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师节的作文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教师节的作文(精选9篇)

写教师节的作文 篇1

不知是因为我的幸运还是老师们都切实达到了“师范”毕业水平,我上学期间所遇到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是一群至今说不出任何缺点的好老师。尤其是还在我年幼无知的中小学阶段,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多年的学校生活,“老师”这个称呼成了我思想上最圣洁的称呼,他们的音容笑貌长时间驻留在我的记忆里,交叉融合,铸成了一尊特质的塑像。这是一尊中小学老师的形象,一提起老师,这个形象就浮现出来,伴随着浓郁的亲切感。后来,有些老师当了领导,成了教授,但是我还一直称呼他们“老师”。下面讲的是老师教我写作文的故事。

进入高二学年,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几乎都换了,换成了送毕业班的班子,班上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宣布由我担任语文课代表。这不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班上也引起了惊奇:课代表都是由该门功课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我语文成绩平平,怎么让我当语文课代表呢?

在我第一次到语文教研组送作业本时,我初三时的班主任杨老师(教研组长)告诉我说:“考高中,作文已经拉了你的后腿儿(语文成绩最差,只有80多分),要不然,你就是这一届的状元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考大学作文还会拉你的后腿儿。教研组决定让你担任课代表,给你‘开小灶’补作文,由你的任课老师吕老师来具体实施,希望你能够积极配合。”我听了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激,也解开了我思想上那个谜——是出于这个原因让我当语文课代表的呀!

从此后,便利用各种时间展开了作文攻坚战,连我最着迷的无线电和集邮也不顾了。

我作文最突出的首要问题是打不开思路,一篇作文能写两三百字就很不错了,所以,“作文像造句”的评语一直跟随着我。吕老师指出,打不开思路的根本原因在于你那个详尽的提纲,这样一来,在动笔之前就设定了许多框框,框框多了就限制了思路,由“写”作文变成了“填”作文——找东西来往那个框框里填。再说,那些框框也不一定合理,这就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而且把写作过程中会产生联想和触发灵感的思维活动也抑制了,这些思维活动是预先想不到的。为此,在目前阶段,暂不要写提纲,不要规划好了再写,而是审清题意后,考虑一下怎么开头就下笔,想到哪就写到哪,除了不要跑题外不要顾及其他,写完后再来修改。等以后熟练了,再来事先考虑文章的架构问题。

这种方法果然有效,很轻松地就突破了两三百字。从中体会到,这就如同解多元方程组,先把它化成一元,然后再返回去一个一个来解决。不久后,在写《给越南兄弟的一封信》时,竟然出现了刹不住笔的情况,一口气写了五六页。

因为写得太长,给修改带来了困难,不知道该如何架构、排序和取舍。老师一边帮我修改,一边讲解应该怎么做。最后,就这一篇为什么能写这么多帮我总结说:少设定框框是打开思路的重要前提,但是要一股劲地写下去还要有个条件,这就是脑子里要有东西。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长,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占有的材料比较多,而占有材料的唯一方法就是多读。

然后又进一步指出:之所以感到写长了难以修改,是因为对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不够,提高的办法也是多读。这就有一个怎么读的问题,读书的出发点不同,效果和收获也就不同。注重故事情节的读法,读后收获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思想修养也有一定作用,这是一般人的读法。这种读法对写作没有多大帮助。为提高写作水平去读,就不能这样来读,要读到文章的骨头里去,要把它读散。每读一段停下来,看这一段是写了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归纳出它的大意,并把它写下来;然后看看这一段有什么好句、好词,也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它不仅帮助你记忆、丰富词汇,还对读完后归纳总结和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要养成读书就动笔的好习惯。

每读一段都要这样做,还要分析一下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这样读完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说,一般的读法是照相,照出的是外部形象,那末这种读法就是透视,是用X光照相,这样照出的是它的内部结构。然后返回头来分析作者是怎么样组织材料、怎么样来论述的,前后逻辑关系怎样,又是怎么层层递进来说明论点或主题的。这样读得多了,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架构能力、逻辑水平,还可以更有效地积累美词美句。

实践中体会到这种读书方法确实很好,这一年多读的书虽然没有前几年多,但是收获却比前几年多得多,从中还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后来认识到,这种读法实际上就是上语文课的方法,只是过去自己没有把它与写作联系起来,没有主动往这方面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述文练习后,又练习议论文,其中的《论红与专》又是我们那年的高考作文题之一。所以说,高考作文成绩绝对没有拉我的后腿。

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练习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写周记,写作文,按老师教的读书方法读老师推荐的好书、好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反复琢磨老师指出的写作要点和方法,认真研究老师对我作文、周记和读书笔记的批语和修改的地方。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不仅作文大有长进,而且因为当了课代表,在语文的其他方面也不能落后的心理促使下,加大了对语文课的投入,使我整个语文水平也提高了,如我的文言文基础就是在这时提高和巩固的。从此以后,作文不仅克服了“作文像造句”的老毛病,能够迅速打开思路,合理布局,而且在写作技巧、语言水平等方面也逐步有了提高。到了高三后,我的作文和周记经常成为老师讲评的范文和范例。

写教师节的作文 篇2

一.人文教育价值

很多教师自从走上岗位后, 不看书, 不读报, 迷信教参, 人云亦云, 以其昏昏只能使人沉沉。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 要成为合格教育者, 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这是谆谆告诫, 更是鞭策提醒。而下水作文, 它是一条链条, 链接了理论和实践, 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师;它是一根纽带, 密切了师生关系, 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己;它是一块基石, 垫起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使我们成为课程改革的弄潮儿。

(一) 提高教师素质, 顺应时代潮流

阅读和生活一样, 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写可促读。阅读,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思维是写作的本质, 写可促思。思维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积累是写作的仓储, 写可促积累,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写作就是创造, 要学生有创造能力, 老师先要行。创造能力也需要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所以, 我认为下水作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提升, 教师的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 扩展到了教学反思与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立足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不站在教师主体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那么早晚有一天真的如蜡烛一样, 但只是燃烧了自己, 并没有照亮别人。而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 把写和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生命之中, 能够真正促进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当我们语文教师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才能促使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

(二) 提高教师威信, 增强教师威望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要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威信的确立, 在于他的学品和人品。一手漂亮的文章, 无疑是学品和人品很好的证明。教师常写“下水作文”, 推动自己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进而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 形成品牌效应, 学生就爱学你的语文, 魏书生、王栋生、赵谦翔等名师无不说明这一点。

教师想教好, 必须学生买你的账;学生买你的账, 必须你有威信;你有威信, 必须你有实力。提高你的威信, 增强你的实力, 写“下水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 开辟沟通渠道, 融洽师生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 师生之间更需要。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很多, “下水作文”是很好的一条。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口头的, 而“下水作文”则是书面的, 言为心声, “下水作文”很直接地体现教师的人格、心态、认识、思维等等。这种书面沟通, 保存期长, 易于长久玩味。同时, 写文章这一行为本身也很直接地表现教师的责任心等, 也是一种沟通。

教师写下水作文,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境界。教师下水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生同甘共苦, 这样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开辟了沟通渠道, 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 体现平等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 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 总是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 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现在, 师生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 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 探索求知的欲望, 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 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弯下腰来与学生对话交流。

平等是一条重要的现代观念, 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这一观念, 而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身教。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 师生关系如果达到这一境界, 一切活动都能开展起来, 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二.阅读教学价值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 两者互通互补, 不可割裂。“下水作文”搭建阅读教学的发展平台,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成功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

(一) 增强阅读能力, 正确解读文本

叶老当年提倡“教师下水”,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应多写善写, 二是指教师要善于读书, 谙熟之道。这两方面的“下水”虽不是一回事, 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实际运用看,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意义的吸收, 写作是由内到外的思想的表达。阅读与写作, 如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怎样做到善于读书呢?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 就是自己能独立处理教材。”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是教参的“传声筒”, 读不懂文本, 读不透文本, 没有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沉闷, 没有“语文味”, 令人汗颜!语文教师经常“下水”, 可以养成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 使写作理论与阅读理论交流沟通, 迁移转换, 使读与写相辅相成, 协作共进。

(二) 提炼教学语言, 讲解精要到位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精要、通俗、通顺、到位。“下水”增加了教师的词汇量, 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使课堂讲解深入浅出, 充满感染力;“下水”激活了思维, 锻炼了思路, 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使课堂点拨言简意赅, 有条有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口吐莲花、字字珠玑, 那么学生不仅仅得到了鲜活的语言,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语文教师, 喜爱上语文课, 喜爱上写作文。

(三) 提高设计能力, 讲究课堂布局

日常工作中, 让人觉得上课好的往往是写作高手, 我们要问:教师下水和课堂教学之间是否有某种隐秘的联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 讲究‘凤头豹尾’、‘草蛇灰线’……组织教学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 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 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关,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 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许多优秀教师在介绍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时, 常常引用“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这类的写作术语, 这不仅是借用写作术语来说明课堂教学的某些特点, 更是他们课堂教学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那么, 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的没有章法、忽东忽西, 有的呆板枯燥、一潭死水, 有的前松后紧、草率仓促……也就知道原因了。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纷呈, 魅力四射, 这时课堂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施展写作才华的华丽舞台, 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吸纳琼浆玉液的精神乐园。

三.写作教学价值

下水作文是引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水果, 是点燃学生思维燃料的火种, 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火花。具体分为四大功用:模仿功用, 指导功用, 桥梁功用, 熏陶功用。

(一) 有效点拨技巧, 发挥模仿功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仿佛“模仿”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诚然, 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高考指挥的束缚下, 为了速成, 往往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 到时东拼西凑, 以至出现大量虚情假意的文章, 这难道是“模仿”惹的祸?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造也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其实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这既久, 自然纯熟。”唐代的著名和尚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一曰偷语, 就是模仿前人的句子;二曰偷意, 就是模仿前人的意境;三曰偷势, 是模仿前人的风格气势。

学生写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 需要有适宜的范例作为写作借鉴。选取适当的范例给学生参考, 远比讲授一大堆枯燥乏味的知识要有用得多。我国虽一直主张读写结合, 把课文当做学生写作的范例, 但语文读本和教学都习惯于只把课文看成阅读分析的对象, 难以实现读写迁移;而且在写作时也没有提供构思、行文、修改、评价等方面的示范, 学生靠盲目摸索, 难以顺利成文。

(二) 适时讲授知识, 发挥指导功用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认为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熟能生巧。可是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则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这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下水作文。教师手里有理论的尺子, 写“下水作文”, 就又多了一把实践的尺子, 点拨时, 光用理论的尺子和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写作, 效果当然会不同。布置学生作文, 语文教师先下水, 才可能摸清“暗礁险滩”, 了解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 使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批改作文后, 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再下水, 讲评时, 现身说法, 对症下药, 更加准确有效。叶老对此曾有深刻的见解:“凡是有关作文的事, 老师实践越多, 经验越丰富, 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但是老师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 再加上适当的教学的方式方法, 成绩就斐然可观了。”

“教师要指导写作, 不能空讲作法, 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 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学生作文, 也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 把教师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而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状态是重知识讲解, 学生处于“知”“行”割裂的状态, 自然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写下水作文, 我们就具有了“经验”, 就能把具有内隐性特点的策略性知识分解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外显的程序, 为学生在“知”“行”之间搭建了桥梁。

(三) 随机链接阅读, 发挥桥梁功用

自古以来, 读写结合, 读是手段, 写是目的。但与阅读教学相比, 写作教学比较尴尬。长期以来, 写作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型和评价体系。目前的语文课程形态, 基本上还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 写作则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 写作附庸于阅读。即便如此, 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 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的制约, 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 出现了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的分离,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专题二“历史的回声”《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 写作要求是“准确及时便捷”。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打通, 把作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连接起来, 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犹如在天上, 学生的习作犹如在地下, 真可谓有天壤之别, 而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像一架云梯架于其间, 让学生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 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颇有成效的。所以教师在评讲作文时, 一定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习作与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不断修改, 不断强化, 不能轻描淡写地处理。

(四) 长期感化品质, 发挥熏陶功用

1. 端正学生写作文的态度

作文应该是真诚的表达, 学生学写作, 最后的目的不是应试, 而是在人生和社会中能熟练地运用语言交流信息, 抒发性情, 使生活更诗意。但许多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不明确, 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 抱着敷衍了事、应付任务的态度, 这样的写作动机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 把自己苦思冥想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 更把自己灵感迸发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 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是流露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和他人交流思想的一个途径。

2.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在整个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最大作用应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之所以会发出“作文作文, 见到头痛”的苦叹, 正是因为某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点燃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指导写作中, 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赏读给学生听, 无形之中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拿起笔杆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也写作, 不过不是为了发表, 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 我写了一千多篇小作文……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 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如果把自己平时勤于笔耕、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拿给学生看, 那会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

3. 磨练学生写作文的坚韧意志

教师简单教作文,学生轻松写作文 篇3

关键词:观察记录;体验生活;范文引路;激励性的评价

写作文的确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面对一些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我想应该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简简单单地教作文,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写作文,轻轻松松地写作文。结合平时作文教学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学会观察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就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加观察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就为写作文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学校开展秋游活动,这是一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机会。秋游时我让学生带上笔记本、写生本、照相机等,随时记录观察的内容。一路上,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留心观察起周围的事物,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素描写生;有的忙着和大自然合影留念;有的偷采一朵山茶花,闻了闻藏在口袋里;有的捡起地上的落叶像宝贝一样夹在本子里。作文课时,我让学生把观察记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秋游的收获。学生这样写道:“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明净得像湖水一般,又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山坡上,柿子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多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呀!路边的栀子树也结果了,大家看这小小的椭圆形的黄栀子像不像一个个小灯泡?”令人惊讶的是,收集树叶的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树叶作品:“渔翁垂钓”“跳舞的姑娘”“百花盛开”“可爱的金鱼”等;红花绿草,青山碧水都留在了学生的画纸上,还有一张张美丽的照片。我把学生的作品全都粘贴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交流。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发言述说秋游时的见闻感受。就这样,我简单地教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自然就轻松容易多了。

二、体验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要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生不会写作文,是觉得没内容可写或心里有话写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一字不漏抄袭的作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时常让学生先体验生活,再写作文。教学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采访有关父母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平且对父母说:“我爱你。”抱抱他们,親亲他们,为他们做件事,要求记录父母的表情、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后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要帮妈妈洗碗,妈妈却叫我去写作业。在我再三坚持下,妈妈才答应,但她一直站在我的旁边。眼看盆里的碗快洗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出口。可能是好久没说不好意思了吧,我着急得涨红了脸。妈妈看见了,关切地说:‘阳,你哪里不舒服?’她赶紧摸了摸我的额头,‘没发烧呀?’‘妈妈,我爱你!’我说得很小声,但是妈妈还是听见了。妈妈开心地笑了:‘你这个傻姑娘还害羞,妈妈也爱你,宝贝。’没想到,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抚摸着我的头。妈妈的怀抱多么温暖呀!……”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的描写细致入微,表达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这样真实的文章怎么能不打动人心呢?

三、范文引路,提供参考

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言枯燥乏味等问题。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语言,但是在写作文时却想不起来了,不会用了。在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我经常会精心挑选一些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封闭的记忆,让好词妙句流出来。比如写“介绍家乡的风味小吃”的作文,我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词语用得上,学生说了很多词语,有色色俱全、香味扑鼻、津津有味、垂涎三尺、狼吞虎咽、日思夜想、回味无穷……我请他们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适当使用,但不能生搬硬套。如果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不用,就当抛砖引玉了。这样学生就不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苦思冥想,浪费时间了。

指导学生作文前,我一般自己先动手写一写,通常叫写“下水文”,不下水怎能知道水的深浅?亲身体验后,就会明白写这类的作文要积累那些写作素材,要搜集哪些资料,需要用到哪些好词好句,哪些地方要详写或者略写,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在设计作文教学时才能更准确地预设学生可能会在写作中遇到的“瓶颈”,通过得法的指导铺设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总是写不好作文时,我就用范文引路。范文一般选择自己亲笔写的文章,或者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还有收集到的有关名篇名著。一次在写“我的理想”主题作文时,学生写的不是想当科学家就是医生、警察、企业家,理想虽然远大,说的都是空话、套话,不真实可信。于是我用范文引路,娓娓道来述说了我从小的理想:“妈妈说我刚上幼儿园,话还说不清楚就经常指正大人说错话,活像个‘小老师’。上了小学,我想当老师的瘾就更大了,邻居家的伙伴成了我最忠实的‘学生’。我把从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统统教个遍,没有新课教就整理复习……”我的讲述引导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引起了共鸣,他们的灵感就来了。引用优秀的范文引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激励性评价,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习作后,我会在班上评出优秀作品,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再张贴在班级的“习作长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我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这篇日记是班上一名后进生写的,只有短短三行,我很认真得看起来,突然发现有一个词用得不错,他平实写作文只会流水账,从早晨写到晚上也写不出几句话,几乎看不到好词好句。我马上把他找来,高兴地对他说:“‘斜风细雨’这个词用得不错,不仅把当时的意境写出来了,还充满画面感。看来你是会写作文的,对自己要有信心。”他听了很激动,表示以后要好好写日记。曾经几时,我也是因为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才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和鼓励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多么重要。

我相信只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就能解决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让教师简单教作文,学生轻松写作文吧。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慈济校区)

教师节写的作文 篇4

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铃响之前,“乖孩子”和“淘气蛋”都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种不正常的行为是因为我们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讲台上的主力选手刘若水,时刻准备着给老师送礼。最后,“丁……”上课铃响了。李老师满怀期待和好奇走进教室。你猜我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只见刘若水清了清嗓子,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学着老师严肃的语气说:“同学们好!”

看着他神奇的样子,我们都强忍住笑,聚集起所有的演技才华,叹口气说:“我们不好。”说罢,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偷偷瞄了一眼站在主席台一角的李小姐,不经意间露出了笑容。

然后,刘若水眨了眨眼睛,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呢?”

“心情不好。”我们假装抑郁,说,谁说我们心情不好?我们心情很好,因为当我们看到李先生满足而快乐的微笑时,我们就满足了。

当刘若水看到节目即将进入高潮时,他打开嗓门大声喊道:“心情不好,我们说点什么好吗?”

也许是被刘若水的激情感染了,也许是被即将发出的祝福激动了,我们也大声回应:“好吧!”

我看见刘若水用手画了1.我们忍不住深呼吸;2.李老师,你和我们一样兴奋吗?3.“祝李老师教师节快乐!”一句简单的话,是每一个学生最真实最真诚的祝福;一句简单的话,似乎这几年对老师的感情都倾注了出来。李老师在一旁忍不住感到内心的激动。我们话音刚落,李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说:“谢谢。”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无法形容我们的内心,有激动,有快乐,有幸福.

李小姐,我们不卖葫芦里的药,我们卖的是幸福和快乐!

写教师节的小学作文 篇5

老师们为我们做的很多、付出得也很多。他们无声无息的工作从未抱怨过。因为他们有一个愿望,让我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理解的也更多。身为一个人民教师,这也是他们职责。教师节的早上,我刚从睡梦中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听到新闻里在播教师节网友给老师的祝福,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一些同学商量一件关于教师节给老师一个惊喜的事,我和内疚,同样是学生,为什们我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也许在他们策划这件事时,我们正在沉浸在放假的喜悦中,当我们想到时,他们的计划正在实行、为老师过一个快乐而难忘教师节。

浅议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篇6

1 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任务

把作文看成是每周2节作文课的事, 只要完成每学期8篇作文的教学任务就行。在写作教学的方法上一般注重讲怎样选材组材及开头结尾的布局等, 然后讲必须有几个自然段, 有多少字数。这好像成了硬性指标。至于学生写什么内容, 怎样写的, 是不是自己写的, 并不注意。或者说知道不是自己写的, 也一样给很好的评语。只要作文本上有一篇就行了。有的老师甚至鼓励学生抄袭。对教学对学生极不负责任。

1.2 只讲自己对作文的构思

上写作课, 都是自己在讲, 讲自己对作文的构思,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讲完后就让学生写, 可以说是仿写。有的学生记性好, 把老师说的大概都写下来, 有的记不住, 就借别人的。这样的作文课, 学生成了听众, 然后又成了记事员。能把老师说的写下来的, 就成了优秀, 写不下来, 就得个不及格。一方面, 没有让学生成为作文课的主体, 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写什么;另一方面, 说明教师在作文课上怕麻烦, 学生说的五花八门, 看作文写评语麻烦, 自己一讲, 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写, 好看, 能提高看作业速度。在作文课上也让学生自己讲想写谁, 写什么事。但觉得学生说的材料不生动, 不具体等, 总觉得和例文差距大了, 就不是好材料, 就不能往作文本上写。老师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体验, 学生的真情实感。轻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写人物就离不开“深夜送发烧的自己去医院”, 写景就必须有很多形容词等。这显示出老师辅导水平不高, 而且评价模式呆板, 似乎一成不变。

1.3 学生都会抄作文

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小, 认知水平低, 对外面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自己没有什么对生活的是非评价或者什么有用的材料。一旦作文题目自己陌生 (比如家乡的美景,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 学生就不会写了。有的老师就照着例文上的一讲, 让学生改动一下再抄。学生觉得老师让抄了, 就三下两下抄完了, 有的连地名和人名也不改了, 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 这一星期的作文任务就完成了。学生一次一次抄作文, 时间一长, 觉得作文课就是把该单元的相关内容按照作文书上一抄就好了。自己学习的语言没有得到运用, 自己的真情也没有得以倾诉。作文课跟生活脱了轨。这样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旦学生参加考试, 就不会写作文, 而老师采取的对策是让学生提前背作文, 碰运气。

1.4 写评语不认真

写评语时, 老师往往三言两句就完了, 一般“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或“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用得最多。至于好在哪里也没在文章中标出;不好在哪里, 也没写出具体怎样改。评语没有指导性。即使有的学生看后想改, 老师也不再看了。好像一写评语这一篇作文就到此结束了。这评语不是让学生看的, 而是让上级检查时看的。

2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措施

在我自己的教学生涯中, 我也教过好几年写作课, 我深切体会到传统写作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包括我自己把写作看成是教学的任务, 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现在语文正在进行新课改, 作文教学也在改变以往的模式。结合我这几年学习本科的知识, 和在课堂上进行的一些改革, 我认为写作教学改革应该包括这几方面内容:

2.1 时代要求, 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大家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得有一桶水。现代的知识更新很快, 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 充实自己, 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用新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只要教师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时时学习新理论, 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实施有效地写作教学改革。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是实施写作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我认为要学习的理论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心理学, 德育理论, 创新理论, 新课标要求, 语文教学大纲等。有了理论作指导, 就有了进行写作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有些教师把领到的继续教育书籍随便一放, 根本不看一眼, 到考试时不会论述, 就等别人的抄。这样的教师自己都不学习, 有怎么能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呢!只有把知识真正学到自己头脑中, 才能有能力实施写作教学改革。

2.2 要及时转变观念, 更新观念

我们要转变以前旧的观念, 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 忽视了学生是个活生生的人, 是有思想有创造性的。我们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 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就行。可是大多数教师还是不放心学生的能力, 依然在课堂上大讲特讲, 滔滔不绝, 反复强调。这样下来, 学生的基础知识可能很牢固, 但发散思维没有得到锻炼, 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想说的, 想写的都被埋没了, 学生的个性也被抹杀了。在听一位同事的写作课时, 他要学生介绍自己的父母, 这位同学站起来好一会儿, 才说起自己的父母干什么的, 老师引导学生再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 学生又想了一会儿, 才说父母给自己买衣服, 买书, 带自己去玩等。再提问别的同学, 回答也大同小异。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平时老师让学生说的机会不多, 学生很少说过自己的真实的父母, 学生作文中的“父母”都是别人的。也可能是学生紧张。说自己的父母都想半天, 可想而知, 要让学生说自己并不熟悉的名胜古迹或没有制作过的手工制作, 学生该怎么说, 只好先看一下作文书了。借鉴看似是学生的小聪明, 实际上是教育的悲哀。

2.3 同事互听课, 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语文教师如何写好下水作文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学生作文写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水平,可以说作文是学生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最佳阵地,同时,作文写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性能力。所以说语文教师教好学生作文是无可推卸的责任。每个教师都应该以教学生写好作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1]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动手写下水文,写好下水文,才可以避免作文教学中空洞的指导,更好地完成教会学生作文的使命。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语文教师怎样写好下水作文:

一、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首先,做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才能为了写作而去读更多的书,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增加作文的品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2]通过勤奋的学习,培养扎实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动笔写写文章,写作本就不是什么苦差事,而应该是一种表达的延伸,是一种述说的快乐。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写作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把自己在写作中的快乐和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分享给学生。

其次,要有目的性、计划性,避免盲目、随意下水。有充分的计划,方可临危不乱,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计划安排。强烈的目的性、计划性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具备的因素。下水作文必须和教学计划密切联系,应该属于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切不可一蹴而就,盲无目的。

再次,归类“下水”,有舍有得。要知道该不该“下水”。我们都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适合游泳,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适合游泳,都是要注意的。写下水作文也是一样,哪些题目该“下水”,哪些题目不该“下水”,也应该有讲究。有的是整篇“下水”,写出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文章和老师的文章做一个全面的对比,重新审视作文整体的要求以及写作思路,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跨越式提高。有的是局部“下水”,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便可局部下水,为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改善作文,提高水平。还可以是评改“下水”,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在清楚了解学生作文的基础上,边评改边下水作文,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他们扬长避短,明白怎样写好作文。

二、写作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为重点

首先,写作应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写下水作文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写作,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下水作文,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也要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人生的喜与悲并从中发现真实情感的流露,揭露和发现社会的各方面现象,记录人生中感动的时刻,在不断的积累观察中逐渐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自身的观察力和评价能力在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科学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创新合作精神。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意义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向师性”潜在地指引学生不断向教师学习,发挥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性功能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其次,作文主题应深刻,富有哲理性,并且运用发散思维,力图创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出更有哲理性、积极向上的文章。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要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就必须教会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身先士卒,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再次,选材丰富多彩,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功底,行文流畅。“要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3]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就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选取一些学生平时常见常接触却不敢、不会用的材料,合理加工运用。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材料,在作文写作时只要符合作文主旨,尽可大胆地去用,即使是错误的,老师指导以后及时改正,这都是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的。行文流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始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是知识的化身。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写一手洋洋洒洒的文章,是获得学生尊敬的好方法。这就可能感染学生,会让学生无形中以自己为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努力进取。

三、写作后对待下水作文的态度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首先,切忌把“下水文”当做学生的“摹写”样品。很多学生和语文教师都认为老师所写的下水文就是让学生去模仿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对很多教师而言,学生只要模仿出好的文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算完成任务,功得圆满了。教师的下水作文一定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在下水作文之后,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成为“下水文”的仿写文。教师要力图开拓学生思路,争取让学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上探索出新的写作模式。

其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切忌引导学生评析下水文时教师“一览无余”。《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评析语文教师下水文时,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师生互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来评析下水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一次彻底的学习,明白老师的文章好在哪里,从而明白自己的文章不好在那里,让学生汲取教师文章中的精华,为己所用。当然,人无完人,如果学生指出老师文章中的不足,老师不应摆出一副我是权威的姿态,高高在上,而应对学生加以表扬,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下水作文评析时,切忌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什么开头结尾,内容用例而完全脱离实际,置学生于不顾。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样,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必将让下水作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下水文”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有效措施。“只有教师及自己也下水作文,才能真正了解作文的思维过程,进而理解学生作文中的困难,体验到学生不愿写作甚至逃避写作的自然心理。”[4]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表达能力在交流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作文是一个人文字表达能力的最好体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写好下水作文,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架起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9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5.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6.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247.

作者简介:阮秋娜,女,1991年生,河南驻马店人,重庆师范大学201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写教师节的前一天作文400字 篇8

“小兰,小兰......”张小兰听到有人叫她,就立刻转过头去看谁叫她。

“小兰,你等我一下嘛。”小光说。

“小光,有什么事吗?”小兰问。

“有事,当然有事喽,”小光说:“明天是教师节,你知道吗?”

“我当然知道呀!”小兰答道。

“那你说明天送什么给老师呀!?”

“这个,我不知道。”小兰满脸无奈。

“嗯,”突然,小光说:“不如我们就送几朵花给老师吧!”

“好,就这么办!”小兰兴奋地说。

“好吧,就这么办,”小光说:“可你有钱吗,买花需要钱呀,我这只有今天早上妈妈给我的一元钱。”

“我,我这也只有五角钱。”小兰低声地说。

“一元五角怎么能买一束花呢?”小光急得团团转。

两人就这样无奈的走着,一直走到快到小光家门口。

这时,小兰漫不经心的望了一下小光家后面的草地,忽然,她眼前一亮,问小光:“小光,你家后面的草地上有野菊花吗?”

“有呀,你问这干什么?”小光反问道。

“我们可以给老师送野菊花呀!”小兰笑嘻嘻地说。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小光激动地说:“走,我们现在就去采花!”

两人就在小光家后面的草地上采了25朵野菊花,然后,他们又迅速奔回学校。这时,学校已经没有多少人了。他们先来到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的外面的窗子旁。

“小兰,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来,拿八朵话野菊花放在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吧。”小光说。

“好!”小兰又激动又高兴地说。接着,她把八朵野菊花郑重的的插进了刘老师的笔筒里。

“还剩下17朵野菊花,”小光数了数,接着说:“我们把这剩余的17朵花插在其他老师的笔筒里吧。”

“ 好!”小兰说。

写想象作文的教师评语 篇9

2.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3. 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

4. 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5. 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6. 想象大胆、新奇,很有创造力!努力去实现梦想吧!

7. 本文表现了一位喜爱发明的小同学。这人正是小作者的同班同学。小作者通过几个细节,把这位同学们对于发明如何着迷的程度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

8. 小作者以常见的课桌为基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课桌的新和奇:能升高降低,能变成地板,还能随时移动。习作中可见小作者细心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9. 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

10. 这篇作文取材新颖,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11. 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12. 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氏。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13. 这是一篇想象类的文章。小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对小雨点乐乐在城市的奇遇,进行了细致地描述。生动细腻的笔触,充满童趣的语言,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值得推荐的习作!

14. 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上一篇:保险公司阶段工作总结下一篇: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