(2)本组推广。典型引领,各教研组首先确定三个业务精、技术硬的优秀教师代表,语文组的梁素萍老师、邓瑞萍老师、李新玲老师;数学组的齐向中老师、万军霞老师、张务霞老师;英语组的周长霞老师、白景香老师、李媛老师作为这次教学模式创建的引路人,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确定的教学模式精心备课,组织本组教师听评;然后,逐渐在本组推行。

上一篇:招聘计划书的写法下一篇:芭比娃娃的自述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