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精选8篇)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篇1

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亚军(校长)副组长:唐海丽(园长)

员:米法春、王静华、白晓华、张秀静、刘玉武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保处 主任:刘玉武(安保主任)成员:包文红、张春杰、李雪琪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全面制定学校安全工作方案,领导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

2、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指挥处理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安全损失;

3、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学校安全工作,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

5、不定期排查校内安全隐患,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落实情况。

6、定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校园安全保卫小组 负责人:刘玉武(安保主任)成员:全体教师 主要职责:

1、传达室日常安全管理,出入登记,严防闲杂人员和物品进校。

2、校园24小时巡逻,防止安全事故。

3、校内公私财物的安全管理。

4、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管理。

5、剧毒、危险药品的安全管理。

6、住宿生安全管理(值周老师、值日班主任)

7、外来车辆安全管理。

8、电教设施安全管理。

9、校舍、教学设备等设施的安全检查。

三、学生集体活动及日常行为安全管理 负责人:唐海丽 成员:全体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

1、课间操等校内外集会安全管理(体育老师,班主任)

3、中晚餐的安全管理(值日班主任)

4、放学、集会学生疏导(门卫,班主任)

5、学生日常行为安全管理(任课老师、班主任)

6、学生心理异常的预防及矫正(班主任)

四、教学过程安全管理小组 负责人:唐海丽

成员:王静华、白晓华、张秀静 主要职责:

1、教学过程的安全管理(任课老师)

2、体育训练的安全管理(体育老师)

3、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所有老师)

4、特殊体质学生的安全管理(班主任)

5、上学期间学生发病的应急处理(任课教师)

五、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小组 负责人:米法春

成员:王秀枝、赵秀丽 主要职责:

1、传染病、禁毒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突发病例的上报(班主任)

3、发病学生的应急处理(班主任、任课教师、应急队员)

4、水源、食具、教室及其他场所卫生消毒工作(任课老师

5、严把买入食品的安全质量关(食堂管理员)

6、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米法春)

7、果菜的清洗消毒(食堂管理员、食堂炊事员)

8、食堂的清洁卫生(食堂管理员、食堂清洁工)

9、食物24小时留样(食堂管理员)

10、食品库房管理(米法春)

11、食堂防火(米法春)

六、教工活动的安全管理 负责人:唐海丽 成员:各班主任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篇2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连接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桥梁和信息传输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索引,对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跨部门的横向信息联合检索,连接各部门专业信息库,能够有效地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极大地增强政府在市场、金融、税务、海关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通过分析、研究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构成和发展趋势,能够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指导组织机构的经济行为提供科学的信息咨询服务。

近年来,根据《关于自治区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草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意见》,自治区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以政府公共网络为统一平台,在我区逐步建立以工商部门企业基础信息为基础,以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为惟一标识的企业基础信息库,协调统一我区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四部门通过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进行在线实时的信息交换,进一步促进新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消除信息“孤岛”。为了保障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在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中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加强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防护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充分考虑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前提下,详细分析了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建设的整体构架、网络设计、软硬件构成、数据库建设、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系统软件功能等内容,据此开展了我区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研究工作。

1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组织机构代码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就是通过部署安全系统,投入技术力量,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等方式确保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促进新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用,为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提高宏观管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推动政务公开,为社会提供广泛、准确、动态的信息咨询服务。最终达到如下目标:

(1)合理管理和使用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资源,为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同时要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2)抵御病毒、恶意代码等对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保障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硬件、软件稳定运行;

(3)保护组织机构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安全,防范数据被篡改,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和提高容灾能力;

(4)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机制,统一配置、调控整个系统多层面、分布式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加强安全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的可控性;

(5)建立认证体系保障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访问行为的真实可信以及可审查性,并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

2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内容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采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和实施,使之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技术,规划,管理等因素有机结合,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安全建设才能真正迈入稳定发展正轨。在体系建设中综合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安全检测、安全监控、安全审计管理,电磁屏蔽,防病毒等技术,来增强新疆组织机构代码数据整体的安全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影响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及应对措施,确定组织机构代码安全体系架构。

(2)改建新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数据机房,依据相关标准实现机房硬件基础设施安全。

(3)根据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运行现状,科学合理选择信息安全软硬件设备,进行有机的配置整合,全面提升代码系统的安全性。

(4)完成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5)建立组织机构基础信息CA认证管理系统。

(6)依托全自治区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组织机构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组织机构信息跨部门整合,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面向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架构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体系架构包括:物理环境安全、链路及网络安全、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六个层面的内容,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1 物理环境安全

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前提,通过物理环境安全建设来保护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等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主要指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主要是依据GB5017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2887《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等标准来设计、建设和实施。

(2)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露、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主要包括主要服务器、网络设备、UPS设备等的双机备份及主要线路冗余备份的建设。

(3)物理线路安全,主要依据GB/T 503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新疆信息安全相关政策要求来进行建设。

(4)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对计算机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授权访问。

3.2 链路及网络安全

由于网络是承载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载体,它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对网络安全的建设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安全扫描、安全审计等方面来进行。

在组织机构代码网络中,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及应用系统安全需求,对其进行安全域划分,通过配备防火墙并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

网络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实时侦听网络数据流,寻找网络违规行为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尝试,当发现网络违规行为和未授权的网络访问时,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做出反应(阻断、报警、发送E-mail),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安全扫描是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操作系统等各种对象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可靠的安全分析报告,以此作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的重要依据。

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识别哪些用户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他们怎样地使用。另外,通过对安全事件的不断收集与积累并加以分析,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用户进行审计跟踪,以便对发现或可能产生的破坏性行为提供有力的证据。

3.3 系统层安全

系统安全问题来自系统内使用操作系统的安全,如Windows 2003,Windows 200,Linux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通过严格制定操作系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系统配置和日志,用“最小适用性原则”配置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及时安装系统安全补丁程序来提高系统层的安全。

3.4 应用层安全

应用安全主要是指应用系统的安全,即用户在使用系统时必须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相应的操作,从应用层面上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根据组织机构代码业务,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安全授权机制、防病毒技术以及对各种应用服务的安全性增强配置服务来保障系统在应用层的安全。

3.5 数据安全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安全域:公众服务数据域和组织机构代码基础数据域。

公众服务数据是对社会公众提供组织机构代码查询服务的,是可公开的数据,不存在保密性,只是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方面有要求。对此安全域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通过对组织机构数据的抽取、整理形成可对外提供服务的公众服务数据,放在一个专门对外提供服务的前置服务器中,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网络防病毒等安全手段对其进行保护,使其不会受到非法攻击和入侵,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可篡改性、真实性等。

组织机构代码基础数据,由新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监管和维护,具有较高的秘密性,对此安全域除了采取以上安全措施外,还要采取严格的CA身份认证机制,通过CA认证的人员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并利用安全审计系统对数据访问历史进行记录、审计,使其处于更加安全的保护之下。

在这两个安全域间还要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手段,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进行保护。

3.6 安全管理

新疆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建立数据安全组织,明确指定专人负责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安全工作,安全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和国家要求的信息安全从业资质,同时根据新疆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软硬件设备管理制度等),运行维护管理(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防病毒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等)。

4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组织技巧 篇3

角色扮演,丰富课堂教学

在语言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学内容,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要擅于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能增加幼儿的兴趣,又能发挥课程游戏因素。角色扮演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将故事人物的表情、语态等生动地模仿出来,从而印象深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赋予文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和形式。

例如:在学习《老虎照相》这首儿歌的时候,角色扮演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语言教材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故事人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这首儿歌的时候,笔者就安排幼儿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老师来扮演老虎,小朋友们分别扮演小猫、小兔、大鹅、小鸟,当老虎要照谁,谁就边读儿歌边表演动作。角色扮演将整个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也增强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模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得到了实践的经验,语言活动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也丰富了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

角色扮演不仅展开了故事,还挖掘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角色扮演还赋予教学过程游戏的色彩,符合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文学内容的情感和意境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恰当引入,强化游戏作用

课程游戏化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游戏,丰富课堂教学,因此,所有的科目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游戏,如体育、音乐、美术、语言等。课程游戏化的形式很多,有些是一开始就全程用游戏来贯穿教学内容,有些是根据某一个教学点来插入游戏;游戏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种活动途径,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注意在恰当的时候引入,这样才能让游戏的作用更加明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游戏很多,如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开始就设定一个情节,然后引导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游戏形式,使幼儿保持高涨的热情完成教学内容。而只在某一处出现的游戏就属于一个特定的教学环节,比如“找一找”“猜谜语”等,这些通常是教师完成了一个教学内容后,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巩固和练习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结构有利于引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例如:笔者在一节课上就采取了中途插入游戏的形式,使课程游戏化的作用更加强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数,在完成了教学内容后,笔者发现幼儿开始注意力分散,于是就抛出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我们现在要来玩一个游戏了,你们想玩吗?”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数字,当老师发出口令后,你们要按照口令排好对。”在游戏帮助下,幼儿不仅对课堂充满兴趣,还巩固了课堂知识,通过游戏实践,他们对数数、排列等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恰当地引入游戏,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只有掌握好时机,才能使游戏富有一定的意义。恰当的游戏化教学,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注意力、学习实践能力等都会有一个明显提高,这也是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假想游戏,吸引幼儿参与

假想游戏是许多教师常使用的游戏模式,这种游戏形式主要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产生不同的假想,有对人物角色的假想,也有对故事情节的假想,目的都是为了对教学活动或者是教学环节的连贯。通常被教师用来假想的身份有动物形象,如动物宝宝、动物妈妈等,幼儿在这些假想的形象或者是情节帮助下,他们更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中。这种游戏形式,在许多的课程中都可以使用。

例如:在一堂美术课上,笔者利用假想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进而完成一幅作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送小红鱼回家》,笔者设定的故事情节是:“有一条小红鱼,原本生活在大海里,但是在一次暴雨中它被冲上了岸边,它和爸爸妈妈失去了联系。现在我们要将小红鱼送回家,小朋友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把故事情节假想出来后,幼儿就根据教师设定的情节,积极地思考。有的说,在岸上和大海之间挖一条小河,让小红鱼游回去;有的说,开小汽车送小红鱼回去。可以看出,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出来了,因此这一节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假想游戏非常适合小班和中班的幼儿,这种游戏形式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能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情节和人物,就能使课程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

幼儿园课程要游戏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恰当地引入来强化游戏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假想人物或者情节吸引幼儿的参与。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篇4

XX社区组织幼儿园开学之际话安全

在开学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出行的意识,让孩子们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地学习,XX社区妇联联合XX幼儿园开展了安全出行教育活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XX交警大队的交警叔叔,给幼儿们上了一堂安全出行实践课。首先,民警叔叔在XX路上新增的行人通行信号灯操作牌前,给小朋友们讲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孩子们切记要等绿灯亮时才能过马路。同时,幼儿园的老师还教育孩子们在外出游玩时,一定要跟随大人,注意安全,避免走失;不要在河边玩水,也不要在高压附近玩耍。为避免手足口病的蔓延,老师还教育小朋友们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注意饮食卫生、多开窗通风等。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孩子的安全出行意识得到了强化和提高,相信孩子们会在幼儿园里度过安全、健康、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 篇5

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负责起全园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园本课程培训工作,我园在兼管科研园长的带领和科研组长的协调下,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制度建设为抓手管理、指导开展幼儿园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园所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科研工作,以“完善园本课程培训”行动研究为载体,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领导组

组长: 蒋红伟 副组长: 王丽君

二、成员:

代丽(研究小组组长)

刁雪丽(研究小组副组长)

马婷婷

李永莉

刘敬敬

刘月琴

袁丽娜

三、岗位职责

领导组组长:由园长负责,担当着规划、统筹、协调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职责并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向全园教师进行“科研兴园”的宣传,审核校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申报,提供教科研经费,对教科研项目的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担当着幼儿园教研和园本课程培训的指导工作,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对园本课程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等。

领导组副组长:由业务园长负责,担当着对课题的申报、论证、管理、鉴定,负责科研成果的推荐与推广,负责与课题相关培训活动的落实与管理,担当着根据龙头课题需要制定园级子课题的申报、实施、总结、汇报工作,组织教研活动,落实、检查教科研工作和园本课程培训进展情况及时研究经验,协同理论组开展各类推广活动,负责经费保障,经费每期不得少于2000元。

近年来课题研究结题论文及范例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与他人协调关系、商量解决方法、分工合作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以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这些策略包括: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合作的涵义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诸如在游戏中、学习中、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而这其中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幼儿合作能力。

(二)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这说明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

1、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中班、大班(即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

(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

(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

(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2、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独门独户的居住模式,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

(2)家庭因素。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都会对幼儿今后与人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但也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与不满,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久而久之,影响其合作能力的发展。

(3)教育机构因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很欠缺,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事实上,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后天学会的。所以只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和创造足够的、高质量的团队合作活动,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和欣赏,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二、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幼儿来说,除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便是教师。大多数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入幼儿幼小的心灵,影响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一次,在体锻活动前,我故意造事:由我一人拿好锻炼用的毛巾,带领孩子下楼,并摆放运动器械。结果这天孩子们才玩了没多久做操时间就到了。孩子们怨声载道:“怎么就玩了那么一会儿啊!”我不作声。第二天,还是体锻前,我让搭班王老师放运动器械,我则拿好锻炼毛巾、组织孩子排队下楼。没一会孩子们就畅快地开始了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开心!”当问到“昨天开心吗?”时,孩子们个个摇头,都说只玩了一会儿,没意思。于是,我追问:“怎么会只玩了一会时间呢?”孩子们开始大肆批评我放器械放了好长时间。我又问:“可今天,也是放这些器械、拿毛巾、带小朋友下楼这些事,今天你们怎么说玩的时间长了呢?”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今天不一样,你带我们下去,王老师去放的器械。等我们下去了,王老师也放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玩了。”“今天多亏有王老师帮忙。”看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我设下的“陷阱”,我问:“哦,那你觉得我和王老师这样好吗?好在哪?”有的说:“节约时间了!”有的说:“你不会累了。”我说:“原来,今天的体锻准备工作是我和王老师一起来完成的,这就是合作。合作让我们省时又省力!”

我有意识地在孩子生活中放大这样的合作:学做操,王老师做示范,我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保育员盛饭菜,老师分放碗筷等等。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着“合作”,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合作能让事情变得省事。

(二)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

我曾经利用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小教材,帮助幼儿确立合作意识。一次户外活动做完操,我带孩子们在地垫上拍球时,一名幼儿神秘地来告诉我他发现了蚂蚁,我过去一看果然有两只蚂蚁在同时搬面包屑。闻声而来的孩子们兴奋极了,但都尽可能不出声,蹲在那里观看,兴趣十足。我灵机一动马上问:“你们知道蚂蚁在做什么吗?”显然有的孩子有经验,纷纷抢答“蚂蚁发现了食物,要搬走”“蚂蚁要搬家”我说:“那你们看他们是怎样搬大花生的呢?”水到渠成答案自然引出,结论是一只蚂蚁无法搬动较大的花生,但许多蚂蚁就能把大块事物搬走了,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孩子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我希望通过这个小事例去培养孩子们初步的合作意识。

(三)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

一日生活中渗透合作教育,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合作教育契机,只要做个有心人,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既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乐于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运用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成果和快乐

为了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合作的需要,形成一种合作意识,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我首先从环境布置入手,实施师生合作主题活动。如大班时,我考虑到大班幼儿开始萌发对知识的渴求,于是,和孩子们商量,决定在开展每个主题时都预留一个“爱问博客”的版面。鼓励幼儿自主提问,共同解决疑问。例如:在“有趣的水”主题中,幼儿就在“爱问博客”中不断张贴问题小纸条:“为什么平时看到的水是透明的,但在海边看到的水就是蓝色的呢?”“水烧开时为什么会冒烟?”等等。这一个个出现在“爱问博客”中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求知的欲望,有的回家翻书,有的和爸爸妈妈上网找答案,当解答了一个问题时,幼儿就像攻克了一座堡垒。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商量。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初步体验了合作成果带来的快乐,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

在设计每个主题时,我都会将“合作”二字紧记于心。因此,在每个主题中都会蕴涵着合作的要求和技能。如主题“火辣辣的夏天”,我和幼儿在墙壁上先规划出范围,幼儿共同享用美工材料,和老师一起粘、贴、撕、折、画,既培养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协商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技能。在小品“十二生肖闹新春”中,我与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的表演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完美,缩短了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同时增强了幼儿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

2、积极鼓励,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四)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

1、抓住生活契机,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角落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运动时开展各种如:马兰花、炒黄豆等民间游戏,甚至一些合作性质的接力游戏赛;艺术活动中合作歌舞表演、节奏乐、绘画等。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我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等等。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2、及时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并对幼儿的不合作行为给予引导。

在开展活动中,我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合作现象和行为给予恰当的引导,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

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性、操作性最强的活动,是幼儿掌握协调关系的最好场所。我与幼儿共同协商,开设了木偶区、表演区、手工区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发生争夺角色、争抢玩具、争抢材料的现象,作为教师,我适时地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恰当引导,使幼儿在扮演角色中,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群体合作意识。如木偶区是幼儿建议后设置的,初次游戏,幼儿各自拿着木偶争抢着扮演角色,由于人数多,舞台小,协商合作没有成功,使游戏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幼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结果,幼儿找出了“猜拳”、“当观众”、“轮流”、“女生优先”等办法,第二次进入活动区后,幼儿开始逐步能自觉商量,有的当演员,有的当观众,当演员的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操作木偶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矛盾就这样解决了。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发现,没有道具布景,演出效果不理想,幼儿通过协商,新的办法产生了让手工区的孩子帮助制作道具,布置场景。

3、鼓励幼儿自己讨论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又如值日生是大班幼儿喜欢的工作,它是幼儿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形式,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我根据幼儿能力,以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开展值日生工作,当幼儿以组为单位进行值日生工作时,常发生争抬桌子、抢发勺子、筷子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值日生工作做好。讨论中大家明白了,分工合作可以使值日生工作有条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从此,争抢的现象明显减少,轮到哪组幼儿值日时,幼儿能按照协商好的办法,分头去做。值日生工作让幼儿养成了劳动习惯和责任感,更让幼儿学会了合作。又如幼儿午睡起床时,床挨床,地方小,孩子们常为谁先叠被子而发生争吵,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幼儿自己讨论“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被子叠得又快又好?”讨论中孩子们说:“应该互相谦让”,“两个人一起叠,互相帮助”等。后来,因叠被子而发生争吵的现象不见了。我还抓住午睡起床穿衣这一环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穿衣、叠被子在活动中,孩子们互相帮助整理衣领、被褥等,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幼儿的合作能力就这样在活动、游戏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会使幼儿更自觉地做出合作的行为。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让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合作。

4、积极引导,让孩子赏识自己和他人。

在一次次活动中,幼儿尝到了分工、协商、合作活动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我也一直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能成功,说说其中的原因。孩子们渐渐琢磨出: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细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关注起同伴的闪光点。

在准备上小学的主题进行中,我们安排孩子参观盛大小学,我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下任务:参观前请孩子自由分组,讨论要了解小学哪些方面的内容,回来后小组合作制作调查报告。我听到有的孩子说:“我胆子大,不怕难为情,我就负责提问吧”。“××画画好,就让他来记录吧”。“你讲话很大方,你来介绍!”孩子们就一直这么情绪高昂地有商有量,他们相互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沉浸在合作成功的快乐中。

(五)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光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孩子毕竟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父母、家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且家人的言行举止无论对错,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家庭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拿我儿子的皮球呢?”那在孩子心目中就认为那是他独有的;但有的家长不会,他会说:“你看别的小朋友来拿,那我们跟他一起玩吧。”这就是受家长的影响。很多独生子女,被家长极力惯着,不知道让着别人,他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不让别人,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后怎么能与其它人合作呢?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些家长很愿意让孩子去跟别人玩,而且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有些家长就很不愿意,自私一些就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去帮别人,“你去教他干啥,你不用教他”,有些家长就很愿意让孩子去帮助别人。现在很多孩子都住在高楼里边,孩子不跟孩子去交往,就跟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往,他不会去跟其他别的小朋友一块玩,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也不愿意跟他玩。有时家长的一些偏激的言论,无疑会在日积月累中助长孩子自私好斗、争强好胜的狭隘心理。久而久之,不要谈什么“合作”,幼儿间连正当的和睦相处都成问题。因此,要培养孩子间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合作的深远意义。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合作的意义,比如,合作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好处,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有那些影响和帮助。其次,让家长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和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感受。另外,可向家长提供一些亲子合作的游戏方案或在周末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些小制作,这样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另外,家长要让孩子走进家务世界,和孩子一起分配家中的各项家务,一起工作;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进行赞扬、鼓励。而幼儿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并产生与家长再合作的欲望。

总之,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适时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将为今后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探索研究,我们发现到了大班后期,幼儿在与人合作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大班幼儿能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告状的情况下降,幼儿学着去控制自己的需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在交流中协商解决问题,合作能力及集体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二)浅谈幼儿的音乐欣赏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欣赏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一、恰当的选材

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如《水族馆》、《狮王进行曲》等,孩子们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动物形象。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其次,音乐欣赏的作品不能太长,其结构也不能过于复杂。表现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认识,在欣赏活动之前可以丰富幼 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可让幼儿参观动物园;在欣赏《水族馆》时可让幼儿观察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在欣赏《在钟表店里》时可让幼儿参观钟表店等等。这样幼儿容易进入角色,愉快的参与活动。总之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活动的首要条件。

二、合理的指导

欣赏活动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是让幼儿听听、讲讲、动动,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内化的。以前,我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的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通过实践我发觉,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既在多次听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音乐作品《狮王进行曲》,一开始我就让幼儿欣赏两遍,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有个感官欣赏,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音乐作品欣赏光靠幼儿的听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运动觉,让幼儿动起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是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同时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音乐欣赏除借助教具、语言外,还要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的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熟悉理解作品,获得欣赏的乐趣!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由于兴奋、抑制发展的不平衡,随意注意也未发展,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爱做小动作,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稍不如意或跌倒了就会大声哭叫起来。自制力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将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各种办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1.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每件事要明确目的,还要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比如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表演节目,去克服害羞心理;为了要做值日生,克服懒惰,提早到幼儿园等等。也可放在生活习惯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定量饮食、不偏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制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使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家长要主动地引导启发孩子去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2.要给予孩子固定的家务劳动。如饭后收拾桌子、洗碗、扫地,是孩子能干的家务活,父母就不要代替。另外,“延缓满足”就是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不是马上满足,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的满足。“延缓满足”的范围是日常玩乐性、享乐性的需求。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学会“等待”,有条件的满足等。如:孩子要求去外面玩,却又不好好吃饭,这时候就可以规定他在15分钟里面乖乖地把饭吃完了,就陪他去。这时候孩子是会乖乖地把饭吃完的。

3.通过游戏练习,加强自制力。如果让孩子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制力,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反之,通过有生动情节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那么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大大加强。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所以游戏是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4.耐心地进行说理教育和帮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要坚持说于是,耐心说服。简单的训斥与体罚是不会真正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经很晚了,孩子坐在电视 机前不肯离去,倘若家长硬拖他去睡觉,一定会引起他的对立情绪。这时不妨对孩子说:“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来,到幼儿园要迟到,影响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使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孩子明白了道理,一般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的。为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判别自己行为的依据,以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只要孩子理解了行为准则的意义,他就会心悦诚服地遵守和执行。久之,孩子渐渐学会了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从而增强自制能力。

5.坚持鼓励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给予孩子爱抚和关怀。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任性,易激惹,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嫌弃,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抚摸、亲吻、拥抱和关怀。而这种浓情密意正是 是孩子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亲昵、爱抚和关怀,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6.要建立合理的家庭生活制度。每个家庭,都要把孩子的生活制度化。规定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使孩子的生活制度有规律,不宜随便更动,以便养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为培养自制力创造条件。家长不仅在口中说,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有的家长意识到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分心。如有的时候,孩子的画画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认真模样觉得好玩,就去弄弄孩子,或给他东西吃,在旁边说这说那,指手划脚,孩子于是再也画不下去了。如碰到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就一边看一边吃饭,还一边评论。孩子有样学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玩,家长不制止,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些行为均不利于儿童自制力的培养。由此,家长要做到目的与行为一致。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篇6

伙食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家园和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家园委员会的功能,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双向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二、班级家长委员会的组成

先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组成的一个对班级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家长活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是一个群众组织。

1、班级伙食委员会的组成: 会长1人,副会长2人,委员6人组成。

2、伙食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能积极参伙食委员会的活动。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特别是幼儿伙食方面,共同商定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班级各方面的管理。及时了解家长们对幼儿园工作和班级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与反馈,以便更好,更合理地解决。

(2)能充当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积极为幼儿园排忧解难,缓解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安排:

1、各班级成立伙食委员会。

2、发挥好“伙食委员会”的作用,并根据幼儿园的工作需要,经过讨论通过做出决策,组聘园“伙食委员会”。

3、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合理解决。

4、在幼儿园有重大的活动时,要积极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园安全组织机构 篇7

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策略要依据一定的原则, 把握好一定的组织环节, 使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科学、有效、优化, 保证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的成功率,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从活动导入, 活动展开, 幼儿作业, 作品讲评前后相继的四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活动导入———引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内部需要

活动导入环节是活动进行的起始环节, 其功能和任务在于实现一个转变, 即将外在于幼儿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自觉需要和追求, 也即实现从“要我画”到“我要画”的转变。当然要实现这个转变, 是需要老师进行一番思考的, 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和策略。

1. 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幼儿园老师常用的方法, 也是十分有效和常用常新的方法。由于幼儿天生是喜好游戏的, 用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对引起幼儿注意, 激发幼儿兴趣, 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会有较好的效果。

在画“小白兔拔萝卜”的命题画时, 我先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小白兔画片, 然后让幼儿戴上小白兔头饰做“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 最后再让幼儿动手画, 由于有游戏作铺垫, 幼儿的画面都很生动丰富, 而且在绘画时不感到有任何压力和负担……

借助于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实现了从外在要求到内部需要的转变, 也只有使幼儿具有从事该次美术活动的需要, 渴望借此来表现自己的时候, 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 问题情境法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幼儿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对于调动和保持幼儿的兴趣, 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制作头饰

玩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但是, 头饰坏了“怎么办?”自己做, 要学做狼的头饰, 就必须知道老狼的头长得什么样子, 此时学技能便成为幼儿的一件乐事,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拿起画笔, 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这样幼儿必然就在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氛围中积极学习, 不但提高了表现力, 也增强了自信心, 更激发了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 动作表演法

生动逼真的表演对引发幼儿兴趣, 产生创作动机也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画娃娃

开始上课时, 教师手抱娃娃, 伴着歌曲录音边唱边表演, 优美的乐曲和生动的表演, 把孩子们一下吸引住了, 在这种欢乐气氛中, 老师请孩子们也来画一个美丽的娃娃……

其实,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 只要能殊途同归, 即将活动内容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 就是可取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 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的冲动。

二、活动展开———积极的师幼互动

活动导入环节结束后, 幼儿已经有了进行创作的需要, 接下来的当然是告诉幼儿如何创作, 这一步往往成为区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关键一环, 传统的教学更注重技能技巧的教授, 基本上是教师说、幼儿做。而现在我们更应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 观察是前提, 先观察后创作

只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观察, 才能保证作品的差异性和独创性, 为其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素材。因为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兴趣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感受都是各不相同的, 是其个性的表现。如通过观察, 幼儿可以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鸡, 千姿百态的树等。依据不同的活动类型, 选择的观察对象是不同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实际教学中, 我们较多的使用教师的范例和示范, 幼儿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模仿, 这对于幼儿美术技能的训练和速成的确有好的效果, 但对幼儿其他的美术能力尤其是其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却是不利的。所以范例的使用应该恰到好处。首先, 范例的来源不仅仅是教师的作品, 可以采用幼儿自己的作品, 应引导幼儿欣赏交流各自感受。其次,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感受。

2. 启发是条件, 改教师说为幼儿说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告诉幼儿怎么画,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的主动性是得不到发挥的。在幼儿进行观察时, 教师并不是无所作为的, 适当的启发对于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是必要的。如画熊猫, 教师启发孩子观察熊猫的基本特征, 圆圆的头, 胖胖的身体, 椭圆形的耳朵……此外, 还要启发幼儿观察熊猫的各种坐姿和动态。在观察与启发的同时, 教师应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表达出来, 而不像以往教师一人包办,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大胆想象要表现什么, 如何表现。幼儿有了自己的思考, 就不会为画什么, 如何画犯难了。

3. 总结概括, 注意趣味性

词语的概括可以使观察的现象更加鲜明、典型、稳定, 容易把握本质, 因此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 或教师用趣味化的语言对儿童的观察结果进行概括, 对于加强幼儿的视觉印象, 把主体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将复杂事物简单化, 使幼儿成功地进行美术表现是有利的。例如画小鸡, 教师可这样进行概括:小鸡有圆圆的头, 尖尖的嘴, 树杈一样的脚……这样即使老师不示范幼儿也会画。

三、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在幼儿明白如何创作以后, 当然开始幼儿的作业环节, 在该环节,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 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1. 注意良好的美术习惯的养成, 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

在幼儿作业之前, 常规的介绍, 要求的提出是必要的, 这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习惯, 也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和进行提供保障。

2. 采用新颖的作业形式, 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单一的作业形式幼儿会感到毫无新意, 应注意不断改变作业方式, 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如地点的选择上, 可以在户外或邻班进行作业;在组织形式上, 可以将桌子合并, 大家围成一圈, 也可以让幼儿站着画;在参与规模上, 可以个体作业, 也可以集体完成作业。

3. 创设有利于情感表达的氛围

美术活动是创作者对审美物体的感受和表现, 为使儿童的美术作品富有情感和灵性, 可在美术活动中穿插一些音乐、文学等活动, 提高幼儿的兴趣及对作品的情感。

●哈哈镜中的我

先让幼儿观察镜中的自己……最后让幼儿在听《哈哈镜中的我》轻松开心的氛围中绘画, 于是, 所有的情感都通过画画转移到画面上, 画面上的我是那么滑稽可爱。

4. 解决大多数幼儿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

在幼儿作业环节, 教师应仔细观察他们对作业要求是否明了, 如果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某些要求还不明了, 则需要作进一步地说明。教师对多数幼儿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解决:可用提示性的语言叮嘱一下, 也可展示实物或演示教具以加深认识, 也可以幼儿的作品为例引起注意, 但教师要讲的简明扼要, 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5. 解决个别幼儿存在的具体问题, 因材施教

要保证个别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出发,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时了解幼儿的构思意图, 给予指导;及时发现幼儿表达上的困难, 给予帮助。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 满腔热情地给予积极的鼓励。

四、作品讲评———以评价促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 作品讲评环节往往被忽略, 在幼儿作业完成后, 活动也就草草收场了。缺少了幼儿作业的评价, 不利于儿童美术能力的提高, 只会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徘徊。评价幼儿作品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 也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作品的集中讲评能使孩子们得到更多的交流和启发。需要注意的是, 该环节的开展并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而应是师幼共同参与的。

1.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创作过程

这样才能明白幼儿的创作意图及方式方法, 避免仅仅从一个角度进行评价的缺陷, 从而做到全面评价幼儿作品。

2.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审视、评价, 找出优缺点, 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3. 教师从“美育”和“术育”这两个维度评价学生

教师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 在肯定的前提下, 指出不足, 提出期望。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篇8

书 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责编姓名 孙冬梅

编辑证号 200900135266

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

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有多少可供编辑发挥学识的空间吗?有。术业有专攻,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都是此类道理。责任编辑在这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里,发现的问题还真涉及到学术问题。责任编辑敏锐地发现,样稿的毛病在于过分学术化,造成了语言的佶屈聱牙。明明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作者却要绕着弯来说,尤其喜欢用一些诸如“**性”之类的大词、学术腔来描述。这是一本实用性专业书稿,定位在一线教师,所以,语言理当通俗易懂,应当以常见词语为主,尽量少用复杂的句子。编辑的意见唤醒了作者。作者明白自己误入了“学术范”,以为凡做书都要有点儿学术,其实,实用性书稿还是要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幼儿教育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浅显易懂。

读了编辑的记录,我们知道,责任编辑努力帮助作者认清写作对象,理清写作思路,清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文字,作者的写作有了明显提升,大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气概,终于为幼儿教育事业完成了一部十分可爱而纯粹的优秀图书。

如此想来,责任编辑对作者的写作直接提供意见,其实很不容易。在教育出版领域里,这需要责任编辑对于教育专门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他(她)对教育实践的了解。譬如,这部书是面向一线读者的,书中有大量内容跟幼儿园实践密切相关,如果这位责任编辑不曾有过这方面的实践,或者一点也不了解这方面的实践,那么,一方面可能会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书稿提出不恰当的意见。

面对一部实用性的专业书稿,我们还是要首先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不要轻易被学术理论所缠绕,以至于最后既不实用,又不专业,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过的经验和教训。

获奖感言:

审读报告是编辑对书稿审读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编辑手里都有大量的书稿,每本书稿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在很多编辑看来,完成没多少人会看的审读报告是一种负担,所以很多人也不会特别认真地去写。在我看来,如果你仅把审读报告当作发稿过程中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多了也确实挺浪费时间。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把审读报告当作书评,当作宣传文案,当作对作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浪费。

——孙冬梅

初审意见

一、书稿来源及作者介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为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多媒介多语言教育资源项目”中《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中的一本,为我社根据出版基金的要求向作者组稿而成。

本书主要作者彭俊英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从2002年至今,彭俊英副教授多次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并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等。此外,彭俊英副教授还常年在四川、广西等地的欠发达地区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研究,对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深入的研究。

本书立足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城市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的需要,以缺乏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全部过程,理念科学、先进,内容贴近教学实践,案例丰富,操作具体,符合我社策划稿件的要求。

二、书稿的政治倾向和学术水平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她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问和问题,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那些对此问题感到困惑的教师们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最后的第七章,作者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

初审通读书稿后认为,书稿政治倾向正确,无导向问题;其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论述紧密贴近实践,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书稿语言文字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其他各方面也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三、书稿的主要价值、意义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1.作者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厘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nlc202309032033

游戏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属于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

2.作者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鼓励教师自制材料。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使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

3.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本书的第四、五、六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建构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

4.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开展方面,作者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又表现出很多特殊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班额较大的问题,作者从游戏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师幼的互动、幼儿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具体案例来帮助读者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此外,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关于如何提高家长对游戏价值认识的建议。

四、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概念界定不清以及概念使用错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章中关于游戏概念的界定以及第五章关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界定上。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游戏”,但是在第一章关于游戏的概述中,作者竟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而只是从外部表现、内在心理状态等侧面来解析这个概念。虽然对游戏这个概念,确实比较难以给出具体的、描述性的定义,但是还是有一些本质特征可以用来概括这个概念的。所以,定义游戏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全书的架构上来看,如果没有定义清楚这个核心概念,那么本书讨论的范围可以无限大,任何带有游戏性的活动都可以在书中进行讨论,这也就失去了本书的价值。因此,从实际写作上看,也必须对概念进行定义。

另一个问题是对概念理解有误,体现在第五章。第五章是关于表演游戏的,作者虽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但是,从关于概念的论述中以及从所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作者将表演游戏等同于了戏剧表演,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表演游戏虽然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应该是一种“游戏”,应是幼儿自发、自由探索的活动。而戏剧表演多是由教师发起并按照一定“剧本”来进行的表演活动,其本质是“表演”。所以,作者必须区分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此外,表演游戏与本书第三章所讲的“角色游戏”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必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应该怎样进行区分,也是需要作者说清楚的。

2.部分章节资料堆积,案例过多。

资料堆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四章。第四章是关于结构游戏的,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确实需要使用很多结构材料,因而本章作者详细地罗列出了几乎所有幼儿园可能用到的结构材料,并配上了大量的图片,这使得第四章的内容严重多于其他章节。需要作者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不需要直接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所有素材。本书是一本写给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理论书,需要提供给读者的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探讨,使用案例只是为了说明理论观点而不是让教师读者直接在课堂上应用,所以不需要把所有幼儿园中的结构材料都罗列在书中。

案例过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一章中,作者为了说明游戏的概念,一口气直接列出了八个案例。这八个案例多半都属于同类型的游戏(有的还算不上真正的游戏),这八个案例同质化程度较高,对说明游戏概念的核心特征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删减案例数量。在第六章中,作者在说明规则游戏的设计时,也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没有进行任何分析,这也没必要。同样需要作者注意,本书不是一本教材,不是教学参考书,案例只是用来说明观点的,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直接使用的。

3.篇幅较长的引用存在版权问题,需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为了让本书更加直观生动,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部分是作者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但也有部分来自于报刊杂志。此外,本书的“延伸阅读”内容也基本都是引用别人的文章。根据版权法的规定,篇幅较长的或者全文引用别的作者的文字内容,必须取得授权,否则被视为侵权。

4.学术规范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引用别人的东西要加注释且注释要规范(参照国家最新标准);标题的层级要清楚;标题的写法、表述方式全书要统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要规范;全书排版要统一(包括各级标题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等。

5.照片使用上存在几个问题:(1)选用照片是为了说明想要说明的问题,所以,照片必须表现的是你想说明的问题,不能随便找张照片放上去。(2)应该在需要的地方提供照片,而不是我有什么照片就找个地方放什么照片。(3)照片要全书统一编号、统一标注方法。(4)现在有的章节照片只有一两幅,有的过多,建议照片少的章节在必要的地方适当补充一些照片,照片特别多的章节,将不必要的照片删除。

nlc202309032033

6.全书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1)部分章节有些段落中,没有意义的话说了很多,而读者真正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具体说明(见下面的“具体问题”部分和原稿)。(2)生僻词使用过多。有的词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作者是南方人,有些词北方读者无法理解。有的词是作者自己生造的,或者是记忆不清导致一些心理学名词变样,使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3)段落标题上,需要前后呼应、对照,表述方式要一致。并且,标题直接描述观点比较好,让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立刻获知下面这个段落的核心观点。(4)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句子以简单句为好,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的不要用难懂的“大词”,比如动不动说“**性”。

初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3页,最后一段大意是说,孩子们之间经常嬉笑打闹,这些行为有可能是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玩耍、游戏,判断是否游戏的标准是脸上是否带着笑容。这种说法很不科学,似乎是说,只要是脸上带着笑容的打闹就是游戏,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而实际上,幼儿之间,即便并非攻击性行为而只是玩闹,如果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最后发展成冲突、打架,会有一个孩子被打哭或打伤的可能性存在。并且,打闹不是游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探索、学习的行为。所以,这段文字必须删除,不能让读者这样来理解游戏。

2.第4页,第6行,“摆石头”是指“摆积木”吗?后面“他先是从一个角顺着斜对面的角摆白色的石头”,这句话表述不清,到底是怎么摆的?

这一页的最后一段是“斑马的家”案例,这个案例是说明游戏时儿童往往非常专注。那么对专注于游戏的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分析。全书很多案例分析都不够到位。

3.第12页,第一段,对小学化的定义不够准确和规范,特别不能用“转嫁”这个词。

小学化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运用到了幼儿园中。

4.第24页,论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时,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的说法不合适,对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此部分要分清楚,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游戏?教学、学习、游戏的概念要理清。此外,这部分论述太啰嗦,不简洁,结构不清晰。

5.第30—31页,这个案例是别人的,引用太长,需要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如果对方同意,必须书面授权。

第二章

1.第36页,最后一行,“游戏材料的种类也应该增加”,增加哪些材料?应具体说明。

2.第37页,第7、8行,“音乐美术游戏”是什么游戏?是一种游戏还是两种?

3.第56页,最后一行,“挂上麻绳”,麻绳在北方人的理解中是一根很细、很容易断的绳子,所以不能是麻绳,使用麻绳会造成幼儿的安全问题,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大忌。

4.第57页,第4行,“农村幼儿园不需要专门划定跑道、车道”,为什么不需要?是不需要还是无法实现?说农村幼儿园不需要可能会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对立起来。

5.第60页,“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定期说法太笼统,一定要具体说明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消毒,多长时间进行曝晒,使教师明确规范。下面还提到紫光灯,使用紫光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简单说明,因为紫光灯使用不当会对幼儿会造成伤害,所以要特别提醒这一点。

第三章

1.第95—96页,拓展阅读引用的内容太长,需要取得授权。第96页,第14行,“围合家用的围墙”是什么意思?错别字?

2.第98页,表格下第7行,“拼盘的珍珠”是什么意思?

3.第117—118页,案例太长,需要授权。

4.第120页,案例引自哪个杂志?请确认。

5.第126页,思考题中部分题目出得不好,过于简单、笼统,思考题是让读者思考的,不是“说说”的。

第四章

1.第131页,第3—5行,“案例中……建构的是什么吧”这几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语气与前后都不一致,不像是学术书的语气。

2.第135页,最后一行,“直观思维能力”是什么思维能力?心理学上有这说法吗?最好用规范的说法。

3.第136页,最后一段,说到架空搭建,建议配1—2张图片说明架空搭建的结果。

4.第138—139页,“(一)(二)(三)”这几个部分下面的说明都太简单,建议加一点例子或图片进行说明。

5.第141页,整个第一自然段写得很不好,逻辑混乱,中间很多句子衔接有问题,重写这一段。这一小节的标题也再斟酌。

复审意见

一、书稿的优点与特色

1.该书文字较通俗,大部分内容具体,浅显易懂。

2.该书对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合大量案例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展开说明,直观、具体、目标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教师们学习与参考。

3.一些案例的选择很好,既形象生动地把幼儿游戏的场景展现出来,又具有针对性,帮助教师对重要观点进行理解。例如:第一章第一节中,“斑马的家”“玩垫子”都是很好的实例。

4.注重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教师从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入手,去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幼儿的游戏,以及幼儿游戏的特点。

5.一些内容用配图进行说明,直观具体,便于教师理解。

二、书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述部分对什么是游戏阐述得不是很清楚,在介绍具体实例之后才有所说明。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如果阐述得不清楚,会影响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理解。

2.一些重要观点虽然提得很好,但是在列举实例之后提出的,而在前面没有提到过,不够突出,如果放在前面提出则更明确,这样能够让教师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和分析案例,学习效果会更好。

nlc202309032033

3.有的案例选择得不太合适,容易导致缺乏经验的教师出现新问题。如在“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内容中的一个例子——“强强玩滑梯”。强强的探索精神可嘉,但在滑梯上做这样的探索在幼儿园是不被鼓励的。第一,这种行为具有危险性(个人安全、公共安全);第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幼儿不能预计行为的后果;第三,这种行为不利于良好游戏秩序的建立;第四,不利于管理,安全代价不好估量。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内容和方式进行。

案例的选择应该仔细斟酌,对于那些没有教育基础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案例对他们很可能就是个范例,他们会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而忽略了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4.在角色游戏部分,有的案例很好,但剖析得不够深入,应让案例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如:在角色游戏指导一节,有两幼儿玩开出租车游戏时发生碰撞的案例,作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但不够深入。幼儿会发生碰撞,原因除了幼儿自己跑得过快,还应该着重分析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班级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创设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提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幼儿的活动,是否建立过相关规则以及是否落实等,通过问题的层层分析,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性,引导教师不仅要看到现象,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问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角色游戏部分,对个别案例的分析存在一定问题,如:几个幼儿抱着娃娃到农家乐去做客,出现扔娃娃行为的案例。角色游戏是要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内容及规则,习得良好行为,并将习得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娃娃家有角色体验,出了娃娃家进入农家乐,游戏在延伸,幼儿并没有停止角色体验,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因此幼儿的游戏行为依然应是角色的行为。作为教师,应该追踪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娃娃虽然是玩具,没有生命,但它的功用显然不是扔着玩的。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宜的教育指导策略?这对新教师正确看待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很重要,建议重新思考。

6.结构游戏部分条理性不够强,开始部分用了很大篇幅谈的是无关内容,也没有把概念介绍清楚。且书写格式与前面的不同。建议调整。

7.书中对结构游戏技能的意义和作用谈得不够清楚,技能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建议说明结构游戏的技能与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间的关系。然后再具体介绍各相关技能。

复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一节的标题“幼儿游戏的识别”有待斟酌,“识别”一词的使用比较含糊。

2.提供的拓展阅读《幼儿园游戏材料配置参考》表格较长,在其他页面的表格也应有表头,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

第二章

第二节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法”部分,对材料标志的作用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材料标志不仅仅具有标识玩具材料位置的功能,还有引导幼儿辨别材料外形特征、规范收放方法及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都要在拓展阅读内容之前先行介绍,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理解标志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1.“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部分,对于玩具的消毒来说,“定期”的提法太过笼统,应直接注明具体的玩具消毒时间、图书暴晒时间,使教师明确相应的工作规范,因为这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另外,提到紫光灯消毒,就应特别注明使用紫光灯消毒的禁忌和要求,提示教师注意紫光灯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在幼儿园结构游戏环境创设”部分,选择的图片不太适宜。

(1)标记太小看不清;

(2)玩具收放的照片不能清晰地反映主题内容;

(3)有标记的玩具柜中积木乱堆放。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部分,对什么是幼儿的结构游戏能力没有进一步说明。另外,该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支持作用也未提及。建议进一步说明。文中提及的“基本技能”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何关系,应概括地介绍一下。

第五章

第三节

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投放材料”部分,选用了一个用纸箱做洞的案例,不太适宜。其一,与标题内容不吻合;其二,幼儿运用材料的过程直至活动结束,都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且活动偏离了表演游戏的主题。建议更换一个案例。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部分的问题较多。

(1)内容不完整,不清楚。没有对预成和生成进行介绍,在提供了一个表演种子生长的案例之后,也没有结合主题进行案例分析,看不懂预成的是什么?预成和生成的关系是什么?表演游戏中的生成活动应当倡导什么?注意什么?

(2)部分内容偏离了主题。“昆虫怎样过冬”一段与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有何关系?想说明什么问题?

建议完善内容,重新调整。

第六章

第一节

音乐教学游戏“切西瓜” 案例写得不完整、不清楚。音乐游戏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脱离音乐去讲音乐游戏规则是有问题的。如:没有歌曲的名称,不注明节拍,读者无法知道该怎样让幼儿“合着拍子用两手画小正方形”。又如:“一个人做西瓜,和着节奏拍手,另一人做刀,在西瓜刚张开手时切下去”的规则,要不要和音乐结合?拍手有节奏,切的动作要不要有节奏?如果要有节奏,切的动作落在哪一拍上?

再如:音乐游戏“公鸡头”,是歌曲还是儿歌?名称前后不一致。没有附上歌词,不知道具体内容,何时藏豆?何时猜豆?规则都不清楚。另外,后边的文字表述说该游戏“属于比较典型的数学游戏”,但从案例介绍中丝毫看不出数学游戏的影子。

建议:(1)完善案例的细节,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把规则讲清楚,把相关内容表达准确。(2)附上歌词曲谱等相关资料,便于教师了解其内容。(3)所附资料名称的表达应前后一致。

上一篇:中秋诗歌朗诵主题班会下一篇: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制度