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精选8篇)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QZH)
布列斯特和约 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这个苛刻的和约,不仅使俄国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海军应该驶进俄国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缔结普遍的和约或立即解除武装。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最终导致德国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1917年4月1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因发表在俄历四月,故又称《四月提纲》)的报告。① 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② 提出了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③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④ 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⑤ 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道威斯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12 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其次,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道威斯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它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际联盟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盟约规定,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2个一战协约国及自治领是国联创始会员国。主要机构有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和国际常设法院。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国际联盟自成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所控制,并成为大国手中的工具。面对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对外扩张,由英、法控制的国联竟以牺牲中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为代价,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陷于瘫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的成立,国联于1946年4月18日通过决议宣告解散。
杨格计划
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重新规定德国赔款问题的计划。1929年初,德国提出因财政困难,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要求修改有关规定,得到美国支持。经协约国商定,1929年2月由杨格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开始工作,制定新的赔款计划。1929年6月委员会通过杨格计划,经1930年1月海牙会议批准生效。计划规定:把德国应付的赔款总额缩减为1139亿马克,分59年付清;取消对德国财政经济的国际监督,由新成立的美国操纵的国际清算银行处理赔款的一切事宜。计划制定后仅4个月,1929年10月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国财政面临崩溃的危险。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宣布,赔款和国际债务延期支付一年。德国此后不再支付赔款。杨格计划夭折。①规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和支付年限。把赔款总额由1320亿马克(1921年 4月伦敦会议确定)削减为1139亿马克,分59年偿付。②协约国对德国提供所谓杨格计划贷款,净额为12亿马克。③废除协约国在德国的一切监督机关,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经济的直接控制。成立国际清算银行,以调节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的关系。④协约国从德国莱茵区撤走占领军。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凡尔赛条约 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洛迦诺公约 又称为罗加诺公约,是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协议在该年10月5日至10月16日签署,并在12月1日于伦敦获得确认。一战中的欧洲协约国与中欧及东欧新兴国家尝试确认战后领土界线,并争取与战败的德国恢复正常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出席洛迦诺会议的法国和德国外长。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不久参加了国际联盟,并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德国是主要受益者,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然而,罗加诺协定明显地排除苏联于局外,仅仅令苏联因“西方之议和”而更感被孤立。1922年,苏联借拉帕洛条约与德国修好,然则西欧现下之举,无疑为拉拢德国而已。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有效期十年。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还规定:“1911年7 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签约同日,四国共同发表的声明指出,缔结上述条约,不能认为美国同意委任统治条款。此举表明美国不受凡尔赛体系约束。《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五国海军条约》 于1922年2月6日签字。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五国海军条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条约本身并没有真正消除竞争,竞争将在以后重新激化。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终于使法,日,意让步,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通常称为5:5:3:1.75:1.75。
九国公约 1919年巴黎和会后,美日两国因争夺在华利益,矛盾日益尖锐。1921年美国急欲改变日本在华的优势局面,瓦解英日同盟,孤立日本,遂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开了此次会议,提案是由中国北洋政府在美国的授意下提出的,会议期间,中国方面曾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但均招拒绝。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就是此次提出的。1922年2月6日美、英、比、法、意、日、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全称为《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领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
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 1927年由法国外长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提倡,法美英比德波意捷日等国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签订。规定禁止缔约国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但是缔约国同时英美法各国都先后发表备忘录声明保留条件,以保留合法的防卫权为借口,声称各国有权依据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 公约是一战后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下缔结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意义在于: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在此以前,西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一向主张,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有诉诸战争的绝对权利。②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主要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③公约是宣示性的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其后的《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进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公约的缺陷在于:首先,它笼统地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其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第三,公约的拘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非战公约》在国际法和战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
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黎明时分,以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的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为中心的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这些人起事的目的是“尊皇讨奸”,实行“昭和维新”,实际上起事的缘由却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部队军官与幕僚军官的长期倾轧,以至最 4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终反目,酿成震惊天下的突然事件。皇道派发动政变时所积极追求的目标,例如军部独裁、国家政权法西斯化,在政变失败后反而得以实现。这不仅是因为同属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牢牢掌握了军部大权,而且内阁也被以新首相广田弘毅为首的文官法西斯集团所控制。
拉巴洛条约 是于1922年4月16日由德国魏玛政府与俄罗斯苏维埃在意大利利古里亚省拉巴洛签署的条约。条约是在热那亚会议上由俄罗斯苏维埃外长格奥尔基·契切林和德国外长瓦尔特·拉特瑙所签署的。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偿战争损失的要求,德国不对苏收归国有的德国财产提出要求。《拉巴洛条约》是第一个在事实上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肯定下来的国际条约,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苏维埃俄国,并在完全平等,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与苏联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的条约。《拉巴洛条约》的缔结,在帝国主义列强反苏阵线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是列宁和平外交政策的又一重大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苏俄的阴谋,使苏俄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1924-1925与苏联建交热。同时,它也改变了德国在凡尔赛和约后的国际地位。这一条约为两国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约结束了德国与俄国在一战及俄国革命之后的外交孤立。
慕尼黑协定 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主要内容是:1.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2.对尚不能确定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3.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4.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捷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5.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6.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啤酒馆暴动
是希特勒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对政府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希特勒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利用暴力推翻魏玛共和国。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 5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
东方会议
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在7月7日的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纲领》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在公开发表的“纲领”中,一开头就公然将中国领土区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妄图把中国东北分割出去,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宣称:“关于满蒙尤其是东三省”,是一个“在国防上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有“特殊的考虑”的“责任”。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满蒙特殊论”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阿姆利则血案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血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19年4月13日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印度阿姆利则群众的事件。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旁遮普的反帝斗争尤为激烈。英国殖民当局一方面不准甘地到旁遮普宣传坚持真理运动,另一方面采用恐怖手段实行镇压。4月10日凌晨,在阿姆利则市逮捕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随后约有3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集会者奋起反抗,于傍晚占领火车站、电报局和电话局。当晚,英印军队的R.E.H.戴尔将军率领军队开进阿姆利则市,实行宵禁。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当天下午戴尔指挥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出口,并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
斯特莱沙阵线 指1935年通过斯特莱沙会议联合公报而拼凑起来的英法意暂时“集体维护和平”阵线。在希特勒单方面废止《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情况下,法国建议国联讨论由此造成的局势,倡议在意大利的斯特莱沙召开一次法英意首脑会议。会议后的联合公报主要有以下内容:(1)对德国单方面违反《凡尔赛和约》表示遗憾;(2)指出三国的政策目的是在国联机构下“集体维护和平”;(3)三国一致同意,采取各种可行方法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并将为这一目的采取“密切真诚的共同行动”。由于英法意各怀鬼胎,斯特莱沙阵线是一个不起任何作用的官样文章。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签署,英德勾结起来,斯特莱沙阵线遂土崩瓦解。
英德海军协定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是英国和德国于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关于两国海军军备力量的条约。条约主要规定: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一般认为《英德海军协定》合法地解除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军备的限制。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德意同盟条约 是德意俩国于1939签订的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又称钢铁盟约。条约主要内容: 1)缔约国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另一方将给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2)如果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将给予陆海空军事支持;3)缔约双方保证一旦能共同作战时,如缔结停战协定或合约,彼此必须完全一致;4)为保证履行上述义务,两国决定在军事上和经济范围内加强合作,并设立常设委员会。条约的缔结使得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方面更加有了底气,也是两个法西斯国家的进一步勾结。并且条约作为两大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重要步骤,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卡德纳斯改革 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资产阶级改革。依靠工农革命力量,在墨西哥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改革,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与自主型的经济现代化模式相适应的政治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概括为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一个是制度化的强有力的总统制,一个是职团主义结构的官方党一党民主制。形成了一个由国家调节和仲裁各生产要素之间关系的独特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是此后几十年墨西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原因,保证了墨西哥新的现代化战略的贯彻执行。①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②实行国有化。③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④教育改革。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⑤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5.条约有效期为10年。除互不侵犯条约外,苏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使苏联赢得了为战胜侵略者所必需的22个月的时间,并使日本在国际上更加陷入孤立,对苏联人民及世界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更有利,不仅打破了英德勾结起来反对苏联存在的企图,而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约和战线,使苏军在军事上避免了两线作战。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给国际共运造成了分裂,损害了各国共产党的威信,破坏了开始形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自己丧 7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失警惕,使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
奇怪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波兰开战,作为盟友,英国和法国必须和德国宣战。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想把德国进攻的战火引向苏联一边。德国组织军力准备袭击西线,所以这段时间德国和英法虽然处于交战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军事冲突。1940年2月,美国试图进行和平斡旋,为德国所拒绝。1939年9月~1940年4月,英、法与德国之间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战事,史称奇怪战争。柯立芝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进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敦刻尔克大撤退
发电机计划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进行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最终英国仍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大量的部队。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虽然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在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
不列颠空战
德国空军无法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也无法掌握英国南方,海峡沿岸的制空权。过了10月之后,登陆英国本土计划因为天候与海象的关系已经无法执行,德国也必须暂停作战进行整补,准备下一阶段对苏联的作战。因此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终止执行,对英国地面目标轰炸改为以夜间为主,大规模对英国的空中行动在此时划上休止符。由于德国空军无法完成夺取制空权的计划,登陆英国,迫使英国政府投降或者是于德国合作的意图也就无法执行。德国空军损失超过两千名空勤人员和将近两千架各类飞机,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是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也无法完全恢复。德国丧失在政治上与英国和谈的机会,也无法解决英国在大西洋与地中海战场可能的威胁,虽然短时间之内英国只能以战略轰炸的型态对德国本土施加压力,借由美国的协助,英国能够阻止意大利与德国在北非的计划,也保留反攻欧洲本土最大的基地。同时,在心理因素上,英国暂时挡下德 8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让英国的士气得以在欧洲大陆连番挫败之后有稍微恢复的机会
《苏日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条约共4条,主要内容是:双方保证维护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保持中立。《苏日中立条约》对影响二战战局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即便在条约签订之后,双方仍然彼此心存戒备。二战期间,苏联长时间在远东地区保持大量兵力,这对纳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大支持。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联才在得到可靠情报支持的情况下,从远东地区调集了部分兵力支援西线战场,并对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1945年4月5日,中立条约已失去意义。不久,苏联对日正式宣战
珍珠港事件 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
本专题的高频考点有苏俄 (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 尤其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几乎年年考查。试题类型既有选择题, 也有材料解析题, 以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也占有较大的比重。试题多以文字、图片或表格等材料为载体, 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 考查学生有效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考查角度新颖, 关注经济制度的创新、经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等, 试题还常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内容联系起来, 进行比较考查。
针对上述考查特点, 给出2016年高考的备考建议如下。
1. 厘清现代世界历史的主线, 梳理基础知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竞争与发展是本专题的一条大主线, 具体又分成苏联 (俄) 经济政策的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与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2. 联系社会热点, 深化主干知识。本专题热点较多, 一是民生和欧洲债务问题, 包含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局限性、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形成, 2008 年开始、延续至今的希腊债务危机等。二是2014 年11 月,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二十国集团峰会相继召开, 了解这些组织的由来, 认识其反映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三是2013年10月2日, 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并由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 年4 月15 日, 已有法、德、意、韩、俄、澳、印度、南非等57 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关注亚投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开行的区别及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四是“一带一路”或新丝绸之路。
3. 加强比较联系, 提升解题能力。本专题各类比较点很多, 如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苏联与西方工业化道路、苏联 (俄) 的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异同等。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5 年海南卷历史第17 题) 1924 年, 季诺维也夫在俄共 (布) “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 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 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 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 A项错误;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 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 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 认为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项错误。
变式练习1924年,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地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此观点
A. 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C. 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D. 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紧扣“1924 年”和“明智管理”等信息解题。A项“完全”过于绝对;凯恩斯认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张对经济进行更“明智”的管理即国家干预,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凯恩斯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C项错误;凯恩斯强调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干预, 而这与20 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不存在任何联系, D项错误。
示例2 (2014 年北京卷文综第23 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二战后, 美苏逐渐走向全面对抗。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 不属于经济上的对抗, 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为反击马歇尔计划, 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 苏联在1949年1月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 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 D项错误。
变式练习学者王耀东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 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 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其依据是马歇尔计划
A.旨在稳定资本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
B.最早公开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
C.导致欧洲出现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
D.造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峙局面
【答案】C
【解析】A项不仅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也是杜鲁门主义的目的, 排除;B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排除;马歇尔计划实施后, 作为反击, 苏联成立了以其为核心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欧洲出现了两个经济集团的对立, C项正确;D项与马歇尔计划无关, 排除。
示例3 (2015 年广东卷文综第39 题) 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19世纪, 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 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 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 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 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 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 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 现代化理论从美国传入中国, 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
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 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要结合所学知识, 从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等国际环境作答;二是明确美国政府的目的 (企图称霸全球) ;三是注意提炼材料中有关20世纪现代化理论的内容 (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 。
【答案】二战后, 美苏争霸, 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变式练习在人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有很多学者认为欧洲由于其自身发展出来的种种独特性, 创造了欧洲奇迹。然而学者弗兰克则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全球化视角指出:“……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 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 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 (1) 问, 根据材料一中从“1870—1914 年”到“1915—1944 年”的变化, 得出英镑货币体系的瓦解;根据材料一“1915—1944年”中的多个集团, 得出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必修二中“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 战后欧洲经济实力下降、美国实力空前强大等即可。第 (2) 问, 根据材料一中“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 ”, 得出二战后初期, 世界货币体系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世贸组织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 英镑货币体系的瓦解;二战前, 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 国际货币体系混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战后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经济实力下降, 美国实力空前强大, 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 二战后初期, 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组织的建立, 标志着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世界市场,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 人类进入现代世界历史时期, 它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 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 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 现代世界历史基本可被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7—1945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第二阶段1945年至今: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 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17 年底, 某项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 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 连同其耕畜、农具、房屋和一切附属物, 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 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该法令
A.得到了革命根据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B. 彻底消除了俄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因素
C.满足了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土地的愿望
D. 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2.列宁在《致美国工人》一文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 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 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为此, 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政策是
A.颁布《和平法令》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
3.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 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 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的表述准确的是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 有利于民生
4.读图2。它反映了美国
A.完善了福利制度
B.扩展了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C.破坏了联邦体制
D.成功地解除了该时期的危机
5. 资中筠在《美国的强盛之道》一文中指出:在政府改良中, 罗斯福的新政可称承前启后, 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 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划时代的影响。这里的“划时代的影响”主要是指
A.使自由主义复兴
B.缓解世界范围内的紧张局势
C.遏制法西斯势力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6.20 世纪60、70 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年, 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 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 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 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
7. 美国怀特计划强调, 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 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
8. 在很大程度上, 美苏“冷战”期间的冰冷“和平”, 正是靠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恐怖平衡”来维系的, 或者说, 是靠人类的求生本能和美好愿望来维系的。这说明
A.美苏“冷战”加剧世界的动荡不安
B.核威胁导致美苏的军备竞赛
C.美苏核均势客观上维护了和平
D.“冷战”期间局部战争与和平共存
9.2012 年2 月22 日, 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 但在该过程中, 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达到目的
C.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D.国家理想被国际歧视无情地掣肘
10.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 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 (WTO) 环境产品谈判进程已于2014 年1 月24 日启动, 以APEC清单为基础, 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
B.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
C.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D.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11. 从2006 年的blog, 到2009 年的mini blog , 最受网民喜爱的应用媒体以年为单位变换 (如图3所示) 。这表明
A.传统媒体正逐步消亡
B.互联网已在世界普及
C.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
D.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12.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流行着一个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的小说流派。该流派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等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 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 加速节奏的跳跃, 使情节缺乏逻辑联系, 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下列作品与该文学流派的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人间喜剧》
C.《苹果车》D.《等待戈多》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 个小题, 其中第13 小题28 分, 第14 小题24 分, 共52 分)
13. (28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 这两只手相互矛盾、相互交替, 形成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经济政策的“钟摆运动”:从注重国家干预之手的重商主义, 走向积极推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自由主义, 继而“回归”重视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随后是新自由主义重新力推“看不见的手”, 18年后又走向欲求两只手平衡的“第三条道路”。这些政策和理论的变化犹如钟摆, 摆到极限, 必然回摆, 力图在社会经济的变革与稳定之间调节和平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1979年,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伊始就讲:“一个国家, 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着的话, 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1981年, 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时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力, 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或人民权力之间的区别……我们当前所遭遇到的困难, 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
——黄安年《20世纪美国史》
材料三陈云同志说, 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 鸟不能捏在手里, 捏在手里会死, 要让它飞, 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 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 那么, 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撒切尔和里根的基本经济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 (8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陈云观点的理解。 (12分)
14. (24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2年年中, 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 在利莫日发表讲话时强调说, 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 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 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 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 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 这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 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 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12分)
(2) 运用有关史实, 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9分) 综合以上材料, 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3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 该法令是苏俄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D项正确;A、C两项说的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作用;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2.B 【解析】根据材料中“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等信息, 可知是苏俄政府新经济政策有关工业措施的内容, B项正确。
3.B 【解析】从材料中“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的表述不难判断出,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通过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 来协调企业之间以及劳资之间的关系, B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是加强政府对企业生产的干预与指导, 而不是实行国有化, A、C两项错误;强化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而不是工业方面的措施, D项不合题意。
4.B 【解析】从图表看, 1934 年之后, 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比例逐步提升, 正好符合此时罗斯福新政实行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状况, B项正确。
5.D 【解析】由材料中的“政府改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罗斯福新政扩大了政府的职能和权力,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项符合题意。
6.A 【解析】从材料“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我留在这座豪宅里, 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可知, 西方国家用税收来关照百姓生活, 符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内容, 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财政状况, B项错误;“享受着阳光午后”与“迷茫与孤独”不符, C项错误;“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 与题干时间不符, D项错误。
7.C 【解析】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反映的是二战后期美英在争夺对资本主义金融的控制权, A项是现象, B、D两项是其目的, 二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各自的经济实力, C项正确。
8.C 【解析】材料说明美苏在军事上势均力敌, 在客观上保证了世界的和平, 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相悖;D项表述虽然准确, 但不是材料论述的主题。
9.B 【解析】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反映的是其谋求政治大国的意图, 同时材料中的“但”字说明日本已认识到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难度非常大, B项正确。
10.D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通过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来推动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实施, 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形式, A项错误, D项正确;B项错误, 中国目前还不是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者, 更谈不上主导作用;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作用, 且各国市场的开放并未完成, C项表述不合题意。
11.C 【解析】从题干“网民喜爱的应用媒体”可知图示内容的含义。A项从图文信息中无法得出, 也与实际不符;B项理解错误;应用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C项正确;D项与图文信息不符。
12.D 【解析】由材料中的“20 世纪60 年代”“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 加速节奏的跳跃, 使情节缺乏逻辑联系”等, 可知该文学流派与现代主义的特征相一致。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C两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D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 (28 分) (1) 以经济运行模式为核心, 以社会稳定为目的;呈现“钟摆运动”的特点, 周期渐短;存在矫枉过正现象;由单纯重视市场或计划到两者并重。 (8分)
(2) 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2分)
影响:使经济逐步摆脱了“滞胀”困境;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和调控模式;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分, 任答其中3点即可)
(3) 陈云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 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体现了尊重经济规律和实事求是的思想。 (3 分) 英国在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中, 成功运用计划与市场两只手的力量, 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 当凯恩斯主义失灵后,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运用新自由主义进行经济调整,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改变了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9 分)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就可酌情赋分, 但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14. (24 分) (1) 目标:摆脱美国控制, 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 (6分)
背景:二战后,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 (6分, 任答其中3点即可)
(2) 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有关;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 (9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建立
C.第一国际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
2.社会主义制度为今天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全面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其诞生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十月革命B.苏联成立
C.农业集体化D.“一五”计划
3.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
4.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三国协约
C.雅尔塔体系D.三国同盟
5.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见下页图)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条约中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6.华尔街向来是世界金融的中心,它的一举一动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当前如此,过去更是如此。“1929年10月24,美国纽約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
B.经济危机迅速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
D.恐怖主义的泛滥
7.小华听到同学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上世纪30年代某个国家干预经济时兴办的一个公共工程和蓝鹰运动等,由此小华断定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是()
A.巴黎公社运动B.工业革命
C.罗斯福新政D.辛亥革命
8.奥巴马政府为了摆脱金融危机,以史为鉴,出台了一系列复苏经济的刺激计划。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干预经济B.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资
C.采取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9.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主要原因是()
A.欧洲面临世界大战威胁
B.希特勒掀起反犹狂潮
C.爱因斯坦支持德国共产党
D.希特勒大量焚毁书籍,德国的科研条件差
10.“饮鸩止渴”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它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两国在一次会议上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1.下列重大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进攻波兰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1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太平洋战争爆发B.雅尔塔会议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D.《波茨坦公告》发表
13.漫画能生动地反映历史。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从这幅漫画中,我们获得的最主要的历史信息是()
A.希特勒是发动世界大战的元凶
B.希特勒死有余辜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D.国际正义力量的联合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原因
14.下图中德国和日本两个法西斯政府签署投降书的时间分别是()
A.1945年4月8日,1945年8月15日
B.1945年9月2日,1939年9月1日
C.1945年5月8日,1945年9月2日
D.1945年8月15日,1941年12月7日
15.最先发出“冷战”信号,主张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西方政治家和事件是()
16.李娅同学告诉我们,1975年她叔叔曾出国到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留学,那么,这个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17.今天,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欧盟各国,而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有利于协调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D.有利于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除了自身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
A.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美国的扶持
19.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的滞涨
20.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A.1952年埃及独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21.2010年9月2日,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在华盛顿举行了近两年以来的首次直接谈判。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存在冲突()
A.美国与巴基斯坦
B.印度与巴基斯坦
C.以色列与美国
D.以色列与巴勒斯坦
22.“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让中国这一古老说法变为现实的行业是()
A.钢铁制造业B.汽车制造业
C.信息产业D.飞机制造业
23.右图是某个国际组织的标志,她诞生于二战期间,曾经被西方大国操纵,但现在正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着贡献,她是()
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United Nations
C.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D.Non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24.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许多城市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我国居民逐渐抛弃了传统饮食
B.外国饮食营养价值高
C.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了我国市场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25.世界名画《格尔尼卡》,是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它是20世纪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其作者是()
A.毕加索B.德莱塞
C.罗曼·罗兰D.贝克特
二、简答题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与生俱来具有发明创造的能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文明、物质生活的丰富都与发明创造离不开。
(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展示的20世纪最重大的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是什么?
(3)结合图三说说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况。
(4)图四展示的是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是哪个国家于什么时间建成的吗?
(5)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取得了一些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请列举中国政府为发展科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三、材料解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史称“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材料二法西斯的暴行。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请回答:
(1)毛泽东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结合材料一,说明绥靖政策的實质和恶劣影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说明法西斯的罪恶行径。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三,说说这两次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5)列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闪击事件。三次闪击事件后,世界上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什么宣言?结成了什么联盟?
四、分析说明题
28.阅读材料,分析说明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上海举行。世博会向来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次世博会吸引了众多经济界人士前来“淘金”。在俄罗斯国家馆日期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率领上千人代表团赴沪展开密集日程,并亲自通过视频推介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吸引中国企业家赴俄投资。
材料二吉利作为民族汽车品牌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代表之一,2010年3月28日成功收购美国沃尔沃汽车公司。中国对外开放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是以广东等地为龙头,主要加工轻工类产品然后出口;上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制造工厂”阶段;进入新世纪,对外开放已从“引进来”向“走出去”拓展——在一些国家联合开采石油、铁矿,在不少国家承包工程项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2)你认为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请你分析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五、活动探究题
29.活动主题: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
[“火山口上”的体系]
材料一经过5个多月的激烈争吵,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右图为签订和约的会议现场。
(1)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作出“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这一评价?
[“同仇敌忾”的盟者]
材料二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曾经是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2)“他们曾经是同仇敌忾的盟者”,美俄成为盟者是在什么时候?
[“两极对峙”的格局]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人类社会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材料三如下图。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请你说说它们形成的情况。
(4)美、苏经历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冷战”开始和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多元发展”的世界]
材料四
(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普京的话有什么含义?苏联解体于何时?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的某些国家。”
(6)材料五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1.D2.A3.D4.A5.D6.B7.C8.A9.B10.C11.D12.C13.D14.C15.B16.C17.A18.D19.B20.D21.D22.C23.B24.D
25.A
二、26.(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2)1996年,世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3)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4)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5)制订863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三、27.(1)实质:希望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3)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中国人民。(4)1942年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实施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5)德国闪击波兰、德国闪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四、28.(1)经济全球化。(2)材料二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3)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1.某日,江苏电视台某著名节目中给出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是()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解析:从关键词“17世纪”、“英国”、“力学”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 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解析:“人类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说明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B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C 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解析: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当时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传到东方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三民主义的形成。同时,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又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
答案:B 4.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1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的艺术家
解析:人们欢迎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是因为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甚至与常理有着尖锐的冲突。但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却非常合理并为实验所证明。
答案:B 5.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不同在于()A.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C.包括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D.正确反映了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的规律
7.著名英国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里查德·奥维瑞如此选择是因为()A.达尔文的论著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达尔文的著作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达尔文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达尔文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的驳斥了“上帝造人说”,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是牛顿,所以排除A、C两项。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项。
答案:D 8.“两个世纪前,1 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 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只有A、B两项适合,其中A项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与“1831年”时间不符,B项最佳。
答案:B 9.下面图片反映的是()
答案:B 10.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解析:题干材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答案:B 3 11.美国国防部官员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解析:材料并未否定核武器的作用,排除A;材料也不能表明D;技术显然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排除B。
答案:C 12.据统计,QQ聊天同时在线人数已逾三千万,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A.电话的广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B.无线电报试拍成功
D.航天技术的应用
解析:QQ聊天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提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答案:C 13.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对比来强化和凸现主观情感。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情感的文学作品是()A.《梅杜萨之筏》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 D.《西风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文学”这一领域的限制,及“美与丑,外表与内心”的内容提示。A项是法国画家籍里柯的代表作,B、C、D三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但只有C项将美与丑融为一体,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与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故事。
答案:C 14.“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首诗属于哪种文学风格()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解冻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可知,这是雪莱的《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选A项。B、C、D三项的文学风格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答案:A 4 15.如要了解19世纪上半期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真实社会状况,可以阅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16.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反映出()①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②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③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为了使之更完美而不是推翻它,因此排除带④的选项。
答案:A 17.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他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解析:从材料描述可以看出这是荒诞剧,而荒诞剧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答案:B 18.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5
19.下列美术作品不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是()20.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C.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D.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解析:本题用两幅中外绘画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6 概括、比较其特征的能力。《中国·牡丹》属于国画,有明显的文人画特征,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向日葵》是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凡·高的代表作,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这与中国文人画有相通之处。比较两幅画的特征,即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21. “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的作者是()A.舒伯特
B.舒曼 D.贝多芬 C.柴可夫斯基
解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答案:D 22.
18、19世纪之交,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是一位德国音乐大师,他一生创作的不朽作品不包括()A.《小夜曲》
B.《英雄交响曲》 D.《田园交响曲》 C.《命运交响曲》
24.阅读下列两幅图: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的形式,考查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第(1)问要注意多渠道积累知识,对课本插图等要多加注意。第(2)问除了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外,还要注意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第(3)问要注意全面考虑,步步扩展,既要考虑其对本学科的影响,又要考虑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图1是爱因斯坦;图2是普朗克。
(2)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他还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3)相对论理论提出的意义:一是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所蒙蔽,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是它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一是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是对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三是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典《Post Och 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这家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份报纸的信息将公布在瑞典公司注册办公室的网站上。办公室负责人罗兰·霍格隆德说,这一步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人物是网民。2006年年初接任《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我愿意看到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人物确实是一个
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敦巴顿橡树园会议(P424)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胜利在望,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苏、美、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被称为“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在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P425)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的经济,1944年美、中、苏、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3个重要文件:《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2个国际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开业,战后初期银行的主要借款人是西欧各国,后逐渐转到亚非拉国家;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业,后两组织都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会议还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霸主地位从此确立。
3.关税贸易总协定(P425)
二战后,美国发起筹建的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扩大国际交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组成了调整当代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总协定缔结后,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总协定既是一个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又是各国争夺市场的场所,同时还是一个调节和解决争议的机构。关贸总协定的成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资本、人员、劳力、货物自由流通的新格局,它是由美国发起筹建,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4.雅尔塔体系(P425)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打败的日法西斯,处置战败国;绘制战后欧亚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承认被压迫民族的权力等。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与民主的原则,具有历史进步性;它又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5.联合国(P426)
联合国是1945年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莫斯科三外长会议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的问题。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基本规划出了联合国的蓝图,规定: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创始会员国。1945年4月,在美国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全体会议上,以四大国建议案为基础起草了《联合国宪章》。宪章于6月26日通过,10月24日生效时宣告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机构包括: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等。联合国的成立为处理国际问题作出了贡献,但也有大国色彩,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6.五国和约(P426)
二战结束后,如何处置战败国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德国和日本的 处置事关全局,于是盟国决定先解决意、罗、匈、保、芬这五个法西斯帮凶及仆从国的处置问题。根据波茨坦决议,决定成立美、苏、英、法、中五国代表组成的外长会议负责制定五国和约。对意和约将由美、苏、英、法四国代表负责,苏、英两国负责对芬和约,中国只参加对日合约的讨论。直到1946年12月12日才最后形成了五国和约的正式文件。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分别在五国和约上签字。《五国和约》是战争结束后欧洲军事政治形势演变的产物,是四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国相互妥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但《五国和约》的缔结又是战后初期美苏在战败国问题上相互合作所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此后,国际形势由美苏冷战完全取代了合作。
第二章
1.铁幕演说(P427)
1946年,美国已决心以武力为后盾,对苏采取强硬方针,用武力以外的各种措施来“遏制”苏联,对苏联进行“冷战”。同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说,攻击苏联在东欧的“扩张”,认为中欧和东欧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的高压控制,号召讲英语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不过是美国统治当局借别人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
2.杜鲁门主义(P427)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篇政府咨文,渲染希腊、土耳其危机的严重性,说它们的“生存”收到了来自共产党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因此提出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4亿美元援助,并派遣军事人员。杜鲁门还如此解释了这篇咨文的含义,“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破坏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的这篇咨文及相关解释,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战士同盟公开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明美国的外交政策以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政治宣言书。
3.马歇尔计划(P428)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发表了15分钟的演说,推出了对欧洲援助的一揽子计划——马歇尔计划。在演说中,马歇尔首先描绘了欧洲的困难,并提出了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方式等等。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2月实施到1951年结束共有英、法、意、奥、比、丹等16个国家和地区(德国的美、英、法占区)接受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解决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发生。同时,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大步骤,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为美国铺平了控制欧洲的道路,成为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的一个关键性战略。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P429)
简称“北约”,1949年4月,美国同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冰岛和加拿大在华盛顿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后土耳其、希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班牙加入,共16个成员国。条约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当缔约国遭到武装攻击,其他地越过应采取必要行动,包括武力。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开始生效,根据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设有固定的常设机构,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军事委员会是理事会的军事顾问机构。其最高司令部有美国将军任最高司令,统帅个成员国拔交他指挥的军队。该组织每年举行多次军事演习。个成员国加强防务和加强成员之间的磋商与合作。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约国家实行统一的军事战略。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5.共产党情报局(P429)
二战后,为了对付美国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苏联政府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1947年,苏联、波兰、南斯拉夫等在波兰举行会议,会上苏联 2 代表指出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强调各国共产党互相磋商和自愿协同行动的必要;会议决定成立情报局,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任务是组织经验的交换,并在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配合各党活动。情报局到1956年4月结束,共存在8年多的时间,召开过4次会议。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一度把内部斗争放在首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党的“异端”工具,开除南共事件后为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开创了恶劣先例。总的来讲,情报局功大于过。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P429)
新中国成立后,收到帝国主义的鼓励。而正式与苏联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应邀访问苏联,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1950年1月,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参加了双边会谈,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协定。同盟条约规定:一方受到侵袭,另一方给予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平等、狐狸,相互尊重主权等原则,发展两国经济文化。条约有效期为30年。这一条约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两国任命的友好团结,有利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共同事业,收到了中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7.经济互助委员会(P430)
为了加速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经济的恢复,粉碎帝国主义的禁运、封锁政策,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其宗旨是:协调各国的经济计划,交流经验,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援助等。经互会打破了西方的封锁,对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七里积极作用,还使东欧国家对苏联有较大的依赖性,政治上不得不向苏联作出让步。但苏联有时进行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利益;成员国的交流忽视了上平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限于经互会的圈子,脱离了世界经济、技术的进步。
8.华沙条约组织(P430)
1955年5月14号,苏联与波、捷、匈、保、罗、阿、民主德国七国代表在华沙缔结了八国间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条约规定:当缔约国一国受到他国武装进攻时,其他地越过有义务“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花月的成立。是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队里的军事集团,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三章
1、苏共二十大(P443)
苏共二十大于1956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这是斯大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关于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并分别通过了相应决议。赫鲁晓夫在报告中着重批判了个人崇拜的错误,强调集体领导原则,提出了“三和路线”。大会闭幕前夕,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勒斯大林的错误。苏共二十大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强烈影响。
2、匈牙利十月事件(P445)
拉克西执政时期,匈牙利大搞全盘苏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布达佩斯各大专院校学生要求党和政府改组党的领导机关,改革经济体制,保障言论和新闻自由,反对苏联干涉内政。以格罗为首的匈党政领导人的粗暴压制,是和平游行演变为**冲突。11月,原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总书记达尔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并邀请苏联出兵,**平息。“十月事件”性质十分复杂,开始是匈牙利人民要求民主、自由,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斗争,后被外国势力和国内反动分子利用。
3、苏南冲突(P444)
指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有关南斯拉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的分歧、冲突和矛盾。早在二战期间,双方在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活动、援助和建立 3 人民政权的问题上就有隔阂。战后初期在关于的里亚斯特的领土归属、建立巴尔干联邦以及经济贸易问题上,双方矛盾更趋激烈和公开化。1948年2月底,苏联中断了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关系。1948年6月,情报局作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宣布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断绝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关系,对南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同年11月,情报局再次做出决议攻击南共事帝国主义的奴仆,号召南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苏联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是熟练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四、五章
1、忠诚调查(P433)
1947年3月,杜鲁门政府颁布《联邦忠诚法》,规定对250万政府公务员、学生教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凡忠诚者,立即强迫辞职,所有政府雇员必须宣誓“效忠政府”。这种审查后来扩大到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私人企业。在“忠诚调查”期间,政治恐怖弥漫全国。
2、麦卡锡主义(P434)
1950年2月19号,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演说,扬言他掌握了205名渗入到国务院的共产党人名单,麦卡锡主义拉开序幕。他肆意煽动反共,制造了白色恐怖。后来,麦卡锡主义又把矛头指向了艾森豪威尔的共和党政府,极大的妨碍了政府内外政策的推行,麦卡锡主义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反对和抵制。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联合,促使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麦卡锡主义主要源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其阴影长期不能消除。
3、三环外交(P439)
“三环外交”是丘吉尔提出来的,也是战后初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两党共同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三环是指英国同它的殖民地及自治领,英国同美国,还有英国同欧洲。“三环外交”就是说英国的外交政策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并以英国为中心,发展外交优势。英国三环外教的目的是:将继续统治英国的殖民地并控制其自领;保持同美国的特殊关系,借对抗苏联,并凌驾于西欧各国之上;与法国和联邦德国合作,促使西欧联合以振兴西欧,并作为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屏障。由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三环外交并未能继续贯彻下去,但这种政策的痕迹仍然存在于当代英国外交之中。
4、戴高乐(P4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战士,法国著名总统。戴高乐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法国政府投降后他流亡英国,在伦敦成立“自由法国”(后称“战斗法国”)。在异国,戴高乐继续进行卓有成效的抵抗运动,赢得了法国内外人民的尊重。1944年6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1945年11月,在巴黎组织政府。戴高乐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和战后大国地位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12月,再次当选法国总统,1965年连任,在任期间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并推行了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的外交政策。1970年病逝,戴高乐总统一起一生的努力赢得了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第六章
1、《蒙巴顿方案》(P430)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印度各党开始要求印度独立,英国无力镇压,为了英联邦利益,1947年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即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但不能自治。印巴独立结束了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直接统治,引起印巴双方的宗教大仇杀,尤其是克什米尔土邦归属问题,导致了印巴之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严重对立。
2、埃及七月革命(P431)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咽喉地带,是西方殖民者的生命线。1936年,英国与埃及国王法鲁克签订了《英埃20年同盟条约》,英国获得了在运 4 河区驻军、使用埃及的基地与港口的特权。1952年7月,埃及民族领袖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七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埃及国王法鲁克被迫在“退位诏书”上签字,成立埃及共和国,纳赛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经过长期的斗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埃及“七月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七章
1、戴高乐主义(P439)
戴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拉希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只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发的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以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
2、新东方政策(P440)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的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旧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3、布拉格之春(P446)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68年3~4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通过了实行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将摆脱苏联模式,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纲领的内容是:改革政治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经济体制,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调整对外政策,主张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改革是一次综合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面改革,并有着鲜明的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争取独立自主的倾向。西方人士称之为“布拉格之春”。苏联队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进行压制、干涉,并与8月20日纠集波、匈、保及东德的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布拉格之春”夭折。
4、不结盟运动(P432)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的、彻底的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用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代替冷战和避免和战争的手段。《宣言》提出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不结盟运动先后设立了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和协调委员会4个机构。不结盟运动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末,成员国已增加到100个以上,不结盟国家会议成为仅次于联合国最大的国际讲坛。
5、七十七国集团(P432)
20世纪下半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要联合起来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呼吁,1963年第13届联大讨论了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从而形成了“七十五国集团”。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5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七十七国 5 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掠夺,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并决定在每次贸易会议开会前召开部长级会议,以便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研究应采取的对策。该集团成员国不断增加,当仍沿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名称。
6、戴维营会谈(P447)
1、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史,是从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和平共处。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美国内战,它的结局无疑的将决定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
------恩格斯《致魏德迈》
①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为什么说它是真正革命的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它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两种制度不能在北美大陆和平共处?
【北方资本主义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③根据材料三,说说恩格斯关于美国内战诊断的理由
【南北战争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
2、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通过;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 】 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 【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维护了议会的权利。】
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 【该文件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
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资产阶级性质】
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日本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闭关锁国】 ⑤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⑥从一个民族进步的角度,谈谈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⑦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这方面,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4、“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独立宣言》、1776、7、4 大陆会议 】
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 【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独立战争;华盛顿】
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标志着美国独立 】
④这次斗争具有哪双重意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5、林肯总统1858年一次演说中的部分内容:“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①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美国联邦政府】
②“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是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南方奴隶种植园经济制度】 ③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焦点:奴隶制度的废存。结果: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6、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恩格斯 ①文中所提到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文艺复兴运动,即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②这场“变革”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在哪一个首先国家兴起【14世纪;意大利】 ③在这场“变革”中被称为先驱是谁? 【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
④试举出在绘画、诗歌巨人各一人? 【绘画——达·芬奇;诗歌——但丁】
7、“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制度的胜利,它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①材料中所指的两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两次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英国革命开始标志是被迫恢复多年关闭的议会;法国革命开始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旧政治制度”指什么?“新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旧制度指封建制度;新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 ③这种“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在英法两国最终分别表现为什么政权形式? 【英国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制。】
8、简要回答有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若干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谁?【马克思、恩格斯】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9、简要回答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问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萨拉热窝事件】 ②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三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③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被称为什么?【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④一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应尽的义务;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⑤有人说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不正确。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战的导火线,没有此事件,一战也不可避免。它的爆发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和长远的历史渊源,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带来了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境内发生了哪两件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10、新航路的开辟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有哪些?
【欧洲航海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为了寻找东方财富】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地圆学说流行;造船技术改进;指南针广泛使用】 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国王支持】
11、材料一 当地居民都跑来崖边„„有人给我们送一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鳊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谨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请回答:
①当地居民指什么人?哥伦布称他们为什么人?【美洲人、印第安人】 ②从材料中找一句话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本质。
【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③从史料中可见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采取什么态度 【当地居民热情、友好地款待哥伦布一行】 ④欧洲殖民者后来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当地居民的?它揭示了什么道理
【欧洲殖民者却残酷地奴役、屠杀印第安人。揭示了殖民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积累资本是靠血腥的殖民掠夺实现的。】
12、世界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工业革命,它们相继把人类历史带入了什么时代?你能分别说出它们都有哪些成就吗?这些成就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果有火车、汽船、珍妮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成果有汽车、飞机、电话等。②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等。
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业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
1、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猿人→智人)人类最先进入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2、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3、古代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发展文艺
斯巴达:崇尚武力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
古代罗马:三次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古代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古代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历
元年);630年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半岛统一
5、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查理·马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罗马教会拥有最多的土地,权利至高无上
6、三次希波战争:希腊获胜、马拉松长跑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7、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马可·波罗行纪》
8、古代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人(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古印度,释迦牟尼 基督教:巴勒斯坦,《圣经》,圣诞节,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元年
伊斯兰教:阿拉伯麦加,穆罕默德,《古兰经》,穆斯林,开斋节、古尔邦节
9、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家,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荷马史诗》:古希腊英雄史诗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著名悲剧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 在《科学大众》上看到了这个栏目, 我决定说出我的烦恼。刚过去不久的考试, 我考得非常不理想, 被家长老师批评, 我顿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仿佛世界没了色彩。之后, 我上课经常不能专心, 老师说到哪里也不知道, 平时考试和默写都非常差, 我都快急哭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初一女生)
小米姐姐的回答
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 反而是影响你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因为一次的挫败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是不成熟的表现。家长和老师批评你的本意, 是希望你能振作起来, 好好学习, 而你却大受打击, 一蹶不振。来信中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孩子, 但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急。首先, 你要调整好心态, 相信自己通过努有的感觉, 仿佛世界没了色彩。之后, 我上课经常不能专心, 老师说到哪里也不知道, 平时考试和默写都非常差, 我都快急哭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初一女生) 力会考出好成绩的。然而光有信心还不够, 足够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好好回报必然要有更多的付出。现在你最重要的是冷静下来, 找个时间, 把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 请老师分析一下考不好的原因。原因找到了, 一切都好办。你才初一, 时间还比较宽裕, 相信你很快就能赶上大家学习的脚步, 成为一名让大家还有你自己满意的学生。
一周学会冰岛语
一个英国摄制小组拍摄了一部以丹尼尔为主角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制片人给丹尼尔布置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个星期内学会一门外语,而且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的冰岛语。
丹尼尔在冰岛住了一个星期,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一周后,当丹尼尔出现在电视节目的直播现场时,主持人说:“我真是太惊讶了。他回答了我们的所有问题。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学会了冰岛语,这真是太棒了。”
惊人的数学天赋和记忆力
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目前大约有50位真正的“白痴天才”,而英国小伙子丹尼尔·塔米特和其他“白痴天才”都不一样:他吐字清晰、非常自信,拥有“白痴天才”所特有的天赋,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
丹尼尔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是令人震惊的。如果问他4个31相乘等于多少,他能马上说出正确答案——923521。当采访他的记者说出“我出生在1931年11月8日”时,丹尼尔马上说道:“1931是一个质数。你出生那天是星期天。今年你的生日是星期三。”
除了惊人的数学计算能力外,丹尼尔的记忆能力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丹尼尔第一次震惊全世界,是在牛津大学表演背诵圆周率。在那之前,丹尼尔只花了几个星期进行准备,他说:“我坐下来拼命记这些数字,一次就可以记住好几百个。”当他出现在牛津大学时,他那惊人的记忆能力就像冲出水闸的洪水一样奔流不息,在5个小时里,他一共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22 514个数字,而且一个不差。
轻度自闭症
丹尼尔之所以被归类为“白痴天才”,是因为他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艾斯博格综合征——一种轻度的自闭症。
丹尼尔回忆说:“我高兴的时候经常会拍手,或是抓自己的手指和嘴唇,结果小朋友看到了就会学我的样子笑话我。我就用手指塞住耳朵,迅速地算2的倍数。2、4、8、16、32、64……”他说,“数字是我的朋友。它们很可靠,能让我信赖。”
如今,自闭症在丹尼尔身上还时有表现。“如果大街上有很多人的话,我会觉得在那里走路很难。如果周围很吵,我会用手指塞住耳朵。”这种焦虑感使他非常恋家,他不能开车,很少出门买东西。
开博客、写书
幸运的是,丹尼尔并没有像其他“白痴天才”那样,完全缩到自己神秘的自闭症世界里。丹尼尔认为,是自己的大家庭逼迫自己学会了适应。他说:“我的父母有9个孩子,他们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意识到必须为自己做点什么。”
目前,丹尼尔经营着自己的教育公司。他还写了一本讲述自己经历的书——《生于蓝色之日》。此外,他还经常给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进行励志演讲。丹尼尔还开了自己的博客。
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丹尼尔一直试图保持低调的生活。他说,自己非常愿意充当大脑科学家的研究对象,但对于出钱让他展示自己技能的邀请,他几乎全都拒绝了。
大脑研究的无价之宝
美国加州大脑研究中心的拉曼坎德兰博士在对丹尼尔进行详细的测试后表示:“他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他的表达很清晰,人也很聪明,他既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又可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反省。”
由于丹尼尔能描述自己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因此他对于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拉曼坎德兰解释说:“大脑如何进行运算——比如,我们是如何计算出17减9的结果的,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拉曼坎德兰说:“在科学界,那些一开始看起来奇怪的事物,往往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方向,有时候更能为我们提供一把金钥匙。”
至于“白痴天才”形成的原因,拉曼坎德兰博士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受过伤。他说:“一种可能是,大脑的其他许多部分变得无法正常运作,于是病人就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剩余的区域。许多临床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一些病人在中风之后,艺术天赋会突然增强。”
这个理论似乎也能解释丹尼尔的情况。丹尼尔在4岁时曾患过一次严重的癫痫症,他也相信那次癫痫症的发作促成了自己现在的状态。正是在那之后,数字在丹尼尔眼中不再只是数字,他突然拥有了一种被称为“联感”的罕见能力,即通过一种刺激能激发起另一种感觉的状态。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推荐阅读:
2022《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10-01
世界现代史作业11-05
世界现代设计史,总结12-03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10-20
世界古代史部分材料题11-22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06-13
世界文化史资料09-08
世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12-28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方案06-13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