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选派工作全面发展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牢记宗旨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选派工作全面发展(精选2篇)

牢记宗旨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选派工作全面发展 篇1

2006年是选派工作的“深化提高年”,也是第二批选派工作的最后一年。全面做好今年的选派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选派干部在“深化提高年”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咬定目标、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全面完成选派工作“六句话”目标。下面,我就选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5选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经验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精心组织实施。县委高度重视选派工作,县委书记、县几个班子领导定期深入各自联系的选派村和派出单位调查研究,看望选派干部,指导选派工作开展。县委书记张传权同志,先后4次到自己联系的郭郢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并扶持郭郢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扩大,给全县联系帮扶单位做出了榜样。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专门下发文件,对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县农委、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的专家,对集体经济项目的考察、论证、建设、管理等,进行了有力的指导。县直涉农部门和派出单位深入到对口联系的选派村,共投入1047万元,帮助选派村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和程控电话线架设,建成45个江淮分水岭治理项目,落实退耕还林1040亩,有力支持了选派干部的工作。各乡镇党委始终把选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镇党委书记认真履行选派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积极帮助选派村制定发展规划,选定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解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为做好选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直各选派帮扶单位也认真履行选派工作职责,加大对选派村的扶持和帮助力度。从县选派办对选派帮扶单位履行职责的督查情况来看,自2005年3月以来,县直46个选派帮扶单位领导共到各选派村指导、看望选派干部314次;支持选派村现金45.52万元、物资合计16.48万元;帮助选派村订阅科技刊物800份;协助选派干部处理任职村遗留问题280余件,办实事240多个,给选派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始终把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放在突出位置,推进选派工作高水平开展。2005年,是选派工作的“关键年、突破年”,我们围绕省委“六句话”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郭金龙书记的批示精神和省选派办〔2005〕1号明电精神,以高起点、高水准谋划和落实选派工作各项任务。

精心组织实施了2005年“小学教”活动和选派村“两委”换届。年初,广大选派干部借助2005年“小学教”活动契机,围绕“学习典型,提高本领,争当先进”的学教主题,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2万人次,组织开展专题讨论325场次,落实群众提出的整改意见775条。在广征民意的基础上,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换届选举,将一批具有“三强”素质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选上了领导岗位,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经过“两委”换届,选派村新当选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平均年龄43.6岁,比上一届下降2.2岁;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46人,比上一届增加7%,高中以上文化人数由29.7%增加到34.4%,发展能手增加18人,成员比上一届减少34人。

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大选派干部以“三级联创”为平台,深化和拓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将一批有能力、热于奉献的青年农民培养成中共党员,增强了农村党员在选派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高了农村党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调动了农村党员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进了选派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工作顺利开展。2005年,第二批57个选派村分别成立了党员学习教育监督岗、科技示范岗、社会治安维护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民事调解岗、文明新风岗等一系列岗位,确定入党对象129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4人,发展党员23人,新建立“双培双带”对象户437对。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选派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选派村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广大选派干部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至目前,各选派村进入选派办帮扶资金帐户47.78万元,已投入基础设施建37.78万元。两年来,选派村共修建村级道路273.8公里,开挖当家塘76口,打抗旱井42眼,修建桥涵88座,整改低压线路259公里,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大选派干部还认真按照《村民委组织法》和《村两委议事规则》,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工作,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管理机制;按照《村务公开暂行办法》的规定,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明白袋”制度,坚持按章理事,维护了选派村的稳定。选派干部团结和带领一班人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户活动,移风易俗树新风,共创建文明户1131户,使选派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选派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两年的实践锻炼,选派干部普遍感到,学会了许多机关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在机关体会不到的感受。对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经验,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

(三)、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选派干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两年来,共举办“菜单式”培训343场,成立专业协会49个,调整产业结构1.8万亩,多渠道输出劳务人员0.8万余人。各地还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精心实施发展项目,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选派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至目前,全县第二批57个选派村已全部完成了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完成项目59个。其中,运用股份合作制项目的34个,林业类3个、水利类9个、养殖类2个、农技服务中心6个,用于土地开发以及资金外借等形式建设项目5个。投入使用专项资金216万元,吸纳社会资金71.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现金收入106.5万元,增加群众收入43.15万元。各选派村还以项目建设为启动点,通过招商引资新建成村级集体经济实体15个,总投资1818.2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30.3万元,为选派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精心准备,扎实开展好选派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12月,我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后,各个选派村立即行动起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大选派干部在带头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基础上,还重点学习了各级党组织的有关政策要求与工作部署,切实掌握每个阶段、各个环节工作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得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在认真搞好集中学习的同时,选派干部还认真开展了“为党旗添光彩、为崛起当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了进农家门、听农家话、知农家事、解农家忧、交农家友活动,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为群众解决了一个个难点、热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强化教育管理,激励选派干部在基层艰苦创业。一是精心开展培训。两年来,先后7次召集选派干部到县委党校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使选派干部理论上得到了提高,党性观念得到了增强,驾驭选派村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省、市《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下发后,我们不仅转发了所有文件,还结合实际,建立了《选派干部工作汇报制度》、《选派干部工作档案管理制度》、《选派干部民情日记查阅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对选派干部的管理、考核和表彰奖励。三是创造选派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我县制定了《关于激励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一年后,经考核实绩突出的,及时予以提拔,以此激励选派干部在选派村扎实苦干。同时,坚持大力表彰和选拔优秀选派干部。对每年在考核确定为优秀的选派干部,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对第二批2名打不开工作局面的选派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在全县形成了选派干部人人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二、下一步选派工作重点

转眼间,三年的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二,在此,我希望广大选派干部要紧紧抓住余下不多的时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按照全省选派工作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找准差距,突出重点,在完成省委“六句话”工作目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选派工作任务。

(一)、围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和要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征程吹响了号角。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结合第三批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扎实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

继续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我县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到分析评议阶段,这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把整个教育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近期,全省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巡回检查工作即将开始,广大选派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关于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皖先组办发〔2005〕50号)和元月10日召开的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好自查自纠:一是征求意见情况。选派村党组织是否在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意见;征求意见的面广不广,内容实不实,突出问题找的准不准;汇总、梳理的意见,是否如实向党员和党组织进行了反馈。二是开展谈心活动情况。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是否普遍开展了谈心活动;是否达到了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三是党性分析材料撰写情况。党员的党员性分析联材料的撰写系实际是否紧密、剖析是否深入,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四是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是否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认真修改党性 分析材料、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五是提出和反馈评议意见情况。村党支部是否在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召开支委会,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对第个党员的评议意见,党支部是否以书面形式如实向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方向。六是整改情况。是否坚持边议边改,着手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广大选派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在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到切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意愿。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实施。另外,广大选派干部还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努力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体现先进性,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乡村繁荣、和谐稳定。

(二)、围绕省委“六句话”工作目标,全面完成选派工作任务。

一要把加强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通过广大选派干部两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各个选派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很大改观,村班子健全,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干群紧张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当前,我们还要继续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把物色和培养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作为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每个选派村至少培养1-2名继任书记人选,严格按照“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要求,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作为继任书记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确保选派工作结束后,选派村工作有人接、接的上、干的好。二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是干部队伍的来源。在选派干部上任之初,我们就要求广大选派干部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至少为党组织输送1名合格的中共党员。通过两年来的努力,选派村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以及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均有了较大提高,党员队伍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但发展党员工作周期较长,这项工作一定要引起广大选派干部的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地做好,确保为党组织输入合格的党员。

二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检验选派工作的成效如何,最根本的是要看选派村经济发展了没有,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没有。目前,各个选派村均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了各种形式的农业协会,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增收上,还有一些选派干部存在模糊认识,重视的程度不够,对此我们还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村集体有没有钱,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实力强,村党组织才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才能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织周围。二是观念问题。第一批选派干部的实践充分证明,集体经济搞得好不好,不是集体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办法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按照市场的观念、运用市场的手段、遵循市场的规律,切忌搞归大堆、大锅饭。三是思路问题。发展集体经济有许多办法,比如开发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兴办股份制企业、提供服务等。特别是在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加村集体收入这一条,前景非常广阔、效果也很好。我县张山乡郭郢村选派干部冯勇,在全县第一个利用专项资金,成立了大型农机服务项目,就是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既为农民提供了良好服务,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实现了“双赢”,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三)、围绕对选派干部的指导帮扶职责,不断加强乡镇党委和选派帮扶单位的指导扶持力度。选派干部在选派村取得优异的成绩,除自身的努力外,一定程度上还得依靠乡镇党委和各个选派帮扶单位的重视程度和指导帮扶力度。为此,省委也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各乡镇党委和选派帮扶单位认真履行选派职责,牢固树立抓好选派工作是本职的观念,经常过问、督促有关方面工作的落实。县选派办每半年对选派帮扶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从通报情况来看,各乡镇党委和选派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选派工作越来越重视,指导扶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这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一个好的现象,希望能一如继往地继续支持我县选派工作开展。对此,我想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各乡镇党委书记要继续带头履行职责,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教育指导,不断增强抓好选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督促关心选派干部生活的同时,把帮助选派干部确定目标、理清思路、制定发展措施、督促抓好落实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也要真正沉下去、钻进去、坐下来,与选派干部一道,一个村一个村地分析优势和存在问题,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六句话”的要求,逐村确定目标、理清思路、制定发展措施,确保每个选派干部目标明确、思路清楚、发展措施落实。二是各选派帮扶单位,要努力为选派干部营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认真落实选派干部各项福利政策,在生活上真正关心、照顾选派干部,解决选派干部后顾之忧;在工作上多指导帮扶,深入实际了解选派干部的工作、学习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选派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围绕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选派干部的培养锻炼。培养和造就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优秀年轻干部,是选派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一定要“严”字当头,通过对选派干部的严格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培养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综合业务素质能力和处理农村复杂工作的能力。在“深化提高年”里,我们还将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选派干部在组织建设、涉农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和领导方式方法的教育培训,帮助选派干部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弘扬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严格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照省委“六抓”要求,继续抓好选派干部的吃住在村、主持工作、工作出勤率、请销假、安全和双月报工作。不定期利用固定电话抽查、随机暗访等办法,了解选派干部的吃住在村情况,突出解决少数选派干部存在的“走读”现象,并将抽查结果与选派干部年终考核挂钩,有三次不在岗记录的,考核为不称职。2005年的查岗情况已全部统计出来了,将作为第二考核等次的参考依据。广大选派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艰巨性,强化发展观念和艰苦奋斗意识,牢记组织重托,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学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

(五)、围绕已建或在建选派工作成果,进一步抓好合理管护机制。通过两年的努力,第二批选派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村级道路的维修、水利设施建设、低压线路改造以及今年即将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肯定。但如何对已建或在建的选派工作成果进行合理管护,确保这些成果持续、高效地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将是今年每位选派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广大选派干部一定要积极借鉴第一批选派干部的成功经验,结合各村特点,尽快制定出符合本村村情的巩固机制,并将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在选派工作结束后,选派村各项工作不停滞、不滑坡、不反弹。

(六)、围绕选派干部工作实绩,认真搞好第二考核工作。根据皖组明电字〔2006〕5号文件《关于第二批选派干部第二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选派办将于培训班过后,对第二批选派干部第二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按照省委“六句话”目标要求,全面了解选派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考核选派干部的工作实绩。选派干部要仔细对照来组字〔2006〕3号文件,端正态度,实事求是,认真撰写述职报告、组织好参会人员,接受组织考核。考核期间,要严肃纪律,杜绝提前打招呼、写条子,严禁吃请、行贿考核人员,一但发现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取消考核资格。

三、对选派干部提出的几点要求。

一要不断提高认识。广大选派干部肩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虽然两年来的选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这与“六句话”目标要求相比、与选派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改变选派村贫困落后面貌的难度相比,更重的任务还在后头。广大选派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不是一个单项工作,而是按照“六句话”要求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而是既抓组织、抓队伍、又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好这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不投入非常的精力,不吃苦中苦,就不可能达到既定目标要求的。同志们要把弦绷得再紧一点,把工作抓得再实一点。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更够取得选派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要勇于开拓创新。选派村都是贫困村、后进村,面临的困难多,积累的矛盾多,发展的任务重。在这样的村开展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带头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做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带动任职村干部群众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要发挥身处第一线,直接参与农村改革实践的优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勇于从实际出发,走前人或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村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准并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其他优势,促进选派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要切实改进作风。作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广大选派干部长年工作生活在农民群众中间,既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忘记担负的责任;又不能脱离群众,搞特殊化。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工作在群众之中却缺乏群众观念、生活在群众之中却不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倾向,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带头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既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又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作用。要善于团结任职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一道开展工作,善于把自己的想法交给“两委”班子成员去研究,变成班子的意见;善于把班子的意见交给党员和群众去讨论,变成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切实防止和克服“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要认真执行选派工作的各项制度,做到吃住在村、主持工作,履行请销假制度,每月走访15户群众,每月出勤22天。

同志们,做好选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最后一年的工作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选派工作各项任务,加快发展,奋力崛起。

牢记宗旨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选派工作全面发展 篇2

1. 历史回顾

20世纪80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科技咨询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在江苏悄然兴起, 进入90年代以后, 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原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明确指出:这一态势对充分挖掘江苏巨大的智力资源优势, 促进生产力要素的有效结合, 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住机遇, 因势利导, 发展科技咨询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并提出要用新的机制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决定创建既具行业管理职能, 又能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全省咨询行业协会。在咨询界的大力支持下, 1993年9月, 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成立。

1993年9月14日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引起了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徐机玲同志的关注, 他以极大的热情对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态势、问题和前景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写出了3篇调查报告, 刊登在1994年1月21日第7期新华社《内部参考》上。1994年2月14日新华社《每日电讯》、1994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海外版) 和1994年2月23日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也都对科技咨询产业在江苏的崛起作了系统报导。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在阅读新华社《内部参考》刊登的三篇调查报告后作了重要批示:“徐机玲同志的这几篇报导, 观察得很深刻, 分析也较全面, 可为我们推动软科学/咨询产业提供极好的参考。看来, 当前的问题是采取政策措施, 推动咨询市场的发育, 支持一批咨询机构在市场上获得发展能力。要开展国际合作, 学习成功公司的经验。江苏的‘咨询产业协会’如果效果好, 应予推广。总之, 软科学必须在建立市场机制上下功夫, 一般论述重要性的时代似已过去”。

根据宋健同志的批示精神, 国家科技部于1994年1月底开始酝酿在全国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 并派员参加了1994年2月2日召开的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会上提出希望在江苏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当年4月, 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试点工作分析讨论会。

对于试点工作, 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十分重视, 1994年5月省政府正式函请国家科技部在江苏开展试点工作, 并报送了试点工作初步方案。1994年6月, 国家科委批准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三市一省开展全国发展科技咨询产业的试点工作。在1995年2月21日召开的江苏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科技咨询产业”“发展国际咨询服务业”和“全面展开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紧接着, 在2月28日又召开了全省发展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会议, 传达贯彻国家科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试点工作的部署。在会上, 省政府和省科委领导同志对试点工作作了进一步动员和安排。1995年8月, 省政府正式颁发了《江苏省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方案》, 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试点工作内容、任务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此, 江苏发展科技咨询产业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展开。

2. 协会的主要工作

十多年来, 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在省科技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 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 政府部门指导、行业协会运作, 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市场行为, 培育骨干企业, 提高队伍素质, 形成了咨询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 理顺关系, 加强合作, 推动试点工作全面开展。

科技咨询行业涉及面宽, 科技咨询企业隶属关系繁多, 区域跨度也很大, 必须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为此, 注意加强与省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合作十分重要。例如与省工商局、统计局联合开展全省咨询业统计工作;在培育骨干咨询企业方面与省工商局联合开展咨询企业、咨询研究机构的信誉分级评审;在实施行业管理的具体工作中, 联合教育、发改、外经、金融、财政、审计、科协等部门共同参与。工作能否全面深入开展, 关键还取决于各级科技部门的组织、谋划和促进。为此, 省科技主管部门要求各省辖市科技局应将试点工作和培育咨询市场作为发展科技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列入地方科技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协会与与各市、县科技管理部门紧密合作, 推动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 一个上下联动, 多方集成, 形成合力的推动咨询产业发展的局面在江苏初步形成,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协调, 江苏已将咨询服务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十五计划纲要”, 协会积极参与起草了有关咨询服务业的内容。此外, 还积极参与编制江苏省第三产业“九五”“十五”发展规划, 主持起草了全省第三产业“九五”发展规划中“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章节内容, 负责编制“十五”发展规划中作为重点行业规划的《江苏省“十五”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明确将国家科委提出的“大力扶持、积极引导, 按市场机制运作, 向国际规范靠拢”的原则作为发展咨询业的指导原则, 规定了咨询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主要目标和措施。

(3) 建立统计调查制度, 掌握市场运行动态。

咨询业的统计分析工作是一项关系咨询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省科技主管部门十分重视, 并将咨询业统计纳入全省科技统计的范畴, 委托协会具体组织实施。协会积极与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的关部门协调, 探索建立规范化的咨询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自1995年以来, 已连续16年坚持开展咨询业统计, 并在协会“章程”中明确规定了会员年报制度。经过多年努力, 逐步完善统计调查内容, 建立了统计工作程序, 设计了统计数据处理软件, 建立了咨询业统计数据库,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咨询业统计队伍, 为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反馈行业信息, 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展咨询业的正确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

(4) 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性研究,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协会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咨询企业和咨询研究机构申报、承担省级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开展有关加强咨询行业管理的基础性、理论性研究工作, 先后完成了十多项研究课题, 取得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如“江苏省咨询业现状分析”和“江苏省涉外咨询企业的现状调查”, 为建立咨询企业动态数据库和推进咨询行业管理打下了基础;每年进行的“江苏省咨询业统计分析研究”, 使协会及时掌握咨询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对策, 为引导咨询业发展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江苏咨询热点领域预测研究”和“江苏省咨询业效益分析”为制订行业发展规划, 有效组织市场开拓, 提供了相应的工作基础;“咨询企业信誉分析评审指标体系研究”“咨询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全省咨询行业信誉分析评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咨询企业绩效考核等行业自律制度作好前期准备, 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奠定扎实的基础。

(5) 加强诚信建设, 完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

为加强咨询行业管理工作, 协会积极进行探索并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协会章程》《咨询行业规范》《咨询服务议价通则》《咨询企业 (机构) 信誉分析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规则》《注册咨询专家资格认证及管理办法》《关于在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增辟科技咨询项目的实施细则》《咨询业统计制度》《咨询业务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咨询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等。这些制度和行规、行约是咨询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 也是对咨询业发展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依据, 为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打下了基础。协会还注重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开展对这些制度、行规、行约执行情况的检查, 不断完善咨询企业信息发布和查询制度, 推动企业信誉监督管理社会化。

(6) 扶植骨干咨询企业, 树立咨询业的社会形象。

根据省政府颁发的试点方案要求, 为完善全省信誉咨询企业的评审工作, 从1996年开始, 省科技主管部门联合省工商局在全省咨询行业开展信誉分析评审工作, 由协会具体组织实施。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 使之顺利开展, 协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报请省科技主管部门与省工商局联合颁发了《江苏省咨询企业 (机构) 信誉分析评审管理办法》。二是由省科技咨询协会制订了《评审规则》和评价的具体方法, 进一步完善了咨询企业信誉考核指标体系, 确定了定量考核标准, 建立了严格的申报与评审程序。为使评审工作对咨询企业产生较强的引导和自律作用, 协会将“职业道德”“履约程度与管理水平”“客户满意度”“资源配置水平”“咨询产出的社会效益”“市场开拓能力”“发展趋势”等作为评审考核信誉度的主要内容。三是委托审计部门对咨询企业申报业绩的真实性进行现场核实。四是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申报单位有否不良记录审查把关并实行一票否决。五是对取得信誉等级的咨询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规定每两年要复审一次, 根据复审结果, 重新确定原信誉等级的保留、升降或撤销。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咨询企业的拥护与支持, 踊跃申报, 至今已开展7次评审, 共评出A级以上江苏省信誉咨询企业 (机构) 274家, 其中AAA级206家, AA级54家, A级14家。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布, 并通过协会主办的江苏咨询信息网站将全省AAA级信誉咨询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业绩在互联网上发布, 向国内外客户推荐, 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从总体来看, 获得各信誉等级资格的单位综合素质较好, 有一定的经营规模, 服务水平和质量较高、业绩较为显著, 市场开拓能力较强, 成为江苏咨询业的骨干力量。

(7) 培育咨询专家队伍, 探索咨询人才管理方式。

为加速培育和稳定一支高素质的咨询专家队伍, 探索咨询业专门人才的管理方式, 推动咨询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根据省政府颁发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 经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 协会开展了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资格认证工作, 负责组织实施和注册登记。为规范开展认证工作, 省科技主管部门出台了《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资格认证及管理办法》, 协会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申报资格审查标准以及考评指标和标准, 同样采取每两年复审考核一次的动态管理方式。自1997年以来, 至今已开展6次认证, 通过单位推荐, 资格审查, 经业务考核和综合评审, 全省共有1281名咨询从业人员获得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资格。为了扩大社会影响, 协会除向社会公布外, 还在协会网站向国内外客户推荐。实践结果表明:注册咨询专家作为部分资深的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和职业身份, 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8) 大力推进咨询服务品牌建设。

一是通过信誉评审申报条件的提高和修订评审标准, 引导咨询企业创新服务产品, 创建服务品牌, 出现了一批发展较快, 实力较强, 影响力较大的咨询企业和品牌。同时, 协会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向社会推荐、宣传, 使他们获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并在省内外咨询市场的各个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申报“江苏省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在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江苏省重点科技服务机构”推荐确认工作中, 协会从会员单位中选择不同咨询专业类型、综合实力较强、经营规模较大的咨询企业共分2批14家推荐申报, 从公布的入选名单看, 有26家会员单位首批入选, 占了将近一半 (全省共58家) 。三是组织申报江苏名牌。为增强江苏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8年组织开展了江苏名牌申报工作。江苏名牌包括农业名牌、制造业名牌和服务业名牌三大类, 计划全省发展名牌300个, 其中服务业50个。根据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 协会会员单位参加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行业申报。协会反复研究, 多方协调, 推荐了14家会员单位通过省科技厅申报。

(9) 推动咨询企业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开拓新的咨询服务平台。围绕江苏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的发展计划, 引导会员单位为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同时, 也作为会员开拓市场、扩大咨询服务面的重要举措。协会主动与省科技厅高新处联手, 推动部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参加咨询行业信誉评审, 并成为协会资格会员, 促进各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协会骨干咨询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形成协会内部新的机制, 共同构建新的互动咨询服务平台。二是拓展咨询业务领域。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 引导会员单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提高服务能力。例如:清洁发展机制 (CDM) 是根据联合国《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一种创新性的国际合作机制, 也是咨询服务新的专业领域。协会积极组织相关的咨询企业参加CDM能力建设项目培训, 了解国际规则。目前, 一些会员单位已经开展了为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业务。三是扩大合作与交流, 组织参与全国和地区的交流活动。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在国家科技部指导下先后连续举办了3次“中国咨询业发展论坛”, 是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全国咨询界峰会。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先后组织会员共有100多人次参加了3次“论坛”, 并提交6篇较高质量和水平的论文在专题研讨时交流。2004年, 还与上海、浙江的同行一起共同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咨询论坛”, 组织会员单位共92名代表参会, 提交7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通过这些活动, 使江苏咨询界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趋势和经验, 开阔眼界, 拓展思路, 加强协作, 推动自身工作的发展。

(10) 开展创建现代咨询服务产业园区的软科学研究。

在中央决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以及南京市全面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的背景下, 协会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机遇, 及时提出了建设南京咨询业产业园的设想建议, 得到了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并列入市的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国内外咨询业发展态势、经验及借鉴研究;南京咨询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定位、总体目标、主要功能及发展模式的研究;南京咨询产业园的规划框架与建设方案研究;产业园集聚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产业园区位选择及招商方案研究;产业园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研究。通过为政府提交研究成果, 促成南京咨询产业园的建设。

(11) 创建全省企业管理咨询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全省企业管理咨询科技公共服务中心 (简称“中心”) 是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 南京蓝鲸咨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联合共建, 并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的科技服务平台, 旨在推动江苏管理咨询业的迅速发展。创建“中心”主要工作内容:建立企业管理咨询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技术共享平台、公益服务机构服务集成共享平台、终端企业客户服务平台以及管理咨询师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 扩大江苏管理咨询标准化试点范围。通过这一科技服务平台能集中资源, 使全省管理咨询公司共享人才培训、管理工具、咨询技术、办公设施, 与公益服务机构共享市场信息、客户资源、办公条件, 为企业提供研发机构建设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管理咨询服务。目前, “中心”组建了由20多位高级咨询专家和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已组建完成100人的专业咨询服务团队。

(12) 不断改进管理,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政社分开”方针, 调整协会领导成员, 建立以咨询企业家和专家为主的领导班子。目前协会单位会员总数已达274家, 其中咨询企业占78%, 事业性质单位占22%;有私营咨询企业38家, 外资或中外合资咨询企业6家。二是适应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 探索建立起新的多元化的管理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各市咨询协会或设立办事处等方式, 目前已在镇江、常州、泰州、常熟等市成立了相应的协会, 成为省协会的组成成员并实施对市内省协会会员的联系;在单位会员较多但尚未成立市级协会的无锡、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5市设立办事处, 作为省协会派出机构, 在各市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省协会委托的有关会员管理工作。对其他市则由省协会与各市主管部门协商, 明确了协会与各市工作联系的单位。三是加强“江苏咨询信息”网站建设, 投资更新网站设备, 实施网站改版, 着手构建信息畅通的协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发布咨询行业的有关信息及协会工作动态, 促进协会与会员之间、会员单位之间、协会及会员单位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3. 主要成效

十多年来, 通过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市场开拓, 规范市场行为, 提高队伍素质等措施, 使江苏咨询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 咨询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咨询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显著提高。

(1) 经营业绩迅速增长 (见表1) 。

(2) 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见表2) 。

(3) 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见表3) 。

(4) 骨干队伍初步形成。

协会一方面引导、组织创办一批咨询热点专业领域的咨询企业, 扶植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性咨询机构, 另一方面通过在全省咨询行业开展信誉分级评审, 培育骨干咨询企业。以2000年度全省咨询业统计数据为例:全省共统计951家咨询单位的经营状况, 其中包括232家协会会员单位, 会员单位数占全省统计的咨询单位数的26%, 但咨询业务人员占统计总人数68%, 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咨询业务人员占相应总数的65.1%;年度完成咨询项目数占总数的65.3%;年咨询收入占总量的76%。由此可见, 协会会员单位已成为咨询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至2009年末, 这支骨干力量拥有职工总数为35 268人, 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从业人员18 067人;造就了一批富有开拓精神和组织管理才能的咨询企业家和1281名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 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278人, 占总数的21.7%, 副高级职称的812人, 占总数的63.4%;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2人, 占总数的25.1%。综上所述,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 全省咨询业的骨干队伍已初步形成。

(5) 业务水平逐步提升。

“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咨询项目创新奖”是2004年7月9日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的科学技术奖之一。2005年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启动了首次“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咨询项目创新奖”评奖活动, 在全国奖励10项, 全国各省、市协会共组织30多个咨询项目申报参评。经审查、评议, 江苏最后确定报送6个项目成果参加评选:由南京蓝鲸咨询有限公司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完成的“中国东南沿海中板 (卷) 产品需求的市场调查研究”项目;江苏兴达证券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为江苏润扬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润扬长江大公路大桥建设管理与创新研究”项目;江苏金宁达不动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完成的“江苏土地市场信息网建设咨询项目”;南京敏捷企业管理研究所为熊猫电子集团完成的“熊猫电子集团信息化咨询”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无锡市惠山区完成的“无锡阳山水蜜桃产业风光带建设项目”;江苏兴达证券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为江苏省交通厅完成的“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项目。经评审委员会两轮评选, 最终江苏申报的6个项目全部上榜, 为江苏咨询界赢得了声誉。

(6)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咨询业作为知识型服务的新兴行业, 虽不直接生产物质商品, 但它通过产出智力劳动成果, 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 江苏会员单位完成的所有咨询项目, 有990 44项咨询项目为委托方节省投资或减少损失总额达437.78亿元, 而委托方为此支付咨询费28.24亿元, 咨询投入回报率1∶15.5;有16 108项咨询项目为企业降低成本, 当年增加收益净值总额为217.74亿元, 而委托方为此支付的咨询费10.28亿元, 咨询投入回报率为1∶21.18, 而且此类项目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将影响若干年。由此可见, 咨询业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4. 今后努力方向

十多年来, 江苏咨询业得到长足发展, 前景十分广阔。但是,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 咨询业的总量和规模还较小, 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在经营理念和方式、市场规范程度、咨询队伍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品牌等方面, 与国内外同行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江苏咨询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 应当继续发扬创新精神, 不断开拓进取, 将江苏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 今后重点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以维护咨询行业形象为宗旨, 继续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要继续坚持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诚信建设放在工作首位。

——以提高咨询服务能力为宗旨, 加快培育企业的骨干咨询队伍和服务品牌。品牌是咨询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服务风格的集中体现, 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要引导咨询企业尽快地将自己的品牌意识转变为战略行动, 创建一批咨询服务名牌。

——整合资源、打造联合团队, 拓展咨询服务新领域。一是加快咨询服务平台建设, 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服务。二是推动会员单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开拓农村咨询市场。三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好咨询服务。

——增强国际化观念, 加快与国际接轨, 不断开拓涉外咨询市场。

——在做好全省企业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为咨询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做好协会自身建设, 特别要在自律、服务、协调、规范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增强社会公信力。

摘要:文章回顾了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成立、成长的经历, 总结分析了十多年来咨询协会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效, 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在新形势下, 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 把江苏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上一篇:涨工资申请单下一篇:态度决定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