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1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大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让知识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从而能帮助小学生解决真正的疑难问题,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平时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的教学运用,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下面我来做个几点简单的分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复杂的事物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有所欠缺。

三、传统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2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善, 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融入到现代教学体系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作为一种兴起的教学手段, 有利也有弊, 因此在使用传统教学的同时也要兼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提出应避短扬长, 寻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发挥其价值, 培养更多人才, 构建人力资源强国。

通过对某高中二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的调查及和部分教师的交流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 82%的人喜欢用多媒体教学, 9.5%的人习惯传统的教育模式, 8.5%的人觉得都一样。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 有图片、视频、动画的配合。部分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所传授的信息量多, 教师很少板书, 讲到重点、难点时还没来得及记好笔记, 就讲到下一个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 吃不透所讲的知识点, 做题时容易出错。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 围绕引导、沟通、和谐、探究、合作的模式, 创造民主、公平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生存生活能力。现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弊做以下分析。

1 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每一门学科, 教学内容有繁杂与简易之分, 概念有抽象与直白之分。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使学生容易理解, 利于达到教学预期,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 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其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必要时还可播放动画作为辅助,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幻灯片制作中, 把握好切换方式, 使学生视觉不疲劳, 激发对本学科的求知欲望。对于课后的问题, 在给出正确答案时, 匹配与答案配合的声音, 如“完全正确, 可不要骄傲哦”、“很遗憾, 相信自己, 继续努力”等, 既活跃教学氛围, 又让学生感到教学有趣味。

1.2 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创设情景和开展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类情景,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图片动静相结合, 有声无声相接替, 使复杂变得简明。例如, 要讲述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时, 单凭讲述不易让学生明白, 这时可以下载一个模拟视频, 一个小机器人代表计算机病毒, 它进入电脑后, 先撬开防火墙的大门, 进入电脑的磁盘, 破坏数据, 然后自我复制, 接着破坏软件使电脑瘫痪, 通过这样的演示, 学生更能明白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危害, 课后, 教师引导, 大家回去寻求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 动脑动手, 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拔。

1.3 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一堂课的内容, 重难点的传授是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会突出强调, 以引起学生注意, 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教学重难点用颜色标记, 放大字号, 必要时加上图片、声音动画, 或者视频, 使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内容表现醒目、直观, 方便记忆。

2 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2.1 使用传统教学, 便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 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形态、表情、动作等能够让学生们感觉到课堂的活跃有趣, 并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乐意和教师交流, 积极配合教学过程, 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2 使用传统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要跟着教师走, 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教师详细讲解过程, 对于不同问题, 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思路。这样, 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对于新事物, 学生便会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3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分析可知, 二者各有优势, 因此要按教学相长的道理,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以传统教学为基础,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3.1 在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课堂上复习知识点时, 可以通过放映课件或电子档的方式展开, 以省去板书的时间。在讲授新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时要提醒学生们注意, 并放慢速度, 教师进行板书, 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是一个加深记忆、强化理解的过程, 这点要重视, 学生记好后教师再继续教学。

3.2 注意利用教学的辅助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一些特殊内容时, 可以辅助挂图、模型, 且要发挥好黑板的作用, 重要信息可以采用多媒体画笔标示后, 再书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3 要高品质地进行沟通、合作、探究

传统教学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合作, 只有沟通, 才知道学生们有哪些问题, 想些什么, 这样方便教师的教学反思, 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注意和学生的交流, 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强化学生的探究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到创造。

3.4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方便知识的收集扩展

上课时, 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放映, 复习知识, 开展新课, 这样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内容, 在讲到一些概念时,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加知识点的内容, 扩展知识面, 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内容后, 可以收集该课程的相关习题, 现学现用, 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3.5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好课件, 多媒体教学中有动有静、声情并貌、形象直观, 上课时可以利用好这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以基础为基石, 然后进一步扩张, 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例如,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这部分应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 多媒体教学为辅, 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容, 如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什么是搜索引擎、防火墙等。可以采用图片、短片的形式加以配合。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能够使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传统教学精髓长存, 有些课程和教学内容利用传统教学方法, 其效果要比多媒体教学要好很多。所以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实现优势互补, 以更好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4 结语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融入到了教学体系中, 并与传统教学产生了一些矛盾, 需予以高度重视, 应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发挥二者各自长处。探索新形势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是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发展研究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徐晓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5 (3) .

[2]孜拉, 林玲.关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 .

[3]张莉, 邓旭华.在高职教学中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J].福建电脑, 2006 (12) .

[4]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信息技术, 2003 (7) .

[5]焦健健.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3

基金项目: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究(2014B1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断飞跃,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特别是在教学设施相对更加完备的大学课堂,传统声乐教学主要依靠示范、引导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媒体途径的引入,不仅解放了教师的手和嘴,同时也为学生的反复、精确学习提供了便利,文章基于此,分析声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方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体现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领域最广泛,是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上主要使用幻灯、电影、录音、录象、投影、电视、激光视盘、计算机、多媒体、卫星教育、远程信息网络等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现代化三大主题的纽带,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现代化的三大趋势是:素质化、终身化、信息化。互联网是实现这三大趋势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网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很多声乐教师都意识到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快捷地传授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终身教育。

二、教学三要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教师与学生的整合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是声乐知识的载体,是讲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声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有选择的权利,是教学的客体。而生声乐的学科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声乐知识的丰富性。任何一名声乐教师很难满足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声乐学习需求。但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学生可以自主上网搜索知识,找出自己的答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彻底改变那种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状况,由被动听讲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通过网络资源的搜索、分析、综合,借助工具软件制作总结报告、多媒体演示文稿、或专题网站,一直到成果的展示交流等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从而改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认识事物的过程。

(二)教师与教材的整合

现代信息教育背景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资源异常丰富,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电子资源还可以重复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的科学选择,使其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如何对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的方法,并可以进行信息资源的创新。这种教学整合,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夹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里要强调教师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并熟悉相关声乐教学优秀网站、博客和论坛。知道从哪里获取资源。

(三)学生与教材的整合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形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异彩纷呈。学生应该基本学会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内容的信息资源,包括语言、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信息等,而且能够通过互联网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能够会从互联网上浏览,搜索,下载自己所需的学习材料。并能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制作简单的电子作业等。学生和教材的整合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

三、信息技术与传统声乐课程整合

(一)正确处理好传统声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

作为传统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升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与声乐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声乐教师只有通过声乐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声乐课程整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整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计算机、课件、音视频多媒体为主要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能帮助老师履行教学职责,但不能取代声乐老师的角色。信息技术与声乐课程整合将升华教学的效果,使声乐教育教学成效更加突出。

(二)加强师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声乐师资队伍

声乐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同时又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应定期对声乐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内容包括校园网络使用、电子备课、动画制作技术,同时举办声乐课件展示、评比活动,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三)增加硬件投入,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作为实现课程标准的基础设施,声乐设备投入必须进一步加大,为信息技术与声乐课程整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信息技术硬件的建设,应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建立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充分地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源,对配套的声乐音像资料做到教师人手一份,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日常教学中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我们中学老师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四种教学形态的划分

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为了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教师动用了一切教学媒体,诸如黑板、投影、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等,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就是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孔祥辉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他按教学手段的不同,把课堂教学分为五个阶段[1]。但我认为,为了探究的方便,也是为了尊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老师的经历,我们不妨按教学手段变革的不同,划分为四种课堂教学形态:传统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交互白板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上述的后三种课堂教学形态。对于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丁兴富教授有很好的研究。他发现目前的课堂主流是传统课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2]。显然电化教学已基本上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学形态,交互白板教学只所以不是主流,是因为尚没有大规模普及。而我们的“浅谈”将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从这里开始。

二、传统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传统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教案、课本、参考资料、图片、模型、部分实验用具等等。

传统教学的优点,(1)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2)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随时调整授课内容[3]。(4)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的缺点:(1)传统教学媒体在形象性和信息显示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劣势。(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4)由于旧的评价体系,师生只重视分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幻想的翅膀被折断,学生的主动性无从发挥。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网络、计算机、课件、音箱、投影、屏幕等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操作可重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3)多媒体介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对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多媒体教学的不足:(1)学生们被课件的声音、动画、图象所吸引,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课件的画面如果切换太快,不利于学生们转换思维。(2)教师埋头于操作电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3)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学校无法全都具备购置必要教学设备的能力。(4)成本过高,课件制作费时费力,对师资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备课与管理工作较大。

四、交互白板教学的优点及缺点

交互白板教学所使用的手段主要是:交互白板、鼠标笔、投影系统、白板软件等。交互白板教学的优点:(1)应用电子白板,让教师远离“键盘、鼠标”,走到学生面前。(2)应用电子白板,更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3)应用电子白板,有利于课堂中的交互作用。(4)应用电子白板,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5)应用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5]。交互白板教学的缺点(1)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一种工具,无论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有多大,也不能说它适合所有学科的学习。(2)教师只有掌握交互白板特定的操作方法,才能在课堂中应用自如。(3)白板以正投方式安装居多。使用者正好介于白板和投影仪之间,来自投影的光线使操作者觉得晃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性能的发挥。(4)每块互动白板只配一只电子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6]。

以上我们仅仅是粗略地谈了一下主要的教学形态,可以发现任何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都有优点及缺点因而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形态,这也正是教学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而我们周边众多的老师仍然使用黑板教学的主要原因。我的观点是把它们的优点充分的融合起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起来,开辟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途径

(1)把现代教育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融合起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大致地说,现代社会以前的教育理论,可以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诸如:我国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结合的教育理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理论。后来,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即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建国初期,中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7]。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点。凝聚了几千年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代表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当代我国魏书生的语文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成功教学理论、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等等。

这些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践和变革,本身就是不断继承升华着传统教学理论,在指导着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其实,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来源正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维果茨基和加德纳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汲取传统的、现代的教育理论成果,不断地融合百家之长,成长为有个性的有特色的教师,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2)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辩证看待。一方面,不能过分夸大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事实上,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出击,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合理利用。使得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8]。

(3)把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篇5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济阳县垛石镇中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文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关键词:兴趣 创新 能力 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数学教师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将对今后教学工作有极大的意义。在此,本人浅谈一下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而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就能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新鲜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多媒体手段介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个引人入胜“最佳心理状态”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把学习知识的经过精心设计,载入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去,学生往往就被生动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活泼的教学情境所感染和吸引。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屏幕就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这样把一些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化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构成的一种认知活动。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是重要的一环。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当表现成功时,越激发再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合成小组形式学习,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及组员们的主张和见解融为一体,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借助已有的数学经验,自由讨论、互相质疑、然后用多种方法解答。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在讨论中求进步的机会,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群体合作精神,显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原则,从而提高效率。

四、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的教学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过程,而应用题教学即是学科教学的难点所在之处。因此,认真审题,正确无误地理解题意,是解答每一道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计算机动画效果的移动去吸引学生进行审题、推理和想象。通过多媒体的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规律、促进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另辟蹊径,达到思维的简缩,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促进学生审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

五、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电教媒体就能恰如其分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六、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初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电教媒体,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课中,先使用计算机演示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通过以上的观察、练习,再用计算机演示本课时的学习难点“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这样,利用电教媒体演示,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解决抽象性数学的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建立空间观念。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教育提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引用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或一个短片都可以作为一堂课的开头,这样就能避免一些“起立、师生问好”这样的“程式化”的内容。学生心情愉快,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也就消除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这么一种有趣的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 文档 篇6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它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观古今于一瞬,扶四海于须夷”。教师可根据写作目的与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学生大量的测览古今中外有关的佳作,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品味语言的情味,从而激发想要表达的冲动。

搜集素材,讨论构思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测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学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却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打字表达,修改润色

通过前面两个环节,学生早已产生了要表达的欲望。与传统写作不同的是,多媒体网络下的写作,学生要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最后通过键盘输人到计算机中。至此,作文还不能算最终完成,由于作文的写论文联盟http://作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学生边想边打,这样会存在许多语法、字词句等错误,所以,作文完成后学生要默读和朗读自己的文章,同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通过点击教学平台上的“监控”键或“交互辅导”键,就可调出任一学生的屏幕供自己检阅,了解学生的进度及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

评议反馈,网上发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7

一、模式类型及程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接受”为主的接受式认知模式,也称赫尔巴特教学模式,后在我国盛行为“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系统知识体系的传授的确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模式类型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引起了教育技术界的重视,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如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讲授、个别辅导、探索、协作等五类网络教学模式,祝智庭教授总结归纳的个别授导、教学模拟、智能导师、问题解决等2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李克东教授提出的情境—探究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式等四种数字化学习模式,此外还有多媒体演示型、网络专题研习型,这些多样化、偏重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传统语文教学都是震撼冲击。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这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教学环境论。现代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环境物质教学环境是“硬环境”,它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心理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人的心理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它由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电化教学设备成为教学信息的第三载体,各种特定功能的教学设备在学校教学中有了广泛的使用。如语音室、音乐室、计算机房、视听室、多媒体教室等,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使现代物质教学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现代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类的物质环境,还包括教学教学信息、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三、教学媒体及作用的转变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中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媒体基本上是“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其中视听媒体还是缺少互动功能的单向传输,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也只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用的辅助工具。在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中,传统的教学媒体正逐渐向现代教学媒体,即“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的功能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而是多样化;不仅作为教师讲解和演示用的辅助工具,更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资源环境、交流工具、成果发布工具。总而言之,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扩充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互动、协作,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企及。正如Salomon描述的那样:“计算机只是一连串反应的导火线,是制作面包的发酵粉。”

四、教学方式及过程的转变

教学方式指各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方式,甚至不仅包括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而且包括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及整个教学组织的方式。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方式在重视教时更把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方法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教学过程也按部就班,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活动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五、师生角色及关系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知识传递的权威,是课程计划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学生在封闭的状态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师生、生生缺乏双向信息和多向信息的交流。在语文教学信息化整合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研究者;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角色则从机械接受知识的封闭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能动建构知识、操作认知工具、积极寻求合作、参与教学活动的开放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他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发现、探索和钻研知识,把握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角色的变化必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六、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评价主客体单一、方式简单、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诸多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有以下特点: (1) 评价客体(对象)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新模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而对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则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能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习者制定的。 (2) 评价主客体的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主客体单一,忽视评价主客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新模式评价对象除了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对与教学媒体,如多媒体使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进行评价。同时新评价将教师、学生、家长等纳入评价主体的行列,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新模式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有时还可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等。 (4) 评价重过程和综合性:评价重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着重综合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融现代信息技术于语文课程与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整合,探索更新、更丰富的教学模式,这将是21世纪我国语文课程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创新的有力“生长点”。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空间结构图.转引自杨小徽.中小学教学模式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教育学卷:135.

[2]韩艳梅, 倪文锦.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3]康霖.现代教学环境构成要素与功能探析.

[4]王志刚.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8

福楼拜说:“越要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化也要艺术化。”作为艺术性和科学性都较强的语文学科,其改革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运而生,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活力。

不过,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的与学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整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势必会造成视觉疲劳,往往会适得其反。皮亚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因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让教师和学生“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

二、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手法的结合

在课堂中,学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做到将现代多媒体的运用与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先入为主与自我感悟相结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都要有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语,或使学生感到新、奇,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或使新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显著。如教学《长征》课题时,笔者采用歌曲、朗诵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从节奏的快慢中了解红军当时的处境,从朗读重音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辟,学生们很快进入了佳境,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光靠听一遍朗诵,学生很难理解教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仿读,美读,才能真正实现与文本的交流,与作者的真实对话。

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进行赏析评点,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现实的不允许,局限了“行”,学生只能从书上了解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认真去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悟,在阅读经典时,让学生随时以随笔的形式写赏析,写感悟,写时评。例如,读泰戈尔的哲理诗《飞鸟集》,在这本诗集中诗人通过拟人手法,借助自然万物阐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在感受美的语言的同时思考诗句所阐述的哲理,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二)留有空白与主动呈现相结合

如今的课程内容简洁、明了、有条理、新颖,增加了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部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因而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白板的直观性及形象性优势,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识活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有意识活动。讲鲁迅的散文《雪》,根据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笔者挑选了几幅描写雪景的画面,让同学们在欣赏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同学们看完之后所写的文字,让笔者不得不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喝彩。

笔者在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发挥的同时,也给学生“留白”,让他们能及时“反思”,通过动笔,训练他们的写作、表述能力。

(三)引导发现与自我诊断相结合

复习课重在引导学生把各类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白板形象性呈现方便了学生在已知的概念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如复习小说单元,笔者先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进行罗列,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各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结论。这样课上缩短了流程,通过比较加深了印象。

但一味地运用白板形象化的呈现,学生缺少了巩固提升的过程。,复习课中,教师重难点的突出尤为重要,此时教师的讲解也不能完全忽视,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巩固旧知,同时又通过系统内容提升能力,把已学知识讲出新意,讲出规律,讲出知识的整体构建,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否则一直让他们处于优势,他们反而感觉不到成就感,进而有所懈怠。因此在复习课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有挫折感,又要让他们有成就感。

(四)分层要求与当堂反馈相结合

在练习讲评课中,白板和投影仪有利于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分层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标明,让同学们在做题时能一目了然。同时做到当堂矫正、当堂了解,不仅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自信,又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训练。

但在讲评之前,教师应对症下药,把同学们答错或答题不规范的题目用课件形式呈现,这样更有利于同学掌握答题要领。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有所成,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讲评教师讲解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讲明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谈自己不足,从别人的答案中得到启发,进行归纳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9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是正处于爱动、爱闹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无趣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能与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把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把涉及的分数加减问题运用多媒体的`课件进行生动的展示,利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增多和减少来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1/2-1/4=?”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一个苹果切去半个苹果,用刀切去1/4个给一个小朋友,问这个小朋友还有多少苹果?这样的视频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把单调的等式生动的表达出来,又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

二、把多媒体与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整合

课堂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过程。如果授课过程过于无聊,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授课。而把教师的授课过程与多媒体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中声音、图片、视频等技术进行授课,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如,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一道应用题用视频的方式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讲解“小明与小丽相距50米,小明每分钟走6米,小丽每分钟走5米,问多长时间二人相遇?”这样的问题时,把授课的过程变成多媒体的展示过程,先让学生进行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解答,一定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合理整合对小学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推广。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10

实验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二、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增长速度惊人。“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观念不仅将完全摒弃,而且还意味着只要停止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功能性文盲”。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总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汪洋大海来说只能是沧海一粟。就知识的传承而言,教师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强调学习只能是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价值,建立并维持能够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很多学校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并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与计算机结合的同时,其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教学也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得到优化。

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的“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有效促进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及任务,并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会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此,信息技术有了更快速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国内的一些重点学校都纷纷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网校和教育网站也纷纷开通,基于网络的教育被炒得沸沸扬扬。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冲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全面优化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些诸多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我们实验小学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间,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29个班。通过多年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多媒辅助教学》的课题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开展的信息教育,由于多种原因,还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学会在数字环境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之中,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一句话,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和学校实际,选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这个实验课题,并希望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专题实验研究。

2、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设备设施:我校是社会公认具有优良传统、办学实力强、质量高,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学校。

学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络,校园网站不久还建、网上资源库、课件库。学校有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3间,可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29个班。这些设备将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硬件保证。

(2)研究队伍:本课题的主研人员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优秀教师组成,师资力量雄厚。有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础、经验和条件。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开放,具有实干和创新精神,十分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和运用,为课题提供了领导保障。主研人员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使本课题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都得到了保证。

(3)经费保证

: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和教学设施的改善,直接为本课题提供了经费保障。

(4)培训学习

①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全体实验人员将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数学教学整合研究”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②课题组长认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③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将邀请有还关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并指导实验工作。

④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将积极支持并组织试验人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省市组织的实验研究培训。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果是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些理论,符合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特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资源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推动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立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建构网络环境下的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开展研究的理论依据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思想、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原理、教学设计原理等理论。

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我校是省级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代教育设备装备精良,拥有校园网络信息平台,多间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有专用办公电脑。

四、实验目标:

(1)宏观目标: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技术的优秀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适当地融合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师现代教育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现,实现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

A、合理选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可行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B、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环境,更有效地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新知识点。

C、设计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主动参与,交换信息,交流观点,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师成长目标:

A、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操作,会使用有关的教育软件。

B、整合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研究,能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

C、有积极的现代化教育科研的意识和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用新的方式工作,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

学生能力目标:

第一层次:有一种强烈的凭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意识;

第二层次:有较好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数学学科课程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层次:有一定的凭借信息技术实现对跨学科课程整合学习的能力。

五、研究对象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手段,开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软件,贯穿小学数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创设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教与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探索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依据研究内容,针对年级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有序实验:

1、一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二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三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4、四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个性

5、五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6、六年级实验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六、研究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游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

课堂实施:强调师生互动,依据导学方案,进入学习过程。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式(登录注册,进入网页或上网查询)尝试性地解决问题,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课后拓展: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至与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加强对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

七、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运用这一方法搜集,筛选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运用。

(2)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的实践,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客观、深入的考查和分析,既为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又不断完善形成创新型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运用。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研究成员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回溯性的研究,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主要在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运用。

当然,这三种方法在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是各有侧重、交叉渗透的。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

八、目标检测体系

1、过程测量:主要对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结构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使用,师生的教学情感态度等项目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工具评价,组成学科专家组,采用取专家评价的,校本按三个学校层次进行随机抽样测量,最后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测量:主要针对《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教材体现《课标》及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的正确性、有效性,学年学习质量,学生情感,知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面测和笔测三种形式。

问卷调查:使用特别编制的《实验教师问卷调查表》《实验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全员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面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制定测试题,由实验学校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

笔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统一制定测试题,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面测和笔测的结果,最后均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3、实验终结测量

主要针对《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教材体现《课标》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的正确性、有效性,学生学习质量,学生情感,知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面测和笔测三种形式。

问卷调查:使用特别编制的《实验教师问卷调查表》《实验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家长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班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全员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面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制定测试题,由实验学校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

笔测:依据《课标》的阶段要求统一制定测试题,组织评价组进行评价,面测和笔测的结果,最后均由实验组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根据总课题组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6年3月--2009年2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据存查。

2、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实验计划,培训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6年5月--2008年8月)

1、结合各年级的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一线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化意识、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

1、撰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按年级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制作开发一系列与小学数学教材配套的网络和多媒体教育软件,最终研制成果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发布。

3、展示实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十、预期科研成果

成果

(限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06年5月

2007年6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案集

教学设计

****

2007年7月

2008年6月

教学实用课件

课件

2008年7月

2008年12月

论文集

论文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教学资源库、研究报告

专著

成果

(限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06年5月

2007年6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案论文集

论文

2007年7月

2008年6月

教学实用课件

课件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教学资源库、研究报告

专著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为了进一步切实搞好本课题研究学校课题组设立以下具体实验机构:

(一)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课题组组长:

调查分析、组织讨论

课题组副组长:

组建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

课题组成员:

(二)课题实验研究顾问:本课题组将聘请县教研的领导和专家作为实验研究顾问。

:结合一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结合二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结合三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四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个性。

:结合五年级教材,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能力;集中培训

科技不仅可以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甚至能够推动一个时代的进步。21世纪是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时代,人们协调好信息技术与知识之间的平衡关系,就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就是指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利用信息技术制成的课堂教学课件,教师讲解的过程太快以至于学生无法进行很好的理解;(2)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上没有新颖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3)教师太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如下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不仅要发挥出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小学数学知识是为日后数学学习打基础,而一般学生都会觉得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小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演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及视频。如,在教授分数的单位和意义时,教师先提出平均分月饼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饼的切分图,然后提出如何把1个月饼平分给4个人的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月饼进行切割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二、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小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爱玩、上课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但同时小学生也具备活跃的思维,接受新事物快等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知识点的讲解生动化。如,教师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架构的时候,一定要在其中埋藏好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且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一些随机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领域中的一些规律,从而自主地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的优点。例如,在上到有关设计图案这课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作用,再结合简单的图形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一下,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相关思维,也能通过自己实践后发现一些规律。

三、发挥教师作用

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应该停止对知识的追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全方面高素质人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在培训中,教师在学会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要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比如现在老师上课都借助PPT来讲课,但在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一直在使用最初做好的PPT,经过学生不断换届后仍在使用,往往导致知识不全设计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及时跟新教学内容,创造符合学生兴趣的课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以及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下,教育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管理制度承诺书下一篇: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