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的回忆的阅读答案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边的回忆的阅读答案

无边的回忆的阅读答案 篇1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

③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

④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⑤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

⑥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⑦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⑧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⑨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 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

⑩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旁,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①-⑤段的叙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4分)

3.身为专业画家的席慕蓉善于以细致的描写讲述生活小事,抒发真挚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这一写作特点。(7分)

参考答案:

1.①引出下文的回忆。②通过写“我”不舍丢弃旧拖鞋,表达对外婆(一段美好回忆)的难忘之情。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2.①因为这双鞋带给“我”温暖(美好)的回忆,②让我想起外婆的微笑和话语,③它是外婆慈爱的见证(亲情的象征),④寄托了“我”的感念之情。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3.示例:本文所写的是外婆给我洗鞋晒鞋的小事,但作者抓住了“温暖而多皱的手”和“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进行细致地刻画,让读者真切地体验到那种温暖的感觉,使外婆慈祥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作者的思念之情真挚感人。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答案参考 篇2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中已经饱尝艰辛,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旅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有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有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____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以上三段话出自________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___________。(2分)

2.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6分)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面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区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叙、议论B.记叙、抒情C.议论、抒情D.抒情、描写

4、对文中划线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饿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对选文第3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

B.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

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

6、选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分别指什么?(4分)

①“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第3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4分)

①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可否颠倒?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朱德散文

2、第一方面: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第二方面: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第三方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C

4、C

5、B

6、①中国共产党②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____中国共产党

7、①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②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

无边的回忆的阅读答案 篇3

②刚上小学三年级不久,我逃学了。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像往常一样装模作样去上学,实际却在村北的砖瓦窑上玩。

③一天中午我回家后,感到家里的气氛有点异常。果然,我刚坐下,父亲便问:“你上午在学校里学的啥?”

④还没等我开口,一个巴掌便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脸上。接着,父亲又扭住我的耳朵,把我提溜起来,拽在炕边,按在炕沿上,扒下我的裤子,顺手拿起炕边的笤帚疙瘩,狠狠地在我的屁股上打了起来,嘴里还不住地大声说着:“我让你逃学!我让你不学好!”母亲过来要夺下父亲手里的笤帚,父亲一下子把她推开了。

⑤我从来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暴怒过。回到学校以后,坐在教室里硬邦邦的小板凳上,我的屁股痛了好长时间。那时,我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

⑥参加工作后的一个周日,我打算早一点返回单位,却发现自行车不见了。母亲说父亲推着去村东门外了,说是让大坡子帮着修修。我不耐烦地说:“才买了不到俩月,怎么去修了?”母亲说:“你爸说,让大坡子看看车闸。八九十里路,爬坡下崖的,你爸不放心。”

⑦我不住地看手表,过了半个多小时,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对母亲说:“我去修理铺看看。我从那里就回学校了。”

⑧到了村东门外的石桥上一看,大坡子的自行车修理铺锁着门。父亲上哪里去了?我在心里埋怨着父亲,转身向村南的公路上快步走去。不一会儿,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推着自行车从公路上拐下来向村里走来。那个人走得很慢,似乎还有些走不稳的样子——那不是父亲是谁?他不会骑自行车,就是推着也是笨手笨脚的。

⑨当我和父亲还相隔几步路的时候,我听他说:“车闸上的橡胶皮磨损得厉害,换了新的了。”

⑩我没搭理他,一把夺过自行车,骑上,用力一蹬,头也不回地走了。

119月,父亲在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以后,说啥也要回家。父亲一直说他没有病,埋怨我们把他困在医院里憋出病来了。

12父亲坚持要出院,我很生他的气,说:“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明摆着让村里人笑话我们吗?”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说:“要不我跟你回你的宿舍去?医院里乱,我睡不着。”

13父亲来到我住的楼下,刚下车,便迈开大步向楼上走去。我抬头看着他的背影,那背影从容而沉稳,脚步坚定而有力。走到我四楼的`宿舍门口时,父亲停下来。等我气喘吁吁地赶上去,听见父亲说:“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我有的是力气,你还不如我呢。”

14第二天,父亲坚持要回家,我拗不过他。回家后的第五天,六十七岁的父亲溘然长逝。

15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对我说,其实,你父亲在刚住院的时候,就知道他得的是啥病,他身上早已没多少力气了,走路都难,他不想让你们受累。

16后来,我常常想起那天晚上父亲快步走上我宿舍楼梯的情形——那是父亲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用一个坚强的背影告诉儿子:【 】。

【问题】

17、第①段中“怨恨、误解”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18、父亲对我做了三件事,父亲做这三件事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19、第15段母亲的补叙有何作用?(2分)

20、品味第⑩段加点的词语,体会一下作者在写第⑩段时的心情。(2分)

21、请在结尾划线处加上一句话,使文章更完整。(2分)

【参考答案】

17、不能(1分),因为这两个词呼应了文中写父亲的三件事。第一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怨恨”,后两件写我对父亲的“误解”(2分)。(共3分)

18、我逃学,父亲打我,这是父亲希望我有文化,“学好”(1分);父亲为我修刚买两个月的自行车,是怕我“爬坡下崖”的不安全(1分);父亲坚决不住院,假装身体健康,是为了不让“我”受累(1分)。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儿子无私的爱(1分)。(共4分)

19、照应了第11、13两段父亲谎称自己没病,以及父亲假装的“从容而沉稳”的背影与“坚定而有力”的脚步(1分)。写出了父亲时刻把孩子放在首位,从不顾及自己的高尚与隐忍(1分)。(共2分)

20、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对父亲“多事”以致耽误了我的时间的反感(1分)。作者写自己当时的过分举动,表达的实际上是此时内心对父亲深深的愧疚,是“一种说不出的痛”(1分)。(共2分)

上一篇:人生中的伤感说说下一篇: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