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共11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1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迁徙(xǐ)

炽痛(chì)

谆谆教导(zhūn)

挑拨离间(jiàn).....B、卷帙(zhì)

迤逦(lǐ)

戛然而止(jiá)

如法炮制(páo)....C、恐吓(hè)

戏谑(nüè)

浑身解数(xiè)

相得益彰(zhāng)....D、虬须(qiú)

襁褓(qiǎng)

白驹过隙(jū)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热忱

矫健

翻来复去

一泻千里 B、栅栏

羁绊

持之以恒

兴高采烈 C、拂晓

沉湎

不可明状

锐不可当 D、惘然

隔膜

消声匿迹

孜孜不倦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小雨同学从小不注意整洁卫生,满的学习材料随意乱放,错落有致。....B、一个胸襟狭隘的人,一定是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C、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市各初中学校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D、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抓住学科特点选择合运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满足人民群众凵益增长的精神文需求,改变普通百姓没有机会接触高雅艺术,莱芜市文

化馆邀诮中国歌剧院的演员到我市进行行为为一个月的演出。

B、李老师为了同学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天天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不到五十岁的人头上的头发就全白了。

C、调查结果显示,近90%左右使用过空中无线网络服务的乘客胞意牺牲舒适的座位,来换取无线网络服务。

D、通过运用大数据智慧,以及对人脑经验的高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有望解决人脑难以 1

解决疾病死角,人脑疾病电脑诊断将成现实。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免不了劳苦奔波。

二、积累与运用(共15分)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天真冷。空中浮着些灰沙,风似乎是在上面疾走,星星看不甚真,只有那几个大的,在空中微颤。地上并没有风,可是四下里发着寒气,车辙上已有几条冻裂的长缝子,土色灰白,和冰一样凉,一样坚硬。____A 在电影院外立了一会儿,已经觉出冷来,可是不愿再回到茶馆去。他要静静的独自想一想。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1)选段中A是_________。(1分)

(2)“那一老一少似乎把他的最大希望给打破”请具体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0字左右)(3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2分)

3月10日14时,从徐州传来喜讯:在2018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成年混合600公斤级比赛中,山纲集团莱钢拔河队喜获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公开赛混合600公斤级冠军,这 ①

是中国首次获得该级别冠军,也是本次比赛中国代表队的首枚金牌,尤其令人自豪的是莱钢拔河队是唯一支拿冠军的业余队伍。

2018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是国际A1级别赛事,是仅次于奥运会综合赛事的国际单项最高级别赛事。比赛由国际拔河联合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拔河协会,江苏省体育局、徐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55个俱乐部、800多名参赛人员同堂竞技。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3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张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张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6分)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都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写出完整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

10、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沿溯阻绝 绝: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 虽:___________ ..(3)有峰东环而下 东:___________(4)与对崖骈突如门 骈:___________ ..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C、其间千二百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甲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22题。

(一)我那些正直而沉默的朋友们

李城

①我曾有过许多那样的朋友。他们君子般优雅,淑女般端庄,使人心生喜悦。②门前原是一片林子。林子不大,几十上百棵树吧,且是普通的白杨。我喜欢它们。我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能够有它们陪伴,别无所求。我长久地与它们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③雷电交加的夜晚,我不知道它们遭受着怎样的扭曲和撕扯,让人一夜揪心。第二天清晨,它们虽然伤痕累累,但沉静如故,优雅如故。孩子们奔跑在下面,大呼小叫着,捡拾冒出地面的蘑菇。孩子们不懂得与树木对话,它们就献出那些洁白的小礼物,与他们做着浅显的游戏。

④夏天的黄昏,我坐在林边的草地上,看蝙蝠捕捉蚊虫。蝙蝠,那些因自卑而很少露面的小生灵,也是树木的朋友之一。它们在我的耳旁一掠而过,敏捷的翅膀扇动着气流,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鲜活。它们是多么脆弱,又多么幸福啊。还有一种月白色的鸟儿,总是将身影隐藏于浓密的树冠,偶尔发出羞怯的叫声。

⑤那片不大的林子,是这座城市最后的一片树林。

⑥终于有一天,我下班回去,那儿只剩了一片空地。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将褐色的树根从地层抽出来,浓烈的青涩味郁积不散,如同战争之后的血腥。

⑦城市的钢铁履带轧轧推进,鱼儿可以游向源头,鸟儿可以遁入深山。可是树木,执着的树木,难以离开自己的土地。它们静默而安详,轻轻阖上千万只叶片的眼睛。

⑧每一天,每一处,如此的围猎都在进行。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怀念。怀念那些兄弟般并肩而立的朋友们,也怀念曾经的风声、雨声,怀念麻雀们不厌其烦的吵闹。

⑨那些羞涩的白色鸟儿,偶尔会出现在高高的烟囱之上。我终于看清它们的模样,它们鸽子般大小,有着长长的尾巴,仿佛是来自另一世界的信使。它们已缄默了歌喉,灰尘污染了美丽的羽毛,一个个成了流离失所的孩子。

⑩有部电影叫《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预言了树木和鸟儿的未来。

⑪人类消失半年后城市成为荒野。那些被人类驱赶、猎杀的动物全线反击,迅速夺回了失地。而树木,那些被禁锢在水泥层之下的沉默者、忍耐者,迅速占领了停车场、街道和广场。所有阳光普照的地方,植物恣意蔓延,爬藤类植物跃上了立交桥。树木的种子和根系在混凝土裂缝里膨胀,使富丽堂皇的建筑相继倒塌,成为一座座丘陵。一匹雄狮在曾经的林肯纪念像前昂首阔步,它重新成为那里的王……

⑫在人类与自然的战争中,打败我们的,只不过是自然法则。自然之神会把我们过多占有的拿回去,重新分配给它们——那些柔弱者,那些沉默者。自然之神会用那看不见的手,重新赋予它们应有的权利。

⑬那些树木,那些正直而无语的朋友们啊。假如它们会在这个星球上重新茂盛繁衍,绝不是来寻衅报复的。它们会重新陪伴我们,与我们默默对视,传递生命的喜悦和感恩。

⑭可是那时,它们也许已经见不到我们了。

(选自《散文》,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称呼树为“他们”,后文又改称“它们”,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3分)

16、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7、文中引述《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电影内容,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4分)

18、文章第②段和第⑬段两次写到“喜悦和感恩”,请分别探究其内涵。(3分)

(二)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

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

茶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这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铁观音母株瘦小,每发新芽,每生新枝,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

扦插育苗——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守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成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经过扭转和压扁的伤枝,反而有利更好更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将自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

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片,陈旧的花瓣。

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样草木山水。

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此时,在山岭中。周围是高起来的地势,底端是铁观音的茶枝。冷冽的空气浸泡,让我清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是,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里的领悟、回甘里的安慰。

(2018年01月13日《人民日报》)

19、本文的描写对象是茶,为何以“人在草木间”为题?(4分)

20、通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的“茶”的特点。(3分)

21、本文在构思与写作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例加以简析。(4分)

22、谈谈对“我们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里的领悟、回甘里的安慰。”的理解。(4分)

五、写作(共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朗读者》第十期嘉宾张小娴曾经说过:“会因为爱一个人而爱上他身上的味道。”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了思想,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味道,满目沧桑是一种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种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兑出不同的人生,生活的味道,文字的味道,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流连忘返!同学们,你喜欢什么味道呢?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要有真情实感;(4)600字以上。

2018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戏虐.xuè)

2、B(A选项中翻来覆去 C选项中不可名状 D选项中销声匿迹)

3、A(A、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B、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而转变。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D、事半功倍: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4、D

5、C(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是说家童熟睡,作者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选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解析熟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C项颔联中“不下旧帘遮”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主人“不下旧时帘”。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故C项错。

二、积累与运用 6.(1)祥子

7.2018年莱钢拔河队首次荣获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冠军。

8、邀请他人型口语交际要注意:称呼、礼貌用语、阐明缘由,发出邀请。

答案示例:张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9、(1)濯清涟而不妖

(2)便引诗情到碧霄(3)弓如霹雳弦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文言文阅读

10、(1)断绝(2)即使(3)向东(4)并列

11、B

12、(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13、【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

【乙】溪破其中出。

14、山和水 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险峻 水:夏水的迅猛——奔放美 春冬水的优美——清幽美 秋水的幽静——凄婉美

四、现代文阅读。

15、不矛盾。(1)文章开头只说“朋友”,称为“他们”更合适;后面明确是说树木,可称为“它们”。

(2)称“他们”表明作者在精神上平等地对待树木,认为其也有“人性”。为后文写树林的命运及思考做了铺垫。

(3)先称“他们”,用语较新奇,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16、(1)比喻。把鸟儿比作“另一世界的信使”,暗示它们原本代表着纯洁、快乐,表明作者对鸟儿的喜爱;比作“流离失所的孩子”,写出鸟儿失去树林的庇护后的悲惨境遇。

(2)拟人。“羞涩”写出作者对鸟儿的疼爱之情,而“缄默了歌喉”则表明鸟儿失去树林就失去了往日的快乐。

(3)对比。将鸟儿昔日栖息在树林中的幸福和失去树林后的不幸相对比,从侧面表明树林的重要性。

17、(1)虚实相生,前文虚写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里实写自然的“报复”。

(2)照应前文,指出人类破坏自然必然出现的恶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8、(1)“我”的喜悦和感恩:树林始终陪伴在人类的左右;树木的坚强给人以启示;树林提供了优美的环境,给人以心灵的愉悦。

(2)树的喜悦和感恩:和人类、鸟儿和谐相处;自然之神的眷顾,让它们重新获得应有的权利;期待人类醒悟后,有人类的呵护。

19、(1)富有诗情画意,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揭示文章主旨,人生就如茶一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所以应该学会茶的精神。20、略

21、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而有气势,生动的描述性文字里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命感悟。

22.(1)人生如茶,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苦难,应该学会用茶的精神面对人生风雨,(2)只有用茶顽强,柔韧的精神面对生活里的苦难,生命才会在苦难中散发清香。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2

孙琪斌,上海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教学定位上,他呼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立意,努力挖掘数学独有的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方式上,他提倡“学教一体,教学同步”。呈现其教学主张的专著《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被评定为上海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

[前端分析]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值得担忧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教育境界相对偏低的数学概念教学。具体体现:①不善于挖掘数学概念本身固有的育人价值,忽视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②课程意识较弱,不能较好地识别概念的学段特征,立足概念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偏弱;③通过对话促进数学理解的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拟借助《圆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谈几点关于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境界的思考。

1.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圆,以直观认识、定性感知为主;初中阶段的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定义方式;高中阶段的圆,以圆的轨迹定义描述为主,侧重于应用圆的轨迹定义描述建立圆的方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学情分析

按照正常的理解,初中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所成的图形,这个定点是圆心,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这个定长是圆的半径长”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

当带着“圆心O在不在圆O上”“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弦、半径、直径的区别与联系”“弧、半圆、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与学生交流时,意料之外的发言时常会不约而至。

(1)“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见下表。

(2)“先画一个圆,然后再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的教学情况。

2012年在郑州上课,九年级某班学生曾分别用图1、图2、图3解释他们在课前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2014年在苏州上课,一位学生用图4中的阴影部分表达他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

(3)预料之外的课堂生成。

2010年在昆明上课,一位学生关于圆的二分之一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小结的环节仍然认为“半径是弦”。2014年在台州上课,出现了“圆心到圆边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发言。观看小学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视频,发现学生用“圆边”“圆周”解释圆的情况很普遍。

[数据挖掘与问题提出]

“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认识的圆是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而并非“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的集合”。

将圆的二分之一表示成图1、图3、图4的形状,说明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范畴。

在教学小结的时候,学生仍然坚持认为半径是弦,这说明他依然认为圆心在圆上。

用“圆边”解释圆,说明学生不知道圆与多边形的本质区别。

为了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认知偏差,我们进行了提高概念教学立意的尝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①理解圆的概念(当堂达标率不低于80%,单元达标率不低于95%),理解“圆、弧、半圆”“弦、半径、直径”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堂达标率不低于90%);②在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探究“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问题;③了解我国古代与圆有关的研究成果,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与圆的概念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生活文化。

教学重点: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说理探究。

(二)教学活动预设

1.学情调研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古代车轮、呼啦圈、足球、鸡蛋、红绿灯、月饼、月全食、奥运五环、时钟等,图片略)请将不是圆的图形剪切至几何画板课件中的“非圆区”,到小结时,我们再来判断此刻的直觉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图片中的古代车轮、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侧面呈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就,红绿灯暗示交通安全,月饼、月全食等图片为多边形与圆、弧与圆的后续交流埋下伏笔,时钟为引出圆的描述性定义以及弧的概念做铺垫。

(2)请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然后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二分之一引出小学学过的半径、直径,为学习弦、弧等概念做铺垫;为教学目标样题“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做铺垫。

2.互动交流,在学中教

互动话题1:在画圆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圆有什么特点?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别使用圆规、细绳、几何画板等工具画圆,教师借用学生绘制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圆的特点。

互动话题2:圆心O在不在⊙O上?圆心O若不在⊙O上,那么圆心O在哪里?由此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活动:画一个半径长为4cm的圆,利用所画的圆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5,若圆0的半径长为R,点P到圆心0的距离为d,请讨论“点P与圆0的位置关系”与“d与R”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达标样题:已知⊙O的半径长为4cm,点P在⊙O所在的平面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4cm。请与学习同伴一起,在小组内叙述点P与⊙O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作业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分析学生画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学生画出的不成功的圆解读画圆的关键:定点、定长。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用达标样题,检测学生运用圆的概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弹性预设:若出现与“圆边”(点在圆边上、圆边上的点等)有关的发言,则可运用下面的预设以及互动话题3进行回应。

已知,点O到直线1的距离为4cm,试在直线1上找出与点O距离为4cm的所有点。

如图6,过点O作1的垂线,垂足为点H,让动点P无限逼近H,只要动点P不与点0重合,那么Rt△OPH总会存在,因此OP>OH。若存在△OPH,自然就存在三角形的边。

圆则不然,依照“平面内到点O的距离等于4cm”的作图原则,则圆上的任何三点都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此乃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之一。

互动话题3:在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边形的比较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引出半径、直径、弦等概念。

达标样题:弦(正多边形的边)、直径、半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几何画板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迭代功能,设计圆与正多边形的课件,逐步增大正多边形n的值,进而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感受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自然孕育其中。

互动话题4:弧、半圆、优弧、劣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容易理解;“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均在这个圆上”,则相对较难理解。为此,我们运用类比的方式,将圆与弧、圆与正多边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弧上的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但“到某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不一定都在这条弧上”。

例题:一个点与圆上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1cm,最小距离为5cm,求这个圆的半径长,请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所确定的两点的距离为何最大?为何最小?

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且使AP最短。

解:

(1)若点A在⊙O外,联结OA交⊙O于点P (图7),则AP最短。

理由如下:设点Q是⊙O上异于点P的任意一点,连接OQ、QA。在△OQA中,OQ+AQ>OA;又OA=OP+AP。

∴OQ+AQ>OP+AP。

∵点P、点Q在⊙O上,OP=OQ。

∴AQ>AP,即AP<AQ,AP最短。

(2)若点A在⊙O内,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课外完成。

综上所述,可得若点A不在⊙O上,那么作射线OA,则射线OA与⊙O的交点P就是满足AP最短的所求点。

3.呼应课前调研问题,异步达标小结提升

(1)利用教学达标样题进行达标检测,回应学情调研环节生成的问题。

(2)组织各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检测关于圆的概念理解情况。抽测各个小组的4号学生(各个小组第4个学会的学生,简称为4号),运用各组4号的成绩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

(3)利用几何画板现场绘制大小不同的圆,度量圆的半径长与圆的周长,引导学生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不变量,由此引出圆周率π,引出我们国家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贡献,带领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4)分享几段名言,启迪学生走进数学文化的层面感受数学。

(5)讨论:为何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4.教学目标样题(略)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半径长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若有,请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若无,简述理由。

提高作业: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长。

拓展作业:以生活中的圆文化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自己对于圆的认识。

[专家点评]

这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丰富实例引入圆的图形,再通过学生自主画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用简明、生动的情景与学生感悟活动作为数学基本事实的教学实效较好。

对圆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合理,其中“求不在圆上的点到圆的最短距离”的探究有新意,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好的设计。

对圆的特点的教学设计很精到,通过与其他图形比较、观察、归纳,所获得的圆的两个特点为以后的轨迹、方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导向;自主性;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在初中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学生因对世界史的陌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们,《世界历史》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整个历史发展主线也同上所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原则来编写和排定的:历史主线和文明发展顺序遵循原始社会及氏族组织的演变————亚非欧的奴隶制文明和青铜时代————采邑制及亚非欧的封建化————古代东西方的战争及文明交融————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这一历史主线。再结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的主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找到那种熟悉感,因熟悉而破除陌生与畏难情绪,同时也明确了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主线,对学习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概念。同时,在具体的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注重精细备课,精细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抓住知识重点,做到历史课堂既欢声笑语,又知识严谨,主题突出。

第一,我们要创建问题导向型历史课堂。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优点在于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同学们集中思维重点和思考视角。比如在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学习的:“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通读一遍,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你们认为应注意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是同学们的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等同学们通读完课文后,我们来一起追寻答案,好吗?”我板书的问题是:1.人是从何而来的?2.原始人类使用什么工具?和已学过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有何异同?3.原始社会组织是如何演化的?4.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预示着什么?我们已学过的中国山东境内的大汶口人晚期墓葬所体现的贫富分化又预示了什么?他们有何异同?当学生第一遍通读完课文后,我引领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快解决了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已经陌生,回忆不起我国山东大汶口人的贫富分化状况及当时情形,我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我再请同学们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原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石器时代,氏族组织,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就要出现”等观点。在讲《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时,我亦“如法炮制”:首先给自己下任务:提问题;给同学们下任务:通读课文并拿着笔勾画圈点,通读完课文后我们一起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我提出的问题是:1、日本是哪时候进入奴隶制时代的?那时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日本是哪时进入封建时代的?通过什么变革进入的?我国又是哪时候进入封建时代的?两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3、对于阿拉伯,你们知道些什么?请列举出来。阿拉伯的兴起跟哪一宗教有关?学生们通读完课文后,基本都能确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是关于“日本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公元3世纪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仍不甚了了,我是这么做解答的:“公元220,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帝国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请问:‘公元220年处于哪一世纪’?”学生们经过思考,都答出:“公元三世纪”,并都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追问:这说明了什么,请讨论后作答。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并结合日本在公元646年经过大化改新才进入封建时代的史实,得出结论:古代中国比日本先进得多,日本是我们的学生等观点。更有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指出:“古代中国不论哪一文明形态都比日本先进得多,出现得早,日本正是借鉴和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形态后才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才得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很多文明形态,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得早,水平更高”。对于如此精绝的回答,我和其他同学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和激励。

第二,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我们还要直面中考,直面现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储备工作。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件交织发展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属于“简史”性质,有很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学习,去解决,去记忆,去掌握。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学会综合思考、归纳分类、总结整合这些知识点的话,我们自己和学生都会有一种越学越散、一盘散沙的感觉。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沙里淘金,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很多金沙中不断筛选出一个一个历史知识点,并把它们融化提炼,做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板块,归纳总结成历史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养成学生综合思考、归纳总结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比如学习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比较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法国等确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并从欧美近代民主政治体系中追根溯源,找到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子”和基因,并“倒查”追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关联。通过纵向比较,综合思考,定向分析,我们既能把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4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九年级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他们参加中考前的一个关键学期,本学期教学时间短,任务繁重,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进行综合复习,还要进行模拟练兵。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从整体来看,10--4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已经将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授完毕,本学期将对六册语文课本中的中考重点篇目进行系统的复习。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知识和相关考点及相关习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训练。对河北省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剖析和训练。对全国各省市的2012年的中考试题进行探讨和分类训练。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能够积累教材内容所提供的语文素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新。

(三)教学策略:讲读课文要细细研读,深层挖掘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尽量利用较短的时间提高自己阅读的速度和处理阅读障碍,提高

自己的阅读能力。

预期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中考中,语文成绩能达到学校规定的目标。

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以课本为主,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招生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三)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

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四)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全面复习(4月上旬——5月中旬):全面复习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2、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七至九年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

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A、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B、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C、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插进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3、综合强化复习(5月下旬——6月上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

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我们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重点突破(5月下旬——6月上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5、总结检测(6月中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5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是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他们参加中考前的一个关键学期,本学期教学时间短,任务繁重,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进行综合复习,还要进行模拟练兵。鉴于前述情况,我们的语文教学计划分为两个部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在严格执行“五严”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九年级下册新课的教学。灵活的使用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能够积累教材内容所提供的语文素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新。

三、教学策略:讲读课文要细细研读,深层挖掘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尽量利用较短的时间提高自己阅读的速度和处理阅读障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2010年泰州市中考考试大纲(语文)》,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命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以课本为主,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三)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四)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全面复习:全面复习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2、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七至九年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A、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B、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C、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插进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3、综合强化复习: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我们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重点突破: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5、总结检测: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6

杨俊平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义务教育理念,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所有学生顺利升学。

二、具体工作

(一)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6个单元共30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二)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了升学考前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

三、坚持上好阅读课。

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办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原来的不想看书发展到阅读兴趣渐浓,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坚持不懈,学生主动提出要看书,并且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面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课外知识几乎由原来的一无所知到略知其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对学生学会做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7

教学目标: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程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安塞腰鼓》

二、展示目标:

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质疑探讨,体悟中心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你有疑问的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以书面的形式上交。8分钟就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归结中心问题。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4.师生合作探讨,明确:

(1)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2)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激昂的排比句,展示了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同时也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

(3)“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4)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第二学期九年级组工作计划 篇8

上学期,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勤奋工作,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稳定与进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今年的中考,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全体九年级老师应精诚合作,以大局为重,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工作。为2011年的中考再创佳绩努力奋斗.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无私自离校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安全。2.完成2011年中考目标,一中4人,局中24人,省重点达线250人以上 3 区质检总评第一 学额巩固率98%以上

二 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质检及中考

1.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备课小组统一备课,资源共享。作业要严格要求,不准做了不批,做了不讲,年级组要每周配合教务处进行作业检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学情调查。精讲精练,把晚四还给学生每晚进行检查,发现违反规定及时制止。

2.加大培优工作。

树立高度的思想意识,教师之间要互相协作,取长补短,成立学科培优辅导小组,各组制定辅导计划,组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研讨。班主任负责协调本班的培优工作,制定培优计划,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培优生负责,年级组每大周检查一次教师的培优记录,举行培优座谈会,对于培优的考核督查除上述措施外,通过月考成绩,质检成绩,直至中考成绩来检测。另外,培优时注意不能冷落学困生,以免产生不稳定因素。

3.关于质检。

制定质检计划,采取以考代训等形式,总结讲评。由于抽考人员的不确定,可以加大抽考对象的辐射范围。

4.时政及政史开卷资料4月15日前必须到位。

5.认真制定好三轮复习计划。

紧扣考纲,考纲未涉及的一律删去,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一轮要求夯实基础,时间稍长,但务必于4月15日前结束,与区质检相配合。按照七-九由轻到重的规律安排复习。二轮复习于5月20日前结束,重在点线结合,可参照所定资料进行专题复习,结合实际应用的题型,有代表性的题型讲解。三轮复习5月20日左右启动,注重考前指导与综合性模拟训练。针对中考要求,侧重审题和解题能力,通过知识考查和能力并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6.体育训练.开学初开展体能训练,第一大周摸清学生的薄弱点,摸清训练重点,并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对学生体育训练进行安全教育,对于有心脏等疾病不能参加体育训练甚至不能参加中考体育加试的学生要及早关注,并准备相关的资料,以备免考使用。

7.理化实验,提前把所需药品,器材备齐,训练时间表提前排好,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8.考前的教学与管理的调整。

注意学生知识能力与考试技巧的配合训练,综合模拟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考前的心理调节,要注意自然和谐。考前的各种准备以及与各部门的配合。

(二)安全工作

1.加强宿舍管理,继续延续上学期保姆式的管理,本月内安排部分班主任进驻宿舍

本学期开展各种工作都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2.每大周一次安全大检查

3.加强班主任与生活老师的沟通,每周不少于一次。

4.利用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关注早恋现象。

5.晚自习放学后,门岗检查操场厕所,班主任检查班级有无学生滞留。

6.一周至少两次不定时抽查食堂,把检查情况及时报给总务处。

7.经常检查并督促门卫忠于职守,不能擅离岗位。

(三)学额巩固工作

1.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严格按照德育处的要求,每周不能低于4次,让家长在后期的管理中积极参与进来。

2.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对学生使用侮辱性语言,把校长信箱利用起来,让学生来进行监督。

3.加强后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可请有经验的老师来讲,也可请专家来讲。

4.稳定学困生,情感上予以关注,上报学困生名单,年级组统一掌握,班主任每大周至少两次找学困生谈话,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并真诚地指出其不足及以后的努力方向。

三行事历

第一大周(2.12-3.6)1.组织学生入学,完成学费收缴工作 2.制定培优计划,制定年级组计划

3.培优及质检生的确定。做好质检方案。

4.各科制定复习计划,组织教师备课,开展假期补课 5.资料征订工作的完成 6.安全检查

第二大周(3.7-4.3)

1.召开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2.检查培优工作的落实情况,认真总结 3.组织第一次质量检测,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4.安全检查

第三大周(4.7-4.30)

1.着手理化试验的准备工作,做好理化试验的工作方案。

2..组织培优座谈,总结培优工作情况

3.组织第二次质量检测,做好试卷分析 4.迎接区质检 5 二轮复习的进行 6.。安全检查

第四大周(5.4-6.4)

1、迎接体育加试

2、迎接理化加试

3、组织模拟考试及冲刺训练

4、检查培优工作,召开教师座谈

5、指导班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缓解考前焦虑和压力

6、组织学生电子采相和中考报名工作

7、组织第三次质量检测,做好试卷分析

8、三轮模拟的开展

9、制定考前调试方案并认真落实。

10、安全检查,第五大周(6.8-6.16)

1、组织各科仿真模拟试卷训练

2、考前半月的调试工作

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篇9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及格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成绩。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

1、讲完九年级物理课本的第19、20章。

2、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3、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六、复习方法

1.以课本和领跑中考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七、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公式的转化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基础差,抓基础既现实又可以产生实效。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基础要强化。(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4)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第二轮复习(5月)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5)注重向本年级教师请教,做到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6月上旬)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缺补漏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9)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0)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 一 周 《电与磁》

第 二 周 复习机械运动,声学、光学 综合测试 第 三 周 第 四 周 第 五 周 第 六 周 第 七 周 第 八 周 第 九 周 第 十 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复习质量和密度 运动和力 综合测试 复习压强 综合测试 复习浮力 综合测试 复习功和机械能 综合测试

复习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综合测试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复习欧姆定律 复习电功率 生活用电 电与磁 综合测试 第二轮复习声、光专项综合复习力学专项综合复习电学专项综合复习实验专项复习

中考

中考仿真模拟考试中考仿真模拟考试中考仿真模拟考试中考仿真模拟考试

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

工作计划

成雄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10

学年度秋季学期)

针对已经进入毕业班的情况,本学期备课组继续开展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想结合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法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建符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意结合去年今年中考相关经验,做好中考前的复习准备工作,为明年的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基础。

一、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以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为基础,认真钻研课标及中考试题动向,活跃思维,转变观念,注意教学细节,指导教学实践。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备课组成员决心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在听各组老师课的同时,更加注意多听同头学科教师的课,做到多听多学,多练。听、说、读、写要讲实效,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做到共同交流,资源共享,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日常工作实施细则

1、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两周开展一次同头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学习新课程标准,用新理念教学,取其精华;组内教师互相学习,积极听课,认真记录,及时沟通。共同探讨平时学习、复习的有效方法,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对策,注意收集本学科新的教学信息尤其是中考信息。

2、树立全局观念,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注重每次考试试题与中考试题接轨,及时分析学情,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水平和备考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展促优、补差工作。做好尖子生的拔尖工作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真抓实干,做到时间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效果,及时激励,及时调整改进。在集体备课中不走花架子,争取出成绩。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充分利用平台展示,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11

一、积累与运用:(15分,第1-9题每空1分,第10题2分,书写1分)

1、窈窕淑女。

2、,白露未晞。

3、,风多杂鼓声。

4、,载不动,许多愁。

5、锦江春色来天地。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的句子是:。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为国杀敌的壮志的句子是,,。

8、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义”与“利”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常引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一句话来自勉,这句话是“ ”。

9、我们常引用的《曹刿论战》中用以强调作战要靠鼓舞士气的成语是“ ”。

10、广州亚运会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学校文学社为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特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奇新靓美广州韵。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家学派的经典之一。(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衡于虑()(2)而后作().. 1

13、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哪两个条件非常重要?(2分)

1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但是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造就人才”,你如何看待“顺境”与“人才”的关系?请结合事例谈一谈。(2分)

15、请根据本文的主题,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炀帝沉迷安乐,后亡国死身

下联: 身处忧患,【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仲尼厄而作《春秋》()(2)不韦迁蜀()..

17、文中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丢草绳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

每次疟疾来时,先是怕冷,然后就是发高烧。冷的时候整个人浑身都在打着颤,三十几度的天,即使裹上两床被子也还是不住地发抖。等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人就开始慢慢地发起烧来,体温最高时可以达到四十度,常常是高温过后,嘴唇上总要留下一排水泡。每次疟疾过后,本已消瘦的我就愈发显得面黄肌瘦了。

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惟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 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三姨不是我的嫡亲三姨,是村上一位很普通的妇女,称她为三姨,仅仅是一般的客气。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她说:“在往日,烧上几天也就好了,这次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她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儿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着躺在床上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从我 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18、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祈祷()一瞥()偶然()呵斥()....

19、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2)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20、母亲为什么要“趁着蒙蒙的夜色”,“匆匆地”将草绳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4分)

21、文中“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一句创设了无限的意境,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22、作者曾因疟疾“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但在结尾说“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这个夏天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4分)

23、三姨对“我”的关怀尽在不言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无言的爱中,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受。(5分)

(三)、名著阅读(5分)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②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②当不过,讨饶。①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①看时,只见②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①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①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②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24、上述情节选自《 》。(1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情节。(2分)

26、选段中的①是,他的绰号是。(2分)

三、写作(40分)

27、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作文⑴ 题目:在爱中成长

作文⑵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课堂体育教学下一篇:行政文员前台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