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精选6篇)
——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冷 溶
《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23日 06 版)
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胡锦涛文选》的出版,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的理论指针和行动指南。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文选》全面展示了这一科学理论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篇布局就是从这个宏伟目标开始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新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胡锦涛同志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作了深入阐述。
总结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指出,胡锦涛同志“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教材。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胡锦涛文选》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比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等。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系列独具创新性的思想观点,集中概括和反映在《胡锦涛文选》的全部内容中。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起来,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起来,体现到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实践中,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胡锦涛文选》的第二、三卷,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及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作出的重大决策。
回顾这十年,我们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走过很不平坦的道路。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及时编辑出版党的重要文献,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胡锦涛文选》是继《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之后,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又一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集,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教材。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突出贡献, 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 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 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一系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征, 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既有作主导方面的成绩和进步, 又有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形势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些阶段性特征的全面、深刻分析, 充满了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这是必须看到和充分肯定的一个历史性的巨变但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并没有超出、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判断和立足点, 从根本上来说, 恰恰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 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 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 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迎接新的挑战, 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来的问题, 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 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领域和层面, 深刻论述过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形成了关于发展问题系统而丰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 从根本上说, 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 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都在发展观上作出过突出贡献。虽然有时走过弯路, 但发展观的不断丰富和进步始终代表主导方向。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 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 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发展, 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而且发展要求本身就包括社会和谐, 进而包括更广阔领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 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 更要靠制度保障。制度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基础、引导、保障的作用。所以, 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就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方面体制。为此, 一定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凝聚改革共识, 坚定改革决心, 坚持改革方向, 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既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和认知。本人从所在企業的角度,在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谈谈企业文化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几点认识。
认识之一: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找准企业员工现实存在的思想文化状态。
企业现实状况。鞍山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06年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成立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追溯历史沿革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鞍山地区唯一的以市政工程道路、排水设计为主的科技型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资质,储备了一定的设计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办公设备、设计装备优良等软硬件条件。
可以说,我们企业改制前的发展,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依赖于鞍山市政府关于每年市政工程项目计划性的安排。由此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宣传工作)也基本是以传达、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活动安排,很少结合本企业实际,多有形式主义成分。
改制前是这样,那么改制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从改制后成为民营企业运作的一段时间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作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司必须是以市政工程设计为主,没有工程技术人员一切都不存在。我们公司当初就存在设计团队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公司改制过程中流失了部分有一定设计经验的专业人才,新引进补充的专业人才不能马上发挥作用,同时给公司的设计资质带来很大压力。二是员工理想追求趋于淡化。不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比较,就是和国有企业比,我们公司的员工确实难免存在自惭形秽的感觉,认为国有企业正规,有发展前景,有政治诉求和经济保障,等等。而身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想法,只要做好分内工作,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保证正常发工资就可以了,别的无所追求……这就需要我们要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三是团队精神不足、个人主义色彩加重。虽然公司改制已有八个年头,但公司中仍有部分员工对未来前景抱有忧虑,感到漠然,更多的是担心自身的前途和工作稳定问题。大致突出表现在,自己努力需要付出的多少,与参与持有公司的股份多少相挂钩对照。再则公司在某些管理环节存在的些许漏洞和纰漏,导致存在公平与效率相对失衡,以及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处集中问题。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在公司员工中引发蝴蝶效应,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和消极情绪,传染和影响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极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抬头,增加不和谐和不稳定因素。分析认为,要正确解决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继承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使之深入并融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
认识之二:企业文化是公司科学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国家强盛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发展靠先进的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完善,以及城市市政工程设计项目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在所难免。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只是产品、劳务、科技的竞争,而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与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支柱,以及凝结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对人的塑造中,具有凝聚、激励、规范、渗透等功能的无形资产。这些功能的综合作用,会转化为精神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我们公司提出要创建以“忠诚、团结、创新、务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着眼点就是突出公司员工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但它又不应是空洞的、狭隘的,应该是现实的、丰富的,也应该是相互的、共同的。员工能忠诚于公司,奉献于公司,服务于社会,积极创造和积累财富,源于公司必须具备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而这些就是蕴含着具有丰富内容的企业文化所散发出的无形的精神力量。
认识之三:企业文化是公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黏合剂
公司的进步与发展,依靠的是公司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而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又是生产力中起决定因素的力量。公司劳动关系的状况如何,决定于公司各项管理是否植入人文基因和文化要素。当企业管理被植入文化理念后,劳动关系就会为之一新。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其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无可厚非,但若远离文化因素,也就人为放弃精神追求和理念信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自我和淡漠,何谈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如果将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企业深层理念,就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文化之源。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双方互为存在,公司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公司员工的勤奋劳动,有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有公司发展壮大;同时员工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又离不开公司的发展。只有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才能发展和巩固和谐劳动关系。
认识之四: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任何文化建设都要建立在制度的平台之上,制度与文化密不可分。制度设计源自文化思想和价值主张,强调什么价值主张就应有相应的机制与之衔接和配套。我们公司作为命硬科技型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的情形是:优势在于公司是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来,能够较好顺利继承和延续已有的制度和规章,能够较好继承和延续好的经验和传统,;劣势在于面对全新的民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在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现成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容易陷入或拘泥于原始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导致管理工作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影响和制约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容易在员工中产生消极作用。为此,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必须强调企业文化创新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管理的最高层次应是自主管理,需要员工的高度自觉,企业文化强调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配套、组织与机制保障,着力于公司使命、价值观和公司发展目标的广泛认同。着就需要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摒弃高层专断意志和家长式权威的传统文化样式,培育和扶持现代企业文化,既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一视同仁的平等文化和相互信任的团队文化。
单选题
1.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上都不对
2.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是: 回答:错误
1.A 2.B 3.C 4.D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上都正确 以上都不对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4.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5.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回答:正确
1.A 2.B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C 4.D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发展: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以上说法都正确
7.下列哪些战略是我们需要实施和发展的: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党的根本宗旨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关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3.C 4.D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上说法都正确
11.国际社会主要有哪几种发展观: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传统发展观 增长极限 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说法都正确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全面 持续 可协调
以上说法都包括
13.协调发展指的是哪些方面需要协调: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以上说法都正确 以上都不对
14.全球性问题包括: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 粮食短缺 以上说法都包括
15.关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面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旗帜,是一面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近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现出无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学性,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和回答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经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知性理论、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图型说以及现象和本体的划出的研究,明确指出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的地位,是康德哲学的入口.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合肥联合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ON UNIVERSITY年,卷(期):200212(1)分类号:B516.3关键词:康德 认识论 知性 理性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推荐阅读:
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09-26
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0-21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11-01
充分发挥女职工的作用11-30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07-25
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10-04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用的思考06-02
历史学习对于党的认识10-11
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