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在即将过去的2012中,我校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县教育科技局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为统领,以“谋划发展思路,加强内涵建设,彰显特色文化”为工作方针,以“校园文化、团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以德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重点、创优争先,在县教育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目标。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校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学校建设及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制度,职责明确,逐渐形成学校各项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岗位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做教师表率。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能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也随之形成了。在今年11月,我校被自治州文明委命名为“州级精神文明单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各项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优劣。为此,学校始终把建设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我校教师培训规划。
一是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发言,组织讨论。二是组织开展好“高级教师示范课,一级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赛教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三是学校领导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四是实施“青蓝工程”;同时,还组织了双语教师和汉族老师的“结对”活动。五是利用学校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技能及软笔书法培训)。六是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学校继教工作落实有力。在近几年,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积极委派教师赴巴州师范继续教育,并选派了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及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在县委对双语教育的重视下,增多了“双语”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年年初,我校又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赴州梨乡中学交流学习“生本教育”,对教师转
一、科学规划, 合理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1. 科学规划, 合理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是实现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 消除区域差距, 保障适龄儿童就近享受均等化教育的关键。文昌市立足本地实际, 坚持“小学就近入学, 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 形成“高中集中在文城地区办学、初中和中心小学在镇墟办学、适当保留片区完小和偏远教学点”的工作思路。针对我市存在个别超大规模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偏多的实际, 考虑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的需要, 尤其考虑到学龄人口数量及增减的发展趋势, 综合交通、环境等因素, 研究制定了《2011—2015年文昌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努力促成我市学校设置布点合理、规模适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市通过改制 (同镇的中小学改制为九年一贯制) 、并校、撤点等办法撤并了4所中学和119所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和教学点,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从2011年秋开始, 我市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开始有计划地缩小文昌中学、文昌华侨中学及市直属小学的招生规模, 强力控制中小学的班额, 使市直属小学平均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全市初中平均班额达到50人, 文昌中学和文昌华侨中学初一平均班额52人。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及学校规模控制力度加大, 我市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乡村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提升, 义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2. 加大创建规范学校力度。2012年下半年, 经过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评估验收, 我市翁田中学、迈号中学、文西中学、翁田文苑小学、湖山中心小学和昌洒彰善小学被评为省级规范学校;市华侨中学也通过了省完全中学一级甲等学校评估。目前, 我市有2所省完全中学一级甲等学校, 在义务教育阶段176所学校中省级规范学校有21所, 占学校总数的11.9%。规范化学校的创建有效地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 加快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步伐, 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大投入, 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 明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
我市出台《关于印发文昌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府办[2007]66号) 的规定, 将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压缩一般性支出, 不断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2007年以来, 全市对教育的投入分别是2.76亿元、3.25亿元、4.42亿元、5.64亿元、6.42亿元, 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分别是65.3%、72.3%、77.8%、78.1%、85.2%, 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 我市每年拨付教师培训经费230万元, 满足教师课改培训、课改设施设备添置等方面工作费用。每年预算都安排教育督导经费5万元。今年我市计划安排教育投入资金5.09亿元, 主要用于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校校安项目工程、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工程、中小学校实验室及图书馆 (室) 标准化工程和农村远程信息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计划优先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按标准化学校硬件建设。
2. 加大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施力度,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至2011年10月, 我市共投入资金18319万元改造农村学校95所, 建设校舍面积达114400平方米, 其中市财政投入资金6100万元、学校自筹200万元、社会捐助1900万元。仅2010年, 市财政就预算安排5567万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及规范化学校创建, 新建及续建项目111个, 建筑面积达34177平方米。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翁田中学等15所中小学校的运动场, 共计约120000平方米。目前, 我市学校校园建设面积基本上达到省标的要求, 其中初中学校略高于省级标准, 而个别市直属小学和镇中心小学校舍离省标尚有一定差距。对个别校舍还不达标的市直属小学和镇中心小学, 现正在动工建设, 争取今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3.
加大学校教育装备投入, 加强教学仪器、电教设施、实验设施和图书的配备,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辅助设施的建设。近几年, 我市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投入逐年增大, 2009年总投入为498.6万元, 2010年总投入为535.5万元, 2011年总投入为633.4万元, 呈逐年提高态势。2012年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 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仪器、电教设施、实验设施、体育器材和图书的更新与完善。此外, 我市还建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育信息网和高中数字试题库,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网络管理、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服务, 加快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步伐, 促进教育现代化。
三、加强培训, 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素质
1. 加强教师编制管理。
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琼府办[2002]56号) 精神, 结合我市学校现状, 经过深入调查摸底和认真测算, 积极配合市编委做好学校教职工编制的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布局和生源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并于2011年3月报经市编委批准, 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 有效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2. 加大教师招聘录用力度。
为充实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力量, 我市坚持“国标、省考、市聘、校用”的原则,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编委有关文件批复精神, 全面实行新的教师招聘录用制度, 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优秀教师, 及时补充到边远乡村空编和薄弱的中小学校, 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和学科教师的合理配置, 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促进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2011年、2012年, 全市共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396名教师。同时, 为进一步拓宽我市教师来源渠道, 优化教师结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市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师范院校进行现场招聘教师, 着眼引进和招聘优秀教育人才, 着力抓好“名师强校工程”建设。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3. 提升校长领导力。
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育管理队伍, 近几年, 我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中小学校校长到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名校参加岗位培训班和提高班, 其中有12位校长入选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 保证了学校校长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提升了学校校长管理能力;组织校长到广东基础教育名校考察学习, 开阔眼界, 借鉴先进经验;2009—2012年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市校长论坛, 为校长搭建主题研修和建言献策的平台, 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互动交流, 大大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重视兼职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各级各类普法教育、法律进机关、法律进校园和在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中的作用, 增强学校依法治教的能力。目前, 全市中小学共聘用法制副校长236名。
4. 倾力教师学历提高培训。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教职工4275人, 其中小学2833人, 中学1442人;专任教师4057人中, 2770位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99%, 大专以上学历有73.8%;1287位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99.2%, 本科以上学历有76.4%;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2人。我市还充分利用海南师范大学在文昌开设教学点的有利条件, 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
5. 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市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在新一轮的培训中, 我市组织了培训者培训, 自2010年8月起, 我市多次组织近2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前往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参加学习交流活动, 扩大了培训者视野, 更新了培训者观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网络远程培训。几年来, 我市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远程培训项目, 取得了优异成绩, 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同时, 我市还组织师德校本培训、中学教师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活动、协同研修和校本研训活动等。我市每年参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4600多人, 参与率达96%。
6.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 我市中小学教研室以“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为宗旨, 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以课题带动教研深度, 以网络创新教研模式, 以教研提升教师专业, 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茁壮成长。近年, 我市第二小学林尤雄老师荣获全国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文教中心小学杨佳慧老师荣获全省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
7. 积极组织周末流动培训活动。
我市2006—2009年与海南师范大学合作, 组织开展“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活动, 利用周末邀请省内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我市授课。培训科目涵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8个学科, 共培训教师100多人, 为我市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骨干教师。
8. 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近年来, 我市认真做好2008—2012年新一轮省、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选拔工作, 严格按照公开推荐、公平竞赛、公正选拔的原则, 通过资格审查、业绩考核后公示, 经市教育局骨干教师选拔领导小组讨论, 评选出23个学科参加2008—2012年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67人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442人。经考核合格, 41人被认定为省级骨干教师, 462位教师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
9. 加强教师交流, 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
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教师赴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通知》《文昌市优秀教师支教制度》《文昌市中小学校长 (教师) 交流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 建立起强弱帮扶联动机制, 切实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市直属学校选派222名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对口支教, 时间为一年。同时, 从农村薄弱学校挑选16位正、副校长到市直属学校跟班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四、狠抓教学教研, 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 健全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我市先后印发了《文昌市中小学课改教学管理制度》、《文昌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文昌市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文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从制度上促使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2. 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全面重视课题研究。
我市每年投入教研经费达180多万元, 用来构建教研平台, 解决教研活动的后顾之忧。近年来, 我市努力开展各种“赛课”、网络研修、协同研修和区域研修等活动,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学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学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 文昌中学获国家一等奖, 公坡中学获国家二等奖。文昌侨中获省级课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二等奖;有15所中学参与英语省级课题《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与课题实验推广研究工作》, 中学教研室获得优秀组织奖。小学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中, 国家级有《运用CAI, 优化课堂教学》;省级有《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小学英语任务教学法研究与实验》、《学生问题意识对自主探索能力的促进作用》、《课堂有效教学实验》。我市“十二五”期间有省级课题15个。
3.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突出课堂实效,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 我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教研新模式,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
2007年, 我市就已经制定了《文昌市教育局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教学质量检测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 开始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教育质量检测。2010年, 我市被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市县。我市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全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分析会, 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的分析、诊断和指导作用。
5.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 坚持“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方位、多管道、多形式地开展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工作机制, 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进行家访活动,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近两年来, 我市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光明日报》记者魏月蘅、王晓樱在今年5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翁田中学的道理课》, 高度赞扬我市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文昌中学、昌洒华侨小学、翁田文苑小学等一批学校去年获得海南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称号。2012年, 文昌中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五、规范办学, 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
1. 促进学校依法办学。
市教育局多次组织学校校长及中层领导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并依照法律法规, 紧密联系学校深入学习, 提高认识, 不断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颁布施行后, 市教育局立即以文件的形式下发通知, 要求全市中小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局各股室 (站) 立即展开研读学习。并印发了6000多本《实施办法》送到广大教育工作者手中, 要求各中小学认真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该办法, 不断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意识, 为我市广大中小学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执行该法奠定良好基础。
2.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
我市中小学建立有规范的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领导班子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 都是先由各职能部门提出方案, 经研究讨论, 形成决议后实施, 实行校长负责、民主管理;建立有校务公开制度, 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对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决策实行严格的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组建有学校工会组织, 积极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活动;坚持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制度, 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成立家长学校, 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推动学校与家长联系, 多渠道听取各种意见, 密切师生、干群关系, 推动学校工作的和谐发展。
3. 建立督查制度, 规范办学行为。
关键词: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76-02
近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发展前景,各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扩大,也为地方经济培养了一批批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人们对中职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中职学校在硬件建设中追求“大而全”、盲目扩张;在软件建设中,开设专业简单重复,缺乏个性,没有特色,从而走入“招生难”“流失多”的瓶颈中。
一方是国家的优惠和资助政策,它呈现诱人的“肉包子”状态;另一方是中职学校,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和标准化的中职学校建设蓝图。为适应当前形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加强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而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是首要任务。
一、中职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
(一)硬件设施
1.校园占地面积
按照201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第八条规定:“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政策的号召,要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局促,严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三门峡中职学校发展较快,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学校占地面积过小,不论是教室数量、办公室用房数量,还是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餐厅、浴室等辅助设施,都不能充分满足学校正常办学的需要。
2.图书馆和阅览室
教育部对中职校的规定:“适用印刷图书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然而,中职学校有图书馆的寥寥无几,有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很有限;学生阅览室开放的次数屈指可数或者说是形同虚设;至于书库更是无从谈起。调查中,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询问学生从哪查找资料,“百度”上网呀。这种回答是否能让我们深思呢?
3.实习、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评估体系》明确规定:“有与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校内实习基地和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农、林、牧、渔各专业,应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场所;畜牧、兽医等专业有小饲养场或兽医门诊所;烹饪、家电维修等专业有实习商店、饭店。”
以三门峡中职校为例,除去灵宝中专拥有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幼师、服装等六大专业实训中心,有微机室、家电实训室、编程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45个,拥有机电专业实训工厂一个,汽车驾驶标准化训练场地六个。其他中职校由于场地有限或资金不足等种种原因,除去微机室,其他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
中职学生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都离不开稳定的实习场地和齐备先进的实训设施。现在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差, 实训设备陈旧简陋,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二)软件设施
1.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领悟不透彻。
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 义去工作了。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造成社会信任危机。
2.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导致生源差。
(1)现在的中职学生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
(2)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
二、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改善硬件设施
由于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中职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场地扩展和设备更新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
1.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学生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2.学校要依靠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 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3.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尽快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中职学校的校舍建设和實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
2.政府部门在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监控和统筹。要根据就业趋向和企业需要,适时更新专业设置,不断更新专业实习实训设施,从而出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零过渡”“准确对接”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贷款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助学奖、奖学金、贷学金等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
4.推动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发挥辐射作用,与相关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与有条件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连锁办学,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学习费用,方便农村初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农民就近接受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培训。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尚未达标,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中职学校的长足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
[2]《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指标评估体系》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 教职成[2010]12号
[4]《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2005]1号
为迎接市教育局“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我校于近期做了积极准备:
一、严格按照评估验收标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基础上,重点完善了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的各项设施设备,为特色校的进一步创建及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出台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本次新制订的《教师教研工作制度》、《安全无缝隙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等,打破了以往单一死板的成绩评价模式,突出了评价体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师培训。培养一批有专长的特色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起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纽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人性化的教育。
四、强化人文校园建设。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学校不仅在课余时间开设了八个特长班,还以校园为主要宣传阵地设立文化长廊,以学生自己的作品为主要宣传内容,深化人文教育,为学生真正创建一所人文气息浓郁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五 年 创 建 规 划
(2012年――2017年)
一、前几年学校事业发展情况回顾:
(一)主要经验
一直以来,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办有特色,学有所长”的办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细化了学校管理,创新了运行机制。
进一步健全了学校管理网络,完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的管理模式雏形。
2、深化了教育改革,发展了学校内涵。
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工程;稳步推进了课程改革,尝试了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扎实推进了各级课题研究。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学科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语文、英语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
在校学生案发率、犯罪率控制为零。学校没有发生责任安全事故。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都得以顺利进行。
3、强化了人本理念,提高了队伍素质。
深入开展了师德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了校本研修制度,举行新课程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岗位练兵和教学比武,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4、优化了教育投入,提升了管理水平。
完成了校园内部的改造和装修工程,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满足课改要求。坚持硬件软件建设并重,软件管理有所突破。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深知这与广大人民群众所需的满意的教育尚有距离。反思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常规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到位;师资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加强;课改研究需进一步深化,见效;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从实;学校特色需进一步加强,凸显;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二、学校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加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与改革的任务并重,尽管有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但也有诸多有利条件。
1、学校基本情况
马庄桥镇金位小学始建于1985年,是由金魏村集资兴建的一所希望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664平方米,建筑面积1738平方米,现有校舍38间,操场2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253平方米。学校配备有仪器室、音美器材室、图书室、电教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舞蹈室;2006年省统一配备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
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 “两基”验收;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县规范化学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县无邪教标准化学校”“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2009年顺利通过“县级教学示范校”验收;2010年通过省级“家长学校”验收; 2011年被评为
“县花园式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完善“德育为首,科研先行,强化师资,科学评价,全面育人”的综合管理措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实施“我的事,我来做”教育,在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从管理、教学、学校协同诸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手能力和进取精神,全面育人,建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
学校把家长与学校的教育互动,看作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在“我的事,我来做”教育中,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开展亲子活动,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用积极的态度共同为孩子的独立发展创设支持环境。
学校本着“小学校,大管理”的工作思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今年的努力方向是“树立首位度意识,努力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学校目前没有标准田径场,不少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陈旧、配备数量较为缺乏,微机配备数量够学校功能用房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2、有利条件
(1)学校发展面临机遇。市区教育局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这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2)内部管理初见成效。几年来的重点投入与建设,校领导班子的真抓实干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外部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水平的逐年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的认可度显著提高。
(4)队伍状态整体良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良,生存和竞争意识普遍增强,人心思进、励精图强。
三、今后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政府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同的有特色的学校。
四、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发展为主线,育人为根本,质量为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2、分阶段具体目标
(1)加大校园美化、绿化的力度。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
(2)为全体教师更换办公桌。
(3)继续更新、添置图书,争取每年新增图书500册。
(4)按照市、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2011年前完成小学数学、科学等学科仪器的添置和更新工作。
(5)逐步添置音乐、美术和体育器材,2012年争取达到省标准化小学配备标准。
(6)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
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和办公用房,逐步建成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语言学习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加速教师办公信息化的进程。并使学校教育、教学、人事、财会、图书、体育、健康、学籍等档案管理基本实现电子化。
五、主要工作任务和实施措施
1、学校管理
任务: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学校管理模式。
主要措施:
(1)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结合的管理系统,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全覆盖的学校管理工作制度。
(2)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成果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内容到程序,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3)坚持和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拓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丰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
(4)推进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激励、反思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奖惩制。总的指导思想是强化竞争机制,以聘任制为突破口,优胜劣汰。在学校内部,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奖金待遇视业绩浮动。
2、队伍建设
任务: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教学严谨、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主要措施:
(1)以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敬业、爱生、崇德、奉献” 精神为学校师德核心,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2)加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的“名师工程”。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与市一流学校挂钩,结成友好学校,定期输送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取经。发展培养特色教师,大胆使用青年教师。
(3)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计划,促进学校成为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学习型组织,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有计划地完成“十一五”师、干训任务,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3、德育工作
任务:落实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全员、全程的德育工作格局。
主要措施:
(1)构建“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辅佐,文化艺术教育为陶冶,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的校本德育模式。
(2)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发挥少先队组织教育作用。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教学工作
任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教育质量与效益逐年稳步提高;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
主要措施: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五年内,在教学方面要有若干突破。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当前,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找准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结合点。
(2)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加紧校本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扩充课程内涵,拓展课程内容。搞好开放式活动课,与课程改革配套,尤其考虑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活动课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在五年内由启动到规范,设立专门领导小组,全方位地多层次地在学生中开展,以实践和创新为重点,形成一批成果。
(3)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形成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4)突破教学成绩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凸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打造金位小学质量名牌。要高度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心理上多疏导,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努力使他们性格上多一点自信,学习上多一点兴趣,成绩上有一点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大培养的力度,努力做到“在“合格”基础上“优秀”,在“规范”的前提下“拔尖”,在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发展“个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要实行考试改革。在新的五年中,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巧学,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真正体现“严谨、务实、爱生、奉献”的教风和“乐学、善学、笃学、博学”的学风,使我校教学工作敢为人先,创造不凡的业绩。
(5)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调控机制。
(6)扩大对外交流
与省市名校建立联系,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拜名师为师;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外地区、外省参观、考察学习。
5、教育科研工作
任务:形成人人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格局,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实践锻炼、创造成功和发展的平台。
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制度,突出“有效教学”教法改革研究和教师培养功能。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生成提炼课题,深入研究,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以教科研和课程改革为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营
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创造成功和发展的平台。
(3)学校确定1—2个省、市级的科研课题,成立项目组,创造条件,保证人员和资金到位。确保按期完成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验收。确定学校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完善学校教科研信息交流制度。
6、后勤事务
任务:服务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育人的意识得到强化,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主要措施:
(1)组织岗位技能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育人的素质。
(2)严格财经纪律,把好经济关,精打细算,合理使用经费。
(3)充分发挥专用室功能,提高利用率,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4)抓好软硬件建设,确保校园安全。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校园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实施操作过程的检查与反馈。确保安全体系,做好人防,物防,技防,配置各类防爆、防盗等装置。
(5)拓展办学思路,寻求社会资助,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7、校园文化与特色创建
任务: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结构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善、具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特色鲜明的一流学校。
主要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构建起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重点抓好校园文化传统积淀、制度文化建设、师生人际环境建设,引导和规范师生行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铸就校园精神,使之成为师生共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用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整体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影响力。
(2)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办学特色。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学校全面开展传统的和特色的文化活动。建立读书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制度。
总之,通过绿化校园营造环境美,通过名人佳作体现艺术美,通过人际和谐折射文明美。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任组员(后附名单),具体负责宏观决策、具体操作指导和实施。
2.制度保障:
①领导小组每年自查一次,排查工作进程,反思得失,作出专题总结,接受审议、监督。②组成监督小组,每年测评一次,评估实施情况并反馈,督促规划顺利实施
当今社会,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学校要在“十一五”期间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勤奋工作,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金位小学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川(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陈会杰(主任,负责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张在芳(主任,负责行政管理和德育工作)组 员:金丽花
杨艳红
冯晓红
赵凤华
卢丽萍
高垴庄中心小学
2013.12
高垴庄中心小学校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总结
为了构建“以德育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多年来,我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义务教育为广大学生服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了农村偏远学校的办学步伐,促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现就我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高垴庄中心小学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高垴庄村,经度:113°38′34′70″,纬度:37°54′10′65″海拔高度:788。该校始建于1983年9月,新学校占地面积为6200平方米,建筑用地1197平方米,教学服务半径为3千米,覆盖人口1600人。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人数5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校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1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人。目前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197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六间共318平方米,图书室53平方米,教师办公室5间共120平方米,厕所80平方米,运动场500平方米,篮球场一个,绿化用地16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3%。
以上主要建筑于2005年5月18日开始建设,2005年10月28日完工,11月1日交付使用,包括一栋二层教学楼、5间办公室、一个厕所等总投资为120万元。以上设施现正常使用,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楼板形式为现浇,设计使用寿命为60年,冬季采用锅炉供暖。
二、主要成绩及具体做法: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勤耕不辍、锐意进取的征途中,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态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1.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
我校占地6200平方米,教学建筑面积1197平方米。学校北为教学区、西为办公区、东为文化区、南为绿化区、中为活动区,布局科学合理,学校有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地,生均用地面积为108.8平方米。5间教师办公室、6间普通教室、3间专用教室均采光通风良好,讲台、黑板、学生桌凳整洁完好,符合标准。学校操场面积为2400平方米,现有60米跑道和150米的环形跑道,建有篮球场地一个,体育教学活动设施齐备。学校现有专用教室3个,每个53平方米。其中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室兼用,科学、数学仪器室和实验室兼用,图书室、阅览室、劳技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兼用。以上各室设备比较齐全,利用率高,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建设规划已基本实现。一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资金20万多元,用于校园建设,添置教学设备,生活设施。逐步完善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办公设备配套、体育卫生设施配套以及校园硬化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优化了育人环境。
2.环境建设与经费保障
几年来,我校积极筹措资金,启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读书、运动、生活、学习的场所,2012年初我校在校门外侧设立校训、安全文化宣传牌。校门内侧布置分为两大块,在南面围墙设有学校办学宗旨;在东面围墙设立了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系列读书版面;在西面围墙的橱窗中设有学校安全网络图以及安全责任分工。各班教室外墙由阅读橱窗展示和“名人与书”的阅读板块构成。教学楼正面书写学校的一训三风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的二楼栏杆书写“一个世界、多彩人生、儿童乐园、成长摇篮”的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教学楼正前方是国旗台,在鲜红的国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几年来我校合理支配学校公用经费,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经费使用上切实保证了专款专用。另外,社会各界踊跃投资捐款改善办学条件,近四年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2009—2010学年度
本学年累计投资用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资金28950元:安装防护网4500元;喷绘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一训三风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并且悬挂在教学楼中央;各班门前安装了学生风采展示橱窗、温馨提示语移动黑板2块,小学生日常行为监测、评价版面1块,亲情工作室版面1块,并建立了相应的档案,二楼安装了教师风采展示橱窗8000元;投资12000元更新办公桌椅12套,购置书柜2套,优化了办公环境,投资500元整理并装订了各类档案,投资450元绘制图案,美化了校园墙壁,投资2000元,确保部分年级实施多媒体教学,种松树20棵、法国梧桐36棵、翠竹40余株,合计1500元。
2010—2011学年度
本学年累计投资用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资金15400元:校园网络建设6500元;购置磁性黑板投资3000元;校园版面喷绘及校园美化1200元;档案管理建设投资800元;购置警务室牌匾及制度500元;学生运动会投资400元;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00元;教师体检1200元;导学案培训、资料印制投资800元;艺术教育投资800元。
2011—2012学年度
本学年累计投资用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资金35380元:购置移动黑板投资4000元;校园版面喷绘及校园美化4000元;档案管理建设投资800元;购置专用教室制度980元;学生运动会投资400元;教师继续教育培训500元;教师体检1200元;购买图书柜2000元;购买图书室设备3000元;导学案培训、资料印制投资800元;艺术教育投资800元;白花铁皮包门5400元,维护旗台7000元,安装监控设施4500元。
2012——2013学年度
本学年累计投资用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资金255320元:其中校园美化3600元;教师体检1000元;校门外减速带、教师宿舍防盗设施8100元;校园硬化23万元;教师继续教育600元:订阅书报杂志2600元;教师意外保险660元:校园网络建设1200元;教师外出培训1600元:锅炉维修改造5400元;教案本设计印刷560元。
3.目标规划与制度建设
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创新性。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办学质量,我校以“承担小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在发展中积淀了学校特有的“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的校风和“善诱、赏识、交流、服务”的教风;形成了“博学、善思、明礼、成人”的学风。学校制定了《高垴庄中心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培养目标上,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遵循教育方针,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定了《高垴庄中心小学管理章程》、《高垴庄中心小学岗位职责》、《高垴庄中心小学各类制度》、《高垴庄中心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和《高垴庄中心小学环节管理标准》,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民主管理、依法执教的路子,实现了学校管理由常规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再到人文化的转变。建立物资采购申报制度,规范校产管理,严防校产流失,期中、期末定期检查登记,平时抽查,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定期审核,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制定学生在校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每天24小时无空白点的教育、看护、管理,并安排2位教师实行全天候校内安全值班巡查,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安心地学习、舒心地生活、用心地做人、健康地成长。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后勤管理制度,坚持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高垴庄中 4 心小学安全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路队管理制度和幼儿园、低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度,每周开设一节安全课和法制教育课,使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4.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始终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持证上岗,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学校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团结求实、勤奋创新”这一目标,秉公办事、以身作则,有较高的凝聚力;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有较强的战斗力;措施落实、务实进取,有较好的工作实效。作为学校领导,我们每个成员都首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处以身作则,努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们恪守“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这一职责,立足本岗,以学校的发展大局为重,以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完成所分管的各项工作。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时时事事为学生着想,时时处处为学校尽责,做到想事干、能干事、干成事,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每个班子成员蹲点一个教研组,组织指导教研、课改工作;负责帮带一名青年教师,指导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制度,有较好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校长负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与法制的管理体制,各组织职责分明,分工具体,团结协作,利用星期一行政例会,部署总结工作,促进全校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领导班子在家长、学生、社会、教职工之中有较高的威望,历年领导组满意率都在100%。
学校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中师学历1人,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一级教师5人,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并能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计划、措施,坚持每两周一次政治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要求,让每位教师在言行上有明确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为加强监督力度,我校还实行了多元化评价制度,即学生评、年度考评,将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教师的年终考核部分,从制度上保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岗位职责。
5.规范教学管理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我校制定了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将教学环节逐一细化,每一项工作再分为若干条。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 5 键,把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初步设计出课后作业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能根据备课的要求写出个人备课笔记,形成学案。即达到“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个明确”(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明确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减少了教师备课中的无用功,切实提高了备课质量。我们注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改变在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值班领导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汇总、交流、整改。学校领导坚持每天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指导,鼓励教师互相听课,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各年级家庭作业作出明确规定:即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对教师业务和学生作业实行月检制度,教学领导每月对教师的备、讲、批进行系统检查、评估,并及时梳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督促整改。学校初步建立比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每学期都将教师工作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时积累,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档案,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坚实的保障。
在对教学工作实施全程化、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我校还注重教师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工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教师培训率100%,所有的教师均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计算机合格证书和普通话合格证书,现有区级骨干教师1人,整体师资力量稳步提升,且所有教师均能适应小学教学工作需要。
6.课程刚性化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开足开全各科课程,严格课程管理,按新课标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减负”的规定,按要求控制好学生周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做到活动时间有保证。严格按教育局关于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通知,征订教学用书,无乱征乱订乱编滥印复习资料现象。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并围绕教学需要组织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均要制定出严密、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总表并认真抓好落实。
“上好每一堂课,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布置好每一道作业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除了听课、评课等常规性的教研活动外,我校教研工作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进行变教案为导学案的实践工作,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二是校领导、骨干教师授课引领和观看名师优质课教学光盘和录像。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步伐,我们借助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导学案的示范课。同时坚持每周一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名师优质课教学光盘。专家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流 6 畅娴熟的教学艺术、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对参与实验的教师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时间照顾、经费倾斜、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等。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开展《导学案教学环境下对小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校教师三年来共有8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7.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制度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一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咨询,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校还设有卫生保健室一个,并建立了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率达到90%以上,几年来没有发生流行性疾病。
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下发的课时计划开足、上好美术、音乐、体育课,由专任教师任课,设有音、体、美专用教室。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开展庆“六一”文艺活动、学生趣味运动会、学生田径运动会、艺术教育月文艺表演和绘画展等。2012年9月在高垴庄中心小学举行的乡联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各类活动的开展存进了学生的全面提高。
8.系列化活动与德育教育
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少先队组织,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落实好德育工作在课堂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学校加强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我校大队部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调查家乡发展变化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评比活动,到驻地企业搞卫生,贴春联、文艺演出等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讲交通安全知识,进行了主题为“帮母亲洗洗脚”“今天我当家”的家务劳动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认真上好班队会课,深入开展创“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学科任课教师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收到良好的效果。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组织开展了“三风”系列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系列活动、以及学唱“百首爱国歌曲”活动、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故事会,针对学校特点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以“文明就在身边”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并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开展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活动,设立学生自己管理的行为习惯监督岗,监督、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还以《小脚丫》校报作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典型事例,大大激发了师生的爱校热情。教导处、少先队认真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7 制定《守则》、《规范》的实施细则,做到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学生好人好事有记载。一年多来未出现学生严重违纪现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优良率达到90%以上。
9.学生特长培养与特色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注重学生的“合格 十 特长”培养。学校成立了自主管理兴趣活动小组。分别有:篮球、绘画、英语、跳绳、朗诵等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学生人手一毽一绳,大课间操时间相继组织师生开展“快乐动起来”的校操健身活动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既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又培养了师生的团队意识,更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10.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亮点
多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2011—2012学年度的期末成绩检测中,在全区三类校中排名第八,比前一学年度上升了三个位次。在杨家庄乡教学成绩排名居首位。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区全面育人工程,扎实开展以“四育”为途径的各项育人工作。在校园安全、校园文化建设、读书活动、师德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少先队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校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育人的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亮点纷呈。
我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采取“三级跳远”的方法,针对三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培养,将三个学段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的自主习惯养成教育,实现了习惯养成的“三级跳”。
在目标设置上,我们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日常管理目标体系,在统一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年龄特点,将习惯培养目标具体细化,梯次递进。
1、从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细小习惯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习惯,让他们能顺利“起跳”。
2、从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抓起,培养学生良好责任心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实现优美的“跨跃”。
3、从高年级培养、巩固学生各方面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使他们实现小学升初中的成功“跳跃”。
在行为习惯方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一日常规到日常行为规范,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校园文化活动,处处体现着习惯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极大促进了习惯养成教育。
在学习习惯方面,从制定学生学习、预习计划到每门功课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良 8 好的学习习惯,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正确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图书借阅和阅读时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一直处于弱势学科的语文教学走出了低谷,并出现很大转机。在郊区组织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孙佳、郝凌勇、张雪琴分别荣获区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专用教室短缺,各类器材存放和管理还有待完善。多媒体教室的配套不够齐全。
2.教学仪器、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使用率不太高。
3.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应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低下,教改意识不强。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短缺。
4.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师生的读书活动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5.学校的学生运动场地不规范,环形跑道不标准,各类特长学生的比例少。今后我校将抓住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年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地使用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研究力度,规范课程开设,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才。
【关键词】制度;内涵;特色;教研
在成都学习时,我们参观了浦江县北街小学、西南小学等学校,聆听了多场专题报告。我有幸被安排到盐道街小学跟岗。通过几天零距离观摩、研修和交流,我感受了该校及锦江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了解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时间虽短,但感触很深,收获颇丰。他们的经验和办学思路对加快我校转型升级,促进我区教育后发崛起有着较大的启示和借鉴。下面结合我校发展的实际谈一些培训后的体会和思考。
一、基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办学特色,引人注目
在成都参观学习的几天,我们到了多个学校,看到的是融智慧、文化、生态、绿色为一体的校园,感受到了浓浓的育人氛围。尤其是盐道街小学以“厚道如盐,适融入道”为办学理念,以“盐”文化为背景做好文章,着力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做人本真。在此基础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各方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建立了促使学生发展,提高教师发展的机制,增加了主动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传承,新盐小人交出了答卷。在继承的前提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因此,走进校园让人感染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让人值得回味的是学校的教学科研,深入有序推进,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成为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学校以特色校本课程为引领,促使学校多元发展。校本课程归根到底是关注学生发展,并促进学校发展的学校课程。盐道小学的校本课程目标指向明确,内容丰富多样,课程设置灵活,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向我们展示了课程建设背景下的艺术特色。该校学生多次走出国门,登台演出,尽显风采。这是富有魅力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为学生的人生掀开了灿烂的篇章。
学校的常规管理精细,扎实,有效。在几天的跟岗学习中,对盐小的精细高效的管理很有感触。学校细化了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校园干净每一天,教室整洁每一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各项制度和内容都有操作的办法,落实的措施。就在我们观看各年级的社团活动时,教导处的领导来巡视活动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我想,这就是管理,制度落实到人,不留空隙,不搞走过场,由此想到了我们的管理,往往在落实上打了折扣。
二、与盐道街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照和思考
有幸和一些教师交流,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津津乐道,无一不是充满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心无旁骛,创造性地设计、部署、完成条线工作。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工作环境?盐小有信念和追求,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追求是通过校训、校风、教风来体现。他们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追求,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样一种精神风尚。再则,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一系列健全的制度,用制度管人,用事实说话。把学校管理目标定位为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的追求人文精神的宽松和谐,平等尊重,以师生为本的个性化管理模式,用目标来召唤人,用情感来凝聚人,用榜样来激励人,用成就来鼓舞人。这样的制度自然能得到教师的响应。
三、自己任职学校工作改进与发展的设想
1.注重内涵特色建设
苏州的义务教育已进入“后均衡时代”。如何在均衡的基础上求优质、求特色已经成为苏州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在去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相城区委曹书记指出:教育要创新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上求突破;教育要均衡发展,在推进学校建设上求突破;教育要内涵发展,在提升办学质量上求突破。他的这段话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在工作内容上,要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质量提高;在推进方式上,要更加注重深化教育改革和学校主动发展。如何抓住“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主动发展”这几个关键词,来推动相城区义务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学校的转型升级,我认为这次跟岗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我想我们陆慕实小无论是从办学历史,还是区域位置、办学规模来看,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可以成为相城的一个品牌。
2.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这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多个学校看到了具有特色的课程项目。这些特色课程的建设,为他们的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远景。在义务教育管理标准本地化实施申报项目时,我们从对教师评价这一方面作为研究内容,提出了围绕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从“课改改课”及“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两个方面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方式和标准,形成一个能提升教师参与课改实验水平的“多元异步”的教师评价操作体系,这样的体系包括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能力的考评标准、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等。
3.夯实教研,聚焦课堂
教研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在于在行动研究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际,我们要坚持把学校教学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上。针对多年来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顽固的惯性影响,我们要坚持理论导航,切切实实地通过同课异构、组内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来促成教师的关联性体验,来全新认识新课程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让每位教师自觉地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术,并积极投身教改。
在**区教育局和五马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们根据文件精神,提前着手,软硬件并重,扎实过程,讲究实效,全面提高我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组织领导:
为扎实做好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此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五马镇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全体班主任教师
三、职责分工:
组 长: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副组长: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组织协调统筹督办工作、负责学校标准化建设日常事务性工作。
四、工作目标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均衡教育资源,建立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建设是促进我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的一个良好机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标准化建设之中,同时要责任到人,扎实开展标准化建设。
2、统一标准,重点突破。各指标组责任人要根据市级评估标准,认真开展自查,分析现状,找准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特别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必须重点突破,确保质量,增强工作的实效。
3、统一时间,有序推进。各指标组及分管责任人要根据工作要求,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合理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现在开始,各项硬件、软件工作全面启动,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初步完成,为9月份高标准接受市级检查验收提供保障。
4、统一机制,督查到位。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想高标准接受市级检查验收,必须人人要吃苦,要发扬奉献精神,督办检查组定期通报各组进度,学校将在验收结束后,根据各项指标组工作完成情况实施奖惩。
五、具体目标: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用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德师风引其正,科研教改促其精,制度改革使期优”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六、保障措施:
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落实,需要学校科学统筹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而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组织保障 学校将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任务分解,迅速启动由学校一把手主管、副校长主抓、主管主任具体负责,相关人员管理人员具体落实的层级落实体系,由德育、教学、人事、财务、后勤、卫生等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并将工作的推进情况纳入目标考核,细化分解、明确要求、规定时限,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位,强力组织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办学保障 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提高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等学校内涵建设的“软实力”。
【2024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工作汇报11-10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汇报07-23
新集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自评工作报告11-06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目录12-15
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建设10-19
王文明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自查报告10-29
2024学校文艺汇演活动方案及评分标准10-18
学校管理标准工作10-18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2010.007-17
学校食堂管理标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