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共8篇)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篇1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为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我局做到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将依法行政作为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法律权威。我局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做好普法宣传,加强法制宣传

教育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和税法宣传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税收法制宣传,做好经营及办税场所的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讲解等形式,使普法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强化对内法制宣传教育。

1.制定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计划,并将其列入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规范。2.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及释义等内容,着力培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观念,着力提高全员法律素质,进一步完善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我局还聘请讲师针对实际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依法治税能力,为规范执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载体对外宣传法制

一是精心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制定了宣传月活动方案,开展税法宣传“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寺庙”的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制作税收宣传板报、发放《纳税服务指南》等活动,送法于民,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提供了有效的捷径;通过办税服务厅、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深化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税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护了弱势群体利益,赢得了广泛赞誉。二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深入企业开展《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座谈会》,强化税法宣传辅导,促进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深入辖区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送政策、送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我局还向企业、单位纳税人发放了《纳税服务卡》,畅通税收咨询渠道。

三、深化执法监督,有效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一)切实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严格执行《中共省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印发<省地税系统重大事项决策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各项集体决定制度,对地方税收重大税收征管及减免税管理和税务行政处罚等重大税收事项决策按管理权限自下而上逐级集体研究审核、审批,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审查。保障税收执法权力在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条件下健康运行。

(二)扎实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省、州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税收执法督察规则》,我局精心组织,制定详细的督察计划,对税务所、20xx上半年税收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察,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政策和规程对不规范执法问题边辅导边纠正,对较突出的问题制作《检查工作底稿》,发送《税收执法督查处理意见书》,纠正不规范执法。通过开展税收执法督察,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三)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的管理。

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规定,认真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备案、公告、评估、清理和废、改、立工作,坚持规范性文件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查、有错必纠”。

(四)做好税务行政审批工作,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审批后执行的项目,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需审批后执行的项目,一律不进行审批。对国家、省、州取消的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及时对外公告,全部原原本本、认认真真贯彻落实到位,并改变服务理念和措施,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调整工作流程,加大对取消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

(五)做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

按照省、州局相关规定,我局以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以省、州局行政权力清理结果为范本,对我局所涉及各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通过清理录入,依法公开了56项行政权力、制作8个内部流程图,并对每个节点所涉及的风险点和检查点进行了详细录入,顺利完成了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工作,强化了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实现了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权力监督到位,为更好的服务于纳税人奠定了基础。

(六)按规定梳理和整改依法行政中突出问题。

我局结合自身的征管实际,一是通过自查,针对自身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辖区内部分纳税人代表参加座谈。三是采取税务人员上门走访纳税人等方式,广泛征求和收集纳税人对本行业、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纳税人对税务部门在税收执法中有什么需求,有哪些问题是纳税人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局均进行了认真梳理,并按规定时限进行了整改。

(七)规范行政执法文书。

按要求统一规范本行政执法文书,重点加强税务行政处罚、许可、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文书、材料的归档和案卷管理。

(八)开展纳税人大走访活动。

为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效,我局组成明察暗访组,深入县城各街道、社区,重点开展纳税人大走访活动,努力实现税企沟通多样化,诉求响应高效化、执法权限公开化、权益保护常态化,以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在走访活动中,一是听取纳税人对地税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了解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和税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二是听取纳税人的服务要求,征求改进纳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四是零距离向纳税人宣传、辅导涉税法律法规,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四、强化措施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篇2

1. 重视档案工作,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这次档案执法检查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 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档案执法检查, 听取检查小组的具体建议和意见。为确保档案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许多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完善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为整体提高省直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如省政府办公厅、省国土厅、省国税局等单位十分注重档案的制度化建设, 今年对档案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明确了档案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档案流程等, 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 贯彻落实8号令, 夯实档案基础业务。

省直各单位《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送审批工作是今年执法检查的重点。各单位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省卫生厅、省社科院等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制定工作方案、纳入目标考核等方式,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 编制了本单位《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经过多次修改, 顺利通过审批。目前, 省直单位已有80%通过了审批。今年, 省直机关各单位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归档, 如省公安厅、省安全厅对“涉奥”档案进行前期监督指导, 为“涉奥”档案应收尽收提供了条件。省直机关99%的单位完成了2007年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73家省直机关向省档案馆移交的19108卷2327件档案全部达到质量要求。

3. 确保档案安全, 改善档案基础设施。

省直许多单位按照《辽宁省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 把档案安全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时刻牢记档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 坚决防止和克服松懈和侥幸心理, 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许多单位加大对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 档案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如省水利厅、辽宁银监局、省对外贸易厅、省台办等单位投资十几万元更新档案装具, 增添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 从根本上改善了档案保管环境。辽宁日报社为档案室安装监视器, 时刻监控档案实体安全。省直有些单位加强了档案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网络环境、监控措施和保密审查制度执行工作, 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4. 强化档案数字化, 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

许多单位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围绕信息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 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省审计厅档案管理网络软件与单位办公OA系统挂接, 使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 室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从而迅速快捷查找档案提供了条件。省政府办公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把档案管理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具有上传公文、自动归档、档案检索等功能, 真正实现了公文、档案系统的互连。省委办公厅、大连海事法院、大连海关、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全部档案实现数字化处理, 在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方面位于省直各单位的前列。

5. 抓住工作重点,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许多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 充分发挥档案独特价值, 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省委组织部档案室为中央巡视组和中纪委调查案件提供有关情况;为史料编写、解决离退休干部医疗、住房待遇、处理上访信件、社保等有关事宜提供可靠依据。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等单位积极收集支援汶川地震中形成的有关档案资料和图片, 编写的《赴四川抗震救灾抢险纪实》等多种编研材料, 为抗震救灾工作积累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省地勘局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在选定矿产靶区、申请立项、矿产开发、矿产转让, 特别是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领导的认可。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等省直许多单位积极为辽宁省改革开放30年大型图片展览提供图片资料, 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30年辽宁的巨大变化作出了贡献。

6. 加强系统指导, 促进机关档案管理。

今年, 省直许多单位加强对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指导。如省地税局、省检察院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纳入地税“两基建设”和检察系统两大考评体系, 档案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地税、检察系统档案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省气象局今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局直属8个单位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上来, 要求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二级标准以上。为提高厅直属单位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省建设厅按既定计划强化直属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厅直属单位档案规范化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年内, 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等单位档案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篇3

1 新乡市(县)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是我国档案领域现行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档案事务、促进和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法律意味着秩序、权威,意味着权力、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守法者,都应当对法律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作出贡献。”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

1.1 印发《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15号)和新乡市九届市委33次常委会议精神,2008年3月19日,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办[2008]7号)。《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此方案遵循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一是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二是开展执法检查范围;三是执法检查内容;四是执法检查的时间、方法、步骤。其中,对检查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其中,附件1 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六项检查内容。分别是领导重视情况,机构人员情况,设施、设备情况,档案收集整理情况,专业档案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附件2 各县(市、区)档案局(馆)七项检查内容。分别为领导重视情况,机构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经费预算情况,档案库房建设情况,档案保管、保护、保密、利用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内容匹配了分值,规定了评分标准、法律(文件)依据、自查得分、得分、检查依据与方式。

1.2 档案执法工作已列入市(县)政府目标办考核范围,按照工作目标开展执法。为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经列入市(县)当地政府考核目标范围。新乡市档案工作自2004年至今已参加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下达执法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执法任务量,市35家,县20家,区10家单位以上),在全市档案工作大会上,各县(市、区)档案局向市档案局递交完成目标任务责任书。市(县)档案局法制科(股)再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档案管理是机关、企业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从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到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务、保障着各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数量巨大且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档案安全保管环境加紧改善,人才与技术力量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事务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差距,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现阶段必须加强档案执法工作,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1.3 按程序步骤,分轻重、主次,守原则、制度,依法执法,按照工作要求科学执法

1.3.1 完备各项制度。市、县两级档案局已建立起包括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办案制度、行政处罚程序细则、岗位责任制、案件受理程序、执法文书送达制度、处罚案件上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审查评议制度、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化在内的档案行政执法制度。

1.3.2 执法主体、程序合法。2005年4月20日,新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新乡市档案局从市委办公室划出,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他不变。”明确了档案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截至2011年12月31日,4区8县档案局全部法律授权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新乡市(县)全部设立法制科(股),共有执法人员45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本级政府法制部门执法资格证主体培训,全部取得执法资格证。

市、县两级档案局行政执法机构建全,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培训91人次,参加档案业务系统专业培训152人次,近年来,执法人员越来越熟悉执法程序,掌握执法方法,已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新乡市(县)档案行政执法形式多样。多以下半年集中执法为主,执法形式呈多样化、常态化。今年以来,市(县)在执法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以单独执法为主,联合执法为辅;以主动执法为主,配合上级执法为辅;兼顾集中执法与经常化执法的多样化形式。

1.3.3 依法执法,切中要害,全面展开。执法工作紧紧围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馆室建设、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执法工作以行政指导为主,采取听、查、看、纠的方式,即听被检单位汇报自查自纠情况;查档案管理现状和机构、经费、编制、馆库建设情况;看档案硬件设施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检单位领导,要求其限期纠正存在的问题。执法重点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集中整改。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达625次。其中省、市、县档案局执法人员相互配合执法91次,占14.56%;市、县各自独立执法473次,占75.68%;与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联合执法61次,占9.76%,100%进行现场笔录,当场反馈执法情况。在执法检查单位中,市属党政一级机构469个,占75.04%;企事业及其他单位156个,占24.96%,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依法下达《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有113个,占执法单位总数的18.08%,并对形成的执法文书签字确认,及时归档备案,在开展执法回头看、复查阶段备查。同时,做好执法文书归档、建档工作。

2 新乡市(县)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特点、执法取得的效果和对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县)档案局具有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近年来,经过国家、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我市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执法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队伍向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发展。队伍实现年轻化,2012年末人员平均年龄37.2岁,档案执法人员学历较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市档案局调整了一名具有全国律师资格的同志进入执法队伍。已形成了法制科(股)独立执法为主,信息科、业务科同志配合执法新局面。

2.2 新乡(市)具有良好的档案执法环境,被执法单位点多、面广,效果明显,执法工作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2004年河南省人大、省档案局对新乡市(县)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新乡市档案管理工作指出了存在问题,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设意见。经过反复集中整改和不断总结,新乡档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那时起,新乡的档案执法工作已步入佳境,坚持执法,认真执法,不论从每年被执法单位的数量,还是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改、回头复查的力度,执法的影响面和效果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跨越式发展。

2.2.1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对象看。以新乡市为例,五年间,市所检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320个。其中,系统内主要对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进行针对性执法检查。执法单位重点涉及民生档案管理的公安、教育、劳动、卫生、土地、民政、规划与建设等系统,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

2.2.2 从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看。对档案管理工作薄弱单位,连续进行执法监督,有的已达3次以上。例如,2009年~2011年期间,针对原新乡市8大工业局档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案件,包括市人大文教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市档案局馆长带队执法,对相关单位多次执法,经过连续多年努力,2012年初,被执法的责任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了8万元专项经费,集中移交进馆,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例如,执法工作,盯着问题不放,严格执法,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配齐配强)了档案管理人员,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单位经过集中认真整改,档案工作整体上新台阶。

2.2.3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效果看。经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解决问题,本系统内部,新乡市档案馆、长垣县档案馆、获嘉县档案馆建成已投入使用。原阳县档案新馆正在建设,卫辉市档案馆、卫滨区、牧野区档案馆调整了新库房,档案馆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检查中,市委办公室档案室、市委宣传部档案室等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河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档案馆,调整了充足的档案库房 ,河南科技学院新建了档案馆等。辉县市、卫辉市、长垣县、新乡县、获嘉县的档案执法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步入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3 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执法监督检查人员办案能力有待提高,对程序掌握和制度理解还不够。表现在“不了解被执法单位档案管理和档案人员工作情况;档案业务不熟,处理复杂能力较弱,表现为不自信”。二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和关心支持需要加强。开展执法时经常面对领导和同志们“只允许检查差的单位;单位都忙乎乎的,检查个啥,想来就来吧;没有问题,不用检查”等不理解、不支持的言论干扰正常执法。三是开展执法公务用车缺乏,不能保障正常使用。

3 结语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管理档案事务,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保证。同样《档案法》也是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保护伞和安全带。深入、广泛开展执法调研,目的是不断总结、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执法步伐,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从“最低要求”向“最高要求”方向发展,为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作贡献。

司法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报告 篇4

(一)打牢工作基础,依法行政制度化。我局重视发挥法制工作服务司法行政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将法制工作与执法执业、内部管理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一是完善业务管理、法律服务行业执业二类制度,强化执法执业规范建设。二是进行《市司法局执法依据执法事项》、《市司法局规范性文件汇编》、《市司法局制度文件》三个汇编,强化法制工作规范管理。三是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率、出证差错率、投诉查处率、行政执法过错追究率四项测评指标,强化法制工作效能督查,提高了法制工作质量和效用,促进了执法行为规范化。

(二)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政规范化。创新执法执业监督领导机制。整合局纪检监察和政策法规部门资源,成立市司法局行风建设办公室,建立了由行风办、行业协会、县区局、市局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法律服务行业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集中受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执法执业监督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与纠风治乱和效能监察的统一管理。创新执法质量管理机制。将执法工作纳入全局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行政执法工作标准化管理,法制员通过现场访谈、查阅文件、抽样、记录等,对各处室工作进行符合性审核,落实纠正措施,促进了执法工作质量和执法管理水平提高。试行行政指导工作机制。根据管理事项和服务对象需求,探索建立了重点项目行政辅导、服务发展行政建议、监管检查行政提示、轻微违规行政警示、行政处罚案后帮扶等五种类型的行政指导工作制度,促进了司法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职到位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三)优化服务环境,行政监督社会化。以“多维度、信息化、能动性”为着眼点,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司法行政阳光服务品牌。一是实行阳光政务,提高政务信息公开质量。在局门户网、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发布、更新工作依据、文件制度、工作动态等,开通网上办事栏目,充分满足民众和媒体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权及舆论需求,提高工作透明度。二是实施阳光管理,实现权力网上规范运行。将行政权力全部纳入网上公开运行,强化电子实时监控,开展行政提速,实行逐月通报,推进权力运行质效并进,目前我局上网运行的行政权力事项共计5类93项261件。三是开展阳光行动,提高网络问政效能。畅通局门户网“局长信箱”、“在线投诉”以及淮水安澜网“民生通道”、“阳光信访”政民互动渠道,建立24小时网络值班、网络发言人制度,规范网诉网复、调查核实程序,及时跟帖回复群众咨询投诉,并跟进落实,强化效能问责,进一步提高了机关执行力。

(四)加大研讨力度,依法行政科学化。组织专题理论研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法律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形成了《开展留守儿童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组建律师维权中心为社会正义撑腰的重要性研究》等一批优秀理论文章,促成全国主流媒体聚焦盱眙留守儿童法制宣传,苏南企业家现场设立奖金5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见义勇为维权中心,为弘扬社会正义者撑腰;成立市台商法律服务团,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台商的好评。抓好业务性调研,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关于稳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调研报告》,为我市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强化司法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调研报告,被省厅内网调研专栏采用,为在全省开展执法考评提供参考;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的《转发<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为推动全市律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审辩关系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的意见》,有效改善了律师执业环境。认真组织重大活动,提高执法把关水平。在全市法治建设等各项活动中,我局认真组织、策划、督办、考评,推动各项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暂行办法》,组织了8次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共有108名拟任处级职务的干部参加集中考试,增强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开展“小手拉大手与法一起走”行动,创建“青少年零犯罪社区”,我局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办、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行政行为文明化。我局突出执法理念、执法素质、执法能力三项重点,着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文明服务水平提高。一是开展专题教育,强化依法行政理念。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查找在执法思想、执法作风方面存在问题,深化制度执行意识,使全体干警真正成为依法行政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二是组织专题培训,增强依法行政素质。把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考核、评先、任职的依据之一。通过集中授课、岗位自学、网上学习、选派参训等形式,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全员轮训制度。邀请法律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组织人员参加市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省行政复议应诉资格考试等,提高了队伍法治素养。目前,市局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已达到14名,2人具有行政复议应诉资格证。三是开展案件评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连续三年集中开展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行政执法案卷、法律服务案件三类评查工作,通过认真审查案卷的办理程序、手续、证据、时限、效果,指出存在问题,提高了办件质量,促进了基层案件办理行为规范化。

(六)发挥职能作用,司法行政实现跨越发展。市委、省厅主要领导先后12次做出肯定批示,充分肯定我市司法行政部门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一是融入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法律保障得到新加强。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大力推行网格化排查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的防范、调解和处置能力;加强社区矫正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交付衔接、监督管理,重新犯罪率为0.56‰,处于全省较低水平;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数据库建设、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完善基本信息沟通机制,加大社会化帮教力度,有效防止脱漏管现象发生,帮教衔接率100%,安置率96%,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融入党委政府经济转型升级工程,法律服务迸发新活力。广泛开展“法律服务直通车”等活动,为加快经济转变提供全方面的法律支持,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1255家;公证业稳步发展,积极对接重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企业经营、城市化建设,无一件错假证;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扩容升级,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提前完成省“十二五”末万人办案率8件目标,连续六年有案件入选“全省十大案例”;认真开展“三大类”司法鉴定,规范出具司法鉴定报告;成功组织国家司法考试,连续多年实现考卷零差错、考场零隐患、考务零失误、考试零重大违纪、考生零投诉“五零”目标。三是融入党委政府法治建设工程,法制宣传开启新篇章。总结“五五”普法成果,启动“六五”普法,开通普法网站,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法治文化传播形式为抓手,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建成覆盖城乡的各级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300多个,涟水、淮阴、清浦、水利系统等县区和普法单位相继建成全省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阵地。大力推进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的各类法治实践,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全市有5个村被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71个村(社区)被表彰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完成《2012年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工作情况

(一)大力推进行政职能转变。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经组织专题调研、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关于理顺全市司法所管理体制的情况汇报”,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使司法所成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近期,各县(区)将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的要求,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司法所的组织、业务、队伍建设。开展行政指导,更新执法理念。以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的,出台实施意见,制定程序规定、执行制度、格式文书等,协调相关处室积极推行重点项目行政辅导、服务发展行政建议、监管检查行政提示、轻微违规行政警示、行政处罚案后帮扶等五种类型的行政指导,以“项目+案例”模式,将行政指导这一柔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全面融入业务工作之中,实现涉及外部工作事项纳入行政指导范围100%,目前,已开展行政辅导50件,支持了服务对象做优做强。强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我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发布、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系统管理,强化政务公开及权力网上运行的实时监督,实现信息从源头产生、收集存储到公开发布的规范化管理。专题召开各处室负责人会议,过堂督查,并及时沟通,及时提醒,逐月通报,推进了政务公开及行政权力网上规范运行。公开信息107条,依申请公开1件,没有发生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情形,运行行政权力2类3项93件。

(二)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部门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制度,对2010-2011年度规范性文件进行分类汇编,对本局和县(区)司法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通报,并及时在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确保局规范性文件内容合法、制定程序符合规定。二是扎实加强制度建设。邀请专家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市司法局行政调解工作制度(试行)》,探索和规范了我局运用行政调解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方法;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制定《市司法局101%服务制度》、《市司法局2012年服务质量目标及分解表》,深入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三是加强工作标准制定。围绕司法行政事业发展、业务工作创新、重点工作推进、重大行政决定等,研究制定各类工作标准,组织人员就“争创群众满意的法律服务示范窗口”、执法工作标准进行讨论,出台《市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点标准》、《市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县(区)局执法考评细则及评分标准(试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授奖重要依据,进一步推进工作提质、提效。

(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相关制度规定,坚持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集体研究决定。明确重大决策事项范围,重视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形成干警参与、调研论证和领导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听取公众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所有重大决策,确保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杜绝了行政决策中擅权、专权和滥用权力现象发生,实现决策责任制约。今年,我局经组织调研、局办公会议讨论,科学民主决策主要有三大事项:一是积极协调将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列入全市政法十件大事,深入全省部分地区调研,在我市洪泽县进行试点,现已在全市推开,推进了基层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打造新型教育矫正模式,市社区矫正局机构已获市编办批准,逐步建立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矫正工作队伍,实行“一纵五并举”新型教育模式,即从上至下三级联动教育,引入心理矫治,开展感化、训诫、专题、帮教、回访教育并举的矫正模式,提高了问题对象自我调控能力。三是提请市两办发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联合四部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推进会,同时运用网络宣传,开发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和网上答题系统,扩大了普法工作实效。潘恒球入选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实现我市历史性突破。

(四)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大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强化执法执业检查。一是开展案件评查。制定实施意见、评查方案,通过“健全体系、严格标准、丰富形式、完善制度”四项举措,将案件评查工作同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相结合,采取各处室专业评查与评查小组复评相结合的方式,排查梳理了职能处室受理的投诉案件、有可能赴省进京上访的案件以及法律服务案件共100件,围绕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收集、程序应用、法律适用、实体处理、办案人员工作作风、案件处理和社会效果等八个方面开展自查复查,同时对各县(区)局案件评查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各县区案件评查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评查,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办案质量。二是开展执法服务质量检查。将执法质量管理作为重要抓手,明确服务质量目标,按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工作规范与服务制度、执法程序与具体要求、服务对象满意调查与改进反馈等方面,编制检查计划、检查表单,成立5人内部审核组对各处室半年服务质量进行符合性审核,通过现场访谈、查阅台帐等,强化了处室责任,加强了过程管理,促进了工作持续改进。三是开展执法执业考评。我局把执法考评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明确执法过程控制要求,固化执法标准;将监督检查融入日常工作中,固化监督检查;明确执法质量目标考核细则,固化考核评价。成立由分管领导带队、处室负责人参加的执法考评组,突出执法规范、信访投诉、开展执法执业监督检查情况等方面,通过一听、二看、三查阅和交流座谈的形式对县(区)司法局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督导,并走访法律服务窗口单位,查阅工作资料、看事务公开情况、发放调查问卷,严格执法考评标准,逐一打分,及时反馈,强化了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广泛开展社会评议,聘请行风监督员,加强与公安、法院、税务等部门及社会团体的沟通联系,先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组织开展社会评议,变封闭式考核为开放式评议,确保执法考评取得实效。

(五)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建立了各处室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行政调解责任机制,各相关业务处室具体承担各自行政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积极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开展;联合市中院、公安局、卫生局、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联合化解医患纠纷的意见》,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消费纠纷调处与大调解工作对接的实施意见(试行)》,增强行业性纠纷的化解力度,专业调解工作水平大幅提升;创造性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信息化”运作、“法律化”调处工程,完善月例会通气、季督查分析、半年讲评通报等制度,积极实施援调对接工程,启动农民工讨薪案件办理高速通道,快立快办、务实高效地全力化解社会矛盾;针对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先后开展了“以调促和,喜迎十八大”为主题的社会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以“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调解“十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社会知晓率,群众对调解协议的“法律化”认可度也随之提升,全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共调处成功31432件,调处成功率98.4%,防止矛盾纠纷激化17466件,劝阻群体性上访337批次6220人,防止纠纷引起自杀50件50人,防止民转刑案件62件149人,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六)完善依法行政保障措施。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述学制度,把法制学习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中心组成员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和理论及调研文章适时进行检查考核,提高了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制定年度学法和培训计划,以网络教育、座谈讨论、办公网平台交流等方式,增强学习互动;以业务培训为突破,精心开设基层工作、社区矫正、公证工作等业务培训班5期,近500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月底我们对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进行了统一组织考试,并将考试结果及时上报,所有人员均考试合格。开展服务为民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周恩来,提升忠诚度,助推大发展”主题教育、职业道德主体教育实践活动、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提升了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了服务水准。以“优化服务,执法惠民”为主题,开展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制作宣传靠牌、展板,悬挂宣传横幅,组织了由公证员、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展示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三、2011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整改情况

针对2011年度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基础薄弱、执法监督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不强等不足,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将依法行政与执法规范化建设、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相结合,找准定位,加大力度,通过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明确执法质量目标、执法岗位职责、执法过程控制要求,强化执法管理;突出执法规范、执法办案质效、信访投诉等重点,开展案件质量跟踪督查、执法考评、行风评议等,强化监督检查,推动了执法、执业行为的规范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得到了有效履行,工作成效得到了领导及群众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三进三服务”法律服务工程,办理涉及农村、城市居民医疗、养老和其他社区保障政策落实法律事务671件,为法律服务对象减免费用涉及金额766万余元,着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司法为民”工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20件,切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组织实施基层基础“强基”工程,7名同志荣获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市律协党委被表彰为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罗岸伟被评为全国优秀律师并当选中华全国律协理事,实现律师行业历史性突破,夯实了司法行政社会管理科学化发展的根基。市委书记刘永忠今年五次就市司法局工作作出批示,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年内两次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成效。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着力贯彻两个《意见》,以两个《意见》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行动指南,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行政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和服务发展水平,努力推动我局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务求实效,组织好服务质量年终评查、执法状况考评、行风建设示范点创建三项检查。着力执法执业监督,完善执法服务质量标准,探索多样化的柔性执法方式,定期开展服务质量内部审核,适时组织案卷评查,促进服务质量提高;健全执法考评工作长效机制,在完善配套、评改结合、宣传示范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执法考评的导向、激励、监督、管理作用;开展行风建设明察暗访,查找问题,组织开展观摩会,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命名、授牌一批行风建设示范点、示范岗,加强典型示范,提高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建设水平。

(二)加大力度,开展好行政指导、阳光•司法行政服务平台、依法行政示范点三个创建。着力社会管理创新,加大五种类型的行政指导力度,推进行政指导业务化、日常化、规范化、长效化;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督平台建设,推进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促进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序;落实措施,推动年度依法行政示范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增强实效,努力实现执法执业工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依法执业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篇5

市卫生监督所:

我xx现有职工xx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xx人,其中正高职称xx人;副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初级职称xx人。担负全市的xxxxxx的防治任务。社会防治工作主要对全市14个县市区的麻风病及性病的疫情管理、康复、宣传教育和疫情的调查工作。在做好社会防治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开展了皮肤病、性病门诊业务。在执业活动中,能认真抓好门诊、护理、医院感染、药事管理等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器械设备、药品、医用材料、制度规范、环境条件、安全生产等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让病人在我们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人性化服务和优质高效服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执业情况

1、我们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上级有 关要求,办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能按时校验,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无擅自增设医疗科目的行为。

2、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办法》,对医师、护士进行管理,对所有的医生、护士都进行了执业注册登记,保 证了医师、护士依法执业,没有外聘人员。为提高执业医师和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经常性的组织对《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建立有关医师和护士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学习制度。为提高医师和护士执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标准和素质,建立了定期考核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高了执业水平。

3、在门诊诊疗方面,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秩序井然,科室布局合理,标识清晰,对检查划价、交费、取药环节极为方便,门诊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示清楚;当班的医护人员人数充足,都具备执业资格,做到诚信服务。

4、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加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做到不使用假药、劣药和过期药品。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管理原则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控制不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保证了病人安全用药,维护了人民健康。

5、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制度。社会防治科专门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管理,设有专人负责对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6、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们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按照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单位领导为主任,门诊部、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手术室等有关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由护理部负责。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了“医 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了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培训,医护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率达100%,卫生防疫部门对医疗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督监测,合格率达100%。

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我们按法规要求,依法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加强了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所里定期研究有关医院感染方面工作,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多年来,未有感染事故发生。

二、医疗质量管理情况

多年来,我们始终将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平安医院”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

1、强化质量意识,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和制度。首先建立了医疗质量控制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配备了管理人员,全面加强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和控制,建立了质量考评制度,与岗位责任制一起进行考核。

2、完善管理措施,以医疗安全为目标。我们以器械检查安全、手术和用药安全为重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要求医务人员对就诊的病人做到合理检查,手术治疗慎之又慎,麻醉和手术操作要求严谨细致,确保手术质量和效果。实施治疗严格遵循技术操作 规程,三查七对,规范施治。加强合理用药教育,特别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做到规范、合理使用。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热情为病人服务。我们从方便患者出发,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环节,努力改善就医环境,切实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病人无论是就诊还是做检查,个人隐私均得到充分保护。在护理方面做到:服务耐心细致、态度亲切和蔼、举止礼貌文雅、技术精益求精。

多年来,由于我们重视医疗质量管理,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来我所就医的患者对我们的医疗服务和质量是满意的。

三、医德医风和服务承诺工作情况

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对社会实行了服务承 诺活动,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把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到重要位置,紧密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行风教育,强化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制定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了医疗服务中“十不准”的规定。所领导每年与医务人员签定行风建设责任书,设立举报电话,规定对收受红包、接受回扣、以权谋私、以医谋私等不正之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三是对社会服务进行了公开承诺,对社会承诺的内容上墙公开,让患者监督,工作人员主动征求病人的 意见,对违反承诺的突出案件进行严肃公开处理。

四、加强了治安安全秩序

在治安安全方面,制定了治安和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对药房、收费、会计室等要害部门安装了报警系统,夜间安排值班人员。由于治安安全措施得力,责任落实,多年来,从未发生治安案件,给人民群众就医,创造了安全的治安环境。

全乡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篇6

一、乡镇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乡执法人员总数为4人,持执法证人员为0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

45周岁以下4人。

二、乡镇行政执法的基本情况

(1)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法制意识

为了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我乡各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利用广播、张贴标语、专题学习、送学进寺庙、送学进学校等形式大力开展了法律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向全乡人民、全校师生、全寺庙僧侣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强化了普法力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2)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为了明确执法责任和目标,有效规范具体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在乡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我乡各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健全了制度,明确了责任,且每个村配齐一名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解答服务实现100%全覆盖。

(3)加强监督,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

乡人大、乡纪委在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监督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并定期评议执法单位和人员的执法意识、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有效的增强了我乡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的法律意识。

三、乡镇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可赋权下放的事项清单

(详情见赋权下放的事项建议清单)

四、乡镇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机构管理的制约,乡镇干部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多,流动性大,执法队伍素质不高,而法律是成系统、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乡镇执法主体法律意识淡薄。

二是个别农户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顾个人利益,没有全局观念,给基层工作造成了很多被动。

三是执法程序不规范,在行政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执法,且老百姓习惯于传统宗教习惯解决,排斥干部用法律的手段解决。

(二)原因分析

一是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中存在着部门利益化倾向,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不够,缺乏充分的法律论证。

二是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依法行政的观念、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对行政权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缺乏严格的执法责任制。

五、乡镇执法体质改革的意见建议

(一)完善机制,强化对依法行政的监督。一是要实行制度公开,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违法迫究制、投诉举报等制度;

二是进行内外监督,建立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内部,司法所和纪委组成系统内的监督小组;

外部,由县级部门,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促使乡镇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依法行政。

(二)理顺体制,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一是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个担其责,避免发生权力交织,责权不一的情况;

二是要维护稳定,适当放权,赋予乡镇适当的权力,并予以支持,使乡镇能充分发挥作为一级证权机关的职能,提高乡镇及时有效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三)加强宣传,营造依法行政环境。一是加大普法力度,通过“送法下乡”等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篇7

一、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改革基本情况

早在2000年, 陕西省一些县 (市) 已开展了农村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2003年, 省财政厅、监察厅总结了局部地区改革经验, 决定在全省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扩大会计委派制试点, 建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对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集中核算, 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村账乡镇代管”。2004年, 省财政厅以“规范农村会计行为,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 建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当年4月, 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会计委派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财办会[2004]13号) , 对农村会计委派工作从完善制度、规范运作、扩大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深入乡镇、村组, 逐县、逐乡进行督查落实。

2008年,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2006]32号) 、《国务院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06]34号) 以及《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8]8号) 指示精神, 省财政厅总结了全省各地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工作经验, 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内容, 代理服务系统岗位设置、工作流程, 基本核算、报账、财务公开、人员培训、债务和票据管理等制度,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模式的规范化。

中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印发后, 省财政厅积极与对口厅委协调, 联合印发了四厅委贯彻落实的通知。结合对农村财务服务中心集中检查得到的一手资料, 更加具体地制定了加强这项工作的措施及纠偏对策, 推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在长达7年的农村会计代理服务改革历程中, 为了摸清家底, 掌握动态情况, 陕西省各级财政部门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调查。据统计, 全省乡镇 (街道办) 总计1 745个, 建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1 629个, 覆盖面93%。纳入集中核算的村子26 086个, 其中隶属财政部门管理19186个, 占73.5%;隶属农业部门管理6 900个, 占26.4%。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拥有的工作人员5 841个。截止目前, 全省除个别市区外, 多数市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面在90%以上, 其中咸阳在95%、铜川、宝鸡、商洛、杨凌等市区为100%。

二、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服务水平

(一) 确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基本工作原则、方式和法律依据

在各市区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体系建立并运行后, 各级财政部门着手查缺补漏、整章建制。不断提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 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 各代理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协议, 坚持被集中核算村 (组) 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村民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不变;村民民主自治原则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实行村级财务与资金“双委托”管理, 即代理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后, 各行政村不再设会计和出纳, 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员办理财务报账事项, 其资金由代理服务机构根据《会计法》和《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委托协议的要求, 进行统一管理, 实现“六个统一”, 即统一资金账户, 统一报账时间 (段) , 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统一财务公开时间。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为各村在银行统一开户, 分别建账, 分户核算。具体报账时间、报账程序、财务公开时间、方式由各乡 (镇) 指导代理服务机构与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协商确定, 并报县财政局审核备案, 再经各市 (区) 、省直管县财政局汇总后报省财政厅审核备案。

(二) 建立基本运行机制和明确岗位职责

代理服务工作加强了系统内部运行控制管理, 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 确保各岗位分工明确、各环节职责清晰, 实现权责一致、相互监督。一是村集体组织法人代表职责。村级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对本村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二是报账员职责。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兼任或由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村民担任。主要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 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保管和定期向代理服务机构报账。报账员确定后应及时向代理服务机构备案, 并积极参加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经考核合格, 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和报账业务技能后方可上岗。在不违犯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 不宜随意更换。三是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议事会、村民大会职责。实行代理服务的行政村应通过民主程序产生村民民主理财小组, 其成员不得由村干部及村干部的直系亲属担任, 并应向代理服务机构备案, 预留相关印鉴。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收入、支出逐项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重大的财务事项应提交村民议事会研究同意, 必要时要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四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职责。基本由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担当, 原则上由乡、镇财政部门负责组建, 设中心主任 (兼总会计) 1人, 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出纳若干人, 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负责发放备用金, 领发、审核报销票据, 进行账务处理, 汇总编制明细账、总账和月报、季报、年报, 并对各村的财务档案进行归集管理。担任代理服务机构总会计的人员应当熟悉农村财务工作, 并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专职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探索由中介机构承担代理服务工作的模式。

(三)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实行备用金制度。

实行代理服务的村级资金采取备用金领取方式进行管理。备用金的金额由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与代理机构协商决定。备用金的使用额度标准及批准权限由村民会议讨论提出意见, 并报乡镇政府审定。实际开支时, 需经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同意并加盖印鉴后,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审批签字;重大开支事项, 需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

2、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

开展代理服务后, 各行政村应编制村级财务预算, 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 报代理服务机构备案, 作为其当年资金开支的依据。年度终了时, 代理服务机构根据该年各行政村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编制决算报告, 送各行政村村民会议审议。

3、实行村级财务定期报账制度。

开展代理服务后, 村级财务实行村报账员向代理服务机构定期统一报账。代理服务机构在受理村报账员报账时, 应逐一核实有关凭证, 凡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村财务预算内容, 手续、印鉴齐全, 凭证合规的开支方可报销入账。

4、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定期公开制度。

开展代理服务后, 代理服务机构应定期向村民委员会提供详细、完整的村财务信息。村民委员会收到代理服务机构提供的财务信息后, 应及时在本村公开位置予以公布, 包括村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等, 接受村民的监督。

5、实行代理服务机构和村级财务会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代理服务机构应定期对村报账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对新任用的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村报账员, 应进行岗前培训并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6、实行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开展代理服务后, 代理服务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研究制订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加强对村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对各村的财务会计档案编制目录, 实行分柜管理。

8、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定期审计制度。

开展代理服务后, 代理服务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实施的审计监督, 并公开审计结果。村民委员会换届、代理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调任、免职, 应组织相应的离任审计。

中央四部委和陕西省四厅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印发后, 又补充了以下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难点村专项治理制度、分工培训制度和开拓市场化管理模式。我省从2010年开始提出引入市场化管理模式。

三、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2006-2009年,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主干作用, 省财政厅启动“农村会计人员业务技能集中培训”工程, 对全省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会计人员集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业务技能培训。截至2009年, 共举办培训班42期, 培训1 087个乡镇的财会人员3 932人。

除集中培训外, 各市区县对农财服务中心人员和村级报账员举办了《会计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 (试行) 》、《会计基础规范》等多种培训。

省级四厅委文件印发后, 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密切配合, 想方设法从“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财政预算及部门经费中筹措培训经费, 举办业务培训班, 不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2009年4月以来, 我省对农村财务服务中心重点围绕会计基础规范、优化操作流程、保障农村民主理财权利、资金安全、推进村务公开等方面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全省共检查农村财务服务中心660户。

梳理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各乡镇统管服务的主要是财政资金、项目资金、上级单位拨款、专项资金等, 而对村级自有资金, 特别是经济条件好、有村级实体或其他收入的资金以及有关方面投入的农村公益资产, 往往游离于管理之外。例如, 部分县区有关部门对村组的专项资金 (支农、水利、救济、救灾、计生) 直接报账或支取, 绕过农财服务中心的监控、部分村组为多争取国家转移支付资金, 隐瞒村级收入等。二是农财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与财产管理脱节。由于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只负责会计核算, 对各村组财产不直接管理, 往往账实不能衔接, 造成大量村集体资产流失, 或资产账实不符。三是管理体制不统一, 削弱了财政部门管理财务会计的职能。目前, 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有两种情况:设在乡镇财政所, 会计核算管理由乡镇财政所履行;设在乡镇农经站, 会计核算管理由乡镇农经站履行。由于不统一, 往往布置的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四是仍有部分村不能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表现在跨月、跨年报账现象普遍;村组干部改选后, 前后任报账员手续移交不及时, 影响业务连续性;一些村债权、债务关系复杂, 隐含着深层次矛盾, 清理困难, 存在“拖、等、看”情况,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代理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行。五是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人员有待于充实和提高。在一些市区, 各乡镇农财服务中心人员偏少, 队伍不稳定。有些工作人员身兼多职, 承担乡镇政府安排的多项工作, 精力分散, 不能专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同时, 还有一些人员无证上岗, 业务素质亟需提高。六是违规票据报账普遍存在。财务收入票据不统一, 没有正规合法的票据来源, 为避税收, 白条等不合规票据入账较普遍。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成效及建议

(一)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主要成效

1、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后, 有了比较稳定的专业服务机构和队伍, 规范了村级财会工作秩序, 扭转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局面。加强了村集体资金的会计监督, 促进了村级财务公开, 改善了干群关系。

2、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运行后, 撤消了村、组会计、出纳人员, 村组干部普遍减少三分之一, 降低了行政成本, 农财服务中心根据财会核算状况, 定期向村委会或村民理财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村级有限的财力得到较为有效的利用,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坚持“三权不变”原则, 也就坚持了在农民自治前提下开展服务工作, 避免了乡镇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村级财务的情况, 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认真执行省、市、县关于化解乡村债务的规定, 严格锁定债务基数, 动员乡村组三级干部采取多种手段化解债务, 用足用活上级奖补政策, 及时兑现奖补资金, 加快了乡村债务化解进程, 降低了乡村财务风险。

5、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管理, 促进农村会计向现代化发展。铜川等一些市县财政部门为各乡镇统一配备了计算机、多功能一体机、打印机等, 并且与市局、县局联网, 达到了联网实时控制的较高水平, 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 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建议

1、理顺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 明确管理主体。改变目前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的职能重叠现象。建议财政部出台文件, 明确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以利于贯彻国家统一的农村财务会计制度, 以利于对农村会计人员实现从业资格、职称考评、继续教育的统一管理, 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促进新农村建设。

2、完善农村票据管理, 统一票据格式。建议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票据, 并制定票据管理办法, 逐步规范农村商务票据的使用和管理。

3、强化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业务的完整性, 做到应管尽管, 将账外收入、资产纳入账内,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与村级组织联合进行的财产清查制度, 产权界定制度和财务检查制度。

摘要: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是当前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形式。它对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基层政权、治理源头腐败, 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自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早期农村会计委派制开始, 到今天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 历经10年的改革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解决焦点矛盾问题, 探索新的机制, 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农村财会管理的紧迫问题。

依法行政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篇8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方向性措施,是解决竞相发展时期资金不足、项目匮乏、人才少、市场信息不灵的有效办法。舒兰市是全省中等县份,如果全省都能达到舒兰市的返乡创业水平,就可以新兴办1.9万个企业或项目,增加项目投资164.4亿元,安置19万人就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各地要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抓发展、上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化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也要享受各地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一些暂时不能给国内外企业的政策给返乡创业者。三是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担保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四是各地要进一步挖掘和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体育课学习心得合球下一篇:片段教学如何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