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精选9篇)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1

《财务管理》课程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程晶晶

我是一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财务管理》的培训。本次课程培训于2009年10月16日—18日举行,我参加的是湖北省分中心的培训,由扬淑娥教授和张强博士主讲。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收获良多,启发很大,对创建精品课程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认识《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授方法有下列几方面的提高:

一、财务管理的学科特点是指导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元素。

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初讲者和初学者都容易形成这样的认识:1)财务管理课程比较难懂。一方面数学概念多、杂,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内容中需要结合公司的会计报表计算指标进行分析,需要学生们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和数学分析能力。2)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目前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多为:以讲授法为主要授课方式,采用闭卷考试为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承,即“授之以鱼”,这种模式不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本次培训介绍了财务管理的核心知识点及知识体系,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等,并通过一些典型知识单元的分析及相关教学设计,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学科特点是指导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元素。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课程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行为学、数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它主要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着重研究企业的资本筹集、运用等问题。因而在教学中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专业方向、课程方向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计划、进程、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也要根据能力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课程特点来确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课程定位等。

二.财务管理的能力目标是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的基本纲领。

财务管理能力目标的定位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认知能力、理论分析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训练。这样的定位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从历史、结构的双重观点来看待概念、关系、实例和推理构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区分重点难点、讲究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等。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能力定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要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

1、如何讲好每一节课?

2、如何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4、如何强化能力的培养?

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深刻把握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避免“太散”“太满”“不活”“太快”“灌注”的死角,找出每章每节的结构;有取有舍的组织教学过程;不要照搬教材,应该组织实例,讲出内涵和发展;不同的内容穿插进行,掌握节奏;按照提出问题、讲解方法、推广应用的顺序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另外还要适度的安排好习题课和训练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过程对该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支撑和实践。

三.财务管理所在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水平。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的课程,它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好每一堂课,并且尝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原来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现在的启发式、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气氛,展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魅力。

(一)情景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如果使学生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不好的;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无论是《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趣味性入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独立地完成作业、上网操作,独立地思考、实践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将我国今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与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结合起来讲授,将购买商品房、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普通老百姓经历的事情作为话题交流,这样避免了空洞地说教,让学生体会到学好《财务管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非常实用,从而增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财务管理沙盘教学,将教学班模拟为一个上市公司,将学生分成五个管理团队,互相竞争,每个团队的成员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每个团队要亲自经营一家拥有1亿资产,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并要连续从事2至3个会计的经营活动,并将企业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结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式互动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科学决策程序,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从案例的挑选,问题的提出、讨论过程的控制到讨论结束的总结,都必须精心地安排。例如,在教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演进时,可以挑选武汉钢铁公司等一些国营企业作为案例,通过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企业发展目标,设计出以下问题: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过程是怎样?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哪些体制性特征?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具有稳定性?各种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哪些优点及其局限性?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在讲授财务管理基本观念时,可以挑选钟镇涛等一些影星、名人破产作为案例。通过对他们破产的解析,设计提出以下问题:明星会破产吗?明星为什么会破产?明星犯的错误,普通人也会犯。在当前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偏紧的情况下,国内许多较富裕的人士贷款购置多套房产作为投资,那么如何避免投资失败?请根据钟镇涛的教训做一份自己个人投资理财规划报告。每一章一个案例,每一章一个理财故事,每一章一次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建立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础上的新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的技术和方法,即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环境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为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的一种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介绍Excel在资金时间价值、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存货管理、项目投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分析、财务分析等许多财

务管理重难点问题上的应用,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分享计算机给财务工作带来的高效率,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导入法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也改变了教学。网络导入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利用网络导入法,《财务管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网络学习的平台:一是课程课件。将制作的课件挂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复习、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二是网络题库。将每章的习题及答案挂在网上,给学生自学提供方便。三是网络问题。将知名度高的一些财经网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网上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这些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等情况的财务分析和杜邦综合财务情况分析,为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财务工作打下基础。

以前缺少与其他院校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在教学中总有一种赶课的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也不理想。在培训中学习了扬教授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后,发现课堂PPT电子教案加适当板书,课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讨论、答疑,这样可以适度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基本概念与定理用多媒体显示,必要的推理证明可用板书详细讲解,课程内容精讲60%-70%,其余留给学生自学或练习;另外电子教案PPT中一些动态推理或图片还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缓解教学内容枯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正如扬教授所说的通过实例使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对培养新型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天的学习,不仅让我看到了教授们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对财务管理的教学认识也有质的突破。听课培训、班级交流启发我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和创建精品课程方面有了很重要的促进和提高。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2

1.培训方式不灵活, 形式单一, 未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

2.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难以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3.传统的教师培训通常都是集中授课式, 强调时间、地点、内容的完全统一。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 家庭和工作责任比较大, 势必影响参与传统的培训班的效果, 不利于终身教育开展。

4.社会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期望很高, 提高了教师培训内容的复杂性。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课程方面的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还被期望能够塑造高层次的思维进程, 了解跨学科的知识, 并且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能。传统的培训方法很难处理以上提出的对教师的新期望。

5.传统的培训模式多是灌输式的, 以讲授的教师为中心, 参加培训的教师只是被动接受传授的知识, 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以上问题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由此亦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师培训已经很难满足当今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教师培训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网络培训的优势

1.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利用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实时视频传播面广和联络及时、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 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加快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的更新, 拓展教师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渠道, 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网络培训借助系统优势与现代教育技术, 在同等投资状态下, 使参训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增强教师培训的高效性。

3.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 缓解工学矛盾。网络开放式培训极大拓展了培训的时空界限, 学员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接受培训, 而且可以不断重复所学课程,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机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充分发挥学员继续教育的自主性, 培养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个别化学习、交互协同性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使培训与工作很好地协调起来, 减少教师工学矛盾。

4.网络培训广泛化。交流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 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情感等信息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 通过各种交流工具, 学员和学员之间, 学员和教师之间可以保持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 及时反馈和沟通信息。也帮助教师锻炼了交流协作、快乐学习、与人协作的能力。

6.网络培训的自主化。学习环境的改变, 让学员有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网络确定了学员的主体地位, 学员可以随意的对自己培训中不够理解和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梳理学习巩固;还可以对培训中感兴趣但是由于时间现在无法探究的问题进行继续性研究, 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 教师从传统的“要我学”解脱出来, 开始进入自主的“我要学”阶段, 培养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多元网络培训模式的对策分析

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培训模式和教师自主参加培训模式。

1.努力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利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资源, 积极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 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 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007年6月, 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师的实际, 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教师专业教学培训。截止2012年底, 共开展600余门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培训, 培训高校教师人17万人次。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训的优势和规模。

2.抓好精品课程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做好省级培训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 各省成立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以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例, 负责全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省级专项培训项目任务的实施等工作。通过省级培训网站, 建立省级学习平台, 整合各种网络学习资源, 促进省级培训工作的开展。在网站中增加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建立教师学术QQ群团体, 增加教师互动交流环节。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全省范围内的大型活动, 如全省微课大赛、教师课件设计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宣讲等, 可提升中心影响力, 又可以积累资源。另外, 也为高校、优秀教师提供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建设与发展, 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4.努力加大校级学习中心建设, 通过学校将网上优势资源共享, 加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不断探索教师学习模式, 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5.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机制, 将教师培训和评职相结合, 激励教师自主学习。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 不断丰富培训手段, 促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识, 提升教师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逐步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6.完善经费保障, 经费投入上,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 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 为教师的培训、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扩大与所属区域内企业的联合及国际机构等的联合, 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合作, 以产业促培训, 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教师培训新道路。

四、结束语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培训教师的手段或者平台, 虽然在当今社会仍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教师培训, 但是其优点仍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机会,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新形势下, 应做到将网络培训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相结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教师培训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摘要: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辅助、完善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 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师培训存在许多弊端, 网络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 解决了传统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 增强了教师培训的互动性, 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培训模式,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王秉利.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6, (1) :32.

[3]刘晓中.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问题研究.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4, (2) .

[4]钟志贤, 曹东云.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 2004, (4) :8.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 网络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57-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江泽民同志早就讲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新时期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信息时代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呢?加强和改革高校教师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的背景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建设内容,其中有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还有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1]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培训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与系统”建设项目,并设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网址:http://www.enetedu.com),具体承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为主的通过网络的形式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1个培训网点,至2008年9月底网培中心已经开展了26门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内容、方式和目标

本项目以开展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网培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城市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共同组成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工作。

五年内,争取培训以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任课教师为主的高校教师10万人,推动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整体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全国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及特点

1.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的网络拓扑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国家中心设主播室,各省建立分中心,国家中心服务器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电信网”和“中国网通”与省份中心的服务器相连,各个网络培训室以无盘工作站方式连接组播代理服务器,从而实现各无盘工作终端都能访问国家中心的服务器。国家中心与各省分中心的连接如图1所示,各分中心网络培训室的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1网络培训系统拓扑

图2分中心网络课室拓扑

2.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的模式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从国家中心到各省份中心完全是利用网络进行,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http://www.enetedu.com)上实现整个培训过程,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注册登记、培训前准备、培训课程、教学论坛、培训专题、培训教师和培训网点以及在线帮助等。培训模式如图4所示。

图3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

图4培训模式

(1)发布精品课程师资培训信息

教育部每半年根据培训计划向全国高校发文,公布培训的课程、主讲教师、报名点和培训时间等。同时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上也发布同样的信息。

(2)网上注册报名

想接受培训的教师登录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网络平台的会员登录区进行注册,注册过程简单、一经注册后教师就享有一个独立的网络空间,而且一经注册后再学习其他课程不需要另行注册。

(3)在线实时培训

在培训期间,教师到国家中心和省份中心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接受培训,培训时有主讲教师的视频、有主讲教师的教学课件,可以在线实时和主讲教师进行讨论、答疑,同时也可以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学习进行讨论。

(4)讨论、评价

在培训期间,就该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讨论。通过听名师讲和教师之间的讨论,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剖析方法,解决了教学的一些困惑,使学员了解了学科的前沿,拓宽了视野,对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加强了同行间的讨论与交流,在教学方法和经验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加深认识,对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研究意识有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5)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网上讨论、学术沙龙

教师注册以后,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内都享有个人独立网络空间,如图5所示。包含个人资料修改、我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站内短消息、我的培训内容、班级通讯录、班级论坛、我的培训状态跟踪、提交作业等。实际上个人空间和班论坛的开通,为培训的教师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同一期的学员可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不限地点地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与研讨,并且可以互为教师开设讲座,根据教学、科研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举办专业课程沙龙和研讨,各位学员在相互学习、讨论中各种思想进行碰撞,擦出火花,促进专业发展与创新。

图5个人独立网络空间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2]

1.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专业技能培训

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提升的过程,此次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培训,是以某一门具体的课程集中几天进行培训,每门培训的课程是已经取得了该门课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并由主持本门精品的老师来做主讲教师,精品课程的取得本身就说明了该门课程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的实力。在培训期间主要是主讲人把该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以及对这门课程的资料的占有、对该门课程的外延和内涵等等都和学员作深刻的阐述,使培训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在此基础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即对工作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超越自己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建设自己的“精品课程”。

2.名师的治学精神是培训教师专业态度的催化剂

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培训的主讲教师都是国家级名师,在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学术水平上无不显示出大师的风范,大师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大师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意志、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修养、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教学的深刻体会、驾驭教材的能力,尤其是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丰富的科研成果无不感染着每一个培训的教师。使培训的教师深深感到作为一个合格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在专业思想上与名师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对教学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提升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准。

3.现场讨论与网络平台和空间持续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熟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每个教师在教书生涯中,总是处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总体上处于成长阶段,在成长的阶段,除了自身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之外,更多是需要和名师、同行之间进行与专业方面有关的沟通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课堂讨论环节中,老师们个个争先恐后发言,大家相互之间交流培训心得体会,广泛探讨各种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极大地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其中既有根据主讲老师要求提出的问题讨论,又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经验,以及所在学校的有关精品课程的建设做法等等,有的观点和论述很有深度和独到之处,经过讨论后每个教师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超越。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从一开始培训,就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教学论坛、QQ群和培训班级在项目开展期间或更长的时间内与本专业的名师和同仁建立了相互对话、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一系列促进专业发展的事实。从一个个帖子的内容来看,就会发现有许多的培训教师从名师那儿学到了教学治学的方法;有把自己教学的困惑坦露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有毫不保留把自己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有把自己积累的优秀资源拿出来与其他老师分享等等。在老师们的参与下一起分享大家的宝贵经验,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因此使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从中受益,持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3]

五、总结

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从去年实施以来,通过网络的形式开展全国高校教师培训,无疑是一次如何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尝试,虽然只进行了五次培训,但从成效来看,明显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所帮助。经过五年的专业培养,相信对高校整体素质有一个极大提高,这也正是此项目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培训总结 -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篇4

冯爱芬

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47100

3线性代数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精品课程来首先进行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线性代数中概念、运算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困难,不免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便于理解接受,是我们老师常说常新的研究话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有机会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加深了对线性代数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了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解了现代的远程教学。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到很大启发,收获颇多,感受很深,为今后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现总结如下:

一、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知识渊博,旁证博引。

郑州参加培训归来,李教授讲课的镜头常常在眼前萦绕,回味李教授多媒体的课件,单是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看到这些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把人带到了一种春天般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境界,数学的枯燥随之抛到九霄云外,带着轻松愉快的美好心情静下心来学习和接受知识,也许

再枯燥、晦涩的、抽象的东西也会变得生动活泼、清晰明朗、具体准确起来了。更不用说“不要板起面孔讲数学”,那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一个幽默滑稽的笑话,一段精彩诱人的故事,“让抽象变得自然”,让自然变得轻松,让轻松变成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真是世界从此不再“寂寞”。再听听李教授的比喻吧,“知识点可以分开研究,但他们是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好比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把头砍掉,四肢分开,会是什么样„„”。从三阶幻方到五阶幻方,从“我们爱数学,数学爱我们”,到“代数几何熔一炉,乾坤万物坐标书,图形百态方程绘,变换有规矩阵等”,从学校学生到某足球代表队,由此把矩阵元素和向量的线性组合相联系;从方程组求解到把打假进行到底;无不是巧妙联系,妙趣横生,真正做到了让抽象变为自然具体,随风慢慢的潜入到你的大脑,无声无息的融入进你的知识体系。“世界是联系的”,李教授也又一次巧妙的给我们展现了这个千古不变的哲学观,真乃哲学大师呀!

二、概念引入,新颖独特,生动形象,巧妙联系。

线性代数这门基础课程的概念多,理论性强,晦涩难以理解,李教授讲课中采取的概念引入法实在令人难忘,教学的开始李教授就为大家灌输了一种理念:数学的是很有用的,是基础性的,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李教授讲课中始终围绕这种理念,他将每个概念的引入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展现给大家线性代数与其它学科的有力结合,体现着线性代数的应用价值,激起学习

者的极大兴趣,同时,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学习者实实在在看到了线性代数为其他课程服务之处。

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是李教授线性代数教学的特点之一,譬如把向量的线性组合与学校的某代表队相类比;向量的线性相关或无关,就好像几个不同的代表队的关系。用“寻根法”找源头,找历史背景。用李教授的原话“土话和官腔”相结合,先土话,后官腔;先具体,后抽象。使听者喜欢,又能快速理解和正确掌握。

三、几何、代数融为一体。

李教授在整个讲课过程中,对线性代数一直体现着一种思想理念:空间为体,矩阵为用。线性代数的研究对象几何、线性空间、向量,研究工具代数、矩阵运算,从向量问题开始到矩阵语言描述、矩阵运算解决,从而对向量问题进行解答。例如,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何意义,向量与向量的关系到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然后又联系到重庆的汽车很挤,“把人都挤成照片”等,时刻把几何、代数联系在一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四、数学聊斋,引人入胜,精彩课堂,使人难忘。

李教授把数学的魅力展现给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之外的享受。一则“峨嵋山的佛光”的数学聊斋,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到了峨嵋山下,既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体会了名家大师是怎么时时刻刻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和数学相联系,处处体现出自己的“数学味”。还有“指鹿为马”、“挂狗头卖羊肉”等

等如是之说,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总之,通过这次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网络师资培训,在教学中给我们开阔了视野,灌输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为我们今后的线性代数乃至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并为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希望这样的培训多多开展,也希望聆听更多的教学名师授课。

“窥一豹可见一斑”,以上总结是个人感想和收获的一部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师网络学习培训心得 篇5

执信中学xx老师在《构建3+3+3高效课堂提升高考备考能力》的讲座中主要分享了三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与两种课型(复习课和讲评课)特征研究。她从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主张及内在逻辑分析阐述“高考考什么”,并结合课程改革文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对应的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解及实践应用。

如何做到“积极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xx老师以真实课堂实践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阐释自主、合作、探究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是高阶思维的培养的目的。xx老师再以专题的复习课和讲评课两张课型开展与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的成功课例阐述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而达到学生的效益的最优化和教师的效率最大化。

xx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深深的感染激励着我,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新教师之网络培训心得 篇6

在这个平台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作业版块,在模块234都会有一个作业留给我们新教师去完成,而这三个作业恰恰是教师最为基本的素养。每次一登陆到这个页面,我都会先去看下其他新教师的作业,即使是同一篇课文的教案或者有些相似的案例分析,每篇都有不同的思想方式和活动组织方式。于是,我就会开始去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加入自己的一些小想法。这一些小小的想法就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小石子,为了铺成宽阔的大路,我时刻提醒自己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

在此次学习中,收获最多的是让自己学会了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学会了去尊重网络这个大平台。以前,我总是认为只有去听讲座,学到的知识才更多。但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网络的讲座是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专题讲座,只有在那个时候是有效的,因为不可能重复第二次。但是网络资源却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网路资源,利用好网络为我们搭建的教育大平台。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心得 篇7

一、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虚拟教学环境构建

1. 培训对象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 现在校园里承担网络管理的教师, 大多数都是从物理、化学或者数学等学科“转行”过来的, 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 所以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而且, 因为北部山区经济水平不高, 当地老师缺乏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很多老师甚至没有机会配置网络交换设备, 因而动手实践能力不足。

2. 虚拟教学环境的设计与搭建

开展虚拟环境下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可选软件有boson, Packet tracert, 工大普瑞等。他们各有优劣。其中:

(1) Packet tracert是由思科公司发布的免费软件, 它的特点界面直观, 操作简单, 帮助功能强, 容易上手[1]。它的优点是可以在配置交换设备的时候实时改动拓扑图, 并且可以让试验者观察数据包流动情况。

(2) 工大普瑞。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是调用真实的路由器操作系统进行模拟, 操作真实感强, 缺点是拓扑网络搭建非常困难, 要专门的软件和语句。这对于初学者比较难懂。

基于对软件特性的分析, 结合培训需求, 选择Packet tracert软件作为交换路由设备实验课的模拟软件;vbox作为虚拟操作系统软件。

二、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1. 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知识需求分析

调研发现广州北部山区学校校园网大多没有划分vlan。校园里面一旦病毒爆发, 很容易造成全网瘫痪, 有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配备了三层交换机, 但大多数的学校, 即使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设备, 因为各种原因, 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用, 普遍存在长期缺乏科学管理、高端设备低层次使用的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子网划分和上网行为管理两方面内容是当地学校最需要迫切解决的。

2. 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广州北部山区学校的设备设施情况和教学需要, 笔者制定网络管理培训方案。方案中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 虚拟化实验环境的搭建; (2) vlan子网划分和三层交换机配置, 默认路由配置; (3) 上网行为管理器配置方法; (4) 网络安全实验。在这些内容中, 网络拓扑图的理解和实验结果分析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虚拟化平台的应用能有助于展示多个网络管理配置实例, 并进行反复展播, 加深学员的直观理解。

3.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教学案例

(1) 教学案例1:校园网子网划分和三层交换机配置

片断一:利用软件模拟Arp病毒爆发的危害, 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vlan教学内容

Arp病毒爆发是很多学校碰到的严重问题, arp病毒会影响整网的上网流量。培训时, 采用虚拟化软件, 模拟arp病毒爆发的数据包, 让学员在可控的范围内感受arp病毒的威力, 引入课程核心内容, vlan子网的划分 (图1) 。

片断二:在虚拟教学环境下进行vlan划分教学

实验内容分析:

按照传统面授实验, 要完成以上实验, 每实验小组需要5台交换设备同时运作, 每个实验班50人计, 共需要50台交换设备, 实验成本昂贵。在此, 我们使用虚拟化技术, 在packet tracet软件里面, 直接虚拟这些交换设备。每学员独立一个实验环境, 互不干扰。

(2) 教学案例2:用虚拟机完成软路由实验

(1) 培训需求与培训环境分析

软路由有利于教师进行上网行为管理, 但由于培训地点只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 并且不可以格式化硬盘。在这个环境下, 是很难用真实的环境做软路由实验的, 只能在虚拟机环境内完成实验, 为此选择以海蜘蛛软路由为例子向老师讲授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2) 培训过程

A利用vbox虚拟化环境。在Vbox虚拟机新建一台虚拟机作为实验母体, 如图2示;

B安装好海蜘蛛软路由器作为实验主题;

C安装windows pe系统。因为windows xp系统安装比较庞大, 我们这个实验只需要测试网络连通性和带宽使用, 所以用体积相对较小的windows pe就可以胜任。

D亲历网络连通性和下载速度测试实验。

三、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绩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对比传统面授课程和在虚拟环境下开展培训, 虚拟实验环境的实验覆盖范围与面授情境下实验覆盖范围相同, 实验效果相同。但与此同时, 虚拟教学环境下开展培训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 培训费用大幅降低, 包括培训差旅支出和设备投入及维护费用都大幅减少。一个培训班以50个学员计, 每位学员来回路费和住宿费每人500元计算, 面授课程共需要25000元经费;而在虚拟教学环境下授课只需派出一位任课老师, 如果任课老师需要助教, 可以增派一人, 两人合计的食宿费就是1000元。相比面授经费大大减少了。就设备投入而言, 每实验小组需要4台试验设备, 每6人为一组;50人培训班共需要36台试验设备。如全新购买需要约150000元, 培训过程中还有设备维护等经费开销。虚拟教学环境因为所选的软件都是免费的、开源的软件, 免维护。所以设备投入为零。

第二, 实验过程分析功能强。实验分析是整个实验的价值所在。传统实验只能直观观看结果, 实验现象一晃而过。教师只能借助第三方分析工具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虚拟教学环境下, 虚拟教学软件本身具有基于时间的慢镜播放、逐格重放;基于个体对象属性观察等功能, 对于教师分析实验非常方便和直观。教师也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先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 边将作讲解, 突出重点难点[2]。

第三, 可反复回顾复习实验。在面授课程中所有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 回家后没有实验环境, 很难进行复习。虚拟环境实验可供学员带走, 他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复习。

但是,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培训, 由于所有设备都是虚拟的, 学员获取的是替代性经验, 因而对学员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要求, 要将虚拟环境下的情景还原回真实场景中, 因而如果有条件时要结合真实场景开展培训实验, 增强学员的直观经验。

四、结语

1. 经验与反思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是一种有效培训方式, 特别有利于开展农远地区教师培训。当地培训没有实操环境, 路途遥远, 学员知识基础差, 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虚拟化环境进行教学, 往往会取得和真实环境下教学同等或者更优秀的教学效果。但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做好虚拟化环境实验前的资料准备。课前做好充分的网络实验准备, 包括印发文字讲义, 清楚说明实验步骤, 描述网络环境, 准备拓扑图, 规划Ip地址等。这些资料给学员交代清楚了, 学员一边参考, 一边观看, 也非常容易适应虚拟教学环境的实验培训。

第二:注意虚拟化实验环境的局限性。思科的packet tracer模拟器相对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做实验, 外界网络或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同时解决了网络概念抽象通信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通信协议等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3]。但是使用virtual box等虚拟机的时候, 因为它模拟的是一台真实的电脑, 对环境依赖比较大, 做实验前要充分准备好实验环境。同时, 虚拟教学环境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益的补充。有条件的话, 虚拟教学环境的培训要与实体机实验培训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2. 启示与展望

利用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以较小的投入赢得较高的产出。这一培训方式不仅可以用于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还可拓展到信息技术课程乃至其他面授课程中, 比如操作系统教学、财务知识教学等, 也可拓展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领域, 如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它的应用将会大大减少政府培训经费的投入, 而取得同等或者更优的培训效果, 有力推进农远培训工程实施。

摘要:本文以“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培训”为例, 论述了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优势、环境构建、设计与实施, 对比分析了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与基于传统情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投入与产出, 总结了培训经验与启示, 提出这一培训模式可拓展到其他教育领域的培训。

关键词:虚拟教学环境,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肖学华.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实训教程—基于Cisco_Packet_Tracer模拟器.科学出版社, 2010

[2]Senya Packet Tracker S.O建构CCNA实验攻略17部合集http://hi.baidu.com/senya/2010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探析 篇8

【关键词】高校;岗前;培训

一、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目标

校本培训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可以有效营造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高校各项规章制度,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并进一步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校本培训可以进一步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当中,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高校的相关政策、法规,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铺平道路。同时,校本培训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工作需求,为其更好的为高校建设服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校本培训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思维,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师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初步形成职业理想;带领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专业规划,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校情、生情和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背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激活青年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初步形成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等良好习惯,为可持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意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中初步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科研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以满足教书育人的需要。

二、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探索

岗前培训的校本培训部分由于归属于各高校自主安排和管理,所以方式、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既让青年教师对所在高校有所了解,增进学校与青年教师的感情联系,提升青年教师的爱岗、爱校情怀,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挖掘其内在潜力,为学校未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校情、校史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组织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观学校的校史馆,组织专题讲座,了解学校的发展和沿革历史,提升青年教师的爱校情怀。同时,可以让青年教师自主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政策、法规,方便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青年教师在刚入职之后,由于不明白学校的管理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有力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培训

高等学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增加师德、师风培训内容,使青年教师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师德、师风培训是青年教师的思想路线培训,有利于让为青年教师打好思想基础,为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好示范,让高校中涌现出更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道德楷模,有力的纠正高校教师中存在的不正之风。

高校可以在校内、校外聘请师德、师风方面的楷模,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切实感受模范的风采,用模范的作用感召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工作中去。

(三)职业规划培训

高校可以在校本培训中为青年教师开设职业规划培训课程,聘请奋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主要为青年教师讲解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打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局面,如何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潜力、凝练学术方向。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教务、科研相关工作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课程规划,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同时,为青年教师讲解学校科研工作情况,让青年教师在以后的课题申请、论文发表中少走弯路,了解课题申请的步骤与方法,掌握科研经费报销等相关工作的程序,提升以后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专业导师引领制度

高校也可以以岗前培训校本培训为契机,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寻找师德高尚、教学水平一流、科研成果突出的专任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在一定时期内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专业的业务指导,使其尽快发生角色转变,尽早适应新的岗位角色,并未以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明确方向。

三、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要加强监督与考核

由于校本培训不纳入岗前培训考试成绩,所以一些参训的青年教师并不能对校本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在校本培训中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管理,不能让校本培训成为应付了事的形式化培训,要在监督和考核过程中切实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培训之中来,从学校的主动管理逐步转变成参训教师的主动参加。通过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让青年教师逐步重视校本培训,从而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赖力静.论我国高校岗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万玉兰.浅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5

[3]刘思岐.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鸡西大学学报.2010

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新教师培训,整个过程给我的感受是愉快、充实、有效、有所收获。陈钱林校长的报告可遇不可求,他的“三自”家教理念“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使我深受启发,更让人惊喜的是陈校长将任我校总校长,以后将会有更多向他学习的机会。接下来黄主任帮我们把生活细节逐步安排好,让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蒋主任的授课使我了解了学校各项制度及要求、德育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刘主任则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宏观的指引和微观的解说。蔡主任介绍了我校英语教学特色,并让我们练习实用的英语100句。简校长则娓娓道来碧桂园的发展历史,深度解读碧桂园精神,使我深刻体会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束校长则以睿智的思想,风趣的语言和我们侃侃而谈其品牌建设,教育与服务、需求和要求,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这几天的培训让我对碧桂园集团、泮浦湾学校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对近期工作,近期目标和计划都有了一定的构思。

学校是教师的精神引路人。只有教师和学校的理念达成一致,志同道合,才能有效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我认同碧桂园教育集团及泮浦湾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未来泮浦湾学校还将被打造成双语学校标杆,行业典范,前景让人期待。

学校是教师强大的后盾,给我们提供最有力的物质支持,协助我们解决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给我们创造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不懈努力,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勤奋、用心、坚持、出色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共同用专业培养人才,用服务铸造品牌,用爱播散希望,用情浇筑未来!

上一篇:争做新时代逐梦人作文下一篇:小学科普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