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共8篇)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教学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 [教学设想] 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

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投影)语言的演变

[语言小常识] 提到语言,我们天天都在使用,那么语言包括几个组成要素呢?一是语音,二是意义,三是语法。那么这几个方面是怎么变化的呢?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

[研析文章]

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

1:第一节的哪一句话提出了文章的基本观点?

明确:开头第一句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中心句,统摄全篇

2:朱熹听颜回讲话,是真实的事情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不是,假设举例,既明确又有趣

朱熹是注明的儒学大师,是孔子思想权威的解释者,连他都听不懂,说明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而是语音语法语汇问题了。

3:接着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邹忌讽齐王讷谏》的例子对全文的中心观点作了具体的阐释。

4: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明确:

1、字形:

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3、语法

5: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较法——古今比较

分项说明法

6:体会第一部分写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总写,下面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

过渡语:

(问题:大家看第二、三两部分从哪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明确: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

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

1: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关键语句 A语言的消长: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l段);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第3段); B语言的变化:(第4、第5段)。(1)词义的扩大(第6段);(2)词义的缩小(第6段);(3)词义的转移(第7段);(4)语义的弱化(第8段)。C改变了名称:

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9段),3、由于忌讳(第11段)。

这一部分既说明了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情况,又指出了变化的原因。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比较法、分项说明

3:小结,明确: 第二部分中,作者由概括到具体、由大类到小类进行分类阐释,不仅揭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内部原因,以及语汇所发生的演变情况,而且有区别地阐释了语汇变化的具体特征,这样就使论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

这一部分中,作者为了论述观点,主要运用了典型举例的论证方法。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第三部分,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

1: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

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

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明确:由于汉字不是标音为主的文字,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 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样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其实古今汉语语音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文章边举例边说明古今语音变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押韵; 其次,平仄; 又其次,形声造字法。

本文第一部分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一段为例,通过这个有趣而又典型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短短一段中,有古今一致的字,又有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两样的字;有即使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又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使用受限制的字;还有这里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了的字;既有语汇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又有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一段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所以只需一例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一段邹忌比美的故事,生动有趣,是人们很熟悉的,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在论述类文本中,本文属于学术普及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通过分析事实来阐释观点、说明道理。这一点和说明文的表达很类似。

因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作者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和引用等多种方法,力求把这个复杂的问题阐释清楚。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头一段为例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运用了举例说明的写法。接下去便分别从字的意义、用法不同和语法也有差别两个方面来说明;在说明字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时,又分三种情形一一说明;在说明意义没有变,但现在不能单用的情形时,又分“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些都是用了分项说明的写法。在分项说明时,又逐条举例。另外,在说明古今语法方面的差别时,既说这句话古代怎么说,又说这句话现代怎么说,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运用了比较说明的写法。这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古今汉语的差别说得清楚明白,给人留下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篇2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评判申报课程是否具有精品课程“五个一流”标准的重要依据, 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建设起导向和规范作用, 因此, 详细分析比较和研究2006~2008年这三年来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利于我们全面解读指标内涵, 正确把握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的变化, 及时调整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建设路径的范式。

一、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1.基本构成部分有3个地方发生变化

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由评审指标说明和评审指标及内涵构成, 纵观这三年评审指标体系的构成, 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 在评审指标说明、指标数量、计分方式等三方面发生变化。

评审指标说明是对评审指标高度理论概括, 在指标说明第三点上, 2007年以后的指标均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科学地指出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一切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指标数量的设计上, 5个一级指标和1个特色及政策支持数量不变, 15个二级指标和15个观测点在2008年相应减为14个。精品课程计分采用百分制, 评审总分由综合评审和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组成, 其中综合评审由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组成。两部分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交替升降, 2006年综合评审分占总分70%, 特色及政策支持分数占30%, 2007年后则加大综合评审分比例, 占80%, 特色及政策支持分数则相应下调为20%, 表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课程特色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等5项建设并重的理念。2008年, 指标增加“共享辐射”一项, 表明我国精品课程在经历5年建设周期后, 转入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阶段, 着力打造基于网络运行的优质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新局面。

2.一级指标分值分布变化明显, 二级指标则保持相对稳定

对各级指标权重分值不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体系的变化, 抓住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对2006~2008年评审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指标进行仔细比对, 我们发现, 一级指标分值分布变化明显, 二级指标则保持相对稳定。

从指标赋值情况来看, 在一级指标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分值分布最稳定, 分别占20分和18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三者波动最大;从分值来看, 课程特色所占分值最高, 表明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精髓和灵魂所在, 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分值虽然每年有些变化, 但连续三年分值和教学队伍分值一样, 占20分以上, 说明这三方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2008年指标中的政策支持和辐射共享分值同等, 表明国家要求各高校制定切实可行措施, 激励更多的一线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从事本科教学研究工作, 形成教学促进科研, 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发展态势。二级指标分值分布较为稳定, 2008年指标中有3处发生变化, 一是教学条件中的“网络教学环境”由原来的5分增到10分, 表明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将由知识静态呈现向动态利用转变, 课程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将成为人们关注精品课程的亮点, 二是教学效果的同行评价分降低2分, 三是课堂录像资料评价增加2分, 表明在评审时更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能力和素质等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价。

3.评估标准表述更具体, 更具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在指标评估体系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观测点的评估标准表述措辞更为严谨、科学。在教学内容中的“课程内容设计”, 将2007年指标的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内容设计, 细化课程分类, 明确课程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 明确规范理论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标准;突破学科交叉设定课程内容设计总体目标, 强调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 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的表述上, 侧重考察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成效, 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效结合,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当前国家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在“教学条件”中, 对“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的表述, 强调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 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对“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的表述, 由前两年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并能经常更新, 运行机制良好, 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转变为2008年的建有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 并能有效共享。这个观测点的描述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和共享的初衷, 用信息化技术推动精品课程数字化共享进程的决心。

对“教学方法与手段”指标项的描述, 强调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表明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敢于打破多媒体教学的神话, 而是适应不同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实际, 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 可能看出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 而是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 它在践行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日臻完善, 并对精品课程建设起引导作用。

二、基于评审指标体系导向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展望和启示

1.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仍是精品课程建设重点

纵观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教学队伍分值在整个评审指标体系保持稳定且所占分值居高不下20分, 可见,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 建设精品课程必须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建成一支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明显的教授作为带头人, 在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等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发挥团队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着力培养课程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 提高课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课程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程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时, 在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经典性、知识结构科学性的基础上,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中, 有效实现知识更新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课堂内容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 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师生教学互动, 使大学课堂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3.网络教学资源环境建设和共享开放程度将成为评估精品课程的亮点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载体。教育部1号文件中关于精品课程二期建设的阐述, 再次强调了资源共享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 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 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 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 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使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2008年指标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对精品课程资源在网络应用、共享、开放性程度方面的评价, 因此, 必须在网络资源教学环境方面着手抓好以下两点:

第一, 不断丰富网上教学资源, 注重课程网站师生互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培养一批精品课程建设专业人才, 加大技术指导和支持, 教学大纲、网络课件、教案、习题、实践教学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通过BBS方式、电子邮件、实时答疑、教学博客等多种形式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在线讨论、答疑、作业批改、考核、评价等网上师生教学互动。

第二, 注重特色系列教材和课件、案例、习题等辅助教学材料的建设。教育部1号文中启动“万种的教材建设项目”, 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 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扩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这标志着对精品课程教材的关注点由教材的选用向教材的建设转变。教材建设和选用要注意立体化, 注意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材等配套使用, 强调不仅是国内外优秀教材或自编的选用, 而且要广大教师投身教材建设当中, 注意积累和挖掘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内容, 在局部优势领域编写出校本精品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慧仙.“精品课程”评审体系: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2) :45-47.

[2]李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6) :14-16.

[3]王根顺, 孟子博.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6) :27-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本科.2006, 2007, 2008.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篇3

关键词:称谓词 同志 演变 原因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它强烈地反映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汉语某一称谓语的历史变迁,可以反映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变迁,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同志”称谓的历史演变

古汉语中,“同志”作为一个连用的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的《晋语四》中:“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这里的“同志”指“想法相同,志向就相同”,是两个单音词的连用。后在《后汉书·刘陶传》中:“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同志”由“相同的志向”引申为“志趣、志向相同的人”。

“同志”作为称谓语始于近代,来源于日本。现代汉语中“同志”一词就是从日本引进的,最初的语义是特指同一政党的成员或指具有共同理想、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群。“同志”一词带有革命和政治内涵的用法始于辛亥革命前后,并且开始用作称谓。到了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同志”一词很快成为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社会称谓语。文革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同志”称谓的神圣地位,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同志”的,因此“同志”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远不如以前使用得那么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思想的负面影响,“同志”称谓被赋予一个新兴的含义:同性恋者。这一含义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于香港,90年代中后期经广东逐渐扩展到内地。

二、“同志”称谓的使用现状

1.新闻报纸网络媒体

(1)人民网:在人民网检索“同志”一词,显示的结果约有37506条,截取其中前三百条新闻,其中“同志”作为“同性恋”用法的新闻有6条,分别是:《厦门男“同志”爱上小正太》,时间为2013年6月29日,来源于东南网;《台湾男同志网上寻觅一夜情现象普遍》,时间为2013年6月24日,来源于台湾网;《五个细节 一眼看穿男人是不是同志》,时间为2013年6月21日,来源于爱美网;《彭于晏强吻张家辉 两人要拍“同志”电影》,时间是2013年6月21日,来源于海外网,等等。

(2)百度:“同志”用作“同性恋”一意在网络上使用十分泛滥,在百度搜索“同志”,显示的结果有“同志新闻”“同志网站”“云同网(云南同志门户网站)”“2012十大同志新闻事件”“男同志”等等词语,这表明“同志”用作“同性恋”之义在网络上较为活跃。还有诸如“同志电影”“同志小说”等等专有名词。

(3)CCL语料库:根据CCL语料库,检索“同志”一词显示的结果有75804条,其中“同志”意为“同性恋”意义的为零条,所显示的结果中“同志”一词多用作政治报告和新闻,多意为“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如“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施月根等同志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赶到现场,一直陪伴这几名中国公民。”

由此可见,“同志”作为“同性恋”意义较活跃于网络和娱乐媒体报纸,在较为正式的官方的报纸媒体中,“同志”都是作为同一政党的成员,多加于人名之后来称呼别人,如“邓小平同志”“胡锦涛同志”等等。

2.问卷调查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已经很难再听到人们用“同志”相互称呼。事实上,这一变化在近年来出版的汉语词典中已经得到体现。以《辞海》为例,1999年版的“同志”词条下已不再有1979年版的“我国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和1989年版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这一义项。

为了调查“同志”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现状,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某高校为调查地点,随机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以口头问答的方式来调查“同志”一词的使用现状和新用法的接受程度。其中老年人(五六十岁左右)10名,中年人10名(四五十岁左右,有大学教授和高校工作人员),大学生20名。

问卷调查共设计了五个问题,分别是:(1)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同志”一词来称呼别人吗?(2)为什么会?或为什么不会?(3)“同志”还有什么新的含义吗?(4)能接受“同志”的新含义吗?(5)对于“同志”词义嬗变,您认为有哪些社会原因?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老年人一组中有3人还会用“同志”一词来称呼别人,但使用较少,原因是现在很少有人用“同志”来称呼别人,除非是特定场合和特定情境,有1人知道同志的新用法,但表示不能接受这一新用法,认为玷污了“同志”一词;对于中年人一组,有2人还会使用“同志”来称呼别人,但大多用于会议或特定场合,有8人知道“同志”的新含义,有3人可以接受,并认为这是基于一定社会原因的词义演变;对于大学生一组,有0人表示会用“同志”来称呼别人,并认为用“同志”称呼十分老旧,不够时髦,除非是用于戏谑,有20人知道“同志”的新含义,有6人表示无法接受,有9人表示无所谓,有5人表示可以接受。

三、“同志”称谓演变的社会原因

从社会学角度讲,作为称谓而被使用的“同志”虽然只是汉语社会称谓系统中的一个词语,但它同样是社会用以定位和规约人们的社会身份、地位和角色,并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之一。由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多元性,不同语言都有它完整的称代系统来满足言语交际者不同的交际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下,“同志”一词曾在较长时期内占据称谓语的主导地位,但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称代系统中,不同的称谓形式都应有各自相应的地位,而不可能是某个单一的称谓形式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流行及过度使用之后,“同志”原本的意思逐渐淡出,而由于网络使用的频繁使得它的另一层意思逐渐流行开来,尤其盛行于网络娱乐媒体等。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回归,两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伴随着众多新词新义,“同志”的新义逐渐进入大陆。又随着大陆地区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比例较大、使用频率较高。年轻人本身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且随着香港音乐电影电视剧在大陆的盛行,使得年轻人崇尚香港文化,更乐于接受“同志”一词的新的含义。

由于“同性恋”这一称呼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于是需要一个词来含蓄地表示“同性恋”,而这种使命落在了“同志”的身上,这是因为“同志”具有“志同道合,共同的志向”的含义。“同志”用来指称“同性恋者”,是为了适应社会语境的需要,即在那样的语境中需要一个词语来表达一种称谓或是一个人群,用旧词表达新意,或旧词组合成新词表达新的意义,还体现了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即经济原则。显然,今天“同志”多个义项的存在也是语言使用中经济原则的体现。特别是“同性恋者”这个意义,人们没有造一个新词来指称这个意义,而是借用了“同志”这个旧词,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省力。此外,语言使用还要遵循表达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同志”最初就有“志向相同”的意思,进一步用它来表示“志趣相同的人”也是情理之中,有利于更有效地表达。

参考文献:

[1]王远新.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胡范铸,胡玉华.“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3).

[3]俊虎.“同志”一词的演化及其文化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0).

[4]刘慧芳.应为“同志”正名[J].工会论坛,2002,(3).

[5]孙玉超,师文淑.“同志”称谓的历时演变及使用现状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6).

[6]伊兴荣.浅谈“同志”一词的词义演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7]王枫,李树新.“同志”称谓的历史擅变及其语义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3).

[8]方传余.“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9]陈晨.浅析“同志”的词义变化及其原因[J].文教资料,2012,(32).

《语言的演变》 篇4

1、引导儿童了解文字的起源,知道现代文字是由古代的文字发展而来的。

2、初步感知古代文字到现代文字的演变过程,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3、激发儿童儿童的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为此感到自豪。

二、活动准备:

1、与“水”“火“”山”“田”“手”相匹配的图片、象形字、及汉字。

2、与儿童人数相同的象形字、汉字。

三、活动过程:

一、认字游戏:

1、小朋友,今天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一下。

2、教师出示字卡,儿童认读。

二、感知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1、出示“水”字的象形字

a)潘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刚才我们读的那几个字宝宝,你们看我还带来了谁?

b)你认识它吗?

c)潘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

d)你们想的真好,这个是古代的水字,(出示图画水)你们看象不象啊?

e)哦,真的很象,原来古代的人把河水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水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

2、儿童动手操作,感知象形字

a)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古代字宝宝,藏在信封1里,请你们打开来看一看,他们象什么?

b)具体说说“山”“火”。

c)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到底会是什么呢?这个谜底就藏在你们的信封2里,信封里藏着几幅图画,请你们把图画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看看这些字象图画里的哪一张,给他找到朋友。

d)小朋友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象形字的特点

a)现在你认识这些古代的字宝宝了吗?

b)请个别儿童到讲台前操作

c)这个是水、田,现在我们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因为古代的人把它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字就象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儿童动手操作,感知汉字

a)很多年以后,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就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的简单了,变成了现在的字,我们的第三个信封里就藏着现代的字,请你们打开来看一看它是由哪个古代的字变过来的,给它找到朋友,排排队。

b)儿童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c)请个别儿童到讲台前操作。

d)感知从图画到字的演变过程

我们来看看,古代字和现代的字有什么很像的地方?

儿童发言,教师总结并出示示意图

三、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字宝宝,他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好不好?请你先拿一个字宝宝,当老师音乐声一起就请你去找和你是同一个字的现代字宝宝或古代字宝宝。

笔的演变教案(新) 篇5

《笔的演变》教学设计

梅州市兴宁佛岭小学

李红梅

教者简介

李红梅,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现任教于兴宁市佛岭小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深爱教育,享受教育”。这就是我对教育的态度。从教以来,有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曾获得“梅州市教改积极分子”“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说会道”:笔的演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笔的历史;

2、能具体清楚、有条理地说出现在使用的笔的结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能将自己设计的笔的特点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生生、师生多维互动中学会认真倾听,学会与别人交流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次口语交际我将“笔的演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为“笔的变迁”、“笔的介绍”、“设计新笔”三部分。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笔的历史资料,结合课堂上的课件,与学生共同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交流笔的特点;引导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大胆畅谈如何改进笔,创造新型的笔。还把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引入课堂,贯穿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整个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一切听说交际活动,而且与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笔的资料,了解笔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各小组喊口号

师:同学们,今天坐在这里上课,心情怎样? 其实你们不用紧张,因为你们是最棒的!来,各小组把自己的口号喊出来,让所有听课的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风采!

2、作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今天,聪明的喜羊羊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喜羊羊

师:跟他打个招呼吧!喜羊羊说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先向他介绍介绍自己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姓名、年龄、兴趣······)

一、激情导入

1、师:喜羊羊说很高兴认识到这么多的朋友。但上课铃响了,他与大家的交流就暂时到这里。

师:其实今天来到这课堂的还有我们的老朋友。是谁呢? 课件出示:笔

师:同学们,笔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想,爱学习的你们肯定和不少的笔成为了好朋友。那你们是否知道,最初的笔是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演变成今天这样的?未来的笔又会是什么样的?今天的“能说会道”,就来说说我们的朋友——笔是怎样演变的。(板书课题:笔的演变)

2、师:对于今天的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课件出示:(齐读)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3、讲解要求,同时板书,然后齐读要求。

说清楚:要求我们大胆说,说话声音响亮,有条理。

听明白:要求我们在别人说话时用心倾听,听懂他在说什么。

有礼貌: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自然大方,倾听时保持安静,不随意插嘴。

二、笔的变迁

1、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去查找关于笔的历史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谁先来说说?(你的声音很响亮,值得同学们学习)(哦,你能搜集到这种资料,真厉害!)(你找到了中国的笔祖,不错。)(你的笔记做的好细啊)

2、欣赏“笔的变迁”

师:喜羊羊听到大家在交流笔的历史资料,他也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那我们就一起来看屏幕:

点击课件 欣赏“笔的变迁

3、制作关于笔的“资料卡片”

师:喜羊羊找到的资料不错吧?它有个请求,想请你们帮它制作关于笔的资料卡片,你们愿意吗? 这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就一起来制作“笔的变迁”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第一页,谁来?

(1)笔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以杆代笔时期)(蘸zhàn水笔时期)(便携xié式时期)。(嗯,不错)(2)“以杆代笔”时期(竖起大拇指)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尖硬的石器)、(骨头)和(树枝)在石壁、甲骨上进行刻字、画画,这是笔的雏(chú)形。

(3)蘸(zhàn)水笔时期(历史往前走,世上出现了真正的笔。)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发明了(毛笔)来写字,它是中国的笔祖。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它在后来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4)便携(xié)式时期(时间在流逝,人们创造出越来越方便使用的笔)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羽毛笔的基础上发明了(钢笔),它迅速替代了传统的羽毛笔而成为20世纪主要的书写工具。

再后来,又发明了书写更方便的圆珠笔,它比钢笔书写时间更长,使用更方便,所以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出现造型奇特,甚至具有特殊功能的笔,如:(“跳动温控可擦笔”)、(太空笔)······(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2、小结

师:就这样,各个时期的笔,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因为存在不足之处,人们便不断地去改进它,于是就不断地创造出新型的笔。直到今天,还有未来,笔不断演变着。点击课件

笔在不断演变着·····

三、笔的介绍

师:同学们,资料卡片做好了,喜羊羊很高兴,想给大家一种礼物,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是什么呢?

点击课件

请小组长上来拿喜羊羊送的礼物。

1、找方法

(1)点击课件: 师:拿到礼物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这种笔的外形(颜色、图案、长度······),再了解它的构造、用法,然后用一段话来介绍它。(2)谁来试一试,用一段话来介绍喜羊羊送给我们的笔?(1个)(3)我们再来听听喜羊羊是怎样介绍的。

点击课件

师读屏幕上的话。

这是一支圆珠笔!笔杆下半部分呈粉红色,上半部分呈蓝色,上面还缀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可漂亮啦!别看笔杆是塑料做成的,它可是里面笔芯的忠实保镖。笔的顶端是一个花瓣形的按钮。按一下它,笔尖就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写字啦;再按一下,笔尖又缩回去了,这样一来,就能保护笔尖不易被摔坏。按动按钮时,还会发出好听的“滴答”声呢。我可喜欢这支笔了!是它陪着我一起学习,记录下了我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刚才那位同学和喜羊羊,谁介绍的清楚呢? 喜羊羊是怎么做到的呢? 点击课件

师:它认为介绍这支笔时,得抓住它的特点,然后按一定顺序来说,点击课件 它先说清笔的名字,再介绍笔的外形、构造,接着说清笔的用法,最后还说了喜欢这支笔的理由。就这样,喜羊羊的介绍让人一听就明白。

(4)谁再来试试介绍一下喜羊羊的这支笔?(2个)师:嗯,说得还不错!

2、说话

师:喜羊羊也想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的笔有什么特点,所以它提出个要求: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相同的方法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笔,先把它介

绍给小组内的同学,然后再向我介绍介绍。

老师提醒大家:交流之时别忘了要做到: 读板书: 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2)小组交流(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喜羊羊问:谁愿意先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笔? 各小组代表介绍:先向喜羊羊打招呼,再介绍自己的笔 引导学生评价:

(1)师:你说的真不错,喜羊羊也忍不住赞扬你,说你声音响亮,说话有条理。还有谁想表扬表扬他呢? 喜羊羊也表扬你,因为你刚才听得十分认真

(2)你们喜欢他的笔吗?为什么?

(3)你们现在听明白,他的笔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最惹人喜爱)的地方是什么?

(4)你们最喜欢谁的笔?为什么?

四、设计新笔

1、师:问最后一个学生:你认为,你现在使用的笔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是呀!纵观笔的发展历史,(点击课件)因为人们发现笔存在不足之处,就去改进它,于是就有了创新,笔就是这样不断演变着。课件出示: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还发现我们现在使用的笔有哪些不足之处?你们想怎样改进?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评价(4、5个即可)

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为什么?

我想,爱画画的同学都会为你的想法拍手叫好!

2、师: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奇妙,我认为你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师。诶,老师现在有个想法,刚才我们不是收到了喜羊羊送的礼物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了,不如,我们就设计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笔,回赠给羊村的羊儿们。你们说,好不好?

(1):师:聪明的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小小设计师,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新的大门,为羊儿们设计新型的笔,最好有特殊功能。

点击课件:请你们给羊村的羊儿们设计新型的笔,最好有特殊功能。

先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学生讨论,老师随机点拨)(2)全班交流

师:请同学们介绍介绍自己设计的笔?别忘了要做到:(齐读)说清楚 听明白 有礼貌 交流。(不少于10个)

评价:你觉得小羊会喜欢他设计的笔吗?为什么?

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青青草原所有的居民都会感谢你!

好神奇的一种笔啊!老师不能不为你的创造叹服!

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替慢羊羊谢谢你啦!

美羊羊收到你设计的笔,一定会高兴得合不拢嘴!

你真是太厉害了!设计了这么神奇的笔!

3、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帮羊儿们设计了不少新型的笔,真了不起。喜羊羊很高兴,它说谢谢你们了,他会把你们的设计带回羊村。我们跟它说声再见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

笔的演变

《可爱的动物》精品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各种不同动物的形、色、动态,发现动物的美和可爱。

四、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请大家欢迎“小兔子”、“大象”、“蛇”、“小熊”、“小鸡”、等出场。1)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

学生回答:

2)你最喜欢哪个动物?(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3)请描述该动物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

4)“小动物”自述动物特点:请问你们回答对了吗?“小动物”们说:同学们真聪明,把我们观察的真仔细。

5)“小动物”;今天来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用橡皮泥塑造一个我们的形象好吗?学生回答:---

五、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可爱的动物》

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让我们欢迎它们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出场)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小动物”们的心愿吧!2,复习旧知识: 回忆我们学过的橡皮泥制作方法;请一位学生说出制作过程中的方法;揉,捏,搓,压,刻,连接等。(多媒体展示制作步骤)

3,演示制作步骤:(板示)

师:“小熊”的制作(幻灯演示)

六、作业要求:

1,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形象特点。2,选择材料及橡皮泥的颜色。

3,造型,按照步骤操作,从“头”开始。(头,身体,腿,尾巴)。

4,修改完成动物形象。5,装饰美化动物形象。

七、学生作业及评价标准

1,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一件作品。2,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3,每个小组一张评价表。

4,小组长按标准给予相应的奖励。a,完成动物的基本形象。----及格 b,完成动的整体形象。----小红旗奖励

c,能在完整的动物形象上进行美化并装饰的。----小红花奖励

八、评价点:

(1)能否快乐、积极地参与本次学习活动。(2)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这个世界的音乐》精品教案 篇7

《这个世界的音乐》精品教案

1、导入课文:

谈到”音乐”同学们,我们想到了些什么?(音乐会、歌星、乐器、演唱会。。。)

古诗文中有描写动物声音的句子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

其实,生物们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音乐.中国的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别的生物上面,这叫“移情”手法.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

2、介绍作者及其代表作:

托马斯•刘易斯

(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美国图书奖。

《这个世界的音乐》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

人,这种生物圈的后来者,在其科学和技术发 展的过程中,抛弃了对神的信仰,嘲弄了原始的神话,却编造了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神话。刘易斯•托马斯从独特的角度,根本性地批判了这种人类自大或人类沙文主义。疾病是生命存在的正常形式;许多疾病是人的反应造成的;有些疾病,特别是大病,是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自然力量。人要消灭疾病、消除死亡,是徒劳的,也是反自然的。人其实并不是独立的、自足的实体。人是由具有独立的生命、独自复制繁衍的细胞和细胞器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宏观地看,人又是社会、城市这些巨大生物的细胞,是无名的组成部分。因而,人的自尊自大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必要的。人与其他生物的同一性比其特殊性更为重要。

关于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就是以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小品文。

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能较敏捷的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动态。

有些科学小品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说明,使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1)正音

噪音 颤动 胸脯 剔除

婉转 歌鸲 骨骼 戛然而止

管弦 缥缈 湮没

迄今为止 鱼鳔

(2)词语积累

剔除--把不适合的去掉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迄今--到现在为止

湮没--埋没

造访--拜访

研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引出说明对象——“音乐”,生活中需要音乐。

(2~14)列举和描写动物世界的一些“音乐”。

(15)解释动物“音乐”产生的过程。

讨论

1、“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怎样的一些音乐?

“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是动物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 它们有节奏、有规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扬婉转,有的如交响乐般气势磅礴.如:昆虫的节奏、鸟鸣中上下起伏的急奏、鲸之歌、猩猩的胸脯、白蚁的头、石首鱼的鳔发出的定音鼓节奏。

2、它们是否都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从作者的说明来看,这些声音,可称为音乐,它跟人类的音乐一样,并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即不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实际的信息。

如:蝙蝠休息时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孤凄的、清脆如铃般的可爱声音。

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动物音乐的特点:

1、动物的音乐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可爱的、让人飘然欲飞的”音乐。这说明动物声音中有情感存在。

2、动物的音乐是一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音乐。这是音乐的外部特点。

问题探究

人类和动物需要音乐是由于什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解释他们创作音乐的原因的?

1、生物性的活动,生物的特点。

2、从杂乱到有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种过程。

3、表达情感的需要。问题探究

文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动物界充满音乐,作者列举了各种动物的例子。)

2、作比较(人类与动物音乐的比较。)

说明顺序:

1、由简单到复杂

2、由表象描述列举到理性的分析

品味语言

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

拟人化的描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这是一种沉思的、如诉的音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揣测性的语言描述出一幅美景,把读者引入其境,让人体会出画眉的人情味。

课堂练习

下列词语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

A 燕雀(qüè)洞穴(xuè)蚯蚓(yǐn)脱(tuō)离 B 鲸(jīng)鱼 执(zhí)著 曲调(diào)缥缈(miǎo)C 蚊蚋(ruì)修饰(shì)喜悦(yuè)欢腾(téng)D 造(zào)访 迷惑(huî)流逝(shì)驱(qū)动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B)A 违反 潮流 姑且 不懈 B 混钝 窟窿 途径 循环 C 边缘 纳闷 胸脯 模型 D 蟋蟀 弦乐 附近缭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冰雪是它的前身。

(2)在宇宙事件的——中从来没有一个起点吗?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3)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足可以——时间的减慢,人们用超精密度的相同的原子钟即可以进行此项研究。

A 发端 消逝 证明 B 发源 消逝 证实 C 发端 流逝 证实 D 发源 流逝 证明

发端:开始、开头的意思 发源:江河从源头流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句式杂糅)

B 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主精神培养放在首位。

(应是“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属搭配不当)

C 2001年2月19日至20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官员相继抵京,从而开始了对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全面评估的序幕。(属“搭配不当,“开始了„„序幕”不当)

D “十五”计划,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 电影开映后10分钟内,观众如对电影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结果,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则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B 下到中盘,他忽然变了套路,出奇制胜了那位八段选手。

(现比喻用别人料想不到的办法获取优势)

C 尽管我一再追问,他仍然闪烁其词,不作明确的回答。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D 你始终没能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难以让人信服。

(形容心地纯正,坦白无私)

课外延伸

《我的早年生活》精品教案设计 篇8

温斯顿·丘吉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基本的字词。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成长中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分析,练习。

2、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联系自身,谈感受。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

教学准备:收集丘吉尔相关事迹和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完本文你可能会想:这个人真幸运,拉丁文和数学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考试的好成绩。其实,当你真正读懂丘吉尔后,你会发现,这些不过是一个表象,他的聪慧,他的睿智,早在他的童年就已经显露出来。他虽然拉丁文、数学很差,但他一直沉醉于自己深深喜爱的英语当中。他喜欢历史,酷爱诗歌,痴迷写作,并且从小就有“指挥军队”的才能。凡此种种,都奠定了他以后成就大业的基础。

丘吉尔是这样认识自己的:“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不断地发展特长,培养兴趣,挖掘潜力,从而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二、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战争期间,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1899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

20世纪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三、个别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前布置,课堂检查)

生字:萤尴尬漏辖

积累下列词语: 毫无例外 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 蛛丝马迹 尴尬停滞不前辛辣 着实滚瓜烂熟

四、请同学讲述课文,结合课后思考与研讨,概括丘吉尔学习生活中两种不同的表现,客观评价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并谈自我感受。(小组讨论)

五、小结:

根据自我理解,感受,可以看出早年生活对一个人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对于我们刚升入初中的每一个来说,我们一定要在对自我个性、兴趣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立自我的理想、目标,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节选自温斯顿•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1、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答: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

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答: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深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就。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认真阅读本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在“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丘吉尔与社会有哪些矛盾?(文章第二自然段)

2.你从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3.丘吉尔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必须懂英语?联系现今社会上人们对待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态度,简单谈谈你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的看法。

4、丘吉尔丘吉尔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的?表面看来,丘吉尔这个人真幸运,拉丁文和数学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

考试的好成绩„„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

5、这篇自传行文诙谐幽默,在轻松的调侃、自嘲中不失严肃认真,体现出一位英国绅士和资深政治家的谦逊与机敏。请你在文中找出两个让你忍俊不禁的句子并对其中一句作简单评点。

三、布置作业:课后积累与扩展。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他的自信。

第二部分(2--5)写“我”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

第三部分(6--8)写“我”在自我领地才能的施展。

三、写作特点:

条理清晰,结构明确,前后照应。本文语言幽默诙谐,自然生动。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丘吉尔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生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坚持学习,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坦然和伟大的气魄。

五、课后练习疑难解答。

六、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七、布置作业。课后积累与扩展(一点感悟):

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喜欢收集玩具锡兵,他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管辖一个骑兵旅。小锡兵改变了他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来,他怀着童年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时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军事才华,并藉此一步步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童年时代统率军队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军旅生活中带兵打仗的本领。”

丘吉尔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选择的事业延续了童年的梦想。海涅还在上中学时就特别爱好文学,但他母亲坚持要他去经商,而他对经商毫无兴趣,不久商店就倒闭了。他母亲又要他去学法律,结果也是半途而废。后来,他决定放飞童年的梦想,从事诗歌创作,最终成为德国杰出的诗人。

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千万不要被时髦的职业所诱惑,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挟裹,不要被从众的心理所左右,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拾起童年的梦想,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吧!只有那样的路,才是离成功最近的路。

板书设计:

8、我的早年生活

温斯顿·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1、尴尬的学习生涯

2、难得的个性品质:风趣幽默的讲述

3、执着的兴趣志向(发人深省)

上一篇:游子吟译文对照下一篇:论当代大学生之理性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