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六盘水市三中张平晶

很荣幸在2010年7月21-22日参加了美术学科新教材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是大连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的相毅敏老师。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知道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整个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培训我了解了新教材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中学生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娱情怡神有助身心健康。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获得审美感受。

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相老师帮我们理清了新教材的整体思路并指导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新教材美术鉴赏课。首先,对于教材要以“线”的形式去贯穿知识,可以通过设专题、穿插等形式去讲授,找出知识点间的关系,教材中有关联的知识点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内容。相老师利用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形式给我们阐述了新教材美术鉴赏的整体思路和授课方法。例如:课中讲到教材21页古代园林艺术时就可以将东西方的园林艺术一起比较着分析讲解,让学生欣赏东西方园林艺术作品并体会它们的不同思想。中国和西方看待园林艺术的角度是不同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而西方园林艺术思想则是“人定胜天,以人为本”。再如,谈到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时,会涉及到照相写实主义,这也便联系到了新教材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八课汉森的现代雕塑作品,汉森是照相写实主义在雕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讲到中国画时我们可以讲古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画进行对比分析讲解等等。对第七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这一课的专题分析,首先讲解时代风采是指哪个时代,怎样的风采,然后了解发展中国画的途径,相老师详细阐述了它是“源”与“流”的关系,对涉及到的几位代表性的画家作进一步的讲解。

最后,相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大连十五中一位老师授课视频,这个授课视频主要是从民间美术的精神、思维、观念来理解民间美术。从“碗”引出一种思维转换,要求学生要“以事物的本质代替直观的视觉形象”。而后让学生拿出

自己的作品来说明“求活”,“求全”,“求大”的含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民间美术的美,又让学生对“如何面对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这个视频让我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也让我明白了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

总而言之,这次新教材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借鉴这次培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使下一学期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

本次培训是采用课堂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印象特别深的是西安高新第三小学鲁凤华老师上的《有趣的皮影》这节课, 鲁老师在教学中, 具有非常专业的精神, 准备工作精心充分:包括课堂上需要的幕布、灯光、皮影、音乐、视屏, 等等。同时, 在课堂中又特别注重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 避免扎堆现象, 使交流时能共享更多的研究成果。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整理资料, 在“做”中逐渐提高相应的能力。最后, 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团结协作的成果,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乐在其中, 真正做到了乐有所学, 学有所乐。

随后, 在冯恩旭老师的讲座点评中, 我了解到, 在绘画发展阶段, 小学到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 即小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对美术普遍保持兴趣, 五到六年级对美术兴趣开始下降, 所以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是不稳定的, 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极大的挑战,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 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要用真心、真情的态度去教美术。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 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传承

在讲座中专家提出: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 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在今后的工作教学中, 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区风土人情, 深入生活, 潜心研究,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把有地方特色、有教师个人风格的课拿出来。

三、优秀美术名师成长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 不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还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的传播者, 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美术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人生必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 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 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自我人格。所以说, 美术不仅给生活带来色彩, 而且给人生带来意义, 一个人关注艺术不但是获得感性的愉悦, 同时还从中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存在, 产生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我们教师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 做一个引导者, 带领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 并让他们在广阔的艺术空间尽情翱翔。

本次培训还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可以说, 学习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与优秀同行们交流了各自的教学经验, 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 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 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 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竭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三亚市育才镇中心学校 卢明贤

2012年8月26日至27日,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被安排在三亚市进修学校进行为期两天的数学全员培训,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使我收获了许多,思考了很多。让我对新课标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开拓了数学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路。下面是我在这起培训中的一些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最大的改变是“双基”变成了四基,六个核心词变成了十个核心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新的课标注重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原来的课标是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的课标保留了优良传统,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的十个核心词是数感、符合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增加的,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学生必须的能力,提高兴趣,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新课程知识的体系的出现过程与以前的是不同的。对于新的教材当中的这种安排,应该如何去把握?如何来处理新旧教材的差异问题。教师的自我学习的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都是我们要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向创新。我觉得兴趣就是学生对一件事情一个持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要是持续下去的话,学生自身的基础、爱好、性格等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把这种兴趣延续下去,需要对学生有更透彻的了解。新课标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评价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标要求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把评价这样一个武器充分地利用起来,在考试中,在日常各个教学环节中起到激励作用,让我们的学生更自信,更有兴趣搞好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有,所有孩子都特别希望老师鼓励。有时候老师评价,积极的鼓励学生这方面,比如好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比如上课,难问题都让好孩子回答,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也应该给这个群体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暑期美术培训心得 篇4

从7月26日到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组织的“美丽园丁美术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通过池现平、王涛等书法高级讲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培训中,听了张静、池现平、王涛等书法名师讲座指导以及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精辟的讲解,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通过培训,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毛笔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书法也基本与实用书写脱离而成为一门必须专门学习的艺术。长期以来,由于书法教育一直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展,乃至一般人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而且书写也存在许多问题。软笔书法在一般小学名存实亡,对于硬笔书法相对比较重视。但一般只是临帖,老师专门指导还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池现平老师的软笔书写,从笔的粗细,到笔画的角度,细致入微;从学生作品展示,到老师课堂指导讲解,全面夯实。池现平老师的软笔规范字的教学尽显个人风采,他的“楷、隶、行、篆”样样精通,令人叹而赞之。总之,通过学习不仅使自己对软笔书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笔、墨、纸、砚的知识丰富了、特别是对每一个汉字结构的认识加深了。

鲁讯先生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张静博士讲了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对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是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洛龙区第二十一小学

美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为期一天的美术新教材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美术欣赏课,感受很多,受益匪浅。

学习后,我知道了新教材的特色(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一个状况,是呈现一个“U”字形状的。),以便更好的把握新教材大的方向。低年级:从玩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乐趣(玩材料),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材料的特性。中年级:通过观察思考,体验生活中的一种美感。高年级:通过学习美术的要素(美术语言),来大胆的表现创新。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努力做到了上好每一节课,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要让学生愉快的奇思妙想,不要让孩子痛苦的冥思苦想。手工制作时,开始不要太难,要慢慢的深化。教师要静下心来,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在学生作业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还要多看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我感觉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农村薄弱学科小学美术培训心得 篇6

2017年6月21日至2017年7月5日,在各位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美丽园丁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庆阳农村薄弱学科(美术)教师培训项目。通过短短的十五天培训学习,我聆听了十多位来自陕西师大以及西安市中小学的一线老师的报告、授课。也进行了互动交流,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及丰富的阅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6月23日下午,我认真聆听了杨泳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汇楼报告厅的讲座——《师德修养(心境界)》,他用他的生活与教学体会把“师德修养”讲的通俗易懂,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让人感到听杨泳老师的讲座就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在这炎炎夏日的西安感到一阵阵清凉。

我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走进了培训课堂,而每位一线老师的讲座都是那么精彩,那我耳目一新,原来美术课堂还可以这样上,是我顿时心潮彭湃,立刻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是激起我的反思。第一天就观摩了高新二小小学。欣赏了每位学生的创作,对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到震惊。心想是否是学生做的呢?有没有老师代做的呢?但在接下来的观摩课中彻底打消了我的质疑。在课堂中,学生们那富有专业的术语以及与老师们的互动,让我认识到他们很棒,其引导他们的老师更棒。整堂课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同时又让我感到,我们新时期的老师要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师。

这次培训我还有幸听取了来自台湾教育专家吴望如教授的《儿童画教材与教法》专题讲座。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老师们根据吴望如教授的示例,发散思维,动手动脑,将原本大同小异的大树瞬间变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画作,而在场的老师们,无论是否是美术专业的老师都满怀笑容地跟自己身边的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创意解读;第二,运用一张彩纸,一把剪刀,通过三折两折,随意一剪,便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令人爱不释手,整个过程吴望如老师都在向我们诠释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深层概念,并强调教师要像魔术师一样,让孩子们永远猜不透你下一步要变什么,永远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与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由陕西省的一些美术学科能手如宁国琴老师、鲁凤华老师等一些一线教学专家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要做一位有心的美术老师,有心则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多样化、丰富化,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趣味感。注重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加学习兴趣,并在创作时鼓励学生的自由表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并适当的奖励一些小奖品,让他们感到自豪。

王春玲老师还提出美术课堂应和当地的文化与生活相连起来。多搜集当地的文化素材,如庆阳的香包、剪纸等,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再动手实践中创造美,在美的熏陶中培养美好的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转眼间十五天的培训就结束了,这次培训让我再充电,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将以本次培训为起点,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

暑期新纲要培训心得 篇7

广益中心幼儿园 崔倩昀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纲要的学习。《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不仅是对幼儿家庭看法的改变,更是对幼儿家庭教育作用的肯定和认同。它需要教师重新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家庭成员有权利也有责任参与决定有关幼儿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家庭都要重新认识各自的角色、作用,教师、家长都应当重新考虑各自的责任。以往,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为的是让孩子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者的权利与责任都在教师。只是在幼儿园安排的“开放日”时,家长才能走进幼儿园“看”孩子们的活动。今天,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知情权”,并且有参与决定的权利。教师与家长应当分担权利与责任。如果教师不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那是对家长权利的不尊重;而如果家长不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不参与幼儿在园的教育,那是不负责任。

2.教师与家长要共同研究关于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问题、观点和策略

共同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应当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关键点,这样能使教师与家长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促进相互尊重;同时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讨论还能形成一些共识,并寻求到解决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办法;再者,通过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班级管理和教育中,我们也把家庭看作重要的合作伙伴。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们交流、联系,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共同寻求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办法。每当幼儿园迎来一批新生时,我们总是事先做好一块块奖牌,奖牌上写好每个幼儿的名字,把它们挂在每个幼儿的脖子上,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每个孩子。由于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我们还在教室门口挂上了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笔,家长有什么孩子的情况可写在上面,这样我们就能及时了解,并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关心了。家长们对我们的这些做法十分欢迎,都说我们的工作细致周到。家长会的召开也一改以往由教师的“一言堂”做法,而是采用了园长讲话、教师介绍、家长提问多形式的方式,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我们每月还写好每个幼儿的家园联系册,把幼儿的在园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也会把幼儿的在家表现写在联系册上,及时反馈给我们。这样,双方相互协调配合,达成一致共同来进行教育。

学习《纲要》后,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达表现的途径和手法,正是家长的参与给了教师和孩子更开阔的视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根据《纲要》精神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庭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师德培训心得学习体会

经过学校的师德培训,以及对《教学纲要》的解读,心里颇有感触。切合实际,适时而为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之核心,一些道德失范的教师实际上是失去了教师本质的人。虽然中西方的师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教师职业道德都很重视。在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可见,做教师难,做一个符合标准师德的教师更难。官方给予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已经到了神的境界,其实我们压根儿就是人。

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必要的。现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加以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实如此残酷,如何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其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觉得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也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同时也受到教师专业实践与整体专业水平所制约。比如,新入职的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很可能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不足引起的。因此,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确定师德建设的目标,在内容、方法上也要有所侧重。

因此,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众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日常专业实践。师德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当中,专业实践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道德具有实践性与情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现象与道德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会如何做,在专业实践中能不能主动按照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与他本人的实践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师德教育要与教师日常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甚至是道德冲突的认识、解释与诠释来提高师德修养与能力。脱离教师专业实践的师德教育难以深入教师心灵,更难以激起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所以师德培训不能这样的说教,更不能一刀切,一培训就一哄上,其实现实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师德培训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做有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嫌疑。

目前的师德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偏重宣传说教,与教师专业实践相脱离。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师德教育的低效,而且也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形成师德教育以人为本的意识,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要求,使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而非仅仅作为工具性的建设对象。其次,要建构开放、灵活、多样的师德教育模式。师德教育不只是为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道德思想力和行为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要提倡教师间的合作讨论与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特别是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对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实践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思索复杂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过程中的专业问题,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以达到自我改进、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

暑期新教材美术学科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时代教育集团 杨文宝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站在专家的肩膀上看教育的问题,所有的一切似乎清晰了很多;与此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落差感,因为“巨人”是他人,而非我们自己。越培训越让我觉得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如何把福利化为工作中的力量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五点是我对培训的点滴思考:

一、与学生多一点关怀

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是源于学生的。“在意学生”,这是我们走进学生的第一步。学校是家,班级就是家的窗,老师就是家长。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如果你没有孩子可能真的不能感同身受。学生有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学习风格,有不一样的经历;就是因为我们没能看清这些才会在工作中遇到种种困境。如今绝大部分的孩子不缺钱、不缺玩、不缺吃喝、不缺眼界……那缺什么?我觉得是一份理解。世界上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宽容,不是人人可以做到;但理解我觉得是教师内心的底线。理解孩子什么?理解他们的兴趣,理解他们的特长,理解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那一刻的“不文明”,理解他作业的拖沓,理解他们看见老师没有问好,理解他们的遗忘……教师理解了学生,你才会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孩子的情感在哪里,孩子的学习轨道是什么样的。理解了孩子,你才能懂得如何去接近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关怀孩子。“上城区是杭州教育的名片,这里名校多、名师多、研究工作领跑全国……”在教育强区工作“爱的

教育”是每一个新教师必须自我修炼的。

二、与家长多一点交流

任何人都需要鼓励的,家长亦是如此。时代天都城校区与公办学校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要求更高,二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也要更高。学生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家长的改变更需要时间,所有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的家长都是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在各行各业都是有一定的成就的。那我们就更应该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该怎么与他们交流沟通。我觉得与家长交流,不是谈古论今,不是奉承迎合,更不是喝茶说笑;而是多观察些家庭的环境,多说几声谢谢,多安慰下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我们说与学生相识是“缘”,那么与家长做到相知就是“分”。学生喜欢老师了,家长未必喜欢,家长喜欢老师了,基本上老师在孩子心里不讨厌。有的时候,我觉得老师在家长面前要放低姿态,要放下严肃的面庞,多敞开心扉真诚地聊一聊,时间久了,心也就明了,家校的合力也就形成了。

三、与同伴多一点沟通

时代集团这么优秀,是什么造就的呢?我想时代的文化和传统是肯定的,更关键是时代一定有着多支优秀的团队。新教师走的每段路程,都是带着彷徨和犹豫。走上工作岗位,最好的指路人就是我们的同事。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是愿意把自己的能力传授给他人的。新教师也许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但我想我们的失败本身就是一份经验啊!失败与人分享本身就是一个“警钟”,更是一份坦诚。

只要虚心地请教认真地聆听,没有老师是不愿帮助你的,渐渐的同事之间的情感也就浓了近了。在分享同伴经验的同时,我想我们还要多一份分担。分担是一份尊重,是一份责任。这样同事们才会给予我们较高的评价,才会更加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经验和快乐。

四、予自己多一点阅读

我们这代人是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但今天,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是否就此远离书本?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不能脱离,更应该不断地搜集和大量阅读。只有丰富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才能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目前我们倡导学生阅读,如果教师自己不读,那又从何谈“以身作则”呢?课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接触最重要的载体,教师该怎样站在另一个高度重新肢解教材?又该怎样重新重组教材呢?这必然需要我们独到的思索,更需要我们汲取他处的经验。不读书,不阅读,经验从何而来?书读多了,心境就变了,心境变了,心态也就变了。这是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不阅读怎么了解这个世界,怎么与教育对接呢?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想只要自觉地丰富自己这桶水才能源源不断。时代教育集团是在历史悠久的天长小学基础上发展而来,“时代”隐含的意思就是走在新世纪的前沿,这背后更需要我们教师自觉地充电;因为只有扎实的能力才能对得起时代的辉煌,才能更好地续写这份荣耀。专业的阅读就是专业教学的前提,专业的“阅读史”就是专业的“成长史”。

五、予未来多一点研究

听完培训,我认为一线教师最需要研究的应该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要,如何真正有益于每一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何真正“通过研究改进工作”提高自己。想把这一系列问题解决,首要的就是快速把自己锻造成“专家”,一个研究型教师。课堂需要研究。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过渡?怎样设计问题?问题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拓展发展思维?……甚至是一句话一个标点,一系列问题都是备课阶段应该认真思考反复琢磨的。学生需要研究,为什么会哭?为什么情绪变化大?为什么与会与人交流?作业为什么质量高?……家长需要研究,为什么喜欢这位教师?为什么总是责备孩子?又是如何教育孩子?……就如陈文松老师说的“问题是很多的,但要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是很难的。”关键看自己是否学会“聚焦”了!老教师的经验也是从生活中的小问题不断聚焦而来的。

常把自己比作竹子,就是为了向竹子学习,学习它常总结的品质。教科研更是如此,不梳理不总结就无法去伪存真,更无法真正提高自己。反过来说,总结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写论文。善于发现的老师,才有创新,进而才能写出有亮点的论文,才能更好回归课堂教学,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王志立

刚刚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初一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这一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对新版教材进行分析。为我们培训的是刘新宇老师和霍峻峰老师。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分析教材:

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

二、新教材内容的变化。

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议。

1.新教材体现了问题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史观。

课程设计的基本形式一般有这几种:一是以学科为中心,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三是以问题为中心。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过去的历史教学只让学生记住知识骨架,缺少过程分析,只让学生记住历史的结论。现在新教材内容丰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2.新教材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使这方面的内容贯穿始终。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构造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教师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3.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问题

(1)中国古代史的教学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的内容,是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七年级的教材中有专门课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概括出文化成就的突出特点,认识其历史上的作用于影响,引导学生从文化发展看历史的进步。(3)历史上的中国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发展的,中外交流始终进行着。通过相互交往,中国在许多方面获得收益,也将中国的许多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关于新教材使用的建议

首先要落实课标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对基本历史事实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多思考;提倡多种手段多种方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遵循编者导向。把握教材的大体框架和脉络,从学生的角度用好教科书;始终贯通“三个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霍俊峰老师专门针对怎样上好七年级的课程给了很多的建议,每节课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课件,怎样上才能使课程生动,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给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从中使我受益匪浅。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市教研员於以传老师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编者周春生老师的高一历史指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而徐汇中学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总结以及教学实录,则让我对新教材的有了微观上的认识。

以往接触到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上教版的`,都是以政治史为线索,按年代的先后顺序讲述重大的历史事件。现在新教材则是以文明史为线索,分板块来教学,内容要比原来宽泛的多。正是由于诸多实质性的变化,我个人觉得,对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以文明史为线索,以主题史的形式叙述文明的进程和结构,同时在结构上还有百科知识、双语天地、史海指南等样式。铁别是像双语天地的设置,将一些重要的历史话语译成英文,这势必将教与学的双方都带入了一种新的历史语境中。面对这些新的理念、知识和框架结构,作为历史教师来说,面临着一个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任务。以我自己来说,要胜任新教材的教学工作,现有的理论和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新的一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必须比以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阅读更多的参考书目,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补充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使自己的学科知识和业务能力有一个新的飞跃。这也就给了自己压力和动力,要想上好新教材的每一课,这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以文明史为线索的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除了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如何使学生站在文明的大背景下对各种现象进行历史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时,精心做准备,细致做引导,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一丝不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用历史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新教材培训心得 篇11

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学奕课堂实录下一篇:关于召开中共XX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