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情思散文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雨情思散文(精选13篇)

秋雨情思散文 篇1

阵阵秋雨,淋湿了远处的青山,淋湿了近处的树林,淋湿了连绵的草原,也淋湿了我心中的思念。我的思念不在此地繁华的闹市,不在眼前的人海,不在近处的草原,也不在阻住我归程的青山。我的思念是故乡的平原,是千里之外的亲人,是远方牵挂的爱恋,是远在天涯海角的知音,是那渐行渐远的青春与童年。秋雨越是缠绵,思念越是浓郁;秋雨越是透着凉意,思念越是温暖;距离越是遥远,思念越是热烈;时间越是长久,思念越是刻骨铭心。有人说,云是异乡人的牵念。最初的牵挂与忧愁都是诗情画意。随着忧愁的增多,泪水积聚到白云无法承载的时候,云就变成了雨。无关痛痒的人看到天空下的是雨,心有忧愁的人看到天空下的不是雨,是情人的眼泪。

最初的家是一处宁静的港湾,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随着滔滔洪水泛滥,人间变成了汪洋大海,家变成了一艘漂泊的.航船。不知何年何月开始,相爱的人之间相隔的是一条大河,你在此岸,我在彼岸。岁月如流,相思的人之间隔着的是一片海,你在天之涯,我在海之角。后来啊,相思化为了一道彩虹, 你在彩虹这一端,我在彩虹的那一端。相思的泪水越来越多,如今的相思啊,已经化为了天上的银河,多少牛郎织女还在思念中盼望着鹊桥相会。

我从平原开始,走过山地,走过高原,走过幽谷,走过山野,走过草原。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是装满了思念。秋雨思思,仿佛是我的情思;秋雨绵绵,好像是我的诉说。小河哗哗向远方流淌,我祝愿小河带上我的思念,汇成江河,流向我的故乡。

没有经历过沧桑的人,不知道真情的珍贵;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不懂得深情思念的坚贞。泪水洗刷过的眼睛,更加能够读懂百味人生;战胜磨难的生命,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秋雨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冷静,使懵懂的头脑变得清醒。站在窗前看雨中的风景,和在雨中泥泞的道路上前行有着天壤之别。

秋雨情思散文 篇2

一、遵路, 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蕴和气脉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这个“真”, 就散文而言, 就是文中的意蕴和气脉, 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而深刻的情思。散文教学须从整体入手, 遵其路, 循其形, 入其里, 察其情, 感受到文章的气质, 获得审美的愉悦。

1. 品题悟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常关涉文章的主旨, 散文标题常凝练, 有意蕴。品读标题组织教学能快速领悟作者旨意。《土地的誓言》一课围绕标题讨论:面对的是怎样的土地?发出怎样的誓言?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誓言?三个主问题, 理清文章思路, 解读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意蕴, 在深情的诵读中自然领悟到作者喷薄而出的“泛滥”的情感。《小石潭记》一课, 围绕标题展开三环节教学:一“读”标题, 品重音所在, 并说出理由;二“说”标题, 细读课文, 分别找出这是一个小小的“石”潭、这是一个“小”石潭的依据;三“悟”标题, 深入探究这是一个怎样的“潭”, 由“潭”你联想到什么, 结合柳宗元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进而领悟到“人如鱼, 人不如鱼也!”, “潭”即作者, 体验到作者无法挣脱的孤独情怀。

2. 提领而顿。

散文中往往有提领而顿的关键词语, 如《云南的歌会》的“意思”, 《藤野先生》的“伟大”, 《风筝》的“悲哀”。这些词语折射出作家真实的内心观照, 凝聚着作家心中特定的情结, 隐藏着作者的心灵密码。抓住关键词组织教学, 能带动全文的阅读, 把握文章的文脉, 辨认出作者和人物的个性和深层的、潜在的情感。《我的母亲》, 从全文的思路来看, 前半部分写“母亲”, 后半部分写“后母”。可从胡适先生的族谱导入, 弄清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母亲在文中特定的身份, 将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品“母亲”, 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母亲形象的两个词:“严”、“慈”。母亲之“严”表现在哪里?梳理出母亲对我的“非常之举”“残酷之处”, 探究母亲“非常之举”的原因。在品读中体悟到母亲“严”中之“慈”, “慈”中之“爱”。朗读最后一段, 读出母亲的那一颗心,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悟到胡适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源自母亲严格训导下的自我管理、严以律己。二品“后母”, 寻找最能概括后母形象的词:仁慈 (温和) , 探究她为什么“仁慈” (温和) ?“仁慈” (温和) 的背后是什么 (苦) ?母亲的“苦”表现在哪里?她又是如何面对“苦”的?进一步体会到母亲在“非常之境”中的“非常之举”, 造就了胡适这样的“非常之人”。再读末段, 品味“学得”的含义,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胡适先生对母亲充满爱戴和感激的深厚感情。

3. 循“线”索意。

抓住了散文的线索, 也就找到了解读散文的路径, 找到了切入文本的支点。遵循线索组织教学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行文思路、深入领会作者情思的一条好途径。浙江的刘飞耀老师执教《我的第一本书》, 就是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 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对“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 把握“第一本书”所呈现的深刻意蕴。第一环节是学生速读课文, 找出作者直接表达对“第一本书”情感的语句。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学生研读课文, 探讨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本微不足道的书如此厚重地爱恋、难以释怀, 探寻书和“我”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深入研讨作者由第一本书牵连出了三个处境迥异的“大人”, 他们与“我的第一本书”、与我成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释这“第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最后, 穿插牛汉的生平经历, 体会牛汉先生饱经沧桑, 感悟作者尝遍人间百味后唱出《我的第一本书》, 为我们展示出名利之外的一个纯然生命的境界———人不能忘本。

二、入境, 体验“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王尚文先生认为:文学教育“重要的不是作家的意图, 而是文学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重要的不是探询作家的意图, 而是去体验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 体验是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散文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通过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 意蕴与画面交织, 内情与外物融合, 从而感染读者, 引起共鸣。学习散文, 要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中去, 契合作者的心境, 体验作者“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 从而感悟人生。

1. 潜心涵咏。

朱熹说读书“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 咀嚼滋味, 方有所益。”“沉潜讽咏、玩味义理”, 就是要读、吟、诵, 乃至唱。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凭借诵读、涵咏的桥梁, “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心同其情, 耳醉其音”, 把握作者情感的脉搏, 体验散文的意境, 发现作者的心灵奇观, 使艺术景象烙印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进而参悟到美妙的意蕴, 咀嚼作者对社会历史、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驱遣想像。

“当我们阅读散文, 接触到那些意象的时候, 我们的心灵不仅会为作者的真情所动;而且还会同作品的抒情背景相融合, 产生出自己的想像, 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因此散文教学必须驱遣学生的想像, 从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中再现一幅幅画面, 一片片场景, 一段段人生的悲欢离合, 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的的意境。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 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 置

上海教育科研2011.1076身眼花缭乱、热闹非凡的“春草”“春风”“春花”景象中, 体会朱自清先生用纯洁的儿童天真的眼睛和纯净的心所感受到的美好的诗意和其中所涌动的作者对春天的礼赞之情。

3. 玩味言语。

要引导学生仔细玩味语言, 做到“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在咀嚼中入情入境。首先是要引导学生驻足字里行间品味文中凝练而优美的句子, 感悟人事景物的特点和渗透于其中的意蕴。如《春》《济南》等写景的文章, 感受比喻与拟人等修辞的妙处,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是怎样具体地表达了作者情感。其次是要玩味极富感染力的词语, 挖掘、品味语言运用上的独到之处。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 语言平白如话, 不加丝毫雕琢, 但质朴和平淡之中笔笔深情, 副词的运用更是平中见奇、淡中见浓。除了仔细体味母亲三次催人泪下的“哭”的细节, 更要在“刚、就、真、实在、悄悄、最”和六个“从不” (从来没有) 等副词表达效果上重锤敲打, 体会作者强烈涌现的至真至纯的爱母之情、敬母之意。其三要品味“文眼”。散文的“文眼”不仅在于词语的精美, 更主要的是表露意境的深邃。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的末段:“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就是文眼所在, 品透了其中“黑暗”“光明”“奇迹”三个关键词, 就能体验张抗抗所创造的意境, 读懂作者独特的“森林人生”。

4. 悟象生情。

散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审美悟意, 就审美规范来说, 散文中“情感”处于首要地位。而“情感”往往通过事物、人物和形象性言语描述来传达和显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音和语义“品”形象性言语, 组合形象化言语在脑海中再创描述的“象”, 由描绘的“象”悟出“象外之象”, 触“象”生情, 最终指向“情感”。即使是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是以书写情志为旨归, 而不是刻画人物性格。如学习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信客》, 不仅仅了解是一个如何的信客形象, 重点还是在于“触象生情”———由信客的所作所为体验作品抒发的作者的爱与恨, 领悟到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教学《吆喝》一文, 通过读———唱———赏———悟等环节, 读出市井风情, 读出声乐之美, 读出老北京人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 更要读出老北京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自信豁达的人生境界。

三、还原, 领悟作者微妙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由于时空造成的视界差异和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所限, 学生对散文中描写的情境和生活往往生疏, 难以进入其中的意境或深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思哲理, 就有必要采用还原之法, 在作者的情思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

1. 历史还原。

孙绍振先生认为解读文学作品要“把作品放到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 特别是还原到产生的艺术背景中去。”教学经典散文, 要引导学生回归到作品所描绘的时空中去, 设身处地地站在那个时代、区域看待文中所描绘的自然、

SHANGHAI JIAOYU KEYAN

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和作者的情愫。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应回归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历史情境中去。还原到鲁迅先生“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 在北京至厦门这段生活中最辗转流徙, 人生最苦闷的时候的写作背景, 联系到作者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排除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 寄一丝安慰的写作缘由, 挖掘贯穿全文的甜美的欢乐的回忆、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 表现儿童热爱自然, 追求新鲜知识, 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这才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 角色还原。

启发学生把“我”摆进去, 把“我”的人生经验摆进去, 化为作品的一分子,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进入作品的情境, 和作者水乳交融, 填补原文中形象和情感的空白, 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构具体可感的场景和形象, 抓住作者刹那的心灵的颤动, 领悟作者审美心灵奇观, 悟到作品的真味。走不进作者内心深处, 徘徊在作者心灵之外, 永远无法体会散文之美!《春》只有引导学生贴近儿童时代的自我, 用纯洁的儿童的眼睛和天真的孩子气才能真正读懂作者独特的童真、童心和童趣, 读懂文中富有江南气息、充满古典诗情画意的春之情趣美。

四、植入, 让作者站立在学生心头

“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小说一般可以就文本来读文本。正如文学界流行的说法, 作品完成了, 作家就死了。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感受的, 散文的阅读往往需要与作者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作品来了解、感受作家这个人, 通过作家这个人来分享、领会他所写的散文这个作品。”所以散文教学必须适时适当地植入与作者、作品相关联的资料, 如作者其他的文学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风格、其他人的赏析、评论, 丰厚和充盈作品内涵, 引导学生透过含蓄蕴藉的文字, 直视作品的内核, 透过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 审视作者, 让作者在学生脑海里直立起来。

1. 知人论世。

如教学杨绛的《老王》, 老王死了, 作者为什么这么多年, 每想起老王, 总觉得心上不安, 为什么说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只借助文本, 很难得出结论。必须植入时代背景, 植入作者的生平, 体会到那个特定时代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贫民之间的特殊关系, 体会作者特殊的内心世界, 真正了解杨绛的为人处世和高贵灵魂。

2. 借助互文。

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上《春酒》,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文眼“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蕴意, 课件出示如下资料:

在上海求学时, 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 手膀抬不起来, 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 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 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 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 我有点冷, 披上母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 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 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 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 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愁绪呢!———《髻》

来到台湾, 此心如无根的浮萍, 没有了着落, 对家乡的苦念, 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 梦里思”, 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 躺在双亲的墓园中, 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 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 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 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 水阁山遥。———《乡思》

琦君其他文学作品的植入, 用相关细节佐证, 能帮助学生深切体悟到琦君特殊的乡情, 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乡土情结之中。

散文样式多姿多彩, 散文内容包罗万象, 散文教学策略不可能一成不变, 更无统一的模式可言, 但只有驻足字里行间深度耕耘, 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 就一定能让散文之美绽放光彩。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篇3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学者,著名作家。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代表作品《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是目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的很多散文貌似记游,实则包含了对人文内涵的深刻思考,给喧嚣浮躁的浮世众生注入了一种静默、安详、理性和深沉的品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

应当说,作为一名大文化散文的写作者,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别有意味,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语言言简意赅,字约意丰,并且非常注重语句之间的抑扬顿挫、音节上的铿锵悦耳,具有声音美、意象美以及句法美,从简单又简约的普通文字中发掘出他人无可比拟的独到品质,构造他特有的语言品位。可以说,语言运用是余秋雨散文的第一因素。他少有繁冗的词句、多余的赘言,也少有随心所欲的心绪流露。他的语言凝练,简约,并且深思与言情完美结合,其灵性的发挥,心志的醇美,抒情的律动以及结构的绵密,都达到了一种极致,并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是书写得如此轻松与自如,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做作穷尽之感。

(李瑞龙《论余秋雨的散文艺术》)

余秋雨这个名字,和当代的许多热点论争联系在一起。这可以从报刊、网站一波未平又起新浪的批评论战中感受到,也可以从一本又一本的论争文集中阅读到。如果当初他安心做一名史论学者,恐怕只在学术圈中享有知名度,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他将学者的睿智灌注到了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中,进而形成了一个系列,筑成了一种风格。

(秦晓帆《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创作动机》)

余秋雨的散文以其优美的文笔、浓郁的抒情、丰富的联想、睿智的评点等等吸引着广大读者。他的文化散文,讲古论今,引介知识,描写景物,关注中外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命运,从尘封的历史遗址和人文山水中挖掘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的精神内蕴。读余秋雨的散文,我会不自觉地惊叹余秋雨敏锐的洞察力,感慨自己何以不是那“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会不由自主地被余秋雨文中的激情与叹息所裹卷,却不能“吞吐千年”。

(王汉英《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质》)

雪寄情思散文 篇4

飘雪如纱,无言无语。是时光走的太远忘了归期?是呼唤声太小你听不到。只有我这颗麻木的心,聆听着雪与大地的对话。一阵不地道的风吹来,旋起了茫茫的雪。朦胧中仿佛见到了你的身影,回眸的甜笑,已经足矣安暖我一生。我知道,被你折起的诗行里,有我的影子,尽管你嘴上不承认。流年里的那些杂念,与时光有然,就算与你无关,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只想守一份懂得,惜一份真情。携一汪凌河之水,回荡于心田。千回百转,唯有你才是我诗章里的永恒。

与英的相识是在秋天的网络里,刚刚加入唱歌群的我,被甜甜的歌声吸引了。一双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一闪一眨之中,透着沉稳与成熟,用我的话说,就是长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虽说我这个年纪,风雨过来人,心里还是渗出了暗暗的喜欢。

一次自己把瞎写的所谓的诗,发在了群里,没想到她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和上了一首,真的让我吃惊。共同的爱好,我们互相加了好友,慢慢发现她也爱好文学,和我一样也爱唱歌。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聊了很多。

她出生在城西边很远的一个临县的小山村,由于家庭原因连初中都没读完,因为长得漂亮,经人介绍嫁到了城里。开始几年丈夫对她还不错,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生活的压力和琐碎,丈夫的脾气也就越来越不好。而且常常喝完酒打她,为了两个幼小的儿子,忍气吞声的过了多年,孩子大些了,她也实在忍受不了了,只好一个人偷偷的远走,出去打工了。

两年后,由于丈夫常年喝酒,得了肝癌,两个儿子十多岁,还未成年,心地善良的英又默默的回到了支离破碎的家,又要伺候病中的丈夫,又要供两个儿子上学。没办法的她只好早上做完饭,让丈夫和孩子吃完后,自己去劳务市场去找活干,为了多挣几个钱,啥活都干,给钱少的,别人不去,她去。

风风雨雨的几年后,卧床的丈夫去世了,两个儿子也长大了。她也想给自己找个归宿了,但是看到两个没成家的儿子,今年秋天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想想看,当今的这个社会,还有多少这样的女人,朴实贤惠又多才多艺,不敢说什么,只是喜欢与欣赏,在心里偷偷的、默默的、藏在心里的。我也知道她想的是啥,她也把有些关于我的东西,藏在了心里。

寒冷的冬季,一纸笔墨,写不尽心中的感慨,言不尽心中的诉说,爱你在心间,藏你在心坎,却不能许你半世温柔,------。

一个人行走在雪中,给我一份宁静与淡然,足够。诗句的语言,心念声声,你懂了,我便无怨无悔。若被珍惜,别无他求。我不想惊了你的梦,又怕扰了你的思绪。没有了繁杂,没有音乐,只有我的心在清唱,歌不尽的沧桑,读不完的风雨,踏着脚下的雪,只有诗句在心里丰盈;

冬雪飘洒落桥东,望天茫茫心事重。

万物凋零芳年逝,似情似爱似梦中。

生留红尘修自清,远至孤赏梅花容。

迟逢知音幽帘闭,半世怎敢再殷红。

正是;

久盼天归雪,昨夜静悄来。

繁杂遍洁染,心中梨花开。

古城情思散文 篇5

一条老街,古朴中透着典雅,每块青扣的石板,都藏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当来到这里时,古老的建筑青砖绿瓦,深深入了你的眸子。老街要经过多少年风雨的洗礼才能变成现在这幅万般沧桑的模样。轻轻踱步,每一步都感受着古老的脉搏。来这老街你会发现这样穿旗袍的女子,低头不语,静默成诗,轻打一把油纸伞,入眸的古老,化作涓涓的诗行,滴墨成画、点墨成行。古老的榕树,轻飘下一朵芙蓉,撒满相思。清浅的夏日,来这老街体会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古老,来这老街邂逅如诗般的女子。

蕙质兰心,气吐若兰,人们常常用这些词来形容一个女子。不知何时爱上这些词,也喜欢做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一定是婷婷中带着芬芳,柔美中不失妖娆,低眉里藏着若雪的心事,浅笑中藏着淡然,眼眸中藏着深情,静谧里静观沧桑。喜欢做这样若兰的女子,宛若聘婷,云淡风轻,暗藏书香。

与其说生活是一首歌,不如说生活是一首诗。懂得欣赏才会有入心的生活,不知何时爱上汇龙桥畔的一池荷香,清浅的夏日里,点墨成诗,落汗成行。那一袭长裙婀娜了身姿,秀影弄红妆。与荷对影,与柳细思量。涓涓溪流,婵娟了心思,碧波弄影,与鱼对诗,诗两行。花钗缱绻了秀发,风影呢喃了花香,晨光里轻轻踱步,晚霞中静看夕阳。

红尘中的陌陌相识,都是前世结下的不了情思。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有时一个深情的回眸,一直珍藏在心里;有时一个深情的对视,却成了一生不了的印记。红尘中有谁寂寥了心思,又有谁落寞了惆怅。小女人的心思总是掺杂了多愁善感,有浅浅淡淡的微笑,又有落泪的伤怀。数不尽的沧桑岁月里,又有多少含情脉脉,又有谁陪你在小荷边漫步,看蜻蜓点水,听夏虫的低吟浅唱。

懂得聆听,静静生活,那一池荷香入了谁的眸子。午后,一缕阴郁的云朵飘来,氤氲的天气,染了天、染了地,仿若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心意随着天气微凉,指尖细数的光阴,心微澜,笔墨轻点。冷暖,心自知。静数的光阴,才能细细品味人间的百味。

夜暮下的古城别有一番情调,晚霞婵娟了幕空,月光婵娟了星星,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参杂了各种笑声。夜暮下的古城还是往常一样繁荣,轻轻踱步,街角两旁摆满了各种古玩,丝绸店里的旗袍,有多少花样年华的女子留下留恋的脚步。

情思端午佳节散文 篇6

杨花落尽子规啼,古人大凡表达一种情思大概都会先来一番风花雪月的烘托,之所以想起这句诗,应该是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有关吧!最美人间是四月天,在我看来农历的四五月最是惹人情思涌动的时节,且不说那散发着极清幽芳香的栀子花让人神清气爽,且不说那红得极浓烈的石榴花让人心旌荡漾,单就是弥漫着艾草香的端午也足够让人回味绵长啊!

前两天让学生写一写家乡的端午,突然发现我的情思学生未必有啊!在他们看来,对端午的了解就是纪念屈原,所以要赛龙舟、吃粽子、还要吃咸鸭蛋。至于其他,就一概不知了,农历五月初五,正是万物卯足了劲肆意疯长的时候,乡下沟沟渠渠里似剑般形状的菖蒲叶子仿佛一个个半大小子一下子身材挺拔了起来,而野外大片大片的艾蒿也开始散发出那略带药味的清香,季节就这样和我们的祖先默契的配合着,于是端午就在这幽幽的淡香中一路从古走到了今,一路走来,穿插上了关于文人屈原荡气回肠的忠君传说,端午也就更加鲜活了起来。在我看来,乡下的端午味道更浓一些。

在我记事起,每到临近端午佳节,我的爷爷就会买回好多的鸭蛋,然后去我家旁边的一个小山上挖回来一桶黄泥巴,我的奶奶便把大灶里的柴火灰掏出来混合着黄泥巴,掺进盐,拌匀了,然后把鸭蛋一个一个地用这拌好的泥巴裹上,放进一个坛子里,我的爷爷还会在封坛之前撒点醇香的酒,只等端午来临时开封坛子,小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这样腌制的鸭蛋放的时间很久,但味道始终不会像现在的咸鸭蛋那样会咸得难以进口,而我小的时候,端午这一天前后,我们是不会吃到一个整咸鸭蛋的,奶奶会把一个咸鸭蛋分成两份,有时甚至四份,我们大概就吃这其中的一份吧!直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每一个小孩那是人手一蛋了,记得小时候姐姐们教我编蛋络子,用五彩线交错编成的,一大早就把煮熟的咸鸭蛋装进去找小伙伴玩儿了,这样的情景,记得教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时,他老人家小的时候也有此事啊!文中还有一句话我也是深有体会啊,那一天早上筷子头一戳下去,“哧”红油就冒出来了,小时候的咸鸭蛋,的确蛋黄是红色的.啊,放在粥里,立马会浮上来一层蛋黄油,现在回想起来,跟我的学生说起,他们的嘴巴似乎也在咂巴咂巴的了。

端午节除了咸鸭蛋,在我小时候,还记得二妈娘家人会做雄黄烟,每每端午节来临的头两天,她就会回一趟娘家,拿来一大篮子的雄黄烟,大约半米长一根,黄黄的圆筒状,比大拇指粗一点点吧!到街上去不到半天就会卖完了,家里留着的几根,往往放在大柜子底下,点燃了,说是可以祛除蛇虫之类的有毒之物。端午节这一天的一大早,我的爷爷就会割回来一大捆艾蒿,分成一小扎,每一扇窗户上都会放上一扎,门顶上边也会横着一小扎,余下的,我的奶奶便会晒干了,有时身上长痱子或其他脓疮,她就会煮了艾蒿水给我们泡澡,后来,发现药店居然也有晒干的艾草卖,是一味良药,才觉得爷爷奶奶真是了不起啊!也许这些也是他们的爷爷奶奶传下来的吧!直到现在,我依然会留一些艾草,没事时,煮一壶,满屋的艾草香里,让时光倒流一会,这些往事会在雾气缭绕中一点一滴地浮现出来。

余秋雨散文创作的独特性 篇7

一、智性态度:聊天从容, 昭显气度

余秋雨散文不同于以往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他的思维充满智者的睿智, 他的叙述犹如聊天, 既从容自由, 又不乏恢宏气度, 极为大气。

一是余秋雨的散文大多借助山水风物为题材, 但又不受散文传统观念的影响, 而是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把关注的焦点定位自然景物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文化苦旅》整本书借“游山玩水”来讲中国文化的真谛, 畅谈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这种题材原本是顶大帽子, 若有一个地方写不好, 不是流于空洞, 就是易于走向俗套。但余秋雨显然避开了这两点, 举重若轻, 他以一个“行者”的身份, 用他敏感的神经和悲天悯人的笔调, 深入浅出地给讲述了他走在路上的感触, 以一种从容宁静的风度讲述了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解开了一道道人间的难题, 构建了“文化散文”的轮廓。

二是余秋雨的散文大多借助智者的超凡议论, 昭显聊天的睿智, 也不乏谈天的乐趣。翻开余秋雨的散文集, 他的文章“重”感强, 有一种能够穿透历史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像剑那么锋芒毕露, 不像箭那么来势汹汹, 它是不缓不急的, 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文化苦旅》还是《山居笔记》, 余秋雨写出了中国文化曲折的历史命运, 写出了中国文人温婉而洒脱的风格和富于内涵而又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世界, 充满人文情思和关怀。《一个王朝的背影》:“这种软弱的背后还藏匿着巨大的侥幸心理, 在盛世, 人们想, 官府不会欺我太多;在乱世, 又想, 我一介草民有何力回天?忍忍吧。”然而, 这几种因素, 却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寞……”这是何其深刻的智言。

在这里, 不能不说余秋雨是独具慧眼的了:作为一个有着厚实的历史文化根底、警醒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感燃烧着自己的文字, 试图用笔剥去世情的繁华, 探寻文化的本质。他在重新审视中华文明的时候, 用理性的思考融入了智性与情感。他把目光从文人转到了历史, 转到了民族, 转入了现代语境。它讲述了一个人对历史、对文化的思考, 它描述着一个还魂归来的梦。细读他的文章, 不得不感到一种波及灵魂的震撼, 他以独特的感悟, 指一方更大的天地给人看, 引导着人们从喜怒嗔迷的小我中解脱出来, 寻访精神的栖息所在。

二、情感取向:张弛自由, 凸显人文

一是秋雨抒情, 张弛适度。作为情感艺术的散文, 本质还在于抒情, 如果把握不好抒情的尺度, 或许就会堕入煽情泛滥或干涩无味之途。《笔墨祭》通过祭奠毛笔书法文化, 毫不回避的对毛笔书法深深的爱慕, 以张弛自由的态度, 彻底敞开自己的情怀, 抒写个酣畅淋漓。依照常理, 毛笔文化的失落的大悲剧应该是要加大投入去描写的, 但是作者抒情抓住了张弛的力度, 智性的态度告诉作者, 如果仅仅把传统文化的整体效果都写成一片苦涩阴暗的色彩, 这就是阻碍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余秋雨敢于创新之处, 他的散文始终贯穿着这种警惕的意识, 对情感的描写张弛适度, 以免陷入了感性的盲目。

二是秋雨写史, 意在人文。余秋雨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文章, 他的散文有着具体的文化生命, 这是由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现实历史荟萃而成的, 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主体意识, 而这些鲜明的主体意识是来自作者渊博的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和良好的文学天赋。但并不是单单靠这些就能勾画出这种人文一时的, 他是用深邃的目光, 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洞察与专研, 对现实有着忧患意识, 对未来富有远见, 透过这些现象, 从更高的层次上对现实历史有着极其深切的眷念, 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层次的透视和立体化的剖析, 把其中的喜怒哀乐都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紧紧的相结合, 从而对整个人类文化有着卓绝的领悟: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散文的人文意识是立体化的, 这种人文意识以纯净、真诚的特质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更使余秋雨的散文摆脱了那种小家子气的境界。

在这里, 不难看出余秋雨的散文是言之有物的:他的散文表现得很豪迈, 说古论今, 篇幅宏大, 体现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沧桑感。在书写的对象中, 既有天马行空的联想, 同时又不乏理性思索的睿智, 表现出在完成充分的文化联想的同时又兼顾了理性的阐释, 体现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 树起一道散文亮丽的风景线。

三、散文地位:独树一帜, 奇葩一朵

著名评论家孙绍振评价余秋雨:“他的散文是货真价实的大散文话语, 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散文除了极少数屈指可数的篇章以外, 还没有他这样的融思想、智慧、情感为一炉的大容量和大深度的话语。”这里有几个信息需要梳理一下:一是“五四以来极少数屈指可数的篇章”到底是哪些篇章?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散文情感与理性的概括是孤立的, 正因为这样, 我国现代艺术散文的思想容量往往是极其有限的, 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 搜肠刮肚, 还真的找不到一篇与余秋雨散文类似有大散文气魄的散文;二是“大容量和大深度的话语”给我的感觉不是传统的说教话语, 而是一种平等的聊天叙述方式, 这是难得的;三是为什么偏偏是余秋雨“融思想、智慧、情感为一炉”?当年秦牧类似的也“融思想、知识、趣味为一炉”, 就是迈不开这一大步。除开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言:“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不说, 原因以为有二:一是余秋雨的学者良知。以文化史学家身份进入散文的余秋雨, 他一再宣言:把散文的写作当作是文化人格的深度建构和升华, 这不但是一个人格建构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个体话语的建构的过程。虽然不少人指出其人品与文品有缺憾, 但人无完人, 历史也将会告诉我们, 与余秋雨同一个时代是中国人的幸运, 他让整个中华民族从另一个角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 唤醒了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觉, 这一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承认。二是余秋雨的诗人气质, 他有意寻找古代文人曾经立足的地方, 精选了有限的自然景观, 结合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超越时空的界限进行文化反思, 为他内在独特的意寻找到了独特的“象”, 通过山水和人文的交媾, 余秋雨完成了他的散文话语系统升级更新。

余秋雨的散文, 独树一帜, 开创了新的散文文体, 建立了一套新的散文话语体系, 提升了散文的恢宏境界, 引领了“文化大散文”的风骚。

摘要:文章从余秋雨散文的“异质”——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 确立新的文化散文范式探讨其独特性。

关键词:智性态度,情感取向,散文地位

参考文献

清明情思的散文 篇8

松柏苍翠,麦野青葱,又值行人欲断魂的时节,微雨在轻风间如烟飞舞,惹得我的心绪哀戚漂浮。

“妞——”

耳畔似乎听见您的呼唤,依旧那样清晰;眼前似乎出现您的笑容,依旧那样慈祥。我的思绪于是便顺着轻风穿越如烟的细雨飘飞,那些关于您的点点滴滴就历历在目了。

大约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吧,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同学一起到村北的小河沟逮泥鳅。泥鳅太狡猾,我们玩得太投入,知道天黑透了才想起要回家。当我们飞一般往村里跑时,我们听见大人的呼唤,看到点点移动的灯火。我怕极了,撒开脚丫直奔家门。

“妞——”

听见带着哭腔的您的呼唤,我才发现咱家门前那株粗大的杨树旁边,瘦小的您拄着拐杖翘首张望着,不断地呼唤我的乳名。

“奶奶!”我大喊一声就向您跑去,迎面却是急匆匆赶回的`父亲。他一看见我,话也不言语一声,只管脱下一只鞋子高高抡起,就要拉我去打。我吓得哇的就哭了。这时您拄着拐棍,踮着先天畸形的缠过的小脚,一瘸一拐地疾走几步,老母亲护小鸡似的一把揽住我,同时举起拐棍拦住父亲举起的手。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您摩挲着我的脸,生怕少了一块似的。

“不能打孩子,谁小时候没有犯过错?”您冲父亲说。

进屋后,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了您红肿的眼睛,于是,我立马想到刚才在星光下、大树边苦苦等待自己最疼爱的孙女的您定然泪流不止。于是我哭了,哭得一塌糊涂,因为自幼在您的呵护中成长的我,和您有着莫名想通的情感。

自小我便和您一起生活,日日小尾巴般跟在您身后,晚上在您的臂弯里睡觉:冬天,您将我冷冰冰的小脚揣在怀里;夏天,您轻摇莆葵扇,为我驱走蚊虫,赶去暑热。我身子自小孱弱,为了给我补身子,您常常背着母亲将用来换钱的鸡蛋偷偷煮给我吃。至今我还记得您时常偷偷把我叫进黑黑的里间,我就会很配合地闭上眼睛,让热乎乎的鸡蛋在我的眼睛上滚来滚去,一边听您低低念叨着什么“眼明心亮”的祷告词。我很喜欢热鸡蛋滚眼,那热乎乎、滑溜溜、麻酥酥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大约您的祈祷起了作用吧,我每年都会领到奖状。您把我的奖状当做宝贝似的一张张全贴到暗黄的土墙上,偶有邻居到家里闲坐,您总会指着我的奖状,夸奖她的孙女如何优秀。

倘若不是发生了那件事,我大约永远都不会知道,您并不是我们的亲奶奶。那年我上四年级,石榴花开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互相怂恿着,爬上了石榴树,摘下一朵朵美艳艳的石榴花。突然,我听见一声骂娘声,接着就看见同院另一位奶奶拄着拐杖,拿着一把竹扫帚,站在树下破口大骂。我吓得魂魄都飞了,身子一哆嗦,就从树上掉下来……朦胧中,我听见身边的对话:

“亏你还是她的亲奶奶,怎么能这样吓孩子,瞧把孩子的魂儿都吓飞了!”

“亲奶奶?她只当你是亲奶奶!谁知道你背后咋挑拨哩!”

“孩子最有心,谁对她好她都知道,用不着挑拨!”

……

那时候我才知道,父亲过继给了他的没有子嗣的二娘,也就是您。之后,您就把全部的爱给了父亲,给了父亲的整个家。我以为,您最偏爱我,可当我说出此话时,大姐不乐意了,与我争辩说您最疼爱的是她;大姐的争辩没有落音,哥哥就迫不及待地否定我们的看法,说您最疼爱的人是他——您的大孙子。父亲望着我们的争辩,很是伤感地说:“都别争了,你们谁也争不过我,奶奶最最疼爱的人是我!”

而今,父亲带领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跪倒在您的坟前,望杂草掩映的您的小小的坟丘,心内不由得五味杂陈。奶奶啊,当年您常常问我:“妞啊,你长大有出息的话会孝顺奶奶吗?”我当时肯定地回答了您。可是,您真的无福,我初中没有毕业您就仙去了,空留下我难还的心愿在风中飘飞。

文物情思散文 篇9

一件、一件的秦砖、汉陶,随着一声轰鸣,墓穴的崩塌,无声地躺在黄土崖畔。旁边是它们的主人,白森森的枯骨。天是阴沉沉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是哭泣着。

罐、盂、盆是墓主人的`陪葬品,是供他在冥界享用的,罐里的糜谷还存在,然而它没有被食用。虽说也是被埋在土里,但它既无食用,也没有发芽,更谈不是成长!一年,一百年,一千年过去了,主人没有理睬它,它没有发芽,只有炭化,炭化!

罐、盂、盆旁边有一堆白骨、头颅、股骨、肋骨,白森森扎眼,他是什么人?有人问,他不一定是达官贵人,你看那可怜的陪葬品,无金、无银,只有那么几件陶器。或许,他是一位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但绝不是行乞于市的一介贫民,他生前尚不饱腹,死后那有糜谷享用!那是什么人?他的出身、家庭、成份,是否也翻过几篇竹简?这一切的一切均是千古之谜了。这正应了一句:“愚贤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中秋情思的散文 篇10

求学离家千里,中秋是淡淡的思念与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人缺,望着一轮明月,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你们还好吗?吃着香甜的月饼,也一定想我了吧?情长水浓,比不过亲情依恋。再美的月光,多饱的圆月,没了家人团圆乐,也少了完满和美意。常常,我咬着月饼,情思绵绵无限延伸。故乡的月,故乡的人,永远携刻在我的记忆里。

忘不了18岁的春天,亲爱的父亲在冰冷的地下与我们阴阳两隔。那年的中秋,我一人走在校园里,月光的清辉静静洒在我身上,内心充满了悲哀。想小时候父母单位分八块月饼,四个孩子都抢着要。有一年中秋,母亲带弟弟妹妹回老家,父亲将单位分的月饼都给了我。我欣喜若狂,背着月饼上学校,创下了一天吃八块月饼的最高记录。我记得晚上,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吃月饼,怜惜地说,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而我自私的只顾自己,都没想到硬塞给父亲一块。

没有父亲的中秋节,总有淡淡的愁云挥之不去。月圆人不圆,人世间最大悲哀。

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中秋的含义更意味着大圆圆。无论山高水长,总想着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欢颜。有一段时间,父母与公婆在同一城市,两边都盼着我们回去,谁也不愿自己的家人冷清孤寂。我和老公常为此愁闷,不知感情的天平将倾向哪一边?为了公平,一天跑两家,在一个城里来回穿梭。两顿豪华盛宴,吃的肚溜圆。

老屋情思的散文 篇11

忆老屋

亲爱的老屋不大的窗户

阳光撒进来告诉我日落日出

我亲爱的老屋有你陪伴我的孤独

那时生活有点艰苦

爱是我们唯一的财富

水木年华的这首歌,勾起我对家乡老屋的无尽的怀念之情。由于动迁,老屋已在数月前被无情地夷为一块平地。我只能在仅存的几张旧照片中再睹它昔日的容颜,追忆我及全家和它度过的相依为命,虽贫苦却温暖的日子。

三十几年前父母为建这两间瓦房还欠下了几千元的债,那时全家仅靠爸爸一人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艰难度日,家里没有几件象样的家具,但是在我们的眼里,屋子能挡风,能避雨,而且经过妈妈的拾掇,家里总是清清爽爽的。

最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那是一年中最开心最盼望的事了。除夕夜,妈妈在灶间炒着瓜子、蚕豆,满屋里弥漫着诱鼻的香味;我们几个孩子则忙着往重新刷白的墙上贴漂亮的年画,往门上贴对联;爸爸则跟几个邻居坐在堂屋里开心地聊天,一直到半夜,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们才上床睡觉,睡前各自将明早要穿的新衣新鞋准备好,早上起来就可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喽。

尤其记得冬天的早晨,天才蒙蒙亮,妈妈就窸窸簌簌起床了,她要去砸开冰冻的河面淘米回来做早饭,迷糊中,就可闻到软软的米香和煮山芋的香味,然后把我们一个个唤醒,吃完早饭离开家上学去。

放学了,沿着那天熟悉的乡间小路,老远的看到一缕炊烟从自家屋顶上袅袅升起,心里想着妈妈在家做好晚饭等我们回家,那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像这样的时候实在太少了,妈妈每天还要去生产队挣工分到天黑才收工。

晚上我们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微弱的光亮,趴在刚刚收拾干净的饭桌上写作业,妈妈则在一旁缝缝补补,纳鞋底,给我们做新鞋。村上人每每见着总是夸奖我们几个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总是齐齐整整干干净净的。

在爸妈含辛茹苦的拉扯下,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爸妈的负担也减轻了。爸妈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间,老屋又经过了两次翻新,陆续添置了些家具物什,近几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购置了空调,冰箱,大彩电,逢年过节的时候,爸爸妈妈便望眼欲穿,在门口翘首盼望着孩子们回家团聚。

然而我们一年却难得几次回家再看看我的老屋,陪爸妈叙叙。

每次只要一踏上我家的小村庄,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心里就会升起一股亲切感。尤其春天的时候,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小路两边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飘香,真是心旷神怡,让人留连忘返。远远地看见我家的老屋,红砖墙,青瓦房,门口的花争奇斗艳,那都是爸妈精心栽种的观赏花,有各种颜色的桃花,石榴,紫薇,梨花,真是犹如花园一般。

永远难忘拆迁搬家的那天,妈妈一步三回头,挥泪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妈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的大半辈子血汗和心思全在这屋前屋后家里地里了,门前的稻田,旁边的几块菜地,屋后的那片竹园,院子里的那口井,还有那条小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熟悉的一切,妈妈是看了又看,我知道,她是想把这一切永远的牢牢的印在脑海里。

再次路过我家老屋那里,我欣喜地看见那已经矗立起一幢幢高楼别墅,商场超市,不久的几年内那里将会成为一个花园式的美丽而繁华的新农村都市了。

《七夕情思》的散文赏析 篇12

【描写七夕节的散文:七夕情思】

夜幕,在纷飞的思念中降下了黑色的羽翼,我独自坐在窗前,向你所在的方向茫然张望。初秋的风儿凄惶地四处流浪,周遭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只听到几声蝉鸣,也许鸟儿都去搭鹊桥了吧。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本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但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个日子已演变为有情人相聚的日子了。然而我们虽也天各一方,却不能相聚,我只能遥望着东南方向,默默地相象着你,让你的影子在我的记忆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你离开家已两个月了,为了生活,你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而陌生的城市打拼。我不会忘记你离家时那坚毅的身影和义无反顾的步履,我深深的理解你,你并不是不在意我,而只是想改变我们家庭的现状,并建立起做为一个男人的尊严!

窗外的大路上,桔黄的路灯光朦胧而迷离,散发着温馨的醉意,一对对有情人亲昵地相依而行。而我,此时只能独自孤零零地坐地窗前,想你。

回想我们婚后的二十年,聚离各半。生活的坎坷艰辛与磨难,早已让我们懂得:离合聚散是生命中的常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粗茶淡饭,却没有淡化我们生活的真滋味,生活琐屑,却让我们的情感愈加深挚。也许是命运安排吧,你下岗了,失却了原本微薄的收入,穷则思变。你开始与命运“单打独斗”,尽管你为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但它似乎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的生活仍是那样拮据。从那时起,你就常离开家园,单枪匹马闯世界。(因我拥有一份鸡筋式的工作无法割舍。)我深深地理解你,也会努力地支持你。在离开的日子里,思念,已然成为一种自然,一种习惯。也许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这样的辩证法吧:常浸泡在别离的苦涩里,才倍觉相逢的甜蜜。

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你总爱牵着我的手过闹市,我常难为情地说:“老夫老妻了,让人看了不好……”你却不以为然地说:“谁规定老夫老妻就不许牵手了?”说罢牵得更紧了……

我打电话问起你的情况,你说你和建筑工人一起,住在盖楼房的工棚里。你还说,地方很大,住得也很舒适……没等听完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知道,你是为了节省房租钱。工棚,不用你说,我也能想象出有多么“舒适”。我知道你很要强,不肯输给命运,你远离家园吃苦受罪都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一点……

夜色越来越浓,四周越来越暗,依稀看到路上那些悠闲的情侣,他们正携手相依,回归他们温暖的爱巢,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浪漫的时光,而你我,却相隔天涯,天各一方。我想此时的你,也在遥远的他乡痴痴地凝望着我,你的眼前,也一定会浮动着我的身影。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日子里,你要保重你自己……”让我们为了彼此,各自珍惜。

晚风起了,你感觉到凉意了吗?一早一晚要注意适当地多加衣物,吃饭要应时应晌,你的.胃肠不好。还有,干活时也要悠着点,因为你有腰肌劳损的毛病。

好了,亲爱的,早点休息吧!既然“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那么就让晚风,让雾霭流岚稍去我殷殷的思念。也把我无尽的牵挂和浓浓的祝福一并转达给你,让你在遥他乡感受到我真诚的情义,温暖的关爱。

亲爱的,放心吧,我一定会守住我们简单却温暖的家,守住我们朴实却真挚的爱。我们要坚信: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充满了阳光。仍请你记住那永不变更的话:无论你到天涯海角,家,永远是你倦飞时温暖的巢,我的爱,永远是你疗伤的良药!

情思的散文诗 篇13

灯酥语,流年赋,青山玉水,风一滴,千古绝唱,念一梦,海市蜃楼,满手婵娟词,一心枯荣句。风里华年笑,雨中千古诵,朗断词章刻骨伤,恨不知,缘不知,却是往年深不识。心刻相思泪染情,扇尽欲梦未来灯,香山夜玉皆画工,夕阳不垂万古同。花开纵情两相离,尘物本是各命中,方天地雨征落红,自古修为人生叹,红豆浮心染相思,化做春秋千万劫。

天歌一曲,人间乾坤,若说华宇滴滴,小楼卷帘,屏风空染,岁月无痕夕阳面,念知心门,错过神韵,谁人能读奈何,风回眸,人断肠,往事空惆怅,彼此夕阳,谁了画墙,一滴墨,一尊酒,江湖平生,风尘朴素,未见太多缘,散却几分心,步步莲花笑迎门,滴滴双垂梦离别,残魂唱,断魄歌,一曲游人尽断肠,无妨,无妨,千门古刹一心房,醉念想,空点相思费等闲。

云水禅心,镜湖水月**命,东水流,笑意走,谁拿风月枕春秋,羞羞羞,三更夜雨屏风漏,水滴桥畔飞花走,千山古刹,万门绝唱,一段思,片片飞花片片情,一劫恒生,一梦恒生,水流东去问命灯,夜泪真,乾坤深,四季冷暖不算恨,点点频,滴滴系,柔情一句否万里,红尘笑,冷回眸,门外是非非我有,空看凭栏千道岗,诉不尽,欲哭无声,坐问仰望织女星,牛郎过却。

禅山梦里,悟道云外,佛门清净,菩萨善心,一度流水墙外情,门风绕眼,满堂酥语红笑口,织相对,垒情天,紧握三更系黎明,小小缘字浅浅浅,份重泪痕高花命,故事一灯,深情点心,冷却一朝,三生三生,散情散情,离别悲,空望远,源源断了了无声,一周天,两行泪,量完情眼算泪颜,清淡如画,薄如白发,一月山门,更天冷辰,北斗转,紫薇闪,星动月移两不见。

花落菲菲绕情思,琴弦董瑟两题燃,红花酒,满堂酥,醉人勿醒,看灯花落梦又染,醉万紫千红,提笔落幕相逢句,人在否,江湖动心,谁人冰封下,再造昨天,那叶叶飘飞,那深情染心,思我一片,醉我一情,写不尽流雨飞花,诉不尽歌鸿万事,频率一盏笑,歌词绝唱,万芳泪人醉情天,粘指红玉,温润无暇,片片飞花锁,冷眼娇嫩,贯彻长虹,小雨命我走尘红。

夕阳天,奈何灯,约我红尘桥,算我灯花泪,忍我平生辜负月,少有多花泪,枕上分别念,素语讲天涯,心目演混沌。望情天,看情缘,情在人远望河天,在人桥,想人桥,谁人桥下网思量,网住心情望断肠,哭泣一生,来世再见,纳不住暖风断泪,笑不出人影一分。醉也随秋,冷也随秋,天秋苦命夜,醉人夜断肠,风速染,语速断,步步恒生千古愿,易减灯风花流年,难锁相思画命里。

天灯夜雨琳琅句,苍苍凄美,多少佳丽,人海茫茫,思绪惆怅,几人望情唱。婉约宝刹,古鼎绣雨,分心拿我梦,卷走香案,谁信栏舟,凭语江心,走华波,语神东,固有无情织缘,散多少,念几何,又躲天风细雨,流年迟,往年赋,雨语谁同,命锁丁字一行秋,人走方休池画里,甲子年,丁卯月,你我不见,见似少年,剪了眉梢,错了歌谣,步步生莲,万里一纸书,画门千古诵。

玩笑里,生词下,难聚伤心,难懂相见,雾风灌月,天骄一梦,花渡挥泪挽残容,什么孤芳自赏,什么花前月下,爱什么,散什么,了了一缘,退却容颜,情令空自改,心门冷发笑,一语花落,言了凄凉,忙了信箱。层天外,山楼月,一道浮萍,画笔无情又染,手有心心思,念有渡声畔。拂一山,绕一桥,雾花物镜下南山,曲似绝伦声更远,风萧萧,遇滴念,还是情关锁情年。

柔情挽笑脸,词台断歌喉,一语天荒坐梦前,谁人摆台舞曲泪,封心古刹,千古修罗,有人写断江湖,有人谢过情心,那柔情岁月,那断然刻骨,谁人剪短流年,往事空回首,心事生费楼,绵绵细雨,流水古桥,人间飞花尚有,四季人影欠我,半步梅花朵朵散,滴滴梨蕊随风去,曾剑指天涯,曾落心人间,可知闷心地狱,可知流星天堂,织不过少年青春,一曲不复返。

一世桃花,情海天涯,独斟命花,无缘许他来世古刹,坐落西方,看我一念佛法,独守十丈菩萨,锁断铅华,小篆古语,难留心霞夕阳画。一世桃花,扇断古韵江湖,你我步韵莲台水,一法不同深山命,一个绝迹江湖,一个追天问月,纵有深山笑,片片枫叶情,总有愿愿愿,淋心伤情,绣断穿肠。一世桃花,千古痴情,绝唱回眸,无缘聚散写心碎,醉了繁华,骗了心霞,若说不幸追忆她,得知天星动,难懂一心咫尺。

一世桃花,躲我天心梦,扫我凡尘笑,惹红尘,笑堂酥,人间难有忘情咒,分分合合,最后一了不见梦,灯花易冷,极致难离情楼泪。一世桃花,分合彼岸,大海飞花,流雨江山,小雨也曾照落阳,残红飞羽落奈何,桥不真,心却深,滴滴穿肠望,絮絮落情汤。一世桃花,粘指星辰,思动皓月,风滴滴,雨潇潇,为心清唱难逍遥,歌一灯,念一山,为此留写千古愿,四海东风起,剑指西山望,痴情梦散。

一世桃花,命里无她,心里有画,江山代写惆怅客,江湖畔,飞月剑,东窗绣雨,连年大旱相思年,一世泪,赌你一世不见,一朝等,声落人语天荒年。一世桃花,跨月追梦,青春不再,断梦染白发,几人再回首,当年难逗留,风锁情,空费泪,梦染心,滴奈何。一世桃花,写不断情心再乱,说不尽思念成片,今生路,来世桥,是否三生见,是否相约散,面面面,流浪幻散,江湖见心快,痴情追应难。

诗词绝章,风情挑月梦,黑星流年牵心,枉我故事泪连,无缘散,有缘散,纵写回眸,绵绵留恋,浪迹江湖一颗心,散尽繁华写尽情,语语费心易,半壁海水空折天,若笑我人生叹,惹我费心灯,织为那来世相悦,致词一游。吻别牵挂,撕开埋葬,注定结局,心神总是望情梦,泪雨关门扫思风,哭一梦,笑一念,假情无月曾凄凉,美在天山外,泪在未来容,颜经霜风泪改面,只为纵横一笑谈。

三星海,七月梧桐,叶落是否,此别经年,黄昏欲在,已是风华别样。指上流星,飞信千古,蹉跎几朝颜容,面曾写,泪深深,滴滴念念。一身玲玲,千山万语,谁人东风又梦,情人情人,心神卷帘,难许往事三生。侧眉高贵方绣泪,弹指琵琶一语衣,身上无痕心里泪,卷走平生思绪灯,空心无辜惹尘风,桥缘隔海闹西东。删词曾写流水梦,人语物影风,桥山背水坐问情。

上一篇:检测中心收费规范下一篇:地球的样子广播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